八步区桂岭中学2011年高考总结

2024-05-08

八步区桂岭中学2011年高考总结(精选2篇)

篇1:八步区桂岭中学2011年高考总结

八步区桂岭中学2011年高考总结

2011年高考,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市招生考试院的领导下,在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高三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校119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11人(二本上线3人),上线率为9.2%;专科上线96人,上线率为81%。

现将我校2011年高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一入学基本情况

这一届学生高一入学时的中考成绩基本很差,A+,A,B+的没有,B等级6人,C+等级30人,C等级80人,D等级以下的16人。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备考策略

以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同心同德,科学备考;增强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危机意识,不失时机创新局面,力争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努力营造“紧张、有序、务实、高效”的备考氛围,合理运作,持续提高为指导思想。

以整体推进,平衡发展,突破三科,决胜“综合”为备考策略。

二、确立目标

在高三学年初,根据教育局的给我们的高考目标——一本上线人数1人;二本上线人数6人;三本上线人数25人。

三、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1、统一思想,提高意识,科学运作。

高三年级是高考复习迎考的实体,学校要求全体科任教师都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危机感,及时制订和调整备考计划,把握教学过程各环节首尾相接、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正确处理好讲授新课与复习巩固之间的关系,把握“两纲”(《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熟悉文本,认真指导学生打好基础,融会贯通。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知识的积累、迁移,能力的培养形式,充分发掘学生个性特长,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2、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强化管理。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备考工作领导小组,重视加强高三年级部的管理,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营造紧张有序、务实、高效的备考氛围;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把他们培养成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和行为规范的自觉遵循者。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与班级挂钩,指导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协调科任教师的关系。深入了解备考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备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加强备课工作。

各个学科以及综合科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科任教师一起制定备考计划,加强备考工作的有效性。

4、加强学习,加大考研力度。

要求科任教师认真学习、研究高中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深刻理解近几年考题的稳定性、连贯性和变化方向;探索命题趋势,找出命题特点,熟悉题型和答题要求。要求从历年试题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近年试题重点研究中找趋势;从相同试题对比研究中找变化;从不同试题对比研究中找区别。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提高备考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要求各科任教师对去年高考的备考工作进行回顾、小结、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同时关注2011年高考方向的变化,及时掌握有关高考的信息。

5、分层辅导、突出重点、培优扶差、协调发展。

科任教师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业和心理需求,明确各层次学生,对于中层生,指导他们寻找缺陷,加强训练和辅导,提高他们的不足之处。对于优等生,组织他们进行动态圈定。对于下层潜力生,着眼于打基础,固本扶弱,不断提高他们学科的基本能力。

实行弱科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要求科任教师把弱科辅导的对象定为中上层的“临界生”,使他们明白弱科辅导是促进各科平衡发展,提高总体素质,提高应试能力的保证。要求每个临界生都愉快地参加辅导,科任教师认真辅导,查缺补漏,要求有弱科的临界生,科任教师要认真分析其学习情况,落实专题,分工协作,使针对性辅 3

导确有实效。

在2011年高考中,我校各学科成绩与2010年保持稳定。

6、加大特长生的培养力度

要求各班物色确定好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培养对象,制订具体的辅导计划,对艺术生采取“派出去”的方式,对他们的术科进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术科基本技能,同时落实科任教师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保证术科成绩与文化科成绩的平衡发展。今年有郑燕游考上四川音乐学院。

7、加强考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高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焦虑多,心理情绪容易被动变化,因此学校增设心理知识专栏和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各种心理障碍的疏导,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毅力及备考复习效率。

2011年高考中,我校考生情况稳定,没有出现因心情紧张而影响高考的情况。

8、统筹安排各个阶段的复习任务,做到科学、合理、实效。高考复习内容多、信息密度大、点面广,既要全面展开,又要重点突破,根据学校实际,复习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2月底)

科任教师要在2010年10月完成新课的授课任务。11月底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本阶段主要是:(1)打基础,要求把高考范围内的知识点全部复习一遍,做到全面、牢固、熟练。(2)重视基础知识,加强单元训练,面向大部分学生。(3)提高复习课的质量,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辅导,精心讲评,杜绝为赶进度走过场的做法。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中旬)本阶段主要是补缺漏,强化训练,练速度,练技巧。要求:(1)因材施教,按照高考命题要求,组织考题教学,加强专题训练和讲评,提高审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2)加强方法,解题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解答各种类型题目的技能和方法。(3)分专题把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类集中,注意补缺补漏,注意知识间的联系。(4)在狠抓尖子生的同时,加强中层生的辅导,注意分析中层生的存在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学科成绩。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阶段(2011年4月中旬——2011年5月底)要求:(1)全面检查高考要求中规定的范围,知识点是否全部进行了复习,训练有素。如有缺漏或薄弱之处,要进行弥补。(2)克服薄弱环节,发展优势学科,注重均衡发展。(3)根据有关信息、资料,选定若干套考前训练题目对学生强化训练,注重重点知识,重要考点的分析和讲评。(4)切实做好学生应试心理,考前指导等工作,提高 5

应试能力。

9、认真做好模拟考训练。

做好模拟考训练,不仅是对经过一段时间复习后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情况的检查,以确定下一阶段如何补缺补漏,强化训练,也是学生对高考前的“战前演习”,因此根据学校实际、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的安排,我们组织6次模拟考。此外,每月实行月考,月考时间为每月的28——29两天。要求每次考试后,科任教师要精心讲评,认真总结,以提高考生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重视高考信息的收集。

要求科任教师充分发挥我校现代媒体优势,利用网络信息,主动收集整理高考最新信息,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和学习,积极参加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组织的学科交流活动,今年我校派高三教师到柳州等地参加复习备考交流课,认真听取了专家名师对高考的策略,同时,主动与一些名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获取高考信息,研究高考的难点、热点,提高命中率。

三、存在的不足与启示

2011年我校高考未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一、二、三本上线人数的目标没有实现;

2、学生基础差,跟本谈不上有尖子生的存在,所以没有一本上线 6

人数;中等生各科发展不平衡,而影响了二本、三本的上线人数。

3、体育生人数少(2人),术科训练不够到位,致使术科成绩未能取得实质性提高,体育术科本科上线的考生没有。

4、提高生源质量,没有好的生源,就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学校的教学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

5、要进一步提高我校的高考成绩,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服务意识。

6、要向先进的学校学习,主动与他们联系,借鉴他们的经验,促进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高三师生的努力拼搏,我校2012年的高考成绩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篇2:八步区桂岭中学2011年高考总结

一、指导思想

我校新课改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课程体系。把实验作为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博取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

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恩纳管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研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中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生成,不断更新数字化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机制。

4、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5、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三、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课改工作委员会

主 任:李华强(校长)

副主任:何敬贤(副校长)委 员:王英(教务主任)

职 责:制定课程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新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2、成立学科课程研究小组

语 文:组 长—李文辉

数 学:组 长—邓仁科 英 语:组 长—卢维年

政史地:组 长—宋兆仍

理化生:组 长—黄晋团

音体美微心劳法:组 长—严志贤

职 责:探索与新课程适应的教学模式,研发课本课程,验证并完善各种评价制度、考试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

四、实施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诸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新课程运行机制,做好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工作。

2、开拓创新与协调配合的原则

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积极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

五、加强师资培训

1、培训原则和要求

初、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要严格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努力使所有任课教师都得到有效的和学科培训。要将培训贯穿在整个课改实施过程中,并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2、培训主要内容和参考书目

学习新课改的目标与课程结构,转变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及教学行为;重视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的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各科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各科实验教材;选读本学科一、二种主要杂志。

3、培训公式和评价

培训坚持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对所有培训教师要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六、课程设置

1、初、高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

初、高中阶段设置了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地方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法制课。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制度、师资、内容、评价等系统管理措施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保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类课程的正常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利用我校外语优势进行。

七、学生评价

1、体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要充分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2、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力。

3、体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要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品(如作业、论文、心得体会、手工作品、录像),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成长。

4、体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做法。在评价方法中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调查、访谈、作业、成长记录、学习日记、情景测验、激励性的评语等质性评价公式评价学生,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5、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学制度,每学年一次,毕业前总评。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老师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分别给出a、b、c、d四个等第,总计有18种结果,对18种结果加权分析后,再参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最终得出综合型评价等第。该等第将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课程管理

1.组织建构

学校建立以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 与管理机制。学校设立课程开发和选修指导委员会。学校委员会要提交课程设置的建议,送校长批准,才能执行。确定课程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初中三年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校长是学校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教师要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认真实施,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学生及其家长应有机会了解、参与评价学校课程,并提出改进建议,配合学校和教师完成课程改革任务。

2.成绩管理

初中生水平评价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业水平评估包括学业考试和学业考查。

(1)初中学业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理化、政史(政治和历史合卷)。各科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其中含听力测试30分)、理化120分、政史120分

各考试科目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能力立意,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合理创造留有一定空间。

(2)高中学业考查:考查科目为:英语口语、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其中英语口语、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地理、生物设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他考查项目设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使用统一的学籍管理号,便于学生学习记录和查询。教务处应当每学期保存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学业考查等级以及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或班主任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学生形成 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3.设立年级主任负责制。年级主任担负组织、协调、联络和沟通本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对全年级的教育、教学实行全 管理;设立学科组长会员制,对本组课程教学的组织、备课、教师的教学安排等负责,同时还要负责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开展校本 活动。

4.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切实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精神。提倡合作式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应当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使 知识与培养能力齐全,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促进学生富有广泛 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5.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保证初中课程的实施,要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合理有效使用机动教室、专用教室、阅览室、实验室、信息中心等资源,网络资源和外教资源;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要特别重视开发本校教师的智慧潜能。

十、保障机制

1.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积极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新课程顺利推广的必要基础和保障。教务处和教科室担负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服务、评价、管理等职责。要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实际,积极研究教学实际问题;要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评价偏重教师讲课技巧的做法,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强调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等。

2.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3.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利用各种方式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把握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4.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通过橱窗、宣传板、家长会、新闻媒体等,广泛深入地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获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良好环境。

十一、实施细则 第一阶段:

1、召开动员大会,强调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每周一至周四晚上晚自习后分文科组与理科组,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大纲。观看先进课堂典型录像。

第二阶段:

1、组织骨干教师到全县各试点学校观摩学习。

2、各教研组对观摩学习情况进行讨论,拟定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思路。

第三阶段:

1、选定班级进行试教,组织各教研组骨干教师进行观摩,开展进一步讨论。

2、邀请县重点学校新课改有经验的教师及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座、示范。

3、组织各教研组对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

第四阶段:

1、全面试行新的教学课堂改革,边改革边摸索,不断发现问题。

2、各教研组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总结优点及不足,及时调整改革步伐。

3、对教师在新课改中好的经验进行表扬和宣传。

第五阶段:

1、阶段性小结,查漏补缺,理清思路,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课堂结构。

2、拟定学生评价方案,试行学分制。

第六阶段:

1、阶段性小结,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研组组织讨论,在已有模式上进一步深化改革。

2、拟定学生综合实践实施方案,让综合实践跟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社会的理解。

八步区桂岭中学

上一篇:中国营养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第一次理事会隆重举行下一篇:《计算机电路》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