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语言与谈判技巧

2024-05-19

交流语言与谈判技巧(精选9篇)

篇1:交流语言与谈判技巧

语言的交流与技巧

——浅谈如何学习英语口语

张 数(湖北省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我们已经过关了。我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来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学习过程中要把我们学习的目标收缩,把追求大而广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追求一种定量性的技巧。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中探索到的几种练习口语的技巧:

一,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二,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我爱你)。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三,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四,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互译。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你可以先用汉语思维,然后再转化为英语,要注意英汉之间的差异。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讲究策略与技巧的艺术。”如果你能注意上述这几方面的技巧并且发现更多的技巧,在与人用英语交流时,你一定能轻松而自如,让人为你的口语而惊叹不已。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http://)

篇2:交流语言与谈判技巧

1.尽量和孩子多说

与孩子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孩子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学回家,可问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晚饭后休息,可聊聊白天的见闻。洗衣服做饭时,可做边聊;看电视、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节假日与孩子逛商店、游公园,可见事论事……总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孩子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孩子需要家长的关心。

2.激发孩子说活的兴趣

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为此,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与孩子交谈。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呢?”或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让他有话可说。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家长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起来。

3.不打断孩子的话

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如孩子说:“妈妈,我想看……”母亲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孩子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妈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父母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4.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家长喜欢那种俯首贴耳“听话”的孩子,家长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扯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与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篇3:交流语言与谈判技巧

一、性格不同, 区别对待

学生的性格, 大致可分为外向与内向两大类。性格外向的学生, 多半活泼, 开朗, 与他们的交流, 我就多用一些直接、活泼的语言。我任教的班上有个男生, 活泼好动, 特别喜欢讲话。有次上语法课, 我正准备讲现在分词作伴随状语时, 他又在下面开始了他的“讲座”。我突然话锋一转:“同学们, 有谁知道什么是伴随状语?”大家都摇头。“大家看看××。刚才我在讲课的同时, 他在下面讲话, 他充当的就是‘伴随状语’”。全班哄堂大笑, 而该同学发出一串尴尬的嘿嘿之后, 开始乖乖听讲了。这类学生, 由于性格开朗, 所以给他来个公开的“刺激”, 一般都能承受, 而且还容易接受。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 他们的自尊心是极强的, 这样的批评方式, 他们是断然不能接受的。因此, 对于这样的学生, 如果遇到他们讲话, 我一般都是叫他起来回答问题, 让他明白我的“醉翁之意是不在酒的”。

二、运用幽默的语言, 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句幽默风趣的话, 胜过百句严厉的说教。小品演员赵本山为什么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这与他的幽默是分不开的。同样, 在我们的工作中, 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 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上课时, 我习惯在教室里走动讲解。有一天, 坐在第一排的两个男生谈兴大发。尽管他们之间相隔一个过道, 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交流。每次都是等我走到后排的时候, 他们就开始讲。屡次眼神提醒都遭失败后, 我只好暂停讲课。“同学们,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广告词----沟通无极限。是不是这么说的?”全班点头称是。“看到××与××, 我想说, 他们的沟通不仅无极限, 而且是无时限。每次我猛回头, 总能看到他们的侧面, 一个在倾诉, 一个在倾听, 真是情投意合啊!”话一说完, 哈哈的笑声响遍了教室。这一招很管用, 两个家伙面红耳赤, 专心听讲了。

三、别吝啬我们的好话

俗话说:“好言一句暖三冬, 恶语伤人半岁寒。”每个人, 都欢迎来自别人的表扬, 我们老师亦如此。来自领导、同事的一句表扬或好听的话语会让我们开心不已。而我们的学生, 更期待来自老师的温暖话语。一个班上, 有优秀的学生, 也有不优秀的学生。相对于优秀学生而言, 不优秀的学生更期待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因此, 当他们在学习上或课堂表现方面有一丝的进步, 我都会及时地对他们加以表扬, 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眼里是有他们的, 老师是在关注着他们的。而有时, 在不该说好话的时候, 来两句,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天晚上, 在学生们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我走进教室, 却看到班上最调皮的那个男生还站在教室后面的垃圾桶旁边吃橘子。看他狼吞虎咽的样子, 我没制止他。估计他快吃完的时候, 我走了过去, 微笑着对他说到:“哟, 老师真是眼拙啊。今天才发现我们的××是个勤劳的孩子。大家看, ××真懂事啊。看到有同学把垃圾扔到了地上, 正准备把它扫干净呢。”听到我这么说, 他怪不好意思地拿起了扫帚, 不仅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 还主动把垃圾拿去倒了。

篇4: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的冲撞与交流

[关键词]达·芬奇密码情节省略宗教回避逻辑混乱

《达·芬奇密码》原是丹·布朗的小说,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强烈的反响,连续几年未跌出过《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前10位。目前已被翻译成42种文字面向全球发行。现全球已经售出3860万套,平均每月有200万套售出。可见读者对这部小说的喜爱,大家的喜爱坚定了制片方拍摄这部影片的决心。奥斯卡军团助阵,英法美三地巨星加盟,法国总统大力支持,给影片大开绿灯,卢浮宫取景也获批准。影片还被戛纳国际电影节指定为揭幕影片,种种殊荣集于一身。影片《达·芬奇密码》成为2006年最受关注的影片。全球首映拿下2.24亿美元的票房佳绩。该片发行商说,这是全球第二高的首映票房纪录,仅次于《黑客帝国3》。而像去年大热的《哈里·波特与火焰杯》的首映周票房也只有1.51亿美元。

在读者心中电影版《达·芬奇密码》能否将书中的精彩一一呈现?又会有怎样的缺憾?

丹·布朗写作小说时文笔相当漂亮,小说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因此这场智力游戏能否成功转换为视觉语言,对导演朗·霍华德绝对是个不小的考验。影片是多线叙事,三条线索交替进行,故事的发生到结束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现在看来影片中这种闪回式做法结合的天衣无缝。小说《达·芬奇密码》本身很像分镜头剧本,这是它能改编成电影的优势。

影片《达·芬奇密码》从电影类型学的角度来说,其实是许多种影片类型的一个大融合。它的新奇之处和吸引力都来自它的这种有意识的融合。影片是融合了惊险、侦探推理、犯罪等形式元素并在叙事结构上超越了真相大白的结局等根本原则的惊险片。虽然是类型杂糅,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电影主导的类型是惊险片,套用侦探推理片的情节模式,同时加入犯罪片、动作片等的类型元素。

“惊险片是以受害者为主人公。在惊险片中。观众跟着主人公一起遭受威胁并最终体验暂时的脱险。惊险片的主人公是处在危险中的,惊险片中的悬念是观众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惊险片常用把危险告诉观众的办法来制造悬念,惊险片的主人公一般是普通人,他们在很正常的生活中突然落到被迫害、残杀的境地中,惊险片中的威胁来源常常是不明确的。”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被卷入到杀害卢浮宫馆长雅克·索尼埃的案件中,只因为他们约好晚上见面。雅克·索尼埃临终前将自己摆成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的姿势并留下一些数字和句子。雅克·索尼埃的孙女警察索菲机警地把兰登救出,她知道祖父所做的是让她找到兰登。他们一次次的脱险,在途中一个又一个谜底被揭出。他们被警察追捕,被宗教势力迫害。观众为他们的命运担忧,并从中体验生活中不曾遇到的刺激,得到快感。本片的导演是因为拍摄《阿波罗13号》、《美丽心灵》而名噪一时的朗·霍华德,他的作品总是有一种激动人心的使命感,让观众不但得到娱乐,也从影片中获得教益。我从影片《达·芬奇密码》中看到了《美丽心灵》的影子,兰登每次进行符号分析时总让我想起约翰·纳什分析数字的画面。他们有相似之处,都是非凡的人物,都有过人的智力更有过人的勇气。兰登的敌人是警察和隐藏在黑暗中的宗教势力,他的使命是揭示圣杯的秘密;而约翰·纳什的“敌人”是他自己,他所要做的是不断超越自己。观众从他们身上体验天才人物的智慧及遭遇。《美丽心灵》是非同一般意义的传记电影,而《达·芬奇密码》是惊险片,所以导演呈现的这两个天才人物的手法不同,《美丽心灵》不是通过事实,而是通过想象来试图赞美一个生命的精神并达到一些真理,影片给观众很大的震撼:而《达·芬奇密码》强调的是惊险、刺激,影片人物众多,线索繁杂,所以兰登更像一个聪明的侦探,影片只用表现他的智慧和勇气就可以了。

在惊险片中,悬念是关于主人公马上面临的命运的关切,更具体地说,一般是对主人公生命的关切。惊险片的悬念是性命攸关的。这是惊险类型片的核心题材——一个无辜的人突然面临迫在眉睫的、危及生命的灾难。兰登只是到巴黎做一个演讲没想到被怀疑成杀人犯,他原本正常的生活被打乱了,还要受警察的追捕和宗教势力的迫害。我认为影片的悬念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兰登和索菲的命运:另一方面是有关圣杯的秘密。阿尔顿·洛克尔这样解释悬念的概念:“悬念是以一种随时准备完成两个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行为的方式来保持能量的心理状态。”影片是多线叙事,一边是兰登和索菲经过一次次的揭谜最终揭示出圣杯的秘密,另一边是巴黎警察局局长法希在追捕他们,还穿插着阿林加洛沙主教的犯罪行为,三条线索交替进行,悬念不断,观众在这种状态下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并从中体验乐趣。观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受着现实的种种压力,他们观看惊险片兜售的悬念来寻找刺激,得到快感。影片中圣杯的秘密可能是最受观众注意的地方了,人对神秘的东西都是有窥视欲的,对耶稣和抹大拉的玛利亚的生活、郇山隐修会有一探究竟的兴趣。

影片多次出现给观众提供额外信息的悬念。在影片的高潮,雷·提彬爵士的家中塞拉斯在观众的注视下进到屋子里,而雷·提彬、兰登和索菲在讨论圣杯的事情没有注意到,观众是知道信息最多的,我们不再关注谈话内容,我们只去想那人什么时候会出现。兰登他们三人的命运会怎样,密码筒是否安全的问题。还有当雷·提彬、兰登和索菲乘飞机还未到达伦敦的时候,英国的警察已经在停车场等着他们,观众知道这个额外的信息。他们在想,“这次他们能逃脱吗?”这样的问题。当警察搜查飞机时,观众吓地心惊肉跳。警察允许雷·提彬离开时,我们很疑惑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去了哪里。原来在飞机还没有停稳时,兰登和索菲已经拖着塞拉斯下了飞机躲到了汽车里。

本片还套用侦探推理片的情节模式。观众和兰登、索菲一起思考雅克·索尼埃留下的数字和句子到底有怎样的含义,我们也急于知道谜底是什么。“侦探片也有它的核心的艺术趣味,这就是对高水准逻辑推理的展示和欣赏。在侦探片中,观众与作者进行一种智力对话,观众与编导一起进行一种思维游戏。”

不仅如此。影片《达·芬奇密码》还带动了世人对宗教和神秘组织的兴趣。英美各国纷纷推出相关纪录片,连游戏厂商也不放过这次机会,游戏版《达·芬奇密码》也将在近期上市。

一、情节省略

影片拍摄之初许多读者担心影片较原著改动过多。我没有很担心这个问题。我觉得改的多与少不是问题,关键是影片能否把握

住小说的精髓。现在看来,影片对原著的改动较多。有些地方我能理解,例如兰登和索菲在卢浮宫逃跑前还与巡逻的警察有了次较量,雷·提彬、兰登和索菲去圣殿教堂时还假装去撒骨灰等等。这些被删除是导演为了把握影片的节奏。可是我不能理解的是,影片较小说的揭谜的过程竟然少了一步。本来原著中密码有三层,而在影片中只剩了两层,少了一环“一个蕴涵智慧的古词,能揭开这卷轴的秘密——并帮助我们,将失散的家族重新团聚在一起——开启的钥匙是为圣殿骑士们所赞美的基石——而埃特巴什码,将会告诉你历史的真实。”少了一环意味着跟这个“谜语”相关的解释我们看不到了。其实小说吸引我们靠的就是一次次的揭密,我觉得电影也不例外。可是电影中少了一环。影片不应该少这一环,虽然有可能是导演为了影片节奏的考虑。我觉得之前制片方所担心的电影的节奏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我认为朗·霍华德把握的很好。

比较让影迷遗憾的一点是,不过我们所期待的男女主角卿卿我我智破谜案,共患难之后也不免生出微妙情愫的爱情片元素并没有出现。影片结尾并没有傻阿甘与天使爱米丽的爱情描写。影迷很期待汤姆·汉克斯和奥黛丽·塔图在影片中能够谈上一场恋爱。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结尾时在一起了。我很奇怪为什么没有爱情的描写。其实爱情戏不是好莱坞惯用的手法吗?为什么当我们要看的时候却没有了?而且我也觉得演员的选择没有很符合小说的原型,汤姆·汉克斯扮演儒雅、智慧的兰登博士显然有些老,而奥黛丽·塔图扮演固执、有魅力的索菲又有些年轻,也许制片方是出于票房的考虑,所以起用了好好先生汤姆·汉克斯和甜美的奥黛丽·塔图吧。

二、宗教回避

我想最受大家期待的当然是宗教方面的叙述了。影片采取回避的态度,也许是出于发行和票房方面的考虑。对达·芬奇的生平、画作《岩间圣母》的描述都没有出现,而对神婚也只是在影片结尾时出现很少的镜头.也许是怕充满争议的、令人不安的细节引起基督徒的抗议吧。影片若撇开宗教的噱头。也不过是一个俗套的悬疑侦破故事。在危机重重中寻宝的桥段,《夺宝奇兵》系列、《国家宝藏》中都出现过,《达·芬奇密码》并没有能创出新高。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导演只是套用了这个故事模式而已。

电影出于发行和票房方面的考虑,对宗教问题没有过度着墨,虽然这是之前就已经知道的,但是现在看来对精华部分过度回避,精彩程度无疑缩水大半。这点很让人遗憾。虽然我们没有要求导演朗·霍华德在拍摄这部电影时能够像马丁·斯科西斯拍摄《基督最后的诱惑》和库布里克拍摄《大开眼界》时那么大胆和超越,我觉得起码可以保留小说中的情节吧。

三、逻辑混乱

不仅如此,影片故事情节也存在逻辑问题。导演朗·霍华德极力尊重原著,可是却忽略了并不是每个观众都看过小说。影片中有些情节不清不楚。影片中人物苏黎世储蓄银行巴黎支行行长安德烈·韦尔内在小说中是雅克·索尼埃的好朋友,他之所以会带兰登和索菲离开警察的追捕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想银行陷入到麻烦中。使银行可以巧妙地躲过眼前的这场灾难:二是因为他知道索菲和雅克的关系,所以相信了他们。他在路途中持枪要挟兰登和索菲是因为他听了广播,怀疑他们真的杀了另外三个人,他要保护好友的财产所以才要那么做。而在影片中,我们并不知道安德烈-韦尔内和雅克·索尼埃的这层朋友关系,撇开这个不谈,观众肯定搞不清楚为什么安德烈·韦尔内会这么好心要帮助兰登和索菲离开银行,影片没有说明任何理由。让观众看的莫名其妙。观众会猜想也许他知道兰登和索菲拿的是什么,他应该是教主那边的人。而实际上并不是那样。还有一个地方是影片最后在圣殿教堂,雷·提彬拿着打碎了的密码筒伤心时,法希带领一群警察赶到现场,他们带走了雷·提彬,却对兰登和索菲没有任何的拷问,他们也没有对话。兰登和索菲这时已经自由自在的走在街上并要去罗斯林教堂了。而在小说中,雷·提彬的仆人雷米挟持了雷·提彬之后,兰登和索菲逃了出来。他们担心雷·提彬的安全所以报了警,法希接了电话并说自己冤枉了他们,考虑到他们的安全还让他们去伦敦警察局避一避,只是因为索菲以为法希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跟踪她的电话而说的谎话,所以没有相信。像影片中那样做没有逻辑性。可能导演认为这只是很细微的地方,不过我觉得很影响观众的观影。其实这些地方用几句对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导演没有做到。

影片中人物塑造的也不够丰满。塞拉斯和阿林加洛沙主教人物性格比较单薄,也没有能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小说中描写到塞拉斯误伤了阿林加洛沙主教后。虽然自己已经受伤,但是他还抱着主教赶到医院,筋疲力尽的他双膝跪地,大声地呼救,接待室里的所有人看到这位半裸着身体的白化病患者怀抱着一位满身是血的牧师,都吓得目瞪口呆。小说中这样的描写让读者对塞拉斯非常同情,会觉得他不是杀手只是工具而已。在影片中这些没有表现出来。

影片《达·芬奇密码》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是部成功的商业片,但这并不代表小说的读者是满意的。到底《达·芬奇密码》改编是否成功呢,这个评判的尺度掌握在读者的手中。就我本身而言,之所以对影片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说吸引了我,我想看到文学语言在电影中是如何呈现的。对比影片我更喜欢小说。

篇5:语言学习与交流协会

协会简介

全称:语言学习与交流协会,直属外语系,是外语系除起航文学社以外的唯一学生社团。

经外语系党总支、团总支审批,并报请校团委审核批准。于2009年3月27日成立。协会成立初期拥有会员135人。

协会成立至今承办了“娃哈哈集团啤儿茶爽2009年校园3 V篮球对抗赛活动”,承办了文山学院第一、二届“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大型演讲活动,协会还一直承办(协办)外语系英语角,越语角,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讲座等活动。

协会其本职能

1.等各方面能力。

2.更好的展示广大青年学生的青春面貌和激情,进一步提高实践表达能力,做到与社会发展相接轨。因此,我协会

是一个以培养和提高语言精英为目的的组织,是广大青少年展示自我的平台

协会部门职能

外联部:负责外语系老师及领导的邀请,和文山学院相关社团的邀请工作。

活动部:负责各次活动所需材料的购买及借用,负责活动场地的安排及设置。

组织部:负责各次活动的考勤及纪律(包括本次活动中协会里的积极会员的推荐)。

宣传部:负责各次语言角的海报的设计及各系的宣传工作。

秘书长:负责各次活动所需物品及预算各次活动所需的开支,负责各次活动经费管理。

发展规划部:负责各次活动的计划书的书写及协调各部做好相关工作。

协会考核管理

1.2.3.4.协会文化活动范围

协会以学习和交流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协会成员和广大青年学生的语言素质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1.2.活动。

3.4.5.章程

1.2.大青年学生的语言能力。

3.以带领广大青年合理充分的利用语言,用他们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积极推动校园文化,丰

富校园生活,加强语言的学习和交流,使自身语言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4.社团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把多种语言相互学习与交流,从开展演讲,朗诵,定点培训学习,社

团刊物等方式,以用好做好为主要原则,打造品牌社团,努力为学校和社会增添活力,创造美好和谐社会。

协会以语言服务人类,服务个人,服务社会为宗旨。为组织多方面的活动增强语言爱好者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通过一些语言培训,语言交流赛事活动等来提高广积极参与系,校社会各类语言活动。例如:语言类朗诵,演讲活动。在恰当的时机,即学校和社会良好的环境下,加强校内和校外联系,密切同社会发展关系。社团方面的活动是:外语朗诵和演讲,语言类学习和研究,语言环境分析,及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积极参与社团文化活动,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积极参与举办语言类活动:例如:每周举行一次外语类活动,每两周定点培训与交流,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大型邀请老师参加活动,指导老师若干名,常任指导老师一名。见习委员面向全校招纳,经过考察优秀,推为协会委员,经相关程序,选举为协会相关负责人。协会各负责人由全体委员选举,协会成员必须经组织部考核。设主席一名,各部部长一名,各组负责人一名,委员若干员,协会相关负责人共计13人。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自身综合素质,即语言交流能力,专业知识展示,人际关系处理,社会实践,适应社会发展

协会理事会结构

篇6:与陌生人交流的技巧

摘要:语言是一门艺术,与陌生人交流是一门哲学。在开启话题、态度、肢体语言、交流氛围及个人知识面和内涵上都有一定技巧。

关键词:陌生人,交流,破冰,文化背景,真诚,微笑,聆听者,肢体语言,氛围,谨慎。

沟通是一门哲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虽然现当代电子媒介极其的发达,但是日常生活中口语交流仍是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交流方式,她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不会过时的。当然交流的定义很广泛,这里我只是就个人意见谈谈日常口语交流中怎样与陌生人交流的技巧。

正如上次交流课上我们组员讨论的观点,与陌生人交流首先要有一个破冰。这是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至于怎样破冰还是要视情况而定,但是我相信不管是怎样的情况只要你面带微笑表现真诚,我想没有人能拒绝你的来访的。

当然,要到达一个良好的交流效果,需要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这里的文化背景不是指那些太狭隘详细的背景,比如说我们可以了解对方的家乡,了解别人所读学校,所读专业,所从事的行业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可以更好展开话题,求同存异。当然我们作为对外汉语交流的学生,我想了解国外文化也是必须的。

在我的观点里,我觉得实诚是最重要的。想必现在的我们不乏感受到了社会里一些微妙的关系。用网络用语就是“某某某很水”,我想人际关系很重要,但是不光是靠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建立起来的。说实诚的话,做实诚的人,这样对方才会以相同的态度待你。

语言是一门艺术,那么微笑则是最好的语言。我想没有谁可以拒绝微笑。在与陌生人交流当中保持微笑,既可以显示出自己的豁达,也能显示出自己的真诚,也能垃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对方不觉得拘束,也让彼此觉得不刻意。大家随和一点就更贴切一些。

同时,要学会做一个聆听者,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新一代的孩子们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自我。在与别人交流中只谈自己也是非常不礼貌的,要放低自己的位置,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要做到狂而不妄,谦而不虚。让别人在讲述自己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尊重的豁达与内在涵养。

很多时候我们与陌生人交流可能有些放不开,打不开话题。我觉得这种情况下氛围很重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附带加一些手势,眼神,微笑等交流,让对方很自然而然的吐露自己。交流过程中要平视对方眼睛,但是又不能长时间的盯着对方,这样会让对方很尴尬。在必要时候我们需要挪动自己的眼神。我个人觉得这里我们应该加一些手势改变这样的情况。即使轻微的晃动一下身子,变换一个站姿或坐姿都可以很自然的改变长时间平视别人的尴尬。同时在眼神交流的同时,你的眼神要显得很有精神,也就是不要走神。要放射出对别人话题很感兴趣的眼神,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虽然,我们要求轻松的氛围,但是我们在组织语言时仍要谨慎。“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半句数九寒”。就说明了我们在表达时应该谨慎,形式上可以随意但是内容上要谨慎。要三思而后言。

语言是博大精深的,其中之微妙是说不清道不明。上诉谨代表我个人狭隘的理解。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需要多看一些书,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这是共同话题最好的基础。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语言与艺术》

相关方面的博文

2009094017

篇7:交流语言与谈判技巧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有声语言的出现使人类能相互沟通了解,创造出绚烂的文明并将这文化传承给后代。但世界上现存的语言有几百种,我们要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就需要学习不同的语言。英语,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使它成为了当今世界的通用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想学习他国的长处就必须学习他们的语言;要想让世界了解中国,就必须走出去,用别人能理解的语言介绍自己。在当前的形势下,学习英语,学好英语是每一个莘莘学子的任务,也是每一个为人师者,语言工作者的必修功课。

语言有两性,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学习英语往往缺少语言环境的刺激与熏陶,缺乏口语的锻炼,曾造成了一种只注重书面语的“哑巴英语”。而今的英语教学改变这种情况,使得我们所学习的英语能真正做到交流无障碍。面对需求,基于语言学习的“获得”理论,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以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三年级开始,在口语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书面的要求。语言学习从单纯的模仿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书面语与口语结合在一起,音与形结合在一起,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从事教师职业不过三年,在这三年中我担任过一、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这几个年级中我发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些特点。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好奇心非常喜欢学习英语,他们乐于模仿,也乐于交流。三年级的孩子以求知欲学习,但有些学生在大量词汇语句的冲击下,慢慢消减了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是在他们的遗忘规律起作用后,他们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去回忆起所学单词的发音。所以有些学生为了能记住单词的发音,而又苦于找不到相应的符号来标记时,只得借用汉字来注音。由此会造成发音不规范标准,以致在朗读句型与对话时,语音语调生硬,不准确。还有就是学生记忆单词慢,遗忘率高。做补充字母,完成单词练习时,学生常凭机械记忆填入字母,而很少是联系单词发音,利用读音规则来完成。如完成单词“g__l”时,尽管学生一下就能读出该词的发音或知道该词的汉语意思,然而在填写时,错写为gril仍有不少。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预习与课外复习难度大,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些学生通过录音或家长预先学会读新课中的一个单词或一句话而沾沾自喜,向同学炫耀;也有些学生从最初的遗忘一两个单词的发音羞于开口询问到最终的不愿开口。但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国际音标后,他们的词汇学习又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音标帮助他们更快的学会发音,在词汇学习巩固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使我明白学习音标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英语。但对我而言,在三年级进行音标教学有一点困难: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字母,如果这时就教音标,学生容易将字母、拼音、音标搞混,拔苗助长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我该怎么办呢?

今年10月开始我在自己所教学的三年级一个班级进行英语简易音标的试点工作,至今已有两个月了,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的简易音标的标示,能自己拼读单音节、双音节的单词,多音节的单词还需要一些提醒,但总体说来通过学习简易音标,三年级学生解决了单词记忆难的问题,对他们学习英语非常有帮助。

由上海市杰创简易音标研究所所长杨树海老师主编的简易音标教材以形象的横、撇、捺、竖、圈、点等十个符号来表示英语中20个元音,让音标与字母、单词结合在一起,类似于汉语四声标读法,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解决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词汇量掌握不足,且有对词汇量的扩充有巨大渴望,想说又苦于无法说的处境。

在使用简易音标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从教授元音符号入手,在学生掌握了元音的发音后再教辅音,让学生从实际的单词认读中学会使用音标拼读,操练辅音的发音。

我发现学生对于简易音标的形体操记得特别牢,这也印证了心理学中一句话,使用的感知觉器官越多,记忆就越深刻。在他们之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他们对某个符号读音不准时,忘了某个符号的发音时,我常提醒他们摆一摆小手的造型,在身体与大脑的互动中,他们能很快的回忆起正确的读音。孩子们对刚学会的东西兴趣特别浓厚,总想尝试一下他们的新本领。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期,在我日常的《牛津英语》教学中引入音标的操练。我在每一课中出现的新词上标上简易音标,他们往往会迫不及待去读,这时我再告诉他们这个单词中辅音的发音,孩子们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每一个人都想来做小老师,教给其他小朋友该怎么读这个单词。(例如,我在教“tail”这个但此时我在“a”上标上以横,孩子们会读/ei/,我提示到t/t/,l/l/,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teil/。)

渐渐的孩子们不再满足于我来提示他们辅音的发音,他们想自己独立的拼出整个单词的发音。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辅音发音的教学,由于有了之前的拼读基础,学生学习辅音非常迅速,掌握情况也不错。他们还自己总结了一些发音的技巧。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学生能认读符号,但当这些符号标示到元音字母上了之后,学生却产生了一些的混淆,学生往往会把字母发音和音标的发音弄错。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先学了26个字母发音的关系,这26个字母音在他们脑海中印象极为深刻,所以造成了他们不去注意音标符号而去注重字母发音了。在经过了强化训练之后,学生的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知道汉语的发音时没有辅音群这一概念,但英语有。当单词的开头出现了辅音群时,学生的拼读总是特别难。这时我引导他们先拼离元音最接近的那个辅音,然后依次往前拼。(如,glass,学生先拼lass,然后再拼glass。)在整个音标学习的过程中,结合了单词拼读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觉得这不是枯燥的拼读,机械的训练。而是通过他们的每一次拼读他们都能认识到新的单词,扩充他们的词汇量,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也就特别高。当孩子完全掌握了简易音标这一如同汉语拼音的学习工具后,在我进行《牛津英语》的新课教学时,新单词学习不再是重点,通过单词上标注的音标,孩子们自己拼、自己读。他们也很快就掌握了查字典解决阅读中遇到新词的方法,对于短句,词组有了自主学习的欲望。

学生学会了简易音标后,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提高了。单词教授从以往的老师教授为主,或听录音模仿为主,以转为他们自学为主了。有一个明显的例子,班上有一个外地学生从没学过外语,刚开始许多一、二年级出现的常用词都不认识,学习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但学习了简易音标后,她已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单词的认读有了很大进步。班级中有几个孩子的记忆力不强,有个男孩常常拿着书跑过来问我“老师,这个单词怎么读呀?”我告诉了他,不一会他又会来问你同样的问题,而且他会天真地告诉你“呀,我又忘了!老师教教我吧!”在学习了简易音标后,他能利用音标来回忆起单词的发音,也掌握了记忆的方法,提高了他学习的自信心。班中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一直觉得老师老是要他们回去课文很厌烦,因为这些课文只有几句话,他们早已读得滚瓜烂熟,为此向我提了好多意见。他们希望老师能扩展他们的英语阅读面,像语文学习一样,能教教他们一些英语故事,英语幽默小品,但这些阅读材料中众多的单词使得我的教学困难重重。简易音标的出现使得孩子们希望多读一些英语故事的愿望成为现实,从此以后,他们可以使用简易音标这个工具,独立的进行阅读了。

篇8:交流语言与谈判技巧

只有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如果失去了学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 那么交流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事实上, 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对他们的交流欲望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可见, 尊重学生思想, 是师生交流的情感基础。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当然, 教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顾此失彼。要实现生生之间的平等, 教师就要学会调控自己, 清除自己的依赖心理, 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给学生交流的权利, 创设交流的平台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渐进式的、生成式的, 其间需要三者之间不断地融合、激活。学生和文本, 学生和学生的交流是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它是学生基于对文本独特体验基础上各种思维碰撞的结果。这也是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 需要充分地给学生以说、讨论, 甚至于辩论的权利。从而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给教师引导的渠道。师生交流是教师进行合理引导的工具, 是引发下一个讨论的契机。因此,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 就要充分地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

三、把握语言交流技巧, 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1. 以文本为核心

所有的语文活动必须是有效的文本活动。教学是师生对话的平台, 不能脱离文本空谈。文本包括课标与教材, 认真研读教材是教师的第一要务。研读时必须以课标为原则, 用高考推考纲, 用考纲推课标, 把纲领变成描述, 把描述变成操作。研读教材, 紧握三个重点:灵魂、情境、生长。灵魂即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情境是师生平等交流的舞台;生长就是同类型文章的学法统一。例如:教学小说《项链》一课, 在讲情节时应以怎样的顺序开展, 直叙、倒叙, 还是插叙?情节有哪些特点?情节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和主题呈现?怎样重新梳理问题流?怎样对高考才有帮助?对同类型小说阅读有哪些启示?对不同类型的小说阅读怎样生成?我们应紧扣文本展开交流。

2. 以学生为主体

备文本的同时应备学生, 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状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状态,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预习环节不容忽视。认真预习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预习不仅是查查字典, 扫清阅读障碍, 更是学生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的绝好机会。提问也不只是教师的专利, 应鼓励学生边学边问, 随时随地提出问题, 倡导师生对答, 学生互问互答。例如: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 学生预习基本可以提出的问题有: (1) 奥斯维辛是哪里? (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那有什么? (3) 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作者为什么要写? (4) 这篇文章收录在新闻两篇里, 那它到底是不是新闻?体裁是什么呢? (5) 这篇新闻与别的新闻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分别是什么?还可以围绕课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这样一来, 问题框架已经搭建起来, 问题流已经形成, 主问题已凸现。学生的问题就会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 这正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大好时机。

3. 以探究为方式

探究是问题形成的驱动力。教师应指导学生突出重点、优化疑点、消除盲点, 使知识呈现文题化, 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链驱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验学习的过程, 掌握学科知识, 培养学习能力。搭建多层交流平台, 在此平台上深入探究, 贴近教材, 与前人对话, 与时代对话, 与自我心灵对话。

关注点多了, 问题流的角度会更趋新颖化。交流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思想和方法。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致力于营造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 引导学生尝试交流、自主交流, 培养交流意识, 提高交流能力, 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 传统教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漠视学生作用的被动教学模式, 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无法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回归, 要求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到教学之中。在调动学生的诸多手段中, 引导学生交流, 是一种积极的有效手段。语文学科本身就有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任务, 适当运用语言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篇9:师生沟通交流的技巧与方法

一、接纳学生

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可以使学生深思,表露自己的感情;不接受则使学生心生焦急,甚至反抗。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举起左手想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当老师让他回答时,他却答不上来。课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这个学生说:“别人都会回答,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嘲笑我。”老师听后,私下告诉这個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回答就举右手。从此以后每次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会尽力给他机会,举右手时从不让他回答。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学生变得开朗很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很好地接纳了这个学生,并没有因为该生的成绩落后而讽刺甚至训斥,让孩子意识到了尊重,这样的沟通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二、尊重学生

有经验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从来不会讽刺和诋毁学生的人格。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

例如,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而没做作业,老师会如何处置呢?

教师甲:“为什么不做作业?这样懒,将来怎么会有

出息?”

教师乙:悄悄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慢慢来,尽量把会的题目先做好,不会的题目找机会向学生和老师请教吧。”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甲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而是借题发挥。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作用。而教师乙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伤害学生。

三、理解学生

教师和学生对于任何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自己的个人观点,忽视学生的心理想法,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学生最苦恼的是平时不被人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一旦接受了你,沟通才会有效。

课上,一位学生拿出一本小说偷偷摸摸地看,老师走过去什么也不说就拿走了小说。这位学生又掏出一本杂志看,老师又拿走他的杂志。此时,学生又故意趴在课桌上睡觉。老师当众训斥:“再不听话,就打电话让你家长来!”“你想怎样就怎样!”学生回答道。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首先这位学生基础差,课上听不懂,于是就干脆看课外书。教师可以走过去轻轻地说:“小说里可能有你喜欢的内容,但上课不能分散精力!实在想看,在放假的时候,或做完作业再看不是更好吗?”我相信这位学生一定会收起小说,专心上课。

四、赞美学生

教师都知道学生需要赞美,关键是如何赞美。笼统空泛的赞美对学生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赞美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有创意。例如,在评价学生一题多解时,老师仅说很好并没有太多的作用,应具体指出学生好的地方,让学生彻底明白自己的长处。这样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继续精益求精。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美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闪光点,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可以使学生小小的长处得到极大的拓展,并且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提高。如果做到这些,师生的沟通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能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以教师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架起师生间感情的桥梁,最终达到师生沟通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上一篇:2011年培训科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报局里)下一篇:传染病整改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