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2024-06-30

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精选8篇)

篇1: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理念的深入,在我国沿袭了多年的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取代,初中物理教学也应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关键词:初中物理;改进;教学质量 在初中教育工作中,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关心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是笔者针对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一些个人建议。

一、做好备课工作 教师要精心做好备课工作,反复阅读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只有对总体教学内容和目标深刻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总体要求;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等个人特征,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法。

二、优化教学流程 通常情况下,教师提前3分钟进课堂可以使学生收拾心情,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铃响后,准时上课;运用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方式引入新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传授知识,由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由浅及深。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实验现象,从中提出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当堂反馈答案。这种先学后教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记忆,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三、突出学生主体 结合新课标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特性。教师通过不断提出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学生随时准备回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时的优越感,避免冷落差生。这样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四、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已被广泛应用到理科教学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纳入实验教学,多做演示实验,适当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从自主探索实践中得出来的结论,往往使学生更容易记忆。

五、应用多媒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改善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精心设计作业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多样化,深度、广度、梯度等一定要恰到好处,尽量避免出现偏、怪题的出现。细心批改、纠错、指导学生的作业,适当褒扬和鼓励学生,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心理情绪。物理是一门具有活跃性的学科,最忌死板生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知识多举一些身边有趣的例子,通过比喻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用语要风趣,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参考文献: [1]黄德利.浅谈改进初中物理教学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J].才智,2012(15):39.[2]王建辉.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183.编辑 赵海宏

篇2: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河南省温县南张羌镇第二初级中学 田保红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害怕上历史课。从历史的成绩看,多数学生的历史成绩不及格。究其原因,因为历史课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多,理解论述的内容繁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去探索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凡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下面是我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探究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历史课的有效教学应从预习入手。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众所周知,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听课效率的有效手段。现在许多学生对预习不中式,并且也没有掌握预习的科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作预习方法的科学指导,并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的失误,改正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良习惯,并做到对预习工作的检测,以了解预习效果。例如,在上《鸦片战争》之前,我就让学生上网收集整理一些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相关背景资料,初步了解虎门销烟只不过是英国侵略战争的借口。这样在自主查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对课文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时才能有话可谈,有据可依。事实证明,做这项工作对历史有效教学是很重要的。

二、历史课的有效教学应从激趣开始。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使学生产生兴趣呢?首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或历史事件主动逼真的“再现”到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当时的氛围中,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讲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孔子这一课时,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补充有关孔子的史料,同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指着教室孔子像语言诚恳指出“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史上有很大影响的人物。”学生兴趣盎然,引起共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另外可适当穿插文学语言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如讲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和周天子无上的权威引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讲述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引用“忆昔开元全盛日,小忆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禀俱丰实。”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记忆,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历史课的有效教学应同质疑结合。

质疑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上《七七事变》这一课时提出问题:“假如没有日本兵借口士兵失踪进行搜查,会爆发七七事变吗?”这一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小组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大部分学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士兵失踪进行搜查,只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而已。另外,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用人才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设问题,能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也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途径。

四、历史课的有效教学应与动脑同步。

该让学生动脑想的,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林则徐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渣滓。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当今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由一位历史人物,这位同学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有效性。

五、历史课的有效教学应从动手深入。

一些重要的人名、地名、文献名、结论、名词等,要让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有些需要学生批注的地方要让学生批注。认真填写好与课本配套的地图册、练习册,以便使学生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对一些重要的问题或论述题列出答案提纲,动笔写写,这在考试中不至于眼高手低,不写错别字或少写错别字。同时在回答问题时又可以使他们整理深化自己的思路,加深对这些问题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还要求教师做好导师。

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历史挂图、实物等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提高学生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使学习者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进行学习,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体现了导师角色。

篇3: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创设实验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对物理感兴趣, 就会主动学习、研究知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 学会学习, 学会探究, 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感受到自己失败与错误, 通过纠正错误, 逐步走向正确, 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物理实验及其探究来激发学习兴趣。”实验情境教学, 即通过做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理论结合实际。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强, 开展实验教学, 不仅可在探索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加强对知识的总结。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二、立足书本,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好物理, 抓好基础知识是前提。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优秀的学生, 往往轻视对某些基本物理概念的学习与掌握;有的中等生不能准确说出物理概念的定义, 从而导致基础不扎实, 面对一些物理问题无从下手。概念是物理基础中的基础, 如果连是什么都弄不清楚, 怎么解决物理问题呢? 要学好物理, 必须牢记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方法, 对典型问题和基本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 物理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是教与学的重中之重。因此, 我们平时要先要求学生把书本吃透, 把书本上的常规题做好 (很多中考考题都源自教材) 。上课时要注意把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教给学生,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对物理基本题的要求及应答方法、技巧做到心中有数。物理学习要立足基础, 只有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才能建起高楼大厦。

三、理论与实际结合, 让学生热爱物理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 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 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 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磁铁悬浮列车、苹果着地、转弯限速、杆秤等, 这些实例都是通过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延伸拓展的。初中物理主要学习测量、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力、压强、密度、光、热学、电流定律、磁场等知识, 力学、电流定律、磁场是最难学的, 教师可以加强对力学、电流定律、磁场的研究。例如电流定律, 通过欧姆定律:公式:I=U/R;U=IR;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特别注意的是导体电阻R=U/I, 对固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 电流也发生变化, 但是电阻值不变。电流定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如照明是再平常不过的实例, 灯泡照明基于欧姆定律原理实现, 通过连接电压、电流、电阻, 使灯泡正常运行。对于物理中的串联、并联, 如果使灯泡一起亮, 运用串联电路特点, I=I1=I2;U=U1+U2;R=R1+R2;U1/R1=U2/R2; 正常连接后 , 灯泡能正常运行 ;如果要一个灯泡亮, 其他灯不亮, 运用并联电路原理, 就可以控制电路 结构 :U =U1 =U2;I =I1 +I2;1/R =1/R1 +1/R2;I1R1 =I2R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钻研的精神, 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四、规范教学, 规范解题过程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来看, 其考查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所以,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必须全面掌握知识点, 注意细节的落实, 特别是在中考复习中要做到“网大眼小”, 不留遗漏, 从而从容临考。

很多学生由于平时没有良好的做图习惯, 随意画图, 虚实线不分, 该标注的角度不标, 做图极不规范, 从而导致失误。因此, 在平时新课学习或复习中, 除应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外, 规范解题过程也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开展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练习。

1.准确审题。理科试题联系实际多 , 语言描述丰富 , 所以学生一定要提高自己阅读理解题意的能力, 注意区分语言描述中的关键性、描述性和限制性因素, 寻找直接条件和隐含条件, 准确了解题意。

2.定性分析。以严密的逻辑找出试题的物理情境、物理状态, 让知识点像幻灯片一样在脑海中一一重现, 定位解题思路, 选择物理规律, 建立解题方程。

3.简洁解答。根据所掌握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 , 选择最简洁、最准确的解答方法, 提高解题速度。

五、加强物理教学课后作业的练习

物理教学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 课后多加练习也是教学的一部分, 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做作业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作业习题, 批改学生作业时, 对做的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 对做的比较差的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及鼓励再接再厉。总而言之, 教师既要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 又要鼓励和尊重学生。

篇4: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71-01

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本作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提高基础较差的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

一、介绍科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物理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成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以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什么时候揭膜的目的。

四、重视演示实验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五、课后作业及时批改面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我在进行了一次检测,从分析看,根据我校情况,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还不能完全丢掉课本,相反的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为了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作业范围,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最少题量,而不作同一要求,分选做题和必做题。让有精力的学生做更富有个性的作业,要求基础差的同学记住书上的公式,定义等知识点。

六、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针对整体基础差的学生,课后作业及时批改面辅,从以上方面进行加强,多花精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行,持之以恒,一定能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全面完成义务教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胡明根主编.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

篇5:初中数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后进生”。在初中阶段,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等都有所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在堂上40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课外辅导,都要体现在培“优”转“后进生”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后进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适时配置习题。配置习题时应充分考虑其与相应内容之间的协调性,既要保证配备的习题对学生巩固、理解所学内容有所帮助,又要避免配置的习题所涉及的知识超出学生相应内容要求。多从他们身边选取熟悉的、有趣的习题素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容易激发他们解决数学习题的兴趣。

篇6: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一平垣联校 张东梅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努力寻求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办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提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一、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应做到:

1.注重师生交流,强调情感育人。如果教师不注意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动不动就批评、指责,会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彻底绝望,那怎样才能增进师生的感情交流呢?我认为,应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交心。在教学中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的朋友。教学中注意“轻、亲、清”,即轻松愉快、感情亲近、条理清晰,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感情亲切……,使师生感情进一步融洽。二是引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课的关键,一位学生喜欢教师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愉快,这就有利于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师生之间的友谊就会发生教学的积极反馈。反之则形成教学的消极反馈,降低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直观教学。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数字符号,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教学中要放手引导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够一够”后能品尝到撷取知识“果实”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快,通过多提问、板演、讨论等多种方法向学生提供体验这种愉快心情的机会。

3.讲究授课技巧,激发学生兴趣。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而又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然而它又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学科。教学中除应注重其严谨性,掌握比较详实的数学史料外,同时还要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将数学史料适时溶于教学中,用生动的事例及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新课开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概括,教学中应重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提炼方法,形成观点,这个过程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维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都重要,它是人类长期数学发展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相互结合,知识与思维才能协同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思维。

2.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4.论证能力的训练。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推理论证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特别在几何教学中应注意培养的阶段性(因为几何体现推理论证比较明显)。如第一阶段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不是,而不要求说明道理;第二阶段只回答一个根据的问题(根据某个公理或定理);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先用文字语言叙述推理过程,再对照翻译成使用符号推理的格式;第四阶段要求学生会进行一两步推理,会写出简单命题的已知和求证;第五阶段对学生进行证明的正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经常的、或集中或分散地渗透一些逻辑推理的内容和知识,讲清一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逻辑语句,如公理、定理、定义、命题、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等的论证原理和推理格式,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时要做到“推理有据”,证题时应概念明确,思路清晰,考虑问题应周到全面。这样长期坚持的结果,使学生的论证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正确的思维方式得以逐步形成。

篇7: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黑树中学地理教师

冯德仁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树立理想,由此产生兴趣。例如:有的学生想当记者,在讲到《中东》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实例材料——美英联军侵略伊拉克,来分析伊拉克及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的航空母舰是通过哪些海路进入阿拉伯海的,指出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对这些地理常识都应了解。这样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其次,把学生的其他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来激发其兴趣。如在讲《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四川的汶川地震为什么会发生?”,给学生做简单分析,得出根本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引起的,从而引出全球六大板块的知识并且引用汶川地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达到教学目的。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故事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从新闻中寻找热点问题来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每个人都体验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每个人都能体验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这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例如:2008年年初,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遭受的雪灾,致使农业遭受严重损失、春运工作一度中断,通过此新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气候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这一节,了解到我国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西北季风的影响,寒潮活动强烈,多带来降雪天气。通过新闻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会新课标教学中“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教学理念。

三、用一些顺口溜来激发学习兴趣

顺口溜能帮助学生识记一些枯燥的内容,例如学习我国的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可用“两湖两广两河山,蒙青新藏云桂川,辽吉黑,陕宁甘,京津沪,澳港渝,苏浙皖,台湾闽赣和海南”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又如《长江的开发》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等,可以编成顺口溜加强记忆,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脚。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篇8:试论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对某件事情感兴趣, 就会用心去做;用心做, 定能做好。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学习物理知识时, 注重结合实际。

物理本身是一门实用性科学。在讲解过程中, 通过列举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事物, 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用途,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 建立生动的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情境, 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问题转换为具体的事物, 使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 从而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3. 突出实验教学, 加强学生兴趣。

学生自身好奇心较强, 让学生们多动手, 亲自去体验物理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及方法,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动手能力, 能够很好激发学生兴趣。

4. 组建物理兴趣小组, 鼓励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及帮助, 增加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小组这个平台, 学生们互相交流、配合,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对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质是让学生从“被动去学”变为“主动要学”, 让学生积极地去享受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 最终能够高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1. 熟记:

初中物理学科里的一些基本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 通常会被很多学生忽略。他们片面的认为理科知识的学习主要在于理解, 而不应该死记硬背。其实对于这些基础知识首先是需要准确地、牢牢地记住, 再去深刻地理解, 避免解题时出现理解性的低级错误。

物理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像语文中的名言、数学中的基本公式、英语中的单词一样, 需要牢记。这是学好物理的首要条件, 更是基本要求。

2. 积累:

知识在于积累。通过对课本、课外习题及其他辅导资料上知识点的搜索, 进而及时归纳、总结、积累。通过反复的积累、运用, 更好的拓宽知识面, 从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最终掌握各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思路。

3. 整合:

初中物理教材里的内容是按章节来划分的, 中考考纲及考试说明也是将几大物理原理分开来考核的, 大体总结为: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及磁学, 六大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总结。先是章节间的总结, 再到各大门类的总结, 最后是整个物理学科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整理总结的过程是对知识点加深理解的过程, 要求学生有充足的知识积累, 通过对知识点的再加工, 建立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 从而处理起问题来真正的达到触类旁通。

4. 运用:

学生熟练掌握对知识点的记忆及积累, 再到进一步归纳、总结, 解决问题时就不会理不出头绪。根据题目给出条件, 建立物理情境, 逐步解析涉及到的点、面, 然后提炼所需知识并汇总解决。

三、丰富课堂内容, 活跃学生思维

多数初中生自控能力是比较差的。因为还比较贪玩, 真正喜欢学习的人不是很多, 真正喜欢学习物理的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学习比较枯燥, 学生们缺乏学习兴趣, 对物理学科则更加缺乏学习的信心。

三尺讲堂上老师不苟言笑, 一本正经的讲解着物理课本的内容, 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 更加单调;对于物理实验, 如果在教室里讲解, 有趣的实验现象学生们只能凭空想象, 不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老师机械的将物理知识讲解给学生, 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 便形成了文章开始讲到的“三难”现象。最终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 也失去了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 初中物理教学的改进及创新势在必行, 能够丰富课堂内容, 活跃学生思维, 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1. 利用改造过的简单工具, 帮助解决教学难题。

在物理课上, 用一些简易改造过的工具, 让学生们眼前一亮, 感觉好奇, 并通过现场讲解, 学生们能够很好的理解并牢记, 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个例子, 学生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掌握是个难点。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拿一个玩具塑料小车, 在上面贴一个朝车头方向的箭头, 然后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请一个同学拿着小车沿黑板上的直线运动, 同时小车还会发出“哒哒”的响声, 我在一旁指导讲解, 学生们一边笑一边顺势观察我指出的方向, 并说明这就是运动方向同时也是速度方向。我再在黑板上画一条曲线, 请两个学生帮我一起演示, 一个让小车沿曲线运动, 另一个则不停地沿小车上箭头指引的方向画出许多延长线 (即曲线各点的切线) , 下面的学生们瞪大眼睛看着, 还相互交流着, 一节课很轻松、愉快地就结束了。再做相关知识点习题检测时, 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通过。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塔式起重机, 简称塔吊, 是对物理学的充分利用。模拟其原理做成的玩具塔吊, 吊钩能够升降, 塔身能够旋转, 逼真好玩。其中配置的电机轴距较大, 转速较低, 运转时平稳。将它的电路简单改进后, 即能控制吊钩升降速度, 又能测出电机工作时的电流电压, 现场给学生做演示, 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学习中的难点: (1) 运动的合成及分解, 学生开始接触时较难理解。现场演示, 让玩具塔吊吊着钩码缓慢上升, 同时用力沿与塔吊底盘平行的方向将吊线向塔身平移, 引导学生观察钩码受两个力影响时, 同时参与的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如果将玩具塔吊的升降、旋转两个电机都打开, 就可以让学生观察钩码竖直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及水平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 (2) 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了做功、功率、能量转换等物理知识点。解析了做功与电流、电压、时间的关系, 延伸出了电功的概念等相关联的物理知识。学生们边看边思考, 不时提问, 课堂气氛活跃, 各种知识点掌握起来更系统、形象,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合理的实验创新, 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在讲解“变压器”的课程时, 课堂上老师让8个学生在讲台上手拉手站成一排, 两头的学生分别按要求捏住提前准备好的小变压器, 老师再用5号电池接通另一组线圈, 瞬间8位同学感到两手轻微麻木, 有人还不由自主叫了起来。讲台上下的学生纷纷表示惊讶, 之前讲到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此时一节5号的电池跟一个小东西结合竟让8个人都“触电”, 接下来对变压器的原理探究便随着这个实验展开了。

3. 充分利用家用电器当道具, 让学生懂得活学活用。

在学习“家电原理”的选修课程时, 我带了录音机还有电风扇到课堂, 让学生观察磁头及电风扇的导风轮, 演示电风扇跌倒后自动断电等现象。后来又讲到银行卡、磁带等要远离电磁炉、磁铁等磁场较强的物品, 并演示了磁带被磁铁消磁后造成的影响。因为贴近生活, 平时又不太注意, 这些现象引起学生们很大的兴趣, 最后学生们还踊跃地表示今后要多学习物理知识, 提醒家人及身边的朋友注意防磁等。

结束语:

通过对物理教学的研究, 充分感受到教育方式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思路的探究过程。做为老师, 应该突破传统教育方式, 与学生换位思考,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辅导。同时不断更新观念, 成为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 帮助学生快乐的学习并成长, 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唐伟, 丁召民.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物理[M].新华出版社, 2010.

[2]廖伯琴, 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一篇: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下一篇:官方兽医考试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