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下大学生行为

2024-06-25

移动网络下大学生行为(精选6篇)

篇1:移动网络下大学生行为

移动互联网被视为传统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座金矿,而移动营销又是移动互联网中的热门项目,所以移动营销被很多人看好,

在广告界有一句名言:“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但我不知道被浪费的是那一半”,这句话道出了大众广告时代硬伤。每个营销人员都知道,广告的核心就是将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看,但在大众广告时代难于做到这点。

广告与消费者的相关程度往往与产生转换的可能性成正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行为信息、位置信息、时间信息等对营销人员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而移动定位服务恰恰能够为营销人员提供这些信息。

定位即时需求

在传统营销环境中,营销人员无法清晰地了解对象的即时需求。所以他们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他们先分析不同的媒体的受众人群,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媒体来投放广告,例如:在晚间电视剧投放生活类商业广告;在体育类电台投放体育用品的广告;在报纸的财经版投放房地产、汽车的广告。然后等待陌生的读者或观众来读取这些可能有用的商业信息。

移动营销可以借助背后所建立的信息数据库和定位技术,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的结合,推断出用户的即时状态并进一步明确其当前的消费需求和可能的潜在需求。例如:通过GPS定位技术,你可以知道中午12点一个用户在商城附近。根据数据库和时间、地点来分析出用户状态、得出用户有可能去吃饭或者想去购物行为,那么可以向用户推送商城附近餐厅的优惠券和购物的优惠券。通过对时间、地点和信息数据库分析出用户现有的状态来推送信息,这样能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

而且这些信息很可能是用户所需用的资讯,这样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定位群体需求

通过定位用户的移动轨迹,可以知道用户曾经去过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是经常去的。通过这些轨迹就描绘出一张非常具有价值的“消费地图”。

比如:一间酒吧准备在这个周末搞活动,那么“消费地图”可以把不同的目标人群清晰地呈现出来。第一种群体:那些经常光顾本酒吧的人,这些人是最有希望参加这次活动的。第二种群体:经常去酒吧的,而且曾经关顾过本酒吧,但来的次数不多的人群。这些人也很有可能参加这次活动。第三种群体:经常去酒吧的,但从来没来过本酒吧,这群人也有可能参加这次活动,但概率不大。

商家可以根据“消费地图”上所呈现的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比如第一种群体,那么商家应该注重活动的内容还有和目标用户的互动,可以不附带酒吧的地点。但第三种人则应该注重活动内容和给用户带来的优惠,而且一定要附上酒吧的地点,必要时附上地图。

“消费地图”不仅让商家清晰地知道哪些是目标人群,而且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这样的广告投放目标不仅精准,而且非常个性化,符合不同的群体。

移动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来说更加精准、实时,互动。但移动营销也有它自己的问题。

如何把握量的问题。如果人们每到达一个地方都有一条或数条广告信息,谁能承受这么频繁的信息。人们承受信息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那么如何把握好量的问题?

隐私的问题。这是移动营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你愿意被“定位”吗?我想大多数人并不愿意被定位或追踪。但移动营销的核心就是用户的信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冒犯了用户的私人空间。

虽然移动营销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在未来会有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历次技术革新提示我们,对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新技术而言,在其扩散的过程中,它的商业价值也同步凸显。

移动营销,值得期待。

篇2:移动网络下大学生行为

但是,另一方面从互联网和移动服务产业环境中,也非清一色的一种“玩家”,这里还有很多不断的玩家会进入,至少,我们看到了NOKIA提出OVI的大伞,伞下已经有不少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而随着iPhone的不断追捧,移动互联网可以有另一种玩法;而Google几乎大举进入,不管是他们所提到的Android,有极其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单从角色来看,会有多种多样角色进入。但是,3月15日后,分众无线被狠狠地斩手后,使人们联想到更多的“下一步”,这类似问题也是在互联网视频服务领域中出现,你是相信开放还是长时期的政策门槛,智仁各异!

不过,从可以预测到纷繁的竞争中,人们至少越来越明白:未来,2-3年,移动互联网的商业竞争应该有60%-70%是发生在广告领域。这不仅是移动互联网未来2-3年还是以信息类服务为主导,而且在产业上下游也为此最具有可现实的基础,还有过去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也验证了:广告有效达到和覆盖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而越来越细分(暂且,不讨论精准);而最关键的点,不是那些产业的服务提供者就绪(这里包括:移动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服务商、广告服务商、产品或其他服务提供者),也不是因为移动信息内容和信息获取的形式越来越多,而是因为现在处于移动互联网消费者主力人群实际上是更加彻底的享有消费型的消费者,与上一代不同在于:上一代还有更浓的生产的自恋意识,接下来主力人群有着更多消费自恋的基于手机的生活习惯,

这些才促成了未来2-3年,移动广告将会处于一个高增长阶段。

那么,现在那些移动广告算是广告吗?显然,那些“深居简出”的人士一定反对。是的,现在的手段算不了啥,更领先的模式和方式比现在的手段强百倍。确实,接下来的广告投递中,会出现几个核心的要素:位置信息、移动路经、状态信息(开会状态、休闲……)、移动信息消费行为记录,移动生活分类信息……不管其中是一个,还二个以上的要素组合都可以设想出多个业务组合,特别对于广告类,不管是品牌认知,还是销售促销,都是带有强杀伤力的!也许出于巧合,不管是最近一期MobileMonday,还有上月上海本地移动私人沙龙,都以LBS和移动社会网络作为主题,引发了无数想象的空间;同期,也接触到一些行业巨头也在此相关领域蠢蠢欲动。不过,有一点,从业人员比以前明白一个道理:短信服务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做烂了。但是,谁能大家在金子涌起时都保持如此商业理性和道德? 商业底线一再探底,在中国已经是不争事实。不过,在移动广告正将涌起时,已经有人被斩手了,但是,分众缩了一下,不等于整个行业也会袖手旁观,而恰恰是积极挺进。虽然,国内行业进入者还在思量进入的度和卡哪个商业环节,但是,境外的移动广告的造势已经使人无法安坐了!这种“战火”自然随着资本也会流入到国内。不断涌现的信息,如移动广告的CPM应是现在网络广告CPM的十几倍(无考证,请自酌)、Google最大威胁来自移动互联网广告挑战、A4广告公司也不断出研究报告预测移动广告美好未来……不断提醒人们,自然在这样环境下就会鼓动人们涌入。

但是,有时听起来不错的战略,在执行层是否也一样可行?特别是细节上,如位置信息如何获得?开放到何种程度?这所谓,把战略目标,变成一个执行目标,再变成一个工程目标,最后变成一个服务目标……看看,要挖这金矿,你准备好了?这几乎又是前面的苍蝇的故事。一旦无法获得解答,那么,意味着就是用时间来解决,这必然需要个比2-3年更多时间才可能以“既成事实”引导出市场规则。自然,这也就是中国式风险投资模式,更符合国情的风险投资。

篇3:移动网络下大学生行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国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时效高、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大数据正引发全球范围内深刻地技术和商业变革, 转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海量数据保证了消费者能快速获取各种消费信息。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长大的“C一代”, 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消费行为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 线上线下电商都快速抓住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消费需求变化, 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动态化、精准化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 同比增速81.2%, 智能手机的保有量为5.8亿台, 同比增长60.3%。移动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移动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通道。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以及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 促使消费者购物方式逐渐转向移动客户端, 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使得其成为现在以及未来商家争夺的新战场。

消费需求的变革。时代在变, 科学技术在变, 市场条件在变, 同时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变[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消费需求的领域逐步扩大, 需求层次也逐步提高, 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偏向于情感化和感性化。同时, 这种情感化和感性化的消费需求带来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 对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2“C一代”概念及特征

2.1“C一代”概念

Trendwatching.com网站于2004年时首次提出“C一代”的概念, 指的是互联网世界中内容的创造者 (博客、视频、维基百科等) [2], 彼时社交网络开始风行, 视频电话和越来越多的即时互动工具得到推广,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做、所思和所见。2004年这个概念得到了更完善的界定, 在尼尔森公司组织的一次会议上, 市场营销专家丹·潘克拉茨指出现代企业需要了解当代年轻人如何互动, 而且应该把他们看成最重要的消费者, 因为他们具有在社交网络上与人分享自己生活的迫切需求[3]。市场营销和沟通人员恩里克·加西亚说, “C一代”就是行为和消费都非常电子化、深受网络影响的一代, 他们生来擅长操作键盘, 手机是他们沟通、娱乐、获得信息和社交的重要工具。本文对“C一代”定义如下:“C一代”是指1981年-1995年出生的一代人,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 群体之间互相沟通, 喜欢分享和互动, 构建自己的社交团体, 对事物拥有很强的创造性, 他们活跃于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的各个领域, 越来越有影响力。

2.2“C一代”特征

“C一代”具有很强的群体性, 他们会因为共同的理念、兴趣爱好、某种时尚或者社会行为而聚焦在一起, 建立自己的团体社区;“C一代”有很强的创造性, 互联网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 他们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家、作家、设计家等等, “C一代”希望能参与到品牌决策过程中;“C一代”喜欢分享, 经常在网上上传图片、视频等;社交网络赐予“C一代”力量,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线, 移动设备是他们沟通、娱乐、获得信息和社交的重要工具。他们习惯从网络中寻找答案, 随时用手机、ipad等移动上网工具解决遇到的问题, 更容易相信网络和依赖网络[4]。

3“C一代”网络消费行为研究

3.1 网络消费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 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网络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获取、消费某种产品或者服务时, 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总称, 包括各种内在消费心理以及外在的消费行动表现[7]。“C一代”网络消费行为主要是指“C一代”这一群体的网络消费行为。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长大的“C一代”, 他们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更大于对互联网的依赖、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依赖更大于对PC端电脑的依赖、对无线网络的依赖更大于对宽带等在线网络的依赖。“C一代”通过网络 (包括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 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寻找、购买、使用、评定和处理希望满足其需要的产品、服务、信息和思想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为“C一代”网络消费。

3.2“C一代”网络消费行为研究指标

本文研究的“C一代”网络消费行为主要指的是“C一代”通过移动互联网, 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消费过程的行为研究。本文在指标选取方面, 结合“C一代”消费者的个性特征, 主要选取以下指标: (1) 平均每月使用移动客户端购物的次数, 主要测量“C一代”使用移动端购物频率; (2) 手机里安装了哪些电商移动客户端, 主要测量“C一代”对客户端选择的惯性和依赖性; (3) 使用移动终端购物时一般使用的商品查找方式, 主要测量“C一代”移动端购物的行为习惯; (4) 使用移动终端购买哪些产品类型, 主要测量“C一代”移动端购物的商品类属; (5) 最初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购物的因素, 主要测量哪些因素吸引“C一代”选择移动端购物; (6) 不愿使用移动终端购物的原因, 主要测量哪些因素阻碍“C一代”使用移动端购物; (7) 线上线下购物方式调查, 主要测量“C一代”更愿意选择何种渠道。

3.3“C一代”网络消费行为特征

在研究指标的基础上,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指标数据, 本次问卷一共发放200份, 有效问卷195份, 有效率97.5%, 针对问卷调查, 下面对“C一代”网络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3.3.1 平均每月使用移动客户端购物的次数较少

从调查结果来看, “C一代”使用移动端购物的次数相对来说还是较少, 有51.9%的调查者每月有2-4次的移动端购物经验, 5-10次占7.6%, 10次以上的只占6.1%, 调查前的预期结果是5-10次占30%以上, 经过客观分析和调查, 主要总结出以下原因:首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人们移动化和碎片化的时间被利用, 采用移动端购物的消费者大多是在闲暇之余、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购物;其次, 虽然4G的快速发展, 但是尚未完全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调查中有45%的人认为移动端购物网速不佳, 交易过程受阻;最后, 由于受到智能手机屏幕大小的限制, “C一代”虽然对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形影不离, 但尚未习惯用手机等智能设备查看、比较商品等。

3.3.2 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里安装多个电商移动客户端

在调查中发展, 大多数被调查者的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里装有多个电商移动客户端, 淘宝手机客户端居首位, 占80.9%, 其次是京东和天猫, 各占36.4%和33.3%。这一调查表明“C一代”热衷于电商移动客户端, 喜欢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浏览、查询相关购物需求、搜集购物信息、比较不同电商产品、做出购买决策、购后评价等, 电商移动客户端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购物决策前、购物中、购物后全方面的体验需求, 消费者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就可以产生消费行为。

3.3.3 商品查找方式多样

随着二维码等新的消息传递方式的出现, 通过二维码扫描了解产品、服务等信息的用户逐渐增多, 同时“C一代”有自己的独特爱好和品位, 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产品放进收藏夹。调查表明, 83.97%的被调查者采用输入关键字查找的方式, 47.33%选择查看热门和热销商品信息, 12.98%选择扫描二维码, 12.21%选择书签和收藏夹, 14.5%选择点击广告页面。可以看出, “C一代”在查找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 但仍然以输入关键字的方式为主。

3.3.4 使用移动终端购买产品类型丰富

“C一代”通过移动终端消费能够满足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管是有形产品 (如服饰、食品等) 还是无形产品 (如手机话费充值等) 都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完成。

3.3.5 便捷性是移动端网络消费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购物的便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齐全、网速越来越快, 在移动化和碎片化的时间里, 移动终端的随时随地性给消费者带了诸多便利, 便捷性成为人们使用移动端购物的主要原因。同时,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支付的便利性使得消费者选择移动端进行消费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查发现选择在移动端进行购物的消费者主要是因为移动端的便捷性和方便性。

3.3.6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购物方式更受青睐

从调查中发展, 选择实体店体验后电脑端网上购买、实体店体验后移动终端购买、电脑端浏览后移动终端购买这种线下、在线、移动购物相结合的消费方式更受“C一代”消费者的喜爱, 购物方式逐渐转向无线。对于那些不爱逛街的消费者, 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观看并购买中意的商品, 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4“C一代”网络消费决策模型构建及分析

根据“C一代”消费行为特征和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本文尝试构建“C一代”网络消费决策模型, 这个模型有两个前提:一是“C一代”消费者是非理性消费者, 易产生冲动购买行为。“C一代”消费者相对来说较为年轻, 熟练使用各种社交网络, 喜欢分享, 好奇心较强, 所以易于受相同年龄阶段好友购物行为的影响, ;二是在移动信息技术发达的前提下研究“C一代”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行为。在移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C一代”被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包围, 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移动设备上网浏览购物信息、比较商品、选择商品、购买商品等一系列行为。

“C一代”网络消费决策模型如图1, 从移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C一代”网络消费决策模型来看,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受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外在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 企业更加注重线上销售产品和服务等, 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多渠道宣传企业品牌, 加大力度布局移动端, “C一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消费欲望更加强烈。在消费者网络购物决策制定过程中, 消费者首先会对自己的网上购物需求有一定的认知, 这种认知来源于自己需求、朋友推荐、广告获取等等, 个人的动机、感知、学习、个性、态度等心理特征会对需求认知产生影响, 需求产生后消费者会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产品选择、比较等, 在这个阶段, 移动终端因其便捷性越来越成为“C一代”消费者的首要选择, “C一代”的群体性和分享性使得“C一代”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中便可获取好友分享、推荐的商品信息。消费决策制定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便是对收集到的商品信息进行比较, 然后做出购物决策。决策后的行为便是购买或者不购买, 如果这次的网络消费购物满意的话, “C一代”消费者便有可能进行重复购买, 并且会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中和好友分享, 会进一步提升商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5 面向“C一代”用户网络电商发展建议

通过对“C一代”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 建立消费决策模型, 面向“C一代”用户的电商在发展过程要进一步挖掘“C一代”的消费个性, 进行精准营销。

5.1 重视社交网络的重要性

“C一代”活跃于社交网络之中, 更加重视朋友圈好友的分享。网络电商应该抓住“C一代”消费者的这个偏好, 诱导用户把产品或服务信息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中,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网络电商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广告, 进行产品促销, 引起“C一代”消费者的关注。

5.2 大力发展移动端

随着智能设备和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移动端大受用户喜爱。如何在信息化的浪潮下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是绝大多数企业考虑的问题, 网络电商也不例外。网络电商要大力发展移动端, 帮助消费者摆脱地点时间的限制, 尤其是“C一代”用户, 他们随时随地活跃在网络中, 移动端无疑受到他们的大力追捧和欢迎。

5.3 关注用户体验

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更多的关注到消费者对于服务质量、用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要求网络电商必须要关注用户体验, 时刻把握用户需求。“C一代”消费者整体年龄层次较轻, 更加注重消费体验, 尤其是体验满意后忠诚度和依赖度也会大大增加。

5.4 拓宽信息分享渠道

“C一代”消费者活跃在各种网络平台上, 所以网络电商应该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和“C一代”消费者平台活跃程度, 拓宽信息分享渠道, 增加品牌曝光率。

6 总结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移动化和无线化成为“C一代”消费者购物方式的新趋势, 伴随着科技和社交网络长大的“C一代”具有群体性、分享性、创造性等独特个性, 在网络消费行为中, “C一代”选择网络购物设备、渠道多种多样, 购买产品类型丰富多样, 对移动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放心, 逐渐对移动网络消费行为产生依赖性, 并喜欢分享购物经验和产品图片。同时, “C一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更具个性化, 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购物积极性。正因为如此, 企业商家要把握住“C一代”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和个性需求, 在“C一代”网络消费决策的各个阶段影响“C一代”消费者购物决策, 满足“C一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并加大移动端投入力度, 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宣传产品, 渗透到“C一代”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摘要: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以及4G网络的覆盖, 当今消费者的网络消费行为同以往发生了极大变化。本文以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前提, 以“C一代”消费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C一代”网络消费行为数据, 进一步了解“C一代”对移动信息技术的信任度和依赖度, 网络电商以此为借鉴, 为“C一代”提供更精准的产品和服务, 进一步提高“C一代”消费者的忠诚度, 并挖掘具有潜在需求的顾客群体。

关键词:移动信息技术,C一代,网络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邰舒宏, 齐俊波.浅析消费需求主要变化趋势[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 .

[2]无形的革命——社交媒体发展史简谈, 杨瑾鸿, 新西兰Sy-Engage互动传媒.http://blog.sina.com.cn/s/blog_93ed998e0100v9m9.html.

[3]伊莎贝尔·普兰特:欢迎“C一代”[M].智利:信使报, 2010 (13) .

[4]闵庆飞, 王彦博.社会化媒体的影响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 2013.

[5]Engel J F, Blackwell R D.Consumer Behavior[M].New york:The dryden press, 1995:10-11.

[6]吴延凤.E世代网络消费行为研究[D].延安大学, 2013.

篇4:移动网络下大学生行为

摘 要:本文从行为学的角度展开研究,针对现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需求、行为动机、行为模式及失范行为四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展开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特点、成因及事前干预和事后防范对策。最后提出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干预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相应管理对策,进而倡导和推动现代大学生文明网络生活。

关键词:行为学;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16-04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3G”、“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网络资源融合共享的速度,大学生接触网络的便捷性大增,网络支出也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为80%以上在校大学生能接受的支出费用。[1]无线网络的资费下降,更是加快了大学生上网的普及面和速度。在当今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网络的迅速崛起已经深刻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各个领域。2013年1月15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球网民人数超过25亿,而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其中大学本科生人数占11.3%并趋近饱和。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我,能否提高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能否正确处理现实的人际交往和网络虚拟交往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毕竟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及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进程。所以,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在网络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网络失范现象,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不是孤立、脱离现实社会的,现象的产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了解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背后应解决的真正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本质。本文从行为学角度出发,探索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社会外界刺激所引发的网络行为动机,分析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做好正确的事前防范和事后控制,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形成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新时代网络生活方式已成为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崭新样态,其网络生活方式如何必将成为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对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转变:①研究视角由单一逐渐多元化,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及文化等众多角度对网络行为的实质进行梳理和分析。[3-7]②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即对网络生活方式研究的范式逐渐全面展开,涉及网络行为的内涵、特征、类型、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等进行系统的研究。[8-12]③研究方法由理论的定性研究转向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早期的国外学者研究多集中概念的梳理及总结、对网络行为内涵的界定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13-16]

从国内外研究总体现状来看,传统生活方式研究的转型与网络生活方式研究的范式并未完全更新、展开,随着3G、无线宽带在校园铺天盖地的宣传和使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多元化的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作为新的学术生长点,在调查研究中各背景特征下网络行为的比较分析少,动机与行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更少,没有深入挖掘网络行为类型及主导因素,尤其是对网络失范行为的调研甚少。

本文从行为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形成过程展开研究(见图1),针对现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需求、行为动机、行为模式及失范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展开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特点及成因,对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根源做好事前控制对策,包括正确引导心理需求和杜绝外在刺激的影响,同时做好网络失范行为产生后的负强化控制,减少失范行为的再次发生。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分析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各大通信公司在大学校园已提供了上网所需要的装备,在学生宿舍楼覆盖了各类网络,且费用低廉,种种便利使大学生对上网没有抵抗力,大学生已经被悄然变化的新时代网络环境包围,并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网络的负面影响严重侵入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大学生高中时期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度过,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的自由度增加,大部分事物需要大学生独自决策处理,在此环境下各种心理需求一拥而上,他们需要寻找并体验丰富的大学生活,对周围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1.侥幸心理

在高校里的学习,大学生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先迫不及待地怀着侥幸的心理采用网络搜寻一翻,若有现成的答案便全盘照搬,没现成答案的再自己动脑筋想想如何整合,这种怀着侥幸心理抄袭作业的方式效率高,省时省力,一旦被教师发现就自认倒霉。

2.好奇心理

大学生一进大学便配电脑和手机,便希望利用网络满足好奇,所以会通过网络调节现实生活,如浏览不良网页,肆意回帖,更有甚者利用网络寻求刺激,这类学生急需给予正确的引导。

3.从众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树立时期,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若周围的同学都在玩网络游戏、聊QQ,而自己为避免与众不同,逐渐会被网络吸引,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若属消极的行为,学生一时很难分辨。

4.宣泄心理

大学生平时无聊至极,需要有宣泄的对象和渠道,而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可以展示一个完全不同人格的自我,利用网络不文明语言恶搞、败坏他人形象,揭露他人隐私,宣泄内心的不满。

5.空虚心理

大学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看书学习、旅游、谈恋爱、玩游戏、睡觉、兼职等多种选择组成了大学生活,若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时间大量空闲,势必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空虚,而网络便是一种常见的排解方式。endprint

6.逃避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从单一的学习环境转换到大学这一综合环境体,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格外重要。有的寝室关系不和谐,学生便感觉压抑,产生了抑郁症,严重的还会有轻生的念头,不仅自己不快乐,教师同学家长也跟着担心。于是很多大学生利用网络逃避现实生活中这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压抑的现实生活,通过玩游戏麻痹自己或是网上交友倾诉,在网络中寻求慰藉。

四、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

1.侥幸心理催生网络抄袭行为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大学校园里,怀着侥幸心理通过网络剽窃在大学生失范行为中比较普遍,大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撰写论文、报告等作业过程中,基本上都有过利用网络随意复制、抄袭、剽窃网上文章或论文的行为,表现在有7%的大学生经常上网大篇幅地引用他人观点, 有72%的大学生偶尔大篇幅引用他人观点, 只有21%的大学生从未大篇幅地引用网上他人观点。由此可见,由于网络搜索成本极低,为了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篇几千字的论文或作业,大学生通过网络来抄袭各种成果的情况屡见不鲜。加之教师对这些抄袭而来的资料难以辨别,往往抄袭而来的作业比自己独立完成的分数更高,导致大学生在效率和效果的双重利剑的驱使下,通过网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是变本加厉,愈演愈烈。由侥幸心理催生的抄袭行为不仅不道德,还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2.好奇心理诱导浏览色情网站

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由于网络的特性和网络监督管理系统的不完善,网络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漏洞,一些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经常在一些网页的边角框中出现。导致5%的大学生经常浏览、下载和传播色情信息,有37%的大学生偶尔会点击浏览色情网站。在浏览过色情网站的群体中有88%出于一种好奇心理,并不是主动搜寻此类信息,这类学生对于性充满了好奇与幻想,面对诱惑时抵抗力不够强,难以拒绝网络负面影响的入侵。因此道德自律意识还不够强的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就要对这些垃圾信息加以过滤,否则将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使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3.从众心理驱使网络欺骗行为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变得更轻松。因此,或是辨别能力差或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学生在网上喜欢随大流、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下,在网上随意造假、填写虚假资料、传播虚假信息的情况是很严重的。通过调查了解到有78%的人会在网上散发虚假的信息。而对于大学生这种在网上说谎、在网上故意欺骗他人的行为,有大部分的人居然还都保持宽容的态度。由此可见,以上这些网络欺骗行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在网络中的相互信任,让人们对网上所认识的网友不再信任,这造成的后果是网络诚信度明显降低。

4.宣泄心理繁衍网络恶意言论

网络的自由性让大学生在网上可以自由地展现自我,特别是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时,网络也就成了他们宣泄各种情绪的场所。据调查显示,有14%的大学生在上网时经常使用不文明语言和符号;有28%的大学生在上网时偶尔使用不文明语言和符号;有58%的大学生在上网时从来没有使用过不文明语言和符号。一些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常用一些粗俗的言语和不文明的符号缩写,更有甚者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出现了辱骂他人或使用不文明语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传播反社会信息等行为。这样用网络不文明语言恶搞、败坏他人形象,揭露他人隐私等网络暴力行为频繁出现。这表明,大学生网上用语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不仅网络道德意识不清,宣泄心理严重也成了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之一。

5.空虚心理滋生沉溺网络行为

所谓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同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15]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只有心理空虚的大学生,在无任何精神寄托的状态下,无所事事,只愿意通过网络打发闲暇的时间,大学生在寝室、课堂、校园电子阅览室等地方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废寝忘食地上网就是这一现象,其中通过调查还了解到每天有54%的学生上网时间为1小时以下, 有38%的学生上网时间为1-3小时,有6%的学生上网时间为3-5小时,有2%的学生上网时间为5小时以上。可见,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而在使用网络用途中,调查到获取信息,听音乐、看电视、看电影和聊天交友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有9%的大学生喜欢发E-mail和8%的大学生深陷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只有2%的学生利用网络为了其他如网上谈恋爱、看小说。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正面学习的概率很低,他们真正的目的只不过是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玩乐的空虚心理。由此可见,空虚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对网络的依赖度很高,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有一部分大学生已经对网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6.逃避心理促使迷恋网络交友

通过调查了解到,有13%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时表示“喜欢与网友聊”,有6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与网友聊”,有21%的大学生表示“几乎不和网友聊”。这说明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时,更倾向通过网络聊天,寻求精神寄托,并希望从中得到心理的排解,确实,网络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缩短了人际交往的距离,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压力大时,唯有通过网络交友进行交流,缓解压抑的现实生活,在网络中寻得慰藉。由此可见,迷恋网络交友对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冲击很大,使大学生缺乏正面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一些大学生便渐渐脱离了集体,性格变得孤僻,继而形成消极处世的态度,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内在需求加外在刺激催生了失范行为的繁衍滋生,防范措施必须从产生行为的根源下手,才能达到有效防范的目的。积极应对网络示范行为,一方面从提升自身修养防止不良需求的滋生着手,另一方面规范法律和制度杜绝外在刺激的诱导,消除不良动机,引导大学生朝着有利于网络规范行为的方向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合作、探索、创新的网络学习新环境,充分发挥网络的有利面。endprint

五、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措施

1.防止不良需求的滋生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才会萌发一些不良需求,催生了不良动机,进而繁衍成网络失范行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给大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应以各种形式开展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避免其侥幸、好奇、从众、宣泄、空虚、逃避心理的产生。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核实是否存在抄袭行为,防止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将这种想法“扼杀在摇篮中”,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增加了解并提高学生的正确认识,可有效减少学生的好奇心理;学校开展各种教育和讲座,增强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盲目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滋生;学校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规范和道德教育,摆脱低级庸俗的网络暴力行为;学校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时间,防止过松,增加实践锻炼机会,防止学生空虚无聊,无所事事,引导学生有追求有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防范空虚心理乘虚而入;学校增加学生的沟通渠道,不论是师生间,还是同学间,通过正常的沟通渠道排解心中的忧愁,正面应对每一个困难和挫折,减少挫败感,而不是逃避现实。

2.杜绝外在刺激的诱导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网络法律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不良信息畅通无阻地传播给大学生,而正处于人格塑造期的学生,难以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必须通过网络法律对网络所传播的内容加以严格控制,如不健康信息和虚假信息。适当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的监督,防止大学生沉迷在网络中,规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做好事前防范和控制。

3.对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负强化

从行为产生之后,若产生的行为属于网络失范行为,可通过负强化的措施修正行为,结合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中的法律实施策略,寻找合适的途径来惩处网络违法行为,具体包括:教师或相关执法部门对网络抄袭行为进行取证,并严惩这种抄袭行为;通过对网络行为主体身份的认定,凡属传播网络恶意言论和淫秽色情内容的,一并严厉查处,并追究法律责任;大学生沉迷网络而严重影响在校生生活的,学校应通过各项规章制度,不断给出警告,并通知家长,配合监督学生网络行为。这些负强化措施将有利于规范大学生行为,并通过连续负强化引导学生朝着规范的网络行为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陈雅琦,王兰兰,潘红,胡剑芬.3G时代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与社交关系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2]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

[3]华莱士著;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宋志英.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操作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5]黄少华,武玉鹏.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6]李一.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7]周洪亮,史甲庆.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

[8]张世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及对策思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2).

[9]吕晓峰,王英.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0(6).

[10]李晓东,崔丽娟.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关系研究综述[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1).

[11]Wellman B. The Internet in Everyday Life[M] .C. Haythornthwaite. ed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2.

[12]王东.大学生负面网络行为特征及其引导[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3).

[13]赵国栋,原帅,王珠珠.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之聚类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

[14]冯文艳.辽宁省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实证调查与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5]Herring, S.C. The rhetorical dynamics of gender harassment on-line[J]1999,(3) .

[16]Haddon L. Social exclusion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J] .New Mesia & Society, 2000,(4).

篇5:移动网络下云计算安全研究论文

3.2加强移动网络运营商对网络信息的优化,对不良信息。垃圾信息的过滤。以及对移动网络节点的优化审核。

3.3加强对用户服务平台的管理力度,使其定期检测监督所使用的服务器,并且预估风险,不惜成本,及时备份,减少因此而对用户所造成的损失。

3.4加强实名制的进度,进行移动网络的统一管理,避免不良分子利用移动网络的盲区从事非法活动。

3.5加强对云计算移动终端的监督控制,发现漏洞,及时处理,弥补漏洞。

3.6加强云服务业务系统间的权限管理,尽可能将减少不法分子通过云计算服务间接窃取信息,以至于造成用户的经济损失等。

4结束语

移动网络环境下,云计算的优势被无限放大,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日益紧密,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新的安全性问题,但只要我们充分正视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实时预防,移动网络环境下的云计算一定会发展的更好。希望本文对移动网络环境下云计算安全的研究以及解决建议能对移动网络环境下云计算安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丽.网络环境下云计算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7.

[2]孟超.基于云计算的病毒恶意软件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篇6:移动网络下大学生行为

1、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时,下列哪项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选题,本题2分)

A:在上课时,老师给同学生放映关于课文的故事情节的视频,并且组织学生讨论以及评价乌鸦的做法

B:老师上课先教学生认字,然后阅读课文,讲述课文意思,最后播放该视频片段 C:老师舍弃传统黑板,采用PPT放映进行上课讲授课文内容 D:老师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节课的讲授

A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单选题,本题2分)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环境意识

C: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D:减轻学生负担

A

3、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单选题,本题2分)

A: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 B: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C: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 D:以上均是

D

4、电子学习档案袋一般指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记录和展示关于()的主要信息,并描绘其成长轨迹的一种信息化学习载体。(单选题,本题2分)

A:学习目的、学习业绩 B:学习活动、学习进步 C:学习成果、学习付出 D:以上都是

C

5、根据您使用教学媒体的经验,下面有关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单选题,本题2分)

A: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媒体特性 B: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分类可将教学媒体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C: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成为教学媒体

D:教学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

B

6、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下列哪项属于合作学习的类型()(单选题,本题2分)

A:在讲述圆的周长这一节课中,教师书写板书,按照课本方式进行讲述

B:在上课之前,老师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C:老师将下一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 D:在上课时老师放映PPT讲述这节课的内容,并且提问同学

C

7、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获取工具,主要有三个获取途径,其中只有()不属于主要获取途径。(单选题,本题2分)

A:利用搜狐等搜索引擎 B:利用各种教育科研等网站 C:利用OICQ等通信工具

D: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 C

8、下面属于综合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单选题,本题2分)A:分析

B:设计 C:解释 D:叙述

A

9、对探究型学习的认识不当的选项是()(单选题,本题2分)

A: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确定问题、形成探究思路、实施探究、结果展示/交流这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B:探究型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C:设计探究型学习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等

D:探究型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其过程的展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D

10、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D

11、学习是人的()或能力的改变(单选题,本题2分)A:情感 B:态度 C:倾向 D:精神

C

12、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场合)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单选题,本题2分)

A:自主学习B:接受学习C:协作学习D:掌握学习

C

13、在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列哪项可以更详细让老师了解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单选题,本题2分)

A:定时给老师发小组集体讨论活动的照片 B:委派组长向老师做学习汇报情况

C:在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活动时,录制视频,发给老师看 D:小组没人轮流向老师汇报

C

14、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软件给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单选题,本题2分)

A:数据处理 B:辅助教学 C:自动控制 D:辅助设计

B

15、以下哪种不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单选题,本题2分)A:板书B:辅助教学工具 C:绘图 D:播放 D

16、()提出了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单选题,本题2分)A:桑代克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贝尔

C

17、以下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

A: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B: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C: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D: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融合创新阶段。

D

18、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单选题,本题2分)A:背诵 B:辨认 C:计算 D:回忆

C

19、概念获得程序是一种()的信息加工模式。(单选题,本题2分)A:演绎 B:归纳 C:假设 D:先天

B

20、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那么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单选题,本题2分)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D

21、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A:在整节课中采用固定的某一种信息技术即可

B: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应该过多的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C: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切入点 D:在一堂课中应用的技术种类越多,教学效果会更好

C

22、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下面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

A: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但也伴随着一些垃圾信息 B: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你的隐私也受到了危害 C:上网有利有弊,我们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D:由于安全无法完全保证,所以我们最好不要上网,还是过去的方法好,安全

D

23、下列关于连接式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

A:在连接式教学中,教学是一个团体活动。

B:连接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连接进行的教学。

C:连接式教学借助技术在校内外、职前准备和在职教育机构、专业组织中为学生创设职业生涯的个性化学习网络。

D:连接式教学中除了教师和学生外,还有与家长、学科领域专家、教师同事等的连接。

B

24、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单选题,本题2分)A:0至2岁

B:约2至7岁 C:约7至11岁 D:约11至15岁

B

25、教师讲授《圆的周长》,下列哪项讲授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度()(单选题,本题2分)

A:教师让学生学习课本,听教师讲述内容

B:在上课时,教师播放关于圆周长测量的视频,然后开始讲课

C:上课中,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并且教学生如何使用,然后使用几何画板画圆,引入主题 D:完全听老师主导课堂讲授

C

26、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设计子范畴包含四个主要方面()(多选题,本题3分)

A:教学系统设计 B:学习者特征 C:教学策略 D:讯息设计 E:教学目标设计 F:教学活动设计

ABCD 27、21世纪学习框架中提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哪几部分能力?(多选题,本题3分)

A:信息素养

B: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C:沟通与协调能力

D: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E:创造与革新能力 F:媒体素养

BCE

28、《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出“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哪些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多选题,本题3分)

A:自学 B:开展交流合作 C:探究建构 D:自主学习E:个性发展 F:课堂讲授

BCDE

29、《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出“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哪些教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多选题,本题3分)A:讲解 B:启发 C:示范 D:指导 E:练习F:反馈

ABCDEF

30、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多选题,本题3分)

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 C:强调目标导向

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E:突出个体能力水平F:强调个体成绩作为激励

ABCD

31、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下列哪些做法能促进小组内有效合作的发生()(多选题,本题3分)A:及时给予物质奖励

B:调整教室内的座位摆放方式,使得小组成员可以围坐在一起,彼此都能看到 C:事先培训学生一些沟通交流的技巧

D: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评价机制,从小组合作成果和合作表现两个角度综合评价 E:结合小组任务、活动时间、环境与资源等因素来设计小组规模的大小,即小组人数 F:对小组任务最终结果不做过多要求

BCDEF

3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多选题,本题3分)

A:系统论 B:学习理论 C:心理学 D:教学理论 E:传播理论 F:控制论

ABDE

33、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是()(多选题,本题3分)A: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B: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C: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D: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E:掌握各种信息技术 F:学会生存的能力

ABCD

34、下列属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设计原则的是()(多选题,本题3分)

A:学生课前学习任务是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B: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C: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精细化地设计活动,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课堂活动

E: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F: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BCD

35、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多选题,本题3分)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E:工具的选择 F:方法的选择

ABC

36、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判断题,本题2分)

37、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判断题,本题2分)是

38、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判断题,本题2分)否

39、在使用学科软件辅助教学时,要注意软件选择的合理性,符合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特征。(判断题,本题2分)是

40、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判断题,本题2分)

41、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判断题,本题2分)是

42、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判断题,本题2分)是

43、身在偏远地区,可以选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空间开放性。(判断题,本题2分)是

44、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两种角色:一是作为学习工具,二是作为学习环境。(判断题,本题2分)是

上一篇: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标准)下一篇:有关谚语故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