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

2024-06-27

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通用9篇)

篇1: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

以角色换位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简介:唐春玉(1981.8-),女,汉族,籍贯:四川遂宁,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中铁二局新运公司,研究方向:施工企业党建思想政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各行业的发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铁路施工企业作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企业,其发展和壮大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快捷的生活。铁路施工企业内部的建设体现在企业建设和思想工作建设两个重要的方面。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建设水平,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人文环境,本文从角色换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角色换位;铁路施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企业的日常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角色互换作为指导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开展工作,走进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及时的把握员工的发展需求,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

一、运用角色互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角色互换是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重要实践。角色互换秉承的是人本主义的思想。对于铁路施工企业的发展的作用是双向性的,一方面,面向的是企业的员工。从企业的员工发展需求出发,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上进行思考,调整工作的重点,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的调整工作的方针,面向员工展开更多具有建设的性的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为员工提供一个平台,反应自己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角色互换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换位思考能够拉近员工和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在企业的范围内应在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励企业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提出更多的有效的建议。

其次,运用角色互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对针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提出的重要的价值观念。企业内部的发展更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展开。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通过角色换位的方式对员工开展教育和指导,能够让员工更容易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来,解决员工的困难,使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信息员工的工作态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企业文化需要团结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企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角色互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对企业文化的营造,提升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的水平,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企业的发展是以企业的员工为核心的,企业的员工在参与到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很强的企业责任感,将企业的发展个个人的发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变被动为主动。尤其是在铁路施工企业,涉及到交通枢纽最重要的部门,从技术把关、企业的管理上都能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自主创新、科研攻关的能力,不断的丰富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运用角色互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的几点

运用角色互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性。而不是盲目的进行思想指导,把握科学性、有计划有步骤的同时具有针对性的,对员工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为企业和员工都能带来促进和发展。

第一,角色互换应该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企业员工都有不同的情况,角色互换应该具有针对性的开展,通过进行走访和慰问,深入到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了解员工最需要的解决的这些难题,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对员工进行鼓励和帮助,体会员工基层工作的不容易,广泛的从员工中吸取意见,然后应用在企业的管理上,为铁路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提升企业发展的能力。

第二,角色互换应该体现科学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企业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角色互换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体现科学性,将先进的理论学习成果和实践成果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去,让企业的员工在提升文化道德水平的同时也能够积极的接受先进的文化知识,从而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在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上,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和发掘,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对创新能力突出的员工和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三,角色互换的目的性和长效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实践活动,在铁路施工企业当中角色互换的思维方式应该实现一定的目的,有目标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时有效就可以的,应该保持其长期的发展,将这种精神力量长远的保持下去,形成企业的强大的精神文化的动力。

三、运用角色互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想效果

在铁路施工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从企业发展的方向上进行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的竞争力之一,企业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文化的培养,了解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这些都能够为企业的员工带来更多的发展的机会,也让企业的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员工的发展。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被带动起来了,员工感受到了企业的文化力量和人文精神,自然而然的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对于企业的员工发展而言,每个人的都有发展的需求,在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当中,员工的精神风貌也是非常积极的,企业在为了员工着想的同时员工也能够心系企业的发展,企业为员工提供学习的创新的机会,员工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建设性的发展建议。发展是相互的,效果是双赢的,达到这样理想的发展状态还是需求员工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拿出主人翁的姿态,将企业看成自己的家,将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去。个人的价值实现是建立在企业的价值的基础之上的,企业也的员工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角色的转换是建立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个人的发展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才能更加全面。

运用角色互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理想的工作效果就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并且将这种积极的状态持续的维持下去,不断的创新攻关,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福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企业发展当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好工作的着力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让铁路施工企业焕发精彩,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壮大。(作者单位:中铁二局新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启太,关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思考[J],政工探索,2009.[2]卢德民,浅谈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3]刘银莉,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8.[4]孙鲁川,新时期铁路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及策略选择[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篇2: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

大数据, 顾名思义, 就是大量数据的集合。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将大量数据集合在一起, 而是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从而帮助人们做出决策。目前, 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它促进了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向现代德育教育模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具有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 研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已经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状

一直以来,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存在着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手段不多, 教学过程机械化等问题。由于德育教学没有结合当前的实际形势,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传统的德育教学, 理想主义色彩较重, 超出了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背景。虽然在形式上, 完成了德育教学工作, 实际上, 完全是为了教学而教学, 并没有从实质上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发展。在以往的德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般采用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而只是为了应付考核, 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了背诵。这样的德育教学工作, 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并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教育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两种强势导向和控制中被功利化了, 道德教育实际上被边缘化了, 以致于学校德育患了两种病: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学校德育工作形式上依然进行, 而实际上是为完成德育课本的教学任务而教, 不是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而教。”[1]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大数据时代, 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必须明白, 传统的教育方法和观念, 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能像过去那样, 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的德育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 正处在青春叛逆期, 如果不能采用恰当的德育教学方法, 那么很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 由于社会经验不足, 普遍对当前的形势缺乏理性思考。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 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 真真假假, 学生很难辨别。由于以往的德育工作, 对实践中的现象分析较少, 部分学生认为, 学校德育工作没什么大的作用, 这种情况长此以往, 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一) 提升教师德育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可以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支持。从制度上重视德育教学工作, 对德育教学效果好的老师, 进行表彰和奖励, 激发德育教学的热情。一个好的德育老师, 需要具有很高的自身素质。在工作中, 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尊重学生的生活背景, 以平等身份对待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 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命令。“思想教育不能从理论到理论, 从概念到概念, 自我封闭, 自我循环, 把思想教育搞成脱离实际的概念堆砌, 搞成照本宣科的刻板说教。要从实践破题, 用实践立论, 拿实践论证。实践最有说服力, 事实是最硬的道理。要善于用客观事实说话, 用典型案例说话, 用切身感受说话, 把抽象变形象, 把概念变事实。”[2]德育工作, 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 以知识灌输为主, 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在德育教学过程中, 结合日常生活, 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 探索更高层次的追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平时的德育教育工作中, 我们可以将美学教育导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意识, 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 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

(二)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德育水平

高职院校的学生,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引导他们反思社会现象, 关注和思考国家民族以及自身的前途命运。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现在, 网络信息传播很快, 各种信息和观点充斥着网络, 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学生很有可能在网络中迷失自己。怎样使学生在现代多元的思想中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是高职院校老师需要面对的新课题。我们要善于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和传播媒介, 随时随地开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 我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 对一些热点事件和现象与学生进行互动, 引导学生就热点事件开展讨论和交流,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责任感。

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 由于高中时学习压力较大,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怎样通过德育教学工作,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也是我们德育工作需要关注的地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 可以防患于未然, 防止学生做出极端事情。高职院校老师要对问题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有必要, 可以给个别学生安排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疏导, 以免恶性的事件发生。

(三) 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结合的多维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工作光靠学校, 是很难完成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德育工作, 不是短时间就能开出效果的, 需要很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 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 甚至社会中度过的。家长的一言一行, 对高职院校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 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教育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度关注, 却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学校与家长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 学校要将学生平时的变现及时反映给家长, 及时给家长提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社会对学生的德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社会上各种观点百花齐放, 学生缺乏辨别能力, 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 学生很容易迷失自己, 德育水平甚至不升反降。所以, 社会、学校、家庭, 需要一起努力, 才能对学生的德育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四) 大数据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方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德育教学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适时而变, 将我们的德育工作与新技术相结合, 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也随之变化。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形成适应新时代德育教学工作的方法, 有效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 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 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新方法, 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 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思考能力, 将德育工作结合实际生活, 使学生认同我们的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新技术,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 将我们的德育教学资源在学生中传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 进行咨询答疑、在线讨论。通过这些方式, 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喻学林.从德育功能看学校德育的有限性[J].教育科学, (3) :32.

篇3: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

一、树立人本化教育理念, 倾心关注学生发展

1. 德育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人性化理念最根本的内涵就是尊重和爱护学生, 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必须要坚持这个立足点。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立思想, 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 保证学生的精神自由, 要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同时, 要关爱学生, 把学生当作需要帮助的孩子对待, 用爱浇灌德育之花。

2. 德育教育体现对学生的引导价值。人本化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以学生为本, 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 要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中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 逐步让高中生生养成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反省, 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3. 德育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帮扶价值。德育教育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那么要体现其对学生的帮扶作用, 必须要坚持人本化理念的指导。要针对高中生的需要建立起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德育教育机制, 要关心高中生的日常困扰, 关心学生的德育现状, 关心学生的志愿和报考, 真正发挥德育服务学生的作用。

二、注重内容和方式创新,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 一) 开发校本课程, 为德育教育培土

校本课程是在尊重本校实际基础上, 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和其他资源开发而来的, 能够为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扎实的理论课程体系指导。在开发校本课程时, 要做好以下工作:

1. 要充分了解该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从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在开发校本课程时针对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体现德育教育的适用性, 从而更好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2. 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 即通过德育理论知识学习, 能够初步掌握马哲和政治法律及社会道德等基本知识, 并适当的拓展对学生有益的人际交往知识。还包括能力目标, 即通过德育学习让学生具备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制定情感和态度目标, 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道德观, 能够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献力的奋斗目标, 并自愿遵守社会公德, 自愿传承传统美德。

( 二) 搭建生活平台, 为德育教育助力

中学德育教育不应该剥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坚持德育走入生活、生活中进行德育, 只有实现二者的融合和互动, 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发挥。中学德育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轨迹、思想动态。要围绕他们生活中面临的现实的压力、烦恼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他们疏导心理问题, 培育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要围绕他们的政治困惑和对社会及当前政治局势各种问题的迷茫开展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正让他们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新世纪公民;要围绕他们关心的高考、专业报考和志愿填报等问题开展教育, 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高考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能够从容的应对高考和专业选报。

( 三) 采用多种形式, 让德育教育开花结果

有了校本课程做依托, 有了生活化的教育助力, 如果能够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必将促成德育教育开花结果, 最终实现实效性。具体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1. 利用各种载体实施德育教育。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在德育教育中, 中学要善于利用当前的各种网络资源, 包括学校网站、学校论坛、校友QQ群、班级QQ群等, 包括微信、微博、博客等互动平台, 包括微电影等资源。要将德育教育内容通过这些平台进行传播, 提高传播的时效性, 提高传播的影响力。

2. 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德育成效。

(1) 开展德育之星评选活动。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浓郁的追星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成为德育之星为目标, 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 自觉的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 自觉的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 主动的办好事、做好人, 营造出一种争当道德标兵的氛围。

(2) 开展德育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德育教育宣传月, 可以以德育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举办演讲活动、举办各种联欢活动。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强烈德育意识, 让他们自觉地将德育学习与日常的专业学习和其他学习结合起来, 深化德育教育效果。

中学德育教育实施中一直坚持的都是师本化的理念, 这种理念下课堂的主体是教师, 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走, 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各种德育理论和德育知识。这种理念下的德育课堂必然是僵硬的, 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也无法让学生学有所得。而人本化的教育理念下, 德育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开展的, 坚持实效性为目标转变德育教育方式, 能够提高实效性, 能够充分发挥德育对高中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 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 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德育教育, 对德育教育漠不关心。学校要想搞好德育教育, 必须要了解高中生的特点, 要转变过去德育走过场、德育重教轻学的旧观念, 要转变德育教育理论说教的旧方式, 要坚持人本化德育理念的指导, 采用重实效的德育教育方式, 从而实德育教育的突破, 开创中学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德育教育,人本化,方式,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毕晓媛.论在新时期如何开展学校德育教育工作[J].科技创业家, 2012, (24) .

[2]邹鑫.浅析中职“德育行为异化生”转化的实践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 2011, (14) .

篇4: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

针对核安全热点问题,为使民众听到核电领域里权威的声音,3月22日,中国科技馆“科学讲坛”活动邀请到中科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我国著名的核反应堆和核电工程专家欧阳予先生做题为《世界核电发展形式与提高核安全要求》的讲座。欧阳予院士年逾八旬、德高望重,是我国核电工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被尊称为“中国核电之父”。徐延豪馆长担任本次讲坛的主持人,社会各界逾500名观众聆听了科普讲座。欧阳予院士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回顾世界核电发展历史,二是我国推进第三代核电站批量建设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三是我国自主化依托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确定,四是福岛核电站的经验教训。他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第三代核电机组建设和自主创新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总结了日本福岛核电站第二代机组的弱点,指出第三代机组把预防和缓解堆芯溶化作为设计要求的正确性。欧阳予院士还就当前核安全领域里的焦点问题回答了现场观众的疑问。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日本朝日电视台在内的海内外近20家媒体对本场讲座进行报道,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对讲座进行了全程微博直播,中国科技馆官方网站发布了讲座相关内容。

除专题讲座外,展览教育中心在展厅一层和三层的公共空间设置了一系列关于地震和核安全的知识展板。内容包括地震的定义及危害、“家庭防震包”、避震保护常识、海啸的定义及分类、核辐射的作用与危害等。

中国科技馆在灾后第一时间制作了长达30分钟的以地震避险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视频《当地震来临時》,同时与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联合制作了以“科学应对核辐射、减少盲目性恐慌”为主题的科普挂图6张,视频和图片在馆内外大屏幕循环播放。

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推出了《抗震应急资源》、《关注核安全》两个应急科普专题,提供相关应急措施资源浏览及下载服务。3月19日,中国科协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主题为《核能•安全•健康》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国数字科技馆对活动进行了全程微博直播。

篇5:学校德育的方式内容探讨

“德育为首”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德育教育的一种做法,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对一个人一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好。而抓好德育工作,就必须认真奏好四部曲:

第一部曲: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抱有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我校在此方面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

第二部曲:教师垂范,树立形象

我们知道,儿童最有模仿性和向师性。他们总是以父母和教师的一言一行为标准、为榜样。而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某种程度上小学生的道德取向决定于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老师就是他们学习的典范,是他们心目中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崇拜偶像。在他们心里,老师是可信、可敬、可服从的。因此,小学生道德形成与教师的言行垂范有很重要的直接关系。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责任莫过于育人,而育人的前提条件必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一定水平的道德修养,在对学生进行各种道德教育时,自己首先具备各种道德素质水平,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由衷地教育学生,提高道德思想和道德体验水平,而不是只让学生高尚,自己却很低级,这样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

第三部曲: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部曲: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篇6: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

工作总结

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文件精神,我局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和我县“三三二”发展战略,认真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将我局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任务分解。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容办字[2011]35号文)的要求,我局共承担: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情况;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落实情况;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和节能减排落实情况四项工作任务,为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单位职责和局长分工联合国土局、环保局、规划局、住建局、工信局、农业局、工商局、交通局、人社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分别成立了四个检查组,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履行监督职能,把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细化分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统筹协调。积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组织协调,形成了既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提高了监督检查的整体效能,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在监督的视野之中。

3、组织实施。及时收集汇总各监督检查小组的具体方案和监督检查计划,掌握工作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检查结果

1、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情况:

我局联合国土、环保、规划、农业等13个部门组成监督检查组,首先对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检查,规划中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并实施了有效的对策措施。自9月份以来,检查组对全县八个乡镇及公安、财政、水利、卫生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各乡镇所编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各部门编制的“十二五”专项规划,均符合各地发展特色和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指导思想与县“十二五”发展规划高度衔接,发展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重点突出,能够配合、保障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2、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落实情况:

我局联合物价、财政、农业等10个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农业、工商、物价等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各被查单位均紧

紧围绕发展规划,认真落实目标责任,把“米袋子”、“菜篮子”的保障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坚决贯彻落实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落实科技措施,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生产水平,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生产的发展,增加市场供应量,保证市场的有效供给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检查组先后13次检查全县蔬菜批发市场、各大超市,检查结果显示各类生活必备物资价格基本稳定,无明显波动。

3、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我局联合工信、财政、国土等6个部门组成检查组,对澳森、津海、大水、比琦等10余家重点服装企业进行调研走访。经查,我县没有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也没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在与企业座谈过程中,检查组引导服装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与北京及东南沿海地区服装学院的合作,努力培育中国精品、国家免检产品、河北省名牌以及在欧美、澳洲等地畅销的国际品牌。检查组又对大发造纸、来福灯泡、康恩菲尔德油脂等几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走访,鼓励各企业积极开拓高效节能的措施,综合整治环境,循环利用资源,研究开发一批关键技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节能减排落实情况:

我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联合环保、工信等部门对县大发造纸、容兴造纸2个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完善,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篇7:学校开展德育的工作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学校都把智育放在首位,重抓学习,而轻道德思想教育,把学生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甚至巧立名目,校内名额校外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只要学生成绩好,能考上重点学校,就是好学生,优秀学生;自然他的学校就是优秀学校,优秀先进集体单位;他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优秀模范老师。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到目前还是没有得到实际合理的解决和平反。有才无德不可用,无才有德难作为;德育、智育勿分家,独角戏切莫唱。

可见,德育工作应该被视为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领导带头,全员动员,责无旁贷,从小抓起,千万忽视不得。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的德育比起城市搞起来要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重视不够。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的学校和家长往往更重智轻德。

二是德育缺乏有效的实践载体,让人力不从心。

是效果不明,知与行脱节,教育缺乏系统性。如老师课上讲爱护环境,学生课下却乱扔废纸;我们大讲热爱祖国,学生在升国旗时却窃窃私语。

四是很难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很难融入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中。比如,在学校教育中,同学们能互相关心、热爱劳动,而回到家里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劳动都有家长来承包,不懂得关心父母和长辈,成为了小皇帝。学校教育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如何对农村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使德育的实效性更能显现出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几年的德育工作,我们摸索了以下的几方法:

一、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上下功夫。

教师是德育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作为教师他的言传身教,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扎根农村。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预防和克服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

二、要有符合农村实际的德育目标。

目前,我国关于德育的纲领性、指导性的内容很多,各地也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做德育的人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此地的经验拿到彼地去做,不一定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如何探索有针对性的、符合本地实地的德育,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德育工作的人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农村学校搞德育必须坚持本地化、具体化、生动化的原则,要把理论具体为行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去感悟,设计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以达到的德育目标。比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就要从我做起,从爱亲人,爱学校,爱家乡做起。在进行集体教育时,我们要从关心自己,关爱别人,关注集体,助人为乐出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离开集体,没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便无从谈起,而健康的集体要靠每个人去营造和维护。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吃、住、用、行等方面开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注他人,心存爱心,从而培养他们救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品质和习惯。我们进行劳动教育,就从洗手、洗脚、洗衣服,干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始,让学生既要体会劳动的艰辛,又要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我校近三年来主要抓学生的礼仪、好习惯教育效果极佳。所以德育目标只有具体化、行动化,才能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去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三、让德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实践中。

(一)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再把班级目标细化为个人目标,最后转化成他们的自觉行为每学期开学初,各班围绕“我为学校争光彩”,“我是学校的小主人”等主题。低年级同学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培养他们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不在校内外打闹、不买零食,按时回家,按时睡觉,不迷恋网吧,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中高年级除了做到低年级的几点外,还要学会生活自理,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自觉做作业,丰富课外阅读,注重节约,爱护学习用品,不沉迷网络等。只有经过这样完整的,系统的德育实践,才能使德育摆脱空洞的说教而变得鲜活起来。

(二)开展丰富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我们不必要求学生会背一些琅琅上口的大道理,而是要把这些道理通俗化、具体化,教师要依据本班的实际和现有的条件精心设计好每一次活动。比如,在“走进低碳生活”活动中,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平时要求同学们把家里的、学校的废品收集起来,交给各班的“环保回收员”,到周一各班把集中起来的废品交给学校的“绿色小使者”进行分类。然后上交给团市委。上述所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师只负责指导和评比。经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也使同学们更加爱护自己的班级,爱护自己的学校。另外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结合我校是农村校的实际,定期带领同学们到社区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学农实践活动,同学们的热情极高。通过组织同学们到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知识,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四、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在农村,由于我们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家长很会教育和指导孩子,能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而多数家长却不会管理孩子。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教育无从谈起。为此,我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沟通,通过“校访”、“家访”等形式,使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家长和学校的掌控之中。另外,我们还发布一些家教信息,开办家长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地开展工作,帮助和指导家长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来配合学校工作。

篇8: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

随着国家开始重视文化系统的建设规划, 基层图书馆成为了居民学习的重要场地, 其原因是图书馆内部收藏了各类书籍, 为居民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基层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教育部门, 担负着知识的交流和信息资源的传递, 读者通过借助图书馆内的资源, 能够通过自学获得相关的知识, 图书馆的免费开放能够满足读者的学习要求, 能够培养读者的创新能力;同时图书馆内良好的人文环境为读者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 加上政府的重视, 各地的图书馆均加大了投资建设力度, 使得图书馆内的环境得到提升;图书馆内开展的各类讲座, 得到了很多读者的支持, 同时也为读者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分享提供了场所。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完善, 图书馆在读者的知识需求方面的地位越来越弱, 基层图书馆必须要结合实际创新读者的服务工作, 以此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确保图书馆在知识需求内的地位。

2 基层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方式

2.1 加大人文建设

前文已经分析过, 基层图书馆是读者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虽说伴随着国家对图书馆的硬件改善, 促使图书馆内的文化建设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为读者提供整洁、温馨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建设的时候需要重视馆内的书架布局、墙面的色彩搭配、楼层的功能划分等方面, 需要注意要将阅读室内的书架排序、高度要符合大众阅读的需求, 使得读者能够快速的寻找到需要的书籍;同时还要在图书馆内排放一些艺术作品,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培养读者的精神风貌;图书馆内还要放置一些绿色的植物, 一来可以缓解读者的阅读疲劳, 二来还可以使得室内的空气更加的清新。

2.2 创新服务形式

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读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读者的信息获取途径也不单单是文献资料借阅的方式, 这就要求基层图书馆顺应时代的变化, 开拓适合当前发展的创新服务形式, 使得基层图书馆在多元化的发展中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扩展基层图书馆的发展,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要丰富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形式,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应该将形式多样的服务作为基础, 以此拉近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距离, 可以在图书馆内定期开展一些文化活动, 加强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包括作者见面会、签书会等) ;第二, 通过采取读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分享各自的情感和知识点的困惑,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集结优秀的人才, 促使人才和读者之间的交流, 有效的传递知识;第三, 大胆的创新服务理念, 基层图书馆内最大的问题就是读者的大幅度流失, 要结合实际的用户需求, 有针对性的为读者提供服务;第四, 加强基层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服务, 基层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的快捷性和便利性, 扩展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渠道。

以上两点是关于改善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的有效措施, 基层图书馆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 创建具有网络特色的服务方式, 以此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服务体验, 同时还要制定拉近图书馆和读者距离的方式, 确保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可度。

结束语

基层图书馆是读者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但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其社会阅读方式逐渐朝着多元化的途径发展, 如此就导致基层图书馆内的读者数量急速下降。因此, 基层图书馆必须要分析当前的背景, 不断的创新服务方式, 在进行基层图书馆的人文建设之下, 还应该重视服务方式的建设。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在基层图书馆内开展信息化服务, 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计算机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 最大程度的减少找寻书籍的所需时间。

参考文献

[1]谷安宁.基层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19:98-100.

篇9: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

一、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概念及内涵

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有学者从四个方面来诠释法治思维的特征:第一,法治思维是受规范和程序约束、指引的思维,第二,法治思维在现阶段主要是指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的思维;第三,法治思维在价值追求上是一种趋于实现公平、正义,保护权利、自由的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是讲究逻辑推理、修辞论辩和解释技术的思维方式。而法治方式则是以权利为本位、保护自由、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所建构的行为模式。[1]具体来说,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包含以下内涵:第一,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要求坚持法律规则至上。法治意味着一种法律的统治,法律有最高的权威,所有人都必须服从法律,而不是所谓的人情,关系等潜规则。第二,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要求坚持程序公正优先。一方面,程序可以限制恣意,约束政府官员的自由裁量权、维持法律的稳定性。第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核心是约束公权力、保障私权利。一切有权力的人都极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定律。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核心之一,就是通过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司法的权威性与终局性;核心之二,就是通过公开,将公权力在各领域、各阶段的全方位、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核心之三,就是将行政权力、侦查权力、决策权力的行使确立科学、民主、透明的程序,确保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非经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受侵害。

二、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开展反贪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贪工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贪腐行为当然为法治所不容。腐败行为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降低,削弱政府的行政能力。反贪工作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部分,如何开展反贪工作至关重要。在当前以法治国的大环境中,必须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开展反贪工作。

其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保证和促进反贪工作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的纠问式诉讼模式根深蒂固,影响广泛,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符合法治观念的执法理念和做法,例如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重实体,轻程序;重配合,轻监督制约等。这些理念与当代法治理念不符,在实践中易引发办案事故和公众的不理解,损害检察公信力。为了保证反贪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抛弃旧观念旧思想旧方式,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

再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保证反贪工作符合以人为本、司法为民原则的重要要求。腐败问题关系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是人民关注的焦点。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权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腐败的痛恨情绪也通过各种渠道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这对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在执法办案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观念,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端正侦查观念,运用法治思维,为民办案,为民服务。

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对反贪工作的要求

法治中国建设,不仅要求政法工作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正司法,同时要求政法工作者转变观念,遵循法治理念,养成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严格司法。反贪侦查工作作为检察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同样要做到用法治理念武装头脑,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具体来说,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开展反贪工作要注意一下几点要求:

第一,培养与提高法治思维能力,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思维不是朝夕之间便可养成的,也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简单积累和生搬硬套,而是要将法治精神融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贯通于司法全部过程。要崇尚法律,尊重和信仰法律,才能自觉维系法治思维长效树立。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在办案过程中,特要注重案件的法律效果,坚决抵制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平等对待每一个案件当事人,依法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权益。要注重程序正义,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真正把程序公正作为保证办案质量、实现实体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法治重视程序正义甚于重视实体正义。[2]

第二,提高文明规范执法能力,加強反贪队伍法治能力建设。司法文明是与司法专横相对立的。法律是最底限的道德,司法文明虽是德治的基本内容,但也是法治思维的应然要求。司法文明要求办案干警在办案中自觉做到行为文明、语言文明、作风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尊重涉案人员的人格和尊严,充分体现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司法的人文关怀。提高反贪人员法治能力建设,要加强岗前培训,促进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严肃办案工作纪律,加强管理考核机制,吸收有利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形成的考核要素,引导和促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

第三,加强检察权运行机制建设,加强监督机制建设。法治精神的内核是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针对当前反贪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存在的问题,应着力加强反贪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切实保障反贪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独立、规范、公正进行。用制度厘清反贪执法司法权边界,法治既授予权力,更约束权力。要对法律授予政法机关的执法司法权进行全面梳理,清晰界定执法司法人员行使权力、承担责任的界限。执法司法权行使关乎当事人权利,如果缺乏监督,既会影响执法司法公正,也会产生腐败。要坚持以权力制约权力,健全单位内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依法制约的制度机制。

第四,加强办理案件的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加强案件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对反贪侦查工作中的不规范现象可以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要通过积极开展个案查办工作,对案件进行全程动态监控。要加强对线索的受理、立案、初查、逮捕、采取强制措施、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撤案的科学管理,防止权力滥用;加强案件文书的规范管理,使用要求的文本,严格审批,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陈金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意蕴》.载《法学论坛》,2013年第5期.

上一篇:成长的痕迹作文1000字下一篇:关于做好“八一”期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