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公示报告

2024-05-16

吃空饷公示报告(精选9篇)

篇1:吃空饷公示报告

一、治理范围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和相关离退休人员。

二、治理类别

(一)机关事业单位隐瞒事实、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的,属于单位“吃空饷”。

(二)有关人员不在岗而违纪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属于个人“吃空饷”,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在机关事业单位挂名并未实际到岗上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2、因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等原因,按照规定应当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3、已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或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仍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4、已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仍由他人继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5、受党纪政纪处分及行政、刑事处罚等,按规定应该停发或降低工资待遇,但仍未停发或按原标准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6、其他违纪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机关事业单位

“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公示

根据全县“吃空饷”集中治理工作的要求,现将我单位实有人员编制情况和“吃空饷”人员自查自纠情况公示如下:

1.《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附件1)

请广大干部职工予以监督。如发现有“吃空饷”问题或者自查自纠不彻底、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等情况,请及时向县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举报。

公示时间:2015年 月 日至 月 日。

治理“吃空饷”问题承诺书

根据国务院2014年12月19日召开的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对照“吃空饷”的各类情形,认真组织了自查自纠,做到了不漏人、不漏项、不隐瞒、不作假。并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情况统计表》和《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公示》以及治理“吃空饷”问题举报电话,于 月 日至 月 日在本单位显著位置,进行了公示。我承诺:对我单位出现的瞒报、漏报、弄虚作假等情况,自觉接受组织处理。承诺人单位:

主要领导: 主管领导:

组织人事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

纪检监察负责人:

年 月 日

篇2:吃空饷公示报告

中共石洞沟乡委员会

石洞沟乡人民政府

关于“吃空饷”问题的自查报告

县“吃空饷”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县纪委等七个部门联发的定纪发„2012‟34号文件精神,我乡对“吃空饷”问题进行了认真自查,没有发现“吃空饷”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编办核定我乡编制50人,现有在职在岗人员47人,其中在编在岗人员41人,发放工资人员51人(人己调离工资未转出),离退人员6人。经过认真自查,不

存在长期在编不在岗、伪造人员编制及长期在册不在岗骗取财政资金、退休和死亡不注销及其他形式的“吃空饷”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是规范管理,建立机制。有效防止和杜绝“吃空饷”现象发生,根本在机制,关键在责任。我办领导高度重视,自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二是多管齐下,防患未然。我办从制度入手加强管理,落实部门职能责任,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分担机制。从单位人员编制、干部档案管理、划拨财政经费、完善社保手续,各个环节严格监管。

三、建议意见

一是加大管理力度。设置日常监督举报电话,欢迎并鼓励举报人员,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坚决杜绝拿着工资福利不干事的行为,从严管理打着学习、下乡等旗号,长期旷工的人员,切实加强考核监督。

三是科学建章立制。根据相关干部人事政策和工作纪律处分有关规定,修改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规

范干部人事管理,从制度上严防“吃空饷”现象。

中共石洞沟乡委员会

石洞沟乡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八月十日

主题词:吃空饷自查报告抄报:县纪委 县“吃空饷”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石洞沟乡委员会2012年8月10日印发

篇3:吃空饷公示报告

一、企业年报制度的相关规定

(一) 2014年2月7日发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中首次提出

根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中第二项中第二点的规定, 企业的年检制度首次被废止, 代之以企业年报制度。然而这只是大体框架性的规定, 具体法律政策还没有制定。

(二) 2014年10月1日实施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于企业年报的报送时间、内容、监督方式以及处理结果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其详细规定如下:

1. 关于企业年报的时间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作出规定:“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 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 并向社会公示。”①

2. 关于企业年报内容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九条通过列举的方式作出规定:该条一共列举了七项内容, 前六项都是关于企业登记事项, 是企业必须向社会公布的事项, 第七项涉及企业财务, 是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向社会公布。

3. 关于企业年报监督方式及处理结果

《暂行条例》规定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均享有监督的权利, 对于违法进行年报或年报不实满三年的将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满五年方可被移除。

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关于年报制度的规定还比较粗糙, 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来保证这一制度的真正贯彻落实。

二、企业年度报告制度确立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是由企业年检制度演变而来。企业年检制度是以我国的企业登记制度为基础的, 是企业登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延续。企业年检制度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主体的不断扩大, 企业登记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这也成为我国企业年报制度确立的必要性来源。

(一) 企业年检制度的标准不明确

年检制度是在《企业年度检验办法》中的第十二条以列举的方式作出规定的。这一规定过于原则, 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实践中,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年检的时候也是标准不一, 执行中也存在较大差别。这就导致了在登记或年检过程中少查、漏查等现象层出不穷。由此而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也不在少数。对此, 法院做出的判决也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规范体系。

另外, 为了简化年检程序,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往往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要求。不要求它们提供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只是象征性要求这些中小企业出具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一些中小企业为了顺利通过年检, 采用虚假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这种行为同时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稳定, 对此, 一直以来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

(二) 企业年检制度的法律责任承担不合理

在企业年度检查制度上存在着以下几种审查方式:一是实质审查制度。由登记机关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所需审查的事项的真实、合法进行审查。并对审查结果负责。二是形式审查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仅仅需要确保企业提供了法律规定的年检材料, 但是对于这些材料的真实性不承担责任。三是折衷审查制度。即有关部门对于有疑问的年检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实际上与实质审查还是没有很大的区别。

事实上, 我国实行的是实质年检制度, 我国的登记主管部门需要对企业出资不实、虚假出资以及其他登记事项出现的问题承担责任。众所周知, 我国企业众多, 与之相对比之下, 登记机关工作人员的数量可谓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 却要求登记机关对每个企业的年检进行实质审查, 是不公平的, 也缺乏可操作性。“虽然它也有维持国家计划、政策和经济秩序的功能, 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缺陷正日渐突出。”②

三、国外关于企业年报制度的规定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 其工商年报制度都早有规定。与我国先前实行的年检制度一样, 其性质也都是一种监督检查。此外, 尽管各个国家的年报或年检主管部门并不相同, 但是也都是属于登记机关主管, 例如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德国的初级法院, 英国的公司署 (Company House) 等等。下面笔者分别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 简要描述一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企业年报制度的具体做法。

(一) 德国的工商年报制度

德国的企业年报制度中主要的报送内容是公司的动产、不动产等资产状况, 公司的盈亏负债情况等主要涉及公司财务方面的内容。德国的企业年报制度要求各企业在上一财务年度结束之后的12个月内报送年度报告, 并同时将这些材料以及财务资料报送给登记机构———初级法院。初级法院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核、检查。一旦企业出现违法行为, 例如提供虚假的财务资料, 将会受到严格的处罚。如果是公司没有履行年报义务, 经理人将会受到罚款的处罚, 如果是提供了虚假的年度报告, 财务人员和经理人还有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由此可见, 德国对于企业年报的处罚力度更大, 而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这与我国仅仅对公司进行罚款是不同的。可以说, 德国的责任体系较之我国更为严格。

(二) 英国的年度报告制度

英国的企业年度报告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企业的登记事项以及后续的经营情况的资料;另一部分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资料。这两部分都要向公司署进行提交, 并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较之德国, 英国在企业年度报告方面的法律责任可谓更加严格。首先, 如果企业不能够按时提交年报材料, 公司署将会对该企业进行罚款;其次, 如果该企业在被罚款之后仍然没有采取行动, 将会受到注销登记的处罚;再次, 不仅仅是该企业, 该企业的董事及秘书因为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来进行企业年报将会被追究刑事犯罪的责任;最后, 上述人员的犯罪会被记录下来, 并受到禁止从业的约束。由此, 可见, 英国的处罚体系是一种更加清晰、有逻辑并且严格的体系。

综上, 作为两大法系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德国和英国的年报制度代表了当今西方国家成熟的企业年报制度。对于我国正处在建立阶段的年报制度而言, 值得借鉴之处有很多, 我国应当结合具体国情, 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的年报制度的经验。

四、我国企业年报制度的实施现状

自2014年10月1日《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实施以来, 我国各地方陆续出台了年报的相关通和要求。各地方企业也纷纷展开了首次企业年报工作。下面笔者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试图揭示出这一制度实施的现状。

(一) 从宏观方面来看, 全国各省份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企业年报工作

以下各地工商管理部门网站上查到的数据:江苏省南京市开始的较早, 从2014年7月1日起, 南京市部分企业就率先进行了工商年报, 七月份一个月的时间里, 大约有2.2万市场主体完成了年报工作;截止到2014年10月26日, 辽宁省已有37%的企业进行了年报工作, 总数量大约为18.6万户, 这其中也包括外资企业在内;浙江省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 共有281895家企业进行了年度报告, 占总数量的27.1%;而截止到2015年1月15日, 北京市工商年报的报告企业也达到了53.6万家, 可以说公示的速度也很迅速。其他地区诸如天津、无锡、广州等地也纷纷进行了年报工作。这些数据在各个地区的工商管理网站上都可以查询的到。

(二) 从微观方面来看, 各具体企业正在进行年报工作

笔者选取了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个例, 通用电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之所以说它具有代表性是因为, 这个公司在全国不同城市有8个法人实体, 通过这8个法人实体可以看出各具体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不同法人实体也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年报工作。

下表1是通用电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GE Healthcare) 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提供的数据, 以通用电气医疗器械的八个分支机构 (Legal Entity) 为例, 进行说明。

由上表1可知, 总体上, 各地工商系统还是出台了相关规定。GEHC的各个法人实体的相关负责人对此也是高度重视, 都在着手进行企业年报工作, 但是由于区域差异, 以及各地的政策不同, 各个法人实体的年报进度也不尽相同。出台规定较早的北京、上海、无锡、广州的部分法人实体都已经完成了年报工作, 其他的也在着手准备中。由这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企业对于工商年报还是采取积极报告的态度, 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要求, 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五、完善我国企业年报制度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述对于国外企业年报制度简单梳理, 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年报制度的实施现状, 可以看出我国现在的企业年报制度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各项配套措施还没有达成一致。各地工商管理部门在具体执行起来往往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出台自己的操作措施。在我们对于国内外的这一制度的现状也有了一个大致了解的基础上, 笔者将结合国外的做法, 和我国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试着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以期对我国的企业年报制度的尽快完善有所启示。

(一) 加强立法, 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纵观西方的企业年报公示制度,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都有较长的历史发展, 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架构。究其原因, 与西方国家的成熟的立法体系是分不开的。西方国家, 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 都制定了统一的效力层级较高的《商法典》。在《商法典》中对企业的登记和年报制度作出规定, 体现出这一制度的重要性, 也容易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商法典》历史悠久, 级别较高, 相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体系。而相对比之下, 我国关于企业登记乃至年报制度的规定分散在各个行政规章、政府文件等规章制度中, 立法等级低, 各规定也标准不一, 十分混乱。因此, 我国如果要构建出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效力等级较高的法律, 这部法律可以通行于全国, 这样既使企业年报制度的立法等级得到提高, 也使全国各地方都有统一的法律可以遵循;其次, 要细化这一法律规定, 对于具体实施的做法及出现问题的应对给出明确答复, 不能只是搭出一个框架, 要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最后, 好的法律要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其在实践中被充分执行,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制定法律应有的效果。

(二) 明确监管内容及方式

从企业年检到企业年报的演进, 表明了企业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从原来的工商行政部门的强制管理到现在的全社会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监督。这一职能转变体现了我国的监管方式由政府监管到全社会监管的演进, 也体现出我国年报制度的演进, 然而对于监管过程中具体如何操作, 现在却是一片空白。

1. 应当明确监管的内容

我国企业年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九条的规定上。该条规定以列举的方式列明了年报的内容。前六项主要是企业登记事项, 必须进行公示, 第七项是企业财务状况, 由企业自身选择进行公示。较之之前的西方国家, 财务状况才是监管的重点, 对于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到位, 极大的增加了交易风险, 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因此, 应当在保护好商业秘密的前提下, 尽可能多的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 防范交易风险的产生。

2. 明确监管方式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三、十四条具体规定了监管的方式, 可以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举报, 也可以是工商新政管理部门的抽查。抽查应当作为监督检查的主要手段。对于抽查的方式、比例等等这些方面, 该条例没有进一步的做出规定。笔者认为, 应当确定一个合理的抽查比例, 对于不同行业也应当有不同的抽查标准。对于抽检的结果, 应当及时向社会大众进行公布, 以保证抽检的时效性。

(三) 构建社会信用制度

西方社会之所以有如此成熟的企业登记以及年度报告制度, 与它们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分不开的。西方社会普遍建立起了个人信用体系, 而且在企业登记或年报过程中一旦出现虚假报告就会追究个人的责任。所以在公司登记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情况就会得到很有效的遏制。那么对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首先, 应当明确在年报过程中的企业的不当行为应当落实到公民个人身上, 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其次, 我国也要尝试着建立这样一种信用体系, 将每个公民的消费记录, 贷款记录等等都进行记录, 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有效的查询。当然, 公民信用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工程, 我国相关主管部门也试图在努力地构建这一体系。这也将是我国未来社会诚信建设的一个重点目标。

六、小结

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是我国最新出台的一个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体现了监管方式的转变, 也有利于全社会对企业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 然而这一制度由于刚刚实施, 各方面都还不成熟, 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 随着实践中的摸索和积累, 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企业年度报告制度也一定会日臻完善和成熟。

摘要:2014年10月1日起, 我国正式实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企业需要将自己的登记事项等信息在网上报送并公布。本文将从这一制度的法律规定, 以及其“前身”年检制度的弊端开始说起, 并通过对外国年报制度进行梳理, 同时通过阐述实践接触这一制度的实施现状, 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以期能够为年报制度的完善做出一份努力。

关键词:年报制度,年检,诚信,监管

参考文献

[1]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羿锟.商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李克武.公司登记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4]洪婷婷.关于企业年检制度的探索与思考——兼与国外公司年度报告制度比较与借鉴[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3 (10) .

[5]国家工商总局赴德国, 英国考察团.德国、英国企业登记管理制度考察报告[J].工商行政管理, 2005 (9) .

[6]段仁元.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抉择——试论我国企业登记审查制度及其完善[J].社会科学, 2000 (5) .

[7]洪海.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视角下企业年度报告制度之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4 (2) .

[8]李先娅.我国公司年检制度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2 (4) .

篇4:吃空饷公示报告

【关键词】重庆市 公示语 现状调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市,已逐渐加入了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驻足重庆。为营造国际化的语言环境,重庆市在许多公共场所增设了大量的汉英双语公示语标牌。近日,项目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归纳,总结出重庆市汉英双语公示语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汉英双语公示语覆盖的范围不够

调查显示,重庆市各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均有汉英双语的公示语标标示牌。由此可见,重庆市汉英双语公示语使用比较普遍。但仍有许多重要的公共场所,如高校、区医院等未设双语公示牌。另外,重庆市大多数路标及道路名称标牌都采用“汉语+ 拼音”的形式。除此之外,许多学校、超市的双语标示语寥寥无几。总体上,重庆市公共场所汉英双语公示语覆盖范围还不够广。

二、公示语英语译文错误严重。笔者将项目组成员实地拍摄的照片进行整理、分类,总结出以下几种

1.“拼写错误”。重庆市金刀峡景区内“请勿乱扔垃圾”被译为“Do Littering Please”。很明显,这里的“Do”为拼写错误,正确的译文应该是“No Littering Please”。

2.“语法错误”。重庆国防宾馆内提示“如遇火警,切勿使用电梯”被译为“In Case of Fire.Dont in Use Left”。该翻译的语法及单词拼写均存在错误。正确的译文应为:“Please dont use the elevator in case of fire.”

3.“中式英语”,即按照中文字句逐字翻译。某小区门口垃圾桶上标注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别被译为“Can be reused rubbish”和“Cant be reused rubbish”,正确的译文应为“Recyclable”和“Non-recyclable”。

4.“胡译”,即胡乱翻译。某餐馆的菜单上的“干爆鸭子”被译成“Fuck the duck until exploded”,重庆火车北站“开水间”被译为“Between water”,稍懂英文的人便会发现这种翻译可笑之至。

5.“累赘、啰嗦”,即用词过多。商场里,通常都有“欢迎您再来”的公示语,在中国人看来,“Welcome you again”的表达是没错的,但在外国人眼里,句子就显得累赘、啰嗦了,其实只用一个“Welcome”即可。

6.“词汇选择失误”。重庆火车北站的“非饮用水”被译为“Not Drinking Water”,应译为“Non-drinking Water”。

7.“语义模糊”。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白鹤岭社区卫生站下方的英语翻译是Community Healthy Station of Baiheling in Yupeilu。其中“Healthy Station”让人十分费解,若用英文直译过来是“健康的站”,到底是指这里是健身场所还是医疗机构,不得而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Baiheling Community Clinic of Yubeilu Neighborhood。

8.“语用失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重庆市金刀峡入口处指示牌上的“请出示门票”翻译为“Please show your tickets”,英文似乎没有问题,但不符合英语国家表达习惯,英语采用的是反面表达“No admission without ticket.”

三、结论

公示语是一个国家或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和文化内涵。(蒋琴芳,2010:84)重庆市汉英双语公示语覆盖面不够,且英语译文错误较多,不仅不能发挥汉英双语公示语提供信息、对外宣传的预期功能,而且有损城市在国际上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改变重庆市汉英双语公示语使用现状。对于英语国家或国内城市已有的惯用的公示语,我们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翻译、发布的国家公共标志与标志语被广泛应用在道路、旅行、安全、环保、储运等方面的标准汉英翻译规范,翻译人员应严格参照执行。(栗东方,2015:49)对于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公示语,政府应组织有经验和资质的权威翻译机构或翻译人员进行翻译,在保证其译文实现预期功能的前提下再公布使用。另外,政府应加大城市公示语翻译方面的投入,确保市内及各区县的公共场所公示语都有英文翻译,改变目前公示语翻译不规范的现状,以加快重庆市国际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蒋琴芳.公示语语用失误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6).

[2]栗东方.对外宣传中公示语翻译的注意点[C].学术视域下的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决策论坛论文集(上),2015(3).

[3]吕和发,蒋璐,王同军等著.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分析与规范[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2).

篇5:吃空饷自查报告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清理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局迅速成立了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局的清理整治工作,将清理责任落实到相关人员和局属各有关单位,形成合力,保证了清理工作有序开展。咸安区农业局“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勇(局长),副组长:陈峰(派驻纪检组长)、毛崇全(党组成员)、陈艳(党组成员),成员:徐丹、刘小平、张静、胡可。监督电话:8322767。

二、排查摸底,自查自纠。

一是精心部署。接到《关于印发咸安区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局长王勇同志当即作出批示,分管领导、纪检组长、财务、人事等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具体安排,明确了各自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并提出要按照全区规定的程序要求,扎扎实实搞好全局的专项治理工作。二是专门安排。局长专门组织安排布置此项工作,要求局直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把治理工作与当前工作相结合,做到两不误,两手硬,并对工作不力的人员,在全局通报批评。三是严格核查程序。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对照工资表、在岗人员名册、考勤记录,严格排查“吃空饷”人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四是认真自查,不走过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照“吃空饷”问题清理整治工作六项内容逐一进行了自查,并如实填写自查情况表格,确保清理整治工作不落于形式。

三、公开公示,接受监督。

按照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规定程序,我局在对照六种清理对象逐一认真核对,并在局黑板报上予以张贴,专门公示了自查结果,设立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截止目前,没有收到群众对该项问题的任何投诉和反映。

四、建章立制,防患未然。

篇6:吃空饷自查报告

一是宣传动员。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组织全办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结合《华阴市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该地震办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充分认识治理“吃空饷”问题的重大意义。

二是严格核查。

对照编制卡、工资表、在岗人员花名册等人员管理资料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吃空饷”人员,确定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认真自查。

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照“吃空饷”问题清理整治工作十项内容逐一进行了自查,如实填写自查自纠情况表格,确保清理整治工作不落于形式。

四是完善了现有的干部工人职工人士管理、工作督办等工作纪律的相关制度。

对人员的编制、档案的管理、人员核减手续办理方面严格监管,并确定专人负责,建立了一系列防“吃空饷”的长效机制。

篇7:吃空饷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景

xx乡共管理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共计81人,其中乡本级财政预算在岗人员55人,退休4人,其他8人,工勤人员2人;乡非本级预算8人,其中司法所1人,食药所1人,协管员3人,村官2人,残联专干1人;乡雇用4人,其中三查人员3人,打字员1人。经过认真自查,我单位不存在长期在编不在岗、伪造人员编制及长期在册不在岗骗取财政资金、退休和死亡不注销及其他形式的“吃空饷”问题。

二、围绕贯彻落实,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xx乡进取宣传动员,及时组织单位干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关于开展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全体干部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参与、支持、配合专项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全县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自查自纠工作顺利实施,我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和纪检书记为副组长,人大主席牛亚林、副乡长胡月斐等为成员的xx乡清理吃空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自查清理工作做到一把手负责牵头,人大主席和副乡长组织安排,办公室具体落实。

(二)严格把关,排查清理对象

办公室按照清理对象,对照编制,对每位干部职工的工资表、在岗人员名册、考勤记录等严格把关,对存在漏洞和有问题的环节,严肃清查,坚决做到不留任何死角。对照“五查三对照”,即查每个人的身份、查调入调出关系、查工资底册、查手续、查在岗情景;身份证与本人档案照片对照,工资审批手续与工资底册对照,在岗情景与职工反映对照,扎实开展工作。

(三)扎实开展自查,确保工作实效

经过这一阶段自查自纠工作的大力开展,我乡按照清理要求和任务分工认真清查,无一“吃空饷”人员,无一违规人员,自查自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顺利推动清理整治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工作有效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大管理力度。设置日常监督举报电话,欢迎并鼓励举报人员,理解社会监督,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坚决杜绝拿着工资福利不干事的行为,从严管理打着学习、治病等幌子,长期旷工的人员切实加强考核监督。

篇8:“吃空饷”溯源

“吃空饷”始自秦汉,盛行于唐宋

历史上,何时开始出现“吃空饷”现象?先秦时代,由于是世袭贵族社会,无论是地方的官,还是军队里的将领,都是有分封领地的贵族,并不领取俸禄,而且士卒当兵打仗只是服劳役,也没有军饷可领,因而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吃空饷”的问题。到了秦汉大一统之后,随着世卿贵族社会的解体,由朝廷付给的俸禄代替了此前的封地,“吃空饷”才有了存在的可能。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就出现有“不当禀军中而禀者,皆赀二甲”律文,即是专门针对冒领军粮的处罚,说明到了秦代军中已经出现了虚报名额冒领军粮的现象,可谓中国古代“吃空饷”的最早源头。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古代军队出现大规模“吃空饷”弊端,是中唐以后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隋唐时期一直实行的府兵制到了唐代中期已经名存实亡,不得不改为了募兵制,士卒载于军籍并由朝廷按册支付军饷、供给,由此给统兵将领打开了虚报兵额、冒领军饷物资的方便之门,军队“吃空饷”现象也就十分普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形容当时军队“吃空饷”的乱象时说:天下各地统兵之将,无不虚捏浮报军籍以冒领粮饷,按实核计,真正实存的兵数不到十之六七,如果出现战死、逃亡情况,则十年之内实际兵数又将减少十之二三。全国军队“有籍无人”的比例竟然已达到了一半以上,足见其时“吃空饷”问题之严重。不仅如此,即使实际在籍的兵员中,还存在很多隐形“吃空饷”的现象,不少士卒不过是按时应卯,平时却各有营生,甚至有士卒终日在市场摆摊做小买卖。

延至宋代,军队“吃空饷”的现象更是激增。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记载,北宋开国之初军队“吃空饷”的问题就已经极为严重。例如,宋仁宗时期的中央禁军,按照正常编制,应该是以马军四百、步军五百为一指挥,但是“额存而兵阙”、不满编的情况比比皆是,大多数指挥仅有马军数十骑、步军也不过二百余,虚报兵额超过半数。一直困扰北宋始终的“三冗”之弊中,因“吃空饷”而起的就有“冗兵”“冗费”两项,三占其二。“吃空饷”泛滥,军队虚空,最终也导致了北宋国防虚弱不堪。

明清时期,“吃空饷”变本加厉、花样翻新

明清时期,军队“吃空饷”现象可谓变本加厉、花样翻新。本来,明朝肇建之初,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宋代募兵制造成的“冗费”“冗兵”之害,改行“兵农合一”的军户制度,被划为军户之家能分到一块土地,战时出征,平时务农,并不从朝廷支取粮饷,因此也一度杜绝了“吃空饷”的可能。但是,这种不分良莠、强制限定军籍的军户制度,时间一久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僵化、衰落之路。由于军户兵弱不堪用,明代后期又重行募兵制,“吃空饷”的历史老问题也就如影随形地出现,到了明代末期已相较之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末军队“吃空饷”严重到了何种程度?从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后向朝廷报告毛文龙的罪状书中,我们可以略窥其大致情形:按照袁崇焕的报告,毛文龙任左都督、平辽总兵,所辖东江(皮岛)加上老幼平民总数不过四万七千余人,其中实际士兵数额不足两万,但是虚报朝廷其兵数为“十万”,私设领兵将领多达千人。以不足两万之数,虚报十万之众支取粮饷,其中将近八万之“空饷”,自然是落入了毛文龙以下各级将领的私囊。按照史书记载,毛文龙在被袁崇焕诛杀之前,因为“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 可见其部队“吃空饷”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明末军队“吃空饷”之害,仅此就可见一斑。

清代入关之后,军队编制有八旗与绿营之分,两者差别很大,但都普遍存在有“吃空饷”的严重问题。八旗军属于职业兵,旗人除了当兵吃粮之外被禁止从事其他各业,因此未当兵的旗人实际上可以合法地“吃空饷”。清乾隆皇帝曾一度核查云南绿营驻军粮饷情况,结果发现绿营上下“吃空饷”早已是不成文的规矩,如开化镇额定驻军应该有185人,但实际兵丁数仅71人,有114人是在“吃空饷”,有营官甚至将自己不满十岁的亲属编入册籍支领钱粮。至于嘉庆、道光之后,清代各地八旗、绿营驻军“吃空饷”蔚然成风且花样翻新,军队“不事操防,以空名冒钱粮,专事肥己”,而且还出现了军队里的“空饷”名额不仅可花钱贿买,还可以父子相传,并且美其名曰“荫粮”“荫德”,“吃空饷”俨然已经走向了公开化、合法化。

古代地方行政“吃空饷”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不实惠

随着时间推移,“吃空饷”逐渐开始从军队向地方行政系统滋生蔓延,最后成为军、政两界均存的一大痼疾。

与军队明目张胆虚造名册、冒领粮饷不同,历代地方行政“吃空饷”大多是“实有其人但不履职”,属于“隐性”的“吃空饷”。例如,东汉末年,董卓擅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仅让家族成员担任各种要职,还加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渭阳君,甚至将自己仍在襁褓之中的幼子也封为侯爵。除此以外,如魏晋、两宋时代官制繁复,存在有不少“遥领”“兼”“摄”等只领俸禄、不需实际履职的官员,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吃空饷”。但是,上述两种“吃空饷”现象的存在,显然都是为了权而不是饷。

明清之后,地方行政“吃空饷”现象日渐多了起来。明嘉靖十四年,工部书吏蔡泳受等人,通过造假印、虚报官员姓名的方式,前后共计冒领银7万两之多。明末崇祯年间,一度任职京官的林时对曾描述自己在京中衙门见闻:京城各衙的衙役多半“窜籍”三大营,两边冒名领取粮银,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清代虽然对地方衙门的吏役人数有严格限定,但是全国各地州、县衙门的书吏、衙役规模总数多达百万计,其中到底有多少只是“挂名”而已,到了清中后期早已无法计算,地方赋税“存留”中有多少是真正用于支付给吏役,也就成了一笔难以厘清的糊涂账。

当然,与军队“吃空饷”相比,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吃空饷”现象少得多,问题也远没有军队那么严重。个中原因,除了地方官薪俸支出相对军队监管更严格、透明外,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历代多是由地方官全权负责的“代理人”制度,地方官员对于地方的税赋收入,除了按规定数额上缴中央以外,剩下地方行政经费都是由地方官全权处理,因而“吃空饷”对于官员并无太大意义。而对于差、吏,由于可支取的薪俸微薄,挂名领薪、“吃空饷”反而不如弄权谋私、敲索乡里来得“划算”。因此,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中“吃空饷”现象不如军队那样普遍,不是因为地方官吏更加廉洁、自律,而是因为在同样缺乏权力监管的情况下,地方官吏有比“吃空饷”更为简便、实惠的谋私途径。

由此而论,无论是军队里“吃空饷”泛滥,还是地方行政“吃空饷”相对较少,都是权力监管缺失、滥用造成的结果,因此,要想真正根治“吃空饷”的历史痼疾,需从权力监管着手,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篇9:吃空饷,自查报告

清水县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

各位领导:

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关于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的通知》(天机编办发[2011]310号文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清理整治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

[2012]162号)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查治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的通知》(天人社发[2012]340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的工作,通过近阶段的清理整顿,基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专项清理整治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清理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自查清理阶段、督促检查阶段和整治处理阶段,纳入这次全面清理整治的一类行政事业单位共82个,财政供养人员8421人。在职干部职工6683人(其中公务员846人,参照管理人员220人,事业管理人员633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情况汇报4378人,机关工人154人,事业工人452人),离退休人员1738人(其中党政机关593人,参照管理单位56人,事业单位1089人),遗属抚养人员619人。在这次清理整治工作中,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都能够按照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建章立制,确实加强规范治理,整个清理整治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了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同和支持。经自查清理整顿,我县机关事业单位不存在文件中所清理的7种“吃空饷”问题人员。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省市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工作文件下发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安排纪检、组织、财政、人社等单位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对全县清理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纪检委牵头,组织、编办、财政、人社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编办,抽调专人负责开展此项工作。二是及时转发省市文件。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编办、财政、人社以清机编办发[2012]1号文件,转发了市纪委等五部门《关于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的通知》,及时印发到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要求将“吃空饷”人员统计表上报到县编办。三是明确单位责任人。要求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为这次清理“吃空饷”人员的总负责,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明确了目标责任,落实了工作任务,各单位采取个人申报,单位自查、群众举报、抽查核实等多种方式,逐级审核上报,确保了清理整治工作不留死角,自查结果要求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上报到清理小组办公室,从而确保了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二)认真实施,不走过场。这次清理整治工作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自查自纠,强化管理。按照规定程序,各单位细致开展了自查自纠,对照“三定”方案、编制卡、工资表、在岗人员花名册、考勤记录等相关资料,认真逐一排摸“吃空饷”和借调人员,如实填写报表。要求各单位从制度入手加强管理,落实管理职责,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分担机制。从人员编制、档案管理、工资统计等入手,规范各项管理程序,确保清理工作阳光运行。二是督促检查,规范运行。今年元月份,县上将换届过程中从乡镇调整进入县直单位的17名领导干部与成员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了6个工作组,深入到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督促检查。确保了这次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敢于碰硬,严肃纪律。8月31日,接到是人社局关于上报清理整治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名单的紧急通知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专门在全县工作会上做了安排部署,就各单位因工作需要自行抽调乡镇人员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县四大组织的主要领导、纪检、组织以及分管人事的副县长对自行抽调乡镇工作人员的单位一把手进行了个别谈话,对缺编单位抽调的人员办理了正式调动手续,对超编单位抽调的人员全部按时清理清退回到原单位工作,同时县编办、人社、财政结合工资审核工作,每月及时结转了工作调动后人员的工资关系,停发了已故干部职工、判处有期徒刑干部职工以及失去抚养条件的遗属抚养人员的工资。

(三)建章立制,防患未然。为有效防止和杜绝“吃空饷”现象发生,巩固清理成果,自觉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杜绝“吃空饷”现象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县委、县政府结合目前开展的效能风暴行动,安排纪检、组织、人社部门逐步制订了《清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和《清水县县直部门内设股室负责人交流轮岗办法》,进一步严格规定了准假权限及备案制度。二是接受监督,阳光操作。要求各单位经常进行自查,每月公布人员信息,适时研究存在的问题,严格按政策规定进行,使清理工作公平公正、处理透明,不留隐患,确保清理工作长期化、阳光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管理力度。设置日常监督举报电话和意见箱,欢迎并鼓励举报“吃空饷”的人员,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二)科学建章立制。根据相关干部人事政策和工作纪律处分有关规定,认真借鉴经验,严肃编制、人事纪律和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杜绝出现“吃空饷”和借调人员现象。

(三)加强考核管理。将“吃空饷”和借调人员清理工作与年终考核、职称核定、后备推荐、工人晋级、评先选优等工作相结合,进一步细化措施,加强管理,落实建立奖优罚劣的动态管理机制。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篇二:吃空饷自查报告

党委发〔2012〕154号 签发人:xx 中共xx乡委员会

关于对“吃空饷”问题进行自查的报告

县纪委:

根据县编办下发的《关于开展“吃空饷”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

文件要求,我乡对“吃空饷”问题进行了认真自查,没有发现吃“空饷”的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行政编制 人,事业编制人,实有 人,行政编

制超员人。按照要求,7月22—24日,我乡将 人名单在单位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监督。经过认真自查,我乡不存在在编不在岗、虚报人数套取拨款、伪造人员编制、长期在册不在岗骗取财政资金、退休和死亡不注销、不办人员核减手续及其他形式的吃“空饷”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是规范管理,建立机制。有效防止和杜绝“吃空饷”现象发生,根本在机制,关键在责任。我乡领导高度重视,自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制定《盐井乡机构改革工作方案》,规定了内设机构的设置及职能编制,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定人定岗定职责,健全机制等规范了人事管理的制度。

二是多管齐下,防患未然。我乡从制度入手加强管理,落实部门职能责任,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分担机制。从单位人员编制、干部档案管理、划拨财政经费、完善社保手续、人员合同管理等入手,各个环节严格监管。

三、建议意见

一是加大管理力度。设置日常监督举报电话,欢迎并鼓励举 报人员,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坚决杜绝拿着工资福利不干事的行为,从严管理打着学习、治病等旗号,长期旷工的人员,切实加强考核监督。

三是科学建章立制。根据相关干部人事政策和工作纪律处分有关规定,修改完善综合性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人事管理,从制度上严防“吃空饷”现象发生。

附:xx乡开展“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自查情况统计表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吃空饷自查报告

抄送:县监察局、县编办、县财政局中共xx乡委员会 2012年7月25日篇三:“吃空饷”问题自查自纠报告[1] 王丕镇中心小学

关于“吃空饷”问题自查报告

根据县纪委、县组织部、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人员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对“吃空饷”问题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教体局核定我校公办事业编制共19人,现有在职在岗人员 19人。每位教师都能依照学校分工,认真进行备课和上课,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执教。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严格加强了日常管理。有效防止和杜绝“吃空饷”现象发生,根本在机制,关键在责任。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严格加强日常管理,做到管理常态化。

二是规范管理制度。我校从制度入手加强管理,落实部门职能责任,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分担机制。严格每日考勤签到制度,有事、有病请假制度,请假必须写出请假条。不准代签或者无故旷工。

三、设置了日常监督举报电话,欢迎并鼓励举报人员,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四、科学建章立制。根据相关干部人事政策和工作纪律处分有关规定,修改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人事管理,从制度上严防“吃空饷”现象发生。经过认真自查,我校不存在长期在编不在岗、伪造人员编制及长期在册不在岗骗取财政资金、退休和死亡不注销及其他形式的“吃空饷”问题。

上一篇:综合信息组组长岗位职责下一篇:爱的教育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