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礼仪与习俗

2024-06-26

日本的礼仪与习俗(共9篇)

篇1:日本的礼仪与习俗

日本宪法并未规定法定语言。

所以日语并非官方语言。

但是实际上日语是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

称呼:称呼日本人时,可称之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尊称为“某某君”。

只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来表示的,其来自于唐朝文化。

站着的时候,双脚合拢、直立,弯腰低头。

从一般性行礼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

根据礼节轻重程度的不同,低头的角度是各种各样的。

在铺着“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间里,必须要坐着行礼。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

它在日本也称“着物”。

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日本人已经接受了这个称谓,但是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

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

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中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

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

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

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

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

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

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

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

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

“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

日本商人还忌讳“2月”、“8月”,因为这是营业淡季。

另外,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对中国的绍兴酒、茅台酒非常感兴趣。

不吃松花蛋。

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

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

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把书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给日本人,是受欢迎的。

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印章的边缘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苍劲。

如果这样送给日本朋友,对方就会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这种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日本风俗习惯之生活禁忌

在人前接吻:日本人认为在人前接吻是难为情的事。

拥抱:接触他人的身体,在日本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男女之间除恋爱关系的双方外,一般不握手。

在人前嚼口香糖:允许抽烟,但嚼口香糖不行。

别人没吃,自己独自吃东西,也被视为失礼。

穿着鞋子进屋:进入日本住宅,必须脱鞋。

窥视别人家的厨房:在日本,访问别人家庭时,窥视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

民事纠纷轻易诉诸法院:日本人在个人生活中比契约关系更重视信赖关系。

因此,遇事大多数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协商解决或通过中间人解决。

唯有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明显恶化时才上法院。

律师的人数仅是美国的1/30。

日本人不邀请工作上的客人进家门:

日本人不习惯在自己家里接待业务上的客人或全家出来交际。

除个体经营外,妻子都不参与丈夫的工作。

在有必要和业务方面的客户联谊时,就到专门提供酒宴的地方举行。

干部有时也在家里招待部下、与自己地位相同的人或上司,一般只限于建造新房的时候。

篇2:日本的礼仪与习俗

1、亲朋好友需要向新人撒花

为了表示对新人的美好祝愿,现场的宾客需要准备些花瓣,当新人入场的时候将花瓣撒向新人,让婚礼现场的气氛更加热闹喜气。

2、戒指盒内放稻米

需要分别在新人的戒指盒内放上红色以及白色的稻米,红色代表喜气,白色代表吉祥如意,这些都对婚礼有非常美好的祝愿意义。

3、酒宴结束时新娘需要掉泪感谢

当整场婚宴接近尾声的时候,新娘需要掉下眼泪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感谢,并且发表一段感谢词,不仅要感谢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还需要表达出对宾客们的感谢与祝愿。

4、仪式更加具体

日式婚礼包含新人漱口后入场、司官开场、全体人员起立净身并悼念致辞、敬酒、退场等仪式,所以环节更加多样具体一些,流程也自然繁琐一些。

婚礼服饰

大家在看日剧,看到一些日本婚礼的场景时,也会见到一个穿上全白拖尾和服,头戴白帽子的新娘出现在神社当中,或是一个身穿华丽鲜艳织锦拖尾和服的新娘在披露宴中出现,接受宾客的祝福,到底哪一款才是日本传统的结婚用和服呢?首先要介绍“打挂”,原因是因为白无垢和色打挂外边那件外套其实也是打挂来的。打挂的由来是室町时代开始,当时富裕的武家女性在秋天到春天期间把外套穿在内里的小袖和服上,因质料厚故有保暖作用。至江户时代,大奥中身位地位较高的女性,上级女官和公家女性也会穿著「打挂」突显其身份地位。至江户时代后期,一些富裕家庭的女性把打挂用作结婚衣著。

白色那套是白无垢,顾名思义全身所有衣服配件也是白色的,象征新娘的纯洁,另外白无垢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喻意新娘的个性也变成白纸一张,在娘家时的坏习惯以完全抹去,等待去学习夫家的一切家风习俗,如一张等待再染色的纸张一般,再深层的喻意就是女儿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希望她嫁了后就不再回头。新娘头上的绵帽子是作防寒用的衣物,喻意就像西方婚纱的头纱一样,由结婚仪式开始至完结时用来遮蔽新娘的面貌,只让新郎看得见。

传统的日本婚礼上,新娘的头发应该挽起来,用龟壳梳子束紧。新娘子的脸用脂粉画得雪白,头戴一块白盖头和面纱。在婚礼上,新娘子还要换好几套衣服。一次是脱掉白色礼服,换上绣有吉祥图案(像仙鹤,花朵等)的华丽礼服,颜色为金,银,红三色。然后还要换上另一套深色,未婚少女穿的和服,这是新娘最后一次穿这种式样的和服了,作为她纯真少女时代的结束。新郎应穿黑色丝绸和服,和服下穿斑纹摺裙。新郎手持白色折扇,脚穿白色便鞋。

习俗

1、日本神前婚礼时的新娘是一身白,称为“振袖”的白色长袖和服,上披白色和式罩衫,称为“白无垢”,据说白色是为了让新郎来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者是为了证明新娘的纯洁。新娘还梳着称为“文金高岛田”的高高的日本发髻,戴白色丝棉帽子或者蒙白头纱,胸部插着荷包或者短剑。

2、婚礼最主要的是“三三九度”的交杯换盏仪式,原本用三组杯共举行三次,第一组杯先是新郎喝,然后是新娘,接下来是新郎;第二组杯是新娘喝,然后是新郎,接下来是新娘;第三组杯是一起喝,这样“三三得九”。

3、在日本,通常在结婚仪式之后会举行喜宴,考虑到出席者的交通便利性,很多人都在有大厅的酒店或结婚会场举行婚礼。而酒店和结婚会场会为结婚典礼准备所有的用品,还有华丽的演出,所以对于举行婚礼的人来说也非常便利。

4、戒指交换之仪”:新郎新娘互相将戒指带到对方无名指上,这是现代受西方影响出现的;“神乐奏上”:伶人演奏雅乐,巫女表演舞蹈;最后,全体起立,亲属饮干巫女斟好的供奉给神的酒,表示双方亲属结成亲戚。神官退场后,新郎新娘、媒人、亲属依次退场,仪式转移到喜宴。

5、“誓祝奏上”:新郎新娘在神前宣读誓词,并且将原稿供奉到神前;“玉串奉奠”:玉串(杨桐树带叶小枝,上缠白布条)据说发挥了将神和人的心连在一起的作用,新郎新娘从巫女手中取过玉串后奉献在神前,“二拜、二拍手,一拜”。

篇3:清代潍坊特色习俗与礼仪初探

一、传统节日的特色习俗与礼仪

1.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全国各地的人民对其都极为重视。潍坊人自然也不例外。老潍县民谚中有“三日寒食五日年”的说法, 即寒食节过三天, 春节过五天。寒食节的三天, 头一天叫一百五, 是扫墓的日子。第二天叫大寒食, 是放风筝的日子。第三天为清明节, 是踏青游玩、荡秋千的日子。这一天还有特定的食谱:吃白面饼卷鸡蛋、内撒芝麻盐、喝麦仁稀饭。三天中最重要的也最具特色的活动是放风筝和荡秋千。清乾隆年间在潍县任过八年县令的诗人郑板桥在其诗《怀潍县二首》中云:“纸花如雪满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 好将蝴蝶送春归。”描写的就是当时的这两种习俗。

(1) 风筝满天。放风筝的习俗虽不为潍坊所独有, 但作为世界风筝之都的潍坊, 其风筝的悠久制作历史和放飞传统却有着国内外其他地区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潍坊又称“鸢都”, 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是潍坊的标志。潍坊市自1984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二十八届国际风筝会。潍坊风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源头是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的第一只“木鸢”。到清朝中叶时期潍坊的民间风筝制作业已比较兴盛, 当时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 生意十分兴隆。风筝造型丰富多样, 大多模仿花鸟虫鱼、传说人物、神仙角色、生活器物等, 皆各具情态, 惟妙惟肖。那时, 每逢清明节, 竞放风筝已成为老潍县当地的重要风俗。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人们在广场、田野、河畔、春山, 尽情地放飞那七彩的风筝, 把潍县的天空点缀得绚丽多姿, 浪漫美丽!

《潍县志稿》中生动地描绘了老潍县人放风筝的习俗:“本邑每逢寒食, 东门外, 沙滩上……河水初泮, 桃李葩吐, 杨柳烟含, 凌空纸鸢, 高入云端。”“清明, 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即风筝的古称。清末潍县进士郭麟的《潍县竹枝词》:“一百四日小寒食, 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 乱比新来春燕多”, 真实地记录了清代潍县邑人在白浪河畔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潍坊人放风筝多集中在清明前后, 而不在其他节日, 原因正在于它是“扫墓祭祖”的一种仪式。清明扫墓, 考其初始, 人们大都准备一些纸钱, 但不烧掉, 而是拴在竹竿顶端, 插于坟头, 让纸花在风中飞舞, 象征先人的精神永存。如唐诗人白居易《黑潭龙》中“神之来兮风飘飘, 纸钱动兮锦伞摇”的诗句, 及诗人李贺《神弦》中“海神山鬼来座中, 纸钱窸窣鸣旋风”的描写, 都是很好的证明。“后来, 由坟头飞纸, 衍化为七彩风筝。”[1]

(2) 秋千飞转。荡秋千主要是清明期间年轻姑娘们的一种节日活动, 老潍县清明节的荡秋千之俗也颇为兴盛。秋千有两种:一种是前后摆动的秋千, 一种为形似伞状的“转秋千”。老潍县的“转秋千”颇有特色。清末潍县翰林梁文灿写过一阕《蝶恋花·清明》词:“三月清明槐火换……碧玉小家呼女伴。四面秋千、筛得团团转。九朵红云衣按茜, 鸦雏金碧松钗颤。”描写的就是打这种“转秋千”的情形。以前每逢清明节期间, 白浪河 (潍坊市中心最大的一条河) 沙滩就非常热闹, 南沙滩上会连唱三天京剧, 而北沙滩上则会扎起高达二十多米的“转秋千”。打秋千者多为青少年妇女, 彩带纷飞, 翩翩起舞, 煞是可观。

2. 中秋节———蒸月念月祭月。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 仅次于春节。清代老潍县人过中秋节的风俗非常有特色、有情趣。他们除了吃团圆饭、吃月饼以外, 还有三项独具特色的活动, 那就是蒸月、念月和祭月。其中, 前两项蒸月和念月中的“月”并不是指月亮, 而是指一种满月形的面食。

(1) 蒸月圆圆。平常百姓家一般在八月十五的前一两天发面、煮枣, 由妇女们开始做“月”。“月”是由两层圆形的面饼, 中间夹上煮熟的小枣做成的。然后在上面做一层很薄的带花边的“云肩”。在“云肩”上再做上各种精巧美丽的花卉图形, 给孩子制作的, 常常做上月宫中的玉兔。有的“月”做得精巧绝伦, 像艺术品一样美。

(2) 念月声声。“月”做好蒸熟后, 在中秋节的晚上, 孩子们人手一个, 在上面插上一只点燃的香, 在天井里, 过道里, 大门外, 便开始高声诵念儿歌:“念月了, 念月了, 一斗麦子一个了!念月饼了, 好年景了!念煎饼了, 骡子马子满天井了……”[2]此时夜幕低垂, 皓月当空。熙攘嘈杂的声音慢慢退去, 小朋友们的“念月儿”声也此起彼伏, 庄重虔诚。这种“念月”景象成为老潍县中秋节夜晚一道别样的风景。清末梁文灿的《蝶恋花·中秋》一词上阕:“八月中秋分一半, 枣饼层层, 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 小儿对月声声念。”就是对当时老潍县念“月儿”情景的详尽描述。而清末潍县诗人郭麟的《潍县竹枝词》:“中秋难得是晴天, 金粟香飘几处传。待到一轮月东上, 小儿齐唱月光圆。”也是对清代潍县中秋节念月习俗的有力证明。

(3) 祭月诚诚。在小孩儿们念月的同时, 妇女们常常在天井的西北角, 面对东南角刚刚升起的一轮圆月设下供桌, 点上香, 摆上蒸月、月饼、瓜果、美酒等祭品, 祭拜月神。全家人则围坐在院子的大树底下, 桌子旁, 欣赏着美丽的月色, 品尝着丰盛的美酒佳肴, 来庆贺一年的好光景。梁文灿填写的《蝶恋花·中秋》一词下阕:“亭亭火树蒿灯转, 灯尽归来, 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 一家男女团圆宴。”描写的就是祭月和赏月的幸福情形。

二、特色美食习俗与礼仪

1. 朝天锅。

“朝天锅”是潍坊独有的美食之一, 也是潍坊人宴请外地宾朋的特色食品。据说这种美食的起源与当时的潍县县令郑板桥有关。郑板桥是一位爱民如子、心系百姓的好官。他“开仓济民”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关心民间疾苦的诗句更是千古流传:“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传说某年腊月, 郑板桥微服赶集以了解民情, 见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 便找来屠户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 为路人煮菜热饭, 锅内煮着猪下货、肉丸子、豆腐干等。顾客围锅而坐, 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 加点香菜和酱油等, 并备有薄面饼, 随意自用。赶集的百姓甚为欢喜。因为锅摆在露天集市, 上无天棚, 下无锅盖, 一口大锅向天开, 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仔细分析, 在这种美食的起源中包含着明显的礼仪因素———“官民之礼”。孔子说过“上好礼, 则民易使” (《论语·宪问》)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论语·子路》) , 统治者凡事以仁爱待人, 依礼而行, 尊重臣民, 讲究德操, 做出表率, 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没有敢不尊敬的了。正是由于郑板桥尊重百姓, 关爱百姓, 又廉洁奉公, 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2. 和乐。

“和乐”是潍坊的又一大特色美食, 也是老潍县人过生日时必备的面食。潍县和乐又称为“鸡鸭和乐”:把煮好的和乐条 (筷子粗细的圆面条) 盛入碗中, 浇上鸡鸭肉卤子, 再加上适量甜蒜、鲜芫荽末、咸韭菜、咸胡萝卜末、蛋皮等小菜, 浇上辣椒油……令人垂涎欲滴!和乐原名“河漏”, 最早起源于元代。元代王祯《农书》中《荞麦》部分记载:“北方山后, 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 谓之河漏。”这是现存于世的文献中, 首次出现“河漏”一词。“河漏”在清中后期传入潍县。相传“河漏”是由清代潍县籍大臣陈官俊与其子陈介祺引入潍县的, 很快被潍县人接受, 老潍县人还取“河漏”谐音为“和乐” (发音为“huo luo”) 。

据说“和乐”名字的来历, 还与家庭礼仪有关:老潍县城内原本小有名气的一户殷实人家, 在几个儿子结婚后, 兄弟之间常常为争夺财物闹得不可开交, 主人在无奈之下决定分家。在全家共吃最后一顿团圆饭时, 他拿出了精心准备的面食给大家吃, 众人都不知何物。主人点拨道:这是“和乐”, 希望你们兄弟、妯娌之间, 互帮互助, 合家欢乐。儿子儿媳们都感到非常惭愧, 随后大家和好如初。从此之后, 城里富裕人家每逢老人寿辰都做和乐面吃。

可见这美食中包含了丰富的“家庭礼仪”:首先是“以和为贵”的家庭成员相处礼仪。彼此间要以礼相待, 和睦共处, 互敬互让, 方能幸福快乐, 家业兴旺。同时还有尊老礼仪。孔子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 “生, 事之 (父母) 以礼” (《论语·为政》) 。要尊重孝敬老人, 记住他们的寿辰, 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按照礼的要求好好侍奉他们。

3. 杠子头火烧。

潍坊有一种硬面烧饼———“杠子头火烧”非常出名, 为多数潍坊人所喜爱。当年闯关东的好多潍坊人都带着这种食物路上充饥。这种特色食品的历史也很久远。《资治通鉴》中记载东汉人赵歧流落北海 (即潍坊) 以卖饼为生。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较早记录烧饼的例子。在清代, 潍坊的杠子头已很出名。《山东美食百绝二四:潍县杠子头》中云:“潍县火烧叫杠子头, 是有名的硬面食品, 清朝时期就很时兴, 直到现在仍很流行。”清朝末年, 潍县虞河镇流饭桥村的“杠子头火烧”最出名。每逢集市, 他们用专门做的长条筐子盛着火烧挑到大集上卖, 各商号及大户人家都买上几筐火烧存在家里, 一不怕霉, 二为了省钱。

潍县的“杠子头火烧”是用木杠子轧面做成的, 面和得很硬, 由死面与发面混合而成, 火烧呈圆形、周围厚中间薄, 一面凸, 一面凹 (早期的正宗杠子头火烧周边带有五个翅子) , 成型后, 细火烙、烤、烧等办法制熟。刚出炉的杠子头火烧, 就着花生米吃, 越嚼越香。或者切成薄片, 搭配上几种蔬菜烩着吃, 味道很美。杠子头在潍县独有, 是老潍县人的骄傲, 它代表着潍坊人可贵的精神特征:豪爽硬气, 坚韧顽强, 敢作敢为, 不怕困难。有趣的是, 这种面食还与小孩的“满月礼仪”有关:当年老潍县的小孩满月剪头发时, 大都有买杠子头火烧、撒铜钱的习俗;寓意孩子长大后“头皮硬, 运气好, 长得壮”。这里包含着长辈对新生儿的很多美好祝愿。

摘要:清代潍坊的习俗和礼仪非常繁盛, 地域特色极其鲜明,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着意从清明节等部分传统节日和“朝天锅”等几种地方美食入手, 对清代潍坊的特色民俗和传统美食进行考证, 并探究其深刻的礼仪内涵。

关键词:清代,潍坊,习俗,礼仪

参考文献

[1]陈正宽.放风筝说起源[N].齐鲁晚报, 2011, 4 (5) :B06青未了.

篇4:英国酒吧的礼仪与习俗

英国有本名为《旅游者酒吧仪俗指南》的小册子,书里有这样一句忠告:“你如果没有去过酒吧,就等于没有到过英国。”

到了英国一定要到酒吧喝一杯,而要想更多地了解英国社会,就更应该到酒吧坐坐。去过英国旅游的人都会发现:传统的英国酒吧是最能领略到当地风情的地方。只要一走进英国酒吧,人们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从买酒开始的。因为大多数英国酒吧里是没有服务员给顾客端酒的,顾客得自己到酒吧台去买酒。这规矩虽然使人感到有些不方便,可是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在以冷漠著称的英国社会里,酒吧仪俗的形成是为了促进社会交往。例如,顾客排队买酒时可以与其他等待买酒的人进行交谈。在英国,唯有在酒吧台,与陌生人亲切交谈才可能被看成是完全适宜的正常行为。可对于外国旅游者来说,进英国酒吧喝酒,如果不入乡随俗的话,那将一无所获,并且还可能碰到麻烦。比如说,旅游者若是团体前往。最好是1~2个人前去买酒。因为酒吧常客和服务员最讨厌一大伙人一边嚷着、一边又不知喝什么酒好,把通往酒吧台的路给堵住了。

虽然英国人早已习惯于排队,但在酒吧里却看不到排得很正规的队伍,大家都显得非常松散和随意。可是,服务员竟有本领知道该轮到谁了。

如果你想早些买到酒,可以做些动作引起服务员的注意,不过这些都是有规可循。比如,千万不要大声嚷嚷,不要在酒吧台面上敲击钱币,不要绷着脸,更不要摇晃挂在酒吧台后面的铃,因为那是酒吧老板用来表示到了关门时间的。总之,要想让服务员看到你,你可以举起空杯子或钱,但不要摇晃;你脸上可以流露出等待、期望甚至略带焦急的表情。因为,你如果显示出非常心满意足的神态,服务员会认为他们已经为你提供服务了。

在酒吧里,人们常常把“请”字挂在嘴边,并尽量不做一些酒吧服务员最讨厌的事。例如,有些服务员不喜欢顾客拿不定主意而让他们无所适从;不喜欢许多顾客在等着买酒而你却靠着酒吧台发呆或闲聊;也不喜欢有人等到最后,才突然说要喝爱尔兰烈性黑啤酒等之类的酒,因为与其他酒相比,准备这类酒的时间要比调制其他种类酒长得多。

至于说到在酒吧里施舍“小费”,你可千万不要给服务员现金以示酬谢,正确的做法是请服务员喝一杯酒。因为给现金小费会使人觉得服务员是伺候人的,而请他喝一杯酒则是友好的表示。

当你喝上酒以后,想与别人接触,切记要留心观察一下。上酒吧的人如果有兴趣进行交谈的话,多半会用非言语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去找那些已经买了酒但仍在酒吧台前晃荡的人。而那些已经离开酒吧台,找到椅子坐下的人可能只想独自饮酒。还可找那些脸朝外或朝屋里人看。并用形体语言表示“可接触”的人。第一次接触时,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伸出手来笑容满面地自我介绍,这会使英国人感到尴尬。因为英国人根本不想知道你的姓名,也不想与你握手,至少在相互间尚未形成某种共同利益之前是这样。

你可以同人泛泛地谈天气、谈啤酒、或者就谈所在的酒吧。在适当的时候主动提出给你新结识的同伴买酒,这种相互请酒是感受自己是酒吧群体中一员的关键作法。可以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英国。在分担轮流买酒的费用时,要注意当地人的习俗,做得体面而有分寸,因为英国男人害怕亲密,他们对其他男性表示友好有困难,因而在举止行为上有时难免会不怎么和善。

你如果与英国朋友在一起或者在洽谈商业合同,接待你的主人中有一位可能买第一轮酒,这时你就应该很快地表示买下一轮。一般在对方杯子里的酒只剩下1/4时,便是你该提出买酒的时候了。“这轮酒由我买,你喝什么酒?”这是英国酒吧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

篇5:日本送礼礼仪习俗

我们中国人送礼物的时候讲究双数喜欢送送成双成对的礼物,但是在日本特别忌讳双数,参加婚礼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千万不要送2万日元或者2的倍数,一般大家都会送3万日元毕竟每个月工资在那限制着。当然送送5万或7万日元的人也有大有人在。日本民间有着“2”会引发夫妻感情破裂的迷信传说.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很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所以来日本购物的小伙伴会发现包装纸基本都是小碎花偏多,绝对不是日本人有着一颗少女心哦。

在日本感到最怪的送礼习俗品,就是送蔬菜、鱼、鸡以及鲜花时,不能进入对方的家中,只能送到对方家门口。曾记得有次从北海道带的蟹腿给朋友时一直在门口鞠躬,你说容易哇~送现金的话一般都要装在信封里面最忌讳直接用手递钱。而装钱的信封也都是有正反面的。为喜庆的事情送钱,要把纸币有人物的一面与信封正面相吻合,如果是为丧事送钱,就要把纸币有人物的一面面对信封的背面。此外,到医院探望病人的时候不能送载在花盆里面的花,也不能送菊花,前者含有盼人早死的意味,后者是在葬仪上使用的。

“日本茶”多做为吊唁丧事的奠仪回礼,所以不适宜用来当成礼物。但是,高级茶叶等若是有华丽的包装,对方收到的时候也十分开心哦。反正我每次回国再回来的时候都会送给日本朋友中国茶,他们那个嘴咧的呀都快到后脑勺啦~为什么日本茶这么被忌讳呢还不是发音惹的祸,在发音上容易让人联想到“苦”(ku)

因发音惹祸上身的还有很多,比如说和“死”(shi)相近的“梳子”(kushi),也被归类为会带来不好运势的礼物。还有刀呀剑呀,代表着“切断好运”之意,同样不适合当做礼物。至于“鞋子”,因含有‘践踏’的意涵,把它拿来当做赠送给上司或长辈的礼物,是绝对列为禁忌的。其他则还有“手帕”,因为以汉字来表现时,它将成为“手巾”(tegire),会使人联想到相同发音的分手,宛如代表“别离”的意思。

想必接受过日本礼物的小伙伴们都会被精美的包装所吸引。在日本送礼的时候礼品盒要用硬纸绳捆绑,这种硬纸绳一般是5根一组也有7根、9根的。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和送money是一个原因,日本人认为奇数是阳数象征吉祥,偶数是阴数象征凶事。因此,一般都用单数。这样,使用双数的硬纸绳打点礼品盒也是一忌。

下个月就是2月14日“情人节”了哦,现在满大街都是巧克力。在日本情人节可以说是恋人的秀恩爱节日也可以说是送巧克力节日。全世界在那一天男人要送女人礼物吧,唯有日本,在这一天只能女士给男人送巧克力,而男人要等到3月14日才能还礼给女士,基本就是糖果啦。2月14日那天,男人如果给女人送礼物就是犯忌讳。是万万不能的~当然女生送男生巧克力现在不仅仅限制于情人之间,同事朋友之间也可以哦。

送礼的特点

1.日本人送礼缺乏浪漫,讲究实用。礼物价格从几千日元到上万日元不等。所以“お中元”与“お岁暮”的礼品盒,便显得形形色色,有些包罗万象的味道。食品的话,可从海鲜到咸菜,甜品到拉面;日常用品的话,连洗衣粉、肥皂、浴液、洗发水、洗涤剂等也全都摇身一变成了礼品,统统包装在漂亮的盒子里,盒子外再包上若干层雅致的包装纸,包装纸外再贴上白色的长条纸,上书几个隆重的大字:「お中元」或「お暮」,于是,一份很传统的心情礼物便大功告成。平日里,大家都忙于工作生活,难免疏忽了自己的恩师或前辈们,每年在年中和岁末各送份礼物过去,算是略表惦念与感谢之心。

2.日本人十分重视礼品的特色和迎合性,而不太重视价值是否贵重。因此,在选择礼品的慎重态度和“眼光水平”上,就显示了送礼者对受礼者的诚恳和关怀程度。如果你给一个喜好中国茶的日本教授,送去一小罐西湖龙井,那他一定欣喜万分,肯定对你倍加关照;反之,如果你给他送礼过于昂贵且对他毫无用处,那他即使表面上故做感谢,但内心一定深感不安,甚至讨厌。日本人送礼意在心意,他们十分懂得礼轻情义重的美学内涵,因此,没有必要在送礼时摆阔,更不要搞什么礼品“竞争”。

送礼的特点

1.日本人送礼缺乏浪漫,讲究实用。礼物价格从几千日元到上万日元不等。所以“お中元”与“お岁暮”的礼品盒,便显得形形色色,有些包罗万象的味道。食品的话,可从海鲜到咸菜,甜品到拉面;日常用品的话,连洗衣粉、肥皂、浴液、洗发水、洗涤剂等也全都摇身一变成了礼品,统统包装在漂亮的盒子里,盒子外再包上若干层雅致的包装纸,包装纸外再贴上白色的长条纸,上书几个隆重的大字:「お中元」或「お暮」,于是,一份很传统的心情礼物便大功告成。平日里,大家都忙于工作生活,难免疏忽了自己的恩师或前辈们,每年在年中和岁末各送份礼物过去,算是略表惦念与感谢之心。

篇6:法国的习俗礼仪与禁忌介绍

法国人极注重个人隐私权,不喜欢提及个人问题,所以与他们谈 话要尽量避免谈他的家庭状况,同时也要避免谈及政治和金钱。法 国人的`礼节要求把自己的身份都一一列在名片上。

法国人非常乐于显示自己的烹调技术,所以到法国人家里做客 应对每一道菜都表示赞赏。法国人讨厌在饭前喝苏格兰、威士忌和 马丁尼酒,他们认为酒会影响人们对菜肴的鉴赏力。

法国人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并且认为只有自己才 能讲标准的法语,听到蹩脚的法语就像有人把他们的国旗踩在脚下 那样的反感。所以除非法语特别流畅,在法国最好讲英语。

篇7:民族习俗与礼仪教案

林莺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二)情感目标:

学会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行为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和平、兴旺的大事。周总理就是尊重民族风俗的楷模。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少数人民风俗习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2.介绍周总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1)一九六一年四月,周总理在云南西双版纳,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他来的第二大早上,就到澜沧江畔观看赛龙船和放高升。他穿着对襟布扣的白衫和大腰身的咖啡色裤子,头上扎一根水红色包头巾,一身地地道道的傣族装束。

(2)四月十三日,泼水节那天早晨,周总理来到曼厅寨视察,看到一群傣族农民在荔枝树下跳象脚鼓舞,他便接过一只象脚鼓,和农民合着拍子一起跳起来。在开始泼水的时候,周总理和各族群众都用一根柏枝条蘸着银碗里的水互相洒。傣族有个风俗,泼水节水泼得越多,越热烈,就表明彼此越亲热,越尊敬。各族群众觉得只用柏枝蘸水洒,还不能表达对周总理的感情,于是就改用大盆来泼水。总理的警卫人员担心首长的健康,就用雨伞去挡水。周总理立刻要他把雨伞收起来,并说:“不要紧的,要到群众中去,和大家一样。”总理放下银碗,拿起一只脸盆,把一盆盆清水向群众泼去。大片大片的水花在天空飞舞,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一道道彩虹,把周总理和各族人民紧紧地联在一起

(二)介绍各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1.傣族是我国的一个民族,周总理爱自己的国家,也热爱本国的少数民族。

2.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与礼仪?(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3.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要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那么少数民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1)蒙古族、藏族献哈达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① 什么时候献哈达?

(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行日愉快,生活幸福; 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 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

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② 献哈达的方式(准备一条围巾,学生现场模仿献哈达)

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对平辈,只要用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接受哈达时,身体要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达。(2)维吾尔族见面礼(出示维吾尔族的图片)

①能不能直接挥手说嗨?

(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

如果遇到长辈,则双手放在胸前,身体向前倾)(3)回族八宝茶

①八宝茶,顾名思义就是有八样料,哪8样呢?

(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桂圆肉、枸杞、葡萄干、核桃等)②盖碗茶(出示图片)

八宝茶是盖碗茶其中一种。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4)苗族牛角酒(出示牛角酒)

①为什么叫牛角酒?

(用牛角斟酒迎接客人。他们一般选择一种外形美观的水牛角,用小刀讲牛角外刮光,在表面雕刻花纹图案,然后涂漆上彩。)

当客人来到寨门的时候,身着华丽族服,头佩闪亮银饰的苗家姑娘,就会举起牛角敬宾客。

当他们敬酒的时候,你能不能说,诶,我不喝?不能,不然他们就不让你进入他们苗寨了。那么应该怎么做?(须双手接捧住牛角,一饮而尽)

(5)蒙古族奶茶、盘腿坐

① 我们知道蒙古族的主要建筑是什么?(蒙古包)(出示蒙古包图片)② 进入蒙古包后,我们要怎么坐?(蒙古包里面一般是没有椅子,但是又地毡,要盘腿坐着)

P83,如果你是图,中的小客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① 怎么做?(当他们递给你的时候,你要用双手接碗,或者用右手接碗,不能用左手。)② 如果不想喝?(如果你少要差或不想喝茶,可用碗轻轻地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就会明白你的用意了)

(三)感悟

①我们了解一些民族的习惯,如果你们以后去有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你就知道什么事可以做,该怎么做了。

篇8:日本的礼仪与习俗

1 四川茶艺礼仪与日本茶道的相似之处

1.1 都是以茶为文化载体注入精神文化内涵

四川的茶艺文化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那么茶理所当然就本注入了许许多多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而日本也是一样的, 将茶融入了许许多多的涵义, 但是其最终也是想要通过饮茶这一过程, 让人在精神层面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渗透, 从而注入其想要表达的文化或者精神内涵。

人们在喝茶品香的同时也是在丰盈自己的精神内涵。试想一下, 在一个十分放松静谧的环境中, 烹煮一杯香茗, 在烹煮这一过程本身就极具观赏性, 同时也具有审美体验, 在烹煮茶的过程中, 我们静静的感受, 水从生到渐渐煮沸, 我们目暏茶叶在水中慢慢变得有优美而生动, 我们看着茶从干枯到饱满再到趣味盎然。实在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精神享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一颗浮躁的心会慢慢变得沉静和厚重, 在袅袅的水雾中感悟和渗透心中的淤积, 一颗心会变得轻盈和剔透。可想而知, 当人心的杂质和污秽都被茶水, 或者更确切的说被饮茶时的心境所荡涤, 那么生活中的所有苦难和不甘也就会化为另一种清透。在这一点上, 四川的茶艺文化礼仪在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载体的时候, 与日本的茶道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一致的, 是和谐不相冲突的。

1.2 都参与茶事活动

从古至今, 以茶为主题的活动比比皆是。文人墨客之间, 畅叙友情, 广谈抱负的有之;普通人之间以茶会友、共话桑麻的有之。无论是在四川的茶文化礼仪之中还是日本的茶道之中这样的活动非常之多。在我们观看日本的影视作品, 或者是日本的文学作品的时候会发现许许多多的茶事活动的场面。比如普通的家庭来客。为表示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和热情, 通常都会为客人精心的准备一场以茶为主的活动。主人和客人一起在精心布置的环境中饮茶谈心, 十分惬意。这是小场面的家常活动。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大型正式的场合, 真正以茶为主题的活动, 正式的邀请一些懂得茶文化或者是以茶为自己的专职工作的人, 来到现场进行一个专题的讲座或者是一个关于茶的交流和讨论。这样的活动就显得相对的正式和具有专业性。诸如此类的活动, 无论是四川的茶艺礼仪或者是日本的茶道文化, 都是有这一样的文化传统。

1.3 都是展现“ 和”, “ 天人合一”的禅宗意境

在日本的茶道中, 所想要展现的也就是这种“和”的思想境界。那么和日本的茶道一样, 中国四川的茶艺礼仪中也有这种“天人合一”的禅学意境。两者都有“和”的禅宗思想在其中, 因为日本的茶道文化源于中国, 所以在最本质上的东西上是一样的, 无论是四川的茶艺礼仪还是日本的茶道文化都展现了这一特征。他们提倡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和禅学观念, 所表述的无非就是一种心境, 通过喝茶时的人心的浮动和荡涤, 以及周围环境的感染从而在精神上促使人达到一种心灵上的清澈和善。在这一点上, 四川茶艺礼仪与日本茶道都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现一种“和”的心境。

2 四川茶艺礼仪与日本茶道的不同之处

2.1 四川茶艺礼仪自然亲民而日本茶道重视程序和礼节

在四川乃至整个中国, 茶文化是一种自然的随着历史或者是传统文化的发展而持续发展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而日本茶道与四川的茶艺礼仪就有所不同。日本的茶道是在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 所以说日本的茶道, 相对而言它更是一种在某种制度或者是有规划、有意识的构建之中形成的, 所以它相对与四川的茶艺礼仪就显得有点呆板和太过重视繁文缛节, 显得有点形式化, 而且有时候就显得过于庄重而失去了雅致和随意。

在传统的蜀地饮茶文化之中, 四川的茶艺礼仪其实更倾向于茶馆, 一些大众能够随意进入的一些场合。现在四川一些地方还有许许多多的茶馆, 这也成为一种蜀地文化的象征。在茶馆中, 大家可以肆意地讨论各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可以是坊间传说, 可以庙堂轶事, 可以是诗词歌赋, 没有太多的约束和控制, 一切都是一种最放松的状态, 所以在茶馆饮茶变成了一种非常平民化的活动, 而场所和心境也变得十分随意和放松。

相较而言, 日本的茶道就显得十分正式和肃穆。这本身就与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特性是十分吻合的。在一定程度上日本对于本民族的茶道其实赋予了许多的文化制约。他们的茶道文化有中十分严谨的规则, 比如在饮茶之时, 要做许许多多的工序, 涉及到要做与之相契合的许多事情。如, 室内要准备翰墨, 要有插花, 要准备茶果子。在饮茶的当下有各种原则和各种规矩。比如日本茶道最典型的“四规”、“七则”, 相对于在饮茶文化中只注重怡然之乐和畅叙抒怀不同。日本的茶道文化更加注重茶道这一精神力量对于他们民众内心各种污秽的治愈和排除。通过茶道的内在约束力, 去创造一个质洁空灵的内心世界。所以这就是四川茶艺礼仪与日本茶道最大的不同之处。

2.2 四川茶艺礼仪与日本茶道在饮茶用具上的不同之处

在四川茶艺礼仪中, 饮茶的用具与日本茶道也是不一样的。四川的茶艺礼仪中的茶具与中国的饮茶文化中的传统茶具是一样的, 但是也有不同之处。所以与日本的茶道文化就更加的不一样了。日本的茶具相对与中国的茶具就显得有点不成体系和繁杂。四川茶艺礼仪之中较为传统也就是, 茶杯, 茶盅, 茶盘。当然也有盖碗, 茶挟等等。而日本的则是相对繁杂, 质地也没有四川茶艺来的那么讲究。日本传统茶具有茶碗, 柄杓, 和果子等。茶具与四川茶艺中的传统茶具相比就显得没有那么精致和简练。在烹煮的过程之中, 日本茶道注重是蒸, 而四川茶艺注重于烹煮。所以在煮茶这一过程四川茶艺礼仪更加具有观赏的美感和质感, 不像日本茶道那样繁琐和寡淡。这是四川茶艺与日本茶道在使用饮茶器具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2.3 四川茶艺礼仪与日本茶道在社会阶层上的不同之处

四川的茶艺文化不止于雅致的品茗啜香, 也有普通人家的闲暇之乐。涵盖的社会阶层面十分的广博, 所要展现的精神内涵也是十分的纯粹和坦率。但是日本的茶道就是不一样的。日本并没有全民饮茶的传统和习惯, 在日本, 茶道是一项十分高雅的艺术。高处不胜寒, 所以在日本茶道有时候只是一种禅道文化下的产物, 并不置于茶本身。所以在日本深谙茶道和喜爱饮茶的人大多是有禅学研究和有民族特性的人, 或者是身份高贵显赫的人, 他们用茶道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和人格。而四川茶艺可以是随意的茶馆喧闹、话家常。也可以是高山流水谈诗论词的高雅艺术, 所以四川茶艺本身是没有社会阶层之分的, 没有高低之分。所以阶层相对于日本茶道就更深更广。

3 结语

全文就以四川茶艺礼仪与日本茶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别进行论述, 相同之处有, 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在于四川茶艺礼仪与日本茶道同根同源, 所以在其内部意蕴上有许多的相同之处, 比如都是通过茶文化这一载体传播一些内在的精神, 如都是以茶的清雅之气去展现人的内外气质。通过茶文化与人的内在相互调和, 相互融入便能达到一种非凡的体验。相同之处还有都有茶事活动, 并且都参与其中, 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事件。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变迁, 也有它的不同之处。如四川茶艺的宜然随性而日本茶道则显得肃穆和庄严。在茶具的使用方面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总而言之, 如上文所述, 日本茶道与四川茶艺有同有异, 相互影响, 却又各有千秋。

参考文献

[1]陆羽.茶经[M].黄山出版社, 2010, 1.

[2]徐小村.中国茶文化[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1.

[3]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东方出版社, 1992, 11.

[4]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M].科学出版社, 1988, 1.

篇9:日本商务习俗拾趣

日本人的酒宴

日本人待客敬酒时,往往先在桌子中间放一只水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白纱布。敬酒前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过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一按,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喝完后也同样做,以示宾主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日本人很少举行家宴,商业宴会也难得让妇女参加,商界人士也没有携带配偶出席宴会的习惯。日本商界最普通、最大量的宴会是在大宾馆里举行的鸡尾酒会。每位费用数千日元,酒会结束时,主人往往向宾客赠送巧克力、雨伞、电子用品等小礼品。日本人的宴会气氛比较轻松、活跃,但不在宴会上洽谈业务。

日本人的作客

日本人串门作客,要事先和主人通过电话或其他手段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要是这家没有装门铃,也不能敲门。应打开门上的拉门,询问:“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帽,穿上备用的拖鞋,然后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就座时,背对着门坐表示有礼貌。只有在主人劝说时方可移向尊贵位置(壁龛前的座位)。用餐时,要是对桌上某种菜的吃法不清楚,可向主人请教。在日本人家里,没有让客人参观房间的习惯,因此,不要提出类似的要求。进卫生间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到了告别时间,要主动提出来,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家(住所)后要及时打电话,告之已安全返回,并再次表示感谢。过一段时间再见面时,仍要向对方表示感谢。

日本人的礼貌

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仪是日本人的好风尚。日本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很讲礼节,举止彬彬有礼。早上见面,互问“早上好”,在接触交往中,“请”、“谢谢”、“对不起”、“辛苦了”、“请多关照”的礼貌用语是口头禅。

日本人没有互相让烟的习惯,他们确信吸烟有害健康。日本人在工作、学习或公共场所,相互交谈柔声细语,绝不高声喧哗;女人同男人迎面相逢,停下让男人先行;商店营业员对进商店的顾客,不管是否购买商品,均微笑相迎,鞠躬相送。

日本人的名片交流

日本人认为,初次见面交换名片是个重要的仪式。他们点头躬身,双手毕恭毕敬地举着名片,连声说“请多多关照”。回送名片也要有礼貌,不能像打桥牌那样,把自己的名片随便扔给对方。正规的互赠名片礼仪是: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右手递自己的名片,并调转方向递给对方,以便对方观看;左手则同时接过对方的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看清对方的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表示已清楚对方身份。日本人的姓名日语发音较难,日本人自己也难以掌握,如若不会,可当面拿名片向对方请教,不算失礼。日本人认为对待名片就像对待本人一样。接过名片后,放在手里乱摆弄,或不看就随手放人衣袋,是不礼貌的。如果参加商业谈判,应该向房间内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要遗漏,以表示相互友好,相互尊重。

日本人的送礼

日本人有送礼的癖好,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把送礼看作人与人之间联络感情、加深友谊的一种重要手段。日本人在送礼时很注意“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过重会被认为你有求于他,过轻则会被认为你轻视他。日本人讲究礼品包装,礼品包上好几层,还要扎上漂亮的缎带或彩绳。接受礼品的人,一般要回赠对方,不然会被认为失礼。收礼的人可以将礼品转送给别人,第三者还可以再转送下去。日本人送礼忌送双数。礼品数目一般以三、五、七最多。日本人一般不当客人面拆礼品。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送礼节,不同的送礼时节,礼品的价值和种类也不同。一年中最大的送礼节是岁暮和中元。12月1~31日为岁暮送贺年礼。中元送礼节还分地域:7月1~15日是关东地区,7月15日~8月15日是关西地区。中元岁暮礼品以食品为主,如糖果、酒、奶制品、食用油、咖啡、茶叶、衬衫、围巾等。礼品价值一般在03万~1万日元之间。亲自送礼比较正式,邮寄则要另寄信说明。收到礼品要回信感谢。送公司礼品还要考虑到部长、科长、秘书、女职员等,份数应该充足。公司与公司送的礼,只需电话致谢。

日本人喜欢名牌货,但对装饰着狐和獾图案的东西很反感,日本人认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日本人家做客,携带的菊花不能超过15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16瓣菊花。日本人对乌龟很钟爱,以乌龟为造型的各种礼品很受欢迎。

日本人的忌讳

日本人不仅忌绿色,还忌讳荷花。日本人喜欢奇数(单数),如1月1日(元旦)、3月3日(女儿节)5月5日(男儿节)、7月7日(牛郎织女节)等。但对“4”、“9”和“49”特别讨厌。原因是,在日语中“4”的发音与“死”的发音极为相似,而“9”的发音同“苦”的字音相近。因此,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尽量避免使用这类“不吉利”的谐音数字。

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日本人时间概念极强,生活节奏快。一般日本人的性格也表现急躁;日本人走在马路上目不斜视,争分夺秒似跑步;乘电梯时如果电梯一时不来,就立马爬楼梯,绝不长时间久等;为了一件事,他们可以三番五次地连续打电话催办,直到有了结果为止,绝不拖拉。

日本人的插花

插花也称花道。日本自古就有插花习俗。15世纪末,随着和歌、能乐、茶道、庭院建筑等文化艺术的发展,开始有了插花活动。明治维新后,花道成为培养女人的品德和艺术修养的途径。插花人根据自然花草的浓艳素淡,取意剪裁,插在精选的各种容器里,赋予其生机。花灼灼,叶蓁蓁,浓抹“飞香走红满天春”,淡抹“一剪梅花万样娇”。

上一篇:伤感的座右铭签名下一篇:《烈火英雄》暑假高分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