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

2024-05-23

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精选9篇)

篇1: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

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

法学院杨中硕2007030160

一.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的区别

1997年2月,某商业银行分行信托投资公司与原平房地产开发公司达成房地产开发贷款协议。由信托公司贷款2000万元给原平公司开发某商住小区住宅楼3栋。为筹集资金,信托公司于同月15日与友长机械厂签订了委托贷款合同,合同规定如下:1。友长机械厂自97年3月1日起在信托公司存款2000万元,期限一年,月息1。1%,由信托公司按季度向友长付息;2。信托公司给友长开具2000万元的存单,并委托友长于3月1日直接将2000万元达入原平公司帐号;3。信托公司于98年3月1日将2000万元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达入友长的帐户,如逾期,由信托公司按逾期金额的每日1‰的利息支付滞纳金。双方还达成补充协议:友长除收取正本合同的利息外,还要加收每月1%的手续费,也由信托公司按季缴纳。合同签订后,友长机械厂如约向原平公司帐户达入2000万元,信托公司也出具了2000万元的存单。97年3月1日至98年3月1日的时间里,友长收到的是原平公司而非信托公司缴纳的300万元的利息和手续费。98年3月,因住宅楼销售情况不好,未能及时收回资金,信托公司不能支付2000万元及剩余利息和手续费。友长向法院起诉。

问:

(一)本案是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委托贷款纠纷还是信托贷款纠纷?为什么?

(二)本案应如何判决?

答:

(一)1、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案件,是指在出资人直接将款项交与用资人使用,或通过金融机构将款项交用资人使用,金融机构向出资人出具存单、对账单或与出资人签订存款合同,出资人从用资人或从金融机构取得或约定取得高额利差的行为而发生的存单纠纷案件。根据《存单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是指名为出资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存单,实为出资人与用资人之间的借贷,且这种借贷违反我国金融法规关于非金融机构之间不得从事存贷经营活动的禁止性规定,属违法借贷,是无效行为。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

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委托人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受托银行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信托贷款是指信托机构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信托存款等自有资金,对自行审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

委托贷款不同于信托贷款,所谓信托贷款是指以信托机构自行筹措的1资金资金和自有资金进行的贷款。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的主要区别有:○

来源和运用不同,信托贷款的资金主要通过吸收存款、发放债券、股票和同业拆借等方式筹措,信托资金如何运用由信托机构决定,而委托贷款是

2贷委托人指定受托人将其委托存款发放给特定受益人和用于特定项目;○

款风险的负担不同,委托贷款的风险由委托人承担,而信托贷款的风险则由信托机构承担。

2、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委托贷款纠纷, 信托贷款纠纷的区别

1金融机构与出资人的关系不同 ○

在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中, 金融机构与出资人之间构成形式上的存款关系, 出资人持有金融部门开具的形式上合法有效的存单。在委托贷款中, 金融部门通过与出资人订立委托合同, 双方建立起委托代理的法律关系。在信托贷款中, 双方通常订有信托贷款合同,金融机构与出资人之间建立起信托关系。

2金融机构介人贷款的目的不同 ○

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货的实质是企业之间的非法借贷。出资人与用资人将金融机构拉进来的目的一般有以下二个。第一,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有金融机构的介人规避了企业之间的借贷为非法的法律规定。第二, 出资人有套取金融信用, 转移用资人不能偿还借款的风险的赚疑。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金融机构的人员用金融机构的信用换取个人好处的可能性。而委托贷款则是通过与出资人订立合法的合同, 以合法的途径将款项贷给用资人, 金融机构按法律规定收取出资人支付的手续费的行为。信托

贷款中金融机构介人贷款的目的是取得存贷款利差和投资收益。当然在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中也存在当事人私下收受或支付手续费或好处费的情况,但这些情况不影响当事人之间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法律关系的认定。

3金融机构的职责不同 ○

在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中, 金融机构的介人只是一种形式, 金融机构没有具体的职责在委托贷款中, 金融机构只承担办理放欲和收款手续, 监督用资人使用并协助出资人收回贷款的义务在信托贷款中,金融机构的职责很重, 金融机构要负责办理贷款的审查发放、监任使用、到期收回以及计收利息等事项。

3、本案不属于委托贷款纠纷。在委托贷款中,受托金融机构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信托公司于同月15日与友长机械厂签订的贷款合同中规定,由信托公司按逾期金额的每日1‰的利息支付滞纳金,补充协议还规定友长除收取正本合同的利息外,还要加收每月1%的手续费,也由信托公司按季缴纳。此外,有关委托贷款的规章还规定委托贷款的期限必须在三个月或以上,受托人按委托的金额和期限向委托人收取的手续费每月最高不得超过3‰,但是本案信托公司不但没有向友长机械厂收取每月手续费,且由信托公司按季缴纳每月1%的手续费。显然,在此贷款合同中,信托公司并非作为委托贷款的受托人,且承担了贷款风险,不属于委托贷款合同。

本案不属于信托贷款纠纷。信托贷款中金融机构介人贷款的目的是取得存贷款利差和投资收益。尽管在友长机械厂和信托公司所签订的合同中,友长机械厂有信托贷款的意思表示,但是在补充的协议中,友长机械厂加收每月1%的手续费,属于存款人收取利差或与金融机构、用资人约定利差,仍按以存单为表现的借贷行为处理,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

第七条认定为信托贷款的情形。

本案是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主要是根据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案件的法律特征来判断:

1三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存款和贷款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一是出资人与○

金融机构之间的形式上的存款法律关系, 一是出资人与用资人之间的实质

上的借贷法律关系。本案中,出资人是友长机械厂,用资人是原平房地产开发公司,尽管友长机械厂和信托公司存在形式上的存款法律关系,但友长机械厂和原平房地产开发公司才是实质上的借贷法律关系。尽管友长机械厂和信托公司所签订的合同中,友长机械厂有信托贷款的意思表示,但是在补充的协议中,友长机械厂加收每月1%的手续费,属于存款人收取利差或与金融机构、用资人约定利差,仍按以存单为表现的借贷行为处理。

2有资金从出资人向用资人的流动, 金融机构在其中提供了帮助,金融○

机构存款账户上没有出资人的存款, 但出资人却持有与金融机构建立存款关系的证明。从信托公司与友长机械厂签订的贷款合同可知,友长机械厂直接将2000万元达入原平公司账号,友长机械厂和信托公司没有真正建立存款关系。

3用资人直接或通过银行向出资人支付高额利息及本金。97年3月1日○

至98年3月1日的时间里,友长机械厂收到的是原平公司而非信托公司缴纳的300万元的利息和手续费。由此可见,原平公司直接向友长机械厂还贷,是借贷法律关系。

针对上述三个法律特征,本案属于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是违法借贷,是无效行为。

(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出资人未将资金交付给金融机构,而是依照金融机构的指定将资金直接转给用资人,金融机构给出资人出具存单或进账号、对账单或与出资人签订存款合同的,首先由用资人偿还出资人本金及利息,金融机构对用资人不能偿还出资人本金及利息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利息按人民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至给付之日”,“金融机构因其帮助违法借贷的过错,应当对用资人不能偿还出资人本金部分承担赔偿责任,但不超过不能偿还本金部分的百分之二十”,法院应依法作出以下判决:

1、原平公司返还友长机械厂本金2000万元,并偿付该款按中国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至给付之日的利息;

2、原平公司向友长机械厂缴纳的300万元作返还本金部分处理;

3、信托公司对原平公司不能偿还出资人本金部分承担赔偿责任,但不能超

过(2000-300)*20%=340万元。

二.A公司经理与B公司经理协商同意由A公司向B公司购买100万元保险,第二天A公司将100万元打入B公司账户。当天,A公司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因经济犯罪被检察院带走。三年后,A公司发现100万元的去向,要求B公司返还该100万元,遭拒绝。A公司诉至法院。B公司答辩称,本案诉讼时效已过。法院以诉讼时效已过的理由判决B公司败诉。

问:1.保险合同有无订立?

2.100万元资金属什么性质?

3.诉讼时效过了没有?

答:

1、○1我国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

2法律法规中的“应当”当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必须、一定要的意思,这○

里强调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只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双方利益,尤其是投保人的利益,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接受投保人的投保单并收取保险费而未即时向投保人出具保险单,不会影响合同的成立或效力。我国《保险法》第14条还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根据 “无合同则无义务”的一般合同规则出发,亦可推定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这既符合保险合同的最大诚信原则,也更有利于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实质正义。

3尽管B公司没有向A公司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但是A公司经○

理与B公司经理就保险合同达成一致,保险合同成立。

2、由于保险合同成立,100万则为保险费。

3、如无特别规定,我国诉讼时效为2年。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

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尽管A公司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因经济犯罪被检察院带走,但是A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只要继续经营下去,对100万资金的流向不可能不知情,除非A公司能提供合理的理由,否则B公司的抗辩理由成立,本案已过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篇2: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

金融行业原本是传统行业,但最近两年与互联网嫁接之后出现了众多的平台和商业模式。原来金融企业互联网应用最早的是工具型的应用,例如网上银行,主要是方便用户转账划款、账户查询等功能。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做营销、做服务、办业务等,例如现在很多证券公司有网上营业厅、网上开户、网上商城等,很多基金公司早就可以在线购买基金产品,并且包括可以用信用卡的方式购买基金这些都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深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金融机构也紧跟步伐。有的建设自身的APP应用,有的建设微信服务号和订阅号服务平台等。现在的阿里巴巴在金融方面的布局越来越多,包括之前的支付宝、阿里小贷和最近收购恒生电子等,阿里的基因是互联网公司,但他们在金融方面做的非常深入,大家非常熟知支付宝是中国第三方支付的鼻祖,去年推出的余额宝更是搅动了金融和互联网两个行业,拉开了金融互联网大战的序幕,这些都表明了互联网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影响非常大。互联网有互联网的发展规律,金融有金融的发展特性,例如互联网变化快、金融有行业监管等,所以两者的结合都要符合自身的属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最早在中国兴起是在上世界90年代,最初是资讯类、新闻类、搜索类等基础服务类网站为主,慢慢的发展为综合电子商务类、社交类、游戏类网站平台,后来又有垂直类电子商务、分类社交等众多行业细分平台,现在又发展为移动互联网类应用为主,从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行业的发展最初是泛泛的基础、其次是综合的大而全的、最后是行业相关细分的更精细、更专业的,现在则是更贴身、更轻便、更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为用户的服务是随时随地的,并且互联网精神的发挥在移动互联网上展现的更为充分,例如免费、用户体验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未来互联网将会朝着更多个性化服务发展,并且在很多方面将给用户提供决策支持的大数据分析,成为用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免费给用户使用,商业模式同样在增值服务中体现。

金融将作为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部分存在,例如用户的消费、投资、理财等等,现在的金融互联网正是传统互联网起步时的模式,是泛泛的基础的服务,为用户提供资讯、在线投资等,例如银行的网上银行,有基础的转账付款、交手机费等服务,而未来客户需要的是银行能为他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包括理财、投资、资金管理、决策支持等等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并且这些个性化的服务是免费的客户自助方便的就能完成的。而众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信托、保险等公司,将结合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为自己的客户服务,例如全国有100多家证券公司,有400多家银行,60多家基金公司,而未来一个行业提供同样的服务是不需要这么多家公司的,现在有这么多家公司的原因正是因为过去信息不对称,地域服务性强,区域性营销、地区保护主义等多方面的限制才有这么多家公司的存在,在未来一个客户需要的是这个行业中最专业的服务,而金融公司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如何要客户来自己的公司,就需要这些金融机构对自身、对客户有深入的认识,例如是否清楚自身在行业中哪块做的最好、哪里做的不好,能否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目标客户的生活方式、理财观念、资金拥有量、资金管理需求,例如资产10万以内的、男性、单身、城市户口、大学毕业、25-30岁、父母健在、家庭条件良好、没有房产、有10万左右的汽车、有女朋友、一年内结婚、生活在深圳等等众多属性结合到一起,将会更准确的判断出他的金融服务需求,如果这些都很清楚就可以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且一旦与这些客户建立服务关系后粘度很高,因为你更懂他们更了解他们,所以提供的服务也就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够给他提供更专业的建议。这些都是做互联网产品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涉及到目标用户群体的分析,只有目标群分析的准确透彻才能够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服务,未来一个客户将会选择在某一块服务做的最专业的公司为他提供服务,这个客户的身边将围绕着众多在某一领域做的非常专业的公司。而不是由一家公司统一服务。并且这些服务选择的判断,是来源于另外一个比较专业公司为他提供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所以只要你某一块做的很好很专业就会有大量的客户通过互联网找到你,小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并没有太多的营销团队,就是因为口碑的传播,为自己的粉丝做喜欢的东西就可以做的很好。

在证券行业一家证券公司有很多业务包括经济业务、投顾服务、融资融券、资管业务、代销金融产品等,更多的公司地域的服务性很强,而未来在互联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地域限制将被打破,无论哪里的客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人在东北可以通过网上开户选择深圳的公司为我提供服务,可以通过手机端购买上海的投顾服务,没有必要一定要在东北的证券公司购买服务,营业部也会越来越少。所以这些地域性的公司如果没有很好的适应这些变化,客户将会流失,对公司的发展不利,也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这些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要想扭转这样的局面,就要有针对性的为这些地域性客户提供服务,要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更个性化更专业的服务,才不至于让这些客户流失,在整个行业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在选择嫁接互联网的方式上面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找其它互联网公司合作例如天弘基金和支付宝的合作,腾讯和华夏基金的合作等。可以建设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例如建设自己的APP网站自己运营的方式来运作,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符合互联的基因属性,要对商业模式清晰、产品定位清晰、目标用户群体很了解、用户体验很好、基础服务免费等。现在很多证券公司建立产品商城、做类似余额宝、理财通的产品,这些都是跟风的动作,就是人家有了挺好我也要上,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没有考虑自身的情况,自己是否有那么大影响力,有没有整合足够多的互联网渠道资源,在运营方式上是否有完整的规划等等,这些都没有想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的跟风,并不能真正的为自身带来多好的效果。所以个人认为证券公司在没有互联网基因的情况下,可以听取一下对互联网有较深入理解公司的意见,让他们帮助证券公司在互联网应用的这条路上走上正轨。现在的问题是证券公司大部分是国企,无论是在人员架构还是企业动作上都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要求。这些问题还是要证券公司自己来解决,轻装上阵才好发挥。

篇3: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

一、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

既然西方学界对金融学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公司金融和投资学两个方面。那么,金融学的发展到底经历了哪些历程呢?事实上,现代金融学的确立还要从1952年马可维茨(Markowitz)在Journal of Finance上一篇讨论“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的文章开始。马可维茨第一次用数学统计方法均值和方差来衡量预期收益和风险指标。

实际上,在马可维茨之前,不少学者就对金融学理论的发展贡献了不少的经典理论。例如,费雪早在1896年就提出资产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贴现值之和的思想,即DCF贴现现金流法;1934年,格雷厄姆出版了《证券分析》这一经典价值投资论著;1938年,麦考利第一次提出久期的概念。而在1952年马可维茨提出投资组合理论以后,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提出了MM定理;1960年代,夏普等学者推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因素模型和APT套利定价模型;1973年,布莱克和舒尔茨提出了期权定价的一般模型,即B-S模型。而后,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拓展。

这些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把这些理论全盘照搬,直接应用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显然并不一定适用。因为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显然,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

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教学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在知识层次方面,一二年级本科生专业还没有接触,部分基础课也只是刚刚入门;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才刚刚接触相关的专业课;硕士研究生虽然对专业课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硕士研究生中不少学生来自本科其他专业,短短的二到三年时间需要补充不少的专业知识。而在教学要求方面,本科生目前主要是通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本科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内容,也要求本科生学习各专业模块的内容。相比之下,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时间也并不算多,其理论教学侧重于面而并不精深;硕士研究生理论教学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有升学进一步深造的可能。不过,目前硕士研究生教学也在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上部分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稍差,因此,在本科生教学基础的要求之上加以深化,由面及里侧重于线,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相结合;而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教学深度较高,而且研究视角一般较集中于某一点,不再像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那样发散于面或者线。因此,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程度最深,显然对教学的要求也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并不一样。

不仅如此,即使同样是本科生,因专业的不同对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也并不一致。比如,金融学专业学生、公司金融专业学生与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课教学要求势必不同,而金融学专业中银行管理专业方向、国际金融专业方向或者证券投资专业方向等,对课程的配置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深度的配置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数理知识的教学,金融证券类专业的教学往往与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但仅就本科专业而言,金融工程等专业尤其需要相对层次较高的数理知识用于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对于一般的金融学等专业,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要求可能会低一些。因此,一般的金融学专业和专业性要求更高的金融工程专业,在证券类专业课的教学上也相对应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分层化分析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针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加以分层化教学呢?笔者所在的金融学院,既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置了公司金融专业方向,又主导了金融工程新专业的建设,现在又在金融工程新专业下并设证券投资的专业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金融学院既有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学专业,同时还有以投资学为主导的金融工程专业和证券投资专业方向,另外还有保险学专业,真正实现了大金融证券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同时,金融学院既有大金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下设银行管理、资本市场运营和金融工程等方向),还新批了金融专业硕士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这些不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相应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当然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比如,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金融经济学,财务管理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投资学方向为主体,而金融工程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会更多地以数理经济学方向为主体;对于普通的本科学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以说明、分析为主,而对于硕士研究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则以量化推导为主;对于一般的本科生可以以应用为主进行讲解,而对于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可以适当地以数理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本科生可以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布莱恩·克特尔所著的《金融经济学》,该书主要以论述和图示为主,相对较为浅显,而对于不同专业层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则可以用杨云红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和王江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

另一门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金融市场学,由于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介绍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基础知识,因此,其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内容设置。比如,对于本科生,它是金融学入门课程,可以以介绍各金融市场的划分、功能实现和相关金融产品的运作实现机制为主进行教学,以便本科生对金融市场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已经了解了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运作模式的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可以进一步讲授金融合约理论、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的模型的结论,以使其了解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制度等运作,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进一步了解金融市场运作机制的本因;而对于更高层次的学生,如博士研究生和个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合约理论、法与金融学等各方面理论,构建制度内生观点的金融制度分析理论框架,讲授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金融制度演化的内在规律,也可以涉及金融体系的选择和设计,充分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变迁因素。

作为一门内容相当全面的资本市场专业课的投资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投资学I、投资学II和投资学III进阶课程。对于本科学生,可以重点讲授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均衡理论,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对于高年级的本科学生或硕士研究生,可以专门设置相关基本面的证券分析内容和资产组合管理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或者已经经历过前两个知识阶段投资学学习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讲授普通的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证券的基本定价知识。

金融工程作为专业课程,也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比如,对于普通的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可以以介绍金融工程工具、手段和策略为主,同时恰当介绍部分较为浅显的衍生工具以利于讲授金融工程的手段和政策;而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硕士研究生,则可以进一步相对深入地介绍部分金融工具创新和产品开发,同时讲授更高层次的金融工程手段和策略。相应的期货、期权与衍生证券这一课程也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普通本科学生以介绍简单的衍生证券为主,以利于入门;对于相对专业的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则可以作为金融工程这类专业课程的进阶课程,进一步介绍较为复杂的期权定价和衍生证券定价的方法,以及介绍新型期权、指数期权、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种。

事实上,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还有一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就是实训课程。证券类专业课程有必要加强具有时效性的内地金融市场的实际案例,联系相应的理论加以体会。其一,对于本科学生要加强证券分析类实训课程的培养,辅助以大量的A股证券分析方法应用的实例;其二,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学生,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尽量以实证为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三,对于更高级的学生,金融工程等证券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未来的就业很可能就是证券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纯粹的投资行业或投资岗位,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课内加强金融证券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诸如研究报告这样的应用文的写作。

至此,应该说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既是系统化的,又有针对性,有助于这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实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对策

1. 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现代金融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而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

2. 各层次学生知识体系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层化教学体系的实践。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还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

3. 分层化教学的目的是,对于不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以及不同年级的学生,相应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要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金融工程等以及实训课程,都应当考虑不同的受众而实施分层化教学。

摘要:文章从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提出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实施分层化教学的模式,也对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具体的专业课如何进行分层化教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和探析,并相应地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证券专业课,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四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9,(2).

[2]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本土化改革方法浅析[J].商业经济,2009,(12).

篇4: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

关键词:证券投资 教学改革 金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19-01

1 《证券投资基金》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法、方式不够丰富

教学的形式上,依然局限于传统的板书,即使有多媒体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照本宣科的灌输型的教学方式居多,在理论层面讲解得较为详细和全面,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技能方面有严重欠缺,使得学生成为“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没有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技能。

1.2 教材陈旧,未与时俱进

脱胎于大学专科教育的高职高专教材,没有从中提炼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特点的实际应用性,仅是换汤不换药地延续着大学专科教育的理论性的东西,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教材还停留在相当落后的时期,一些新的金融事物没有出现在教材中,与社会的实际发展严重脱节,这导致了学生在踏入社会进行实际操作时,会感到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差距。不利于学生快速融入就业环境。

1.3 学校内外实际操作的空间仍需扩展

作为应用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证券投资》的教学一直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资金、软硬件等问题,导致学校内部的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进展迟缓或者干脆中止,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学校外部的实践基地,大多不成规模,零零散散,仅靠一些老师业余时间的开拓或洽谈,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容乐观,学生的锻炼机会减少,无形中受到了限制。

2 《证券投资基金》教学改革初探

2.1 因材施教,分类施教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将理论型知识和实际应用型知识分门别类,两者并重,根据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此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2.1.1 基础理论教学概述

目前,此学科的理论知识方面主要囊括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特点、种类、投资操作、绩效评价等,作为此课程的基础性理论,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至关重要,占总课时的六成左右,在课堂上,授课者应让学生透彻了解、理解此课程的基础性知识,讲解相关理论的运作原理,锻炼思维方式,从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对基础性理论知识的掌握,升华到理念和思维方法上来,加强职业道德观念,为以后在此行业安身立命打下良好基础。

2.1.2 实践内容教学概述

通过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让学生有机会与金融机构零距离接触,切身感受实际的业务的操作流程,通过社会实践,切实感受到本课程的魅力,通过岗位职责的学习加强责任心,从过实际操作加强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更积极地学习。基金的交易方式(发行、申购、赎回)基金上市交易、基金的监管、营销和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等都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极大的“直观性教育”。

2.2 创新教学模式、改革陈旧教学方法

如果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学科的良性发展,必须探索现时代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课堂不只局限于教室内,“三个课堂”的教学手段值得积极尝试和探索。

2.2.1 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培养是理论根基

课堂教学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课堂学习中,也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理论教学以鲜活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校内的模拟主要以学校内的实验室为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一些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模拟操作,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外的实践基地以证券公司、银行等机构为主,通过参观和参与实际操作,加深对基金认购 、申购和赎回的办理过程的理解,增强实务能力,第一课堂实行开放式办学,不仅能整合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能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化理论为技能的能力。

2.2.2 重视新媒体作用,开辟第二课堂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重要工具,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给金融教学带来了良好机遇,通过互联网、公共微信帐号、QQ群、微博、博客等一系列的新媒体工具,师生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探讨,不断吸取最新的课程资讯和前沿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先进性。

2.2.3 通过模拟实践,以“第三课堂”提高技能

模拟交易大赛,以接近实际操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一些学校举办的模拟金融操作大赛、校内外联合举办的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和金融有关的模拟大赛等,都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和锻炼作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是知识的最终目的,在各种形式的实践中,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3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自古以来,各位教育家都提倡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合培养,只有掌握了不同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与最优。

有的人适合做实践,有的人适合进行理论的研究与突破,对金融学科而言,可以从这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

对于第一种学生而言,要给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对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操作和各种模拟实践大赛的锤炼,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育营销的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实际操作的高手。

对于后者,更多地属于思维沉稳、心思缜密、喜欢思考的类型,要加强深度的理论教学,培养目标为投资顾问、理财规划师等。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加强对理论深度和宽度的吸收学习,结合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对理论加以升华,从理论的角度洞悉基金运作的规律,对基金的营销、管理、规划等了然于心,既有助于个人的投资,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为所在机构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

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它的教学方式、授课手段、实践操作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尚运生.关于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李旭旦.《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3]黄海沧.高职院校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

篇5: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

险分析测试

第1题 以下哪些销售行为是错误的:

A、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委托某投资管理公司员工销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B、证券公司某柜台开户岗人员建立QQ

群,向网友推销金融产品

C、已取得基金销售资格的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向客户推介基金

D、证券公司分支机构某行政综合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向客户推介金融产品

选择答案:ABCD

第2题 证券公司在销售金融产品,履行信息披露责任时,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客户:

A、披露委托人提供的金融产品合同当事人情况介绍、金融产品说明书等材料

B、全面、公正、准确地介绍金融产品有关信息

C、充分说明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主要风险特征

D、披露其与金融合同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选择答案:ABCD

第3题 证券公司具备证券经纪业务资格或开放式基金销售资格,就具备了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资格,不必再申请专门的业务资格。

A、对

B、错

C、D、选择答案:ABCD

第4题 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可以自行选择适合本单位客户的金融产品尽心销售,不必征得公司同意。

A、对

B、错

C、D、选择答案:ABCD

第5题 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的营销人员,可以私下为其他单位代销金融产品。

A、对

B、错

C、D、选择答案:ABCD

篇6: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名:

业:金融学

级:班

指导教师:

经济管理学院

2016年X月

一、合锻智能股票简介

合锻智能股票代码为603011。主营业务为锻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属行业为通用设备。市盈率(动态):111.52元;市盈率(静态):214.64元;市净率:3.48元;每股收益:0.10元;营业收入:4.90亿元(同行业排名第七位);净利润:0.39亿元(同行业第四位);净资产收益率:4.08%(同行业第四位);每股净资产:3.73元;每股现金流:0.07元;总股本4.46亿股;流通A股2.12亿股。

2016年9月27日非公开增发4969.88万股。2016年中报每股收益0.06元,净利润2298.38万元同比去年增长83.32%2016年第三季度每股收益0.1元,净利润3906.79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1倍。

前十大流通股东分别为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融通领先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辉、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融通成长30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融通互联网传媒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国元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蔡贞财、姜方菊、张安平,累计持有10116.21万股,累计占流通股比47.8%。

该股票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次,累计分红金额为0.40亿元。

二、宏观分析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这是自2014年10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1%以上;非制造业PMI为54.0%,是今年以来的高点。数据表明当前经济走势稳中有升,生产和市场需求回暖,扩张有所加快。随着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部分传统行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新动能加速聚集,结构持续优化。11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PMI为51.2%,上升幅度较大;非制造业PMI为54.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高点。

10月份PMI指数在荣枯线以上明显提高,表明经济增长趋稳态势已较为明朗;非制造业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表明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趋好的基本态势。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仍要利用好经济稳中向好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企业“降本增效”,保持经济活力。

10月份,制造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这是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方,也是自2014年10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1%以上。

从分项指数看,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有所下降,其余10个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下降的2个指数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内;上升的指数中,只有新订单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其余指数升幅均在1个百分点内。

综合来看,主要分项指数普遍回升,PMI指数回升特点明显,回升幅度较大,回升覆盖面较广,表明当前经济走势稳中有升。

三、行业分析

锻压机床是工业基础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等等重要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任何一个工业发达国家,其锻压机床的技术水平和拥有量,是其工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我国锻压机械行业现状分析了解到,锻压机械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在七八十年代即实现了主要锻压机械的自给自足,而且依靠产品的质优价廉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每年有80%的锻压机床出口。我们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7%,但这个占有率数据构成大部分是低档数控机床,属于中高端的部分比例较低。锻压机械的发展趋势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精密化精密化锻压工艺技术是当今发达国家锻压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采用精密化锻压工艺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精度,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模具寿命,减少加工废屑,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2016年上半年机械制造业大面积不景气,但仍然有突出亮点,锻压企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从企业调研情况看,汽车行业与2015年同比有所好转,主要体现在乘车的增量,商用车则有所下降。整车厂所属锻压企业销售看好,独立的零部件企业经营难度继续加大。前两年投资扩大商用车配套产能的企业,还没能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就不得不关停或者退出。细分市场情况是:封头制造行业受石油化工和天然气领域的影响,上半年总体形势不好,部分企业产品价格下降,几乎没有利润,个别企业与去年同期持平。精冲生产企业由于零件国产化比例不断提高的拉动,企业销售额呈现10%左右的年增速。冲压企业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型企业仍然持续增长,小企业贷款困难,采用民间集资的方式维持0生产,已经走到生存的悬崖。传统制造业提振乏力,但是为军工配套的企业任务饱满,没有市场订单少和回扣款方面的压力,部分企业还在实施增加产能的投资。计算机、通讯、消费行业的金属成型制造领域形势比较好,相关的冲压和钣金制作企业有增长。

四、财务分析及估值

2016年中报同2015年年报相比应收账款约增加8000万,其他应收款增加约200万,固定资产增加约3300万。

本期毛利率31.32%,去年同期为24.22%。主营获利能力大幅增强。本期净利率7.97%,去年同期为5.30%,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高。本期总资产净利率2.39%,去年同期为1.93%,总资产收益能力略有提升。本期净资产收益率4.08%,去年同期为

3.25%,回报股东能力增强。2016年中报扣非后净资产收益率2.08%,去年同期为1.67%,主营业务利润略有提升。图1为公司杜邦分析图

图1

相对同行业公司规模加速扩张,但存货变现能力有所增长。股东回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资产经营管理方面,公司的资产与销售管理能力较差,弱于8%的同业企业。在债务风险方面,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差,存在恨得的短期偿债压力,长期债务偿债保障明显偏弱,整体债务风险偏高,偿债压力持续存在。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利用资产创造并获取现金的能力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明显。资产利用效率有提升空间。

五、技术分析

(一)大盘分析

图2大盘走势

大盘近期走势技术分析见图2,用波浪理论来看的话,可画出此轮反弹的1234浪,第五浪正在形成,但是第五浪的强度需要据市场成交量情况,以及指标修复情况来定。如上图,我用同花顺软件划线,画出了正在形成的第五浪。均线齐头向上,上涨趋势不改,成交量也有放大。长期走势,技术分析见图二,上证指数整体成上升三角形形态,近期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K线向上突破了三角形上轨,所以看好后市,目前看到3300。

(二)个股分析

图3日线

图4周线

图5

60分钟线

日线上,形势不明,后市可能呈整理态势,或者呈下降趋势,建议多观察,放缓操作。近期RSI也是疲软态势,所以,仍建议谨慎操作,不易大量买入,建议观察。周线级别K线在一个下降通道内运行,支持力度弱,说明周线级别的态势不明朗,该股票走势无法准确预测,会经历一个时间不明整理期或者下降期,所以要谨慎买入,错过整理期。60分钟线上看,近期该股票走势也是向下的态势,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可以考虑是否可以购买。

(三)操作

通过MACD指标于11月10日显示快线上穿慢线形成金叉买入信号,结合上述对该股票的分析此阶段适合做短期投资,快进快出趁着小浪势头试水。所以于11月15日下午买入6000手合锻智能股票并且等待死叉迅速撤出市场。

六、投资策略

长期投资从大盘角度看势头较好,可以逢低买入并且等待上升,但第五浪上升到何值还有待对购买量的观察,不可盲目操作。

合锻智能属于制造型企业,通过前面对我国上半年的数据倒调查发现当前制造业形势整体势头较好,技术缺乏进步导致锻压行业举步维艰的困境。但合锻智能在这个紧张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做到盈利并且保持在行业前列足以证明企业在未来会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篇7:证券投资学课程案例教学探讨

【摘要】《证券投资学》是我校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在该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把握“案例准备、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总结评述、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四个环节;教师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要注意由传授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果,以保障案例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经济学;证券投资学;案例教学

一、引言

证券投资学是我校国际贸易、会计等专业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学习的一门课,共32课时。此门课之后会有金融实务模拟课程,由于大部分同学毕业工作后都会进入股市,因此本门课程可以做为提前的练习。本门课主要以股票、债券和基金为主要投资工具,从理论上来全面介绍我国证券市场的概况及运作原理,并在课程最后提及技术分析内容,以为金融实务模拟课程做准备。

二、本课程在案例教学方面的优势

1.将证券投资学课程和金融实务模拟课程融为一体我校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学生会在大三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大四上学期学习金融实务模拟课程,在时间上正好接洽,也有利于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同时大四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要步入社会,在此前学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也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证券投资学课程只是要求理论知识,那么金融实务模拟课程则是要求实践居多。为了满足教学要求,我参观了北京一些证券公司,同时也开户购买了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品种,以备在上课过程中以此作为案例,并且在投资过程中运用我的理论知识,这也使得课上内容更有说服力。

2.案例具有时效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是有的学生经常会问一些问题,但也只是对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中有不懂的地方来问。而老师讲课其实只是起一个题纲作用,因为课上时间毕竟有限,大部分的内容要靠课下学生自己去拓展知识,可是这一点很多学生无法做到,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一开始上课回顾上周所发生的案例是要学生自己去查,老师只是教授基本理论,但要由学生自己来了解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和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最终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未来的投资品种,每个人选的都会不一样。同时,学生在编写案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运用到了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这对以往的课程也是一种回顾。

3.技术分析部分受到学生追捧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最后一部分—技术分析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在金融实务模拟课程中的模拟交易。老师会在软件中分配给每位学生10万元的虚拟资金,然后学生每天关注自己所选股票的交易情况,对第二天做预测决定买或卖。最后课程结束时,系统会对所有学生的盈亏做统计,并且有按班级的排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盈或亏都或兴奋,或遗憾,同时还不断检讨自己以往的交易行为。我会在课上先为大家介绍下学期的金融实务模拟,让在大家感兴趣,从而在技术分析部分时,就推广案例教学,让大家真正地理解“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的涵义。我相信这对他日后的投资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篇8: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

一、“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概述

“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 由“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组成, 分职业群基础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层次 (如图) 。

1. 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模块

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为全校各专业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 具体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经济应用数学、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用英语、应用写作、社交口才、计算机文化基础、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体育等课程。

2. 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模块

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模块是根据不同专业对应岗位的要求, 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 培养按照职业群基础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层次设置课程。下面以我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1) 职业群基础与技能课, 主要包括金融专业英语、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应用统计、货币金融学、会计电算化、证券基础知识、ERP沙盘演练等。职业 (岗位) 群基础与技能课以应用为目的, 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 强调“应知、应会”部分的学习,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 同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 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为本专业必修专业课程, 主要包括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银行经营管理与实务、银行会计、个人理财、保险原理与实务、证券业务综合模拟实训、银行业务综合模拟实训、专业核心能力 (银行、证券、会计) 考证培训。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重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课内实训、独立实训和综合实训课时占该部分总课时的50%以上。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锻炼其业务操作能力, 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3) 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课, 通过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以及专题讲座来实现。

(4) 职业拓展能力课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领域,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以适应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经济法、外汇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理财、房地产金融与保险、期货市场、金融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选修课, 还包括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等因素, 公共选修的相关课程, 该类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专业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建立了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基本技能训练 (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 、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设置

金融与证券专业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 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目标, 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专业课程, 从“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实施

在“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 应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 将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实践教学的课程化, 全面推进“1231”课程建设, 即建立“1”个课程标准 (每门课程都要按照高职改革要求建立课程标准) 、深化“2”个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与考试模式改革) 、做好“3”个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训项目设计) 、建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合格课程评价体系) 。

1.2009年以来, 本专业逐步完善“合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要求所有课程参照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 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作为指导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文件;要求所有教师按照“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 以工作过程为线索重构教学内容, 做好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训项目设计等“3个设计”;要求全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改革。按照1:1比例加大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课时的比例,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2. 课程建设三步走

首先, 制定了合格课程建设标准和评比, 100%课程被评为合格课程。其次, 有意识进行了优质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基础上, 选取了《经济学基础》、《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等作为优质课程培养对象。第三, 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在优质课程基础上, 选取2~3门课程重点建设, 争取成为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3.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 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 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 采用行动引导型教学法, 进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4. 依据证券从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一线高管, 制定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 并把该标准融入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标准。

5. 充分利用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产学合作实习基地, 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道路, 实施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

6. 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内容的整合, 使之更加精炼、实用、具有针对性。

7. 对各门课程提出具体建设要求。适时修订课程标准, 选用获奖或推荐教材, 及时编写、整理与修订讲义、教案和课件;完善试卷 (题) 库建设等项工作。

8. 突出实务性操作性课程, 加强实验 (实训) 室建设和课程网络平台建设, 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9. 建立课程小组制度。建立了《经济学基础》、《应用统计》、《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等课程小组, 设课程总负责人和学期负责人, 加强课程建设。

四、“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问题

“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的建立, 符合高职教育理念, 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扩大就业机会, 力争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金融类专业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下两个问题。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财富不断增长, 对投资与理财的要求更加广泛和深入, 个性化意识增强, 投资与理财产品不断创新, 各类金融机构、商务企业、投资公司、专业理财顾问公司迫切需要熟悉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知识和金融服务实务操作专业人才, 这就需要在课程内容上要紧跟金融产品的发展需要, 及时调整更新, 防止内容一成不变。

2.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如目前很多金融类专业实行的基本上还是2.5+0.5的组织形式, 即两年半的课堂学习加半年的毕业实习, 这种培养模式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但学生的实践明显不够。如果条件允许, 就采用1+0.5+1+0.5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先学一年的专业知识, 然后有半年的实践时间, 由老师带队, 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然后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记住, 再回到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一年, 最后进行毕业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可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是理想的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唐文波.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商业经济, 2009 (2) [1]唐文波.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商业经济, 2009 (2)

[2]方荣军.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J].池州师专学报, 2003 (12) [2]方荣军.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J].池州师专学报, 2003 (12)

[3]钱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设置[J].理论探索, 2003 (4) [3]钱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设置[J].理论探索, 2003 (4)

篇9:金融证券法课程案例分析

摘 要:随着网络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如何实现资本便捷而又自由的流动成为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在经济发展上,经济金融化正在逐渐被金融证券化发展趋势所取代。金融证劵化因其直接性、流动性而更适应当前时代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时间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短,在金融证劵化发展上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从金融证券化的现实背景以及金融证券化发展趋势出发,来简单探讨一下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方向,并就这一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金融证券化;发展趋势;建议

引言

马克思政治经济哲学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国力的增强还有国际话语权的增加。上个世纪60年代,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和金融领域,使得世界经济逐渐金融化,这为80年代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金融证劵化取代经济金融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展,全球资本需要一种更好的资本流动方式,而金融证劵化正好能够满足经济以及资本增长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但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还是缺少竞争力,为增强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推动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如何加快我国金融证劵化发展趋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1.金融证劵化的概念

在全球经济金融证劵化的今天,很多人都与股票或者证券等金融产品打过交道,但是对金融证劵化的具体概念还只是一知半解。那么什么是金融证劵化呢?金融证劵化是指社会经济主体包括企业、个人以及政府部门等等,不通过银行进行间接的资产融资,而是直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等有价证券来实现资金的快速筹集以及资本的获得过程。金融证券化有两种表现形式:社会融资的证券化形式和银行放贷的证券化形式,前者证券化形式又称为金融非中介形式,指经济主体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和买卖证券来实现资金的融通;后者是经营放贷的金融机构通过转让贷款债券的方式,来实现资产的市场化和市场流动。

2.金融证券化的现实背景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金融证劵化的发展也是如此。金融证券化并不是没有一点征兆就突然开始的,它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社会条件下开始逐渐发展壮大。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2.1金融管制的放松

随着国家以及市场监督对金融实行宽松的管制政策,金融市场准入资格降低,使得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投资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游资,使得客户不通过银行也能够获得大量资金,动摇了大客户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稳固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还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进行了一场以金融自由化为标志的改革,要求政府放松对国际资本的控制,扩大银行和其他投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取消或者放宽利率的上限限制。受到这以改革的影响,商业银行与其他投资机构的经营范围有所重叠,两者之间的经营界限被模糊,导致两者之间的商业竞争越发激烈。各金融投资机构纷纷向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市场上的大量游资,使得客户更愿意通过这种灵活的融资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筹集资金。

2.2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各种能够降低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新型金融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利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对过去传统的金融工具进行数据化、功能拼接以及功能简洁化等方式,创造出一大批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例如零利息债券、金融期货、银行承兑批票据、欧洲商业票据、抵押转递证券、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定和金融期权等等[1]。

3.全球金融证券化发展趋势表现

在全球金融证券化趋势明显的今天,金融证券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为快速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大量增发各种证券

与传统固定利率的债券相比,利率浮动的债券、与股权相联系的债券能够提供更高的收益效益和低风险的保障。这些创新的、提高收益的、低风险的债券更符合企业快速筹集发展资金、降低筹集资金成本的需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银行等及融投资机构行发行的债券比例开始大幅度上升,国际债券市场总额在1986年为7千亿美元,1995年为28033亿美元,到2000年时国际债券市场总额达到4万亿美元[2]。

3.2各种衍生债券的产生和运用

衍生债券的产生和发展是金融证券化的重要金融创新之一。它的产生是因为当时国际金融证券化趋势加强,金融领域内的固定利率体系的崩溃,以及各国纷纷实行的浮动利率制度,使得汇率和利率的风险被大幅度提高,各国生产运营者要面临更大的风险。面对着情况,衍生债券应运而出,将生产经营中有风险的部分从收益中分离出来,去出售给一些具有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这样既降低了生产运营风险,又挽回了一部分的生产收益,而且使得生产运营者能专注于生产领域。

4.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方向

4.1加大对金融证券化的投资力度,放宽金融管制政策

在我国金融领域证券化的投资方式上,商业银行的投资方式有:财政债券和国家建设债券、保值公债和金融债券、国家重点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股票等等形式,但是投资主要集中在国家债券上。对商业银行实行宽松的金融管制政策有利于商业银行积极主动的寻找优质、稳定的证券投资,还有利于提高对闲散资金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收益,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化趋势。同时,改变过去直接对证券市场的调控手段,通过对金融证券类型的创新、加大对证券市场发展的投资力度以及商业银行对证券的投资等间接调控手段来进行市场调控,促进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4.2加快金融资产的证券化

加快金融资产的证券化即资产证券化。我国要加快证券化趋势必须学习国外的证券化成功经验,促进国内资产证券化向国际证券市场发展。一、促进资产证券化的多样性,由单独资产向多层次资产发展;由消费信贷为主转为商业抵押为主。二、解决不良资产,运用资产资产证券化来解决不良资产,避免不良资产的浪费,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三、加强与其他金融工具的创新。

5.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的一些建议

如何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在结合国内自身实际上,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一、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制定帮扶性政策有利于加快金融证券化速度,另外政府还要制定和完善与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金融市场的交易有法可依。二、加强金融创新支持。放宽对金融证券市场的管制,建立市场为基础的金融管理体系,推动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同时大力发展金融创新工具,优化自身金融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3]。

6.结束语

在稳健的基础上,加快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速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金融证券化发展是要有现实背景支持和科学技术来推动的,不是盲目的发展金融证券化。可以看得出影响金融证券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对此,推动我国的金融证券化发展不仅要关注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而且还需要注意其他金融领域的发展。

(作者单位: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邢增哲.金融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研究[J].知识经济,2012(23):89-90.

[2] 陈晔,马晔华.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分析[J].技术經济与管理研究,2012(02):34-36.

上一篇:小孩练武术的培养方法下一篇:班组长质量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