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清明节的古诗

2024-06-25

10首清明节的古诗(共14篇)

篇1:10首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烟丝,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洞,女郎撩乱送秋千。

《寒食即事》唐·王昌龄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子推庙,空为人所怜

《江南清明》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着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日》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蝶恋花》南唐·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寒食寄郑起侍郎》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宋·高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的由来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适合清明朗诵的诗歌

在烈士纪念碑前

为什么我们的脚步轻轻?

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沉重?

为什么苍天落泪?

为什么松柏也动情?

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播撒着革命的火种。

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

安放着先烈的英灵。

从戊戍六君子的甘洒热血,

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壮动;

从“四。一二”的白色恐怖,

到秋收起义的隆隆炮声;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到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

从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

到天安门城楼上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

先烈们斗志昂扬、势不可挡。

先烈们视死如归、气贯长虹!

把滚烫的热血倾洒,

把鲜花般的年华奉献。

枪林弹雨中,

您挺起坚毅的身躯;

硝烟弥漫中,

您发出震天的吼声!

前面的战士倒下了,

又有无数的战士冲向前;

一面红旗倒下了,

又有无数面红旗高高举起。

热血奏响壮烈的凯歌,

青春谱写光辉的历程。

烈士长存!

丰碑永恒!

忆往昔,

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崇敬。

看今朝,

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

长江、黄河,

因为你们满腔的热血而沸腾。

巍巍昆仑、万里长城,

因为你们豪迈的壮志而永恒!

敬爱的烈士啊!

你们虽然长眠不醒,

但我们却将你们永记。

雄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

溪水长流,是你不朽的心灵,

松柏常青,是你长存的浩气,

蓝天白云,是你英魂的栖地。

如今,我们站在金色的阳光下,

手抚滚烫的赤心,充满壮志豪情;

就让鲜艳的五星红旗为我们作证,

你们未能走完的征程将有我们进行!

我们是文明礼貌的人;

我们是勇敢顽强的人;

我们是探索新知的人;

我们是雷锋精神的传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篇2:10首清明节的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3:几首古诗的另类解读

《石壕吏》:从诗中最后一句“独与老翁别”, 可以看出, 诗人杜甫对老翁是同情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 “老翁逾墙走”是老夫妻两人商量好的, 意思是说, 抓壮丁的看到家里只剩下老太婆, 媳妇, 和“乳下孙”, 也许会放他们一马, 但结果还是“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封建统治阶级强迫人民服役的罪恶行径, 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年代的悲惨遭遇”[1]。因此全诗的正常顺序是, 老夫妻先商量, 老妪出门接应, 老妪被带走, 天明留下老夫 (他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就可想而知) , 所以老妪在向差役述说自己的苦难时, 侧重了自己的不幸, 希望唤起他们的同情。这首诗特点在矛盾双方对立的不平等, 一方冷漠无情, 一方想尽办法以引起同情。

《羌村三首·其二》:写杜甫晚年回家, 被迫苟且偷生时的心乱如麻, “少欢趣”的心情。该诗的特点就是细节的真实。正是心乱如麻, 所以对孩子缠身而不能静静的滤滤头绪的敏感;正是心乱如麻, 所以心是灼热的, 所以对北风的拂面是记忆深刻的;正是因为心乱如麻, 所以, 对酒是敏感的;正是因为心乱如麻, 对眼前出现的景物或物体是专注的。这首诗的正常顺序应该是对娇儿的感觉, 对北风的感觉, 对树的回忆, 以及对酒的期待。

《望岳》:这首诗表现了青年杜甫昂扬乐观的精神的。这种年轻人的朝气, 对美好人生的向往的精神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对“齐鲁青未了”的泰山, 大刀阔斧, 三下五除二地就勾勒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2], 不是年轻人, 很难有这等清新壮阔的胸襟;二, 幻想登临高处“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既是写登临泰山的具体感觉, 也是登临人生高处, 睥睨世间的想象。另外, 这首诗的“岱宗夫如何”的反问, 是一个人面对庞大的没边际的事物的失语反应。表面上虽是一般修辞手法意义上的反问, 而实质却是诗人杜甫面对泰山正常反应的真实书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写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消息后高兴的诗歌, 这种高兴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喜极而泣;二、寻找知音;三、开心喝酒, 想将喜悦深化和扩大;四、畅想回家的路线。这是一个人高兴时的四种表现, 具有相当的概括性。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是, 哭泣, 漫卷, 喝酒, 畅想回家路线, 这些表现带有隐私性, 和显得孩子气, 甚至在古代那个社会都有点“丢人现脸”, 诗人杜甫为什么将其写出?诗人将其写出, 背后有一种小人物不能把握命运, 一切听天由命的人生深味寄予其间。

《苦寒行》:这首诗歌的审美价值就在情感的深厚性上。因为深厚的情感具有集束性, 和穿透力。能让普通人心中沉睡的体验苏醒, 或原本飘忽不定的丝缕情感共振。曹操的《苦寒行》是记叙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的。“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东归”, “悲彼东山诗, 悠悠使我哀”, 是一个人陷入人生绝境的真实心理写照。这首诗深厚的情感产生于两个原因:一、曹操本人先天禀赋, 曹操是个伟大的政治家, 他的心底仿佛一面牛皮做成的皮鼓, 轻易不会被生活里的琐事、小事触动;二、曹操此次的遭遇是强大的, 冷静的自然。两种力量的强强相遇, 让曹操深感创业的艰难和自然的无情和力量。所以在吟咏和回味中透露出一种苦涩和悲凉的深沉情感。

《龟虽寿》:这首诗主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对人生的“单纯的乐观”上。具体说:诗的“大意是说人寿有限而壮志无穷, 但寿命长短不一定全由天定, 人也有可努力处。”[3]这种单纯的乐观, 是人在非常自信或开心时, 所流露出的对人生的激情, 生命力的洋溢和张扬。全诗的最后一句:“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我们都知道, 即使“养怡”, 人远远追赶不上, 神龟和腾蛇, 更何况还是“老骥”还是“暮年”。该诗将相对人类已经非常长寿的动物贬低, 将本来已经非常短命的事物夸大, 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 一种“单纯的乐观”。人对人生的“单纯的乐观”是感人的, 他是人的生命力在人生中短暂激扬和外泄。

沈佺期的《杂诗·其三》:这首诗歌的审美特点在诗人“局外人”式的洞察世事的自由和诙谐。具备“局外人”的条件有两个:一、诗人对社会和人的心理是通晓的, 既深入体会过, 品味过;二、又时常站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当他再次遭遇类似的情景和类似的人性之后, 一种既熟悉, 又知晓的幽默感就会油然而生。总之, 诗人与世界是隔开的, 他总是一副流浪汉的欣赏的态度观看着人生中一幕幕的戏剧上演而后会心一笑。“可怜闺里月, 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是诗人的猜想, 他猜想这样的夜晚, 一定是个不宁静的夜晚。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中文系.新选唐诗三百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145.

[2]武汉大学中文系.新选唐诗三百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123.

篇4:几首古诗的另类解读

关键词:杜甫 曹操 沈佺期 审美价值

本文解读几首诗歌,主要有杜甫的《石壕吏》《羌村三首·其二》《望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曹操的《苦寒行》《龟虽寿》,初唐诗人沈佺期的《杂诗·其三》。主要从他们的审美特点入手,为文本讲解提供一定的参考。

《石壕吏》:从诗中最后一句“独与老翁别”,可以看出,诗人杜甫对老翁是同情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老翁逾墙走”是老夫妻两人商量好的,意思是说,抓壮丁的看到家里只剩下老太婆,媳妇,和“乳下孙”,也许会放他们一马,但结果还是“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统治阶级强迫人民服役的罪恶行径,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年代的悲惨遭遇”[1]。因此全诗的正常顺序是,老夫妻先商量,老妪出门接应,老妪被带走,天明留下老夫(他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就可想而知),所以老妪在向差役述说自己的苦难时,侧重了自己的不幸,希望唤起他们的同情。这首诗特点在矛盾双方对立的不平等,一方冷漠无情,一方想尽办法以引起同情。

《羌村三首·其二》:写杜甫晚年回家,被迫苟且偷生时的心乱如麻,“少欢趣”的心情。该诗的特点就是细节的真实。正是心乱如麻,所以对孩子缠身而不能静静的滤滤头绪的敏感;正是心乱如麻,所以心是灼热的,所以对北风的拂面是记忆深刻的;正是因为心乱如麻,所以,对酒是敏感的;正是因为心乱如麻,对眼前出现的景物或物体是专注的。这首诗的正常顺序应该是对娇儿的感觉,对北风的感觉,对树的回忆,以及对酒的期待。

《望岳》:这首诗表现了青年杜甫昂扬乐观的精神的。这种年轻人的朝气,对美好人生的向往的精神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对“齐鲁青未了”的泰山,大刀阔斧,三下五除二地就勾勒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2],不是年轻人,很难有这等清新壮阔的胸襟;二,幻想登临高处“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既是写登临泰山的具体感觉,也是登临人生高处,睥睨世间的想象。另外,这首诗的“岱宗夫如何”的反问,是一个人面对庞大的没边际的事物的失语反应。表面上虽是一般修辞手法意义上的反问,而实质却是诗人杜甫面对泰山正常反应的真实书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写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消息后高兴的诗歌,这种高兴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喜极而泣;二、寻找知音;三、开心喝酒,想将喜悦深化和扩大;四、畅想回家的路线。这是一个人高兴时的四种表现,具有相当的概括性。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哭泣,漫卷,喝酒,畅想回家路线,这些表现带有隐私性,和显得孩子气,甚至在古代那个社会都有点“丢人现脸”,诗人杜甫为什么将其写出?诗人将其写出,背后有一种小人物不能把握命运,一切听天由命的人生深味寄予其间。

《苦寒行》:这首诗歌的审美价值就在情感的深厚性上。因为深厚的情感具有集束性,和穿透力。能让普通人心中沉睡的体验苏醒,或原本飘忽不定的丝缕情感共振。曹操的《苦寒行》是记叙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的。“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是一个人陷入人生绝境的真实心理写照。这首诗深厚的情感产生于两个原因:一、曹操本人先天禀赋,曹操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的心底仿佛一面牛皮做成的皮鼓,轻易不会被生活里的琐事、小事触动;二、曹操此次的遭遇是强大的,冷静的自然。两种力量的强强相遇,让曹操深感创业的艰难和自然的无情和力量。所以在吟咏和回味中透露出一种苦涩和悲凉的深沉情感。

《龟虽寿》:这首诗主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对人生的“单纯的乐观”上。具体说:诗的“大意是说人寿有限而壮志无穷,但寿命长短不一定全由天定,人也有可努力处。”[3]这种单纯的乐观,是人在非常自信或开心时,所流露出的对人生的激情,生命力的洋溢和张扬。全诗的最后一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我们都知道,即使“养怡”,人远远追赶不上,神龟和腾蛇,更何况还是“老骥”还是“暮年”。该诗将相对人类已经非常长寿的动物贬低,将本来已经非常短命的事物夸大,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一种“单纯的乐观”。人对人生的“单纯的乐观”是感人的,他是人的生命力在人生中短暂激扬和外泄。

沈佺期的《杂诗·其三》:这首诗歌的审美特点在诗人“局外人”式的洞察世事的自由和诙谐。具备“局外人”的条件有两个:一、诗人对社会和人的心理是通晓的,既深入体会过,品味过;二、又时常站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所以当他再次遭遇类似的情景和类似的人性之后,一种既熟悉,又知晓的幽默感就会油然而生。总之,诗人与世界是隔开的,他总是一副流浪汉的欣赏的态度观看着人生中一幕幕的戏剧上演而后会心一笑。“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是诗人的猜想,他猜想这样的夜晚,一定是个不宁静的夜晚。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中文系.新选唐诗三百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45.

[2]武汉大学中文系.新选唐诗三百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3.

[3]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98.

篇5:描写清明节古诗10首

作者: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篇6:清明节古诗词朗诵鉴赏10首

黄庭坚〔宋代〕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蛰(zhé):动物冬眠。

“人乞”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别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篇7:清明节的古诗140首

清明节的古诗(一):  1、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4、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5、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6、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7、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8、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11、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2、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3、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4、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15、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6、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7、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18、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9、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0、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1、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2、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23、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24、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25、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6、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27、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8、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9、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0、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1、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3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3、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34、立刻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5、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36、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37、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8、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39、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40、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41、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3、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4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5、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6、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7、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8、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49、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5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52、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53、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54、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55、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6、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7、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58、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59、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60、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61、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6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3、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64、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65、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66、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67、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68、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69、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70、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71、时霎清明,载花可是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72、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73、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74、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75、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76、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77、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78、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79、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80、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81、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82、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83、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84、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8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8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87、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88、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89、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9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91、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92、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93、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94、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95、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清明节的古诗(二):

1、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翻译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2、清明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翻译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明白呢最终留在世间的只可是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八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及翻译

八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及翻译(图片来源:摄图网)

3、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翻译

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日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4、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5、长安清明

唐代: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翻译

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欢乐。

6、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翻译

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

自我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7、清明日对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翻译

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所以,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当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8、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

其一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翻译

早起匆匆赶路,天气晴朗春色正好,能够清晰的看到那小舟荡漾在湖水之上。

飞鸟在天上自在飞翔,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只是这般天真无虑的时光却是与我无缘了。

少数名族儿童的独特的服饰已经很少看到了,楚地的女孩腰肢纤细,惹人怜惜。

昔日辉煌的定王府已无踪迹,想象着贾谊府中的古井仍是当年模样。

虽是只需禁火三日,无奈没有食物烹煮实在辜负了周举的好意了,一向四处奔波,生计却仍无着落。

富足奢侈的生活还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有浊酒、粗茶淡饭颐养天年也已足够了。

其二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翻译

一生都在外颠簸漂泊,右臂已渐渐枯瘦无力一边的耳朵也已听不清。

想到这病弱的身体,无依无靠,不禁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流浪漂泊,离都城已越来越远,时光匆匆已过十年,现唯有清明的风俗还与之相同。

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其他人家也纷纷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

长安的城楼掩映在一片轻烟花语中,那万里山河也是一片锦绣吧。

春水滔滔不绝的汇向洞庭湖中,阻断了我回去的道路,目之所及茫茫一片白萍,心中更是凄苦愁闷。

清明节的古诗(三):

1、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

3、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张继

4、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

5、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6、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

7、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张镃

8、五更风雨断遥岑。——陈子龙

9、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1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

11、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

12、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

13、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4、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5、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16、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17、玉炉沈水袅残烟。——李清照

18、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19、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

20、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吴潜

21、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

22、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3、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24、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

25、移来古寺种朱门。——顾太清

26、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

27、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

28、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

2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

30、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

31、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2、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

33、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

34、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

35、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6、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

37、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38、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9、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

4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 ·

· ·

· ·

· ·

· ·

· ·

· ·

· ·

· ·

篇8:10首清明节的古诗

一、题目各具匠心

两首诗在题目上都用了“送×人去×地”的基本形式, 但一个用“使”, 一个用“之”, “使”和“之”虽都可以当“去”讲, 但前者是“奉使”之意。点明元二是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 是一种形势所逼, 迫不得已的行为;而后者当“到、往”讲, 表明孟浩然到广陵, 是自愿前往, 属于个人游踪。处境不同, 离情别绪自然也就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地点不同, 心情各异

这里的地点包括送别地和目的地两层意思, 前者, 元二是从歌舞升平的繁华之地渭城 (即咸阳, 在长安的西北) 到地处荒漠的安西 (现新疆库车县) , 两地相距千里, 交通又不发达, 诗人王维要送自己的友人由发达的地方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去, 其心情除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外, 更有一种对故人一路坎坷、一路风尘以及今后生活孤单寂寞的牵挂与担忧。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 所以诗人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其惆怅、凄凉之情, 跃然纸上, 力透纸背;后者, 则是孟浩然由造型别致、风景宜人、文人荟萃的黄鹤楼到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东南都会广陵 (即扬州) , 由于友人是由名胜之地到一个更令人向往的地方去, 所以诗人除了一丝分别的依恋情结 (“孤帆远影碧空尽”) 外, 更多表现的是对友人此去的祝福和对扬州的向往之情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毫无凄清孤独之感。于是在比较中, 学生会明显感受到两诗的抒情基调截然不同。

三、景色各异, 意境不同

前者用“朝雨”“轻尘”“柳树”等景物, 为读者勾画了一幅阴晦、感伤的送别图: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 在诗人倍增离情别绪的客舍旁边, 在象征离别的柳树 (因“柳”谐音“留”, 古人便有折柳相送的习俗) 下一对友人正举杯话别, 身后大道上扬起的尘土被雨点打湿了, 蒙着尘土的杨柳虽在晨雨的洗涤后, 显得那样清脆新鲜, 然而春寒料峭、寒气袭人、丝丝细雨……更烘托出了送别友人的“忧伤”之情;后者却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明快、壮丽的送别图: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烟火烂漫、草长莺飞, 在美丽的黄鹤楼前, 长江滚滚东去, 只见一叶扁舟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秀丽的景色, 明快的色彩, 烘托出诗人欢悦的心情。通过比较, 两首诗不同的意境便不难理解了。

四、人物设置不同, 表达的感情也会不同

在人物设置上, 两首诗也不相同 (文中插图也正突出了这点) , 《送元二使安西》突出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乃是诗人和友人把酒话别的情形, 体现了王维对元二此去荒漠的挂念和担心, 伤怀的离情别绪尽在酒中溢出。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突出的是“惟见长江天际流”, 是诗人远眺友人乘船远去的情形, 只有诗人, 不见友人, 体现的是诗人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和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我们可以联想, 当时李白望着友人远去的帆影, 也许正在想:友人啊, 我们何日方能聚会扬州, 也像在黄鹤楼上那样对酒当歌呢?人物不同, 离情各异, 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是一种送别友人的凄凉、忧伤之情;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今后生活的向往、憧憬之情。

除了这两首诗之间的比较分析, 还可与其他一些内容与之相关的千古丽句进行比较欣赏。同是送别友人, 岑参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描绘了一幅“雪地送君图”;而高适则是“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 景冷而情暖, 景情异趣;而王勃则一扫送别诗的哀伤气氛, 激昂地写道:“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 显示出了诗人高远的志向, 宽广的胸襟……

篇9:从三首古诗看星相学

“天文学-天象学-星象学”的学科体系,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门类。我国古代就把星空划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宿等。从古到今,星象学(不是星相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恒星和行星的运动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这些恒星和行星的位置与运动,对于世界各地的历史和文化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不是“绝对不可能影响到地球上的人或者事情”。

星象学的重要性,也可从高考题目进行解读说明。比如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就考查:我国古代的观象授时以星象定季节,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人们以鸟星和虚星等星宿,来定仲春仲秋。2013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问答题就考查: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以上星象学的考查出现在语文和历史试题中,并不是出现在我们通常认为的理科试卷中。这也说明了星象学作为重要常识对人类影响的广泛。现再以三首古诗为例作一说明。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中被称为“国风第一长篇”的一首诗,诗名就叫《七月》。在权威媒体上频繁出现将它理解为“天气热得要命”,如曾收录教材的《七月的雷雨》文中“七月流火,……高原滚着烈焰。”(光明日报2010年10月27日第16版)其实,“七月流火”讲的不是天气,而是天象。这里的“火”不是火热,也不是行星的火星,而是恒星的“大火”(天蝎座心宿二星)。古代“火历”里“七月流火”是说大火星向西移动,是说星象,而不是说天气。

杜甫也有首古诗涉及“大火”。《赠卫八处士》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此句也曾有过争议。其实,“参”是指猎户座的参宿四,只在冬天能看到;“商”是指上述的“大火”,只在夏天能看到。参与商两星不能同时出现,以此比喻安史之乱亲人难以见面。

“小杜”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卧)看牵牛织女星。”最后一句有两个版本“坐看”和“卧看”,一直争论纷纷,难以定准。其实若从星象学上则很容易解决。牛郎(天鹰座α星)、织女(天琴座α星)和天津四等三颗星,被称为夏季大三角,由于秋夕是指农历七月七,此时大三角正好位于中原地区的正头顶方向。所以,“卧看”更准确和形象。

由此可见,星象学对于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古代人类活动有着重大影响。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既说明了“星座决定命运和性格的说法”是错误的,也说明了“绝对不可能影响到地球上的人或者事情”的看法是片面的。

篇10: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1、《迎春歌》

袁宏道(明)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2、《迎春》

叶燮(清)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3、《新年作》

刘长卿(唐)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4、《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6、《除夜》

文天祥(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拜年》

文征明(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元日 玉楼春》

毛滂(宋)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9、《岁除夜》

罗隐(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10、《除夜》

白居易(唐)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篇11:描写大暑的古诗(10首)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大暑的古诗(精选10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2、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3、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5、幸有心期当小暑

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6、能迎小暑开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7、小暑开鹏翼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8、小暑金将伏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9、离筵小暑前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10、安禅逢小暑

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篇12:关于春天的古诗10首

作者:孟郊 年代: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13:10首清明节的古诗

许先生提出的“三美”论最早可和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理论联系起来。1926年, 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 这篇诗论是新月诗派关于新诗格律观点的一篇纲领性文章。新月派诗人认为需要建立新的格律诗任务, 而对于格律新诗的美学原则就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三者的综合。“音乐的美”指根据新诗内容的需求创造出和谐动听的节奏, “绘画的美”指的是诗的词藻华丽, 色彩浓烈, “建筑的美”是对诗歌外部形势的一种要求, 要做到“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通过把词和句排列成空间图形, 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三美”的直接灵感来自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 (1926) 在《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 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 目察其形, 心通其义, 三识并用, 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 ……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 一也;音美以感耳, 二也;形美以感目, 三也。许先生继承并发展了鲁迅的“三美论”, 将其应用于文学翻译, 由此提出译诗“三美”原则, 即翻译诗歌应当传递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古诗是汉语言文学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 与近现代诗和外国诗相比较, 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古诗大多用简短凝练的句子描写丰富的主题, 如社会动荡、山水田园、友谊爱情、个人理想, 几乎无所不包, 诗句本身也是韵律丰富、节奏鲜明、对仗工整。用“三美”原则来指导诗歌的翻译确实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但是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 需要把古诗的这种特殊性纳入考虑, 如果对“意美”、“音美”、“形美”做出重要性的划分, 实际上忽视了古诗的这种特殊性。比如, 按照许先生的说法, “意美”第一, “音美”其次, “形美”第三, 这似乎是在暗示, 三美之间存在及次, 古诗原诗的内容、音乐性以及表现形式的重要性也按照优先程度排序。这种划分是否合理仍有待论证, 因为诗歌生命力能够经久不衰,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三者可以被诗人完美结合在一起, 所以从诗歌本身的体裁特征看, 在对其进行翻译时, 同样需要兼顾“意美”、“音美”、“形美”。

2 译诗“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意美”是指翻译时准确传递原诗所表达的意义和其意境之美, 。如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 “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被广为传诵, 这里的“烟花”一词是关键字眼, 它的含义是指江面上朦胧胧地飘水汽, 江岸杨柳随风轻轻摇曳, 如烟如雾, 表明这是绿草如茵, 柳色青青, 百花盛开的三月, 两个字便设定了诗的意境, 有译者译为smoke-flowers (Ezra Pound) 、smoking flowers (White Pony) 或者mists and blossoms (John Turner) , 但都只表达了“烟花”的表面含义, 许先生译为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则把这种柳绿花红的意境展现给了读者, 实现了翻译的“意美”。

“音美”是音韵美或者音乐美, 在诗歌中, 诗句的节奏、韵律及叠词的使用都能带来很强的音乐感, 要保留原诗的情趣和风格, 翻译中传达这种音乐美同样重要。如在李清照《声声慢》中, 许先生把“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译成: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what it is.I feel so sad, so d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原文七个叠词抑扬顿挫, 读起来朗朗上口, 译文采用miss/is, dear/cheer两个韵脚, 并且英文miss又与“觅”、cheer与“戚”音近, 因此传达出了原文的“音美”。

“形美”即形式美, 汉语古诗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诗句结构对仗工整, 这种对仗也能给人读后带来无穷回味, 如有可能, 在英译时译者应当把这种结构移植到译文, 以便给读者带来相似感受。对于《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一诗, 许先生给出的译文是: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O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Eyes raise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Head bent,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原诗每句五言, 译成英语后, 每句包含八个音节, 以这种方式传达原诗的“形美”。相似的还有将七言诗译成十二个音节。如将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译为:The moon still shines on mountain passes as of yore.How many guardsmen of great wall come back no more!If the Flying General were still there in command, No hostile steeds would have dared to invade our land.

3 关于“三美”原则的再思

许先生认为, “三美”的重要性并不是平均的。“在我看来, 最重要的是‘意美’, 其次是‘音美’, 再其次是‘形美’。” (2006:131) 上文提到, 古诗的内容、音乐美以及表现形式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译诗过程强调“三美”的轻重之分则会削弱这种联系。下面将从具体例子对此进行论证。

3.1“意美”与“音美”

诗词是一门表现声音美的艺术, 一般而言, 它也遵循着音乐的韵律。据《礼记·乐记》记载:“凡音者, 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 故形于声;声成文, 谓之音。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韵即声韵, 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汉语的声、韵、调的种类和声母、韵母相互组合的产生的规律。清代格律派诗论家沈德潜有关音韵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所起作用的论述:“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 密咏恬吟, 觉前人声中难写, 响外别传之妙, 一齐俱出。朱子云:‘讽咏以昌之, 涵濡以体之。’真得读诗趣味 (《说诗晬语》) ”。可以看出音韵在诗词达意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古诗表达的意义或者意境与古诗本身使用的音韵具有密切联系。黑格尔曾说:“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 因为音节或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 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词藻还重要” (1981:68) 。汉语的字调有强弱、高低、长短之分, 平声字音最长, 上、去、入声字音逐渐缩短, 一般来说就是平长仄短, 平低仄高, 平弱仄强 (古花开, 2013:82) 。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句通常由不同字调的单字组成, 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表达起伏的感情, 从而引起读者的美感共鸣。古典诗词充分使用平仄四声, 尤其讲究节奏和押韵, 这两种声调交织在一起, 可以使声调多样化, 给诗词带来节奏美, 表达喜怒哀乐不同情感, 取得抑扬顿挫、曲折变化的效果。看: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在年轻时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 后来因为政局变动离开官场, 万年转向在山水间寻求精神寄托, 这首诗是他隐居蓝天辋川时所作。一般来说, 用平声韵, 情调显得欢快、开朗, 用仄声韵, 情调显得悲戚、沉闷 (古花开, 2013:82) 。本诗的平仄律为: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全诗一共十二个平声, 八个仄声。四句诗可大致分为前两字一读, 后三字一读, 比如独坐/幽篁里, 这种读法加长了朗读后期的气韵增加了小诗悠远的意境, 并且诗中每一句都有鼻音字, 如篁、长、深、相, 读起来更能增加余音未了之感 (周芳, 2015:137) 。这对描绘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以及营造清幽高雅的意境无疑起了很大作用, 也让读者体会到了他宁静、淡泊的心情。再看许先生的英译文:

The Bamboo Hut

Sitting among bamboos alone,

I play my lute and croon carefree.

In the deep woods where I’m unknown,

Only the bright moon peeps at me.

译文每一句都是整齐的八个音节, 这在节奏上与原诗可以说是同样规律。另外, 译文使用了大量的长元音和双元音, 如/u:/, /i:/, /əʊ/, /aɪ/等, 使用这些长元音和双元音可以增强诗行的韵味和节奏感, 产生一种气韵回荡的感觉。这在英语诗歌中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在创作诗歌时, 诗人会利用各种音素的音色效果以达到表情寄意的功能, 以追求音韵美和意境美的和谐统一 (高红云, 2001:107) 。如在玛丽·柯勒律治 (Marry Coleridge) 的《别情依依》 (Slowly) :Heavy is my heart, Dark are thine eyes.Thou and I must part, Ere the sun rise.诗人重复运用长元音和双元音表达了恋人间别情依依, 去意迟迟, 难舍难分的情感。再者, 许先生使用了/l/, /m/, /n/, /r/这些流音和鼻音, 这些音在发音时几乎没有气流阻碍, 声带震动, 接近元音, 是较为柔美的辅音, 象征温柔、宁静、和谐。同样, 例如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 在他著名的Come down, O maid一诗里, 他用了一连串的流音和鼻音等柔软辅音来描摹鸽群的低吟和蜂群的和鸣表现出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Myriads of rivulets hurrying thro'the lawn, The moan of doves in immemorial elms, And murmuring of innumerable bees.最后, 许先生采用的abab隔行押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移植原诗音美的一种尝试。

可见, 在诗歌翻译时, 音美的传达对意美起着重要作用。译者也应当时刻注意并重视这种作用, 而不执著于孰轻孰重, 导致翻译的模式化。

3.2“意美”与“形美”

诗歌的形式是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形式对于诗歌不仅能起到装饰作用, 还可以起到表义作用。诗歌的形式美主要指读者视觉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形式美, 比如整齐美、对称美、错综美。整齐美和对称美常见于诗, 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能给读者带来一种和谐、稳定及秩序;错综美多见于词, 相对整齐和对称而言, 它给读者带来的是多样感。与其他文体不同, 诗歌首先给读者带来的是视觉冲击。

诗歌的建行形式是形成形式美的重要原因。比如汉诗, 汉语为单音节字, 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 不仅在听觉上容易造就美感, 在视觉上也是如此。诗歌不在于说了什么, 而在于怎么说的, 卞之琳等翻译家认为“诗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 诗借形以传神, 失其形即失其神” (赵护林, 2012:155) , 这就是强调诗歌形式于诗歌的重要性。东晋文艺大师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 也就是通过外部形式来体现神韵。许渊冲 (1994) 本人也认为文学翻译应该“内外结合”, 即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五十六岁的杜甫在夔州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 百感交集所作。这首七言律诗景象苍凉, 气势庞大,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 后四句写登高所发感慨, 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诗的首联描绘了“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啸哀”、“鸟飞回”这六种景物, 两句对仗极为工整, 既向读者展现了苍茫的气氛, 又渲染了诗人的愁苦情怀。颔联依旧写景, “无边”对“不尽”, “落木”对“长江”, 又用“萧萧下”和“滚滚来”加深了气势恢宏的秋景。颈联与尾联词性相对, 词意相承, 将此时的细腻情怀展现在读者眼前。一般来说, 律诗只要求颔颈两联对仗, 首尾不作要求, 而杜甫这首诗全诗对仗, 给读者带来和谐的视觉美感。再看许先生的译文:

On the Height

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steep, sad gibbons cry,

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 birds wheel and fly.

The boundless fro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Far from home in autumn, I’m grieved to see my plight,

After my long illness, I climb alone this height.

Living in hard times, at my frosted hair I pine,

Pressed by poverty, I give my cup of wine.

译诗除了第三行是十四个音节以外, 其他诗行都是十二个音节, 这种用音节数来对应汉诗中七言五言的做法, 在许先生的其他译诗也很常见, 保留了原诗总体上的形式美。对原文的句式结构的观察可以发现, 原诗里有一系列的主述位结构 (SV) 。这种句式结构强调的重点在后置的述位, 这里指“急”、“高”、“清”和“白”, 这种结构通常比“形容词加名词”结构的叙事性更强 (李气纠, 2009:33) 。译诗中同样用了名词加形容词来译, 如wind+swift, sky+steep, water+clear, sand+white, 并且也是名词对名词, 副词对副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 动词对动词, 还用了四个so加深译诗苍凉的情境。对于颔联的翻译, 许先生首先把这种对仗的句式翻译过来了, 把“萧萧下”和“滚滚来”译成“shower by shower”和“hour after hour”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原诗的音美, 但是这种译法弱化了原诗中两个重要的意象:枯败的落叶 (代表生命) 和滚滚的长江水 (代表时间和宇宙) , 另一种译文做出了比较好的处理:Leaves fall rustling down—boundless the wood;Rolling waters flow on—the Yangtze endless. (朱纯深译) , 这个译文将主要意象放在句尾, 用破折号加以突出, 可以说是做到了形美和意美的统一。

4 结语

从以上分析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古诗意境与音韵、形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事实上, 从许先生的其他古诗英译实践中不难发现, 他也一直在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三者之间关系的平衡。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要做到“三美”的完全传达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第一个例子《竹里馆》的翻译中, 原诗全文无人称, 而译成英文后则强行加入了“I”、“my”等人称词,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汉语属于意合语言, 通常根据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关系来实现它们的连接, 而用不是语言的形式手段;相反, 英语是形合语言, 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连淑能, 1993) 。这样的译法也许未能传达原诗物我合一的意境, 但有助于英语读者对诗的理解。另外, 译者所面临的读者群体也是影响“三美”取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一般读者, 译者首先要做到能让他们理解原诗;而对于古诗研究者, 译者则需要努力发挥人的审美心理带来的能动性, 根据需要对“三美”进行取舍。

参考文献

[1]高红云, 谭旭东.英语诗歌中的语音象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1 (1) :67-68.

[2]古花开.诗词意境与音韵[J].教材教法, 2013 (11) :81-83.

[3]李气纠, 李世琴.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以杜甫《登高》的英译分析为例[J].湖南学院学报, (4) :31-34.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5]门立功.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杜甫《登高》赏析[J].滨州师专学报, 1998 (3) :21-22.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5.

[7]许渊冲.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M].北京:海豚出版社, 2013.

[8]赵护林.论“形式”于中诗英译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8) :155.

[9]周芳.《竹里馆》英译对诗画意境的传达[J].北方文学, 2015 (4) :137-138.

篇14:举着花的树(10首)

夜間你轻轻地来

是为了静静地等待

万方无语

敞开门问候的是风

把世界吹白

仿佛寻找一座舞台

于冥蒙间流连徘徊

似乎苦觅一盏盏灯

与灯花牵述

为孤荧喝彩

疏影中且去且来

横枝上必以厚待

一如往昔

为你留下足印相伴

叫声北风,不要覆盖

蓝色鸢尾花

因为貌似荒草

花开时如鸢尾出落草丛

幽艳得连自己都不认识

因为寻找天空

只好仰笑苍冥结蓝成色

羡慕得连黑夜也变紫

太阳热情地走来

它却关闭了自己

太阳漠漠地离去

它反而敞开怀抱

如同拥抱一个幻觉

相逢总在等候和告别中

来到这个世界流浪

只需要一片片小小的晴朗

随意和洒脱一如它蓬松的茎叶

在风中慵闲地摇摆

不知道这自由的颜色

是快乐还是忧伤

花爱

清晨的问候是玫瑰

只把绿叶虚掩

空留一捧心动

一只彩蝶蠢蠢飞

避开眼不去看你

又把幽芳探到心里

出落一头露水

浑然娇情艳媚

昨夜月洒床帏

你佯借小风轻敲窗棂

丢来一瞥晶莹

伴与琉璃相偎

风能进去的地方

门是风的朋友

虽然门一生气便会把风关在门外

风不高兴就摔得门砰砰叫嚷

最了解门的还是钥匙

当你闭门而去

它会轻轻地提醒——

别忘了锁门,当心风

风能进去的地方

什么都能进去

门的脸皮太薄

经不住友情的到访

从今而后

在梦的分野

右手终于握别左手

长长的阴影被一点点剥离

从今而后

神奇的太阳又重新升起

把骚动抛向所有的角落

自己追着自己

隔世

不相信人去如灯灭

何曾见过隔世的音容

幻灭也许只是幻生

秘密永存于神明

闭上眼不可以不看

睁开眼却看不见

倾听每一处鸟啼虫鸣

唯恐错过步步牵挂的足音

恍惚中是谁抚摸我脸颊

顾自为我整理衣衫

不意中磕绊

便有枝柳相扶相依

风声是叮嘱

叶动是倾诉

浪花被思念拍岸

千回万遍于冥冥中

茫然远方的亲情

回望在黑色的星空

莫说去了没有问候

闪烁的银河那一定是

举着花的树

有时候你张着空空的手

告诉我你什么都没有

有时候你蓼展翠绿

告诉我你充满希望

还有一种时候你高举鲜花

把生命扩充勃发

让空气爆燃芬芳

蜂蝶痴迷地飞舞

环绕成甜蜜的彩虹

直到花瓣快乐地落去

空余芳影如烟

高擎璀璨走来的不再是你

而是我对你的思念

晨湖雾眼

切开碧波谁在想我

那白色的帆

混沌于水天

不知是梦还是天边

悠悠一鸣谁在唤我

那乳色的鸟

相逢镜泊

世间世外浑然如幻

孱柳轻摇谁在留我

那青柔的烟

羽翼轻拂湖面

为何兢兢滟滟

中心

无论置身何处

你都是中心

无论你的定义是喜是悲是忧

无论这个世界为你如何定位

无论一切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

也许你要走出自己

以了结中空的情动

可你还是中心,即便意乱情迷

无非你又被移植到了别的中心

你被彻底奉献了

留念蝴蝶

时常想到你的每一天

翩游中,寻找间

知道你一心在花丛

为了甜蜜而流连

昨日的露水你可还在用

这就够了

有空你要用它照照脸

那就是我的记忆

给你作留念

上一篇:乡镇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下一篇:小星星-英文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