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

2024-06-23

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共10篇)

篇1: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

高考文言文中最常用的30个实词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

十、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朝闻夕死;朝歌夜弦;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班师回朝;枵腹终朝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曾母投杼;曾参杀人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因利乘便;有机可乘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开诚布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悦诚服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一辞莫赞;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一面之辞;义不容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从长计议;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一而终;过从甚密;合从连横;三从四德;力不从心;弃笔从戎;何去何从;择善而从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殆无孑遗;车殆马烦;知止不殆;殆无虚日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锐不可当;当仁不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当机立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务之急;当之无愧;老当益壮;首当其冲;安步当车;长歌当哭;对酒当歌;豺狼当道;快意当前;螳臂当车;一马当先;旗鼓相当;万夫不当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康庄大道;道不拾遗;道不同,不相为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志同道合;道路以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东道主;分道扬镳;安贫乐道;问道于盲;师道尊严;旁门左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指名道姓;筑室道谋;津津乐道;里经叛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文以载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得不偿失;怡然自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寸进尺;得不偿失;得陇望蜀;得其三昧;得心应手;得天独厚;得鱼忘筌;楚得楚弓;患得患失;难得糊涂;相得益彰;志得意满;傲睨得志;情非得已;人人得而诛之;探骊得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百思不得其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一无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一、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审时度势;置之度外;度日如年;风度翩翩;普度众生金针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宽宏大度挥霍无度度长絜大暗度陈仓

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大是大非;非亲非故;非我族类;今非昔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文过饰非;物是人非;为非作歹;习非成是;泥古非今;面目全非;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故态复萌;无以复加;无往不复;万劫不复

四、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负义;忍辱负重;负荆请罪;负屈含冤;负隅顽抗;久负盛名;披裘负薪;皇天不负有心人;决一胜负;负弩前驱;不负众望

五、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盖世奇功;盖棺论定;官盖如云;欲盖弥彰

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一见如故;明知故犯;故步自封;故弄玄虚;革故鼎新;欲擒故纵;不经世故;非亲非故;平白无故

七、顾

推导提示:“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顾此失彼;顾名思义;顾盼生姿;顾全大局;顾影自怜;顾左右而言他

八、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固若金汤;君子固穷;根深蒂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

九、归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之子于归;归心似箭;反璞归真;殊途同归;物归原主;解甲归田;完璧归赵;宾至如归;铩羽而归;众望所归

十、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安邦定国;国破家亡;国泰民安;经国之才;倾国倾城;共商国是

篇2: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 正:吝啬 .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爱财如命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 正:审理、追究、查办 . 译: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 正:授予官职 . 译: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拜为上卿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 正:回复 . 译: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求人可使报秦者/报任安书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 正:边境 .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 正:军营 .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作壁上观/诸将皆从壁上观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 . 译: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 正:(被)授职 . 译: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 正:临时驻扎 .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 正:通“猝”,突然 . 译: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 正:通“促”,赶快 .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 正:问候 .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 正:宽恕 .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严惩不贷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 正:及,达到 .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 正:感激 .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 正:当即 .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 正:主管 .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 正:删改 .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 正:称赞 .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 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舅夺母志/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 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刚正不阿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 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平伐其功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 正:众多 .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涉 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哭声直上干云霄 25.致知在格物。误:标准 正:推究 .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 正:经过 .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少不更事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 正:重赏征求 .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 正:谋划 .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 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愿枉车骑过之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 正:怨恨 .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 正:遗憾 . 译: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捆绑 正:停留 .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 正:妒忌 .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 正:年成不好 .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 正:选拔 .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 正:夸耀 .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自矜功伐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 正:禁令 .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 正:撤除 .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 正:删除 .译:(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达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不刊之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 正:能够 .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 正:督促 .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 正:订正,改正 .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 正:通“罹”,遭遇 . 译: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离骚者,犹离忧也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 正:美好 .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巧言令色 45.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 正:拷打 .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 误:违背 正:迎着 .译: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 正:通“疲”,疲乏 .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 正:以女嫁人 .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误:期限 正:约定 .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不期而遇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误:亲人 正:父母 . 译: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误:睡觉 正:息,止 .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误:贫穷 正:困厄,不得志 .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人穷则反本/士穷乃见节义/穷且益坚/穷饿无聊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 正:暂代官职 .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误:劝说 正:勉励 .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劝学 55.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 正:认为„„对 .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沛公然其言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误:谦让 正:责备 .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57.彦章武人不知书。误:文书 正:文字 .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 正:偏爱 .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误:迅速 正:招致 . 译: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误:可惜 正:悔恨 .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 误:期望 正:埋怨、责怪 .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若望仆不相师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误:危险 正:端正 .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危言危行/正襟危坐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 正:如果没有 .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微斯人,吾谁与归!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误:陷害 正:欺骗 .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误:遗留 正:赠送 .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误:事物 正:别人 .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误:休息 正:增长 .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误:清闲 正:通“娴”,熟习. 译: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误:接受 正:怀恨 . 译文:柳彧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 正:少 . 译: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寡廉鲜耻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误:感谢 正:谢罪 .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误:书信 正:信使 .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误:巡行 正:代理 .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误:形势 正:表现 .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喜形于色 75.阶疾病,帝自临省。误:察看 正:探视、问候 .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误:曲从 正:示众 . 译: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误:找寻 正:不久 .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寻病终/寻蒙国恩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误:儒雅 正:平素、向来 .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误:厌恶 正:满足 .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学而不厌/贪得无厌/暴秦之欲无厌/夫晋,何厌只有?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误:邀请 正:半路拦截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误:改变 正:轻视 . 译: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误:担忧 正:父母的丧事 .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丁忧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误:游览 正:交往 .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误:尤其 正:指责 .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怨天尤人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误:角落 正:边疆 .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误:欺骗 正:忧患 .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误:牢狱 正:案件 .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误:遇到 正:对待 .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不如因善遇之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误:给予 正:结交 .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误:察看 正:经历 .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误:赞美 正:辅佐 . 译: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误:准则 正:效法 .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 正:毁害 .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误:了解 正:主持 .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误:给予 正:招引,引来 .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致食客三千人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误:嘱托 正:写作 .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屈平属草稿未定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误:文字 正:养育 .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99.往年春,汉族淮阴。误:家族 正:灭族 .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误:因为 正:获罪 .

篇3: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

一、据形断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 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 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

如2006年天津市高考试题: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 左为“牛 (泛指牲畜) ”, 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 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 就是“放牧牲畜”, 引申一下, 对象如果是人, 自然就是“统治, 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二、以今定古法

所谓以今定古, 就是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语法特点, 来推定文言实词的含义的一种方法。这样的实词意思一般和现代汉语相同或相近, 没有很大区别, 根据现代汉语很容易能够判断出来。

如2008年高考试卷广东卷试题:访威风既著, 远近悦服悦服:愉快此项考查的是“悦服”。根据现代汉语中有成语“心悦诚服”可以断定此项“悦服”即心悦诚服, 根据语言环境“远近悦服”可以推断出来此处“悦服”应为心悦诚服的归顺 (降服) , 所以此项解释不准确。

三、语境推断法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文”准确地阐述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知实词的正确意思, 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 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 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如2009年高考试卷福建卷试题: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怪”有责怪意思, 但审视该句语境“怪其意气”可以看出, 张自新代兄长受刑, 而把兄长藏匿到别的地方去, 因而县令对他这种意气的做法感到奇怪, 所以此项应为“感到……奇怪”, 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四、语法分析法

所谓语法分析法就是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 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 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的一种方法。

如2009年高考试卷山东卷: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期”可以译为“日期”, 但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晋文公”, 而此句没有谓语动词, 所以“期”应为动词词性, 而非名词, 所以“期”应译为动词“约定”, 所以此项是正确的。

五、成语推断法

在成语中, 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 因此考生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

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试题:请鬻于世鬻:卖成语“卖官鬻爵”中的“鬻”义为“卖”, 用在此句中恰好吻合, 所以此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篇4: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

2.形似类考生因字形相似而错误地加以运用。如考生把“盲目”写成“盲目”,“彻底”写成“沏底”,“辩证”写成“辨正”等。这类字字形只有极小的差别,但读音意义却完全不同。

3.义混类考生把两个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字混同。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在写“郑板桥的创新源于他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创新地融合”时,将“模仿”误写成“摹仿”,“融合”误写成“溶合”。

4.人名类考生对人物的名字书写不当。如作文材料中的“板桥”是郑燮的字。有考生为了灵活变化,却弄巧成拙,将“燮”字写成“斐”、“躞”、“燮”、“燮”等,显露出考生人文素养的“短板”。

5.地名类考生对地名的书写或古称掌握不当。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有考生将地名“扬州”误写成“杨州”“温州”写成“温洲”。

6.成语类考生对已经学过或掌握的成语理解不透而导致书写错误。如考生把“不计其数”误作“不记其数”,“融会贯通”误作“融汇贯通”,“水乳交融”误作“水乳交溶”。

篇5:文言文常用实词 3

1、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

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改变)

3、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

59、请

1、君不如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2、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3、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4、乃置酒请之(宴请)

5、请命(1)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2)请示(3)请求任命官职

6、请献十金(愿意)

7、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谒见、谒问)

8、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邀请、约请)

60、穷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3、所识穷乏者得我(贫困)

4、穷予生之光明以疗梅也哉(穷尽)

5、复前行,欲穷其林(寻求到尽头)

6、穷巷陋室穷山恶水(僻、荒)

7、公孙衍穷张仪(困窘)

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穷冬、严冬)

61、去

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过去的)

3、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

4、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距离)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示动作的趋势)

6、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丢弃、厌弃、失掉)

7、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

8、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过去的)

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62、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3、皮令臣轻背其主(鼓励)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去掉、消除)

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2、先生如其指(依照,遵从)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若何:怎么办,怎么象7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4、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

5、先主曰“善”(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

6、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7、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为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通“小”少子:小儿子)

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7、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8、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少数人)

9、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表时间的短暂、不一会儿、不久)

68、涉

1、楚人有涉江者(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3、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9、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70、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1、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斤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2、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3、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好,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调发)

7、又以适去,竟不自得(流放,贬取)

74、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文字)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6、举世唯知其书(书法、字体)

7、《书》曰:“满招损,谦得益(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

75、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

4、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成熟)

5、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76、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不者)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7、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

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6、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算术)

7、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法则、规律)

8、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技艺、方术)

9、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78、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3、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4、将率不能(主将)

5、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

6、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

7、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

79、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明)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80、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1、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2、则素湍绿潭,回清侄倒影(白色的)

3、彼君子兮,不至少餐兮(空,白白地)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5、素餐:不劳而食,吃白食)

6、披心腹,见情素(真情、本心)

7、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没有文采的)

82、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慰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4、汤池:(1)就温泉砌成的浴池(2)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5、臣请就汤镬(汤镬)6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3、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土皆垂泪涕泣(哭泣)

3、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泪)

4、目泪下,鼻涕长一尺(鼻涕)

84、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5、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徒属:所属的人)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7、高祖亭长,为送徒郦山(指服劳役的犯人)

85、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6、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出外、不在)

86、王

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一国的君主)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统治天下)

3、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王子:君主的儿子,也指贵族子弟)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封建时代政府的军队)

87、望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远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

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6、并、汾乔木,望秋先陨(临近)

88、恶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89、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4、动刀甚微(轻微,轻)

5、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稍微,略微)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8、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表否定,不、不是)

90、悉

1、赵王悉召群臣汉(都,全)

2、古之治天下,至?至悉也(周全,详尽)

3、丞相亮其悉朕意(知道)

4、料大王之率,悉之不过三十万(尽其所有)

5、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详尽地叙述)

91、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相国)

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

6、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9、相投合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相得)

篇6: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

1、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如:“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2、猝(cu):突然地,出其不意地

宝桢一军猝出寇前

3、合:总共,全。合家欢乐。

4、奄:忽然。奄至:忽然到....狼奄至,引颈顾曰(中山狼突然到来,伸长脖子,四处张望后说)

5、所在:到处,处处。

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到处横征暴敛,百姓都活不了了)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天下之佳山水,所在有之。

6、动以:动不动就....动以军法从事:动不动就按军法规定处理

7、且、、且、、:一边、、一边、、授且捕且抚(萧授一边追捕一边安抚)

8、无算:无法计算,形容非常多。

9、荐:1一再,屡次、接连

2推举

3进献

烽燧日警,未以为虞。民神怨愤,灾异荐发,天时人事,昭然可知。(边境每天都有警报,他却不曾有一点忧虑。天怒人怨,灾害和异常现象频频出现,天时人事要亡陈,都已经清清楚楚地显现出来了。)

饥馑荐降。――《国语·鲁语上》荐饥(连年灾荒;连续灾荒)

10、既:已经

中宗既正位柩前,乃受母后篡夺,五王翼戴(已经在棺前继承了王位,才被他妈篡夺王位,中宗受五王辅佐拥戴)

11、垂:接近在朝垂三十年

12、炽:火旺,引申为凶猛,激烈,事态严重 脱:逃脱,免于祸

事既炽,丙不得脱(事态已经严重,安丙不能脱身)13隐微:隐约细小

颛治:通专,专门管理

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赵滋专门管理宋辽界河之事。胡宿对英宗说:“忧患来的时候,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地方,发生在人们疏忽的地方。)

14、适当:正赶上,恰逢

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况且前几位太医的治疗已使皇子的病症接近痊愈,我(只是)恰好赶上皇子将要病愈。)

15、其:大概 已:死

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死了!)

16、相与:共同

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

17、终始:从头到尾,全部,完全。

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皇帝向前移膝道:“这件事就完全托付给你了。”

18、利、、、希、、、、、(多用、、、、少用、、、、)

当事者利用兵,希功赏(当事的官员多用攻打的方式,少用奖赏的方式)利:有利于,对、、、有利。

希:稀疏,少,罕见。后来写成稀。“人生七十古来稀”

19、胜:尽

不可胜数 可胜诛乎?(能够杀得完吗?)

十五、表语气的词

1、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2、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3、信:的确,确实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我认为如果晃确实说了这样的话,就应该宽恕他,使他不死)

4、几:询问数量多少。几人?古语中没有量词,数词后面直接加名词。几米:需要多少粮食?

古语中没有量词,数词后面直接加名词,这一点一定注意,一看到数词就知后面是名词,需要把中间省略的量词给补足。

以功拜上开府,赐物三千段(因功被封上开府,朝廷赐予他绸缎三千匹。)

5、顾:反而,却。

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足反居上,首顾居下。非常:超出一般的。

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陛下不加罪于他的子女已经是我们的幸事了,我们反而受到陛下超出一般的恩情。)

奉天子三尺,期称平,今顾以酒逞刑(现在反而借着喝了酒就乱用刑罚)

6、何求不得:有什么东西得不到呢?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在这么大的楚国,有什么东西得不到呢?)

7、无为: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

妇言慎无为(妇人说小心,不要这样做)

8、可以言:可以说。时:及时

此知可以言时矣(这种智慧可以说是正合时宜了)

9、如或:如果 杜绝:堵塞断绝

如或杜绝,恐下情不达(如果堵塞断绝献书之路,恐怕下面的情况上面听不到)

11、岂宜:岂应,岂可。哪里会、、、?难道应该、、、、?

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祈祷的人一定要用牛和酒祭祀,以致有人耗光家财。高劢感叹道:“伍子胥是一个贤人,哪里会损害百姓呢?)

12、岂:怎么能

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韩擒很少和敌人作战,怎么能和我相比呢!)

13、乃敢:竟然敢

弼乃敢先期(贺若弼竟然敢比约定提前发动进攻)

14、俾:使,让。

尺籍:军籍

逮同待:等到、、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让他们各自保住田地房屋,等到事情平定,就把他们编入军籍并鼓励他们耕种,或许可以保持长久。)

15、安得:怎么能够,怎样才能求得

计吏安得为无罪(计吏一种管计算上报的小官怎么能没有罪过呢?)

16、以、、自、、(让、、、跟随、辅助、自己)

大学士翟銮巡九边,以博自随(巡视边防重镇,让杨博跟随自己)九边:又称九镇、九塞,九个边防重镇。

17、乃至:1以至于

2甚至

公乃至欲终身拟之(公以至于要终身效仿他)

篇7: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

①故作名词用时也指事情。故,事也。

故重因果关系。指某种原因引起的事情,多是使人不愉快的麻烦的事。(现代汉语中:事故,变故。)

②《广韵》旧也。故的反义词新、今。

作为时间观念,指过去的、从前的。故都,过去的国都。故乡,从前的家乡。故人,旧友,从前的相知。

③原因,缘故。④故意⑤通固,本来。⑥所以,因此。

2、覆

①覆,《集韵》反也。特指向上事物的向下翻转或倾倒。

②遮盖、掩蔽③翻转过来④倾覆,颠覆

3、更

①《说文》更与改互训。(改变、更换)

更侧重于前后相续,是以一个顶替另一个的相互交换;就新旧来说,更不是除旧布新,而是推陈出新。

②经过,经历。③抵偿④另,另外。引申:再。

⑤更加⑥副词,重新。⑦五更

篇8: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斗①战斗:外连衡而斗?诸侯(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

②争斗:钩心斗?角(阿)试与他虫斗?(促)置放在:置?之坐上(鸿)置之河之干兮(《伐檀》)

声①声音:声?如洪钟(石)忽闻水上琵琶声?(琵)

②伸张:为之声?义(五)

发①发出:大声发?于水上(石)

②出发、派遣:主人忘归客不发?(琵)

③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

④显露:雄姿英发?(念)目笑之而未发?也发头发:早生华发?(念)无毫发?爽(促)

易①换取: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

②改变: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

③容易:由俭入奢易?(训)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

④轻视:是以古之易?财(五)

顾①看,回头看:不顾?而唾顾?召赵御史曰(廉)民且狼顾?(论)

②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虚词)但、不过:顾?吾念之(廉)顾?自民国肇造(黄)

加①加上;放上:加?彘肩上(鸿)

②增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孟)

③更加(副词)则其至又加?少矣(游)

遇①待遇:然公子遇?臣厚(信)斯固百世之遇?也(五)

②相遇: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左传》)

③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

记①传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

②记忆:不记?语从何起(祭)

③记载:余是以记?之(石)临川王某记?(游)

明①明亮:时莫夜月明?(石)明?月半墙(项)

②照亮:火尚足以明?也(游)

③证明、阐明:明?道德之广崇(屈)明?死生之大(五)

④清楚、明?白:谗谄之蔽明?也(屈)甚且心之所以明?者(问)

称①赞颂:上称?帝喾(居)左右未有所称?诵(毛)

②声称: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

称①相称,符合:奏对称?旨(谭)

号①称:时号?为军机四卿(谭)

②号召:未可明诏大号?(病)号号叫:号?呼靡及(指)八月秋高风怒号?(茅)

著①著作: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谭)

②附着:皆著?于本(论)著穿:内所著?披袄中(记)著?我旧时裳(《木兰辞》)

变①变故:突发事件:若变?起(谭)亡何,国变?(柳)

②变化改变:变?姓名(指)颜色不少变?(五)位官位:位?在廉颇之右(廉)位?卑则足羞(师)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训)

首①头:诚能得樊将军首(荆)俯首系颈(过)

②告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谭)

任①责任,担子:国之重任(信)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②信任:王甚任之(屈)

篇9: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与例句

①兵士:得选兵八万人(信)五万兵难卒合(赤)

②军事队伍:而秦兵又至矣(六)吴起……制其兵《过》

③武器:收天下之兵(过)非兵不利(六)

①剩余: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

②整数后零头:后岁余(促)去北军二里余(赤)

③第一人称代词:余方心动欲还(石)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

①死亡:刘表新亡(赤)或人间长者先亡(祭)

②灭亡:燕虽小国而后亡(六)此亡秦之续耳(鸿)

③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

④逃跑:从径道亡(廉)追亡逐北(过)

⑤通“无”:亡何,国变(柳)

①北面,北方: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北收要害之郡(过)

②战败而逃:追亡逐北(过)

③指元朝:北虽貌敬(指)

①金属:金石可镂(劝)

②古代计算货币单位:予我十金(《狱中杂记》)

③金属制的乐器、兵器或器物: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铸以为金人十二(过)

①确实、实在: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

②信物:今行而无信(荆)

③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何也(《论语》)

④信任:怀王贪而信张仪(屈)

①利益: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②锋利:非兵不利(六)蚓无爪牙之利(劝)

③顺利: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

①力量:其势弱于秦(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赤)

②形势:攻守之势异也(过)将军大势可御操者(赤)

③势头、趋向: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

④权势: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五)

①残破:亡国破家相随属(屈)

②战败:六国破灭(六)破曹军必矣(赤)

①力量,势力:赂秦而力亏(六)势力众寡又不可论(赤)

②有能力:力能窃之(信)

①思考,想:吾尝终日而思矣(劝)思厥先祖父(六)

②思念: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①站起,起来:起视四境(六)起,立而饮之(鸿)

②兴起,发动:将军起兵江东(赤)

①与“强”相对:天下非小弱也(过)且秦强而赵弱(廉)

①完结,终了: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六)

②始终: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

①给予:则与斗卮酒(鸿)

②结交,亲附:与羸而不助五国也(六)与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①迅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不速去(左)

②招致:始速祸焉(六)

①与“胜”相对:战败而亡(六)豫州新败(赤)

②衰落、凋残:霜中败叶(芙)

③残破:于败堵丛草处(促)

使

①使者:大王遣一介之使(廉)以祈请使诣北(指)

②出使:臣愿奉璧往使(廉)使北营,留北关外(指)

③派遣:使人遗赵王书(廉)使使如秦受地(屈)

①爱:宽厚而爱人(过)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吝惜:三国各爱其地(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

①与“衰”相对:其意气之盛(伶)

②盛大: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盛盛以锦囊(怜)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荆)

①困窘,困难:天下诸侯已困矣(过)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屈)

②被困,围住:数十伶人困之(伶)

篇10: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

1、折:判断,裁决;挫折,失败;屈服,折服;

2、指:指斥,指责,驳斥。

3、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4、党:偏袒,伙同,包庇。

5、矫:假托,假传。

6、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7、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事下:此事投送到......处;白:禀报,报告

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此事投送到曾国藩处,曾国藩向皇上禀告他没罪)监生李时旸以为言事下守臣(监生李说这件事产,这件事投送到守臣处)事由:事情的来由。事由X人,事情由X引起或X做主。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鸾拜大将军,数毁之,帝不听。

(鸾当了大将军后,几次诋毁杨博,皇帝没有听信他)

11、害:嫉妒。

宝藏深害其能。(元宝藏特别嫉妒魏德深的才能)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12、摭(zhi):挑剔,指摘,罗织;言者:谏官

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于是谏官又挑剔其他条款弹劾他)摭及:挑剔

亦摭及盐运病商民(又挑剔指摘他盐运祸害了商贾民众)

13、忌刻:为人刻薄善妒 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

14、用事:当权,得势(颇用事)

15、发:告发(无敢发者)

16、诋讦:dǐ jié 诋毁攻击。弹射:指责,抨击。诋讦弹射皆不实(诋毁攻击都不实,都是瞎编的)

17、营护:照顾,保护,袒护

时人咸自营护(当时的人们都自我保全,意指没人替他打抱不平)

18、恶:憎恨

或恶宁者(有憎恨穆宁的人)

19、诬谮:wū zèn进谗言诬陷

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有憎恨穆宁的人,向李光弼进谗言诬陷穆宁)20、交通:暗中沟结

许敬宗称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暗中沟结谋反。

21、招权=招权利:争权夺利

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当天上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市恩:给人以好处以讨好别人;

22、连:牵连

李善长败,语连聚。(李善长谋反之事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

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实情,事连相国吕不韦。

九、受处罚或受宠及其他评价

1、放:流放放黜、下放。

忠贤遽传旨允放。(魏忠贤立刻传旨准许流放)

2、避吏:躲避狱吏的追捕。

卷6:会光武避吏在宛。

3、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4、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做副词时,因此、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王炎生气了,弹劾王克明逃避职事,因此王克明被贬官职)

坐法:犯法获罪,坐法XXX,因.....犯法获罪 坐法再干议(因犯法获罪又受到干议)

竞坐党死,爵除(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5、著声:很有声望。

声:名声,声誉

有声:很有声望 “位至巴郡太守,故甚有声”

入太学,有声一时。(进入太学,一时间很有声望。)

6、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厚待遇,这些人无职务但是有加朝会的资格,古代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

周广顺初,为率府率,奉朝请,贫不能振。(周朝广顺初年,做了率府率,这是一个管水泽出产之官,不是什么重要职务,奉朝请,说明是个闲职,穷困难当)贫不能振:穷困难当。振同赈,救济。穷得都不能养活自己。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

7、宥:宽恕,赦免(乃宥心安而责鸿章)(既蒙获宥,恩幸已多)贷:1宽恕;如严惩不贷(余谓乃宜贷其妻子)贷:2借入或借出。(贷公钱十数万劳军)

8、著人口:被民众称道(而其诛安德海事尤著人口)

9、捕而守:逮捕他并把他看守起来

使骑捕而守:派遣骑兵逮捕他并把他看押起来

10、速辜:招致罪过;辜:罪过,灾难,祸害

汝辈自速辜耳:你们这些人是自己招致祸端

11、严刚有威:严厉刚正有威力(宝桢严刚有威)悻直:刚直、刚愎固执(万纪悻直廉约)介直:正直

帝奖其介直(皇上夸奖他耿直)

12、吏治: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政绩

13、清操:高尚的节操;尤励清操:尤其推崇他的高风亮节

至今言吏治者,尤励清操(到今天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政绩,尤其推崇丁宝桢的高风亮节)

14、强干:精明干练(以强干闻)

15、推善:称道他做的好

江总及诸辞人在座,莫不推善(江总及在座的诸位辞人没有不称道他做得好的)

16、深异之:认为他很不一般

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徐陵与他商榷文章,认为褚亮的文章见识很不一般)

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

17、风器=仪态、仪态有风度。器宇轩昂=气宇轩昂:气概,风度不凡。(少有风器)

18、宠:宠爱、偏爱。(赐金带宠之)

19、不严而肃:不严厉但是让人恭敬。

20、附下罔上: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钓强直名:捞取刚正的名声。沽名钓誉。钓名:作伪以求虚名。收:接受。陛下收其一切,遂敢附下罔上,钓强直名(陛下接受他说的一切,意思是他说啥陛下信啥,所以他才敢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21、质谨:诚实谨慎。自将:自己保全。(以质谨自将。)

22、部议、交部议、交部议处:清朝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

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因为前面发生的在平山发放粟的事情,部议的处罚结论是对他免官,皇帝特下诏原谅了他)

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裭职留任。褫chǐ,剥夺的意思。褫职就是剥夺职位,革职。疏请裭土官职,许立功自效(剥夺官职,答应他们按立功的表现再授予职务)

23、夺:解除,后可接官职或兵权

夺宁兵及摄县(解除了穆宁兵权及代理县令一职)

24、轻财好施:轻视财物喜欢施舍

罕儒轻财好施(荆罕儒轻财物好施助于人)

25、目不识书=目不知书: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

26、警敏:警是机警机灵,敏是聪明。古人夸孩子聪明说警敏或聪警。力:努力。

然而人为为此而寡为彼,何也? 力学:努力学习。

淙cong幼警敏,力学(周淙从小机警聪明,努力学习)

强力:勤勉努力

以聪悟强力,闻于亲党间(又聪明又努力,在亲朋好友间很出名)

27、该博:博学多闻。该:尽,皆 该博文史(对文史博学多闻)

28、委以台鼎:委以重任。

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故委以台鼎。鉴悟:明白事理。雅:向来。武略:用兵的谋略。文韬武略:不是指写文章的本领和用兵的谋略,就是指用兵的谋略。嵩雅不喜博(向来不喜欢)

29、风仪:风度仪表

美风仪:相貌漂亮,风度翩翩 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 30、称为治理:以治理的好而著称。

在职数年,称为治理。(他在任多年,以治理得好著称)

31、受知:得人知遇,被人赏识

蕴藉ji:=酝藉:宽和、宽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 崖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申时行因为文采而受到张居正赏识,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张居正很放心他。)

32、慷慨:性格豪爽 擒少慷慨(韩擒性格豪爽)

33、清谨忠实:清谨:清白谨慎,忠实:忠诚老实

34、内刚外和:内心坚强,外表平和

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胡宿为人清白谨慎,忠诚老实,内心坚强,外表平和。)

35、未拜而薨:没来得及向皇上谢恩就死了

36、绯:红色,赐绯:赐给红色的六品官服。

37、简易:性情随和不拘礼节,“性简易,常著连齿木屐,好出神虎门逍遥”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情随和不拘礼节)

38、逮治:逮捕惩治

昨天偶尔悮(同误)一时,县官逮治驿卒死。

仇鸾镇甘肃,总督曾铣劾之,诏逮治。博亦发其贪罔三十事。(下诏逮捕惩治仇鸾)

贪罔:贪赃枉法。发:揭露、披露

39、招权:招权利,争权夺利

严嵩父子招权利,诸司为所挠,博一切格不行。

挠:扰乱: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格:恪守职责

行:疏通、疏导: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

通融

40、清操:高尚的节操 寄诗勉以清操

41、常性:固定不变的本性 常:永恒的,固定不变的。

夷性不常(蛮夷的性情是不固定不变的)

十、与祭祀相关的动作、皇帝的动作

1、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2、践:登,如: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践坛,践祚(zuo):践阼,帝王登基(文帝践祚)

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也叫受坛。禅shan:把帝位让给别人。禅让:把帝位让给贤者。孝宗受禅孝宗接受禅位

受戒:佛教信徒接受师傅授与的戒条,出家为僧尼。反正:帝王复位。

昭宗反正,为功臣。(昭宗复位之事,他是功臣。)

3、幸:帝王到达某地(世宗再幸淮上)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为团练使

4、僭(jian)号:冒用帝王称号(薛举僭号陇西)

5、尧鼓舜木:箴:通“针”

6、克昌:子孙昌大;致:招引,达到;升平:太平

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褚亮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尧设鼓纳谏,舜立木求劝告之言,这是国家兴旺昌盛之风,致力于天下太平之道。)

7、按状:考查(奏折)中所叙事情,核查()实情,核查实情。按:考查,研讨。状:叙事的一种文辞。

太宗按状,珪不伏。(太宗核查奏折中所叙的事情,珪不服)(皇帝核查情况含,含有认同奏折中所叙事情的意思,所以后面指奏折中被别人奏的人不服)

8、立:立太子或立皇后。翻译时要补足。

建立:古代立国君、皇后、太子都称建立。于是建立遂定(于是建立太子这件事就定下来了)

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犹疑不决(太宗想立晋王为太子,但因为受限制于不是按长幼顺序而犹豫不决)

非次:不按长幼顺序

不按常规、惯例 次:次序、等次 限以:受限制于、、、9、报可:批复照准。

10、收葬行服:收葬:装殓埋葬;行服:穿孝服守丧 祭享:陈列祭品祀神供祖 岁时祭享:按年节祭奠供奉

父以寿终,丧葬如礼。为之收葬行服(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为他收殓安葬服丧)

11、典祀:按常规举行的祭祀

上一篇:中学生荷花淀读后感下一篇:diy手工坊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