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2024-05-31

水质检测体系建设(精选8篇)

篇1: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山东省城市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为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管理,做好我省城市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导则,供各地申报项目时参考。

一、基本目标

通过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为2012年实现全省设市城市及县城(城关镇)供水水质达到新国标106项规划目标,构建完善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管体系。

二、编制依据

《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法》(GB5750-2006)及其他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编制内容

按照规划的基本目标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要求,水质检测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分如下三个级别配置:

基本配置:满足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CODMn、氨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余氯、pH等11项常规指标所需的检测仪器设备。适用于全省所有供水厂和自建设施供水单位。

常规配置: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42项常规检验指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源地水质29项常规检验指标检测能力所需仪器设备。适用于有条件的县级及设区城市的公共供水企业。

完整配置: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106项常规检验指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源地水质109项常规检验指标检测能力所需仪器设备。适用于存在水源污染风险和有条件的设区城市供水企业以及国家级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机构。

实验室水质检测仪器设备参考配置表详见附表。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二日

水质检测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表

等级 仪器设备 功能 建议品牌

市场价格(元)基本配置 1.余氯比色器 余氯测量 申水、哈希 800-6000

2.浊度仪 浊度测量 国产、哈希 5000

3.超净工作台/培养箱/干燥箱 微生物检测基础条件 国产 10000

4.显微镜 微生物检测 国产 4000

5.分光光度计(或紫外分光光度计)氨氮等

北京普析、上海欧陆 18000-60000

6.电子天平(万分之一精度)称量

国产、梅特勒 6000-12000

7.酸度计 pH值 国产 3000 常规配置 8.气相色谱仪

农残、消毒副产物及痕量有机物 岛津、安捷伦等 300000

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重金属元素 北京普析、岛津 200000-500000

10.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汞、砷、硒等 国产(吉天、海光)100000-200000

11.红外测油仪 石油类

上海欧陆、吉林北光 50000-80000

12.低本底放射性测定仪 放射性 国产 150000 完整配置

13.液相色谱仪

多环芳烃、藻毒素、高沸点有机物 岛津、安捷伦等 400000-600000

14.TOC分析仪 TOC 岛津、OI等 200000-300000

15.荧光显微镜 两虫

奥林巴斯、蔡斯等 300000-600000

16.离子色谱仪

阴离子及消毒副产物 戴安、万通 200000-600000

17.气质联用仪 有机物定性定量 热电、安捷伦、岛津 800000-1000000

1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大量元素同时快速分析 热电、安捷伦等 800000-1000000

19.流动注射分析仪 挥发酚、氰化物等 美国Lacht 600000-1000000

20.全自动固相萃取器 样品前处理

美国Zymark 400000-600000

21.吹扫捕集器/顶空自动进样器 样品前处理

安捷伦/意大利丹尼 200000-300000 备注:基本配置为满足基本11项指标检测要求必配仪器设备,常规配置加基本配置可满足42项指标检测能力,全部配置可满足106项指标要求。

篇2: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摘要:水是工业的血液,锅炉是工业的心脏,锅炉水处理则是为心脏提供合格血液,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手段。水处理不当给锅炉所造成的后果可概括为结垢、腐蚀和汽水共腾。危害表现为结垢造成局部温度冷热不均,直接影响传热和汽水正常循环,轻则造成垢下腐蚀、燃料浪费和缩短锅炉寿命,重则引发胀管、变形或爆管事故。因此锅炉水质处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锅炉水质处理是关系到锅炉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工作,尤其在节约能源方面关系极大。锅炉水质处理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处理普及和管理。

关键词:锅炉;水质;检测水垢形成的机理

低压锅炉的锅筒及管壁上形成水垢是由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浓度超过了它的溶解度,其原因主要是:(1)给水进入省煤器和锅炉后,水温逐渐升高,而某些钙、镁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达到饱和以后,温度继续升高,就有盐类沉淀出来。(2)水在锅炉中不断蒸发,而在蒸发过程中蒸汽带走的盐类一般很少,这样盐类在炉水中就不断被浓缩,到一定程度时,难溶盐类就会形成沉淀。(3)水在被加热和蒸发的过程中,某些钙、镁盐类因发生化学反应,从易溶于水的物质转变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而析出。

故从锅炉结垢机理来看,锅炉结垢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在形成的过程中,如不注意观察和处理,对锅炉似乎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很容易被管理人员、水处理人员和锅炉操作人员忽视。当水垢达到一定程度,威胁锅炉安全运行,再来处理时,又不容易分清事故责任者,更使水处理这项工作在部分单位淡化管理。水垢对锅炉的危害

(1)减少蒸发气,降低锅炉热效率,浪费燃料;(2)引起金属受热面过热,损坏锅炉,缩短使用寿命;(3)破坏正常的锅炉水循环,被迫停炉检修,增加维修费用。检测项目和方法

根据GB/T 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的要求分别检测其中的硬度、碱度、炉水的pH值等项。结果与分析

4.1 硬度。硬度通常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含量,是防止锅炉结垢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对于锅炉来说,水中的硬度越小越有利于防止结垢。一般大型企业的给水硬度合格率高,中小型企业合格率低。主要原因是大企业重视给水的软化处理工作,配备有离子交换树酯等软化设备,而中小企业基本没配备或处理效果不理想。

4.2 碱度。碱度指水中能接受氢离子的一类物质的含量。由于碱度物质能与硬度物质反应,生成疏松的水渣,可随排污除去,从而防止锅炉结垢,所以工业锅炉的锅水必须保持一定的碱度。但锅水碱度太高,易影响蒸汽品质,有时还会引起碱性腐蚀,因此锅水碱度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大企业合格率高,中小企业合格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加碱量比较随意,合格率不能保证。

篇3: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体系建设

我国从2000年开始启动农村饮水解困项目。2000-2008年, 全国投入618亿元, 解决了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1], 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农村集中和分散的供水工程。这些供水工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 部分水源保护区内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存在, 水源水质存在着安全隐患;另外在供水过程中, 供水季节、供水管道、蓄水池卫生条件等因素也会引起供水水质变化。因此,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 供水水质将会成为制约饮水工程供水效益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概况

近年来, 水质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饮水安全。2005年由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组织开展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表明, 到2004年底, 全国农村有2.27亿人饮水水质不安全。其中, 5 370 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 3 850 万人饮用苦咸水, 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 410 万人, 9 080万人饮水水源被严重污染[2]。《2008年全国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情况通报》中统计, 饮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低:丰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37 %, 末梢水合格率为35 %;枯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44 %, 末梢水合格率为43%。因此, 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体系, 全面、实时掌握饮水水质动态变化, 是解决水质问题、保证饮水安全的基础。

1.1 农村饮水水质标准

目前, 对于农村饮水水质评价标准, 主要依据2004年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 《通知》中将农村饮水水质分为两个层次, 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2) 要求的为饮水安全;执行《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以下简称《准则》) 要求的为饮水基本安全。两个层次水质标准的主要特点见表1。

表1说明, 《准则》涉及的水质检测项目和检测水平明显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这是由于农村饮水工程相对于城市自来水工程, 起步较晚, 供水设施规模小而分散。一般情况下的供水能力:县镇每天万吨级、镇每天千吨级、乡每天百至千吨级、村每天几十至百吨级。加上农村的水处理设施、水资源环境、管理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限, 决定了目前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标准实施的差异性[3]。但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农村饮水工程的检测能力将逐步缩短与同期城市饮水工程的差距, 饮水水质标准将由基本安全向安全过渡。从这个角度来说, 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标准的实施具备渐进性[3]。

1.2 农村饮水工程监测状况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 水利部、卫生部分别颁布了《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 (SL308-2004) 、《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等相关规范, 对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项目、检测频次和检测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运行中, 差距较大。

首先, 水质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饮水水质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据统计, 发展中国家有80%的疾病和死亡人数的一半与饮用水水质不安全有关[4]。农村居民的水质意识淡薄, 使得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无序堆放, 畜禽、水产养殖业的不当选址等因素造成了饮水水质的人为污染。个别地方政府和部分农村水管干部对饮水水质检测意识较差, 对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严重阻碍了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 监测体系不完善。一定规模以上的供水工程多数未按照要求设立内部水质检验室, 未配备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 造成饮水水质难以按有关规范要求完成必要的检测。部分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 采取不定期的水质检测, 由于自身缺乏检测能力, 水样基本需要外送检测, 不仅检测成本较高, 检测频次不能保证, 而且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中, 明显暴露出不足。

三是缺乏专业人员。由于供水点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水质知识培训, 缺乏相关的饮用水消毒和供水水质知识, 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饮水工程中出现的水质问题。在调查中发现, 供水工程的管理人员常常还承担采送样的任务, 由于培训不到位, 使得采送样的操作不规范、不科学, 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四是检测制度不完善。面对数量众多的农村供水工程, 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检测方案和检测制度。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的难点

近年来, 虽然农村饮水工程越来越重视水质问题, 但监测力量严重不足, 一直难以建立稳定的、覆盖广泛的水质监测体系, 水质信息不系统、不全面, 信息离散, 严重制约了水质检测工作为饮水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饮水工程实施水质监测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在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饮水工程分布分散, 数量众多, 水质水量不稳定, 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水质监测工作, 需要建设一大批水质实验室及配备与之相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分析人员,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目前农村饮水监测经费落实困难, 虽然卫生部、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等三部委文件明确提出监测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但目前经费落实有限, 限制了监测范围的扩大。

(2) 按照饮水基本安全的水质标准进行检测, 饮水工程实验室也需具备开展21项水质指标检测的能力, 其中部分水质指标的测定需要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完成, 因此农村饮水工程实验室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饮水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水质标准最终将满足饮水安全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逐步替代《准则》的实施, 检测项目大幅度增加, 这必将对农村饮水实验室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多部门分工合作的工程, 水利部门负责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卫生部门负责解决地氟病、地砷病及水质安全保障;环保部门负责加强对农村饮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饮水工程的前期建设和后期管理都由水利部门负责, 卫生部门的水质监测必然涉及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而且不可能完全及时掌握工程信息, 如延期完工、施工地点变换等因素, 都会影响工程的水质监测不能正常有效开展。

监测工作的开展由于受以上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因此一直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监测体系, 监测的组织管理、资源配置、技术水平等都有待提高。

3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的思路

目前, 水质监测完全依赖于卫生部门, 但由于经费、部门交叉等原因, 无法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监测体系。如果能使水利部门的水质监测网向农村延伸, 利用现有的监测资源, 可以缓解水质问题与监测薄弱的矛盾,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3.1 农村饮水工程监测体系建设

水利部门在各省及下辖市均设有省级水质监测中心和市级水质监测中心, 它们是水利部门从事水质监测的专业机构, 一直担负着各省河流湖库水质监测评价工作。目前这两级机构拥有国内外较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和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而且是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单位, 具有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的检测能力。因此可以考虑将它们设置为监测体系的一、二级机构。

以大型集中供水工程为依托, 每县设置1个县级监测中心, 作为监测体系的三级机构, 该级监测机构是对一个县的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状况的直接监测和管理机构。根据各县供水工程的数量及水质污染状况, 在集中连片工程供水站或者较大型的单村集中供水站上设置1~3个县级监测分中心, 以减轻县监测中心的工作量, 保证高质量的监测成果。县级监测分中心作为监测体系的4级机构。

所有供水工程全部设为水质观测站, 这是体系的第5级机构。各级监测机构和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挂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体系如图1所示。

以上5级监测体系, 即可利用省、市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弥补农村供水工程实验室技术力量的不足, 又可通过基层实验室及时反映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情况。而且以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 可以带动县级监测中心、县级监测分中心、观测站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技术的提高, 进而使农村水质监测网络紧密、完整, 保证监测信息的科学性。5级水质监测体系将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资、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农村供水工程的水质监测任务。

3.2 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数据信息化管理

为了便于对饮水工程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建议形成省区级-地市级-县级与行政管理相协调的饮水工程水质监测信息系统。这样的水质监测数据管理模式, 可以提供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 使得水质监测信息系统、全面, 资源整合度高, 很好地体现饮水工程水量、水质结合分析的信息优势和特点。

农村饮水工程水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对全省各市、县饮水工程现状信息的收集、存储与管理;饮水工程水质监测管理;水质评价成果管理水质趋势分析、预测、预报管理以及相关文件管理等功能。其主要管理过程是:省区级单位对全省饮水项目进行5年监测规划, 并逐年将具体监测计划下达到实施单位 (市、县级单位) 。实施单位根据本地监测计划, 完成监测任务, 然后向上级单位上报监测结果。省区级单位根据上报结果, 对全省饮水工程水质状况作出评价, 并参考该地区供水工程水质状况及存在的水质问题, 分析当地供水水质发展趋势, 便于对全省各市饮水水质状况进行预测、预报, 为饮水工程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3 监测体系建设目标及配置标准

省级监测中心、市级监测中心的建设目标及配置标准见表2。

4 饮水工程监测体系试点

为了考察监测体系的运行效果, 选择某省的一个县作为试点, 考察5级监测机构的运行效果。

该县饮水工程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73.3%, 目前全县集中供水工程有230处。在该县设立了1个县级监测中心、3个监测分中心。总投资78.11万元, 其中县级监测中心27.89万元, 监测分中心16.74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室改造、操作台配置、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玻璃器皿购置等。

省级和市级监测中心抽调专业人员对县级监测机构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 随后开始了3个月的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县级监测中心和分中心独立开展检测工作, 省、市监测中心负责对其技术指导。

试运行结束后, 通过两种方式对县级监测机构的检测能力进行了验证。一是在检测过程中使用标准物质控制;二是对同一样品, 省市实验室与县级实验室分别进行检测, 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 标准物质的控制4个县级实验室全部合格。实验室比对结果为:大部分项目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符合实验室间对比规律;个别项目, 如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 其检测值出现整体偏高现象。经过分析, 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对仪器的操作和样品的前处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后期经过纠正, 这种现象已完全消除。

在5级监测机构调整到位后, 对该县的101处集中供水工程开展了一次水质普查工作, 检测结果已作为该县改水工作的基础资料。

通过试点工作, 说明在较短的时间内, 投入较少的资金, 就可以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体系的构建。

5 结 语

(1) 水质监测是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一个稳定有效、覆盖广泛、效率高效的农村水质监测体系势在必行。

(2) 由水利部门组建的5级农村饮水工程监测体系, 依托水利部门现有水质监测能力, 基础设施投资大大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监测经费不足的困难;由水利部门统一完成饮水工程的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水质监测, 避免了部门之间交叉管理带来的弊端;监测体系发挥已有的技术优势, 实行信息共享、以强带弱的方式, 不仅能够使监测体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而且促进了供水工程检测能力的全面提高。

(3) 农村饮水工程5级监测体系, 在管理、资金、检测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监测工作中, 还需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优化, 使农村饮水工程监测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倪文进.关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值得关注的三个观点[J].中国水利, 2009, (1) :34-35.

[2]李远华, 严家适.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实的农村水利基础[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6) :1-3.

[3]许贤祥, 黄国水.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问题浅析[J].江西水利科技, 2006, 32 (4) :211-214.

[4]李定龙, 王凯全.试论水质管理与饮水安全[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2, 25 (1) :7-11.

[5]张岚, 陈亚妍, 陈昌杰, 等.农村饮水水质现状分析[J].卫生研究, 1997, 26 (1) :30-32.

[6]赵乐诗.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任务[J].中国水利, 2005, (19) :20-22.

篇4: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关键词:城镇供水;水质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89-02

水体质量关乎社会稳定,同时城市人口密集,公共安全尤为重要,最核心的问题是水质健康问题,大多数城市居民饮用的基本都是集中供水,供水的质量关乎生命安全,同样关乎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果一个城镇的水质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招商投资建设,本文介绍了城市供水的安全性相关的问题,讨论了监管体系的建设,提升城市用水的监测技术方法。分析城市供水系统的隐患、以及水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研究改善水质量的措施,保证用水安全,以供有关部门或个人参考。

1 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供水水源污染

目前我国用水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但是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难以达到相关饮用水的标准要求。这是由于我国长期工业集中发展,布局不合理,尤其是化工和石化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许多化学工业基地位于河流和湖泊的附近,控制不好就会造成水污染,并且很难根除。根据国家环保部门报告表明,平均2~3天就会发生一起严重水污染事件。在未来的城市化或工业化进程中,即使污水处理效果理想也会加大环境负荷能力,最终导致水循环遭到破坏,尤其是湖泊、水库和地下水质量难以修复,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工艺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用水基本还是以地表水为主,自来水厂具有先进处理技术水平的不超过2%,大约有73%的水厂采用常规工艺处理,甚至约25%的工厂使用更为简单工艺处理。大部分制水厂对重金属超标和化学有机污染物难以处理,传统技术和工艺简单基本无法满足处理要求。长期以来,城市供水行业面临同样的问题,经营效益处于长期亏本状态,导致资金短缺等问题,供水设施失修老化,其中最主要的是供水管网路、供水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难以改善现状。据统计,目前约有20万平方米左右的管路存在着严重老化问题,在一些供水量较大的城市,每年的浊度不断地增加,导致产生锈水、黄水等问题,甚至微生物的指标严重超标,自来水管路出水的合格率每年降低10%左右。

1.3 责任机制缺失

处理污水工艺基本应用的都是国内自建设施,加之管理不到位,导致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调查,我国没有进行大面积污水的消毒方案,约有50%的污水都存有微生物或重金属等物质,特别是储蓄水的水箱、池塘环境等都很差,大多数是通过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工艺处理。基本上是建设材料选择不利,容积量不足和其他技术条件不成熟造成的,再加上日常清洁、消毒不及时,消毒剂残留超过标准要求或者地下或半埋的二次供水管道设备出现污水渗透等,危害公共用水安全。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有关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建造供水和二次供水设施规模较小且科技水平一般,加上监督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等造成的,出现水质安全管理盲点。

1.4 新型风险加大

随着我国工业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大量增加,截止到目前,全球整体水环境有53万多种化学物质存在,其中很多物质影响内分泌系统,持久性地使用化学污染物的水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的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都是通过化学过程生产加工而成的,这些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水排入大自然环境中形成更为严重的污染,直接影响饮水安全问题。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关注度化工行业污染问题,但是在我国,一个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估并未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新水质标准在饮用水污染物的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治水设备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其他的基础工作共同有效的开展。

2 建立我国城镇供水水质监管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 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责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水质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是我国长期发展城市化建设战略的重要基础,城市供水行业目前需要加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大力深化改革,将城镇供水定义成商品属性,政府应该始终把保护城市供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执行公共监督服务职能也是保证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部门应运行管理机制,以适应城市供水行业重组,各级政府需加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加快建立水质监测体系,早日解决水质安全问题。

2.2 强化水质监管是城镇供水行业改革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城市供水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要大力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的供水企业就进行了完整的企业改革和经营模式转换,最终建立了具有自负盈亏能力的企业。国外的很多城市将专营操作委托供水企业,比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等。事实表明只有通过水质监测系统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才能够维持资本和公共服务之间的平衡性,避免二次自建设施供水安全管理隐患,这些方法在欧洲的国家通过并且实施多年,取得成效可以推广。

3 我国城镇供水水质监管技术体系建设思路

3.1 农业源污染控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快速增长仍将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农化、农药等污染物使用势必会增加,因此,环境的源污染总量控制必须加大,水体污染的预防是关键。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实施:(1)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发绿色技术,减少水质污染;(2)回收利用废弃污染物;(3)节水灌溉是避免农业水源污染的重要手段;(4)提高监测能力。

3.2 建立健全饮用水应急预案

前几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导致大面积停水四天,建立和完善饮用水应急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饮用水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主要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不能只由单一水源为城市供水,应尽快开发两个以上,并且确保水质安全;其次,实施应急方案过程中,要极力维护地下水的质量和安全,紧急情况采用深水处理工艺进行应急;最后,应用先进的杀菌和消毒处理设备,可有效防止生化恐怖袭击等,而且安装方便。

3.3 加强建立合理的城镇供水水质监督体系

用水安全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断完善城市供水质量和安全监控体系,另外政府部门需加大力度监督和管理城市供水企业,适度引进供水企业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改变单一营运格局,从而有效提高城市用水的水质

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志琪,赵旭.城镇供水日常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研

究(摘要)[J].给水排水技术动态,2004,(6).

[2] 严晓军,陈伟.浅议城镇供水水质安全[J].山西建

筑,2010,(23).

[3] 傅金祥,李彤岩.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问题

与保障对策[J].给水排水,2003,(1).

[4] 任伯帜,聂小保.城镇供水水质安全性及其保障措施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6).

篇5: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摘要: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食品安全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我国与国外的出口贸易往来。随着近年来农产品的安全越来越得不到保证,致使国家和人民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政府加强了对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完善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完善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06-1

无论是前几年的三鹿有毒奶粉事件,还是今天的双汇瘦肉精**,都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安全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安,使食品的信誉度下降,也不利于提高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大我国农产品的检测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挽回人民大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是我国农产品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政府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力度不够,加上农民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导致人们和政府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民们一心想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自己的收入,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认为农产品的安全问题都是检测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生产商道德败坏,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毫不考虑人们群众的利益,作出危害食品安全的事,比如注水肉、瘦肉精等,都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和我国的国家形象。

1.2 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

国家虽然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检测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的需求。我国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分布严重不平衡,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检测机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高于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地区,有很多落后地区根本没有农产品检测机构,这些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没有安全保证。

1.3 农产品检测水平低,设施落后

由于我国检测机构的功能单一,难以适应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检测机构的效率低下。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检测部门的水平还没跟上农产品的发展速度。农产品的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更新设备,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同时进行开发研究。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根本达不到要求,检测仪器落后,配套设施差,实验环境差,这些都影响了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

1.4 检测机构内部人员的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农产品检测机构成立的时间短,省市级的检测机构才能基本达到要求,省市级以下的检测机构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还有待提高。检测机构的内部管理人员的经验不够,不能很好的行使管理职能。由于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起步晚,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还很少,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较高的学历和研究检测水平,对高新技术运用的也不熟练,使得农产品检测不能很好的进行。完善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的措施

2.1 因地制宜在全国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由于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完善,导致检测部门的分布不均和质量不等,国家要因地制宜的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对于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省份或城市,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完善农业大省的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检测能力。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有的省份是农业大省,就应该重点在该省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做到有轻重,有缓急的完善国家农产品检测体系,提高全国农产品的质量。

2.2 加强监管力度

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要严格把关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当前卫生防疫部门是我国农产品监管的主力军,只有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充分履行自己职能,严把检测关,坚决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到流通领域中来。同时要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实行有效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提供有效制止不合格农产品流通的有效线索给予一定的奖励,让不合格产品无路可逃。

2.3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人们的警惕心

政府要适时的举行一些专门性公益讲座,向人们讲述不合格产品的严重危害性,同时要向公民提供有效的辨别不合格产品的方法,让每个公民都能认识到不合格产品的危害,同时能够分辨不合格产品,让不合格产品失去市场。

2.4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政府要加强立法力度,制定严格的产品检验标准的同时,要推出专门的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让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食品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应该和国际规范接轨。食品市场国际化要求我国的食品监督必须和国际接轨。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商贩,整顿市场秩序,不给予不法商贩违法的机会。结语

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制定严格的检验程序与市场准入制度,并且配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混乱的状态,让公民们享有健康安全的农产品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同时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6:水质检测操作规程

水质检测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是英语锅炉水水质检测

二、职责:水质分析员,严格按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三、软化水(给水)检测

(一)仪器:三角瓶、PH试纸、滴定管

(二)溶液:EDTA滴定液0.01mol/L,0.5%铬黑T指示剂、氨缓液

(三)总硬度的检测:

量取水样100ml,注入250ml锥形瓶中,加5ml氨缓液,加3-4滴0.5%铬黑T指示剂,在不断摇动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纯蓝色即为重点,记下读数。

C1EDTAV2硬度(YD)10mmol/L VS3注:结果判定:YD≤0.03mmol/L符合规定,YD>0.03mmol/L不符合规定

(四)PH值检测:

用PH试纸检测和色板对比的方法测定。

结果判定:若PH值=7,判定符合规定;若PH值<7,判不符合规定

注意事项:取样时,先排放1分钟左右,方可取样

四、炉水的检测

(一)检测项目:总碱度、总硬度、PH值、氯根(Cl-)

(二)器皿:滴定管、三角瓶、PH试纸

(三)溶液:EDTA标准溶液0.01mol/L,C1/2 H2SO4,酚酞1%,甲基橙0.1%,1ml=1mgCl-,10%铬酸钾。

(四)碱度的检测:

量取50ml水样注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3-4滴酚酞指示剂,本制度未经公司许可不得外传

/ 2

高碑店市隆创集中供热有限公司

溶液若显红色,用0.1mol/L的H2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记录体积V1,再加入3-4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即为终点,记录体积V2。

C1H2SO4V1V232碱度(JD)10mmol/L

VS

(五)硬度的检测:

检测规程与软化水相同,不再赘述。

(六)PH值的检测:

检测规程与软化水相同,不再赘述。

(七)Cl-的检测:

量取50ml水样,注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2-3滴1%的酚酞指示剂,若显示红色,用硫酸标准溶液中和至无色,再加入1ml的10%铬酸钾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即为终点,记录体积V。

TV氯根(Cl)103mg/L

VS

五、结果判定:

PH值=9~12,符合规定; YD<0.6mmol/L,符合规定; JD<24mmol/L,符合规定。

篇7:水质检测

一 农村集中式水处理器:出口检测水质指标(国标)

1、共 37个检测点

2、检测参数无线上传到后台软件

3、集中式水处理器发动机温度上传到后台软件

4、检测到的实际水质参数与检测参数相比较超指标报警(软件)

5、发动机温度超标在软件报警(88度)

6、输出检测参数表格

二 养猪厂污水排出口水质检测(国标)

1、共 10个点

2、检测参数无线上传到后台软件

3、不合格指标报警(软件)

篇8: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生活饮用水水质必须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5749)的要求,即感官性状良好、无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安全,终生饮用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与监测,及时掌握并解决水源污染问题、水处理设施及其运行不规范问题、配水管网的二次污染问题,是促进水质达标、提高水质合格率、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全国农村有近百万处集中供水工程,多数为小型供水工程、无水质化验室,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1.4万处、多数有化验室、但检测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求各地做好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目的是提高县级农村饮用水水质监管能力和为农村供水厂(站)提供水质检测服务。

1实践

1.1技术导则编制

由于县级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水质化验室建设经验, 为此中心编写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技术要点》供基层试用,在此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环境保护部形成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3]2259号)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正式启动了全国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工作。

虽然经过各方专家完善和征求意见,技术导则仍然存在不足,如“4.1.2中:化验室一般包括天平室、药剂室、理化室、微生物室、分析仪器室、放射室(若不检测总 α、总β放射性,可不设放射室)、水样储存间等”,缺了很重要的洗刷间及其相关要求, 由于一些检测材料需要酸洗,必须专门设置洗刷间,其布置应不造成其他房间的仪器腐蚀,可尽量靠近理化室,设排风扇。 “4.1.3条中:微生物室不宜小于20 m2”,面积都偏小,应不宜小于30m2(包括培养基制作区、缓冲区和无菌室),应布设在人流少的区域,设洗手池、紫外灯、更衣室。由于操作不方便,“表4.3.3中:微生物室需配超净工作台”的要求不尽合理,建议不采用超净工作台的模式。

1.2单位化验室建设与培训服务

为探索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 满足水处理技术实验研究和培训需要,2014年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在顺义培训基地建成了能完成《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中的42项常规水质指标以及氨氮、总氮、总磷、溶解氧、石油类、溴化物、硫化物、电导率等共计50项指标检测的水质化验室。总面积200m2,国产大型检测仪器16台套、便携式检测仪器30多台,专职检测人员4人、聘请了卫生部门退休的水质检测专家进行长期指导,建立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编制了培训教材,具备了一次40人的操作培训能力。

受德州市水利局委托,2015年8月10日-9月2日在顺义基地举办了11个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水质检测人员培训班, 学员38名。培训班为封闭式,以培训44项指标(常规40项和总氮、总磷、溶解氧和电导率)的实操为主,理论和实操教学相结合,进行闭卷考试和盲样考核。培训班结束后,学员们回到本单位化验室练习,期间通过微信、视频答疑并上门指导,然后由德州市组织、灌排中心技术配合进行上岗证考核(操作考核+盲样考核)。

1.3实施方案编制

2014-2015年,完成了7个县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实施方案编制。在现场调查基础上,有详细布置图设计和仪器设备配置方案,建成后的效果良好,布局和硬件配置合理。特别是德州市宁津县的化验室成为了全市的样板,召开了德州市现场会,成为全国很多区县的学习榜样。

2体会和建议

2.1总体布局和管理体制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的最佳方案是依托水利部门主管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规模化水厂或水环境监测机构等进行建设,由水利部门直接管理。优点是将极大地提高水利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监管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水利部门的水质管理水平,对水利行业发展影响深远。

也可依托卫生部门的疾控中心等跨部门进行建设,特别是在人口少、技术力量薄弱的地区,有利于资源共享,但增加了跨部门管理难度。建议水利部门应请政府做好部门协调并形成政府文件或部门协议,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农村饮水安全行业管理需要的水质检测能及时开展和完成、 检测经费落实、数据共享等,以避免出现水事纠纷。

2.2检测能力

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净化消毒和检测工作的通知》(水农[2015]16号)要求各地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中的42项常规指标和本地特有的非常规指标建设水质检测中心是合理的,全国范围内的建设机会难得,应抓住机遇,避免低水平建设。笔者建议应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和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广泛收集本地饮用水及其水源的已有水质检测资料,筛查超标的化学指标和超过限值80% 的化学指标作为本地重点检测的化学指标。地表水源较多的县,需考虑增加氨氮指标的检测,宜增加总氮、总磷和溶解氧3项非常规指标检测,以及烧杯试验等能力建设。关于常规指标总α、总β放射性的检测,建议省级水利部门与省级卫生部门进行协商,根据省级疾控中心掌握的放射性检测资料分析确定。

2.3检测方法

应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1-2006~ GB/T 5750.13-2006)选择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当同一个指标有多种检测方法时,应选择水质分析所涉及的试剂安全、毒性小(如尽量减少使用有机试剂、毒性试剂、易燃试剂以及拒腐蚀试剂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检测方法。

2.4大型仪器设备

根据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水质化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实践,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认为国产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可以满足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需要。国产设备价格较低、维修服务方便,便于集中采购与及时供货。 水质化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如下:(1)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主要用于“氯、二氧化氯、臭氧、甲醛、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氰化物、铝、铬(六价)、氨氮、总氮、总磷和石油类”等水质指标检测,技术参数应优于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GB/T 26798-2011)和《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GB/T 26813-2011)中的 Ⅰ 级要求,光学系统宜为氘灯、光栅分光,检测器宜为光电倍增管,应配备可调样品池架,石英比色皿(10、 20、30、50mm)两套。

(2)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镉、铅、 铁、锰、铜、锌”等水质指标检测,技术参数应优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JJG 694-2009)中的计量性能要求。应配备无油空气压缩机、冷却水循环机、高纯乙炔瓶、高纯氩气瓶等,铁、锰、 铜、锌、铅、镉元素灯和标样,石墨管,有条件时可配石墨炉自动进样器。

(3)原子荧光光谱仪:主要用于“汞、砷、硒”等水质指标检测,技术参数应优于《原子荧光光谱仪》(GB/T 21191-2007)中的计量性能要求。应配备双通道主机和自动进样器,砷、汞、硒元素灯和标样,高纯氩气瓶。

(4)气相色谱仪:主要用于“四氯化碳、三卤甲烷”等水质指标检测,技术参数优于《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 700-1999) 中的计量性能要求,应配备ECD检测器、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器、高纯氮气瓶、压盖器,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标样。

(5)离子色谱仪:主要用于“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溴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等水质指标检测,技术参数优于 《离子色谱仪》(JJG 823-2014)中的计量性能要求。应配备抑制器、进口阴离子柱,有条件时可配自动进样器。

(6)低本底总α、β测量仪:用于“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技术参数优于《低本底α和/或β测量仪》(GB/T11682-2008)中的 Ⅱ级要求。可配备一路或二路主机。

2.5化验室布置

化验室布置应根据当地的房屋条件进行设计,要有详细合理的布置图(包括功能分区,水、电、暖、通风、操作台和主要仪器设备布设等),建筑物应有防雷接地系统。

总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190m2,实验区和办公区应分开, 其中,实验区包括微生物检测区、理化检测区、大型检测仪器区、配套实验区(样品受理室、天平室、药剂室和洗涮间)等,不少于150m2;办公区包括办公室和资料室等,不少于40m2。

实验区的房间布设应便于检测和管理、确保不产生安全隐患和检测干扰。1微生物检测区包括培养基制作、缓冲间、样品培养、样品接种等,宜设在人流少的区域,应满足无菌操作要求,不少于30m2。2理化检测区应设置在光线好的区域,确保化学分析结果准确。有条件时应配备2间理化分析室,其中一间用于滴定分析、分光光度计分析及感官指标等项目分析,该理化室面积应足够大,通常在40m2以上,应设置中心实验台、 水槽和通风柜等。另一间理化室用于开展蒸馏及萃取等指标的检测,面积应在25m2以上,也要配置通风柜和水槽等。有足够大的房间时也可集中为一个房间,总面积不少于55 m2。 3大型仪器的布置宜相对集中摆放,尽量远离洗刷室,以防酸锈蚀精密仪器;另外,考虑乙炔等气体的安全以及通风等要求, 最好设计在朝北的方向,有条件时宜单独设置房间,如果条件所限,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可布置在同一房间,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和低本底总α、β测量仪可布置在同一个房间,总面积不少于45m2。4天平室应设置在无震动、相对密闭并靠近理化室的区域,面积不小于4m2。药剂室要避开阳光直射,并配备通风设施,面积不小于7m2。洗刷室应远离大型仪器和分析天平室,应设防酸台、下水口和通风设施等,面积不小于7m2。

2.6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1不少于3人,最好有一定的化学基础。持证上岗,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一名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一定化学基础、能够熟练掌握检测业务、工作严谨)。2待遇尽可能的高(包括工资、编制),留住人才。3加强培训,厂家培训局限性很大,检测人员必须参与正规的、系统的、手把手的实操培训以及严格的考试,实验室每位化验员的培训应各有侧重、便于技术的掌握。培训合格只是打基础,因各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尽相同,宜在自己的实验室练习熟练后,由主管部门进一步严格的盲样考核,合格后才能发上岗证。

2.7制度建设

(1)制定符合当地需要的水质检测方案:根据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量、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和供水规模等及以往检测结果分析进行编制,包括水源、水厂、管网的水质检测, 定期全分析和日常检测,形成不同类型工程的检测指标和频率等。不低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不超过《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689-2013)的要求。

(2)制定确保人员、仪器设备和环境等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用电、用水、用气、化学药剂、仪器设备、压力容器、高温炉、废弃物、应急处置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主要安全制度上墙。

(3)建立规范的水质检测工作流程,编制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工作流程包括任务受理(签署《水质检测委托协议书》)、样品采集及现场检测(填写《水质现场采样记录》、《水质现场检测原始记录》、《样品检测登记表》)、实验室检测(填写《水质检测原始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标准溶液使用记录》《标准溶液配制记录》)、检测报告编制(三级签字:报告人、审核人、签发人)等,建立检测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措施。

(4)建立规范、安全的水质检测结果报送制度:定期报送当地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才能向社会公布;对各水厂的水质检测报告应及时送水厂负责人。

(5)建立能够溯源和复现、保证原始性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人、仪器设备、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等。

3结语

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对水利部门来说缺乏经验,需要不断完善。近期,各地建设已接近尾声,建议对照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中每项指标需要的仪器设备、药剂以及操作步骤等开展一次查漏补缺,请专家和实施方案编制人员进行一次系统的现场技术验收(重点:布置是否合理,仪器设备和药剂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后期应加强检测人员培训(走出去进行正规的实操培训、请专家到化验室进行现场指导),以便完善检测制度。

摘要:结合技术导则的编制、单位化验室建设与培训服务、县级化验室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建设指导等实践,提出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的布局、仪器设备采购、检测指标确定、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和培训等方面的经验、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化验室完善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水质检测,指标,频率,设备,人员,培训,制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考理科生比例将显著增加下一篇: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