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2024-05-31

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心得(通用10篇)

篇1: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法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回头看”教育整

治活动心得体会

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在这次自查自纠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自己、审视自己。

一、思想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就是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

二、教书育人

1、加强学习依法执教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只有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才能在业务上有新思路、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并自觉遵守《教师法》,以它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学校。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时刻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自己。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

3、热爱学生 和谐发展

关心、热爱孩子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4、注重小节 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要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孩子。

5、廉洁从教,不谋私利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与家长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三、存在的不足

1、有的时候,感觉责任心不够强。有时候觉得学生的学习马虎一点也可以。

2、有的时候,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感觉到茫然与困惑,有时衡量学生的标准还是大多数时候停留在分数上。

3、有的时候,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

仔细审视、深刻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轻视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理想信念、不注重道德修养与品行陶冶、没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改进措施

1、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克服不良情绪、杜绝不良的行为。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身。

3、要把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抓好抓落实,抓好四个“并重”,即教书与育人并重,抓质量与抓素质提高并重,抓教育与抓管理并重,抓督察与抓奖惩并重;狠抓五大环节,即学习、反思、整改、落实、提高五个环节。

4、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从而获得新知的机会;多进行教学反思与探究,努力寻找新的教学方向。

5、不准有违背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得有意损害集体和学校荣誉,严禁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观点和思想。总之,就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只有自觉、主动、刻苦的钻研业务,灵活应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虚心学习,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加强政治和教学理论学习,树立起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和道德风范。

篇2: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2014年4月25日

学习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2个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颁布以来,我深深地反思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引路人。这句话把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说得淋漓尽致,毕竟教师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更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文化品位和自我修养的体现!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学习与领悟,受益匪浅,现谈谈体会。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爱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我们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这种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建立师生交流的情感纽带,创造爱的环境,把握爱的分寸,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由此可知,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教育价值。在“校园情感场”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的举手投足均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为此,教师必须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等,只有这样,才能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篇3:高职教育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所谓师德, 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它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所谓师风, 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由于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特征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影响非常大, 高校的师德建设已成为高校进步与发展的关键课题。因此,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必须把搞好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工作的首位,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不违背教师这一职业使命的神圣。”同样道理, 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决定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高职教育转型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 中国的高职教育已经进入转型期, 即从过去单纯的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化, 各高职院校将注重把握学校适度规模, 提高竞争力, 强化高职教育理念与特色, 由传统的学院模式向就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转变, 注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这种转型, 表现在教学模式上, 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落实, 要求教师必须从任务引领和项目导向出发改革教学方法, 融“教、学、做”为一体, 将实习实训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中。与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 未来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接触机会与相处时间都将大大增加,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高职教育的这种转型, 从师资角度上说, 就是要求有更多“德才兼备”的新型教师出现在高职教育战线上。师资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最关键和最主要的支撑部分, 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主体, 是强校之本。高职院校要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合格人才, 就要建设一支既是“学者”又是“工程师”的教师队伍, 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而在教师素质之中, 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 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好坏将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

同时, 随着高职教育进入一个关键发展时期,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推进科学发展, 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要求广大高职院校教职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改革创新的精神, 求真务实的作风, 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只有一支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能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师德师风建设将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因此, 在新形势下, 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重大, 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非凡, 它将直接决定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成就, 决定我国高职教育的转型成败。

三、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不良现状

总体而言, 在新形势下, 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教师都能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目标规划, 建立和完善自身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但是,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现实中尚有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关系, 师德风尚方面表现不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事业心不强, 政治方向迷失。

目前, 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能够忠于职守、教书育人、钻研业务、扎实工作。但确有部分教师, 特别是一些刚刚进入高职教育工作行列的青年教师政治方向迷失, 事业心不强, 他们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 甚至在课堂上散布一些错误言论, 误导学生, 严重违反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 为人师表较差, 示范作用降低。

教师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性和教育性, 但部分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 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有的教师对学生批评指责较多, 尊重爱护不足, 不能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 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有的放矢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甚至是言行不一, 言行背离教师尊严, 对学生的顺利成长产生极坏的影响。

(三) 敬业意识淡薄, 过于注重自身利益。

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部分教师过于看重个人利益, 敬业精神不够。部分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敷衍了事,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金钱至上, 拜金主义严重, 把教师工作仅仅当做一种较为稳定的谋生手段。不少教师淡化了对学校发展前程的关注, 过于注重体现个性和自我价值, 仅从切身利益上寻求自己的职业定位。

(四) 因循守旧, 改革意识比较淡薄。

当前, 各高职院校都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教改之路,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但是, 部分教师在教改方面不求甚解, 因循守旧, 改革意识比较淡薄, 不思进取, 草草应付,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缺乏兴趣, 教学质量较差, 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一部分教师身上, 但严重影响和损害到高职院校教师的形象, 同时也不利于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 在相当程度上阻滞了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出现的上述问题日益引人关注。我认为, 当前高职师德师风建设中出现学术腐败、团队精神缺乏、责任不到位和行业作风不健康等现象, 主要原因是受价值取向多元化、学校管理的盲区、教师的压力过大和教师职业倦怠等因素的影响。

(一)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部分教师主持或参与的

教学建设项目 (精品课程、重点专业、教学成果) 数量急剧增加, 教师本人名利双收。另外, 部分教师则双手空空, 甚至连课时都严重不足, 对前途忧心忡忡而心理失衡。这种事业上的巨大反差必然会导致部分教师将负性情绪带到课堂上, 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对象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 学校对教师更注重科研和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 而

疏于人本关怀, 导致教师职业压力不断增大, 疲于奔命, 很容易诱发心理失衡, 而这也正是教师出现行为偏差、职业倦怠和师德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 师德师风考核、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

对教师在职前、职中、职后三个阶段的考评缺乏系统性内容、目标及评估体系, 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他们的价值。而且在招聘青年教师时, 只注重学历达标, 专业素质的考核, 而忽视道德层面的素质考查, 存在的重才轻德倾向。

(四) 师资来源复杂化导致师德师风建设难度增加。

随着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来自企业、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越来越多地被吸纳入高职, 成为高职战线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然而, 这批教师由于非师范类院校毕业, 没有受过专门的师德师风培训, 长期在企业或社会中的工作经历, 难免会将一些与学校教育不相吻合的道德风貌行为带入课堂, 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五、高职院校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准确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 我建议, 为了保证高职教育转型期的师德师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各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 建立“齐抓共管”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机制。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 完善师德建设管理体制, 优化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 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

学校应以人事部门牵头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将师德建设方案的制订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去, 定期总结反馈, 积极进行奖惩, 从而保证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师德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 这就决定整个学校方方面面都要重视和从事师德教育和管理工作, 形成“齐抓共管、互相配合”的良好格局。学校领导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位, 自身表率到位, 避免“师德教育软, 业务教育硬”的消极局面出现。

(二) 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教措施。

可针对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未受过专业师范教育的具体情况, 在教师进校之日起, 就确定一名优秀教师与之结帮对, 实现“一对一”帮扶, 使这些教师不仅在专业素质上, 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 学会如何传道授业;应加强团队建设, 提高师德素质, 以重点 (特色) 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 运用教学团队梯队建设的特点, 引导教师在共同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活动中, 互相取长补短, 在完善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 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应鼓励教师到对口专业的基层单位实习、实训、培训, 到实践中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感受实际工作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三) 形成“教书育人”政策导向机制, 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监督评估体系。

教师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 除了加强教育培训外, 还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师德建设评估监督体系, 从而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师德考评是高职院校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系统内对照指标体系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考察测评, 建立“教书育人”政策导向机制。同时, 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 应加强监督检查, 将教师学习和执行时的行为准则情况、教书育人工作绩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考核中, 充分重视“育人”效果。对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进行劝诫, 对有严重失德行为者一律撤销其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促使教师自觉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价和反思, 加强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在人才引进方面, 高职院校应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招聘教师, 促使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 盘活人才资源, 并建立真正体现师德优良为基础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 形成“岗位能上能下, 待遇能高能低, 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师资管理机制。

(四) 关注教师切身利益, 关心教师生活, 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 学校应该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热心关心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切实维护其切身利益, 防止空洞说教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 阻碍其维护师德师风的自觉行为。

过去有些人认为, 在讨论师德这样关乎道德问题时, 应该“言不及利”, 实际上, 任何道德原则都是现实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反应和体现。师德教育必须具备现实基础, 只有当师德原则真正能够体现、代表所有教师的合法正当利益时, 遵守师德原则才会真正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师德师风建设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 高职院校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 也应该努力健全相应的教师利益保障机制。

六、结语

总而言之, 在新形势下, 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重大, 它将直接决定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成就, 决定我国高职教育的转型成效。有鉴于此, 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地采取合理策略, 保证高职教育转型期的师德师风建设顺利进行, 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刘笠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 (5) .

[2]秦小红.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3]祖智波.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7) .

[4]张高明.社会转型期高校师德失范环境因素刍议[J].教育与职业, 2008, (9) .

[5]陈学凤.高职师德缺乏的现象及其原因探析[J].云南电大学报, 2010, (3) .

篇4:师德师风教育心得体会

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关怀,有一种爱,刻画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爱,歌咏着崇高的品质。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4年,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刚刚踏上讲台之时,战战兢兢,教书育人,事关国计,马虎不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乎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之法,秉承他们的育人之德。半年下来,长进甚大,成熟不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师德、优良的师风。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材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班里有位学生叫赵琪,他常常完不成作业,我找他谈了几次话教育他端正学习态度。他虽然表示改正错误,可没过一天就又完不成作业了。同学们也讽刺他,疏远他,他情绪一落千丈,他对我敬而远之,不敢跟我说话,有时在路上遇见我便绕道而走。看到此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就像老虎那样凶,叫人害怕吗?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原因就在于缺乏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有缺点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因此在教学时,我把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后进生恰如其当、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恰当增加夸奖力度,欣赏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当他们不敢发言或回答问题不完整甚至错误时,我就耐心对待,热情启发,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这些鼓励性的语言,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温和友善,胜于强力风暴。教师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间的差距。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多么需要以上所讲的微微的南来风。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

作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了班级学生的大多数。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印象只存在于电话中或者春节的匆匆相见。对于这类孩子,他们缺少父母的关心与教育,没有家长在身边,对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性格上的孤僻,学习上的不上进。很多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的出路就是和家长一起去广东打工。对于这种现象,当老师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在网上看见一组图片讲的是童工在工厂的现状,图片上的孩子们每天辛苦的工作,大部分的孩子身上是伤痕累累,呈现出一种病态。配上让人心酸的音乐,让人忍不住流泪。我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比了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从那以后,真的有一批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上高中再上大学。一定要走与父辈不一样的路。作为老师看到这种现象很是欣慰。

篇5: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听到不少因为师生间缺乏沟通而出现误会的事。

曾经有一个女孩子气呼呼地对我说:“老师,要是我有一把小刀,刚才我就会插到某老师身上。”我很吃惊地问:“这个老师到底哪一点得罪你啦?”她说:“他总是要我们背课文。”就是因为要他们背课文,她就气得要杀人。老师要学生学习有错吗?现代教师要是不狠下心来,不严格要求学生能出成绩吗?

虽然现在高喊要搞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最终还不是以分数来衡量教与学的工作?还不是以考多少个600分或几个清华、北大学子来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准?考分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老师的生命线。为提高学生的分数,老师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但老师的辛勤付出学生不理解,假如一个一心扑在教学上的老师最后却给自己的学生捅了一刀的话,教师价值何在?

当然,会说出这样气话的学生是不会对老师怎么样的。但有心事不说出来的学生,哪就有点可怕啦。

我还听到一件这样的事:有一个老师到某班去上课,进教室后说“请同学们保持安静,准备上课。”然而,有个别学生不听反而在哪起哄,周围的学生则在哪大笑。于是,某老师就质问该学生为何起哄,可他就是不承认。当某老师一转身,他又在哪叫喊。于是某老师生气地要该生站起来说明理由,由于学生不肯站起来,老师拉了学生的衣服。这下就捅了马蜂窝啦,学生大叫“老师打人啦,老师打人啦。”事后我们问他:“老师真的打你了吗?”“反正我们全班同学都是讨厌他。”“你说他到底哪一点让你们讨厌?”真要他说该老师到底哪一点让人讨厌,他倒说不出来啦。

当老师难啊,当海滨中学的老师更难。海滨中学虽然地处中心区,然而,她所面对的学生有65%来自私立学校,另外的35%是经重点中学筛选出来的。这些学生没有经过正规的行为规范训练,有的学生虽有参加过训练但却是属于连小学学习生活都是没法适应的。海滨中学的老师们面对的家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和小商贩,他们的文化素质偏低,法律观念淡保当老师们面对一些蛮不讲理的家长时,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埃这些难处,有谁明白?庆幸的是,海滨中学的领导们能明白自己的老师工作的难处,能体谅老师,关心老师。面对这些,包校长常告诫老师们:要自己保护好自己。我们没有能力也没资格强求上级、强求社会理解老师,尊重老师。然而,我们必须要勇于面对,不能靠等待。其实,我们只要和学生加强沟通,相互理解,老师们还是能赢得学生尊重的。

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

有一位女生,可以说是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是学校的女篮队员。但由于和老师缺乏沟通,从而产生猜疑,以为是老师不喜欢她。理由是:女篮训练时她经常迟到。但指导老师从没有责备过她。于是,她就以为是老师不喜欢她了。事实上,指导老师是因为知道她是一个很乖的学生,又是班长,是学生会干部,迟到肯定是工作上的事,不舍得责备一个好学生埃老师是一番好意的,可是学生不理解埃后来,我告诉了相关老师,该老师专门找她谈心,并在训练时给她更多的关心、指导。心结解开了,心情快乐了。后来我听班主任说,这个学生的学习进步也很大,从原来全年级的20多名进入前10名呢。从此,这个学生和这个老师的关系就像亲姐妹一样。

可见,师生间加强沟通,不仅可以消除师生间的误会,教师还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然而,沟通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机会。可是,教师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实在是太忙啦。老师们找不到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也就失去了赢得学生尊重的机会。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的看法是:

第一、为班主任减负,让班主任有时间去架好师生沟通的桥梁。

第二、班会课应该以尊师重教为主线,教会学生如何走近老师,理解尊重老师。

第三、每周(哪怕是每二周一次)进行一次师生间的沟通对话活动,形式、对象、内容由老师、学生根据需要自己定。

第四、提高班主任待遇,让家长、学生、老师甚至学校的中层干部都羡慕、尊重班主任这个岗位。

篇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师德是为师之魂,师风是为师之本。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一所学校的师德师风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风校风。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师德师风,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的师德师风教育,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这一行业的风气和风尚。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并通过其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而对学生及周围的人们产生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

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就要真正从思想行动上做到“学为人师”。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其知识、智慧、情感、人格影响学生的心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可以通过塑造学生的品德、个性、人格影响其一生。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每个教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行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影响学生。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可以使师生人际关系得到和谐,同时以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直接感染和熏陶着学生,使学生成为具备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崇尚奉献等良好品德的人。在和谐校园里,教师高

雅的气质和风范往往都是学子们争相效仿的楷模,以至于他们“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影响大学生的一生。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而且肩负着“育人”的崇高职责。只有让教师队伍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全体教师做到相互配合,和谐互补,才有和谐的高校,才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

虽然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市场经济等的种种消极因素下,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滑坡迹象,具体表现为:

1、爱岗敬业精神弱化: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无心研究本专业理论,视教育为副业,严重影响了教学和教育效果;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上课当是完成任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些教师除上课之外,很少与学生接触,很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情况下,有些教师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把高等教育作为事业的责任心;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还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倾向,只盯着名利地位、个人得失。

3、行为规范不严,师表形象模糊化: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然而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行为规范不严,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有的教师举止不雅,言语不文明,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印象;还有个别教师上课观点偏激,以自己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

4、师生关系庸俗化,功利化:尊师爱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作为好老师应该恰当地把握好亲疏度,平等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要把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功利化的基础上。篇二: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这些年本人通过 “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意见”、“未成年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班主任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有如下体会。

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大学的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敬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在这样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就不会出现上课纪律不好而老师控制不了的局面了。我个人觉得期末出卷子就是个小的体现点。我们每届的学生素质可能不一样,那么在最后考查他们时,出卷就要有针对性。不能就用以前出好的老几套,拿出来选一两份用,等等。当然,教师的道德和作风,是在一点一滴中体现的。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感受颇深,我喜爱自己的工作,所以我将会付出热情和努力,成为一名好的教师!

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其崇高、极为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教书育人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一项神圣使命。一句话,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任何一位教师,不管他承认不承认,不管他自觉不自觉,都在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自觉地做,育人的效果会更大、更好、更显著;不自觉地做,育人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就不那么明显。因为,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答疑,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面对的都是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谆谆善诱的作用。这就是说,在教书育人问题上,教师要自觉地、主动地有心为之,并且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当然,他们讲的育人必须是符合时代精神,热爱祖国,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它的反面。那么我们要想做好我们的天职工作,就必须以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基础,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

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崇高职业理想和教育信念的同时,还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也不断更新,因此掌握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核心,是教师政治觉悟的一个重要方面。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改革、创新,更快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师德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教师教育思想道德要求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还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会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

教育教学,是教师职业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在现代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讲解、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活动,是教师同学生联系、建立关系的主要纽带。在教育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过程和检查总结等各个环节中,不仅始终贯穿具体的业务要求,而且始终贯穿一定的职业道德要求,这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热爱科学、精通业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注重效果、科学检查、更新观念、改革创新。

(三)教师的语言道德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教师教书育人,靠的是“言传身教”,其中言传是常见的、最普通、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联系社

会、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语言道德素质如何、不但标志着他们本人的文明、礼貌和道德修养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风尚,关系着教育工作的成败和后一代能否健康成长。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语言方面的修养。教师的语言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思想正确、以理服人、情真意切、以情感人、准确生动、引人入胜、礼貌文明、为人楷模等几个方面。

(四)教师的交际道德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不但要思想高尚、业务精良。而且还要有广泛的社交能力,讲究社交道德。

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之外,还必然要在课堂外与学生、同事、领导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或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对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也关系着教书能人的成败。那种闭门教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教师也是难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的交际道德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爱学生、平等待人、尊重家长、密切联系、团结同事、善于协作、社会交往、公正无私。

(五)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教师也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肩负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而且还肩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任。在学生身上,经常可能看到教师的“影子”,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卢那察尔斯基也说:“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身上体现人类的理想。”还有一些著名教育家也充分地论证了教师的生活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不是他个人的私事,而是涉及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大事。教师个人生活道德要求教师要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精神充实、作风严谨、仪表端庄、文明礼貌、举止文雅、以身示范。

智慧要用智慧去启迪,人格需靠人格来塑造。教育是事业,需要我们献身;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求真;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创新。经过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师德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师队伍一定会更加素质全面,更加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光明灿烂的前景就在眼前。篇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张晓红

2015年 7月7日,我校全体教工参加了教委组织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在视频中认真听取了教育部副部长党委成员刘利民的发言后,我感触颇深,深刻地体会到今日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对的教育对象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如何应对这新的变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呢?我自己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教育工作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

首先,加强思想修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坚持定期学习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法执教,提高师德水平的关键。近日教育部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师德,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是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学习的范本,给我们教育教学以明确的导向。看完教师专业标准的规定后,我体会到,只有不断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在正确教育观念指导下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依法执教,科学执教,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对象的价值和我们的价值。才能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价值。其次,重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点不仅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还要言传身教。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修养知识能力,无不散发着人格魅力和价值导向。小学生不仅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甚至教师的衣着打扮也引导着学生的审美观,可见教师对学生的三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耳濡目染式的,春风化雨式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教师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必须内外兼修,以内在的良好修养做学生的楷模,以外在的优雅举止,得体着装做学生的表率。

最后,小学教师要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学生自身的个别差异性,我们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应该因材施教,千万要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把一个优点变成多个优点,而不是盯着学生的缺点,用放大镜观看,把学生一个缺点变成多个缺点。更不能违背小学生权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引导学生去发展,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我们也会发现,学生中有那么多的“千里马”等待着我们这些“伯乐”,学生也挺聪明,挺可爱的。

总之,依法执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给我们每一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才能寻求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执教,提高师德水平,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2015.7.7篇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从1993年走上教师岗位已20个年头了,想想自己所走过的路程,对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个基本内容,深有体会。

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师法》,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组织,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学生认可,喜欢,学校放心的教师。

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素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

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 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尊敬和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2013年6月篇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从小就希望长大做一名教师,如今做教师已经近二十个年头了,想想自己所走过的路程,对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个基本内容,深有体会。

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职校教师职业道

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

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7:学习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事关教学思维的谨慎密、教学手段的合理、教学质量的好坏;事关社会的发展进步;事关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事关整个社会的主体形象和社会稳定。因此,师德也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教育部也强烈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

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准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下海淘金的拜金主义。安于现状的享乐主义和只为自己着想的个人主义,应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

每个教师都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公正、平等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方法,循循善诱,形成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学生。

作为教师,要坚决反对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坚决反对项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它商品,更不能强行让学生购买;坚决反对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对师德败坏的教师的失德行为应给予严厉惩处。

篇8: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为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海盐县教育局制定了《海盐县师德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将师德师风建设列为教育局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并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为此, 学校结合实际, 紧紧围绕教育局提出的“厚德为师, 抓师德师风建设, 以人为本, 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 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强化师德教育, 履行师德规范, 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推进学校教育持续、健康、优质发展。

一、当前师德建设的问题和成因

客观地说, 现在的师德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师德失范。价值坐标迷失, 理想信念滑坡, 师德修养欠佳。二是行为失常。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行为屡禁不止。三是自律不严, 有失教师身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关系、利益格局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新问题, 也是在开放的环境下, 多元文化的交融, 在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上的反映, 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 也有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

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以,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着力营造教育的新常态, 势在必行。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和路径

1.突出制度建设, 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既需要外因的作用, 也需要内因的推动, 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要调动教师内在的需求, 必须建立师德教育的管理机制。笔者所在的学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师德师风检查、评估、考核的实施细则》, 也编写了相应的“教师工作忌事忌语”, 坚持师德考核和业务考核并重, 每位教师都要签订“师德承诺书”, 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 对教师进行民主评议, 通过问卷调查, 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监督和支持;通过召开监督员会议听取多方意见, 全面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 将教师教书育人的事迹和职业道德水准作为其职务聘任、晋升、评优、奖惩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职称评选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我们还结合群众路线教育, 开展反思评议活动, 实事求是地分析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教师队伍。

2.重视班子建设, 形成师德建设的网络体系

为促进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任组长, 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年段长等组成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形成了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要求领导班子团结一致, 自觉做好教师的标杆,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廉洁奉公,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教师。坚持“领导就是榜样”“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保持良好的干群关系, 发挥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学校还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和工会的优势, 倾听群众的呼声, 开展“我为师德师风建设献一计”活动, 随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 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同时, 学校不断创新学习形式, 通过集中学习、辅导讲座、讨论交流与个人自主学习等方式, 力求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3.凸显文化建设, 营造师德建设的工作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展示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 也是教师精神面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我们从“优化校园环境、培育校园精神, 塑造学生灵魂、提升教师素质”入手, 倡导“真、实、美、勤、严”的五字校训,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以特色学校和数字化校园创建为契机, 重视校园网站建设, 办好校刊校报, 大力宣传师德建设的法律法规, 明确教育局、学校在师德建设上的具体要求, 以“十佳师德标兵”“五星级党员”“我最喜爱的教师”等评比活动为突破口, 树立典型, 表彰先进, 利用榜样的力量, 鼓励教师加强自身修养, 自觉遵守师德规范, 创设学习先进、争当师德楷模的浓郁氛围, 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以“生活力培育”为办学特色, 将教育图片和教育话语张贴在行政楼、教学楼的走廊上, 时时提醒教师, 按规范要求自己, 依法执教。

4.结合主题活动, 推进师德建设的常态化

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主题, 促进师德建设的常态化。一是依托党员教师论坛这一教育和研讨的优质平台。既让教师进行交流, 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 也使教师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如, 学校开展的“今天怎样当教师”主题论坛;在青年教师中进行的“爱岗位、比奉献、爱学生、献爱心”等, 都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二是以师德讲堂为抓手, 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如, 学校开展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主题活动, 以及“扬我校名、德教双馨”的教育教学竞赛和“爱与责任”全员读书活动, 都能够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结合起来,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学校每年都会利用教师节等节日, 开展以“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 保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篇9: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一、对待学生宽严相济树立威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的热爱自己的事业,树立教师的威信,定会受到学生尊敬。对待学生,既有慈母般的关爱,又有严父般的威严,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定会得到学生的热爱,教育教学效果定会收到最好。如果教师的良好形象受损,特别是师德败坏,将会失去教师的威信与地位。教师因经验不足,爱心不够,缺乏自律,上课管不住学生,课堂乱哄哄的,有时甚至在同学面前流泪,批评、责骂也无济于事,教学效果从何谈起。每个教师应以学生为主课,抱着一种“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思想,严于律己,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素养,确实在学生心目当中成为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熏陶他们定会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 正人正己,做好榜样

“正人正己”。教师就是学生的典范、学生的榜样,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父母的化身、社会的规范、人类的楷模、文明的传递者。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师率先垂范;教师见到地上垃圾,主动弯腰捡起,见到学生主动问好,学生会自然效仿;反之,教师不顾自己的形象,穿着奇装异服,男教师留着长发,女教师戴着首饰,学生会不太好意思的说:“老师还这样哪!”学校大搞素质教育,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最重要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以教师的积极性来带动学生”是特别重要的。榜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的德行至关重要,身教胜过言教,教师教人怎样做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好人的典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地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三、爱生如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师对学生的爱,将是学生上进和健康发展永恒的动力,只有真正做到热爱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工作的神圣职责。只有教师倾注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学生才加倍热爱、尊重老师,这样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与诲人不倦的引导使自己健康成长时,学生才情愿自觉去学习。师生和谐相处了,学生才体会到快乐的教育,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呵护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要避免用停留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善良之心,理解他们的不是,理解学生的进步、心身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慈爱、宽容、呵护,少一点斥责、打击、嘲讽,要尽可能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教育事业是平凡的,但平凡中映射的是伟大,“做人就做优秀的人,做事就做有益的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我们教育人不懈的追求;热爱自己的职业岗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只有爱岗敬业,正确面对自己责任、义务,才能自觉完善自我。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是师德师风的最高境界,才体现出师德的高尚。教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我们不能只把它作为一种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工作,而应作为一项事业;特别是农村教师,工作在最艰苦的第一线,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生活单调,薪水微薄,和其他行业相比确实相差甚远,做到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无私奉献,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乐于奉献表现在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人,做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毫无保留地把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我们应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荣,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个人的贡献而自豪。教师在奉献中才会感到工作神圣,师德的伟大。

篇10: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

高翔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职业中专的青年教师,在参加工作一年的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

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上一篇:优秀课代表下一篇:小升初奥数利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