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会议系统建设方案

2024-06-04

数字会议系统建设方案(通用6篇)

篇1:数字会议系统建设方案

某人民法院数字法庭系统建设方案

2012-06-21 10:48:00来源:安防知识网有0人评论 分享

[摘要]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深入、逐步完善,以及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对法院在案件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方面提出了众多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形势和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快法院庭审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法院的社会公信度及法官自身素质和审判水平...项目概述

建设需求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深入、逐步完善,以及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对法院在案件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方面提出了众多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形势和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快法院庭审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法院的社会公信度及法官自身素质和审判水平,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服务于法院的审判业务应用,是新时期下法院管理体制改革和审判业务应用的重要特点,是法院“效率与公正”和“司法为民”工作主题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公正裁判提高法院社会公信度的有效手段,是审判管理改革的突破,是法院审判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个创新。通过实施数字化科技法庭系统,使庭审过程与科技手段紧密结合,体现了“阳光审判”公开、透明的原则。实现数字庭审,对原被告、证人、法官、公诉人、犯罪嫌疑人、电子证据画面进行实时采编录像和网络直播,满足庭审音像资料存档、远程观摩和领导在线监督的需求。

建设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庭审效率,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庭审提供支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按照法院的法庭的结构,进行设计,把某大法庭、某中法庭、某小法庭分别建高清数字法庭,在法院中心机房部署综合管理服务器,在服务器安装数字法庭资源管理软件系统。

整体架构

人民法院数字法庭系统完全按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规范》进行设计,围绕法庭开庭审判,利用计算机网络、音视频信息采集、图像编解码、集中控制、多媒体、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为案件承办人或书记员提供法庭智能预定,为书记员、法官和双方当事人等参与诉讼提供举证示证、集中控制等多种功能,为完整、详实记录庭审全过程提供多种记录手段,并通过与法院已有信息系统实现无缝挂接,为庭审信息提供诸如直播点播等多种展现平台,从而达到“听的清晰、看的明白、记的完整、用的方便”的效果。

数字法庭系统作为法院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办公OA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和数字审委会系统等无缝结合,实现庭审信息的综合利用以及案件信息的全过程共享(图1)。

图1 系统组成

建设方案

数字法庭系统整体拓扑结构

法院审判法庭按大小设计分为大法庭、中法庭、小法庭,而按职称则细分为刑事庭、民事庭、少年庭、调解室等,数字法庭系统的建设同样以此区分,我们称之为数字庭审系统——数字化大法庭、数字化中法庭(刑事庭、民事庭)、数字化小法庭(刑事庭、民事庭)。本方案则按照大、中、小法庭进行设计高清数字法庭系统,如(图2)所示,以法院中心机房的数字法庭庭审管理软件服务平台为核心,建有数字庭审系统的法庭为节点,利用法院专网为媒介进行数字化的视音频传输,本地与远程法院、看守所、公众按照应用权限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在本地管理员可以进行庭审控制、应用管理、权限设置、庭审排期、查询、直播点播等;而远程法院可通过本地管理员给予的权限进行庭审远程观摩、指导、交流等;看守所则在法院需要进行远程提审的时候,利用数字庭审系统与远程的看守所进行实时的远程交互开庭;法院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把一些经典案例,通过数字庭审系统把案件上传至法院官网上,让公众进行浏览。

图2 数字法庭系统整体拓扑图

法院内部网络

如(图2)所示,在法院内部网络上存在众多的功能、权限及职责不同的用户还有不同的软件系统在网络上运行,不同的用户对某个法庭的庭审关注程度不同。因此,数字审判法庭的影像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及相关的法庭内的智能化信息存在于法院内部网络上,并与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无缝连接,系统自动获取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中相关信息。

法院内部网上的某个用户如果希望观看某一法庭的庭审,并且他具有相应的权限,该用户使用浏览器登陆数字法庭系统,系统在对该用户认证之后,通过法庭局域网连接设备将音视频数据和举证信息发布到法院内部网,用户获得相应信息和密钥,登入收看**。

数字法庭系统可以保证系统对各种庭审设备的的兼容性、扩展性及安全性。

法院系统专网

法院系统专网上的远程用户如果希望观看法院的相关法庭的影像数据及相关其它信息。要经过以下步骤:要取得相应权限;向目的法院或其上级法院的数字法庭系统发出请求;数字法庭系统通过对该用户认证之后,将相关法庭的庭审信息的发送给远程用户;数字审判法庭系统支持同构系统间的互联,从而支持异地(远程)开庭和举证。

Internet网络

为了保证智能化法庭中的相关信息安全,Internet网络直接连入法庭,但不与法院内部网络连接。当事人可以使用自带的电脑接入Internet帮助其举证,但只能通过数字法庭系统将可视的举证结果经过转换进入法庭的庭内显示设备和法庭局域网,系统保证举证采集的安全性。

数字化大法庭布局设计

总体介绍

法院的大法庭一般会作为多功能法庭使用,审讯时为法庭、开大型会议时为会议室、联欢晚会时又可作为舞台等功能,因此,在设计数字法庭系统时,会采用隐蔽式布线的方式,进行点位布局,接插式的设计方便使用单位随时变换功能,同时亦考虑到与原有硬件系统无缝结合,如采用原有音响系统、中控矩阵、视频会议等;将庭审设备部署在大法庭设备机房内,通过网络在大法庭设备机房可进行远程管理。

如(图3、4)所示,点位布局安照法庭内的席位进行设计,包括:法官席、书记员、公诉人席、证人席、辩护人席、嫌疑人席、观众区。这样的划分,便于各个席位的视音频采集。

图3 数字化大法庭布局设计

图4 数字化大法庭设备连接图

法庭内部设备部署

视频输入系统

部署摄像机4台高清摄像机(根据实际需要可采用2台带云台高清摄像机分别拍摄法官席、嫌疑人席,其他席位采用固定式高清摄像机,或全部采用带云台摄像机进行全方位拍摄),用于法庭现场画面拍摄。通过法庭内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用途的摄像机可得到多角度的清晰画面,该摄像系统可自动跟踪发言人,始终提供声像同步的发言画面,并可显示发言人的相关信息。

· 部署DVD影碟机1台,实现CD、VCD、DVD证据的展示;

· 部署证据展示台,实现证物的现场展示;

· 系统为远程提审、举证提供视音频接入点,实现相应的功能;

· 为公诉人和辩护人席安装多媒体信息VGA接口,共2个,为笔记本电脑等外来设备提供接入端口。

视频显示

大屏幕显示系统:部署两台或多台65寸以上高清电视或者投影设备(投影仪、150寸投影幕),旁听席的公众可通过显示系统观看来自法庭内部各类信号源(包括DVD、计算机、实物展台等)的证据信息和现场实况。

部署含有19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提供给书记员、双方当事人和法官席分别登入庭审管理系统,实现当事人与法官实时观看笔录,对笔录进行打点标错。

庭审记录设备

在书记员电脑部署DVD刻录机,用于将庭审音视频资料进行现场刻录,同时亦可采用庭审管理平台系统进行设置,将书记员电脑作为其中一个存储路径,实现三地同步存储(书记员、庭审主机、后台服务器)。

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

利用视频矩阵、VGA矩阵将现场众多的视频信号进行分配处理,通过中央控制管理设备提供集中控制功能,对法庭内的设备进行一系列联动控制。

音响扩声处理系统

音响扩声处理设备:部署调音台、反馈抑制器、均衡器、功率放大器、音箱等,将数字法庭的音频输出到音响扩声系统来实现法庭现场扩声。本系统配置数字音频处理器后,无需再部署调音台(根据实际功能需求亦可配置不会受到硬件冲突)、反馈抑制器、均衡器,同时实现语音摄像跟踪功能。

发言话筒及音频处理

· 部署会议话筒:法官席3支(有部分法院的法官席为5个座位,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话筒)、书记员1支、公诉人3支、辩护人3支,总共10支;无线话筒:嫌疑人1支、证人1支;实现庭审声音的获取;

· 音频处理:采用数字音频处理器,本产品具有语音激励摄像联动、自动增益控制、回声消除、音频消噪、声音反馈啸叫消除、自动混音、EQ音频均衡器、场景切换等功能,优化庭审音质,还原真实场景声效。

其他

除了上述设备之外,数字法庭还有其他一些辅材:机柜、PVC线槽、视频线、VGA线、音频线、网线、面板插座等。

数字化中法庭布局设计

总体介绍

法院的中法庭分为刑事庭与民事庭,其面积大约有150-200平方米左右,因此,我司在设计数字法庭系统时,同样也按照法庭的使用方式来设计,如(图5)所示,刑事庭的席位名称为:法官席、书记员、公诉人席、证人席、辩护人席、嫌疑人席、观众区。民事庭的席位名称为:法官席、书记员、原告席、被告席、证人席、观众区。这样的划分,便于各个席位的视音频采集。

图5 刑事中法庭布局图

法庭布局综合布线同样会采用隐蔽式布线的方式如(图5)所示,进行点位布局,接插式的设计,方便使用单位随时更换设备,同时亦考虑与原有硬件系统无缝结合,如采用原有音响系统、中控矩阵、视频会议等;将庭审设备部署在法庭设备机房内,或部署在书记员席旁,又或部署在法庭左右两侧其中一侧。

系统配置及连接

· 高清数字庭审主机;

· 庭审管理客户端系统:书记员庭审管理客户端、法官庭审客户端、当事人客户端;

· 视频输入系统:带云台摄像机、固定式摄像机、实物展示台、DVD、证据电脑、视频会议终端等;

· 视频输出显示:等离子、液晶显示器、投影仪、电视拼墙等;

· 审记录设备:后台管理服务器、书记员电脑;

· 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中央控制主机、视频矩阵、VGA矩阵、分配器等;

· 音响扩声处理系统:有线话筒、无线话筒、数字音频处理器、功率放大器、音箱等。

数字化小法庭布局设计

总体介绍

法院的小法庭同样也分刑事庭、民事庭、少年庭,其面积大约有80-100平方米左右,由于小法庭面积较小,开庭使用频繁,庭内设备部署简洁,维护方便;因此,在设计数字法庭系统时,将设备机柜布置在小法庭内,同样也按照法庭的使用方式来设计,如(图6)所示,刑事庭的席位名称为:法官席、书记员、公诉人席、证人席、辩护人席、嫌疑人席、观众区。民事庭的席位名称为:法官席、书记员、原告席、被告席、证人席、观众区。这样的划分,便于各个席位的视音频采集。

法庭布局综合布线同样会采用隐蔽式布线的方式,如(图7)进行点位布局,接插式的设计,方便使用单位随时更换设备,同时亦考虑与原有硬件系统无缝结合,如采用原有音响系统、中控矩阵、视频会议等;将庭审设备部署在法庭设备机房内,或部署在书记员席旁,又或部署在法庭左右两侧其中一侧。

系统配置

· 高清数字庭审主机;

· 庭审管理客户端系统:书记员庭审管理客户端、法官庭审客户端、当事人客户端;

· 视频输入系统:带云台摄像机、固定式摄像机、实物展示台、DVD、证据电脑、视频会议终端等;

· 视频输出显示:等离子、液晶显示器、投影仪、电视拼墙等;

· 庭审记录设备:后台管理服务器、书记员电脑;

· 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中央控制主机、视频矩阵、VGA矩阵、分配器等;

· 音响扩声处理系统:有线话筒、无线话筒、数字音频处理器、功率放大器、音箱等;

· 远程提审视频会议终端设备(需要时可配置或客户自备)。

篇2:数字会议系统建设方案

讯呼数字城管建设呼叫中心解决方案

1.数字城管建设背景概述

建立呼叫中心系统是建设“数字城管”必不可少的内容。呼叫中心系统要把与城市管理有关的所有投诉、举报、咨询和报修抢修等全部纳入其中,以现有的城建服务热线“12319”统一对外受理,市民有问题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够解决,这将为市民与城管之间架起一座平等对话平台与沟通的桥梁,真正体现“一切为了人、依靠一切人、教育提高人、服务造福人”的城市管理新理念。

“数字城管”这一呼叫中心系统的建立,将会大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完善数字城管运行机制,增强市民对城管部门的满意度,从整体上提高城市城管部门的形象与服务质量。

“数字城管”12319指挥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指挥中心平台,提供一个电子化服务窗口,建立集问题投诉、政策咨询、抢修抢险、生活服务为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声音、一个形象对外,从而构筑与市民沟通联系桥梁,开通为民服务民享快车道,使广大市受到及时、有效、方便、满意的服务。

根据城管业务需要,可自行设定各个坐席的负责区域,当地市民拨打12319数字城管客服热线时,系统自动转接负责该市民所在区域的坐席,提高派工效率及事件处理效率;也可按照不同服务类型来划分坐席组。

2.数字化城管的建设作用

l 政府职能部门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 l 受理市民投诉和建议的有效渠道

l 提高服务自动化水平和办事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l 信息的科学传递和事件的闭环处理,对问题实行跟踪督促 l 信息和数据收集的有效手段,提供分析结果和决策依据 3.讯呼数字城管呼叫中心系统功能列表 业务职能:

1.24小时集中受理停气漏气、燃起管道安装、维修;停水漏水;公交甩客;客运宰客;污水乱流,乱倒垃圾,道路、公厕脏乱差;

2.乱停乱放;乱贴乱画;非法或者违章广告,占道经营;侵占绿地,破坏路滑,市政设施缺损被毁;主次干道破道恢复不及时;

3.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城市建筑服务等方面市民的报修、投诉、建议、咨询等业务。

4.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记录、分理、传递给二级窗口联动单位,对本市的重大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局领导,传递给有关责任单位。

5.对责任单位在报修、投诉、举报、建议等问题的处理,按时效性、办结率、回访率、用户满意度进行考核。

6.对用户来电、来信、来访和相关单位反映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监督等问题,督促责任部门、单位,调查、落实、解决。7.对市民、媒体反映行业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全面、客观、准确地向局领导、机关业务处报告情况。业务功能:

篇3:民航机场数字集群系统的建设方案

近年来,随着民航机场业务的蓬勃发展,我国大部分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和年起降架次的年增长值保持在10%—2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35%—50%。机场的繁忙程度已非昔日可比。而就机场目前运行的无线电[1]模拟集群系统,无论从信道资源、系统容量、数据功能和可扩展潜力方面,都无法适应民航业的高速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地面管理和生产效率,提高对各种突发事件、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已成为民航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民航数字集群技术标准的确定,建设机场专用数字集群系统的时机已成熟。

1建设机场数字集群专网的必要性

1.1现有系统通信堵塞情况严重

系统频率资源的严重不足同用户数量大量增加的矛盾,是目前民航机场集群系统的主要矛盾。老式的模拟集群系统在建设初期因业务量小,设计的频点少,满足同时通话的数量少,在紧急情况下系统已基本处于阻塞状态。系统经常出现排队现象,造成用户越是排队越是要发起通话的恶性循环,系统长时间无法退出排队状况,用户也强烈反映通信质量差,如遇到紧急情况时,模拟集群系统已无法正常工作,处于瘫痪状态,这将对应急抢险造成严重困难。同时现有系统设备投入使用年限已久,设备老化严重。

1.2现有系统存在通信盲区

现有系统不能保证对机场范围内的所有区域进行通信全覆盖。特别是远机位和现有航站楼工作夹层内,造成这些范围内模拟集群的通信质量较差,部分用户只能在靠近门、窗等地方进行通信,为此用户反映较大。

1.3现有系统功能单一

模拟集群的通信功能及方法太少,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多的功能需求。模拟集群能基本满足用户对组呼、电话等基本功能的要求,但无法满足用户提出的其他功能需求,如用户机定位、背景数据库查询功能,航修及货运公司提出的数据传送、短信息功能,机场当局提出的动态重组资源及用户的功能等。这不仅影响了工作生产,而且也降低了用户使用集群用户机的积极性,同时用户机的庞大笨重,操作的繁琐、显示不清等问题也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1.4商用集群通信网不能满足机场调度通信要求

由于机场和航空业注重飞行和航空安全的特殊性要求,都是采用自行建设、自行维护、自行管理的专用通信系统。集群调度指挥通信是整个空中交通管制体系的通信、导航、航管、航行情报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是保障飞行安全和民航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南京机场数字集群系统必须采用独立建设的方案建设,而商用集群通信网不能满足机场调度通信要求。

(1)商用网的目标是经济效益第一。安全是民用航空业的首要目标,机场无线调度指挥通信系统首要目标是保障飞行器和人身安全,生命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安全效益第一,只有保障安全效益,才有经济效益,这和商用网的经济效益第一的目标是矛盾的。

(2)集群运营商承担不了航空运输的风险。作为公网运营商不愿意,同时也不能够保证航空安全要求,不愿意承担这种安全风险;如果把机场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建立在商用网上,这种风险是太大。

(3)商用网不能满足民航系统对系统设备技术保障要求,专业系统需要有专业维护保障队伍。根据国家民航总局要求,为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通信设备必须有完善的技术保障措施,比如:系统设备必须有全套完整的专用备件,基站设备必须提供24小时人员值守等。而作为商用网营运商基于其营运成本的考虑就不可能满足民航系统的技术保障需求。

同时机场内用户通信编组要求随时可能产生变化,特别在重要事件发生时,需要对对讲机设备进行重新编组或通过系统调度台设置紧急通信预案,此时所有技术保障工作必须做到24小时内即时响应,上述工作如果依赖于公网实现显然是不可能。

有时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港,驻场航空公司很多,因此也必须要有一支具有丰富民航经验的专业队伍为他们提供服务。作为公网营运商虽然具备通信专业经验,民航集群通信经验则是空白。

(4)商用集群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安全性无法保证。数字集群系统建成后,除具备现有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基本的语音通信功能外,其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数据传输功能,而这正是目前机场内许多单位要求现有模拟系统实现而不能完成的,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资源动态分配、数据库查询、实时调度、应急报警、自动信息发送等。要实现信息数据传输,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必将和民航内部信息系统相连接,此时数传网络的安全性[2]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如果依赖公网,那么数传系统的安全性将无法保证。国内已发生过网络黑客非法进入公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数传网络的事件。同时根据民航总局信息网络安全规定,民航专用信息系统不允许与公网相连。

2建设数字集群专网的可行性

(1)我国数字集群系统体制已确定。2000年我国公布了数字集群系统体制,决定采用泛欧集群无线电[3](TETRA)标准作为我国的数字集群系统体制之一,并将800MHz频段指定为数字集群专用频段。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基于数字时分多址[4](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术的专业移动通信系统,提供多群组的调度功能,并且还可以提供短数据信息服务、分组数据服务以及数字化的全双工移动电话服务。

(2)国内、外大型机场有成功应用案例。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国内外大型机场迄今为止已有较多的成功应用。

(3)机场有模拟集群的使用经验。机场以前一直使用模拟集群系统,结果证明集群通信系统能够为民用航空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机场和航空公司可以承受系统投资。目前我国每个机场建设投资少则数十亿,多则高达200亿元人民币,而1套机场数字集群系统投资约数百万人民币;对于机场的建设和运营,此专用调度通信系统投入是比较轻松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数字集群的标准体制已公布,设备也已成熟,机场和航空公司具备建设专用数字集群系统的基本条件,同时,又有模拟集群系统的管理、使用、维护的经验,因而建设机场专用集群调度网是可行的。

3技术解决方案

随着航空产业形势的蓬勃发展,机场业务越来越繁忙。怎样保证机场的有效通信调度,满足通信平台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要求,是关系到安全生产,提高生产力的大事。结合国际和国内类似项目的经验,机场多采用TETRA系统解决方案,主要需求为:TETRA数字集群系统是机场各部门协调工作的通信平台;机场TETRA数字集群系统必须满足生产安全要求;机场TETRA数字集群系统必须满足紧急和灾难通信要求(包括指挥中心和紧急通信);机场TETRA数字集群系统需要量身定制。

3.1 TETRA技术

TETRA系统框图[5]如图1所示:

TETRA标准的出现是应生产厂商和运营商之间的合作而出现,TETRA系统内部各个不同设备之间的接口并未定义,因此允许不同的生产厂商按照最好的性能价格比来实施各自不同的TETRA系统。同时,不同的生产厂商还可以开发不同规模的系统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市场需求,用户和网络运行商已经从TETRA系统带来的服务中获益。TETRA数字集群系统现已成为国内外机场无线调度专网的首选系统。

3.2 系统方案

基于机场对数字集群通信的需求,TETRA系统除了要提供集群话音通信服务,还要提供数据服务,包括短数据和分组数据,并在无线系统所提供的传输通道之上开发出适合机场业务的应用。

根据机场目前的工作区域来看,所需要覆盖的区域包括室外和室内2部分。室外覆盖包括以机场为中心半径5 km的范围,室内覆盖为候机楼、行政楼和驻场单位室内区域,通信概率一般要求达到95%以上。

根据实验系统的覆盖测试结果,航站楼顶基站能够保证系统对目前机场内95%区域的覆盖,在部分办公区域可能存在信号盲区,根据系统覆盖情况建设光纤直放站连接进入营运商室内分布系统以保证系统对全机场的覆盖。

3.2.1 实现模拟转网

建设数字集群系统,必须实现由原来的模拟集群到数字集群的完美转变。工程建设1个4载频/16个信道的单基站,基站架设于航站楼楼顶(站址选择要求无空中阻挡,同时基站馈线长度不能超过50 m),同时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增加1—2个无线直放站设备以解决用户通信盲区问题。系统建成后用户容量可达1 200个,满足目前机场内对讲机用户转网通信需求。

3.2.2 扩容

随着用户容量的增加(超过1200用户)及用户使用需求的增加(如需要电话功能或分组数据功能)建设第2个基站和交换机。由4载频扩容到8载频,用户容量增加到2000个。交换控制中心与基站之间通过以太网方式和E1电路方式的链路与2个基站进行连接。

3.2.3 工程基建要求

(1) 基站机房

基站将架设于航站楼楼顶,因此需要在楼顶选用可使用的空闲设备房作为机房或单独建设1个TETRA基站机房,机房设备使用面积为5m2。机房内需配置空调和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UPS)电源,建议机房电源容量配置8000W。

(2) 天线铁塔

为保证天线架设,需在楼顶设立天线安装支架及配套的天线避雷装置。安装支架高度不超过机场内近空高度为准,避雷针要保证天线45°保护范围。

4 结束语

通过建设机场数字集群系统,有效地避免以前模拟集群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无线信号质量和系统可扩容方面都得到了加强,更具安全可靠性,能够较好地完成机场日益繁重的无线通信任务,对机场生产运营保障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满足了国内大中型机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航总局.第7号令,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S].北京:中国民航总局,1990.

[2]黄建尧.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徐小涛.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95-299.

[4]摩托罗拉公司专业无线通信部.TETRA:新一代全球数字集群通信标准[J].无线电工程,2001(7):11.

篇4: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出于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校园建设中得到了重要应用。考虑到我国中职学校快速发展的实际,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校园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率,对数字化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现实需求的指导下,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了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要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握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制定具体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保证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2中职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需求分析及建设思路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是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的重要推力,是衡量一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校園建设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数字化校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基础与应用并重、服务教学、效益优先”的建设思路,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空间环境下,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

3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从目前中职学校的发展来看,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主要为:紧紧围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构建以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数字化图书馆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学校师生信息化水平,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扩大学校服务社会职能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应最大程度的体现教育教学为中心,使数字化校园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案分析

为了保证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积极效果,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应分清主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做好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提高整体建设效果。

(1)建设校园网络基础平台

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开展校园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对于数字化校园而言,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是一切功能系统应用的基础,如果没有网络基础平台,数字化校园的所有应用系统将失去载体,无法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立。因此,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将校园网络基础平台的建立当作第一项工作。目前来看,校园网络基础平台的建立对校园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应重点开展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建设。

(2)建设校园信息系统应用平台

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完毕之后,需要按照中职学校的具体需要建设校园信息系统应用平台,这一平台主要是多种网络功能的集成。从中职学校的实际需要来看,校园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应包含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其中教务管理平台主要是面对中职学校的具体教学行为而设定的,数字化教务管理平台可以提高教务信息管理效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中职学校能够有效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效果。数字化服务平台主要是为中职学校提供多种网络服务,满足数字化建设需要。

(3)建设校园数字化图书馆

为了提高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并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和完善,就要利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契机,努力构建校园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将重点放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上,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实现中职学校图书资源的共享,满足中职学校的现实需要,提高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建立质量。在建设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应将中职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自身图书硬件设施建设。其次,要将中职学校的图书管与网络资源互联,提高资源共享性。

(4)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系统

在中职学校校园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建设各种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之外,还要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安全建设,保证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能够满足安全性的需求。考虑到目前网络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应将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开展。目前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系统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硬件建设,采取局域网互联,优化网络结构的方式,提高网络安全性。其次,要安装防火墙等杀毒软件,有效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5)建设完善的人才队伍和规则制度体系

由于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属于新生事物,不但需要中职学校的师生能够接受并利用,还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保证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网络系统运行效果。除此之外,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还应根据学校实际建立特定的规则制度体系,保证数字化校园的各个网络系统得到正常使用和维护,满足学校实际建设需要,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建设完善的人才队伍和规则制度体系。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我们不但要清楚建设需求和发展思路,还要清楚建设目的,从五个方面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保证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参考文献:

[1]卜忠飞.BPR框架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2]高颖.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0.

[3]李金平.数字化校园中教务系统基础数据整理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7.

[4]孙唯.有效应用信息资源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Z1.

[5]刘兴东.合理建设数字化校园,优化学生学习环境[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07.

[6]赫慧.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4.

篇5:数字会议系统建设方案

概述

按照建设部标准,结合筠连县实际需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由以下12大子系统组成,通常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除了按照建设部标准进行开发外,还依据本地特色及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开发。

监督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数据库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空间数据业务数据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系统管理员上一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图: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1.1 监督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1.1.1 系统概述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城管通”)是专为城市管理监督员量身定做的城管子系统,该子系统应用于信息采集终端,主要用于实现信息采集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接受中心的任务指令并反馈。用于收集各区监督员上报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记录信息并同步转发给相应区受理系统;提供城管通设备与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管理;提供对城管通设备上报信息的统计分析、终端软件的下载与升级、参数配置、终端状态监测、终端序列号管理等功能。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1.1.2 系统结构

整个无线信息采集系统除了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资源,还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终端应用层、无线数据服务层和数字城管信息管理平台服务层。终端应用层即“城管通”应用软件。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支撑模块:包括数据加密、分包传输及断点续传、数据重传、数据无线传输与同步、嵌入式GIS引擎和手机定位驱动模块,支持GPS定位、基于基站定位、基于地址定位三种模式。

标准应用模块:包括电子表单报送、电子地图辅助查询定位系统、图片音频图像传输、快捷用语自动填写、地理编码自动补全、今日提示、历史任务查询等等。

无线数据服务层(服务器端)安装在数据采集服务器上,负责实现终端和后台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和数据交换,并完成服务器端多媒体信息管理功能。具体如下:多媒体数据管理,数据解密解压缩服务,地理信息数据同步服务,无线地理信息数据发布服务,报送表单、图片、位置信息和后台之间的接收发布同步服务等待系统对接接口服务。如下图所示:

1.1.3 系统特点

(1)实时通讯: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端之间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按需实时通讯,保证移动终端的数据信息始终和后台保持同步。

(2)可移动性:以无线网络为传输介质,就目前而言无线网络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且几乎无盲点,也就是说,只要是电话(包括手机)所能到达的地方,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办公。

(3)携带方便:数据查询、采集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非常方便。(4)安全性:对关键数据进行移动加密,保证数据安全。

(5)可扩展性:无线扩展能力十分强大,只需对移动终端系统的软件进行升级,便可很方便的选择使用多种无线通讯网络。

(6)先进性:可运行在Android平台上,适配当前国内主流的设备。

1.1.4 功能设计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供监督员使用,实现通过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采集、报送问题信息,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该系统在无线采集设备内内置应用软件与数据,可以有效降低电信资费。无线采集设备通讯方式采用移动、联动或电信路由均可。

具体功能为:

用户登录:用于验证信息采集员的身份、责任区域检测、程序版本检测、大小类版本检测。问题上报:信息采集员将管理区域内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上报。在发送表单里包含问题等级、问题类别,问题大类、问题小类、地图、照片和声音等信息。

我的任务:显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发给信息采集员的核实核查任务,信息采集员执行任务后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做出回复。

任务管理:记录最近信息采集员提交的问题和回复的核实核查任务,如果有发送不成功的问题或者核实核查,信息采集员可以查看修改后发送重新发送这些回复。

今日提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每天发送提示信息发到“城管通”上,提醒信息采集员执行某些操作。

地图浏览:查询和标注事(部)件所在的位置,包括网格定位、GPS定位、位置选择、地图放大、地图缩小、自定义兴趣点、查看部件属性、显示实景、二维三维地图转换等功能。

自行处置:和问题上报功能基本相似,不同点为自行处置上报时需要上传处置前和处置后照片,自行处置的案卷直接结案不走工作流流程。

案卷查询:根据上报时间、大小类、地图范围等查询上报的案卷,点击查询结果可以查看案卷的详细信息包括多媒体。

单键拨号:可以设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电话号码,信息采集员选择该功能便可直接拨打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方便操作。

系统自检:检查网络状况、数据库连接状况。

系统设置:提供了服务器设置、单键拨号设置、密码修改、历史记录配置、我的任务及今日提示的提醒设置的功能

系统帮助:系统功能介绍,帮助信息采集员迅速使用系统。退出系统:退出系统,并通知监督中心该信息采集员已下班。

系统登录 系统主界面

地图浏览 案件上报 1.2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1.2.1 系统概述

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与呼叫中心的数据交互,受理来自监督员通过城管通上报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社会公众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以及政府公开邮箱等途径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接线员对他们所反映的事件或所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地图定位,经登记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派遣办理。因此,“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呼叫中心座席人员提供城市管理问题的受理、登记、立案、定位和转发等。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图如下:

1.2.2 系统结构

该子系统是受理来自各种渠道的城市管理问题,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问题发生定位,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    应能够在一个界面上查看或操作空间地图、多媒体、表单等信息; 提供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自受理功能; 提供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手工登记功能;

能根据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中包括的坐标信息,在地图中自动标识出问题发生位置;

    通过手工登记的问题位置描述,在地图中搜索并定位到问题发生位置; 具备向信息采集员发送问题核实、核查指令功能; 具备接收信息采集员核实、核查信息功能;

能够与协同工作子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向协同工作子系统报送任务数据;

  具备新问题或任务反馈信息实时提示功能;

具备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编码信息、单元网格信息和部件信息等地图显示、查询功能;

    能够通过电子地图查询某个单元网格当前在岗信息采集员; 监督受理子系统支持可自定义的公用字段显示模式; 支持可自定义的列表显示模式、可变的排序和过滤模式。

应具备受理、立案辅助功能,可以快速查看到建设部标准的小类立结案标准;

  应具备重复上报问题的辅助判定功能; 应具备公众举报问题历史记录查询功能。

1.2.3 功能设计

(1)基于GIS城市部件基本操作:基本GIS图形显示(含影像叠加),城市部件的分类显示,图形的缩放、漫游、符号化显示。

(2)任务接收:指监控中心接收社区、城市管理监督员的信息,或者来自呼叫中心的报告。能接受手机发送的核查消息和上报消息。

(3)任务监控:对所有任务进行列表或者图形化的时间进度监控,落实任务的实行情况。

(4)任务催办:监督中心对超时或将要超时的任务进行催促,催促对象为市级指挥中心或各委办局。

(5)分发:给城市管理监督员分发核实任务,或者给市级指挥中心分发立案任务。

(6)查询:对每类城市部件进行位置查询、状态查询、属性查询、历史记录查询。能实时的查看接警席位的案件办理情况。按照案件类型进行案件信息查看。能在图形界面上查看摄像头的位置,并能通过点击查看摄像头监视情况。查看各个职能部门案件办理情况。

(7)空间定位:根据位置定位、案件定位、社区定位、地名定位、网格定位、城市部件定位、监督员的巡视范围定位。能根据案件发生位置得到所处理的监督员信息。

(8)状态显示:对案件的各环节的状态进行分类显示,包括立案、在办、结案、超期情况。能用不同的灯来表示案件状态;有案件来时,屏幕能进行闪烁显示,并有灯亮;能闪烁监督员某个时刻的位置;能显示监督员某段时间范围内的轨迹。

(9)统计输出:以图表方式对案件的区域、时间、类型、处理情况进行统计输出。

(10)打印输出:对图形、查询结果、统计结果、案件办理情况等进行打印输出。能图文一体,并打印。

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1.3 协同工作子系统

1.3.1 系统概述

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给各专业部门以及各级领导使用。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GIS的工作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对城市管理实现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查看部门任务列表,及时受理并反馈指挥中心派遣的任务,打印问题处理工作表单并对部门人员处理效率进行统计考核。

该子系统实现对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案卷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功能,实现案卷处理和流转全程控制,查看信息采集员在岗情况,对案卷流转进行插入意见和审批信息。主要包括任务分派管理、案卷督办管理、计时管理、处理部门反馈等功能模块。

1.3.2 功能设计

协同工作子系统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等环节关联起来,实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等功能,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工具和部件在线更新工具。

通过工作流的手段,实现城市管理多个专业管理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协同处理、并联工作,包括:

(1)指挥中心的任务接收、发送、流转;(2)职能部门的任务接收、发送、流转。从功能上来看,可以分为:  系统应提供图文一体的案件列表,并能够设置显示字段、筛选案件列表;  系统应显示案件详细信息,包括多媒体、案件办理过程、案件表单,并能够对多媒体进行管理;  任务分派管理能根据案卷信息和相关事件、部件的归属部门辅助识别相应的处理部门,并交由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任务的派遣;  案卷督办管理应提供案卷的全程追踪功能,对案卷进行督办,提供表单允许有权限的用户录入督办信息;督办信息能够以实时信息、短信等方式通知当前经办人员;并对案卷进行重点标识、显示;  计时管理能够对案卷处理的每个阶段以及任务派遣响应及处理情况进行计时处理,详细记录案卷办理每个阶段的处理时间;根据不同部门和区域定制的处理时限,对超过期限的案卷或任务自动进行通知,并对超期案卷报警;  基于工作流机制的案卷派遣、回退、督办功能,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派遣、回退、督办等流程权限;    系统应支持将案件批量导出、下载当前案件的多媒体信息; 系统应支持对案件授权延期、作废及挂账等功能;

系统应支持给信息采集员发送今日提示,并可在案件上可以关联查询信息采集员信息;  系统具备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案件的编号、类别、地址、描述等查询相应案件,查询结果与地图联动,并可以将查询结果汇总分析、保存查询条件实现快捷查询;   系统可以自定义配置消息提示、维护个人信息,提供支持软件的下载; 通过业务短信功能与协同工作系统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参与人员之间的消息畅通,解决操作人员不在电脑旁边,不能立刻获知已经到达的城市管理案卷的问题,提高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主要实现的功能:案卷到达提醒、案卷督办短信、案卷超时提醒、群发消息。

该子系统支持基于二维、三维、实景一体化的地图工作界面,派遣、督办、申请授权等功能。

1.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1.4.1 系统概述

监督指挥子系统也称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主要是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管理的状况。可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询。

结合城市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监督管理系统的显示区域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地图显示区、案卷滚动信息区和详细信息显示区。其中地图信息区主要显示全区域整体地图具体包括行政区划图、单元网格图、部件分布图、城市管理事件分布图、城市监督管理人员位置分布图和当前办理的城市管理事件处理情况和评价信息。案卷滚动信息区能够实时统计反映全区域内所有网格在办案卷数;滚动显示正在办理的每个案卷基本信息;详细信息区是指到单个问题、网格的详细信息,包括监督员位置、案卷办理情况、综合评价结果等。

监督管理系统的软件支撑部分由系统管理模块、通讯管理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等三部分组成。系统管理是系统的控制台,负责对显示的内容及相关操作进行控制。通讯管理模块是负责系统管理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之间数据和命令进行通讯,目的是将控制台发出的命令提交给显示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是监督管理系统的显示终端,它最终将按照控制台的要求将需要显示的内容显示到大屏幕上。

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监督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清楚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状况。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信息采集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看。

1.4.2 功能设计

监督指挥子系统应整合各类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基于地图的监督指挥功能,应能够对发生问题位置、问题处理过程、监督员在岗情况、综合评价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具体功能包括:  具备案卷信息和地图信息一体化管理功能,并满足大屏幕管理显示要求;

 具备实时显示当天城市管理问题处理情况功能;

 具备滚动显示案件办理情况,能够查看案件的图片、办理过程等详细信息; 具备在空间地图上定位案件信息,实现地图与属性信息的互动查询;

 具备实时显示信息采集员的在岗情况及位置信息;

 具备查询信息采集员详细信息功能,查看信息采集员历史行动轨迹及上报的历史案件;

 能够展示空间地理信息成果,提供地图的放大、缩小、查询等基本操作,并实现案件、信息采集员与地图的互动;

 具备在监督指挥子系统上展示综合评价及综合分析系统的数据成果,包括问题来源分析、专业部门评价、高发问题分析、区域评价等统计信息,并支持图表的展示。

1.5 综合评价子系统

1.5.1 系统概述

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综合评价子系统能够灵活设置评价周期(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季评价、半年评价、年终评价等)、评价模型、策略、要素权重、表现形式等,统计、分析各种数据,并得出评价结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各综合评价结果宜根据五级计分法分为5个等级,评价等级从高到低、从好到差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5个等级的评价结果采用不同颜色表达,A级为绿色,B级为蓝色,C级为黄色,D级为红色、E级黑色。

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并逐步完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可以形成新模式下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具体包括:

(1)对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城市部件、市容环境情况的监督;(2)对其部门内部人员的监督;(3)对各专业部门工作情况的监督;

(4)对责任主体的监督,从而使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1.5.2 功能设计

综合评价子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综合评价

 结案率;  按期结案率;  超期结案数;(2)绩效考核

 监督员绩效考核;  职能部门绩效考核;

 监督指挥中心接线员绩效考核;  监督指挥中心值班长绩效考核;  监督指挥中心派遣员绩效考核;(3)基于监督员的统计。

(4)基于区域的统计分析,包括案件立案数、结案率、高发问题比率等。(5)历史记录分析

全县、街道、社区、网格、职能部门历史记录分析(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间隔: 年 月);

 结案案件/案件(直方图);  总立案案件个数(直方图);  各种类型案件立案个数(直方图);

 各种类型案件个数/总立案案件个数(直方图);(6)职能部门内部案件比例

 在某个时间段内,全县、街道、社区、网格、职能部门的案件类型的比例关系(直方图);

 立案案件、结案案件、在办案件的比例(饼图、列表);  超期案件、督办案件、正常案件的比例(饼图、列表);  各种类型案件的比例(饼图、列表)。

1.6 应用维护子系统

1.6.1 系统概述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子系统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结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其主要功能如下:

提供基于BS架构的应用维护子系统;

具备对部门机构进行配置管理,提供基于部门、岗位、人员的添加删除维护操作;

具备对人员的案件权限进行区域过滤,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人员只查看自身案件的配置管理;

具备基于工作表单和电子地图一体化的工作流定义功能,实现工作流过程、阶段、流向中对表单、地图等对应操作的配置和管理,以适应业务管理过程中工作流程、参与专业部门、问题管理职责等方面的变化;

具备对信息采集员进行配置管理,包括添加、删除及信息维护,对责任网格的管理及信息采集员所辖网格的配置;

具备对数字城管业务进行扩展,当问题分类发生变化或需要增加时,可以维护问题大小类,并维护大小类计时、立结案标准等信息;

具备输出表单定义功能,实现输出表单名称、字段、样式等编辑的管理; 系统应提供各种辅助工具,包括日历的管理,节假日及多种作息时间的配置管理;

具备系统监控功能,能够监控系统维护操作日志、服务器基本信息、数据库基本状态等信息。

该子系统可以建立各业务应用系统的计算机模型。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应用维护子系统修改应用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及命令进行系统维护,从而保证了数据库安全,并大大地提高了维护效率。系统管理人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就可以正确地使用该子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与数据扩展。系统特点如下:

1.严格有序的多级权限控制。

系统的权限管理可以实现基于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分别管理,分级控制,不同的人员登录应用维护子系统只能修改本人权限之内的配置信息;权限控制可以具体到某人在一项业务的某个阶段对某张表格的某个字段是否可读、可写等。

2.方便灵活的表格自定义功能。

可视化工作表单设计工具,提供多种自主开发定义的字段类型,可实现多种自定义的功能,如使用数值计算字段可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使用日期计算字段可根据系统工作日历和承诺制计算承诺办结时间,可使用签字字段实现口令签字以及手写笔迹签字等。可方便的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工作表单对应输出表单,也可灵活的实现一张工作表单对应不同格式的多张输出表单,以及多张工作表单的内容统一在一张输出表单上打印输出。

3.直观易用的工作流定义工具。

提供一套方便易用的工作流定义工具,可方便直观地定义业务的工作流程,支持分流以及多流向并行处理;良好的工作流历史版本管理功能可实现历史案卷办理过程的完整保存。

1.6.2 功能设计

应用维护子系统应能够对机构、人员、业务、工作表单、地图、工作流等相关信息及查询、统计方式进行配置,完成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工作。

具体功能包括:(1)权限设置(2)工作流程设置(3)区域信息设置(4)网格信息设置(5)用户设置(6)角色设置(7)打印设置(8)案件维护

(9)职能部门,用户设置(10)工作日志设置

1.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1.7.1 系统概述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员使用。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可以管理地理信息所需的地图数据,地图图层分类、地图图层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地物要素均可定制,系统可提供缺省的适应城市管理需求的图层和要素名称,用户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图层和要素进行定制和扩充,每类地物均可定制相应的属性信息。

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修改应用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进行系统维护,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系统管理人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就可以正确地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数据扩展。

系统特点:

(1)开放的数据标准,良好的可扩展性。提供字典表定义和地图数据结构定义功能。

(2)严谨的地理要素编码体系,灵活适应各种标准的变化。

通过系统特有的要素编码体系,可实现新旧不同标准之间的对应;可根据要素编码规则生成相应的地理要素体系结构,支持要素编码定义以及符号定义的格式化导入和导出。

(3)全面支持GIS数据的配置管理。

系统提供一整套符合国标的符号库,同时提供符号的制作工具,可对符号库方便地添加修改;支持矢量图、影像图、栅格图的管理;支持文件格式GIS数据的直接导入,通过图层定义、专题图定义、专题管理,可对数据库中的图形数据进行预览,轻松掌握数据的实际情况。

(4)可视化的部件与事件管理。

通过可视化的部件与事件管理界面,可以方便地查询、统计各类部件与事件;支持地址或者编码定位具体部件和事件,可以方便地维护部件与事件的属性结构和表现样式;支持对指定区域内的各类部件和事件的统计。(5)强大的数据转换功能。

通过系统强大的数据转换模块,可以方便地转入转出各类常用格式的图形数据,可以方便地转入转出各类常用格式的属性数据,可以方便地输出栅格图片。

通过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对系统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即可以对于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基础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其主要功能如下:

基于BS架构的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具备专题图层的维护管理,可以对专题图包含的图层、范围进行配置,并提供配置向导功能;

具备实现添加、管理地图数据功能,可以对基础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城市部件数据等进行配置管理;

具备对各个图层属性配置功能,实现对属性字段自定义;

能够维护地图库中包括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等要素在内的要素编码、显示样式等;

地图管理中应提供地图预览功能,能够快速查看地图配置效果; 具备对背景图层的切换配置,快捷图层的切换配置。

1.7.2 功能设计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应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能够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

具体功能包括:(1)图层控制;

(2)专题信息管理与更新;(3)事件信息管理与更新;(4)网格管理与更新;(5)部件信息管理与更新;(6)地名管理与更新;

1.8 数据交换子系统

1.8.1 系统概述

数据交换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与上级或下级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交换信息可包括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

在市区两级的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建设中,通过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市级数字城管系统与区级系统的业务交互,数据共享等功能。

另外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核心应用系统与内部、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并实现与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现有系统的协同工作。主要包括:

   与短信系统接口; 与呼叫系统接口; 与视频系统接口;

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必须是标准和开放的,才可保证业务功能实现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接口的标准化体现在接口方式、接口格式、接口处理均符合普遍性的软件开发规范和标准,如接口方式采用API或传输中间件或FTP等;接口格式描述清晰、完整、准确,无二义性。接口处理实现过程规范等。

1.8.2 格式标准

接口的开放性体现在接口格式必须公开,支持更多的接口方式等。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1)底层接口采用已有的工业标准;

(2)接口定义简单明了,便于数据的生成和传送以及对接口的操作;(3)接口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方便以后可能的扩充;(4)屏蔽接口细节,使所编制的接口具有普遍的适应性;(5)接口数据能够方便地形成,并能被对方顺利地采集;

(6)在接口数据的交互过程中,具有数据传送和接收后的标识以及确认过程;

(7)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使接口数据量最少;(8)接口数据传输控制策略可靠且完善,具有可靠的接口数据出错处理机制;

(9)采用事务性设计或传输加密确认机制,以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正确。

1.9 地理编码子系统

1.9.1 系统概述

地理编码子系统是数字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数字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所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1.9.2 功能设计

地理编码子系统应为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1)地址编码(2)地址属性(3)数据字典生成(4)地址编辑

地址采集是地理编码库建立的起点。为建立筠连县城市管理地理编码数据库,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采集地理编码信息,地址采集应是在1:500城市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精确位置标注,最终形成筠连县城市地名地址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具有更新功能。地址采集主要有如下手段:

(1)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整理;(2)利用移动信息采集器进行采集。1.10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系统

1.10.1 系统概述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子系统,是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基础上对无核实核查且涉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内的有关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同时通过系统对责任部门、单位和区(市)县负责的问题的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效能督办的子系统。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子系统主要受理和处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推进组从不同渠道收集并交办的问题。问题来源渠道包括:省市领导交办、各推进组检查发现、部门转交、媒体曝光、市长、局长信箱、公众举报、来信来访等;问题类别包括: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法构筑物乱建、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流浪乞讨等。该系统以流程控制、信息查询及知识管理为核心,以沟通、协调、控制为宗旨,凝聚先进的管理精髓,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县区和政府部门单位整合在一起,对城乡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1.10.2 功能设计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登记:登记内容包括问题描述、位置、问题来源、案卷类型、大小类、所属社区街道等信息。对于登记成功的案卷,可以进行批转操作,批转到立案人员进行立案。登记错误或这重复上报的案卷可以进行作废不受理的操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受理、派遣:数字化城市立案受理人员可以看到登记的城乡综合治理问题案卷,对于需要处理的案卷,可以进行批转操作进行立案受理,不符合处理要求的问题可以进行回退至登记人员进行作废操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授权:对申请回退、挂账、作废进行授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督办:领导人员有权对综合治理问题进行督办,督办后,问题在处理部门处突出显示。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统计分析:城乡综合治理问题统计分析功能主要是统计对综合治理类的案卷的指标进行统计,如立案数,派遣数,处置数等,同时对问题的处理作出合理的评价。

1.1

1行政效能监察应用系统

1.11.1 系统概述

数字化城管行政效能监察应用系统,是市、区(市)县监察部门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各相关责任主体单位实施业务监察、监察评估和效能问责的信息系统,即市、区(市)县监察部门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电子监察系统,对超期结案率高、实际结案率低和综合效能评估差的市、区(市)县级部门进行政效能问责和行政效能评估通报。系统建立起了一套监察有力、管理透明、落实及时、处理完备的网络型信息化的电子监察模式和运行体系,并且能使之成为政府电子政务应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应用分支和应用软件构件。

1.11.2 功能设计

问责:市、区(市)县监察局对所有的超期处置案卷,必要时可以启动效能问责;

对某一时期内综合处置效能差的专业部门可以启动效能问责。

答复问责:被问责的市级专业部门、区(市)县专业部门在收到问责文书后,需及时向市监察局答复问责。

督办整改:市、区(市)县监察局对停留在专业部门阶段的超期处置案卷可以进行督办整改。

答复督办整改:被督办整改的市级专业部门、区(市)县专业部门在收到督办整改通知书后,需及时向市监察局答复督办整改。

电子监察考评:电子监察考评功能主要是统计各监察部门和各专业部门的问责指标,如问责数、被问责数、答复问责数、通过问责数等。监察部门综合评价报表需要统计各监察部门的问责指标,如问责数、被问责数、答复问责数、通过问责数等。电子监察专业部门综合评价报表需要统计各个专业部门的的问责指标,如问责数、被问责数、答复问责数、通过问责数等。

1.1

2移动处置子系统

1.12.1 系统概述

移动处置子系统是提供为专业部门处置人员使用的手持移动办公应用平台,使专业部门人员无需再坐在电脑前等待问题的派遣,提高问题处置效率。通过该系统,相关人员可以及时接收指挥派遣来的城市管理问题,在现场问题处置完毕后,可以通过系统将处置结果反馈到监督指挥中心。

相关人员通过系统,能够查看问题的基本信息、派遣意见以及案件的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也可以查询案件办理的过程,专业部门能够将问题处理的过程通过填写表单和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并将结果反馈到协同工作子系统。

1.12.2功能设计

系统能够接收办理协同平台中的案件,查看已经办理的案件;

系统提供了查看案件详细信息功能,可以查看问题表单、图片、声音、办理过程等信息;

能够实现对日常案件的各种操作,包括案件办理、填表、批转、回退等; 能够查询当前岗位人员历史办理的案件;

篇6:“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势在必行。教育信息化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字校园”的实施方案》精神,扎实推进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就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白友明

副组长:肖文富 白长青

成 员:白孝敏 冉娅琴 杨昌华 彭德胜 齐泽友 白孝全

三、建设内容

1.硬件建设。校园网、资源库、校园电视、校园广播系统、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

2.专业队伍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四、实施步骤

1.2010年完成多媒体设备1套,增加电脑50台,使学生机比基本达到7:1;教师机比达到2:1;远程教育室增设投影仪1套。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线路整改,使网络更加流畅、快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2011年至2015年完成校园广播系统、班班通设备建设,建立校园网及资源库。第一步完成校园广播系统设备;第二部完成教学班、办公室的音箱设备;第三部完成教学班计算机+数字投影机+电视。

五、信息化人才培养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通过市级、县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提高教师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且培训率必须达到100%。

六、保障措施

1.机制保障: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导处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维修等日常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工程”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高坚实的基础保障。

上一篇:代表倾听民意民声下一篇:农业观光体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