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素材名人名言

2024-05-17

高考素材名人名言(精选14篇)

篇1:高考素材名人名言

1)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2)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3)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谚语

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5) 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坚持。——卢梭

6) 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它不舍昼夜。——奥维德

7) 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不在舍。——荀子

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9)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

10) 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贾兰坡

11) 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

12)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5)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篇2:高考素材名人名言

2)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3)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就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就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校——托尔斯泰

4) 酒香不怕巷子深。——谚语

5)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6)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7)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李白

8) 友谊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巴金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0) 朋友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11)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

12)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校园诗歌

13) 黄金万两易得,知心朋友难求。——俗语

14)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篇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的运用技巧

1.凝缩素材, 取其一点。凝缩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 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 或舍去总体而取其细节。往往只攻其一, 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 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 选取主干, 去粗存精, 进行定向叙述, 并且要深入挖掘;其余部分, 即使很精彩, 也应“忍痛割爱”, 绝不手软。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汉有昭君, 不赂画工, 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 终得一日, 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 醉了使臣, 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 济苍生的胸怀, 沉着大气的风范, 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 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 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 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2015年高考湖南佳作《修心如莲》

作者引用了王昭君的例子, 却只攫取了人物“自我修行, 成就美德”的一面, 从而论证“人, 只有自我修行, 提升道德, 才能彰显价值”的观点。素材指向集中, 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2.同类叠加, 多人组合。面对作文题, 如果觉得使用单一素材不能有效论证中心, 那么可以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 同类互补, 形成集团效应。或从相同角度来论证中心, 或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如果能够做到点面结合, 构成有力的群例证明, 则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类叠加的素材要有共同之处, 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不能放在一起使用;要有共同的指向性, 都指向并服务于中心;句式尽可能一致, 力求营造铺陈之美;防止杂乱堆砌, “摆事实”的同时还需“讲道理”, 要进行深入剖析。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于是心诚者文如其人, 由笔尖到人心, 一脉相承, 原汁原味。“夜台无李白, 沽酒与何人”, 如诗仙者, 三分诗七分酒;“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如后主者, 感时伤人。“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与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 如马尔克斯, 孤独哲思。

——2015年高考浙江佳作《文字之上》

为了论述“文如其人”的重要性, 文章列举了多则素材, 即李白的酒后赋诗、李后主的感时伤人、马尔克斯的孤独哲思, 这些经典素材都从“文如其人”的方面进行论证, 使得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正反对比, 对比映衬。在一些人物素材中, 有正面人物, 也有反面人物。写作时, 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正反两面的人物进行对比, 在对比映衬中表明自己的主张。“正反对比”主要分“同质对照”和“异质对照”两种。“同质对照”又叫“纵比”, 就是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 是同中求异;“异质对照”又叫“横比”, 就是将两个存在差异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好坏优劣不言自明。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 互为映衬, 所以, 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鲜明的对比中, 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等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 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鲜明突出, 更有利于突出主旨。运用此法关键在于精选素材, 不能强作对照, 要有可比性, 要确立对照点。“异质对照”所选人物务必是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对比映衬应该有主有次, 一般以正面人物为主, 反面人物为辅。如下面的文段:

回溯古代, 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 有“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 毕竟他们与天地伴, 与日月行。然而, 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 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 世界之本原, 树木之纲属, 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 以造福于人类, 以改造自然。……

再看现代, 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 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 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种种, 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 却哑口无言。那么, 让我们放下手机, 离开电脑, 走进大自然, 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 去感受“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2015年高考广东佳作《远近结合, 感受自然》

在以上文段中, 作者将古代人感受自然和现代人感受自然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从而得出结论, 我们创新科技, 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 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 将二者相结合, 我们才能真正感知自然, 享受自然之美。

4.片段组装, 剪辑组合。这种技法又叫“镜头组合”, 即全文由若干个片段组装而成, 一个片段相当于一个镜头, 使文章结构呈现“块状叠加”的特点。每一个片段一个小标题, 或不设小标题, 仅用序号标明层次。虽是组装, 但必须用一根线贯穿每个片段, 使全文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每个片段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表现主题, 共同支撑文章的观点。素材的剪辑组合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强化功能, 具体组合类别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同向强化组合, 取相似素材组合, 使论述说明的对象更具广度和力度。二是异向强化组合, 异中求同, 异中求新, 取相反或相对素材组合, 形成前后对比, 呈现两种价值取向, 突出强调其中一种, 给读者以极强的震撼力。三是延伸强化组合, 取呈递进关系的素材加以组合, 将情与理一步步引向深入。如有一篇高考满分佳作《英雄兴亡论顾虑》的主体部分就由三个片段组装:

巨鹿

阴风怒号, 旌旗猎猎。身后, 是英勇善战的江东子弟;身前, 是如狼似虎的暴秦之师。刚毅的神情现于面庞, 沉重的铁戟握在手中, 神勇的乌骓跨在身下。项羽, 正面临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渡船, 早已凿沉了;铁锅, 早已砸烂了;粮草, 早已告急了;退路, 早已没有了。他知道, 此时此刻, 只要有一丝的顾虑, 推翻暴秦、解救苍生的大业就会付之东流。

“杀!”一声令下, 江东儿郎们如滚滚江水, 杀向对面的秦军!项羽一马当先, 斩将夺旗, 士气大振!他几进几出, 如入无人之境!终于, 威风八面的秦军土崩瓦解!

残阳如血, 战马哀鸣。流血漂橹, 伏尸无数。项羽威风凛凛, 环视战场, 得意之形, 溢于言表。

乌江

匹夫自有得意日, 英雄终有落魄时。

残破的战袍, 疲惫的身躯, 迟钝的乌骓, 乌江畔, 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项羽, 孑然一身。面对冰冷的江水, 他神情凝重。

“霸王, 小人乃乌江亭长。得知霸王战事不利, 特来接应!请霸王快快上船, 汉军快到了!”

“上船?呵呵。”项羽摇了摇头。

“霸王, 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岸就是江东, 以霸王的声望, 携数万之众卷土重来, 又有何难?”

“卷土重来?想当年, 我率八千江东子弟, 推翻暴秦, 是何等的豪气!如今, 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时不我与, 又何谈卷土重来?”

终于, 他拒绝了亭长的好意。身后, 汉军蜂拥而至。一阵力战, 仅汉军伏尸数百。

可是, 他不想再杀人了。利剑出鞘, 颈项处一道裂口清晰可见。 一个伟岸的身躯, 轰然倒地。

残阳如血, 乌骓长嘶。岸边, 汉军在疯狂瓜分他的身躯。

咸阳

咸阳城里, 刘邦频频举杯, 踌躇满志:“项羽为我所败, 是因为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韩信、英布纷纷倒戈, 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 焉能不败?”座下文武百官, 无不连连称是。

韩信垂首不语, 心中暗忖:“假如项羽能勇敢地渡过乌江, 昔日落魄的汉王, 又能在此意气风发到几时呢?”

这篇文章很好地运用了片段组装、剪辑组合法。第一组镜头是“巨鹿之战”的画面演绎;第二组镜头是“项羽自刎乌江”的画面剪辑;第三组镜头由“咸阳城庆功”的画面组成。三组镜头, 集合了项羽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刘邦、韩信对他的评论, 共同演绎了项羽的英雄悲剧, 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大跨越, 使文章具有一种历史厚重感。同时, 三个片段的话题全都指向“顾虑”, 分别从“没有顾虑”和“顾虑重重”两个角度来论证。这种结构的好处是, 上下文无须过渡, 且一目了然。

5.点面结合, 拓宽深度。点面结合就是对一些经典的素材, 有的在“点”上铺开进行重点叙述, 有的则在“面”上进行一般性概述。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一二例为主、其他例为辅,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写法。此法适用于考试时见到话题或题目后, 一时想不到那么多可用的事例, 这时, 可从想到的那些与论点相近或相一致的有限的事例论据中, 选择自己认为较典型、较全面的事例论据稍作详细叙述, 并加以挖掘, 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例论据则可简笔带过作次要叙述, 从厚度与深度方面加强文章的力量。如下面的文段: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绑架的时候, 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 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的无尽的物欲, 逼迫自己选择生命的弯路, 如陈希同、刘志军、周永康等, 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 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 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 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 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 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 也丧失了生活的快乐。为了快速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 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

——2015年高考山东佳作《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文章通过“点”例——陈希同、刘志军、周永康, “面”例——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了价值观念在选择中的重要性。

6.妙引名句, 画龙点睛。围绕写作话题或中心题旨, 利用比较多的名言名句, 去组织文章结构。搜索一下记忆, 我们会发现, 名言精炼, 歌词新鲜, 俗语流行, 以这些作为写作素材, 在文章中巧妙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箴言、警语或古代诗人的佳词丽句作为内容, 必能使文章意境深邃, 回味无穷。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 也可以间接引用;可以全部引用, 也可以局部引用;可以浓缩引用, 也可以扩充引用;可以点化引用, 也可以组合引用。如:

由此观之, 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 应当如稼轩一样, 有“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 亦有“看美人头上, 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 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 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 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 我们既要有对大是大非的恪守, 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 又应有对风花雪月灵敏感知的能力。

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 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 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 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 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 但并非南辕北辙, 事实上, 他们相傍相依。

——2015年高考上海佳作《刚柔相济》

篇4:高考作文素材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喷水池理论

□吴小莉

很多人都问过我是否一直像屏幕上一样总是精神满满的,其实没有,生活工作总有不如意和失落,但重要的是,无论遭遇什么,请努力保持明朗的笑容,积极上进的心态。

记得初到香港时,我刚结束一场长达七年的初恋。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粤语,连日常生活的沟通都成问题。尤其在情人节或圣诞节,我形单影只,繁华中更觉落寞。香港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我也不适应,那种不合拍的感觉和噬人的孤独,让我无所适从。那时,我特别害怕下班,钥匙插开的房间空空荡荡,就是四面墙,家具一应俱“无”,只临时买了个床垫铺在地上。黄昏闻到楼下煎鸡蛋的香味,我就想到远方的家。从不失眠的我,开始整夜睡不着,频频想爬起来打电话回去,又怕家人担心,于是躺在黑暗中,一遍遍地跟自己说:“静下来,静下来,都会过去的,明天太阳照样升起。”早上起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打起精神来,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有次我在某大楼的喷水池前等个朋友,看到水花不断上涌,再形成美丽的透明图案,兴致盎然。喷水池的水怎样往上走的呢?并且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是因为水流被激射出来,形成水柱,这种力量一直往上推,才让顶端的水花永远盛开。

其实,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的支持的力量。只要心底有力量,就会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否则,一分钟的懈怠都可能让顶端的水花一泻千里。喷水池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水柱,而对人心而言,学习才是最好的活水之源。

改变需要勇气,那段艰难的日子历历在目,我都笑着走过来了。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终其一生,都在斗争。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学习,不仅是多读书本,而且每一次采访,都能让我如同海绵吸收新鲜的东西。现在正在做的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也需要我更多更新的知识去应对。

回望这十多年的职场生涯,走到今天,喷水池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让我在千变万化中葆有了希望和人生事业的恒温。

适用话题:改变、勇气、面对伤害、心灵的力量

(袁一耀荐自《意汇》)

不赚钱就赚人生

□吴淡如

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个建筑公司老板。虽然目前家大业大,但创业过程并非无风无雨。他很会找地,很会想点子,所在地的政商关系也相当良好,才能耐住台湾建筑业所经历的长时间不景气。

朱先生没念过什么书,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学历高一点。不过,他的独子念的是现代艺术,看来跟家业没什么关系。孩子办展览时缺乏经费,他也都慷慨赞助。

很多人听说他没有努力安排孩子接班,问他:“你怎么没要求孩子继承家业?”他总是笑笑说:“当然有暗示过啦。希望他念商或是念建筑,可以把我拥有的资源都给他。不过,他从小就只对画画有兴趣,我也没办法。”“念艺术恐怕连吃饭都有问题吧?”好事者这样问的话,朱先生就会耸耸肩笑道:“也许赚不了钱,但应该会赚到他的人生。哈哈,我的工作也跟我爸不一样,我爸是种田的,如果我爸要求我继承家业,我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事业版图吧。上一代总想不到下一代的发展,说不定我儿子将来会开一个比‘皮克斯’更大的动画公司。”

以前,父亲越成功,儿子的未来越被局限,现在,已有不少开明家长,愿意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他们明白,一个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很难成功的。万一不成功,还会怪父母误了他的选择,这种重担,现代父母应该难以消受。

我们的人生和金钱的关系,其实只有四种可能状况:赚钱也赚到人生;不赚钱却赚到人生;赚钱却赔上人生;不赚钱也赔上人生。

你属于哪一种?

适用话题:开明、期望与压力、爱好引导成功

(冷洪波荐自《恋爱婚姻家庭》)

眼光决定生死

□张小平

春秋时,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曹僖氏是有名的贤内助。

有一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曹国寻求避难,曹国的大臣不仅拒绝了他,还处处为难他。唯独曹僖氏眼光独到,对丈夫说:“我看重耳迟早要当晋国的君王,那时,他定会讨伐曾对他无礼的曹国,我们也会跟着一起遭殃啊。”

僖负羁一惊,疑惑地问:“你为何这么说?”曹僖氏答:“难道你没注意他带的三个随从?他们长途逃难而来,重耳累得坐都坐不稳,而随从们却站得笔直。在重耳受到羞辱时,他们也没擅自行动,而是照样守在主公身旁等待命令,可见这三人的克制力有多强!有这么优秀的从者,重耳不当国君都难呀。”

僖负羁觉得有道理,忙问该怎么办?曹僖氏接着说:“不妨在他落难时我们帮一把,日后就不会被报复了。”

僖负羁接受了建议,马上安排好饭菜宴请重耳。那三个从者仍然守在重耳身边一动不动,僖负羁心生敬佩,又赠了重耳一面玉璧。果然,不久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并带兵讨伐曹国。念在往日恩情,重耳下令士兵不准进僖负羁家骚扰。僖负羁躲过一劫,对妻子的眼力也钦佩不已。

通常,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与之密切关联的人和物来观察和判断,会有更为全面的发现。

适用话题:细节、角度、善意

(涂红阁荐自《国学》)

平视是一种尊重

□秦 湖

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出场,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

在演讲开始前,很多学子见到白岩松本人后,都显得非常激动,他们忙着拍照片、发微博,并想方设法问白岩松要签名、求合影。对此,白岩松在演讲开始后,实事求是地说:“我刚才看到有一条微博写着‘就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用了八个感叹号!我非常替你可惜,当你拥有一个表达空间的时候,你却把权利用在感叹上,而不是提出你的问题。我想如果今天的论坛首先要让我们拥有一点什么的话,那就从平视开始,从去掉你的相机、探头一样的心态的改变开始。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比你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平视是一种尊重,是我们永远的职责。”

随后,白岩松谈到了在他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不管是哪位名人或大师的讲座,学生从来不会用求签名或者照相的姿态去面对他,而是带着深深的怀疑。如果他讲得好,大家会回到宿舍一聊就是一宿,成为他思想的传播者;如果他讲得不好,不管他多么声名显赫,大家都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名字的光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其中有多少思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能够带来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强。”白岩松意味深长地总结说道。学子们听了,都自觉地放下手中的相机、停下微博的直播,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平视,既是一种自信,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适用话题:平等、崇拜、偶像、光环

(冯诗韵荐自《润·文摘》)

篇5:高考名人名言素材

2)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朱熹

3)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秋瑾

4) 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约翰生

5)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6)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谚语

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8)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9)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10)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李白

11)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气存。——万松老人

12) 人老心莫老,家穷志不穷。——谚语

13)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1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5)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16)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17)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18) 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华罗庚

19)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篇6:高考素材名人名言

2. 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宝贵,就由于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穷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伟人成长为气力。——周恩来

3. 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气力,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高尔基

4.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

5. 经历沧桑的人是不会轻易气馁的。

6.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7. 你要是爬山,就爬到底,一跌倒就会跌到深渊里。

8.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9.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天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

1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1.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12.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英)罗素

13. 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

14.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篇7:高考素材名人名言

2. 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时你坚持,回忆会不会不这样。--舒仪《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3.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4.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天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

5. 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

6.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7.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8. 小草,有时站在大山的头上,默默地,从不炫耀它自己。——佚名

9. 生命像一只鼓风而去的风筝,有时又默默被裁剪,像一只流淌着生命汁液的马蹄兰。--林清玄《生命的风筝》

10. 想要人前显贵,必须吃苦受累。--二少《贵州》

11. 亢奋绝对是做一件事最初的原动力。--张皓宸《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

12.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

13.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4.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15. 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16.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7. 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8.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释迦牟尼佛《佛遗教经》

19. 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苏轼《范景仁墓志铭》

篇8:高考议论文素材的储备与运用

一.素材的储备

在素材的储备上一定要做到积极有为, 用心储备, 力争让自己的素材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 考生首先应该有意识的对自己已有的素材进行大盘点, 看一看自己有多少压箱底的货, 自己读过的经典作品、熟悉的名人、感兴趣的领域都是我们的素材库, 然后对这些素材进行选择、归类, 让自己的素材有系统性, 方便考场的调用。

平时素材积累不是十分充分的同学可在短期内精心准备, 加强文章的厚度与深度。

我们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课本入手, 多角度去开掘素材, 特别是一些大家名家, 我们在关注他们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关注一种生命现象, 他们成长的经历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感悟与帮助的, 而这正与高考作文题关注学生成长的考查意图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几位自己比较喜欢的大家名家, 重新回顾一下他们的作品, 详细地了解他们的生平故事, 感受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智慧光芒, 并及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这便是我们未来使用素材的切入点。比如大家熟悉的鲁迅。我们学了他的很多作品, 对他的思想、人格、理想都有着深刻的了解, 通过对他的思考, 鲁迅的身影可以出现在很多作文当中, 如:梦想、价值、磨难、创新、选择、责任、超越、追星、诱惑等。事实证明, 我们对素材的思考程度决定了素材在我们手中的价值, 用心用情去读这些材料, 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好的素材犹如一片沃土, 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 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唯有如此, 我们的素材才会成为活水, 让我们的作文鲜活生动。

其次, 可以关注现实选用与时俱进的材料, 就是指材料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 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 这些材料包括新人、新事、新情况、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新观点、新认识等。那么怎样在作文中做到“与时俱进”呢?

1、注意扩大视野, 多读书报, 多关心时事, 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平时应观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 “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 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 《报刊文摘》等报刊, 了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 都是积累鲜活材料的好途径。

2、引入时代的活水, 向生活学习语言。近些年来, 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 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 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 友、泡吧、发烧友等, 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TV、CT、CD等。许多新词语互相交融, 虽未被词典所记录, 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时适当引入以为点缀, 也可使文章更富于时代信息、生活气息,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最后, 可以熟记一些诗词名句、哲理短句、名人名言、经典歌词、优美排比句, 想尽一切办法用他人的语言来装饰自己的文章, 让自己的文章成为一台漂亮的花轿。

二.素材的运用

素材的使用犹如蜜蜂采花酿蜜, 写作时, 围绕某一中心或某一话题, 摘录或选用在生活中和阅读中获取的新鲜材料, 经过加工改造, 形成有新意的文章。

素材的运用一定要灵活, 千万不能不做思考, 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盲目运用, 以致于言不及义, 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借“新闻”或富有时代特色的材料, 或编撰故事, 或改写成故事。二是抓住若干生活镜头组合成一个场景或连缀成一个过程, 表达一个新的主旨。三是博采众多具有相似点的材料, 按一定顺序组合, 共同突出一个有意义或让人振奋的主题。总的来讲就是要根据写作实际, 有侧重的选择某一个点, 并把与这一点相关的细节放大泡开。这种方法, 关键是两点, 一是“花”要新鲜, 要丰富;二是改造, 要“酿”, 赋予新意。

具体方法:

1、直接引用

类似于诗词名句、名言警句、经典歌词等素材可直接引用, 成为论证的材料, 也可以成为立论的观点。这种方法最容易使用, 使用时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积累要准确, 因为是直接引用, 所以要保证材料与原素材的一致。比如《游褒禅山记》中的“尽吾 志也, 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就可以直接成为我们文章的观点。

2、相似素材组合使用

面对一个写作话题, 我们可能积累了许多素材, 这些素材从单个上还不能有效的论证中心, 这时我们就可以筛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素材, 按照时空关系或材料内涵的相似性, 进行组合, 通过相同的素材特质, 来起到论据的作用, 增加文章的气势。

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根据写作题目要求, 围绕着文章的中心, 将平时积累起来的人物素材, 巧妙组合在一起, 把不同的人物身上的相同点, 挖掘出来, 论证同一个中心, 这就像一个炸弹本身就有威力, 如果把几个炸弹捆绑在一起, 构成集束炸弹, 威力会更大, 组合使用后的写作素材会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比如苏轼和李清照的人物素材就可以组合使用。

3、相对素材对比使用

有时面对一个写作话题, 我们手中只有一个素材, 这个素材从单个上论证中心很单薄, 这时我们就可以尝试进行反向联系, 找到与素材内容相反的素材进行对比, 通过不同特质的素材进行组合对比, 起到论据的作用, 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素材的对比使用, 需要我们要抓住对比点, 进行组合, 注意对应性。对比双方应该互相对比, 互为映衬。其次在素材的使用上, 要将对比引向深入, 运用的正反两方面的素材, 不能只摆出事实, 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截然相反的态度、方法、效果等进行深入分析, 解释素材中多蕴含的深刻道理。素材的对比包括物与物的对比、人与物的对比、人与人的对比三种形式

4、模仿素材旧曲新唱

掌握了大量写作素材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题目, 对所掌握的素材进行合理的模仿或有效移植。具体而言, 我们可以将原素材的结构形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素材精髓移植入具体写作文本中, 实际上就是对原素材的形式模仿, 也可以对原素材的典型情节、思想意蕴进行移用, 移植时, 一要注意切合题旨, 移入合适的土壤里;二要注意对所移植的素材进行精辟点化, 使素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篇9:高考作文素材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低下一寸,高看一眼

□田 野

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有一位车夫,名叫吕成。吕成不仅驾车技术好,而且身高八尺,威武雄壮。又因为是给丞相开车,掌握着丞相的方向路线,因此仆随主贵,吕成的心里常常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和优越感。有了这种感觉,吕成在同行面前往往自觉高人一等。

这天,吕成下班回家,看到妻子正在收拾衣物,准备出门。吕成问:“老婆,你这是要去哪里?”妻子答非所问地说:“我要与你离婚!”吕成诧异了,瞪大眼睛问:“难道家里没有钱了吗?”妻子说:“不是!”吕成又问:“难道我不够威武吗?”妻子说:“不是!”吕成说:“我长得好,又有钱,你为什么要与我离婚呢?”妻子说:“因为你的头昂得太高啦!”

原来,吕成这天驾着马车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妻子偷偷从门缝里观看,看到丞相晏婴坐在车上,面部表情非常深沉,态度谦卑。而自己的丈夫吕成,挥舞着马鞭,趾高气扬,一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傲神态。

妻子说:“晏婴身高六尺,做了齐国的丞相;而你身高八尺,只做了一个车夫。晏婴贵为丞相,却谦虚谨慎,就连平头百姓他也敬重有加;而你只是一个为丞相开车的车夫,却趾高气扬,常常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你若不把你高傲的头低下一寸,估计你的死期也不远了。与其将来陪你上刑场,不如现在早点离婚,还能保全我的性命!”吕成一听,惊出一身冷汗。自此,吕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工作兢兢业业,而且态度谦虚,对人敬重有加,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放低了许多。

晏婴很快发现了吕成的变化,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便对他高看一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晏婴觉得吕成的品德和才能可以独当一面,就推举他做了大夫。自此,吕成从驾车的人变成了坐车的人,这真是“低下一寸,高看一眼”呀。

适用话题:狐假虎威、谦卑和傲慢、自省

(张晓玛荐自《渤海早报》)

铁匠请教孔子

□李晓燕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里有一个铁匠,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打造兵器,还是制做农具,都供不应求。看自己的手艺这么受欢迎,铁匠便让他的儿子跟自己学打铁。

对于自己的儿子,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而且,为了让儿子学得更快,少走弯路,铁匠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炼铁,又如何打磨成型。在父子俩的齐心合力下,打造出的每一件铁器都很精美。

流光飞转,儿子很快成年。老铁匠便打算着让儿子在都城里再开一家铁匠铺,去独立谋生。他认为凭儿子的手艺,绝对有这个实力。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的铁匠铺开业没多久,非但没有生意兴隆,反而受到很多人指责。人们都说,他的儿子打造出来的铁器常会有一些瑕疵。无奈,儿子的铁匠铺只好半途夭折。

对此,铁匠除了悲戚,更有疑惑,他教得认真负责,儿子学得也是努力刻苦,怎么会没有学成呢?

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来到楚国,铁匠早闻孔子善于育人,便找圣人解惑。

孔子听了铁匠的疑惑,便问他:“你可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找铁?”铁匠点头。“在你手把手地指点下,他是不是一次都没有出过错,打出来的铁器都很完美?”孔子又问。铁匠又点了点头。

两个问题问完,孔子捻须而笑,说:“问题就出在没有出过错上,你总是把手把手教他如何把铁器打好,一点出错的机会都不留给他,他怎能学得精?要知道,练好一门技术,需要好的经验,更需要错的教训呀!”

孔子说完,铁匠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不想儿子走弯路,便手把手地不让他出错,反而是让儿子走上了弯路。

适用话题:弯路、挫折、吸取教训

(罗中杰荐自《生命时报》)

画一百头骆驼

□赵元波

唐伯虎早年曾以画扇为生,他画技超群,家喻户晓。一天,有人要求唐伯虎在扇面上画出一百头骆驼,画得出的话,愿出三倍价钱购扇;若画不出,就要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

这分明是刁难,可唐伯虎也不恼,提笔就在扇面上画了起来,只见他画了一片沙漠,又画了一座沙丘,扇面就快填满了,也没画出一头骆驼来。来人看了,不免得意:区区方寸之间,怎能画出一百头骆驼来?看来是赢定了。

不料,没过一会儿,唐伯虎把笔一搁,说画完了。那人一看,唐伯虎在山丘的左侧画了一头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被沙丘挡住了;在沙丘的右侧,又画了一头骆驼的前半身,后半身藏在沙丘后。

那人说:“明明只有两头骆驼,还有九十八头没画呢!”

唐伯虎说了声“莫急”,又拿起笔,在画旁题了一首诗:“百头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头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哑口无言,只得服输。

一座沙丘,藏起了九十八头骆驼,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适用话题:变通、灵活思维

(胡东风荐自《故事会》)

给目标一个斜坡

□高 翔

在英格兰巨石镇,一根14米高的石柱顶端,架着一块40吨重的巨石。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把如此大的巨石搬到石柱上的呢?考古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当时人们采取的是土屯法,即在石柱的一侧垒土,使“地面”高至与石柱顶部齐平,并与地面形成一个斜坡,用累土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最终把巨石推到了石柱的顶端。

对于高大的人生目标,当我们无法直接实现时,也不妨给目标一个斜坡,给目标一个缓冲的坡度,缓冲的时间,缓冲的距离。在这个缓冲的过程中,不断在脚下“垒土”,打牢我们事业的基础,垫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直至抵达我们目标的高度。

给人生的目标一个斜坡,看似走了弯路,实则是我们抵达目标的一条智慧而最有效的捷径。

适用话题:累积、基础

(陈光生荐自《百姓生活·上半月》)

篇10:高考作文素材名言素材

2. 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更迷人的了。——哈菲兹

3.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4. 妒忌的沉默是太吵闹了。——(黎巴嫩作家)纪伯伦

5. 嫉妒者的特性在于因别人窃取他们的幸福而憎恨别人。——(法国作家)乔治·桑

6. 嫉妒能使亲密的好友翻脸,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可以说,它是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象征着人性的弱点与丑恶的一面。——诧摩武俊

7. 不曾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不足以成为一个良好的顾问。——拿破仑

8.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周国平

9. 社交场中的闲逸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卢梭

10. 逆境展现才华,顺境遮蔽才华。 ——拉丁谚语

11. 火,只能把铁炼成钢,却无法把铁烧为灰烬。 ——刘白羽

12. 有理想的人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境中看到光明。因为他人逆境只是过渡,黑暗也只是一时的过程。 ——罗兰

13. 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 ——徐特立

14.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巴尔扎克

15.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理查德·斯蒂尔

16. 一个社团的基本努力或许就是设法使其成员平等,但其成员个人的自尊心却总是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在某处形成某种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德·托克维尔

17. 并非每一个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是福。经过克服的困难,不但给了我教训,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奋斗有所激励。 ——巴夫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9.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篇11: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2.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

3.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卢尔卡尔斯基

4.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D洛克菲勒

5. 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6. 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本田宗一郎

7.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8.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贾谊

9.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0.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孟子·告子上》

11.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

12. 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13. 修道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史襄哉

14. 良好的习惯,如同一束鲜花。——派登花特

篇12: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2. 再也没有比轻率更像无知的了(王尔德)

3. 如果有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丹麦)

4. 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欧洲)

5.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6. 有经验的人,不是活得长的人,而是见得多的人

7. 学问无年龄的关系(英国)

8. 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鲁迅

9. ……疾驰的岁月却是窃取生命的小偷:窃取后,头也不回地一个追着一个,匆忙逃走。——鲁特夫拉·木塔里甫

10. 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11. 时间会刺破青春底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底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12.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13. 时间就是生命。——富兰克林

14. 我的产业是这样美,这样广,这样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歌德

篇13: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途径初探

一、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积累素材

1. 走进自己的生活积累

班上有30余名住宿生, 而且大部分是第一次住宿。如何处理好舍友间的关系, 成为了高一住宿生的困惑。为此, 我们展开了讨论。讨论中有同学讲述了舍友间发生的故事。如有人不打水只用水, 不按时做值日等。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出谋划策;有人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主题激情演讲;也有同学自我反思与检讨。非但教师原本担忧的尴尬场景没有出现, 讨论中倒是又有同学由舍友间的相处进而谈同学间的相处、人与人的相处, 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课堂上因为一道题教师与学生发生了争执, 结果不欢而散。于是我们也做了讨论。此后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同学们还由此深刻地认识到微笑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有力武器。更可喜的是, 在后来的月考中许多同学还以此为论点成功地完成了作文。

就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件、人物进行讨论, 让学生有得说, 在说的过程中教师慢慢引领, 又会使学生有所思、有所得。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 作文素材俯首可拾, 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他们用心观察, 勤于思考, 注意积累, 我想学生那种“腹中空空, 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 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 关注社会热点积累

高中学生对社会有极大的好奇, 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恐怕写不出优秀的议论文。所以引导他们就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写作, 不仅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救人落水死亡, 媒体追踪报道了渔民见死不救, 唯利是图的事实后, 同学们讨论后发出质问:英雄给社会以感动, 社会还英雄以残酷, 难道这就是我们对于英雄的回报吗?还有同学以“当文明遭遇野蛮”为题写作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小沈阳、犀利哥都是“迅速蹿红的红人”。同学们围绕小沈阳所表现的通俗艺术展开了“通俗”与“高雅”的辩论;围绕犀利哥展开了对“关怀”一词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 为写作准备了丰富而充足的素材,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的知识灌输好得多。

二、引导学生借助优秀教材积累作文素材

1. 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议论文写作素材

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源头。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和选修) 中有不少经典名篇。在内容方面, 古今中外, 涉猎广泛, 是一个思想的宝库、材料的海洋。把课本中的材料运用于写作之中, 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涵, 增强表现力, 使文本教学和写作教学相得益彰。我把选修教材中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项链》、《热爱生命》统一在“生命”这一主题中学习讨论。之后又让学生去寻找有关生命话题的文章、素材, 并做阅读批注, 然后分类整理素材, 最后写作。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成了我们构思写作内容的素材, 挖掘创作灵感的源头。

2. 教材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蓝本

立足文本, 仿照文本写作, 能够快速提高自己。仿写是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促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文本是学生最好的仿写范本, 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不但要引导学生去理解, 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文章的构建方式和写作手法。仿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的办法, 很快就能克服自己的不足, 节省摸索的过程和时间。如教学议论文结构时, 我选取了吴晗的《谈骨气》, 着重引导学生就文章的结构特点进行赏析, 然后要求学生仿写。这样同学们的文章结构就搭建起来了。先仿写, 再博采众长, 然后再融会贯通, 进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3. 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从教材文本学习中, 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人说“讲课便是一种借助课文的一种演示。久而久之便能潜移默化, 使学生掌握写作要领”。此话有一定道理, 这就是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 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在《师说》中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劝学》中学习分解分论点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在《游褒禅山记》中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篇14:浅析高考作文素材处理技巧

一、广泛涉猎,让“一般”素材变得“厚重”

广积素材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把精力投入到大量的阅读训练中。我们知道,试卷、阅读训练中的素材内容非常繁杂,有说明文、散文,还有古诗等等。只要积累、整理得当,就能让这些常见的“一般”素材变得“丰厚”起来,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素材应对高考了。

当然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多是源于思维定式,或者机械分割,认为作文就是作文,练习就是练习。结果做题就是做题,一做就过,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习题当中还有大量的素材。从近几年高考模拟试卷来看,语言运用部分往往涉及生活的时事新闻素材,古诗鉴赏中好的诗句可以积累备用;文言文中很多阅读都涉及人物,正面的或反面的,这些都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关于文学类,可以积累一些优美语言,或者提炼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议论文的论据素材……只要有心,习题中能够作为习作素材积累的内容很多。

比如针对这样的一段高考作文内容:“对外界环境的纷繁、嘈杂,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面对,并以一颗宁静的心包容外界的喧嚣。太史公遭宫刑之后,依然积极地笑对生活,坚守内心的宁静,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豪情,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凭着守静求真的坚毅,穿越受辱后的烦乱思绪,太史公留下的是不朽。”从章法而言,论据、论点,乃至论证方式都没有问题,但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就有一种明显的问题,就是素材一般,如果把“司马迁”的内容换作平时文言文训练中的阅读素材《晋书·皇甫谧传》,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说明,意思相同,思路也相同,但是素材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同。这里教师首先需要做个有心人,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在平时习作的训练中强化对这方面的指导,从而改变那种“无米下锅”的尴尬。

二、独树一帜,让“常见”素材变得“神奇”

一般情况下,考场作文素材追求新颖,但并不是所有的作文素材都是从没有出现过的,这不可能也不现实。其实,很多优秀的考场作文,所选择的素材,也是平常所见,但是为何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被评卷老师定为优秀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选材角度上与众不同,善于独树一帜。

且看下面一个例子。

“树移死,人移活,每一种存在都是与适合它的环境紧密相连的。张爱玲的花枝独秀,离不开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绮靡。‘带着黄金的枷扭曲了自己的情爱又执拗地戕杀儿女们情爱的曹七巧,性情热烈大胆勾搭丈夫的朋友的红玫瑰,备受冷落空荡无助而移情于裁缝的白玫瑰……畸情在天才的笔下汹涌,裹着‘一袭华美的袍,拨动上海滩的靡靡风情,张爱玲这个名字,在大上海月亮‘红黄的湿晕下,显得迷离而神幻。或许张爱玲只属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滩,故她漂落美国后才饱尝失意,她的生命烂漫在十里洋场中。”

这是一篇高考作文片段,所采用的素材“张爱玲”大多数学生也都非常熟悉,但是在表述上却打破常规,进一步把笔触对准她作品中的人物,以此不断撞击阅读者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常见的素材发挥了不一样的效果。其实,对于素材而言,无论是一件事,或者一个人,都可以理解为一段“长度”,我们选择素材,并不需要全部内容,而是要任意截取其中的一段,至于怎样截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对事情的理解。比如同样是名人故事,虽然熟悉而又常见,但是用得好,也能给人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

怎样让平常的素材发挥神奇作用,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材料写活,尽可能地关注材料细节。如用细节来描写,抓住某人某事的某个精彩瞬间,则可给人一种慢慢咀嚼的空间。其次,是怎样把材料写异,也就是怎样把平常的材料写得不一样。这需要对某件事或某些人有真正的研究,达到细致入微的地步,这样才有可能在习作中有独特的理解、不一样的感受,给阅卷老师带来不一样的冲击。

三、多维思考,让“普通”素材变得“新鲜”

考场素材新鲜,通俗地说,大多数人用的,你别用,这就是新鲜;即便你用了,但也需要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善于多维思考,从而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如材料作文,给的材料是议论“兵马俑”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下面有个学生的理解特别富有个性。

“有人说: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然而,人们的惊叹和羡艳惊扰了那华美的色彩。一夜之间,色彩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寻找美却惊扰了美,以致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是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宁静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的更大的威胁。”

虽然文字中提到了“兵马俑”,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不同,有一种“新鲜”之感。如果采用常规的方法,或者常规思维,自然会让阅卷老师产生一种腻味的感觉。而在这段文字中,虽然素材都一样,都是关于兵马俑挖掘的事情,但是由于作者富有个性的理解,加以独特的议论,从而使文章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让整个作文呈现出新鲜感。

为何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新鲜,最根本的也许是他们的思维惯性,缺乏自己个性的思考,不能更好地将日常学习中的阅读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选择素材,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采用富有个性的写作技巧,这样其作文才能富有个性,写出特色。因而,要真正让习作素材充满“新鲜”,前提是需要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甚至是运用多角度,或者逆向思维等方式去分析问题,通过换位思考来揣摩常人的思维,从而摒弃一般,追求新颖。

上一篇:总结评助理工程师用下一篇:法务部培训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