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宗教学考研

2024-06-25

华师大宗教学考研(精选6篇)

篇1:华师大宗教学考研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编语文课程论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1.基本特点和性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语文是理解的工具,是表达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考,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创造文学。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无处不体现人的价值、人的情感和态度。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价值、情感和态度中,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3)工具性和人文系的统一

语文工具的学习必须同人文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工具的掌握必须同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一支起来。“课标”所指的语文课程,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p7 包括语文和政治、语文和史地、语文和音美、语文和数理化 3.语文课程的功能

(1)知识传递功能: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社会知识(2)能力培养功能: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活动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功能:语文课程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包括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态度教育功能:良好的阅读态度、写作态度和口语交际态度。“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3)价值观教育功能: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形式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文化教育功能:文化知识教育、文化熏陶 5)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6)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 7)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4.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既是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又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5.语文课程的历史、外国语文课程的地位p8

二、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语文课程的理念

·构建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的语文课程(1)应用性

语文能力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能顺利完成某种语文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言和言语的区别p23)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显现出自己的个性与创新 1)知识与能力的整合2)层次大体明晰

3)能从学习语文的规律及特点入手,探究培养应用能力的途径 4)鲜明的时代特征

总之,语文课程不是一种知识构建,而是一种能力体系,语文应用能力是课程设立之根(2)审美性

语文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合理美好的人生。审美教育特征:审美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强调;加强审美实践;注重多要素协调发展

因此,高明的教育就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用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使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上升到审美的高度,真正实现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统一。(3)应用性和审美性并重

·构建民族性与国际性相融会的语文课程

(1)语文课程的民族性:汉语的民族性、汉语文教育的民族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2)语文课程的国际性:

我国自设置现代语文课程迄今,一直都受到外国教育思潮和语文教育理念的影响,包括语文课程设置和外国语文教材编写等(3)民族性和国际性相融会

我国几乎是全面地引进外国语文教育经验和理论,但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等方面,又无不保持自我,我们既从外国吸取了有益于我的养分没有保持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

2.语文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希望学生学习后发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是学习者经过学习要达到的状态,课程目标是教材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1)社会需要

(2)客观条件(包括语文教材质量、语文教师水平、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教学环境等)(3)主观认识(对语文课程性质和教学规律的认识、对教师水平和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4)历史经验和外国经验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1)五方面目标: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2)必修课目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3)选修课目标: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语文课程目标特性

(1)目标的基础性: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基础走向提高 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现在通向未来

(2)目标的综合性:工具性目标的人文性目标的和谐一致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训练的协调一致

(3)目标的全面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

(4)目标的多元性:语文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导致目标的多元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倡导,导致思维的多元化(5)目标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性与文字表达

(1)课程目标是教学追求的结果,其文字表达应是结果的说明,而非教学内容的摘要,要使教师和学生清楚知道要朝向什么方向和做什么努力

(2)每一目标都要单独表达,其特性表达越分明,目标的地位和性质就越明确(3)对于能见之于行动的目标,文字表达要尽可能住处行动的程度或阶段

三、语文课程资源

1.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

·根于来源: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根据功能: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

·根据呈现方式:文本性语文课程资源、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媒体性语文课程资源、活动性语文课程资源

·根据存在方式:显性语文课程资源、隐形语文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筛选机制:教育筛子、学习筛子、语文筛子 ·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原则:

(1)优先性原则(有优先精选运用对学生终生发展以及对语文学习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2)适应性原则(使适合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3)和谐性原则(各种语文课程资源之间配合恰当、和谐一致)·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策略(1)信息捕捉(“准”)(2)价值辨识

(3)资源利用(读取、链接、重组)3.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资源开发领域

(1)学校资源: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校本资源(2)社区资源(3)家庭资源(4)自然资源(5)网络资源 ·资源开发策略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受四个因素制约:社会发展水平与需要、学生发展水平与需要、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条件、教师的观念素质与风格(1)从问题角度看(2)从课题角度看(3)从学习情境看 ·资源开发途径

(1)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2)挖掘教师潜能,开发教师资源(3)拓展教育空间,开发校本资源(4)融入社区活动,开发社区资源(5)利用家长优势,开发家庭资源(6)设计崭新课型,开发网络资源

四、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

1.语文课程的测试 ·测试性质特点

(1)测试内容的综合性和异质性(2)测试形式的复杂性(3)试题编制和评分难以客观化 ·测试的类型

(1)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学年测试(2)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3)标准参照测试、常模参照测试(4)学业测试和水平测试

·测试方法:口试和笔试、开卷和闭卷、自测和他测、一般测试和标准化测试 ·测试题型

(1)主观题测试法:问答法、操作法、论述法、作文法(2)客观题测试法:选择法、是非判断法、组合法、填充法 ·试卷编制基本程序

确定测试目的—拟定方案—选择题型并编拟试题—拼配、组卷—拟定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2.语文课程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作用

(1)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和鞭策作用;改进作用(2)对教师教学的作用:反思、研究作用;改进、提高作用

(3)对语文课程的作用:全面提高课程质量、完善语文教学系统、推动教学活动增值 ·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

(1)在评价目的上,要着眼于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2)在评价对象上,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3)在评价内容上,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4)在评价方式上,要改变将测试作为唯一的手段,过分注重分数的做法(5)在评价功能上,不能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6)在评价主体上,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7)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评价还要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和区别

·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测试法、观察法、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

五、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

·我国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品格

·ps:外**语课程文化教育内容见P80,其特点都是重视本民族语言和文学

第二编语文教材论

一、语文教材总论

1.语文教材的价值p93 对学生的价值、对教师的价值、对编者的价值、对出版社的价值、对国家的价值 2.语文教材的类型

(1)按教育观区分:学科中心教材、生活中心教材(2)按地位区分:必修教材、选修教材

(3)按性质区分:识字教材、语言教材、文学教材、文化教材(4)按构成手段区分:语言教材、非语言教材(绘图、幻灯片等)(5)按地区范围区分: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 3.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

(1)应有鲜明的时代性:1)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2)应显示出新思维、新感受 3)应注意到新的学习方式 4)形式应具有现代特征

(2)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1)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吸收本民族以为的世界文化

(3)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1)要求教材能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求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地方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编写P103 4.语文教材的使用

·语文教材使用观:应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用科学的观点、态度和方法去对 待教科书。意味着教师不再被教科书所驱使,而是去解释、评价和驾驭 它。也可以说,教师应该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可以是批判者 ·语文教材的使用(科学使用教科书的态度和方法包括)(1)教师自主地解释和评价教材

(2)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育目标的内容和前提下,可适当压缩分量、调整顺序和精选内容(3)根据需要,可以补充课文以外的文章和音像教材

(4)对有些教材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文本的思考理解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下内外的环境进行观察和调查

(5)注意语文教材和其他学科的教材特别是政、史、地教材的有机配合(6)以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为前提(教师对编者的矛盾,以及学生理解和教师讲解的矛盾)

二、语文教材分论

1.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概观

·三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

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 语文出版社《语文》

·编写思想共同之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致力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和创造性的发挥 力求建设开发、丰富、有弹性的教材系统

·编写体例共同之处P109

2.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结构(1)阅读内容结构

1)课文系统:要求关注多样文化,具有时代气息

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孩子一个多彩的童真世界 要求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书

2)提示系统(助读系统):包括编辑说明、单元学习提示、课文阅读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参考资料等

3)作业系统:包括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2)写作内容结构

1)人教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放在一起,作为每个单元附录

2)苏教版:写作训练单独成体系

3)语文社版:单独设置(3)口语交际内容结构

(4)综合性学习内容结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 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精神的重要途径

1)注重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强调在生活中的学习

2)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3)注重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5)名著导读(6)古典诗词诵读

(7)专题(苏教版独有)(8)图像系统(9)附录

第三编语文教学论

一、语文教学论与语文学习论

1.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的性质: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基本上由教学论和语言学联结而成 ·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可以归纳为三类问题)

(1)语文教学的局部理念是什么?应确定为那些分项目标?(构成语文教学本质观)(2)怎样的内容和内容组织才符合语文课程性质?(构成语文教学内容观)

(3)通过什么程序和运用什么方法才能最好地实现目标?(构成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学论的任务

任务是给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指出一条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的路径,并使其更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决心和信心

·语文教学论研究方法:实地观察法、现状调查法、历史比较法、科学实验法、分析研究法 2.语文学习论

·语文学习论的性质: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类型:

(1)接受学习:由教师将确定性知识通过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类型。(2)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类型 ·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学习的过程

(1)语文学习过程的意义:语文学习论应着重研究接受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发现学习中创造性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显示出语文学习过程的更大价值。(2)语文学习过程的特点:多样性和复杂性(3)语文学习的方式

语文课程论应该着力探讨的方式,应该是两个“课标”中积极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从普遍性和经常性角度来看他们应有所区别

1)自主的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的学习始终应该是自主的、探究的。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尽管在实际上不易做到,至少应努力以求,以实现语文学习最佳效果

2)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的学习方式也为语文学习所需要,它既能培养通力合作精神,又利于互相促进和共同提高。但阅读和写作常常是个人的思考和运作活动,需要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应该是由条件有限度的。

二、语文教学原则

·语文教学原则,是反映语文教学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法则 1.言语训练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原则

·确定原则的依据(1)培养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2)言语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语言知识的支撑

·贯彻原则的途径(1)语文教学以言语训练为中心(养成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和培养学习方法)(2)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以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3)在文学教育中进行语言教学 2.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互为表里原则

·确定原则的依据(1)言语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2)语文教学既要关注言语内容,又要关注言语形式(3)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统一

·贯彻原则的途径(1)言语形式、言语内容都是语文教育的内容(2)为教学营造真实的语境

3.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相辅相成原则

·确定原则的依据(1)吸收与表达相互为用(2)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互促进

·贯彻原则的途径(1)以读、写为重点,安排读、写、口语交际的全面训练(2)寻找结合点,兼顾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4.学校语言学习与家庭、社会语言学习结为一体原则

·确定原则的依据(1)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2)到处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贯彻原则的途径(1)争取其他学科的支持和配合(2)小课堂与大课堂相互促进(3)加强大课堂的指导

三、阅读教学

1.阅读理念

·读者的主体地位(1)学生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2)学生是具有潜能的发展中的人(3)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是独立的过程 ·文本解释的多元化(1)多元的阅读方向(2)多元的阅读路径 2.阅读教学理念

(1)对话互动理念:阅读教学是通过师生间对话,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以形成 师生间真诚的合作,分享学习的乐趣

(2)自主性学习理念: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自主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3)培养阅读能力理念:阅读能力包括人文方面和工具方面 3.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 ·体验与感悟的意义和性质

(1)是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

(2)体验和感悟是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是学生主动探求的结果;学习是“内省”的过程,体验与感悟正是这一原理的体现。

(3)“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4)引导学生生产体验和加深感悟,是“课标”倡导的科学训练观的核心内容 ·体验和感悟的目标

(1)发现“人”:感受“人的际遇”,感受人的复杂、矛盾的深层心理结构、人性与关怀等(2)体悟情(3)感受美(4)领悟理 ·生成体验与感悟的方法

(1)文本性体验(2)形象性体验(创设情境)

(3)参与性体验(设计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生产体验与感悟的原则

(1)让体验在交流与交锋中获得提升(2)坚持人文目标与工具目标的统一(3)师生相互交流,以求教学相长(4)交流体验要有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4.阅读教学的层次与角度 ·问题意识和提问策略

(1)培养问题意识:对问题具有自觉的敏感性,能提出问题进而寻求答案

(2)讲求问题策略:在普遍性问题中寻求具体问题,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 ·阅读教学的层次:直觉的阅读——理解的阅读——评价的阅读——创造性的阅读 ·阅读教学的角度

(1)转换读者的社会地位(立场)形成多角度(2)转换学科领域形成多角度(3)转换时空形成多角度

(4)设置假定性问题形成多角度(5)从怀疑形成的多角度

(6)从事物相互关系中形成多角度 5.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模式,是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做出简要概括

·教学模式研究意义:不仅为教学所需,也有利于教学研究的展开,研究者可以从中了解 师生双方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思维和语言素质,以及态度习惯等 ·我国的阅读教学模式

(1)三段六步式第一阶段——理解,包括预习、整理 第二阶段——练习,包括比较、应用 第三阶段——发展,包括创作、活用

(2)四步教段第一步——令学生报告预习结果

第二步——令学生分述各段大意以及全篇大意

第三步——一篇授毕,可与学生研究篇中情思与文笔 第四步——一篇授毕,可行口问或笔试

(3)其他,包括三步教段、读议练讲模式等P179 ·外国教学模式P182

6.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记叙文阅读教学

(1)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内容真实、选材典型、语言质朴为主又不乏生动形象,有较强的情感色彩(2)中学生学习记叙文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易引发学习兴趣

2)态度特点:积极主动

3)习惯态度:随着记叙文教学的开展与推进,多数中学生能够或已养成观察事物、关注身边发生事、积累素材、积极思考等习惯(3)记叙文教学策略

1)引领学生依据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学习

弄清写了什么:抓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掌握怎么写的:寻线索、明结构、理思路 思索为什么这么写:找意图、拎中心 分析表达方法,账务语言艺术,指导运用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教育

利用各种形象化手段,创设与作品相关的特定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激起情感体验。

挖掘人物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品味作品中的关键词句,揭示其深层含义,触动学生情感

3)利用各种条件,巧设教学情境,提高记叙文教学效果

4)立足于记叙文的教学实际,有效拓展阅读与思考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说明文阅读教育

(1)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平易性(语言浅显、简明、平实)(2)中学生学习说明文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多数学生认为说明文教学呆板、枯燥、乏味

2)态度特点:大多不理解、不喜欢、不重视

3)习惯态度:多数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说明文学习习惯(3)说明文教学策略

1)依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教和学

把握说明文中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要点 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明了文章说明方法 学习说明文的语言

2)合理运用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强化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3)联系学生实际经验,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探究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议论文阅读教学

(1)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内容说理、观点鲜明、论证的逻辑性、语言准确严密鲜明生动(2)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既有一定兴趣,又存在阅读障碍

2)态度特点:多数能认识到议论文重要性,但对其学习和问题的思考带有自发性特点

3)习惯态度:多数缺乏问题意识及观察思考习惯(3)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1)依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教学

找论点、明中心 探思路、明结构 析论据、明类型 抓论证、明逻辑 品语言、明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体验文章美感,以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立足于议论文的教学实际,拓展阅读与思考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古诗文的阅读教学

(1)语言层面的教学:指导学生认读文字

指导学生掌握和积累词汇(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指导学生把握古代汉语的句法(包括语序变化、句子成分省略)

(2)文化层面的教学:指导学生感悟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指导学生认识并传承民族传统美德(如仁爱思想、重义轻利、诚信)

(3)审美层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景物之美

带领学生探寻生活之美 提示学生剖析形象之美 启发学生感悟心灵之美

指导学生品味语言表达之美(叠韵、色感、动感、修辞等)

(4)古诗文阅读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古诗文的自主意识

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熟读背诵、翻译讲解、圈点评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利用注释和工具书习惯、整理归纳习惯、背诵积累习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独白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1)独白式教学(教师讲授式)

优点:能以定论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充分显示教师掌握知识的优势,保持知识的准确性、条理性和深刻性;教师能用简洁数语阐明问题,高效率

缺点:教师单方面输出信息,使学生难以自我思索,更难以自我卷入;学生没有对话交流机会从而处于被动地位

策略:教师独白前,最好提出一二个问题(2)对话式教学(问答式教学)

优点:它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了相应环境,使学生思维处于应急状态,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还提供给学生反问机会和分辨、争论的余地

缺点:教师的提问难以适应所有学生,其余学生往往仍处于半被动状态 策略:追问

(3)探究式教学(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指学习主题有明确的自我学习意识,能自觉地把握内容和学习过程并具有自觉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指在群体中的互助性学习,但这种方式并不具有普遍性

探究式学习,指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参与问题解决过程,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这种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这也就是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课标”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根本原因

策略:第一步,引导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凭借自己的思考去感知和理解文本 第二步,引导学生评价文本乃至参与文本的创作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1)朗读教学

一般要求:包括读音、停顿、语速和语调等方面

1)读音:使学生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发音正确,重音准确 2)停顿:语言节奏把握。包括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 3)速度:应与课文的思想内容相适应,内容决定速度。4)语调:抑扬顿挫。应以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为依据 散文的朗读要求:读得真实、质朴,接近日常生活语言 韵文的朗读要求:和谐、有节奏而富有情感

朗读的方式有:教师范读、学生个人单独朗读、学生齐声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的指导:指导朗读既应着眼于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更应着眼于加深对课文的领会 指导朗读可以体现在朗读的全过程中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评价朗读(2)默读教学

默读教育作用: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 有利于加快正确深入的理解

有利于培养自觉的阅读态度和习惯

基本要求:正确、速度、适应(通读、跳读、摘读等方式的适应)

默读教学方法:默读前提出思考问题;默读时做阅读标记;默读后回答问题并做作业 速读训练要求:明确目的,高速反应,逐字逐词认读改为逐句逐行认读 速读训练方法:限时训练、限内容训练、语句填写训练、原句回答训练 ps:朗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地位

朗读和默读应该互相配合,交替进行

朗读和默读的地位是变化的。随着年纪的升高,应该逐步加重默读的训练(3)摘记

(有选择而又扼要地记下文章中的重要内容)

摘记类型:侧重思想内容的摘记、侧重语言表达的摘记

摘记要求:养成摘记和边摘记边思考习惯,逐渐培养速写习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4)提要

(将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区分为若干部分,用标题式的词句揭示出来)

提要作用:加深理解又巩固记忆;是严格的思考能力训练;有益于语文文字训练 指导编写提要的要点:应无误地表达课文原意;要有逻辑性;语言要简练 提要类型:段落结构提要;人物描写提要;人物评价提要; 景物描写提要;清洁发展提要;论点论证提要

提要步骤与方法P249(由教师写、由教师指导集体写)

四、作文教学

1.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理念 ·作文理念

(1)开放性与自由表达

(2)个性化与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教学理念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参与生活和关注社会(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写作(3)重视写作全过程的指导(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2.中学生作文兴趣与习惯 ·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特点:

初一初二上大胆热情喜欢说心里话

初二下初三思想由活跃到封闭喜欢写有深刻内容的文章

高中生写作任务观念逐渐淡薄,用作文表现自己思想感情,写法上有所创新 ·培养中学生作文兴趣的意义和方法p260 ·中学生的作文习惯特点p260(分积极性高和积极性差)·培养中迅速良好作文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1)端正学生写作态度(2)培养学习独立完成作文的意识和能力(3)对书写、标定等都有一定常规要求。·作文教学原则

(1)作文和阅读联结(2)作文和生活联结 ·作文教学要求:

(1)激发写作动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和内在动机一致)(2)培养读者意识

(3)多给予练习写作的机会 3.作文教学过程

·作文前指导内容:为什么写、些什么、怎么写(1)定题指导(包括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2)构思指导

(主要指导是学生想出文章的开头、中心和结尾三个部分的轮廓并列提纲

指导学生说进一步培养迅速构思的能力和习惯)·作文中指导修改内容

(1)材料没有价值会价值太小的地方(2)材料堆砌或不足的地方(3)意思不健康不积极的地方(4)层次和脉络上的明显毛病

(5)用词不当、句子欠通(6)修辞上的明显毛病(7)文字、符号和格式上的错误 ·作文后指导(1)作文批改

1)作文批改要求:教师提示学生批改;多就少改和多批少改;

围绕一个中心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既要书面批改也要当面批改

2)作文批改内容:文章立意、取材;思想观点和态度;标点符号和书写格式等等

3)作文批改方式:教师批改、教师提示学生批改、师生共同批改(2)作文讲评

1)讲评特点:既要面对个别,又要面对整体,其内容既要包含个别示例,又要分类整理,形成一个包容全班的总结材料,做出整体的分析和评价

2)讲评要求:内容应该不限于作文本神,还应包括写作态度和习惯 选取的事例有普遍性;有重点,有中心;态度热情恳切,形式生动活泼

3)讲评类型: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分类讲评 4.各类文体的写作教学 ·自叙体

(写自身经历体验,表达自己认识感受的文章)

自叙体特点:内容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表达的自由和个性化 自叙体写作指导方法:

引导观察、启发感悟、提供条件(提供标题、材料、情境、因由、范文等)、鼓励创意 ·实用文

(根据日常工作、学习和其他实际需要而写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文章)实用文包括说明文、评论文、报告文、事务性书笺等

实用文特点:内容上的客观性,形式上的逻辑性,表达上的确切性和格式上的约定性 实用文写作指导方法:促生写作动机、创造实践机会、主义客观材料、强调语言特点 ·研究性文章

(反映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某一对象探讨的过程、方法和收获所作的书面表达)研究性文章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评论性文章、方案设计等

研究性文章特点:内容容量大;语言表达操作与具体研究操作相结合,实践性强

写作主体合作意识凸显;写作方式灵活多样;语言表达科学性、条理性

研究性文章写作指导方法:指导选题、指导研究、指导表述、指导交流 ·文学性作品尝试 指导方法:

营造自主写作氛围、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传授文学表达基本技巧、拓宽文学写作的取材空间

五、口语交际教学

1.概述

·口语交际,指人们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意的

社会活动。

·口语交际特征:瞬时性、简约性、交际性和互动性

·口语交际教学特征:突出交际性、强调互动性、注重语境性

·口语交际内容: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灵活机智地应对 2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交际策略:确立交际目的、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 ·场景策略:教师设计场景、学生设计场景 ·互动策略:学会倾听、从容表达、听说互动 3.口语交际教学设计p315

六、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

(1)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培养其问题意识,发展其个性特长(2)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其实践能力

(3)强调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和创新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

(1)培养和保持学生独立探究的兴趣,获得亲历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2)强调实践、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3)强调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6)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不固定,倡导让学生根据教材中阅读的内容进行拓展、迁移,自主选择和确定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一是与阅读整合在一起的专题式的探究活动

二是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的实践探究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生成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确定探究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探究成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注重:

(1)从评价目标上看,由注重语文能力转变为强调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从评价着眼点看,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

(3)从评价主体上看,由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为主(4)从评价方式上看,由单一的“定量评价”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

七、现代语文教学媒体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狭义上专指电化教学媒体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特点

(1)多种媒体优化使用,化抽象为具体(2)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化死记为理解(3)教学过程双向互动,学生变被动为主动(4)超越时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分类

(1)从形态方面划分,平面型媒体、立体型媒体、缩微型媒体、试听型媒体、机读型媒体、静止型媒体、活动型媒体等

(2)从物理性能方面划分,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作用

(1)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2)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3)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语文教学的信息量(4)有利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和更新(5)有利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6)有利于个别化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

(7)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

(1)现代与传统兼用原则(2)直观性与抽象性统一原则(3)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与积极性相结合原则 ·设计制作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要求(1)注意学科优势(2)解决多方面问题(3)发挥计算机优势(4)使用方式多样(5)内容上留有余地

第四编语文教师论

一、语文教师的时代使命与素养

1.语文教师的时代使命

·语文教师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语文教师应该是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语文教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语文教师应该是母语学习的促进者 ·语文教师应该是课程文化的建设者 2.语文教师的素养

·情意素养: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道德、专业人格、专业自我 ·知识素养: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背景性知识(教学中常常涉及到的各种知识,如哲学、传播学、美学等等)

·能力素养:专业表达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认知、设计、操作、评价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交往合作能力

3.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亲近阅读、专业对话、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

1.备课

·备课内容: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

·备课方法:抓准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理清教学思路、选择教学方式

策划教学活动、创造拓展连接

2.说课

(说课,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依据教材、课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运用口头语言的表述形式,面对领导、评委或同行述说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活动)

·说课特点:说理性、科学性、预见性

·说课内容:说教材(说体系结构、说课标、说目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3.上课

·好课的标准

(1)保持“自然”(2)焕发“活力”(3)富有生命气息和个性气息(4)留足“空间”(5)充满“关怀” ·好课的要求

(1)少些预设,多写生成(2)少些包办,多谢自主(3)少些独语,多些对话(4)少些单干,多些合作(5)少些灌输,多些探究(6)少些评判,多些尊重(7)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4.评课

·评课原则:客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评课内容:(1)评教学内容

(2)评学生状况:学生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3)评教师素质

三、语文教师的科学研究

1.语文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

·教师科学研究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教师科学研究是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教师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2.语文教师科学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3.语文教师科学研究的程序

·选择课题(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可能性原则)·掌握资料

·研究实践(求实、求是、求效)

·撰写论文(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4.语文教师的教材编写

·编写原则:校本化原则、科学性原则、向生性原则(以学生为本)、补充性原则、特色性原则 ·体例类型:知识体例、能力体例、年代体例、作家体例、主题体例、文体体例 ·校本教材类型:

延伸性教材、鉴赏性教材、知识性教材、活动性教材、训练性教材、乡土性教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语文课程性质

1.语文课程含义

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为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其内涵包括:

(1)对话与理解的实践(2)体验与感悟的实践(3)训练与养成的实践 2.语文课程特点

·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构成语文课程本体属性的基本特点)·工具性:

教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提高进行思维、交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人文性:

(1)指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所包含的民族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

(2)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

(3)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性质的几个层面

(1)形式与内容: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兼具 形式训练”和“内容训练”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2)应用与审美: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是语文独立设科的目的;语文审美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创造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3)语言与文化:语言是文化载体,语文教育实质是民族文化教育、民族思想感情教育。通过语言载体来学习、理解和传承文化,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同一的重要层面 3.语文课程价值(1)人的发展价值(2)提升素质的价值(3)文化传承的价值(4)审美陶冶的价值

二、语文课程目标

1.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它也就成为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 ·课程目标有三种价值取向:

(1)行为目标:是具体可操作的行为的目标,指明课程与教学结束后学生发生的行为变化(2)展开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教育过程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3)表现性目标:指每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对社会、对学科)

2.语文素养:指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而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要互相作用、相长互生的规程,大致可分为:操作层、实施层、动力层和基础层(P34)3.语文课程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核心要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ps: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现代公民的语文素养,先行课程标准都是以“三个维度”为框架进行目标设计并将“语文素养”的内涵体现在具体的课程目标中 4.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1)个性与人格发展的关注(2)文化积累与文化态度的关注(3)智力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注(4)语文知识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注 5.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三、语文课程标准

1.20世纪后的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制定进行铺垫,主要体现在:(1)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2)强调语文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3)增强“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导向性 2.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原则,构建开放、有序、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四、语文课程内容

1.语文课程内容概述

·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学科关于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内容

要素的总和,这些内容要素在以言语作品为载体的言语实践中得以整合。(语文知识和技能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

·语文科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语文课程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品格与文化特质,是一种意义和价值体系。它蕴含了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对学生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与陶冶作用。

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进行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和文化精神的涵养,是语文课程的文化使命。

2.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

·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只有教师与学术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他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程的研制者与实施者。

·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文化选择。强调学习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语文课程自身的规律特点。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体现语文课程的文化本位地位与文化自觉意识,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关注语文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典范性(2)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内涵性要求,关注语文课程内容的文化性和生命性(3)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建构性要求,关注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性与经验性(4)着眼于语文课程的方向性要求,关注语文课程内容的未来性和超越性 ·语文能力:就是成功完成听说读写的言语任务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语文知识:是一种人文性知识,即通过认识者个体对历史上所亲历的价值实践的整体反思 呈现出的认识者个体对于人生意义的体验

五、语文教材的编制

1.语文教材内涵

“泛指”的语文教材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中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非书面材料

“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需要编写,供师生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语文学习指导书、语文练习册、语文音像材料、教学软件、语文活动材料、教学挂图、幻灯片等。(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材中占核心地位)2.语文教材功能

(1)语料积累、预感培养、语言示范功能(2)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功能(3)涵养德性,陶冶情感,完善人格功能 3.语文教材编制新理念

(1)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语文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弹性 4.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1)课文系统。主体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示例,有利于实施隐形教育(2)知识系统。包括听所读写知识、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3)作业系统。(又称语文实践活动系统)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4)助读系统。包括注释、提示、点评、目标、图像 5.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

(1)分编型语文教材:按照语文课程内容要素的不同性质和种类,分编为自成体系的多种

并行的教科书,供教学时单独使用或配套使用

分编型语文教材类型:

·教学分科,教材分编(汉语和文学分编)

·教材分编,教学并进(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实践活 动、语文知识等语文课程内容分编成独立课本)

分编型语文教材优点:相对独立的语文内容自成体系,眉目清楚,序列分明,系统性强 逻辑严密,内容详实完备。教学中易于把握各部分内容纵向逻辑 联系,便于理清教学线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施教。也有利于 学生有针对性、系统地学习。

分编型语文教材缺点:难以相互协调和配合,容易出现单科独进的弊病,顾此失彼,不利于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还可能加重 教师和学生的负担(2)合编型语文教材:把语文课程内容综合编成一套的教科书(主流)

主要类型:

·主次配合式合编教材:以某些语文教学内容为主题,辅之以其他内容 优点:重视语文内容主次配合,有利于内容中占主导地位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不足:不利于各方面语文能力均衡发展

·综合组元式合编材料:把各方面语文教学内容和各系统综合编辑组合

优点:包容性大,充分体现语文教材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全面培养 学生语文素养

缺点:编辑难度大,如果处理不当,难以实现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容易

成为语文教学内容“大杂烩”

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价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p88 ·指导思想:突出对语文素养的共同追求 ·编写体例:以选文为主体,进行综合教学

·文本选择:贴近生活、反映现实世界、具有时代特色的鲜活的语文材料 ·新教科书体现的编辑意识:兴趣牵引意识、科学合理意识、编排整合意识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P94

·指导思想、编写体例、文本选择(“新”)见课本

·新教科书体现的编辑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综合培养意识、资源拓展意识 3.高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P99

·人教版特色:稳妥与时俱进的编辑指导思想

语文素养型的立体化教科书系统

·语文版特色:集时代性与经典性于一体的原创性课文开发

集语言学习与文学鉴赏与一体的课后习题设计

·苏教版特色: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创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粤教版特色: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突破口 以活动促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鲁人版特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活动型教科书结构的设计

以培养语文素养为宗旨的活动性学习设计

·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写意识:凸显人文意识、强化探究意识、发展个性意识

七、语文课程资源

1.语文课程资源概述

·语文课程资源含义: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类别:(1)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2)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3)单纯资源(如词典)和符合资源(如图书馆)(4)核心资源和边缘资源

(5)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如社会)(6)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的分布:语文课程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家庭文化、社会信息和公众网络信息、学生生活场景、文化传播等有联系。·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筛选机制及原则

(1)筛选机制: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2)原则: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语文课程资源的宏观开发和利用(1)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2)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

(3)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包括物化资源和人的资源)

(4)开发与利用家庭资源(包括物化文化环境设置和学生家长)·语文课程资源的围观开发和利用(1)语文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2)语文活动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由教师开发至其他场所)

产生的影响有:学习心理的调适和优化、学习行为的改良、学习情感的培养和升华(3)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教师的教学形象、语言形态、人格力量、情感品质

教师的学历、学力、审美经验、阅读经验、教学经验等)

(4)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注意:研究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和兴趣、挖掘学生情感资源、激发学生自学、管理和交往能力(5)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语文地方课程

·语文地方课程: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计划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重要价值。·语文地方课程的开发

(1)强化语文地方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乡土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历史资源、自然资 源、地理资源等)

(2)开发语文地方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包括文物古迹、名人轶事、风俗传说、方言俚语等)3.语文校本课程

·语文校本课程(也称学校本位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目前我国课程管理体制呈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协调发展趋势)·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学校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

要有参与、民主、开放、合作的学校氛围

教师专业能力和工作时间以及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

(2)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合作法(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校际之间合作)

课题研究和实验法、对口支援法、过渡法

八、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写字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指教师把有关字的读音、释义和写法等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活动过程)(2)识字写字教学的心理基础

(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直觉性,认识的耐力较差、持久性较弱,儿童识字时,要把汉字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使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紧密联系,最后达到会读、会解、会写、会用的程度)·识字写字教学目标内容

(1)情感、习惯。识字写字本身是一种文化认同

(2)能力。包括识字、写字、会汉语拼音、会检索字典、会汉字输入、快速书写等(3)审美。识字写字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发展其他素养的前提 2.识字写字教学方法(1)集中识字

儿童启蒙阶段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认识2000个左右的汉字。集中识字的教学一般采用”分散难点、逐步占有”的方法,教学时,音形义统一,以形为主;认读写结合,以认为主;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逐步形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写作的发展体系。

集中识字的具体方法:分类看图识字、同音归类法、利用汉字结构规律字带字 看图识字、以词带字、会意字归类、形近字归类、反义词归类 集中识字优点:效率高,对汉字的结构和意义理解比较深刻 缺点:对汉字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理解重视不够,遗忘率比较高(2)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

坚持以语言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识字为重点,运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随课文分散识字

分散识字优点:随课文识字,可以使字词句文紧密联系,避免孤立分离,容易形成概

念,记忆长久;有助于识字、写字和口语交际的综合,促进思维的发展 缺点:影响识字量、识字速度

(3)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

方法一:先集中,后分散; 方法二:分散为主,部分集中 3.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汉语拼音教学具有基础性和早期性特点,是为读写服务的,重点放在1—2年级,应在趣味和游戏当中进行,拒绝艰深难懂的理论,拒绝侧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教学 4.写字教学策略

(1)写字的姿势和习惯(2)字体(书法的体式)(3)硬币和毛笔以及键盘输入 5.书法教学策略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书法强调艺术学和审美性,重在艺术的创造和艺术的鉴赏。书写技能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而书法艺术则是语文素养的理想。写字教学是书法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书法教学是写字教学的美的境界和高级追求。

九、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通过书面语言获取思想或体验感情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凭借的对话 ·阅读教学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 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阅读教学目标分析

(1)获取知识(直接目标)(2)培养能力(主要目标):包括认读能力、解读能力、鉴赏能力

(3)陶冶情操:爱国主义、积极正确的三观、感受中华文化、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等(4)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5)形成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

(6)积累语言:模仿和再生、咀嚼玩味、摘抄等 ps: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边读边思考、及时使用工具书查阅生字生词、写读书笔记、默读、对精彩内容吟诵甚至背诵、探究和质疑等 2.阅读教学方法(1)朗读:

要求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停顿合理、速度适宜、重音得当、语调鲜明、方式多样(2)默读(基本阅读方式)

(3)讲述: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运用原则有:适时性、必要性或重要性、启发性或感染性(4)问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

运用原则有:问题有价值、以思考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问题有启发性

问题大小适中难易适中、所有学生均有机会回答、恰当评价 教师语言简明,态度亲切、要鼓励学生提问

(5)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运用原则:把握好讨论主题、从文本出发、让更多同学参与讨论、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反应又要尽可能寻求共识、要倡导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

(6)提要:编写阅读提要,将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区分为若干部分,用标题式的语句揭示出来,是一种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结构和写作思路的方法 主要训练抽象和概括思维能力,分辨主次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运用原则:准确表达愿意、合乎逻辑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提要种类:人物描写提要、环境描写提要、故事情节提要等(7)其他方法:复述、比较、批注、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阅读教学方法的辩证性:

(1)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2)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长短优势都是相对的

(3)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有没有绝对适合的教学方法(4)每一种教学方法分价值和作用都是有限的 3.阅读教学过程

(1)初读:通读课文初步感知(2)精度:仔细深入研究课文,领会课文思想感情、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等(3)复读: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内化迁移 ·阅读教学过程的几对辩证关系

(1)形式和内容(形式——内容——形式)(2)整体和局部(整体——局部——整体)

(3)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学过程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4)预设性和生成性(5)常识和变式

十、写作教学

1.写作教学目标

·写作:也称作文,指用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书面形式

·写作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整理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活动 ·写作教学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世界: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2)整理思路:条理清楚,注意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3)锤炼语言:遣词造句和标点运用,多背诵名篇

2.写作教学原则:文道结合;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突出重点兼顾其他 3.写作教学方法:

(1)入门写作训练:写通句子

(2)单项写作训练:片段式写作教学

(3)综合写作训练:“大作文”,写完整的文章

(4)强化写作训练:理论训练、提炼分论点训练、寻论据训练、列提纲训练 ·供料式半命题作文写作教学方法

(1)评论与读后感(2)由画入“诗”说(3)缩写、扩写、改写、续写(4)话题作文 4.写作教学过程(1)审题

(2)选材(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

(3)立意(深入准确斟酌题目旨意,以确立文章中心思想,但要尊重实际不可胡编乱造)注意多角度、多侧面

(4)谋篇布局(重视形式)(5)批改(点评、修订或评语)

批改要求:紧扣习作要求、尊重学生劳动、多批少改(6)讲评(要求:计划性、普遍性、理论性 讲评方式:综合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讲评)

十一、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特定的交际目的,借助标准的有声语言和相应的态势语言进行听说互动,双向或多向交流的一种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规范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口语交际素养的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教育目标分析(1)规范学生口语(2)历练口语交际能力

(专注敏锐的倾听能力、清楚流利的表达能力、积极互动的应对能力)(3)培养口语交际素养

(耐心倾听他人表达、善于进行自我表达、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2.口语交际教育方法

(1)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2)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3)开展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4)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 3.口语交际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导入情境

(3)模拟交际(发挥示范交际作用、加深学生参与程度、讲求讨论和评价实效)(4)课外延伸(向社会生活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联想)4.口语交际设计

(1)精心选择内容(一是深入研究教科书提供的教学内容 二是从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教学内容)

(2)科学确定目标(全面完整、具体可测、准确有度)(3)全面准备资源(分析学情、搜集材料、选择媒体)

(4)巧妙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画、讲故事、展示成果、游戏表演、模拟生活等)(5)灵活设计过程(激发兴趣、促进互动、指导示范、实践演练、鼓励评价)

十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

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是一种综合听说读写的课程目标、综合多种多样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语文课程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征: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1)综合性:学习目标综合、学习方式综合、评价方式综合

(2)主体性:在过程中涵养发展学生独立、自由、自强、自律、合作与宽容精神的特征。(3)参与性:参与研制学习方案、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经验等(4)生成性:学生由一个“最近发展区”向另一个“最近发展区”发展,有课题的生成性、问题的生成性、能力的生成性、良好个性品质的生成性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总目标: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2.普通高中阶段语文研究性学习目标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中的语文、社会中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活动

·语文研究下学习特点: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中心,以反思为线索 ·语文研究下学习目标

(1)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感悟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中体验生活,感悟语文(5)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6)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研道德(7)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设计 ·两者过程基本相似,均由以下10环节构成:

选择课题—确定目的—策划方案—角色分工—准备材料—明确时间—优化步骤—组织实施—成功展示—评价反思 ·两者设计原则

(1)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原则

(2)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的原则

(3)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条线索设计学习活动的原则(4)学生参与策划、实施、展示、评价等整个活动过程的原则 ·两者设计要求

(1)课题要适合于学生的实践研究

(2)方案要目的明确、步骤清楚、任务到人、条件保证

(3)过程要强化情境体验、资料收集、问题分析、总结反思等环节(4)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更大发展

4.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

·两者组织理念基本一致:即全员参与、课内外结合、形式多样 ·两者指导要求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不同主要如下(1)课题生成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科书已经设计好的课题

2)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校文化和校本资源特色的课题,是体现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的课堂,有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2)时间安排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和教科书的单元设计同步的 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安排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3)小组成员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小组成员由同一班级的学生组成

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小组成员既可以同一班级也可以不同班级(4)展示形式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个小组展示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围绕同一课题 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各个小组展示则体现了各个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各小组之间不要求有联系。

(5)成果形式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一定要求有文本成果 2)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定要有文本成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指导思想上,坚持学生自主发展基本原则,活动过程和设计均以学术活动为中心(2)课题选择上,突出校本文化特色没,开发本土文化资源

(3)发现知识上,以“发现”为线索,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会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而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4)言语实践上,综合运用并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5)情感态度上,关注学生过程体验与情感变化,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分享学生成就感 使学生养成自觉、果断、坚毅、自律的良好意志品德

(6)审美体验上,关注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倾向、审美能力的生产与发展过程(7)动手操作上,提倡学生“在做中学”,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参与实践(8)信息技术上,提倡学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合作意识上,倡导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10)总结反思上,要善于进行理论总结,并强化反思环节

十三、语文教学评价

1.语文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是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收集、处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语文教学评价意义

(1)对语文教学改革起到积极导向作用(2)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3)激励、鞭策学生不断上进 ·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1)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1)建立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升的评价体系

2)建立促进语文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促进语文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语文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1)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五个领域和两种类型:义务阶段: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高中阶段:必修课和选修课

·语文教学评价理念

(1)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3)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4)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重视多方评价的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2.语文学习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特点

(1)量化学习评价与质性学习评价性统一(两者结合,但侧重质性评价)(2)语文学习评价的弹性(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的)·语文学习评价内容(1)知识和能力的评价(2)过程和方法的评价(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的常用方法

(1)通过量表测量来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注意选择优秀的量表并正确对待量表评价)(2)通过课堂表现来进行表现性评价

(3)通过问题讨论将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结合起来(4)通过建立语文学习档案袋来进行档案袋评价(汇集学生作品、学生学习和进步情况等)3.语文教师评价

·语文教师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规划自己的教师生涯)(2)全方位原则(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全面评价)

(3)双向性原则(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的双向沟通)(4)民主化原则(告诉教师评价目标、标准、方法、程序、要求)(5)建议性原则(评价要让教师从众收到启示、教育、奖励和督促)·语文教师评价的内容

(1)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敬业精神、个人修养、人格魅力等)

(2)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基本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等)

(3)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教学反思意识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听课是对语文教师评价的关键环节)(1)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1)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

2)高校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主体的有机统一

(一看教师行为是否符合语文课改精神,能否促进学生学习二看学生是不是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

3)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感体验与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

(2)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课前观察座谈——听课观察——课后自我评价 ·语文教师评价的实施

(1)评价资料的获取(建立听课制度、建立学生问卷调查制度、定期座谈制度等)(2)多元评价方式体系的建立(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小组评价)(3)谨慎使用评价结果 4.语文考试 ·考试类型

(1)按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单元测试、月度测试、其中测试、期末测试(2)按测验的用途分: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3)按考试功能分:标准参照考试、常模参照考试(4)按测试目的分:学业考试、水平考试 ·有效考试的必要条件

(1)信度:指测试结果或评价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指这一教育测量手段的可靠性(2)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3)区分度:对被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考试题型

(1)客观题:判断、选择、填空(2)主观题:简答、论述、作文 ·语文试卷编制(1)命题的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学习目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系的关系,题目应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应鼓励学的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试卷结构应简约合理 ·试题编制的原则

(1)命题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2)试卷应以双向细目表为准(3)试卷组合要有坡度

(4)命题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考核(5)试题应各自独立,不能照抄陈题(6)题量适度,应与考试时间相匹配(7)试题编组成卷要考虑先易后难

(8)评分标准尽量体现客观性,每题分值以多给“小分”为宜,这样能提高评分的准确性 ·编制试卷的程序(1)明确考试目的(2)制定测试方案

(3)进行编题设计并编制试题(4)拼配、组合试卷

(5)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6)提交审查(7)仔细校对

十四、语文学习心理

·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创始人是华生,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意识,而以行为代之。用“刺激—反应”(S—R)来诠释学习的过程,认为S—R连接构成了学习过程的全部,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班杜拉。(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1)学习的实质在于使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形成连接,并使其连接的力量得以加强

2)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而建立的

学习到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3)总结出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率、准备率

①准备率: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②练习率: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 ③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1)斯金纳将学习分为两种: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应答式)、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

2)强化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手段,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3)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的关键,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教育就是塑造行为(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研究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以及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人格特征的

1)交互决定论:个体行为是个体内部因素、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的 2)观察学习:人类复杂学习活动的实质是观察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总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否认意识、观念等内部心理结构在个体学习中的作用,而是认为是环境刺激导致了个体的行为反应。人类学习的实质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行为主义的“学习”定义为:学习是指经由反复练习,而使行为产生永久性的改变。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心智活动,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而实现的,而不是简单的行为的改变或习惯的形成。(1)苛勒的顿悟说 顿悟,是指因对情境全局的知觉和对问题情境中的事物关系的理解而突然间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

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而非偶然性的试误。学习的本质就是知觉或认知的重组,即把握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构和性质(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组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

2)学习的过程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得当

3)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相关材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学习者来说是

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发现学习是一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式(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华伦

根据知识获得的形式,他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过程的内部特征,将学习氛围“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有意义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中吸收、融洽新知识的过程(4)加涅的学习层次论(信息加工论)

1)学习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为生长过程。

2)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将外部输入的信息转化为记忆结构

3)根据学习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八个层次,被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分别是: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或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总结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总结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的内部加工及其机制,研究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和思维意识,认为学习是主动的心智过程,是内在认知机构的形成与变化的过程

学习是有目标取向的,受学习者本身已有的认知经验、能力、兴趣态度和环境的影响。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肯定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局限:脱离了社会实践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把它归结为单纯的心理过程和纯粹的认识性为甚至机械的信息加工,也片面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忽略学习本身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学习观)

(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教学观:学习不是只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 的信息吸收着,而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具有三个特征:

1)主动建构性: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合、重组和改造,从而用以结识 信息,并最终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知识内容。

2)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

3)学习的情境性:主要指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孤立存在的;(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强调学习的交流和合作,强调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的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是学习主体。4.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基本特征: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整体性、反同一性、反主客二元论,质疑科学理性,强调不确定性和内在性。强调多元、差异、开放、平等、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否定本质和必然

·教育目的:反对理性主义的教育目的,主张对学习教育目的采取宽泛的态度,不要局限与单一的教学目的。不强调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即符合学生自己特质的和生活中特殊性的人。

·课程观:反对学科中心倾向,主张把课程看做探索知识的动态发展过程 四个标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师生观:主张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 ·评价上,主张多元开放的教学评价

5.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学习·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核心)等因素。(2)智力构成

1)西方智力因素说:单因素说、多因素说

2)西方智力结构说:二维结构模型(第一维是语言、数和形

第二维是规则应用能力、推理能力和学校各种学业测验成绩)

3)智力的PASS模型:智力是由注意—唤醒系统、编码—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组成的三级

认知功能系统

4)我国智力单能力说:智力指认知能力

5)我国智力双能力说:智力指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1)语文学习中注意力的培育

明确语文学习目的任务、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注意力(2)语文学习中观察力的培育

加强观察目的性和计划性、教授观察知识和方法、注意培养观察过程中思维能、培养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3)语文学习中记忆力的培育

理解内容是记忆的前提、循序渐进式记忆的规律、“多官参与”是记忆的手段、掌握方法是记忆的关键

(4)语文学习中想象力的培育

根据学生想象特点培育想象力、注意积累表象、参加创造性活动

(5)语文学习中思维力的培育

培育学生质疑的习惯、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语文学习中创造力的培育

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掌握新思维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1)语文学习中动机的培育

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2)语文学习中兴趣的培育

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创设问题情境和与寓教于乐、注意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转化

(3)语文学习中情绪、情感的培育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4)语文学习中意志的培育

明确意志品质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锻炼

(5)语文学习中性格的培育

把握学生性格发展变化时期的规律、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区别(见P264)

(1)作用不同,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范畴,非智力因素是意识范畴(2)智起直接作用,非智起间接作用

(3)智是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非智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4)智没有积极性,非智有积极性(5)智较稳定,非智波动较大

(6)智是学习的执行—操作系统,非智是动力—调节系统

(7)智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五会”(会注意、会观察、会记忆、会想象、会思维)非智在学习中表现为“五学”(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立学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联系(1)都促进(退)智力活动

(2)智力因素指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因素

(3)智力因素可以补充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内容,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因素的某些缺点 ·成功的教学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 6.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

·多元智能的元素: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存在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教育启示(1)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2)树立多样化的教学观(3)树立多维评价观

(4)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馆

(5)树立以问题理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观

7.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言语的发展:(1)口头语言发展:

训练小学生说完整的话;加强口头造句训练;加强课堂师生对话;安排专门口语交际课(2)书面语言发展: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三项内容(3)内部言语的发展:独立思考、先想后说、先想后写的能力 ·小学生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见P269)

·小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特点:不断丰富、深刻性加强、稳定性加强 8.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言语的发展(1)口头言语:

发音趋于准确清晰,能选择合适的语调,掌握停顿和语速,提高语音表现力和感染力(2)书面言语:阅读、写作进步提高(3)内部言语:日益复杂

·初中生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见P272)·初中生语文学习思维特点(P273)

·初中生语文学习情感特点:既有强烈冲动的一面,也有温和细腻的一面 情绪可变现与巩固性并存;内向性与外露性共存 9.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言语的发展:口头、书面、内部 ·高中生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1)观察力:精确、细密、迅速(2)记忆力:比小学、初中生都强

·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思维特点:抽象逻辑已具有充分假设性和预见性

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加强

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情绪特点

(1)内隐文饰性(2)延续性和两级波动并存(3)丰富性和特异性

十五、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

1.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学习语文学科内容时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一般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当中的实践和运用 ·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变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具有独特性、情境性和稳定性特征。·学习方式的类型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间接学习和体验学习(3)自主学习和他住学习(4)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5)真实学习和虚拟学习(网络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在学习方式上确立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具体形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了新课程的标志性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方式(首要学习方式以积极倡导)

1)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和个性的呈现

2)核心品质:是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决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

3)过程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体性不断成长的过程

4)要求:学习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 学习时: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 学习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5)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一是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二是要创设宽松适合自主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自觉自由选择 三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合作学习方式

1)实质:是人的社会性的本质体现,是人的生活方式的主要层面

(合作是人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基本需要和

天赋人权)

2)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发展

3)指导策略:建立课堂学习小组、改变课堂教学空间形态、调整课堂教学时间结构

4)操作程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小组评价(3)探究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必将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资助探究有关问题并获得相应知识经验和相关能力的学习

1)实质:是学生通过模仿科学家及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亲身经历“研究过程”而获得有关科学知识、素养和能力的学习活动。探究学习对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应成为学生天然享有的、内在的天性活动和权力。

2)要求:学生以问题学习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形成一种强烈而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怀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

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3)操作程序:

形成问题——观察讨论——作出假设——考虑解决方案——搜集信息——分析整理——验证假设

4)类型:作为课程形态属于综合实践范围活动范畴/结合学科学习内容而展开的探究学习

2.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切学习活动领域内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学习目的所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综合 ·语文学习方法是带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基本特征:

(1)继承性:历史传承,包括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写作等语文方法(2)综合性:语文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综合(3)层次性:循序渐进

(4)发展性:新教育思想和理念、语文学习目标和内容、现代学习技术促进语文学习方法发展

·语文学习方法作用: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语文能力、养成语文自学习惯 ·语文学习方法系统:

(1)以语文学习过程为主线的系列学习法: 预习法、听课法、复习法、作业法、应考法等(2)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系统学习法:

识字学习法、写字学习法、听知学习法、说话学习法、阅读学习法、写作学习法等(3)以语文学习心理规律为依据的系统学习法:

趣味学习法、模仿学习法、尝试学习法、发现学习法、比较学习法、想象学习法、综合学习法、概括学习法、反馈学习法等 ·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

依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个人特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 ·语文学习方法的运用

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直知识、反复实践、善于组合、及时总结 3.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征上表现出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的行为倾向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不仅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本领,为人们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必要条件 ·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识字写字学习的习惯、阅读学习习惯、写作学习的习惯、口语交际学习的习惯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原则:计划性原则(循序渐进)、指导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2)一般过程:明确意义——掌握知识——认真实践

十六、课外语文学习

课外语文学习:指在教师指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展开的含有语文教育因素的集体活动 1.课外语文学习价值:

(1)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发展个性、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高(2)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改革:拓展课内教学内容、促进课内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2.课外语文学习特点: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 3.课外语文学习的指导

(1)课外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成果交流(2)课外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制定课外写作计划、开展课外写作活动,进行课外写作成果交流(3)课外口语交际指导:指导制定课外口语交际学习计划、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训练口语交际技巧(4)课外综合性学习与研究下学习指导:

指导学生确立课外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主题、开展活动、成果交流

十七、语文教师

1.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角色期望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语文教育行为包括:语文德育行为、语文智育行为、语文美育行为、·语文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个性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1)师生关系方面,强调尊重、赞赏(2)教学关系方面,强调帮助、引导(3)对待自我方面,强调教学反思

(4)和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方面,强调交往、合作 2.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

1)教师德行,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达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基本要求是对学生无害、无欺、公平、有益

2)语文教师德行的构成:教师善、教师公正、教师责任感

3)语文教师德行的培养:教育实践、反思、遵守师德规范 ·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

(1)语文专业知识: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2)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语文教育学知识(3)人文社科知识(4)自然科学知识 ·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1)言语表达能力

(2)语文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3)语文科研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

(1)语文教师人格的完善:人格修养、仪表形象

(2)语文教师个性的塑造:稳固共性根基、提升人格修养、实现“个性化”发展、追求“多样化”发展(3)语文教师教育智慧的运用

1)教育智慧:是以语文教育活动为基础,将自己生命理想和智慧具体化、实践化,并

消融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扩展自己心理结构,发展自身认知、生存 合作、创造的一种智慧

2)教育智慧的构成:智力智慧、道德智慧、情感智慧

3)语文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制是教育智慧的具体体现,表现为几种能力,即 随机应变能力、因势利导能力、对症下药能力、把握分寸能力等 3.说课与评课

·说课:是一种没有学生参加的课堂教学技能的展示,是从教者展示水平、教学水平、理论 水平的展示。

·说课内容:说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作业 ·评课: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效果五大方面

(1)体现教材意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2)强化角色意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3)突出问题意识:主张以问题为纽带教学(4)追求效率意识:课堂教学要讲究精气神 4.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示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

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职业道德,逐 步提升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工作者。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观点取向

(1)理智取向: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首先必须自己拥有“内容”,其次要帮学生获得这些

内容,这种取向主要是向专家学者学习。

(2)实践—反思取向:单独反思、与人合作反思、“合作的自传”方式

(3)生态取向:通过教师小组的互相合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构建一种合作教师文化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2)参与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师进修学习(3)加强语文教师的校本教研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1)强调教育研究的原则

(2)注重自我反思的原则:对自身教育思想加以反思 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专业行为和活动加以反思 对自己专业成长的状况加以反思(3)突出形成问题的原则

十八、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概述

1.中国古代语文课程

(1)远古至西周时期:西周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

(3)秦汉时期: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识字和写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蒙学分为书馆和乡塾(5)隋唐五代时期

课程主要是经学、书学、可靠预备,唐国子监下设立国子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六学,门下设弘文馆、东宫有崇文馆、尚书省祠部有崇玄馆等(6)宋元时期

宋代理学,北宋周敦颐等人在儒、道、佛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儒学。因其多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故称“理学”。理学以探讨“道理”为核心,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存养功夫,成为我国封建后期治国齐家育人的标准。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称“四书”,并加之为注,“四书”“五经”成为封建后期学校标准课程和教材,以及科考的唯一依据(7)明代

明代官学课程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 明中期封建腐败,程朱理学日渐僵化,陆王心学成为书院教授内容。明代写作课程主要为八股文

(8)清代:清代教学写作更重视八股文;1901年废除科举制 2.中国古代语文教材

·中国古代语文教材可以分为蒙学教材、经学教材、文选教材、诗选教材和作文教材 ·蒙学教材

影响最大的有“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1)《急救篇》蒙学通用识字课本(2)《千字文》通俗识字课本(3)《百家姓》(4)《三字经》内容有五个方面:教育学习、伦理纲常、自然科学、语文顺序、勤学典范 ·经学教材 儒家的经典著作(1)“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文选教材

我过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最具代表性的是《昭明文选》和《古文观止》(1)《文选》(《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编选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2)《古文观止》:以先秦历史散文为重点,体裁多样 ·诗选教材 《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 ·作文教材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钦定四书文》等 3.中古代语文教学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经验

(1)识字教学方面:集中识字、使用韵语和对偶

(2)阅读教育方面:基本原则和要求——“文”“道”不可偏废 基本方法——熟读、精思、博览

(3)写作教学方面:基本原则——“词”(辞章)“意“(义理)并重

基本步骤——先“放”(放胆文)后“收”(小心文)

基本方法——多做多改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弊端

(1)问题:古代语文教学逐步演变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八股文等窒息了青少年的思维想象能力和革新创造精神。此外,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记诵和模仿,只重视整体感知,缺乏分析认识。

(2)弊端: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不重视知识教育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家见p346(1)孔子(2)孟子(3)荀子(4)韩愈

(5)胡瑗:北宋教育家,提出分斋教学制,即设置“经义斋”和“治事斋”(6)朱熹(7)王守仁

(8)曾国藩:主张“看、读、写、作”同时进行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论著见p353(1)《学记》(2)《颜氏家训》(3)《朱子读书法》(4)《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5)《家塾教学法》(6)《教童子法》

十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概述

1.中国现代语文课程见P358 2.中国现代语文教材见P362 3.中国现代语文教学见P365 4.中国现代教育家见p368(1)蔡元培(2)夏丏尊(3)叶圣陶(4)朱自清(5)吕叔湘(6)张志公

5.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论著见p373

篇2:华师大宗教学考研

一、分析下列句子所反映的现象。(共8题,不全)

1下面的句子反映了什么现象?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富国强兵”保留了我国古代什么语法现象? 7雕凋碉鲷调 桃洮逃 反映了我国古代语音的什么现象? 8“甚已,汝之不惠。”反映了什么文字现象?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共10题,不全)

1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2族庖月更刀,折也。(族)

三、指明下列虚词的词性,并说明在表达上的用法。(共10题,不全)

1齐军即已过而西矣。(而)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

四、给下面的文章加注标点,并翻译。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期行乎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何乐也对曰吾乐多矣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生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于襁褓者吾既已过行且九十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

乎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五、我国汉字有哪几种造字法,将下面的汉子按造字法分类(每组三个)。

寇、集、气、服、亦、甘、颖、瓜、寸、首、问、涉、六、下面这些汉字简化用了三种不同的简化方法,将这些汉字按不同的简化方法分类,并

简述每种简化方法的利弊。

兰、谷、汉、鸡、东、钱、曲、习、长、区、龟、七、给下面这些词语分类(按构词法),并写出构词类型的名称。(4分)推广、筛选、民主、注意、体制、改革、笔直、压缩、自动、美容、肉麻

八、改正错别字,并说明改正的原因。

一愁莫展

为虎作帐 搬门弄斧

九、辨析同义词 解散——解体 打扰——打乱 慌张——恐慌

十、填空题(共20题,不全)

1、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鲁迅开创了中国________现代两大文体。

2、郭沫若的诗歌_______,歌颂中华民族“在死灰中复生”。

3、周作人的散文风格集合了中国的_______、英国的随笔、日本的俳句。

4、茅盾善于塑造民族资产阶级和_______的形象,其中《蚀》中的孙舞阳就是属于后者。

5、巴金1946年的长篇小说________描写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黑暗、混乱社会下无

助挣扎的生活。

6、萧红的《生死场》描述了________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的故事。

7、沈从文一贯以“_______人”自居。

8、废名的文章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带有浪漫而又浓郁的田园风味和乡土气息。

9、曹禺的《日出》塑造了“有余者”和_________两类形象。

1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句诗出自汉园三诗人之一_______的名作《断章》。

11、鸡出于埘,_________,牛羊下山。是诗经中描写暮色的句子。

12、“诗中有画”是唐

代诗人_______山水诗的主要特色。

13、杜甫的“三吏”有《新安吏》、《石壕吏》和________。

14、《临川四梦》中汤显祖最得意的作品是________。

15、鲁迅在谈到中国小说发展概略时,说到______的问世使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写作手法都

被打破了。

十一、简答题(20分)

1、分析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

2、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特点?

3、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主张?

4、《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十二、现代人要不要学习古代诗词?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议论文。千字左右。(10分)

考完了,趁着还有点印象,把真题发到网上先。古代汉语部分的句子很多,一时难以想起来,文学史部分因为原题都比较长,我只是稍微带过,但考点都列出来了。接下来的慢慢回忆起来后我会陆续补充上来,也希望大家都能帮帮忙,让它尽量成为完整版。以前在论坛里得到过不少的帮助,虽然考得不太好,但也来给后来人们栽栽树,要考的同学们,好

篇3:华师大宗教学考研

问题一:忽视联系,只关注问题本身

在新教材中,不再单列“应用题”教学单元,学生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计算教学之中。这里,解决问题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年级的解决问题看似简单,但问题的呈现形式是循序渐进的,有联系的。在教学中容易忽视问题之间的联系,只关注到问题的本身。

问题二:文字过多,使问题缺乏趣味

一年级的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识字量少,阅读能力差,不能准确地理解问题的题意。教学中容易出现为图方便,将要解决的问题以文字形式出现,这使问题缺乏趣味。

问题三:机械使用,缺少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中,常出现以下环节:出示主题图———找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少有新的突破。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会正确解决,总是用定向思维引导学生,如:问题“一共有多少?”就是用加法计算;问题“还剩下多少?”就是用减法计算。机械的使用,使学生们的思维缺乏创新意识。

二、解决策略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如何更好地开展一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探索出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研读教材,注重联系

有效的数学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没有这种全面的把握和宏观的视野,教学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各内容之间也没了联系。因此,对所教教材系统的整体掌握,将对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一年级上册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为例,整册教材围绕着求“整体量”和“部分量”这两种问题的解决。从对加法和减法含义的认识开始,形象生动的情境和图片故事,让学生学会看图列式,为学生打开了解决问题的大门;教学6、7的加减法时,就带领着学生真正进入解决问题,这时候“?”形式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带着这个全新的概念形成问题意识;紧接着,教学8、9的加减法时,问题的提出有了一个较高的层次的跨越,文字的出现体现了学生的成长,在图、文中寻找条件,在较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呈现的形式多样了,开始让学生尝试着从给定的情境中找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到最后,引导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取不同的数学信息,掌握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等等。解决问题的教学就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呈现,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思维特点,这就需要教师了解问题之间的联系,不能越俎代庖,拔苗助长,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策略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时候进行的。”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就能让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时候进入学习。过去我们把兴趣当成手段,现在我们要把兴趣当成目标。一年级的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识字量少,阅读能力差,不能准确地理解问题的题意,他们的的思维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把问题放在一个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必定会兴趣高涨,解决问题的教学也会像在沐浴在春风中一样。

如:在教学“8和9的解决问题”时,我创设了“神秘的大森林”的故事情境,可爱的小鹿,憨憨的白鹅还有草地上有人的蘑菇,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小鹿间的对话将问题以简短的文字呈现:“我们一共有9只,呀,有3只小鹿跑走了”,生动的情境和语言又一次深深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问题的兴趣,使问题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又如:在教学“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时,我设计了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猜,“老师从盒子里拿出2根铅笔后,盒子里原来有几根铅笔?”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起了猜想。一个说:“如果盒子里还剩1根,把拿出来的2根再放进去,那原来就有3根。”另一个马上说:“不对,老师的盒子里可能不是1根,有可能是19根,把拿出来的2根放回盒子里,原来就有12根。”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将“逆向”的用加法解决的这个较难的问题在轻松的游戏中慢慢的理解。对解决问题产生兴趣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不会因为一节课而结束,他会激励学生不断的研究、探索,从而发现新的知识。

策略三:形象教学,引导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有意注意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在较短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内专注的解决问题,对一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要多用激励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思考,甚至是收放自如的肢体语言的引导也能让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豁然开朗。

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问题,什么是“一共”,什么是“剩下”,这些问题单靠语言的描述是无法让学生理解的。因此,我充分运用了夸张的肢体语言,并让学生和我一起参加表演,学生和我一起将两手在胸前一抱,并大声说:“合起来一共有多少?”这样的引导,学生开心的明白了,要把两部分加起来,用加法来解决。反之,让学生做出拿走的动作,他们也马上明白了是要用减去,要用减法来解决。可见,“身”情并茂的肢体语言的辅助教学,对于学生在形象中思考问题起了不小的作用。

策略四:适时归纳,提高升华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方面提出了让学生“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一年级的学生,更需要老师来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让他们尝试,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教学“排队问题”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课一开始,我组织学生排队,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发现“要知道谁和谁的中间的人有几个”,不包括给定的那两个人,并运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着,例题的出现将问题抽象化,这时,老师又以画图的形式将问题带入“符号阶段”的形象理解中,让学生明白,画画图也能解决问题;最后,“数形的结合”的列式计算将问题的解决升华,学生在一次次的推理中解决问题。多种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经验的活动得到领悟和转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得以体现,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才能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篇4:华师大宗教学考研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知道水的密度,知道密度表中的一些规律,理解密度的物理含义.

2.能根据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分组实验来构建密度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描点法绘制图像,在图像中找规律从而构建密度的概念.

2.能根据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密度——学之旅》活动单,JPT-2型架盘天平(量程200 g、感量0.2g)、砝码,体积分别为6 cm2、8 cm3和10 cm3的长方体铝块组和铁块组、体积为6 cm3的长方体塑料块,质量相同的一瓶水和一瓶食用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设置神奇的液体小实验(1分36秒)

(视频链接)

问题设置:多彩的液体分层是如何实现的呢?

学生活动: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惊奇、猜测.

答案预设:可能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能沉下去的液体比较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科学课堂的魅力,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

过渡设置:这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密度》这一节课.(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传授新课

1.实验探究

(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

引导操作:用天平称量体积均为6 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将实验测量数据填入表1.(所用到的实验仪器均展示给学生观察,铁块1、铁块2、铁块3和铝块1、铝块2、铝块3的标签均贴在它们的表面,便于学生操作)

活动预设:教师巡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适度指导,称量完成后随机取两张记录单进行投影交流,在过程中强调不同组称量出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的质量会略有不同,这是机器在切割器材时引起的不同(图1),数据差距在1 g以内均可以接受.

结论呈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相同体积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来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关系,通过实际的天平操作,比较归纳出实验结论.

(2)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关系(演示实验)

过渡设置: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那么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实验器材:两瓶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胶头滴管.

演示操作:把水放置天平的左盘,食用油放置右盘,此时天平平衡(图2),意味这瓶水的质量等于这瓶食用油的质量,那么它们的体积一样吗?哪瓶的体积多一点呢?

设计意图:首先明确每个烧杯的质量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只烧杯,添加液体直至平衡这个误差过大.笔者采用两只原本装话梅的透明塑料小瓶来进行实验,从而减少实验源头上的误差.

活动预设:事先准备好的两瓶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若在实际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用胶头滴管在较轻的瓶内慢慢滴加液体即可,直至平衡.

结论呈现: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3)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分组实验)

过渡设置:我们已经探究了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情况,现在继续来探究同种物质的情况.

实验器材: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三块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组和铝块组,刻度尺(图3).

①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存在什么关系?

②建立猜想:同种物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学生对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在前概念中是完全空白的,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猜测,这在很大程度上抹灭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该过程中出示两只大小不同的实心铁球,通过轻重的演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③进行实验,检验猜想

引导操作: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之前已经测出铁块1、铝块1的质量,直接填写就可以了;对于长方体组块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就可以了,也可以观察长方体组块盒子外观上的信息,其实它们的长宽高都已经告诉我们了,直接计算也可以.

过渡设置:为了方便大家记录和分析数据,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表2,大家只需要测出铁块2、铁块3、铝块2、铝块3的质量,并写出它们的体积就可以.

过渡设置:实验完成的小组将自己所得的数据,用描点法绘制铁和铝的图像,在绘制的过程中要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活动预设:经过引导操作,学生在测质量和写体积的环节应该没多大问题,用描点法绘制铁和铝的m-V图像时,强调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并说明当物体的质量m=0,它的体积V=0,在图4上作m-V图像原点也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④得出结论

过渡设置:你能通过m-V图像得出实验结论吗?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CD#3],即比值是[CD#3];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CD#3].

过渡设置: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不同,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就叫做密度,强调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板书定义).

2.自学乐园

过渡设置:自学课本P60-62,完成以下题目

(1)密度的计算公式[CD#3].

(2)密度的国际单位[CD#3],常用单位[CD#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3)水的密度是[CD#3],其物理含义是[CD#3].

(4)观察固体、液体、气体三张密度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答案预设:

(1)密度=[SX(]质量[]体积[SX)],ρ=[SX(]m[]V[SX)].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是g/cm3,

单位换算:1 g/cm3=[SX(]10-3 kg[]10-6 m3[SX)]=1×103 kg/m3(强调单位换算)

(3)水的密度是1.0×103 kg/cm3,其物理含义是单位体积水的质量是1.0×103 kg.(强调物理含义时可类比之前学过速度的物理含义)

(4)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态有关;一般来说ρ固>ρ液>ρ气(通过密度表中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规律)

三、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1.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CD#3],那么体积为2 m3的冰的质量为[CD#3]kg.

2.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一种物质的密度不会随状态变化而改变

C.物质的密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

D.纯水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相同

四、课堂小结,收获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2.公式:密度

4.物理含义:单位体积物质所含的质量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密度的概念教学课,物理概念的构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直接灌输或强加给学生,本节课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热情,全课紧抓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5:华师大宗教学考研

答:首师大的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只有一个方向招收研究生:01地理教育学。

其初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74教育学基础综合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属重点大学,教育部、北京市“省部共建大学”。建校61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十余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9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7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部级 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1个北京实验室,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2个北京市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新祥旭首师堂http://shoushitang.xxxedu.net/

学校下设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燕都学院、良乡校区基础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学院、京疆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文化研究院、中国国学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等27个院系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5个。各类学生总数 30,315人。其中,全日制专科生467人,本科生10,656人,硕士研究生5,859人,博士研究生565人,成人教育学生11,852人,外国留学生916人,已形成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2,572人,在1,557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331人,副高职称人数599人,博士905人,硕士503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4 %。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6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项目4人,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9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9人,入选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13人,北京市特聘教授43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1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32人,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新祥旭首师堂http://shoushitang.xxxedu.net/

31个,北京市科技新星35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176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入选人员72人,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另有60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

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7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8人;2008年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96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

学校设有90余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十一五”以来,获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4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9新祥旭首师堂http://shoushitang.xxxedu.net/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22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进步奖1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05项。2013至2014学科研项目总经费7,655万元。编辑出版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语文导报》、《中学语文教学》、《教育艺术》等。

学校占地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7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03076余万元。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853.5万册(件),馆藏基础雄厚,是全国文献资料骨干馆之一。学校建有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场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33个国家和地区的20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并成立6所孔子学院,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和德国不来梅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了506名教育硕士。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院校之一,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部授予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也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

新祥旭首师堂http://shoushitang.xxxedu.net/

首都师大附中、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等附属学校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首都师大附中是北京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校。

学校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并多次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将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篇6:华师考研心得

华师的试题其实不难,考的都是基础知识.基础英语有单项选择,短文改错(共20题,改16个,其中有4个是正确的)完型填空2篇(一篇是选词填空,一篇是自己填词),阅读理解(共5篇或者6篇)是最难的一部分,平常要多加练习.特别是最后一篇阅读理解,是道主观题,包括paraphrase,修辞手法,问答等一共25分,占了整个阅读的50%.翻译写作部分今年的英译汉是"爱的代价",汉译英是半文言文性质的"老与少",好象是血轮写的.关于翻译,我极力推荐大家使用张培基的那本<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这本书真是经典中的经典!作文题目是奥运会越来越商业化,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相当于八级作文.考的都是国家的一些重大时事.

华师英语系总分和其他学校的算法不一样.只计算初试2门专业课的成绩(共300分),再加上复试成绩(300分).也就是说,华师初试和复试比重一样,各占50%.这点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复试考3门,专业课笔试,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各100分.华师不考二外听力和口语.专业课笔试考得也不难.文学方向,文学70分,语言学15分,翻译15分.语言学方向的,语言学35分,外语教育学35分,翻译30分.我考的是语言学,所以文学的我就不多说了.语言学部分考得很简单,只要你稍微入门了,那35分都可以做对.这部分包括选择题15分,问答题20分.选择题主要考的是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功能,还有词汇学那一章.对了,张维友的那本词汇学教程一定要看.考了很多,而且是院长编的书,每年必考,不看吃亏.问答题考的是乔母斯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外语教育学全考的是问答题,就3题,但题目很难也很偏,其中有一题是考的测试test和错误分析.还有培养有策略的读者和教授阅读技巧的差别,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翻译部分全是选择题,考的都是指定书中的前几章翻译理论,比如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逻辑思维之类的.这部分不难.只有2个选项或者3个选项,不要记混就行了.

听力部分:复试听力共3题.时间为30分钟.第1题听一篇短文然后判断对错,只听1遍.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第二题是听短文填空.听2遍.共30个空,每空一分.这部分有点难.有很多医学英语,单词也很难.听说这部分每年都考同一个题目,因为在网上搜索不到.考的是希特勒的战争癖和他得的一些疾病之间的联系.我的建议是多关注一下比较常用的医学英语,比如糖尿病之类的.最后一题是问答题,听2遍.根据所听到的短文回答问题.

口试部分:07年参加复试的考生不到80人,上午40人,下午30人.这部分是话题论述.每个人陈述5分钟.考试前,老师会给3张纸让你抽一个题目.考完了之后和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发现其实就2个话题.上午所有考生都说的是师范生不收学费的优缺点.下午都考的是高速公路的优缺点.越是后说的人越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那就要看你的运气好不好了.我抽到第9个考试.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

一 关于复试名单的确定:今年按照1:1.5的比例确定复试名单。

今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共招收7人。其中,免直升人数为3,除去免直升录取的3人外,通过2010年1月份全国统一考试及2011年4月份复试后又录取4人。其中英语方向3个,德语方向1个。这样一共7人,符合简章里发布的招人人数。

今年进入复试的人数为4*1.5=6人(明白怎么计算复试人数了吧?就是除去免直升人数,还缺几人,然后用缺的这个数字乘以当年拟定的比例,就算出可以进入复试的人数。这时只需要知道自己初试总分在这个专业的排名,只要不出现单科不过线的情况,如果你的排名在6人之内,就进复试了,如果是第7,哪怕比前一名差1分,也是进不了复试的。)

英语语言学:计划招生?人,免直升?人,进入复试的听说是17人,最后除免直升人数外,又招了12人。

二 复试流程

4月11日上午报到,下午专业面试。4月12日上午笔试,两小时,下午二外面试,每人十多分钟。

关于专业面试(满分150分)

面试形式

参加面试的一共24位同学,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专业,学科教学,英语语言文学及外国语言学,24位同学被分成三个小组,每组8人,但每组内有来自以上三个不同专业的同学。每组有5位面试老师,一位记录员。三组面试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教室同时进行,所以三个组的面试老师是不一样的。然后每个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进入教室,单独接受五位老师的面试。面试内容

英语专业的面试,当然是全英文的。对于我们组而言,每位同学要进入教室后,老师会要你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回到指定的座位就坐。正式面试开始,首先是一个自我介绍。然后是老师提问。直到老师说可以了,然后你的面试就结束了。大概10多分钟的样子。专业面试的比重最大,基本上决定了你是否能被录取。对于自我介绍,必要介绍是你的本科院校,然后工作与学习情况,然后个人兴趣爱好,最好介绍一下你的学术取向。然后是老师提问,他们不会问你专业课的死板问题,会结合实际,或就你的自我介绍中能引发老师兴趣的某一点,联系到专业知识去提问。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为什么这个专业,为什么对这个专业的哪个部分感兴趣?老师还问我怎么发现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既然感兴趣,就谈谈你对某某问题的理解。还有要提示的是,最好自我介绍里涉及到的专业内容以及专业内容相关的书,理论及理论的提出者,这些年份,书名,作者名字类的东西,都要

进行全面的准备,万一被问到了就能对答如流。因为专业面试里有一个老师的任务是刁难大家。至少我们组是这样的。

补充说明自我介绍经验:01介绍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东西,把面试老师引向你的话题领域。02自我介绍里提到的专业知识领域的相关内容都要看一次,有个印象才行。03态度方面,不知为不知,表现自己也不失稳重和谦虚。04分析专业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路,像纸上写论文一样有条有理,脉落清晰。

最大提示

对于考取英语类专业研究生的考生而言,专业面试里相当重要的是你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面试的时候,你需要用英语这个工具把你心中所想表达出来的,想到哪里就得说到哪里,英语就是你的表达工具,是你和面试老师之间的一个交流工具。

专业面试的分量

外语学院的面试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对于录取起着实实在在地决定作用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我们知道有一些院校,只要初试成绩达到复试线,复试基本上是个形式,但外语学院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甚至可以说,复试才起决定作用,因为初试大家的成绩相差十几分,而复试成绩相差却可达几十分。

2011年4月12日

关于笔试(满分120分)

今天上午是笔试。貌似除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文学方向的考生,其余全部考生的考卷都一样,是写关于egnlish成为lingua franca的500以上的writing.交卷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写了至少2000字。

关于二外(满分60分)

对于南方的学校,俄语的开设是相当少的。我们24个人中,只有2人二外是俄语。俄语面试是这样的:先做一段俄汉翻译,给你一段打印版的俄语,然后让你看两分钟,然后就要你看着俄文说出汉语。里面的单词我毫不夸张的说,至少一半我不认识。然后就是老师提问,基本的俄语句型都要被套进去,贯以具体内容问一下,有十多个问题。一问一答。然后就结束了。

对于法语,二外是法语的人真的超级多。他们说进去之后先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是老师提问与考生回答。我觉得这个还好了,因为“自我介绍”是自己准备的,反正自己事先写好,到时候背下来就可以。这个比起俄语的翻译这种形式而言,当然是很幸运的。

其他二外我就不知道了,保知道今年二外日语复试安排在13日上午,所有二外里面最晚的。没有准备好的同学还有时间再准备一下。

2011年4月13日

综合能力测试(作为参考,不计入复试成绩)

今年国家对研究生复试新增加了一个综合能力测试,所以进入复试的考生都必须参加。考试时间三小时,考试内容有选择题与两个写作。选择题里有一百分的初中与高中数学,有勾投定理,最大值最小值等好多点,概率考的最多。然后就是法律的解读等,记不太清楚了。总的来说,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同小异。

关于录取成绩的计算

外语学院研究生录取根据初试复试总成绩排名进行。初试大家都了解,复试的话,专业面试150,笔试120,二外60,复试总分330.你的总成绩就是你的初试成绩加上复试各科取得的成绩,然后进行排名,名将排在招生人数外的考生就落榜了。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这里的总成绩计算方法,就能得出复试里面试的重要性,当然复试笔试也是比较重要的,不过只要不偏题,大家成绩拉不开距离,最能拉开距离的是专业面试!

上一篇:国旗下演讲高三励志下一篇:军队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基层政治教育的基本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