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2024-06-25

《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通用9篇)

篇1:《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促进人才流动,鼓励国内外人才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对象)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者特殊才能的国内外人员,以不改变其户籍或者国籍的形式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的,可以依据本规定申领《上海市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

第三条(管理部门)上海市人事局(以下简称市人事局)主管本市的引进人才工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上海市公安局(以下简称市公安局)负责《居住证》的发放及其相关管理。市计委、市外办、市劳动保障局、市科委、市教委、市信息办、市医保局、市房地资源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引进人才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居住证》制度的一般规定

第四条(《居住证》制度)对于在本市居住、工作的人员,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

第五条(《居住证》载明内容)《居住证》载明持有人的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签发日期、有效期限、身份证编号或者国籍(地区)等内容。

第六条(《居住证》的有效期限)《居住证》的有效期限可分为6个月、1年、3年和5年。

第七条(《居住证》的功能)《居住证》具有下列主要功能:(一)持有人在本市居住、工作的证明;(二)用于办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相关事务,查询相关信息;(三)记录持有人基本情况、居住地变动情况等人口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

第八条(发证机关)《居住证》由公安部门颁发。

第九条(《居住证》信息系统)《居住证》信息系统纳入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居住证》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障工作,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居住证》申领的规定

第十条(申请的提出)本规定第二条所称的国内外人员需要申领《居住证》的,由本人或者用人单位向市人事局提出申请,并填写《居住证》申请表。

第十一条(申请材料)申领《居住证》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本人的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证书或者业绩证明材料;(二)有效的身份证明;(三)在本市的住所证明;(四)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状况证明。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或者劳动合同的申领人,还应当提交聘用或者劳动合同。已经在本市创业的申领人,还应当提交投资或者开业的相关证明。已经入境的境外申领人,还应当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入境证明。

第十二条(申请的审核)市人事局应当自收到申请表和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按照本市人才开发指导目录和具体评价标准,核定《居住证》的有效期限,并出具《办理通知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领人。人才开发指导目录由市人事局根据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会同相关部门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第十三条(《居住证》的办理)申领人凭《办理通知书》,向公安部门办理领取《居住证》的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居住证》的工本费)《居住证》的工本费,由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确定。

第四章 相关管理

第十五条(境外人员的就业许可)已加入外国籍或者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的留学人员,持有《居住证》的,可以免办其他就业许可。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外国籍人员在国内就业,以及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人员在内地就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居住证》相关信息的变更)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因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等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在30日内向市人事局办理《居住证》相关信息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换证)《居住证》有效期满,需要申领新的《居住证》的,本人或者用人单位应当在有效期满15日前,按照本规定第十条至第十三条的规定向市人事局和原发证的公安部门办理换证手续。

第十八条(《居住证》的挂失和补办)《居住证》遗失的,持证人应当及时向市人事局办理挂失和补办手续。

第五章 相关待遇

第十九条(创办企业)持有《居住证》的境外人员,可以以技术入股或者投资等方式创办企业。

第二十条(科技活动)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可以申请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参与科技项目招投标,申请科技人才计划资助或者科技项目资助,申报科技奖励。

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聘用)持有《居住证》的人员,经本市有管理权限的部门批准,可以以短期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接受行政机关聘用,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二十二条(资格评定、考试、登记)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可以参加本市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考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执业(职业)资格登记。

第二十三条(子女就读)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其《居住证》的有效期在一定年限以上的,可以申请子女在本市就读。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由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具备相应接收条件的学校就读。本款要求的《居住证》的有效期年限,由市人事局会同市教育行政等部门另行制定。符合前款规定的境内人员的子女,取得本市高中毕业文凭的,可以参加上海卷统一高考,报考本市部委属高校、在外地有招生计划的市属高校或者民办高校。持有《居住证》的境外人员的子女,在语言文字适应期内,参加本市升学考试的,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

第二十四条(基本养老保险)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或者未加入外国籍的留学人员,可以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其在户籍所在地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储存额不转移。离开本市时,本市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储存额转移到其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当地未建立社会保险机构的,将其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及其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持有《居住证》、未加入外国籍的留学人员离开本市时,本市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及其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二十五条(基本医疗保险)按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以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离开本市时,本市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个人医疗帐户储存额转移到其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当地未建立社会保险机构的,将其个人医疗帐户储存额及其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二十六条(住房公积金)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可以按规定在本市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已在户籍所在地缴存了住房公积金的,可以将在户籍所在地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余额转入本市住房公积金帐户,原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年限和余额,可以与在本市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年限和余额累计计算。离开本市时,可按规定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存储余额转移手续。

第二十七条(实施专利的奖励)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在本市实施其发明创造的专利的,可以申报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

第二十八条(因私出国)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在本市工作并暂住1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办理因私出国商务手续。

第二十九条(外汇兑换)持有《居住证》的境外人员,可以持税务凭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外汇管理指定的银行,将其在本市期间合法的人民币收入兑换成外汇,汇出境外。

第三十条(居留签注、签证)持有《居住证》的台湾地区人员,可以申请办理长期暂住加注和多次出入境签注手续。持有《居住证》的外国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长期居留手续和与居留期限相同的多次出入境签证手续。

第三十一条(其他规定)国家和本市对引进人才的有关待遇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随同家属的待遇)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可以为随同来本市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申领《居住证》,并享有相应待遇。

第三十三条(户籍的取得)国内外人员以取得本市户籍方式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另行办理相关手续。持有《居住证》的人员,愿意取得本市户籍的,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四条(施行日期)本规定自XX年6月15日起施行。

篇2:《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促进人才流动,鼓励国内外人才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对象)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者特殊才能的国内外人员,以不改变其户籍或者国籍的形式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的,可以依据本规定申领《上海市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

第三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人事局(以下简称市人事局)主管本市的引进人才工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上海市公安局(以下简称市公安局)负责《居住证》的发放及其相关管理。

市计委、市外办、市劳动保障局、市科委、市教委、市信息办、市医保局、市房地资源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引进人才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居住证》制度的一般规定

第四条(《居住证》制度)

对于在本市居住、工作的人员,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

第五条(《居住证》载明内容)

《居住证》载明持有人的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签发日期、有效期限、身份证编号或者国籍(地区)等内容。

第六条(《居住证》的有效期限)

《居住证》的有效期限可分为6个月、1年、3年和5年。

第七条(《居住证》的功能)

《居住证》具有下列主要功能:

(一)持有人在本市居住、工作的证明;

(二)用于办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相关事务,查询相关信息;

(三)记录持有人基本情况、居住地变动情况等人口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

第八条(发证机关)

《居住证》由公安部门颁发。

第九条(《居住证》信息系统)

《居住证》信息系统纳入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

《居住证》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障工作,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居住证》申领的规定

第十条(申请的提出)

本规定第二条所称的国内外人员需要申领《居住证》的,由本人或者用人单位向市人事局提出申请,并填写《居住证》申请表。

第十一条(申请材料)

申领《居住证》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本人的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证书或者业绩证明材料;

(二)有效的身份证明;

(三)在本市的住所证明;

(四)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状况证明。

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或者劳动合同的申领人,还应当提交聘用或者劳动合同。已经在本市创业的申领人,还应当提交投资或者开业的相关证明。

已经入境的境外申领人,还应当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入境证明。

第十二条(申请的审核)

市人事局应当自收到申请表和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按照本市人才开发指导目录和具体评价标准,核定《居住证》的有效期限,并出具《办理<上海市居住证>通知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领人。

人才开发指导目录由市人事局根据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会同相关部门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第十三条(《居住证》的办理)

申领人凭《办理<上海市居住证>通知书》,向公安部门办理领取《居住证》的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居住证》的工本费)

《居住证》的工本费,由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确定。

第四章 相关管理

第十五条(境外人员的就业许可)

已加入外国籍或者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的留学人员,持有《居住证》的,可以免办其他就业许可。

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外国籍人员在国内就业,以及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人员在内地就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居住证》相关信息的变更)

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因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等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在30日内向市人事局办理《居住证》相关信息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换证)

《居住证》有效期满,需要申领新的《居住证》的,本人或者用人单位应当在有效期满15日前,按照本规定第十条至第十三条的规定向市人事局和原发证的公安部门办理换证手续。

第十八条(《居住证》的挂失和补办)

《居住证》遗失的,持证人应当及时向市人事局办理挂失和补办手续。

第五章相关待遇

第十九条(创办企业)

持有《居住证》的境外人员,可以以技术入股或者投资等方式创办企业。

第二十条(科技活动)

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可以申请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参与科技项目招投标,申请科技人才计划资助或者科技项目资助,申报科技奖励。

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聘用)

持有《居住证》的人员,经本市有管理权限的部门批准,可以以短期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接受行政机关聘用,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二十二条(资格评定、考试、登记)

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可以参加本市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考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执业(职业)资格登记。

第二十三条(子女就读)

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其《居住证》的有效期在一定年限以上的,可以申请子女在本市就读。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由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具备相应接收条件的学校就读。本款要求的《居住证》的有效期年限,由市人事局会同市教育行政等部门另行制定。

符合前款规定的境内人员的子女,取得本市高中毕业文凭的,可以参加上海卷统一高考,报考本市部委属高校、在外地有招生计划的市属高校或者民办高校。

持有《居住证》的境外人员的子女,在语言文字适应期内,参加本市升学考试的,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

第二十四条(基本养老保险)

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或者未加入外国籍的留学人员,可以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其在户籍所在地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储存额不转移。离开本市时,本市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养老保

险帐户储存额转移到其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当地未建立社会保险机构的,将其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及其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持有《居住证》、未加入外国籍的留学人员离开本市时,本市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及其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二十五条(基本医疗保险)

按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以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离开本市时,本市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个人医疗帐户储存额转移到其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当地未建立社会保险机构的,将其个人医疗帐户储存额及其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二十六条(住房公积金)

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可以按规定在本市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已在户籍所在地缴存了住房公积金的,可以将在户籍所在地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余额转入本市住房公积金帐户,原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年限和余额,可以与在本市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年限和余额累计计算。离开本市时,可按规定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存储余额转移手续。

第二十七条(实施专利的奖励)

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在本市实施其发明创造的专利的,可以申报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

第二十八条(因私出国)

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在本市工作并暂住1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办理因私出国商务手续。

第二十九条(外汇兑换)

持有《居住证》的境外人员,可以持税务凭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外汇管理指定的银行,将其在本市期间合法的人民币收入兑换成外汇,汇出境外。

第三十条(居留签注、签证)

持有《居住证》的台湾地区人员,可以申请办理长期暂住加注和多次出入境签注手续。持有《居住证》的外国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长期居留手续和与居留期限相同的多次出入境签证手续。

第三十一条(其他规定)

国家和本市对引进人才的有关待遇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随同家属的待遇)

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可以为随同来本市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申领《居住证》,并享有相应待遇。

第三十三条(户籍的取得)

国内外人员以取得本市户籍方式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另行办理相关手续。

持有《居住证》的人员,愿意取得本市户籍的,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第三十四条(施行日期)

篇3:《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规定, 为提高社会消防安全专业化管理水平, 保证消防安全技术服务质量, 我们制定了《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附件:1、消防工程相关专业新旧对照表

2、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核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略)

3、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核认定申报表 (略)

篇4:慈溪居住证管理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依法规范我市流动人口申领《浙江省居住证》,完善居住服务,加强人口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依据《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相关规定及《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相关管理与服务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相关工作,由流动人口居住地公安机关派出所组织实施。

慈溪市公安局负责本辖区《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工作的组织、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

第四条

《浙江省居住证》是持有人在本市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申请积分制公共服务以及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

《浙江省居住证》由省公安厅统一制作。

第五条

流动人口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依照本规定自愿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第六条

本市居住半年以上,是指流动人口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连续居住并向公安机关申报居住登记半年以上。节假日返乡探亲或在本市范围内迁徙并及时向公安机关申报居住地址变更,登记信息中断时间未超过十日的,也可视作连续居住。居住期限由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审核。

第七条

合法稳定就业,是指申领人能够提供以下证明文件之一的情形:

(一)本市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由本市人力社保部门统一出具的就业登记、近一年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不含补缴和单独参加工伤保险)证明文件,且当前劳动合同、就业登记、社会保险参保为同一用人单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仅需提供近一年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证明);

(二)本市社会组织法人登记证书副本、或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企业(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本单位公章)及《基本情况表》(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档案中心〔室〕出具并加盖查询专用章),以及近一年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不含补缴和单独参加工伤保险)证明文件;

(三)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转包(租赁)合同(两亩以上)或林权转让合同、或水域(滩涂)渔业养殖证、或海域使用权证(以上合同、证件须实际承包或持证满一年及以上)证明文件。

第八条

合法稳定住所,是指申领人能够提供以下证明文件之一的情形:

(一)居住于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同户近亲属拥有所有权的居住房屋的,提供房产(不动产权)证及户口本、或结婚证、或出生医学证明、或由原籍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二)居住于开发园区管理机构、用人单位自建房屋的,提供由工作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居住证明文件及规划许可文件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居住于开发园区管理机构、用人单位自购居住房屋的,提供由工作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居住证明文件及房产(不动产权)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居住于租赁房屋的,需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及不动产权证(或土地证、建房批文)复印件。租赁房屋须符合《宁波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28号)等相关安全规定。

第九条

连续就读,是指申领人能够提供在本市全日制小学、中学、中高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或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籍证明,并就读满一年及以上。

第十条

未满十六周岁的流动人口在我市连续居住半年以上,且其法定监护人已在我市取得《浙江省居住证》的,由其法定监护人持本人户口本或其他法定监护证明文件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等,可以由其监护人或近亲属代为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代为申领的,申请人除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规定外,应当提供委托人、代办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及委托书。

第十一条

对下列投资创业、引进人才、有特殊技能、有特殊贡献者和居住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可不受本规定第五条限制。

(一)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二)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三)具有高级工(三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

(四)个人在慈溪市(不含杭州湾新区、庵东镇)投资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的人员。

(五)被评为慈溪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的人员。其中,第(一)、(二)、(三)类人才由慈溪市人力社保局负责认定,第(四)类人才由慈溪市招商局负责认定,第(五)类人才由慈溪市总工会负责认定。

第十二条

慈溪市公安局要依托人口基础数据库,会同人力社保、住建、教育、市场监管、国土资源、农业、民政、司法等部门,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证明信息网上共享和网上信息申报,方便流动人口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网上信息共享,提供的流动人口“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证明信息,与本规定第七条至第九条所要求的证明文件具有同等证明效力。

第十三条

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申领条件的流动人口,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居住地的派出所受理窗口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第十四条

受理窗口工作人员要对申领人提交的有效身份证件,居住、就业或者就读证明材料进行当场核验。对申领材料齐全的,登录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补充完善居住登记信息,拍照上传证明材料,并打印《〈浙江省居住证〉申领(签注)表》,签署受理意见后向申领人出具《受理回执》。

对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申领条件的,应一次性当面告知申领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受理窗口完成《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后,社区民警要在两个工作日内上门核查申请人所提交材料是否符合本规定设立的申领条件,并在《〈浙江省居住证〉申领(签注)表》签署审核意见。

对以合法稳定住所申领《浙江省居住证》的,社区民警要严格按照《宁波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及《浙江省消防条例》等规定要求,上门对居住出租房屋进行审核。

第十六条

社区民警完成审核后,派出所所领导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对照本规定设立的申领条件,登录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进行审核,并在《〈浙江省居住证〉申领(签注)表》签署意见。审核通过的,由系统自动向省公安厅居住证制作中心发送提交制证数据。

审核未通过的,由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二十四小时内告知申领人。

第十七条

对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发放《浙江省居住证》,由社区民警或流动人口协管员送达至申领人。也可以自愿选择邮政快递服务直接送达。

第十八条

《浙江省居住证》首次申领、办理签注手续免费,换领、丢失补领应缴纳工本费,费用标准按照《浙江省公安厅关于明确〈浙江省居住证〉换补领收费相关事项的通知》(浙流口办〔2017〕12号)执行。

第十九条

《浙江省居住证》由慈溪市公安局签发,每年签注一次。

《浙江省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应当自证件签发之日起每满一年之日前一个月内,到居住地的派出所办理签注手续。由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内进行网上签注。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证件使用功能中止;补办签注手续的,证件使用功能恢复。

第二十条

《浙江省居住证》持有人的就业、居住、就读情况发生变化的,应补充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并参照本规定第十五至十六条规定的受理、审核、审批程序,由受理人员、社区民警及派出所分管所领导分别签署意见。不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设立的申领条件的,不予签注。

第二十一条

《浙江省居住证》持有人在慈溪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居住信息变更或服务处所等其他个人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向居住地的派出所办理变更手续,由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内进行相关项目变更。持有人的居住地址迁往浙江省其他区、县(市)的,应当重新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第二十二条

流动人口要求换领、丢失补领《浙江省居住证》的,应向居住地的派出所提出申请,由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在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居住证管理模块内向省公安厅居住证制作中心提交换领、补领信息。

第二十三条

流动人口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欺骗手段取得《浙江省居住证》的,应当收缴证件,并依法作出处罚。其骗领情况记入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

第二十四条

各派出所要严格依照本规定办理《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相关工作。慈溪市公安局要加强《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受理、审核、发放、签注等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

对不符合规定办理的,及时督促改正;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涉及的有关证明文件样本由政府各职能部门提供。各派出所受理窗口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各部门提供的证明文件样本格式,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核,与样本文件不一致的材料一律不予认可。本规定实施后,证明文件样本需要变更的,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提交新的证明文件样本格式,并报宁波市公安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慈溪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篇5:上海市职业介绍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日期】1994-07-13 【生效日期】1994-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职业介绍管理暂行规定

(1994年7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规范职业介绍行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与职业介绍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 第三条 政府发展职业介绍事业的原则是:鼓励、扶持为求职人员提供无偿服务的职业介绍机构,适度发展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有限制地开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

第四条 第四条 职业介绍机构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扩大就业为服务宗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第五条 市劳动行政部门是本市职业介绍活动的主管部门。

区、县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介绍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职业介绍活动的管理职责是:

(一)制定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规划;

(二)审批设立职业介绍机构;

(三)指导和监督职业介绍机构的业务活动;

(四)培训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人员;

(五)处理职业介绍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七条 第七条 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开展职业介绍活动所需的场所和设施;

(二)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

(三)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规范。

开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除应当具备前款条件外,还须符合办理工商登记所必需的条件或者要求。

第八条 第八条 符合本规定第七条规定、要求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发给《上海市职业介绍许可证》;申请开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领取《上海市职业介绍许可证》后,还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

第九条 第九条 本市对职业介绍机构实行年检制度。提供无偿服务的职业介绍机构和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年检,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年检,由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

第十条 第十条 职业介绍机构需变更或者终止的,应按原申请开办程序办理变更或者终止手续。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职业介绍机构的服务内容为:

(一)接受用人单位的用工登记和求职人员的求职登记;

(二)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资源信息,进行用工指导咨询,推荐合格求职人员,介绍临时性的劳务人员;

(三)为求职人员提供求职机会和信息,进行择业指导咨询。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经劳动行政部门委托,职业介绍机构可办理以下事项:

(一)收集、整理、发布本市劳动力供求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

(二)发放《劳动手册》,办理用工、退工手续;

(三)收取失业保险费,发放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

(四)举办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或者转业培训;

(五)劳动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求职人员可凭身份证和有关证明,向职业介绍机构提出求职申请。职业介绍机构收到求职申请后,负有为求职人员联系、推荐用人单位的义务。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可凭单位简介、招工简章和有关证明,向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招工登记。职业介绍机构接受招工登记后,负有为用人单位推荐求职人员的义务。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职业介绍机构对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所提供的情况负有核实的责任,并应据实向当事人双方介绍情况。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职业介绍机构应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报送劳动力供求信息。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下列人员求职:

(一)未满十六周岁或者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员;

(二)未经批准的外省市人员。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核定。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职业介绍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责令其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可根据情节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可根据情节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屡次违反的,吊销其《上海市职业介绍许可证》。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其介绍的求职人员的人次,处以每人次一千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项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其介绍的求职人员的人次,处以每人次五百元的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规定开办营利性的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除按前款规定处理外,还可按照有关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职业介绍机构因不据实介绍当事人双方的情况,致使当事人遭受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利用职业介绍机构的场所、设施进行违法活动,扰乱职业介绍活动正常进行,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部门依照《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按照《 行政复议条例》,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违反本规定的职业介绍机构处以罚没款时,应当开具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

罚没收入一律上缴国库。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篇6: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暂行规定

【发布日期】1995-09-11 【生效日期】1995-09-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暂行规定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1995年9月11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快本市旧住房成套改造,提高住房成套率,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旧住房成套改造,是指在保留旧住房原有建筑特色和结构前提下,通过调整布局,改善设施,增加设备,使之独立成套的城市房屋修缮行为。

第三条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区各类质量较好、城市规划予以保留的旧住房成套改造。

第四条 第四条 旧住房成套改造应遵循从实际出发,成片改造,配套建设的原则,在不降低原有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居住质量和环境质量。具体实施应在城市规划指导下,结合市政、公用、电力、通讯等设施的改造及实事工程计划进行。

第五条 第五条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局)负责编制全市旧住房成套改造规划及实施计划,核定专项资金贷款额度,对各区旧住房成套改造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协调、指导、监督。

各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负责本辖区旧住房成套改造计划的编制和项目审批、协调,区房产管理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六条 第六条 市房地局根据旧住房成套改造计划汇总配套计划,送市住宅发展核定后,列入市住宅配套计划。市住宅配套计划报市建设委员会备案。

第七条 第七条 规划、公用、市政、环卫、邮电、电力等部门,对本市旧住房成套改造应予配合和支持。

第八条 第八条 旧住房成套改造配套费用按下列方式承担:

(一)自来水、雨污水、煤气、电力、通讯、环卫等配套项目,已列入有关部门实事工程和更新改造项目计划的旧住宅成套改造地块,按原计划渠道投资,配套费用不计入改造项目成本,扩容费用按实计入改造项目成本。

(二)其它地块因改造而发生的配套管线拆、移、复接和扩容费用,按工程实际发生的费用合理分摊,计入改造项目成本。

第九条 第九条 凡列入旧住房成套改造计划的项目,根据经批准的详细规划要求,由区政府审批,报市地局备案,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 第十条 凡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范围内的系统房屋、私有房屋的产权人,应服从规划,按本办法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旧住房成套改造需对原建筑调整布局和加固结构的,其规划、设计、工程技术指标,参照各专业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合理调整。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旧住房成套改造实行原地有偿安置和异地相结合,以原地有偿安置为主。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居住在亭子间、灶间、阁楼、晒台搭建房的住户、不愿购房的住户,应予以现房异地安置。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异地安置标准参照《上海市房屋拆迁管理细则》执行。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旧住房成套改造所需的安置房建设用地,应纳入各区的旧区改造用地计划,有区政府负责协调核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原地安置的住户原则上实行自行临时过渡,过渡期不超过1年。超过1年的,实施单位应给予适当补助。具体标准由市房地局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原地安置的住户实行有偿安置。每户购买面积不超过原建筑面积部分以成本价购房或参照本市出售公有住房的有关规定购房;超过原建筑面积又在8平方米(8平方米)以内的部分,按平均购房;再超出部分,按市场价购房。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原地安置购房时可使用本户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积累的公积金;不足部分,可由户主按本市公积金管理有关规定申请抵押贷款。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原地安置户按上述标准所构房屋拥有产权,5年后可以上市。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市、区两级政府应建立旧住房成套改造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资金可从下列渠道筹措:

(一)向原地安置居民售房的房价款;

(二)公房租金中用于房屋大修的部分资金;

(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中区政府所得的部分收入;

(四)其它收入。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旧住房成套改造启动资金需要贷款的可从出售公房回收资金中提供。具体贷款办法由市房地局和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另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旧住房成立改造按国家房屋修缮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本市郊区城镇旧住房改造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由市房地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篇7:《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截至2012年, 上海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日均客运总量达到1 701万乘次, 同比增长2.0%, 其中轨道交通为客运量主要增长源。轨道交通客运量保持快速增长, 日均客运量622万乘次, 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36.5%;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基本保持稳定, 日均客运量766万乘次, 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45.0%。2012年, 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3条 (含磁悬浮, 不含金山支线) , 建成运营车站289座。公共汽电车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 全市公交站点约为19 800个, 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1 257条。

二、大型居住社区发展概况

居住社区是上海推动经济发展, 改善住房民生, 不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本市大型居住社区主要包括2003~2005年规划建设的浦东曹路基地、宝山罗店基地、南汇周浦基地、闵行浦江基地等14个原市属商品房基地, 2009年初规划建设的宝山顾村、嘉定江桥、松江泗泾、浦东周康航等8个第一批大型居住社区, 以及2009年下半年规划建设的嘉定城北、青浦华新拓展等23个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区。

三、选址布局特征

从郊区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的选址布局和空间分布来看, 现状呈现距离远、规模大、分布散等特征。

1. 郊区大型居住社区与市中心距离分析

近郊区范围内有25个大型社区, 规划可容纳人口约178万, 约占总容纳人口的52%。远郊区范围内有15个大型居住社区, 规划可容纳人口约166万, 约占总容纳人口的48%。这些大型居住社区选址离市中心 (以人民广场为中心) 的直线距离在12~55公里之间, 平均约为25.6公里。

2. 大型居住社区与轨道交通的关系

大型居住社区共涉及到12条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与轨道交通站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将有轨道交通线路在大型居住社区范围内设站的定义为穿越式, 有8个基地, 约占总数量的20%;将有轨道交通线路在基地围合道路上设站或者站点距离大型社区边界在600米以内的定义为相邻和相切式, 共有21个基地, 约占总数量的53%;将除此之外的基地, 即外围边界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距离超过600米以上的, 归为远离类, 有11个基地, 约占总数量的27%。

四、公共交通供应

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公交线路均达到或超过行业规范规定的低限 (每5 000人配套1条过境线, 每2万人配套1条首末线) , 入住2万人以上的社区, 公交线路都达到3条以上。现状实施的公交政策主要有:增设公交线路, 加密高峰班次;始发公交统一票价为2元, 降低出行成本;延长运营时间, 连接轨道交通等。

五、居民出行特征

1. 居民出行率较低

大型居住社区居民日出行次数偏低。调查样本中动迁户较多, 与原居住在中心城相比, 小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较不完善, 生活习惯的改变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强度, 泗泾、康桥、江桥、顾村等基地居民日均出行次数约1.9人次, 低于中心城及全市的居民日均出行次数。

2. 出行目的以通勤为主

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日常出行以上班、上学等通勤交通为主, 占调查总出行次数的70%左右, 购物、娱乐、看病等是居民非通勤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 (图1) 。

3. 公共交通出行为主

在居民使用机动车出行中, 乘坐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出行的占大多数, 周边有轨道交通服务且距离较近或换乘方便的社区, 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比重较高。如泗泾基地、君莲基地和浦江基地, 轨道交通出行比重分别达到55%、71%和48%。暂无轨道交通服务的社区, 居民主要依靠公共汽电车出行, 如康桥基地、曹路基地, 公共汽电车出行比重分别达到66%、41%。从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交通链看, 居民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以单一方式为主。调查显示, 采用单一方式出行的占80%左右, 混合方式的占20%左右。在混合方式中, “轨交+公交”是居民出行中采用的主要交通组合方式, 占比接近80%。其中顾村新址2号基地比例较高, 达到83%, 社区周边开通的社区巴士线路等轨道交通接驳线, 极大地方便了小区居民至轨道交通站点的最后一公里出行。

4. 公共汽电车平均乘距较长

大型居住社区居民乘坐公共汽电车出行平均乘距普遍较长, 除君莲基地外, 其他调查基地始发线路的平均乘距均高于市区线路的平均水平。浦江基地连接基地与东方体育中心的南北向市通郊线路174路平均乘距最长, 达到10公里左右。

六、存在的问题

1. 居民出行方向以往中心城、本区内出行为主

调查显示, 大型居住社区内20岁以下青少年、61岁及以上离退休老人以本区内出行为主, 其他年龄层段往中心城区出行更较频繁。动迁房、商品房居民往中心城方向出行比例高, 租赁房居民以区内出行为主。

2. 居民出行时耗普遍较长

大型居住社区均安置在中心城外围区域, 居民出行距离较长, 导致单次出行时耗较长。调查的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单次平均出行时耗 (除纯步行) 超过1个小时。君莲基地出行时间最短, 平均出行时耗在1小时以内, 与基地内居民出行主要往徐汇区等周边区县、出行距离较短相关。浦江基地居民往中心城方向出行较多, 出行距离较长, 因此出行时间最长, 单次平均出行时耗近一个半小时。

3. 居民平均出行费用较高

调查基地居民平均出行费用约5.5元/次, 其中使用公共交通 (除出租汽车) 出行平均费用约3.9元/次。浦江基地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较长, 出行成本较高。曹路、浦江基地分别有20.2%、9.4%的居民选择使用出租汽车出行, 同时也分别有9.6%、4.3%的居民选择使用黑车出行。君莲基地由于离轨道交通站点较近, 主要采用轨交、公交出行, 采用出租、小汽车等其他出行方式的居民较少。从出行成本上看, 乘坐出租汽车出行平均成本约44元。

七、建设难点分析

回顾并总结几年来全市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配套项目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 主要是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方面。

1. 规划方面

空间结构有待重组, 土地和交通融合不足。在大城市的建设发展进程中, 由于人口和产业不断膨胀, 向郊区拓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城市建设用地呈现出由中心城向外扩张的趋势。大型居住社区作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单元, 不可避免地伴随城市空间扩张进行重新组合。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问题, 实现了中心区人口的疏散。同时, 大型居住社区面临阶段性发展问题, 人口的阶段性集聚及设施的阶段性需求特征变化明显。如何通过公共交通网络建设, 逐步引导城市人口、产业有序迁出和重新整合, 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区域差异性重视不足, 对外联系有待加强。总体上大型居住社区公交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居民大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居民乘坐公交较为便捷。但由于大型居住社区选址于外环线以外区域, 而又以动迁户居多, 居民往往感到交通出行没有中心城方便。根据调查显示, 约有50%的居民表示搬迁至基地后, 在出行方向上基本无显著变化, 因此, 能够便捷连通周边轨道交通站点、中心城区、区域内主要商业区、工业区的诉求较为强烈。

对既有公共交通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不足, 多模式公共交通服务有待建立。部分基地虽然有轨道交通服务, 但是运能饱和或超负荷运营的现状要求大型居住社区寻找新的突破点。

原有部分基地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对公交配套不重视, 公交设施未能预留, 或缺乏对专业配套需求的深入分析, 在基地交付使用后才发现问题。

2. 建设方面

部分基地 (特别是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区) 配套的公交枢纽为综合开发项目, 按照现行的政策, 综合开发枢纽的土地取得需走公开“招拍挂”程序。由于建设主体一时无法确定, 配套枢纽建设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各区普遍反映综合开发类枢纽近期难以启动建设, 导致公交设施建设滞后, 不能与居民入住同步配套, 给居民的公交出行带来不便。对于部分在建基地为解决综合开发枢纽建设进度与基地居民入住计划不匹配的矛盾, 部分区县提出建设临时枢纽过渡的建议。但临时枢纽在项目立项和资金渠道上存在一定障碍, 项目建设推进难度较大。部分大型居住社区配套的交通枢纽, 在建设过程中同样受到外围其他条件的制约, 导致项目前期推进缓慢或无法开展研究工作。很多区县反映公交设施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审批周期太长, 导致后期工程建设时间较为紧张。

3. 运营方面

现状部分入住基地公交设施虽已建成, 却一直无人接管, 导致公交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无法正常进行。部分公交首末站在建设过程中与交通管理部门缺少沟通和衔接, 设施建成后不满足公交运营管理需求, 给移交接管和线路开设带来困难。在部分基地内虽然公交首末站已建成并移交行业管理部门, 但与首末站衔接的道路受动拆迁等因素的制约, 基地内配套道路往往不能整体、同步建成交付, 给公交配套工作带来困难。

八、建议

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是一个人口集聚变化的过程, 不同阶段的特征和交通需求会有所差异。回顾近几年的建设推进情况, 今后几年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配套仍将有较多工作需要抓紧开展。

1. 做好工作预警

今后几年, 全市仍将有大量大型居住社区陆续交付使用, 规划虽已编制完成, 但未来几年需要结合客流调查等成果, 开展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配套后评估工作, 建立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工作预警机制。

2. 抓好滚动实施

结合后评估工作, 开展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补充规划编制。要结合居民实际出行需求, 制定分年度配套计划, 做到设施分步建设、线网滚动实施。

3. 开展专项研究

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 给所处区域土地开发和交通格局带来新的变化。区域交通发展应通盘考虑, 需要结合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开展交通专题研究, 如土地与交通融合、引导居民出行等, 以支撑城市发展和大型居住社区建设。

4. 搞好经验总结

篇8:上海市除四害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日期】1994-05-23 【生效日期】1994-05-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除四害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4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1994年5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消灭蚊、蝇、鼠、蟑螂(以下简称四害),控制其危害,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及县属城镇。

第三条 第三条 凡本市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防范和杀灭四害的义务。

第四条 第四条 除四害工作所需经费,除各级政府对公共无主地区予以补贴外,各单位和住户应予承担。

第五条 第五条 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是执行本规定的主管部门。市爱卫会办公室组织本规定的实施,并会同同级卫生防疫部门负责辖区内除四害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章 控制与处理

第六条 第六条 除四害工作由市、区、县、街道(镇)爱卫会统一领导,各基层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协同抓好所属系统的除四害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除四害应采取改造环境,控制四害孳生地及杀灭蚊、蝇、鼠、蟑螂等综合防治措施。易招致或孳生四害的行业和场所,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管理、养护及废弃物处理中,应有完善的防范杀灭措施,并严格控制四害的繁殖。

第八条 第八条 各地区、单位、住户应有防鼠灭鼠措施,可采取堵洞、毒杀、粘捕等方法消灭老鼠。中小单位应达到无鼠要求;大型单位应达到以鼠夹法测定,捕鼠不超过二只,或以粉迹法测定,鼠迹不超过五处,或鼠征不超过二处;街道(镇)范围内应达到鼠夹法鼠密度不超过百分之一,或粉迹法阳性率不超过百分之五,或鼠征阳性率不超过百分之二。

第九条 第九条 各地区、单位、住户应积极做好翻缸倒罐、平整洼地等工作,严格控制所管理范围内的蚊虫孳生场所,并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灭蚊方法,消灭幼虫和成蚊。小单位积水场所不得有蚊虫孳生;中型单位积水场所蚊虫孳生总面积不得超过二平方米;大型单位积水场所蚊虫孳生总面积不得超过五平方米;市区及近郊街道(镇)范围内积水场所蚊虫孳生有害率分别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十。

单位内部不得有成蚊集聚。

第十条 第十条 各地区、单位应加强人畜粪便和废弃物的管理,采取诱捕、拍打和喷洒药物等方法消灭苍蝇。凡易招致苍蝇及孳生苍蝇的行业和场所,应完善防蝇灭蝇措施。各地区、单位的范围内应无散在暴露的苍蝇孳生物。小型单位不得有苍蝇孳生;中型单位苍蝇孳生总面积不得超过二平方米;大型单位苍蝇孳生总面积不得超过五平方米;各地区范围内苍蝇孳生有害率不得超过百分之五。

生产或经营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苍蝇幼虫孳生,不得有成蝇。其它场所(包括居民住房、职工和学生寝室)的有蝇房间不得超过百分之三,有蝇房间的蝇数不得超过二只。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各地区、单位、住户应消除蟑螂的栖息场所,运用毒杀、粘捕和喷洒药物等方法杀灭蟑螂。成、若虫阳性率不超过百分之五,平均密度每间不得超过五只;卵蛸阳性率不超过百分之二,平均密度每间不得超过二只。

第三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设除害监督员。除害监督员由从事除害卫生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分别由市或区、县爱卫会任命。除害监督员行使下列职责:

(一)依据本规定对所管理范围内的除四害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宣传除四害知识,指导除害执勤员开展工作;

(三)处理违反本规定的事件。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各街道(县属镇)设除害执勤员。除害执勤员由街道(县属镇)爱卫会任命,并报区、县爱卫会备案。除害执勤员行使下列职责:

(一)在除害监督员的指导下,检查、督促本地区及地区内的单位和住户进行除四害工作;

(二)协助除害监督员处理违反本规定的事件。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系统所属单位除四害工作的管理。食品生产、饮食、水产、废品、粮食、畜牧、环卫、建工、市政、房管、园林等行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应指定人员对所属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凡无力自行落实除害措施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可委托除害服务机构代为处理,并支付相应的药物和劳务费用。其收费标准由市爱卫会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市物价局统一制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凡成立地区群众性除害服务机构,应报区、县爱卫会办公室审批;凡属企业性除害服务机构,应报市爱卫会办公室审批,经审核批准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才能接受除害业务。除害服务应确保除害质量,凡未达到除害效果的,应按本规定承担责任。

第四章 罚则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的,地区由区、县的监督管理部门,单位由区、县或街道(镇)的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警告、限期整改、罚款或停业整顿的处罚;住户由区、县或街道(镇)的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的处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地区或单位,由区、县或街道(镇)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三天内整改,并处以十元至一百元罚款:

(一)垃圾堆积、污水积聚、环境脏乱,易造成四害孳生的;

(二)缺少防范、杀灭四害措施的。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地区或单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虫害超过规定标准不满二倍的,对中、小型单位处以五十元至二百元罚款,对大型单位或地区处以二百元至五百元罚款;

(二)虫害超过规定标准二倍以上不满四倍的,对中、小型单位处以二百元至五百元罚款,对大型单位或地区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三)虫害超过规定标准四倍以上不满六倍的,对中、小型单位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对大型单位或地区处以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

(四)虫害超过规定标准六倍以上的,对中、小型单位处以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对大型单位或地区处以二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对因虫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或危害人体健康的单位,并责令其停业整顿。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对流动摊贩和从事非固定作业的人员违反本规定,招致四害集聚或造成虫害孳生的,除害监督员可现场处以十元至五十元罚款。

除害监督员现场执法须有两人以上;罚款须出具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单。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凡二十元以上不满五百元的罚款,由街道(县属镇)爱卫会办公室决定,并定期报区、县爱卫会办公室备案;五百元以上的罚款,由区、县爱卫会办公室决定,并定期报市爱卫会办公室备案;责令停业整顿的,由区、县爱卫会办公室报请市爱卫会办公室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单位的罚款不得计入生产、销售成本。罚款所得一律上缴所在区、县爱卫会办公室,其中百分之二十上缴市爱卫会办公室,百分之四十回拨给街道(镇)爱卫会办公室,区、县爱卫会办公室自留百分之四十。

罚款所得限用于开展除害工作,专款专用,并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监督检查。具体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爱卫会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制订。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区、县或街道(镇)的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 行政复议条例》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含义:

(一)鼠夹法是指以一日内布放的有效鼠夹中捕到老鼠的鼠夹所占比例来计算鼠密度的一种测定方法。

(二)粉迹法是指以一日内布放的长、宽各二十厘米的有效粉块中有鼠迹粉块所占比例计算鼠害程度的一种测定方法。

(三)鼠征阳性率是指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的房间数占总查房间数的比例。

(四)蟑螂成、若虫阳性率或卵蛸阳性率是指发现有成、若虫或卵蛸的房间占总查房间数的百分比;平均密度是指阳性房间成、若虫或卵蛸的平均数。

(五)“孳生地”是指适宜蚊、蝇等虫害繁殖生长的场所。

(六)“易招致或孳生四害的行业和场所”,是指有招致四害或孳生、繁殖四害的适宜条件,经常发现虫害且数量比较密集的行业和地方。如建筑工地,公厕,垃圾堆点,牧场,饲养场,屠宰场,菜场,集贸市场,饮食、水产以及其他食品的生产、加工、经销单位,废品堆存处理场所,绿化地带,下水道,防空洞,开挖工地等。

(七)小型单位是指单位占地或使用面积不满一千平方米的单位;中型单位是指单位占地或使用面积在一千平方米以上不满三千平方米的单位;大型单位是指单位占地或使用面积在三千平方米以上五千平方米以下的单位;单位占地或使用面积在五千平方米以上一万平方米以下的,作两个大型单位计算;超过一万平方米的,以此类推。

(八)地区是指街道(镇),但不包括在其他范围内的单位和住户。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爱卫会负责解释。各县的乡村除四害管理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篇9:上海市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沪建建(97)第0608号

各有关单位:

现将《上海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情况,请及时反馈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

特此通知。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日

上海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本市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根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适用范围)

凡在本市范围内办理注册登记,从事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施工活动的企业,适用本规定。前款所称的建设工程,包括土木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装修装饰工程。第三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的行政主管部门,上海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建管办)负责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上海市建筑企业管理处(以下简称市企管处)具体负责实施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日常管理工作。

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责权范围内负责所辖区域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建委领导。

第二章 资质审查

第四条(立项审批)

本市设立建筑业企业,应先经市建管办立项审核同意。方可向本市工商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设立登记。第五条(立项审核条件)

本市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立项,应当提交下列书面资料:

一、立项申请报告;

二、企业成立的可行性报告;

三、企业章程;

四、上级部门批准文件;

五、市建委要求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第六条(不予受理立项申请的范围)下列企业,市建管办不予受理立项的申请:

(一)未在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二)外省市投资企业或者含外省市投资份额的企业;

(三)境外独资企业;

(四)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

(五)不符合市政府规定的其他企业。第七条(资质审查)

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设立登记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资质审批手续,依法取得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建筑活动。新设立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等级从最低等级定起。第八条(企业分立或合并)

建筑业企业分立或者合并,新设立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审批程序按照前条规定执行。

分立或者合并后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其资质等级按建筑业企业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进行审查,重新确定资质等级。

第九条(一级资质审批权限及程序)

市属建筑业企业申请一级资质,市企管处负责初审,市建管办复审,经市建委核准后,报建设部审批。区、县属建筑业企业申请一级资质,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初审,市企管处审核,市建管办复审,经市建委核准后,报建设部审批。第十条(二级资质审批权限及程序)

市属建筑业企业申请二级资质,市企管处初审同意后,报市建管办审批,由市建管办报建设部和市建委备案。

区、县属建筑业企业申请二级资质,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初审,经市企管处审核,报市建管办审批,由市建管办报建设部和市建委备案。第十一条(三级以下资质审批权限及程序)

建筑业企业申请三级以下(包括三级)资质的,由企业所在地的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发证,并在发证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有关审批情况报市企管处备案。第十二条(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

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包括澳、台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审批,由市企管处负责初审,市建管办复审,报市建委审批。第十三条(园林绿化资质审批权限及程序)

本市建筑业企业申请一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由市建委委托专业管理部门初审,市建管办复审,经市建委核准后,报建设部审批;申请二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由市建委委托专业管理部门审核,报市建管办审批,由市建管办报建设部和市建委备案;申请三级以下(包括三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由市建委委托专业管理部门审批。第十四条(专项资质)

本市建筑业企业申请专项资质等级,由市企管处负责初审,市建管办负责审批发证。

前款所称专项资质,是指除建设部规定资质种类以外的,承包工程总造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型专项承包资质。

第十五条(专项资质的申办条件)

申办专项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其中项目经理不少于二名,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

(二)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三)有固定经营场所;

(四)市建委规定的其它有关条件。第十六条(特殊资质)

建筑业企业申请特殊资质,应向市建管办申请立项,经市企管处审核后,报市建管办审批。

前款所称的特殊资质,是指本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部规定资质范围内的具体施工工艺,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实行特殊的资质管理。特殊资质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动态管理

第十七条(增项审批)

建筑业企业在原资质等级核定的范围外,要求增加承包某项工程的范围(以下简称增项),应经市建管办立项同意后,依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方可承包该项工程。

建筑业企业增项范围的资质等级,按建设部规定的相应资质标准、企业的建设业绩、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力量进行审批。

第十八条(对增项的限制)

建筑业企业增项范围的资质等级不得高于企业的原资质等级。专业类资质的企业不得增项综合类资质,专项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不得增项。

建筑业企业每年只能增项一次,增项的资质等级应从该项资质标准最低等级开始,且两年以后才可升一个等级。

第十九条(暂定资质)

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资质为暂定资质,在资质证书副本中记载,自核准之日起一年后,由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资质审批程序对其进行资质考核,确定资质等级。第二十条(晋升资质等级)

建筑业企业在资质定级后三年内,按合理工期完成两项以上本等级承包范围内规定的上限工程,其它资质条件均达到上一资质等级标准,并且连续两年资质检查合格的,可申请晋升一个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资质定级后两年内,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全部工程质量合格,优良品达到30%以上,并获得两项以上市、部级工程质量奖或一项国家工程质量奖,也可申请晋升一个资质等级。第二十一条(资质升级的申请资料)

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升级,除填写《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外,还应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企业经营手册;

(二)优良率统计报表;

(三)规定数量的代表性工程质量、安全综合考评意见。第二十二条(资质升级审批)

资质升级的审批,按规定的资质等级审批权限执行。第二十三条(资质证书)

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经审查同意后,分别由建设部、市建委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统称资质审批部门)颁发《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第二十四条(承接任务要求)

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所核定的承包工程范围进行工程承包活动。市场信誉好、素质较高的企业,经市建管办同意批准后,可适度超出所核定的承包工程范围承揽工程。第二十五条(降低等级)

本市建筑业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原资质审批部门可予以降低一个资质等级:

(一)企业按资质标准就位后,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资本金和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值数量发生变化,其中二项以上不足标准规定数80%或其中一项不足标准规定数70%的;

(二)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三级或两起以上(含两起)四级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情节严重的;

(三)企业连续两年资质检查不合格的。

建筑业企业违反本规定尚未达到降低资质等级程度的,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核减其相关的承包工程范围。

第二十六条(资质等级的升降)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的升级或者扩大工程承包范围,由市建管办结合检查办理;企业资质等级的降级应随时办理。

第二十七条(恢复资质等级)

被降低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在企业资质条件恢复到原资质标准后,可向资质审批部门申请恢复原资质等级。第二十八条(变更)

建筑业企业变更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应先向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自核准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市企管处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建筑业企业变更技术负责人的,应在变更后一个月内向市企管处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九条(承包范围的变更)

建筑业企业变更工程承包范围的,按规定的资质审批程序和权限,向市企管处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

一级企业增项其他一级资质的工程承包范围,按资质申报程序报建设部办理;增项二级资质的工程承包范围,由市建管办审批,由市建管办报建设部和市建委备案。第三十条(资质年检制)

本市对建筑业企业实行资质检查制。

受检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料,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建设部有关规定,根据企业经营业绩,分别作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评定结论。

年检申报评审由本办法规定的资质审批部门负责,一级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年检由市建管办负责评审。第三十一条(资质年检处理)

建筑业企业未按规定办理资质检查,经提示后仍不办理的,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可按照规定注销其资质证书。第三十二条(部属企业)

国务院有关部(总公司)在本市注册的直属建筑业企业,其资质审批和日常管理由国务院有关部(总公司)负责,但其承包工程范围超出本部(总公司)直接相关业务范围的,应由市企管处初审,报市建管办审核同意,经国务院有关部(总公司)审批后,方可在本市承包相应的工程。第三十三条(非部属企业)

国务院有关部(总公司)直属企业在本市投资成立的建筑业企业(包括控股企业、参股企业)、本市有关专业局管理的企业,接受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法律责任)

对违反本规定的建筑业企业,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建设部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三十五条(定义)

本规定所称的立项,是指建筑业企业设立前,市建管办按照规定对其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的行为。本规定所称的综合类资质,主要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冶金有色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航务工程、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铁路综合工程、铁路电务工程、火电工程、送变电工程、核工程、矿山建筑安装、市政建设工程、海洋石油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建材工业安装工程、邮电通信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工程、古建筑工程机械施工等方面的资质。本规定所称的专业类资质,包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防水、土石方工程、爆破工程、预应力专项工程、钢结构网架工程、消防工程、隧道工程、防腐保温、玻璃幕墙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资质。

第三十六条(具体应用解释)

上一篇:立冬的由来和传说下一篇:人力资源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