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2024-06-02

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通用11篇)

篇1: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宪法规定: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代表的权利是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C.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公民必须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①政治义务的含义: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A.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B.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C.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D.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表明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这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内容)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②怎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为什么要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把他们结合起来。

②怎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B.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篇2: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我们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有利于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有利于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详和的新社区;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等。

-无序的参与政治生活,会造成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国家、集体的利益遭到损害。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间接参与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宽,公民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决策,对科学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直接参与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篇3:专题五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分析】

考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2)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例1(2016年天津卷)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秩序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表明

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

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解析:选C。题目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执政的主体是党,A项排除;B项的主体是政府,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C项符合题意;社会公示制度是民主决策的方式,不是民主监督的方式,D项错误。

【归纳拓展】

1.全面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以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考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和标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指依法享有选举或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现实生活中的其他选举如国家领导人、村委会的选举则不属于选举权。

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但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而是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法律既是自由的体现,也是自由的保障。

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例2(2016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已经持续推进了三年。如今置身天津的人们会欣喜地发现,蓝天白云的数量在渐渐增多,而这背后是社会上下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三年来,天津市人大相继出台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15年市环保局派出20个区县工作组,配备了八百多名负责环保监督的“网格员”,设置了二百多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布下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天罗地网”;为营造绿色生活环境,广大居民以“社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为主题,纷纷开展了“慎放烟花、远离雾霾”等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天津市为实现“蓝天白云”所做的努力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解析:本题以天津市实际存在的环保问题为背景材料,通过列举天津市为实现“蓝天白云”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考生可根据材料中环保问题人人有关等内容分层理解,多角度思考,抓住三大主体(人大、政府、公民)进行分析。

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天津市人大行使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为环境治理提供法律保障。②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③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投入美丽家园建设。

【归纳拓展】

认真理解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考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选举方式:直接选举(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差额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在我国,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的机构分别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而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对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通过参与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我国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制度等。

(6)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公民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例3(2016年浙江卷)省政府参事一般由专家、知名企业家和退休但经验丰富的学者型领导等担任,他们可以以个人身份向政府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可以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快速传至省委省政府乃至国务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②每一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同的③公民对政府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④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解析:选D。省政府参事一般由专家、知名企业家和退休但经验丰富的学者型领导等担任,他们都是公民,可以以个人身份向政府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可以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快速传至省委省政府乃至国务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①④符合题意;题目并没有表明公民政治权利的不同,②排除;题目突出了省政府参事的作用与影响,意味着公民对政府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是有差别的,③排除。

【归纳拓展】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关系: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民主监督关系到选举是否民主,关系到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都是实践民主管理的要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都离不开民主监督,民主监督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之中。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年6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政府履行对人民负责的职责

C.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下边漫画意味着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②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③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④国家确保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3. 从2016年4月起,浙江省公安机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年的打击侵财犯罪专项行动。

这表明

①打击侵财犯罪是浙江省的中心工作②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③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④打击侵财犯罪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4. 据中国日报报道,云南省红河州3名征集入伍人员因怕苦怕累不愿接受部队纪律约束,以各种理由逃避服兵役,受到严肃处理。

这表明

①青年人应增强公民意识②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③服兵役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④履行政治义务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5.2016年5月16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中共河北省委原常委、秘书长景春华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吉林省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后,移送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这体现了

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②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③我国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④任何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6.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2016年2月28日,某地产商的微博因涉错误言论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令关闭。这警示网民要

①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②远离网络,谨言慎行③依法监督政府行政行为④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2016年5月15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顺利完成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据此回答7~8题。

7. 从选举方式看,村委会换届选举属于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差额选举④等额选举

8. 村委会换届选举是

①村民自治的基础②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③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④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9.2016年5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关于〈志愿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这意味着

①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②国务院是我国重要的立法机关③公民可以直接进行决策④国务院正在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1 0. 某市发改委就水价调整举行听证会。

消费者代表提出要兼顾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情况,最终初拟的综合价格上调40%改为上调25%。如果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新闻标题,最适合的是

①建言献策,实现依法决策②听证于民,推进决策科学化③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倾听民意④增强决策公众参与度,民主决策

1 1.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和平桥街道颐和社区微治理项目“红色防火墙”于今年3月底正式启动,通过开展平安大巡逻、大防控工作,在辖区内构建全时段、全方位、无盲区的动态治安“大巡防”体系,全面提升辖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该社区微治理的实践

①丰富了社区自治的基本内容②拉近了基层人大与群众的距离③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④创新了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

1 2. 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2016年5月哈尔滨市消费者权益举报平台共受理举报案件188件。

举报有利于

①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②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③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④确保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

二、非选择题

13.2016年2月26日,中国网信网发布消息,针对少数网络名人无视社会责任,滥用自身影响力,发布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违规信息的行为,有关网站依法关闭了@演员孙海英、@王亚军上海、@荣剑2001、@文山娃、@纪昀、@大鹏看天下等网络大V账号。如此之多的账号被关闭,如此之多的违法违规信息被查处,意味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加强执法督查工作,坚决查处各类网站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管网落实落细的态度很坚定,这是“依法治网”核心的体现,是推进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具体表现。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言论。

14.2016年6月13日,江苏省暨南京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今年主题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强调,食品安全是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才能共享安全。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就是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政府统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推动企业强化主体责任,引导媒体传播食品行业正能量,提高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水平,让“德治”和“法治”并举理念贯穿食品安全工作全过程,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结合材料,运用“民主监督”的知识,说明公民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应如何有所作为。

专题五

【创新演练】

1. D 2.A 3.D 4.A 5.C 6.B 7.B8. A 9.C 10.D 11. D 12.A

1 3.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依法行使言论自由,尊重他人在网络依法表达言论的自由。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尽责。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在使用网络发表言论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做一个爱国的公民。③公民要遵循宪法、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 4.①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公民可以对有关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中的渎职失职行为进行监督,要敢于同危害食品安全行为作斗争。

②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监督。公民可以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举报有关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企业。③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公民可以向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有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情况。④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监督。公民可以将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篇4:政治玩偶的公民生活

溥仪,从满清灭亡到军阀割据,从日本侵华到新中国成立;从3岁登基到亡国之君、傀儡皇帝,从阶下囚到平民园丁,近代中国所有重大政治变迁,溥仪几乎都身在其中,他的人生道路更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溥仪于1950年8月初开始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1959年12月9日,对“末代皇帝”溥仪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对北京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溥仪被新中国特赦。从九五至尊的天子,到新中国的公民,这个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子孙又回到他阔别35载的出生地北京。眼前展开的,是一个崭新、奇特,但又充满幻想的公民生活。

作为公民的第一份工作

在植物园做“花工”是溥仪被特赦后获得的第一份工作,而这份工作是周总理直接安排的。

特赦后回京不久,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会议室接见了溥仪一家。总理问溥仪,特赦后有什么打算,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溥仪说,自己在战犯管理所的医务所帮过忙,对医学感兴趣,想当个大夫,可周总理却不赞成。还有人曾建议安排溥仪到故宫去劳动,周总理也不同意,他说:“故宫每天那么多游客,如果都来看‘皇上’,怎么办?”。

最终,1960年2月16日,溥仪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来到位于香山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参加劳动。溥仪自己后来说,植物园的日子是他有生以来非常重要的一段时光,因为在那里,他学会了如何融入社会,也第一次“享受”到了普通公民的权利。

溥仪旧居成研究室仓库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与大家平时常去的北京植物园离得很近,只隔着一条马路,但前者是国家级的,后者是北京市级别的。如果是第一次去,很可能因为分不清而走错。

中科院植物园位于香山南麓,初夏的植物园里早已是万紫千红、盛装打扮,迎接着游客们的到来。在通往花圃的小路旁,立着一块标牌,爱新觉罗·溥仪几个字在标牌上很醒目,引得不少游人纷纷驻足。

植物园里的工作人员指着标牌后的一排排灰色平房介绍说:“这里就是当年溥仪住过的宿舍,溥仪和两位工友就住在其中一间。”

从1960年2月16日至1961年3月6日,溥仪在这里劳动锻炼了383天。半个世纪之后,溥仪在植物园里居住过的宿舍还基本保持原貌,房屋整体保存完好,不过房门上有锁,门缝里黑漆漆的。这间房子自溥仪住过后,一直没有人再住,如今已经成为研究室的库房,里面存放着一些试验用品。

曾经工作过的温室可寻踪迹

在溥仪住过的宿舍东侧,并排建有多花卉温室。如今,溥仪当年负责的那栋温室已经进行了改造,而旁边的温室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原貌,温室砌着厚厚的水泥墙,墙边是1米多高的水泥台,上面摆着各种盆栽花卉。

最初,溥仪在大温室劳动,从浇花搞卫生开始,逐渐掌握了浇花的技术要领,进入观察和繁殖温室。在这里,他学会了一品红、一品白、倒挂金钟、庭橘瓶子、花扶叶等花卉的剪枝技术,学会了金点一叶兰、金边万年青和仙客来的换盆技术,甚至学会了龙牙花的嫁接以及难度很大的“高曲压条法”等技术。

溥仪的宿舍距离温室不过二三十米,有一条小路直通过来。温室外的院门仍在当年的位置没有改变。五十年前,溥仪每天都要穿过那道花圃的小门,走进温室,和其他工人一样从事最基本的工作。

自觉改造

平生第一次参加工作的溥仪非常兴奋,同时他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也闹了很多笑话。

植物园研究人员董保华回忆说,一天傍晚,他正在植物园东南角家中休息,突然发现溥仪在他家周围转悠,一问才知道,溥仪晚餐后出门走走,走着走着就走不回去了,只好瞎转。

年过八旬的卢思聪老人也是溥仪在植物园劳动生活的见证者。卢思聪回忆说,他有时候出门,衣服扣子扣错了,衣襟斜着就出来了。还有时候,他想把衬衣系到裤子里面,可往往只把前面系进去,后面还露在外面。去食堂买饭的时候,他对钱和粮票是没有概念的,就一把把粮票钱票都掏出来,让大师傅自己去挑。

有一件事卢思聪印象比较深刻,就是溥仪不会洗衣服,别人教他要来回搓洗,结果他就拼命搓洗一个地方,把衣服都洗破了。“我们就都看着他笑,说溥先生您怎么这么大力气呀!”

在劳动中,溥仪不让别人照顾,说照顾对他改造不利。他干活虽然往往不得要领,但却十分认真,工人说怎么干,他都记在本子上,干不好就责怪自己笨。一次插苗子,削插条,不太会使用切接刀,用力过猛,刀子削了手,鲜血直流。大家带他去医务室包扎,劝他回去休息,他却说:“只怪我太笨了。”仍坚持干活。

卢思聪说,虽然在工作上总犯“错误”,可溥仪和同事们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闲暇时,大家就让他给讲当年宫里的趣事。他说小时候喜欢吃春饼,一次吃多了,撑得慌,两个太监一个抓着腿,一个抱着肩膀,帮着他消化。

曾遇人跪拜拂袖而去

对于溥仪的到来,当时植物园领导非常重视。卢思聪回忆,就在溥仪到园的前几天,领导专门组织全园职工在食堂开了一次会,要求溥仪来了以后不能围观。对外要保密,不要让外面的人知道,称呼他为溥先生,而不能叫同志,还有国家机密不要跟他讲。

周边住着的一些旗人,不知怎么知道溥仪在植物园劳动,“闹”了一回事。卢思聪说,那时溥仪每两周可以回城一次,他要坐公交车回城里。当时只有一班公交车,车站设在离植物园不远的四王府村。一天溥仪刚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一些聚集在站台上的旗人忽然跪倒一片,还口称“皇上”!溥仪当时气得够呛,训斥道:“解放都这么多年了,还来这一套!”说完,冲出人群走了。

最后一任妻子

溥仪的前半生婚姻感情生活并不幸福,在被特赦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直过着单身生活。一次,毛泽东在颐年堂与溥仪共进晚餐时,风趣地对他说:“皇上不能没有皇后啊,可以再结婚嘛。”后来,经人介绍,溥仪与在朝阳区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相识。

1962年,38岁的李淑贤嫁给了时年57岁的溥仪。溥仪非常珍惜人生最后一段感情,对李淑贤疼爱有加。无论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夫妻之间发生什么口角,溥仪总能表现出大哥哥般的宽容与谅解。

落笔写下自传

1962年6月1日,溥仪同夫人搬入西城区东冠英胡同40号。邻居们回忆说溥仪是一个对邻居很客气的高个儿老头,他们还曾把李淑贤称为“娘娘”。在国家困难粮食缺乏的时期,溥仪为了替国家节省粮食尽一份力量,只买糖果充饥。

1964年,溥仪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1967年10月16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病逝,骨灰最终安葬在清西陵内的华龙皇家陵园。

篇5:公民的政治基本权利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二、宗教信仰自由

1、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三、人身自由

1、 人身自由,即公民的肉体不受非法侵犯,即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具体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

3、公民的住宅权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宪法》第36条: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 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外)

四、社会经济权

1、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 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 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劳动权。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3、休息权。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4、获得物质帮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 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五、文化教育权

1、 受教育权。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2、 文化权利和自由。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 自 由。

六、监督权

1、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申诉权。

七、取得国家赔偿权

1、当公民合法权利受到国家公权力侵犯后,可要求国家赔偿。如冤假错案。

八、特定主体的权利

1、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2、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3、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4、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4)平等权

(5)宗教信仰自由

(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

(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

(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

(1)工作业绩

(2)工作效率

(3)执行力建设

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12、人身自由的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5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7、人格尊严权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8、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

(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

(5)文化权利

2、财产权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3、财产权的内容

(1)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

(2)依法对财产有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的权利

4、劳动权的含义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5、劳动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6、劳动的作用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7、物质帮助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8、国家保障公民实现物质帮助权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9、受教育权的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10、教育的作用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11、公民的文化权利的内容

(1)科学研究的自由

(2)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

(3)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2、文化权利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13、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篇6: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1、选举方式的选择

(1)直接选举:

①直接选举定义: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②直接选举优点: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③直接选举的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2)间接选举:

①间接选举定义: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②间接选举的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③间接选举的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3)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等额选举在确定候选人时,能够考虑到代表性和代表结构的合理性,但会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4)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差额选举能够为选举人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选举方式。

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的选举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选举人,但若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

(5)怎样选择选举的方式:

①必须体现国家性质

②必须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③必须采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确定。

(6)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的选举方式。

(7)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①县以上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实行间接选举。

②乡镇一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只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①政府的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很重要。

②通过民主选举,选举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决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我国公司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表现:

①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决策)

②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之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对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我国目前几种民主决定制度: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决策机关在决策前,广泛征询民意,集思广益,使公民通过多种方式,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决策的制度。能够使决策既合乎公众的需要和愿望,又切实可行。

②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通过公示板、公示卡、微机触摸屏、公众宣传单、办事指示卡等形式,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公示出来的制度。有利于公众了解决策内容,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③专家咨询制度:

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作用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发挥专家学者们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和科学预测方法,在决策过程中起到“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④社会听证制度:

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行政处罚事项、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等的决策,听取有关团体、专家学者及其与该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的制度。有利于决策集思广益、有科学根据、有制度保证。

篇7:高中政治公民相关知识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

①国家的产生、国家与阶级的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国家的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的本质: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国家性质的定义: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广泛性:

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B.真实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②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③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A.对立:民主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B.统一: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①服务职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②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③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④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发展人民民主。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宪法规定: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代表的权利是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C.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公民必须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①政治义务的含义: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A.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B.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C.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D.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表明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这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内容)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②怎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为什么要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把他们结合起来。

②怎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B.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崇尚民主与法制。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心中国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是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有助于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①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参与选举,民主监督,管理,决策,社团活动等。

②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养成读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参加共青团活动等。

篇8:《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经济生活的学习,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政治生活内容枯燥, 而且比较抽象, 所以复习的时候笔者以《反日游行中出现不理性行为》这一视频为背景展开探究活动,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设置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 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识记: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民主选举的方式,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 (2)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 (3) 运用:学生能够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2. 能力目标

(1) 学会理论知识与实际材料相结合,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逐步增强和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 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重点难点:公民怎么样参与政治生活,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引出问题

多媒体播放视频《反日游行中出现不理性行为》, 时间3分钟。

设计思路:以视频导入新课, 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为下面复习课的展开铺路。

2.小组合作, 探究问题

探究一: (1) 参加反日游行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2)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 (方式) 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说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 并能区分这些权利的表现方式。

探究二: (1) 我国公民为什么可以参加反日游行? (2) 这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国家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为什么可以参加游行的思考, 体会到人们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 体会到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探究三:游行中出现了打砸抢烧等非理性的行为,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地表达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另一方面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机会, 引导学生懂得理性爱国。

3.课堂练习, 强化训练

对政治生活的内容这一知识点, 设置选择题让学生区分。对为什么参与政治生活和怎样参与政治生活这两块知识, 设置主观题强化训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把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与重要内容区别开来, 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这一重点, 如图1所示。

4. 课堂总结, 构建体系

篇9:知识窗:打造未来公民的素质读本

“家有读书郎,勿忘《知识窗》!”《知识窗》倾心为青春时期的读者提供考场的知识、素养的知识、成长的知识、心理的知识、做人处世的知识……每期以密集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应对“纸上小考”和“人生大考”,为他们的升学和人生进步加分助力!本刊是当代青少年值得一品的“智慧营养餐”,更是一座供一家三代同读共享的小型家庭“知识馆”。

《知识窗》邮发代号为44-10;国内统一刊号CN36-1072/G0;每月1日出版发行;现拥有20多万固定读者。刊中丰富、新鲜、实用的知识性文章,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尤其适合学校和家庭为成长期的孩子订阅,老师和家长也可跟着小孩一起长见识,可谓一举两得。

《知识窗》的追求

——做“家长放心、老师省心、孩子润心”的校园益智品牌杂志。

《知识窗》的历史

——创刊三十多年,近年来变得更加年轻、智慧、有力量。2009年,《知识窗》成功裂变为旬刊(另有适合中老年人阅读的《知识窗·往事文摘》和专发教育教学论文的《知识窗·教师版》)。

《知识窗》的目标

——办最好的“未来中国公民的素质读本”,搭建一个一家三代同读共享的小型家庭“知识馆”,使其成为学校阅览室、图书馆和每个家庭必备的休闲益智读物。

《知识窗》的形式

——篇篇讲故事,尤其重视讲“可能成为考试素材”的故事和对人生进步有益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或多个知识点。

《知识窗》的内容

——包括做题、做事、做人的知识,可简单概括为“三个读本”:校园学子的情商读本、网络时代的营养读本、青春岁月的生存读本。

《知识窗》的品质

——追求精短经典、开卷有益、绝对无害。文章被转载率在全国期刊中名列前茅,被细心的读者称为“无《知识窗》,不文摘”现象。

《知识窗》的受众

——青春期及其以上年龄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同样可以从中补充新知识、汲取新营养。

《知识窗》的依托

篇10: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一、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3.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二、易混淆点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更多精彩请关注:北京人事考试网http://bj.offcn.com/

【典型例题】

1.近几年,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高涨,屡屡成为一些焦点案件审判的旁听者。一些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时,就先在网上进行舆论审判,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公民要()。①理性表达自己的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②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 ③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 ④增强法治观念,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北京人事考试网http://bj.offcn.com/

1.【答案】C。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强调一些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时,就先在网上进行舆论审判,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这告诉我们需要理性表达自己的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③选项错误,我国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是间接管理。根据题意的表述,①④选项表述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2.“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④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答案】A。解析:“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说明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②对题干理解正确。③说法不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④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A。3.为了规范城市管理执法活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起草了《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2016年8月1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做法()。①依法保障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②有利于公民在享有知情权的同时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活动 ③是政府的城市管理执法得到民众理解和支持的关键所在 ④有利于帮助政府发现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问题并修正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答案】C。解析: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属于民主决策而非民主监督,①错误;政府的城市管理执法得到民众理解和支持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所以③错误;在规范城市管理过程中,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有利于公民在享有知情权的同时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活动,帮助政府发现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问题并修正完善,所以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

4.在我国,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国公民 更多精彩请关注:北京人事考试网http://bj.offcn.com/

①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②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

③良好政治素质的重要体现 ④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答案】D。解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公民良好政治素养的体现,①②③说法正确;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D。

篇11: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一、考点提示

1.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1)公民道德建设: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2)公民的道德生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2.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1)诚信伦理(2)竞争伦理(3)职业伦理(4)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3.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

(1)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

(2)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网络科技运用的伦理问题

4.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

(1)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3)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二.知识结构

三.主干知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1.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道德规范,既充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积极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既着眼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前沿,吸收了人类优秀道德的精华,又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时代精神。

⑴爱国守法,就是公民在处理与国家的关系时,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和尊严,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作力所能及的贡献;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

⑵明礼诚信,就是公民在家庭生活、职业领域和公共场所,都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行为得体;都能够讲诚实、守信用,诚心待人,诚信处事。

⑶团结友善,就是公民在集体生活中,要维护集体利益,力求亲密合作、团结一致、共同进步;能够与人为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⑷勤俭自强,就是公民在个人生活中,要保持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要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⑸敬业奉献,就是公民对待他人和社会,特别是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要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克己奉公,造福社会。

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私有制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基于剥削制度的、体现和维护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道德,不可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利益为标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

⑵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新形势下,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通过具体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⑵集体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长远的、根本的利益。第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第三,坚持集体主义,维护集体利益,要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⑶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要反对个人主义,尤其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总是以个人为中心,用心

爱心

专心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把他人、集体和社会当成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它不能代表正当的个人利益。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既会给社会、集体和他人造成损害,也会给个人带来失败和不幸。

4.家庭美德

⑴家庭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的。由于社会性质、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同社会、民族、不同时代的家庭道德,带有阶级的、民族的、时代的烙印。家庭道德中的精华,就是家庭美德。

⑵其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我们所倡导的家庭美德,继承了中华民族家庭道德中的优良传统,融合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这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①尊老爱幼。家庭中的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亲缘关系,具有法律和道德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意义。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既是一种法律责任,也是一种道德义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首要规范。

②男女平等。家庭关系中的男女平等,是指每个成员不分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人格平等,在处理家庭事务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是社会进步、道德进步的体现。

③夫妻和睦。夫妻关系是建立现代家庭的基本条件,也是全部家庭关系的轴心。把夫妻和睦列为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就是把相互忠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当作调节夫妻关系的道德准则。

④勤俭持家。勤俭,即勤劳与节俭,是持家必需的行为要求,也是应有的道德品质。在我国传统道德中,勤俭持家是传承最久的美德之一。

⑤邻里团结。随着现代社区生活的发展,邻里之间团结与否,直接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生活。所以,“远亲不如近邻”,家庭的美满幸福离不开融洽的邻里关系。

(3)培育家庭道德,也就是培育亲情的过程

①亲情的培育,有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代际沟通尤为重要。

②亲情的凝聚和升华,有赖于家庭文化的培育。

③邻里友情是亲情的延伸和扩展,是协调邻里关系的情感基础。互相尊重是维护邻里友情的基本前提。

5.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是因为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有较强的强制性。

(2)各行业共同的职业道德:

在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规范,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和要求,适用于各行各业。

①爱岗敬业。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岗,才能竭尽全力地敬业。任何职业岗位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是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基本准则,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

③办事公道。作为所有职业的道德规范,办事公道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公正、公平、平等地待人接物。

④服务群众。作为从业者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道德领域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地位平等,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在职业生活中,心里装着群众,热情、周到、耐心地为工作对象服务,认真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这是服务群众的具体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求。

⑤奉献社会。从业者如果不能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反之,从业者若无奉献社会的精神,其他职业道德规范的履行都会受到影响。甘于奉献社会,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体味人生的意义与幸福。

所以,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更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更高境界。

(3)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

①首先要端正职业态度,本质上是工作态度。

②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③还要学习职业道德知识。

④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涯中的人生境界。

6.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是人类在公共生活领域中长期积累到的经验的总结,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的社会公德: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吸收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倡导的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①文明礼貌。这是道德对人们行为举止的一种基本要求,它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尊与道德素养。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把文明礼貌作为社会公德的首项规范,既反映了现代社会公共交往日益频繁的要求,又体现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

②助人为乐。这种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道德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

③爱护公物。公共财物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财富,也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实现共同利益及个人利益的物质条件。所以,以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

④保护环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自然环境,就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我国把保护环境确定为社会公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⑤遵纪守法。遵守纪律和法律,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码道德条件。如果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社会就不可能和谐有序。遵纪守法,是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3)有公德、讲文明、求和谐:①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②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③遵守公德,人人有责。

7.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诚信伦理

(1)诚信是立业之基

①作为经济活动的伦理准则,诚信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与人合作,诚信是首要原则。③创业经营,诚信是企业之魂④创业始于自信,成功源于诚信。

(2)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构建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②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用心

爱心

专心

8.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竞争伦理: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根本法则。

(1)竞争的伦理原则:

①不正当竞争,有悖于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不正当竞争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影响参与竞争者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正当的竞争,应该遵循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市场上,每个竞争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应该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市场准则,凭自己的实力进行竞争。任何竞争参与者,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2)倡导竞争伦理的意义

①倡导竞争伦理,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化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确立竞争伦理,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③正当竞争、合法竞争,是市场经济向经济主体提出的伦理要求,遵循这一要求,每个经济主体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3)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①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并存,是相互依赖的共生状态。市场主体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合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统一。

②合作可以建立竞争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优化竞争环境。

③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目标是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越成熟,越要在合作竞争中谋发展。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这正是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的伦理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倡导。

9.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的途径是努力发展经济。

(2)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努力中,要特别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①公平含义:公平有多方面内涵,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说,公平主要表现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资源,平等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样地遵守各项规则,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方面。

②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③怎么做:

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又要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大力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等道德风尚,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

(3)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突出地表现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投入小、产出大,就是效率高;反之,就是效率低。提高效率,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维护公平,使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分配结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

②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当前,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一,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第二,在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第三,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第四,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10.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的道德发展和社会的道德建设是一把“双刃剑”

(1)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道德观念在不断发展、更新。一方面,科技活动扩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创造出新的道德生活内容;科技活动要求人们发扬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类崇高的美德。另一方面,科技越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突出、作用越重要,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也越强烈,反映在伦理观念上的冲突就越尖锐。

(2)人们在热切期待科技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冷静思考科技运用中产生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问题显露的过程性,人们往往难以预料科技应用所产生的危害,会不自觉地导致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出于利益冲突或不良动机而不能理性地运用甚至恶意地运用科技,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11.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

科学精神是科技伦理的核心内容,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应当自觉弘扬科学精神。

①在价值观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体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博大情怀和崇高情操。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研究没有禁区,但科学家有社会责任。

②在思维方式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体现在科技活动中探索、怀疑、实证、理性四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具有科学精神的思维方式,决不迷信权威,永远以事实为依据。

③在行为准则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表现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科学工作者的分工越来越细,而科学研究的项目则呈现出综合性特征,这就要求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因此,互相尊重、虚心、谦让、协作等行为准则,成为体现现代科学精神的重要美德。

④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真理而献身。弘扬科学精神,对全民族、全社会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12.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1)伦理难题:

①器官移植是否合理?②人伦关系的混乱③人为的改变物种的遗传基因或创造出新的物种,是否会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

(2)为了人类的未来:信守生命伦理的原则

①尊重生命的原则,强调人的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生命作为一切价值的起点,是神圣的,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放弃。尊重生命,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科学活动必须以尊重、保护和挽救生命为第一前提。

②公正原则,强调生命科学以社会成员共享科技进步成果为目的。奉行公正原则,意味着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达到基本生存标准,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进而逐步改善所有社会成员的健康。它要求社会卫生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既要保证重点,又要综台平衡,在确保大部分人健康的同时保证特殊病人的健

用心

爱心

专心

康。

③自主原则,强调有健全思维能力的成年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医疗和如何医疗,有权决定自己器官、肢体的医学运用。特别是在一些有危险或有伤害性的诊治中,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选择和同意,使他们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处置,以维护有关人员的权益,保护病人的隐私。

④安全原则,强调转基因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增进生命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任何集体和个人都不得把转基因技术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损害人类生命的手段。

13.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网络科技运用的伦理问题

(1)在虚拟状态下,现实的道德规范是否仍然有效?道德规范的要求如何与网络的虚拟性协调?这就是网络伦理所面对的问题。

①网络安全问题。例如,有人通过网络窃取、挪用、移植、复制他人的程序和其他信息,严重损害了产权所有人的权利和利益,造成侵权;有人利用网络修改、破坏他人计算机里的信息,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致使他人计算机无法工作、丢失信息资料、损坏计算机硬盘;更有人利用网络修改银行账户、盗取银行存款、非法谋取他人财产等。

②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例如,有人在网上制造信息垃圾或利用电子邮件做商业广告,造成信息爆炸,这不仅占用网络资源,而且使真正有用的信息难以传递;有人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宣传封建迷信,进行人身攻击,欺骗玩弄他人情感;还有人任意传播和接受黄色信息,造成黄色信息泛滥,危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③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充斥着色情与暴力,致使一些青少年情感冷漠,暴力倾向增强;还有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影响学习;更有一些青少年随意约会网友,上当受骗。

④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任何人都有不愿告知他人的秘密,保护个人的隐私已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但网络的普及使黑客们随意浏览他人的个人资料。更有一些个人和组织利用网络监控他人行为,侵犯个人隐私权,极大地损害了他人的身心健康。

(2)探寻网络伦理

①为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民的权利,世界各国政府与组织纷纷订立相关法律和自律守则。

②解决网络生活中的问题,在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同时,还必须依靠伦理道德的力量,促使网民和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自觉遵守一些具体行为规范。

14.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1)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同时处理好三种伦理关系,即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用现代环境伦理调整这三种关系,应确立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环境正义原则。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是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

第二,尊重自然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尊重自然,是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

15.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为了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从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开始,就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形成了一些被大多数国家接受的原则。

(1)坚持共同义务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应该或都有能力承担相同的义务。

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充足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承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保义务。

用心

爱心

专心

②发达国家在以往工业化的过程中,曾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积累了大量财富,也制造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仍然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者。发达国家既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发达的技术,又对全球环境的恶化负有主要责任,理应在保护全球环境的事务中承担与其资金和技术相称的较多的义务。

(2)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

①国家环境主权是国家主权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包括环境资源的享有权、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权、环境事务的管理权,以及抵制他国损坏本国环境的反抗权。

②每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家环境主权,同时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义务。这些义务包括:保护好本国的环境;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遵守已经达成的国际环保协议,积极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积极推动全球环保立法,创建有效的国际环保执法机制。

③坚持国家环境主权,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础;履行国际合作义务,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保障。世界各国都应当以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宗旨,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

16.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①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指维持正常的自然发展过程,保护好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及其功能,使整个系统处于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

②社会的可持续性,是指社会的基本结构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能够使

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并能保证同代人之间、不同代人之间在资源使

用上的公平分配。

③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指把经济的规模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内,在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④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关键,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手段。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三种可持续性的内在统一。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国家确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也各有不同。但是根据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两个基本要求应该共同遵循。

第一,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①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②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就是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③要把减少和防治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贯彻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第二,代际平等的要求。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如何公平地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公平地享受环境权益,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伦理问题。

(3)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它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推进改革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知识整合

(一)学科内整合1.政治生活知识联系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共同义务原则和政治生活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的联系

(3)公民伦理道德的培养和政府文化职能的联系

2.与经济生活联系

(1)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诚信伦理与维护市场秩序的手段——诚信之间的联系

(2)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的竞争伦理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的联系

(3)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的注重效率、维护公平与我国分配原则的联系

(4)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与经济生活的科学发展观的联系。

3.与哲学生活联系

(1)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原理来分析公民道德中的各种伦理要求

(2)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现代生命科技发展和网络科技运用所产生的伦理冲突

(3)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注重效率和维护公平的关系

(4)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坚持共同义务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应该或都有能力承担相同的义务

(5)用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看待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的关系

(6)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经济与伦理、科技与伦理、环境与伦理的关系

4.与文化生活联系

(1)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和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联系

(2)用文化继承的相关知识,来看待我国家庭美德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3)用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来指导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

(二)学科间联系

(1)地理: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建设活动

(2)历史:用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来正确看待人类的几次技术革命

五、考题探究

(一)近年高考试题概述

1.(2005年春季高考文综卷)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

A.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

B.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用心

爱心

专心

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

2.(2004年春季全国卷)《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在野生动物条目的释文中删去了“肉可以吃”“皮可以做皮褥”等话语,这表明(A)

①重视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价值观的进步 ②辞书编批撰要与时俱进,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 ③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促使辞书编撰者转变个人的价值观 ④辞书编撰者价值观的转变能够引导社会价值观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05春季高考文综·论述)(34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回答:

(2)在哲学的意义上,守信与失信行为体现了两种性质相反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据此说明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必要性。(13分)

〖答案〗: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信用意识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信用意识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对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对抑制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二)命题趋势预测

在复习过程中,严格按照考纲要求的知识范围进行复习和对应的训练。

侧重于以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伦理冲突为背景材料,进行考察,要求提出解决伦理冲突的要求。

热点背景:网络文化,克隆现象,诚信危机,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绿色GDP等热点现象。

(三)热点透析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都是崇尚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是人生的命脉,是现代契约经济的核心。

材料二: 2006年5月13日晚,因生产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而造成广东省部分用药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被当地公安部门查封停产。黑龙江紧急查封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所有药品。

材料三: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将迎来规模化竞争,有关专家称,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正逐渐趋于成熟化,竞争已提前进入白热化状态。各商家纷纷打起了“价格战”和“技术战”。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理论分析:

①诚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要素,具有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诚信的最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回报,就是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哈药二厂的假药事件危害了社会秩序,危及了人的生命健康,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②对于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言,无论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讲诚信,都是其立业之基、成功之本。与人合作,诚信是首要原则;创业经营,诚信是企业之魂;创业始于自信,成功缘于诚信。哈药二厂为一时小利生产假药,害人害己,致使今天查封停产充分说明诚信重要性。③在市场经济中倡导诚信伦理,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构建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美德,构建诚信友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

④在市场经济中倡导竞争伦理。在竞争中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贯彻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坚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正是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的伦理精神。

(四)高考预测题

1.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分别比喻为“牧童经济”,和“宇

“牧童经济”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库进行无限度的索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宇宙飞船经济”使我们想到科学家在设计宇宙飞船时,非常珍惜飞船的空间和它所携带的装备和生活必需品,在飞船中,几乎没有废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经过处理、净化,变成乘客必需的氧气、水和盐回收,再给乘客使用。如此循环已构成一个宇宙飞船中的良性生态系统。“宇宙飞船经济”就是根据这一生态系统的思想而提出的。它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1)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问题上,两种经济模式有何不同(4分)

(2)我国应如何根据“宇宙飞船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6分)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溺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请回答:(1)网络技术的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5分)

(2)对互联网存在的上述弊端,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5分)

3.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针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为增加农民收入连续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加快西部开发,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进中部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和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2005年,农村居民的增收幅度和城镇居民的增收幅度基本持平。这是我国在促进公平方面取得的新的重大的进展。同时也要看到,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宏观指标,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为高度平均,在0.3-0.4之间为基本合理,在0.4-0.5之间为差距较大,超过0.5为差距悬殊,超过0.6则为高度不平均。

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知识,分析材料:

(1)为什么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2)应当怎么样处理好收入差距问题?

[答案]

1.(1)

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

②“牧童经济”模式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只注重发展经济而不注重环境保护,最终必然会因环境遭破坏而影响经济发展;

③“宇宙飞船经济”模式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

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推进改革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

利:

①网络改变着生活、改变了世界,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②网络迅捷地汇集、传递各种社会信息资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约了社会交往的成本。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

弊:网络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2)

①解决网络生活中的问题,在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同时,还必须倚重伦理道德的力量,促使网民和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自觉遵守一些具体行为规范。

②必须遵守网络世界的伦理原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维护网络安全,不得伤害他人和有损于社会,不利用网络非法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等。

3.(1)

①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说,公平主要表现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资源,平等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样地遵守各项规则,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方面。

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①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②又要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③大力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等道德风尚,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

用心

爱心

上一篇:日语贸易书信常用表达(无加密)下一篇:论当前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