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创业

2024-05-10

金融服务创业(精选6篇)

篇1:金融服务创业

提供金融服务推进“全民创业”

提供金融服务推进“全民创业”

县委、县政府响应省委、省政府“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战略决策,深度激活市场经济主体创业积极性,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我县农村信用社,坚决和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为支持**经济发展及“百姓创家业、能

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提供更优的金融环境和更好的金融服务。

一、做大做优小额农贷,支持广大农民创业。一是拓展贷款对象。将小额农贷服务对象,由家庭传统耕作和养殖户拓展到从事专业种养、规模经营的产业经营户。二是拓宽贷款用途。从传统的种养业拓展到加工、运输、经商及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三是提高授信额度。对农户资信和信用额度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农村信用社资金供应状况,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由原来最高1万元,逐步提高到3—5万元,对“文明信用农户”的最高授信额度提高到10万元。四是合理确定期限。小额农贷期限根据农户的贷款用途、生产经营活动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合理确定,贷款允许跨使用,林果业贷款最长期限可达3年。五是实行优惠利率。小额农贷在人行规定基准利率以内利率给予上浮。六是提高办贷效率。简化贷款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核贷发证,推行农户客户经理制,努力提高小额农贷办贷效率,使农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创新信贷服务品牌,支持各类专业户创业。对农村的专业户、致富能手兴办企业的大额贷款需求,我们将认真进行贷前调查,评估贷款风险,针对不同专业户的经营特点,积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效担保机制,制订大额农贷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积极稳妥开办大额农贷业务。一是按有效担保原则,探索各种有效贷款保证办法。对专业户持有的最低保护粮棉油销售合同,依法获得的服务产业收费权,无争议、有价值、可流转变现的山林产权和水面经营权等,在论证其具有贷款补偿或保证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贷款保证方式。二是对产业化经营的专业户,引入联保机制,只要有5户以上就可组成联保小组,签订联保和信用共同体协议,设立担保专用基金,严格按照贷款操作程序,解决专业户贷款需求量大而有效抵押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支持农村专业户和致富能手创业。三是对进城创业的农民,搞好跟踪服务,主动了解和掌握其生产技术能力、生产经营场所、联系方式、经营状况等情况,对具有偿债能力的,可按照小额农贷管理办法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四是对回乡投资创业者提出贷款需求的,要认真进行贷前调查,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信用社开立基本存款帐户,还款来源有保证的,在其自有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一定比例后,发放配套流动资金贷款。

三、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个体私营户创业。一是对个体私营户,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其道德品质、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能力、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评估,确定信用等级,建立个体私营户授信机制,实行“一次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二是对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可采取灵活有效的抵、质押方式,按照《江西省┐逍庞蒙缙笠悼突庞玫燃镀蓝ò旆ā返墓娑蓝ㄆ笠敌庞玫燃叮视笫谛哦疃取H欠趴矸龀址段Ш投疃取K氖嵌酝蹲市税斓钡卣氐阒С值呐┮挡祷菲笠担杂凶式鸫锏?0以上、第一还款来源有保证、符合担保抵押贷款条件的可以享受贷款利率优惠、期限延长、额度放宽等优惠措施。五是对“公司 农户”的企业,鼓励农户凭订单并附公司销售合同到信用社办理小额农贷,大力扶持“公司 农户”企业快速发展。

四、开办再就业小额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帮助下岗工人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一是将下岗再就业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再就业基地,扩大到对大、中专毕业生,帮助他们创业就业。二是对利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成功者,扩大规模,实现支持再就业到支持创大业的提升。三是继续办理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帮助我县贫困家庭子女继续圆就大学梦。

五、发挥配置资金功能,为干部创事业提供金融服务。一是力争取得党政事业单位的代发工资业务,为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由信用社代发工资的干部如为创业人员提供担保,农村信用社积极提供金融服务。三是对结对扶助贫困农户的公职人员,在符合贷款条件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可为公职人员提供信贷支持和相应的金融服务。四是对各类公职人员离职创业的,可以按自然人贷款条件给予

篇2:金融服务创业

县委、县政府响应省委、省政府“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战略决策,深度激活市场经济主体创业积极性,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我县农村信用社,坚决和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为支持**经济发展及“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提供更优的金融环境和更好的金融服务。

一、做大做优小额农贷,支持广大农民创业。一是拓展贷款对象。将小额农贷服务对象,由家庭传统耕作和养殖户拓展到从事专业种养、规模经营的产业经营户。二是拓宽贷款用途。从传统的种养业拓展到加工、运输、经商及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三是提高授信额度。对农户资信和信用额度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农村信用社资金供应状况,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由原来最高1万元,逐步提高到3—5万元,对“文明信用农户”的最高授信额度提高到10万元。四是合理确定期限。小额农贷期限根据农户的贷款用途、生产经营活动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合理确定,贷款允许跨使用,林果业贷款最长期限可达3年。五是实行优惠利率。小额农贷在人行规定基准利率以内利率给予上浮。六是提高办贷效率。简化贷款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核贷发证,推行农户客户经理制,努力提高小额农贷办贷效率,使农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创新信贷服务品牌,支持各类专业户创业。对农村的专业户、致富能手兴办企业的大额贷款需求,我们将认真进行贷前调查,评估贷款风险,针对不同专业户的经营特点,积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效担保机制,制订大额农贷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积极稳妥开办大额农贷业务。一是按有效担保原则,探索各种有效贷款保证办法。对专业户持有的最低保护粮棉油销售合同,依法获得的服务产业收费权,无争议、有价值、可流转变现的山林产权和水面经营权等,在论证其具有贷款补偿或保证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贷款保证方式。二是对产业化经营的专业户,引入联保机制,只要有5户以上就可组成联保小组,签订联保和信用共同体协议,设立担保专用基金,严格按照贷款操作程序,解决专业户贷款需求量大而有效抵押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支持农村专业户和致富能手创业。三是对进城创业的农民,搞好跟踪服务,主动了解和掌握其生产技术能力、生产经营场所、联系方式、经营状况等情况,对具有偿债能力的,可按照小额农贷管理办法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四是对回乡投资创业者提出贷款需求的,要认真进行贷前调查,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信用社开立基本存款帐户,还款来源有保证的,在其自有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一定比例后,发放配套流动资金贷款。

三、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个体私营户创业。一是对个体私营户,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其道德品质、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能力、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评估,确定信用等级,建立个体私营户授信机制,实行“一次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二是对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可采取灵活有效的抵、质押方式,按照《江西省┐逍庞蒙缙笠悼突庞玫燃镀蓝ò旆ā返墓娑ǎ蓝ㄆ笠敌庞玫燃叮视┐笫谛哦疃取H欠趴矸龀址段Ш投疃取K氖嵌酝蹲市税斓钡卣氐阒С值呐┮挡祷菲笠担杂凶式鸫锏?0以上、第一还款来源有保证、符合担保抵押贷款条件的可以享受贷款利率优惠、期限延长、额度放宽等优惠措施。五是对“公司 农户”的企业,鼓励农户凭订单并附公司销售合同到信用社办理小额农贷,大力扶持“公司 农户”企业快速发展。

四、开办再就业小额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帮助下岗工人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一是将下岗再就业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再就业基地,扩大到对大、中专毕业生,帮助他们创业就业。二是对利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成功者,扩大规模,实现支持再就业到支持创大业的提升。三是继续办理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帮助我县贫困家庭子女继续圆就大学梦。

篇3:金融服务创业

一、中央有关农村青年创业的扶持政策

2008年12月25日, 团中央与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 以小额贷款为载体, 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动力, 着力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引导受到扶持的农村青年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青年创业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 该政策通过政策松绑, 鼓励担保创新, 解决了银行“可以做”的问题。

2009年7月30日, 团中央又联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共同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大力开展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同时, 进一步为农村青年小额贷款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 推动设立青年创业基金, 对城乡青年创业提供担保、贴息、奖励等扶持。最重要的是, 该政策通过政府贴息, 降低放贷风险, 解决了银行“愿意做”的问题。

2010年1月31日,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强调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 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 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并努力促进农民创业。

不难发现, 涉农金融和农民创业的问题已成为了近几年中央政策的焦点。然而, 农村金融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活力的桎梏, 是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可想而知, 当下完善上海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上海的可持续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二、上海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必然性

(一) 上海农村青年创业的必然性。

近年来, 随着上海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 上海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攀升, 上海青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末, 上海常住人口共有1, 921.32万, 农村人口为332.78万, 其中农村从业人员有205.7万,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27.87万, 失业率达4.3%, 与2000年的失业率同比增加了0.8%, 其中16~35周岁的青年失业人员总量也不断攀升, 比例已经占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40%。这些数据表明, 青年失业问题已成为上海劳动力市场最突出的问题, 也成为制约上海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已经广泛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根据国际经验,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上, 劳动者的自主创业将进入一个活跃期。而上海2009年的人均GDP已达到80, 198元, 如果按1美元兑换6.77元人民币计算, 目前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11, 846美元, 早已达到了国际水平。按照这个标准, 上海自主创业活动将进入一个活跃期。同时, 以上海世博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也会为上海青年创造大量的创业机会。

(二) 上海农村青年创业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 到2020年,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2009年8月, 团中央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 在全国10个省 (区、市) 55个县 (市、区) 试点推行“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截至2009年12月底, 试点地区团组织累计向农业银行推荐贷款青年1.82万人, 其中1.44万人获得贷款, 贷款总金额达4.91亿元。这些数据也进一步充分说明, 做好以贷款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金融服务是全国农村青年在创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上海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供求总体状况———以金山为例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和走访面谈相结合的方式, 对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金山支行、金山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指导站、上海职业介绍金山分中心以及一些创业的农村青年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希望能够大致反映上海市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供求的现状。

(一) 上海农商行金山支行小额贷款现状。

上海农商行金山支行主要倾向于农副业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项目。对于农副业项目申请, 该行将会同项目所在地乡镇经济管理站以及金山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共同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发展预期以及发放贷款数额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项目将在7~15天内获得最高10万元的创业贷款, 利率为5.31%的国家基准利率, 若该项目是以合作社为申请人的话, 则由市财政负责90%的贴息, 如果是以农户为申请人的话, 区财政负责60%的贴息, 并由金山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对其进行担保, 如出现贷款无法偿还的情况, 将由该中心代付, 从而大大提高了贷款申请的成功率。截至目前, 该体系发放贷款的成功率已达到80%~90%。对于非农副业项目, 创业项目申请人可通过房产等不动产的抵押、自然人或法人担保的形式在银行审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贷款, 贷款额度则根据担保物的价值或担保者的经济实力确定。据统计, 截至2010年6月, 该行共发放企业贷款1, 500万左右, 其中青年贷款为400万~500万元, 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左右。贷款对象主要以本区农村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小型企业为主, 对于户籍、年龄、是否为外来人员都无限制。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贷款利率为国家基准利率, 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续贷至1年半。

(二) 上海金山区劳动保障部门小额贷款现状。

为加大融资支持, 改善融资环境, 2000年上海市出台了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政策。2009年小额贷款担保政策的扶持范围扩大到创业后3年以内的创业组织, 担保金额提高到100万元, 其中10万元以下的贷款项目可免予个人担保, 同时对前期投资资金较大、吸纳就业效果明显的创业项目, 经论证也可给予创业前的小额贷款担保支持。该贷款是由创业申请人先向金山区劳动保障部门提交小额贷款的书面申请材料, 再由指定评估公司对其进行专业评估, 通过评估的项目会获得相应的贷款, 而且还会得到由创业成功人士组成的专家组对其进行项目开业指导, 增加其成功率, 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还贷后还会得到政府的相应贴息。据统计, 截至2009年末, 向金山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贷款的人数为36人, 申贷总金额为749万元, 其中在公司评估期间, 有4人因为个人原因放弃申请贷款, 有1人未通过审核评估, 放贷总额为466万元, 最低放贷额为3万元, 最高放贷额为100万元。

(三)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小额贷款现状。

上海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采用统贷模式, 是2006年由团市委与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推出的。该项目主要针对企业经营状况、信用状况良好、能提供一定贷款担保的40岁以下的青年提供创业贷款。单笔贷款金额原则上为100万~500万元, 期限不超过两年, 贷款利率将比一般商业银行优惠10%~30%左右, 贷款申请项目重点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特色产业倾斜。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发动各区县团组织推荐、受理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贷款项目。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贷款管理和融资平台, 负责青年创业贷款项目的申请受理、筛选、评审和贷后管理等工作。原则上上海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浦东新区的青年创业贷款项目,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负责除浦东新区以外的各区县青年创业贷款项目。

由以上可知, 上海金山区的青年贷款主要来自于上海农商行金山支行和金山劳动保障部门, 而农村青年贷款则主要来源于上海农商行金山支行。

四、建立和完善上海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上海市农村青年创业所涉及的金融服务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有待进一步地完善。经过分析, 金融服务供求是制约这个现象发生的关键因素。

(一) 金融服务供给方面

1、基础金融不普及。

随着上海市金融服务市场的不断完善, 更多的金融服务被不断提出, 上海市的整体金融环境相对于其他省市而言是最完善的, 并在不断趋于成熟, 但是在加快建设更好的金融市场的同时, 一些基础金融服务在某些方面往往被不经意地忽视。2007年中国农业银行实现净利润511亿元, 全行涉农贷款9, 330亿元, 占总贷款余额的40%多, 而城市业务才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况且涉农贷款业务中的业务对象主要是县域涉农工商企业, 其中确实不乏优质客户。而同时农业银行向农民开展直接贷款业务则很少。可以说, 农业银行的资本主要是在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打了一个转转, 其“厌农”、“弃农”倾向仍然没有改变。

2、政策针对性不强。

银行受理个人业务是目前银行平时业务的重要部分, 但对于个人的贷款服务而言, 银行方面并没有专门针对农村青年创业而特别规定相关优惠政策。贷款服务的不同规定仅限于对贷款用途的不同进行区分, 与户籍、年龄、户口无关。就上海农商行金山支行而言, 由金山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担保的项目只倾斜于农副业的贷款。可见, 团中央鼓励农村青年创业的号召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3、政策优势不足。

有无创业启动资金是制约农村青年是否决定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在100位调查对象中, 有17位创业者选择了第二产业中的低成本项目作为他们的初始创业项目, 例如果园、农副产品、金属加工等, 而剩余的83位均选择了第三产业, 如汽修、私营店铺等作为创业载体。需要指出的是, 在这100位调查对象中, 注册资金为自有或者自筹资金的比率占到了90%以上, 渠道主要为家庭存款或亲属借款, 通过申请贷款或者政府资助的比率仅占到8%,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贷款或资助比率则占到了70%以上, 尤其在中小业务上更是如此。而造成如此偏差的原因主要为: (1) 我国银行对于小额贷款的信用评级较低, 须具有等同价值的抵押物进行抵押后方能获得; (2) 对于风险投资保持谨慎的态度, 完全或基本不支持风险投资, 尤其是中小项目的风险投资; (3) 我国政府未架构完善的, 尤其是对于青年创业的“审保”机制, 即项目审核和款项担保。当然, 还有贷款额度相对较小, 一般在10万元以内, 而正常创业需求为10万~30万元;贷款年限也太短, 基本上是1年, 最多也不超过两年, 从而造成农村青年还款压力相对较大。

4、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金山区政府对于青年小额贷款的扶持政策宣传形式主要有讲座、培训、交流会, 但这些仅限于金山区“三支一扶”支农的大学生, 对于大型的农展会也主要以大学生为主。同时, 一些成功农村青年创业者都十分渴望获得更多政策上的扶持以扩大现有的规模, 但对于具体的政策内容却并不清楚, 表示仅从电视、报刊新闻上看到过。如上海一位农业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急需贷款, 但对于政府提供给农村青年创业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却不知情。因此, 目前政府有待进一步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区县团委对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扶持政策进行宣传。

5、各类资源整合不完善。

目前, 上海相关的政府和社会部门在扶持青年创业方面, 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如市科委推出的科技项目开发、技术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扶持等创业服务;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的包括创业培训、贷款担保、开业指导、项目开发等在内的开业指导服务体系;市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支持、市场开拓、技术促进、企业诊断等服务, 都是青年创业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但目前这些资源尚处于分散运作的状态, 有待于进一步的整合。

(二) 金融服务需求方面

1、对“农民”职业认同度不高。

目前, 中国大部分人对农民这个职业的认同度不高, 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对做农民更是如此, 都寄希望于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白领工作, 公务员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诱惑。据调查, 2009年金山区“三支一扶”支农的大学生有69位, 2010年有52位, 主要在金山区的七八十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但是, 愿意在结束3年服务期后从事农业的人寥寥无几, 很多人都是以此为进入事业单位编制的跳板而已。现在的年轻人或者是大学生群体如果能抛开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像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农场主一样来精心经营农业, 那么一个成功的农场主的收入将是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不可及的。久而久之, 现代农业在中国将会出现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农民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升。

2、创业意识不积极。

农村青年在生活环境上有着其特殊性, 就农副业的创业来看, 无论从土地、种植技术、生活环境的熟悉程度等角度都已经为他们创业奠定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调查, 现在投资农副业, 无论从土地租赁到技术应用甚至是后续的营销环节, 都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体系, 操作并无难度, 对于小规模创业启动资金相对较少, 风险也并不高。按照一位农委负责人的说法, “只要愿意做, 吃得起苦, 盈利基本是肯定的。”据了解, 农委相关部门也在努力积极推广农村青年在农副业方面创业的扶持政策, 但目前大部分农村青年还是不太愿意在农田里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截至2009年底, 通过金山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担保的第一批490人里, 30岁以下的只有8人, 40岁以下也只有40人。

3、管理经验不足。

据资料显示, 目前世界上有20%的年轻人有能力进行自我创业, 但是只有5%的人创业成功, 而管理经验不足是创业不久就导致失败的最主要因素。对于创业的农村青年来说, 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调研中我们发现, 只有很少一部人是在创业前就接受过经营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和学习, 绝大部分的人是随着后期经营的需要而不断进行充电的, 而创业前期就导致失败的项目当中将近90%是由于管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

五、完善上海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 大力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1、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补贴力度, 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 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 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 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2、加快农村创新金融产品的普及。

建立“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贷款, 通过公司、农户、金融机构多方的资金联结, 支持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建立农村专业经济组织贷款, 把支持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作为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的业务增长点,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状况, 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解决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的资金, 扩大对合作组织的必要授信和信贷支持。

(二) 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1、对于农副业方面的创业。

一般涉及到创业项目资金的来源、贷款的担保、自然灾害保险、相关农业技术的指导这四个方面。因此, 政府部门可以先将涉农银行、担保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农业技术中心这些资源整合起来, 便于农村青年在创业过程中解决申贷难的问题, 并可以保证银行方面对贷款的按时回收, 从而减少坏账。

2、对于非农副业方面的创业。

政府可以事先将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的包括创业培训、贷款担保、开业指导、项目开发等在内的开业指导服务体系与市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支持、市场开拓、技术促进、企业诊断等服务有效地整合起来, 从而提高青年创业的成功率, 有利于贷款的回收。

(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在资金扶持上。

要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启动资金, 通过建立专门的农村青年创业基金, 为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 增加贷款贴息力度、贷款年限以及贷款额度, 从而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者因信用不足而难以融资的问题。

2、在场地服务上。

建立农村青年创业服务园区, 同时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注册、办公等服务, 并通过一定的房租补贴、减免电费和占地费等优惠政策, 降低青年创业者的开业门槛。

3、在信用评级上。

要根据农村青年创业项目的运行情况、创业青年的自身信用建立信用贷款, 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贷款风险担保基金, 补偿可能由此而出现的贷款损失。

(四)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1、成立农村青年创业协会。

先在每个乡镇成立农村青年创业协会, 每次选出协会代表参加区县团委在第一时间开展的关于农村青年创业优惠政策的会议, 再由他们把优惠政策代为宣传给同一协会的其他会员。这样不仅有助于政策的有效落实, 也有利于农村青年创业代表之间的良性竞争, 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2、建立农村创业青年的信息资料库。

各地乡镇团委要做好对本地区创业青年相关信息的登记汇总工作, 一旦市团委下发有关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 各地乡镇相关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有的放矢地上门宣传, 同时通过专门开辟相关政策的宣传栏进行广而告之, 以激发更多的农村青年参与到创业行列中来。

3、开展各种主题活动。

开展创业先锋评选、优秀示范项目、优秀创业个人等各种表彰活动;不断加大典型宣传力度, 开展优秀创业青年的联谊会、农展会, 交流成功经验, 弘扬合作精神;开展各种成功代表的讲座以及咨询活动, 激发创业热情;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建设创业文化, 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 加大创业培训力度

1、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

要把创业教育列入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帮助青年在学校了解掌握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2、健全创业培训市场。

充分发挥“中国杰出青年农民”、“青年星火带头人”以及相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 建立正规的创业培训实训基地, 为农村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 同时优化培训费的补贴政策, 鼓励更多的青年参加创业培训, 增加创业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志军.农村金融需求变化特征与金融产品创新策略[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5.

[2]为农村创业青年插上腾飞的翅膀[N].中国青年报, 2010.3.3.

篇4:金融服务创业

我们就像走进了一个遍地是黄金的矿区,身边随时随地都是金块,你只要去捡,俯身就是满怀的财富。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有机会、有能力的人,应该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创业浪潮中。否则,当你老了儿孙问你的时候,你会因为悔恨而抱憾终生。

“80后”“90后”崛起:他们更爱消费

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在使用苹果手机的人群中,“80”“90后”占到78%。刚开始还不太相信,回来看看华住的数据,大吃一惊:华住旗下酒店客人中“80后”“90后”客户的比例,也已经接近70%。

我刚刚进入酒店连锁业的时候,实际上是以我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来考虑产品设计的。典型的客户原型是:三十几岁,男性,平头,大学学历,新秀丽旅行箱,商务休闲装,Tumi登山包,带IBM的笔记本电脑,商务旅行。酒店装修的风格、定价,免费互联网、大堂免费电脑、免费打印复印等服务,都是根据这样的客户原型设计的。

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留着小平头的IT男已经步入中年,再作为经济型酒店的典型客户就不合适了。在汉庭大堂里坐一会儿,你会发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居多。而且许多人看上去并非出差,可能是出来旅游,也可能是和女友浪漫幽会,或者是打了一个晚上的游戏,早上到酒店来洗澡休息……这些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消费者,出行的多样性增加,消费的冲动性增加,审美兴趣、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化。

“80后”“90后”人群与“60后”“70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愿意消费;虽然大部分人收入不高,但是对生活的要求较高,他们不会过苦逼的生活;他们更加自我,爱好自由;心态更加开放、积极,更加彰显个性……他们是一群不太一样的人。

我们也没有必要“谈虎色变”,这群新生代也是人,不是来自“星星”的客人。他们同样渴望被爱、被认可,同样是饮食男女,同样喜欢价廉物美的东西。不管是我们那个年代的“60后”“70后”,还是现在充当消费主体的“80后”“90后”,甚至未来的“2000年后”,人性是相通的。紧紧围绕人性本质里的东西做文章,就不会有偏差。

“制度红利”与“全球化红利”推动创业潮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100年前的中国,主旋律是推翻皇权,共和、革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旋律是战争;而我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主要是文化大革命,游行、口号、大字报、揪出走资派。那时候如果有人说要创业,是天方夜谭。做点小生意,也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要割掉的。

改革开放后,大家才从革命的浪潮中,开始关注民生、关注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的各项生产要素都被长期限制和束缚,中国的产品、商品、服务提供者几乎是空白。就像在一片原始的土地上开垦,资源丰富;就像在一片裸露的矿场上采矿,遍地都是黄金。稍微敏锐一点的人就能找到创业机会,稍微勤奋一点的就可以做得不错。创业成功的概率很大。这就是人们经常讲到的“制度红利”。

创业潮的另一个推手是“全球化红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冷战思维的改变,世界经济正处在走出国家、走出地缘的全球化进程中。技术、人才、资金、品牌等关键生产要素,都不再局限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向发展快的、机会多的、利润高的地方流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无疑可以媲美早期的美国,成为人才、资金汇聚的新热点。

我创立的三个上市公司,都是靠国际资本来完成初始投资的。IDG、鼎辉、成为等VC、PE与天使投资人的资金来自全球各地,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在内的股东都是我们的投资人。我们选择上市也是在美国的纳斯达克。

中国企业不仅可以非常方便地吸引到国际资本,人才的流动更是如此。改革开放初期,包括我在内的大学毕业生的终极梦想是去美国留学。如果能在美国留下来工作,拿到绿卡,像是留在天堂一样。可现如今却是许多有抱负的留学生回到中国来就业、创业。比如我们的创业伙伴梁建章、沈南鹏,都是留学美国,然后放弃了薪酬丰厚的跨国企业工作,回到中国来创业发展。“制度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叠加在一起,带动了中国的创业潮。创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另一个红利是“人口红利”。它不仅滋养出“中国制造”的盛况,而且会孕育出“中国服务”的奇观。中国曾经借助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成就了“中国制造”的奇迹。神州大地到处是工业园,到处在开工厂、招商引资;从非洲酋长身上的衣服到美国圣诞节儿童的玩具,从欧洲游艇到苹果商店里畅销的iPhone,无一不是“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确实解决了许多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就业,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也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在土地财政之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也是靠制造业。但是,制造业可以造就少数富裕的企业主,流水线上的众多工人收入仍然不高,无法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准;凭借廉价劳动力、低廉土地、税收优惠带来的低成本优势难以为继;同时,粗犷的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困扰许多城市的雾霾就是恶果之一。

因此,随着“中国制造”将广大中国人民从“温饱”带向“小康”,服务业的巨大空间显现出来。目前城市化人口超过3亿,跟美国整个国家的人口差不多。未来中国城市化将达到50%以上,城市人口将会超过6亿。这些人口基数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大国,这群人的消费将会带动世界上最大的服务业产业链。这就是我早在2008年提出来的“中国服务”概念。

“中国服务”的从业主体将会更加多元:有酒店服务员,也有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律师;有开网店、开餐馆的小企业主,也会有创业公司CEO和投资人。“中国服务”将会带来多层次的充分就业,也会给社会各阶层带来相应的收入,中产阶级的形成主要依赖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对于能源、土地等资源性生产要素消耗不大,可以缓解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制造”实际上是贫穷的中国人民为全世界制造廉价产品,而“中国服务”恰恰是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不管是国营的工商银行、中国移动,还是外资的百胜集团,包括民营的腾讯、阿里巴巴,都已经跻身世界级的企业行列。他们无不是靠中国庞大的消费人群的滋养和成就。在庞大的人口带动下,中国将会形成巨大的内需市场。而这个市场将会滋养众多创业公司,其中将会出现众多的服务业巨无霸企业。

因此,中国创业的机会更多是在服务业。“中国制造”已经走到了一个低增长、缓增长的拐点,未来在服务业会有更多机会、更多空间,而且服务业的企业有机会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世界级的品牌。

大众消费最容易做大规模

根据陆学艺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我整理出了中国各阶层的比例图表:21%的人群生活处于贫困状态,这些就业缺乏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只需要维持基本生活的生产资料,比如吃饭,穿衣、睡觉等,很难具有大的商业价值。而顶层客户占7%,需求将会非常个性化,而且往往“崇洋”,消费水准和价值体系会和国际接轨。初创企业往往较难与国际品牌PK。最近,中央“国8条”更使部分高层人群的消费向下移动,回归到大众消费。

因此,中国的消费主体是中下层的72%,加上高层下移的3%~4%。这部分人群构成了中国消费的主体,也是创业企业最应该关注的人群。比如住酒店,汉庭的客户已经涵盖了部分工人、农民工、商服人员。随着各地最低工资的提高和一线劳动力的紧缺,未来这个人群的收入上涨还会继续,这将会进一步提高他们消费汉庭这类经济型酒店的比例。

这样的社会结构在未来的10年、20年会有大的变化吗?甚至在我们有生之年,我相信都不会有结构性的改变。

首先,要大幅度减少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而要拉动就业,必须要保证GDP的高速增长,至少年均8%以上。这样的速度,国家不一定承担得起,对于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性影响极大,已经不是政府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中国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较大比例的贫困人口。

另外,消费升级会不会导致品牌向高端转移?答案更加清晰:要让72%的人口过上欧洲人的富庶生活,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底子薄、人口多,可能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才有可能赶上欧洲、美国。

所以,大众消费将会是消费的主流。这群客户对于价格非常敏感,所以成本控制领先的企业将会更有前途。曾经有人概括“中国制造”的特点是“Good Enough”,“中国服务”的特点也是如此。在大众市场上,速度和市场占有率是关键,基于低成本的“Good Enough”将会大行其道。

再看看淘宝的成功和团购的兴盛,同样具备大众消费的典型特征:一是人口基数大,二是价格敏感。这两个因素也促成了中国孕育出若干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的QQ和微信,也是同样的逻辑在起作用,基于大V和精英发展的微博却逐渐冷落下去。在中国,谁抓住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阶层,谁就拿到了成功的金钥匙,谁就打开了堆满宝藏的财富之门,难怪马云创立的企业叫“阿里巴巴”呢。

每一次消费升级都是创业良机

虽然消费的主体是中下阶层,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全球同步,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中层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倾向也非常明显。

最典型的是通讯工具。20世纪90年代,腰里别一个摩托罗拉“Call机”是商务人士的标配,再牛一点的是黑社会电影里常见的“大哥大”;诺基亚的出现颠覆了摩托罗拉一统天下的局面,手机开始轻量化、普及化;打倒诺基亚的是苹果,彻底改变了人们用手机的方式:可以听音乐,可以拍照,可以上网、收邮件等,更不用说云系统有多方便了。从“Call机”到“土豪金”,就是非常典型的消费升级。

在酒店领域,还记得早期的招待所吧?进房间要大妈拎着一串钥匙帮你开门。房间里一般有好几张床,不认识的人也住在一起;热水不会24小时有;条件差一点的卫生间还不在客房里。汉庭这样的经济型酒店出现以后,彻底改善了中国人的出行住宿,差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以至于酒店一开业就爆棚,有时候甚至一房难求。但是,最近几年的抱怨多了,认为经济型酒店设施简陋、档次不够,单位出差标准都用不掉。而传统的三、四星酒店又价格虚高,设施繁复陈旧,服务老套古板。这时,我们推出了中档品牌——全季,全新的设计和气质,融合东方的简洁美和西式的舒适、高科技,价格适中,低调平和。一经推出,也是赞誉有加,上海、北京的全季开业两三个月就满房。

这几年,休闲度假的趋势也非常明显。中产阶级置了房、安了家后,有闲暇和金钱享受假期了。我们就推出了度假品牌“漫心”来满足大家休闲度假的需求。

城市化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消费人群,中产化则带动部分人向上升级。中国的消费潮流将会是这两股潮流的融合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借助消费升级,创立新的商业模型,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移动化、社交化给创业者挑战大佬的机会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据统计,智能手机拥有量已经接近4亿),人们交流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交易的方式在发生变化,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报纸正在被逐步淘汰,人们从纸质媒体上过渡到互联网,现在又转移到移动终端上;在地铁、公交车上,过去大家都在聊天、说笑,现在大家都在低头玩微信;原来打车基本靠招手,现在用手机叫车;原来吃饭,餐厅靠朋友推荐,现在看手机上的大众点评。

华住的移动端预订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接近40%的比例,未来可能会超过50%,基于电话的呼叫中心不再扩容,也不需要。携程花巨资在南通兴建的几万人容量的呼叫中心,可能利用率也只会越来越低。

基于互联网的微博,很快被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迅速取代。微信的优势是社交圈,而不是纯粹自媒体。大V能有几个?生活中交流最多的还是自己的社交圈。在美国,情况也大致如此:网络时代的搜索大王Yahoo被Google轻易取代,而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又让Google变得不那么耀眼、璀璨。

移动化和社交化的趋势,不仅颠覆了现有互联网格局,同时给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个挑战大佬的机会。

篇5:金融服务创业

制度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叠加在一起,带动了中国的创业潮。另一个红利是“人口

红利”,它甚至会孕育出“中国服务”大潮的奇观。

口述|季琦 华住酒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我在10年间,创立了3家市值超过100亿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许多媒体称呼我为“创业教父”。这个名称我担当不起,诚惶诚恐,经常调侃自己是“运气好”。但是,我的奇遇确实并非简单的偶然和单纯的运气,当今的中国,实在适逢创业的大好良机。我在10年内做了3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创业机会多多的一个佐证。

我们就像走进了一个遍地是黄金的矿区,身边随时随地都是金块,你只要去捡,俯身就是满怀的财富。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有机会,有能力的人,应该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创业浪潮中。否则,当你老了儿孙问你的时候,你会因为悔恨而抱憾终生。

80后、90后崛起:他们更爱消费

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使用苹果手机的人群中,80、90后占到78%。刚开始还不太相信,回来看看华住的数据,大吃一惊:华住旗下酒店客人80后、90后客户比例,也已经接近70%。

我刚刚进入酒店连锁业的时候,实际上是以我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来考虑产品设计的。典型的客户原型是:三十几岁,男性,平头,大学学历,新秀丽旅行箱,商务休闲装,Tumi登山包,带IBM的笔记本电脑,商务旅行。酒店装修的风格、定价、免费互联网、大堂免费电脑、免费打印复印等服务,都是根据这样的客户原型设计的。

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留着小平头的IT男已经步入中年,再作为经济型酒店的典型客户就不合适了。在汉庭大堂里坐一会儿,你会发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居多。而且许多人看上去并非出差,可能是出来旅游,也可能是和女友浪漫幽会,或者是打了一个晚上的游戏,早上到酒店来洗澡休息......这些以80、90后为主体的消费者,出行的多样性增加,消费的冲动性增加,审美兴趣、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化。

80、90后人群跟60、70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愿意消费;虽然大部分人收入不高,但是对生活的要求较高,他们不会过苦逼的生活;他们更加自我,爱好自由;心态更加开放积极,更加彰显个性„„他们是一群不太一样的人。

我们也没有必要“谈虎色变”,这群新生代也是人,不是来自“星星”的客人。他们同样渴望被爱、被认可;同样是饮食男女;同样喜欢价廉物美的东西。不管是我们那个年代的60、70后,还是现在充当消费主体的80、90后,甚至未来的2000年后,人性是相通的。紧紧围绕人性本质里的东西做文章,就不会有偏差。

“制度红利”与“全球化红利”推动创业潮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100年前的中国,主旋律是推翻皇权、共和、革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旋律是战争;而我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主要是文化大革命,游行、口号、大字报、揪出走资派。那时候如果有人说要创业,是天方夜谭。做点小生意,也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要割掉的。

改革开放后,大家才从革命的浪潮中,开始关注民生,关注经济。跟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的各项生产要素都被长期限制和束缚,中国的产品、商品、服务提供者几乎是空白。就像在一片原始的土地上开垦,资源丰富;就像在一片裸露的矿场上采矿,遍地都是黄金。稍微敏锐一点的人就能找到创业机会;稍微勤奋一点的就可以做得不错。创业成功的概率很大。这就是人们经常讲到的“制度红利”。

创业潮的另一个推手是“全球化红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冷战思维的改变,世界经济正处在走出国家、走出地缘的全球化进程中。技术、人才、资金、品牌等关键生产要素,都不再局限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向发展快的、机会多的、利润高的地方流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无疑可以媲美早期的美国,成为人才、资金汇聚的新热点。

我创立的三个上市公司,都是靠国际资本来完成初始投资的。IDG、鼎辉、成为等VC、PE与天使投资人的资金来自全球各地,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在内的股东都是我们的投资人。我们选择上市也是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大部分投资者是美国、欧洲的基金,当然也包括香港、大陆的中国投资者。

中国企业不仅可以非常方便地吸引到国际资本,人才的流动更是如此。改革开放初期,包括我在内的大学毕业生去美国留学是终极梦想。如果能在美国留下工作,拿到绿卡,更像是留在天堂一样。可现如今许多有抱负的留学生回到中国来就业、创业。比如我们的创业伙伴梁建章、沈南鹏,都是留学美国,然后放弃了薪酬丰厚的跨国企业工作,回到中国来创业发展。“制度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叠加在一起,带动了中国的创业潮。创业是我们

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另一个红利是“人口红利”。它不仅滋养出“中国制造”的盛况,而且会孕育出“中国服务”的奇观。中国曾经借助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成就了世界上“中国制造”的奇迹。神州大地到处是工业园,到处在开工厂、招商引资;从非洲酋长身上的衣服到美国圣诞节儿童的玩具,从欧洲游艇到苹果商店里畅销的iPhone,无一不是“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确实解决了许多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就业,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也给国家带来了大量外汇储备;在土地财政之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也是靠制造业。但是,制造业可以造就少数富裕的企业主,流水线上的众多工人收入仍然不高,无法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准;凭借廉价劳动力、低廉土地、税收优惠带来的低成本优势难以维续;同时,粗犷的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困扰许多城市的雾霾就是恶果之一。

因此,随着“中国制造”将广大中国人民从“温饱”带向“小康”,服务业的巨大空间显现出来。目前城市化人口超过3亿,跟美国整个国家的人口差不多。未来中国城市化讲达到50%以上,城市人口将会超过6亿。这些人口基数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大国。这群人的消费将会带动世界上最大的服务业产业链。这就是我早在2008年提出来的“中国服务”概念。

“中国服务”的从业主体将会更加多元:有酒店服务员,也有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律师;有开网店、开餐馆的小企业主,也会有创业公司CEO和投资人。“中国服务”将会带来多层次的充分就业,也会给社会各阶层带来相应的收入,中产阶级的形成主要依赖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对于能源、土地等资源性生产要素消耗不大,可以缓解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会极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制造”实际上是贫穷的中国人民为全世界制造廉价产品,而“中国服务”恰恰是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不管是国营的工商银行、中国移动,还是外资的百胜集团,包括民营的腾讯、阿里巴巴,都已经跻身世界级的企业行列。他们无不是靠中国庞大的消费人群滋养和成就。在庞

大的人口带动下,中国将会形成巨大的内需市场。而这个市场,将会滋养众多创业公司,其中将会出现众多的服务业巨无霸企业。

因此,中国创业的机会更多是在服务业。“中国制造”已经走到了一个低增长、缓增长的拐点,未来在服务业有更多机会、更多空间,而且服务业的企业有机会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世界级的品牌。

大众消费最容易做大规模

根据陆学艺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我整理出了中国各阶层的比例图表:21%的人群生活处于贫困状态,这些就业缺乏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只需要维持基本生活的生产资料,比如吃饭,穿衣、睡觉等,很难具有大的商业价值。而顶层客户占7%,需求将会非常个性化,而且往往“崇洋”,消费水准和价值体系会跟国际接轨。初创企业往往较难与国际品牌PK。最近,中央国8条更使部分高层人群的消费向下移动,回归到大众消费。

因此,中国的消费主体是中下层的72%,加上高层下移的3~4%。这部分人群构成了中国消费的主体,也是创业企业最应该关注的人群。比如住酒店,汉庭的客户已经涵盖了部分工人、农民工、商服人员。随着各地最低工资的提高和一线劳动力的紧缺,未来这个人群的收入上涨还会继续,这将会进一步提高他们消费汉庭这类经济型酒店的比例。

这样的社会结构在未来的10年、20年会有大的变化吗?甚至在我们有生之年,我相信都不会有结构性的改变。

首先,要大幅度减少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而要拉动就业,必须要保证GDP的高速增长,至少年均8%以上。这样的速度,国家不一定承担得起,对于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性影响极大,已经不是政府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中国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较大比例的贫困人口。

另外,消费升级会不会导致品牌向高端转移?答案更加清晰:要让72%的人口过上欧洲人的富庶生活,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底子薄,人口多,可能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才有可能赶上欧洲、美国。

所以,大众消费将会是消费的主流。这群客户对于价格非常敏感,所以成本控制领先的企业将会更有前途。曾经有人概括“中国制造”的特点是“Good

Enough”,“中国服务”的特点也是如此。在大众市场上,速度和市场占有率是关键,基于低成本的“Good Enough”将会大行其道。

再看看淘宝的成功和团购的兴盛,同样具备大众消费的典型特征:一是人口基数大,二是价格敏感。这两个因素也促成了中国孕育出若干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的QQ和微信,也是同样的逻辑在起作用,基于大V和精英发展的微博却逐渐冷落下去。在中国,谁抓住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阶层,谁就拿到了成功的金钥匙,谁就打开了堆满宝藏的财富之门,难怪马云创立的企业叫“阿里巴巴”呢。

每一次消费升级都是创业良机

虽然消费的主体是中下阶层,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全球同步,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中层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倾向也非常明显。

最典型的是通讯工具。90年代腰里别一个摩托罗拉“Call机”是商务人士的标配,再牛一点的是黑社会电影里常见的“大哥大”;诺基亚的出现颠覆了摩托罗拉一统天下的局面,手机开始轻量化、普及化;打倒诺基亚的是苹果,彻底改变了人们用手机的方式:可以听音乐,可以拍照,可以上网、收邮件等,更不用说云系统有多方便了。从“Call机”到“土豪金”,就是非常典型的消费升级。

在酒店领域,还记得早期的招待所吧?进房间要大妈拎着一串钥匙帮你开门。房间里一般有好几张床,不认识的人也住在一起;热水不会24小时有;条件差一点的卫生间还不在客房里。汉庭这样的经济型酒店出现以后,彻底改善了中国人的出行住宿,差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以至于酒店一开业就爆棚,有时候甚至一房难求。但是,最近几年的抱怨多了,认为经济型酒店设施简陋,档次不够,单位出差标准都用不掉。而传统3~4星酒店又价格虚高,设施繁复陈旧,服务老套古板。这时,我们推出了中档品牌——全季,全新的设计和气质,融合东方的简洁美和西式的舒适、高科技,价格适中,低调平和。一经推出,也是赞誉有加,上海、北京的全季开业两三个月就满房。

这几年,休闲度假的趋势也非常明显。中产阶级置了房,安了家后,有闲暇和金钱享受假期了。我们就推出了度假品牌“漫心”来满足大家休闲度假的需求。

城市化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消费人群,中产化则带动部分人向上升级。中国的消费潮流将会是这两股潮流的融合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借助消费升级,创立新的商业模型,颠覆

传统商业模式。

移动化、社交化给创业者挑战大佬的机会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据统计,智能手机拥有量已经接近4亿),人们交流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交易的方式在发生变化,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报纸正在被逐步淘汰,人们从纸质媒体上过渡到互联网,现在又转移到移动终端上;在地铁、公交车上,过去大家都在聊天,说笑,现在大家都在低头玩微信;原来打车基本靠招手,现在用手机叫车;原来吃饭,餐厅靠朋友推荐,现在看手机上的大众点评。

华住的移动端预订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接近40%的比例,未来可能会超过50%,基于电话的呼叫中心不再扩容,也不需要。携程花巨资在南通兴建的几万人容量的呼叫中心,可能利用率也只会越来越低。

基于互联网的微博,很快被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迅速取代。微信的优势是社交圈,而不是纯粹自媒体。大V能有几个?生活中交流最多的还是自己的社交圈。在美国,情况也大致如此:网络时代的搜索大王Yahoo被Google轻易取代,而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又让Google变得不那么耀眼璀璨。

篇6:金融服务创业

创业服务计划

2012年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全年计划举办X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总人数X人。其中,失业人员X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X人,复原军人X人,农村妇女创业人员X人,实现成功创业人数X人,创业成功率达60%,并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和创业服务后续工作。

2012年对有创业能力的群体通过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创业人员搞好融资和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为创业者开发、论证、评估和推介可行创业项目,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税费减免落实政策,对成功创业者做好创业指导专家跟踪扶持服务工作,搞好孵化基地的建设工作,更好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

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

上一篇:班主任对的寄语下一篇:商铺转让 违约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