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技术负效应的本质及其克服

2024-06-28

论当代技术负效应的本质及其克服(精选3篇)

篇1:论当代技术负效应的本质及其克服

当代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的本质及其实现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在新形势下我们应结合国情,与时俱进,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作 者:郭友聪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法学院经济哲学专业,新疆,乌鲁木齐,830046刊 名:新疆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0319(3)分类号:A811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价值 劳动

篇2:基于协同效应论对商誉本质的探析

商誉 (goodwill) 一词最早出现于12世纪。近9个世纪以来, 学术界有关商誉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一直经久不息。其中明确商誉的本质与定义, 是研究商誉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也是研究商誉确认、计量以及列报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1859年英国一件法庭案例中, 司法官对商誉定义为“旧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商号等有关的一切, 以及与企业经营有联系, 并由于它们能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我国会计学家杨汝梅所著《无形资产论》中提到“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较寻常收益为高之收益者, 均称之为商誉矣”。一般认为,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 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 (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 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 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二、商誉本质的相关观点

商誉究竟是什么, 其本质又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对商誉的本质在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 主要有“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协同效应论”等。对商誉本质的争议, 直接导致了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异。

(一) 好感价值论。

这种观点认为, 商誉是对企业具有好感的价值, 其产生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良好的口碑, 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 也有人认为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劳资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但是这种观点过于笼统, 没有明确指明商誉是哪些利益相关主体对企业具有好感的价值, 不同的利益相关主体对于企业的好感不尽相同, 且好感价值的衡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而这种观点直接导致了商誉的计量的不确定性。

(二) 超额收益论。

这种观点认为, 商誉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 对于商誉一般的定义也是基于这种观点。但它没有概括的说明商誉的本质, 而只是一种计量方法。

(三) 协同效应论。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本质上是企业各项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企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效应是企业整体价值大于单项资产价值合计的根本原因, 也是商誉的本质。商誉之所以能够为企业获取超额利润, 是因为企业作为一个有机开放的系统, 其各项要素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企业与其环境之间都存在积极的协同效应, 商誉的超额盈利能力正是源于这些协同效应。

三、商誉的本质:协同效应论

(一) 从商誉的产生时期看, 初创期企业一般是没有商

誉的或者说商誉的金额一般为零, 商誉一般都产生于企业的成熟期。而成熟期的企业之所以会产生商誉, 是因为企业的各项资产、各项要素、各个子系统经过初创期以及成长期的磨合, 逐渐产生了一种“1+1>2”的组合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正是商誉的真正源泉。组合的协同效应从外在表现来看, 可以表现为顾客或客户对企业的好感, 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

(二) 从商誉的产生来源看, 商誉的真正来源是企业内部各项资产、各项要素、各个子系统的协同效应。

好感价值论将商誉定义为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然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是建立在一系列外在条件和内部因素基础上的, 是一种主观评价。不同的顾客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对同一个企业的评价是不同的, 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 相同的顾客做出的评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且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并不是仅仅基于企业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等条件, 而是源自企业在对自身资源的有效利用中产生的协同效应。超额收益论从商誉的作用角度出发, 揭示了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 却并没有说明这种超额收益能力的来源。企业所拥有的超额收益能力并非天生, 而是源自后天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资源产生的协同效应。

(三) 从商誉的金额上看, 对于外购商誉或合并商誉, 一

般将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这部分价值可以理解为为了取得被购买方净资产, 购买方愿意为被购买方各项资源的协同效应付出的成本。当购买方付出的合并成本小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 就会产生负商誉。尽管有些学者并不承认负商誉, 如认为如果购买方的出价低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被购买方的所有者将把各项资产分别出售, 而不再把各项资产负债一揽子出售, 因而理论上不存在负商誉。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负商誉在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从协同效应的角度分析, 资源的协同效应可以分为正效应、负效应以及零效应。正效应即为商誉, 而负效应则是负商誉, 至于零效应则不用反映。这就合理解释了负商誉的存在。而好感价值论以及超额收益论都仅仅定义了正商誉, 对于负商誉则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四) 从商誉的依附性看, 商誉是一种依附性很强的事

物, 它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负债而单独存在, 也不能够单独进行转让, 它不能脱离企业整体而存在。它的这种依附性正是基于协同效应产生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各项要素协调运作, 在现有构成要素基础上派生出的一种“衍生物”。这种“衍生物”只能出现在资源的组合中, 而不会存在于各项独立的资产或负债中。

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的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明确商誉的概念。

由于学术界对于商誉的定义和本质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因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回避了这一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第十三条提到,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当确认为商誉。”仅仅指出商誉确认的情况之一及其金额的计量, 这一做法有些不妥。既然企业会计准则使用“商誉”一词, 并对外购商誉的计量做出规范, 但却不对其概念做出明确解释, 很明显不大符合逻辑。在使用商誉这一概念时, 首先必须明确其定义和本质, 如果无法明确何为商誉, 那么到底如何去确认和计量商誉必然会存在争议。从协同效应论来定义的话, 商誉是企业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协同效应, 这种协同效应能够给企业带来超过或低于账面净资产的收益或损失。

(二) 回避了自创商誉相关问题。

从商誉的内容上看, 一般研究都把商誉分成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两部分。之所以这么划分, 主要是从计量的角度出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自创的商誉却不予确认, 规定只有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才确认。但无论如何划分, 商誉并非产生于外购, 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没有企业合并行为, 商誉也是客观存在的, 只不过在企业账面上并没有反映罢了。而外购商誉首先必须是一种自创商誉, 通过企业合并行为使其得以确认, 因而外购商誉实际上是自创商誉的显性化。如果只承认外购商誉而忽视自创商誉, 很明显也是不合理的。这种做法会使发生合并企业和未发生合并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进而有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通过企业合并行为操纵资产或利润。

(三) 正负商誉的要素确认不配比。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发布的SFAS No142《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中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来核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发布的ED 3《企业合并》也要求将商誉确认为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把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作为资产来确认, 但购买方付出的合并成本小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却作为营业外收入来核算。从协同效应论来看, 无论是正商誉还是负商誉都是企业资源组合协同效应的结果, 如果正效应作为资产, 而负效应作为利得核算, 这就割裂了协同效应的结果, 也直接导致了正负商誉要素确认的不配比性。如果对于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产生的正商誉作为费用来确认, 而将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产生的负商誉作为收益来确认, 这样就可以确保正负商誉确认的配比性。S

摘要:有关商誉本质的观点众说纷纭, 主要有“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以及“协同效应论”等。从商誉的产生时期、产生来源、金额以及依附性看, 商誉的本质是企业各构成要素的协同效应。从协同效应论看, 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商誉相关规定存在着没有明确商誉的概念、回避了自创商誉相关问题以及正负商誉确认不配比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一探讨。

关键词:商誉,本质,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李玉菊, 张秋生, 谢纪刚.商誉会计的困惑、思考与展望[J].会计研究, 2010, (8) :87-90.

[2].徐文丽, 张敏.对商誉本质的重新认识[J].上海大学学报, 2009, 16, (1) :39-43.

[3].路翠丽.对现行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思考[J].商业文化, 2011, (2) :95-96.

[4].董必荣.商誉本质研究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8, (3) :39-43.

[5].许家林.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J].会计研究, 2006, (8) :18-23.

[6].杜兴强, 杜颖洁, 周泽将.商誉的内涵及其确认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 2011, (1) :11-16.

[6].蒋基路.商誉的价值论视角透析[C].第七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究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350-353.

篇3:论当代色彩的本质的实现过程

光是色的前因,色是光的结束。人们通过光来辨别色彩,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色彩表现是光色造型艺术的本质。

一、当代光色造型艺术及色彩音乐性

光色造型艺术是当代人通过对色彩的想象而引导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一种色彩形式,是全动态因素的一种色彩表现形式。

人类最早对色彩的认识便是对色彩的动态感应。我们把色彩中的动态与静态的两种表现形式看作色彩造型艺术本质的体现。静态色彩能引起人对色彩的同时性的关系感,而动态色彩则激发人类去发现色彩的变化与活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从生活中搜集创作素材是创作的原则,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进而超越生活,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意识,才能从中挖掘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有创造意义的东西,经过艺术的加工变成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挖掘生活的美,是搜集素材的主要手段,是创作的基础。无论是古代画,还是现代画,其色彩本身都是源于大自然,源于生活。影响色彩变化有很多因素,色彩的混合就是其中一种,色彩的混合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正混合,一种是负混合,还有一种是中性混合。中性混合是色彩动态的一种混合形式。人类对色彩的感知经历由混沌到明确的过程。早期色彩的动态性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这是色彩本质表现的一种缺失。

西方色彩艺术家自古希腊时代开始重视对光色的观察,但是,光色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得到突破,直到拜占时期。西方艺术家只能用带有颜色的玻璃借助自然光来表现光色的变化,随着对光色的研究加深,现代光学发现,温度与各种物体发出的光色有直接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光色会由红变黄或变蓝。宇宙中各个星体都有着不同的温度,所以,会发出不同的光,温度低的星体会发出红色的光,温度高的星体会发出蓝色的光。当代艺术家利用光色作为造型艺术手段而创立了各种独立的色彩艺术形式,充分表达出光色对人的色彩感觉、感情和想象色彩效应。

光色造型艺术,它集中控制了单色性和方向性,对艺术和色彩艺术精神产生影响。康定斯基在对研究色彩的心理想象时,主要还是依据感觉,他是以色彩的音乐性为重点,来实现以由内在色彩本质产生的色彩感情与色彩想象为特征的艺术形式。

色彩中的色阶和音乐中的音阶关系密切,牛顿用三棱镜分析得到七色光谱之前,七色音阶早已被全世界所熟悉。不论是在音乐中还是在绘画中都缺少不了节奏,节奏感影响着人的精神力,影响人对绘画和音乐的感觉。那些被人们忽视的自然律动都蕴含着特殊的运动节奏,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并且激励着优秀作品的创造。

二、后现代色彩艺术发展的趋向

在20世纪末期,近现代艺术家用了两百多年的色彩经验创造出三种不同的着眼点——即结构的、表现的和印象的,其本质是色彩感觉、感情和想象在各种色彩形式中的联系。尽管现代色彩艺术已经融合成为当代的世界文化,但是,当代艺术家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色彩本质的实现仍需要随时克服许多困难。人类色彩的发展,是一种螺旋的上升的线形发展状态。在发展过程中有舍弃,有某种共同的方向重合,但是,这种重合绝不是同一层次内的简单的重复。通过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必将会推进色彩本质向更高的精神层次融合。在色彩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色彩艺术家以自然的色彩个性超越了现有的色彩普遍性,这都需要对色彩发展至今的全部色彩本质有所了解。对许多艺术家而言,由最初对色彩的认知到对色彩艺术本质的认知,超越现有的色彩境界时必将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困难,甚至有的色彩艺术家会觉得色彩理论与色彩感觉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证明,未来的色彩艺术家需要在自己敏锐的色彩感觉基础上,产生合乎人的全部色彩本质的理性。每一个时代的色彩艺术家,在他的色彩道路中,都是随着时代、感知的变化而不断超越自己,实现对色彩的感知。由此预示着随着现代色彩艺术的发展,一个当代性世界色彩文化的时代正在来临。

三、当代实现全面色彩本质的过程

色彩以儿时的自由发挥,一种出自本能的色彩认知为基础,每一个对色彩感知正常的现代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对色彩的认知进行艺术创造,去发现色彩的本质全面地看待当代色彩,它的内部含有最初的、原始的、自发的色彩本能。要是从色彩创作的艺术本质受阻的状态看,无疑是给鲜明的色彩个性加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锁链。当他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时,从主观心理上便产生对色彩的情感。那些近现代伟大的色彩大师的色彩感觉是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生理科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的视觉机能随着生命过程趋向老化是难免的。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能在晚年创造出宏伟的色彩成果,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自幼积累的感觉优势随着精神升华,从而实现色彩感觉的发现和形成,每个画家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总会有几次色彩感觉的高峰体验,几乎每次体验都会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宏观地看,青年人在一次高峰感觉发生后与高峰感觉发生之前应当发生某种色彩感觉和本质变化。

创作一幅好的作品是需要时间的。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深入生活好比挖井,虽然直径不大,可是能穿透许多土壤。”别林斯基也说:“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的美好事物,或者更确切的说,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我们在叹服大师们作品技艺的同时,更应该领悟大师们在精神情感上的追求。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智慧,缺少的恐怕只是信念。衡量艺术的标准并不是技法,而是自己的修养。艺术是人精神意志的产物。人类从近现代色彩自觉到当代开始进入全面色彩自由,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快速替换现象,深刻反映出人类色彩普遍自觉的时代特征。每一个当代人,都可能在他的一生过程发挥自身色彩潜能,不断发现时代性色彩本质。但是,要发现真正时代性的色彩艺术,需要经过少年时代充分的色彩自发、青少年时代的全面的色彩自觉和成年以后的全部色彩自由。

上一篇:班主任家访情况反馈表下一篇:事业政审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