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怎么认识东西的方法

2024-05-06

教孩子怎么认识东西的方法(精选6篇)

篇1:教孩子怎么认识东西的方法

资料

・ 宝宝认识物品分为两个步骤:注视物品和用手指物品。刚开始引导宝宝认识日常用品的时候,他可能东张西望,难以集中视线和注意力,父母一定要坚持下去,每天至少要进行5次的.指认。

・ 通常,会认第一种东西需要15-20天,认识第二种东西需要12-18天,认识第三种东西需要10-16天。对于宝宝感兴趣的东西可能1-2天就会认识,另外父母要注意,教宝宝认东西要保证每次只认一样东西,不要让宝宝同时认几件东西,否则会混淆宝宝的意识,反而延长学习的时间。

篇2:教孩子怎么认识东西的方法

孩子摔东西是一种探索行为

排除一些因生气而摔东西的情况,孩子摔东西多半是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小孩子的好奇心很旺盛,一旦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他们会耐心地一次次重复这种行动,这可以说是一种很正常的探索世界的行为。基本上,孩子摔东西的动机可能有以下几种,它们包括:

1、东西摔倒地上产生的变化,包括变形、发出声音、裂开,拖动物体时的物体的状态等,这些改变使孩子觉得好玩,所以这件事让他感到开心。这时候,妈妈可以买一些能发出响声的玩具,将宝宝放到软地垫上,让他自己扔出玩具,再爬着捡回来。

2、把东西摔到地上这件事,会吸引他人的注意。想要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爱,是人类的天性,孩子故意做这种“坏事”,是希望借此得到家人的注意,让自己成为焦点人物。家长注意在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鼓励,孩子很快就会放弃这个游戏。

3、孩子通过反复的扔东西,了解到自己拥有的力量,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的区别,从中感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孩子之所以喜欢这样,是因为发现自己的手变得更灵活,能够随意控制物体,对自己的能力很欣赏。

心理专家:用行为训练引导孩子

1岁到3岁的孩子有一段时间爱摔东西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家长需要做的,不应该只是劝说,而是要想想如何来应对这件事,怎样做到引导孩子、保护孩子。比如把易碎、贵重的东西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家里的家具、电器、花盆等也都要固定好,以免伤到孩子。

2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接受行为训练了,家长可以告诉他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不过,要他真正理解父母的意思,还得等他再大一点,因此,父母在引导孩子时要讲究技巧。比如让他把不怕摔的小玩具扔到盆里,训练他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可以利用形状积木(方、圆、三角、五角星等),投入形状孔洞(方、圆、三角、五角星等),训练他认识形状的能力等。

家长还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给孩子一些可以摔的小沙包、积木块等玩具,使孩子的双眼双手得到锻炼。玩积木时,如果孩子拼出了一个可爱的图形,家长可以适当的进行表扬,这样会让孩子更快乐。

篇3:教孩子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

那么,作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深圳女蛙又是如何出任妈妈一职的呢?在她的“爱与幸福”的理念中,家庭教育是否也充满了“甜蜜”的色彩呢?

对于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女蛙说,幸福其实是不能比的,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之所以冠以“全世界”、“最”,是因为自己觉得唯有这个词最能表达自己对幸福的强烈感受,就像所有的小孩子都会认为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一样,其实他并没有经过比较。

女蛙的女儿贝贝曾经这样问父亲:什么是天堂?父亲笑着回答,天堂就是我们家,我们家就是天堂。

女蛙则这样诠释他们三个人的天堂——天堂,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很爱的感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那么,“天堂”里的父母用怎样的信念来教育孩子的呢?女蛙说自己坚守4个词,那就是:爱、美、快乐和善良。

女蛙非常认同一位美国教育家的名言:一个人最重要的性格力量是自信,而自信最基础的来源就是父母和家人的爱。

不过,女蛙认为,除了爱,还应该有欣赏。

女蛙的生活信念是爱。爱高于一切。在她看来,爱也是一种能力,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女蛙说,既然爱是种能力,那么无论这个人是否先天具备,都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达到。

女蛙夫妻的具体做法是:用心呵护女儿爱的能力和爱的表达能力,并竭尽所能让她懂得这个字对人生的意义。

女蛙说家里因此每天上演“欢乐颂”:他们夫妻从不掩饰自己对对方的爱,也从不吝惜表达自己对女儿的爱。“表达爱,有时只需要一点点,有时还只是举手之劳,如果所爱的人能懂,那‘一点点’,就意味着很多。”尤其是,“当那‘一点点’经过了长时间的坚持后,就意味着更多。”因为,”这是爱在积累,爱养成了习惯。

比如,贝贝读幼儿园时,老师批改小朋友的作业时,她会一声不吭地把作业本一一翻到老师要批改的那页;也会在老师蹲下来洗小朋友的杯子时,把小板凳轻轻地塞到老师的屁股下面。

在为女儿骄傲的同时,女蛙感慨道:一个人爱的能力是天生的,只是后来世事变迁,环境改变,慢慢变成爱无能。而爱的表达能力也是天生的,只是因为表达爱的次数越来越少,这种能力就慢慢退化,以至逐渐难以启齿。

女蛙说自己经常发自内心地崇拜女儿贝贝,为她心中的善良和美好,为她的豁达和乐观,为她的自得其乐,为她常常表现出的作为孩子不该具有的冷静与镇定品质。每当想到这么优秀的孩子竟然是自己的,就会有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当你用欣赏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孩子时,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很谦卑,甚至自惭形秽!那么,即便自己的孩子某一方面不如别人,你仍会觉得他(她)非常了不起。”

“这很重要!当父母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棒的孩子时,自信其实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内心。另外,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棒的时候,他是很开心的。许多实验已证明:父母对孩子的积极肯定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篇4:教孩子怎么认识东西的方法

1、让孩子了解金钱

我们都知道,孩子偷东西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想得到那样东西,至于是不是用钱买的,似乎还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在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任何一种东西都是需要用钱去买来的,别人也得来不易。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钱很难挣,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变出钱来,要让孩子有正确的金钱观。同时告诉孩子,偷东西是可耻的,让孩子有正确的荣辱观。

2、宽容很重要

发现孩子偷东西以后,不要抓到孩子就是一顿毒打。现在已经是新世纪了,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第一次不要去揭发他们,他们其实心里也有点害怕。这个时候你只要结合他第一次偷东西忐忑的心理,给他讲故事,告诉他偷东西是不好的。第一次如果当场揭发孩子或者在公共场合把这件事说出来以后,孩子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所以家长只需要在第一次发现的时候,去侧面告诉孩子这么一个道理,孩子也会有敬畏之心。

3、了解原因

孩子偷东西总该有原因的,是零花钱不够买不了还是想要偷回来寻求刺激,这个家长都必须要了解清楚。如果是因为零花钱不够,家长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如果是因为好玩刺激的话,一定要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并且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冤枉了孩子。

4、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所以父母们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中能感觉到温暖。家庭环境好的孩子,只有少部分人去偷东西。而家庭环境差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很容易去偷东西。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都要多花点心思,多为孩子着想。

5、正确引导

孩子还小,其实还没有分辨能力,也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更不会有什么荣辱观。当家长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不要过分责骂,更不要过分看低孩子的人格。一次的犯错不代表是终身的错误。家长在这一方面一定要照顾孩子的感受,并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篇5:孩子随便发脾气摔东西怎么办?

方法有很多,简单来说三步走!

第一步:认知。

日常最好多说区别情绪的词语,游戏类也可以,画出来什么表情,和他演练什么情况用什么表情什么情绪,遇到不好的发脾气的可以用什么方式代替他生气摔东西的方式!多准备情绪绘本!!日常和他多说一下情绪分类,例如《情绪怪兽》!

第二,共情。

生气的时候你代替他说出他此刻的感受!拥抱着他多描述一下,让他知道表达的重要性!比行动更有效更能得到理解!然后再冷静分析告诉他下次遇到这个情况可以怎么做,如果引导他自己说出来更好,不能的你最后再给方案!例如“下一次再生气了,还摔东西吗?你可以告诉妈妈你此时的心情啊!”

第三,陪伴。

丢的东西让他自己捡起来,陪着捡起来也可以,千万不要帮她捡!!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事也是要自己解决的!你能做的是陪伴不责怪而已!但不是代替!

所以孩子去生气大人共情理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不理他,更应该理他,惩罚也要陪着,即便简单罚站也要!对孩子不能采取单独打骂和关房间的方式!

只有陪着他接受惩罚他才记住惩罚!

篇6:教孩子怎么认识东西的方法

许多孩子都会有眼馋的问题,对别人的东西很喜欢,甚至会伸手要。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主要由于孩子年龄特点。孩子往往分不清什么是从属关系,不管东西是谁的,伸手就是想要。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带回家,家长发现这种情况时会有什么反应呢?

1、满不在乎。认为孩子乖巧,拿了别人的东西是占到了便宜,因而不作任何处置。

2、极为敏感。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立即视为孩子有了“偷摸”行为,于是严加审问,严厉处罚。

3、认真谨慎对待。探究孩子行为的动机,进行耐心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点孩子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行为。

家长应持哪一种态度呢?育儿知识肯定应该是第三种。家长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注意:

1、不要随便把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叫做“偷”。因为绝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为偷而去拿别人的东西,只是内心产生了需要感“那个东西我没有”,“那个东西我喜欢”,“我想要”„„这种需要促使了孩子“拿”的行为。

2、如果孩子害怕,不敢承认东西是他拿的,如“是他给我的”„„家长不要用惩罚来逼供,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是你拿了人家的东西,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得还给人家!”来源:0123.cn

3、要对孩子讲清不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如:“小明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小明心里一定会很难过的,要是你喜欢的娃娃被别人拿走了,你能高兴吗?”

4、在孩子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后,最好让他自己去把东西还给人家;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应带着孩子去还。这时,也应教孩子礼貌用语:“对不起,没经你同意,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

5、绝对不要把孩子的过错揽过来,替孩子承担责任,这样会使孩子丧失责任感。

6、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要为孩子作表率,指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所有权”。“这是我的”,自己有权使用和安排;“那是别人的”,自己不能随意拿来作为己有。

上一篇:高中生信任话题作文下一篇:浙教版实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