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摘抄

2024-05-07

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摘抄(精选12篇)

篇1: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摘抄

1、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2、我救你为的是如果有一天,我也可能命运不济,落到和你一样的境地,那时我也希望得到人搭救。

3、他们之所以不能舒舒服服地享受上帝的恩赐,正是由于他们老是在企望和贪求他们还没有得到的东西。

4、生命中的真正伟大,就是做自己的主人。

5、我们对于所需要的东西感到不满足,都是由于我们对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缺乏感激之心。

6、我又花了极大的力气,把前面讲到的我的全部财产,全部粮食、弹药武器和补给品,一一搬到篱笆里面,或者可以说搬到这个堡垒里来。我又给自己搭了一个大帐篷用来防雨,因为这儿一年中有一个时期常下倾盆大雨。我把帐篷做成双层的;也就是说,里面一个小的,外面再罩一个大的,大帐篷上面又盖上一大块油布。那油布当然也是我在船上搜集帆布时一起拿下来的。

7、个人的怀表坏了,只是耽误个人的事儿。教堂钟楼上的大钟坏了,耽误的可是整个教区的事儿。

8、父母之言不足信,安乐之家不足恋。

9、然后,我用从船上截下来的那些缆索,沿着半圆形,一层一层地堆放在两排木桩之间,一直堆到顶上,再用一些两英尺半高的木桩插进去支撑住缆索,仿佛柱子上的横茶。这个篱笆十分结实牢固,不管是人还是野兽,都无法冲进来或攀越篱笆爬进来。这项工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和劳力,尤其是我得从树林里砍下粗枝做木桩,再运到草地上,又一一把它们打入泥土,这工作尤其费力费时。

10、等待大难临头比遭难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无法逃避这种灾难而不得不坐等其降临,更是无法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恐惧。

11、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这时,风暴已过,天气晴朗,海面上也不像以前那样波浪滔天了。然而,最使我惊异的是,那只搁浅的大船,在夜里被潮水浮出沙滩后,又给冲到我先前被撞伤的那块岩石附近。现在这船离岸仅一海里左右,并还好好地停在那儿。我想我若能上得大船,就可以拿出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12、我们今天所爱的,常常是明天所恨的;今天所追求的,常常是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常常是我们所害怕的,甚至会吓的胆战心惊。

13、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得目标吸引,或是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

14、当一个人的愿望能被自己理性所控制时,那么,他肯定会比一个攻占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

15、由于缺乏适当的工具,一切工作进行得特别吃力。我花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把我的小木栅或围墙建筑好。就拿砍木桩而言,木桩很重,我只能竭尽全力选用我能搬得动的。我化很长时间在树林里把树砍下来削好,至于搬回住处就更费时间了。有时,我得化两天的时间把一根木桩砍下削好再搬回来,第三天再打入地里。作为打桩的工具,我起初找了一块很重的木头;后来才想到了一根起货用的铁棒;可是,就是用铁棒,打桩的工作还是非常艰苦、非常麻烦的。

16、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17、俘虏中有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那个白人是西班牙人,是我前几年看见的那艘在我的岛上触礁的船上的一个幸存者,当时我还从那艘船上取来了一千二百多枚金币,但对这些钱我毫不看重,因为它们并不比沙滩上的许多沙子更有价值。

18、前面我已描述过自己的住所。那是一个搭在山岩下的帐篷,四周用木桩和缆索做成坚固的木栅环绕着。现在,我可以把木栅叫做围墙了,因为我在木栅外面用草皮堆成了一道两英尺来厚的墙,并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围墙和岩壁之间搭了一些屋椽,上面盖些树枝或其他可以弄到的东西用来挡雨。因为,我发现,一年之中总有一段时间,大雨如注。

19、现在我才明白,只要上帝有意捉弄,他是多么容易把人类最不幸的环境变得更加不幸。

20、同现实出现于我们面前的危险相比,对危险的恐惧更让人惊恐万分;我们也看出,我们经常担忧遭到不幸,而这种担惊给我们所带的压力远大于那不幸本身。

篇2: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摘抄

2、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3、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4、事情总是这样的,对危险的恐惧,比起亲眼所见的危险本身来,往往要吓人万分。

5、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幸福更大。

6、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7、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8、我离开那个岛时,已在岛上呆了二十八年两个月二十九天。我总以为我一到英国就会高兴不尽,没想到我在那里却成了一个异乡人。

9、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10、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__!凡是理智提供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心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办法了。

11、尤其是,在这种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认识他,乞求他的祝福,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这种幸福足以补偿我曾经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还有余。

12、我现在开始觉得,我如今的生活,虽然是简陋不堪,而与以前的那种邪恶可鄙的生活相比,却已不知道强多少倍,我现在不以过去之忧为忧,也不以过去之乐而乐了。

13、这里地上结满了许多瓜类,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数有大,还有黄灿灿的柠檬。我顺着果园的斜坡望去,到处是一片清新翠绿的美景,这是我心里充满了喜悦,顿时感到自己成了这块富饶的土地的无可争辩的主人。

14、听从坏主意,人就会倒霉。我们的船在南美洲北岸一个无名岛上触了礁,所有的水手及乘客全都淹死了,上帝保佑,只有我一个人被高高的海浪卷到了岸上,保住了一条命。

15、至于自然环境,岛上有狂风暴雨,还有地震。我那时也对一切都适应了。我种植和收获了我的大麦和小麦;我采来野葡萄,把它们晒成了很有营养的葡萄干;我饲养温驯的山羊,然后杀了吃,又熏又腌的。

16、正在等待他们回来时,有一艘英国船因水手闹事而在我的岛附近抛了锚。我帮那位船长夺回了他的船,跟他一起回到了英国。我们走时带走了两个也想回英国去的老实的水手,而让闹事闹得最凶的一些水手留在了岛上。

17、船刚驶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风浪,使我感到全身说不出的难过,心里十分恐怖。我在痛苦的心情中发了誓,假如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下我的命,我在登上陆地后,就一直回到我慈爱的父母身边,从此一定听从他们的忠告办事。

18、要想确保我能在这个岛上生存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尽可能地相继办了几件我非办不可的事。但是我的努力并非总是交上好运道。我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子的种子时,这些宝贵的存货就浪费了一半,原因是播种得不是时候。

19、岛上有不少野果树,但这是我过了好久才发现的。岛上还有到处乱跑的山羊,但要不是我从船上取来了枪支弹药,它们对我又有何好处呢?因此,我有理由感谢仁慈的上帝,让船搁在海岸边,直至使我搬来了对我有用的一切东西。

20、不料忽然有一个声音叫我的名字:“鲁宾逊,可怜的,鲁宾逊,你到什么地方去啦?”我从万分惊疑中醒来,定眼一看,原来是“波儿”在叫我,使我分外高兴。“波儿”嘴里那些带点忧伤调子的话都是我平时教它的。现在我劫后余生,它又飞到我手上,亲切地重复着那些它并不太懂的话语,使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鲁滨逊漂流记经典语录

1、我有个邻居,是葡萄牙人,生于里斯本,但他父母却是英国人。他名叫威尔斯。当时他的境况与我差不多。我称他为邻居,是因为我们两家的种植园紧紧相邻,而且我们也经常来往。我们两人的资本都很少。开始两年,我们只种些粮食为生。可是不久,我们开始发展起来,经营的种植园也开始走上了轨道。因此,在第三年,我们种了一些烟草;同时,我们各自又购进了一大块土地,准备来年种甘蔗。然而,我们都感到缺乏劳动力。这时,我想到真不该把佐立让给别人,以致现在后悔莫及。

2、我感到自己前景暗淡。因为,我被凶猛的风暴刮到这荒岛上,远离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海里之遥。我想,这完全是出于天意,让我孤苦伶仃,在凄凉中了却余生了。想到这些,我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有时我不禁犯疑,苍天为什么要这样作践自己所创造的生灵,害得他如此不幸,如此孤立无援,又如此沮丧寂寞呢!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要我们认为生活于我们是一种恩赐呢?

3、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亲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因此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相当不错的教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就读,还让我上免费学校接受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

4、到了傍晚,大副和水手长恳求船长砍掉前桅;此事船长当然是绝不愿意干的。但水手长抗议说,如果船长不同意砍掉前桅,船就会沉没。这样,船长也只好答应了。但船上的前桅一砍下来,主桅随风摇摆失去了控制,船也随着剧烈摇晃,于是他们又只得把主桅也砍掉。这样就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甲板了。

5、我在海上漂流了这么多天,实在够了,正好安安静静地休息几天,把过去的危险回味一下。

6、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7、在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工作,尽管雨水耽搁了我许多天,甚至好几个星期。我觉得,围墙不做好,我住在里面就没有安全感。我做的每件工作所花的劳动,简直难以令人置信。尤其是那些木桩,要把木桩从树林里搬回来,又要打进土里,实在非常吃力,因为我把木桩做得太大了,而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大。

8、一般人往往有一种通病,就是对于上帝和大自然替他们安排得生活环境经常不满。照我看来,他们的种.种苦难,至少有一半是这种通病造成的。

9、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10、我经常怀着感激之心坐下来吃饭,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以我丰富德没事。我已经懂得去注意我的处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却缺乏的。这种态度有时使我心里感到一种衷心的安慰,简直无法用言语表白。……我觉得,我们对于所需要得东西感到不满组,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已经得到得东西缺乏感激之心。

11、事后想起来,我父亲最后这几句话,成了我后来遭遇的预言;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最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话也说不下去了。

12、一个人时时期待着祸事,比遭遇到祸事还要苦些,尤其是当一个人无法摆脱这种期待,这种担惊受怕的心情的时候。

13、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心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办法了。

14、……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15、每当我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大家都仔细倾听;尤其是买卖黑奴的事,更引其他们的兴趣。当时,贩运黑奴的买卖还刚刚开始。从事贩卖黑奴的商人必须签约,保证为西班牙殖民地和葡萄牙殖民地供应黑奴,并必须获得西班牙国王或葡萄牙国王的批准。贩运黑奴是一种垄断的贸易,因而在巴西黑奴进口的数量不多,价钱也特别昂贵。

16、我又花了极大的力气,把前面讲到的我的全部财产,全部粮食、弹药武器和补给品,一一搬到篱笆里面,或者可以说搬到这个堡垒里来。我又给自己搭了一个大帐篷用来防雨,因为这儿一年中有一个时期常下倾盆大雨。我把帐篷做成双层的;也就是说,里面一个小的,外面再罩一个大的,大帐篷上面又盖上一大块油布。那油布当然也是我在船上搜集帆布时一起拿下来的。

17、尤其是,在这种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认识他,乞求他的祝福,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这种幸福足以补偿我曾经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还有余。

18、然后,我用从船上截下来的那些缆索,沿着半圆形,一层一层地堆放在两排木桩之间,一直堆到顶上,再用一些两英尺半高的木桩插进去支撑住缆索,仿佛柱子上的横茶。这个篱笆十分结实牢固,不管是人还是野兽,都无法冲进来或攀越篱笆爬进来。这项工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和劳力,尤其是我得从树林里砍下粗枝做木桩,再运到草地上,又一一把它们打入泥土,这工作尤其费力费时。

19、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这时,风暴已过,天气晴朗,海面上也不像以前那样波浪滔天了。然而,最使我惊异的是,那只搁浅的大船,在夜里被潮水浮出沙滩后,又给冲到我先前被撞伤的那块岩石附近。现在这船离岸仅一海里左右,并还好好地停在那儿。我想我若能上得大船,就可以拿出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篇3: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摘抄

本学期, 因为教学研究的需要, 我们对本年级84位参加文学社团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关于好词好句”的问卷调查,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 使我们对常见的“摘抄好词好句”这一学习方式有了更多更真实的认识, 这些信息牵引着我们进一步向老师、学生求感受、问想法.现将三次调查及交流的信息汇总如下, 以期引发同行们的关注与思考.

问卷调查问题一你喜欢摘抄好词好句吗?为什么?

信息整理表一

思考一:

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 导向是很明确的.一直以来, 摘抄是广大语文教师认可的一种积累方式.不仅仅是因为其方式简单、效果易见, 更因其具有便于检测的特性.

从以上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摘抄好词好句”也已成为大多数学生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入交流与剖析我们得知, 学生对“摘抄好词好句”的认可原因与教师的认可原因是基本一致的,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对“摘抄”的认同来自于教师对"摘抄"的认同.

但是, 当我们细究学生喜欢的原因时, 不禁为其中的功利化趋势感到担忧.“摘抄好词好句是为了写好作文”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共识, 也使得"好词好句很美"这样发自内心的赞美犹如沧海一粟般显得尤其珍贵.在呼唤“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今天, 在众多“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中, 哪些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获得的感受?哪些是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体验?哪些理由是符合语言发展的科学规律的?回到“摘抄好词好句”这一方式,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才是摘抄的真正目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们觉得有必要从语文老师的角度了解他们对“摘抄好词好句”的原始思考.于是, 我们对26位语文老师进行了一项简单明晰的“摘抄价值”问询.

问卷调查问题二为什么要布置学生摘抄好词好句?

信息整理表二

思考二:

比较“信息整理表1、2”, 我们发现师生双方在“摘抄”对习作的作用认识上是基本一致的:学生认同度高达80%, 教师为69%.在“表2”中, 我们还发现有19%的教师关注到了“摘抄”与“阅读”的关系, 有11%的教师甚至关注到了“阅读──摘抄──习作”三者之间的关系, 而这样的认识在表一中却很难找到.这种差异引起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1.学生对“摘抄”价值的认识有多少来源于教师的影响?为什么学生、教师的认识会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怎么造成的?这些问题的解惑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

2.怎样的“摘抄好词好句”引导, 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踏上“摘抄”、“阅读”、“习作”三者有机结合之路?而现在老师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教师们的理解是否到位, 指导学生摘抄是否科学有效?我们对教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问题三平时你是要求学生怎样完成摘抄好词好句作业的?

A.从《好词好句》作文书上摘抄;

B.阅读一些好文章, 通过阅读去发现好词好句, 再摘抄下来;

C.由老师或同学向大家推荐;

D.其他, 请写在横线上

信息整理表三

思考三:

1.在阅读中摘抄

“在阅读中摘抄”是老师们普遍认同的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出于对某些词句的喜爱, 将它们记录下来, 以便以后查阅.可见, 摘抄好词好句是以阅读为基础的.离开阅读, 摘抄的好词好句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 就像离开水的鱼儿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样的摘抄不能促使学生感受语言材料的鲜活、生动.

可见, 教师在布置“摘抄好词好句”的作业时应强化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意识, 不要因摘抄淡化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我们建议在布置摘抄作业时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 阶段性:遵循由易到难, 从少到多的原则.第一学段不布置这项作业, 从第二学段开始适当布置.最初阶段可进行课堂上统一材料的阅读后进行摘抄, 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方法. (2) 语境性:多布置不脱离语境的摘抄, 要求摘抄整节整段, 在上面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字、词、句. (3) 丰富性:除了自由摘抄外, 可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主题摘抄, 展开评比;还可改变作业形式, 如加入“概括内容、写写感想、配上插图、办摘抄报”等内容, 以提高学生兴趣.

2.阅读重于摘抄

其一: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像教师那样感受到“摘抄在阅读中进行”?通过与学生的谈话, 我们发现这主要是教师引导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反映教师经常只检查他们抄的好词好句, 很少关注阅读情况.当然, 这与阅读的难检测性不无关系.但是, 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有这样的偏差, 所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偏差.

当学生带着“摘抄好词好句”的任务进行阅读时, 会是一种怎样的阅读心理呢?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其中包含许多分过程和分技巧, 如识别字词、分析句法、进行语义分析、提取有关知识、做必要的推理等, 这些分过程是在人脑中同时进行的.仅一两种分过程的单独工作不能构成阅读, 只有多种分过程或分技巧相互协调, 阅读才能顺利进行.当学生的阅读带上“摘抄好词好句”的任务时, 大脑接受了这样强烈的指令, 势必会对这一分技巧倾斜, 淡化其他分过程和分技巧的工作, 破坏了阅读系统的协调性, 影响了阅读质量.难怪学生会说“摘抄是一种压力”、“书很好看, 我会忘记摘抄”, 而这样的孩子往往是一些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标准》建议首先从阅读数量入手, 大量阅读, 宽泛阅读, 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必须多给孩子轻松阅读的时间, 使得孩子能从阅读中获得愉悦感, 从而更加热爱阅读.所以我们建议:教师要多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 清醒地认识到摘抄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阅读情况, 不能用“摘抄”作为评价学生阅读的主要依据.

其二:教师和学生都如此强调“摘抄好词好句”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 那么学生习作中有多少好词好句是从摘抄中得来的?这恐怕很难考证.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写得好不好, 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 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 还有许多功夫, 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 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写作是“水到渠成”的事,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先生指的"功夫"不仅仅指阅读.但是, 我们也相信先生指的“极为重要的基础”也不仅仅指词句, 还包括经验、形象、思维、情感……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提出:“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的精神”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可见, 语言并不是作文的全部, 词句也不是作文的全部.摘抄好词好句能促进积累, 但并不代表就能提高写作能力.

而阅读就不一样了, 萨拉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 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 甚至创造意义.阅读能使学生收获很多, 而且这些正是作文所需要的.所以我们建议:在对写作的作用上, 强调摘抄不如强调阅读.

那是不是摘抄在现阶段已经没有必要了呢?那也不尽然, 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话》中曾云:若问读书方法, 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 极笨极麻烦的, 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他在此书中还专门用一整段来阐述“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 还提到摘抄的方法“遇有想抄录的, 也俟读完再抄, 当时勿窒其机”.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摘抄”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 对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消除“摘抄”的功利化倾向, 使学生爱上摘抄, 通过摘抄能让孩子们徜徉在神奇的汉语言的王国中.

本次调查, 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问卷与交流, 只能呈现给大家一些关于“摘抄好词好句”的方法与思考.对“摘抄好词好句”价值与有效方法的进一步认识, 需要更科学的理论支撑, 需要更深入的问题调查, 需要更全面的数据佐证, 也需要更多更真实的老师、学生的声音.

篇4:“摘抄好词好句”未必好

然而,用心良苦未必有用。在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之后,我鼓励他们尽量用到写作中去,这就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只有用上许多优美词语或句子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于是便拼命地在作文中抄袭、套用照抄来的优美词语或句子,遇到写人便是“苹果似的圆脸”,“两只大眼炯炯有神”,“一笑两个酒窝”,遇到写天就是“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形成一种堆砌辞藻、套话连篇的虚假空洞作文。甚至于有的词语自己还没有弄清意思,便连猜带蒙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结果造成用词不当。

大文豪高尔基也犯过同样的错。高尔基初学写作的时候,曾用别人现成的诗句拼凑了一首题为《老橡树之歌》的长诗。当时,高尔基很得意,就把这首诗送给著名作家柯罗连科看。柯罗连科看后,语重心长地对高尔基说:“请您用自己的话,来写自己看到的东西吧!”这使高尔基大为震动,就把那首长诗烧了。这个故事说明,写文章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别人的语言再“优美”,那也只是别人思想感情的反映,硬要把它嵌进自己的文章里,只能使人感到虚假做作,滑稽可笑。

记得大作家叶圣陶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章中,这样评论肖复兴的作文“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所以作文是一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心智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自己的“词汇仓库”中检索出适用的词语,并用一定的语法规则编织,组合成前后连贯的句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为文章。由此看来,写作乃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即便是描写同一事物,抒发同一种感情,也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情感不同而千差万别,怎么可以一味地照搬照套别人的优美词句呢?

篇5: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

在《鲁滨孙漂流记》里面,有这样几句话让我十分欣赏:“神赐给众生同一种能力,有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创造出奇迹。而有的人则相信天命,不肯去开创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奇迹’都是上天安排的,其实只要去创造,奇迹就会出现”.

【好词】: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

【好句】:

1.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里,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2.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

3.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心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办法了。

4.尤其是,在这种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认识他,乞求他的祝福,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这种幸福足以补偿我曾经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还有余。

5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里,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6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7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8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9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幸福更大。

10事情总是这样的,对危险的恐惧,比起亲眼所见的危险本身来,往往要吓人万分。

11我现在开始觉得,我如今的生活,虽然是简陋不堪,而与以前的.那种邪恶可鄙的生活相比,却已不知道强多少倍,我现在不以过去之忧为忧,也不以过去之乐而乐了。

12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篇6: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

2、我按上述条件去寻找一个适宜的地点,发此刻一个小山坡旁,有一片平地。小山靠平地的一边又陡又直,像一堵墙,不论人或野兽都无法从上头下来袭击我。在山岩上,有一块凹进去的地方,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山洞的进口,但实际上里面并没有山洞。

3、能够说,这是我一生冒险活动中唯一成功的一次航行。这完全应归功于我那船长朋友的正直无私。在他的指导下,我还学会了一些航海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学会了记航海日志和观察天文。一句话,懂得了一些做水手的基本常识。他乐于教我,我也乐于跟他学。总之,这次航行使我既成了水手,又成了商人。这次航行,我带回了五磅零九盎司金沙;回到伦敦后,我换回了约三百英镑,赚了不少钱。这更使我踌躇满志,因而也由此断送了我的一生。

4、不料这时我们突然遭到一股强烈飓风的袭击。这股飓风开始从东南刮来,之后转向西北,最终刮起了强劲的东北风。猛烈的大风连刮十二天,使我们一筹莫展,只得让船乘风逐浪飘流,听任命运和狂风的摆布。不必说,在这十二天中,我每一天都担心被大浪吞没,船上的其他人也没有一个指望能活命。

5、我经常怀着感激之心坐下来吃饭,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以我丰富德没事。我已经懂得去注意我的处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却缺乏的。这种态度有时使我心里感到一种衷心的安慰,简直无法用言语表白。……我觉得,我们对于所需要得东西感到不满组,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已经得到得东西缺乏感激之心。

6、……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我原先享受到的东西。

7、这时风暴越刮越猛,海面汹涌澎湃,波浪滔天。我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情景。但比起我之后多次见到过的咆哮的大海,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是与我过几天后见到的情景,也不能相比。可是,在当时,对我这个初次航海的年轻人来说,足已令我胆颤心惊了,因为我对航海的事一无所知。我感到,海恒比尔河,又作亨伯河,发源于英格兰中部,流入北海。

8、我感到自我前景暗淡。因为,我被凶猛的风暴刮到这荒岛上,远离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海里之遥。我想,这完全是出于天意,让我孤苦伶仃,在凄凉中了却余生了。想到这些,我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有时我不禁犯疑,苍天为什么要这样作践自我所创造的生灵,害得他如此不幸,如此孤立无援,又如此沮丧寂寞呢!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要我们认为生活于我们是一种恩赐呢

9、到了傍晚,大副和水手长恳求船长砍掉前桅;此事船长当然是绝不愿意干的。但水手长抗议说,如果船长不一样意砍掉前桅,船就会沉没。这样,船长也只好答应了。但船上的前桅一砍下来,主桅随风摇摆失去了控制,船也随着剧烈摇晃,于是他们又只得把主桅也砍掉。这样就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甲板了。

10、我又花了极大的力气,把前面讲到的我的全部财产,全部粮食弹药武器和补给品,一一搬到篱笆里面,或者能够说搬到这个堡垒里来。我又给自我搭了一个大帐篷用来防雨,因为这儿一年中有一个时期常下倾盆大雨。我把帐篷做成双层的;也就是说,里面一个小的,外面再罩一个大的,大帐篷上头又盖上一大块油布。那油布当然也是我在船上搜集帆布时一齐拿下来的。鲁滨孙漂流记

11、一个人时时期待着祸事,比遭遇到祸事还要苦些,尤其是当一个人无法摆脱这种期待,这种担惊受怕的心境的时候。

12、一般人往往有一种通病,就是对于上帝和大自然替他们安排得生活环境经常不满。照我看来,他们的种种苦难,至少有一半是这种通病造成的。

13、风势虽然稍减,可船搁浅在沙里,无法动弹,所以情景依然十分危急。我们只能尽力自救。在风暴到来之前,船尾曾拖着一只小艇。可是大风把小船刮到大船的舵上撞破了,之后又被卷到海里,不知是沉了,还是飘走了。所以对此我们只得作罢了。船上还有一只小艇,只是不知如何把它放到海里去。但此刻我们已没有时间商量这个问题了,因为我们觉得大船时刻都会被撞得粉碎。有些人甚至还说,船实际上已经破了。

14、常言道,富得快,麻烦来。我的情形完全是这样。第二年,我的种植园大获成功。我从自我的地里收了五十捆烟叶,除了供应当地的需要外,还剩下很多。这五十捆烟叶每捆一百多磅重;我都把它们晒好存放起来,专等那些商船从里斯本回来。这时,生意发展,资财丰厚,我的头脑里又开始充满了各种不切实际的计划和梦想。这种虚妄的念头往往会毁掉最有头脑的商人。

15、事后想起来,我父亲最终这几句话,成了我之后遭遇的预言;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我当时未必意识到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最终,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话也说不下去了。

16、前面我已描述过自我的住所。那是一个搭在山岩下的帐篷,四周用木桩和缆索做成坚固的木栅环绕着。此刻,我能够把木栅叫做围墙了,因为我在木栅外面用草皮堆成了一道两英尺来厚的墙,并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围墙和岩壁之间搭了一些屋椽,上头盖些树枝或其他能够弄到的东西用来挡雨。因为,我发现,一年之中总有一段时间,大雨如注。

17、我在海上漂流了这么多天,实在够了,正好安安静静地休息几天,把过去的危险回味一下。

18、然后,我用从船上截下来的那些缆索,沿着半圆形,一层一层地堆放在两排木桩之间,一向堆到顶上,再用一些两英尺半高的木桩插进去支撑住缆索,仿佛柱子上的横茶。这个篱笆十分结实牢固,不管是人还是野兽,都无法冲进来或攀越篱笆爬进来。这项工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和劳力,尤其是我得从树林里砍下粗枝做木桩,再运到草地上,又一一把它们打入泥土,这工作尤其费力费时。

19、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得目标吸引,祸事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

20、整整一天,我为自我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期望,仅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21、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这时,风暴已过,天气晴朗,海面上也不像以前那样波浪滔天了。然而,最使我惊异的是,那只搁浅的大船,在夜里被潮水浮出沙滩后,又给冲到我先前被撞伤的那块岩石附近。此刻这船离岸仅一海里左右,并还好好地停在那儿。我想我若能上得大船,就能够拿出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2、我有个邻居,是葡萄牙人,生于里斯本,但他父母却是英国人。他名叫威尔斯。当时他的境况与我差不多。我称他为邻居,是因为我们两家的种植园紧紧相邻,并且我们也经常来往。我们两人的资本都很少。开始两年,我们只种些粮食为生。可是不久,我们开始发展起来,经营的种植园也开始走上了轨道。所以,在第三年,我们种了一些烟草;同时,我们各自又购进了一大块土地,准备来年种甘蔗。然而,我们都感到缺乏劳动力。这时,我想到真不该把佐立让给别人,以致此刻后悔莫及。

23、造物主在统治人类的时候,把人类的认识和知识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实在是无上的好事。

24、尽管我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表示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听说,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深为忧虑。他对母亲叹息说,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许会很幸福的;但如果他要到海外去,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以,说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

25、每当我想到自我目前的境遇,总是悔恨不已。除了偶尔与我的那位邻居交往外,简直没有其他人能够交谈。我也没有什么工作可做,仅有用自我的双手辛苦劳作。我老是对自我说,我就像被丢弃在一个杳无人烟的荒岛上,形单影只,雀然一身。可是,当人们把自我目前的处境与境况更糟的人相比时,老天往往会让他们换一换地位,好让他们以自我的亲身阅历,体会过去生活的幸福。老天爷这么做是十分公道的。

26、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亲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所以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相当不错的教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就读,还让我上免费学校理解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

27、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我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28、在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工作,尽管雨水耽搁了我许多天,甚至好几个星期。我觉得,围墙不做好,我住在里面就没有安全感。我做的每件工作所花的劳动,简直难以令人置信。尤其是那些木桩,要把木桩从树林里搬回来,又要打进土里,实在十分吃力,因为我把木桩做得太大了,而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大。鲁滨孙漂流记

★ 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

★ 鲁滨逊漂流记好词好句

★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 鲁宾逊漂流记 读后感

★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心得

★ 鲁宾逊漂流记观后感800字

★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

★ 鲁宾逊漂流记观后感作文

篇7: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精选

搁浅 兜底 吞噬 烟波弥漫 泅水 山坳 恭顺 惊魂甫定

斑斑印记 和蔼 保佑 忠告 晴朗 碧波万里平静 慷慨

幸福 安逸 津津乐道 全神贯注 承诺 神清气爽 充裕

绝无仅有 谆谆告诫 暴风骤雨 逃出樊笼 雪中送炭 知恩报德

恩深似海 触礁搁浅 死里逃生 泪水擦干 视金如土 振作精神

精打细算 苦中求乐 意外发现 病在危笃 构筑别墅 四处察勘

养禽驯兽 鹦鹉学舌 烧陶制器 思前想后 忽闻人语 阖家大小

在下尊容 神秘足迹 触景生情 深深渴望 梦寐以求 救人救彻

倾心交谈 真相大白 亲子之爱 生擒活捉 锦囊妙计

好句摘抄:

1、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2、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心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办法了。

4、尤其是,在这种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认识他,乞求他的祝福,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这种幸福足以补偿我曾经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还有余。

5、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里,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6、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7、这里地上结满了许多瓜类,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数有大,还有黄灿灿的柠檬。我顺着果园的斜坡望去,到处是一片清新翠绿的美景,这是我心里充满了喜悦,顿时感到自己成了这块富饶的土地的无可争辩的主人。

8、不料忽然有一个声音叫我的名字:“鲁宾逊,可怜的,鲁宾逊,你到什么地方去啦?”我从万分惊疑中醒来,定眼一看,原来是“波儿”在叫我,使我分外高兴。“波儿”嘴里那些带点忧伤调子的话都是我平时教它的。现在我劫后余生,它又飞到我手上,亲切地重复着那些它并不太懂的话语,使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9、你们要是看到我用饭的情景,一定会羡慕不已:我俨然是全岛的君王,一个人高高坐在上面。“波儿”仿佛是我的宠臣,只有它才有权跟我说话,我那只狗仿佛是一位又老又忠实的臣子,而那些猫呢,则像顺民一样分坐在两边。尽管我在岛上有无上的权威,可是实际上我那一身穿戴已经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有时我把自己打量一下,也不禁会哑然失笑。

10、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11、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它却办不到。

12、总起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13、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里,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14、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14、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心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办法了。

15、尤其是,在这种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认识他,乞求他的祝福,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这种幸福足以补偿我曾经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还有余。

作品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篇8:孩子的“好词好句”

跌宕起伏的分数发布会

1.考试!考试!同学们在奔向考场的路上,就好像烈士们奔向刑场,一个个看起来是那么悲壮!

2.总算考完了,我多希望发布成绩的日子来得晚一点,再晚一点呀。可是时间像疯狗,飞快地追着我跑。

3.终于,就在今天,我们的老师来公布成绩了。他沉着比木鱼石还沉重的脸,平时挺亲切的,今天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4.老师拧着眉头,好像要把眉头里的细菌都挤死。沉重的脚步,似乎要把地面跺出大裂缝。

5.看到他这样,我的心像少了零件的飞机一样坠落下来。心跳原本像小鹿,后来都像发威的犀牛在拼命地撞。我头上冷汗直流,像夏天的冰激凌一样。完了,肯定完了。

6.在令人呼吸不畅的沉默之后,老师终于开口了:“看看你们的成绩!讲了一遍又一遍,不往心里去……”

7.教室里鸦雀无声,连想小便的人都不敢去了,窗外却传来一阵阵鸟叫,好像是对我们的嘲笑声。

8.“阿乙!”阿乙浑身一震,像从过山车上掉下来一样。“你,好好看看你的试卷!”阿乙拿着试卷,好像成了“眼泪太平洋”的贵宾会员,鼻涕眼泪一个劲地往下飞,一把一把甩下来,弄得我满脸都是。

9.“张甲学!” 听见我的名字,我的心脏差点吐出来,又被我使劲咽回去了。“你真行,全年级第一,给我的脸贴了金。”

10.一听我考了全年级第一,我先是变成了木头人,然后,硬挺挺地昏了过去。

11.醒来之后,我如同一束兴奋的小火苗,在桌子上跳来跳去,阿乙的“眼泪太平洋”也不能将我熄灭。

12.第一节课我脸带微笑,第二节课偷笑,第三节课傻笑。我想不笑都不行,好像一千年没有笑过,好像肚子里有个笑虫在指挥我不停地笑。直到放学,我把肚子里的“笑气”都释放出来了,才舒服了些。

13.回家的路上我比骏马还骏马。

14.到了家,我忙给妈妈打电话通知她这个好消息。因为太大声,直到今天,妈妈耳朵里还嗡嗡响着。

大家看,孩子们的语言是不是很有趣?丝毫不比大作家的差!如果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新鲜奇特的语言记下来,你的“好词好句本”会比摘抄本更棒!如果能把灵光一现的语言都用在作文中,你还愁作文写不好吗?

篇9:鲁滨逊漂流记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

义无反顾 层层大浪

胆战心惊 昏天黑地

夕阳西下 层层金光

心旷神怡 极端危急

愈来愈大 全力以赴

乱劈乱砍 天气晴朗

毫无收获 天涯海角

经营有方 人手奇缺

好句

1.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里,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2.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心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办法了。

篇10:鲁宾逊漂流记好词好句摘抄

2、国庆出游请注意,出门安全是第一;最好多人在一起,入乡要随当地习;不可贪图小便宜,事前准备自得意;祝国庆出游顺风!

3、欢度国庆,举国同庆!在这美好日子里,让我用最真挚的祝福陪你度过!祝:万事大吉,心想事成,家和万事兴!国庆快乐!

4、心不灵,手不巧,不能为你做棉袄;嘴不油,舌不滑,不知对你说些啥。读过书,会写字,发条短信把祝福寄:国庆快乐!

5、生命中的快乐,有谁愿意拒绝,有谁傻傻放弃,幸福其实就在手心,只要轻轻握紧,生活的阳光此生将如影随形!祝国庆快乐.假期愉快!

6、共祝愿祖国好,祖国更加美好,欢腾喜庆的国庆节,那是不同寻常的好日子,让我们共同欢度国庆,祝愿各位国庆愉快!

7、真是不容易,为了给要容貌有容貌,要身材有身材,要气质有气质,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你发出这条短信,我一个人打跑了10个帅哥。祝你国庆节快乐!

8、快乐是一种心情,是阳光波上跳跃;幸福是一种感觉,是鸟儿枝头婉转;甜蜜是一种味道,是眉间透出微笑;国庆是永恒的纪念,是我请客你付钱的盛宴!

9、国庆长假七天游,游山玩水欢乐行,行远升高来上班,班师回朝拼干劲。愿你假日的愉快心情继续延续,快乐上班,工作顺利!

10、茶越品越香,花越看越美,友谊越久越真,祝福越长越深,又到十一黄金周,短信祝福来送上,愿你十一过得愉快,真挚的说一声国庆快乐!

11、也许平日很累,但也要适当放松自己;也许工作很忙,但也要注意保重身体;也许相隔很远,但国庆节日来到,我仍要祝你吃好玩好假期能过好!

篇11:好词好句摘抄

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翻腾怒吼、高山流水

空前绝后、寥寥无几、寥若星辰

前所未闻、屈指可数、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微乎其微、一鳞半爪

摘抄大全的好句

1) 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发现未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2) 信任,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流言袭来时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进道路上给你的坚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难时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诬蔑时驱赶痛苦一盏心灯。

3) 用不着立刻判定自己不行,而混入茫茫的人海,太俗地活着,点不亮一盏霍霍燃烧的生命之灯。我的喊声或许有些微弱,我的脚步或许有些盲从,但我的热血却自始至终咆哮奔腾。命运没有什么可怕的,惊涛骇浪的海上不是常见扬起的帆。

4) 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像光滑的大理石一般的海。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现出一片片的火焰。远处连绵的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懒洋洋的波浪亲切地朝着脚边爬过来,舐着海岸的金色的沙滩。——〔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6)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的密度来衡量的。

7)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具有的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8)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老舍《二马》

9)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黄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10) 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秦牧《黄金海岸》

11) 有的人生活得富有充实,是因为他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有的人生活得平庸无奇,是因为他缺乏战胜生活的勇气。

12) 母子之爱兄弟之情,虽然也有浓厚的利他色彩,但它的前提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还不能称得上无私奉献。只有超越亲情血缘,超越个人功利之上的利他和牺牲,才称锝上无私奉献。这种无私奉献,既不同于道德家的界说,也不同于慈善家的善行。它不是从“小我”意义上寻求和感悟精神的皈依和心灵的慰藉,而是从“大我”的意义上承诺和践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和使命。

13) 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

14) 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门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15) 用不着把年轻的心灵装点得沉重。表面上的沧桑,外在的严肃,并不能让你上升为哲人;离开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单的背影。既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变得深刻,那么,我就让自己变得轻松。哭丧着脸的人,怎能听清花开的响声;伪装自己的人,又怎能听懂蛙鸣一片里的激动。

16)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天空和大海也显得更加清明可爱了。风,轻轻地吹着,掠过了银波闪闪的海面,带来了周围小岛上的五月的花香。在那银波粼粼的海面上,有一条显得特别明亮的银色的光带,笔直地通往月亮升起的地方,使人联想起这是一条通往月宫的大路。这大路,就好像是一片灿烂的碎银铺成的。我们的船,就沿着这条碎银铺成的大路,迎着月亮,向前飞驰前进。——竣青《海燕》

17) 读书,也是人生一

18) 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原因起码有二:一是在于它们目标专一,每一滴水都朝着同一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二是在于它们持之以恒,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从未间断过这种努力。由此及彼,我们可以想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在它们身上,都体现了“专”“恒”二字。

19) 不管怎样,冬天毕竟过完了。到了四月初,白昼变得温暖,夜晚仍然寒冷,冬天还不肯退让,可是终于来了温暖的一天,打退了冬季,于是小河流水,百鸟齐鸣,河边的整个草场和灌木给春潮淹没,茹科沃河对岸的高坡中问那一大块地方被一片汪洋大水占据,野鸭子在水面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地飞起飞落。每天傍晚,火红的春霞和华美的云朵造成新的不平凡的离奇的景致,日后人们在画儿上看见那种彩色和那种云朵的时候简直不会相信是真的。——[俄]契诃夫《农民》

20)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21) 正是三月天,城外天显得极高,也极清。田野酥酥软软的,草发得十分嫩,其中有了蒲公英,一点一点的淡黄,使人心神儿几分荡漾了。远远看着杨柳,绿得有了烟雾,晕得如梦一般,禁不住近去看时,枝梢却没叶片,皮下的脉络是楚楚地流动绿。路上行人很多,有的坐着车,或是谋事;有的挑着担,或是买卖。春光悄悄儿走来,只有他们这般儿悠闲,醺醺然。也只有他们深得这春之妙味了。——贾平凹《品茶》

22) 既然目标是遥远的地平线,就该多一些冷静和从容。秋天的累累硕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种;成为大海的一脉热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也许,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获那个日渐成熟的梦;也许,洒下了热血,并不一定拥有那片火红的风景;也许,黑暗中的苦苦挣扎,并不一定迎来灿烂的黎明……可我并不一味伤感。尽管默默地耕耘,还未听到生命的回声,但热爱生命的我,一定会赢。

23) 春光在万山怀抱里,更是泄露得很。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使地面的花草在它的阴下避避光焰的威吓。岩下的阴处和山溪的旁边长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拼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种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许地山《春的林野》

24) 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的奋斗,来印证我们生命的真正存在。这样我们便须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园圃里有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醇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25)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没错。但不必为此走向另一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26) 风亲切地抚摸着海的绸缎似的胸膛,太阳用自己的热烈的光线温暖着它,而海,在这些爱抚的温柔力量之下睡梦似的喘息着,使得沸腾的空气充满了蒸发的盐味。淡绿的波浪跑到黄沙上来,抛掷着雪白的泡沫,它就在这滚烫的沙砾上轻轻地响着消散下来,润湿着沙土。——〔苏〕高尔基《马尔华》

27) 只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只有狂风暴雨,才能洗涤污泥浊水,而和风细雨,只能留下泥沙;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28)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29) 小苗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桠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的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30)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显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31)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32)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33) 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候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34) 如果你迟疑不决,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么,拿起你的画笔,描绘海天一色的壮观,那席卷海浪的海燕,将会给你勇气。看吧,鸟都能飞越风雨,你还有什么不可以跨越,还有什么怯懦?

35)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 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36) 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37)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38)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39)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40)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41)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42) 无家,可以禀明生死;无兄弟。可以话桑麻;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身,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水,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43) 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44) 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45) 寂寞的人总是会居心的记住他性命中呈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老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46) 在这个哀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薄弱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期隐时现的悲喜跟无常。

47)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8) 秋风将冷寂大把大把地撒向大地,艳阳下便有了声声低吟。我侧耳倾听,可是风声里所有关于你的消息都叫静谧,每一次的错过都叫忘记。

49) 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篇12: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

1. 好词好句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里,最富中国大陆特色的莫过于摘抄和记诵“好词好句”。

前晚,我女儿在做一本《语文拓展与训练》作业。里面有一道题目:写出和“翻来覆去”相似的三个词语。

女儿说:“爸爸,请帮我想三个跟翻来覆去相同的成语!”

我随口就答:“游来游去!”

女儿妈妈说:“不对……两个游字相同……”

我苦思冥想了半天,总算说了一个:“眉来眼去。”

女儿妈妈勉强同意,但“翻”“覆”是动词,“眉”“眼”是名词,总不配。

我很努力才想出这个词,实在辱没自己研读文学二十年的薄名。

汉字和词语,作为造句单位,大多数并无特别的褒贬倾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这些词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显示出了词语与词语相互平等的观念。每个词语在形态和表达意义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一个词不比另一个词更好,词与词之间也没有特殊的等级差。一些常用的成语,也不比其它普通的词语更有价值。有独特文学追求的优秀作家,都回避俗语,研求新句。被选入中学课文里现代文学名家作品,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荷塘月色》,开头就极“平淡”,无奇特的词语。

我仔细地排查了整篇文章,成语寥寥,“好词好句”无踪,换成中小学生的作文要求,大概只能勉强合格。

文章里那几段著名的“好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句子拆开成单词单独来看,并无特殊之处。其中的“微风、渺茫、和谐”等词,实在算不上特别的“好词好句”。它们只是被作家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准确传神地表达出那一刻的细微感受,才形成了整段的“好句”。这“好句”,也必须融合到整篇文章营造出来的特殊气息里,才有价值。

朱自清是一名有追求的散文大家,他在行文中,精心择取情感色彩很淡,语气相对平和的中性词语,尽量排除华丽、高亢的词语,营造一种内敛的气氛:不偏倚,不渲染,不煽情,不造作,不激进,不颓丧。这是一位审美个性卓绝的文学家,他因为不随流俗,不入媚语,不喊口号,他的作品才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工具性”思维,让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死词死句,并且规定这些脱离了“文学”肥沃的土壤,被折断下来的、枯干了的词句才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他们或许以为,用这些“好词好句”堆砌到一起,就会变成为他们所认同的好文章。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都是教材编写员自己想当然地用“好词好句”堆砌起来的“黑板报”,既无真情实感,又充满了空洞的道德教化。

中小学生在这种死板的语文教育逻辑下,变成了可怜的词语垃圾收集者。他们每天忙于寻找散落在地上的词语碎片,把枯枝败叶扫到作业本这个垃圾筐里,为变成词语的垃圾大王而白费功夫,而不去好好阅读前人的杰作,体味其中的独特文学魅力,也不去学习观察、欣赏、体味生机盎然的树木,去感受这些自然万物婆娑、高洁、挺拔之美。一个孩子的健康心灵,需要从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培养。只有丰沛的精神和敏锐的趣味,才能激活那些平淡词语身上的光彩。

如果一名学生不懂得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尊重自然生命的个性价值,他们就不会懂得:无论多少堆落叶,都代表不了一棵树。无论收集多少“好词好句”,也难以写出一篇好作品。

这种机械、僵化的思维模式,让小学教材编写员自信心爆棚,他们自己杜撰出几十篇拥塞着“好词好句”的课文让小学生学习,有些甚至要求背诵。他们同样不知道,百货商场橱窗里的木头模特,身上披上再多再华丽的衣衫,也只是一段没有生命的木头。它们没有面孔,缺少五官,肢体僵硬,永远只会摆出一种僵硬的姿势。小学语文的编者自撰课文,就是这种没有面孔的木头人。

古今中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都适合编进教材里,尤其是小学教材里。中小学生如果要真正获得知性的认识,情感的培育,他们就应该在整体性的名作阅读中,浸润心灵,培育德艺。

真正的好作品,会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独特的、超然的世界里。人们读完这样的作品之后,不会仅仅记住其中的若干“好词好句”,而是会沉浸在这部作品整体营造出来的深挚情感天地里。词与句,只有被格调高妙的作家准确细腻地运用到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展开想象的行文中,才具有独特的意义。

单独存在的词语,仅是一个中性的字符,它的字(能指)和意(所指),在长时期的约定俗成中,大致固定。只有社会变动急剧的社会,尤其是像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的巨大变化时期,才会把各种词语的表意符号和它的特定表现内容加以割裂,重新组合,蜕变或者剥落,变成复杂的新含义。比如“地主”这个词,在其先前的本意上,并无特别的贬义,而是对土地权拥有者的命名:占有大量农田的“士绅”是“地主”,拥有耕地的“农民”也是“地主”。凡是拥有土地的士绅官宦或者黎民百姓,都是土地的主人。这个普通的名词,经过上个世纪中期的暴力改造之后,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恶咒。“地主”自己不仅会被打倒,会被消灭,会永世不得翻身,他的后代子孙也会被剥夺基本的教育权利,成为真正的社会弃儿。那个时代,任何人对“地主”这个词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沾边惹祸。

词语的“阶级性”,是暴力赋予的,不是天生的。这种“阶级性”的暴力判断方法,在语文教育中改头换面,变成了“好词好句”的优劣评级选择。难道,“好词好句”需要记诵,“坏词差句”就要全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一把火烧个精光幺?这种词句好坏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幺?按照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逻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只能挑选十分之一不到的词语来膜拜、学习和记诵。剩余的大部分词语遭到了贬抑,受到了鄙视。这些词语,是不是该全都挑出来扔掉呢?根据过去的贫下中农识字逻辑,确实不需要这么多词语,只需要出一本薄薄的,只有二三十页的识字本,足矣。

一篇好作品的最基本要素,不是“好词好句”,而是作家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好作家,能运用貌似普通的词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趣味表达出来,使这些词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新的语文教育,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推行叶圣陶主编的简体版中小学语文教材起,为了迎合各种政治形势的需要,不断地修改,最后简化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字报集中营。

近三十年来,虽然在选择篇目上、在教材编选和图文形态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核心的教育思想,没有明显的改进。

“语文”侧重于“语”,而无关乎“文”,其“机械论”“工具论”的思维,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对于经典作品的解释,也用寻找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大意的方式,来屠宰肢解那些无辜的作品。

这种教育进行了五十年,我们可怜的中小学生,经过多年的机械训练,脑袋里塞满了成千的“好词好句”,却写不出一篇稍微有点真情实感的文章。一九七八年以后,大陆文学界里有点成就的作家,很多都是语文学习的差等生——他们的文学感受和阅读训练,是从阅读跟课文毫无关系的“闲书”开始的,他们的写作学习模式,大多数是自学成才。而那些中小学语文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被连续灌肠般洗脑,长大成人之后,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文学作品的基本欣赏能力,脑袋里装满了词语的垃圾,内心里凝结着几小块麻木的情感。他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过着浑浑噩噩的熏肠人生。对自己、对情感、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他们都几乎一无所知,而患上了失语症。只有当今网络疯狂流行的缩略符号,聊天工具上的各种怪词串词,人与人之间的陌生“雷”词,才是对他们封闭已久的蒙尘心灵的最大解放。

一只垃圾桶装得再满,发酵出来的也是臭气,而不会酿造出飘香的美酒。

只有好的文学作品,才使得最普通的词语具有鲜活持久的生命力。

不去阅读经典名作,不去感受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的高尚情感,而专注于搜集“好词好句”,是典型的杀鸡取卵。就像是把一头美丽的驯鹿杀死,剁成碎片,然后让学生们来围观鉴赏这些肉块。好的作品,不会堆砌“好词好句”。欣赏一篇作品,就要用心地去感受其整体的品格,凌迟肢解,只能得到片鳞只爪。

2.陈词滥调

与“好词好句”相对应的是“陈词滥调”。

从浅层意义上看,这两者本来应该有着本质的相反意义。“好词好句”就其表面的词意而言,应该指那些感受独特的、个性化的词语,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里的僵化模式,却把这种个性化的词语摈弃,而选择共性化的、无差别的词语来代替。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受重视的成语的学习和记诵,就是这种共性化词语的明显例子。

经过相对漫长历史时期的整合以及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变成了一种高度浓缩和概括性的描述符号。而正是这种概括性和浓缩性,使得该词语的特定描写对象普遍化,庸俗化,进而变成了人们不经过大脑思索就脱口而出的“陈词滥调”——一到春天,就姹紫嫣红;一到夏天就骄阳似火;一到秋天,就果实累累;一到冬天,就冰天雪地。一高兴就欢呼雀跃,一难过就伤心欲绝。

这些都是典型的“好词好句”,它们因为被长时期地、无意识地滥用,而变成了“陈词滥调”。通过对这种“陈词滥调”的僵化传承和记诵学习,人们的个人感受,就被抹煞了——巨大的南北距离,广袤的东西差异,全都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概括性词语里,被彻底填平。无差别的认同,是整体社会的意识形态诉求,也是文化趋向。人们通过这种“陈词滥调”的学习和表述,获取了彼此的身份认同感。

“身份认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政治、文化圈里诸种人群的习惯性焦虑。人们通过传诵“陈词滥调”的方式,不断地寻找彼此的共性,在这个基础上,种群内所有成员都获得了继承种群文化暗语的权利,排他性地、并且自由畅通地通过这种“陈词滥调”进行信息交换。

巴尔扎克笔下的法国巴黎小市民,用“外省人”一词来确立这座城市的中心地位,以及作为这座城市市民的潜在荣誉感。张爱玲和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小市民,则用“外地人”一词来区分他者的身份,寻求内在的认同,并且通过排斥性、贬抑性的命名方式,潜意识地凸现了一种相对狭隘的排他心理。香港人,则站在长期的外在政治文化经济的角度,把整个中国大陆称为“内地”,大陆人则被命名为“内地人”。这种跟上海的“外地人”的排斥性命名方式,相映成趣,都同样地隐含着这两座城市与其它地方不同的特殊性诉求。

“樱花”是日本国民性的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描述,“郁金香”是对荷兰的另一种指代,而“紫荆花”是香港人的自况。每一种具体的象征,都暗示着这个群体——国家、地区、民族、部落、城市、乡村——的强烈自我认同心理。身份认同,是对个体所无法承受的孤独的恐惧和逃遁,而“陈词滥调”,则是最好的抗生素。

从中小学生开始学习的“好词好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强烈自我价值认同的方式之一。通过这种学习,各具自我个性特症的学生,被集体化、类型化、抽象化、从而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隐喻指称:鲜花。“鲜花”所具有的特殊的脆弱象征,我已经在第一篇文章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这种对学生个性的有意识打压,是把他们训练成合格“螺丝钉”的必由之路——脆弱的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有价值。单独的螺丝钉没有价值,只有千千万万颗螺丝钉拧在一起,才组成一具有价值的机器。所有的比喻,都指向了“非人性”的“物性”。

在这个弯曲而漫长的路途中,“好词好句”腐烂、变质,成了“陈词滥调”。

在我们当下社会,“陈词滥调”的泛滥,表明了整个社会的自我缺失的焦虑正在弥漫,犹如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在《暗店街》里描述的那样,自我被自己遗忘,因此自我变成了他者。叙述者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彻底失踪,被漫天飞舞的“陈词滥调所淹没”,成为一个阿Q在最后画押时努力描摹的“0”号符码。

跟法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我解放运动的激烈探索不同,在中国大陆这样一个“自我”成为沉重心理负担的社会里,“陈词滥调”反而变成了便于隐伏的草丛。所有人都面目模糊,头戴丝袜,腰缠布带,手擎利斧,打着“山寨”的旗号,在想象中宽阔的原野里,烧杀抢夺,坏事做尽。个性价值的消失,让这种无罪感轻松地超越了“原罪感”——集体有罪,而个体无辜。

在一个特定的范围里,群体性事件往往隐伏着巨大的破坏力,而在“正义”、“复仇”、“血债要用血来还”等陈词滥调的鼓舞下,群体中的个体,往往会情绪失控,而以暴力的方式来倾泻仇恨与不满。个体隐伏在群体中,却往往能得到赦免。在中国传统的习语里,这句话叫做“法不责众”,在西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这叫做“多数人的暴政”。暴力和暴政的背后,通常隐伏着这些没有五官特征,只有握着石头的手高高地举着的群体中的个体。

法国学者阿莫西和皮埃罗所著的《俗套与套语》①里说:“群体,某个少数民族,或者某个较大的民族,某个国家,当然还有某个性别。这些不同类别的集体意象在身份确立和相关的行为和互相作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在长期的相互指认中,形成很多概括性很高的描述——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德国人→认真,等等。这些词语,如“法国人浪漫”,是典型的“陈词滥调”。它通过一种无差别的描述,把整体法国人囊括进去。即使这个国家里有很多认真的法国人,也无法逃脱这个“陈词滥调”的枷锁,他必须“浪漫”起来,才能融入“法国”这个身份认同里,或者,他拒绝认同而被排斥到另外一个国家,不得不身份移民或者精神移民。也有一些伪法国人,为了给别人造成一种“浪漫”的假象,他们的交谈中,时不时地掺杂着一两个法国词。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上流社会,如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妮娜等人的嘴巴里,总是不断地迸出一句法语来。在谈话中加入法国词汇,这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社交圈的时髦。在中国大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里常常会加进几个英文词,而增加了时髦、洋派的气氛。这种“时髦”的话语,这种“陈词滥调”,就像是在身上喷洒花露水来冒充法国夏耐尔香水一样,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和他者的混同,通过不同意义的偷换,而占有了对方的一部份价值。又或者,一个高级女人,因为喷洒了兰蔻花露水,而让自己沾染了“法国”色彩,从而把自己和身边的俗人区分开来,并顺利进入了另外一个价值圈里。

在中国大陆文化圈里,南北差异也很大。

北京人喜欢嘲笑上海小男人,上海喜欢抨击北京人的夸夸其谈。

这种城市身份的标签,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同的省市,例如武汉和长沙,浙江和江苏。不同地区的人自我互相混同,而跟其它的地区彼此排斥。这种认同的方式,是典型的庸众生存,大众化生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上海的一部分文化人开始言必称“三十年代”,张爱玲笔下描述过的“旗袍”,成了穿越时光隧道的云霄飞车。一旦这个词汇和风尚迅速风靡,它就变成了“陈词滥调”。“陈词滥调”的最明显特征,是“从众”——在那个时期开始风靡大陆文学界的原捷克作家昆德拉把这描述为“媚俗”。

一个好的艺术家,一个个性独特、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必须跟“陈词滥调”,跟“媚俗”作抗争。正如昆德拉在他的名作、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写到的医生托马斯和女画家萨宾娜一样。为了把自己跟“布拉格之春”事件里的庸众、政客和御用文人区分开来,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模式。托马斯变成了建筑工人,萨宾娜远走他乡。只有“生活在别处”,昆德拉笔下的独立知识分子,才能保持自己的敏锐洞察力,而不被“陈词滥调”淹没。

《俗套与套语》这样为“陈词滥调”作了描述:

俗套(Stereotype,即“陈词滥调”)加强了个人对自我的承认,而自我承认被定义为主体对于自我进行的评价。事实上,俗套(stereotype)首先是把“我们”和“他们”区别开来的归类工具。在此过程中,一个群体获得了一种面貌特征,一种同一性,这种面貌特征使之与其它群体区别开来。……个人的多样性被缩减到最低程度,人们拒绝看见这种多样性,或者说,他们缺乏发现这种多样性的能力。②

“人们拒绝看见这种多样性”,正是对中国大陆中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最精确描述。

语文教师奉命行事,他们通过每天强迫小学生进行无意义的“好词好句”的训练,从而把他们全都混同为一个整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三好学生”。这种学习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强烈的暗示:“好词好句”是“我们”“三好学生”的,“坏词差句”是“他们”“差等生”的。通过这种简单的垃圾分拣程序,把“我们”和“他们”分开,用一种粗暴而简单的“二元对立”观念,“一分为二”地把整个世界破开,分成两半,一半是好的,一半是坏的;一半是善的,一半是恶的。这种可怕的分裂无处不在,不仅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分裂,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分裂,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分裂,而且造成了词语的分裂,从而把“爱与恨”的观念,强烈灌输给这些学习者。

在这种学习不断地得到强化之后,这些学习者的智力开始退化,只会用“接受”和“抵制”的方式来看待“他者”。凡是赞同和表扬我们的,就“接受”;凡是对我们进行批评的,做出不符合我们观念的事情的,就“抵制”。

一整篇文章,例如上文引用的《荷塘月色》,假设精心地把“好词好句”挑选出来之后,把其它的内容扔掉,那么,这就像是吃鱼时,挑出了几根鱼刺塞进嘴巴里,然后把整条鱼扔掉一样。

这不可笑,也不荒诞。

这是正在进行中的现实。

①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丁小会翻译。书名“俗套”,是“Stereotype”的规矩中译,也可译成“陈词滥调”。

②同上。

上一篇:规则与社会发展·高考优秀作文下一篇:初中生散文:青春里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