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的中考作文

2024-07-01

关于语言的中考作文(精选6篇)

篇1:关于语言的中考作文

浅谈中考作文的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没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想写出出彩的好文章是很难的。对于考场作文而言,要想夺取高分,就必须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为载体抒写你的真情实感。语言表达的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个性化的词句表达方式

技巧一:旁征博引,绚丽多姿

我飘飞的身心融入了那千年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静坐于烟波湖畔,看水天相接处渔舟唱晚;在夕阳斜晖里,品情爱绵绵;在古道长亭边,听古筝轻叹……

我的心开始与鲁滨逊在一起流浪,在孤魂野岛上经历凄风苦雨;我开始寻找一位吉卜赛姑娘真美的广场,体味她对加西莫多的震撼;我开始接触苔丝的温柔,柯察金的坚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韵……

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浮沉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中体味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中聆听李清照国破家亡时的心语……(中考满分文《当我面对“书香”的时候》)运用指南:这几段文字轻灵优美,绚丽多姿,能做到这一点,与小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你看,在整齐的排比句中,古今中外、名著、人物、警句相继出现,而且用在句中恰当贴切,流畅自然,不矫情,不造作,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有广泛阅读的基础,而且对作品要有深切的理解,读、思、用才能融为一体。

技巧二:巧用词语,幽默风趣

就这样“狂轰滥炸”了一阵子,但收效不大。我惊慌,沉思,清醒。有病乱投医靠不住,化学疗法靠不住,养颜的芦荟也靠不住。要去掉“小痘痘”必须靠“内功”,靠毅力,靠科学疗法。于是,我当机立断,只保留了“约法三章”……镜子中,我脸上的“小痘痘”“大势已去”,只有三个“残兵败将”还“坚守阵地”。看来与之道一声“再见”,为期不远了。(中考满分文《小痘痘》)

亮点评析:我们常说,作文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新鲜别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从生活中学习语言,学会灵活地运用语言。文段特点是善于灵活用词,能够将一些“大词”小用,从而显得新鲜别致,风趣幽默,“狂轰滥炸”“内功”“约法三章”“大势已去”“残兵败将”等词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技巧三: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你把许多人的思想禁锢得铁桶一般,于是——

他们炫宗耀祖,夜郎自大,躺在前人“四大发明”的基业上睡觉,而不思改写我们泱泱中华诺贝尔奖至今为零的悲哀历史。

他们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指着“改革”大旗横挑鼻子竖挑眼,而不幸成为“四化”建设的绊脚石。

他们闭关锁国,鼠目寸光,堵在“开放”的门前连称“老祖宗不曾这样做过”,而不耻继承当年慈禧的衣钵。

院墙,我对你说,你莫要自鸣得意。你终将被日益觉悟的人们拆除干净,无论你筑在哪里,须知“多行不义必自毙”。历史发展的规律必然如此!(中考满分《院墙,我对你说》)

亮点评析:对于考场议论文而言,语言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一目了然。同时,语言若尽是空活、套话、大话,又会使文章失之于空洞干巴。因而,议论与抒情必须紧密结合,这段文字以第二人称的方式,直抒胸臆,历数思想的“院墙”带给人们的种种禁锢,旗帜鲜明地进行了批判,语言表达酣畅淋漓,使得文章生动活泼,气势盛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修辞运用的技巧

作文的语言要出色,具有美感,修辞的运用必不可少。综观近年来各地中考满分作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突出,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等等。修辞运用的技巧有以下几种。

技巧一:连续设问

这种方法结合了设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通过连续的设问形成排比结构,在一次次的问答中,层层深入,加强文意。如下例:

人生苦闷吗?不,我们有激情,我们有欢笑。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学习、要奋斗、要追求,我们会有自己的事业,会为成功去努力打拼。人生是如此丰富多彩,何谈苦闷?

人生如戏吗?不,我们在用自己的生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填补岁月的空白,我们会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用真情去演绎人生。人生不是戏,我们更不能游戏人生。

人生如梦吗?不,它并非梦幻,而是真实的存在。经过我们的奋斗与追求,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中考满分作文《美丽人生》)

运用指南:三个设问,三个有力的回答,从不同的层面阐述了关于人生的看法。设问使文章有了含蓄美,排比的格式使文章又具有了形式美。

技巧二:巧设比喻

这种方法将博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针对同一事物连续设喻,以求穷形尽相,生动活泼。如下例:

感动好象暖暖的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大地带来春的消息,让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感动仿佛隐隐的春雷,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使沉睡者苏醒,使懒散者振奋,使迷途者奋起直追。

感动犹如沥沥的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中考满分作文《感动》)

运用指南:以春风、春雷、春雨连续设喻,充分地写出了“感动”带给人们的温馨、振奋、滋润。比喻运用得当、贴切、全面。诗句的引用,排比的形式增添了文句的韵味。

技巧三:同类连缀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同类词语连用或相关意象叠加构成排比形式。如下例: 我们都来选择和气,以和待人吧,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多么高贵的品质—— 跌倒时,它给人们阳光般的援助;

迷惘时,它给人们星光般的鼓励;

失落时,它给人们清风般的慰籍;

无助时,它给人们波涛般的勇气。(中考满分作文《以和待人》)

运用指南:这一例中,有三组词语:跌倒、迷惘、失落、无助;阳光、星光、清风、波涛;援助、鼓励、慰籍、勇气。每一组词都是同类词语。写这种排比句,关键是要先把同类词语选择好,词选好了,写句子就容易了

技巧四:妙用假设

这种句子一般是将假设和排比结合到一起,同时在假设中往往又有对比的因素。如下例:

也许你是一支煅烧失败、一出世就遭冷落的瓷器。没有凝脂样的釉彩,没有精致的花纹,可当你摒弃了杂质,由泥胚谱成瓷器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在烈火中变得灼人又亮丽,你应因此而欣慰。

也许你是一块矗立山中,终日承受日晒雨淋的顽石,丑陋不堪而又平凡无奇,在沧海桑田变迁中,被人千百年的遗忘在那里,可你同样应该自豪:长久的屹立不倒,便是你永恒的骄傲。

也许,也许,也许你只是一朵残缺的小花,只是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或是一张简单的纸,一块无奇的布;也许你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匆匆的过客。不会吸引人们半点目光和惊叹,但只要拥有一双手,你就能为自己鼓掌。

运用指南::三个“也许”,三个假设,假设之中有比喻,假设之中有对比,语言整齐之中有变化,句式运用有新意。

技巧五:物类变换

这种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物类的变换形成排比,这些物类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可以是景物。如下例:

鱼儿喜欢清澈的河水,那是它们的家园。

花儿喜欢肥沃的土壤,那是它们的家园。

鸟儿喜欢澄澈的天空,那是它们的家园。

人类需要没有硝烟的世界,需要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中考满分文《瞩望和平》

运用指南:这一例将鱼儿、花儿、鸟儿、人类排列在一起,通过这些物类的变换成排比,内容丰富,层层深入,前三句的排列蓄势,为后一句的突出打下基础。

当然,语言表达技巧远远不只这样几种,如采用多变的句式,或分或合,或长或短,或整或散,使文章具有流动感和音律美;如采用拟人、对偶、反语等修辞手法,使句子充满情趣;如引用歇后语、歌词、谚语等,使文章光彩照人„„只要我们平时注重积累,加强训练,在中考中一定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来。

篇2:关于语言的中考作文

记叙的语言,具体形象;议论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的语言,平实准确;描写的语言,或佳辞丽句,清新优美;或娓娓动听,含蓄隽永;或刚健有力,痛快淋漓„„美丽的语言给人以享受,美好的思想需要美丽的语言来表现。仝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扮靓语言的方法:

引用名言。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这样的句子富有诗意。

词语借用(大词小用)。如有个同学写父亲为搞科研而用脑过度,出现了秃顶,他写道:„„头发禁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足”,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了。最令人伤心的是连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也在这几次行动中下了台。小作者的借用语鲜活、俏皮、幽默,远比直接描写父亲如何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强得多。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借用语要加引号,使用要恰当,避免“耍贫嘴”,惹人反感。

篇3:关于语言的中考作文

文采是什么?有人认为, 文采是指词句漂亮、行文华丽。这当然也是文采的一种, 把握得好, 亦会令人意荡神驰。但是考场作文这一特定情势下, 文采更多的是指内涵的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 它以自然流露为上, 返璞归真为上。因此, 中考作文“语言”要“出彩”, 复习中唯有:立足阅读, 发展语言。

阅读, 是让作文语言“出彩”的根本途径。

阅读, 有利于获得语感。“语感就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 即听和看 (读) 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 即说和写的能力”。有了这种对言语的灵敏的感觉能力, 学生就可以直觉辨识言语的优劣、美丑, 并能得之于心, 应之于手, 不假思索地自由运用, 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熟读各文, 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因此, 在中考复习中开设阅读课 (积累语言, 非阅读技能训练) 是非常有必要的。阅读能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 把现成的语言形式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 切实解决写作教学语言积累的“源”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立足阅读, 使语言情感与文本融合, 是教师对新课程教材教法所应研究和思考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 我一直注意研究怎样将每一课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发挥情感的效应。语言情感是阅读的灵魂, 凝聚着作者生命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情感的语言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因此, 在教学中, 应致力于让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努力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要,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一方面, 阅读教学中要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情感, 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体察世界, 感受美好人生。另一方面, 要确立以情感沟通与心智互动为核心的教学交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激发思考, 启迪心智, 陶冶性情, 升华人格。

阅读课, 主要体现新课标在课程建设的“大语文”意识, 发挥“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复习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保时间

绝大多数的初三语文教师在制定复习计划时, 都将作文列为重中之重,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忽视, 主要是因为作文复习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复习感到无处入手, 久而久之, 作文复习渐渐沦为“沙漠”, 无人问津。因此, 在课时安排中就应每周给阅读课 (作文课) 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而且“雷打不动”, 从而确保时间投入。

二、确保文本

文本源于课外阅读资料, 也可以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体现。

三、形式多样

阅读课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阅读, 教师提供阅读材料, 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仍以课堂形式体现, 学生在课堂上阅读, 教师参与阅读与指导。另一种方式是建立班级“图书馆”, 由师生捐赠,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阅读, 俗称“博览课”, 教师只提要求 (比如要求学生摘抄语段并作简要评析, 或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等) , 让学生根据喜好挑选文章阅读。

四、方法引路

这里的阅读课目的是发展语言,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引学生的阅读方向, 点拨语言特色, 做到有的放矢。一能增强学习语言的针对性, 二能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从而感悟到语言的“韵味、光泽、气派”。因此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从以下方向把握、品味语言。

1. 引导学生从朴素叙述中领略丰厚底蕴。

文章以朴素为贵。老舍曾经说:“文章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作文要进入“发展等级”, 必须从朴素的叙述中体味其丰厚的底蕴, 只有这样的体味才能达到让语言“归真”的境界。

2. 引导学生从行文谋篇中领略情感血液。

如果说文采中有“血液”流动的话, 那么这种“血液”就是情感。文采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勃发。阅读中就要引导学生把住这一“脉博”。

3. 引导学生从理性思辨中领略人文精神。

新课标规定:“要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 不要假话、空话、套话。”然而充斥议论文中的仍旧是大量的“假话、大话、套话”, 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看到作者选择的价值取向, 洋溢浓郁的人文色彩。

4. 引导学生从平实对白中领略哲理光华。

我们在欣赏国外影视大片时, 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对白非常精彩, 除幽默诙谐之外,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潜台词非常丰富, 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阅读中更要引导学生领略作品平实对白中闪烁的哲理光华。

5. 引导学生从引用的名言警句中领略浓郁的书卷气息。

合理的引用, 往往使行文显示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足见作者名篇谙熟于心, 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阅读中一定要让学生体味其中的“韵味”。

只有学生多阅读, 才能真正学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语, 品评词语;在读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读书中掌握语言形式。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借助阅读这一形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语言情感, 以实践贯穿学习过程, 即让学生阅读和语言交流, 让学生在感悟、体验、揣摩、深究、品味中提升情感、意志、个性, 净化、生长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 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手段。

摘要:语言历来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即便在通讯联络手段不断丰富、发展、更新的今天, 语言仍被广泛使用着。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语言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 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宣传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是语言的一种体现, 不断创新阅读, 是语言运用发展中的有效途径。

篇4:如何实现中考作文语言的自我突破

《2009年初中学业考试手册》中规定了一些达到优秀作文水平的标准,其中对语言的要求是:“通顺、简洁、得体,有一定的表现力”。这其实对作文语言评分标准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语言简洁、得体;第三层次的要求是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着重来分析如何才能达到这三个层次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作文语言的自我突破,以使中考作文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如何使作文语言通顺

语言表达通顺是对中考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所谓语言通顺也就是语言表达要文从字顺,用语规范,表意清楚。规范指语言既要符合语法规则,又要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表意清楚就是指语言清楚明白,使自己所说的意思别人一看就懂。有些同学在写考场作文时,为了追求新颖、彰显个性,喜欢用半文不白的语句或者方言,喜欢用流行但不恰当的网络语言,甚至喜欢生造只有自己才懂的词语,造成句不择词,语意含糊,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其实,要达到语言通顺的要求,没有别的奥秘,只要认认真真、一句一句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让人对语句的意思一目了然就行。

二、如何使作文语言简洁、得体

所谓语言简洁,就是要求语言不繁琐,简单、明了。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符合语境要求,亦即语言要恰如其分,符合生活的真实。

达到语言简洁的捷径,就是多用短句,少用长句。甚至段落,除了详写的某一两段外,其余段落宜短小,尤其要擅用简洁的过渡段。一篇考场作文,600字左右最好不要少于四段。

语言要得体,不仅指描写要把握分寸,不随意虚夸,也指抒情、议论的语句要合理、深刻,语言表达的褒贬情感要真实。语言要得体一定要充分发挥想象,想象生活中这样的人物或事情出现时,应当用什么语言表达才妥帖就用什么语言。

三、如何使文章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

中考作文语言第三层次的要求是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这是对语言表达的最高要求。再好的素材,再妙的结构,如果没有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想文章语言有一定表现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用力:

(一)巧用词语增亮色

对待用词,唐代诗人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精神,贾岛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传奇。可见作文时遣词是多么重要。巧用词语,简单地说就是用词准确贴切,明了易懂,形象生动。一句话甚至一段话,如果巧用几个词语,它们就像一颗颗珍珠,会让整句或整段话闪闪发亮。

1.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它的巧妙运用,能使语言具体、形象、生动,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刘成章《安塞腰鼓》中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其中,“隆隆,隆隆,隆隆”的巧妙运用,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鼓声的沉重、力量巨大,更表现出了观众听到鼓声后内心的强烈震撼。真是让人有闻鼓声而精神为之大振之感。

又如孙犁的《荷花淀》中两次写水生嫂她们划船。第一次,她们悄悄划船下到淀里去找各自的丈夫:“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其中,“哗,哗,哗”拟声词的运用,既表现船行的速度平稳,又衬托出她们心情的轻快。整段话有声有色。第二次,敌人来了,她们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显然,这里的“哗哗,哗哗,哗哗哗!”拟声词连用,仿佛让人听到了急促的水流声,听到了水生嫂她们“怦怦”的心跳声。这些拟声词的巧妙运用,生动地渲染出当时紧张的气氛。让人如临其境。

汉语讲究行文的抑扬顿挫,音韵的和谐优美。恰当运用叠词,不仅可以把事物描摹得形象生动,给人印像深刻,而且能使语句节奏和谐,有音乐之美。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大量运用了叠词。“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话中,用了三处叠词,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春草的生机、嫩绿。又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两处叠词的运用,马上能让人联想到春风的温暖和煦,春草的娇嫩柔软,让人产生“春天是多么美好啊”的赞叹。这样的叠词的运用文中还有很多。它使整个文章朗读起来,节奏优美,朗朗上口。朗读《春》就仿佛在读一首春天的赞美诗。

叠词魅力无穷,正如台湾修辞学家董季堂先生所说“叠音用来论说,能增加文章的气势;用来抒情,能给人情韵回环的感觉,读起来也就言有尽而意无穷了”。但是叠词要运用恰当,一篇文章一般不宜太多,以免有矫揉造作之感。

2.巧用形容词和动词

形容词用来表现事物的性质、状态,运用得体,就能使描摹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比如“太阳炙烤着大地”,如果换成“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就更能体现阳光的强烈。给人以具体形象之感。又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百草园的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正因为作者巧用了一连串形容词,百草园的勃勃生机与无穷趣味才充分地展现出来了。如果平时或考场作文,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形容词来描摹事物,一定能使文章语句更精彩。

动词的恰当运用,最能反映人物的心理、个性、思想品质等。比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写,第一次孔乙己到店“排出九文大钱”要酒要菜,最后一次去买酒“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排”字带着得意自傲;“摸”字则显得沮丧悲苦,穷愁潦倒。两个动词不仅表现孔乙己经济地位每况愈下,而且突出了他的穷酸迂腐,好逸恶劳,麻木不仁的个性特征,暗示了他的悲惨结局。平时作文,要注意动词的锤炼,考试时就能熟能生巧。

(二)善用修辞添文采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作文讲究文采。文章要有文采,最重要的途径是善用各种修辞方法。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语言也是如此,它需要加以修饰,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艺术的美感。

1.善用比喻。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理解深入。比喻是文章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善用它,能使语句生动传神,能使段落形象具体,能使文章文采飞扬。比如刘成章在《安塞腰鼓》一文中,就大量使用比喻句: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一段话,用比喻和排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安塞腰鼓表演气势巨大恢弘,场面热烈壮阔,令人热血沸腾,叹为观止。

又如:2006年上海一考生在中考作文《我们的名字叫“青春”》一文中写道:

我们就是花儿,美丽却易飘零,假如不去呵护,在来不及美丽时,就会凋谢枯萎;我们就是雨,朦胧却又多情,假如不去把握,就会变成清泪,在伤心时破碎;我们就是风,来得仓促去得匆忙,假如不去挽留,就会在不经意间转瞬即逝,无情地飘走无踪影。

生动活泼的比喻,清新明快;语势酣畅的排比,一气呵成。比喻的精彩使文章极富感染力。如果一篇考场记叙文,难以找到几个出彩的比喻句,很难说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成功。

2.善用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它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提高表达效果。如朱自清的《春》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组排比句,语句优美,语势强烈,尽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由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感情强烈奔放。成为人们津津乐诵的名言佳句。

又如:中考A类作文《记住这一天》,作者开篇写道:

有一种期待,我终生难忘!

有一次体验,我终生难忘!

有那么一天 ,我将会铭记在心,无论岁月流逝!

——2007年6月15日!

这既是句的排比,也是段落排比,开篇就用强烈的情感气势吸引读者。此文其他地方也多处运用排比。成为该篇文章的一大亮点。

用好排比,能使文章语意酣畅,气势如虹。考场作文,最好有一处或几处能用上,段落的排比,句子的排比,词语的排比均可。因为这不仅能展示作者的语言素养,也能抒发强烈的情感,吸引读者。中考优秀作文善用排比的比比皆是。但是排比的运用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以免失之于滥。

3.善于引用。引用是把名人名言、古代诗句、历史典故等引入文章的修辞方法。善于引用,不仅能使文章凸显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增添文采,提高文章的含金量。

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许多都运用了引用。比如六年级课文张秀亚的名篇《美容新术》,引用了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句话“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强调读书是美容术,既生动有趣,又含意丰厚。又如九年级课文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除引用了《礼记》《老子》《庄子》中的话外,还引用了孔子、朱子、曾文正公、一位名僧等的话语。因为大量的引用,整个文章读来不仅论据充分,说理透彻,而且内容生动活泼,显示出沉厚的文化底蕴。

在许多优秀的中考作文中,我们都能看到引用的充分运用。比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我的视线》,一位考生的满分作文里既引用了牛虻、江姐的话表现他们的英勇无畏,也引用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动人爱情,人物语言和诗句的引用,既显示了小作者深厚的语文功底,又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厚度。从小学到中学,我们学过了几百篇古诗文,也熟记过不少名诗句,它们都是我们引用的源泉,关键在于平时作文要有意识地积累、引用,考试时就能信手拈来,而且恰如其分。

能给文章添彩的修辞除了比喻、排比、引用外,还有拟人、对比、对偶等的运用。在考场作文中熟练地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不是难事,只要从九年级开始的每篇作文训练都能有意为之。

(三)妙选句式加效果

俗话说“一样话,百样说”,这就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懂得变换句式。善于选择句式,变换句式,可以有效增添文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1.长句短句交替

长句和短句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长句表意严密,短句则简洁明快。如果交错使用两种句式,能相互补充,显得错落有致。如:九年级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恰当地表现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的性格。读来很有节奏,起起伏伏。

但是长句的附加成分多,有时难免繁琐、冗长,让人读来感到沉闷。如果没有必要,不论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都宜多用短句来表达。简洁的短句明快有力。很多人都难以忘怀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铿锵有力的短句,犹如鼓点,句句落入人的心田,让人激情澎湃;也难以忘怀朱自清先生的《春》,那些清新而韵味悠长的短句,令人回味无穷。

2.整句散句联用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而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就是散句。整句和散句的作用各不相同。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则长短不一,自由灵活。整句散句联用,能使文章语言既有气势,又生动活泼。如七年级课文陆蠡的《囚绿记》中:

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喜欢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湍急中有舒缓,整散相间,就使文章语势激荡而意味绵长。

又如2004年一中考考生的满分作文《我的视线》中的几段话:

英雄就义时,血染大地,扣紧了我的视线。

儿女情长时,生死相随,紧锁了我的视线。

可曾记得那位主教的私生子,他就是不屈不挠的牛虻。

他是革命的先驱者,他不愿统治别人或被别人束缚。

刑场上,身负多弹的他,用最后一丝力气推开了十字架。问道:“神父,你的上帝满意了吗?”

无力的手垂下去,我的视线停留在他的手上,这是一位英雄啊!

整句语言气势强烈、表达了丰富的情感,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散句则散而不乱,富于变化。整句散句联用使整个段落取得生动、感人的表达效果。我们不得不赞叹小作者运用句式的高超水平。

整句散句的联用与否,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忌聚散为整的形式主义倾向。

3.反问设问妙用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是加强语气,给读者造成深刻印象。设问也是无疑而问,但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反问设问在文中妙用,能极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比如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多处用到设问反问:“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引发了人们的好奇,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当写完松骨峰战斗时,作者又写道:“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首先用设问,提出问题,引人思考,接着用两个反问句作答,以强烈的语气表达出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设问反问连用,语势强烈,文意波澜起伏。如果中考作文,能恰当运用设问或反问,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比如2005年江西省一中考考生在满分作文《挺胸而立》的第一段写道:

“挺胸”是什么?是昂首自立,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吗?是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舍生取义吗?是飘逸洒脱,张扬个性,不谄媚权贵吗?历史上多少名人志士,用他们的行为乃至生命,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诠释了这个词的含义……

连续的设问激荡人心,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也启发读者的深深思索。妙用设问反问,达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提高语言水平的方法还很多,语言水平的锤炼和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当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时,熟练掌握运用语言的方法,对中考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还是大有帮助的,它或许能弥补平时学习语言的不足吧。当然,要想真正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表现力,关键还得靠平时的积累和领悟。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季小兵.最新五年中考满分作文大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诸灵康.优化中学生记叙文写作[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篇5:中考作文语言“活起来”

例1“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夹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这用着力的双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

例子二:

例2“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例子三:

篇6:中考英语作文 语言学习

四、语言学习(热点)】

这是中考中的老话题,近几年常考,形式多样。

典型例句:

1.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2.More than three quarters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s in English。

3.It is used by travelers and business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4.China has joined the WTO and the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China.English becomes more and more useful.5.So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and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6.We have a lot of fun in the English class.7.Our English teacher often makes us happy in the English class。

8.I hope I can go abroad(出国)one day, and then I can speak to foreigners in English。

9.I like English and try my best to learn it。

例文:

(浙江丽水)Ellen看到大家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感到特别高兴。为了鼓励大家学好英语,他准备出一期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专刊。请根据以下问题和答案的提示并结合你的实际情况,以“My English Learning”为题写一篇80词左右的英文稿件,要求至少涉及其中的三个问题,并且不能出现你的真实姓名、校名和县名等。

提示:

When did you start learning English?(in „ /„years ago)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listen carefully, study with a group, read English every day„)

What is difficult to learn?(listening, grammar„)

What other helpful ways do you know to learn English well?(watch English movies, sing English songs„)

参考作文:

English is one of my best subjects and I started learning English when I was ten years old.But at the very beginning(在最开始的时候),listening seemed a little difficult for me.So I have been doing a lot of listening practice, such as listening to tapes, watching English TV programs.And I found it really helped a lot.In fact, there are some more helpful ways to learn English well.For example, I enjoy singing English songs and I want to join an English club or find a pen pal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I believe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有志者事竟成)。

2、(四川资阳)假设你叫李华,你的英国笔友Linda为了来中国参观奥运会而报名参加了汉语培训班学习汉语。她最近写信向你询问学习外语的建议。请根据下列提示和你学习英语的体会给Linda写一封回信。

注意:1.回信需要包括全部要点;2.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3.字数60左右。

Dear Linda,I’m very glad that you’ll come to China to watch the Olympic Games.I know it isn’t eas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ut I have some ideas that may help?.„„

Best wishe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 in China

Yours,Li Hua

参考作文:

上一篇:篮球运动会开幕式致辞下一篇:医院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