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2024-05-23

《京剧脸谱》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活动中由老师的领导带动孩子大胆想象孩子的自主性学习积极性高,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对于色彩和对称掌握不够、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

2、教师的正确引导孩子操作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篇2:《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环节一,回忆京剧和京剧脸谱的特点,在科学活动《京剧脸谱》的基础上,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出了他们看到的京剧,并谈了自己对京剧的认识。这个环节起到了一个过渡和呈上的作用。环节二,知道京剧脸谱的特点,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孩子们都在我的提示、引导下说出了京剧脸谱的特点。环节三,画京剧脸谱,我强调把脸谱的脸要画大,最好画满整张画纸。但是还是有些孩子会画的小,我就用黑笔去做了加工。把孩子画的小的轮廓改成脸谱的脸,或是鼻子,这样他的脸谱就不会小到哪里去了。由于脸谱大块的色块比较多,我提醒孩子在打好轮廓之后,涂色时要细致,均匀地涂,左右边图形的颜色要一样。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大部分都掌握了画京剧脸谱的技巧,都知道了画一样东西要画的大,大色块的地方涂色要均匀,脸谱上的图形可以夸张,特别一点。最重要就是左右的颜色、图形要一模一样。这样才是京剧脸谱。操作下来,脸谱脸形造型大多都是椭圆形,要么圆形,变形之后的脸谱比较少。对称这一强调的特点抓的还是比较好的,都没有忘记。

篇3:《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一、让我认识“你”——生情

梅兰芳是一位著名的京剧演员, 但著名到什么程度, 学生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在讲读课文时, 我先教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中, 我主要抓住“世界闻名”、“京剧大师”这两个词来让学生感受梅兰芳的盛名。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呢?生:特别厉害的人。师:是的, 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人, 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这方面的大师。比如, 聂卫平下围棋很厉害, 我们就可以称他为围棋大师;刘谦变魔术很棒, 我们就可以称他魔术大师。那么京剧大师就是——?生:京剧演得好的人。师:梅兰芳不仅京剧演得好, 而且受到大家的敬重, 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 (生齐:京剧大师。) 师:梅兰芳是怎样的京剧大师?生: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师:什么叫“闻名”?你能给它换个词吗?生1:著名。生2:有名。师:是的, 那么“世界闻名”呢?生:在世界上很有名。师:梅兰芳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 日本、韩国、欧美各国的人都知道他, 喜欢他, 所以说他是——— (生齐: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以上的这个片断中, 我先让学生了解“大师”的意思, 并举了两个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例子,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师”的内涵。在此基础上, 学生对“京剧大师”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对“世界闻名”这个词的教学与“京剧大师”有异曲同工之妙。“闻名”这个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 在理解“闻名”后再让学生理解“世界闻名”, 就像是给了学生一个上楼的台阶, 学生通过这台阶一步步地到达了楼顶。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手法:因为梅兰芳的先天不足, 他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就更显得不容易了。所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 我紧紧抓住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这个问题, 通过句式训练、想象、对比等手段把梅兰芳的先天不足放大。学生在充分感受到梅兰芳的先天不足后, 对他最终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原因就更好奇, 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二、让我感受“你”——动情

梅兰芳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这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难以想象的。为了让学生深有体会, 我反复强调“紧盯”和“注视”。师:请你看看图上的梅兰芳的眼睛, 想想什么叫“紧盯”?生:眼睛睁得大大的。师:不仅如此, 眼睛还要一眨不眨。但是眼珠子要不停地转动, 这就叫—— (生齐:紧盯。) 师:梅兰芳紧盯着什么? (鸽子) 这样怎样的鸽子?生:空中飞翔的鸽子。师:鸽子飞到东, 梅兰芳的眼睛就—— (跟到东) , 鸽子飞到西, 梅兰芳的眼睛就—— (跟到西) , 不管鸽子飞到哪, 梅兰芳的眼睛始终都—— (跟到哪) 。师:梅兰芳为什么要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生1:这样可以练眼神。生2:可以使眼睛变得有神。师: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很专心地看的词, 是什么? (注视) 师:梅兰芳在注视什么? (鱼儿) 这是怎样的鱼儿?生:水底游动的鱼儿。师:小梅兰芳是怎么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的呢?生1:眼睛一眨也不眨。生2:眼珠子跟着鱼儿转。鱼儿游到哪, 就看到哪。师:你为什么要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生: (略) 师:要么紧盯—— (空中飞翔的鸽子) , 要么注视—— (水底游动的鱼儿) , 鸽子不停地飞, 鱼儿不停地游, 梅兰芳的眼睛就不停地—— (转动) 。师:不管鸽子飞得再远, 鱼儿游得再快, 梅兰芳的眼睛也能—— (紧紧地跟住) 。“紧盯”和“注视”这两个词是最能反映梅兰芳苦练眼神的过程的。所以在教学时, 我先指导学生利用插图来理解这两个词的字面意思。接着, 巧用课文的留白处做文章, 指导学生想象梅兰芳平时是怎样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 怎样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的。经过想象和我的语言渲染, 学生被梅兰芳坚持不懈苦练眼神的精神打动了。这时, 我又趁热打铁, 播放了一段视频, 让学生来体会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 感受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时眼睛是多么酸、多么累, 这种角色体验的方法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是很有效的。

三、让我走进“你”——定情

作为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苦练眼神只是学艺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因为要登台演出还必须学会各种基本功, 如:唱、念、做、打等。学生在预习课文时, 对京剧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 我又补充了梅兰芳为扮演好梁红玉而把大腿当鼓敲红肿的事例, 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终于”的背后还隐藏着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和累, 隐藏着梅兰芳成功的不易, 隐藏着梅兰芳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精神。所以在让学生对梅兰芳说一句话时, 很多学生都激动万分地表达了自己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 被他那勤学苦练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我想, 梅兰芳及他的精神已化为一颗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耳畔似乎又响起了京剧特有的曲调;眼前仿佛又看到了梅兰芳苦练眼神的场面。脑海中好像又浮现出梅兰芳的身影。心里有一个声音在默默地对自己说: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勇攀语文高峰!

摘要:梅兰芳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这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难以想象的。以教学《梅兰芳学艺》一课为思考, 探索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梅兰芳,教学反思,基本功

参考文献

[1]易冬平, 陈建志.读中明理%读中悟情——《梅兰芳学艺》精彩片段评析[J].福建教育, 2005, (04A) .

篇4:《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课时:两课时

前期分析:本课是由教育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组织设计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本课主题“京剧脸谱欣赏”,在以视觉艺术切入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京剧唱段、电视剧片段、戏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让学生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关于脸谱的起源、颜色、图案、谱式等方面认识了解京剧脸谱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们对我国的国粹京剧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感受能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美术的表意手法(线条、花纹、样式、图案、色彩等),塑造人物个性化的脸谱形象。

2.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戏剧灿烂悠久的历史及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3.领略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培养思维发展,树立创建美好生活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绘制一幅谱式、色彩准确的京剧脸谱。

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勾形,对称性难以把握。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制作脸谱的各种材料、脸谱作品若干。

2.学具准备: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宝宝泥、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一)导入新课[播放]-京剧唱腔片段《铡美案》。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2)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哪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3.京剧脸谱的谱式。(课件出示各种谱式)

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讲解: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1)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2)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得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3)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4)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5)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第二课时:制作脸谱

(一)提出制作要求

1.小组分工提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组长、上色、监督、汇报员等)

2.具体制作要求:(1)色彩:不少于三种颜色,不能过多过杂。(2)注意安全与清洁。(3)时间大约25分钟。

3.汇报要求:人物特点、制作感受。

(二)制作:各组分头制作京剧脸谱,教师指导

(三)讨论脸谱作品

各组汇报员汇报制作的脸谱,师生交流、评价。每组介绍完后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设计意图:各组汇报的过程正是回顾脸谱色彩含义与各种颜色代表人物的一个过程,同时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或者交流自己对人物的了解,使京剧脸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四)总结

篇5:美术活动《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很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欣赏并认识典型的京剧花脸,初步了解脸谱代表的意义。然后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活动前,我和孩子们聊起京剧,算是一个摸底吧。“你们听过戏曲吗?”只有几个小朋友回应我。当我再问“你们都听得是什么戏曲呢?”孩子们目瞪口呆的答不上来了。是啊,他们都是些孩子,怎么可能对戏曲有所了解呢?在他们的世界里,满脑子动画人物。对于戏曲真的是一无所知。说实话,我对戏曲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连串的问题出来了:怎样才能上好这个活动?如何让孩子们抓住重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对京剧、对脸谱感兴趣呢?

晚上回家,我趴在电脑旁查找资料,当我在输入“京剧脸谱”时,出现了许多有关“京剧脸谱”的相关信息。无意中也点击了“说唱脸谱”这首歌,听着听着感觉来了,因为这首歌的前奏和间奏部分都分别穿插了京剧选段,再加上里面精彩的说唱,完全呈现了我这个活动的要领,下载好这首歌之后,再选择了几张具有代表人物性格的脸谱。现在感觉心里有个底了,决定明天开展绘画脸谱活动。

活动中,我先请幼儿听歌曲“说唱脸谱”,小朋友听到歌曲长长的拖音,还有那充满激情的旋律,顿时燃起了积极性;随后,我再请幼儿欣赏关于脸谱的图片,让幼儿边听边看;最后和幼儿交流、讨论脸谱的特征(包括认识对称、色彩怎么样);画“京剧脸谱”时,我先准备一张范画,把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和绘画的要求仔细的讲清楚后,便是孩子作画的环节。作画中,孩子对“对称”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让他们把纸对折折起来,引导幼儿根据对折线,左边画什么,右边也要一样。这样,他们就很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对称了。另外,我告诉他们,脸谱的颜色要很鲜艳,画画时颜色用得多一点,这样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小朋友都听进去了。幼儿在作画中,其实说实话,当时我的心很忐忑。我班幼儿绘画总体水平不高。画京剧脸谱确实有难度。不知道今天的绘画作品会是什么样的?

活动后,我看了孩子们的作品。他们基本都能围绕左右对称,大胆的对脸谱进行设计,用上自己喜欢的图形和颜色对画面进行布局、装饰。总之我很满意啦,比预想的要好。午饭过后,我并迫不及待的把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讲评。让孩子相互欣赏、共同分享成功喜悦!

篇6:《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活动中的使用,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激情高涨的学习情境。它以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走近幼儿。它将声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结合,帮助幼儿打开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发挥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背后画家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辅助手段,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力和审美情感,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

一、课件激发欣赏兴趣,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参与美术欣赏教学能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激发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牵引幼儿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满足。在幼儿有需要自我表达的愿望时,幼儿就会用动作或美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京剧脸谱》,在现代孩子的眼中,京剧脸谱并不是国粹,而是普通的面具,而且还有点可怕。可设计一个教学课件,绘制或下载各种京剧脸谱片段以及各种精美图片,另外还有各种脸谱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大开眼界,轻松地掌握京剧脸谱的特征,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脸谱,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二、课件内容丰富,增强欣赏品质

课前我通过上网、下载、扫描图片等方式找到需要欣赏的教学图片,通过软件制成课件,让幼儿看到画面品质完好的作品,解决了没有真实作品让幼儿欣赏的难题。

不错的同时还增加了京剧表演的片段《五台山》和同龄孩子的京剧作品,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等,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情不自禁的模仿起来。在模仿与欣赏中让孩子掌握了京剧脸谱的各种知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课件即丰富了教师讲课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课件发散思维,增强创造性。

21世纪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创造性时代。《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性。美术欣赏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另一面也省不了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当今社会又是一个瞬息变化的社会,他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来适应和推动。而课件的应用,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京剧脸谱》教学中,在欣赏同伴作品以及一些夸张的作品中,让幼儿体验到作品的滑稽和幽默。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形象,同时也消除了不能完美表现京剧脸谱的顾虑。在此基础上,我又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幼儿思路开阔,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篇7:《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认识不同脸谱的主要特点,尝试用对称的方法创作自己喜爱的脸谱图案。

2.了解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喜爱之情。

3.能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脸谱图片、水粉工具、面膜纸、垫板。

活动过程:

一、观看京剧短片,激发幼儿对中国京剧的喜爱之情师: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京剧是一种我国独有的舞台艺术,深受观众们喜爱,连外国的朋友也喜欢看我们的京剧表演呢。作为中国人,我们多自豪呀!

二、认识京剧脸谱造型夸张、图案对称、色彩鲜艳的特点师:这些是京剧脸谱的图片,它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它的造型是怎样的(夸张)?左右的花纹是怎样的(对称)?它的色彩是怎样的(鲜艳)?

师: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看,这是包公,脸谱以黑色为主,代表正直勇敢。这是关羽,脸谱以红色为主,代表忠心耿耿。这是曹操,脸谱以白色为主,代表狡诈等。

三、尝试用对称的方法创作自己喜爱的脸谱师:你们喜欢这些有趣的脸谱吗?老师也做了一个,像刚才的大将军吗?

师:我们尝试用新的材料——面膜纸来制作脸谱。

师:这是一支有魔法的笔,谁想试一试用它在面膜纸上变出美丽的对称花纹呢?(请一位幼儿出来示范,提问其他幼儿:“你想设计什么花纹?”)

师:以鼻子为中心,图案颜色都是一样的,就是对称。

师:来,我们拿起魔法笔,创作自己喜爱的脸谱吧。

(鼓励幼儿设计左右对称的花纹图案,用色是先浅后深。)

四、幼儿互相评价,并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延伸活动:给脸谱添画头饰。

教学反思:

五彩缤纷的戏剧脸谱不同于面具,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如今,脸谱这一古老艺术非但没有历尽沧桑而消失其魅力,相反,它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中,形成很多品类,如彩塑、国画、剪纸、竹刻、烧瓷、面塑、蜡染、风筝、面具、蛋壳、皮影、木偶、邮票以及装饰包装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脸谱造型,格调各异,绚丽多姿。选择这一课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设计元素的借鉴能力。脸谱是一种色彩浓重、线条分明、夸张与象征相结合的脸部造型艺术。特别是脸谱的色彩运用,富有褒善扬恶,评判好坏的涵义。如红色脸谱大多用于表现忠义、勇敢善战的人,如关羽等;黑色常表示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如包拯等;白色表现阴险疑诈、飞扬跋扈的人物,如曹操等。这一课安排了许多脸谱人物造型,以及脸谱的化妆方法,让学生了解传统脸谱艺术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参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学生兴趣非常浓厚,造型也不错。

篇8:《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本课是由教育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组织设计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本课主题“京剧脸谱欣赏”, 在以视觉艺术切入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是通过京剧唱段、电视剧片段、戏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 让学生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关于脸谱的起源、颜色、图案、谱式等方面认识了解京剧脸谱文化, 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 使学生们对我国的国粹京剧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 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感受能力,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运用美术的表意手法 (线条、花纹、样式、图案、色彩等) , 塑造人物个性化的脸谱形象。

2.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戏剧灿烂悠久的历史及独特魅力, 增强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3.领略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 培养思维发展, 树立创建美好生活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绘制一幅谱式、色彩准确的京剧脸谱。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勾形, 对称性难以把握。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制作脸谱的各种材料、脸谱作品若干。

2.学具准备: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宝宝泥、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一) 导入新课[播放]-京剧唱腔片段《铡美案》。

1. 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2) 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 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 教师总结:

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 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二) 介绍京剧脸谱知识 (点击课件京剧脸谱资料)

1. 起源。

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 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 脸谱造型日臻完善, 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 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 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 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哪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3. 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

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讲解: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 形成了一定的谱式, 约十余种, 这是其中的五种。 (1)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 不勾花纹, 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 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2) 在整脸的基础上, 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 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 平整得如同三块瓦, 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3)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 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 额头涂白, 有灰色小圈眉子, 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4) 与整脸相反, 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5) 色彩、构图不对称, 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 称之为“歪脸”。

第二课时:制作脸谱

(一) 提出制作要求

1.小组分工提示: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组长、上色、监督、汇报员等)

2.具体制作要求: (1) 色彩:不少于三种颜色, 不能过多过杂。 (2) 注意安全与清洁。 (3) 时间大约25分钟。

3.汇报要求:人物特点、制作感受。

(二) 制作:各组分头制作京剧脸谱, 教师指导

(三) 讨论脸谱作品

各组汇报员汇报制作的脸谱, 师生交流、评价。每组介绍完后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设计意图:各组汇报的过程正是回顾脸谱色彩含义与各种颜色代表人物的一个过程, 同时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或者交流自己对人物的了解, 使京剧脸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四) 总结

篇9:《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材]

本课教材是人音版、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中京剧内容的整合,这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目的是让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回味无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京剧,感悟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情]

初一年级学生学过语文课“戏剧大舞台”,所以对京剧略知一二,因此教师应从音乐的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京剧艺术,提高艺术素养。

[理念]

体现新课程理念,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性、主动性,在学习中达到三维目标。

[目标]

1、了解京剧,感悟京剧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2、学习歌曲“唱脸谱”中的“西皮”唱腔,感受京剧的唱腔美。

3、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国粹艺术,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京剧的行当、行头、唱、做、念、打和演奏之美。

[教具准备]

1、教具:电子琴、自制课件、多媒体、字卡、大、小锣、钹、脸谱等。

2、学生预习:锣鼓经、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文艺委员分发学习教材。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课

1、听课前曲。(课前2分钟播放京剧锣鼓经)

2、师生问好。师: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同漫步美妙的音乐世界。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来叩开音乐之门。

3、模仿游戏: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做京剧中各种行当的提襟、整冠、山膀、敬礼、还礼等动作。(饶有兴趣,喜笑颜开)

4、师:请同学们猜猜,刚才听到的音乐和模仿的动作,出自我国的什么剧种?

生:京剧

二、新课教学

(粘字卡“走进京剧”)

师:好!让我们走进京剧!同学们,今天的京剧有哪些角色登台呢?年龄、性别、脸部化妆有什么明显区别呢?请大家边看边记。

赏京剧。

1、(展示剪接的京剧片断)

(粘字卡“赏”)(师问生答,争先恐后)

2、报行当抢答。[逐一展示课件]

京剧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生、旦、净、丑)。

师:具体说说,

有智有谋的诸葛亮是哪个行当?(生:文老生)

头插稚尾的杨四郎呢?(生:武生)师:对,他是个将领。

野猪林里英俊潇洒的林冲呢?(生:文小生)师:也没错,你们看到的他确实是文小生装扮,其实他曾是朝廷80万禁军教头,是文、武并重的生行。

我们熟悉的关公呢?(生:红生)师:对,这是他的独家行当。

武家坡中举止端庄的王宝钏?(生:青衣)

头带凤冠压鬓齐,轻移莲步往前移的杨贵妃?(生:花旦)师:正确,她是两重性格兼而有之的花衫(花旦、青衣各取一字)。

聪明机智的红娘?(生:花旦)

钓金龟中满头白发的张氏?(生:老旦)

英姿飒爽的穆桂英?(生:刀马旦)

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属哪个行当?(生:净)师:对,他是以唱功为主的正净(大花脸)。

桀骜不驯,盗御马的窦尔敦?(生:付净)师:不错,他是以跌、打、扑、摔做功为主的架子花脸,(二花脸)

以武打为主的典韦?(生:付净)。师:对。

还有垫脸、垫肩的判官钟馗?(生:油花脸)

盗书的蒋干属哪个行当?(生:方巾丑)

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生:武丑)师:武丑善于跳打扑跌口齿伶俐,俗称“开口跳”。丑是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以念白为主,分文丑、武丑、丑婆,方巾丑属文丑,丑行一般表现幽默机智的正面人物,也有灵魂丑陋的反面人物。

师问:生、旦行当与净、丑行当脸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生:生、旦是俊脸,净丑勾画了脸谱)

3、京剧的服装——行头

师:王金龙(生:男帔)

白素贞?(生:女帔)

包公?(生:蟒)

穆桂英?(生:女蟒)

探皇陵武生的着装?(生:靠)。

贵妃醉酒中宫女的着装?(生:宫装)

4、京剧有哪两种唱腔?(生:二黄、西皮)

5、京剧的场面(乐队)?(生:文场、武场)师:吹、拉、弹为文场,敲敲打打的为武场。

师:好,我们来欣赏一段西皮唱腔,感受一下京剧的场面。

播放《铡美案》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片断。

播放《唱脸谱》音乐(同时大屏幕出现各种脸谱图案)。

唱京剧

(粘字卡“唱”)(歌声动听,颇有京韵)

1、师:这么好听的唱脸谱,我们也来唱唱,了解京剧的唱腔美。

2、师用琴带学生学《唱脸谱》里西皮唱腔一段,注意拖腔和京剧韵味。

3、全体连唱。

4、随伴奏音乐自信、有表情的演唱

悟京剧

(粘字卡“悟”)(讨论交流,生动活泼)

1、(边点击课件边出示问题)请各小组讨论讨论。

歌中的“鸳鸯瓦”、“四击头”是什么意思?

这张脸谱为什么有9个圆?

荆轲眉间为什么有一把匕首?

孙悟空的脸上为什么有个桃子?

项羽、张飞、包公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曹操眉宇间怎么有朵花一样的皱结?

2、师问生答:

“鸳鸯瓦”?(生:从字面理解,两块一模一样的瓦)师:这是画脸谱的专用名词。还有三块瓦、十字门,比如斩马稷中的马稷,芦花荡里的张飞。

“四击头”呢?(生:锣鼓经)请全体同学念“四击头”

这幅脸谱出自哪句成语?(生讲:民间传说后羿射日)

这幅脸谱的成语是?(生讲:荆轲刺秦王图穷匕现典故)

为什么猴子脸上有个桃?(生讲:猴子尖嘴猴腮的特性、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描述)

曹操眉宇间的皱结?师皱着眉头提示:京剧中曹操是反面人物(生:诡计多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项羽、张飞、包公的脸部表情怎样?(生:顶羽的脸哭)师:想当初叱咤风云、独霸天下,而如今只落得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付悲痛难言、欲哭无泪的表情。

(生:张飞的脸笑)师:想到刘备的事业顺利,想到很快要捉拿最可恼的周瑜,好不痛快,喜不自禁,一副像蝴蝶一样展翅欲飞的图案,“猛张飞”成了“笑张飞”。

(生:包公的脸愁)师: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愁锁双眉,明月高悬。这是京剧中典型的哭、笑、愁三张脸。

演京剧

(粘字卡“演”)(全体参与,热烈欢腾)

师:[点击课件]这样魅力无穷的艺术,大家愿不愿意来演一演?

1、师引导学生演奏锣鼓经,并示范“四击头”亮相,学生模仿。

2、师:大家随锣鼓点表演,

男生,双手山膀,学一学为民除害的包青天:

女生,山膀提襟,演一演大战洪洲的穆桂英

3、学生演奏锣鼓经,随锣鼓点表演各种行当的台步和动作。

赞京剧

(粘字卡“赞”)(评价结课情感升华)

1、师:我们说也说了、唱也唱了、演也演了,大家对京剧有没有比以前更了解?(生:有!)好请你们用一句成语或一句简洁的话来赞扬一下我们的国剧。

生1:博大精深 生2:大张旗鼓 生3:字正腔圆

生4:粉墨登场 生5:中国之国粹,世界之精华……

2、结课(轻声播放京剧音乐)师:我也来赞几句

[点击课件]

京剧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不仅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她是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1796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并集各大剧种之长,在北京逐渐发展形成的。所以外国人称她是北京京剧。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应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能拥有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同学,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说声再见!(放大播放音量)

[课后反思]

音乐教学应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篇10:《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习。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篇11:《唱脸谱》教学反思

《唱脸谱》是一首运用京剧西皮唱腔音乐素材创作的一首“戏歌”,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在教学中要以唱为主,欣赏脸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和了解,所以课件的制作离我精心选用了一些有特点的脸谱图案,加深学生的印象。由于学生对于流行歌曲非常喜欢,首先,我选用了三段有戏曲风格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充满兴趣,事实证明,从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地方逐渐导入,效果是非常好的,也为他们学唱歌曲、体验情感打好基础。

在课前准备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通过歌曲视频和演唱视频,让学生始终充满兴趣地欣赏歌曲,并在此过程中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加深印象。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能直观地欣赏到脸谱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图案,体验歌曲所表达的豪爽性格。

教师的范唱和多种方式的练唱,教师的及时纠正和鼓励都能使学生更快速的学唱和大胆的表现,使他们亲身体验京腔京韵韵的的风格魅力;学习简单的京剧形体动作边唱边表演,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歌曲独特风格的体验等,都引发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在好奇和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

篇12:唱脸谱教学反思

上完课,感觉基本完成任务,学生表现还算不错,时间把握较为恰当。这篇课文是歌曲,它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一开始,我带领学生欣赏《唱脸谱》这首歌曲,品一品其中的韵味,随后由课文第一小节外国人对中国京剧的赞美,激起学生自豪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自学要求:课文讲了几种脸谱?每种脸谱各有什么代表意义?在学生自学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汇报,学生根据板书能当堂背诵2-3小节,最后拓展延伸。

不足之处:脸谱带出了许多历史故事,如窦尔敦盗御马、关公战长沙等。但在教学中,因为受学生知识面的影响,对这些历史故事学生知道的寥寥无几。

《我喜欢》教后反思

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重视说写训练,激发习作兴趣。课开始,我便以生动感人的语言导入,再让学生以“我喜欢,因为---。”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以“我喜欢”开头来抒发自己的独特的体验,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

这节课上对字词的把握,我做到既重视又淡化,重视对生字新词的教学,指导上分轻重、难易。“殷勤”的“殷”字,学生掌握较难,又易写错,我便分析字形,突出重点,大部分学生能记住这个字。其他较简单的词语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

《推敲》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贾岛当时碰上的不是韩愈,而是你,你会帮他出什么主意呢?推?敲?还是其他的词?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但一定要有根有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改为“拍”字,有的说改“扣”字,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贾岛,以个个小韩愈,推敲的不亦乐乎。我提出今后习作中要学着“推敲”字词和句子,不要写错字和病句,不能应付,让自己的习作生动起来。

篇13:《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一、以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蒂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提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悬念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重要因素, 在《京剧脸谱》这堂课中, 我首先画了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块, 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色块, 然后我又讲“:不对, 这代表各种人物的性格。”

色彩怎么代表人物的性格呢?学生兴趣来了, 脸上流露出疑惑、新鲜、好奇的神态, 这就是悬念的力量。我马上抓住这一契机, 展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作品给学生欣赏。有的表现忠诚、有的表现狡诈等。在学生欣赏之中, 我很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的难点———如根据脸谱色彩来判断人物的忠、奸、善、恶的特征并且运用夸张的手法去表现它。我看到每位同学都想尝试, 然后我叫上几位同学上台即兴创作, 很快他们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兴奋、参与、忙碌着, 他们创作的冲动、创造的潜能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与表现, 而我则在学生全神贯注之中, 稍微添加几笔, 便成了一幅略夸张的脸谱作品。学生们分别用不同的线点面和色彩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这样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使课堂的教学氖围宽松和谐,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个个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从中学会了抓住人物的脸部特征来作画的方法。

二、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具的选用,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有辅助作用, 但设例巧妙、运用恰当则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兴趣。在《京剧脸谱》这节课上, 我要求学生准备一面镜子, 并对着这些镜子做着思考、诡秘、疯狂、生气的表情, 鼓励他们做大些、夸张些, 在同学们兴奋、喧哗声中, 他们看到自己的各种表情, 学生兴趣盎然并非常乐意去自我表现。在这次活动中, 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对人的脸部表情如何随着心情变化而改变很感兴趣, 当他们愁眉苦脸、呼叫、大笑和沉思时, 他们望着这些镜子或互相注视, 他们注意到表情变化时, 脸部线条发生了变化, 他们极其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这些变化的瞬间保留下来。这时所有的学生都变得忙碌起来, 很快各种各样的情绪作品跃然纸上, 我们愉快地传阅着, 猜度画中人物的情绪。其中居然有一张带有浓厚暗紫色人物的脸的画面, 学生告诉我“:人在生气的时候脸有时也会气得变紫。”

三、感受生活, 鼓励学主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情绪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贴近生活是京剧脸谱的一大特点, 它可以直接描绘生活的一切。在《京剧脸谱》这一节课中, 我抓住了当前小学生普遍喜欢脸谱的特点, 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认真观察周围所发生的新鲜事物, 运用脸谱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 歌颂好人好事, 抨击坏人坏事, 学生没有任何的束缚, 抛弃了所有的负担任意想象。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大胆的创造, 自由的表现, 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部分学生用儿童的眼光、童真的心灵刻画了《9. 11 美国灾难日》, 脸谱上的布什脸上颜色用蓝色涂底, 再用绿色线条勾画, 表现了他愁容密布, 却依然目空一切, 不可一世, 拉登的脸谱用白色涂底, 再用黄色勾画, 表现出他在狰狞地对着全世界狂笑, 令人毛骨悚然, 无辜的平民凄怨无助地承受着突降的血腥灾难。学生通过一幅幅的脸谱表达出了他们爱憎分明、颂扬真善美, 讽刺批评假、恶、丑现象的情感。

学生在感受、表现生活中以张扬个性的方式充分自由地表达情感、情绪于创造之中, 他们收获的不仅包括认知的, 更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情感的丰富与情操的提升, 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 所获得的鼓舞与感动。

四、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作品, 收集并保存其作品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 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 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根据这一新理念, 我在《京剧脸谱》这节课的作业评价时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由于学生刚接触京剧脸谱的创作, 在作业过程中不必过于强求完美, 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通过做脸谱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作业完成后我首先让学生自评, 请学生谈谈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及创作过程的体会,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第二让学生互评, 学生可自由发表时其他同学作品的认识与感受, 并从画面效果、造型能力, 表现技巧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主动位置。学生思维活跃, 探索热情高涨, 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最后教师评价, 对学生创造成果进行积极多侧面的评价, 从中发现创新点、独特点、闪光点, 使学生愉快地品味成功的果实, 体验程度不一的成就感, 这不仅是检验教学实效的一个环节, 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个人价值是否得到承认的重要问题。

最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全班像集。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了一张脸谱后, 可以加贴一张姓名及个人简历, 然后将它们合订在一起, 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像集进行传阅, 并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和友谊。

篇14:例谈京剧的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92-01

京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京剧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略,要想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京剧艺术,就必须从教育入手。考虑到京剧和音乐相通的艺术特征,我们特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京剧元素,让京剧艺术“进校园”“进教材”,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京剧、喜欢京剧。在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全新的京剧教学课堂。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自己进行趣味京剧教学的经验。

一、巧用“京味歌曲”,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会愿意主动地学习京剧知识,当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时,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当前,很多流行歌曲中加入了京剧的元素,这种“京味歌曲”是帮助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工具。

例如,在京剧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上课就直接切入学习主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于是,笔者尝试用教师范唱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范唱了一段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这首歌曲将流行音乐与京剧相结合,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笔者重点范唱了这首歌曲的京剧部分,并辅以传统京剧动作。学生们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不少学生还小声议论笔者范唱时的动作和神态。此时,笔者再引出学习的主题——京剧。这样导入课堂,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其学习京剧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用歌曲《唱脸谱》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京剧知识。歌曲《唱脸谱》生动有趣,歌中提到了一系列鲜活的戏曲人物,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同时也唱出了民族自豪感,是很好的京剧“入门台阶”。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边唱边做动作,用唱演结合的方式来表现这首作品。歌曲的A乐段借用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京剧的美好印象,于是,笔者要求女生用曼妙的兰花手势、优雅的云步动作进行表演,展现旦角的柔美妩媚。而歌曲的B乐段借男士之口对戏曲脸谱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于是,笔者让男生戴上自己设计的脸谱,配合脸谱人物,做一些显示男子阳刚之气的按掌、提腕、亮相等动作。学生们兴趣高涨,在表演中感受到京剧艺术端庄、优雅的风格美,从而不再排斥京剧,愿意去深入了解京剧。

二、巧借多媒体,探究新知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京剧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新知。

例如,在京剧教学中,笔者巧借多媒体,设置了一个“请你猜猜看”的游戏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笔者在课前预先为“请你猜猜看”的课堂抢答游戏准备了一些有关京剧基础知识的问题。上课时,笔者先播放《文化中国之京剧》的视频,使学生在视听结合中领略京剧的艺术魅力。然后,笔者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预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在积极抢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京剧的起源和历史、唱腔特点、人物行当、表演形式等内容。这样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京剧知识,既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发情感体验,感悟韵味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教育,实质是一种情绪的参与体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去创造精神生活的过程。在教学京剧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京剧中,“唱”“念”是歌,“做”“打”是舞,“唱”“念”“做”“打”包含了京剧的精髓。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这其中的韵味呢?这需要教师下功夫、花心思。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笔者以诗怡情,将京剧选段《卜算子·咏梅》和《梨花颂》进行对比分析。《卜算子·咏梅》的唱词来源于毛泽东诗词,而《梨花颂》的唱词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笔者先让学生分别朗读这两首诗词,体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很快领悟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盛赞梅花的铮铮傲骨、慷慨激昂,“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是唏嘘杨贵妃悲凉短暂的一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更加投入地欣赏相关京剧唱段,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情绪,把握京剧唱腔的特点。

京剧浓缩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精华,只有学生愿意走近京剧,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为切入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力争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京剧这种国粹级的艺术形式。

上一篇:消防口诀完整下一篇:处暑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