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南古党建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大发展

2024-06-30

临沭南古党建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大发展(共7篇)

篇1:临沭南古党建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大发展

临沭南古党建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大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临沭县南古镇在党建工作中,创新工作理念,按照“差异性、互补性、帮扶性”的要求,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行业为纽带,打破地域行政区划,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指导原则,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充分发挥了党建促经济的作用。

南古镇以推行“四民主一考核”工作为契机,探索尝试、科学组建、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服务方式,大力实施“五个一”社区党建工程。即建立一个党支部,辟建一处休闲文化阵地,成立一个服务站,开通一条服务热线,组建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实行社区党员“设岗定责”,设立党员服务区和先锋岗,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实效,同时依托现代农业建立新型农村社区。该镇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已达8000亩,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成立合作社12个,覆盖人口15000人。镇党委、政府依托现代农业,与寨和、醋庄、贺城社区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企业化发展,探索建立产业链党支部。通过产业支部设置,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区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的联动作用,实现“社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联动发展,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品牌。目前,该镇已有葡萄、蒙山红桃、土豆、生姜、大蒜等17个果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转化认证,为“武状元”、“琼浆果”、“御口甜”等6个优质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其中“武状元”牌葡萄近期还获得了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在通过了认证、注册了商标后,品质得到提升,品牌已经叫响,价格比以往高出近两倍,订单供不应求,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篇2:加速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大发展

1 农田基本建设

农田基本建设包括平整土地、修筑排灌渠道、改良土壤、开垦荒地等。农田基本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性措施, 它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农田基本建设的任务是因地制宜地改造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 对农田进行综合治理,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建设既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又能适应机械化、现代化生产的高标准农田。为加快农田基本建设, 应当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 逐步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

2 土壤耕作的目的

是形成适合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耕作层, 为保证播种质量, 使作物更好地吸收水分、养分和提高产量创造条件, 同时也起到消灭杂草和减少病虫害的作用。土壤耕作包括用有壁犁翻地, 旋耕, 用各种松土机具进行松土、深松土和疏松表土, 用圆盘耙等整地机具切碎土块, 切碎并搅拌残株、厩肥, 用耙、镇压器和耢子整平、压碎和压实土壤, 防止和减少地表的水分蒸发, 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条件。此外, 还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要求, 用各种工作部件进行起垄、开沟、筑畦等作业。

3 播种和栽培

是农业生过程中保证苗全苗壮的决定性生产环节, 播种质量的好坏和能否进行适时作业直接影响到作物的收成好坏。因而农业生产对播种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用机器播种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 适时进行播种, 保证播种质量, 而且为田间管理和收获过程的机械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播种深度的均匀一致, 种子在地里的均匀分布是保证出苗整齐的一个重要条件, 生长和成熟的均匀一致也是机械化收获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为了提高播种精度, 减少间苗用工和节省种子, 因而提出了精量播种的要求。现在为了提高播种机组的生产率, 播种机正向提高作业速度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化的播种机上采取自动控制种子流, 保证播种均匀, 防止漏播和断条。此外, 在播种机上还带有同时施肥料、除莠剂和杀虫剂的装置以及附加起垄、镇压等工序的附属装置。

4 作物的田间管理

作物的田间管理包括破碎表土板结层、行间中耕、除草和培土、施追肥、防治病虫害、灌溉、排水等。对于中耕作物来说, 中耕除草作业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主要采用机械中耕除草, 但中耕次数太多, 除了使土壤压实外, 还会损伤作物而造成减产, 使用除草剂后可减少中耕次数。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中耕作物的苗眼和株间的除草开始采用除草剂除草, 行间采用机械中耕除草, 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防治病虫害对于确保农作物的高产稳产起着重要作用。地面喷洒化学药剂的设备种类很多。与拖拉机配套的大型植保机械和飞机喷洒化学药剂适合于大面积旱田的病虫害防治, 它具有生产效率高, 能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等特点。目前, 正向改善机具性能、提高防治效果、扩大机具用途和提高机组生产率的方向发展。

农田灌溉是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最近几年, 除了淹灌、漫灌、沟灌等灌溉方法以外, 喷灌、滴灌等新的灌溉技术也在发展。除了水田灌溉以外, 目前在旱作地区也进行灌溉。旱田灌溉, 特别是对作物生长季节缺水的一些旱田作物进行灌溉, 可以大幅度地增产。

5 收获过程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作物种类, 采用不同的收获方式。如谷类作物、马铃薯、棉花等作物, 收获的方法差别很大。同时, 在收获过程中又包括许多工序。由于工序排列的次序, 机器所能完成的工序多少不同, 收获方式也有很大差别。实现收获过程机械化难度较大, 要求采用的机械也比较复杂。由于收获过程要求的适宜农时季节较短, 延迟收获期将会造成收获物的大量损失, 用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因而在收获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量很大。因此, 实现收获过程的机械化是很重要的。收获过程的机械化也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的。

6 农田运输

主要是与生产过程直接有关的农产品、种子、肥料的运输和装卸工作。装载运输工作是农业生产中的辅助生产过程。它的工作量大约占农业工作量的1/3以上。运输的货物种类很多, 而且运输的时间要求很紧迫, 占用的劳动力很多。因此, 实现农业中的装卸运输工作的机械化对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有很大的意义。

摘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过程从耕种到收获构成一个生产体系。这个生产体系是由每种作物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土壤条件下的生长规律所决定的。由于生产规模、耕作方法以及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水平的不同, 农作物的生产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选择农业机械化工艺时, 必须因地因时制宜, 多作调查研究, 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更好的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保驾护航。

篇3:临沭南古党建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大发展

关键词:思想大解放;组织;人事工作

中图分类号:G4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065—03

一、充分认识组织人事部门解放思想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组织人事工作角度讲,组织人事部门担负着干部、党员、人才队伍和组织建设的重要职责,具有直接服务于本单位、本部门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只有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辱使命,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组织人事工作创新发展。

(一) 解放思想是适应组织人事工作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往往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就伴随着一次大的社会变革,带来社会大的发展、大的繁荣,我国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从党的历史和组织工作历史来看,组织路线从来都是受思想路线指导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就有什么样的组织路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也经历着重大变化,新的变化对当前我们的组织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组织人事部门要适应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谐建设的需要,适应广大干部群众民主政治意识不断增强的需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求变。

(二)解放思想是完成组织人事工作新任务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每一项战略任务,无不与组织人事工作密切相关,无不需要组织人事工作提供服务和保证: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需要进一步提高民主、公开程度;经济建设要求为发展选优配好人才,改进领导干部考核方式,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在组织设置、党员作用发挥、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方面作出新的努力。当前,我院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如发展的紧迫感不强,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主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碰到院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往往找客观原因多,主观分析少,有畏难情绪等等,还存在着“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一线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缺乏”等等的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前提,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制度措施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

(三)解放思想是推进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一定意义上说,组工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组织人事工作的成败。实事求是地讲,长期以来,我们组织人事部门和组工干部在实践中养成了重规矩、守纪律、讲程序的严谨作风,这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优良传统。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只求保险、怕担风险,只防出错、不求出新”的问题,思想上等指示、听命令,工作上习惯沿用老一套,墨守成规,创新办法举措还不够多,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要扭转这种不良局面,我们必须要保持朝气蓬勃、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勇立时代潮头,冲破一切与科学发展、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体制机制,改变一切与群众工作不相合拍的作风,充分激发组工干部的探索勇气、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把握组织人事部门解放思想“四个必须坚持”的科学内涵

解放思想不是空谈,不是“做秀”。解放思想既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规律。我们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 “四个必须坚持”的科学内涵,做到实实在在地解放思想,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必须坚持准确定位。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组织人事工作为我院建设新型农科院提供政治、组织和人才保证这个定位,才能使我们工作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思路更清晰,切实增强做好组织人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准确的定位、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措施,发挥好服务、保证职能作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实现我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必须坚持服务大局。如果工作游离于大局之外,自我循环,孤芳自赏,那么我们的工作必将与时代发展所背离,在全局工作的大发展中将被抛弃。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组织人事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大局中找准出发点、立足点和切入点,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建功立业、展示作为,为建设新型农科院提供支撑和保证。

(三)必须坚持超前推进。组织人事部门是一个有着特殊性的部门,如果组织人事部门工作慢三拍、滞后了,那么将影响全局、拖累全局,造成被动。因此,组织人事工作必须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性,要善于领会上级党组织和主要领导的工作部署精神和工作意图安排,积极主动、不等不靠,以组织人事工作的超前推进,带动大局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四)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当前,我院组织人事工作也面临着任务重、头绪多的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工作,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抓大事;必须合理摆布工作力量,搞好部门内外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我们既要抓好基础和日常工作,更要在组织人事重点、热点、难点工作上寻求突破,要弘扬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的精神,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在勇于闯关、战胜困难中总结经验、推出成果、铸造精品。

三、切实运用解放思想的具体实践推进组织人事工作的新发展

解放思想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应是具体的,是为了解决本单位、本部门的现实问题,这是解放思想的生命力所在。

(一)坚持观念创新,围绕解放思想谋划组织人事工作思路,增强组织人事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推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观念创新,工作创新就迈不开步子,体制创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观念创新尤为重要。联系我院的实际,建设新型农科院的奋斗目标和历史重任,要求我们组织人事工作必须要按照院党委、行政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增强组织人事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坚定性,找准组织人事工作在实现“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试验基地战略性转移中的科学定位和工作着力点,遵循符合、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来研究、谋划和推动组织人事工作,努力使组织人事工作与我院的科技创新攀新高、服务“三农”求实效,在指导思想上相统一、在总体目标上相一致、在工作部署上相协调,提高组织人事工作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组织人事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1.在工作思路上要找准结合点。“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立足全局,开阔视野,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把组织人事部门工作放在我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把握;把组织人事工作放到我院科技创新攀新高、服务“三农”求实效的主旋律中去审视、去谋划,使组织人事工作高起点、高站位,立足整体,总揽全局。彻底克服单纯就干部抓干部、就组织抓组织,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顾一面,不及其余等狭隘观念和做法。同时,要立足长远目标,科学谋划组织人事工作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新举措,使之尽快与我院的新形势新任务相配套、相适应。

2.在工作重点上要立足需求点。不同的时代对组织人事工作有不同的要求,组织人事工作也会有相应的侧重点。组织人事工作必须结合实际,结合当前面临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党员干部急切关注的问题,有选择、有重点地积极探索。如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要围绕如何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培养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年轻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重点内容。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以四支队伍建设为重点,突破人才发展“瓶颈”问题。

3.在工作方式上要寻求突破点。组织人事工作在方式方法上有好的传统、好的经验,这些好传统、好经验既为创新奠定了基础,也给组织人事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惯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旧方法旧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工作方式上的行政命令式、盲目机械式、集中运动式等等。这些不合时宜的旧方法、旧习气,已严重阻碍着组织人事工作与时俱进,必须尽快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要提倡透明工作法、亲切工作法、创造性工作法,寻求工作方式上的新突破。

4.在工作机制上要突出着力点。工作机制创新,是组织人事工作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年来,无论是干部队伍建设,还是基层组织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要着眼于组织人事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积极探索,努力健全和完善新的工作机制。一是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体现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要探索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优势的新机制、新途径。三是创新干部考察考核评价机制。四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作责任制。五是建立健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等。

(二)坚持机制创新,围绕解放思想落实组织人事工作任务,增强组织人事工作高效运行、扎实开展的保障力。组织人事工作解放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组织人事工作的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当前的重点是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干部选任工作新机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要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为着力点,大力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尤其是在选拔干部、引进人才等方面,要敢于打破地域限制的枷锁;要按照讲原则不保守、讲程序不教条、讲规矩不僵化的要求,建立经常性考察工作机制,准确考察评价干部的实绩,切实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把干部资源合理配置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努力在实现人岗相适方面有新突破。在干部选任上重点是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继续实行行政领导干部聘任制,加强对干部的科学管理,切实解决在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痼疾;二是逐步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变传统的“伯乐相马”为现代的“赛场选马”;三是要继续扩大干部任用中的民主,变“菜篮中选菜”为“花园中选花”。

2.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要注重提高总支(支部)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坚决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民主集中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把班子建设成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领导创新能力的坚强集体。要切实加强班子后备队伍建设,发掘好、培养好、管理好、使用好后备干部,从而保证支部工作延续性和稳定性,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大力开展“五好”党总支(支部)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和党员管理,切实解决目前我院部分党总支(支部)政策贯彻不到位、组织管理不规范、组织生活难落实的问题。推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管理,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量化管理,努力实现支部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按照“分类管理”、“定岗定责”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按照“三有一好”的目标要求,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更要求党员在思想上入党。注重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工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用先进典型去影响、团结和带动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到我院的各项事业中来。

3.建立人才工作新机制。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发和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要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目标、模式、方式,分类分层次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工作。要拓宽人才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法。继续选派业务骨干赴国内外著名机构、科研院所业务进修,夯实专业基础、改善知识结构;选派青年科技人员赴区(县)乡镇、农业园区、示范基地挂职锻炼,丰富工作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继续做好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和跟踪管理工作,通过帮助青年科技人员明确科研方向、配备指导老师、扩大青年科技基金的资助面等方式,让他们尽快成长;建立新进应届毕业生实践培训制度,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等等。继续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合作培养,继续选送青年科技人员攻读学历(学位),提升专业基础知识。

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引进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在人才引进的政策上,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和坚持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并举的方针,继续完善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措施,采取“一事一议”,以灵活的政策和优惠的待遇引进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在人才引进的对象上,要注重借助社会资源,加强柔性引才,特别是要引进我院推进大学科建设特需的、紧缺的拔尖、成熟人才和更多的院士级、外籍专家等高层次柔性人才。在人才引进方式上,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人才交流,通过建立访问学者、项目聘用等制度吸引外部优秀人才。要突破常规思维,可采取核心人才带动引进、团队集体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创新型人才。

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励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动力。要完善激励制度。要研究完善以业绩为重点,强化应用导向和业绩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人才评价机制,真正做到按才授岗,因岗选人,人尽其才,用得其所。要建立科研资助制度。重点资助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在重点技术领域、重点研究开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申请发明专利的资助力度。

四是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创新型人才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文化和社会氛围。积极营造“凭劳动赢得尊重、让知识成为财富、为人才搭建舞台、以创造带来辉煌”的社会氛围,做到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鼓励创新、勇于探索、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和鼓励学术争鸣,形成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的学术气氛。要通过推荐申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市级科技(功臣)精英、省市级自然科学牡丹奖、省市级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和通过评选表彰我院科技创新标兵、继续完善优秀科技人员津贴发放办法、设立单项优秀鼓励奖等工作举措,大力表彰和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重奖,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物质与精神双激励的良好氛围。

实践不断发展,创新永无止境。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组织人事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关键问题,坚持创新不懈怠,在思维创新上不断有新思路,在机制创新上不断有新突破,在方法创新上不断有新成果,组织人事工作就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更好地为推动我院新一轮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证。

篇4:临沭南古党建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大发展

一、抓宣传教育, 促作风转变

10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始终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教育作为促进全市农机法治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紧抓不放。《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法律, 是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法律, 也是现阶段促进农业机械发展方向及实现路径的重要保障措施, 更是规范农机行为、促进作风转变的重要标尺。运城市除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宣传月活动、组织一次《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知识竞赛、组织一次《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专题培训或邀请法治专家举办一次专题讲座, 重点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学习教育纳入四五、五五普法的主要内容, 作为农机业务学习的必学科目, 作为农机培训项目的内容之一, 作为驾驶员考试必考项目, 作为农机队伍自身建设、强化作风建设的法律规范。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宣传活动, 努力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具体内容转化为农机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依法行政的法律意志,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确保《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面实施。

二、抓专项整治, 促安全生产

10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始终把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全面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举措, 常抓不懈。一是抓农机检审验工作不放松。每年以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安全技术检验和驾驶员考试发证工作为重点, 严把学习培训关、机车检验关、驾驶证审验关、机车挂牌报户关, 确保每个环节标准严格不走过场。近年来, 运城市凡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机车, 注册登记率达到100%, 驾驶员持证率达到100%, 安全技术检验率稳定在85%以上, 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严格农机执法不走样。每年都要结合“春耕”、“三夏”和“三秋”对农机具使用、农机手驾驶、机库油库、机车场院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式执法检查;每年出动执法人员数百人, 开展不少于100 d的执法检查, 严格查处酒驾, 严肃处理违章, 确保农机事故处于受控状态;三是“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雷打不动。每年根据“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 一年一个新内容, 多种形式搞活动, 取得较好效果。目前, 全市共创建示范县2个、示范乡 (镇) 76个、示范村590个、示范户4 600个,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作用, 促进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

三、抓重点扶持, 促体系建设

10年来, 始终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点扶持作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长期坚持。一是以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为重点, 按照市场化模式,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二是以农机工程项目为载体, 进行重点扶持。多年来, 实施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玉米丰产方、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项目, 绝大多数都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来承担。既起到了重点扶持的作用, 又强化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样, 通过在农机购置补贴上给予倾斜, 在农机工程项目实施上给予优先, 在操作技术上给予培训帮助,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 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81个, 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了中坚力量。

四、抓技术创新, 促农机推广

10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始终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作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的主要途径, 毫不放松。一是抓科研, 促技术成果转化。10年来, 全市共研发新型农机具110余种, 已正式投入使用100余种。其中有10余种填补了山西省农机具的空白。如运城锦泰机械厂十年来就研制出10种农机新机具, 其中已有3种批量生产;二是抓推广, 促适用技术普及。通过新技术演示会、新机具展示会、新项目示范会、新技能培训会, 把农机新知识、新技术、新机具、新技能传授推介给农民, 使农机适用技术得到及时推广普及;三是抓示范, 促基地建设。多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充分利用农机推广项目的实施, 有重点地扶持建设一批农机科技示范基地。通过抓示范点的建设, 使广大农民看得见农机项目实施的真实效果, 学得到农机新的技术技能, 用得好农机新机具新产品。

五、抓监督管理, 促农机质量

10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始终把农机质量监督作为履职之重, 齐抓共管。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逐年加大, 农机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 农机种类进一步拓展, 这就给农机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严把农机质量关, 进一步净化农机市场, 运城市和所辖13县 (市、区) 农机部门与工商、质监部门多次联合开展了农机质量监管工作。一是连续10年举办3.15农机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 进一步强化了农机企业和农民的法治意识;二是每年开展以农机质量打假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大整顿, 进一步净化了农机市场;三是连续6年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进行了跟踪调查, 共跟踪调查机具500多台件。为农机消费者排忧解难, 为改进提升农机产品质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四是积极受理农机投诉。10年来共受理农机投诉300多起, 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深受生产、销售企业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六、抓购机补贴, 促装备优化

10年来, 始终把农机购置补贴作为总抓手, 抓长抓实。一是率先在全省出台实施了4个暂行办法, 力求做到严格程序, 严密实施, 严加监管, 严抓落实;二是率先在全省创办了运城农机大市场, 规范了农机经销行为, 运城农机大市场被全国农机协会评为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4个市场之一;三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规范、引导和促进、保障农机化发展方面作用显著, 全市农机装备数量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质量大大提高,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玉米收获机械化2014年达到80%。10年来, 全市共享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27亿元, 补贴各类农机具224 633台 (件) , 拉动农民投资23.397亿元, 受益农民174 490户。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了农民致富。

七、抓农机培训, 促队伍素质

10年来, 始终围绕农机化为运城现代农业提供有力装备支撑这个大目标, 强抓培训。每年都要以强化农机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 组织各类农机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农机职能部门专业人员法治和业务素质普遍提升;以农机驾驶员为主要对象, 组织老驾驶员复训和新驾驶员考试, 农机手驾驶技术普遍提高;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 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 农民的操作技能普遍增强。以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 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培训, 农机修理工的技术技能普遍加强。这些不同层次, 不同内容, 多批次的培训, 大大提升了整个农机队伍素质, 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操作队伍。

篇5:建设新农村 促进大发展

在回答记者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时,王云坤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出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包涵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全面的发展目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农村生产力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最根本的;要坚持长期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的基本政策不动摇;要认真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供水、用电、上学、看病等,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要特别注意尊重农民意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防止一哄而起。在实践中还要注意不断探索总结,逐步推广成功经验。

王云坤说,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的生产水平必须提高,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耕作技术、战胜自然灾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大量的科技人才;要适应市场需求,生产市场前景广阔的有机、绿色农产品。这些措施上去了,农村生产力就会有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就增加了。发展畜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剩余劳动力还可以从事非农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外出劳务,等等。农民富裕了,农村的购买力就上来了,需求就可拉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在回答记者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提问时,王云坤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进行,必须全面对外开放。吉林省委、省政府很早就提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考虑到吉林省地处东北腹地,在区位上不占优势,我们加强了对外通道建设,积极推动对俄“路港关”一体化、对朝“路港区”一体化建设,争取贯通面向欧洲的铁路通道。各级各类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先导区,要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建设,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社会氛围。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

王云坤在回答记者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时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不断创新的结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我们要通过体制创新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推动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要推动管理方式创新,推动社会各方面创新。

在回答记者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提问时,王云坤说,城乡二元体制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历史性问题。现阶段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向农业倾斜。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主要取之于工业和服务业,工业间接扶持了农业。二是以工促农,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工业反哺农业本身就是城市支持农村的一种具体体现。此外,城市发展需要劳动力,带动了农民工进城就业;城市发展推动了郊区城市化进程,等等。另一方面农民也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篇6:金融办全覆盖促进大发展

风和日丽,微风拂面,怒江的秋季依然温暖如春。为了进一步了解“二次跨越”战略以来,怒江州在金融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记者走访了怒江州金融办,与相关负责人畅聊“二次跨越”五年来怒江金融业所取得的新成绩、新跨越。相关负责人微笑着向记者介绍,自怒江州金融办成立以来,各部门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以金融支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投放力度,扩大融资规模,促进融资服务,强化协调,推动了金融服务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怒江州金融服务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三步大跨越。将怒江“二次跨越”战略落到实处。

相关负责人继续向记者介绍到:自2007年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提出“二次跨越”战略以来,州金融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怒江州的金融业在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融办全体成员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金融办配合辖区内各金融机构积极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保险等各项指标都完成较好。2011年,怒江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954206万元,比2010年初的716123万元增加了238083万元,增长33.24%,年均增长16.62%;各项银行贷款余额为587224万元,比2010年初的434770万元增加了152454万元,增长35.06%,年均增长17.53%;全年新增贷款72771万元,增长14.16%;全年累计投放贷款325934万元,累计收回253163万元。此外怒江州保险主体发展到8家,保险业务平稳增长。2011年全州保费收入12461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2866万元,增长28.34%;赔款支出5235万元,下降13.52%。其中:产险保费收入8663万元,增长31%;赔款支出3243万元,下降6.51%;寿险保费收入3769万元,增长27.72%。二是充分发挥州金融办的职能作用,强化协调服务,为怒江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次跨越”战略实施以来,怒江州金融办努力解决金融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千方百计地增加信贷规模,组织协同州人民银行、银监局对信贷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三是做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和金融支持工作,积极主动开展投资担保信贷工作,加大银企联动,拓宽融资渠道,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等。2010年州金融担保公司先后为怒江报社民族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怒江大峡谷生物城有限责任公司、泸水县老窝乡供销社三家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流动资金350万元。2011年州金融办组织筹办了“中国大理·怒江80强企业家嘉年华”高峰论坛,为企业家们搭建交流沟通、共谋发展的平台;顺利完成了怒江州融资担保公司的信用评级工作;联合州工信委、州工行共同举办了工商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推介会,州融资担保公司与州农行举行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中小企业贷款产品推介会,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兰坪鑫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业,盘活了民间资本,增强了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扩充了融资渠道,直接拉动民间资本0.6亿元投向信贷资金。2012年州金融办加大银企联动力度。州融资担保公司主动作为,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己任,关注企业融资需求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服务三农,助推企业发展。“二次跨越”战略提出以来,州融资担保公司已先后为19家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提供贷款担保。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州融资担保公司积极推进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继2011年和中国农业银行怒江州分行签订担保合作协议后,州融资担保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怒江州分行签订担保合作协议,极大地提升了州融资担保公司的融资能力。四是扩充融资渠道,组建泸水民通小额贷款公司。由怒江州金融办组织申报的经云南省金融办批准成立的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泸水民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拉动民间资本1000万元直接投向信贷资金,既盘活了民间资本,又增强了怒江金融办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有效地扩充了金融融资渠道。

2012年上半年,怒江州金融办以扩大信贷投资为工作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947608万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89554万元,增长10.44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45582万元,比2012年年初增加58358万元,增长9.94%;金融机构在存款比年初减少的情况下,贷款新增5.8亿元;全州保险机构保费收入6842万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9.44%,;赔款支出2544万元,同比下降6.71%。随着信贷投资力度的加强,保险业对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怒江州金融办相关负责人继续告诉记者,“二次跨越”战略实施以来,怒江州能在短時间内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缘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领导重视,机制健全。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工作,州委书记段跃庆作了重要批示,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问题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中共怒江州委副书记李四明牵头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方向和职责。云南省级部门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金融办、银监局、农信社的领导多次深入贡山县独龙江乡调研指导,为怒江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二是调查研究,加强协调。怒江各级党委、州政府金融办、州银监局、信用联社办事处、州邮政局组成工作组多次深入乡(镇)调研,掌握了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基本情况,同时加强了县、乡政府,公安、工商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三是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在云南省财政统一扶持的基础上,怒江州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在云南省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州级财政对每在1个乡镇新设标准(或固定简易)金融机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10万元,每在1个乡镇开办金融流动服务网点一次性补助开办费5万元,为解决农村金融缺失打下坚实基础。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及怒江州委、州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下,各部门、各机构通力协调、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政策,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目标。在贡山县的独龙江乡、丙中洛乡,福贡县的石月亮乡、子里甲乡设立了固定的金融服务网点;在贡山县的捧当乡、普拉底乡,福贡县架科底乡等共计7个乡(镇)设立了流动金融服务站。重新建立了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营业网点,其中,农信社网点6个,邮政储蓄银行网点1个。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问题,实现了全州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已是夕阳西斜,在结束了对怒江州金融办的采访时,记者深切的感受到,“二次跨越”战略的提出对整个怒江的大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次跨越不仅仅是怒江全州经济的跨越、文化的跨、民族意识的跨越;更是一次社会的跨越、思想的跨越、历史的跨越。怒江的经济随着“二次跨越”的继续深入而再次腾飞,相信她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辉煌。

篇7:振兴民营经济  促进更大发展

宁波市工商局吕东裕,市个私协会会长吴宗达、秘书长谢嘉禄带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协会成员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努力进取、成绩卓著。

近6年来,宁波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了“发展速度超常,规模迅速扩大,外向拓展强劲,经营理念成熟,单体实力增强”的良好的创新格局。

截止2003年6月,全市在册个体工商户21.7万户,从业人员38.2万人,注册资金56亿元,比6年前同比增长15.22%、14.85%和41.82%。私人企业6.1万家,员工近100万,注册资本521亿元,比1997年同比增长了220%、271%和405%,尤其是1999年8月市委、市政府在东钱湖召开了全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一个完整、系统、务实、实用的《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經济的意见》,为全市的民营经济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工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与助手。在工商注册登记中,坚持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原则,多次降低门槛,奉行告知承诺制,开展亲情服务活动,扎根于大量基础工作,扎实于民企的长远发展,有所作为的工作多次受到政府表彰和社会的好评。

个私协会作为政府的桥梁与纽带,将点多面广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组织起来,进行爱党爱国、敬业守法教育,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领导,维护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不断创新。

宁波市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是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自然资源短缺与产品市场狭小的矛盾,而且与公有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促进宁波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仅2002年,全市个私企业共上交地方税收18亿多元,是1997年的7.4倍。

繁荣了城乡市场。2002年,个私贸易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507亿元,占全市的91.6%,民营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完善,整体提高了市场化发展水平,强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了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

上一篇:童年趣事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800字下一篇:历史中考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