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 听课心得

2024-05-24

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 听课心得(精选13篇)

篇1: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 听课心得

听课心得体会

3月12日上午,终于盼来了“许慧琴名师工作室”到我校的送课活动。天赐良机,恰逢那天上午没课,省去了调课的烦恼,可以一门心思去听课。我一口气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并有幸聆听了洛阳市外国语学校许慧琴副校长的精彩点评,感觉获益颇多。下面就简谈一下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组织教学成功

三位老师的课在我们这儿上,可谓人地两生。刚开始学生缺乏认同感,配合不畅。提问不举手,上课也有点死气沉沉,但老师特聪明,多鼓励赞扬,少批评训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学习与互动的主体。那位数学老师给人印象极为深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的特点,竟用双手配合身体边演示边解说,特形象,既让学生理解了图像的特点,也拉进了师生心里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千万别小看组织教学,有些时候,它也能影响一节课的成败。能灵活熟练运用此能力,绝非一时一日之功。须勤学、勤实践、勤总结。

二、适时总结学习方法

平时我在授课时,虽也注意总结学习方法,但大多数时都忽略了。今天的三位老师都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到位。怎样读书,怎样模仿,怎样举一反三,先引导,后归纳,且注重过程。尤其是教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的那个李东军老师,在复习完本

课基本内容后,把重点放在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分析上,步步为营,学练结合,并总计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效果足以证明了此点。

三、点评时,许老师的三句话“有信心,要刻苦,要坚持”,耐人寻味,令我如醍醐灌顶般彻悟。她的话虽实在,却蕴含着很深的道理,道出了名师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和收获成功后的喜悦。所举实例,皆身边人身边事,普普通通,极具效仿力。举例时,不假思索,如同信手拈来。听其言,应下定决心,反思自己,更应发奋努力,争做一名合格教师。

篇2: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 听课心得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活动,使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理解,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青年体育教师,我将根据体育课独有的特点,提高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促进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本次活动中,两位老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

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特长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勇敢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篇3:新干线组织名师“送课下乡”活动

为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近日,该县组织6名中小学名师分别来到三湖中学、三湖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来自河西片区学校——荷浦乡、界埠镇、沂江乡、金川镇、三湖镇所属中小学校教师130多人参加了听课活动。

此次名师“送教下乡”活动,采取名师讲课、教师观摩、评课交流方式进行。在活动中,各位名师精心准备课例,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创新教法。名师们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智慧、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和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蠃得了听课教师的赞誉。

参与听课的教师认真听、仔细记、积极评,交流教学中的困惑,畅谈听课中感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听名师讲课,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更加深了对现代教学理念的理解,希望多听这样的课!”前来听课的年轻教师刘老师感慨地说道。

篇4:送课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一、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的语言活动

卓玉香老师的语言活动《问答歌——我唱歌儿骑大马《,总体下来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1、教具充足、功能强。如自制竹马,从开始的活动引入、中途的游戏到结束的离场,无一不让幼儿乐在其中。而且还引用生动的媒体,并借助形象的板书画面,让幼儿能很快理解并熟悉儿歌内容。

2、环节活泼、紧凑,面面俱到。教师从“骑马”激趣,引出内容——熟悉理解儿歌内容(提醒幼儿注意翘舌音)——学习用各种形式朗诵儿歌——理解问答歌的形式及认识儿歌名称——借助玩具、材料表演儿歌至结束。环节虽多,但教师都能自如带过,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玩的尽兴,学得开心。

二、形式多样、民主自由的计算活动

整个活动中,赵春琼老师能明确活动的目的——引导幼儿学习5的组成,而且能努力营造活泼、有趣、民主、自由的活动形式,如:师生儿歌对答、幼儿分工合作、配乐游戏、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再次练习等。因此虽看似较单调、枯燥的计算活动,幼儿却能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也是一个成功的活动。

三、生动活泼、自然有序的音乐活动

孙婉贞老师的音乐活动《小老鼠打喷嚏》,虽然只是一段短短的乐曲,但是却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广阔、有趣的音乐空间。

1、取材不错,方法恰当。

乐曲节奏分明,曲调诙谐、有趣,再加上老师生动的故事引入、逐段的讲解演示,还配上形象完整的乐谱和生动有趣的动作,让人发觉原来这短短乐曲中竟然蕴含着如此生动的内容,让人浮想联翩。因此不但让台上孩子们热情参与,也让台下的老师蠢蠢欲动。

2、引导有方,收放自如。

篇5:教师送课下乡听课心得

龙北学校张丽珍

在这个寒冷冬季里,我们学校有幸迎来了小学教师送课下乡的活动。这次活动如这无声的细雨,滋润着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心田,如涓涓细流,给我们全体教师带来了新的活力。下面是我这次听课的一

些体会。

这次送课下乡活动共两节课,一节是贾老师的数学课《圆的认识》,一节是申教师的数学课《鸡兔同笼》,两节精彩的课堂教学,我感觉收获颇丰。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老师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自然大方的教态,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两位教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重点,一步步的深入教材、深入文本。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把数学课中的解决问题上的轻轻松松,让学生顺利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第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如申老师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从所求问题出发,要求所求问题就要先知道哪些条件,怎样列式,再怎么求所求的问题。在例题中这样问,让孩子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表达、列式,在做练习时也同样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完成,不仅培养了

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也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亲切的评价语言。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老师运用“你读得很认真、你的声音真清澈、你这次说得真好、和我们的孩子一样聪明”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老师在课堂上用上这样真实、自然、美丽的评价语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的课堂

就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高效的课堂。

篇6:名师下乡送课心得体会

听完两位老师的课之后,看到李慎主任推荐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的《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这篇文章,我认真读完,感觉真的是说到了心坎里。结合这次听课,结合课后李慎主任的总结发言,我来观照反思两位老师的课堂以及我们自己的课堂。

一、有意义,即扎实。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李贺的这首诗《李凭箜篌引》,可以说,可以挖掘的东西非常多,无论是李贺的传记、李贺的诗歌风格还是这首写音乐的诗歌本身,都有好多的东西需要老师的引领,也就是外延足够大,这也是我们选这首诗歌的初衷之一。我听过著名的自媒体人罗振宇在得到APP上讲过这首诗,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专门讲语言的张力。

两位老师的课都很出色,各有千秋。李霞老师的是第二课时,是赏析课,有趣。孙老师的课朴素,立足文本,深入开掘,体现了对文本的回归,很本色,是很松弛的一节常态课,立足于语言的架构与运用。这是我第三次听孙老师的课,孙老师作为一中名师,他扎实的教学功底很令我折服。孙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学什么?”“你们还想学什么?”循循善诱,教态亲切,如沐春风。李霞老师为了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也是“蛮拼的”——利用学校资源,让本校老师亲自展示横笛独奏,打造现场感,利用学生对音乐老师左彦坤的崇拜,调动音乐老师“驾临”课堂,布置的作业也很及时必要,明确提出让学生利用侧面描写、两种以上修辞写一段摹写音乐的短文,这种落实比单纯指认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更能落到实处。孙老师透彻讲解文本,对李贺写音乐的瑰奇风格点拨水到渠成,用陌生比喻抽象,用陌生来传达高妙,相信学生听到最后会会心一笑。此之谓有意义,更可以说扎实。

二、有效率,即充实

课堂上的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理解字句、诗句,学生思考发言活动、背诵,在老师的引领下,大部分学生都能行动起来。但不可否认,正如李慎老师所说,集体哄答的问答现象,假热闹的情况滥竽充数的背诵等情况还是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盲目接话的现象也是有的。老师没有处理没有对这种现象说不,也许是不愿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许是有不忍之心。对于有效,李慎老师的一个问题很发人深思:这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我作为老师的收获是什么?如果师生互有收获,自然就是有效率、充实的课堂。

三、有生成,即丰实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老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叶教授的话可以拷问好多经过预演的“做课”,有过彩排的、虚假重复的课。当然,这节课孙老师不可能做到,李霞老师有条件做到,但她没必要去预演,去彩排,她也没有这样做,用她的话说,那样没意思。不可否认,我们老师们有的时候太胆小了,怕课堂环节不完整,怕有老师听课,自己的学生启而不发的尴尬,或者是启发的问题不够有效,因而“导”不出来,所以出现“引诱”学生朝着自己的方向走的状态;有时不能做到关注到群体,只与个别学生纠缠,“缠斗”不休,以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李慎主任的课堂四问,问出了我们大家一身的冷汗:

1.我要带学生去哪?

2.我为什么要带学生去那儿?

3.我怎么带他们去?

4.我怎么随时知道我的学生去哪了?

一般我们只关注前三个问题,尤其让我们出一身冷汗的是李慎老师说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的速度有的是2G,有的4G,有的5G,有的已经掉线,有的根本就没有开机。当我们陶醉于自己的上课时,或者为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志得意满时,那个“没有开机”的学生,是不是让我们的小得意轰然坍塌。想到这里,我简直是“汗涔涔”了,掉线的,没开机的学生丢了!!!即便是个老母鸡都不可能丢自己的小鸡仔。

四、有常态,即平实。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对于这一点,李慎主任也中肯的给李霞老师提出了建议,不必在意学生之外的听课者。

我们的课堂是鲜活的课堂,是思维与思维相互碰撞产生好多不可能的思维火花的课堂,这才是它的价值与魅力,它是公共的空间,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李慎老师还提出,我们不要做课件的奴隶。那些随便在网上down一个课件就拿来用的老师更应该自我反省,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反省自己。如此“常态”要不得。

五、有缺憾,即真实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叶澜教授说,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我们看到,孙老师的上课前十五分钟过门未免太慢,十五分钟过去了,文本解读还没有开始;李霞老师的两个作业,其中至少一个恐怕无法落实,关于海报的设计稍显仓促。缺憾是有的,也是难免的。因为缺憾所以真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40分钟我们可以完成几个目标?李慎老师这样问。课堂上,哪一种思维是你要训练的?课堂上的沟通是不是做到了多元化?对于随意发言的学生怎样阻止?教与学是不是匹配?一个学生积极而不激动的课算不算好课?李慎老师一连串的问题牵动着大家的思考。

李慎老师还说到了课堂知识的落实问题,她形象地说,学生备了个“鼠”,老师考了个“猫”。李慎老师说的是老师和学生玩藏猫猫的游戏,这一点我们的感触良多,我们的考试和教学不匹配,因为我们的考题不是我们自己出的,是学校出于对老师的考核买来的成题,虽然给定了考试范围,但往往出乎意料,跟进度、跟当前讲的主要内容不吻合,往往是高一阶段就直奔高考的题,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老师教教材缺乏底气。

此次听课,课后听李慎老师评课,受益良多,感触颇深。李慎老师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的理念要跟上。我们还在路上。我们的教学必须服务于国家选拔人才的需求,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是我们的教学指针,我们必须熟知“为什么考”和“考什么”的问题。

篇7:送课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英语

连乙中学

康计坤

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了张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下面就谈谈我在英语方面的一点听课感受:

首先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张老师有几个特点: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都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我认为大多数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首先,上课前与学生做互动式就有意引入音乐这个话题,课程开始后,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习,再到对话讨论,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学生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进,思维没有断点。并且她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本节课的语法重点,孩子们很自然的完成了接触,理解,使用的一系列过程。

篇8:国培计划送课下乡听课心得

一、平和的教态,微笑是一缕春风,可化解春寒的料峭。在生活中、微笑、可以消除路上的陌生;在课堂上,微笑更是拉近师生距离的粘合剂。所以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小错误(过失),那可能对学生是一个有力的鼓励、或是心灵的暗示。这样可能揭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二、成功的导入,导入的功能有很多,但我认为我们首先应遵循的原则是导入的 的性,如果他能与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或引出教学目标、或展示教学目标导课已离成功不远,然后我们的导课的话题再选择或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最感兴趣的或熟悉的成就近的材料,这样的导入即引出了就课、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意识。

三、细节的处理,细节决定成败、一堂课中,细节的处理适时处理可以锦上添华,更重要的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第四单元(初二)在完成听说内容时,庭前可以添加这样一个细节Look at the picture.The buy Tom house.He always put the things everywhere.Can you find them? Can you help him make the room tidy? Let students put the things to their places, in groups, them ask and answer.Especially, you must add that cue should put the things to their suitable places.If we do, we can find them easily, what’s the more.It can make the place clean and tidy? 这样我们通过几个细节的处理。即完成了教学任务。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细节激活了学生思维的欲望,表的渴望,从而又巧妙的穿插了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成整洁、卫生的好习惯。

四、手头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到教学资源,我们首当齐冲地会想到多媒体,想到教师手忙脚乱的制作,今天听了初二第四单元《Where’s my schoolbag》一堂课后,为老师的大胆措施而折服,面对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的图片,她避而不用,而是调动学生资源,让学生或对周围熟悉的事物画一幅画或者做一个小手工,当谈论到这些事务时,学生们急于展示自己自己的战果,而其他同学又急于了解、探究对方的作品,这样学生思维的欲望就飞多重激活,课堂氛围自然就活跃起来。

五、恩威的巧妙并用。因随着独生子的社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用鼓励的语气对孩子,以表扬的方式育孩子也无可争议地登上占据了教育的主导台,但课堂上巧妙地恩威并用可能会有更好的激励效果,例如再给出几个不同的对象赵本山、韩红、杨幂、朗朗让学生人选两个进行比较,一开始可通过展开竞赛,得小奖品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但一段时间后,一方面较直观的表述基本选过,另一方面,学生们的思维刺激已显疲惫,这是教师灵机一句话,“还有五个机会,谁再不发言,就让你们在全班面前跳一段骑马舞”立马学生们的思维在一次被激活,尤其是基础较差的或不善表达的学生们竟能找到连优生都难观察的角度,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Lang lang plays the piano better than Han Hong.”

篇9:济宁市送课下乡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我校的韩方成老师则是采用的是我们学校的“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他们学习积极,表现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构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陈宏奎

篇10:送课下乡听课有感

花庄中学吴德宝

4月16日上午,襄阳四中的张敏等几个老师送课下乡来我校,我听了张敏老师讲的七年级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问题》一课。收获颇丰。回顾本课教学过程有以下感悟:“实际问题是七年级教材中最难的内容,因此她在教学本课时,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实施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件展示出情景对话,让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发言,很快解决了这个与学生实际分厂密切的问题,老师很快导出课题,开课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提取学习资源。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对几个实际问题的探讨,交流,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3、组织活动,探究感受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做一做、说一说、算一算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形成不同的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她也注重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

4、引发矛盾,产生问题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课堂上,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现“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会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因此,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现“矛盾”的机会,可以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朝着以上的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篇11:名师送课下乡简报

为进一步发挥中学名师工作室在新课程改革与校本研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长乐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福州市和长乐市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送教讲学活动。

201x年12月9日,福州市化学名师工作室潘则南(师大附中)、冯文俊(福州十一中)老师和长乐市化学名师工作室成林贵(进修校)、刘凯(长乐二中)老师等20人一行来到长乐七中送教讲学。冯文俊老师借班上课,为长乐七中的师生们上了一节“电解原理”复习课,他采用问题法给学生和听课老师展示了他的独特的教学模式,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可以如此轻松愉快。刘凯老师为与会老师作了《高中化学必修2与选修教材的衔接与整合》的专题讲座,为老师们把握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中相关章节的知识整合指点迷津。

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名师们扎实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教学素养,同时听课教师的虚心好学、善于思考使得交流过程更加深入,交流氛围更加融洽,达到预期目标,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加强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篇12:名师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今天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县巡回教研活动,我有幸听取了张老师一堂生动精彩的课,课题是《玩出了名堂》。《玩出了名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教材。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张老师这节课上得非常生动和精彩,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所带来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张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抓住先玩什么,后玩什么这个问题。通过“镜片”、“放大镜”、“显微镜” 和“微生物”几组词语来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关键词理清文章的线索。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分析课文方法。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张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让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导入时的设计:播放各种孩子们玩耍的活动场面后,问学生:他们玩的怎么样?你们喜欢吗?是啊,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你都喜欢玩什么?在许多人看来玩耍常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在这里张老师以学生们的亲身体会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导入,符合中年级学生喜欢玩的特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语言朴实,自然得体。

三、借助游戏,巧妙识字

生字的学习,张老师借助“字词闯关游戏”让学生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语、多音字以及文中的重点段落,这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避免了学生学习生字时枯燥、单调的感觉,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借用课件,巧妙引导。

教学中,对于学生认识的盲点如:“小人国”“微生物”,张老师采用音像资料、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由表象的认识到生动直观地了解。多媒体的使用,清晰、醒目,孩子喜闻乐见。

五、精心设计,品读体会

对于文中人物列文虎克的把握和理解,张老师是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导读、品读来进行的。特别是“磨镜片”这一环节问题的提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还仿佛看到了列文虎克怎么样?”学生由此展开想象:列文虎克的手会被磨破、手会起泡、会起茧子、会被锋利的镜片割破。。。学生交流想象时,张老师进行点拨:尽管把厚玻璃磨薄是件枯燥的事情,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的这么投入。重点段落的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以及适时的点拨使学生把文本都厚了,走进了列文虎克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人物的精神内涵。

以上几点是我听课后总结出的张老师课堂的一些闪光点,也正是这样一次次总结,一次次的反思教学过程,使我发现自己平日课堂教学中有诸多不足之处,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程的关系重大,我会紧随教改之路,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焕发由内而外的生机。

篇二:

201x年11月20日,xx县小学综合科名师工作室来我们沙建中心小学举行了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我有幸聆听了李秋玉老师执教的课程和游永东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下面本人就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李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李老师执教三年级思品《我是谁》,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评议结合,将品德教育融入生活,极具启发性与教育性。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她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她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

听了游老师《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品德高效课堂》讲座,可以说是对我教学灵魂的一次洗礼。让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否尊重了学生?”、“我的阐述能否引导学生走出迷谷。”同时我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什么我的看法和他们不同?”、“我的观点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修正的?”等等。师生的不断反思,就会使我们逐步进向完善,走向深刻。

篇13:名师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2

2015年11月20日,我县小学综合科名师工作室来我们赫章县白果镇中心中心小学举行了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我有幸聆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课程和张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下面本人就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李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李老师执教三年级思品《我是谁》,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评议结合,将品德教育融入生活,极具启发性与教育性。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她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她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

听了游老师《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品德高效课堂》讲座,可以说是对我教学灵魂的一次洗礼。让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否尊重了学生?”、“我的阐述能否引导学生走出迷谷。”同时我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什么我的看法和他们不同?”、“我的观点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修正的?”等等。师生的不断反思,就会使我们逐步进向完善,走向深刻。

上一篇:尝试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应用音乐游戏 成稿下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的同步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