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4-06-22

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通用10篇)

篇1: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注实验与探究能力体现了 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 的要求;在实验中比较容易表现出学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二、研究目标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案来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以此来了解这些方案对学生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影响,对教师的一项。

三、研究内容

1、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了解和现状分析、调查。

2、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

(1)把验证性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演示实验

(2)把验证性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

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只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能力,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都较理想。虽然它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和理解生物学规律,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实验中容易产生各种与结论不符的意外结果,这必然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的怀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不得不重做实验,直至得出满意的结论。

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实验,如 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高效性 、人呼出的气体 、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 改为学生探究实验,不仅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且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将验证性学生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学生实验

1)有关实验材料探究

通过对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教材上的实验要选择此种材料,它是不是最佳材料,如果没有可以换用当地的哪种材料,材料不同对实验有什么影响等等,让学生明白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与材料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如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选择材料常用新鲜的绿叶如菠菜,但由于气温缘故市场上菠菜价格高,对其去根、茎后利用率也较低。为此尝试用其他的绿叶代替,如马蹄莲、金盏菊、苜蓿叶、青菜叶。另外,在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实验后,材料改为苹果、桔子、香蕉等。通过探究,让学生更关注日常生活。

2)有关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探究

在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中教材中介绍使用玻璃毛细管,画滤液线用火柴梗或牙签效果如何,引导探究。

3、开放设计型实验(研究性课题)探究

研究性课题可根据教材给出的课题目的要求、开展课题研究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讨论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全过程。学生通过这类完整的探究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作出预测或假设,制订调查或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记录、分析和解读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检验假设,把得到的结论以各种形式与他人交流生物课题开题报告工作报告。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体验、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机会,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的持久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根据高中生物教材知识内容,可选择从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部分):

(1)植被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的探究。

(2)探究微量元素硼对花粉的萌发的影响。

(3)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4)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及探究光照强弱对叶绿体分布的影响。

(5)设计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仪器。

(6)设计一个实验测定玉米胚芽鞘对光的敏感部位

(7)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污染是否有净化作用

根据初中生物教材知识内容,可选择从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部分):

(1)尝试对仙人掌植物的嫁接。

(2)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3)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生活在水中的2 3种动物独特(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运动方式。

(4)探究蚂蚁用什么语言交流。

(5)探究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特点。

 

篇2: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仅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考生因为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误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概念 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

概念教学 生物学概念常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生物学概念不仅仅是属于识记水平,它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重大的作用。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研究内容 以高中生物课的全册内容复习为例,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复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出现的混淆概念的原因以及对部分不完善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思路

首先要明确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全方位了解有关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各地各校生物概念教学实行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方法及现状,调查了解教师(主要是本校)对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及实行现状。进而进行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且效果好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在我校实施并推广。从而促进我校生物学的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

以我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14班——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 申报课题

2. 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知识

3. 制定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5月)

1. XX年9月—12月:

研究高中生物学科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及其教师对生概念教学复习的基本策略。方法是通过与教师沟通以及在学生中进行试卷调查来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查阅资料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

2. XX年元月:

汇总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 ,上传传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 XX年2月—5月:

将完善的概念教学复习策略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听课,对比教学,试卷调查与试卷测试,总结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纠正以后再次应用于另外一些班进行教学,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形成合理的高三概念教学复习模式。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XX年5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的整理、统计工作。

3、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二、附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的有关资料、学生测试,调查等相关内容

篇3: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 研究目的

1. 研究本课题可以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的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积极发展业余训练,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国务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这些规定使我们明确了体育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本课题可以更好地落实国家的这些要求。

2. 研究本课题可以更好地改进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

当前, 很多地区和学校都把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工作看得很重。但在落实的过程中, 多流于形式, 教练的各种培训没少搞, 钱没少花, 结果训练效果不明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诸多, 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 致使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工作仍是一个难题。研究本课题, 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找到学校的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 进而提高学校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 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为其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 研究现状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尤其现在, 体育成绩也作为学生升学成绩的一部分。基于此, 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业余训练和体育锻炼, 这已成为当前体育发展的趋向。

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看, 大连地区的作法影响较大。现有市属体育运动学校6所, 省、市共管体育学校1所。如, 大连市业余体育学校、大连市航海运动学校、大连市足球运动学校、大连市陆上运动学校、大连市航空运动学校、大连市射击运动学校和大连市体育学校。多年来, 他们坚持刻苦训练, 稳扎稳打, 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后备人才, 为祖国赢得了殊荣。

从一个学校或训练基地看, 大连马家军田径训练基地的做法较有影响。他们提出了“马氏训练法”, 即“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践、大运动量。实践证明, 这种训练法针对田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马家军队员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均较高。

上述地区和学校的一些做法, 对本课题研究都是有借鉴意义的。但从我们收集的资料看, 现有的作法, 大多局限于田径队训练管理和训练方法方面, 而对“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兴趣和多方关系协调性方面”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是少见。为此, 本课题的研究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 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可以顺应教育发展形势, 解决目前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相关问题, 提高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 为其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 推动学校和地区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 概念的界定

“体育田径业余训练”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 在课余时间里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田径专项运动技术训练和比赛的体育活动。

“实践研究”是指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本课题研究, 主要指根据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 通过行动研究, 促进学校体育田径业余训练, 提高学生整体运动水平, 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 研究内容

1.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调查分析;

2. 探索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

(1)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管理策略;

(2)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兴趣策略;

(3)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多方关系协调性策略。

三、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搜集、学习相关文献, 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获取相关的理论及经验, 形成研究思路。2.调查研究法:主要用于对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指导下的训练变化情况的了解。3.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探索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

(二) 设备条件需要

1. 研究资料和技术设备。

学校建有规范的图书室和阅览室, 藏书上万册, 资料丰富;学校有校园网, 拥有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学校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 上网快捷, 学习方便;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书籍和教育教学期刊学校都为课题组优先提供。

2. 研究时间。

篇4: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篇5:生物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

2012年4月3日星期二

昌江矿区中学高二(5)班 陈光鑫

研究课题:酸奶的制作

引言: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

酸奶不仅保留了鲜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食欲,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营养易被吸收。酸奶还有降低血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作用。特别是治腹泻很有效。因为酸奶中的乳酸杆菌能产生许多乳酸,它可以降低肠道内的PH值,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减轻毒性物质对人体的侵害。

酸奶是使用有益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在牛奶中发酵制成的。酸奶发酵过程产生的乳酸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活性乳酸菌可抑止腐败菌的生长,排除体内残留的毒素。

酸奶不但具备了牛奶中的全部营养成分,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酸奶中的乳酸菌在人体消化道内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抵御各种病源菌的侵害;此外由于乳酸菌的生长所产生的有机酸具有刺激作用,还可促进肠道蠕动,利于通便。

制作的基本原理:

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4 .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在发酵过程中,鲜牛奶中的酪蛋白遇酸凝固,成为有弹性的凝块,颜色乳白、气味清香、酸甜可口,别具一番风味。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大致了解制作酸奶所需的材料,用具,所用的方法。实践及体验如何制作酸奶。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我们不仅要勤动脑,还要勤动手。在研究的过程中,各个组员还要相互合作,表达与交流。这样既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又锻炼了我们的学习,动手实践和交往的能力,在丰富我们知识,素质的同时,我们还需学会如何制作酸奶这一门技能。

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大致了解制作酸奶所需的材料,用具,所用的方法。实践及体验如何制作腐乳

研究方法:实验法,查阅文献资料法,上网搜索法,访问调查法,实地参观考察法,讨论,交流以及总结和归纳法。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1.成立课题小组,并进行组内分工;

2.讨论和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小组及个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1.查找,收集关于酸奶的制作资料,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共享。

2.进行相关调查,访问制作员工和有关专家。

3.实地参观和考察。

4.制作酸奶

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与共享。

第三阶段:)

1.小组内组织讨论,分析,总结和归纳,交流研究成果。

2.撰写个人结题报告和小组报告。

实验方案:

原料:

纯牛奶500ml

原味酸奶125ml

工具:

电饭锅、带盖瓷杯、勺子、微波炉(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加热牛奶,但用微波炉不仅速度快,而且加热温度好掌握)

做法: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摸杯壁不烫手为度。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盖。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电饭锅盖,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余热进行发酵。

5.8~10小时后,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早晨就能喝到美味的酸奶了。

注意事项:

1.所用菌种酸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2.牛奶加热的温度如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如温度过低又会造成发酵缓慢,以摸着不烫手为度。

3.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锅必须断电。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4.发酵容器用带盖瓷杯最好,硬塑料杯子也可,但如杯子质量不过关的话,加热消毒时容易变形。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5.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

6.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7.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如不怕胖又喜欢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不可在发酵前放糖。

8.自制酸奶保质期为2~3天。

人员分工:

指导老师兼负责人:唐利英

第三小组组长兼最后整理:陈光鑫

收集资料人员:黄娟.金玲.陈敏.黄诗颖.李秋月.林曾嘉欣.符颖.整理资料人员:黄舒婷.柯学文.李艾倩.符芳妮

篇6:生物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2014.04.03

(第2小组)

课题名称:《调查昌江海水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指导老师:唐利英

组员:文海童、包兴光、陈迎欣、符大豪、何维华、胡建宇、鞠永峥、李华龙、吴鸿

燕、邢元丰、赵杨涛

组长:文海童

一、选择课题的原因:

近几年,有人针对昌江水产养殖存在的自身污染,提出了“养殖污染”的概念并注意到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养殖污染”主要包括养殖过程中营养物的污染,药物的使用污染以及底泥的富集污染等水产养殖水体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如果我们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进行比较,可看出它的养殖对象一般是单种群,即使混养,也不过两三个种群,为追求高产,部分生物因子被人为的强化,而另一部分则被削弱甚至去除,造成了物质循环的部分路线受阻或被切可能对沿岸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有研究表明,昌江有些地区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成为刺激近海海水发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威胁养殖鱼类、虾类和贝类的安全。也影响昌江的旅游经济对昌江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特此组织该小组进行一定的了解昌江海水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以《昌江海水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和了解,也让我们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如何做到社会、经济、自然和协发展?使我们人类在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的同时,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通过亲身实践和亲身体验来直接获取和丰富我们知识,提升我们自身的实践水平;通过相互合作、表达与交流,锻炼我们的能力,提高我们的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和调查研究让我们对环境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新的思考;通过调查研究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一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合理性建议,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⑴、昌江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⑵、人类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⑶、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价值。⑷、生物多样性对当地海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04月初~04月底)

1、自愿报名成立合作研究学习小组,进行组内分工;

2、制定活动计划,完成小组及个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4年05月初—2014年5月中旬)

(1)查找有关的教育杂志、书籍及网站,收集关于昌江海水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性的资料,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共享。

(4)展开小组间的讨论和经验交流。

第三阶段:(2014年05月中旬—2013年05月底)

(1)组织小组成员到当地的环保局咨询有关专家。(2)到当地海水养殖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咨询海水养殖户并记录。

第四阶段:(2014年06月初~2014年06月底)

小组内组织讨论、分析、交流成果,完成和提交结题报告。

五、研究方法:

1、到当地考察

2、上网查找资料

3、询问养殖户及专家。

4、小组成员讨论

六、小组分工:

资料搜集员:鞠永峥、、李华龙、胡建宇 邢元丰

整理资料员:何维华、赵杨涛、吴鸿燕、何维华

拍照摄影员: 包兴光、陈迎欣

实验记录员:文海童、符大豪

小组调节: 文海童

搜集研究成果/总报告执笔(Word文档): 文海童

七、预期结果

1、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会有一些亲身感受,并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讲知识和实践结合,提升自身素质和活动能力。本次活动也对我们今后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我们今后会更加努力投身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

2、活动难点

(1)因为学生身份问题对专家咨询的途径会比较少。

(2)在实地考察时,可能访问不到养殖户。

篇7: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 胡剑 更新时间:2013-6-3 16:55:29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关注实验与探究能力体现了“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在实验中比较容易表现出学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和策略已经在生物课程中被广泛采用,在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上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过去的近十年间,许多生物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为新课程推广探究式教学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本人在生物实验与生物中、高考的关系问题上从事过研究,现想进一步研究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有关问题。主持人通过万网和中国知网查阅了相关的探究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有53576篇的科研论文和课题,其中和生物有关的有5531篇,和中学生物有关的有1008篇,在这1008篇文章中和中学实验有关的有210篇,涉及到实验教学的有32篇,主持人仔细查阅了这些相关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虽然涉及到实验教学,但主要是从书本上个别试验进行阐述,或者多数上从探究实验的角度去设计实验,从整个中学阶段(初、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来研究的不多,而这一方向正是我们研究方向,当然,我们也在《中学生物学》、《生物学教学》上也看到一些相关的文章,对我们也有一些帮助。

二、研究目标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案来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以此来了解这些方案对学生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影响,对教师的一项。

三、研究内容

1、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了解和现状分析、调查。

2、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

(1)把验证性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演示实验

(2)把验证性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

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只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能力,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都较理想。虽然它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和理解生物学规律,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实验中容易产生各种与结论不符的意外结果,这必然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的怀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不得不重做实验,直至得出满意的结论。

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实验,如“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高效性”、“人呼出的气体”、“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改为学生探究实验,不仅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且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将验证性学生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学生实验

1)有关实验材料探究

通过对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教材上的实验要选择此种材料,它是不是最佳材料,如果没有可以换用当地的哪种材料,材料不同对实验有什么影响等等,让学生明白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与材料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如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选择材料常用新鲜的绿叶如菠菜,但由于气温缘故市场上菠菜价格高,对其去根、茎后利用率也较低。为此尝试用其他的绿叶代替,如马蹄莲、金盏菊、苜蓿叶、青菜叶。另外,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后,材料改为苹果、桔子、香蕉等。通过探究,让学生更关注日常生活。

2)有关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探究

在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中教材中介绍使用玻璃毛细管,画滤液线用火柴梗或牙签效果如何,引导探究。

3、开放设计型实验(研究性课题)探究

研究性课题可根据教材给出的课题目的要求、开展课题研究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讨论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全过程。学生通过这类完整的探究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作出预测或假设,制订调查或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记录、分析和解读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检验假设,把得到的结论以各种形式与他人交流。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体验、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机会,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的持久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根据高中生物教材知识内容,可选择从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部分):

(1)植被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的探究。

(2)探究微量元素硼对花粉的萌发的影响。

(3)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4)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及探究光照强弱对叶绿体分布的影响。

(5)设计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仪器。

(6)设计一个实验测定玉米胚芽鞘对光的敏感部位

(7)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污染是否有净化作用。

根据初中生物教材知识内容,可选择从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部分):

(1)尝试对仙人掌植物的嫁接。

(2)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3)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生活在水中的2—3种动物独特的运动方式。

(4)探究蚂蚁用什么语言交流。

(5)探究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一直收集资料并学习交流,文献法贯穿在课题始终。以及有关探究——建构教学等专题学习研究。

2、问卷法:学生对通过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了解现状调查;实验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查。

3、行动研究法: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研究通过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影响。

五、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9年9月1日~11月):对学生进行实验基础知识调查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

第二阶段(2009年12月1日~2010年3月):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了解和现状分析、调查;对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分析评价、表达交流等步骤进行培训。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1年6月):针对相关的实验课题(如前)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进行探究,教师适当予以指导,开放性设计型实验课题探究。

第四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考查评价学生实验能力,准备结题。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一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2、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发展,尤其是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了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到了正确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

3、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教师不会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验评价的多元化。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中或实验后提出一些与实验过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这也是一种教学的评价。

七、预期结果

1、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论文,论文集形式。

2、实验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形式。

3、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课形式。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主持人梁平,系南师大生物系教育硕士毕业,中学一级教师,苏教版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有两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近10年从事生物教育教学体验,学校校长助理,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王苏豫,金陵中学教授级教师,曾主持过多项省级课题研究,有数十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苏教版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必修2分册主编,有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

另有王俊、杲蕾、李元、朱慧东等都是南师大教育硕士毕业,三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的中学一级生物教师,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和高、初中把关教师。

以上教师其中五位是教育硕士,一位是教授级教师,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三位是高中教师,两位是初中教师,使课题的研究具有广泛性、普及性。

篇8: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12月16日下午, 澄溪小学在综合电教室召开了2010年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政府领导管理策略研究》暨市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开放式课题开题报告会。会议特邀县教研室贺恩民、杨正军为开题指导专家, 澄溪镇杨梅镇长、镇妇联、关工委领导、课题负责人、主研教师以及对科研感兴趣的部分教师参加了公开开题报告会。

会上, 澄溪小学2010年立项的两个课题负责人左天玖、周天中分别对各自课题作了开题报告, 从研究背景、意义、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目标、预期效果及研究分工、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方面作了深入地阐述。课题专家组贺恩民、杨正军分别对课题进行论证与指导, 希望各课题组按时按质完成科研任务。左天玖校长在会上作了课题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做到“激励制度”、“参研人数”、“经费投入”这三个“不减少”的表态发言。

这次开题报告会为学校广大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参考、示范和交流的机会, 为学校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起到了较好的促进和督促作用。 (程小翠)

篇9:护理专业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恰当选择科研课题

科研课题一般包括自选课题、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委托课题四大类,无论哪一类课题,在选题上都要满足以下原则: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结果,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或护理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②先进性:在护理学术界要有新的见解。③成果的实效性:所选课题要有需要背景、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要针对实际和护理发展的需要。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如人力资源、社会关系,尤其实验性课题需要的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研究对象来源,特别要考虑在一定时间和经费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1]。⑤要在护理学科范围内选题。

拟定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字斟句酌。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对象交代清楚,必要时可以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所用的词语、句型要科学、规范,似是而非的词语、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课题名称必须体现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实验性研究要反映其基本要求,如处理因素和受试对象等。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需深入

立论依据:课题的研究现状是其创新性和科学性的依据[2],只有广泛查阅文献,深入理解其内容,才能充分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新进展和研究现状,进而解析出课题的科学依据和提出创新性思维。查阅文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重视文献资料的积累,尤其是文献中的重要论点、中心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②阅读原始文献,正确认识图书、教材、期刊与网上资料的不同点;③瞄准主流,查阅护理学领域中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护理专家的观点和评述,选取与课题较密切的内容;④查阅书籍时,宜先看序言、目录,再确定浏览或精读范围,要先看论文摘要,再筛选和精读有价值的文章;⑤复习文献要贯穿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不断汲取新进展、新知识,及时补充、完善和更新课题内容。经过对现状的研究和提取,选题的意义和目的便呼之而出。开题报告的选题意义与目的实际上就是一篇有关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而短小的评述,其中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再谈专业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研究方案:①研究目标:需明确,重点突出,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但不宜设定过高使研究过程失去重心,难以攀登。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②研究内容:是科研课题的核心,既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研究质量起着直接作用,要依据研究目标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具体而翔实,避免笼统、模糊,使研究进展陷于被动。③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论文的主攻方向。一个课题只有一个中心,一個重点,只有集中一个主题,才能研究深刻,开题报告中要清晰体现这一点。如果一个课题要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问题,就可能导致主攻方向不明确,在研究论述过程中出现观点冲突,或逻辑混乱,或主次不分而发生种种困难。研究课题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用明确、具体的文字,力求一两句话写出来。④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法: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在开题报告中应是论述的重点,因其是评审专家判断课题研究前景的依据,也是专家对科研课题研究方法给予切实指导和建议的途径。确定研究方法时要阐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对研究对象也应说明所选人群的来源、标准及基本情况。研究中的资料采集及结果判断、研究过程,处置方法及关键步骤等均应说明其理论依据。

总之,护理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基础,开题报告是保证和提高护理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对课题研究起到定位作用,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78-79.

篇10: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直接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迫使基础教育必须做出变革。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现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与同年9月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改革进程。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于2004年9月率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进行实验。按照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2008年9月河南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如今已有三年,高中生物教师均已参与新教材的使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寻找合适的对策。

目前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也将“构建体现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为此,高中生物课程在结构设计上需要着重构建旨在培养具有一般科学素养的公民和未来生物专业人才的课程。相对于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来说,新课程将原来的高中生物课程体系从一本“教学大纲”变成一本厚厚的“课程标准”,教学的实际内容也从原来的3本书(必修1、2和一本选修)变成了6个“模块”的6本书(必修1、2、3和选修1、2、3)。在高中生物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关注和探讨的大多是教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而对于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程中的适应状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升状况则关注不足。

课改生物新教材的推出,我们认为新教材在课程理念上实现了突破性变革,即树立新课程标准是为学生提供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随着各地新课改的陆续实施,制约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诸多因素也逐渐浮出水面。实践表明,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状况并不像预想中的那么乐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受到了现实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既有来自外部的客观条件,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受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也未得到很好的实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许多省、自治区如火如荼的开展,对新课程的问题研究也多如牛毛。从大的方面说,对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对课程结构的研究、对课程内容的研究等等;从小的方面来讲,对一个模块的研究、对一个专题的研究、甚至是对某一节课的研究、对某个知识点的研究都有很多。从事理论研究的专业学者研究的是大的方面,从宏观上调控;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研究的是小的方面,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但这二者之间即专业学者和一线教师之间的沟通不足。作为当事者的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状况如何,作为被关注对象的学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新教材中能力的提升状况则没有明确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和原则, 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2.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3.新课程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课程结构。

三、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位实践教师在教学中找出该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写出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研究对象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重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实践,力求对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仅熟知教材中优势,而且找到教材中的问题,然后能更好的使用教材。也为其他生物教师提供可行的方案。

(二)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首先,以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入手,明确该研究的教学内容和材料;其次,参考国内外有关教育的理论,在既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学习、积极与外校高中生物教师沟通,搭建提升的平台,提高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状况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高中生物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1)教材的编排体系

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按对生物学的认知规律编排,由《分子与细胞》到《遗传与进化》再到《稳态与环境》,但具体到每一册中的某些知识点学生的认知没有跟上。必修一中关于蛋白质与核酸的知识学习时,学生不具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必修二中遗传规律的计算,学生的数学水平没有达到。(2)教材中的知识点

无论是教材的必修本还是选修本都存在一些教师不易明白的知识:如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凋亡吗?有顺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吗?为什么核移植时常用去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卵母细胞?PCR技术中需要能量吗?而这些知识在教参上也没有明确解释或解释。(3)教材中的实验问题

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调查类实验共19个。原则上这些实验是要学生做的,但有多少学校具备完善的实验条件;在具备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又有了课时与实验时间的冲突。2.高中生物新教材使用中的对策研究(1)生物教师的适应状况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被关注和探讨的大多是技术层面上教师该怎么教的问题,而对于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程中的适应状况,却很少有人加以关注。首先,多数生物教师虽然在理论上认同新课程的体系级指导思想,认为高中生物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究式教学方法很有必要,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对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尚有差距,很多人仅仅局限于知道新课程“是什么”,但对于“如何做”“为何做”“做了会怎样”等问题还存在诸多顾虑和无所适从,从而表现出对新课程体系的适应困难。其次,新课程虽然倡导积极地、多方面的评价手段,但目前最权威的评价手段仍然是学生的高考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一旦面对高考的指挥棒,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将生物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而造成了教学评价观念与实际生物教学活动的背道而驰。第三,新课程标准涉及很多最前沿的生物科技知识,无疑增加了新教材的内容和难度。课时不够、实验条件落后则成了生物教师最头痛的问题。

(2)学生能力的提升状况

新课程标准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生物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能力”方面又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生物教学中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着眼点是通过问题的提出、解决,发展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运用多向思维提问、运用联想和想象提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教师予以鼓励,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思和能力。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就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新教材有6本书组成,但每周只有两课时。而探究性活动却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此外,一个高中教学班少则40人,多则近70人,如何去组织这么多人的探究性活动?对于很多普通高中来说,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不具备,怎么去完成那么多的有时却需要大学的实验条件才能完成的探究性试验呢?不具备应有的时间、技术设备又如何去完成实验,怎么能探究,又怎么能提升这项能力?条件虽然如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了。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在实施新课标教学的过程中,我课题组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当前校内的新课程教研,要求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课题研究要做到有序有效、成果呈现特色鲜明。过程资料要完整,主要包括:

1文献分析法;这是进行研究的第一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各种教○学模式和理论不断推出,其中那些对我们研究有帮助的方法和经验,我们要认真研究。另外,现行教材及其它教材中有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是也应全面调查。

②典型教案、课堂实录、观察记录;要求我课题组教师人人有自已的研究子课题。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探索适应新课标的路子。

③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实施的教学的看法及现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总结调查结果研究产生原因,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④研究日记、学习笔记;在教学实践中,备课组遇到新教材中的问题可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对共性问题,充分利用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研究,并解决教材教法问题。⑤听课研讨;我课题组教师要上新教材汇报课和新教材研讨课、骨干教师要上新教材示范课。同一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对典型的课例还要进行“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反思”的研究,以此探究新课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⑥阶段性总结材料;阶段性计划、研究活动记录簿(主讲人、参加对象、时间、地

点、内容)、纪要;

⑦论文;资料性照片、音像资料、课件,等等。

六、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4-2011.5)课题确立阶段

收集资料,制定研究目标和具体方案,组建课题研究组 第二阶段(2011.5-2011.12)课题实践阶段

以本校为试验和研究基地,通过各种途径发现新教材中的问题并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研究,并解决教材教法问题。第三阶段(2012.1-2012.3)课题总结阶段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理论类成果

参与研究课题的教师撰写研究论文,撰写《高中生物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有关专家进行专业鉴定、论证。2.实践类成果

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以提高。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 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与实施工作。成 员 :

负责对课题所需素材的收集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工作。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全体成员都具有本科学历,并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在本课题的研究之前,我们的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和发表,如:

2010年

《利用生物教学资源渗透珍爱生命教育》

省一等奖 2008年

《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策略》

省一等奖

《了解艾滋病 关爱生命》

省三等奖

《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 2005年 《漫谈生态环境的保护 》

省一等奖

《爱是素质教育的主题》

省二等奖

2004年

《高三生物网络复习例析 》

省一等奖 2003年

《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省一等奖

2010年 《抓好两个环节 轻松解决遗传题 》

发表于《中学生数理化》

十、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 [3]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 [4] 教育部 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基础教育改革,我们忽视了什么》

王金泉

2011 [6]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7] 《生物教师培训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业务竞赛奖项设置下一篇:新公司财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