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况

2024-05-13

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况(通用8篇)

篇1: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况

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况

2012-7-23 9:24:43 admin

近年来,我区在国家、省、市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依托紧邻省城的区位优势、农业大区的资源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目前,全区休闲农业企业(点)达629家,近五年,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其中社会投资达80亿元以上。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77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9.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近6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余人次,仅2011年就实现综合收入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我区荣获了“湖南省旅游强县(区)”的称号。

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和两汉时期的遗址群,有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的发祥地长沙铜官窑、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世居的书堂山,有道家三十六洞天胜境之一的黑麋峰古刹、距今3000多年的团头湖遗址群、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村落遗址,有工运领袖郭亮烈士陵园、雷锋纪念馆、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大师剃染祖庙洗心禅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靖港、十里陶都铜官古镇和正在精心打造的“渔都”乔口古镇,涌现了以普瑞温泉、龙湖高尔夫、千龙湖、光明村、百果园等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更使望城魅力倍增,令人流连忘返。

我区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思路上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政府引导、坚持多元发展、坚持品质提升、坚持规范管理。在发展道路上坚持“以水为媒、以古为特、以闲为乐、以真为美”。

篇2: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况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乡村休闲旅游长廊

活杀家禽、农村野味、自产绿色蔬菜采摘、农家特色菜、时令水果采摘游、游泳及水上娱乐、垂钓、烧烤、棋牌等娱乐项目

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1-12-26 16:29来源:可行性报告网 作者:可行性报告专家 点击: 139次

【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项目业主:重庆XX投资有限公司

(三)项目地址:重庆市渝北区

(四)项目性质:新建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拟租赁土地652亩(其中林地450亩、耕地180亩、农民宅基地22亩),其建设主要内容为乡村俱乐部、互助农庄、生态农业园及农民新村的建设。

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1、乡村俱乐部: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游客餐饮、娱乐、住宿以及精致农业产品(如:特色瓜果,花草)和精致特色旅游手工艺品展示和交易。

2、互助农庄:用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新建7000平方米,维修改造2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出租给热衷于休闲度假和田园生活的城镇居民或者出售,并帮助业主管理以及经营。

3、生态农业园:用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本杜植物群落和新引入植物中的展示为主题,打造特色植物风情园,种植具有地域风情的植物,突出和显示了风情特色元素,挖掘农业旅游的价值。

4、农民新村:用地4674平方米,利用农民原有宅基地用地将农民集中安置的区域。

(六)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拟定为3年,即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为5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438万元,土地租金562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

二、项目由来

本项目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号召,严格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指引和精神解读,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农村荒地、林地基础资源,并充分发挥本团队在过去十几年来积累的技术研发手段,开发组织管理手段和市场运作能力,建立起新的商业运作模式——集“休闲互助农庄、乡村俱乐部,农业生态园和农民新村”于一体的创新型开发模式。该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和解决了农民的终身利益:提高和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提供工作机会,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让农民的生活有所依托,得到社会的保障;同时,该模式为政府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地方政府长期稳定的税收做出积极的经济贡献;保证了农民,政府等多方利益。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了土地的经济价值,改善并优化了农村自然资源配置,保护林地、耕地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现集约有效利用。

三、建设原则

1、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四山管制规划》为指导,明确规划片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2、将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从功能、空间、景观及建筑形态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开发控制和引导。突出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考虑区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发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内土地和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在有机、合理、统一的原则下进行有序的发展建设。

3、策划应能满足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不断发展壮大所需要的空间构架,远近期相结合,保留林业、农业用地,合理开发宅基地,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4、策划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不破坏自然及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农民宅基地,保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创造既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与现代功能有机结合的新城镇。

5、策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从用地划分、功能分区和道路结构等方面,为近远期建设提供方便,有利于镇区整体规划,分片实施,项目启动,滚动发展的模式。

休闲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量:205 次

休闲农业的项目论证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并构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1、总论

总论包括开发项目概况综述、论证和评价的主要结论概要。总论中应说明项目名称、项目选址、开发单位与隶属情况、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环境、项目建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重要性及有关审批文件,并列出建议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对休闲农业开发项目及开发意向的背景分析,投资环境的分析和项目建设的社会前景分析。

项目开发意向说明项目的建设地址、开发单位及其隶属关系、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情况以及项目的市场条件(所面向的市场)、生产建设条件、原料、技术、交通、水文、地质等情况。项目背景研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项目宏观背景研究主要是考察项目是否与国家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相符,是否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长远规划相符。另外还要考察项目在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和安排的投资时机,以及项目建设对有关规划的影响等。项目微观背景研究主要从项目本身着手。首选从项目开发单位的规模、管理水平、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考察其技术投资的现由,即通过投资项目能给地方、部门和开发单位带来什么好处。

投资环境是影响项目投资行为的多种外部因素的总称,因而投资环境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技术和物质环境分析。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也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从宏观上分析项目建设是否满足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从微观上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是否符合开发单位发展的要求和地区发展的要求,是否能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等。

3、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的基础是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系统地搜集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国内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对休闲农业开

发项目、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经营范围、营销方式、市场方向和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4、条件和选址

休闲农业开发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对主观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分析,包括开发单位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分析,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分析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分析,并对其选址作出评价。

5、建设规模

综合市场分析和条件分析的结果,对建设规模的大小是否适当作出评价。

6、技术方案

在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主要是对开发休闲农业项目的设置、项目的组合、项目的布局、项目的建造、生产技术、旅游服务方式、设施配备和交能运输条件等进行分析。

7、资源环境保护

根据休闲农业的项目内容和经营方式,对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否得当、措施是否配套和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

8、组织管理

管理也是生产力,对开发休闲农业的成几关系极大。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将要设置的组织机构、劳动定员、素质水平、技术培训和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9、开发进度

对开发进度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投资的力度、资金筹措的进度、休闲农业的季节限制、工程必需的时间和进度要求,安排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并用图表的方式编制实施计划。

10、投资估算

对项目总投资进行评估,是休闲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有二:一是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多项投资需求提供充分保证,以利于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多项不必要的支出费用,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资估算的具体做法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要复核项目总投资估算所包括的内容是否齐全。项目总投资分为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大类,建设投资大多由五大部分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和建设期借款利息)组成,这五项内容在我国现在经济环境和体制条件下是不可缺少的。其次要对项目总投资中几个组成部分的内容逐项进行鉴定、分析和评估。各项内容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细项,根据这些细项的内容估算出投资需求,以保证项目的投资不仅在总量以符合要求,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安排。

11、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投资资金需求主要是靠适当的筹资方案和资金来源渠道予以满足的。由于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因此,评估中首先要考虑选择的资金渠道是否可靠,是否合法、筹资数量有无保证。其次要考虑筹资结构是否合理,即各种资金的组合是否达到了风险最小、获取容易、成本最低的要求。

资金筹措方案确定以后,就可编制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应根据项目实施的预计进度和资金来源渠道进行编制,具体可以按照投资来源与投资支出估算表中的支出,安排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计划和流动资金用款计划。投资使用计划的安排应能保证顺利执行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的最优利用。

12、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从项目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据以判定项目财务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项目,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费用)与项目为国家经济所做的贡献(效益),评价项目在宏观上的经济合理。国民经济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条件和可能,只是对某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的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及特殊行业等项目开展国民经济评价工作。

评价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3、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论证,对休闲农业的开发项目作出总体评价的结论,要针对原总体开发方案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篇3:河北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开发刍议

一、河北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资源概述

在组成地区旅游发展的各要素中, 资源是决定因素, 这是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现实的展现, 更是资源赋予理论的阐述, 乡村旅游发展亦是如此。河北省作为全国区域旅游发展核心地区之一,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 在发展农业与旅游的结合事业中也拥有诸多优势, 其中, 资源是尤为重要的表现。

1. 以自然为基础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

以自然为基础的休闲农业环境是由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生物等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底, 更是休闲农业核心景观特征之一。河北省发展农业旅游的地理位置优越, 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休闲农业资源。这里是我国惟一兼有高原、丘陵、平原、湖泊、海洋等多样地貌类型的区域:素有“坝上高原”之称的张北农牧业资源、素有“燕山根基”之称的冀北山地资源、素有“华北粮仓”之称冀西北山盆和冀中平原资源, 都为河北成为农业旅游大省提供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2. 以人文为基础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

文化是休闲农业活动的特色, 缺少文化内涵农业旅游就如同失去灵魂, 没有生命力, 因此, 以人文为基础的休闲农业资源对区域农业旅游也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有众多可与农业相联系的文化发掘点。传统农耕文化、田园诗词文化、民间乡土工艺、淳朴民风民俗、乡间美食文化等都能成为休闲农业开展的有力支撑。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省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2000多个、特产之乡115个, 魏县的剪纸、武强的年画、白洋淀的苇编、迁西板栗、沧州小枣、坝上口蘑等具有特定人文历史的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这些以人文为基础的农业条件构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二、河北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更好地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吸引物的形态, 让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乡村旅游资源的状态大部分是以分散的、专一化的形式存在的, 在当今潜在旅游者对旅游整体需求日益提升的态势下, 就必然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资源开发和整合, 使其更能适应旅游者对乡村游的期望值。当前,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开发模式众多, 依托河北乡村旅游资源特点, 笔者认为以下开发模式可能更适合当前乡村游的发展状态。

1.“以点带面“依托模式

“以点带面”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或以“著名景区为依托”进行圆点发散式乡村游开发。此种开发模式要重点考虑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特色、区位和功能等因素, 开发中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具有多样性和特色化开发, 要涵盖到产品开发的各个层面, 比如整体景区的可进入性等因素。河北省各地区拥有众多的乡土资源,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行政辖区划分的二级城市或重点地区为依托, 适时适度的发展以参与、观赏、品尝、购买等类型的乡村游产品, 借以提高乡村游的知名度。比如, 秦皇岛昌黎的葡萄沟地区, 紧邻河北省的二级城市, 依托所在地位于全球优质葡萄产地区域和当地的葡萄文化, 大力开发葡萄产品及其二次产品, 每年夏秋季节, 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公司农户”共赢模式

此种经营模式更适用于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 通过引进有市场经营能力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 改造村镇的硬件设施, 指导乡民开发餐饮住宿接待、组织特色民族风情活动, 形成具有特色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从而招徕更多旅游消费者。“公司农户”共赢模式充分考虑农户利益, 利用企业资金和经营优势, 发挥特色村镇乡村旅游资源的最大作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在壮大乡村旅游过程中, 积极引进休闲企业娱乐项目, 利用地方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 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 一系列大项目不断落户此地, 为永清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助推了本地旅游向高层次迈进。

3.“政府主导”带动模式

旅游活动作为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举措之一, 有地方政府在财力、政策等方面的倾斜, 必然会对旅游的进一步开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即由地方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组建政府管理下的乡村旅游公司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建立民间团体组织协调村民参与导游、特色乡村演出、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负责整体客源的招徕及市场开拓;协调公司或团体与民众利益分配等活动。政府要发挥主导带动作用, 积极协调各方利益, 促进本地整体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贵州平坝县天龙镇在发展乡村游时就借鉴了此种模式, 本地自2009年政府主导开展乡村游之后, 农户整体收入提高近五成, 同时带动此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使整个乡村呈现出勃勃生机。

4.“户户结合”自营模式

偏远地区的村民在远离市场的形式下, 往往对外部公司介入投资共同开发乡村游有一定的顾虑, “户户结合”即为农户自行联合发展农村旅游的模式。这些地区在“示范户”的带动下, 以土地或资金的形式加入到乡村游的经营接待中, 从“开拓户”学习经验技术, 短暂磨合后形成“户户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湖南汉寿县的“鹿溪农家”即由“示范户”带动, 全村大部分农户加入到乡村旅游接待中, 并逐渐形成了“绿色蔬菜户”“家禽养殖户”“民俗表演队”等专业旅游服务组织, 河北省张北及承德坝上地区, 民风纯朴, 特色突出, 可借鉴此种经营模式, 实现了偏远农区的整体致富。

总之,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是整体旅游大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形式, 是地方特色旅游的有益补充。河北省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的大背景下, 应以特色休闲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形式为补充, 以各项农业休闲旅游模式为借鉴, 积极发展本地乡村旅游, 在提升农村整体效益的同时, 为河北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03, (1) :5.

[2]张建雄.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 2003, (2) :11~16.

[3]邱海蓉.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5) :122~124.

[4]谭豹.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途径[N].中国旅游报, 2006-05-19.

篇4: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况

四川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求职供给

省就业局消息,第三季度四川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向社会提供各类岗位53.9万个,入场求职者达50.9万人。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岗位、求职人数分别增加6.4万个、4.1万人,劳动力市场出现岗位需求大于求职供给的现象。

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开幕

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于10月26日~11月4日在成都隆重举办。本届美食旅游节主会场设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麻辣四川·世界味道”为主题,举办了“全球美食联展”,“品牌农产品惠民直销”,“川菜原辅料及调味品展”,“茶叶茶具品茗会”以及“乡村旅游精品展”等系列展示展销活动。图为美食节活动现场。

124个项目进入天府新区项目库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已申报124个重大建设项目进入天府新区项目库,总投资1240.16亿元。截至9月底,高新片区社会投资在建项目77个,总投资779亿元;拟建项目36个,总投资453亿元;竣工13个项目,投资额62亿元。一个融合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特征的新区域正在加速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图为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图。

四川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成立

四川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近日在成都成立。基金会将重点针对四川西北部高原、岷江流域等地,依靠龙头企业、科技力量,开展治荒公益活动、资助治荒科研项目等。图为四川若尔盖村民在沙化土地上种草。

成都将建地震预警及应急系统

篇5: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调查

姓 名:明 敏

1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怡情山水、回归自然,游览休闲农庄,已成为当今时尚.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休闲农庄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旅游休闲农庄在国内还是较新的产物,缺少有效的规划设计理论的指导,此文是本人暑期重点对我市郊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进行的深入调查所得。

关键字:休闲 乡村 旅游 农庄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乡村旅游是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

一、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

怀化市安江镇位于湖南省边缘,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旅游业也发展的十分缓慢,但也正因为偏僻的原因所以生态环境保存的十分完好。同时,安江镇还被称为“稻都之乡”。这里拥有空气新鲜的乡野环境,幽静的农家宅院,从地里刚摘回的新鲜蔬菜,老腊肉、农家米酒、土鸡、石磨豆花等特色农家饮食以及对农活的劳作体验,对久居都市的游客,无疑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市的休闲旅游农业自上本世纪初才开始兴起,随着我市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五.一”、国节长假、双休日的实施,许多工薪阶层喜欢到这些新兴的休闲旅游农庄去放松自己。到今年,全市共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8家,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一)我市休闲农业呈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经营模式多样。全市休闲旅游农业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形成了四种主要经营模式:一是休闲娱乐型。它是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主要形式,游客不但可以充分领略青山碧水的田园风光、感受绚丽多姿的乡风民俗,还可以亲身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饭,喝农家酒,住农家屋。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品茶、1(姓 名:明 敏出生年月:1990.7 性别:女 院 系:东方科技学院年

级:2009级专 业:英语学 号:200941908328)

打牌、下棋、垂钓捕鱼,从而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如飞龙酒家、友好酒家。二是观光型。在山地景区地带,利用风景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避署、休闲娱乐、食宿等,如碧湖山庄、龙虾山庄。三是综合型。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如鸡公界假村。

2、发展前景广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我市地处重庆、达州、南充的金三角中心,丰富的山水资源,秀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形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将休闲农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促进休闲农业逐步步入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休闲农业在我市建设中的作用。

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它有效休闲带动了我市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文化等关联行业的发展,促使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转变。同时,还促成地方公用基础设施的改造,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交通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他服务业的繁荣,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市的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加快我市城乡交流和乡风文明建设。我市农民具有的勤劳、淳朴、善良的优良传统美德值得发扬光大。但同时不可否认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也有一些不良习惯长期延续下来,如环境卫生差、不文明的用语依然存在。发展休闲农业,随着城市居民的到来,这些不良习惯会不断改善。为了吸引休闲者农民必须学会讲究卫生、保持卫生、保持村容、院落整洁。

二、我国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

我国的乡村旅游尽管起步较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但目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生力军,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繁荣,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产品是吸引附近的大中城市居民前往短期度假、休闲;吸引远程游客的主要是体现民族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参观考察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将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的形式概括为五种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开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园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虽然乡村旅游最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又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正所谓“起步容易,提升艰难”。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去乡村

参加自然资源保护行动;乡村空气清新,环境清雅闲适,人们可以亲近自然以缓解日常城市生活的压力;有些地方地形复杂,刺激冒险,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厚重,遗迹丰富,可以给大众提供参与运动和从事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另外,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化,并将其影响全面渗透在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中,乡村旅游因此也受到这种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社会背景

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05年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3.06亿,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为“乡村旅游 ”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农村人口众多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众多劳动力和发展空间。2.我国经济基础落后,与旅游直接相关的民航、铁路、公路、航运交通业还很不发达。这种人多车少、交通不便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所以,旅客受阻或滞留等情况是常有的事。这就极大地阻碍和限制了旅客作远距离旅游。3.人民的生活还不很富裕。据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的货币收入为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人为3587元,扣除其吃穿用等必需消费后,真正能用于行和游方面的消费并不多。4.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不少地方把发展旅游同发展当地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当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解决劳动就业、美化城市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如五台山下的台怀镇、武当山脚的武当山镇、张家界所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都因发展旅游而从贫困落后走向了繁荣富强。

(二)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首先,开发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不足,不能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乡旅游业是一种农业和旅游业相交叉的产业,其产品是一种旅游新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现代农业管理方式。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对乡村旅游业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两种误区:一是只注重其旅游功能,未以生产为核心,无农业经营收入,仅靠旅游收入来维持其发展,结果旅游地收入在淡季无农业收入补充,波动起伏较大;二是农业经营者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单一经营思想,认为旅游业可有可无,次要的一个补充收入。其次,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导致盲目投资,粗放式经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极为盲目。一发现某地有资源可以利用,便仿效别处进行盲目投资,在开发经营时,为了节省开支而采取粗放式经营,在当地资源吸引力减弱时便转移目标,形成“打一个抢换一个地方的短期投资”。一些己建的乡村旅游点,没有考虑旅游功能和分区,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而且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内涵和特色,完全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再次,产品单

一、同质化,系列化、深度化不够。按照产品的功能,乡村旅游大致可划分为观

光型、参与型、度假型三种类型,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型阶段,对于挖掘民俗和乡村农耕文化方面还做得十分不够,参与型、度假型产品不多见。同时,由于个性的缺失难以形成有特色的产品,极易被复制克隆,造成很多产品的同质化。另外,未能形成产品体系,既缺少主打产品,又缺少衍生产品和伴生产品,产品的谱系和延申不足。资源形态未深加工为产品形态,产品深度化不够。最后,经营理念与经营意识不强。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理念。从今年起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各级政府应帮助那些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通信、供电、饮水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利用旅游项目的牵引,调动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建设的改造力度,引导和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自觉养成讲卫生、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购置一些必要的卫生消毒设施,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吃住放心,娱乐舒心。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办旅游的能力。一是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对其进行旅游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三是对其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四是对其开展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

注重产品宣传,完善营销网络。相对于目前旅游风景区大规模的宣传促销,乡村旅游还是叭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所以要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首先,要突出乡村意象。乡村意象在乡村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所起作用一样,具有导向性。如江南“水乡之冠”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同单,以及“梦里老家”车溪,便属此类。其次,要鼓励旅行社等企业推介乡村旅游,以专业的市场促销吸引更多的乡村旅游者。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为乡村旅游营销搭建有效平台,例如,法国农会为促销法国的农业旅游,专门建立了名为欢迎位临农场”的组织网络,还出版了各种宣传和指导乎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政府部门可借鉴法国的经验,把建立包括农村家庭旅馆在内的网上预订系统作为服务工程的重点来抓,真正提升乡村旅游整体的市场化程度。

发展旅游项目,增强旅游体验性。由于乡村旅游开发深度不够,使游客的体验类型单一,如西部一些乡村,不管是否藏区、有无藏文化,晚上都开展锅庄晚会活动,最终导致旅游缺乏个性,缺乏竞争力,生命周期短。游客的终极目标

是为了追求快乐的体验,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应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以及他们的个性化旅游需要。挖掘出新的丰富的乡村活动,如:笨猪赛跑、野鸭放飞、松鼠散果等动物表演,开展有特色的田间劳作,如田间放羊、放鸭、果园采摘、烧柴做饭以及农家喂猪等。同时,也要设计使游客完全沉浸其中的深度体验项目,可推出 “当一天农民 ”、“做一回渔夫 ”等旅游项目。此外,要加大传统工艺品和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一个能同时解决三农问题、兼顾“三生一体”、带动三产融合的多功能跨界型新型行业,是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朝阳产业,我们应该在把握好行业发展规律的同时,思考、总结、借鉴、创新,有效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和制定科学的发展纲领。参考文献:

[1]席闽生,《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一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为[J].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严海涛,刘学录,《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09

[3]龚健,刘艳芳,刘耀林,《农村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初探—以湖北省保康县为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

篇6: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合考察组2013年9月29日)

一、基本情况

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2013年9月12日至19日,省农业厅组织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19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培训。在台期间,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台北农产品运销公司(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一教育休闲农园、阿里山有机茶叶农场、台南走马濑休闲农场、台南莲花生物科技公司、台南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等,听取了台湾企业负责人介绍,并进行意见交换;拜会了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段兆麟博士,参加了段兆麟博士关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实践”的培训。活动期间,还与台湾农会、休闲农业协会有关人员、高雄市议会议员等相关人士就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休闲农业等级评定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农产品产销体系、台湾农会的作用与地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等。

培训考察期间,全体人员不仅认真参加有关培训,虚心学习台方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发展新思路。同时,我们与台湾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磋商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台湾有关方面建议在海南 “冬交会”上增设台湾休闲农业专馆和农产品加工品专馆,展示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洽谈投资海南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推动琼台农业交流合作。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同时,广交朋友洽谈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在与台湾农业界、休闲农场人士和朋友的接触和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台湾接待人员的热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

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公顷以上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短短20年时间,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加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加观光加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使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二十年才涌现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息、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乡村花园、农家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牧场以及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其中台南走马濑、台一等规模比较大的休闲农场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台湾休闲农业是由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坚实的第一产业和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上,农业生产需要拓展和发展之际,由农场主和农业生产者自然转向而成,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如台南走马濑农场,经过被台南农会称之为走过“五级农业之综效经营”才达到如今的规模的,即一级农业:牧草苗圃;二级农业:牧草加工品;三级农业:农业休闲及农场游憩;四级农业:农业体验为主题和农业科教;五级农业:创意性产业及文化展演。依据2007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进行全面性调查统计的结果,台湾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为1244家,平均每个乡镇市区约有3.8家,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休闲农业年产值达到18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业的主题代表。

2、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科研、展示厅、科普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补贴。

(2)法规制度完善,保证有序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90年代初由“农委会”颁发的《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主要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如实施主体、面积、经营内容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观光局出台了检查评证许可,对休闲农业开创开办实行验证许可制度。台湾经过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土地大多都是私有化,农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休闲农场,经营项目经过台湾农委会的严格审批后,休闲农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允许占项目建设总面积:一般来说一些小规模的采摘、休闲型的占5%左右,综合休闲类型的占10%左右,农委会认定的大型示范企业占20%左右。2001年又出台了“国民旅游卡”消费政策,设立国民休闲消费特约店,鼓励和支持把政府公务活动安排到休闲观光农业点,同时把公务员的年休假制度与到休闲观光农业消费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使游客享受法规赋予他们的优惠,拉动民众的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又能够使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还规定把休闲农场作为中小学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基地,有计划安排中小学生到休闲农场学习和体验生活。

(3)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台湾于1998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协会是由休闲农业经营业主组成的人民团体,是联结产、官、学界的桥梁,兼负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使命。协会接受“农委会”委托,致力于休闲农业的法规制定、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协会制订出各种辅导策略及执行方案,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升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整合营销等,同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对休闲农业进入门坎要求非常严格,2007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达到1244家,但经过农委会、观光局准设许可的只有456家。“农委会”与协会合作推动休闲农业的检查和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农委会”规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景点,需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个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台湾休闲农业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对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认定挂牌经营,并提供资助经费,用于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台湾对休闲农业发展既持鼓励支持态度,又强调法制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限制和制约了一部分人利用休闲农业的名义,进行超范围建设和经营,有力地保证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5)系统开展休闲农业宣传促销活动。

台湾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通过网络信息,游客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台湾休闲农业网站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等。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旅游路线、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编印“台湾休闲农场”观光旅游地图,各景区点都有自己编印的主题特色宣传画册。

(6)强化园区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

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企业园区的产品开发,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水果系列产品、台一教育休闲农园的蜂蜜系列产品、阿里山有机茶农场的茶系列产品、走马濑休闲农场的牧草系列产品、莲花生物科技公司的莲花系列产品、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的兰花系列产品、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医药系列产品等,食品、用品、药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目不暇接;做工上乘、质量保证、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使游客爱不释手。企业本着一乡一品牌一产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深度挖掘企业产品、研制、开发,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了商品的发展,延长了产品链条,增加了企业收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7)注重景点导游培训。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对景点、产品导游的培养,景点和产品解说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

不论你是10人的游览团,20人的游览团,还是30人的游览团,景点导游总是十分负责任的尽情解说。矫健的身板,热情的笑脸,丰富的知识,清晰的吐字,纯正的台音,流利的话语,娴熟的解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跟游客互动,为游客服务,随时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台湾休闲农业的导游是农会要求企业选派到专门的培训机构严格培训,取得导游证书才能上岗的。台湾休闲农业景点经久不衰,除了严格精致的管理之外,还与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本领过硬的景点导游是分不开的。

三、启示与建议

纵观台湾休闲农业20多年的发展经验,结合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建设阶段,相比之下,得到一些启示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做好海南休闲农业的前提条件。

台湾政府部门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包括政策宣传、景点整体形象宣传、休闲旅游线路宣传、特色产品宣传等。建议: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完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台湾休闲农业从起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强大,每一步都是在“农委会”、“农会”以及“休闲农业协会”的引领、监督、呵护下完成的。我省虽然率先于全国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但仍然挂牌省乡镇企业局,大部分市县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建议:省政府将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作为省农业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省农业厅可成立“省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发展规划等事业性的工作,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相对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休闲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打破目前市县休闲农业管理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局面。同时加快成立“省休闲农业协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行业的自律,共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3)制定政策法规,规范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一开始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当务之急是省政府应尽快出台《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若干意见》,从企业基本条件、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缴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和优惠扶持。土地使用,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经验,不同类型分别对待,适当放大比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土地使用用途要借鉴台湾的做法,做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硬性规定的前提下,租赁、承包期可适当放宽到50年。资金投入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保证,借鉴台湾休闲农业资金投入与资金投入使用办法,建议海南政府部门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4)做好发展规划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

台湾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与台湾政府部门长期注重休闲农业的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海南休闲农业仍处在自发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初期相类似。因此,建议借鉴台湾经验,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全面调查研究,摸准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潜力和特点,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全省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市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做好规划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三级一体的规划蓝图。策划规模项目,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雷同,避免走弯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起点不同,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是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是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是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宝岛大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切入点。

三是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完备;民族文化丰富,海南有汉、黎、苗、回、壮等37个民族;旅游业发达,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比较完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是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源泉资本。总之要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各市县各乡镇独特品牌优势,打造“一乡一品牌一产业”,“一县多品牌多产业”的格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气候中,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快速发展。

(6)以“农”为本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台湾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规定,规划休闲农业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我们考察的台湾企业,无不是以发展农业为依托的。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做好定位,以农业为本,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发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单有“休闲”,没有“农业”,不是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公司+农民”、“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结构,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共赢。

(7)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从80年代发展至今天,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除了有一个强有力的严密的管理机构,一套切合实际政策措施支持以及一个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台湾休闲农业始终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己的特色,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坚持以创意产品支撑。因此,建议海南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大宗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区别开来,突出创意产品,在精致品牌特色上做好文章。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定活动和休闲农业创意产品大赛等活动。

(8)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快创业型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交流。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刚起步的海南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学习借鉴。建议:一是同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邀请台湾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来琼指导和交流,同时派遣我方不同层次的团体、人员赴台考察学习,研究借鉴台湾成功的经验,指导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二是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项目,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实力的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以点带面推动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建议每年的“冬交会”邀请台湾相关休闲企业参展,让海南人民感受和认识台湾休闲农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四是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台商在海南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权益,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来琼投资台商提供更多方便,从而加速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联合考察组:邢诒铁、张洪波、张洪溢、文彤明(执笔:文彤明)

篇7: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况

一、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要有田园农业、农家乐、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乡村观光、民俗风情游等模式。

近年来,毕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改革试验、国家和社会对毕节支持力度加大等历史发展机遇,重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并已初见成效。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了与城市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渗透,促进城乡关系发生新变化,为带动休闲、旅游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毕节现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460家,休闲农业园区21个,休闲农庄16个,民俗村4个;休闲农业从业人数4430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3838人),带动农户4000多户,年接待人数400多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5亿元。

毕节一大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正在培育发展中。泰丰园、织金县雅贤现代农业观光园等示范点功能分区较合理、设施较齐全、景色宜人,是集休闲娱乐、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为黔西北乃至全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毕节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践中不断创新产品,形成了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像力和感染力的创意精品。

二、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为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奠定了先决条件

毕节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浓郁的乡土气息、民族特色、农耕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可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十一五”以来,毕节紧紧围绕“旅游兴市”战略目标,倾力打造“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旅游品牌,不断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载体、完善旅游设施,旅游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的建设,毕节进入旅游业空前发展的机遇期。2012年11月16日,第六届毕节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工作举措。“旅游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尤其是织金洞、百里杜鹃、九洞天、油杉河、慕俄格古城等高品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均有利于带动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2、政策优势为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已把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高度,贵州省为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业部关于推荐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的通知》、《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的出台和上级领导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和省对毕节试验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优先政策措施,为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3、多元化发展为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

毕节除了具备较好的发展旅游的区位、自然资源、政策优势条件外,经济、文化、市场等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优势。乡村、田园基础设施的改善奠定了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速发展的基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市场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增添了发展活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提供了人力资源条件,城乡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提供了休闲娱乐时间保证。

4、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国内外、省内外和本地有了许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典型。2010年7月,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程,推出了一批示范县、示范点,成为引导和带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部启动实施了以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推介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提升了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引领休闲消费热点的形成。毕节可以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扬长避短地打造自己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

(二)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规模小、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着力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找准今后发展方向,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归纳起来,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1、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一些有开发潜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因受交通条件的限制短期内难以取得实效。

2、受国家生态安全政策制约,国家基本土地政策趋于紧缩,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需注重控制项目开发强度与节奏。

3、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集群,带动能力有限。

4、工作中还存在规划滞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投入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不高,服务特色不浓,经营不够规范,宣传推介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

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推进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毕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资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紧跟建设毕节旅游大市、旅游强市的步伐,整合资源,探索出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运行机制

要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成立协会,锁定发展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保障全面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设施完善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点上创建与面上推进的关系。加强宣传发动,进一步激发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抓好统筹营销。强化经费保障,强化环境建设,努力推动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突出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模式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应做到有所侧重,及时整合相关资源向优先整合开发项目集聚。要围绕乡村生态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镇人文资源、特色民居和农事活动等做文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开发模式。要突出科学规划、农民参与、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综合开发、城乡共享繁荣、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要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实现异域特色鲜明化,同种类型多样化,园区功能复合化,旅游收益多样化,活动设施体验化,游览过程教育化,环境管理生态化,技术选择两极化,产品开发系列化,核心产品系统化,企业经营合法化,服务管理精细化。要筑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搭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平台,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打造生态园林式乡村,开发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和务农体验游,打造品民俗特色餐饮、观民俗时令表演的特色村。坚持景观生态学原则,强调绿色环保,构建生态田园风光,打造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景观。做到农家风景与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农庄融为一体,延伸旅游旺季,丰富农旅产品,创作出更多时代特征鲜明、地域特色浓郁和艺术水准高超的创意作品。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护农惠民

要树立和坚持发展为民的理念,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助农、富农,切实引导农户就业增收,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篇8: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分析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关系,问题

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快速发展, 随之带动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更好地对旅游产业进行分析。

1 概念及联系

1.1 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在农业资源利用的基础上, 把农业与休闲观光统一融合在一起的旅游活动。它是农业和旅游的结合, 二者具有互补关系。从农业角度来看, 刨除农业产值, 又增加了旅游产值;而从旅游角度, 它又扩宽了旅游的活动范围、内容[1]。

1.2 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联系

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是2 个不同的概念, 事实上乡村所覆盖的范围比休闲观光农业要广。但无论是休闲观光农业, 还是乡村旅游, 全部都依托于农业、农民、农村, 通过旅游这个途径带动农村经济效益的发展。

1.3 休闲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联系

在生态旅游的概念中, 最主要的还是农业生态旅游, 而休闲观光农业则是农业生态中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 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引和制度规范。在开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时候, 需要保持生态旅游的观念, 让休闲观光农业不但可供休闲、观光, 更可以起到教育、示范、科普的作用。

2 需注意的要点

在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项目中, 需要时刻谨记教育、责任、保护, 只有做到以上3 个方面, 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才能良性、健康发展。

2.1 教育

教育是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因为教育也是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之一[2]。教育氛围有2 种, 一是对游客的教育, 二是对景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在工作游玩的过程中寓教于乐, 提高公民素质。比如浙江临安太湖景区曾开展过一个活动, 垃圾换礼物, 游人上交一袋垃圾, 则可以获得景区的一个纪念品, 这就会让游客既可以休闲旅游, 又可以得到礼物、受到教育, 一举两得。

2.2 责任

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及生态旅游, 不仅仅是简单的旅游含义, 更具有带动周边经济、提升农村文化、传播优秀理念、转变观念的重任。奉化滕头村以“生态农业”等为出发点, 最后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基地、首批全国文明村, 并获得了国家级荣誉40 余项, 滕头村承担了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及生态旅游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时候, 需要考虑到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 并在资源开发的时候予以更多的政策、福利支持。

2.3 保护

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就是凭借环境资源进而带动旅游业发展, 因此必须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 这是休闲观光农业的重中之重, 也是发展旅游业必要的前提。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工作人员需要做的, 同时也需要对游人进行宣传, 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 应该进行惩罚, 对于爱护环境的行为应当进行鼓励。对环境的保护, 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但是从长远来看, 带来的效益却远比经济效益高得多, 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才能使资源开发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3 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土地问题

由于全国开发商对土地开发过多, 导致土地受到政府调控的影响, 目前政府对商用土地的审批越来越严格, 限制条件也越来越多, 由于土地申请困难, 从而导致一部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以及生态旅游无法投入建设, 影响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即使是在政策不严的时候, 土地问题也一直是困扰开发商的顽疾, 由于土地资金和土地使用时间等问题, 一直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其头顶, 让想要投资的商人不敢展开手脚开展工作。阻碍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的进程。

3.2 效益分配问题

效益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 在发展初期, 投资企业和本地居民都是没有矛盾的, 甚至二者互相帮助, 共同发展[3]。随着游客的增加, 经济效益的提高, 这时候矛盾就会凸现出来。就像河北承德的一个旅游区, 投资人是当地企业老板, 家乡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带动家乡脱贫致富, 然而当旅游区发展壮大的时候, 当地的居民觉得企业老板应该分给他们一羹, 毕竟这是他们的土地。但是从企业老板角度来看, 由于前期的投资太多, 导致现在利润的减少, 也没有地方去诉苦。这种尴尬的境地导致一些投资人有为难情绪, 不敢去投资, 这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4]。

4 结语

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 它们是农业和旅游两方面的结合, 两者缺一不可。在发展中应该本着科学、积极的态度进行指导, 加强科学管理和规划, 保证健康发展, 同时突出地方特色, 提高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寓教于乐性质, 提高服务, 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地方经济, 改善地方环境, 让保护环境变成内在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剑峰.基于4CS理论的休闲观光农业营销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1 (3) :31-33.

[2]闫伟红, 李冠喜.连云港市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机制[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6) :456-458.

[3]卢云亭, 李同德, 周盈.创意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初探[J].农产品加工 (创新版) , 2010 (1) :38-41.

上一篇:施工单位表扬信范文下一篇:情书信纸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