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2024-06-23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通用11篇)

篇1: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课题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主讲田晓晴2012年11月16

本,我校共有12项县级课题、37个校级课题立项,涉及一线所有在职教师。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然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如何科学、有序地搜集整理过程性资料,还有许多教师处于茫然的状况。为了保障我们的课题顺利结题,并取得高质量的课题成果。今天我们专门谈谈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占有量及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全面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是课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将从以下两方面介绍:课题过程性资料的内容、课题资料怎样搜集和整理。

一、课题过程性资料的内容

1、什么是课题资料?

课题资料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全部资料,是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一个课题从策划、立项、研究到最后结题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课题成果的佐证材料,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更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保证。

2、课题资料的种类

从目前中小学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六方面资料:

基础性资料。基础性资料是课题研究前期以及课题研究中所作的调查、测量、检索、研讨等等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

计划性资料。计划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计划方案。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如实验记录、实验教案、活动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家长的反馈、课堂观察记录等。这些资料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专题性资料。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一些事关整个课题运作的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所形成的资料是专题性资料。如专题讲座、报告、研讨、文献资料。效果性资料。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检测,对课题实施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估等等,都会得到相应的资料,这是形成最终成果的主要资料。如个体、群体的变化。如测试卷、学生的作品成果等。

成果性资料。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与课题研究结束都育来自课题组与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总结,这些总结对课题终端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意义。阶段总结、课题总结、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其中,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也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性资料。对于小课题研究来说,过程性资料已经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部资料了。这些资料比较繁杂,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3、课题过程性资料主要有哪些内容?

课题立项申请书

批准书

课题方案(具体每个阶段的研究计划、每个阶段的总结)

过程性资料(材料与课题要具有相关度):

★围绕课题展开的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阶段报告等;

★围绕课题的学习材料学习体会;

★围绕课题的研究课实录或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教者自我反思、课堂评价表、光盘、图片、影像资料;

★教育教学效果测查情况,检测评价试卷、问卷及检测所得的一些数据资料;

★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全部观察记录、调查材料、测验统计等。★课题组成员所写的课题小结、随笔、案例分析、课题组成员所获得的荣誉。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经验总结、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刊物封面、目录、文章级别、文章)、获奖论文(注明级别、等次)、撰写的专著。

★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大事记,主要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效果、效益。★课题中期评估申请、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成果

★课题结题申请书、课题结题报告、最终成果

看到这些内容,老师们一定会感到非常熟悉,我们日常教学中就在做着这些工作,比如:教学反思、随笔、案例每月都写,教学活动我校也是经常开展。但我们获得的资料可能只是侧重某一方面,它们是独立的、零散的、无计划的,有效的搜集、整理、分析,使零乱、繁杂的资料成为典型、有序的资料,为验证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最终会取得研究的成果。

课题资料中有了这些材料,不仅使文档丰富而有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使课题实验者对各个研究项目有细致的了解和把握,防止课题研究者将研究流于形式,为督促与检查提供了事实依据。

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们要做在平时、重在实践、边做边理。达到过程资料翔实,研究实践真实,研究成果丰实。

二、课题过程性资料怎样搜集和整理

(一)搜集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现在,我们在搜集资料时存在问题主要是:⑴文献资料不注明出处;⑵事实性材料没有时间、地点,没有背景;⑶对资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证;(4)搜集资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如何,效度、信度,分析处理数据的科学性如何;(5)对材料缺乏综合分析,有时变成材料堆砌,不知道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等。

知道了不足,在收集资料时,课题资料搜集要把握以下原则:真实准确、完整系统、科学适用,突出重点材料。具体说来,我们要做到:

1、坚持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

围绕课题,想搜集哪些种类资料,最好具体详细,便于操作。不要太大,没有针对性。最好制作出目录,先把类别写出来,然后把手中已有的资料,按类别编写在相应的目录下面,以后每增加一份资料,就在相应的内容上进行补充。

2、联系日常教学实际,让搜集变得轻松、愉悦。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我们可以把每个学期所做的具体的工作,都用一定的文字记录下来,归类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如日常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各类教学活动、学生作业、试卷及卷面分析、跟踪指导详细记录等。这样,我们的研究就可以变得内容充实,变得科学严谨。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就会信心百倍。

3、明确每一项资料的具体要求,才能使搜集更有效。

⑴课题实施方案

进行课题研究事先要设计一个研究的方案,这个方案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课题的来源和期望。说明课题的起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的期望目标。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说明研究的对象是谁,如何取样本,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和要学习的内容。

*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

*研究结果的表达与应用。说明研究结果如何表达;是报告式还是叙事式,还要说明研究结果如何在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体现,发挥何种作用。⑵课题研究计划

不必写的太拔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写清楚这学期自己计划完成几件事,大约在什么时间完成,以什么方式完成,到期末时对照一下,完成了多少,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没有完成的部分分析一下原因,可以考虑转到下一学期继续执行,还是取消这个计划,重新考虑新的计划。

⑶调查表

要设计好选配得当、措词精确的一套问题,编制成问卷。

⑷研究成果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结构可以是“报告式”或是“叙事式”。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引言,说明研究的起因;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二)整理资料的步骤

其实,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整理资料的过程。

整理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整理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得的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学研究重要的辅助工作,通常采用核对资料、选择论据、汇总统计、综合加工的办法进行加工整理。

课题研究一般都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和结题验收阶段,一般情况下要进行三年时间,有时还要更长时间才能结题。这样时间一长,刚开始的热情就会减弱,就会产生惰性:反正没来验收,“赶趟”,等到时候再收集、整理也不迟。这样一来,等到验收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缺东少西。所以,日常坚持是很重要的。

我相信大家都是有心人,都是喜欢思考的教师。细心、恒心加耐心就等于成功。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也会坚持得更好怎样做好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搜集和整理。

篇2: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封面

目录

正文:

1、结题报告(1000字左右)

2、课题申报书

3、课题立项通知书

4、开题报告

5、中题报告

6、人员调整报告

7、成果附件

a、研究报告(约5000~10000字)(必备)b、……

注:

1、结题鉴定表另外单独装订。

2、材料双面打印,但是每个项目第一页必须奇数页。

篇3: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在图书馆中对专业资料进行搜集

当今是一个以知识及科技所主导的时代, 更多更全面的资料正充斥人们的生活。其中一些是对文字进行记载的图书及期刊,还有一些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但是每一种资料都可以帮助人们扩充知识面。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的集合地,资料应该相对齐全, 对这些期刊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 )人工搜集

在图书馆中会有专门负责资料收集的人员, 这些人员进入社会进行深入的搜集工作, 对一些在网络上无法查询的资料进行搜集。对于这些工作人员来说要多到社会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通常期刊及报纸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对这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就会有很多的需求者, 通常网上对信息的发布会比报纸晚一些, 因此搜集工作者要找到准确的搜集方向进行搜集, 通常搜集者都会收集部分报社及杂志社的部分期刊和报纸。每年政府、学校及一些企业都会在社会中做调查,搜集工作者应该及时地抓住这样的机会, 借助社会调查者的帮助一同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

搜集工作者还应该经常关注一些专家研讨会, 以及政府方面的会议和专业研讨会之类的社会类型的会议, 在参会的期间及时地对信息进行搜集, 同时将资料转交给资料室做保管。

对资源进行积极的交流,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的图书馆, 对图书的共享资源的特性都是建立在对资料进行搜集的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在对期刊及报纸进行搜集的时候,比较临近的图书馆之间应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从而对期刊及报纸进行最有效的搜集工作。

(二 )对 “信息化 ”的搜集

运用“信息化”进行搜集工作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以及一些具有搜索性的书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通常期刊还有报纸都具有发行量及自身涵盖信息量和变动性比较大的特点。但是通常这些资料都是有目录的,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查找,可以更快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在搜集过程中, 搜集的资料要是涵盖多种资料的云图及科目的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对资源的搜集工作,在网上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也是时下比较重要的一种对资料进行搜集的方式。比如很多图书馆就借用知网还有万方及维普这样具有公开性的资源, 进行等价值的交换以获取资源信息。现在期刊及报纸对资料的搜集工作,大多会利用网络资源。

二、图书馆专业资料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中对专业资料进行保管延续了搜集工作, 整理专业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实效性、专业性及对资料的分类,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为了对馆内资料实现全面管理,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 将专业资料的价值发掘出来。比如马克思在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就编著了《资本论》,由此可见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一 )对资料的建设工作

对资料的建设工作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在这项工作进行过程中,要明确资料的完整性,保证其具有完整的系统。专业资料主要分为基本资料、参考资料及辅助资料。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将资料进行分类,保证不同的资料分类存放,方便查阅者很快地找出需要的资料。在图书馆中对期刊及报纸进行分类的时候,要对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将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存放。对资料进行统一整理时要对文献进行编码,使得管理工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二 )加强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

对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是当前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重点。通过对信息化的工作进行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图书馆中管理者的工作量, 从而保证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并且当读者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询时,先了解文献具体的排放位置,再取书,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通常专业资料都储存在高校图书馆中, 现阶段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水平是比较低的,比如一些图书馆对社会科学、经济及法律方面的资料关注比较少, 分类也不清晰,其中对学报及学术性的周刊内容的整理资料更少,不能满足专业研究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建立。在建立过程中,对各项的标准要及时统一,比如对一些缺陷文献的添加, 以及对报纸的及时更新。在保证专业资料的数量后,也要及时地加强对资料的更新。组织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对专业资源内容进行扩充, 对专题资料、文摘及目录进行编制,运用网络,进行专业资料完善工作。及时发放全年各期的报纸及期刊,保证信息实效性及共享性的优势,扩大读者阅读的范围。对期刊、报纸及图书进行分类下载,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比如依照专业的名称对学报及期刊进行分类,为读者提供全面服务。

三、结语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对资料进行搜集及整理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 为一些专业的研究提供进行专业资料查阅的基础条件。但是对资料的搜集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期刊及报纸内容的变动会比较大,比如报纸就是每天都在更新,期刊也分为周刊、月刊等形式,涵盖范围比较广,因此在对专业资料进行搜集的过程中,对期刊及报纸的整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这个极具知识化及信息化的时代, 期刊及报纸内容的实效性及前沿性都是进行专业研究时的重要参考, 因此对这些资料的搜集及管理非常重要。

摘要:期刊及报纸对于信息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其所涵盖的领域更广,使得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工作更受图书管理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对图书馆专业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进行概括分析,对图书馆专业资料的管理工作方式加以探析。

篇4: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关键词】农村学生;地理资料;主动学习;初中地理

随着初中地理教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农村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逐渐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所谓的“副科”向必修性学科认识提升,学习方式方法也从被动的记忆与背诵学习向主动地资料搜集与整理学习提升。这种内驱性主动学习的实现,在农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中形成了更多良性循环,从课堂向课外、从教材向其他资料、从教师要求向个人兴趣与从教材规定向个人成长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地、主动地、积极地与创造性地学习拓展,既丰富了知识、培养了高效个性学习方法,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1 农村学生搜集地理资料的主动学习探析

由于农村学校与农村学生家庭现有条件的限制,他们地理资料的搜集必须克服很多的困难,且需要发挥更大的主动性才能实现。

1.1 兴趣性搜集

地理学习兴趣是支持农村学生地理资料搜集的首要动力。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从两方面加以引导和培养:其一,探索性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教材章节内容,加强对农村学生探索精神的开发与培养,尤其是运用相关教学内容中“未解之谜”等知识,激发农村初中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教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教师可以针对“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激发农村学生立足自己生长区域的气候、土壤与其他的因素等针对农业发展的探索精神,让他们积极地搜集相关地理资料为成长或服务农村打下知识基础。其二,好奇心培养。这种好奇心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生活中的好奇心。由于“地理知识中蕴含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学生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是农村地理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如上述“橘与枳”之间的变化现象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中的好奇心。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自己遇到的那些地理奇特现象,例如百慕大三角洲、地震、火山与龙卷风等。

1.2 拓展性搜集

根据农村学生地理学习的实际,这种拓展动力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其一,学习任务完成性动机。这是在教师教学主导下,学生根据教师布置任务开展的地理资料搜集工作,既有新知识的预习也有旧知识的复习。这种资料搜集活动具有方向明确的典型优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在资料搜集活动中的成果与进步。例如,在关于“人口与人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搜集世界各地人种及其各种典型特征的地理资料,学生只要根据人口与人种的地理分布情况,运用各种工具去完成就行了。其二,个人展示性动机。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展示,使全体同学共享资料拓展搜集的成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活动栏目是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其“多样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班级教室布置的版块与课堂教学环节版块,让初中生展示自己在地理活动中搜集的成果,如资料的多样性、多载体性、内容丰富性与地域特色性等,并根据教材内容体系适当地融入教学中,以鼓励与保护学生地理资料搜集的积极性。

2 农村学生整理地理资料的主动学习探析

资料整理工作相对搜集工作,是处在量变向质变的提升层面,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要求,且对农村学生地理知识进步与个人能力成长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2.1 教材补充整理

这是农村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发挥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教师中有两种情况:第一,精细化补充。即针对某种知识进行详细地补充,如地域特色风情特点、农产品种类与其他方面等。例如在教学“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时,学生可以针对高寒地区的牦牛与藏绵羊等优良畜种的特点进行补充,例如现存的数量、当地政府采取的保护措施以及有哪些生存挑战等。第二,类似现象或情况地域范围拓展性补充。即以教材内容中所展示的地域为核心进行知识拓展补充。如在教学中国地理部分的“水资源”时,学生也可以根据中国当前的水危机情况,去搜集世界其他国家的水资源资料,并探索发达国家与其他的落后国家的水治理与水资源现状等,教育学生珍惜水、爱护水源,实现学以致用。

2.2 体系归纳整理

这种活动主要运用在地理章节复习或某个学期与学年的地理复习学习阶段,是当前农村初中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教学中较为常见且对教学具有推动作用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每章地理知识体系整理。即以章节为基本的单位,让学生以教材章节内容为核心,结合自己搜集的地理资料开展学习整理活动。例如,学生对“中国的地理差异”一章内容进行整理,学生会根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每节内容体系,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融入整理,实现知识的体系化、全面化与尽可能地详细化,最终实现该章节地理知识学习的内化。二是,每类地理知识体系整理。即以地理知识的类别为基本的线索进行的资料整理活动。这种整理由于跨越了地域区别,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宏观思维能力与抽象能力。例如,以中国地理的“工业分布”章节内容为核心,让学生去归纳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分布情况。让学生对各国的工业地域分布、工业发展特点及其优势等进行全面精确的了解,为他们树立和实现中国梦作出切实性的指导。

3 农村学生搜集与整理地理资料的注意事项

虽然,地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活动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各种推动作用,但从学生的学习而言还需要加强针对性,把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建立在地理知识的扎实学习与进步基础上。因而,要注意两个原则:首先,教材关联性。即地理资料的搜集活动必须围绕需要学习或已经学习的内容展开,这样才具有对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直接推动作用,不仅实现学生的课本知识掌握,也让学生的知识在搜集与整理活动中得到最大化地拓展,把素质教育融入知识的主动学习与教育中。其次,兴趣培养与提升性。农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与知识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把“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农村初中生的地理资料搜集与整理活动成为一种学习的习惯、方式与能力,推动他们把课本知识学习与生活化学习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全程化的主动学习。

农村初中生地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由于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与环境的限制,依然需要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开放学校的图书馆与电子阅览室,让初中生在书籍资料的查阅与网络资料的搜集中最大化地实现,在保护农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为他们的素质全面发展创设更为理想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生之间资料共享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积极地配合中实现资料搜集的优势共享与缺陷互补。

参考文献:

[1]林关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0):37-38

[2]邓秋萍.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教学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12(3):97-98

[3]赵康娜,张卫青,崔志鑫等.从地理课程标准看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123-129

篇5:课题立项与结题的有关资料

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

根据市教研室通知及县教研室工作安排,“课题立项与结题”工作迫在眉睫,下面就2015年上半年的省、市级“课题立项和结题”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市级立项课题

做到认真、规范选题,填写好《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书》(附件一)相关内容,打印一式三份,封面并加盖学校公章,在规定时间报送县教研室。(要求A纸正反面打印)

二、申报市级课题结项

1、根据立项申报书拟定的时间,到了结题时间的,请认真填写《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项报告书》(附件二),一式三份(切记不要装订在结题材料中)。

2、结题材料1份,要求装订成册。结题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结题申请报告、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研究成果主件和附件等。

三、申报省级课题结项 省级课题结项要求同上。

说明:省里上半年不进行课题立项的审批。(下半年9月份进行)

四、材料上交及注意事项

1、所有送交的材料由教研室左志明老师统一接收初审,如课题立项与结项中有疑问,可及时联系,电话:***

2、材料上交的截止时间:2015年3月15日。

3、所有材料由教研室审定后汇总,统一报送市教研室。

特此通知。

2015年3月9日

篇6: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怎样做好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搜集和整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占有量及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全面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是课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将从以下两方面介绍:课题过程性资料的内容、课题资料怎样搜集和整理。

一、课题过程性资料的内容

1、什么是课题资料?

课题资料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全部资料,是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一个课题从策划、立项、研究到最后结题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课题成果的佐证材料,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更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保证。

2、课题资料的种类

从目前中小学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六方面资料:

基础性资料。基础性资料是课题研究前期以及课题研究中所作的调查、测量、检索、研讨等等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计划性资料。计划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计划方案、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专题性资料。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一些事关整个课题运作的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所形成的资料是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检测,对课题实施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估等等,都会得到相应的资料,这是形成最终成果的主要资料。

成果性资料。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与课题研究结束都育来自课题组与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总结,这些总结对课题终端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意义。

其中,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也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性资料。对于小课题研究来说,过程性资料已经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部资料了。这些资料比较繁杂,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3、课题过程性资料主要有哪些内容? 主件:

课题立项申请书 批准书

课题方案(具体每个阶段的研究计划每个阶段的总结)过程性资料(材料与课题要具有相关度):

★围绕课题展开的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阶段报告等;

★围绕课题的学习材料学习体会;

★围绕课题的研究课实录或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教者自我反思、课堂评价表、光盘、图片、影像资料;

★教育教学效果测查情况,检测评价试卷、问卷及检测所得的一些数据资料

★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全部观察记录、调查材料、测验统计等。

★课题组成员所写的课题小结、随笔、案例分析、课题组成员所获得的荣誉。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经验总结、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刊物封面、目录、文章级别、文章)、获奖论文(注明级别、等次)、撰写的专著。

★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大事记,主要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效果、效益。

★课题中期评估申请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成果 ★课题结题申请书课题结题报告最终成果

看到这些内容,老师们一定会感到非常熟悉,我们日常教学中就在做着这些工作,比如:教学反思、随笔、案例每月都写,教学活动我校也是每月一次。但我们获得的资料可能只是侧重某一方面,它们是独立的、零散的、无计划的,有效的搜集、整理、分析,使零乱、芜杂的资料成为典型、有序的资料,为验证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最终会取得研究的成果。

课题资料中有了这些材料,不仅使文档丰富而有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使课题实验者对各个研究项目有细致的了解和把握,防止课题研究者将研究流于形式,为督促与检查提供了事实依据。

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们要做在平时、重在实践、边做边理。达到过程资料翔实,研究实践真实,研究成果丰实。

第二方面,我就谈一谈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

二、课题过程性资料怎样搜集和整理

(一)搜集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现在,我们在搜集资料时存在问题主要是:⑴文献资料不注明出处;⑵事实性材料没有时间、地点,没有背景;⑶对资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证;⑷经常看到采用举例法,不知道该典型在所属群体中的位置;⑸搜集资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往往是欠科学;⑹对材料缺乏综合分析,有时变成材料堆砌,不知道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等。知道了不足,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做到

1、坚持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

现在,就结合我的一次小课题研究具体谈一谈,上学期,结合我校的课题“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研究”我确立了自己的小课题研究,主题是:如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能力,我准备有计划地搜集以下资料:小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计划(总计划、每学期计划)、理论学习(书籍、笔记、下载资料)、学生诚信调查表、教学采风(教案、说课、评课)、反思随感(反思、随笔、案例)、活动记实(课题整个研究过程大事记)、阶段总结(每学期一份)、成果汇总(经验总结、论文、文章、学生作业、作品、教师荣誉)

我制作成了目录,先把类别写出来,然后把手中已有的资料,按类别编写在相应的目录下面,以后每增加一份资料,就在相应的内容上进行补充。

2、联系日常教学实际,让搜集变得轻松、愉悦。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我们可以把每个学期所做的具体的工作,都用一定的文字记录下来,归类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如日常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导处安排的各类教学活动、学生作业、试卷及卷面分析等。这样,我们的研究就可以变得内容充实,变得科学严谨。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就会信心百倍。

3、明确每一项资料的具体要求,才能使搜集更有效。

⑴课题实施方案

进行课题研究事先要设计一个研究的方案,这个方案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课题的来源和期望。说明课题的起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的期望目标。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说明研究的对象是谁,如何取样本,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和要学习的内容。

*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

*研究结果的表达与应用。说明研究结果如何表达;是报告式还是叙事式,还要说明研究结果如何在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体现,发挥何种作用。⑵课题研究计划

不必写的太拔高,不需要写太多表扬自己的话。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写清楚这学期自己计划完成几件事,大约在什么时间完成,以什么方式完成,到期末时对照一下,完成了多少,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没有完成的部分分析一下原因,可以考虑转到下一学期继续执行,还是取消这个计划,重新考虑新的计划。⑶调查表

要设计好选配得当、措词精确的一套问题,编制成问卷。⑷研究成果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结构可以是“报告式”或是“叙事式”。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引言。说明研究的起因;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二)整理资料的步骤

其实,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整理资料的过程。整理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整理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得的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学研究重要的辅助工作,通常采用核对资料、选择论据、汇总统计、综合加工的办法进行加工整理。

课题研究一般都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和结题验收阶段,一般情况下要进行三年时间,有时还要更长时间才能结题。这样时间一长,刚开始的热情就会减弱,就会产生惰性:反正没来验收,“赶趟”,等到时候再收集、整理也不迟。这样一来,等到验收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缺东少西。所以,日常坚持是很重要的。

篇7:关于小课题结题材料的整理要求

关于小课题结题材料的整理要求

一、封面(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格式如下:

幸福街小学小课题“”研究材料

二、装订顺序(目录)

1、课题申报评审书…

2、课题研究方案…

3、阶段性反思、随笔2次

5、研究报告

4.过程性材料(1、教师方面的:证书、论文、发表的文章、在各级会议中的发言材料等。

2、学生方面的:证书、发表的文章、有价值的笔记等)

三、正文要求

题目(居中,小二号黑体加重)

(作者单位姓名)(居中,小四号黑体加重)

正文…………………………………………用五号宋体

一(四号黑体)………………独立一段,缩进两字,句末不加标点。

(一)(小四号楷体加重)………独立一段,缩进两字,句末不加标点

1.(五号宋体加重)……………………独立一段,缩进两字,句末加标点①②③……………………………………一般不独立一段

页边距:左、上为2.5;右、下为2。

行间距:1.5倍行距

特别要注意:

1.阿拉伯数字后面用圆点,不能用顿号;

2.两个相连的引号之间不用加顿号,例如“市级规范化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

3.两个相连的书名号之间也不用加顿号,例如《野草》《华盖集》;

4.破折号用“——”;省略号用“shift+6”;从网上转载的文章要将标点符号改成中文状态下的标点,如把〝〝改为“”等。

篇8: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图书馆专业资料的搜集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资料进入人们视野, 或是有文字记载的图书、期刊, 或是个人、集体的实践总结, 然而无论何种资料都会对人们的知识扩展起到重要作用, 而对于知识的集中地——图书馆来说, 将此些资料尽可能多而全、多而精的搜集, 则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人力化”搜集

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专业资料搜集员, 这就要求搜集员做好亲身实践, 深入到社会中, 去查找资料, 搜集资料, 以通过多途径的搜集, 来找到那些需要而又网上找不到的资料信息。其一, 多走出去, 从社会实践中搜集资料。一般来说, 期刊、报纸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其中的内容有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这就引起了很多需求者, 而网上发布的信息较报纸晚, 这就要求搜集者找准搜集方向后, 进行自己探索搜集, 其一般面向报社、杂志社等部分进行报纸与期刊的引取。很多企业、校园、政府每年都进行社会调查, 此时, 搜集员要抓住机遇, 发动社会调查者的力量, 使其协助资料搜集, 也可以直接跟队进行搜集资料。其二, 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与活动。积极关注各种社会型会议, 如专业研讨会、专家座谈会以及很多的政府性会议等各种会议, 在参与会议或活动时, 自己或是让参会者进行搜集资料, 并将资料交由资料室保管。其三, 积极展开资源交流。无论是校园图书馆还是社会图书馆, 其公开性特征是图书资源的共享性是资料搜集的最有力支撑, 所以, 在专业资料搜集时, 尤其是期刊、报纸搜集时, 要与相关专业单位, 或是相近的单位建立一定的资料交换关系, 实现及时、有效、专业的信息交换, 这是实现期刊、报纸针对性搜集的最有效方式。

(二) “信息化”搜集

“信息化”搜集是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检索性的工具书进行专业资料搜集, 因为期刊、报纸的发行量、变动性以及自身信息涵盖量较大, 而具有了“目录性”或是针对性查找, 则能够很容易的实现专业资料搜集, 当然在其中搜集时, 要面向所需要的资料的用途、科目、发展状况、涵盖内容等多方面, 如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的《文史哲工具书简介》介绍了1300多种工具书, 而常政等译的《百科全书》介绍百科全书出版的情况等, 可以通过工具书目录查找后在进入专题资料搜集。而随着科技的进步, 及时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信息性, 进行相应的专业资料查找, 实现网上资料搜集, 也成为现代专业性资料搜集的一种重要方式, 如很多图书馆利用“知网”、“维普”、“万方”等公开性资源, 以价值交换的方式, 进行相关专业性资料的搜集, 而利用网上文献检索, 则也成为期刊、报纸等资料搜集的重要方式。

二、图书馆专业资料的管理

图书馆专业资料的管理工作是搜集工作的延续, 对专业资料整理的时效性、全面性以及分类性是实现专业资料价值的重要条件, 也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 而要全面实现图书馆专业资料的管理, 还必须在管理过程中进行资料搜集与加工, 以便于发挥专业资料的内在价值, 如马克思在搜集资料中进行整理与加工, 而写出了《资本论》, 可见, 整理价值的重要性。

(一) 做好资料建设工作

资料建设工作是图书馆转专业资料整理的基础性保障, 也是其展开的基础工作, 在其中, 必须做到资料全面、资料分类清晰, 以及资料整体性、系统性完整。一般来说, 专业资料分为基本资料、辅助资料和参考资料, 这就要求在资料整理中, 必须将各种类型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 尽量保持各种资料分别放架, 以便于读者能够方向性查找。对于图书馆来说, 期刊、报纸等专业资料的分类, 一般是通过科目分层与分级的方式实现, 这就要求在进行资料管理时, 增强学科分类, 尽量实现科目与科目间、专业与专业间的独立性放置于管理。要注意的是, 无论根据何种方式进行资料分类管理, 其必须关注资料分类结构的内部统一, 一般来说, 在很多图书馆中利用文献编码或是专业代号的形式进行管理安排, 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当代文学——期刊检索编码标注——2012年上半年学术期刊与报纸——各本 (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93页) 期刊编码或是报纸排放顺序, 这样的资料管理方式, 就清晰化的将各种期刊和报纸, 尤其是一些时代性的文字承载体进行了分类, 这有助于管理也便于读者查询。当然, 由于期刊和报纸的更新性较快, 此时还必须强化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职能。在期刊、报纸的管理过程中, 要及时发现一些常用性的专业资料, 如学报、经济周刊等, 尤其是一些转折性、过渡性的期刊或专项报纸, 如政治时报、专业改革报等, 并将此些报纸、期刊进行专门化整理, 将以前的和现在的, 都放置出来, 这样就极大实现了每项专业资料的系统性。

(二) 加强专业资料管理的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 实行信息化管理, 建立专业资料管理数据库已经成为各个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 不仅能够实现管理者工作量的减轻, 而且也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如阅读者通过网上检索, 查找出所找文献的排放位置后, 再取书, 这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建立标准统一的数据库。一般来说专业资料一般集中于高校图书馆, 而从现阶段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来看, 其数据库管理水平较低, 集中体现在专业资料数据库的确实上, 如很多图书馆在社会科学、经济、法律专业资料数据库建立上很少关注, 其中综合性题录、索引重复, 分类模糊, 而学报、学术期刊文摘的信息量极少, 这就不能够满足科研需求, 所以, 图书馆必须加强数据库的建立, 通过建立研究成果数据库、各个专题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 来实现全面性服务, 同时, 在建立过程中, 必须进行各项标准的统一, 如增加缺陷文献, 偏向期刊、报纸更新管理, 进行数据库信息内部分级等。

强化信息资源管理与更新。在进行专业资料数量性完善的基础上, 必须进行专业资料的更新与信息化服务。展开专家交流与研讨, 开发专业性资源, 扩充专业资料信息性, 编制各个专题资料、文摘、目录, 进行专题分析与预测, 以网络形式, 进行各种专业资源的丰富与完善;对全年各期期刊和报纸进行及时发放, 利用信息资源时效性、共享性优势, 扩大读者范围;将期刊、报纸、图书等进行下载分类, 形成多种形式的数据库, 如根据专业名称进行期刊、学报分类, 通过专题进行期刊、文献分类等, 以全面化为读者服务。

三、总结

图书馆专业资源搜集和整理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 为专业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条件, 利于专业性研究的发展, 而在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 期刊、报纸的更新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为专业研究提供了历史性与创新性的参照, 所以强化期刊、报纸的搜集与管理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隋彦明.浅谈图书馆专业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J].商情 (财经研究) , 2008, (06)

[2]胡雪勤.重视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J].新闻爱好者, 2010, (13)

[3]徐萱双.图书馆专业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8)

篇9: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简单地说,搜集资料就是借助于一定的研究手段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手段即方法。古人说,授之以渔,就是讲方法的重要意义。离开了方法手段,任何目的都不能达成。

一、应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来浏览文献。

文献资料是以文字、声像形式记录下来用于传递或保存信息的资料。教育文献可分为三种类型:理论型、文件档案型和事实型。

如何在网上搜集理论型文献?理论型文献是指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主要表现为各种专著,发表于教育期刊、杂志和报纸的论文。科研要有所创新,就必须查阅已有相关的教育理论文献,这既可批判地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又可开阔自己的思路。那么,该怎样搜索教育科研需要的理论文献呢?第一,确定文献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去搜索资料。比如根据主题从资料的来源和形成时间上加以限制,集中精力在限定的范围内搜集有价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料。第二,细致查阅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书籍、文章。一般可利用图书馆网站来检索。同时也可利用文献信息网来查找。

如何搜集文件档案型文献和事实型文献?文件档案型文献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教育的法规、政策、规划及各种统计资料,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这些文献,可考虑到有关地区的政府网站,研究所网站,学校网站找;统计数据可查找各级各类统计年鉴或各种统计报表。教育的事实型文献是指以记载教育活动、人物、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文献。主要有学校及班级的工作日志、工作报告、会议记录、节假日活动的录像、录音与摄影;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工作小结;学生的作业、日记、成绩册等。这些文献,可以考虑到有关学校的网上信息中心查找。

二、利用网上问卷调查来搜集资料

在教育科研中,还有很多资料靠“查”是不够的,比如,学生的实际喜好,教师教学的感受,等等。这就可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来搜集。问卷方式是研究者为了了解某种情况事实或意见,向研究对象分发问卷请其填写答案。

问卷在资料搜集中的优点有:第一,由于问卷是将调查的对象分成若干个变量,然后再编成具体的问题,制成标准化表格。这样就可以获取多因素资料,针对性强、准确性高。尤其是封闭式的问卷更是便于进行科学统计以作定量分析。第二,问卷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增加了资料的全面性;第三,问卷方式可以减少回答者的心理压力,凡在谈话时不能直接提问的,均可在问卷上得到回答。有利于搜集到真实的意见和建议。第四,网上问卷还具有快捷,方便,参与人员广泛,成本节约等特点。

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及选择答案几部分组成。问卷提问的方式可以设计为开放式、封闭式。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以问卷来搜集资料关键的就是如何设计问卷。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问卷设计既要做到问卷中的问题能体现研究者的目的,又要使答卷者乐意配合。所以,研究者要很好地掌握制作问卷的技巧。这里只谈谈设计问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问卷的内容应有效反映研究课题的要求;第二,问题要精练,易答,并照顾到大部分答卷者的情况;第三,问题采用封闭式,还是开放式来设计应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和答卷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第四,要合理安排问卷结构,容易回答的问题、客观存在的问题、人们熟悉的问题或是感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等等。

三、通过网上交谈来搜集资料

交谈,是人与人交往最平常不过的形式,又是信息交流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搜集资料的方式。网上交谈更方便快捷,什么人都可以接触到,至于网上交谈的方式有QQ聊天,还有各种网站提供的聊天室等等。查阅文献、问卷等方式都主要是从研究对象或过程的外部着手进行的。教育活动还是主观性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主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研究对象“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需要些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只有通过真心相待的、轻松平等的交谈才有可能了解到。比如当课题研究中需要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需要调查对象提供确实知道的一般情况;需要征询调查对象意见;需要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以及更为细节和个人的情况和事实时就可以通过交谈来获得。有证据表明,交谈这种手段对于研究儿童的个性,探索其表现的根源,了解儿童的思维过程或思想状况,发现学习上困难的原因;了解儿童的家庭情况和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态度,了解教师备课方法以及工作的经验体会;了解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了解个人的经历、抱负、兴趣、爱好和信仰,等等内心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交谈来获取资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根据课题需要选择恰当的交谈形式。一种是比较正式的交谈。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组织和严格的计划。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但是被访者往往会存戒心,谈话留有余地,影响到资料的真实程度。二是比较随意的交谈。研究者和被访者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谈话,常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宝贵资料,但花时间较多,资料针对性也不强。第二,研究者须持“虚心请教”的态度,采取“共同讨论”的方式。使交谈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第三,选择谈话对象时应考虑对方能否提供有价值的事实资料,是否乐于回答所提出问题。因此研究者要了解被访者的经历、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以便更好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第四,是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第五,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搜集到的资料的信度和效度,因此一定要重视。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教育科研统计。

篇10: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中国汉文苗学文献历史悠久,成果丰富,汗牛充栋,国内基本情况较易了解,但国外苗学文献的情况,却较少为国人所知。为此,在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海外苗学文献分布、搜集、整理与研究情况。海外苗学文献是国际学界对苗族研究长期累积的结果,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778年到19世纪末,可称之为海外苗族研究史上以“粗描”为特征的“开创期”。1778年,法国汉学家钱德明(Joseph Amiot)用法文写就一篇专门讨论苗族的文章,在西方学界开启了海外苗学研究的先河。自此以后,英、法、美、日、俄等国陆续出现了关于苗族的记录和研究,尤其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列强加大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侵略和渗透,西方国家关于苗族的文献资料在数量上明显增长。据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等院校图书馆苗学文献专家的不完全统计和估计,这一期间论及苗族的西文文献估计至少在300种以上。在这些早期的苗族研究文献中,主要是西方的传教士、军人、探险家、学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辅之以他人的文字记录来描述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苗族的“奇风异俗”和生活状态,其代表人物有英国传教士洛克哈特(w.Lockhart)、艾德肯斯(J.Edkins)、美国传教士兼外交官裨治文(E.C.Bridgeman)、传教士暨语言学家卫三畏(S.W.Williams)等人。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初到1975年东南亚部分苗族开始移居西方国家为止,是海外苗族研究史上以“详记”为主要特点的“发展期”。此一阶段,海外传教士、旅行家和学者们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风俗描述,而是对苗族的仪式、物质文化、心理意识和民间文艺等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分析,其成果不仅在数量上达到千种以上,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譬如,无论是英国传教士伯格理(s.Pollard)和克拉克(s.R.Clarke)关于云贵苗族的记述或者法国传教士萨维纳(F.Savina)对东南亚苗族的考察,还是美国学者葛维汉(David C.Graham)等人对川苗的考察,都较有深度;日本学者鸟居龙藏的苗族研究更注重细节的描述,而且善于比较分析。法国学术界在老挝和越南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志调查,出版了一系列的田野研究报告,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苗学专家,在越战结束前的很长一个时期里一直在海外苗学研究中独领风骚。第三个时期为海外苗族研究的“拓展期”。随着1975年越战结束后,大批老挝苗族作为战争难民移居欧美,使苗族研究成为海外民族学研究的热点,成为国际上的显学。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有关苗族研究的英文学术文献中,仅硕博士论文达3000多篇,著作至少千部,期刊论文上万篇。这种状况也刺激了东南亚的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家苗族研究的发展,近30年来出现了大批泰文、越南文和老挝文出版的苗学论著。此外,随着RPA国际苗文书写系统在海外苗族中的传播流行,东南亚和西方国家在最近三四十年里印刷出版的苗文著作和文章数量已成千上万。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更好地研究苗学,就必须对上述已有200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多语种文献资料具有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否则我国民族学界的苗学研究将会陷入无法与国际苗学界进行学术对话、与国际学术主流无法接轨、只能“自说白话”“闭门造车”的尴尬局面,很难在学术水平上取得显著提升。因此,对200多年来海内外苗族文献资料开展系统的收集整理、述评和批判性研究,已是摆在我们学者眼前的一项势在必行的重大任务。深入了解海外苗学文献资源的分布,开展世界苗学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苗学界,这项工作对于山地民族学乃至整个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也必将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反思学术史和寻求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学术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参考借鉴。对海外苗学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可为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走向世界,参与国际人类学的学术对话与交流架设了一条便捷之道。为了大力提升中国的国际文化软实力,国家制定了“中国学术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苗族分布于世界各地,苗学人类学天然具有世界性、开放性,使其不仅成为国际学术对话和交流的最佳切入点之一,还可以成为中国民族学走出去、走向世界学术主流的前沿阵线之一。因此,系统地对西方苗学研究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批判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知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学术话语体系及其在苗学民族志领域的具体呈现。苗学文献作为人类学学科发展史一种镜像,不仅可以使我们沿着这条主线勾勒出古典人类学、现代人类学、后现代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史的历史轨迹与脉络,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西方民族学人类学者研究实践的关键场域之一,中国苗学和海外苗学透过各自以文献为载体的历史镜像,还折射出东西方民族学人类学者在研究范式和理论话语方面的异同、交锋与对话,为中国本土人类学家快速、准确、全面地了解世界苗学人类学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方法、学术倾向与政治立场,打开了一条捷径。对世界苗学文献资源开展集成式的收集整理和知识考古学式的批判性研究,显然有助于我们找出这“两个世界的最佳”结合点(即西人常说的“the best of the two worlds”),在继承中国本土苗学研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既可以避免“东方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陷阱,又可以摆脱民族主义的囿范,在世界人类学学科体系中正确定位,推动中国的山地民族学和山地人类学积极平等地参与到国际学术主流中去,使中国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nlc202309051135

众所周知,贵州是中国苗族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从人口上看也是世界苗族的中心。基于我们对于与苗族和瑶族这两大世界性山地民族相关学术文献资源所具重要意义的认识,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自从创院伊始,就成立了“海外苗瑶族群研究中心”,组织人员专门从事海外苗瑶研究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为了更有效地整合相关的学术翻译力量,研究院还协助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立了“海外苗瑶学术文献翻译研究中心”,选定了10多本西文苗学名著作为首批“海外苗学名著译丛”,目前大半都已完成了翻译,进入了译校阶段,预计不久就可交送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海外苗瑶族群研究中心”和“海外苗瑶学术文献翻译研究中心”组织人员广泛收集了200多年来苗族研究方面的以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撰写或出版的文献资料,编写了“世界苗学文献资源丛书”,包括了《二十世纪海外苗学英语文献综录》《中国苗学文献资料题录》《百年来日本对苗族的研究》《俄语学界苗族研究文献题录与述评》《二百年来法语苗学文献题录与述评》《德语学界苗族研究文献题录与述评》等等,也写出了一批很有学术新意的文献述评和批判论文。本期栏目特地从中筛选了4篇论文来公开发表,分别是蒙昌配、龙宇晓的《海外苗族研究文献中的文字学圭臬——阎幽罄的中国苗族文字史研究》,王薇的《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研究文献述评》,何源远、龙宇晓、李国栋《日本苗学文献史略》,龙正荣、石锋、潘运、胡展耀的《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海外苗族文献资料研究构想》。

蒙昌配等人的《海外苗族研究文献中的文字学圭臬》一文是其系统收集整理海外苗文研究文献资料过程中形成的系列成果之一,对瑞典学者阎幽罄(J.Enwall)以英文撰写出版的关于中国苗族文字发展史的鸿篇巨著《神话成现实:中国苗族文字史》(上、下册)进行了深度解读,不仅分析了该著的主要观点,阐述了它的重要学术贡献,点评了缺陷与不足,而且还着重指出了它对于中国苗族文字研究及发展的启示意义。王薇的论文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苗族英语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外范围内首次对近年来海外学术界在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学术史的考察,对我们深入了解海外苗族英语文学研究在苗学中的地位、海外苗学发展走向,特别是对于我们开展海外苗族文学的文学人类学研究,颇有裨益。何源远等人的《日本苗学文献史略》对百余年来日本学术界研究苗族而形成的文献资料展开了梳理和述评。基于其所搜集整理的学术文献资料数据,作者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百年来日本苗学的学术发展史,揭示了日本苗学研究文献在主题选择、理论架构、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基本特点。这项工作在国内外都属首次,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龙正荣等人的《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海外苗族文献资料研究构想》,试图在苗学文献资料研究领域探索新的方法,明确提出:对于200年来海外苗族研究形成的大量文献资料,应采取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从海外苗族文献的数量、内容、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深入挖掘海外苗族研究文献中的知识结构、特征、规律,把握其知识发展趋势;这样的研究对于加深对海外苗族文献的认识,促进中国苗学研究国际化和强化苗族的国际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这4篇论文的作者们对200年来海外苗族文献资料中的一些重要进行了搜集整理与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相信他们的论文能够加深我们对海外苗学文献资源的了解,有助于推动山地民族研究领域的海内外学术交流和对话,为中国山地民族学与国际学术主流的接轨和同步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责任编辑:曾祥慧]

篇11: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 结题的意义与方式

结题是指教育研究即将结束时,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研讨、理论阐释及提出新问题的过程。

1.结题意义

(1)课题研究的需要。当前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课题研究,其过程受到课题管理部门与研究者共同约束。以正式结题方式呈现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课题管理部门与研究者双方约定的研究任务的达成。

(2)课题管理的需要。经同行专家指导或推广,发现好的或潜在的研究成果;从结题中了解到研究者的能力及研究方向;课题管理部门通过听取研究者、结题鉴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改进工作。

(3)研究者的需要。结题为研究者提供了听取同行评议、反思自己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的机会,有利于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更深入研究开辟了道路。

2.课题文档

包括申报书、主体报告、工作总结、附件以及结题申请表等,是按一定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所生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有目的地整合而成。它反映了课题研究所有过程及结果,包括文字、图表、音像等。

(1)主体报告。指能集中、概括地反映整个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成果,包括课题提出、课题实施、研究成效和研究后反思。

(2)工作总结。是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计划执行情况和研究过程简略的事务性总结,包括课题组的协作、课题的调整与变化、研究活动的开展等。

(3)附件。是指正文中无法纳入,但又对文章观点、结论可作必要补充的材料汇集。

(4)申报书。指申报立项时的研究方案或立项后的开题论证,作为结题鉴定时的对照标准。

一般地,需要提交的结题材料是将主体报告与工作总结合二为一的课题研究报告以及附件。根据课题研究报告可以对研究水平、价值、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也要凭借课题研究报告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3.结题方式

本质是同行专家评议。

(1)成果认定。通过社会专业评价机构的审定和认可,在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或公开出版的专著、获政府奖励等来表示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从而认定结题。这种方式,需要研究者提交评价机构的证明,提交成果与课题研究相关性的说明,由课题管理部门进行判断和认定。

(2)会议鉴定。以召开同行专家会议的方式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进行鉴定,以确定课题是否按立项的目标、计划开展,是否完成预期研究成果。会议鉴定成本高,投入大,但收益也最大。会议鉴定使研究者面对面与专家交流,能充分得到专家对课题研究的评价,有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3)通讯鉴定。以通讯方式把评议材料寄送给专家,由专家个人审评完成鉴定。通讯鉴定相对会议鉴定而言,鉴定成本较低。但研究者与专家及专家之间缺少交流,专家对课题研究了解不一定全面充分,所做的鉴定可能存在偏差,不利于进一步总结和提升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的评定要从学术性、科学性角度来判断。为提高结题质量,我们采用二轮评审制与结题现场会相结合的方式。二轮评审制是组织教科专家对老师的课题报告进行第一次初审,反馈相应的意见或面对面交流,让老师做二次修改,然后再统一对修改后的课题报告进行第二次审定。结题现场会是先由老师汇报研究情况,展示其研究成果(课件),然后是听讲老师提问--报告人解释--专家点评,研究者对照自己的研究报告做二次修改后,再统一进行结题评审。

二、 研究报告及其结构

1.研究报告的类型及撰写要求

研究报告要描述和解释研究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并要对其获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和说明。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形成的研究报告也有多种类型,主要有:哲理型论文、实证型报告(调查或实验报告)、经验型报告、个案型报告等。研究报告因课题研究的对象和采用的方法各异,其结构和表述形式以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其总体要求是一致的:⑴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⑵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2.研究报告的正文结构

研究报告可分为前置(含标题、署名、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三部分。其中正文是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引论:包括研究问题概述、研究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要求根据原有方案和情报资料,实事求是介绍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用“问题的提出”等提法。要求交待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即课题研究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意义;要研究什么,即课题研究的假设、研究目标及关键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即目前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情况,包括前人研究成果与观点的综述、研究现状的诠释性概要(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总之,选用恰当的措词,开门见山地把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交待清楚,使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中的有关内容。

(2)主论:要求充分反映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①交待研究方法:主要指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与材料、测量方法与程序等。要求交待清楚研究的操作定义;研究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和方法手段;研究对象的确定(总体、样本、抽样方法等);调查的方法与项目;实验因素的操作、无关因素的控制;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等。研究方法交待要具体,条理要清楚。有些材料可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后面。

②分析研究成果:主要指概述研究发现与结果,对假设、问题、目标的结果描述,统计检验的结果等。要求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与数据进行数量统计,做出定量分析;对非数量化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纳,开展逻辑推理,用文字进行定性分析。数据可用直方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研究结果最好用一般与典型、数据与事例相结合来表示表述。

③讨论相关问题:主要指对结果的诠释,研究的局限性,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未来的启示等。要讨论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包括提出质问;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论证和分析。还要讨论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以便为同行进行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还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3)结论:包括对结果的概括和推论,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等。要求简明归纳研究成果的基本要点,即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同时要根据研究情况得出下一步应深入研究的问题。要求客观真实,简洁明确,鲜明集中,让人们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三、 研究报告的生成路径

1.明确主题

整合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要表现出研究报告中不同层次内容的深度、上下位的连接关系和并列标题之间的相互对应的统一整体关系。通常只阐明一个主题(中心论点)。提炼方法有:⑴头脑风暴法。反复阅读所得的材料,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直觉进行梳理,使用不同的概念将材料内容串成一个整体,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用图画出来,设想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写作。⑵逐级归纳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明确研究的类型,借助于相应的文本框架把所得的材料进行排列组合。从事实资料出发逐级归纳出基本论点,甚至中心论点,完成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过程。

2.草拟提纲

围绕梳理所得的逻辑顺序,构建研究报告大致框架结构(即拟定大小标题),显示论证层次以及论证方法。先是搭起研究报告的大框架,再考虑每部分层次结构,然后列出每个层次的段落要点和事例,最后将一些相关材料及索引分配在各标题下以备用。形式上是使通篇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是对各部分材料的概括。提纲有句子式、标题式、图表式和段落式。拟制提纲的程序同逐级归纳法正好相反,即从中心论点出发到基本论点再到下位论点最后到资料。

3.形成初稿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拟定完整提纲基础上,大胆地、尽情地把自己最初的感受、意念及有价值的东西先写下来。初稿写法有:⑴循序渐进法(按自然顺序)。⑵分题单写法(化整为零法)。将全文截开来写,各部分写完后再从整体上进行协调。⑶先易后难法。根据思维的活动展开写,思考成熟什么,就先写什么。

若一时觉得写不下去,可通过“忘、回、跳”策略走出困境。⑴忘:即暂时封存相关材料,暂时忘掉这些材料的种种观点和思想,腾出“空间”独立思考,避免自己的头脑成为人家的“跑马场”。⑵回:即回到教育教学的现实中去,再去做观察调查工作,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自己原有的思维方法进行“元研究”。⑶跳:即改变思维角度、分析策略,从其他学科或领域用其他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换位思考。

4.修改定稿

从斟酌观点、增删材料、梳理结构、润色语言和核实附注等方面,用趁热打铁法(边写边改一气呵成)、诵读修改法、冷处理法(存放-冷却-补正修改)或以文会友法(同行交流-专家点评-自我修改)等方法,对形成的初稿要进行精雕细刻。写作中的最新灵感又促使我们不断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研究意图和写作焦点,可重新考虑并改变既定的写法,直至修改写作提纲,扩大与容纳一些新的观念和认识。一篇合格的研究报告至少应满足科学性、新颖性和可读性的要求,而真正能打动、启迪读者的,是作者对问题深邃的独到的见解和缜密精辟的分析。全文自圆其说,结构严谨,意思贯通,脉络分明,浑然一体。

四、 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报告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照着写

作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验证和总结的研究报告,在以下方面要与实施方案对照着写。⑴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若是策略,研究报告中就要总结形成了哪些策略;研究内容若是教学模式,就要总结形成的教学模式;研究内容若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那就要总结问题是怎样解决的。⑵研究方法。如在研究实施方案中设计了问卷调查,那对应的研究报告是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形成了什么结论;如在研究实施方案中设计了行动研究法,则研究报告中就要陈述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问题解决中做了哪些工作,对原研究设计做了哪些修改,结果怎样,产生了什么新问题。如设计了文献研究法,就要明确文献的名称,主要观点,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等。⑶研究成果。课题实施方案中预设的成果要与研究报告中的成果分析保持对应。

2.依据研究材料来提炼研究成果

要全面掌握和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撰写时要重新熟悉课题研究领域内的相关情况,他人研究的理论观点、成果、动态和方法,以及应用于实际后的问题和建议等,均可作参考。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但不可受其束缚,被其左右,照搬他人研究的观点,人云亦云。对照课题实施方案,尽量搜集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研究资料,并注意对材料的检验和筛选,对具体材料作中肯的理论分析。要结合课题研究实际,为我所用。

提炼就是要把感性材料进行反复分析,进行筛选和改造制作,透过现象抓本质,透过局部看整体,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在提炼中经常会遭遇资料庞杂、茫无头绪的困扰,我们可以像旅行者收拾自己的箱子那样,采取如下办法加以解决:⑴重新安排其中的物品;⑵找一个更大的箱子;⑶把不必要的东西挑出来。第一和第二个办法促使我们考虑自己的归类标准,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包装”方式或更合适的容器。第三个办法揭示我们:研究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而聚焦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要提炼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在原有基础上有何发展,有没有新的发现,研究过程中质疑和完善的地方有哪些。要阐述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怎样操作,效果怎样。成果要概括、精要、利于推广。有的教师在研究报告中只交代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方法程序和结果,缺少理性思考和对结论的陈述,缺乏操作性的概括和提炼,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如只罗列材料,对研究过程做镜子式的实录;只简述论点,把大量的材料放在附件里等。

3.紧扣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现过程性

一般课题研究都以研究问题为切入点,在课题实施方案中围绕研究主题确定研究内容和子课题。因此在研究报告中首先要明确研究内容落实了没有,与子课题相对应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如《xx策略研究》,首先要陈述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形成了哪些策略,这些策略怎样界定,如何操作,有没有理论支撑,运用这些策略需要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需要怎样的教育教学环境,需要提供哪些保障,运用的效果如何。陈述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抓住问题,阐述观点。事例是实,议论是虚,唯有因实生虚,虚实相应,文章才能生辉。课题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在研究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发现,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理性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因此研究报告要以实践为基础,体现过程性。缺少引文及附件,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研究成果等现象,都会使研究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进行定量分析是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数据本身具有很强的确定性,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它比语言描述更客观、准确,有说服力。在科学研究目的中,描述、解释是基础,预测和控制才是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用数理统计等量化分析,甚至可以结合计算机量化模型,建立事物发展的数学模型。量化是教育科研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量的分析,只有质的描述,这样的研究是不完善的。要收集数据资料,并作初步处理,用作分析、推理和判断,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因此撰写研究报告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这样,才能提高研究报告的实证性。有些课题明为实验研究,且设计了对照班,但在成果分析中,多运用模糊语言,进行定性分析,没能根据事实材料和数据提出结论,印证成果,严重削弱了课题研究的可信度。

5.结论分析要实事求是

在文章结尾时,可以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做一个比较中肯的总结,同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尚未澄清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今后继续研究的方面和初步的打算。课题研究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研究报告中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切忌一味地唱赞歌。按照预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发现了新问题也是成果。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重在体验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的隐性成果比显性成果更多更有价值。因此,在结论分析上要尊重事实;对于效果不明显的,不妨讨论一下原因,明确下一步研究的问题。结论是正文内容的归纳和深化,如对正文的主要内容仅作简单重复,或谈几点体会、喊几句口号就草率收兵,会使结论空泛笼统,使成果缺乏说服力。不要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尚无研究”;也不可闭门造车,忽视前提和条件,任意夸大成绩缩小问题,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以免影响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6.附件是报告的补充材料

附件包括:⑴对概括性成果的具体展示,如专著、系列论文等;⑵表明所依靠的方法与工具,如研究工具(问卷等)、原始数据与统计、观察记录等;⑶研究效果证明,如实验学校教师总结、典型案例等。凡撰写者认为必须向读者提供的一些原始记录、工作表格、可供借鉴的资料等,都可作附件内容,并按推出的内容分成若干条目陈述。千万别把附件当成垃圾箱或档案袋。

参考文献

[1] 李政.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及实际操作.教育科学研究,2001⑸.

[2] 吴建深.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⑸.

[3] 冯永熙.如何做好课题研究及撰写结题报告.基础教育,2003⑺.

[4] 王少元.中小学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问题和对策.宁夏教育科研,2006⑵.

[5] 张建.研究报告撰写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 池方浩,池哲萍.教育研究文稿的写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上一篇:继续教育学院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分析报告下一篇:新课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