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蒲松龄翻译

2024-04-28

狼蒲松龄翻译(共9篇)

篇1:狼蒲松龄翻译

蒲松林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阅。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 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 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5.常用字词: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

篇2:狼蒲松龄翻译

蒲松龄

第一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忽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发了一笔小财。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第二则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1)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在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一块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赶上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困迫,为难,恐怕前后遭受到它的攻击。他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将柴草堆放在那儿,覆盖得像小山一样。于是屠户奔过去,躲避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朝着屠户直瞪眼。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接着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后面攻击屠户。身体已经钻进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了它。才明白前面那只狼为何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户乌能作此谋也!

译文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鉴赏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篇3:狼蒲松龄翻译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近年来, 对语言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国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所以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2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及翻译的重要性

所谓文化负载词, 就是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语言。它就是跨国交流的最大障碍, 所以这一类词汇在翻译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孙致礼所指:翻译中的最大困难不是语言本身, 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3《狼图腾》英译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本文以《狼图腾》的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 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之所以选择《狼图腾》作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狼图腾》由几十个“狼故事”贯穿始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 又包涵了丰富的中国蒙古族文化, 不仅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 更受到外国读者的疯狂追逐。《狼图腾》的英译文本是由最积极、最著名的翻译家葛浩文翻译的, 作为知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 他在选择原作时并不随意, 而是选择那些想象丰富, 故事新奇, 或者悲观堕落, 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进行批判的作品, 而《狼图腾》正符合葛浩文的兴趣。 (董静, 2010) 译本Wolf Totem于2008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译文中葛浩文大部分采用了直译, 保留了真实的文化信息以及当地的民族风情, 当然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 葛浩文也采取了其他的翻译方法, 如厚译、改译、意译等。

3.1.《狼图腾》英译本中的直译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能传达原文意义, 体现原文风格, 然而对谚语、专有名词进行的直译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种对字面意思直接翻译的方法, 会让缺少一定文化知识的读者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中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也会让文化之间的交际变得更有难度。

如“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姜戎, 2004) , 在葛译中翻译为A dragon sires a dragon, a phoenix breeds a phoenix, but a rat’s body knows how to dig a hole. (葛浩文, 2008) 这样的翻译显然没有让读者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 像这样的俗语还有很多, 如“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等, 当然他们在英语中也有对应的句子, 例如Like father, like son.如果用这些句子来代替, 那么句意便会清晰明了, 可见直译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合适, 而且会让读者一头雾水, 搞不懂真正的意义。还有一个更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百灵鸟双双飞, 一个翅膀挂两杯”被直译为Meadowlarks fl y in pairs, two cups from a single wing (葛浩文, 2008) , 这样的直译会丧失原本的诙谐之意, 了解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些文字叫做行酒令, 这种口令被人们用作酒桌助兴, 以增加欢快气氛。这种文字一般都是押韵的, “杯”和“飞”都有韵母ei。直译就缺失了韵律, 与原文的诙谐大相径庭。当然这种直译的例子还有很多, 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读者接触到这些知识的时候也许很难理解文章的幽默感以及文章所呈现的文化内涵, 这些成语、谚语以及典故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翻译, 那么译文就失去了原汁原味, 这就会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带来一定的障碍。

3.2.《狼图腾》英译本中的删译

《狼图腾》每一章的开头都会引用古代一些文言文、按语, 对于这些内容译者一般都会选择放弃翻译。例如:

陈阵深知自己绝对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懦, 必须像唱空城计的诸葛孔明那样…… (姜戎, 2004)

时时得提防狼来偷袭。每天总有苏武牧羊那种孤独苍凉…… (姜戎, 2004)

像“空城计”“苏武牧羊”这样的词, 译者没有翻译, 因为这样小小的两个词都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以及很多典故, 翻译起来工程量巨大。只有清楚地理解每一个词语的真正来源及其背后的故事, 才能让读者明白这些词汇运用到这个地方的深层含义, 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3.3.《狼图腾》英译文中的厚译

《狼图腾》的译本中有一部分句子和词汇采取了厚译的翻译方法, 这种翻译方法需要对特定的文化背景进行大量的文字解释说明才能避免理解偏差, 也会让读者对《狼图腾》中的蒙古文化以及《狼图腾》的写作背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例如:

两年前陈阵从北京到达这个边境牧场插队的时候, 正是十一月下旬, 额仑草原已是一片白雪皑皑。 (姜戎, 2004:4)

译文:The Olonbulag is located southwest of the Great Xing’an mountain range, directly north of Beijing;it shares a border with Outer Mongolia.Historically, it was the southern passage between Manchuria and the Mongolian steppes, and, as such, the site of battles between a host of peoples and nomad tribes, as well as a territory in which the potential struggles for dominance by nomads and farmers was ever present. (葛浩文, 2008)

划线部分全是对额仑草原的解释, 译者之所以对额仑草原展开大幅度的解释说明, 是为了让外国读者充分融入到当时的环境氛围中, 所以译者清楚地介绍了额仑草原的地理位置, 让外国读者通过其地理位置, 间接地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 让读者对文章里面描述的情景有更深的了解和感触。

3.4.《狼图腾》英译文本中的改译

《狼图腾》译本中也有少量的改译, 改译一般都是译者基于对原文的理解添加了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翻译方法改变了原文的真正内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 狼在西方文化里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更正面的形象。比如汉语中有很多关于狼的词语“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 狼常常代表奸诈、凶残的反面形象。而在西方国家中, 许多人的祖先很久以前都过着游牧生活, 那里的人更向往罗马文化, 罗马文化中就有对狼崇拜的传说, (李慧敏, 2010) 由于这一文化因素的不同, 译者在对《狼图腾》的翻译过程中会进行改译。例如:

都说狼子野心是世上最大的野心…… (姜戎, 2004)

译文:People had told him there is no animal more determined than a wolf. (葛浩文, 2008)

英语学习者都知道determined是褒义词, 是指“坚定不移的”, 经过译者的改译, 就将狼描述为拥有坚定信念的动物了。显然这与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在汉语中狼子野心是指毫无良心。 (吕耀怀、刘爱龙, 1999) 然而狼在人类文明起源中的意义和作用渗透于人类社会意识的各个方面, 对西方社会文化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殷国明, 2002) 从译者翻译的用词可以看出, 译文中狼的意象由原文中的消极负面变成了积极正面。这样的话后面写陈阵因为在草原见识过狼的聪明以及对草原的某种保护, 而改变了自己原先接受的汉语文化中的狼的负面形象, 就无法体现了。

3.5.《狼图腾》英译本意译

《狼图腾》译文中也有很多意译, 虽然意译不能让外国读者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也不能体现原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但是能很好地让外国读者了解文章中真正的语言含义, 比如:“青梅竹马”译为To become friends, “评头论足”译为offering positive comments, “声东击西”译为hitting the east to divert attention from the west.其中“声东击西”就如英译的意思那样——转移敌方的注意力, 就是divert attention。像这样的意译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其实, 这样的翻译在译文中不占多大比重,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意译的方法更有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与此同时, 意译则更加需要译者对原文本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彻底知晓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才能更好地呈现本国文化以及原小说的真正意义。

4结语

本文以《狼图腾》的英译本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例, 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 主要分析了译者翻译的策略方法:直译、删译、厚译、改译、意译。同时分析了这些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的优点与不足。总之, 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以让文化交际更好地进行下去为目标。这项研究不仅突出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重要性, 并总结了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几种常用方法。

摘要:本文以《狼图腾》的英译文本为例, 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译者翻译的策略及方腾》的文化背景及其深远影响;第三以《狼图腾》汉英两种译本为例, 研究译文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狼图腾》,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董静.从翻译规范论视角浅析5狼图腾6英译本[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91-94.

[2]葛浩文译.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3]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4]李慧敏.面向译入语文化的英文翻译Wolf Totem:对于译入语文化规范影响翻译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 :141-144.

[5]吕耀怀, 刘爱龙.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J].道德与文明, 1999 (2) :34-36.

篇4:蒲松龄的《狼》分析报告

跟踪是天职

故事开始在黄昏的乡村小路,两只狼跟上挑着剩骨下班的屠夫,搞得他很害怕。

这种场面完全真实可信,因为跟踪这种手段在狼的觅食行为中再普通不过。跟踪就意味着寄望与观察,寻找等待获取食物的机会。在自然界中,狼以坚韧著称,它们活动范围很大,在草原荒漠上,它们甚至可以跟随羊群迁移数百公里。所以狼在荒郊野外尾随人类并不稀奇。在荒山野岭生活过的长辈们时常会提起被狼跟踪的经历,即使现在要去有狼出没的地方,仍然有被狼长时间跟踪的可能。

两只狼也是狼社会

屠户开始扔骨头,希望二位盯梢的见好就收、点到为止,或者最好为了争骨头内讧一下,他就可以脱身了。在他看来,这两只狼可真狡猾,始终是一只吃、一只跟,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招金蝉脱壳之计。

不过在狼看来,或许这里根本没有任何计谋和对策可言。因为狼是群居动物,有着严格的社会分工和权利义务关系。在狼群中,面对食物谁先吃、谁后吃、谁值班,一切都井井有条。关于狼群一般有几只,聊斋先生的记述非常切合实际:两三只狼集体行动最为常见。而对于在旷野捕捉较大猎物,“七匹狼”应该算是不错的组合。我国有文献记载的最大狼群不过30只,除了狼群,出现的孤狼基本是在争夺领导权中的失败者、或被群体汰除的病弱个体。

战略战术,生存之本

骨头扔光了,尾巴还是没甩掉,于是屠户豪情顿起,文首困人犹斗、背草一战的那一幕出现了。面对钢刀壮汉,狼方上演了前狼假寐诱敌、后狼包抄偷袭的经典战例。不過因为屠户主动出击的勇气,这一计划落空了,两狼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两狼的计谋应该不能仅仅被评价为“止增笑耳”。

狼捕猎的技巧与战术,确实让古今所有与狼打过交道的人欣赏赞叹,如今许多已经被动物学家们证实。在捕猎中,根据狼群规模、对手特点与地形天候环境,狼群会选择长途奔袭、分进合击、包围埋伏等等种种最有效的战术。至于知己知彼、疲敌扰敌、选择时机等战略原则,更好像是狼群天生就掌握的。如果两只狼分工诱敌与包抄,则完全不必认为它来源于人类杜撰。

猎食者也马虎不得

其实,既然是自然界的猎食者,必然早已演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捕猎策略。独居的猛兽体多体现为力量和技术,而在狼这种社会性食肉动物身上,战略战术就成为生存的致胜法宝。

根据狼的习性,在故事中前狼假寐很容易做到,包抄奇袭的后狼却有些蹊跷。为了产子或者捕食鼠、獭等动物,狼的确喜欢打洞,但它们恐怕不太喜欢柴草堆。另外,狼的听觉嗅觉都异常灵敏,危机感和警惕性也远远高于其他大型猛兽,屠户在身后出现而不惊觉似乎不太可能,除非,那堆柴草太结实了。

也许是误会

不论怎样,蒲松龄是位清贫而孤傲正直的文人。在他笔下,狼用来比喻贪婪而凶残的恶人,比如他曾写诗骂一位尚书:“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道道狼狐狗。”

然而现实中的狼,并不像贪官污吏一样为害人间。即使在这个故事中,狼也可能从未把屠户当作猎物。研究表明,狼经常尾随人,却很少主动攻击人。尽管狼伤人有过先例,但在只有两只狼的情况下,则从来不会对人挑衅。何况人类根本不在狼的菜单上。

按照故事里的描述,吸引两狼的应该是那担肉骨头。它们闻到肉香于是跟了上去。屠户扔骨头喂狼,狼当然认为跟着这个人会有好吃的,不继续跟下去才怪。骨头扔光了,但狼可不知道那个散发肉味的筐再也冒不出骨头……如果这位屠户能够用刀或者树枝在自己走过的路上划上几下——就像动物学家遇狼跟踪时做的,警戒之心就足以让生性多疑的狼止步不敢越过,或许一场搏斗可以就此避免。

篇5:狼蒲松龄翻译

2、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

3、为[wèi]:被。

4、遗[yí]:留下。

5、伏[fú]: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

6、去:离开。

7、盈:超过。

8、不盈:不满,不足。

9、负:背。

10、行室(xíng shì):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11、苫(shàn):用草编的席子。

12、去:离开。

13、豕(shǐ):猪。

14、方:才。

15、则:就。

16、股:大腿。

17、乌:哪里,怎么。

18、顾:但是

19、死之:杀死它

七年级语文蒲松龄狼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止有剩骨 ( ) 2、缀行甚远 ( )

3、一狼仍从 ( ) 4、并驱如故 ( )

5、并驱如故 ( ) 6、屠大窘 ( )

7、前后受其敌 ( ) 8、顾野有麦场 ( )

9、积薪其中 ( ) 10、苫蔽成丘 ( )

11、弛担持刀 ( ) 12、投以骨 ( )

13、眈眈相向 ( ) 14、少时 ( )

15、一狼径去 ( ) 16、犬坐于前 ( )

17、目似瞑 ( ) 18、屠暴起 ( )

19、意暇甚 ( ) 20、意暇甚 ( )

21、方欲行 ( ) 22、一狼洞其中( )

23、意将隧入 ( ) 24、止露尻尾 ( )

25、自后断其股( ) 26、乃悟前狼 ( )

27、前狼假寐 ( ) 28、盖以诱敌 ( )

29、狼亦黠矣 ( ) 30、变诈几何哉( )

二、解释词语

1、久之,目似瞑 ( )

又数刀毙之 (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2、止有剩骨 ( )

一狼得骨止 ( )

3、恐前后受其敌 ( )

盖以诱敌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四、文学常识

作者 ( ) ,他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 》

是一部 ( )。

五、阅读理解

1、写了屠夫从 ( ) 的经过,生动地揭示了狼的

( ) 的本质,细致刻画了屠夫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 )。启发了我们:(

) 。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 。

2、结合文中描写屠夫和狼的语句分析两者的特点:

屠夫:

狼:

3、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什么?

5、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

6、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的故事情节:

( )→ 惧狼 → ( )→ ( )

7、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8、联系全文,段⑴是故事的( ),主要写 ( );段⑵⑶是故事的 ( ),主要写 ( )

9、“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10、“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篇6:狼蒲松龄教案

《狼》教案。

课题与课型

狼(清)蒲松龄 自学导读课

教学目的1.识记: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2.了解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读懂课文

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4.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重点)

2.课文阐明的道理(重点)

3.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难点)

教法学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媒体设计

多媒体或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

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险些被狼吃掉了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郭沫若先生为他的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二、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三、自读与点拔

自读程序 适时点拔 设计意图

(一)预习识记。(注意音形义)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黠xiá 尻kāo 寐mèi

(二)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任务:1.识记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2.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译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顺课文情节脉络。

(四)熟读课文,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能用原句作答的,尽量用原句作答)1.这则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对立的双方各是什么? 2.屠户对狼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4.屠户是怎样杀死狼的? 5.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五)口述“遇狼”到“杀狼”四个情节。

(六)品读课文。

重点落实如下内容:

1.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2.面对狼的阴险狡诈,屠户表现出怎样的勇敢和机智?

3.狼狡猾,但最终逃不掉“顷刻两毙”的下场,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课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4.把握下列文言词语,解释句中带点词的含义:(1)恐前后受其敌(2)场主积薪其中(3)屠乃奔倚其下(4)一狼洞其中(5)隧入以攻其后(6)屠自后断其股(7)恐前后受其敌(8)盖以诱敌(9)而前狼又至(10)狼不敢前(11)一狼洞其中(12)隧入以攻其后(13)其一犬坐于前(14)禽兽之变诈几何可采用学生先识记,再同桌互测,教师抽查时以口答或笔答形式进行。教师范读(或录音带范读),领读、学生自读、齐读,借助注释轮流翻译句子,师生共同评说。

全文结构为故事、评议两部分:(板书或放投影)遇(故事开端)屠 惧(故事发展)狼户 御(故事进一步发展)杀(高潮结局)结合课本练习一作答具体表述为: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

可以创造性地口述,不只是对课文进行翻译。

1.“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其狡诈本性。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3.作者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禽兽,既是指狼,又是指狼一样的恶人,作者借题发挥,语意双关,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用的是卒章显志的传统写法。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要阐明的道理。

4.(1)狼(2)麦场(3)柴草堆(4)柴草堆(5)屠户(6)狼(7)攻击、进攻,名作动(8)敌方、对方,名词(9)前面(10)上前,名作动词(11)打洞,名作动(12)钻洞,名作动(13)像狗一样(14)多少初一学生掌握字词,积累词语,仍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学习文言文切忌教师串讲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特别是用朗读、看注释等手段来解决字词障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理解。通过讨论作答,消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口述”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消化。

(六)是全文自学的重难点。设计这一自学程序,侧重于进一步地让学生认识狼阴险狡诈的本性及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通过讨论和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对重要内容具体落实和消化。初步掌握“其”在文中的不同用法;“敌”、“前”等一词多义现象;“洞”“隧”“犬”等词类活用现象。

四、小结(略)

五、作业:背诵全文

设计简要说明:这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注重文言词语积累。

张巨宏,男,现任教于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天门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天门市十佳校长,十佳园丁,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写作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曾先后担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校长,推行人本管理,坚持教学改革。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学生多次获奖。在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上海师大学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30多万字,主编中学语文拓展阅读、高考专题训练6+

1、初中作文教程、中考试题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等著作10部,参编著作计36部。

蒲松龄《狼》教案

复习目标:

1、熟练朗读文本。

2、梳理文意,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讲述故事,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运用智慧与狼搏斗的精神。

复习重点:

1、梳理文意,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复习难点:

讲述故事,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智慧与狼搏斗的精神。

复习过程:

一、预习检查:

(一)狼是凶残的,狡猾的。可是在聪明的屠户面前又变得如此愚蠢。下面我们一块学习蒲松龄的小说《狼》,体会一下屠户的机智和狼的愚蠢。

《狼》的作者是,选自短篇小说集《 》

(二)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屠大窘()()

2、麦场()

3、苫蔽()()

4、奔倚()()

5、弛担()

6、眈眈()()

7、径去()8、目似瞑()

9、意暇甚()

10、尻尾()

11、假寐()

12、狼亦黠矣()

(三)根据图片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集体交流与互相提问相结合。

二、自主合作复习基础知识。

小组自主复习文中的字词句的翻译,小组长监督。

三、交流展示:

(一)每组组长抽查其他组的两名组员,评最优秀的小组

(二)归纳特殊用法的词语(屏幕显示)。

(三)巩固

1、意:①意暇甚()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止:①止有剩骨()

②一狼得骨止()

3、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盖以诱敌()

4、犬 :其一犬坐于前()

5、盖:盖以诱敌()

6、股:屠自后断其股()

7、洞:一狼洞其中()

8、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其:(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屠自后断其股()

10、以:①屠惧,投以骨之()

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1、之:①复投之()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检查句子翻译。(组长大比拼)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8、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四、小测。

1、词语(10个)

2、句子(2个)

3、你从本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五、迁移训练:(屏幕显示)

1、根据意思写成语

2、写作。

六、作业:

比较下面两文与课文的区别: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狼》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掌握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并翻译课文;

3.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4.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

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

2.试着翻译课文,划出自己不能翻译的句子。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二)小组探究

1.注意读准的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少 瞑 尻

寐 黠

2.把握文意: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第5段是。

4.文意探究:

请在课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狼和屠户的语句,并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分析狼的特性:

分析屠户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深层感悟:

学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狼和屠户两个角度加以阐述

狼的角度──

屠户的角度──

二、基础巩固

(一)解释文言词语:

1.缀行甚远

2.一狼仍从

3.骨已尽

4.顾野有麦场

5.弛担持刀

6.屠暴起

7.乃悟前狼假寐

8.盖以诱敌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目似瞑,意暇甚

4.一狼洞其中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三.当堂测试

一词多义:

1.止 2.以

①止有剩骨: ①投以骨:

②一狼得骨止: ②以刀劈狼首:

③止露尻尾: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④止增笑耳: ④盖以诱敌:

3.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一狼洞其中: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④屠自后断其股:

⑤其一犬坐于前

4.之

①复投之:

②久之:

③数刀毙之:

四、有关狼的成语: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虎穴狼巢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五、作业:

1.请结合课文展开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白话文.课本剧.小品等。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篇7:蒲松龄狼扩写

渐渐地,屠户开始害怕了,他心想:“完了,这两只狼不是想把我吃掉吧!怎么办呢?”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他突然想起篮子里还有一些剩下的骨头,于是他便把骨头扔给了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后停了下来吃骨头,但是有两只狼,而屠户只扔了一个骨头,所以另一只狼仍然跟在屠户的后面。屠户没办法,只好再拿一个骨头扔给狼,虽然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但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屠户就又拿了一个骨头给狼。这样反反复复了几次,终于,屠户的担子空了,骨头没了,但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紧跟在屠户的身后。

这时,屠户的处境非常危急,他很害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而无法反抗。他的心跳的很快,他很害怕,心里不停地问自己:“这下怎么办?没有骨头了怎么办?它们一定会吃掉我的!怎么办?”还真巧,就在屠户环视四周的环境时,他突然看见田野里有一个麦场,农场主把柴草堆积在了麦场中间,覆盖得像小山一样。屠户突然灵机一动,心想:我跑到柴草堆的后面,拿着刀,他们要是敢过来,我就把他们杀死。于是,屠户就向着柴草堆跑去,靠在了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了屠刀。两只狼站在那里,不敢靠前,朝着屠户瞪眼。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安静地蹲坐在屠户面前。屠户不敢动,他打算找到合适的时机,把那只狼杀死。那只狼也蹲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也十分悠闲。屠户想:时机终于到了,我要杀死你!于是,他突然跳起来,用他的那把屠刀劈那只狼的头,又

连砍了几刀,终于把它杀死了。当屠户刚要走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还有一只狼呢。便转过身子看柴草堆的后面。他看见有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身子都已经进去一半了,外面只剩下屁股和尾巴。屠户立即拿起了刀,毫不犹豫地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此时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然后,屠户就拿起担子回家了。

篇8:“挑战蒲松龄”教学设计

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一些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远离经典, 一味追求“麻、辣、烫”, 更有甚者, 课外购买、订阅《猛鬼故事》之类的杂志, 寻找阅读刺激……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是针对上述种种现象, 力图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有效形式和载体,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一次丰富情感的过程, 一次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 一次语言积累的过程, 一次实践和训练的过程, 当然也是一次亲近传统文学经典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感受母语的精彩, 培养热爱母语的自豪感, 进而由享受语言的美过渡到创造语言的美。

2. 体会经典名著的永恒阅读价值。

3.认识蒲松龄, 了解《聊斋志异》与当下社会上热卖的《猛鬼故事》杂志的本质区别。

4.通过活动, 学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温度的和谐社会小公民。

教学流程:

一、穿越时空夸作者

1.夸夸蒲松龄。

师:自从咱们开展“走进经典”语文实践活动以来, 老师选编的《聊斋志异》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我想, 《聊斋志异》的作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今天的实践活动, 咱们就先来夸一夸《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吧!

2.学生夸蒲松龄。要求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做到语言精练、简洁。

3. 教师出示中外名人对蒲松龄的评价。

二、拨开云雾识《聊斋》

1.师:赞赏蒲松龄的人有很多很多, 关于蒲松龄的传说也有很多。据说蒲松龄在临终前曾交代儿子, 他写的491篇故事中, 只能对世人发表490篇, 他想用剩下的那篇故事向子孙后代挑战———谁能根据这篇故事的开头进行续编, 而且编的水平自认为可以超越他, 此人的作品就可以收入《聊斋志异》中。同学们想尝试一番吗?

2. 欣赏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说聊斋》。梳理阅读过的《聊斋志异》。

3.结合《说聊斋》谈作品。听了歌曲, 你有什么感觉?品味歌词, 哪些字眼触动了你的心?

三、运筹帷幄思创意

1.出示《鸿》故事第一段:“天津有位猎人捕猎到一只雌雁, 另外一只雄雁也随着猎人飞到他家, 哀鸣着来回飞旋, 到傍晚才离去……”

师:这对朋友的命运如何?蒲松龄接下去可能会怎么写?诸位又有何高见? (教师将两只大雁预设为亲密的朋友, 引发学生的质疑。)

师:同学们想得合理, 说得精彩。的确, 它们不仅仅可能是朋友, 还可能是像大家刚才所说的恋人、母子、兄妹等种种关系。蒲松龄今天算是遇到对手了!

2.学生思考。提示:从故事的创意、故事的题目、某个精彩的段落着手。

四、青梅煮酒论英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师:下面咱们就“青梅煮酒论英雄”!

3.出示《鸿》原作。

4.品评原作。读完原作, 你有何体会?

师:一只大雁不是“大难来临各自飞”, 而是冒着种种艰难险阻去救另一位同类。从它们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不离不弃的友情、至死不渝的爱情、生死相依的骨肉亲情……一对大雁间发生的故事就可以给我们如此多的思考、感悟, 这不正是《聊斋志异》这一经典名著给我们带来的阅读快乐吗?

5.师小结:挑战就意味着输赢, 但是今天的挑战很特殊, 蒲松龄赢了, 咱们也赢了。300多年前蒲松龄写作是为了心中的真、梦中的善和理想中的美, 300多年后的你们也是为了表达真善美, 其实大家比拼的是做人的温度, 是关心社会的热度。

五、情满天下话和谐

1.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不和谐现象。

2. 教师展示搜集到的不和谐现象的图片。

3. 师:同学们, 当我们用一只眼睛享受真善美时, 别忘了也要像蒲松龄一样学会用另一只眼睛分辨出假恶丑。

六、小试牛刀

1.续编《鸿》, 将续编的故事投给班级《春芽》编辑部。

篇9:蒲松龄《狼》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借助页下注读懂课文,掌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词汇。

2.通过分析语句,理解屠夫和狼的形象。

学习过程:

一、前端学习

任务

1、认真读课文3-5遍,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达到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任务

2、把页下词语的释义写到课文本字词的上下行间,尝试着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达到能用现代汉语话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任务

3、自主完成《补充习题》P103-104随文练习1、2两题。

二、课堂学习

(一)目标一

1、朗读展示

朗读点评标准: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音准确,句读合理,流畅顺利。

2、讲故事展示

讲故事要求:声音响亮,故事完整,符合文意

绘声绘色,合理想像

3、《补充习题》展示

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4、整理、检测(题目)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狗 .

B.顾野有麦场

转头看见 .

C.狼亦黠矣

狡猾 .

D.苫蔽成丘

盖上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弛担持刀

放下,卸下 .B.一狼洞其中

打洞 .C.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D.盖以诱敌

遮盖 .(3)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复投之

B.亦毙之

C.久之,目似暝

D.而忘操之(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C.止有剩骨。

止露尻尾。..D.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5)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词,用。)

B.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来。)C.恐前后受其敌。(指狼)。D.一狼洞其中。(指麦场)。

(二)目标二

前端学习任务

4、作者说“狼亦黠矣”,结合文中写狼的句子,分析狼“狡猾”的具体表现。

句子(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掠夺者,寻找机会。

句子(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掠夺者贪得无厌。

句子(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迂回,迷惑,配合,狡诈。

句子(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狡诈。写狼的狡猾:

一狼假寐,对狼的表情生动描写,体现狼内心狡猾,希望屠夫放松警惕,有助于另一只狼偷袭。

追问:文中的狼不仅仅狡猾,还有什么特点?

贪婪

前端学习任务

5、划出文中写屠夫的句子,仔细分析,说说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句子(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从“晚”字可以看出屠夫勤劳,“肉尽”“止有剩骨”看出屠夫迫于生计,把肉全部卖完,这是一个整日为生活奔波的普通劳动者。

句子(2)屠惧,投以骨。

“惧”写出了屠夫独自面对两头狼的本能反应;“投以骨”写出了屠夫对狼的一种妥协退让,想让狼得到骨头从而放过他,这种心态很傻很天真,殊不知一味的退让只能助长掠夺者的贪婪。

句子(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窘”写出了屠夫境况危急,狼尝到了甜头不但没放弃反而步步紧逼了。

句子(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以求自保。这时候如果狼离开,屠夫绝不不会主动去杀狼。

句子(5)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被逼到走投无路了,屠夫奋起反击,且一击致命。逼上梁山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作证。

句子(6)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一旦被逼走上反抗之路的抗争者,他的能量是巨大的,反抗也是彻底的。

归纳:屠夫是一个勤劳善良,能忍受,在被逼无奈之下才奋起反抗的人。这是中国古代普通老百姓的普遍的心态。

整理归纳

读完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像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劈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身体已经进入一半了,只露出了屁股和尾巴,屠夫在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能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本文讲的是一个屠夫凭借智慧和勇敢战胜两只狼的故事。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和精练的语言刻画了狼的贪婪、猖狂和狡猾,尤其对狼的行动、神态的描写,如“一狼径去”,另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等,更是传神地揭示了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在刻画屠夫这一人物上,也颇见作者的匠心。“屠惧”,表现了屠夫的怯弱、畏缩;“屠大窘”、“暴起”、“断其股”等,寥寥数语写出了屠夫由不得已到拼死自卫的心理过程。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残暴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文中“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从狼的角度得到的启发: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从屠户的角度得到的启发: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词性活用现象

1、狼不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状语,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覆盖)。

7、一[屠]晚归(名词,屠户)。一词多义 止 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 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威胁,胁迫 指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敌方,敌人 盖以诱敌。前 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虚词的用法

(1)之

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久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

(2)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道理总结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

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和坚持,取得胜利。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敢地面对,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因为退缩,忍让是没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终,自取灭亡。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对付能把狡诈奸猾的狼杀死的“屠夫”,那就敬而远之吧。永远不要向恶势力低头

在面对困难时,不应坐以待毙,而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客观条件,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为主动,摆脱困境。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屠户)感到非常害怕。(屠户)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只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上一篇:杨楼一中后勤工作总结下一篇:学习十八大 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