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课教案

2024-04-18

推门课教案(精选10篇)

篇1:推门课教案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吗?

生:从前有一个很会相马的人,人们都叫他伯乐,有一次他在太行山上看到有一匹良马拖着盐正在爬上半山腰,但这些盐实在是太沉重了,这匹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非常吃力,爬不上去了。伯乐非常爱马,他发现这是一匹良马,所以他非常心痛,于是他走上前去抚着这匹马的背哭泣,并且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马背上。这匹马因为受到他的理解,非常感动,所以马觉得他遇到了知己,仰天长啸。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一篇关于千里马的文章《马说》。师:大家知道这个“说”是什么意思吗?大家学过类似的文章吗?学过哪些? 生(齐声):《爱莲说》。师:这个“说”是什么样的体裁?(生自由回答)

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议论文、杂文,是不是?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发表见解,表达一种观点。形式活泼,也富有文采。

师:那,这个题目应该重读“马“字还是“说”字呢?来,大家自己试读一下。(生试读,偶有发笑者,心有所悟的样子)生:重读“说”字。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是就“马“发表见解,或看法。

师:好,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韩愈借“马“发表了什么样的见解。这篇文章,我准备采取“诵读,积累”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解读。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接下来我想请三名同学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生读课文】

师:诵读的第一要求是:读准。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做到不添字、不落字。谁能帮刚才读的同学订正一下字音?

(生评价指正)你是一只优秀的啄木鸟。

师:《马说》表现的是深沉的感叹。你们看作者笔下的马,它的遭遇是不幸的,因此我们要将对千里马的那种同情读出来。那么如何读出那种情感呢?抓住两个字“语气”(大屏幕显示)。我们第一步学习用句子内部的停顿来表达语气(大屏幕显示)。拿起笔,听读,并做上记号。(师范读课文)

师:体会到读句中停顿没有?

生:体会到了。

师:现在我们就来试一下,同学们自己朗读,大声点。(生齐读)

师:读快了,再来一遍。(生再齐读)

师:刚开始还可以,越往下就越快了。特别是“呜呼” 的前面,要停顿一下,食马者的那一种嘴脸和作者的愤慨不能连读,这些地方要注意。“食(sì)马者” 不是“食(shí)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也读“食(sì)”,不卷舌。还有停顿的地方,“才———美———不外见”,才能和优劣显不出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况且想和一般的马相同都不可能。我们第二步学习通过句中关键的词语来表达语气(大屏幕显示)。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马说》里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语,叫做“不”,你们数一下有多少个? 生:?个。

师:朗读《马说》,就要把这?个“不” 字读好,它表现了作者的不平,表现了千里马的遭遇,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下面就在掌握停顿的基础上,通过读好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表达文章的语气。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慢一点读,各读各的,要旁若无人地朗读。好,开始。(生朗读)师:有没有同学愿意把第一段读给我听一下?(一名学生读第一段)

师:读得好!那么第三步咱们学习什么呢?通过句末的叹词──三个“也”字来体会文章的语气(大屏幕显示)。听老师读。(老师示读“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师:这里要读出惋惜的意味。再看第二个“也”。(老师示读“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个“也” 表现出不平的语气。(老师示读“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这个“也” 字要读出作者愤慨的语气。好,把上面三步结合起来:注意停顿,注意句中关键词的语气,注意句末虚词的语气,(大屏幕显示)再自己试着按这三种要求来朗读。(生按要求朗读)

师:好,女生读第一段,要注意全段的语气(包括惋惜的语气)。男生读第二段,第三段全班一起读。要大声地朗读,要把握节奏,不要往前赶。(生再按要求朗读)

师: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次学习,要学会表现精段里的语气。第三段写得非常好,它里面包含了多种语气。你们看,前面有虚词的句子,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呢;“策之⋯⋯”、“食之⋯⋯”、“鸣之⋯⋯”,这里是排比的语气;“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这是对食马者嘴脸的勾画,要很好地表现食马者“天下无马” 的语气;然后停顿一下,表达作者的愤慨,到后来“其真不知马也!” 好像是数着读出来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听老师读一下。(老师示读第三段)

师:大家来学一遍。(学生模仿老师朗读第三段)

师:为了把这一段读好,我还要问一下大字,食马者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这么好的马在面前,他为何还说“天下无马”?你们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体会来模仿一下“天下无马” 这几个字的语调呢?或者是低沉的,或者是高昂的,总之,是瞧不起马、鄙视马的语气。它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有没有同学来试一下?(一学生举手朗读)

师:你不像食马者!(学生笑,又一学生举手朗读)

师:读得好!还有谁来读?老师试了一下,可以有好多种读法。(又一学生举手朗读)师:这可能是在叹气,食马者感叹世上没有好马了。读得很好!还能不能读出一种专横的语气呢?(师示读“天下无马”)

师:下面我们再来将最后一段读一遍。(生齐读)

师:这里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天下无马” 后面要停顿一拍,然后再“呜呼”(生笑),“天下无马呜呼” 那就不好听了。再来,“策之⋯⋯” 读──(生齐读)师:这里又有个缺点,“呜呼” 一点劲也没有,(生笑)再来。“呜呼” 要感叹,既要停顿又要“呜呼”。(生笑)“策之⋯⋯” 读──(生齐读)师:这就可以了。下面就要准备自己演读,过会儿选三位同学出来在这里演读。(生准备)师: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来三位同学在前面读,三个小韩愈来朗诵你的文章。

(三个同学上台,分别读第一、二、三段)

师:读得很好!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儿不敢开出自己的亮色,怎么能够立身于烂漫的春光中呢?” 你们就是美丽的花朵,敢于开放出自己的亮色!好,咱们“诵读” 就到此为止,下面是“积累”。

第一步叫做听记积累(大屏幕显示)。“听记”,听老师讲解并记录。有这样几个地方要记下来:一个不好懂的“奴隶人”。“奴隶人” 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是指囚犯。不,这里指的是下等人、仆人、仆役、最底层的劳动者。第二个地方,是两个不好懂的“其”。“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这两个“其” 不是平常意义中的“其”,前一个“其” 可以理解为“难道”,第二个“其” 应理解为“那是”,或者是“大概”。还有三个很难理解的字,“马说” 的“说”,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文章的体裁),好像现在的议论文。那么“马说” 就是“说说马的事”,“谈谈马的事”,“议议马的事”。第二个字,“马之千里者” 的“之”,这一个“之” 在这里表示“强调的意味”,实际上这五个字就是“千里马”,但是读起来不好听,而“马之千里者” 读起来有韵味,好听,所以“之” 就有“强调的意味”。第三个字,“不以千里称也” 的“以” 字,这个“以” 字注释里没有讲清楚,它说意思是“不以千里著称”,但没有解释“以”。“以” 在这里作“因为” 讲,不因为它可以跑千里而著称。有的地方也把它翻译成“不拿千里马的称号来称呼它”,但就现在的注释来看,它含有“因为” 的意思,不因为它日行千里而著称。还要注意四个没有注释的词:“故虽有名马” 的“虽”,一般来讲,不把它翻译成“虽然”,而翻译成“即使”,“故虽有名马──即使有名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的“是”,应作“这” 讲。“且欲与常马等” 中的“等” 是“相同,一样” 的意思,“安求其能千里也” 的“安”,“怎么” 的意思。第二步是辨析积累(大屏幕显示)。这是你们的活动了,怎么辨析呢?文言课文中有很多的词是反复地用,有的时候就表现出同形状但意义不同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一词多义。下面你们做一个这样的活动,每个人找一组这样的词,两个字的形状是一样的,如两个“之”,两个“也” 等,但是它们的意义不同。要一组一组地找,开始。

(学生在课文中找,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学生把探索的结果写下来)

师:好,我们再做一个活动,在你认为同形不同义的词上画个圆圈,并用线连起来。(学生画圈连线)

师:现在就开始交流我们的学习所得。生:“食(shí)” 和“食(sì)”,第一个是“吃” 的意思,第二个是通假字,通“饲养” 的“饲”。

师:一个“食(shí)”,一个“食(sì)”,形同,义不同,音也不同。

生:“不以千里称也” 和“策之不以其道”,前一个“以” 的含义是“因为”,后一个“以” 是“按照” 的意思。

师:两个“以” 不同,这是第二组。

生:“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 可以理解为“难道”,第二个“其” 应理解为“那是”。

师:好!三组了,还有没有? 生:“策之不以其道” 和“执策而临之”,第一个“策” 是“鞭打” 的意思,第二个“策” 是“鞭子” 的意思。

师:四组了,还有!

生:“安求其能千里也” 和“策之不以其道” 的“其” 不同,第一个“其”指的是“也许,可能”,第二个“其” 指的是驱使千里马的方法。

师:这里要注意一下,“安求其能千里也” 中的“其” 还是指的马,“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你再考虑一下。生:“故虽有名马” 和“虽有千里之能” 的两个“虽”,前一个是“虽然”的意思,第二个是“即使” 的意思。

师:“虽然” 和“即使” 都可以翻译成“即使”,这两个词的词义可以说是一样的。好,再来!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和“策之不以其道” 的“之”,前一个是“的”,后一个是“它,代千里马”。

师:两个“之” 不同,请坐。

生:“千里马常有” 和“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的“常” 不同。

师:大家看,又是一组!还有!老师给你们提示一组。“而伯乐不常有” 的“而” 是“然而”,“执策而临之” 中的“而” 则表示两个承接的动作,这两个“而” 也是不同的。还有一组。“千里之能” 的“能” 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的“能” 不同。前一个“能”指的是“能耐”,后一个则是“能够” 的意思。你们看,我们通过这种辨析词义的活动可以找出很多组词义不同的词。反之,我们还可以找出很多组词义相同的词。它的方法就是两两相比,甚至三个相比,四个相比。大家看课后练习的设计,就是这样比出来的。因此你们熟悉了这个操作方法之后呢,自己也就可以编练习了,就能找出很多组词义不同的词。好,这就叫“辨析积累”。第三,翻译积累(大屏幕显示)。自己现在对着课文把它用说话的方式译说一遍,不要读,把它讲成白话文。好,开始讲。(学生开始译说)

师:下面我想请三名同学来说,每人说一段。

师:好,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看韩愈借“马“发表了什么样的见解。

篇2:推门课教案

推门听课按以下顺序进行:推门听课-----听课记录-----交换意见。“听课”是为了检验出教师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实际的教学水平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彰显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从而激发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教师的备课热情高了,学生预习自觉了;师生在课前做了较充分准备,因而师生积极投入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总之,改变了该校的教风、学风、班风,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指课前对讲课人不下通知、不打招呼的一种随机的听课方式。“推门课”没有刻意“包装”,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更能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

青春澎湃,激情四溢,活力迸溅,是该次教学活动一大亮点。课后教师和领导们们进行了气氛热烈的交流,交流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以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做到“三有”:心里要有设计,眼里要有学生,手中要有方法。并感觉此次活动听了很多精彩的课受益匪浅,吸收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留下了一串美好的回忆。

篇3:走进“推门课”

一、制定推门听课制度,奠定基础

为了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借鉴,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挖掘教师的潜力,整合学校资源优势,学校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取随机推门听课制度,作为检查反馈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一是采取提前不通知授课人,不通知授课班级的方式,由校级领导、教导处、同学科教师提前十分钟入班听课。所有班级教学课堂一律开放,学校领导、教师无须事先打招呼,可以随时进入课堂听课,经学校批准的学生家长和校外领导、教师也可进入班级课堂听课。

二是授课人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课堂教学,不能以安排学生自习、做练习为由不配合推门课的开展。执教者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听课,也不得为听课而随意调换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

三是校级领导、教导处、各学科教研组长、同学科教师在无课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参与听“推门课”。鼓励教师之间、不同学科之间都开展“推门课”活动。

四是听课结束后,随堂听课者就教者课前准备、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与上课教师交流反馈,对教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五是教学领导小组成员在学期结束时要写出“推门课”教学总结,分析学校教师教学上的优缺点,以供全校教师参考学习。

二、找出差距,实施“推门课”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提高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显得尤为关键。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针对目前教师的教学现状,南开小学适时推出了推门课制度,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推门课”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不事先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教研管理方式。推门课与公开课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真实性和平常性。学校坚持“推门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必须扎根于“平常真实的课堂”这块阵地。为了评比的课堂、为了研究的课堂、虚设的课堂、虚拟的课堂都不能成为研究的真实对象,真实的课堂既是别人研究的对象,更是自己反思的对象。

“推门课”,是对教师自身获得实践知识、锻炼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运用教学智慧、开展教学的任务和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锻炼。同时“推门课”让教师或者教研员不经授课教师同意推门而入,坐下便听起课来,这种“突然袭击”的听课方式,对教师平时教学习惯和基本教学素养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的检查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南开小学的“推门课”,一直以来是作为学校的一项制度予以实施的。

三、加强交流,狠抓落实

一是集体备课,研读“推门课”。为了让教研组真正发挥作用和功能,从每学期开学到期末,双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在教学领导和学科组长的带领下雷打不动。教师通过备课形式,交流教者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推门课”,如何走进“推门课”、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认真研读推敲新课的导入、重点的突破、课堂巧妙提问、练习的设计、教学手段选用等。各学科教师对这些问题展开大讨论,越争越明,越明越灵,使教师能够真正对待“推门课”这一教学形式。

二是适时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每月中旬一次“班主任教学开放日”“科任教师教学开放日”。开放的科目为数学课、语文课各一节、科任教师课一节。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听后填写一份家长评议表,可以把自己对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反馈上来。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社会和家庭更加了解学校,同时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督促、检查的作用。

三是为了落实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及中层干部带头做起,采用课前听、课中看、课后反馈三步骤,对听课中发现的亮点要在业务学习中进行宣传,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教师注意,并讨论解决方法。

四是结合学校师徒帮教活动,尝试把“推门课”延展为推门跟踪听课。许多青年教师都欢迎“师傅”去听课,评课。在评课时,不论是“师傅”还是校领导,都本着以鼓励为主、注重发展、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尽量客观地、恰当地帮助讲课的教师回顾、反思教学过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有不同见解,就采取推门跟踪听课的形式加以改进,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见效快、效果好。

五是利用“推门课”,教者要把反思与教学全程管理结合起来。上课者要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同时学校领导在教研集备中倾听教者的全程反思并进行研讨。

四、实施“推门课”好处多

南开小学实行“推门课”这一举措,抓住了教学常规,抓实了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一致认为,学校开展的“推门课”活动形式好,让他们感到身上有压力,不能马虎、随意对待每一堂课,要自觉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全力以赴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推门课”不仅规范了日常教学管理,而且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校“名师”的传、帮、带作用,真正实现了向40分钟要质量。

在教师业务交流研讨会上,一位语文教师感慨万分地说道:我知道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是经不起随时听课的,于是我抓紧一切空余时间深钻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我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我总是希望孩子们在我抑扬顿挫的讲解中、朗读中获得更多。有一次学校领导在听完我的课后对我说:“你的情感表达有点过。”此后,我在课堂上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语调的处理进行调整,争取让孩子们能感受到我语言的魅力。每次上课,我都做到准备充分,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课堂时不时地出现高潮,我和孩子们一起走入了文本。每一节课我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逐渐地感到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慢慢的,不知从何时起,我不再为领导听“推门课”感到有压力了。因为我尝到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的甜头,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收获多多,陶醉在语言文字的意境中,我感到莫大的欣喜。

篇4:听“推门课”好!

一、真实——有利于评估指导

真实是每一节课的基本要求。试想,一节课如果失去了真实性,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听课,从教研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教训,以便课上得更好,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听“推门课”有利于了解教师平时的教学情况,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资料,为教学评估和教学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集中反映在课堂,学校教学整体状况及问题也集中于课堂。那些优秀的“课”不能体现出教师的真实教学情况,而“推门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反映,有利于收集客观可信的教学信息。具体来说,听“推门课”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态度、教学修养和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等;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了解班纪班风、班级管理的情况、师生的合作及其关系,甚至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生态与后勤保障等情况。听“推门课”就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二、可操作——有利于推广应用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在课堂实践中体现,要考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不进课堂是不行的。对于学校领导来说,听“推门课”可以了解、掌握、研究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得失,改善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对于教研人员来说,听“推门课”可以发现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寻找研究题材,推广先进经验,控制倾向性的问题。

使用电脑课件上课一般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应该说是好处多多。一些公开课,课堂上孩子们被神奇的课件吸引住了,情绪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较好。但也不是所有使用课件的课效果都好,尤其一些条件差的学校,教师只能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上课,是不是就不能把课上好呢?当然不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方法、手段要具可操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具来辅助教学,利用奖励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荷花》时(公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准备了10个荷叶头饰,10个已经开放的荷花头饰,10个荷花花骨朵头饰,5个蜻蜓头饰,5个小鱼头饰,5个蜜蜂头饰等。还有许多奖励品:五颜六色的五角星十多个,小红花十几朵,十多个合作星等。课堂上,时不时地让学生戴上各种头饰(荷花上还有香味)到讲台前表演,时不时地把各种星贴在学生头上,把花贴在学生衣服上。40分钟的课,几乎是让学生在读课文与表演中度过,学生们兴致很高。仔细一想,教师每周课时量达到10多节,甚至更多,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制作那么多的教具与奖励品,也没有那样的经济条件去购买材料来制作各种教具和奖励品。我想,常态课是不可能这样做的。那么,这样的课有推广的价值吗?

另一位教师教学《荷花》时(推门课),事先布置学生去野外观察荷花,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荷花,并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荷花和课文中描写的荷花进行对比,学生对荷花的美感悟很深。教师利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兴味盎然。

同样是教学《荷花》,“推门课”与“公开课”对比,“推门课”的教学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借鉴,也值得推广,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氛围和谐——有利于相互沟通

广泛开展听“推门课”活动,能够有效地调节教师与领导、教师与研究者、教师与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从人的存在与发展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场所主要在教室。教师互相听“推门课”,有利于交流信息、经验、思想和情感。学校领导和教研人员听“推门课”,这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不会给教师带来太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及教研人员交流起来会自然得如流水一般。

作者单位

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

篇5:推门课总结

文科组宋旭伟

历时近四个月“推门评优课”活动于6月中旬圆满结束。这次由教务处组织的推门课是在开学初推门课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举措。此次活动参赛率达到40%,分文科组、理科组、专业组,学科范围之广,参与教师之多是历届评优课活动之最。

从四月开始,文科组听了伍文忠黄国红、黎琼、罗火英、黎桂荣、陈家平、黄丽珍、林华娇、黄娟少、曾筠、徐慧静、梁晓莉、黄树福、李艳宁、陆汉卓、林警妹十六位老师的推门课。本次活动跨时三个月,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现将文科组活动总结如下:

总体情况:

1、大部分老师课前认真备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设计都比较好。比如,陈家平老师的地理课,课堂设计精心设计,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能潜入深出。能结合学生生活现象,抛出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此外,课堂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陈老师提出世界性环境问题,学生运用本课时的知识点解决,学生均能完成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林警妹老师英语课,非常注重训练和检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新课程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机渗透和应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 1

积极性。如黎琼老师的哲学与人生课,教态自然,亲和力强,师生互动好。能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能以学生自身遭遇为案例。如让学生说说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及当时的想法,在学习本课之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你该怎么办?通过解决自身问题实现课本知识的实践运用;伍文忠老师政治课能联系汽修专业知识授课,贴近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梁晓莉老师的地理课,教师非常熟悉教学内容,能做到知识的融汇贯通;曾筠老师的语文课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

上述现象表明,新课程思想,理念已被教师们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思考方式已被老师们付诸实践。

存在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老师教学方法陈旧,以老师讲为主,学生活动比较少。课堂设计变化较少,比如,黎桂荣的复习课,只讲习题答案,不做任何解析。徐慧静老师话题作文,理论性较强,切实的写作训练比较少。

2、重、难点处理不当。

每节课的内容都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而展开的,而有的老师课堂教学在重点、难点的处理上不够恰当。教学难点的突破不考虑学生的客观实际,缺少具体的突破阶梯。知识、能力的培养落实不到位。如汽车英语课,重点和难点是运用汽车专业单词造句。教师只是让学生初步读了单词,然后造句。学生对单词印

象不深,谈何造句。如果能通过反复读的手段,强化学生单词记忆,然后逐步扩展到造句,效果会好些。有的老师没有重难点,每个知识点都是一带而过。

3、课堂教学重讲解、轻训练。

有较多老师课堂教学老师分析多,学生思考少;老师要求多,学生实践少。这种现象在文科组尤为突出。

课堂上老师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各课时要作认真思考,课堂教学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还要对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问题能力、表述问题能力等方面加以培养与训练,老师少讲一点,讲精一点,学生思考时间就会多一点。要想提高教学效益,必须抓大头,这个大头就在课堂,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绝大部分课堂,学生的知识应用训练不得少于20分钟。

4、课堂教学内容偏少,结构松散,教学随意性较强。

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量,有的学科这种量比较明确,有的学科不太明确。文本上内容易解决,但训练内容如何配置,要认真研究,课堂上的结构安排要强调实效。有一些老师抱着上到哪里算哪里的态度,教学的随意性较强。

5、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归纳总结。

有相当的老师知识点讲完就完了,没有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其实,学生课堂学习不仅注重知识的理解、消化,同时也应注重知识学习过程中规律的把握,方法的领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但有的内容因知识、方法、经验等原因,老

师必须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一堂课下来,凡是对学科学习有支撑作用的知识、方法、规律都应进行归纳总结,这是减少学习分化,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举措。

6、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

连续听了许多节课,有的课听了感到比较实在,从知识到方法从过程到结果,有许多可圈可点为处。有的课听下来,觉得没有在头脑中留下什么印象,感觉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7、其他

有的老师还有迟到现象,伍文忠老师上课迟到;个别老师不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持,苏灿兴老师和陆汉卓老师不管学生睡觉情况;黄丽珍老师无视学生迟到,不到、不开教室门。老师普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很少,精品课程不多。

以上是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

篇6:听推门课有感

文/李筱萍

通过两天的听课,我愈来愈觉得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课堂控制能力?它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的引导、约束和调整,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统一。

在这里,强制性的因素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尊重感和敬畏感,这对纪律和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尤为重要,也是我们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种课堂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启发学生注意的自觉性

根据小学生有意注意正在发展,无意注意仍在起作用的特点,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学习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他们注意的自觉性。尤其是一上课就要唤起学生注意,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同时在教学每一部分教材内容时,也要向学生讲清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以后继续学习和对实际生活的作用。

2.克服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教材特点,运用灵活的讲课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运用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

二、一般课堂问题的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处理问题行为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法:

1.暗示控制

当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做小动作、交头接耳时,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暗示、提醒,警告学生,从而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实现控制的目的。

2.提问同桌

当学生不专心听讲时,教师一般可通过提问该生的同桌或近邻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问该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烦。如,因毫无准备而显得惊慌失措,答非所问,进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等。

3.运用幽默

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下降时,教师可通过讲个小笑话,讲几句幽默有趣的话来调节气氛,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4.创设情境

当学生疲劳、不专心听讲时,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如小竞赛、小表演等,以达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目的。

5.正面教育

如果以上方式都不奏效,教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就要正面进行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其不良行为。当然,正面批评要坚持晓之以理,尊重学生,要避免言辞尖刻,婆婆妈妈。

6.对个别问题行为学生的处理

一定要坚持教育与表扬相结合,鼓励与行为替换相结合,教育与批评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

教学方法的变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及时变换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四、对突发状况的反应

应付扰乱教学状况的办法无非就是三种,即冷处理、温处理和热处理。冷处理即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处之泰然、见怪不怪,不批评指责。温处理即教师对于板书写错字之类的事应态度温和地及时承认失误,并自然过渡到原教学活动的程序。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加上严肃的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然后尽快转入正题。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和屡教不改行为的学生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精心准备教学资料和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应具备应有的课堂控制能力。

篇7:高甸子小学开展推门课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高甸子小学于2012年9月和10月开展了教师“推门课”活动。

本次活动按照“一听,二评,三教研”的步骤,本次活动由张素玲校长、王世杰校长、李爱军教研员、张明辉主任等学校领导成立评课小组,亲自参加指导,不定计划、不打招呼的随机抽听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每听完一节课,评课组都会与上课教师面对面的交流研讨,全体教师都积极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在课堂教学中。

“推门课”活动的开展,学校领导可以真实地了解到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生学习等情况。使中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少走弯路。营造了校园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更好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高甸子小学

张玉磊

篇8:推门课教案

在这里, 强制性的因素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它可以使学生产生生尊重感和敬畏感, 这对纪律和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尤为重要, 也是是我们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因此, 作为教师, 在教学过程程中一定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以保证课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种课堂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启发学生注意的自觉性

根据小学生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无意注意仍在起作用的特点, , 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学习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使学生明确学习习目的, 启发他们注意的自觉性。尤其是一上课就要唤起学生注意, 提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同时在教学每一部分教材内容时, 也要向学生生讲清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以后继续学习和对实际生活的作用。

2.克服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教材材特点, 运用灵活的讲课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运用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 保持学生生良好的注意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

二、一般课堂问题的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 处理问问题行为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一般有以下几个方法:

1.暗示控制

当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做小动作、交头接耳时, 教师可通过一一定的暗示、提醒, 警告学生, 从而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实现控制制的目的。

2.提问同桌

当学生不专心听讲时, 教师一般可通过提问该生的同桌或近近邻来提醒和警告他, 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问该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烦。如, 因毫无准备而显得惊慌失措, 答非所问, 进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等。

3.运用幽默

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下降时, 教师可通过讲个小笑话, 讲几句幽默有趣的话来调节气氛, 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4.创设情境

当学生疲劳、不专心听讲时, 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 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 如小竞赛、小表演等, 以达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目的。

5.正面教育

如果以上方式都不奏效, 教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就要正面进行严肃批评, 指出其缺点, 制止其不良行为。当然, 正面批评要坚持晓之以理, 尊重学生, 要避免言辞尖刻, 婆婆妈妈。

6.对个别问题行为学生的处理

一定要坚持教育与表扬相结合, 鼓励与行为替换相结合, 教育与批评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

教学方法的变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及时变换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四、对突发状况的反应

应付扰乱教学状况的办法无非就是三种, 即冷处理、温处理和热处理。冷处理即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处之泰然、见怪不怪, 不批评指责。温处理即教师对于板书写错字之类的事应态度温和地及时承认失误, 并自然过渡到原教学活动的程序。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 加上严肃的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 然后尽快转入正题。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和屡教不改行为的学生的。

篇9:让“推门课”更人性化

然而,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样,我们在推门课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对此带有畏难和抱怨情绪,严重影响到推门课的质量。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问题一:上课教师不适应推门课搞突然袭击

由于听推门课是在事先不通知,在上课教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很多上课教师对此感到很突然,不同程度地慌了神,乱了套,上出让自己都不满意的课。即便是水平较高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大脑紧张,临时对课堂作新的调整,摆出上公开课的姿态以紧急应对。过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领导不通知我来听我的课?是不是对我不放心,怀疑我上课偷懒,还是我上课水平差?这样的想法使教师感到烦躁、焦虑不安,心情很郁闷,自然影响到课堂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特别是上课水平不算高的教师,这种反应更加强烈。曾经有一位工作刚满一年、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新教师为此流着泪,和我倾诉这种心情。我能够理解他,也引起我对这种听课方式的深入思考。

问题二:推门听课成了领导的专利

推门听课自从实行以来,基本上是校长和教导主任采取的一种听课方式,因而,推门课往往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教师们都觉得听推门课是领导在检查工作。于是,领导一旦推门听课,教师都认为是在接受考核,课上好上坏,只能由领导说了算。无形之中,教师被剥夺了评课的话语权,抑制了自我对上课的理解和看法。这样,就掩盖了推门课的本来意义,限制了推门课的作用。私下里,教师们也在质疑:为什么总是领导在听我们的推门课?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听推门课?为什么我们不能听听领导的推门课?实施推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

问题三:教师的推门课很难得到好评

一位校长这样对本校教师的推门课评价:“我一星期听了6位教师的6节推门课,没有一节课让我满意。”这位校长的话听了让人震惊:难道这所学校就没有上课好的教师?据我们了解,事实并不完全这样:这所学校拥有多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而这位校长听的6节推门课都是上课水平相对一般的教师课。为了能给校长留下好的印象,这些教师上课也非常努力,实际效果也非校长评价得那样。但为什么校长对此不满意,主要是校长要求过高,把这种平时课当作公开课来评价。对教师来讲,要想把平时课上出公开课的水平,难度是非常大的,再加上推门课上教师心理不稳定,准备相对不足等原因,这位校长对教师推门课感到不满意,也就顺理成章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作了思考和研究,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推门课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推门课必须让教师欣然接受。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尽量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相互听课。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师学习交流,共同促进提高。具体策略:

预先对实施推门课宣传引导

为了让推门课不至于对教师搞突然袭击,每学期开始,学校对全体教师要作明确规定,作好随时听推门课的心理准备。特别要让教师明白,领导推门听课不是要看哪位教师的洋相,丢谁的丑,而是了解真实情况,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领导和教师全员参与,建立相互推门听课制度

针对推门课是领导听课的专利这种不合理现象,推门课应该扩大听课者的范围,让广大教师都能享有听推门课的权利。这样,能极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向更多领导和教师学到更多的经验方法,让推门课不仅仅局限于“推门”,更要“推磨、推广、推陈出新”,突出“推”的功效。

及时反馈,适度评课

推门课由于事先不通知教师,很容易引起误会,所以,听课者在听课过后,应该及时与上课教师沟通交流,不能“一听了之”,让上课教师心神不安,猜想联翩。在评课时,应该把握好评课的标准,不能以公开课的标准来衡量推门课,毕竟推门课与公开课存在很大的区别,公开课需要反复精心打磨,推门课是种没有特别准备的课,应当适当放宽要求。评价推门课主要看教师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教法是否适当,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能力是否得到锻炼,精神是否愉悦。

篇10:推门听课教案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行进间的运球,通过比赛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玩篮球

学习步骤:

一、篮球小游戏

教师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2、组织学生集体猜谜:“圆圆像个大西瓜,人们爱玩它,没

人去吃它,抢了又丢它”引出本堂课。

3、组织学生分散两人一组创编篮球小游戏以熟悉球性。

4、组织学生表演并交流、评价。

5、组织学生分散两人一组继续游戏,进一步熟悉球性。

学生活动:

1、集合队伍时能做到“静、齐、快”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2、注意听老师讲谜语,踊跃猜谜。

3、分散两人一组创编篮球小游戏时能相互配合、相互协助。

4、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参与交流、评价。

5、分散两人一组继续篮球小游戏,能编出更有趣味性的游戏。

织:四列横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二、行进间运球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表演行进间运球并交流、评价其次老师讲解、示范动作。

2、组织学生分散两人一组学习行进间运球。

3、组织学生行进间运球比赛。

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参与交流、评价,且认真观摩老师的动作。

2、分散两人一组行进间运球时能做到相互观察比较、相互纠正动作。

3、积极参加行进间运球比赛,气氛活跃。

织:二人一组分散

三、绕物运球比赛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放置障碍物比赛,评出“最快、最佳” 小组。

2、组织学生表演行进间绕物运球。

3、组织学生行进间绕物运球比赛并穿插表演。

学生活动:

1、各小组放置障碍物,争取做到“最快、最佳”。

2、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具有强烈的比赛欲望。

3、积极参与比赛并为同伴加油、喝彩且认真观摩表演。

织:图示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00000000000

00000000000

四、快乐放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跳舞蹈——《幸福拍手歌》。

学生活动:与老师一起跳舞蹈,快乐的放松。

织:围成四个圈

《玩篮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小篮球》。本课以篮球为主教材,以教学比赛为辅助教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活用”、“乐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本课的设计,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同时寓环保教育于课堂,把课堂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个是拍球游戏。第二个游戏是过头顶传球接力比赛。在拍球游戏中,我提出了“怎样玩大家都高兴?”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拍球练习,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有些组玩的并不是很开心,甚至出现了一些厌玩的、哭鼻子的。在这时我及时的进行了调整,了解了这些组不开心原因后,鸣哨让同学们都停下,重申了今天游戏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说说看,怎样玩才高兴,怎样玩又不高兴了。经过讨论后让同学商量继续玩,从而重点教育了学生玩时与他人分享的精神。但是,这堂课还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商讨的,也希望自己能在他人的指导中不断的进步。

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尝试、去发现、去解决问题,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渗透到知其意、明其利、乐其趣的自主性活动中去。由于我让学生体验自然跑篮练习,学生们的动作没有了统一,显得步调不一致,感觉有点乱,但学生们练习的比较认真,而且积极性较高,所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课寓德育、智育、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学知识、养品德、练身体。不但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球是你的朋友,要爱惜篮球,不要踩球和做球,培养学生爱篮球、懂篮球、玩篮球,使学生陶冶了美的情操。本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讲解示范法、竞赛法、游戏法等,使学生从了解——熟悉——掌握——运用投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重难点难点的突破上,采用让学生先体会投篮,说出遇到的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动作、体会动作和掌握动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的并存、并重原则。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调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教学准备:

1每人1份统计表、统计图。2每人1份记录单。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

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2)

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 分=9时30分。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

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

(2)

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喜欢的符号。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 记录单”。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 各时间段的总人数。四呈现数据。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2绘制统计图。

(1)

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2)

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3)

集体展示、交流。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 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

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2)

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 六小结。板书设计

小调查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 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

教学反思 :

孩子们在原有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对于读统计图表,对孩子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了,本节课是在原有接触过简单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组织学生读简单的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完整的条形统计图,我放手让孩子们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展示的时候小老师头头是道地讲解,而其他学生也不甘视弱,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孩子们从中发现了两幅统计图的不同之处,并掌握了重点。从第一个活动学生的合作学习,到每二个活动学生的独立思考。我都没有过多的干涉,而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说和做的过程中学会,而不是教会。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三、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反思

审视《科学创造新生活》一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一路走来收获很大。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面对不同的生成资源,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也正是这些历练才让我慢慢成长。对于本节课,反思如下:

1.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

《科学创造新生活》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调查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听音乐畅想未来”等活动,就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走进生活,自己去寻找发现,充分让学生去说、去想、去体验,营造了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科技无处不在,是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我可以感觉到孩子们热爱科学的情感被激发了,教学的需求此刻转化为学生的需求,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促使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联系生活 唤醒体验

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大多都是隐藏在内心的,它难以随机成为学生的表达需要。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优质资源,播放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了许多图片、了解了一些课外知识,恰到好处地联系了生活实际,唤醒了学生的体验,丰富了感受性。

3.珍视个性,重在激励。

对于学生来说,发言和想象都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更是他们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在对学生的发言、想象进行评价时,我努力寻找并珍视其中闪烁着个性光彩、富有表现力的“亮点”给予表扬,让每位孩子在上好品德课的同时收获信心,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得到教师欣赏的学生往往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求实创新的最佳状态。因此我珍视学生的个性,尽量通过赞美表达对他们的认可,希望能激励他们。

4.同时,我觉得这堂课上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

①整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发言也很积极。但由于向外拓展较多,而影响了“畅想未来”这一活动的时间。学生写(画)好后,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分享同学们的奇思妙想,让我觉得十分遗憾。

②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发现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去感受科技新生活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钻研教材、开发和运用好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争取能将课上得更好。

《调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 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科学知识:

• 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 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 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 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 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教学重难点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教学准备 量筒、水、5个玻璃弹子、烧杯、食盐、天平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互 动 效果简析 导入

1、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几句谚语吗?请学生说说。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一定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变化。

认识预测

1、请学生来做一个游戏

讲解游戏的规则:投一枚硬币,静止后朝上的事哪一面?连续多是尝试,会出现什么情况?

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学生尝试 汇报

实际情况和你想得一样吗?

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继续放入第二粒呢? 你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实践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前面我们做的两个游戏中同学们都运用了预测,实际上预测就是什么呢?预测需要什么?

4、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天气预报,实际上这也是预测,是不是每天的天气预报都准确无误呢?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把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请学生先预测,再请学生说说这样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试验。

汇报试验的结果。

刚刚的事情是怎么回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阅读课本60页的话。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预测,你能举出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例子吗? 实践活动

1、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下面哪一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易粉碎?

2、学生预测。

3、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4、试验前先讨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试验的真实性。

5、进行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的结果。

《调查》教学反思

数据是对现实生活中被调查对象具体情况的反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最初的基础阶段。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围绕着当调查的总体比较大时应以怎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学习了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的几点感悟:

一、成功之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七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中需要统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让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和谐的关系。教学中通过“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怎么办?如何知道鱼塘里大约有多少条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上一篇:含泪活着观后感下一篇:医疗高级职称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