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上小数除法练习

2024-06-05

人教五上小数除法练习(通用10篇)

篇1:人教五上小数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应用这一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除数是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以及商的最高位是0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答: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板演:30.45÷29 108÷36(与提问同时进行)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谁说一下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订正板演,30.45÷29的商中间为什么有小数点?

5.引入:108能被36整除,如果把108改成117,还能被36整除吗?(不能)117除以36得到整数商3以后还有余数,如果继续除,应该怎么办?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好!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尝试

1.出示例2: 117÷36

2.生分组讨论并试算。

3.学生汇报:通过讨论、试算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0看成是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

4. 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不够商1个十分之二。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强化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共同把这道题做完。(生说师板书)

5.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在余数的后面添0继续除。

6.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7.指名说说计算的步骤。

8.尝试后练习:下面的做一做 25.5÷6(计算时,被除数末尾需添一个0)

86÷16(计算时,被除数末尾需添三个0) 思考:遇到除不尽时怎么办? 集体订正时,说说计算步骤。

9.通过复习和例2的学习,你能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吗?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板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0.反馈练习:32÷5 6.6÷4 37.5÷6 610÷16

三、示范

1.出示例3:计算1.69÷26

2.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3.师边板书例3的竖式,边提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不够商1)。不够商1怎么办?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例3是怎样算的?

4.生看书讨论。

5.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知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面写“0”,用0来占位。 师引导: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怎样写商? 启发学生回答: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 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你可以做完吗?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板书:个位和十分位上不够商1,都要写“0”。

6.示范后练习:做一做

(1)生独立计算。

(2)分组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上的个位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3)生仔细审题,说出错误原因(根据计算法则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去检查)

四、应用

生独立填在书上。你找到什么规律了吗?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13=59.8 54.4 ÷( )=16

4 ×( )=134 ( )÷ 8=10.4

2.4÷18 435÷12

五、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xxx

篇2:人教五上小数除法练习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自主数学学习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并渗透转化思想,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喜欢体育锻炼吗?是的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加我们的抵抗力。

王鹏也是个爱锻炼的好孩子,我们去看看他的锻炼计划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该跑多少千米可以怎么想?

2、引导生列出算式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鼓励生小组内商量如何计算

4、小组汇报,师相应板书强调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5、生活中,我的朋友小淘气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总是精打细算。昨天,淘气看到两家超市有同样品牌的两箱牛奶,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1。5元和12。9元。你们猜猜,淘气会去哪家超市买?为什么?

6、现在,我们走进两家超市看看,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问:现在你认为该买哪家超市的牛奶呢?你是怎么想的?

7、不管怎么猜测,你们始终想建议淘气到什么样的超市去买东西?

三、解决问题。

1、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哪家超市牛奶便宜?怎样列式?

2、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3、先估算两家超市牛奶的单价大约是多少?

4、从估计能不能很快判断谁的牛奶便宜?怎么办?

5、师:这是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算式,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用竖式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6、个别学生在全班汇报算法算理。

7、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算出了小数除法,不过计算时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板书

8、针对学生计算中的困难,

师提出:遇到什么困难了?除到哪一位出现了问题?当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怎么办?余数3后面的这个0从哪来,可以添这个0吗?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1)全班同学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

通过交流活动明确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可以添0后继续除。师板书

(2)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添0继续除,30表示什么?30个百分之一除以6商几?

(3)现在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你能解决了吗?请大家把这题做完。

师:我们算出了宽广超市牛奶的单价,那该买哪家超市的牛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也会精打细算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24页做一做,指明板演,其余生练习本上完成。

2、甲、乙两个筑路队,甲队8天修路6。48千米,乙队9天修路10。35千米。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

1、思考:今天我们计算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2、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②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③个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继续除。

篇3:人教五上小数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七 (第30页) 。

【教学目标】

1.通过口算、笔算、估算、巧算, 熟练算法,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2.会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会举一反三, 学会推理。

3.渗透变与不变思想, 用联系的眼光学数学。

【教学过程】

一、组词引入, 明确学习内容

师:从数学的角度用“算”组词。

生:口算、笔算、估算、巧算。

揭示课题:我们就围绕这些“算”来练一练小数除法。

二、基本练习, 温故而知新

课件出示:

1. 提问:哪些题能口算?得几?怎么想?

2. 追问:刚才口算时, 这些想法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想口诀、除数转化为整数)

3. 找一找, 哪些题之间有联系?

预设整理:

4. 观察、比较。

第一组, 有什么关系? (预设:应用商不变规律)

追问: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除以几, 商的大小不变呢?举例说明。

第二组呢? (预设:应用商的变化规律)

追问:为什么除数不变, 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 商也同时乘几或除以几呢?举例说明。

第三组呢? (预设:应用商的不变规律)

小结:利用商的不变规律和变化规律, 能帮助口算。

5. 举一反三, 继续往上、往下编题。

6. 灵活选择方法。

13.5÷0.5 1.6÷0.2

提问:刚才被除数、除数同时乘10, 能不能乘另一个数, 也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预设转化成:27÷1 8÷1

这样转化, 你喜欢吗?为什么? (预设:除数乘较小数后, 就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编类似的口算题, 预设:4÷0.125 3÷0.25

(设计意图:在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后, 借助口算题, 对商的变化规律与不变规律进行整理, 巩固提高。同时活用商的不变规律, 将13.5÷0.5、1.6÷0.2转化为27÷1、8÷1, 体现口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三、变式练习, 构建知识网络

1. 估算。

(1) 这几题不能口算, 用估算来玩游戏。从入口开始, 估一估, 沿着数大的方向走, 用箭头表示, 看谁先到达智慧谷?

(2) 学生连一连。

(3) 反馈:按怎样的方向走?为什么?

预设:

第三组:0.42÷3.5 6÷1.5

商整数部分是0 商整数部分比0大

(4) 小结:这些都是很好的估算方法, 算前估一估知道得数范围, 算后估一估可以帮助验算。

(设计意图:整理估算方法, 整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在小数除法中同样适用。其次,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如看成整十整百估, 看除数大于1小于1判断商的大小来估, 看商的整数部分来估等,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策略。)

2. 笔算。

(1) 刚才估算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笔算。

4.56÷1.5 9.12÷0.57 0.42÷3.5

(2) 反馈。

笔算时, 这三题有什么异同点?商中的0各是怎样得来的?你们认为最有困难的是哪类?

(3) 创造。

改变4.56÷1.5的被除数, 除数不变, 使得商中间有0。

(设计意图:学生笔算三题, 分别是商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中间与末尾有0。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商中间有0重点展开, 一是理解笔算算理, 二是经历编题, 体会商中间0的来历。)

3. 简算。

第一组:42÷28 19.8÷3.3

提问:想哪道算式?根据什么?第二组两题最大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灵活应用商的不变规律, 使小数除法化繁为简。42÷28转化为6÷4或3÷2, 19.8÷3.3转化为6.6÷1.1, 口算即可。第二组, 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10位转化为4.2÷2, 另一题想42×2, 积8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21位, 区分小数乘、除法的异同。)

【反思】

数学练习课, 课前重视对比题组的设计, 课中强调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让教学目标丰富, 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一、呈现“对比练习题组”, 完善知识结构

计算练习课如果依赖于单纯的练习、评价, 只会让已经会的学生徒增厌烦, 让还不会的学生再一次尝试失败的滋味, 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本节课运用12道题, 呈现四组对比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对比, 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 把解题的关键显露出来, 把易错点暴露出来,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

呈现对比练习题组, 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 引导学生抓联系, 辨差异, 巩固知识, 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深入反思,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对比的学习方法和养成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

二、强调“方法与策略”, 提高学习有效性

方法与策略是课堂上要追求的目标。学生上完练习课后, 既要有巩固提高又要有新的收获。本节课围绕“算”——口算、估算、笔算展开,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 注重方法与策略的梳理。

口算中熟规律, 估算中综技巧, 笔算中破难点, 巧算中促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准确把握, 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 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理解和分析, 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

篇4:人教五上小数除法练习

【关键词】纠错;对比;巩固;灵活;练习

“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内的一堂练习课内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小数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计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学生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加减简便混合运算。

在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站在以学定教的视角,笔者设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共6题,意在了解学生的计算错误点主要在什么方面。抽样班级共三个,总人数117人,习题反馈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书,学生在学习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时,无论是在计算的正确率,还是在减法性质的灵活运用上都比学习整数加减简便计算要困难很多。

一、小数错位相加减正确率低

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小数数位对齐相加减,而因为小数相加减时会出现两个小数位数不相同,需要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时特别注意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很容易受整数运算的负迁移,采取了末尾对齐的方法进行了计算。

二、减法性质的误用

减法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已经教学过,学生在简单的a-b-c=a-(b+c)的运算中错误率明显比四则混合运算要低。比如笔者测试卷中 (3)(6)明显比(4)正确率要高。

对于以上错误,笔者认为要把“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上出实效,必须避免练习课常有的“讲—练”模式,即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一题一题的讲解,接着就进行相对应的巩固练习。这样的练习课学生往往在听讲的时候容易走神,做练习的时候就又错误百出,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烦!因此,笔者以学定教,设计以下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以下是部分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三、纠错

课开始,幻灯片显示学生错误情况统计图(以上课班级数据为准)

师:同学们,这是昨天你们检测卷的批改情况,今天老师请你当一回小医生,帮忙找找这些错误的同学都错在了哪里?你们愿意先治哪一题?

生:第四题。(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到错误情况最多的15.8+14.2-4.6+5.4,共错15人)

师:请你来说说这题正确的应该怎么做?

生:15.8加14.2的和加上5.4减去4.6的差,等于30.8。

师:谁明白他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15.8加14.2的和是30,再看是减去4.6加上5.4,那么相互抵消后就是加的多,所以是30再加上5.4减4.6的差,最后是30.8

师:你说的是不是这样,幻灯显示学生正确的作业 。

师:那么请你来看一看,他们错在了哪里?(幻灯出示两张学生错误比较多的两种计算情况)

生:第一题15.8加14.2没有进位,应该是30。

生:第二题他减多了?

师:什么叫减多了?

生:应该是减去4.6再加上5.4,他这样做的话就减去了10,多减了。

师:谁听明白了?(特意叫了先前按照这种方法做的学生)

生:老師,我懂了,这两个不能和在一起减,这样就变成15.8-14.2-4.6-5.4了。跟原来的题目不对了。

师:(惊喜的)这个同学是怎么在思考的啊?

生:我们添了括号后可以再打开括号试试看,是不是还和原来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错了。

师:很好,这可以作为我们检查的一种办法。同学们很会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下。

1.重点展现,集中注意

在课开始,我呈现学生所做检测的成绩,学生自然的关注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并且会自主的思考“为什么会错这么多呢?是什么原因呢?想想自己有没有可能做错。”学生自觉并自主去思考比教师强要求学生来学习效果肯定更显著。那么在课堂开始也把学生的纠错的注意点集中到15.8+14.2-4.6+5.4以及90-9.9-0.01 上,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堂中更大效率的解决学生的错误点。

2.正确先行,纠错在后

记得曾经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每每在讲评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呈现了学生的很多的问题,让学生逐个的分析,讲其错误点,但是作业再回收上来批改时却发现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同样还是黑板上的那些错误,那种挫败感一直困扰我。听课的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给我指出了问题所在,即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先入为主的记住黑板上最先呈现的,或者呈现次数最多的。

四、题组训练

师:接下来,老师请来了四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幻灯出示四个数字:5.94 9.06 3.5 6.5)

生:他们可以凑整,5.94 + 9.06=15 3.5 + 6.5=10

师:你这样的凑整的前提条件是他们之间的运算符号是?

生:是加法。(幻灯跟随学生的回答添上加号)

师:那么如果我运算符号变了呢?(幻灯出示:5.94+9.06-3.5-6.5)

生:那就是15-10了。

师:你的意思是?

生:连续减3.5和6.5就是减去3.5和6.5的和。

师:好的,不错,那么运算符号如果变成这样……(幻灯依次出示:5.94+9.06-3.5+6.5,5.94+9.06+3.5-6.5)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不计算写出这四个算式的关键步骤,写完后,同桌批改,如果有错误,请自己仔细对比分析并写下错因。

1.题组训练,沟通对比

所谓题组,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根据检测学生对于减法性质错误比较多,因此设计这个对比性系列题组,①5.94+9.06+3.5+6.5②5.94+9.06-3.5-6.5③5.94+9.06-3.5+6.5④5.94+9.06+3.5-6.5意在攻破学生的难点,通过题组的变式思考,学生从四道题中去对比分析,掌握减法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减法性质。

2.自我反思,各个击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笔者也处处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要反思分析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五、结语

本节课通过纠错、对比、巩固、灵活运算等环节,学生不仅在计算能力上获得了提升,也能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当然也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减法性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需要进行符号变更的,因此在以后的计算练习课如分数简便运算中需要进行再次高效的练习课教学,这是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也是笔者一直要追求的。

参考文献:

[1]王永红.低头找幸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01

篇5:人教五上小数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50页,例3、例4和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2)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114114.0114.00

要求学生先比较,再说一说根据什么比较大小的。归纳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计算下面各题

23.4÷0.92.34÷0.9234÷0.9

教师:这三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同学们对前两题做得又对又快,但对234÷0.9做起来有困难。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就难在被除数是整数而除数是小数,这种问题又怎样处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自由读题,列出算式:114÷9.5。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是整数。

教师:以前我们在解决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的除法时是怎样解决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扩大相同的倍数再计算会影响计算的结果吗?

学生:不会。

教师:114÷9.5能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独立操作。

教师:9.5变成整数需要扩大几倍?

学生:10倍。

教师:那么114也需要扩大几倍?

学生:10倍。

教师:114÷9.5变成了1140÷95,现在你会计算了吗?

独立思考这道题怎样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并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上一个0?不添0行不行?

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要在114末尾添0的认识。

试一试:2÷0.255.4÷0.45

议一议: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指导学生先观察例题,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计算方法归纳为几个简单的步骤来操作。在学生概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计算法则归纳为3个程序的操作步骤:

一看:看清楚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计算。

2.教学例4。

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例4,教师巡视,并找出不同做法的学生,让他们把做法板演在黑板上。如:

学生1:90.3÷6÷3.5=15.05÷3.5=4.3(kg)

学生2:90.3÷3.5÷6=25.8÷6=4.3(kg)

并让学生解释每个算式中每步计算的结果表示什么。通过观察、分析得出:连除的计算顺序和连乘的计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商比被除数大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当除数小于1时,它们的商大于被除数。

四、课堂作业。

篇6:小数五上第三单元练习题

复习课

1.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保留整数

6.9055

3.4851

9.8271

18.9762

2.直接写出得数。

0.66÷3.3= 400×0.25=

0.88+0.12=8.7-5.6=

0.365+0.04=12-3.7=

1.78×0.2=9.1÷1.3=

5.2÷0.26=

3.按要求的运算顺序在算式中添上括号。

(1)+→-→× 7.8+6.6×1.75-0.79

(2)×→+→- 7.8+6.6×1.75-0.79

(3)×→-→+ 7.8+6.6×1.75-0.79

(4)+→×→- 7.8+6.6×1.75-0.79

4.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84÷3.5

(2)4.34÷2.4(保留两位小数。)

☆(3)3.696÷0.12

(4)9.02÷1.3(保留整数。)

5.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

(1)1.6×3.9×1.25 (2)35.72÷0.047÷0.32

(3)3.6÷10.1 (4)0.138×6.4÷0.12

(5)1÷0.25×(1.28÷3.2)

(6)4.87×2.34+48.7×0.266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不计算,在下面各式的`□里填上“>”“<”或“=”。

34×0.98□340.6×1.01□0.6

0.02×1□0.02789×1.001□789

3.5×5.3□5.3×3.54.8×0.999□4.8×1.01

7.计算机等级考试有一项内容是文字输入,李老师前2.5分钟输入125个汉字,按照这样的速度,后7.5分钟能输入多少个汉字?

8.有一个两位小数,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和这个两位小数相减,得数是9.45。你知道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吗?

9.某家药厂15天生产农药9.6吨,照这样计算,生产30吨农药约需多少天?(得数保留整数。)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10.小明在计算“□□□.□÷17”时,被除数的小数点给漏掉了,结果与正确的商相差193.5,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11.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相距480千米的乙城,20小时后到达乙城,回来时速度提高到原来的1.25倍。回来时用了多少小时?

复习课答案请见下页:

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做题是最好的办法,但想要奏效,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多做些典型题,并记住一些题的解题方法。以下是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自测题附答案,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复习课

1.口算。

1.5×0.4=24×0.5=

4.15×0=0.25×50=

1.475×1000=0.03×0.1=

0.5×0.25×4=0.1×0.1×0.1=

1.25×0.8=0.2×0.5=

2.列竖式计算。

5.25×422.05×0.032

18.3×0.05(保留一位小数。)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4×3.5×22.17×0.86-0.42

99×0.86(0.8+8)×0.125

4.判一判。

(1)4.2+4.2+4.2+4.2+4.2=4.2×5=21( )

(2)2.975保留一位小数是2.0。( )

(3)3.1×4×0.25=3.1×(4×0.25)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

(4)每千克辣椒2.25元,买0.8千克应付1.8元。( )

(5)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4倍,积不变。( )

5.世博会期间,上海市出台了节约用电措施,五月份节约用电6.5万千瓦时,六月份节约用电量是五月份的1.5倍。上海市六月份节约用电多少万千瓦时?(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填一填。

(1)3.5+3.5+3.5+3.5+3.5=( )×( )

0.7×3=( )+( )+( )

(2)0.36×3.6;367×3.67

(3)2.46×6.2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4)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7.3,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5)甲、乙、丙三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48米,已知甲、丙两人的平均身高为1.51米,乙的身高为( )厘米。

(6)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54×0.010.5444×1.544

3737×0.996.04+16.04×1

(7)两个因数的积是15.7,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

7.

8.用会员卡在世盛超市购物可以优惠,买一箱(12瓶)芬达可以优惠多少元钱?

1.25升芬达会员价:4.59元售价:4.69元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9.小光要买一辆玩具车,价格为28.9元,妈妈每天给小光1.6元零花钱。小光攒三个星期的零花钱,够买辆玩具车吗?

复习课答案见下页:

1.6.9 6.91 6.906 7 3.5 3.49 3.485 3

9.8 9.83 9.827 10 19.0 18.98 18.976 19

2.0.2 100 1 3.1 0.405 8.3 0.356 7 20

3.略4.(1)24 (2)1.81 (3)30.8 (4)7

5.(1)7.8(2)2375(3)0.364(4)7.36(5)1.6(6)24.35

6.=>=<7.375个

篇7: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2.39个0.2组成的数是( )

A.3.9 B.39.2 C.7.8 D.78

3.100个0.01米是( )

A.100米 B.10米 C.1米

4.75×2.08的积有( )

A.没有小数 B.一位小数 C.两位小数

5.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8.4的算式是( )

A.18.4×0.99 B.18.4÷0.99 C.18.4÷1.99

6.0.35×0.17的积是( )位小数.

A.两 B.三 C.四 D.一

7.下列各式中,结果是42.72的是( )

A.85×0.92 B.7.2×4.6 C.8.9×4.8

8.一个大于0的数乘0.98,乘得的积比这个数( )

篇8:人教五上小数除法练习

关键词:小数除法,口算,估算,商的变化规律

“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这个单元教学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练习内容包括小数除法的口算、竖式计算、估算、混合运算, 以及小数除法的应用。由于内容多, 要想把这些内容、多种算法组合成有一定序列的练习, 确实需要精心思考。最近笔者对此课作了一次深入思考, 主要的做法是在练习过程中紧紧围绕着练为主线, 创设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基本训练:通过三组口算的练习, 在练中回顾了口算方法, 以及除法算式里三个数之间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关系, 从而掌握口算技巧, 提高口算能力。第二环节专项训练:通过让学生按要求自己来列出算式, 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巩固笔算和估算。第三环节综合训练:以题组的形式呈现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对比中进一步领会“进一法”“去尾法”的实际意义, 接着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条件引入稍综合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独立写出综合算式进行脱式计算, 以此来巩固计算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觉得练习效果比较理想, 现把主要教学片段整理如下。

一、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小数除法的练习课, 请看屏幕, 会算吗?比一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投影出示以下口算题:

学生把口算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接着投影出示计算结果, 学生核对订正。然后, 教师指定“1÷0.01”和“27.3÷0.3”这两个算式,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生:把0.01 扩大到它的100 倍, 把1 也扩大到它的100 倍, 变成100 除以1 等于100。

生:把除数0.3 扩大10 倍是3, 为了商不变27.3也要扩大10 倍, 用273 除以3 得到91。

师:从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回答, 我们知道在小数除法中碰到除数是小数时, 先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板书:把除数 (小数) 转化为整数]

【思考】通过这一组题目的口算主要让学生回忆小数除法的口算技能, 同时让学生梳理小数除法如何利用商不变规律,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方法。 在口算中笔者还提供了“2.5×0.4”“1.25×0.8”的乘法口算, 其目的除了要学生在口算中注意认真审题外, 还为以下简便计算做好铺垫。

师:刚才同学们很快地口算了一组以小数除法为主的题目, 下面我们再口算一组题目好吗?这里有三组口算题, 先仔细地观察每组口算题, 想一想每组口算题怎样算速度最快?

投影呈现以下口算题:

在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之后, 教师再让学生汇报每一组的得数 (投影同时呈现得数) 。

接着教师提出:刚才让大家先仔细地观察后再口算, 你们看出每一组口算题有什么规律吗?

生:我发现第1 组除数不变, 被除数每次都除以10, 那么商每次也要除以10。

生:我发现第2 组被除数不变, 除数每次都被除以2, 商每次都要乘2。

生:第3 组,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它的10倍, 商是不变的。

师:这就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商的变化规律”。你们还有什么方法使口算更快吗?

生:把第1 组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 这样除数就是“1”了, 商就分别是80, 8, 0.8。

生:我把第2 组的除数也转化为“1”, 第1 小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 第2 小题都乘4, 第3 小题都乘8, 这样计算的结果分别是4, 8, 16。

生:我还发现第3 组的每一题的被除数都是除数的一半, 这样每题的结果都是0.5。

师:看来在除法计算中只要我们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一定能使计算更简便, 计算速度会更快。那下面的口算题,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灵活地口算。

投影又呈现了以下口算题:

学生口算之后, 教师呈现得数让学生及时作了订正, 并抽出几个口算题让学生再次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口算的。

【思考】在以上练习环节中, 我们先给学生提供了三组有规律的口算题, 并有意识地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再进行计算, 其目的是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紧接着又给学生提供第二组口算题, 让学生把刚才质疑回顾的规律, 再一次在练中得到巩固。

二、专项练习

师:刚才老师给你们的算式都是现成的, 下面你能根据以下的要求自己编出题目进行计算吗?

用2、4、6、8 四个数字, 并添上小数点, 组成一位小数除以一位小数的算式, 数字不能重复, 答案可以是近似值。

(1) 要求商最大。 (商保留一位小数)

(2) 要使这个算式的商大于2, 而小于3, 请你写出这样的算式, 并计算出结果。 (商保留一位小数, 你还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 教师让几位学生把算式写到黑扳上。

师:第 (1) 个问题只有一个算式?

生:因为要使商最大, 所以被除数要尽量大, 除数尽量小, 商才会最大。而符合这一要求的算式只有一个。

师:第 (2) 个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算式的?

学生再次进行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的思考:

生:先写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部分, 这里的整数部分相除的结果应该是2 或3。如果整数部分的商是2, 那么被除数的小数部分要大于除数的小数部分, 如算式“8.6÷4.2”的结果大于2。

师:说得有道理, 比如定好整数分别是8 和4, 写出“8.2÷4.6”可以吗?

生:不可以的, 因为这个算式的商小于2 了。

师:那这里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部分的商是3, 如“6.8÷2.4”和“6.4 ÷2.8”, 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小数部分的“8”和“4”可以调换呢?

学生再进行质疑交流。

生:因为这两个算式的被除数都没有除数的3倍或3 倍以上。

【思考】 此题是一道开放式的综合运用练习。虽然一部分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只凭要求在乱凑, 而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要求先进行数值的分析、估计。如第 (2) 题要思考商在2~3 之间, 大部分学生会把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部分先确定下来, 接着去思考小数部分的数的选择。由此看来通过这样的训练, 既巩固了计算的技能, 又进行了估算的训练, 同时学生在选择数字搭配中经历了有序思维的推理。

紧接着教师提出:刚才大家采用估算的方法列算式, 让我们再用刚才大家总结的方法来估一估下面算式的结果范围吧。

哪几个算式的商大于1, 而小于2;哪几个算式的商大于3, 而小于4。

学生找到了商大于1, 而小于2 的算式有 (1) (3) (5) ;商大于3, 而小于4 的算式有 (2) (4) 。要求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略) 。

师:那第 (6) 个算式的结果又是多少呢?你觉得这个算式怎样算速度最快呢?

生:应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 把除数转化为“1”比较快。结果是34.4。

【思考】此题组的估算是对上面列算式时所用估算方法的再一次的应用和巩固,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在题组的最后一题特意安排了“8.6÷0.25”的算式, 其目的除了对商的估算之外, 还要求学生再次应用商的变化规律把除数转化为“1”进行口算, 同时这个算式还为延续下一环节的综合应用起到桥梁作用。

三、综合练习

师:你能针对第 (6) 个算式“8.6÷0.25”来编一道生活中要用到它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这时学生在独立编题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后, 教师再组织集体反馈评讲, 接着出示以下三个题目, 并向学生提出:下面的三个题目, 都能用到这个算式来计算吗?

(1) 共有8.6 千克的牛奶, 每个瓶子装0.25 千克, 一共需要多少个瓶子?

(2) 同学们将一根长8.6 米的丝带, 每0.25 米截成一段, 做成圆环, 这根丝带可以做成多少个这样的圆环?

(3) 一种车在沙漠中行驶8.6 千米, 消耗汽油0.25 升, 照这样平均每升汽油能行驶多少千米?

生:都能用这个算式解决问题。

师:都用了同一个算式那结果都是“34.4”对吗?

生:是的, 计算结果都是34.4。

师:是吗?请你们仔细想一想, 在小组里互相讨论一下。

经过互相交流之后, 学生知道:第 (1) 题应该需要35 瓶;第 (2) 题只能做成34 个圆环;第 (3) 题平均每升能开34.4 千米。

师:为什么都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第 (1) 题算出结果是34.4 个瓶子, 说明34个瓶子还装不下, 所以要35 个瓶子, 用了进一法。第 (2) 题算出结果是34.4 个圆环, 圆环只能做成34 个, 要用到去尾法得出结果。第 (3) 题只要直接算出结果就可以了。

【思考】 三道题能用同一个算式解决问题, 其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但这三题所呈现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进一法”或“去尾法”的处理,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紧接着教师提出:现在我对以上第 (3) 小题分别增加以下不同的条件, 你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1) 照这样计算, 4 升油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2) 照这样计算, 要行驶17.2 千米, 需要准备多少升汽油?

(3) 车子经过技术改良后, 每升汽油可以行驶48.6 千米, 这样每升可以多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分别列出了以下的综合算式, 教师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组织集体评讲。

评讲过程 (略) 。

评讲后教师再要求学生针对以上算式, 用递等的方法写出这些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思考】 通过以上增加条件引出综合应用问题, 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这样的训练过程显然使学生能更清晰地理解用两步解答的问题与一步解答问题的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这外, 在列出综合算式后自然过渡到了混合运算, 要求学生用递等的方法计算这些混合运算, 这样又及时巩固了混合运算的技能。

篇9:小数除法的讲解

关键词:复习;诱导;结论

针对小数除法的学习,每位数学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是每位教师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它最终都会使学生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今天我就为大家提供一个小数除法的讲解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我们能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一、复习思考,引出新的内容

学习小数的除法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揠苗助长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课堂的节奏,在开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先复习以前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以前的内容都会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便于我们对以后的内容进行学习,所以在学习之初我们应该先复习一下整数的除法,回忆一下整数除法是如何运算的,然后再提出一个运用整数除法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深思,引出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理诱导,细心进行讲解

回忆完以前的内容之后,我们就以提出的问题为契机来学习新的内容,例如,所提出的问题是1÷0.25=?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类推,比如说:1000÷250=?100÷25=?那么10÷2.5=?1÷0.25=?显然问题就出来了,这时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学生的类推能力,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实验得出来的结论他们才会信服,他们才会融入脑海之中,这时我们就应该合理诱导了,让学生自己分析,先让他们看除数和被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1000÷250的结果与100÷25的结果,计算1000÷250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减少十倍,然后算式就可以等同于100÷25这个式子进行计算了,分析到这我们再让学生考虑既然同样地扩大或缩小倍数算式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这个规律可否引用到小数当中呢?诱导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这时学生一定会得出自己心中想要的结果,他们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一般来说学习进行到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三、给出结论,整合所学信息

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肯定与总结,然后权威地告诉他们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除数为小数时,先把小数变成整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得出结果就为最终结果。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一定可以快速地理解小数除法的真谛,他们同时也会把法则牢牢地印在记忆当中,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推导出来的结论,因此这种教学方案一定会快速有效地教会学生这一章节的内容。

篇10:人教版小数除法说课稿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2、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通过例4首先让学生明确把实物画在图纸上,一般要缩小后画,从而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通过例4和例5,使学生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进一步巩固比例尺的定义。

3、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4、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与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3、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画平面图,引入比例尺

1、出示学校平面图,问:谁来帮老师介绍一下我校的各种建筑物的布局?

2、设计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教室长8米,宽6米。师:能照原来的长度画到纸上去吗?该怎么办?

3、讨论引出学习要求:⑴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⑵作出教室的平面图;⑶写出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⑷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4、提出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学生小组学习。

6、根据图片组织汇报:⑴选择不同方法的平面图;⑵讨论反馈: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各是多少?(小组代表回答)

板书: A 、4厘米:8米=4:8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B、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3、揭题 ,回顾:

⑴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分别是多少?

⑵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

⑶怎样理解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100倍画在图纸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

4、师: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

(三)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1、求比例尺。

例: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副地图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⑴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⑵小结: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1。

2、求实际距离。

⑴出示例题: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⑵组织同桌同学各用一种方法来解答(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并互相交流。

⑶汇报交流并总结。

师强调:①把1:6000000化为分数形式来解答;②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化聚。

3、求图上距离

⑴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⑵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照片上的比例尺。

⑴估计照片的比例尺;

⑵量一量,算一算比例尺;

⑶汇报:你是怎么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

2、操作发展练习:

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司令台、传达室、喷水池)

⑴引导讨论出求实际占地面积必须知道实际的长、宽或直径;

⑵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

⑶汇报交流,讲评。

上一篇:网络监管平台下一篇:永定区职教人才培养培训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