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024-07-02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精选6篇)

篇1: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效能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

社区卫生是新医改建设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架构,是老百姓就医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重要渠道。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老百姓就医的筹资结构问题,是缓解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效能,是解决“事谁来办”的问题;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钱谁来出”的问题。如果说,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前台,医疗保障体系就是后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必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我市社区卫生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概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是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成本低、效果好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是城市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最佳途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北京市基层的医疗单位,承担着对全市医疗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百姓就医的“第一道门槛”。

(二)医疗保障覆盖面的建设

我市根据“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努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实施了包括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在内的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实现了由保障劳动者向保障全体居民转变,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公费医疗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三)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

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困难群众参保和患大病人员医疗费用救助始终是我市关注的重点。在困难群众参保方面,为了解决部分城镇无业居民参保缴费的实际困难,在北京市对低保和重残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全额补助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将此项政策扩大到更多的特定的困难群体,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有相应的医疗保障,扶助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门诊量形成鲜明对比,尽管人们对“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这句话并不陌生,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许多方面缺少优势和优惠,目前尚未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前来就诊。主要表现在:

1.社区卫生机构配置不合理北京市近年来的发展思路是将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人口有计划地外迁,逐步形成了通州、昌平、大兴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卫星城”,而北京市相应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的分布并未及时做出调整。城乡结合部居民居住区附近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比如天通苑、回龙观等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区。

2.社区卫生整体水平依然落后,健康指导、慢性病管理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

目前,卫生医疗服务资源包括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现阶段,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呈“倒三角”,即大医院资源丰富,中小医院其次,社区医院贫乏。社区医院现有的基础设备一般都比较陈旧和落后,卫生服务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社区医生待遇低,留不住人才,致使配备的医生医疗水平不够高,距“全科”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部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设备还相对简陋,备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慢性病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覆盖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的发挥。这种状况与居民对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相差甚远,造成居民小病也要去大医院看病的局面。

3.双向转诊制度难以落实

双向转诊制度难以落实,其中有利益分配的原因,也有与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衔接不畅等原因。如: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目录比较窄,一些药品没有包括在内,不能报销,这样居民即使在社区医院就诊后,还必须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开方、拿药,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社区医院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医保部分相关政策与现实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实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8年来,相关政策虽然进行过几次修改完善,但是仍有一些政策不适应当前现实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品目录库》不能满足医疗保障水平发展的要求。

2.近年来,社会平均工资年年递增,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缴纳的医疗保险金绝对数额不断增加,但是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以及个人医保起付线没有按照政策规定进行相应调整,特别是大额医疗费报销的比例和最高限额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致使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成为患者的沉重负担,影响了生活质量。

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门诊报销比例偏低,受到老年病人欢迎的“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还没有纳入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4.一些特殊病种医疗费用较高,但是没有纳入门诊报销范围或报销比例偏低。如:丙肝病人的抗干扰素治疗、白血病患者的输血、系统红斑狼疮、内分泌疾病治疗以及心血管疾病支架等。

(三)部分边缘群体仍然游离在医疗保险体系之外

(四)困难群体的长效帮扶机制还不够健全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效能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逐步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标准,在我市现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数量、布局和服务项目。比如:在四环以外的城近郊区,特别是人口集中的“卫星城”,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量和健康需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使其居民获得统一完善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二是要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能力和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选派大中型医院医师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大中型医院也可以接受一定数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修学习。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

三是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优势。在社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讲座、防病图片展览等形式,普及防病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防病意识,使健康素养成为每个人的内涵品质。

四是要继续做好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稳步扩大慢性病管理服务的签约范围,尽快在全市提高这项工作的覆盖面,切实落实慢性病管理相关优惠政策,使社区居民受益。

五是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目录。要结合我市社区医疗实际情况,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合理选择配备,并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使用的,特别是一些治疗慢性病、常见病的药品品种和数量。

六是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关系到每一个市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新闻媒体等宣传部门应该从不同角度做全方位的宣传,让广大市民了解、理解社区卫生服务,增强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高自我的宣传意识,改变群众传统的就医模式,引导群众进行正确的医疗消费。如通过为辖区居民长期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积极开展平价、便捷、有效、安全的预防保健、医疗服务活动。引导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特色医疗服务活动。如推广中医中药在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等等。

(二)搞好政策整合,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在认真审查考核的基础上,逐步稳妥地增加医保定点医院数量,严格准入标准,加强运行监管,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2.及时调整《药品目录库》的内容,适时扩大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减少自费、半自费的药品和检查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要。

3.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物价水平,按照相应政策,适当降低医保起付线,提高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和住院医保报销的最高支付额度,同时降低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门槛费用。

4.将一些在门诊就医的特殊病种费用纳入保障范畴, 如丙肝病人的抗干扰素治疗、白血病患者的输血、系统红斑狼疮、内分泌疾病治疗以及心血管疾病支架等。

(三)健全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的长效帮扶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劳动、残联、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救助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与民政部门做好衔接,及时将基本医疗保险负担不了的困难群体转交民政部门,纳入医疗救助范畴。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保意识

基本医疗保险实施8年来,广大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险有了不同程度的认知。但是基本医疗保险内容庞大,专业性强,作为一个普通的参保人员想详细全面了解所有内容确实不太可能,因此利用各种形式对保障范围、筹资标准、待遇水平、部门职责、实施办法进行广泛宣传显得尤为重要。要根据我市的实际,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宣传医疗保险制度,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长期无业人员、毕业未就业学生、无固定工作单位等易被遗漏的边缘群体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不断推出的各项新政策,新举措,通过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做到不留死角。

篇2: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 2012年6月26日

大医院爆满而基层医疗机构无人问津,医疗资源的配臵不当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按照市卫生局《关于构建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的要求,在县卫生局的统筹安排下,我院以提高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为职责,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为己任,坚持“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两手抓,努力实现辖区群众享受均等、便捷、有效的健康服务,2012年1-6月完成门诊收治病人45103人,同期增长4.5%,住院收治病人2760人,同期增长7%。

一、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参照二级医院标准,健全完善了医疗质量核心管理制度,制定医疗质量上墙制度40余项,同时开展医疗质量专委会、病历交叉质控、处方点评等业务活动,不断规范医疗行为,简化医疗流程,避免了医疗差错。

二是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人员培训机制,在保障职工的工资、福利、年终奖金的基础上,给予进修人员每月的450元生活补贴和300元租房补贴,提高在职职工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城乡卫生统筹平台外派所有医护人员到三级医院 进行规范轮训,截止2012年轮训专技人员83人,占全院专技人员的72%,同时邀请四川大学、省医院、县医院专家来院开展教学查房、学术讲座50余次,并与上海白玉兰公司合作,建立远程教育平台,获得更为优越的专家指导资源,并且作为四川省第一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了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项,构建了与人力资源配臵标准相适应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制度,有效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增强了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坚持贯彻“增加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理念”的十六字发展方针,大力推进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服务和“治未病”中得作用。按照成都市卫生局下发的基本医疗目录要求,应开展417项,实际开展321项,可选择开展207项,实际开展149项,并结合辖区群众的实际要求增加开设腹腔镜手术、骨科手术、腹部手术、激光治疗皮肤病、利普刀检查、电子胃镜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等20余项服务项目;同时建立服务测评机制,成立了服务监测机构,每月向服务窗口发放问卷调查100份,主动向病人征集意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让“三好一满意”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四是开展县、镇双向转诊,县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建立了远程专家会诊系统,放射学远程“CR”片会诊机制; 设臵便民服务点,定期派出医务人员到永安镇敬老院提供无偿诊疗服务;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服务,(5月份接力雷锋活动,为“5月中国好人阿各”婆婆免费开展康复治疗)让老百姓获得更为均等、便利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深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完善机构设臵,设臵传染病防治、地方病控制、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专职岗位,使其职能分工更为明确,团队协作更为密切。

二是信息化为支撑,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率先与成都维信电子公司合作,植入疾病分析与健康评价系统(DASS系统),通过电话、短消息平台实现对孕产妇的电话追访,重点人群的随访管理,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等工作智能化、简单化,每季度向病人发放健康保健短信10000余条。

三是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机制,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性、连续性公共卫生服务。优先为辖区内的低保人群、慢性病人、残疾人员、65岁以上老人等)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建立病人管理循环制度,家庭医生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需要治疗的病患转入门诊、住院病人管理,将门诊、住院诊疗过程中需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健康指导随访的病患归口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行定期随访指导,5月底完成签约1145户,签约比例10.81%,完成下乡入户随访1376 人次,提前完成了2012年的目标任务。

四是建立绩效考核及合理补偿制度,带动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性。先是根据行政村的人口基数制定相应的工作量,按照不同的工作量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量化考核;其次通过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利用DASS电话随访系统进行质量考核,以此达到“优劳优酬”补助原则。

三、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探索药品合理配送机制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07种,医院配备272种;四川省补充目录252种,医院配备155种;成都市补充目录141种,医院配备21种。结合辖区群众需要及医院实际开展的诊疗项目,并申请了利多卡因胶浆、布洛芬混悬液、芬太尼注射液等10余种专科用药。所有药品均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基药销售额占全院药品收入的94%左右。借助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研项目《小康型乡镇卫生院技术集成综合示范》,与四川大学循证中心、山东大学共同探讨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机制,同时在村卫生站已经实施药品统一由医院代购,并执行零差率销售。

四、全面完成医院信息化建设

按照成都市基层公益性医疗单位服务体系的建设标准,全面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医院完善了机房设施,配套双服务器,开通了“永安中心卫生院”独立网站、触摸屏宣传系统、LED屏显示系统,完成了Lis系统、Pacs系统的对接工作,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系统,与 县医院建立了远程专家会诊系统,放射学远程会诊中心完成“CR”片会诊60余人,付家坝社区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健康感知舱”应用,病人自愿体检40余人。

五、存在的困难

(一)人力资源紧张及经费保障不足。按照现行政策,公共卫生经费是按照卫生院服务人口分配,中心卫生院与一般卫生院服务人口相当,甚至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少,而医院员工是一般卫生院的3倍,导致中心卫生院经费相对不足,人才容易流失,形成人才“引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的恶性循环,引发新的内部不稳定因素。

(二)基本药物目录开展方面。因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公司中标基本药物配备不齐,个别品种时常缺货,且部分中标药品规格在社保对码时没有信息,为社保报销工作带来了困难,甚至个别国家基本药物出现涨价的现象,违背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初衷。

篇3: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我就中国政府推动服务体系建设, 帮助中小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冲击影响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下一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做简要介绍。

一、加大政策扶持, 营造良好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发展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的中小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此,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 采取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 使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最近,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主要有:

(一) 财政政策。一是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 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资金规模截至2008年底累计下达208.5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新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57亿元。二是自2009年起, 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安排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三是依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四是去年以来, 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和停止征收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每年减轻企业负担约190亿元。

(二) 税收政策。一是2008年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所得税率由33%降为25%,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施20%的低档优惠所得税率;二是2009年在全国范围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分别由6%和4%统一下调至3%;三是七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率等;四是自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对年应纳所得税额低于3万元 (含3万元) 的小型微利企业, 其所得减按50%计税。

(三) 融资政策。国家及时调整了信贷政策, 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央行多次下调准备金和利率, 各金融机构还采取了对小企业贷款单独考核等办法, 完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制度。

(四) 扩大就业政策。对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 在相应期限内给予保险补贴;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 到2010年底, 给予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以减轻中小企业的压力, 帮助其不裁员或少裁员。

二、以服务为宗旨, 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

(一)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参展, 开展国际认证和市场开辟活动;促进合作交流, 国家七部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每年联合举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支持外向型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二) 加强融资服务,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中央财政增加10亿元对信用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偿, 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继续实行减免三年营业税政策;继续健全信用增级和风险分担机制;继续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提供上市辅导服务, 指导协助中小企业集合发债, 多渠道筹措资金。

(三) 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域, 推动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新技术推广等服务。目前国家投资支持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达128个。

(四) 推动信息化。2005年起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引导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开拓市场。

三、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 发挥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

我们始终坚持把解决中小企业当前问题与促进其全面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保持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一) 加强培训, 提升企业素质。2003年以来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通过服务补助方式, 引导社会培训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六年来共完成30多万人次的免费集中培训、近50万人次的远程网络培训和110万人次的信息化培训, 900名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在清华大学工商管理进修班结业。

(二) 促进创业, 培育新的增长点。2003年以来推动实施“创办小企业, 开发新岗位, 以创业促就业”重点工作。六年来, 通过服务补助方式, 支持了312家服务机构为8万余户创业者及初创企业提供了服务, 创造就业岗位近20万个。目前已支持建立了142个小企业创业基地, 带动了地方近千个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降低创业成本, 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 提升管理水平, 夯实发展基础。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由家庭手工业发展起来的, 管理水平低, 生命周期短, 造成资源浪费。我们以企业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为重点, 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六年来, 通过服务补助方式, 支持了163个咨询服务机构为678户中小企业和16个产业集群提供了管理咨询服务。

四、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 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走过九年的发展历程, 经历了试点探索、重点突破, 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在试点阶段, 10个试点城市探索实践了政府主导、社团为主、服务资源整合、重点服务推进等建设模式, 有效带动了全国的服务体系建设。在重点突破阶段, 通过国家资金支持, 培育了一批培训、创业辅导、信用评价、管理咨询、信用担保、信息服务机构, 建设了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息网站等, 在满足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同时, 促进了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各级政府加大了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过半的省市出台了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9个省设立了省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近一半的省市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队伍;纳入省市服务体系的各类服务机构已达2000余家, 服务品种已涵盖各类服务。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虽然服务机构的数量有了较快发展, 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社会服务的比例还很低。究其原因, 一是我国服务市场发育还不充分, 机构数量、服务品种、服务质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较大;二是发展不平衡, 服务机构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 中西部地区、市县乡等基层服务不足;三是市场化服务仍占绝对多数, 中小企业对市场化服务机构不了解、不信任、用不起、不敢用;四是服务体系组织调配资源的功能未完全发挥, 非营利综合性服务机构发育不足, 功能不强。

以上问题集中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 非营利性服务机构较弱, 商业性服务机构散乱, 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提供优质服务,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也是实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意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要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动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促进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 满足和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

通过多年实践, 目前在推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各方面的认识逐步统一, 进度在加快。但从根本上讲, “政府扶持中介, 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和政策导向, 与实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特别是在资金引导上还远远不够。这里有认识、体制和观念上的问题, 也有政府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 加快推动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 是当前落实国发36号文件, 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落到实处的重要工作。在这方面, 下一步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 加快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专项规划, 明确现阶段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理清服务需求与供给状况, 突出重点, 合理布局, 稳步推动体系建设工作;二是开展综合服务机构试点, 培育区域服务枢纽, 建立完善政策传导、服务导航、服务热线等窗口功能, 促进服务资源配置, 发挥体系在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服务需求、激活服务资源方面的作用, 培育服务品牌;三是继续推动融资服务、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管理咨询、创业辅导等重点服务, 加快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建立服务跟踪测评系统和评价机制, 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的导向作用, 激励优质服务机构快速发展;五是加强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促进服务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服务规范, 提升服务质量;六是总结推广典型地区的做法和经验, 促进各级政府、服务机构间的工作交流, 推动服务体系建设。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尚存,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 资源、环境、社会责任约束加大, 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形成新的挑战。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平稳战略转型, 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不断拓展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法, 加强工作交流, 互通有无, 取长补短, 为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和中小企业基盘整备机构的业务

日本有419.8万家中小企业, 占企业总数99.8%;雇用员工2784万人, 占总数69%;创造工业附加值57万亿日元, 占总数53%。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基础, 发展、革新的原动力, 支撑着日本产品的信誉, 也是地域经济活动的中坚力量。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基础是《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1999年间的旧基本法, 将中小企业定位为社会的弱者, 法律的基本方向是纠正企业内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差距, 政策重点为通过共同化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改善与大企业的交易条件, 支持资金确保等。1999年以来的新《中小企业基本法》将中小企业定位为经济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法律的基本方向是发挥中小企业的特点, 促进其成长和发展。政策重点是向有发展愿望的企业提供支援, 确保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援, 完善应对紧急情况的资金网。

2008年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相关预算为1761亿日元。其中金融支持占37.8%, 包括政府系统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金融公库) 的补助210亿日元, 信用担保资金400亿, 信用担保协会补助54亿;其他政策经费占62.2%, 其中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支援794亿, 主要用于人才培训、创业支持、区域经济、技术强化和市场开发。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实施体制是中小企业厅制定规划和政策, 将预算直接下达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信用担保协会和中小企业基盘整备机构, 并通过8个地方经济产业局向商工会议所等机构下达预算。同时, 地方政府制定当地的中小企业政策方案, 将地方预算下达当地的中小企业支援机构和商工会议所, 所有接收预算的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在地方经济产业局、中小企业基盘整备机构、地方政府和当地中小企业支援机构之间形成合作关系。

中小企业基盘整备机构是政府的政策实施机构, 年活动预算为200亿日元, 有1000名职员和4000名外部专家。机构拥有总部、9个地方支部和9所中小企业大学校。机构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创业和新事业的开展, 支持企业成长和发展, 提供应急安全网络, 对地方中小企业支援单位的活动提供支持。

中小企业基盘整备机构对创业者在筹备阶段对企业计划提出建议, 在创办阶段对技术、财务提出建议, 供应基金资金, 并提供低租金的企业场所。在企业的成长期, 重点协助解决已确认的课题, 比如日立就曾为开发试制品提供扶助金、开办展会、提供试营销售的机会等。在地方中小企业支援机构遇到难以解决的企业课题时, 承接该机构的业务并提供建议, 向地方支援机构派遣专家加强其应对能力, 并在中小企业大学校对支援机构的员工进行培训。

美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在2008年第一季度降低了6.4%, 第二季度虽有好转, 但仍下降了0.7%。将中国和美国的GDP增长率加以比较, 可以注意到在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为10%, 美国为0.7%。两者都在2009年第一季度达到最低谷, 中国的增长率为6%, 美国为-7%。中国在2009年第二季度恢复到8%, 美国有一个较大的反弹, 恢复到-1%。中国2009年的GDP增长率预计将达到8.2%。

中美两国政府采取的刺激消费措施缓和了全球经济的下滑。统计表明中美两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增长是紧密关联的。我们两国都预期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建筑以及和出口相关的个人消费实现增长。

随着经济开始恢复力量, 中小企业在美国被认为是经济复苏的动力。美国承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联邦机构是中小企业局 (SBA) 。SBA的刺激方案是取消贷款费用, 提高担保限额至90%, 建立免息小额贷款, 扩大可获得资本。SBA极为倚重自己的资源伙伴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SBDC) 网络。SBDC网络支持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和发展, 是美国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中小企业支持网络, 其宗旨是为中小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支持服务, 协助地方、州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美国现有2200万中小企业, 占企业总数99%, 雇佣私营部门53%的雇员, 创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每年有100万中小企业得到SBDC的帮助支持。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是美国最大的、我认为也是最领先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从1984年起, 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和30万个中小企业进行了合作, 协助向纽约州经济投资了40亿美元, 协助创造了14万个工作岗位。每40分钟就有一个新客户得到帮助, 每90分钟就创造或挽救了1份工作, 每150分钟就有一个客户的新企业开张。

我们有24个地方中心位于纽约州各大学, 利用高教部门丰富的资源。主要服务有企业咨询、培训和研究, 日常有200名中心指导员和企业顾问和中小企业会面, 解答问题, 帮助客户做企业计划。寻求SBDC协助的人70%需要为企业融资, 资金信息是SBDC客户的第一需求。SBDA的免费咨询服务由中小企业局、纽约州、高教部门和私营部门资助, 针对创业和发展, 以及本地中小企业家当前关注的问题。

我们在1996年创立了国际企业发展计划, 为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需求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咨询和市场研究、进出口、展会方面的服务, 组织和接待企业团和贸易团互访。国际企业发展计划和中国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关系, 在过去的13年中开发了无数项目, 为中美两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2009年6月, 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国际企业计划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

为应对经济危机, 美国政府大幅增加开支并从中小企业采购。政府开支占国家GDP的10~15%。中小企业急于获得政府采购, 却因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受挫。纽约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提供相关培训和咨询, 改善中小企业获得合同的机会。我们和纽约能源研究开发局达成协议, 帮助中小企业参加能源审计, 实行能源效率计划。

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是政府、教育界、私营部门和企业之间成功的伙伴关系的典范。在美国中小企业局的领导下, 坐落在纽约州立大学校园, 中心已发展为纽约州最好、全美最好之一的企业发展服务机构。

从实际出发努力开创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新路

在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的工业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 中小企业以99.5%的企业户数, 83%的就业群体, 50%左右的税源贡献, 56%的营业收入占比, 70%的实收资本, 正日益显示其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上海市小企业 (生产力促进) 服务中心是专注于上海中小企业发展的公益性综合服务机构。服务中心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努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支持鼓励非公经济发展, 积极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总体思路, 以第二产业, 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 通过贯彻落实政策措施和整合社会服务资源, 努力构筑各类服务平台, 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探索与实践, 建设了一支熟悉中小企业特点与需求、能吃苦、敢创新、肯奉献的服务队伍, 逐渐走出了一条务实的服务之路。

一、从实际出发, 变管理中小企业为服务中小企业

服务中心成立之初提出了“善变”与“创新”的工作思路, 彻底改变不适合新形势、新岗位的思维与行为, 围绕服务中心的定位与功能、服务队伍的建设与提升、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等主题涤荡思维、树立目标、感受责任。

服务中心十年来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开通了第一个中小企业服务热线电话, 第一个用电视传媒宣传中小企业创业, 第一个设立中小企业人才市场, 第一个组织社会服务资源与中小企业对接;第一个把服务体系建设的触角伸向遍布全市的产业园区, 等等。服务中心开拓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务, 也为推进本市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众多专业中介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市的服务环境、服务产品比十年前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扩张。

二、从实际出发, 服务中小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面对不同的形势与任务, 必须审时度势, 根据自身资源与能力, 有所为有所不为。

成立伊始, 中心把政策咨询、创业服务作为主要任务, 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舆论。当上海市逐渐形成了创业支持的工作体系之时, 中心变亲力亲为为组织引导。当中小企业融资难之时, 中心整合十多家金融服务机构联合推出“融资通”服务产品, 为企业融资搭建桥梁。当金融机构纷纷行动, 全社会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之时, 中心逐渐弱化、淡出。当舆论专注于高端人才的开发与服务之时, 中心专心打造中小企业需要的中低端人才服务通道。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键是分析中小企业迫切需求和自身服务的比较优势, 扬长避短, 力戒全面出击, 慎言“全方位”服务。强调循序渐进, 着眼于长远发展, 着眼于当前的需要与可能, 一步一个脚印, 决不提“跨越式”发展。

三、从实际出发, 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服务中心的全体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再学习能力、创新与拓展的能力, 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危机意识、生存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服务中心陆续建设了一批服务载体, 初步具备了各专业领域的服务资源, 形成了一系列服务项目, 为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营造良好环境, 完善服务体系, 强化政策扶持, 助推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近六年来, 大连市中小企业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增加值年均递增21.6%, 营业收入年均递增22.2%。去年9月爆发了全球性金融风暴, 大连市委、市政府在危机未显现之前及时做出判断和预测, 及时调查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 提出加强中小企业预警预测分析, 全面落实各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等一系列安排意见, 使大连的中小企业能从容应对金融风暴, 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 大连市中小企业突破10万户, 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57%, 吸纳就业人数占总数的75%。今年1~8月份, 大连市中小企业创造增加值1773亿元, 同比增长19.4%;营业收入实现5727亿元, 增长16.9%;实缴税金153.8亿元, 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2亿元, 增长39%。

一、举全市之力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大连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大连市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办法》、《大连市中小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是纲领性文件。金融危机以来, 大连市委、市政府将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发展作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 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政企联手渡难关”活动;成立中小企业紧急事件应对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了中小企业应急救助的服务保障体系;制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30条意见, 安排财政资金10个亿, 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全方位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二、坚持公平发展环境

大连市政府出台了25条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全面改善中小企业法制、政务、政策、服务、市场和舆论等六大环境。

三、财政支持打造中小企业竞争力

大连市自2005年设立1亿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并逐年增加。2008年安排1.4亿元, 推动95个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实施, 涉及投资近80亿元。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在建的超亿元项目112个, 涉及投资764亿元。全市中小企业拥有9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 分别占全市的75%、40%。中小企业对全市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60%。

四、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改革开放

引导中小企业向科技含量高的结构转变, 摒弃资源消耗大、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已建成服装产业园等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园区。金融危机以来, 大连市鼓励企业海外并购, 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形成新的竞争力。

五、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大连市形成了“统筹有机构、融资有渠道、运营有咨询、创新有平台、权益有保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总体思路, 组建市、区 (县) 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整合社会资源, 创造了“上下一条线, 横向连成片”的服务模式。

全市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13个, 入驻企业1031户, 就业2.1万人, 实缴税金2.9亿元。扶持建立13个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形成了以“中国中小企业大连网”为龙头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大连市89户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累计达400亿元。已有15家中小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今年4月28日, 大连市支持8家中小企业成功发行了5.15亿元集合债, 其分级担保的融资模式在国内属于首例, 被称为“大连模式”。

篇4: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国家规划。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可以查到的最早提及公共服务体系的文献是1988年高闻在《人才研究》第4期上发表的《一些省市放活科技人员的做法》。最早专门论及公共服务体系的文献是1995年范晓峰在《科研管理》第5期上发表的《加速建立科技人才流动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到2012年底,在知网期刊文献数据库中,以“公共服务体系”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检得675篇,以关键词为检索项检得2276篇,以主题为检索项检得3209篇,以全文为检索项检得32432篇,具备了相当的研究规模与研究成果。其中有112篇论文是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篇文章是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研究成果,另有97篇文章来自其他层次资金资助的研究。

相比之下,我国档案服务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可以查到的最早提及档案服务体系研究的文献是1991年大庆石油管理局试油试采公司在《油气井测试》第4期上发表的《加强管理 发展技术 争创一级企业》一文。到2012年底,在知网期刊文献数据库中,以“档案服务体系”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检得8篇,以关键词为检索项检得1篇,以主题为检索项检得30篇,以全文为检索项检得318篇,研究规模相对较小成果有限。没有论文是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层次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总之,对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将档案服务体系建设放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中进行研究还无人涉及。

2 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开展该项的研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紧迫的实践问题。第一,有利于全面认识和了解国内外档案服务体系研究与实践的现状与趋势,借鉴国外档案服务体系的相关经验;第二,有助于明确档案工作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三,有助于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制定与修改有关档案服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时更具有前瞻性;第四,有助于将档案服务体系融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并积极参与其中,为国家和公众提供可靠、周到、有效的服务。

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5个方面。(1)档案服务体系趋势及我国档案服务体系的现状。(2)档案服务体系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档案服务体系的核心原则。(4)档案服务体系中各主体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5)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趋势下档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配套建设。

3 研究采用的方法与应当遵循的基本思路

由于此项研究的实践性,应当以调查研究为基本方法,辅以文献分析的方法,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是:

(1)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质一是档案行政管理的范围与档案行政能力的冲突,二是档案公开与保密的博弈。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找准档案行政管理的范围与档案行政能力的平衡点,对档案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档案保密与信息公开之间寻找最佳切合点,最大限度地提供档案利用。

(2)档案服务体系首先要区分公共档案与非公共档案两个领域。公共档案应当最大限度地公开提供利用,公共档案的保密保护则要基于维护公共利益。非公共档案在最大限度的保护条件下,经授权尽可能地提供利用。

(3)档案信息具有特殊性。档案信息虽然是信息的一部分,但档案信息涉及大量的机密,包括个人隐私。档案服务要在其特殊性与档案服务体系的普适性之间找准切入点。应当分级别、分层次、分内容地制定与未来档案服务体系相配套的档案法律、法规和政策。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1)档案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2)享有档案服务属于公民的权利,提供档案服务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3)档案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体制创新。(4)建设公共档案服务体系时,应当注重档案服务体系的普适性与档案服务的特殊性。

4 结语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是一项基本性的政策与应用性研究,因此,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多地应当从实践层面上研究档案服务体系如何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

注: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2013-R-14)和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2013-R-3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篇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篇6: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始建于人民公社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基本上建立起了能够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即县级有县医院、防疫站和妇幼保健院;乡级有乡镇卫生院;村级有村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这一体系基本满足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村医疗服务的需要。但改革开放后,这一体系并没有适应经济体制的调整做出根本性变革,农村原有的合作医疗体制迅速解体,村卫生室被撤并、承包,大部分实质上变成了个体医疗点,乡村医疗服务满足不了基层群众的看疗就医需求,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20**年6月20—21日,县政协在副主席潘显大的带领下,组织我们部份政协委员到XX市XX区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考察组在XX市XX区政协副主席李才荣、卫生局谭兆红局长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XX市XX区七眼桥镇中心卫生院、七眼桥镇山岚村卫生室和郑家村卫生室,并在七眼桥镇中心卫生院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谭红局长对XX区的卫生行政机构、区、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系建设情况作了全面的介绍。经过参观学习、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方式,我们对XX市XX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这次考察学习的情况作报告如下。

一、XX市XX区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乡镇卫生院职能

XX市XX区有17个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承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医学教育、卫生监督和卫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卫生院医疗组承担医疗服务工作,防保组承担全镇免疫规划、防疫保健、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村级卫生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各乡镇卫生院在防保组中成立卫生监督办公室,卫生监督办公室由2-3名卫技人员组成、承担卫生局委托的各项卫生监督工作任务。同时,建立完善村级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制度、负责对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和医务人员考核工作。

(二)乡镇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XX市XX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工资、各项津贴实行财政全额拨款。村卫生员每月工资200元。

(三)重视卫生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

XX区卫生系统的人权财权都放在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引进工作,XX区卫生局采取多渠道吸纳、引进卫技人员,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和本地区乡镇卫生院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乡镇卫生院院长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主治医师以上的技术队伍中调任或向社会公开选拔,院长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其工资福利从本乡镇卫生院收入的50﹪纯利润中发放。卫生技术人员根据乡镇卫生院各专业岗位的需要,由卫生局在本系统内进行调动,对区域内的卫生技术人员由卫生局作合理调配,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卫生人才向基层和农村地区流动,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

(四)成立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 卫生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对区所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各项资金,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提取各医疗机构纯利润的50﹪来筹措风险基金、培训基金和发展基金,这风险基金、培训基金,发展基金各占1/3。风险基金用于医疗纠纷赔偿,培训基金用于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发展基金用于医疗机构的设备购置。

(五)七眼桥镇中心卫生院基本情况

七眼桥镇占地面积103.8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56280人。七眼桥镇中心卫生院服务半径为11公里,卫生院建筑面积1367.22㎡,院长职称为副主任医师,从县医院调任,全院在职职工3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检验技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2人,b超技师1人,药师1人,其他卫技人员14人。行政管理人员7人(其中院长1人,副院长2人,防保组长1人,总护士长1人,病房护士长1人,办公室主任1人。医疗设备有心电监护仪、ⅲ导联心电图机、照片机、x光机、b超机、显微镜、血细胞分析液仪、生化分析仪、无影灯、自动洗胃机,手术室配备相应的手术器械、电冰箱、及母子系统保健项目等医疗设备,手术室安装了空调。

(六)村卫生室建设

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资金,每个村卫生室配备近7仟元的医疗设备。每个乡镇的村卫生室实行分片区管理,每个片区从卫生员中产生两名负责人,负责掌控该片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与卫生院随时保持联系,并配合卫生院抓好片区各项卫生防疫及妇幼保健工作,卫生院平均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并定期对全体卫生员进行各种学习培训。片区负责人和卫生员的工资,在财政每人每月拨200元的基础上,再用村卫生室的收入来实行绩效兑现补充。

二、主要体会

(一)人权财权政府给予政策倾斜

卫生系统的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变动直接由卫生局调整、只报人事部门备案,职工工资、各项津贴由财政全额拨款,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得到有力保障。

(二)用人机制灵活

建立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一是乡镇卫生院院长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二是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向基层和农村地区流动,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三是卫生院在防保组内成立卫生监督办公室,承担卫生局委托的各项卫生监督工作。

(三)理念创新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筹措风险基金、培训基金和发展基金,构筑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平台。

三、我县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现状和建议

(一)我县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现状

1、机构设置情况:全县目前共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14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0个、疾控基妇站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村卫生室99个。

2、我县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有卫生院、疾控基妇站和村卫生室,疾控基妇站相当于安顺地区各乡镇卫生院的防保组。疾控基妇站的工资、津贴由财政全额拨付。全县有156个村卫生员,卫生员间工资高低不一,只有35个的工资是200元/月,其余的是100元/月,还有部份没有工资。

3、卫生院承担医疗服务和部份公共卫生工作,疾控基妇站承担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制、妇幼卫生工作任务,村卫生室协助疾控基妇站完成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制、妇幼卫生工作任务。

4、各乡镇卫生院及疾控基妇站不承担本乡镇的各项卫生监督工作任务。

5、乡镇卫生院财政只拨基本工资。

6、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虽然近几年来有所改善,但依然达不到合理的标准,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靠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这“三大件”开展医疗服务,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来源于药品销售收入。稍有难度就转院治疗,承担诊疗任务的能力弱,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也增加群众看病就医的难度和费用。

(2)机构设置不规范。在农村医疗服务网络中,县乡级机构基本健全,而村卫生室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失去原有的经济基础,大部份实质上已异化为个体医疗点,医疗设备、诊疗规程达不到国家统一标准,另外我县还有63%的行政村未建成规范的卫生室。

(3)外科、妇产科优秀人材流失严重,卫生技术人员紧缺,工作量大,对卫生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4)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护理人员严重缺乏。

(5)乡村医生待遇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无法得到保障,难以吸引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也挫伤了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

(二)几点建议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实施以来,就诊病人增多,与20**年以前相比,全县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就治工作量增加3-6倍。目前我县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编制设置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建议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编办字2010]45号文件及我县医疗卫生需求,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配足卫生技术人员。

2.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医疗设施滞后的状况。基本设施的匮乏,严重降低了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因此需要尽快完成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对村卫生室的建设要采取政府投入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实现基本设施的达标。

3、借鉴XX市XX区经验,筹措风险基金、培训基金和发展基金,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4、结合我县实际和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是靠临床实践得来的,乡镇卫生院的任医疗服务工作医学院校的专科毕业生可以能胜,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工作、检验工作,医学院校中专毕业生就能胜任,只要能胜任工作的医学院校专科和中专毕业生都可以录用。聘用本县毕业生,培养本县人才,优秀人材流失就可以得到缓解,建议:对三都籍医学院校毕业生适当降低招聘条件或单独招聘录用,乡镇卫生院临床岗位录用医学院校专科毕业生,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护理专业、检验专业录用医学院校中专毕业生,为三都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保障。

5.借鉴XX市XX区经验,在人权财权上政府给予卫生系统以政策倾斜,制定优惠政策,有利于医技人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切实留住优秀人才。

6、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加大对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建议:将乡村医生培训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村级卫生技术人员的配备,建议由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各村实际情况,设置村卫生人员岗位,动员辖区内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到医学院校学习,并签定就业协议,毕业后直接到村卫生室工作,这样既解决了村卫生员缺失问题,又解决了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

7、对乡镇卫生院和疾控基妇站进行整合,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工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8、全县村卫生员按同等工资标准(200元/月)发放。

上一篇:ae考题益豪广告下一篇:地区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