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

2024-06-30

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精选8篇)

篇1: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

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

2004工作总结

2004年,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常委会开展工作,立足于自身职能,紧扣经济建设中心,贴近群众,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切实履行法定职能,通过对重大问

题的审议和调研,发挥决策参谋作用;通过执法检查,发挥监督保障作用;通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工作监督,发挥促进作用。

一、加强执法,注重监督的实效性

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就是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我们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和区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要点,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分期实施。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根据年初工作要点的安排,财工委听取了《劳动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肯定了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十年来贯彻实施《劳动法》所取得的明显成绩,指出了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同时建议区政府要进一步大力宣传《劳动法》,扩大就业机会,做好社保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财工委听取了职工医疗保险工作情况的报告,区政府按照“低水平、广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资以支定收、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文件精神,制定“整体纳入,分步实施”医疗保险工作原则,符合我区实际。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工委建议区政府要形成一种广泛覆盖、社会互济、分散风险的机制,解决财政和用人单位包揽过多、负担过重、职工医疗费上涨过快等问题。

职工养老保险是保证广大职工老有所养的民心工程,也是政府的基本社会职责。财工委听取了职工养老保险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了职工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着基金征收难度大、参保意识淡薄、参保人数逐渐减少、扩面困难、基金入库不及时等问题。特别是农场养老金收支缺口大、缴纳困难、退休与在职职工比例失衡等问题。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工委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认识,充分发挥征、管、用机制的作用,推动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确保退休人员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要研究解决好农场职工养老保险社会化问题。

一年来,我们还检查了《审计法》、《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深入调研,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协助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首先要做到总揽全局,明确情况。财工委把调查研究既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又作为一种监督方法来抓。在选题上求“准”、在方法上求“实”、在思维上求“新”,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有份量的调查报告。

今年是我区历年来投资增幅最快的一年,项目建设情况如何?财工委在常委会会前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区项目建设中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土地管理与区级经济发展矛盾突出,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投资强度不大,缺乏大项目支撑,项目签约多,真正实施的少。针对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运行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工委建议要尽快完成我区土地修编审定工作,全面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保重点项目按计划实施。

企业改制工作事关企业改革的成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财工委听取了企业改制工作情况的报告。区政府以“改变职工身份、改变企业性质、转变经营机制”为目标,对全区乡及乡以上54家国有企业,分类指导,因企施策,改制面达90,加速推进了我区公有企业民营化进程,成效显著。财工委认为报告材料有些抽象,应附加一个说明材料,就改制企业的资产原值、评估情况、变现情况、债权债务落实情况等列出表格,让人说得清楚,看得明白,提高常委会的审议质量。针对我区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补偿费缺口大、干部安置压力大等问题,财工委建议:要对已改制的49家企业采取“回头看”,迅速协调解决干部和职工的安置等遗留问题;规范改制程序和国有资产的处置,杜绝“暗箱操作”,构筑国有资产“安全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做好农场体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立即全面启动农场体制改革;全面清理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可分步进行,首先转为企业,然后实行民营化改制。

协助常委会督促办理市区人大议案,是财工委的一项重要职责。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壮大拉长优势产业链,加快发展武汉制造业”(即1号议案),区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园区经济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议案》。为了更好地督办落实议案,财工委特别重视,把督办“1号议案”工作作为财工委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市区人大两个议案的督办工作结合一并进行,从而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有效促进了政府对议案的办理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根据

篇2: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

2009年1月8日在**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财经工委主任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08年,财经工委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安排和工委主任任职承诺事项,紧紧围绕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人大工作“八个创新”的工

作思路,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把学习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履职能力

“依法、严谨、规范、”是人大工作的最基本特点,为使工委工作上水平,今年,我们依托县人大的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充电契机,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文献,学习了20余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为做好 工委工作奠定 了思想工作基础。同时,使工委全体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二、坚持依法办事,努力做好财政经济监督工作

年初,县人大常委会安排财经工委牵头议题共七个(其中三个常规议题,四个围绕政府重点工作的议题),我们依靠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做到开展议题与推动工作的有机统一,务求工作实效。截止12月底,工委牵头完成议题八个,协助其他工委开展了四个执法检查与调研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执法检查和工业经济运行、富硒食饮品、民商事审判工作等调研议题),同时,还配合省市人大分别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执法检查活动。通过以上工作,全年共向人大常委会提供执法检查报告3份,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18条;向人大常委会提供调研报告4份,提出工作建议17条;向人大常委会提供重大事项审查报告4份,提出审查建议11条。针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撰写工作探讨文章2篇,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在具体工作上,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工作方法:一是坚持依法办事,认真规范工作程序。今年,我们牵头的每个议题都坚持事前一个月制定出详细工作方案,明确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和目的,依法规范操作程序。二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力求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建议。在组织开展议题中,我们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与协调,深入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将工作延伸到乡镇和广大群众之中,更多地倾听基层和广大群众的呼声,使基层政府和群众好的建议意见通过人大调研得到反映。三是坚持发挥财经委员和人大代表作用,努力扩大财经工作监督的参与面。今年,在工委牵头的议题中,五名财经委员都先后参与了统一组织的视察调研和相关执法检查活动,有50余人次的基层县人大代表配合了财经议题的调研与视察。

三、工作体会与启示

通过一年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首先离不开人大常委会的领导,离不开广大人大代表的支持,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由于我们在开展议题中,始终依靠常委会的领导,认真围绕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法,才有了好的工作开端。因为有常委会领导身先士卒、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注重实效的 工作作风,才有了“开展一项议题、达到一定深度、解决一定的问题、推动工作新发展”的监督工作新局面。二是开展财经工作监督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由于人大财经工作量大面广,涉及法律法规较多,加之,人大监督本身就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因此,依法办事应是开展监督工作,务求监督实效的前提,是嬴得监督对象理解和支持的必要条件。在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从不越位、缺位,从不搞越俎代庖。三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是提高工作研究深度和议题审议质量的关键。由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具有辖区权威性和约束力,因此,客观公正评判政府及部门的工作得失,查找问题症结,提出合理化建议都应从深入调查研究入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定权。依靠广开言路,扩大参与面,多渠道收集社会各层面的建议意见 才会使调查研究工作更具生命力,工作建议和工作决策更贴近实际,更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四是坚持跟踪督办,务求监督实效是确保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今年,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之所以收效较大,重要原因在于跟踪督办工作的强化。

四、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总结一年工作,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与常委会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对部门的适用性法律法规和规章学习研究不深,掌握面较窄,影响到对被监督对象的工作规律把握,不利于监督工作的深化。二是面对较多议题,疲于应付,未能使调查研究工作达到理想深度,工作质量受到相应影响。

针对以上工作的不

足,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一是围绕工委工作特点,扩大学习研究面。后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加强对新时期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知识、被监督对象的工作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和法学水平,努力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要使经常性的学习与工作研讨成为推动工委工作的长效制度。二是精选工作议题,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后,议题的选择重点围绕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力求议题少而精,力争开展一个议题,达到一定深度,解决一定的问题。三是加强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跟踪督办工作。与人大督办室一道开展好督办落实工作,确保人大决策落到实处。

篇3: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

国际油价的急剧上升, 已经影响到世界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对世界石油的依存度非常大。据统计, 目前, 中东北非地区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7%和全球石油出口量的70%。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 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 其中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

世界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在能源方面尤其是新能源方面的政策如何?带着诸多问题, 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原中石油总经理党组书记陈耕。

财经界:陈总, 作为能源方面的权威和专家, 您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中东北非动乱会不会产生世界石油危机?

陈耕:我当前最关心的是中东北非政治动荡还会持续多久, 会不会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大的影响。这次中东北非地区突然爆发动乱, 事件首先是来得很突然, 其次是连锁反应较快, 再次是中东北非利比亚是世界石油的主要生产地。如果中东北非事件继续扩大, 会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很大, 中国将是受伤害最大的, 这是一个直接的影响, 所以我希望动乱尽快平息, 这样会对中国经济有利。

中东北非地区是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国, 中东北非地区一旦不稳,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已经发生的几次石油危机, 都严重影响了当时的世界经济。

第一次石油危机是由于中东战争。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 并将其再售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 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 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 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 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是由伊朗的伊斯兰革命问题引起的。1978年底, 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 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 此后又爆发了两伊 (伊朗与伊拉克) 战争, 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伊朗的原油产量从日500多万桶降至2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 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 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 因伊拉克1990年8月侵占科威特而遭受美国的军事打击和国际经济制裁, 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 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 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 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 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 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从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的现实可以看到, 争夺石油资源是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谋求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 非洲一些国家的内战、日本阻挠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 以及涉及中国主权的南沙群岛问题等, 其背后都存在着深刻的资源因素。

财经界:现在世界突发性事件比较多, 造成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定价机制, 中国的油价能否与国际接轨?

陈耕:所谓市场定价机制, 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 产品自身价值等因素由市场确定的。价值是确定价格的基础, 市场供求关系是价格变动的杠杆。现在我们的定价机制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定价机制, 而是政府控制下的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机制。中国现在油品严重短缺, 市场需求增长快速, 政府控制价格有合理性的一面, 对平衡生产、消费者的关系具有较大作用。在当前情况下, 如果完全放开, 有可能造成市场油价飞涨, 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中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依据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加工成本及价内税费水平确定的。这样的定价机制只是原油价格水平上的国际接轨, 并未实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国际接轨。存在的问题是国内油价被动跟踪国际油价, 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结构的变化, 更无法将中国石油市场的变化以价格信号的形式反馈回国际市场, 从而参与国际油价的形成过程, 甚至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是因为中国目前从国际市场采购石油 (燃料油除外) , 主要由国有的石油外贸公司按国家分配的指标分月度组织进口, 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在现行的定价体系下, 当国际市场油价上涨时, 进口商预期下一阶段国内油价将会上调, 因此增加进口是有利可图的;反之, 当国际市场油价下跌时, 进口商预期下一阶段国内油价将会下调, 因此减少进口可以降低损失。另一方面, 国内目前执行的顺价销售体系使得不管以多高的价格进口原油和成品油都可以销售出去且有利可图, 现有进出口经营企业之间缺乏实质性竞争, 也缺乏在国际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降低进口成本的推动力。应该看到, 现行国际国内油价体系拉高了中国进口石油的成本, 也不利于降低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深入钻井队检查指导

现在我国还不是完全市场定价机制, 应当抓紧研究向市场化方向推进, 而且现状最好不要维持太久。在一些完全市场经济的的国家, 政府管控仅是在非常时期, 比如特大自然灾害, 战争, 金融危机的影响等, 这种情况与我国还是有区别的。在目前情况下, 采取政府定价机制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不是最终方向。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改革。对于现在的油价调节机制, 各方都有意见, 迟早得改进。

财经界:能源危机促使我们要加快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的内涵是什么, 包括哪些方面, 涵盖哪些行业?

陈耕:新能源的概念还是相对于旧能源来说的。是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类型能源, 其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自然界、物质内部结构变化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能量, 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进入21世纪以来,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能源因为消耗严重而面临危机。寻找新能源、兼顾能源和环境, 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新能源也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四次能源革命”, 是各国未来全球竞争的“王牌”。基于此,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深入基层单位检查慰问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纷纷投入到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以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也顺应潮流将新能源发展提上战略日程, 但却面临缺乏统一规划、技术创新不足、应用障碍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通过出台战略规划加强引导, 有序较快发展;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立补贴机制和能源利益调节等手段提高实用性;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培育政策完善产业链条扩展市场容量;通过多元化策略建立合理的新能源体系, 是中国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必然战略选择。这样在未来的“低碳经济”时代, 中国才有机会掌握应有的话语权,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十二五”规划提及的一个是化石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个是非化石能源, 是清洁能源, 排放二氧化碳比较少。目前在我国, 化石能源的开发占到90%多, 非化石能源占到8%左右。去年我国煤炭消耗32亿吨, 石油自己生产2亿多吨, 进口2亿4, 共消耗约4亿4千万吨, 天然气消耗一千多亿, 照此发展, 长远来讲很难负担。所以我赞成发展新的可替代能源, 而且要大力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十二五”要把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在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非生物质、地热利用, 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 水电的利用应该更广泛更充分些。海上和陆上风能发展很快, 风能发展有造价和成本问题, 调剂和调备问题, 怎样加入电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太阳能的利用在南方比较好一些, 老百姓还是比较方便的。地热的利用, 利用地表恒温的性质, 加一些其他的能源就可以直接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发展新能源, 寻找替代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 将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

财经界:有专家预测, 到2020年, 中国石油年消费量将达4.5亿吨至6.1亿吨, 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2亿多吨, 缺口达2.5~4.1亿吨。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以上, 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未来中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有何应对举措?

陈耕:从1996年开始我国就提出石油安全问题。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所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 能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作用是必然会出现的。对我国而言, 当前的石油现状是一个全新的经历与考验, 其影响不仅波及生产、消费等经济层面, 更影响国家安全。尽管对于我国是否会发生石油危机还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随着我国石油对外高度依赖格局的进一步显现, 我们有必要从国家安全角度制定我国的石油战略。

国际能源机构 (IEA) 在其《石油市场报告》中称,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引擎, 并且中国的工业和交通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而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和预测显示, 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约占近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买家。

今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 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据预测, 如果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维持在7%以上, 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 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一旦世界风云突变, 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

因此, 石油战略储备, 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了。1993年我国就已经开始酝酿石油战略储备, 直到2004年才正式得到批准。按照规划,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现在我国的战略储备, 大概1200万吨。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标准, 主要进口国应该有90天的进口用油储备, 我国应该达到6000万吨以上。石油储备可解决应急短缺和控制油价问题。

国际经验证明, 战略石油储备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保障供给。即保证一段时间内的石油应急供应, 使国民经济各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作;二是稳定油价。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本身对市场就起着制衡作用。尽管石油储备是对付石油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 但其真正的作用在于遏制油价的过快上涨;三是威慑作用。在紧急情况下, 国家能及时利用战略石油储备, 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 为解决危机和其他一系列问题赢得所需的时间, 还可迫使潜在对手慎用"石油武器"。中国的石油储备应采用一个可控的、渐进的方式来完成。

世界石油从过去十年到未来十年, 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 所谓“紧平衡”就是供求关系偏紧。现在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因素首先有金融资本, 其次是地缘冲突, 第三是产油国内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可以引发石油市场的动荡, 甚至出现供应的终端短缺。

石油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文明社会, 如果没有了能源, 一切现代物质文明也将随之消失。冷战结束以来, 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总之, 石油安全将是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大问题。

陈耕简介

陈耕 (1946-) 男、汉族、河北省沙河市人。

1968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 分配到玉门石油管理局工作。1970年参加长庆油田会战。1983年任长庆石油勘探局副局长。1985年任石油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1988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劳动工资局局长。1993~1997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1998年任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副局长。2001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4年至2006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2004~2007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在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作期间, 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 提出“奉献能源, 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 推进上市与未上市企业、上游与下游业务, 国内与国外业务, 企业生产与职工生活协调发展, 创造公司与社会、企业与员工、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共荣。采取综合措施, 着力解决企业稳定和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使稳定形势明显好转, 使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组织并实施集团公司“三大战略” (资源战略、市场战略、国际化战略) , 坚持立足国内, 开拓国际, 突出油气主业发展, 强化营销体系建设, 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始终坚持把资源勘探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实施“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工作方针, 使国内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油气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 2006年原油产量1.06亿吨, 天然气产量442亿立方米。加快炼油化工发展, 保障市场供应, 建设大连、兰州、广西等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大庆、独山子、吉化等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国际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 建成中哈跨国输油管道, 开创了中俄“贷款换石油”的能源合作模式, 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6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达5460万吨, 权益产量2807万吨, 天然气作业产量57亿立方米, 权益产量38亿立方米。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现利润1858亿元, 税费1789亿元, 资产总值13965亿元, 综合实力在世界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七。

篇4: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

根据今年立法计划,为做好《浙江省审计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审议工作,从3月份开始,财政经济委员会听取了省政府法制办、省审计厅关于条例草案起草情况的汇报,先后赴杭州、台州、绍兴、丽水等地开展立法调研,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人大代表、社会审计机构对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并赴外省学习借鉴审计立法成功经验。同时将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条例草案印发11个设区的市人大征求意见,专门在杭州召开审计立法专家论证会,进一步研究论证立法中涉及的重大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冯明副主任参加了座谈和调研活动。5月12日上午,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制定审计条例是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反腐倡廉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实施审计法和实施条例的客观需要,对推进我省审计工作与时俱进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审计广度、深度、力度不断加强,审计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增多,比如全口径预算审计的实施、联网审计的开展、审计整改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等等,这些问题在上位法中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但审计实践又急需加以研究和解决。同时,近年来我省在审计实践中不断创新,尤其在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审计整改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范巩固。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为提升审计监督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制定切合我省实际的审计条例是十分必要的。省政府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内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好地体现了地方立法特色,建议提交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并根据立法调研情况,综合各方意见,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审计资源规范整合。新形势下审计监督职责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展和深化,在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全覆盖的要求下,审计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建议对条例总则中有关审计保障内容作出适当修改。一是明确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二是强化内部审计,单设一条明确规定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具体规定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三是对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和聘请的专业人员作出相应的执业要求和规范,并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审计质量。四是根据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配置的审计人员应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化管理作出适当规定。此外,一些地方和部门反映,在加强审计监督的同时,也必须强化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建议在条例草案总则中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社会监督。

二、关于审计事项。在立法调研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应将实行相对独立财政体制的开发区(园区)、新区(新城)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纳入审计范围。由于法律法规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这两种情况在我省审计实践中属于薄弱环节,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在条例草案中加以明确,对审计事项作出适当修改。

三、关于投资审计。投资审计是立法调研中比较受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一些地方和人大代表反映,各地投资审计的做法、管理模式都不一样,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当前投资审计迫切需要明确审计机关的定位,解决如投资审计的范围、标准、方式方法、以及审计结果的利用等问题。建议在条例草案第二章“审计事项和内容”中增加一条“投资审计”条款,具体规定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以规范全省的投资审计工作。条例草案规定列入年度审计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结果可以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对此,一些地方和部门认为,“可以”表述不利于体现审计监督的刚性,应改为“应当”。也有地方和部门认为,规定审计结果作为依据,容易混淆审计监督和预算管理职能,而且目前各地存在着审计和财政审价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两种情况。从当前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和预算管理方向来看,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结果的利用作出刚性规定似有必要,建议对此作进一步的深入调研和论证,同时对审计的时限作出限制,以保证项目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和竣工验收。

四、关于联网审计。条例草案第十七条对联网审计的相关规定不够具体细化,范围偏小,操作性不强。一些地方和人大代表提出,信息化时代,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将成为主要工作方式,近年来我省在联网审计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应当通过地方立法加以固定和规范。建议单独增设联网审计条款,规定联网审计的具体内容,操作程序,明确需要联网的重要单位及相应的配合义务。

五、关于审计整改和审计结果公开。建议在条例草案第二十七条中增加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或了解整改情况。”等内容,明确审计机关在整改中职权和义务,切实提高整改成效;建议对条例草案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整改督查机制和问责措施加以明确,以提高整改督查和问责的可操作性,切实解决“屡查屡犯”问题。条例草案第三十条确立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的制度。但只规定了审计结果如何公布及其法定限制,对于包括哪几种审计结果、何时公布,公布哪些内容等诸多问题都没有明确。建议明确规定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的范围、内容和时限。

六、关于加强人大监督。审计监督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在立法调研中和专家论证会上,普遍要求在条例草案中充实相关内容,正确处理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关系,明确地方人大对审计的监督与支持,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建议结合我省人大监督工作实践,作出适当修改。一是在条例草案总则第三条中增加规定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报告作出决议等内容。二是在审计结果和整改中增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整改情况组织跟踪检查等内容。三是在条例草案第十四条中增加一款,规定县级以上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当征求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相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要求审计机关就有关事项开展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并报告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七、其他修改意见

1.建议条例草案总则中增加条例的适用范围和被审计单位的义务条款。

2.建议对条例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内容作适当修改,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审计报告的形成机制,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重视听取和核实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意见。

3.建议在条例草案第三十二条中增加绩效审计结果和投资审计结果的运用。

4.建议对法律责任中相关条款作进一步研究,区分不同情况,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增加规定被调查单位和个人不配合审计机关调查的法律责任。

篇5: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

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打算

2010年主要工作

今年来,西新街道人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和街道党工委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注重参与,积极履职,在推进构建和谐社区中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决策参谋作用和依法监督作用。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促进人大工作的规范化

我们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代表素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做好、做实。一方面,组织代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组织收看由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依法治省办公室联合摄制的电视文献片《法治之路》。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区人大组织的培训学习,掌握与代表职责相关的各种知识,参加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观摩、法律知识、知识产权、应对金融危机等讲座。通过学习,增强了代表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履职意识,有效提高了代表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代表的政策理论和法律知识水平,提高了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二、履行职责,切实反映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

在区四届五次会议前夕,街道人工委组织辖区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到各社区居委会、骨干企业,充分倾听社情、收集民意。对区域内群众反映热烈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寻找解决的办法,力争多为群众解决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分别组织撰写了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加强湘桥区社区医疗机构(站、所)布点及经营管理的建议》等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并得到逐步解决,1

努力促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得以逐步解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注重宣传,扎实推进“五五”普法教育

积极协助街道综治中心,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提高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动员全社会参与法治社会建设。坚持面向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生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突出普法重点,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系列活动和举办宣传月、宣传周系列活动,在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职工中进行《合同法》的法制宣传教育,扩大普法的覆盖面。在社区居委会中围绕环境整治,维护社会稳定,应对突发性事件,开展一系列法制宣传,落实法律宣传和法律保障措施。强化执法责任、落实政务公开、规范政务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提升依法治区水平。

四、为创建“一居一品”特色社区活动建言献策,促进社区建设提档升级

为进一步提升“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水平,近年来,街道党工委提出要争取用二到三年时间,创建“一居一品”特色社区,实现一社区一品牌。街道人工委以此为契机,根据各社区特定的人文环境、人口素质、基础条件及工作载体的不同,采用与居民座谈、交流沟通、档案查阅、实地查看等方式,在全面梳理社区创建条件基础上,积极为街道党工委和各社区献计献策,为探索社区管理服务寻找新路子新方法。目前,布梳街的关爱型社区、西新居委会的文化型社区、新合居委会的健康型社区、新桥居委会的双共双宜型社区已掀起创建热潮,并召开了经验交流现场会,工作成效受到市、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在全区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五、防范先行,共建安全文明校园

为强化校园安全管理,5月份,街道人工委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区关于校园安全会议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保卫校园平安的高潮。在活动中,街道人工

委配合街道安监所、综治维稳中心,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洪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二是创新完善安全管理模式。在校内设警备点,健全新桥路小学,铮蓉小学及辖属幼儿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派出所派驻学校副校长的派驻制度;三是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排查摸底和日常整治。对辖区精神病人和和不安定人群进行排查并对两所小学及幼儿园周边的黑网吧、不洁饮食流动摊档、乱搭乱挂的遮阴物进行清理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校园校舍的设备设施安全情况和学生违规违纪现象进行大排查,对排查中发现问题,迅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共同创建小学、幼儿园安全良好外部环境。

六、依法治街,全面提高基层法治水平

继续深化“法制湘桥” 创建先行试点工作, 率先聘请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定期进行法律咨询,并逐步把街道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民主法治的良性循环。目前街道“依法治区”先行点的工作经验已在全区推广。

一是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法治水平。通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配套完善监督制度、阳光运行行政权力、严格规范行政服务”等做法,不断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不断提高法治水平;二是实施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不断深化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先行点工作,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社区戒毒帮教工作,致力营造稳定和谐治安环境,增强群众对社会的安全感。三是坚持执政为民,依法维护民生权益。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切实抓好街巷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打造社区品牌,探索依法治理新举措。街道在创建规定动作上“做好文章”,更在抓规范、创特色、培亮点上“下足功夫”。在巩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成果基础上,通过制定《西新街道巩固提升“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工作意见》,着力创建“一居一品”特色社区,不断赋予法治建设新内涵,让法治的触角向更深的领域延伸,让和谐的张力向更广的覆盖面辐射,从而形成独具“西新特色”的法治创建格局。

七、扎实抓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以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为载体,街道人工委配合党工委,充分发挥街道慈善会和党建联席单位的作用,建全领导班子成员“一帮一”扶贫结对制度,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综合措施,从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帮扶意溪镇桂坑村11户农村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今年来,街道共筹得财政扶贫专项资金6600元、对口帮扶5500元,捐助款33000元,慰问物质大米、食用油等多批,实现了2010年80%的脱贫目标。其中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募捐额达39.8万元,上门慰问贫困户40多户,发放扶贫物资油2000多斤,米5000多斤。目前,已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人38人次,为一户贫困家庭子女争取到4000元的助学金,为2名弱智儿童联系启智学校,为贫困户11户44人申请参加合作医疗,成功救治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芸芸,事迹作为典型材料在全区推广。

八、加强组织部署,顺利完成代表补选工作。

今年初,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需在我街道新合社区33选区补选一名人大代表。街道人工委高度重视,始终本着向级负责、向广大选民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部署,及时制订具体的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同时针对选区存在着选举时间紧、选民人数多、区域分散、工作难度较大的特点,积极配合新合社区居委会及选区领导小组人员的工作,促使社区调整工作部署,人员落实到位,充分做好选举前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帮助提供选区所需要的各项资料;并对选举前各个阶段工作认真进行监管、检查、落实、把关头,对上墙公布的公告实地拍照存档,使选举工作始终依法、有序地进行,圆满完成区人大常委会交办的选举任务。

九、扎实开展述职评议活动,提高代表责任意识

为增强代表责任意识,促进人大代表不断提高履责水平,今年

11月底,我们在新合社区居委会33、34选区组织了人大代表述职评议活动,来自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陈江茂代表、铮蓉小学的郭碧蓉代表与来自新合社区的陈文娟代表分别就当选人大代表四年多来,时刻牢记选民的重托,分别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所担负职责在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为民代言,为民办事,扶贫济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举,认真履行代表职责,行使代表民主权利,向社区选民代表述职,得到了社区选民们的充分肯定。最后通过到会80多名选民代表无记名投票评议,所在选区人大代表满意率达到100%。

2011年主要工作打算

新一年,我们将继续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的工作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做好监督、联络、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人工委的职能作用,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继续抓好代表学习培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继续组织代表开展种类学习培训,紧跟形势,提高思想认识,熟悉掌握代表履行职责的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开展参政、议政活动,提高履行职责能力。

2、继续推进“法治湘桥”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观念。根据区、街道普法规划,按照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围绕环境整治,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突发性事件,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提高普法工作质量与服务中心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送法进机关、进社区、送法进校园、送法进企业系列活动和举办宣传月、宣传周系列活动,营造普法氛围,狠抓普法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提高居民群众法律意识。同时,落实法律宣传和法律保障措施、强化执法责任,落实政务公开、规范政务行为,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3、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活动,掌握社情民意。针对影响社区建设和区域科学发展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民生民安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掌握社情民意,为明年人大例会的建议议案准备第一手材料。组织撰写建议议案,促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推进依法治理,扎实维护稳定。一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督查工作。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实检查工作,把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继续抓紧、抓好、抓实,不断提高对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质量和水平。二是积极配合街道信访办公室处理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努力做到群众来信来访小的问题不出社区、大的问题不出街道,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社区。完成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5、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监管,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各级部门比较注重的工作作风问题,要针对目前部分机关同志迟到早退、值班不到位的现象,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高的情况,要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管的长效机制,要教育引导干部队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增强勤政为民理念,努力用监管机制推动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促进干部队伍工作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充满活力、实干为民、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干部队伍。

人大西新街道工作委员会

篇6: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

二00五年,法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常委会年初工作部署,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把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个主题,明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着眼点,深入学习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根据人大党组提出的“以质量振兴工作,促进监督进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各项人大法制工作。

一、以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1、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人大机关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第一批重点单位。一年来,我委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本委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具体要求,认真组织本委党员学xxx省、市、县各级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学习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还组织本委人员系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一系列文件。本委党员都自觉地撰写了四篇以上的学习心得和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教育,本委党员充分认识到,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必须从本职工作做起,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在本职工作中体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在本职工作中苦干,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在本职工作中发挥。作为法工委工作人员认真依法履职,突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实际效果,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法治环境,促进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为我县构建“山清水秀、业兴民富、诚信文明的新型山区县”,把**建设成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重镇,努力建设平安**,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是人大法制工作的出发点和奋斗目标。

通过学习教育,本委全体人员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的洗礼,进一步坚定了政治方向,牢固树立了宗旨意识,深刻认识到法制委要依法履职、强化法律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必须做到:一是要完善监督程序,健全监督机制;二是要提高监督质量,实现有效监督;三是要改善监督条件,优化监督环境;四是要发挥人大监督优势,促进司法公正;六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优化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2、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九号文件精神,明确法制委的工作思路今年五月份,中国共产党中央九号文件,转发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为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文件的精神上来,根据常委会安排,我委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精神。根据中央九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明晰了法制委的工作思路。

二、与时俱进、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1、完善、规范司法监督,起草《司法案件监督暂行规定》。为加强和规范常委会对司法机关办理案件的监督,促进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委主动起草了《长汀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司法案件监督暂行规定》(草案),并经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在全市率先出台并开始施行。《司法案件监督暂行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司法案件监督的重点必须放在带全局性、根本性、倾向性的问题上;放在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放在经人大监督后,整改工作不到位,事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上;放在违法办案、办案不公、执法为严、久拖不决、影响广泛的重大司法个案上。《司法案件监督暂行规定》的出台同时也为常委会在实施司法监督中明确了具体监督见容和监督程序。

2、认真筹备、精心组织“执法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现场会为总结推广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土资源局、公安消防大队“四五”普法工作的经验,全面推进我县行政执法单位执法为民、依法行政工作上新台阶,构建“山青水秀、业兴民富、诚信文明”的新型山区县,创建“平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快速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我委牵头组织召开了有39个行政执法单位和司法机关领导参加的“执法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现场会。县工商局局长***介绍了“执法为民,建设勤政高效服务型工商”的经验和做法。县国土资源局和公安消防大队的领导也作了经验介绍。通过召开全县行政执法单位“执法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现场会,进一步增强了全县行政执法单位和司法机关执法为民、司法为民的意识。

三、依法履职、注重监督实效

1、关爱弱势群体,督促出台新的优惠政策

为进一步关心、了解我县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委牵头组织了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调研。对我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五条修改完善建议。尤其是通过残疾人优惠政策兑现情况的检查和调研,发现我县现行的残疾人优惠政策具体条款内容已不能很好适应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有的条款已不再适用,需要删除;有的条款表达已不够准确,需要修改;有的需要增加新条款。调研中,除对现行优惠政策落实兑现情况进行检查外,对1998年县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具体条款逐一进行征求意见。同时,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从生活保障、社会环境、福利企业、劳动就业、生产经营、特殊教育、文化体育等七大项提出了删除、修改、充实、完善的建议(其中删除7条,修改21条,新增加31条),建议新修订的优惠政策条款得到了常委会的审议通过,并转县政府办理落实。县人民政府根据人大常委会转办文件的要求,认真研究已将新修订的残疾人优惠政策颁布实行。新修订的残疾人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早日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残疾人真正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维护了社会稳定。此外,为了了解我县近年来农村敬老院、五保户的生活情况,今年11月底我委会同县民政局对*******等乡镇的敬老院进行了走访,使我们对全县五保老人的供养情况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健全信访制度,全面落实四个100%

办理司法类信访件是法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委认真学习贯彻盛华仁副委员长提出的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5句话20个字”原则和“四个100%”的工作目标,把办理信访件作为监督工作的切入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了解人民的意见,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人民的意愿,自觉地把本委的工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人民群众作为第一职责,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尽心竭力化解信访人的各种疑问。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汇报等形式,采用交办、督办等办法,督促有关承办单位加大工作力度。2005年,我委进一步规范、健全了人大信访工作,明确信访工作的性质,加大了信访工作力度,做到来访有接待、来信有登记、交办有落实、事后有回音(即:四个百分百)。从5月份开始我委还进一步规范了信访件交办反馈单和明确了办理期限。今年以来,我委接待来访340余人次,受理来信120余件,发出交办、督办函30 件,其中县法院16件,已反馈16件;县公安局12件,已反馈12件;县交通局1件,已反馈1件。

同时,我委还对省、市人大交办的4 件信访件认真深入调查落实办理,现已反馈4件。

3、开展“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视察。

篇7: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

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共接到市政府交办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0件,其中:议案1件、建议1件、提案8件;主办件2件、协办件8件。为切实做好办理工作,我局第一时间召开局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要求在全面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市的发展目标,创新办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办理工作质量。今年涉及我局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已全部按时办结,各位代表、委员均对办理过程和结果表示满意。

一、“三个到位”明确责任

一是认识到位。市*局领导班子历来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明确要求各承办科室要站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认真自觉做好工作。二是组织到位。成立了由局长亲自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提案、议案、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办理工作。对一些重点和办理难度较大的建议,局领导班

1子成员亲自出面协调,集中精力办理,确保全面落实。三是责任到位。局主要领导对每份办理件都逐一阅看批示,将任务分解到科室并明确办理期限,对办理结果始终坚持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制度并由局主要领导亲自审批签发办理意见报告。同时,局办公室安排一名同志专职负责办理工作,随时动态掌握办理情况,及时做好催办和资料整理工作。

二、“三道关口”严格规范

一是严把交办关。我局对市政府交办的议案、建议、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制作了《**2011年议案、建议、提案办理进度表》,根据交办的内容分门别类分解到各有关科室,明确办理时限,同时要求将办理工作纳入科室目标责任制管理,分时段进行督查反馈,限期将办理答复意见书面报送局办公室统一把关。

二是严把办理关。从单位主要领导到有关科室的负责人认真参与提案、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在每个办理件的承办过程中,各承办科室细致制定具体办理计划,根据涉及问题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形成书面意见。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建议,由分管局领导召集有关科室负责人会商,并组织专题调查研究,确保办理质量。

三是严把审核关。对每件提案、议案、建议的答复进行“四道审核”,即:审核是否准确答复问题;审核答复是否符合政策、法规;审核答复态度是否诚恳;审核是否需要与

其他科室或部门会商。发现相关问题一律退回修改;对重要的办理件或因条件限制无法落实的,要求承办科室及时与人大代表沟通,征求委员意见,取得代表的理解。

三、“三方联系”勤于沟通

在办理提案、议案、建议的过程中,各承办科室杜绝简单答复,切实加强联系沟通,认真研究解决办法。一是与代表沟通。对主办的提案、议案、建议,必须和代表做好三次沟通,一次事前调查研究,一次事中答复沟通、一次事后征求意见。对涉及面广、内容多、要求不够具体、较难回复的办理件,采取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二是与上级对接。通过加强与市政府办沟通,及时反馈办理的进展情况,争取上级的指导和支持。三是与其他部门联系。对由我局协办的办理件,主动征求其他办理部门的意见,主动协调、主动办理。

总之,2011年我局提案、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在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在全局各承办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总体办理情况较好,但与代表们的要求相比还有需要完善之处:一是受财力限制,个别提案一时难以完全落实;二是对提案、议案、建议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方面,相关措施还有待加强等,今后,我局将针对以上问题积极做出改善。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好提案、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我局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机关效能监督员作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办理过程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举一反三,善于发现提案、议案、建议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解决同类问题的办法,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篇8: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人大政协

一、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基本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末,我省(含宁波市)政府性债务余额4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亿元,增长64.01%。其中省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31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增长6.43%。市县政府性债务余额42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7亿元,增长71.22%。全省及市县政府性债务的负债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15%和18.69%,高过警戒线(10%)10.15和8.69个百分点;债务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97.46%和97.99%,低于警戒线(100%)2.54和2.01个百分点;偿债率(当年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28.58%和26.48%,高过警戒线(15%)13.58和11.48个百分点。全省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21.8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36%,比规定要求(3%-8%)下限高出1.36个百分点。根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3月末,全省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1346家,其中省级融资平台13家,市级214家,县及县以下1119家。全省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为4869.34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上看,市县及县以下融资平台贷款比例达97.9%;从贷款方式上看,项目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8.6%;从贷款期限上看,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63.7%;从贷款对象类型看,各地城市投资建设公司贷款占41.8%,各类开发区和园区投融资平台贷款占17.4%,交通运输类投融资平台占12.5%,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类投融资平台贷款占9.8%、6.5%和11.9%。除贷款外,2009年全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发行企业债279亿元,短期融资券59亿元,中期票据65亿元。

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我省各地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债融资,为经济社会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止债务规模过快增长,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全省政府性债务从规模、结构、安全性来分析,整体上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部分地方存在系统性债务风险隐患,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2005年初,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05]5号),在全国率先重视并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2006年,省政府又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提出了“适度举债、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总体要求,明确规定了政府性债务的归口管理、收支计划、偿还机制、绩效评估、风险预警等管理制度。根据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措施引发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的实际,省财政厅于2009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对正确处理发展和财力保障的关系、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的关系、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省财政厅草拟了《关于浙江省省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2010年省本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并已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各地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义乌市从2008年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开始,将年度债务收支计划由市财政结合可用财力综合编制,统一安排,把债务资金视同财政性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省69个市县中已有62个市县出台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办法,并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59个市县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报政府审批或人大审议,65个市县设立了偿债准备金。

(二)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模式初步形成。2006年,省委组织部将地方政府性债务负债率、债务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正式列入全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省及市县财政部门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绍兴市财政部门向政府性投资重点举债项目委派财务总监,确保项目投资计划的执行。玉环县财政局专门成立了债务管理科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已有60个市县政府性债务由当地财政部门实行归口管理,预计到2012年底,我省所有市县政府性债务都将归口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审计部门为省政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的出台提供了基础信息,开展了多领域的政府性债务专项审计,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列入日常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大了对政府性债务的监督。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早在2004年就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议,督促政府加快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行为。衢州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听取政府性债务情况汇报,对于政府项目建设和借款的必要性、可行性、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审议和把关,严控债务风险。

(三)融资平台的融资和风险管理得到加强。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部署开展对我省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行分类管理。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要求金融机构在保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加强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严格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准入,有效落实贷款担保方式,密切监控项目还款来源,控制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工行省分行对2010年城市基建类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量控制在45亿元内;农行省分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抵质押贷款占比达到70%左右,高于其他各项贷款中的抵质押贷款比重;许多商业银行区别不同还款来源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监控。银监部门根据银监会统一部署,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融资平台“项目包”逐笔打开及分类处置工作,进一步摸清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现状和

潜在风险,促进融资平台贷款的规范运作。湖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区别每笔融资平台贷款的用途、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情况,对融资平台贷款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管理。省发改委认真做好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工作。2002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累计发行13支企业债券,总额为157亿元,为有效缓解地方建设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初见成效。教育部门全面核实义务教育债务,制定化债计划,建立监控体系。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1亿元,根据各地偿债进度同比例分年度到位。至2009年底,共化解义务教育债务29.29亿元,化解率为83.2%,预计2010年将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修建校舍和购置设备等形成债务的化解工作。为做好高校债务的化解工作,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高校债务管理的十项措施。省财政还安排58.01亿元资金用于化解高校债务,省属高校的贷款规模从2005年的94.6亿元下降到2009年的68.7亿元,预计2012年底可降为47亿元,2018年可基本还清银行贷款。温州市根据项目贷款的性质制定不同的偿债计划,实施债务的分类化解,取得了明显成效。舟山、金华等地建立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嵊泗、磐安、青田等县的乡镇债务已经全部得以化解。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债务规模呈较快的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因素,政府性债务增势迅猛。2009年全省政府性债务较2008年增长了64.01%,其中市县政府性债务增长比例高达71.22%。部分市县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超过预警线较多,且有扩大的趋势。根据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省69个市县中,负债率超警戒线的有36个,债务率超警戒线的有29个,偿债率超警戒线的有40个,三个指标都超警戒线的有29个。鉴于政府性投资仍处于高峰期,政府性债务规模将呈继续增长的态势。

二是偿债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从债务结构上看,银行贷款是我省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统计,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5%,而通过发行债券、上级财政转贷等其他途径筹措的资金十分有限。银行贷款有融资成本较高,易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等特点,因而政府偿债的压力较大,潜在的偿债风险较高。同时,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反映,在银行贷款中各级财政担保占到有担保贷款总额的57%,其中部分人大也出具了担保函件,这显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违背。且融资平台公司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国有独资平台公司占到全部平台公司的90%,筹集资金大都用于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债务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进行周转。假如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能及时取得新的银行贷款,债务按时还本付息将十分困难,极易引发债务风险。从债务的还款来源上看,各地政府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款的主要来源,把政府债务防范模式建立在土地资源不断增值的基础之上。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土地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在土地价格上升期,债务风险可能被低估,在土地价格下行期,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政府偿债能力会有所下降。

三是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偏多,投资范围和职能比较模糊,投资界限不清,对负债的规模、还款期限及还款来源等缺乏有效的统筹机制;融资计划性不强,有些地方融资平台建设与融资脱节,融资与偿债脱节,形成了较多的沉淀闲置资金,加之资金使用缺少应有的监督,部分资金使用效益较低;部分投融资平台存在违规担保、超额担保、相互担保的情况,使得债务链不断延伸,一旦个别融资平台出现问题,债务风险将迅速蔓延。

四是部分地区未能严格执行和落实省政府有关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省政府规定政府性债务应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未对政府性债务实行归口管理,有些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也只是统计意义上的统一管理,借债主体呈现多元化,借款、担保、资金使用、偿债均缺乏完善的综合评估、监督和约束机制。部分市县未按省政府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财力可能,制定债务举借规划或债务收支计划,有的虽制定但未正式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部分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执行对未按规定举借债务、违规对外担保的单位和人员追究有关的责任的规定。已建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机制大多流于形式,政府性债务监管制度未能发挥实际作用。

此外,政府性债务管理上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如各部门、各地区对于政府性债务的理解和统计口径不统一;现行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尚未客观有效地反映债务风险状况;项目规划缺乏预见性和约束性;投融资机构融资成本较高;部分乡镇化解债务的压力较大;政府性债务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等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地方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重任期政绩,轻长远发展,重项目建设,轻债务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好任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同财力可能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次,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08年后中央和省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地方配套资金的需求,加之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惠民生的举措,地方政府财政在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量的融资来解决。同时,现行的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及干部考核机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举债行为和政府性债务规模。

三、意见和建议

(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抑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借债建设的政绩冲动,正确处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政府投资“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编制预算中,要把握项目的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项目中来,集中财力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建设,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牢固树立综合平衡观念,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政府举债的中长期规划时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还本付息等债务收支计划,保持政府资源与政府投入的持续平衡。要牢固树立债务风险意识,正确把握政府性债务利弊得失,做到举债有度,风险可控,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债务的正面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初中毕业班教师会议主持词下一篇: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