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02

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通用9篇)

篇1: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x月x日我参加了未央区在大明宫小学组织的课题研究专项培训,在培训会上,西安文理学院的杨老师作了题为《课题研究的实施》精彩报告,受益很多,感受颇深。

杨老师的的《课题研究的实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特别是对研究中的误区讲解的非常清楚,把我们在日常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失误做了总结说明,使我对课题研究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许多疑惑中行的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特别是杨老师的整个讲解过程幽默生动。例举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实际情况,用实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把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简单化了,更便于我们一线老师的实际操作。下面我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简单写出来。

一、通过培训使我明白了课题研究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我们日常教学中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对象研究问题要切合实际,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对象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去选择研究课题,切忌空而大,没有实际价值,更不能为了某一功利的目的而去研究。用杨老师的话说,课题研究就是对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处方”,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说课题研究的首要前期是“脚踏实际”。

二、通过培训使我清楚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整体过程。课题就是一个问题、一个主题,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了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等。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研究必须具备: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推广性原则。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研究结果的呈现、结题鉴定等。杨老师特别强调了“按计划的实施”,他说:任务一定要具体到每一个人,具体到时间(可以提前几天),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杨老师认为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是选题,课题的来源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选题一共有四个方面:

1.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教育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3、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4、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提倡小课题。课题论证是对已初步确定的课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是课题确定的深化。

三、培训使我收获收获最大的是杨老师就我的《中学政史地课堂合作学习的调查研究》课题进行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其中他以我的研究重点讲了研究的方法,对我的课题研究触动很大。如:杨老师倡导的第一个研究方法是:同伙中的辩论。他认为就某一个研究课题提出后,课题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展开辩论,提出问题,寻找研究的侧重点,在大家的讨论中拓展思路,逐渐形成清晰的认识。进行一个课题研究不要着急着动手,要“认真的思考”、“深入实际中去调研”。如:杨老师很快对我的课题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和合作学习”“学生、家长对合作学习的看法”;“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考虑到。我们犯了一个最初级的错误:拿到课题就立即开始动手操作,没有找到实际的操作点。

四、把杨老师的培训和我自己的实际课题研究进行对比,我发现自己的研究差了许多的环节,甚至还有一些环节自己根本没有想到,如:在结论方面,杨老师提出“你的研究是否推广”,这个问题我自己根本就没有想过,想想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把课题研究当做了一项任务没有真正从教学中去落实研究。

总之,通过培训使我我认识到进行一个课题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个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团队,踏踏实实干事的教学者。我也坚信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我们要进行课题研究,一定要首先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然后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新的挑战。我们要组织了一个规范的团队,不断学习,要科学、有一定的策略。

进行课题研究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调研,立足课堂致力于课堂改革,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最后把简单的事做好,脚踏实际、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

篇2: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在一次校公开课后,同行们的评课意见,让我找到了我要研究的课题方向。公开课的前半节课,学生总体反应沉闷,中途我采用了小组抢答积分竞赛以巩固和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此环节学生反应特别热烈,参与积极性高涨。后来,我作了几天的反思,查阅了一系列相关竞赛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文章,将我的微型课题名称拟定为《运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研究》。接着,开始对照班级学生实际,设计出一系列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微调。朗读、默写、背诵、表演等等环节,大都贯穿于小组竞赛中进行操作,每个小组每周一次统计总体得分,评出周冠军组,并给予象征性奖励。学生个人根据表现,比如背诵完成快的,作业完成质量好的,课堂积极参与的,按规定分值可以计入个人积分。一个学期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改观,而且还带来了副产品――师生关系更融洽了。

课题研究确实“麻烦”,比如积分的统计,奖品的准备等,但是它能有助我解决我的教学难题,所以,我愿意坚持。当然,我也在思考:怎么进一步改进?该课题研究结束后,我该如何传承或积累既得的成果?如果研究结束后,一切又回到原点,那就失去了研究的大半价值了。

篇3: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一、组织保障——领导重视,健全机制

师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由此可知,园本培训工作是何等重要。根据我园实际,我们建立以园长张颖为组长的园本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开展了“3~6岁幼儿探索型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全园培训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相关精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进行讨论与反馈调整,并从理论培训、专家实践指导、点面结合、实践观摩分析、共享交流(信息)、资料收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合作,使园本课程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管理——管理科学,制度完善

我们加大教师培训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建构教师立体的知识结构。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参加市级培训、园级分层培训、教研分组讨论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课改观念、教法、灵活运用教材等方面的培训。在园本培训中,我们既依托新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新教材,注意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找特色游戏与新教材的衔接点,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目标,既关注幼儿的已有体验,又关注幼儿的情感,使教学活动焕发出师生有效互动的生机。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按时到位,组长做好考勤记录;认真参加每次培训活动,做好相关记录;积极参加研讨交流,主动发言,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及时完成作业,真实反映学习成果。我们还采取了相应的考核方式,要求每位教师按时完成观课评课、探索型体育活动的教学设计、游戏编写和案例撰写,完成“探索型体育活动实践后的思考”的体会文章,针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评选“优秀学员”,并纳入奖励机制。

三、培训开展——形式多样,重在实效

为了更好地以国家级课题“3~6岁幼儿探索型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引领,推动全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秉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专家讲授与个性讲授相结合、个人反思与小组研讨相结合的原则。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使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以幼儿本位为标尺,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发展;以撰写个案为基础,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课例研究为杠杆,落实到教学活动主阵地;以课题研讨为载体,创设研训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四、培训效果——成效明显,进步显著

在实施园本课程培训中,我们结合园内“快乐体育”课程方案的实施,以教研组和课题研究小组为核心,以“研训合一”和“一课三研”中的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个性特长为展示平台,开展了系列性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形成教育教学的研究氛围

人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1)在研讨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我们利用园本研修活动进行课改研讨和课题研究,教师们都努力把自己置身于课例研究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从不同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一定的认同性。

(2)在实践中发挥教师的长处与优势。我们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为此,我们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在课改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优势,将各位教师置身于适合个人发展的领域之中。

2. 成就幼儿教师的园本课程培训

园本课程培训方案的实施,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搭建了平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和空间。教师们已经认识到自己就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不再是简单地学习某种理论或教育杂志上的文章,而是紧密地与本园课程方案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进行。在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合作探讨的良好状态中,获得更多的成绩;在交流、协作中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教师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 促进了幼儿园的纵向发展

篇4: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问题;研究;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师培训的状况和学研型教师培训的兴起

目前的教师培训更多的是以学习为主,教师通过再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种培训多以学历提高、进修提高、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主,以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水平为主要目的。但主要弊病是与教师个体的实际需求相脱离,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教师培训所面临的挑战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问题亦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培训不是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而是要培训教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 正是基于这种需求提出的。它以教师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为中心引导教师展开学习和研究并加以解决的学研型培训,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旨在提高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自身教学教育实践中和专业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的能力。

二、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的内涵

“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有两层意思:

首先,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问题就是课题,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就是课题研究。教师在发现并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围绕问题所进行的学习、探讨和试验,是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并促成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本要义为:

1.科研课题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师自身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课题研究就是围绕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付之试验。通过发现问题、学习研究、制定计划、试验观察、总结反思、再计划、再试验、再观察、再反思……直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创新形成理论成果,充实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认知结构、专业技能和智慧。

其次,“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科研培训模式,以问题展开学习和研究的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它通过帮助学员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员运用科研的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并能运用科研的手段解决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基本要义为:

1.在课题研究中学习。教师是在努力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中参与培训和学习的。学习培训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会围绕课题开展学习和研究。教师必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课题研究的科学实验方法。

3.学会用课题研究去解决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使教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有效手段,奠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三、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的做法和体会

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要教会教师运用科研的手段解决问题。要帮助教师找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引导教师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对自己的问题和实际情况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根据自己的假设展开教学试验,通过试验验证假设,不断改进,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最后在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写出课题论文。要求学员通过研究和实践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自己,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具体的做法是:

(一)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首先要帮助教师找出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和专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到若干问题中的主要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问题是一切研究的起源。

(二)指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

要求教师根据问题展开有的放矢地学习。包括自己学习、集体学习、上网学习、听讲座、查阅资料等等。不是泛泛地学习,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去学习。学习是为了把问题搞清楚,同时学习别人怎么做。学习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据,找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原理、办法和成功的经验。没有学习,就没有有效的研究。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充分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方案,确立实验因子。没有计划和方案就没有有的放矢的试验研究行动。

(四)展开实验,解决问题

方案确立以后,要求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展开教学试验,展开行动研究,按照预定的方案,竭尽全力去试验,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围绕解决问题的目标,凭借制定的方案,认真开展试验,并在实验中根据情况调整方案。遵循一切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原则,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的行动研究法,直至问题得到解决。没有行动和实践,就不是教科研研究。

(五)反思总结,理论提升

在完成实验取得成果有了心得后,要求教师在学习、研究和试验并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经验,找出教训。对经验和教训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把经验和教训上升为原则和理论,使之内化为自己教育教学认知结构、专业技能和专业智慧结构的一部分。

(六)论文撰写

指导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和心得撰写论文和课题结题报告。课题论文是课题研究主要的物化成果和理论成果,一篇好的课题论文能够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是心智劳作的成果,智慧的结晶。所以,没有科研的教师难有自己核心的学术成就,很难成为创新型的老师。课题论文内容包括以下7个方面内容:

1.研究的问题;

2.目前国内外有关该问题的研究状况(学习情况综述);

3.本课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

4.实验或实施情况简述;

5.反思与总结;

6.相关试验用表;

7.学习参考书目、文章;(出版社/网站)。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过程的每一步都在教师自主研究和相互学习帮助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教师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集体会诊,集体公关,资料共享,同伴合作,成果交流,共同提高。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培训班教师的群体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培训的实施情况

“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首先在云南省昆明第十二中学教师校本培训中实施,推动了教师校本课题研究的开展。这项活动所倡导的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带动了全体校教师的科学研究热情。2011~2013年教师申报课题353项,实施并完成课题304项,171课题篇论文在云南省教育科学院获奖。2012年学校教科研工作获得昆明市教科院授予的先进教科室的表彰。

其中,《“16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和论文获昆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课题总负责人张昌平校长反复强调“‘163课题的初衷就是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分配不合理、效率低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组织教师围绕‘163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时,一定要找准自己的问题,立足解决自己的问题,研究课题化,课题问题化,成果实用化。”通过课题研究,学校走出了一条“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师校本课题研究的路子。为“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形成一套内涵发展的长效机制。

另外,昆明市官渡区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采用了“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自己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能力是培训的重点。其难点是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因此,培训中加强了行动前的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在实验中实施具体的指导,充分利用了培训班学员群体的优势,加强学员中的交流和互相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为期两年的工作中,完成了两轮共20个教师课题研究。

其中,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学员们开展了为时一年的课题学习和研究。首先,进行词汇教研理论学习研究。然后,分析并找到自己的问题,对问题展开讨论,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制定解决办法和措施,根据此计划展开实践试验,在实验中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方案,去有效地解决问题。实践实验完成后进行反思总结,相互交流学习,撰写论文。这一批课题研究所产生的论文全部获得了2013年云南省教育科学院学教科研论文一等奖。

五、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的体会

“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教师培训”克服了单纯就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的片面的培训方式和科研方式,解决了教师培训与教师个体的实际需求相脱离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的培训得到有效解决,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通过研究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这样的培训从理论、能力和科研诸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水平的提升。

学会用科研的方法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得教师能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没有科研的教师难有自己核心的并且是自主创新的学术成就。因此“科研立学,科研从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学校用知识、思想、科学、智慧和品德在造就人培养人,其教育力来自于教育科研。教师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激发教育教学创新的原动力所在。

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培训,使得参加学习的教师切实学习到了通过教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找到了提高自我并促成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教师培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培训,或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科研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通过科研解决自身教育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抓手。因此,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教师培训方式,能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

总而言之,围绕课题开展学习研究的学研型培训,或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科研培训模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教师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万祥,万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丰力,金宝成.怎样搞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樊苏.课题试验研究指导[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

[4]霍宜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篇5: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上大学时,我就喜欢听专家讲座。工作以后,我还有这样的愿望。我想等自己有钱了,去各个大学专门旁听教授讲课,听各类讲座,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再加上多读书,这样一个人就能快速成长起来。

参加课题培训,对于我来说,就相当于到大学里听课。因为这方面的知识我不太了解,听了能扩大视野。

培训当日上午听了县内三位老师的报告,下午听了孙朝仁所长的讲座。第一个发言的是石榴中心小学的张迎春老师,张老师结合自己的省级课题“校本研训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pck的研究”,给大家讲了课题申报的流程,对我们有实际指导作用。第二个作报告的是县初级中学吴传贵校长。吴校长主要就课题选题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罗列了一些值得研究的内容供大家参考。第三位作报告的是来自白塔高级中学的赵继光老师。赵老师是博士,他很早就研究课题,而且研究水平比较高,他对目前国内课题的总体走向把握很准,他认为做课题必须找一个点深挖下去,这样才能有成就。

下午孙所长作报告,他详细讲解了课题的性质,告诉大家要做适合自己的课题,特别对课题申报书的填写做了指导。对课题的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的思路、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预期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听完讲座,我感觉收获很大。首先明白了课题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事情。我打算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找一个小题目来研究,了解一下课题研究的流程。不过,我觉得课题真正研究起来难度还是挺大的,理论性很强,特别是专业术语的运用,那些都不是我擅长的。

篇6: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会心得体会

做一个富有激情、研究型的教师,在教育之路上多观察、多反思、学会记录和整理,从而收获快乐,收获愉悦。4月20、21日两天,我们一行有幸参见了由省教科所组织的甘肃省“十二五”201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会,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期内,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书记刘永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旭东教授、兰州市七里河区小学校长王俊丽老师、兰州市教科所研究员朱武兰老师为我们作了名为教科研论文的选题与写作的主题讲座。在教科所老师简洁明快的主持开场白后,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书记刘永和教授就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教科研论文的撰写与评价、教师科题论文的几点建议三大部分展开本次讲座。在课题研究基本过程与方法的解读中,刘书记紧紧围绕实际案例为我们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使在座的学员更轻松地了解并掌握课题的相关知识和操作内涵。互动环节的释疑答问更是帮助解决了诸多老师有关课题申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起到拨云见日的实际作用。在教科研论文撰写与评价板块的讲授,我们更是领略到了刘永和教授大师的风范和毫无保留的帮助。刘永和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理论知识和多年来撰写的论文作品与我们分享了有关科研论文撰写的心得与技巧,使我们深受启发。

教师要从备课到教学实践再到教学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思考是否能够实现目标,依据又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有效。教师要在实践后反思,然后再探讨实践。在进一步的思考中,我觉得个别教学对于我们大班制的教学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还要有更为是小的方法帮助学生的个别差异中成长。

我有一下三点领悟:

一、老师应该深入课堂,潜心专研,总结经验,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实验成果,应为教育活动是有特定的情景的,没有可复制性的;

二、老师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成为深度教学的制定者和研究者;

三、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关的知识和个人经验,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尽量去解决学生表达后的东西,让自己的展示与语言接轨,避免自己平面的展示。

通过这次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觉得无论我们所教授的教材如何,备课设计及教学形式及手段都必须以学生经验课程为目的。如果我们以为抱怨学生素质差、基础差、家庭教育差,那是对教育教学的不负责的做法,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应该能及时实施与调整教学方案,研究出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才是明智之举。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享受,教育应该满足人类求知、本能欲望,满足快乐成就感、认可感及标新立异感等行为活动。同时,教育也是一种为人类塑造良好人格、品行、道德的行为活动。

从育人的高度到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脚踏实地的走我们的教育之路。不仅要成为灵魂的塑造者,也要成为社会道义的捍卫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也要懂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做人做事都要有意义、有实效。

知识在于不断地积累更新,厚积才能薄发,渊博的学识不仅会树立自己的信心,更会赢得学生的尊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全社会的事,而教师则是终身教育 体系中的重要人力资源。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而要 使教师的只是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由于教师的成长同样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终身更新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认真的反思,考虑怎么使他们的理论、理念成为自己教学实践的指南针,并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他们的理论和理念,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成为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并在所属的学校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我们确实要多读书,首先得让自己充盈,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因为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交给他们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远比单纯教知识更重要。教给他们健全的人格、学习方法这才是当代教师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应该也必须做的。如何教、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更主观能动、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

篇7:幼儿园教师课题培训学习总结

在这之前,说到课题研究,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是课题?都需要研究什么问题?怎样确定问题?怎样研究?这些问题从未思考过,更谈不上研究了。

培训过程中,孙教授从幼儿教师如何做课题、课题的论证与实施、进行课题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为提高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点亮了灯塔。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进步。”孙教授教了我们四种选题小妙招,还结合实例地具体讲解,我觉得很不错:

1、在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如某园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方面有所成就,但是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单方面的利用社区资源,鉴于前期经验和与所在社区的良好关系,于是决定选择“幼儿园与社区双向互动教育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2、在现实中寻找突破点

如某校在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一支队伍,他们依据自己的研究能力,决定将热点问题“创造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是该问题可能也是其他学校研究的问题,教师有盲目跟风之嫌,缺乏对一些实质性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本校特点的认识,于是,“本校教师自身创造力如何?”“培养教师的创造力难点在哪里——时间与经费”“解决教师校本培训的问题凸现出来”,于是关于“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课题确定下来。

3、在幼儿园固有特点中寻找切入点

某园属于乡镇中心园,也是示范园,如何发挥示范幼儿园的辐射联动作用成为关注的焦点,于是关于“乡镇中心园联动辐射作用的有效途径研究”的题目便诞生了。

4、在已有的课题,成果中寻找聚焦点

某园在器乐教学、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书法启蒙等方面有若干小课题,而且是教师单干为主,互不联系。仔细分析,发现这些课题有一个共同的领域——艺术教育,寻找一个共同主题——创造教育,于是关于“艺术教育中幼儿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研究”产生了。

这些方法对于刚刚接触教育科学研究的我们来说很实用。课题选定以后,后面的步骤相比较而言就比较容易一些了,但仍需要我们认正确对待,认真完成。

篇8: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底,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以下简称“我区”)主动承担了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改革试点县工作,也正是这个时候,我区成为湘潭市教育局申报的省级资助重点课题“两型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验研究基地。我们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课堂教学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区以整体推进两型课堂研究工作为契机,共同破解课改难题,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一、科学树立课题研究的目标,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厘清思路

通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把形成我区课堂教学特色,打造雨湖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教学“轻负、优质、高效”的目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以点带面,引领我区学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为项目实施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教育强区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二、充发发挥课题研究的优势,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搭桥铺路

紧紧依靠湘潭市教科院总课题组的专家团队,他们不仅可以具体引领和和深入现场指导,而且还可以联系到更优秀的权威专家对我们进行指导,这是非常难得的资源和学习的好机会。同时我区也拥有较典型的课改经验。我区通过新课程改革前十年强基础,练内功,我区学科教研员坚持研究,指导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非常多的成功典范,形成了一系列培养优秀教师和打造优质课堂的教学策略。近三年来,我区各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有4人次获国家级一等奖,16人次获省级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对于进一步深化两型课堂研究与区域整体推进提供了基础条件。

当然我区也具备较好的推进基础。我区多年来选拔和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专家型校长队伍,他们有浓厚的教育科研意识,非常重视学校的内涵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教育科研实力雄厚的龙头学校,这些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代表,他们都有承担和主持科研课题的经验。规模较小的郊区学校或农村学校,通过规划布局调整以及合格学校的建设,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近几年我区新进教师大部分到了这些学校,虽教师人数少,但教师队伍年轻、有活力,而且也还有一部分成熟型教师,已初步具有课题研究的能力。同时我区所属中学规模也得到了壮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迫使中学必须走教育科研发展之路。

因此,通过区域整体推进课题研究,能使这些学校与学校、校际间教师与教师的横向联系更加紧密,达到学校抱团发展,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有效推进课题研究的实施,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改革需要“力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切入口”,教师专业成长需要“路径”。在总课题组的有效指导下,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全面统筹,合理安排,积极行动,群策群力,为让各子课题组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凝练两型课堂教学模式,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是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反复调研,参考和学习国内外课改经验,结合我区教育实际情况,把“两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作为我区研究的主题,并将一线课堂教学作为研究重点。

二是制定研究方案。我们制定了《雨湖区两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区域推进方案》,广泛动员全区各学校、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三是组建研究团队。我们构建了一支由市级专家指导,区级学科教研员牵头、区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的研究专家团队,形成了研究人才网络,将研究智力支持延伸到学校和学科教师队伍中。

四是培训研究成员。三年来,我们多次组织由学科专家团队、课题负责人和课题主持人参加的集中培训学习,专家团队深入各子课题学校全面督促指导,推荐研究学习资料。通过专家的专题现场指导,以及研究成员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帮助各课题组及时解决研究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帮助一线教师突破一个个研究难点,使他们有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五是紧抓研究进程。在总课题的指导下,研究与推进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学科研讨成常态,全面督促有反馈,阶段评估有落实,中期研讨重认识,成果展示促提升,课题研究与区域推进进展顺利,形成了学校重视、全员参与、有效激励的新格局。

四、全面关注课题研究的实效,为创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累积经验

如果把课改比作一座高山,那么,参与研究的教师们正是在从山的各个侧面向上攀登。通过研究与实践,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也收获了一路美景和丰硕的果实。

(1)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区域推进课题研究,全区各学校科研意识大大加强,掀起了两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的工作热潮。通过全体研究成员的学习与研讨、实践与反思,专家的点拨与指导,更多一线教师正确掌握了教科研方法,进一步激发了教研热情,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由此培养和培训了一批新生研究力量。事实上,我们更看重这样一个过程,研究意识、学术氛围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到培植,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实效。

(2)构建了成熟稳定的教学模式。全区小学有5个学科,中学有4个学科参与研究,带动了一大批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形成了30多个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这些模式得到了初步检验,较为成熟、稳定,有较高的“科研含金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成功范例。

(3)打造了轻负高效的两型课堂。这些模式的成功推出,促进了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享成果,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老师们初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成就了教师的职业幸福。

(4)培育了和谐发展的研训生态。参与研究的教师怀揣同样的理想,奔向相同的目的地。全区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学校,在两型课堂研究与区域推进工作中,随着教研频率的加大,教研氛围的浓厚,联系与沟通更加密切,校际合作大大加强,形成了城乡联动、生态圈学校(我区已将全区各学校按“大校 + 小学 + 农村校”组成了多个教育生态圈)互动的浓厚研训氛围,有力地推进了雨湖区基础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发展。

篇9: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 小课题研究;培训课程;科研能力

小课题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问题小、重心低、周期短、规模小。它专门为一线教师设立,目的在于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将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的着力点,扭转教育科研与教学相脱离的局面。广州市荔湾区在“十一五”时期把教师小课题作为区域性教育科研的研究重点和突破口来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整体水平,在制度上和经费上加大帮扶力度,在管理上增加了区教师小课题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的运作,在培训方面增强了科研培训的针对性、同步性和实用性。设置了20多门次“小”培训,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解决遇到的问题,受到教师们的欢迎。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区域科研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学习有方向,校本培训有内容,校本教研有主题,小课题研究成为联结学校管、教、研、训各项工作的有效通道。

一、研究背景

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其“教师小课题研究课程”被认定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优秀课程。笔者从事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多年,审阅了众多中小学教师的小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结题材料,结合对教师进行课题观察、深度访谈、案例分析及借鉴他人研究经验后发现,荔湾区科研态势表面繁荣的背后还存在不少问题。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日趋增强,但科研能力薄弱,日常科研训练不足。研究选题求新求洋,有些过于细碎,有些则过于宏大,重复一些低层次的类似工作方案的研究;研究缺乏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择有罗列堆砌之嫌,层次混乱,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不高;找不到实际问题研究的切入点,要解决的问题表述不具体,研究内容空洞;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不熟悉,文献综述能力较弱,参考文献阅读的数量偏少,针对性不强;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收集的针对性不强;研究成果的表述及撰写能力弱,整理水平和提炼水平欠缺。

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及专业发展情况,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强调教师的自学外,还需要抓好科研培训。当前教师科研培训的重点已经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向对实际问题的研究,科研能力的训练逐渐成为学习的重心,而最能体现科研能力培训有没有被教师实实在在地消化和吸收,方法之一就是让教师亲自来做课题研究,经历“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确定方案—申请立项—实践论证—得出结论—撰写报告—结题答辩”步骤。华东师范大学王建军教授指出了中国特色实践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就是“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一体化”。研究中心陈静勉老师认为参加科研活动既是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良好机会,也是科研能力与科研态度的外在体现形式之一。

在此有必要对教育科研能力这一关键词进行界定。笔者认同刘本剑的看法,即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具体来说,指研究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他还具体指出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由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能力、设计教育科研方案的能力、组织教育科研活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处理教育科研信息的能力、表达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评价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等有机构成的综合能力。

开展有效的科研培训,应以具体的科研步骤为目标,在培训中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二是补足教育科研知识,三是强化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以下笔者侧重谈谈在小课题研究培训课程中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一些做法。

二、开展小课题研究培训课程的具体做法

根据刘本剑老师的认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分解为以下几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主动搜集资料的能力、把问题明确为研究目标的能力、把研究思路转换成研究方案的能力、采用有效科研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不同形式表述研究成果的能力、评价及推广自己科研成果的能力等。这里面包括了相对系统的教育科研程序知识和方法知识,据此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活动,设置具体的培训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提供丰富的培训方式供教师选择。

鉴于教师存在着诸如年龄、性别、工作单位、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科研培训态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对科研培训有着不同层级的需求,研究中心把培训重点放在架设理论与实践之问的“桥梁课程”,注重把科研理论转化为实践内容,既有别于国培、省培等注重政策与理论的相对宏观、系统的引领,也有别于学校内部注重具体实践操作环节、解决具体问题的校本的、微观的处理,而是从中观角度集中解决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共性问题,开发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课程,改变过去那种缺乏主体内化过程,以接受知识、训练技术为主的“学历”式教师培训,注重对中小学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让每一位参训者都能主动地参与对话,促进其成为创新型教师。

具体培训内容可分为两类:

(一)静态、系统的教育科研程序知识和方法知识

主要为教师提供科研活动过程中的理性认识支撑,包括申报课题、常用研究方法、结题、撰写研究成果等的一个个小专题,讲授内容是研究中心自创自编,多为总结归纳的成熟经验做法,中间穿插在科研过程中的明确要求,简明扼要地介绍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在短时间的面授课堂中掌握到急需的内容,是雪中送炭式的培训。

教师作为成年人,拥有一定的经验、信息和知识,知识结构具有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因而,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其学习方式与儿童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不能像给学生授课那样来给教师授课,否则指导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研究中心根据成人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在对教师学习规律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指导的内容运用参与体验式、案例式等指导方式,提高教师积极性。常用的培训方式有以下几种:

1.集中培训。针对特定的培训对象设计专门的培训内容。根据本地区内不同层次、类型教师的科研实际需求,组织地区级层面的集中培训。例如,在开题阶段开设“小课题常用研究方法”“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等培训内容,在课题结题阶段召开“如何撰写结题报告专题培训会”等。培训的师资除研究中心的专家库成员外,还有本地区里的科研人才智库成员,他们更熟悉本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科研水平,能更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远程培训式指导。现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培训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远程培训利用网络突破了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能较好地解决实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工学矛盾”,又能提供丰富的资源,实现对传统培训活动的补充,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远程培训中的指导主要通过设立辅导教师来完成,所配备的辅导老师通常是从科研人才智库和专家库里甄选的成员,他们在科研中的一些方面具备专家级的水准。辅导老师通过平台与学员进行沟通、交流、讨论,批改并点评学员作业,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二)动态的反思性活动课程

主要包括问题诊断式专题研究与案例剖析。课程内容从学员参与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入手,以案例剖析为主,以学员为主体,努力让每一位学员都主动地参与到研讨和反思中来。此类培训内容特别要引导学员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突出学员对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在经验反思与理论指导的冲突中超越经验意义,根据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境做出判断与变革,在“教”与“学”的分析、评价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此类培训内容相对应的培训方式有以下几种:

1.团队科研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或“研究团队”“创新团队”,这是从教师知识形成的社会性维度考量,也是当前教师培训通常采用的方式。在共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的基础上,注重教师的个人参与和自主反思,强调以探索为学习取向,注重形式多样化,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现场观察、主题活动等,为教师提供获得知识的多种途径和机会。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个体可以参与群体进行分享经验、交流信息,促进学员间的多向交流。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体知识通过“团体协商”形式转化为团队认识,成为教师群体专业知识的源泉。长春市丰静总结了本地科研现状与发展特点,认为未来教育科研的培训目标是力争通过高效培训形成三个团队:全员基准团队、骨干提升团队、名师引领团队。这一点与笔者所在教研团队的思路是一致的。

2.日常科研视导。通过日常的科研视导活动,深入学校或片区。尤其是在教师小课题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直接参与他们的校本科研活动中,通过参与、检查、交流、座谈、点评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帮助。知识和观念的内化并不是即时的,而是需要在后期的岗位实践中逐渐消化,并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培训时的学习情景与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境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沟通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教研团队帮助教师制订科研工作行动计划和改进方案,并深入教师工作现场进行跟踪指导,帮助教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同时做好跟踪服务,在指导活动开展前对指导学员进行“前测”(指导前对相关问题的把握程度),活动之后进行“后测”(在指导之后对相关问题的把握程度),切实掌握指导目标的达成度,并对指导后的反馈与评价进行分析,从中了解问题解决的程度以及因问题而可能衍生出的其他问题,为下一次的指导提供主题参考,提高指导活动的实效性。

三、小课题研究培训课程的发展远景

(一)把培训思路提升到区域研训文化的高度

区域文化可以为区域和区域中的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教研团队要充分发掘区域文化底蕴中利于教师成长的元素并与之深入融合,积极从区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借鉴发展较成熟的企业文化理念,构建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区域研训文化,启发培训者从文化的高度审视教师培训与教科研一体化的问题。

荔湾区研训文化的落脚点在“常态课”,发力点在教师小课题的研究上。小课题研究培训正好可以从文化氛围、教科研意识、教师群体关系、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模式等几方面来落实区域研训文化,引领区域教育前行。

(二)探索保障制度,设立科研学分银行

在研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研团队探索类似银行管理的教师培训与科研学分管理存储方法,保障研训文化建设的推进。在科研方法系列培训中,设计了8种科研方法的研修,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科研实践活动等。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来选学,项目完成即获得一定的科研学分。教师的论文、反思、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成果经考核达到一定标准都可以取得相应的科研学分。同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突破传统的面授课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学员完成继续教育的学时统计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弹性学习制。将学员完成的课堂研训、校本研修、科研工作、学术讲座和发表的论文,通过继续教育的学时统计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零存整取的学分折算,学时存在“学分银行”。如今,荔湾区正通过试点校摸索、案例观察、问卷和访谈调查,检验学分银行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通过教师小课题培训来促进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区域研训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教师培训,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基本结构和发展阶段来运作,最终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渠道。

参考文献

[1]张照坤.中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5,(5).

[2]刘本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10).

[3]高远才.对中小学教研人员的教育科研素养的初步认识[J].教育科学论坛,2010,(10).

[4]丰静.探索教育科研培训途径 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素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9).

[5]程凤农.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策略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

[6]刘东敏,田小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的思考与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4).

[7]刘玉娟,彭贤智.实施研训一体化策略 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J].教学与管理,2005,(34).

[8]陈静勉.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12,(1).

[9]陈俊芳,何彪.区域常态课:要抓牢研训文化建设[J].生活教育,2014,(14).

上一篇:百年孤独读后感初中生下一篇:毕业生到服务中心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