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024-07-03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精选8篇)

篇1: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姓名:朱荣

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英国普德曼曾经说过:“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文明行为的教育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目前,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学习中只为追求分数,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习惯抓起。

一、学科渗透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礼仪知识是学生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就会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而得到的。目前,小学生对文明知识的认识比较薄弱,想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小学的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应重点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注重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心环保的积极态度。针对体育课克服困难、注重合作的教学要求,教育学生敢于向自我挑战,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行为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学校适时与村委会、家庭联系,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扶幼、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加实践,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在实践中孩子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受到很好的礼仪教育和锻炼。

三、狠抓习惯的养成

利用班会课及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

四、加大宣传的力度

发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直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五、学习好榜样

学校里有许多的典型事例,教师们可以把先进事迹讲给学生听。每学期,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生自己评出校园文明之星,张榜公布在班级的墙报上,并在班会上,宣讲他们的优秀事迹。号召学习他们,赶超他们。由于榜样就在身边,学生觉得亲切、可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充分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如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课、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时时感受到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

六、家庭校园相互合作

家校互动,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组织管理,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七、评价反思

根据小学生行为易反复的特点,我们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每学期末,都要对每个学生在礼仪方面进行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评价小组评、家长对学校的建议等内容。

八、实施个别性教育

学生在集体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将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规范比较,其中最关键的是教育学生要学会认识别人,学会在集体中与人相处,让学生发现集体中每个人的闪光点,要尊重别人,宽容待人。正确地认识别人,反过来也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在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时,也就能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缺点与短处。这种认识又因集体的评价作用而更显准确与客观。持之以恒,及时强化。学习行为一经规范,就要按规范严格要求,加强训练,经常对照,督促去做。在培养规范化行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予以强化。老师在日常训练中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类典型,抓两头,促中间,树榜样,同时重点帮助习惯养成方面的后进生,促其改正,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规范言行,长期坚持,慢慢见效。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过程。我们不仅应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美德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篇2: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创建文明礼仪校园

——仙桃三中礼仪教育阶段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造福人类的宝藏,是全人类的珍贵遗产。礼仪规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礼仪规范讲究提升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谈吐高雅,举止文雅,待人处世合乎道德规范。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的现实反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兴校园文明礼仪之风,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校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认真研究,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途径。在实施中我们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坚持全面实施、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重在实效的原则;坚持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实践育人的原则。在实施方式上,注重了校内校外结合;常规教育和典型教育结合;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重熏陶,重情感,重实效。从学校教育和学生实际出发,将礼仪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逐步开展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等活动。

一、骨干牵动,全员参与。

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胡家炎为组长,政教校长钟伟为副组长为核心的礼仪领导小组。以政教处和班主任为主体的核心实施小组,精心制定了礼仪教育的活动方案,向学校全体师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政教处多次召开班主任教师会,对礼仪教育进课堂进行培训和专题研讨。在动员、培训和研讨活动中,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意义,交流了实施方法。方案实施过程中,学校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负其责,落实到位。

二、教师垂范,润物无声。

本着以教师礼仪示范,促学生礼仪规范的原则,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国务院颂发的《进于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议的若干意见》,学习了中宣部、教育部颁布的《中不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组织教师每月观看一次《教师礼仪规范》专题片和《师德先进报告》光碟。每位教师都写出了心得体会,针对教师中出现的不当现象,从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仪表、课堂礼仪、办公室礼仪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订出了整改措施。教师的吃穿站行说中剔除了那些不雅的成分。教师中边走边吃的现象消失了,办公室里更加整洁安静,升旗仪式列队更加整齐规范,向学

生答礼更加热情了。

三、营造氛围,潜移默化。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泥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和氛围的作用不可低估。我校从实际出发,精心规划,分步实施,力求为学生创造花园、学园、乐园、家园的德育环境。我们以绿色文化为背景,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整体环境色彩上突出一个“雅”字,悬挂各种“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如“和风细雨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君子风度”,“深入持久开展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日明一礼,日正一行,日学一语,日行一善”。有的班级发动学生写礼仪对联和礼仪标语,如“学礼仪规范,修学子风度”,“一言一行,合乎礼仪规范,一举一动,尽显儒雅修养”。黑板报,橱窗,广播都成为宣传文明礼仪的阵地。

四、弘扬传统,书香浸染。

为使文明礼仪扎根人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我校将中华国学经典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摘录《论语》一百条和《增广贤文》古训八十条,编印成读本发给3500名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谦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低头便是礼,有志事竟成”,“贫而无谄”,“富而好礼”„„学生们用心读着这些散发着古代传统美德馨香的语句,校园里充满了浓郁的书香味。每学期一次的国学经典竞赛成为学生参与热情高,各班竞争激烈的一项重大赛事。一位已经毕业的女生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已毕业,但我忘不了母校如此美好的校园氛围,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洗浴。”

五、学科渗透,班级实施。

学科教学是育德的主渠道,有意识地在教材中进行礼仪教育渗透,充分挖掘学科教育资源,并根据随机出现的教育契机,适时适度加以指导与训练。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素材,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自然进行,点滴渗透,细雨润物,潜移默化。“礼仪教育”让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

不同学科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据学科特点,开展了礼仪教育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组织了彩笔“话”礼仪绘画书法大赛,琳琅满目的美术、书法作品让老师、家长、学生流连忘返。合唱小组的同学们还排练了有关礼仪的歌曲等等。

立足班级这个教育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一个班级一个特色。ll5班开展“爸爸妈妈,我对你说’’、“我看礼仪大讨论”、“礼仪在我身边’’等一系列活动;1 03班模拟礼仪现场,表演礼仪小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1 09班评出“小孝星”、“礼仪明星”,培训礼仪文明小队,用典型事迹的鼓动性、榜样性和影响性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感化学生。老师们对这些活动的评价是连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学生这么热情,没想到自己上课时这么投入,没想到雅行教育这么受欢迎。从不做家务的学生回家后抢着帮妈妈做事,调皮生再不为老师取绰号、碰到老师点头问好,同学之间礼让有加、真诚友好相处„„“礼仪教育’,带来了校园新变化,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学友情日益深厚。

六、点滴着手,持之以恒。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礼仪教育,重在从点滴小事着手,细处着眼,持之以恒。我们在礼仪教育中从日常言行举止抓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采取了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尽量回避了“禁止”怎样做,提倡“应该”如何做。政教处印发了《仙桃三中礼仪规范》,从家庭、学校、公共场合提出了明确的礼仪规范要求。印发了《仙桃三中礼仪教育实施指导意见》分别从坐、立、行、吃、说五个方面提出要求。在实施中力求“日明一礼,日正一行,日学一语,日行一善”。一举一动,合符礼仪规范;一言一行,凸现儒雅修养。

311班语文老师张德高说,“现在每在进班之前,我都要整理头发,正衣冠,面带微笑,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做无声的注解,礼仪教育进课堂,文雅新风扑面来”。1 08班班主任杨云平担任语文科任老师,将“雅言雅行”渗透到班会和语文教学中。通过诵读论语,讲解礼仪常规,他欣喜地看到,有的学生开始用双手接作业本,同学之间发有打扰则礼貌地说“对不起,麻烦了”。“没关系,不客气。”

七、多种途径,习惯养成。

学校将礼仪教育常规化。各班每周一次礼仪课,学生第周一次礼仪随笔,学校每月评一礼仪标兵,每学期评一次礼仪天使,举办一次礼仪征文活动。还举行了征选礼仪广播主持人,礼仪知识竞赛,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歌颂师生情,同学情,校园礼仪新风等活动。当前我校共青团校门礼仪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他们早迎晚送,提醒同学们在校外遵守礼仪规范。学生进出校门时不再拥挤,不再骑车冲撞,不再追打逗闹。早餐时不再站着边吃边扔。我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到传统礼仪教育基地商城广场参观礼仪表演。让

学生在浓浓的礼仪氛围中受到教育。

八、注重评价,激励引导

礼仪教育过程中,我们开展校级、班级的“星光灿烂 ”“群星璀璨”的评选活动,拟定评价量观,形成激励机制,融班级、学校教育于快乐地争星活动之中。从而让文明礼仪知识在争星活动中内化、文明礼仪行为在争星活动中外现、文明习惯在争星活动中形成,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九、家校互动,情感沟通。

在学校,老师是学生的楷模;在家庭,家长是孩子的导师。但当今不少家庭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形成隔膜。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表现两张皮的现象。我校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互动作用。我们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了家校联系卡,建立多渠道家校联系方式。为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平时一位很受家长娇宠的女生在作文中写到,“以前对父母态度不好,经常与家长闹矛盾。在文明礼仪活动中听到同班同学讲自己在家里怎样孝敬父母,顿时羞愧地低下了头,觉得全班同学的眼光象利剑一样刺向我„„”一周后,该女生的父母高兴地给杨老师打电话说,女儿懂事多了,长大了。一年级一位男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他的妈妈以前经常打电话给老师诉苦,“我们母子冷战已经一个月了,稍不顺儿子意,他就和我吵架,我真想丢下一走了之。”后来,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多次工作,这位学生主动在班会上反思了自己的问题。这位母亲再跟老师联系时,电话中的声音透出喜悦和笑意,“过去回家、离家都闷声不响的孩子居然知道问好道别了,孩子还经常讲学校的事。他现在像变了一个人。”横亘在家庭中的坚冰被打破,这位母亲与儿子关系的转变成为家长座谈会上讨论的热点。

如今,“文明礼仪教育”的新风已经吹遍我校的每一个角落,洗浴着三千多师生的心灵。我们有信心,让我们学校的礼仪教育进行得更加有声有色,让礼仪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仙 桃 三 中

篇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一个具有高尚的精神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大有希望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

2. 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 “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所有这些都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 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地区和哪种社会制度之下,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二、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容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三、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

1. 科研引领。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的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等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2. 学科渗透。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 校本研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 环境熏陶。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 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 硬环境: 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 活动凸显。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 家校相通。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 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 《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关键词:礼仪之邦;美德;幼儿;礼仪教育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人在礼仪方面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曾经是世界各国的典范。礼仪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标尺,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成为学校德育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

《汉书·贾谊传》中说道:“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古人对礼仪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如今,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渗透礼仪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塑造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幼儿教育暴露出诸多问题,幼儿表现傲慢、自私、没礼貌、乱扔垃圾、不尊重长辈等。所以,幼儿礼仪教育迫在眉睫。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双管齐下

在幼儿礼仪教育中,除了幼儿园担负的教育任务外,家庭成员的礼仪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除了在幼儿园外,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幼儿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存在不良习惯或者错误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幼儿礼仪教育要坚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双管齐下。幼儿园可向家长传递文明礼仪的知识,督促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教师要与家庭保持及时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同时,教师也应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中的表现,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推动下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礼仪环境和及时的礼仪教育。

二、幼儿礼仪教育与幼儿礼仪实践齐头并举

礼仪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的教育。幼儿礼仪教育是知、情、行三者的结合。幼儿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时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领会礼仪的含义。例如,在幼儿用餐时,在分发勺子和筷子时发现不够,幼儿教师可以请幼儿去询问食堂阿姨还有没有多余的餐具。当然,幼儿礼仪实践不应仅局限于幼兒园,还应该走向社会。例如,幼儿教师组织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幼儿独立购物,在购物中引导幼儿去有礼貌地向他人询问等。总之,幼儿礼仪教育要与幼儿礼仪实践齐头并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幼儿的礼仪素养。

三、幼儿礼仪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统筹兼顾

环境塑造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礼仪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创造整洁、和谐的幼儿环境,坚持有规律的生活行为,人与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通过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来对幼儿礼仪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例如,保持幼儿园教室、桌椅、楼梯等整洁、优美;在幼儿园的宣传栏和门口张贴“你好、谢谢、再见”等文明标语,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无声地传递礼仪教育。同时,幼儿教师的行为也属于幼儿环境的一部分,幼儿教师要规范自身言行,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总之,幼儿的礼仪教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实践。这就需要礼仪教育和环境的结合,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氛围,让礼仪教育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幼儿学会善良、正直、谦逊、合作等品质,培养幼儿形成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张慧英.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篇5: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012年8月18日下午,青少年偶像组合“RTA”来到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举行这个暑假的第四场全国签售会。新闻物业东区服务处秩序维护部外派20余名队员对签售会现场进行秩序维护。

下午5:20左右,我部门员工黄刚同志在“成都舞台”活动现场执勤时,发现舞台附近地上有一个蓝色背包。黄刚当即将背包交到园区警务室,并向上级主管汇报。经打开背包查看,内有学生卡、iPad平板电脑一台、移动硬盘一个、银行卡数张、现金人民币二千余元,另有港币等贵重物品,总价值约一万余元。东区服务处在现场反复查找失主并询问附近游客,均未找到失主。后来,服务处通过包内学生卡上有关信息,得知失主为“新都一中”的学生,经多方联系,终于找到失主,失主非常感激。第二天,失主在来领取失物的同时,为黄刚同志送来了“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并当场拿出现金向黄刚表示感谢,黄刚同志礼貌地谢绝了。

黄刚同志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为东区服务处乃至整个东区音乐公园都赢得了荣誉;黄刚同志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绽放了东区文明之花;黄刚同志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是美德、是品质、更是责任,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当前,在这呼唤人性和良心回归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把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成都新闻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东区服务处

篇6: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做文明小学生

淮海路小学五(1)班

徐浩宇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它就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文明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用给它下什么高深的定义,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文明是路人相遇时真诚的微笑,是与人相处时亲切的话语,是上车、购物时的自觉排队,是对陌生人的热情相助,是发自内心的“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这些小小的言行举止,就是文明!它与你、与我、与所有的人们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尊严,它是历经五千多年孕育沉淀的文化......记得那个周末的上午我和我们学校的三十多名同学一起站在淮海路的几个关键路口进行“我是小小文明劝导员”的活动。哎呀,不好,那位叔叔怎么不走斑马线呀,我立刻走过去敬个礼说:“叔叔您好,以后请走斑马线,这样比较危险。”叔叔微笑的点了点头。没想到我的这个举动也引来了路人的关注,等我再次站在十字路口时,好几个人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呢,就连岗亭内休息的交警姐姐也走出了摸了摸我的头说:“小弟弟,你真棒!”我快乐的简直要飘上天了。

还记得那天妈妈带我去相山公园玩。顺着林荫小路往上走,我们娘俩边走边聊着淮北创建以来的变化,突然,我看见前面一个小女孩儿正享受着雪糕的凉爽,却随手将雪糕纸随地一扔,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不由得长叹一声:这怎么能是文明城市小公民该做的呢?我向前紧走几步,捡起雪糕纸扔进了垃圾箱内。说着笑着我和妈妈来到了走进了相山公园。快瞧!多美的花呀!它们在微风中跳着欢快的舞蹈,笑盈盈的。突然,一只小手伸向了那朵笑得最灿烂的花,我看见了,急忙走过去,制止了她的行为:小妹妹,请不要采花,花儿也是有生命呀!你把它摘下的话,它就会失去生命的,让我们一起来做花朵的保护神吧!小妹妹脸红了,低下头对我说:小哥哥,谢谢你,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摘了!

文明在哪里?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争做文明的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改掉各种陋习:走在校园里,自觉地弯腰拣起脚边的纸屑;走在教学楼里,主动地向迎面走来的老师问好;步行在大街上,认真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通行;坐在公共汽车上,真诚地为身边的老人让座„„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指导教师:徐

篇7: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文明礼仪

德言开经。辄先祓濯。束带振襟。危坐苦学。

【原文】

唐萧德言、字文行。明左氏春秋。太宗时。历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晚节学愈苦。每开经。辄祓濯。束带危坐。妻子谏曰。老人何自苦。曰。对先圣之言。何复惮劳。诏以经授晋王。封武阳县侯。卒年九十七。

归有光曰。广东陈元诚。平生未尝读书。一朝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夫儒家经书。本是修淑身心。一言而为天下法。一行而为百世师。经书所在。古圣贤嘉言懿行所在也。可不敬欤。

【白话解释】

篇8: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语文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情境的设置, 营造文化氛围。老师要求学生背诵经典篇目的同时, 要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遇到具体问题时, 能用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知识来处理这些问题。比如,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将教学内容和文化经典联系起来, 作为评价或指导。当学生将自己正在学习的内容与古人说过的话联系在一起时, 他将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名篇占有很大的份额, 这些课文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博大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的精髓要植根于现代语文的沃野之中。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在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 注重生命教育。语文课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以单元主题为线索, 贯穿传统文化教育。

二、编写适合学生阅读的语文校本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多元状态”, 兼容并包, 海纳百川, 但其中有两种文化起核心作用, 那就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提倡积极入世, 讲究“有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提倡人要有理想、有抱负, 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即《大学》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更多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容, 充满智慧的火花和思想的睿智。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 他们天真热情, 可塑性强, 应该接受最经典、最有思维价值以及人文价值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主要通过书籍这一载体, 所以中小学生要多学习经典著作, 让孩子们知道, 该做怎样的人, 该如何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在内容的选择上, 对于小学生来说, 应选择那些具有规范性的、智力启蒙类的书籍, 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这些经典注重先做人, 后为事, 其中有不少育人的经典教育方法和内容, 如《弟子规》中“人则孝, 出则悌”, “泛爱民, 亲贤仁”, 这些对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十分重要。接受这些知识, 并形成自我约束, 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规范, 将有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成为知书达理的人、有德行的人。中学生可选择《论语》、《老子》、《大学》和《中庸》等强调德行修养和人生哲理的书籍。如《老子》中包含了优秀的思维方法, 所谓“无名万物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这些充满睿智的思考、奇妙的思维方式, 带有思辩性的话语, 将引领同学们很大的探究兴趣。语文教师要对这些经典进行筛选, 按主题进行归类。语文教研组应该组织力量编写既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又乐于接受的, 富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内容。通过学习这些校本教材, 让学生懂得:传统文化并不全是艰涩难懂的“故纸堆”或“老皇历”, 里边包含着很多值得学习、继承、弘扬的内容。我们要研究如何在读经活动中自然渗透德育内容, 自觉传承前辈身上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文以载道, 教化育人,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三、利用语文活动课, 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上一篇:描写风筝的优美段落下一篇:施工现场安全标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