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2024-06-06

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篇1: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常州市新桥实验小学

万小红

暑假是充电的日子,在这个暑假我学习了《“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这本书,重点学习了第五章“小学数与代数知识的教学”其中的第三段:数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

1、意义关联的原则

所谓意义关联的原则就是教师要注意在抽象的数与具体的物质实体之间建立两方面的意义关联:既要帮助学生认识数是反映不同的物质实体的共同属性,又要帮助学生经历将数与具体的物质实体相分离的抽象过程,使学生能够感受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意义。在数概念认识的初期,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特别是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可由老师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在数概念认识的中后期,则由学生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有关数的材料,教师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学会从多种渠道发现和搜集信息。

2、创造生成的原则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学习人类祖先在发明创造数过程中的伟大智慧,要改变教材呈现知识的顺序,把断裂的知识进行修复,引导学生先借助已有的数位顺序表(如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表),运用已有结构主动认识读写(如百以上至千之间的数),然后发现还有更大的数存在(如十个百),而已有数位表已不能容纳更大的数位的需求(建立万位),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历新的数、计数单位和数位的不断的创造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握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构造特点,还可以运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不断地创造生成新的数,更可以感受和习得前人发明创造的伟大智慧。

3、关系沟通的原则

小学阶段数概念的认识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整数又分解为多个认识循环(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认识、大数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两个层面沟通这些知识的内在联:一个是整数内部层面的关系沟通,一个是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沟通。就整数内部层面的关系沟通而言,主要的沟通任务有:一是要沟通各个数位这间的进率关系,揭示十进位计数法的构造特点,使学生能够把握和运用十进位计数法的结构;二是要沟通各个循环的数的读写结构的关系,使学生经历数的读写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沟通而言,主要的沟通任务有:一是要沟通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内容之间的关系,揭示数概念体系的知识框架,即整数、小数和分数从表面上看各不相同,但都是从数的意义,组成、读写、排序和分类等方面来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数概念认知的结构化;二是沟通整数与分数之间的实体关系和抽象关系,揭示分数概念中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抽象意义,基本单位与组成;三是要沟通整数与小数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的构造特点创造生成新的小数。

如果没有进行任何研究光看这些理论,会让人觉得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经历了一学年的学习与实践之后,回头再来看这些理论,又有一些新的认识。就拿《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来说,细看这一节课我们可以找到这几个原则在本节课中的落实:

这节是明强小学李静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处理的大环节跟我们研究的是一致的:

一、在情景中读数。

二、在数位顺序表中读数,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经历“万”的形成过程,生成新的计数单位“万位”。不同的是细节的处理。

再次反思:

第一,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成千上万”的数概念建立感性认识和理解它们的现实意义。第一环节在情境中读数。特别有意义的是这些数是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搜集而来的,是在自己的生活认识的基础上展示出来的,在这里学生自然而然的把这些抽象的数与所代表的具体实物联系起来,使得意义关联的原则落到实处。

第二,注意利用学生已形成的数的知识结构基础,帮助学生尝试运用结构支撑实现万以内数认识的主动迁移。

因为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数,所以在这里万以内的数就是第二次循环,对于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并且有比较好的知识结构的学生来说只需要进行内化,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就可以形成更丰富的数概念了。

收集资源: 第一层次的收:没0的数,末尾有0的数,并归纳小结相应的读法:高位起,依次读,末尾0都不读。(这是原有的结构基础,这里是唤醒学生的记忆。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思维的方式)

第二层次的收:中间有0的数,这些0都在什么数位上?这些数的读法又怎样?师生一起提炼法则:中间0读一个。

师:没0的高位起,依次读,末尾0都不读,跟前面千以内数的读法是一样的。中间有0的情况比较复杂,读一读,想想是怎么读的?分别在什么数位上?怎么的?

学生互相合作说一说。

这里体现了关系沟通的原则,百以内的数与万以内的数在读法上有相同也有不同,要求学生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找到沟通,得到有效的读数法则,在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纳入新的读法,学生学习起来没有觉得知识断裂,没有单独的为学习万以内的数下很大的力气,就这样一气呵成,完成了万以内数的读法的提炼:高位起,依次读,末尾0都不读,中间0读一个。

第三,注意沟通万以内数与百以内数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提炼和掌握万以内数认识的方法结构。

认识万位,感受一万有多大这个过程体现了创造生成的原则:引导学生先借助已有的数位顺序表(如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表),运用已有结构主动认识读写(如百以上至千之间的数),然后发现还有更大的数存在(如十个百),而已有数位表已不能容纳更大的数位的需求(建立万位),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历新的数、计数单位和数位的不断的创造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握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构造特点,还可以运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不断地创造生成新的数,更可以感受和习得前人发明创造的伟大智慧。

写了一些自己的反思,越来越觉得只有亲自去实践了、摸索了,才会知道它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背后所依据的理论又是什么,我们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当追根索源之后越来越发现,新基础是多么值得去研究的一门学问。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反思,我感觉跟它又走近了一步。

篇2: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毕丽娜

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了《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指导》一书,这是一本书,一道彩虹。它是那么明亮,又是那么多彩。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教学实践;既有班主任工作,又有课堂实录。读之,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读罢此书,不仅为我注入了新的血液,更加珍贵的是它带给我更多的思考。现将读后的感受随记如下:

一、投身于自身修养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立足于情感的熏陶

首先,学生若具有良好的心境,健康向上的情绪就能压倒消极落后的情绪,学习的效率就高。课堂上恰当地调控起学生的情感,教师灵活掌握“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在师生情感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体现与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除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和对教师的热爱,进而产生“尊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

其次,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如探索性的、竞争性的、游戏性等的情境。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路、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必将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

最后,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在组织练习时,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在“再创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三、教育是读书的教育

篇3: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比较开放宽松的环境, 拥有新的观念和知识, 但也存在一些弱点, 如阅历单薄, 缺乏生活和环境磨炼, 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重物质轻精神, 需要更多地通过感性刺激增强理性的思考。“纲要”课不是枯燥乏味的教条, 其背后蕴藏着大量生动鲜活的史实资料。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感性教育功能, 用多样灵活的方式吸引学生, 实现“以教学艺术感染人”之目的。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 可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针对学生读图敏感性比较强的特征,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 结合理论知识编写教案, 选择有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影片和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圆明园》《百年中国》进行播放, 通过历史镜头再现重大理论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走向, 把课堂讲授与形象生动的历史情景结合起来,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实效性。而观看影像资料之后, 要求学生写下观后感或进行课堂讨论, 完成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思辩能力。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的方法, 收到了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具体理论, 又发挥了影像资料的感染作用,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加深了学生对国史、国情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得到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及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从中体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当然也要注意, 在有限的课时里, 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只能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 会削弱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传统理论教学传道解惑的优势, 又适当吸收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长处, 用教学艺术感染学生, 将“纲要”课上得情景交融, 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一门思想理论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篇4:用《纲要》指导幼儿教学

前一段,我一个人深入系统地对刚要进行了研究学习。通过对《纲要》的进一步学习,使我感受到《纲要》内容折射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儿童的早期发展”,它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水平,突出自主性、能动性,它强调儿童的个别化学习,注重潜能的开发。可以说,《纲要》的颁布是学前教育的一场变革,它给幼儿教师留有广阔的空间,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开拓、创新。《纲要》给予了教师充分的课程开掘权、自主权、共生权、评价权。我无限感叹:幼儿教师的春天来了!在感叹的同时,我又在思考:教师要把握这个空间何等容易!这就意味着《纲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能否将《纲要》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关键是教师。

一、 教师要学会尊重

通读《纲要》,所有的条文都体现出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一个幼儿个性、能力结构与学习特点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规律和其教育过程的尊重,特别是对教育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尊重。

作为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首先教师要走近幼儿、了解幼儿,了解他们的内在需要、情感特征、个性表现,把幼儿看成是一个大写的“人”,时时关心他,处处爱护他,和他建立一种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理解幼儿,理解他们的童趣、童真,关注他们的关注、惊奇他们的惊奇、感受他们的感受,真正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到接纳、关怀、支持的良好环境,以促进幼儿自信、自尊的成长。再次,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既要捕捉幼儿发展的“寻常时刻”,又要把握幼儿发展的“机会之窗”,相信每一个幼儿都会获得很好的发展。

二、 教师要学会反思

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教育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因此,学会反思是教师用来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是落实和贯彻《纲要》精神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会反思,教师要思考、反省、探究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要学会跨越专业知识,跨越岗位局限,跨越现状思考,站在未来的角度来反思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

只有学会反思,教师才能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地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成为幼儿最为“合适”的教育。教师也只有学会反思,才能使自己由单纯的教书匠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或发展型教师。

三、 教师要学会合作

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更趋向于合作。学会合作,是现代人的又一基本素质。

在《纲要》中多次提到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生活”、“共同活动”来形成探究合作型的师幼互动共同体,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师道尊严”给予了极大的冲击。因而,教师要善于和幼儿建立《纲要》、所要求的富有人文色彩和平等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善于欣赏幼儿,愿意看到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愿意为幼儿的能力赞叹,愿意向幼儿学习,愿意和幼儿共同探究、共同成长。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与幼儿合作。

同时,教师要学会与同行合作。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看到每一个教师个体的优势和弱势,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与同行优势互补,相互合作。

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师学会与家长、社区合作,首先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随着大教育观的确立,幼儿教育成了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的工作,三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势在必行。教师学会与家长、社区合作,其次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幼儿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能充分利用好家庭、社区的资源,让幼儿逐步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扩大视野;另一方面,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优势,不断向家长、社区宣传、渗透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幼儿获得和谐、一致的教育。

四、 教师要学会支持

《纲要》明确地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学会支持,是教师落实和贯彻法规文件的重要素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学会尊重、学会反思、学会合作,最终要在幼儿学习、生活、游戏、运动过程中能给予支持,使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因而,教师要学会支持幼儿的好奇探究行为、幼儿的交往合作、幼儿的表达表现、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既要在物质环境上给予支持,还要注重幼儿精神上的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探索机会,感受到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重要性,体验到活动的快乐与成就。

篇5: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常州花园第二小学 曹春媛

寒假期间,我认真地阅读了华东师大吴亚萍教授撰写的《“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一书,书中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不由自主地徜徉在这片书海中,对教育的理解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在平时工作中曾困惑我的一些问题,霎时间变得豁然开朗,一切清晰了起来。

追随着吴老师,感受着她的研究心血,探访吴教授的经典教育教学理论。在阅读中,我时而沉思,时而欢跃,时而皱眉,时而欣喜。感悟一:师,生,何等重要!

书中不断的在重申“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的个人发展”,“教材的育人价值”等词语,都与“人”是息息相关的。我理解了“新基础”课题组的工作人员们,对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种责任与关怀。它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等问题,而开始关注到教育中的每一个“人”。

学生并不是一张张白纸,而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接触了不同的事物、知识基础不太均衡的集体。身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前经验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也不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状态,书中一再强调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这改革是“人”的改革,是师生的共同改革。感悟二:结构比知识的教学更重要!

“承前启后” 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书中不仅分类介绍小学及初中数学所学的知识点内容,更将其承前启后的知识及进入和讲解方式做了详细而规范的阐述。使人先从整体进入数学学科的教学,然后理清知识结构,再到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知识结构与育人价值,最后细致到各年级教学要求与建议。如:数概念教学中《二年级万以内数认识的教学》中指出,万以内数认识是整数认识的第二次大的循环。作为第二次循环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在第一次循环中的认识状况,另一方面要明确第一次循环中教学核心任务,把握与第一次循环认识的区别与联系。为了实现目标追求,书中给出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第一,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成千上万”的数概念建立感性认识和理解它们的现实意义。第二,注意利用学生已形成的数的知识结构基础,帮助学生尝试运用结构支撑实现万以内数认识的主动迁移。第三,注意沟通万以内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络,帮助学生提炼和掌握恨以内数认识的方法结构。学生对数认识的框架结构和法的认识方法。在这样详实的理论与实例结合的培训下,我更清晰了日后该朝哪个方向,该如何的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感悟三:互动而开放的教育 抛出一道题,造成全员讨论的画面就是开放了吗?不!开放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开放;一种既是有向的,还是拓展延伸的开放。比如以学生资源生成为目的的“有向开放”,是教师在确认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提出指向目标实现的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为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平台。以促进拓展生成为目的的“开放延伸”,这个教学环节也同样面向全体提供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提供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同样需要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而不只是由教师、也不只是由学生单方面地进行总结。开放是关注到一个个体的开放。那就需要有设计的提问,敏感的捕捉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资源”,再“并联式”的同时呈现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形成有效互动。提供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课堂才会和谐和而快乐的,思考才会自主而灵动。

真正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敏锐的应变机智。这就引发了我的感悟四。

感悟四:为了孩子,更用心的充实自己吧!

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为了自己,用心的发展孩子吧!因为这本书也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教师的职业价值。教师与孩子是在同时成长和发展的,只有不断的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才能成为专业人士;只有在专业而用心的教育,才能有腾飞的学生。

我们不难发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是新基础教育的立足点!在这一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所有的教师都应努力地去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才会把学生真正看作教学的共同创造者。

篇6: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倪佳

暑期,我阅读了《新基础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针对书中分析的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我来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

二年级识字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数量上,认读“四会”汉字900个左右,继续鼓励学生大量认读“二会字”,而识字重点则要放在“字形”的把握上。在识字方式上,核心任务是在类结构学习中,扩大汉字量,用活汉字,欣赏汉字。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具体措施,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和移植。如:将教材里一个单元的生字按照类结构组成集中识字单元,编成若干识字课,如:按字音规律,编成同音字、音近字识字,按字形规律分为同偏旁、形声字、基本字加部首、合体字减部首、熟字换部首等识字课;按字义编成同义字、近义字、反义字等识字课。每课不超过十个字,将生字组成课文中的词和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上学期,我们祁老师就上过一节很有新基础味道的识字课,无论是在课前复习的鸟字旁和隹字旁的形声字,还是课堂中肉月旁和明月旁的形声字学习,以及最后“月字旁”生字的拓展,无不充分体现着类结构的识字教学法。这也说明,我们老师已经能够跳出以前点状地、单一地看一篇教材的思维模式,能够有一个单元和整册教材的背景。书中还提到:集中学完一个单元课文中的生字后,再集中精力学习本单元课文,识一批字,读一组课文,识字阅读交替进行,文本理解思路不再人为中断。我觉得这种方式在低年级段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一下,相信孩子的识字效果会更好。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逐年下降而困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重复的要求,陈旧的方法,太多的灌输,不能顺应学生发展需要,书中给出指导:识字教学中,用“教结构、用结构”的策略,通过“自学前指导、学生自学、自学后交流检查”的课型,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切磋,老师的指导,提高生字识字率。这也就要求老师要随时分析学生的前在状态,不光是质量上也需要在速度上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比如:平时我们的课堂一味地让学生口头说记字方法,还总是一问一答的方式,单一且没有重点,可以适当减少口头分析时间,增加学生为记忆字形而动笔书写的机会,然后通过交流检查进行再次的巩固。识字课,动笔写字的环节一定要落到实处,这样学生不光写了,还更好地记住了生字,同时,把识字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本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章节中,还提到了让我一直头大的问题,就是抄写生字数量的问题,过多重复、机械抄写,会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对识字效果并不大,可不写几遍,总觉得他们掌握不了。而能分析学生的状态,考虑他们的基础,用汉字结构规律选择书写是适当减少书写数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同一类字,可选择较难、可以实现结构迁移的的重点字书写,这样就能减少机械化却又没有效果的现象,也减轻了学生负担。比起机械化的抄写,更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是运用,大量阅读、汉字夹拼音写小日记、用易错字组句子等等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下笔书写先思考,根据意思选择字形。

篇7: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材料编写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基一[20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扫除文盲是《宪法》明确规定的教育任务,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扫盲教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不仅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效提升了文盲人口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文盲人口的绝对数量还较大,扫盲教育依然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了适应新时期扫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扫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扫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部组织制定了《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材料编写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了扫盲教育的基本课程设置和主要内容。现就贯彻《纲要》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请按照《纲要》的要求,审核本省(区、市)内的扫盲课程设置,该增加的要增加,该减少的要减少,以保证扫盲教育课程符合国家的规定。

二、全面清理本省(区、市)内扫盲教育教学材料。按照《纲要》规定的内容,对本省(区、市)使用的扫盲教育教学材料进行修订,并于2011年年底前报我部备案。我部将组织专门力量对报备的扫盲教育教学材料进行审核。地(市)及县组织编写的扫盲教育教学材料,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可作为地方课程的教学材料使用。

三、对本地区民间团体及其他组织举办的扫盲活动或以扫盲为名义组织的活动进行调查摸底,对其教育教学材料不符合本《纲要》的,应协调有关部门督促整改。

四、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文字、图像、图表、插图等不同的方式开发扫盲教育教学材料。我部将组织专门力量组织编写通用性扫盲教育教学材料,并制作扫盲教育电视片。

附件: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材料编写指导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附件:

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材料编写指导纲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倡导全民阅读、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意见,进一步深化新时期扫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扫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等12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7〕22号)的有关规定,针对扫盲教育工作实际,制订本纲要。

一、扫盲教育的课程设置

扫盲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文盲学员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文盲学员迫切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依据《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规定的个人脱盲标准,结合各地在扫盲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实际情况,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基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两个部分。

——基本课程是属于扫盲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体现国家对扫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扫盲教育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是个人脱盲验收的主要依据,各地扫盲教学材料的编写须覆盖基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基本课程包括《生活中的读与写》、《生活中的数与算》和《生活中的知与能》等三门课程。

——地方课程是各地在基本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地域特征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的(乡土)课程,是基本扫盲课程的必要补充。地方课程的设置种类、是否编写教学材料以及编写标准等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二、基本课程扫盲教学材料编写指导纲要

(一)《生活中的读与写》

【地位和作用】

公民应能正确地认、读、写、用最常用的汉字,基本认识次常用以上的汉字,阅读通俗易懂的书报文章,能写出最常用的便条,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常社会生活交往,获得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这也是脱盲人员终身学习和有尊严地生活的基础。

【教学内容】

模块1:高频字和词

1.正确地认、读、写、用最高频的592个汉字(见附表1);基本读准且会写次高频的358个汉字(见附表2);基本认识非高频的550个汉字(见附表3)。各地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增减一些汉字,包括:大小写数字;常用的计量单位、常用的方位名称、季节名称、时间概念、人物称谓、常用动植物名称、生活用品、家用电器、常见食品、生产用品、交通工具、公共场所、主要姓氏、本地特有字等。

2.运用最高频的592个汉字进行组词,能基本理解日常语句的意思。

3.会读、会写300个以上由常用字组成的常用词语,并理解词意,且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较恰当地运用。

模块2:阅读理解

能够阅读涉及到日常生活的通俗文字材料内容,理解并领会材料的中心思想。阅读理解模块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生产生活用品说明书、家庭收支账目、简单的交通图表、各种常用票据、安全常识、常见合同范文、书信、公告、启事、求职书、浅显的科普读物、通俗易懂的名言警句、一般报刊文章,等等。

模块3:常见应用文写作

能够运用所学的常用汉字填写常见单据(如存款、汇款与包裹单、发票等)和格式合同,基本能写符合要求的借条与收条、简短的书信与申请书、简短的自荐书、证明等。

模块4:汉语拼音初步

了解汉语拼音与汉字读音的关系,认读声母表(了解字母的形体、名称和排列顺序)、声母韵母表(声母和韵母的拼写和注意事项)、声调以及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模块5:字典的使用

可以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扩展练习,基本能使用音序查字法或部首查字法查找常用字或词。

(二)《日常生活中的数和算》

【地位和作用】

数与算是经常遇到的生活问题,是家庭和个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助手。学会了基本的数与算,可以给扫盲学员在收入支出、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计算提供帮助,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教学内容】

模块1:加、减、乘、除

认读与了解数字以及最常用的数学符号,了解加、减、乘、除的基本含义及用途。

模块2:计算器

能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操作。

模块3:计量工具

1.了解货币、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的基本含义、单位和相关换算。

2.学会认识日历、钟表等时间工具,了解有关的计算和换算。

3.了解温度计、电表、水表、气表的用途。

模块4:家庭理财

1.了解有关利润、利息、折扣的含义及有关的计算方法。

2.了解家庭收入、家庭支出和增收节支对于家庭理财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3.学会简单的家庭收支记账,了解收益核算的有关知识。

模块5:技术性计算

了解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和稀释配比计算的意义和用途。

(三)《生活中的知与能》

【地位与作用】

《生活中的知与能》以生活为依据,在文盲学员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旨在帮助文盲学员维护自身生存权力和生活尊严,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

【教学内容】

模块1:家庭生活

1.家庭成员、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的意义和关系处理的注意事项。

2.了解优生优育与子女教育的有关常识。

3.了解银行储蓄、贷款、家庭保险的基本常识及注意事项等。

模块2:卫生与健康

1.了解人体自身的结构、位置以及各器官主要作用。

2.了解有关妇女卫生与五期(月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保健知识。

3.了解卫生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的重要性。

4.了解合理的食物搭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增进身体健康。

5.掌握常见疾病和急救简单常识,有病及时就医的重要性,以及肝炎、狂犬病、艾滋病、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6.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相关常识。

模块3:电的常识

1.了解居家生活中家用电器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保养、维护家用电器。

2.知道怎样安全用电,学会正确处理用电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3.了解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生活与生产的用途,懂得最基本的操作程序。

模块4:出行须知

1.明确交通出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常见交通信号与符号。

2.了解飞机和车船乘坐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了解时刻表的用途、购票程序、防盗防骗常识等。

3.学会辨认城市常见的公用标志与安全标志,如:公共厕所、医院、公用电话、入口、出口、剧毒、禁止烟火、禁止吸烟、禁止触摸、注意安全、当心火灾、当心触电等。

4.知道紧急情况下如何拨打求助电话与报警。

模块5:公民常识

1.了解国徽、国歌、国旗、首都;了解婚姻法、土地法、村民自治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条例中的主要条款与内容;树立遵章守法,自觉履行应尽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观念。

2.了解外出务工正确的求职途径与方法;知道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清楚务工人员的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无故克扣或拖欠工资时,知道如何拨打举报电话;当发生劳动合同纠纷时,能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与途径。

3.掌握最基本的社会交往礼仪,了解仪容、仪表和仪态,如着装、言谈、交往等常识。

三、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材料编写要求与管理

1.基本课程是开展扫盲教育必须开设的课程,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材料编写必须遵循本纲要的要求。

2.以民族语言进行扫盲的地区,基本课程的开设种类以及教学材料的编写等,根据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民族语言文字脱盲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3.扫盲教学材料除纸质课本外,还可编写或绘制小册子、活页、图片、标本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等。特别要重视开发、利用社区教学资源,尽可能为文盲学员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4.编写扫盲教学材料要遵循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发展性等原则。教材体例要根据具体内容和使用情况灵活选择;内容尽量做到精练明了、通俗易懂、易教易学;呈现形式可以用文字、图像、图表、插图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文字表述也应力求生动活泼,语言结构简单明了;版式设计要新颖活泼,美观实用,富有吸引力。

5.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编写扫盲教育教学材料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并参考本纲要的相关规定执行。

篇8: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叶哲铭副院长,浙江省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立峰,特级教师董玉泉、曹强等,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成员单位的体育教研员、骨干教师,报名参加浙江省师训平台“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活动《纲要》指导下的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老师等3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浙江省特级教师、嘉兴南湖区体育教研员曹强老师主持。

本届活动是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与浙江省中小学体育区域教学联盟第一次合作举办的教师培训及研讨活动。活动旨在解读2015年在浙江省即将实施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让一线教师通过本次活动真正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掌握《纲要》的核心内容(“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下构建单元教学内容),形成以“单元”为呈现主体的内容体系。解决了目前由于没有相对系统和科学的体育教材,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存在一种无序的状态;解决了体育课堂因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学生体质发展、体能下降等问题。活动通过课例研讨、交流互动、专家答疑、讲座引领等方式促进了与会教师的专业发展。

范例展示,促进教师对《纲要》核心内容的理解

三位上课教师根据《纲要》必学教学内容的规定,设计“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下构建的三、四年级的武术、折返跑教学单元和二年级的跳跃教学单元,选取单元中的一节课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三位教师根据 《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来构建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为呈现主体的内容体系。

钱明星老师执教的武术课从“技术”教学的维度出发,按《纲要》关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中的“教材三个一”的要求,通过复习武术的基本手型与步型,进行武术简单组合动作及游戏的学习,达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技术质量,初步掌握3种以上步型、 手型组合运用的目的,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为下一个水平学习武术套路打下基础。

林凯挺老师执教的折返跑课,以“发展体能为主,适当拓展运用”为教学目标,通过各种组合形式的折返跑练习,如触物折返跑比赛、叫号触物折返跑、“欢乐打字员”、 折返跑组合运球练习、滚翻跨跳结合折返跑练习等,让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发展体能, 在提高学生体能的同时教给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折返跑技术的能力。

林亦敏老师执教的跳跃课从“体能和运用”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多种形式的行进跳跃方法和游戏”教学单元,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跳跃技术,通过“多种形式的连续跳跃方法和游戏”,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连续跳跃动作的协调能力。

嘉兴南湖区教学团队根据《纲要》水平二的限学内容——“篮球”教材进行“多种形式的投准活动方法”教学单元设计并进行单元课时连续课堂教学,以片段展示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前三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分别为:第一课时:不同远度的投准活动方法; 第二课时:一定高度的投准活动方法;第三课时:多种形式投准的综合活动方法。三位上课教师用30分钟片断教学展示的方法展示了“多种形式的投准活动方法”,三位片断课执教教师和南湖区教师团队的“多种形式的投准活动方法”教学单元的演示,拓展了篮球投准教学的思路,实现了“技术教学为先、提高发展体能为重,合理组合运用”的 《纲要》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第四、五课时由团队教师集体参与,进行不同距离对移动目标投准组合和篮球运、传、投组合技能传授的教学展示。

在片断教学中,三位上课教师以“投篮”技术教学为核心,通过多种方法的组合练习和创新的篮球“投准”教学(如改变投篮距离、高度等)让学生在掌握投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体能,在发展体能的基础上注重运用,让学生在每堂课中把刚学到的或已掌握的投、运、接等技术进行组合运用。

互动研讨,专家答疑,解惑《纲要》的主要精神

教学展示结束后,与会教师参与了交流互动和专家现场答疑活动。上课教师首先阐述了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心得,并对他们设计的单元教学文本进行解读。课堂教学通过改变“教教材”,实现“用教材教”,有利于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系统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技术的掌握、体能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体现学科特征与理念。三位指定评课教师和四位联盟成员单位的教研员针对课堂研讨案例,解惑《纲要》中提出的运用 “模糊量化法”解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技术无法量化评价的难题;如何通过游戏和身体基本活动让学生掌握技能,通过掌握的技能进行组合运用来发展体能的策略;体育课堂如何实现“七个一”等观点。

余立峰、祝芳、邵志南三位编写组成员对《纲要》主要精神进行解读:“设置与完善 ‘必学、限学、自选’三类内容体系,明确定位教材价值与学习重点”;“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构建单元教学内容,形成以‘单元’为呈现主体的内容体系”;“以‘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为主要呈现方式,明确‘教什么与教到什么程度’”等观点的阐述,让参会者对“纲要”精神进一步得到认识。研讨过程中,上课教师、听课教师、《纲要》编者、教学专家等实时互动,研讨气氛热烈,效果明显。

专家讲座明理,进一步坚定《纲要》实施的必要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于12日上午结合本次研讨活动的示范课例作了题为 “从《纲要》到‘课堂’—由观摩研讨活动引发的几点思考”的讲座。她指出,实施《纲要》是国家课程地方化的具体体现,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单元化教学能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纲要》全面解读了课标,明确了一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课堂评价要求和课程实施要求;规定了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范围,如“必学、限学、自选”三类内容体系;建立了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列举了案例并提出了教学建议,内容全面深入、细致。 《纲要》的实施非常具有必要性。本次研讨的课例有落实《纲要》的影子,学生在玩中学、赛中练,充分体现了简单教材以提高基本运动能力为主,复杂教材以提高运动技能为主,“技术、体能、运用”三维结合的《纲要》思想。

《纲要》的实施将有力推进学科建设, 给一线教师提供真正能够操作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享受体育与健康课堂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同时《纲要》的实施也为体育教学质量检测(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提供操作性较强的依据,并成为可能。

篇9: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一、《教育规划纲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规划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以贯彻落实。

(一)《教育规划纲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主要体现在:

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育人为本”写进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二十字方针之中,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明确要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这意味着应把人才培养和学生健康发展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也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这是育人理念的重大進步,也是对学生健康发展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

2. 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学生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而且指全体学生的体魄、智力、精神、兴趣、爱好、人格等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3. 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更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在未来十年进一步发展的期盼。

(二)《教育规划纲要》指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 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五全”。即坚持全体性、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全境性。“全体性”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让优的学生更优,也要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重新回到正常学生的行列;“全面性”是要坚持“全面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让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人格、个性得到生动、活泼、和谐的发展;“全员性”是要坚持全员参与,要营造“学生心理健康,人人有责”的局面;“全程性”是要坚持全程开展,每个学段、每个年级要有连续性,不能因为面临中考、高考而放弃对初三、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重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之间的衔接;“全境性”是要坚持全方位开展,不仅需要校内途径的多样化,也需要校内与校外之间的配合与协同。

2. 心理健康教育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把主要面向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发展性的心理指导与辅导;把以补救性和矫治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变为以支持性、预防性为主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心理教师的“孤军奋战”转变为心理教师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学科教师通力合作的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就是最好的预防;一个再优秀的心理教师也撑不起所有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伞”。

3. 心理健康教育要创新工作及发展机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全国性、区域性的不同层次的工作网络;要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要创新专业服务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要创新教育环境的改造机制,充分调动校内、校外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从改进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合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要创新发展机制,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其本质和内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意味着必然要同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要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更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和素质教育的真正效果。它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归宿。

其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心理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没有健全的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其他素质也得不到良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学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培养关心他人的习惯、增强创造力。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背景来展开的。

最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达到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进而达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引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必然引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这无疑也是修订《指导纲要》的依据之一。这种引领主要表现在:

第一,引领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提高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乃至家长都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

第二,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三,引领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调整、改善,优化自身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使之更适应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需要;学校要不断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防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第四,引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坚持面向全体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第五,引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的认识和创建,更好地整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各种资源,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

第六,引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未完待续)

篇1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拘一格,有个性的,幼儿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认识,理解,想法,感受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主体性表面需要受到尊重。幼儿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体现其主体性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自主,创设性的活动,促进其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候,我运用纲要中的理论、用纲要中的精髓去指导自己设计思路。如在设计活动中,我努力把握以开放式的提问去引导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教育活动的内容考虑到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幼儿喜欢学习,喜欢探索。改变了以往我过多的强调认识、强调幼儿学会什么、掌握了什么,而不顾幼儿实际能力和需要。同时在设计课程时我会考虑到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结合,选择的教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视野,又重视幼儿的兴趣上和能力上的差异。

教师要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现在的教师对儿童发展的评价,要抛弃陈旧的儿童观和偏见。我们必须要以幼儿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标准为手段,从多种角度观察,分析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尤其要透过表面的现象,深入儿童的内心,理解其行为和情绪变化的意义。而不是根据一种标准对儿童的外在行为下简单的判断。对孩子评价的视点应是孩子的长处、个性特点、潜在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他的缺点和弱处。

如果教师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在态度、表情、语言上向他暗示,会疏远教师于孩子的关系,使孩子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心。所以,我们教师应多看到孩子的长处,发展潜能,投以赞许、肯定的目光,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利用他的优点,展开活动,只有这样,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以关怀、接纳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和孩子有心灵上的沟通,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不吝惜赞美。其次,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教师的教育机智是非常重要的。而教育机智又体现在教师的知识底蕴及综合素质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研究、多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洗脑、思考、反思,在对自己的否定与批判中发展自我。所以我们要及时反思、定期反思。只有我们自己完善了,孩子们才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教书育人得逞关键是教师的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现代化的幼儿教育观,所以,我将一如既往的学习下去,以便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2

通过本次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纲要》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平时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的支撑点。认真学习《纲要》知识,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都有据可依。可以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所以,学习《纲要》为我们的工作指引了方向。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下几点:

一、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作为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的根本上促进幼儿的发展,要知道教育不仅仅是指单单的年轻时的教育更应该是一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去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理念。

二、幼儿园教育的外部连接的重要性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当前,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和被动。

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地观察或管理其周围的活动环境,推动幼儿素质教育。

由此,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环境,并创设和利用好这些重要的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社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的一部分,我们要积极争取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我们也应该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还要与社区密切合作,争取社区对我们幼儿教育的支持,创设利用好周边的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通过以上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三、关爱、尊重幼儿,促进幼儿的成长

我们老师必须应尊重每一个的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幼儿教育和保育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努力做到:增进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爱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地说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努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为幼儿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

“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读完这句话,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

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3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应该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的热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要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基础。

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之后,使我感觉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个幼儿,所以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安全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老师与孩子相处应是和谐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本班的发展水平,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语言方面的发展,还有包括每个幼儿的作品。

记得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不小心弄坏了一个小朋友在区域中完成的粘贴画,当时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行为就足够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对孩子造成不尊重,严重的话,说不定还会给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幼儿在说:“老师都不珍惜,不重视我的作品,我干嘛还要粘贴作品呀?”足以证明孩子跟成人也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别人的赞美,作为幼儿园老师,就得具备与孩子一样的心跟孩子相处,就像与自己的朋友相处一样,用动听的语言,不能用命令式的语言。

我认为教书育人的关键是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所以在今后我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教育水平,多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作为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和关心幼儿。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这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了,这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全体教师在园领导的组织带动下,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下面就《纲要》蕴涵的幼儿环境教育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当前,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城市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与被动。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的观察甚或管理周围的环境活动,推动幼儿素质教育。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并创设和利用好这重要的资源。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个体发展水平。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同时,要充分挖掘足够的空间,并创设利用好每个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其与周围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5

过去的教育目标比较陈旧、狭窄,分科过细,忽略了各种教育的内在联系性、系统性。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不给他们以活动的自由、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久而久之,影响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的发展。

一、建立新型师幼互动关系

新《纲要》则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新型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平行的横向关系。只有教师和幼儿在这种真正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地与教师交往,才能形成互动关系。

二、关爱、尊重幼儿,促进幼儿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真诚地关心和热爱幼儿,并且是每一名幼儿。这是作为专业教育者必备的,也是专业教育者与非专业教育者(如家长)的首要区别。被尊重是幼儿的权利与成长的需要。幼儿无论怎么不成熟,都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权利的主体,他们和成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兴趣和需求。以帮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锻炼并增强他们的优势和信心,促进每一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富有个性地发展。

新《纲要》自始至终贯彻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精神,而且强调“幼儿园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把幼儿作为一个年幼的个体来培养,而且要把幼儿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未来的社会成员来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为其一生成长奠定基础。

三、具备全面、正确了解幼儿和有效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这是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就会不了解或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或规律,易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失误或矛盾冲突等,显然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教师对幼儿全面、正确的了解,既可来自书本知识和听课,更需要来自于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自于与幼儿共同生活、交往和教育互动这一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教师还应具备有效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过去,我们总是在找教材、用教材,却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也忽略了所选所用教材的适宜性--即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和领悟,在选择教育内容上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从孩子们的眸子、兴趣和需求中找到了孩子们渴求的知识。这正是一名教育者所需要的“眼光”。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是短暂的,不能更深入地开展主题,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具备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要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的具有支持性的精神心理环境,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每一个孩子交往,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同时注意积极地调整周围人对幼儿的评价,给幼儿积极、健康、支持、温暖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学校工程竣工验收简报下一篇:实训工作总结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