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11

2024-06-29

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11(精选9篇)

篇1: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11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强力推进残疾人培训、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

—— 社会培训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201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残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是国家就业发展的整体要求,是帮助残疾人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根本要求,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必然要求。

牡丹江市按办证口径现有58,164残疾人,有劳动能力且达到就业年龄的26,995人,由于其机能受损,受教育程度不高,技能水平低,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按政策规定福利企业集中安置1,102人,而大部分残疾人只能采取个体从业、灵活就业或农业生产方式就业。

因此,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技能,是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残疾人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更是增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维护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文明等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目标

1.充分发挥我校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功能,将残疾人职业培训纳入到我校社会职业技能开发与培训总体规划。

2.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残疾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层次的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的残疾人、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残疾毕业生,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在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采取“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的培训原则,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和社会单位合作形式,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精心开发、设置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开展残疾人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和地域经济发展相吻合的培训项目。

3.针对残疾人特点和创业需求,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最终通过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带动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扶持一批残疾人个体创业和成功就业。

三、工作过程

强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自身能力和就业积极性。要针对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和市场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课程结构、培训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务实的培训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1.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和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我校密切配合相关单位要将自强自立、创业就业的好典型,进行宣传和弘扬,引导、鼓励他们就业,做到自食其力。同时,组织开展各类扶残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2.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人就业实用技术培训。

(1)要了解市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深入调查了解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调整培训专业,使残疾人学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2)要遵循教育规律。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很多还是文盲或半文盲。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如果违背教育规律,一味强调提高办学层次,就显得 2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有点急功近利。因此,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要根据残疾人自身条件,确定培训方向。分层次开展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条件的残疾人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学历教育)。

(3)针对残疾人身心特点,分类实施技能培训。

“传帮带制”培训模式。即:在我市郊区农村,开展的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中发现的能手,可用他们直接对本村的种养殖技术的残疾人进行帮助、带领和传承。

“一户一产业”培训模式。我校在多年的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中,总结出的破解培训和就业难题的一种有效培训方式,即: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和就业、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手工编织、刺绣、盲人按摩、中式烹调、中式面点、家电维修”等技能培训,不仅使残疾职工在培训中学到了实用技术,并且能通过这种技术的培训,个人在家庭能开办或建立了与收购商的劳务协议,解决了学习和就业的问题。

“朝阳产业”培训模式。即:针对我市政府和企业引进的项目中,通过政府和培训机构的运作,将适合不同类型残疾人需求的岗位签下,这种培训方式适应身体残疾程度轻的人,并且在培训内容上和就业渠道上有所不同,使一部分残疾人更好地学习现代物流、服务、翻译、心理咨询、服装设计、速录、网页设计、机械、平面设计以及动漫设计等IT产业技能培训,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

“特色专业”培训模式。为适应大多数残疾人培训和实现就业,我校社会培训部与市残联负责同志每年多次深入四城区和街道、社区等开展残疾人就业信息调研与咨询,结合我市市场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办好特色专业。如:按摩、美容美发、汽车美容、数控机床、服装、工艺美术、护理、家政服务、服装针织等。特色专业的开办,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残疾职工的就业培训需求有机地结合,出适应了大多 3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数人的培训与就业需求。

“以岗定培”培训模式。即:通过政府在市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职工组织起来,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专家和教师,系统地对残疾职工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与业务技能的培养;同时,在我校精心打造爱心企业、爱心车间、爱心岗位等活动时,把残疾人就业培训,从学校搬到工厂、商场和各种服务行业,让残疾人朋友在“干中学、学中干、学优上岗”。

“中长期培训模式”。即:我校在实施对残疾职工培训过程中,对部分残疾职工、工种的培训延伸至3至6个月以上,可更好地使残疾职工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理论与实用技能。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对合格者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培训受到了残疾职工的普遍好评和认可。

“创业带动就业模式”。目前,我市针对残疾人群体出台了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激励了一部分残疾人的创业热情,但是,这些残疾人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匮乏,因此,我校社会培训部针对这部分人群,密切沟通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相关单位,每年单独开设二期SYB班,为他们讲解创业知识,如何选择经营项目、了解市场营销计划、成本控制等,并沟通相关部分为残疾人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对刚开始创业的同志扶上马、送一程,对创业成功的人员常年进行跟踪扶持,并积极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并鼓励他们为其他残疾人同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创业带就业的培训模式,在我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常年重视残疾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工作,并建立了由学院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与社会培训的副院长任副 4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组长,教务处、电信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化工系、社会培训部、就业安置等部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并各司其职、各履其责,确保残疾人培训与就业工作落实到位。

(二)完善服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同于其他群体,因此,我校在开展残疾人培训过程中,开展了系列、周到的服务,在培训中残疾学员全部实行免学费、资料费、证书费、鉴定费,并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单位的合作支持,拓展就业渠道,并沟通市人社部门为残疾人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完善信贷服务政策等服务。

五、培训效果

我校在多年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不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残疾人群体的培训模式,总结出了一定经验,更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其主要表现在:很多残疾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逐步改变,能走出家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越来越多;所开设的专业对残疾人就业能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残疾人所学专业将纳入到下一年度提升培训计划中;通过对残疾人群体的职业培训,拓展了培训领域,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培训与就业合作机制;涌现出了小儿麻痹患者窦世龙创办的移动社区修鞋店,带领12人就业创办“天佑盲人按摩中心”的盲人孙彦玲”等一大批身残志坚的优秀创业带头人;我校通过务实的培训和良好的服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体会与思考

多年来,我校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有许多问题极需改进和完善:

1.是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和省出台了许多扶持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但有的是原则性、倡导性的规定,缺乏可 5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

贡献与示范案例

操作性,致使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2.是社会仍存在对残疾人的歧视。在对残疾人就业问题上,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接纳残疾人,典型的表现是宁愿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愿按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

3.是残疾人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求职意愿与招聘单位信息和诉求不对称,尤其是薪酬水平难达成一致。如很多企业给残疾人的工资一般在1500元左右,也有1200元、900元不等的,还存在同工不同酬。有些福利企业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每月只给300元补贴,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

4.是残疾人就业率低,就业面窄。目前全市残疾人就业率极低,而且残疾人就业面窄,大多集中在只需要简单劳动技能的传统生产、服务领域,残疾人高层次就业、稳定就业的极少。

篇2: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11

文法学院

社061班

闫晶

32号

摘要:残疾人是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则是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残疾人的数量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大的,结构也呈现出多样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残疾人在就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根据现行的一些政策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解决措施

中国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该调查表明当时残疾人有5164万,占全国总人数的4.90﹪;2006年4月1日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根据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公布的主要数据可以得知,到2006年5月31日为止,我国残疾人口已经达到了8296万,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6.34%。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解决措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残疾人家庭及自身的问题

残疾人在当代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在过去,残疾人被称为“残废人”,大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因此,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处于一种放弃或一种保护照顾状态,基本上正常人能帮助做的事情很少去让残疾人做,残疾人生存意志力渐渐地消磨掉了。在过去,残疾人家庭普遍不重视对残疾子女的培养教育,一般残疾人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到高中读书的残疾人属于凤毛麟角了。虽然现在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了,但也并没有很好的好转。

残疾人自身还存在自卑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不愿从业。残疾人由于身体的障碍,在对外交往中和正常人相比存在许多不便,他们自身就会存在一种矛盾心理左右着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一些残疾人在精神、智力上的缺陷,使他们和正常人交往中陷入了难以解脱的复杂情感之中。同时社会上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残疾人在出行、生活和工作中受到歧视。因此,残疾人在心理上常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能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还有个别残疾人认为我是残疾人,国家就应该养活我,总是指望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扶助,不愿走自食其力的路,于是在生活和处理一些事情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很严重。实际上,许多残疾人存在许多潜能,如果残疾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本来应有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残疾人也能做出让正常人敬佩的作为,但如果自卑心理很重,那么残疾人就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在就业路上会越来越窄。

(二)残疾人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就业市场建设滞后。现有的体系由于一些职能尚未发挥,存在着歧视残疾人就业的现象,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畅通。特别是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一些企业由于招用残疾人数有限,很多残疾人得到招工信息时已为时已晚,只能又白跑一趟。还有一些残疾人因对招工信息的真实性持有怀凝态度,造成招工单位录用不足。

(三)从残疾人就业环境来看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会在长时期内不断挤压残疾人就业空间。从就业的大环境来看,中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国有企业大量下岗职工需要安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中国在未来15年内的就业形势都是十分严峻的。残疾人作为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弱势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这一大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就业竞争的全面影响和严重冲击,会被挤到更加有限的领域就业。

另外,对残疾人的偏见与就业歧视在较大程度上成为残疾人就业的人为障碍。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对残疾人的偏见与就业歧视也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问题。

二、促进中国残疾人就业和发展的措施

1、在市场化就业的大环境下政府要矫正劳动力市场机制对残疾人就业的失灵。市场经济坚持优胜劣汰原则,但是残疾人因为自身的缺陷,与健康人相比处在不同的就业和发展的竞争起点,国家应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道义,给残疾人就业以特别保护和扶助,不断矫正劳动力市场机制对残疾人就业的失灵。

2、通过残疾人就业制度创新来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发展。构建中国新型的残疾人就业制度,要对现有的就业制度进行创新,这是促进残疾人有效就业和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3、形成政府主导、职能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中国政府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残疾人事业,包括残疾人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和文化发展的成果。

4、激励自强创业。加入WTO后,我国可新增就业岗位1200万,就业机会增长33%,然而,这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而且就目前国内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区区1200万也是杯水车薪,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并非从此走出弱势阴影,因此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还需在自强创业上给予极大鼓励。(1)政策激励。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极其重要的,政府应该对自谋职业的残疾人提供优惠政策,除安排长期低息贷款用于创业外,在税收方面也实行重点优惠政策。同时,也可以对吸收残疾人员的企业给予有关政策优惠,以鼓励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对不按限额比例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处以罚款,用罚金补助那些雇用残疾人较多的企业,或用以鼓励残疾人创业的奖励金,用政策的杠杆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2)事迹激励。政府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残疾人的自强精神,以激励广大残疾人的创业信心。从中国古代的左丘明、孙膑、司马迁、鉴真,还是现代的刘伯承,高士其、华罗庚、吴运铎,还是外国的贝多芬、拜伦、海明威、爱迪生、奥斯特洛夫斯基、罗斯福,是自强使他们名留青史。张海迪、桑兰的灿烂笑容,可以鼓起残疾人必胜的勇气。

(3)互助激励。残疾人中的成功者是最好的榜样,残联组织可以通过协会的形式,开展互助活动,以激励残疾人创业。比如社区服务领域,它所蕴含的岗位多,就业门槛底,比较适宜残疾人就业。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开设洗衣店、缝纫店、自行车美容修理店、儿童用品租赁店、图书店、小型超市、小型健身馆等,有的可以通过协会管理,开成连锁店,互助互利,增加品种,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构建起社区就业服务网络。(4)援助激励。对一些想创业但无法靠自身力量跨出这艰难一步的残疾人,应该用援助的办法,扶助他创业。比如残联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保障金的规定部分,援助有一技之长者进行创业,或者对开办企业者,帮助联系协作方提供业务订单,循序渐进。当然,在整个残疾人就业工作中,要有一支热心和富于爱心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开拓型,勇于创新;二是专家型,注重研究;三是公仆型,甘于奉献。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真正把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实现蓝天下的挚爱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2、16、18,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张琪、吴江,《中国残疾人就业与保障问题研究》,76,北京,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王永平,《论残疾人同步奔小康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新疆日报,2003,05,02 [4]卢连才,《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7,北京,华夏出版社

篇3: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11

1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的基本状况

2013年7月,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在全国残联系统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范围内,开展了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的问卷调查,共收到19个省市有效问卷335份,其中个人网店317份,企业网店18份,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1. 1残疾人网络创业的基本背景

被调查的残疾人店主中,男性175人,占57. 8%,女性128人,占42. 2%,平均年龄为34岁; 从残疾类型看, 肢体残疾有219人,占79. 9%,听力言语残疾有31人, 占10. 4% ( 其中听力残疾有27人,占9. 9%,言语残疾有4人,占1. 5%) ,视力残疾有16人,占5. 8%,智力残疾有3人,占1. 4%,多重残疾有4人,占1. 5%; 从学历状况看,大专及以上学历有122人,占38. 7%,高中学历有91人,占28. 9%,初中学历有80人,占25. 4%, 小学及以下有22人,占7. 0%,绝大多数店主学历层次偏低; 从地域分布看,中东部发达地区所占比重较大,有301人,占95. 2% ,西部欠发达地区有16人,占4. 8% 。

1. 2残疾人网络创业的运营状况

被调查的残疾人网店的营业额由于地理位置、经营范围、成本的不同体现了较大的差异。被调查者中,有242人,即76. 3% 的店主在家中开网店,有184人,即58% 的店主有意扩大规模,有154人,即48. 6%的店主用个人储蓄作为网店的启动资金,平均投入资金为12341元,中位数为4000元。网店的平均营业额为8877元,但是中位数为1500元。说明店主的营业收入差距很大,并且有15% 的店主( 46人) 同时进行实体店的经营。有超过一半的店主( 154人,51. 9%) 在开网店的同时有其他收入来源,平均收入为2109元( 中位数为1300元) 。

1. 3残疾人网络创业的社会保障状况

被调查者中,有112名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其中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有102人,占32. 2%,居民养老保险有29人,占9. 1% ,农村养老保险有38人,占12. 0% ,职工医疗保险有89人,占28. 1%,居民医疗保险有41人, 占12. 9%,公费医疗有2人,占0. 6%,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43人,占13. 6%,失业保险有43人,占13. 6%, 工伤保险有41人,占12. 9%,生育保险有36人,占11. 4% ( 见图1) 。

被调查者中,有205人未参加社会保险,不参加社会保险的主要原因有: ①不了解有51人,占16. 1%; ②嫌参保费用太高有56人,占17. 7%; ③店主不知道如何参加社会保险的有15人,占4. 7%; ④店主不想参加社会保险的有9人,占2. 8%; ⑤店主认为手续太复杂的有8人,占2. 5%; ⑥有9人,即2. 8% 的店主由于社保不能连续转移而不参加社保,此外有1人,即0. 3% 的店主由于其他原因不参加社保。此外,65% ( 206人) 的店主不了解有关的残疾人创业政策,54. 3% ( 172人) 的店主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

1. 4企业网店的基本情况

企业网店相比个人网店具有更多的交易量( 平均786笔) 和更高的月营业额( 平均55325元) 以及更多地雇用员工( 平均8. 3人) ,其中73. 7% 的企业网店雇用了残疾人,说明残疾人企业网店对吸纳残疾人就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参加社会保险,企业负责人主要认为费用过高( 55. 6%) ( 见图2) 。

2残疾人网络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

2. 1政府扶持不足,缺少残疾人网络创业的专项扶持政策

目前,各地残联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如残疾人个体开业开办费补贴、残疾人个体业主及其帮工社会保险费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其扶持的主要对象是实体经济,网络创业基本上还未被纳入到创业扶持优惠政策体系中。

在所调查的网络创业人群中,只有112家网店享受到了 “社会保险补贴”; 有206名被访者表示 “不知道”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因此难以得到相应的扶持帮助。此外, 有些国家政策落实也不到位,比如中残联多次号召各地开展残疾人网络创业培训,但是培训效果不理想,能掌握网络创业技能的残疾人比例不高。

2. 2残疾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网络营销技能亟待加强

残疾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了解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经营和市场营销能力差,开网店主要还是以个体零售为主,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产品利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54家的网店月营业额不超过500元,105家( 50. 7% ) 的网店月营业额不超过1500元,月营业额在5000元以上的网店只有51家。此外, “网站推广难度大”是被访者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

2. 3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物流配送环节存在困难

物流是网站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货物的提取、发送、拣货、验货等工作,对残疾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调研中发现,网络创业的被调查者中,90. 3% 以上的是肢体和言语残疾,在接收订单后与物流公司沟通和协调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从而导致发货延迟,甚至无法发货的情况,造成网上顾客给予差评的后果,最终无法正常经营下去。此外,调查结果也显示,60%的残疾人提到了货物运送的困难。

2. 4由于资金不足,限制了残疾人网络创业的规模

网络创业的启动资金虽然较少,但进货款项、库存资金、消费者保证金、网店租金和推广保证金等后续资金投入逐步增多,网络创业项目的稳定发展需要足够的周转资金加以保障。残疾人由于收入水平偏低、医疗保健费用高、社会保障不足等多重原因导致家庭负担较重,主要通过向家人或朋友的借贷或投资来维持网店的正常运营,大部分残疾人开设的网店经营规模较小,能够周转的资金有限,不能大批量进货就难以拿到价格低廉的产品,商品没有价格优势,很多网店经营困难。此外,狭窄的融资渠道严重地制约了网络创业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2. 5由于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残疾人网络创业发展很不平衡

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项目的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政策执行力度、受重视程度和就业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比如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也促进了残疾人网络创业的较好发展; 而一些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人网络创业还存在一些困难。

3推动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3.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残疾人网络创业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

中国残联要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对现有就业政策进行充实完善,将现行残疾人实体经济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向网络创业就业领域延伸,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税费减免、项目补贴和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政策的覆盖范围,为残疾人网络创业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法规宣传力度。改善残疾人网络创业环境,建立统一、高效、有序的网络创业服务体系。各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会同当地人社、财政、税务等部门对残疾人自主网络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利用开办费补贴、税收减免、 社会保险费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在资金、场地、 技术等方面积极扶持残疾人网络创业。

3. 2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网络创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创业素质,弥补残疾人网络创业的不足

各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大残疾人网络创业教育培训,提高网络创业人员素质能力。加大对残疾人网络创业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充分利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强残疾人网络创业培训方面的课程开发,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采取残联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课程培训班,全面提升残疾人在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技术等方面的网络创业专业技能。

3. 3创建残疾人网络创业孵化平台,展示残疾人优秀作品,拓展营销渠道,扩大残疾人网络创业规模

由于残疾人身体条件的限制,物流配送环节存在着较大困难。各级政府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建立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管理平台,为网络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在货物的提取、发送、拣货、验货等物流环节提供帮助服务,引导他们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同时,努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网络创业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孵化助推残疾人网络创业。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残疾人网络创业的意义和成果,树立典型,分享经验,加强残疾人网络创业的信心, 拓展残疾人网络创业产品的销路。

总体来看,网络创业已经成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残疾人网店的经营规模仍然较小,创业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政策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地域的不平衡也限制了残疾人的创业成功。因此,国家未来需要从政策、资金、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帮助残疾人顺利开展网络创业,以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和人生价值。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逐渐增多,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19个省市残疾人网络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创业现状、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从政策、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多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4:关于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

摘要:残疾人是社会上既困难又特殊的一个群体。近年来,他们的就业状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立足于沈阳市这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心,针对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做好沈阳市残疾入的就业工作,对构建和谐沈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残疾人,残疾人就业;沈阳市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残疾人就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在社会转型、社会机制强烈变迁的情况下,就业压力普遍增大,这使得在竞争中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残疾人在就业中面临更多的问题。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心,研究沈阳市的残疾人就业状况,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在国家改革、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引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探讨性意见。

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对于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视的,专家学者们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如:第一、从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关于残疾人就业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及对于调整就业保障问题的建议;第二、从残疾人的心理状态出发,讨论关于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观念排斥、就业排斥、社会排斥及教育排斥等各种社会排斥以及解决这种社会排斥的可行性政策第三,从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出发,在对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及个人就业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痹证,多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对策。本文将着重分析沈阳市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原因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

1.就业难是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多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当前社会就业形式紧张加之很多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使得残疾人的就业率远远低于健全人。

2.残疾人在就业中存在的第二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就业层次低。在已经就业的残疾人中,大部分从事简单、笨重的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人员寥寥无几,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可见一斑了。

3.就业不稳定也是残疾人在就业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许多残疾人虽能找到工作,但是面临着就业不久就要失业的问题。

二、残疾人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1.残疾人在与健全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用人单位的要求标准高,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并不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直接影响了残疾人就业。

2.社会对残疾人存在就业歧视。一些企业和单位对残疾人有歧视,因而,宁可缴纳保障金也不肯录用残疾人职工。

3.就业服务不到位。由于现有的就业信息不畅通,导致了企业不能通过劳动市场尽快找到适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而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也不能通过劳动市场找到用人单位,因此,需要完善残疾人的就業服务体系。

4.残疾人自身文化技术素质不高。大多数残疾人自身综合素质状况较弱,缺乏竞争力。同时,也有的残疾人缺乏自强、自立精神,不愿走自食其力的就业道路。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些建议

1.拓宽就业渠道,稳定残疾人就业。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了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的1.5%,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的25%。这条强制性措施,是利用国家权力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向工作岗位。同时也能引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把献爱心与送工作岗位联系起来。它能够让残疾人融入到健康人中去,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援助残疾人就业。积极开展扶持残疾人就业带头人、就业基地和残疾人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等活动,政府增加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资金,同时扩大扶持层面,简化扶持程序,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和舆论扶持。

3.开展技能培训,鼓励残疾人就业。政府应开展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以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例如,增强岗前培训,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等。

4.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就业歧视。加强国家关于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消除企业对残疾人的工作能力的错误认识,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5: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

一、导言

(一)研究我国残疾人就业困难的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二、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

(一)残疾人就业的意义

(二)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

1.城镇残疾人就业现状

2.农村残疾人就业现状

(三)我国残疾人就业困难的成因

1.家庭及个人方面

1.1身体方面(身体缺陷)

1.2心理方面(残疾人的心理观、人生欢、就业意识等)

1.3受教育水平(个人素质、掌握职业技能水平、维权意识等)

2.国家方面

2.1法律法规不完善问题(残疾人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2.2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就业权益保障法治手段不够完善等)

2.3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不适应问题(就业渠道的变化、制度的不适应等)

2.4残疾人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3.社会方面

3.1就业环境(整个就业前景,整体的就业情况)

3.2社会歧视、社会排斥

3.3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渠道不完善

3.4社会氛围(缺乏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公共文化氛围)

三、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对策

针对上面分析的阻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找出对策(在个人、国家、社会这三个方面进行细化)

(一)在家庭及个人层面上的对策

(二)在国家层面上的对策

(三)在社会层面上的对策

四、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篇6: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11

现状、问题与对策

旬邑县残联

最近,我们围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需要如何进一步完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实际,广泛了解掌握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运行现状

旬邑县处于渭北旱原沟壑区,属于国定贫困县,全县人口27万人,残疾人数为18413人,占总人口数的6.8%。2011年全县农村残疾人低保对象3100多户,占残疾人总户数的3%;低保人口7860人,占残疾人口的42.7%。

(一)、制定了实施办法。县上制定出台了《旬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对保障标准、保障范围、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和保障对象的确定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明确界定;对申请、审核、审批等程序和低保资金的筹集、管理、发放作了详细规定,《办法》详尽、周全、细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健全了工作机构。县上成立了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组织、协

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各乡镇、社区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及民政所、财政所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农村低保评审委员会,负责农村低保的审核和相关管理工作;村委会也成立了由村委会委员及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村低保评议小组,承担村一级低保对象的申请、初评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加大了保障力度。与以前实行的农村特困户群众救助相比,保障资金有了较大提高。城镇每人每年120元,农村每人每年50元。同时,低保资金全部实行银行统发,每个季度末或下一个季度初由县民政局把资金直接打入到低保对象一折通卡内,保证了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到位。

(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真正解决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改善了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农村本身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步加大,残疾人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收入增长非常缓慢,他们与正常的农民收入差距扩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农村社会也因此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二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适当增加部分低收入者的收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偏差。不少乡、村干部认为,同时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残疾人与城镇残疾人相比,前者最起码还拥有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而城镇三无人员、下岗人员等,失去工作,就失去了任何经济来源,因此,城镇低保工作比农村低保工作更迫切、更重要。

(二)、保障范围过窄。就开展低保工作情况来看,主要保障对象是农村绝对贫困的人口和贫困残疾人,低保的覆盖面不够广。但“僧多粥少”,低保资金和低保指标有限,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解决最特困类弱势群体。

(三)、保障标准偏低。多数基层干部认为,现在农村基本生活资料涨价不少,最低保障线相对较低;救助对象得到的不差也不高,难以有效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对象界定困难。界定标准的困难说到底是收入难以确定。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残疾人收入有其自身特点,加之收入的不稳定性使得在收入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难。导致残疾人怨声载道,村干部更是苦不堪言。

(五)、工作不够规范。我县虽明确了农村低保标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乡镇、村委会对农户的收入、生活等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相对滞后,基本没有全面、准确、完整的数据。另外,个别乡镇对要求的“三公榜”却流于形式,不能够充分保证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无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主要对策

(一)、要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低保工作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只要还存在低保的阳光未普照到的绝对贫困人口,就谈不上起码的社会公平。低保是政府对其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社会救济而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农村低保既是社会主义公共财物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行使的基本社会职责。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思想认识。

(二)、要增加低保资金,扩大低保覆盖范围。调查中,有的认为应该提高标准,不扩大面,有的认为应该扩大面,而不提高标准,但大部分受访者还是认为主要应该提高标准,适当扩大低保覆盖面。就整体来看,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实行应保尽保的原则,切实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活困难问题。

(三)、要完善低保机制,拓宽筹资主渠道。要实现“应保尽保”,财政负担相当大,所以,还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本的重要作用,“劝富济贫”,重视各地的慈善机构建设,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资慈善事业,争取慈善资金对农村低保的支持。同时,不断完善低保制度,建立高效、透

明、便捷的各项制度,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要体现公正原则,科学界定对象户。准确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包括因缺少劳动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义务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要在全面调查了解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确定,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属于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力争达到一个不错、一个不漏,真正让那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

(五)、要建立健全制度,实现阳光下低保。一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在乡、村两级建立永久性公示栏,并将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公开,做到一月一公开,及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实现真正的阳光低保。二时建立月报、季报制度。乡村两级按月将低保对象的动态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统计上报,以便及时掌握对象的动态情况,把好进出口关,更好地促进动态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三是建立相关部门责任追究制度。上级部门对低保实施的相关部门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及追究制度,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其职责。

篇7: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11

院: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桥渡2班

名: 刘耕云

号: 20123604

关于农村残疾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寒假期间我在本村的附近社区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了关于残疾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残疾人在经济发展、就业岗位、社会保障、子女照顾与发展、社区融入等方面的需求层次。最后,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供需矛盾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及我个人对此社会实践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我的社会实践研究主要是采取对农村残疾人相关人员的访谈,大致有以下相关内容:政府每年补贴情况、家庭年收入情况、日常生活是否方便等等问题,同时对被调查人的所做的相应的问题的回答做详细记录。除此之外,我还会询问了残疾人是否了解国家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福利政策,并为其介绍国家政策知识和内容,使他们更多、更好的了解到他们应该享受的福利。通过访谈进而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切实体会他们的感受并对此描述,完成实践报告。

(一)背景及发展

在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农村残疾人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兼具农村与残疾人双重弱质型。我国现有残疾人8300 多万,其中,农村残疾人6225 多万,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农村残疾人问题一直是农村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而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则是关系到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问题,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

地方各级政府真正将贫困残疾人作为扶持对象,将残疾人扶贫以具体的措施和明确的要求切实纳入了政府扶贫计划,制定了地方残疾人扶贫计划,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层层分解任务指标,层层落实责任,限期完成任务。各级残联把残疾人扶贫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协助政府摸清底数、制定计划、建立完善的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为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提供全方位服务。初步形成了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上下一心,全力攻坚的残疾人扶贫的新局面。

(二)生产生活

临沂市对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救济工作高度重视,当地一级、二级残疾人除享受低保外,每月享有 50 元补贴,但是社区多数农村残疾人家庭生产生活仍然停滞在勉强维持生存的低水平层次上,且残疾人家庭与健全人家庭的生活差距日益扩大悬殊化。当地大多数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活靠社会救济、家庭其他成员和亲戚供养,然而现在农村低保、五保的标准依然比较低,仅能够维持生存需求。现如今,农村残疾人对生产生活的需求比较大,有残疾人口的家庭因残疾者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劳动力的照顾,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收入减少,而家庭贫困又必然造成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残疾人康复率偏低以及医疗、护理成本增加等后果,这就导致残疾与贫困双链条的恶性循环。

(三)精神文化需求

当今社会对文化精神的需求日益增长,农村残疾人对于文化的渴求也在变化。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残疾人的文娱生活比较单一,大多为看电视、听广播,缺乏书籍等其它文娱渠道,部分残疾人家庭文娱生活为零,文娱生活单一枯燥,且缺乏针对农村残疾人的针对性文娱渠道,又由于农村残疾人本身就缺乏与外界沟通渠道,交际圈狭窄,这直接导致部分残疾人由于长期内心闭塞,精神状况低迷。本社区中,18%的残疾人为文盲或半文盲,58%的残疾人是小学水平,20%属于初中水平,仅仅只有4%是高中水平及高等教育水平,但是他们的文化使用率几乎为零。在精神文化和教育缺口的环境下,当地的文娱设施、师资等硬条件配置缺口严重,缺乏针对残疾人康复的设备和残疾人需求的文娱节目、书籍等;而且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学校的需求非常强烈,然而现如今残疾人学校少,且层次单一缺乏针对性、多元性、永续性。

(四)社会服务保障

对于有工作的农村残疾人来说,由于受到身体残疾的条件限制,从事的工作技术水平低,收入水平较低,残疾人中有一技之长可以靠工作收入和自主创业获得高收入的比例很低。而现在农村针对残疾人的福利企业很少,待遇水平低,就业无保障。

对残疾人来说,政府支持、群体支持和个体的自我供养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这一特殊困难的社会阶层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在目前的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血缘和亲缘关系所提供的个体支持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主要力量,而政府支持和群体的支持力量较为薄弱,效果不显著。目前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经济收入太低,还有看病及子女上学的费用太大等。

(五)子女发展

大多数农村残疾人家庭处于贫困境遇,这就很难保证农村残疾人子女接受教育的延续性,在现在的农村子女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子女未来发展环境下,接受教育以走出发展困境目前还是一个普遍性和可行性选择。在现在社会发展环境下,对于广大农村残疾人家庭,依靠自身家庭的发展还 是目前摆脱困境的切实可行、方便快捷的渠道。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子女的照顾与发展,将此类问题纳入农村残疾人未来发展的保障制度中。

(六)进展与改善

根据临沂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市残联及时将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入到社区工作之中,促进了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我了解的临沂市康复工作的进展情况。(1)完善组织、充实人员

农村社区的建立既整合了公共服务资源,也提供了为农民服务的平台。为更好的对农村社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临沂市残联积极协调,在市社区工作办公室帮助下,在 208个农村社区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选聘了208 名工作人员担任社区残疾人工作协调联络员。同时,依托社区医务室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室,选聘一至两名医务人员兼职为社区康复指导员,负责掌握辖区 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做好基础性调查登记建档、计划、管理及转介服务,利用本辖区的康复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2)资源整合、平台共享

临沂市残联与卫生部门相互配合,建立互通信息和工作协调机制,并发挥各自系统内的政策、资源优势,将残疾人康复业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范围,做到平台共享,共同做好社区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另外,市残联还积 极争取财政局、体育局的支持,为各社区康复室配备牵引器、助行架、各种拐(手)杖、固定训练架、手指分离板等多种康复器材,为残疾人开展肢体功能训练提供了方便。

(3)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能

依托社区学院和社区医务室这个平台,对康复工作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康复指导员实行上岗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 小时,确保培训合格率达到100%,从而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员的康复、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是典型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 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8300 多万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康复、教育、参与社会等方面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状况仍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拉大,甚至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还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我们可以做以下几点:

首先在康复工作方面,我们要积极协调民政、财政、体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将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完善提高。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巩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果,加强社区康复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康复指导员的素,加强舆论宣传,使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

二要改善民生,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把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是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扶助残疾人和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必须在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和利益上下功夫。制定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将残疾人的权益尽可能细化和明晰化,体现出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增强严肃性;制定福利性优惠政策,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政府及其部门对这一群体的“倾斜保护性”工作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打破“一视同仁”模式,在医疗与康复、培训与就业、学习与教育辅助设施、生产生活救助、人格权利维护等方面制定出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

四要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根据农村残疾人特征为依据的文娱、康复设施建设,并在配备硬件的基础上,提高其自主意识加强农村残疾人的文娱设施建设,健全农村残疾人康复设施和服务保障的双重建设。

五要积极关注农村残疾人子女的照顾与发展。在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国情环境下,单纯的靠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很难完全摆脱困境,农村残疾人子女的未 来发展问题是关系农村残疾人家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并应该被纳入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保障的一部分,通过纳入政策制度以保障其健康发展,避免形成恶性循环。

(七)关注残疾人事业的意义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事关残疾人的福利,更关乎全社会的公共利益。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所以,对于残疾人群体,我们应该从提升公共利益的角度来关注他们的健康,应该从全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关心他们的福祉。

关爱残疾人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大对残疾人群,体的关心和扶持,这不仅涉及到社会稳定,更涉及到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关心残疾人群体,帮助残疾人,在社会上形成对残疾人群体的人文关怀,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关注残疾人体现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残疾人群体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八)我的认识

篇8:中美残疾人就业现状比较研究

一.美国和中国残疾人就业进程分析

20世纪前, 美国为残疾人提供的保障主要依靠私人部门来实施, 家庭也承担起了照顾残疾人的主要工作。与此同时, 美国普通法中规定雇主可以随意解除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 因此对于残疾人就业, 更是不予考虑。20世纪初期至70年代, 美国进入了工业社会阶段, 开始逐步重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再就业的问题。在此期间, 美国主要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使残疾人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康复训练, 但是对于残疾人就业问题, 直到60年代的时候才有了眉目。20世纪70-80年代间, 联合国大会于1975年12月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宣言》规定:“残疾人有权享受经济和社会保障, 有权按照其能力获得并保有职业;有权接受职业培训、职业康复和就业指导等服务, 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并参与到社会生活”。通过该法案的确立, 残疾人就业形势得到了缓解, 以此来提升残疾人就业比率。虽然在该时期里, 残疾人就业率得到了提高, 但是与健全者相比, 仍然相差甚远。直到90年代后, 残疾人就业比率才逐年上涨, 并且更加容易获得工作岗位及进入工作场所。《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的颁布, 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了保障和更多的工作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影响下, 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美国残疾人就业现状相对比较良好。

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与美国相似, 同样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变革时期。但是不同于美国的是, 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曾经出现了停滞期。建国初期, 中国同美国一样, 主要为残疾人提供生存的保障, 例如提供一些康复培训及生活补助金之类的政策。50年代末期, 中国开始兴办福利工厂, 但只为少数残疾人提供就业的机会。然而, 文化大革命时期, 残疾人就业的步伐出现了停滞,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才得到缓解。此后, 中国通过集体就业及按比例分散就业等方式提高了残疾人就业比率。1990年, 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自从该法案的出台, 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便有了一定的保障, 也为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依据。中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呈现良好的状态, 但是相较于美国来说, 更加缺少优势。

二.影响残疾人就业现状差异的因素分析

(一) 教育差异

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统计, 到2010年为止, 89.4%的残疾儿童进入了公立学校就读, 7.3%的残疾儿童进入了私立学校就读, 而只有3.3%的残疾儿童没有进入学校学习。美国对残疾人教育非常重视, 通过设立特殊学校来为残疾人提供学习的场所, 从而提高了残疾人的文化水平, 使他们在未来就业中更有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 残疾人在就业现状方面, 由于文化水平的提升, 更加拥有实力获得工作及福利待遇。

近几年来, 中国对于残疾人教育虽然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是残疾人受到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普通人, 有近三分之一的残疾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而普通人只有9%的残疾人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受过小学教育的人数是35.1%。可见, 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法规政策以此想要向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的平台, 但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 残疾人就业现状并不优于美国。

(二) 人口差异

据美国国家统计局, 2 0 1 0年, 美国总人口数达到3.0 8亿, 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数13%。相较于2000年的数据, 美国在10年内, 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 并且该问题会一直存在, 所以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劳动力会逐年增加, 从而促进了美国残疾人就业市场需求的增加。

相较于美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 2010年, 中国总人口数达到13.4亿, 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数8.9%。虽然中国也存在着老龄化的问题,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的总基数相对于美国更大, 因而人口老龄化现象并没有比美国的更加严重。中国残疾人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比美国的慢。

(三) 法案差异

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明文规定:“自法案实施两年后开始, 禁止任何雇主、雇佣机构、劳动组织或联合劳动管理委员会, 在工作申请手续、雇佣、晋升、培训、赔偿和解雇雇员方面, 对一个符合标准的残疾人的歧视行为;或者在就业条件和特殊教育方面的歧视行为。”并且该法案将“残疾人”进行了重新的定义, 定义为:生理或心理上存在异常而影响其一项或多项主要的活动能力;有过这些障碍的记录或被认为有这方面障碍的人。

中国所出台的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法案中使用了‘应当’的字眼, 并没有对企业单位采取强制性规定, 因此, 一些企业单位依然存在残疾人就业歧视, 并且采取相应对策代替应聘残疾人。在该法案中, 残疾人的定义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首先, 就两国法案进行比较, 美国法案中并没有存在类似于‘应当’这类模棱两可的词语, 而是强制性的对待雇主。因此, 相较于中国残疾人, 美国残疾人更加具有就业优势, 并且更加容易获得工作机会。其次, 就两个法案对于残疾人的不同定义来看, 美国扩大了残疾人的范围, 而中国可能遗漏一部分人群。因此美国残疾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工作。

综上所述, 美国残疾人就业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变革, 期间通过《残疾人权利宣言》、《美国残疾人法案》等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 美国残疾人就业最终趋于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 相对于美国残疾人, 中国残疾人变革虽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但中间的停滞期让中国残疾人就业发展出现缓慢的趋势。无论是在教育水平上, 还是残疾人就业人口比率上, 亦或是在法律对于残疾人权利保护的程度上, 美国和中国残疾人就业趋势虽都在持续上涨, 但是美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却优于中国。由于美国相对于中国更早开始重视残疾人就业问题, 并且更早实施对于残疾人义务教育和更全面实行法律法规对残疾人就业保护, 从而使得美国残疾人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待遇。中国虽也在残疾人就业方面取得了进展, 但是却仍逊色于美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 残疾人就业保障会越来越完善, 就业机会及福利待遇也会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Americans wit 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 (ADA) , Pub.L.101~336, 104, Stat.327, enacted July 26, 1990,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s_wit h_Disabilities_Act_of_1990.

[2]Thomas B.Love,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for Disabled In dustrial Workers, ”in“War Labor Policies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the Cit y of New York, Vol.8, No.2 (Feb.1919) , pp.152~156.

[3]杨伟国和陈玉杰, 美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变迁, 《美国研究》2008年第2期

[4]赵萌萌, 吕学静, 2 0 1 2, 中美日残疾人就业保障比较研究, 社会福利第10期

篇9: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11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绩效评估

一、南疆三地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现状

(一)征收方式——地税代征方式。残疾就业保障金征收方式主要包含残疾人联合会征收、地税代征、财政代扣和社会保障部门征收四种。南疆三地州自2005年以来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地税代征方式。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单独的地税代征的征缴方式只能对地方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人民团体、自收自支的企业单位、乡镇经济组织、个体营业户等经济组织有其威慑性,税务部门对这类用人单位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拒缴现象可以实行从其存款账户直接转帐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户头上,还可以利用税务组织本身的档案系统对其具体保障金缴纳数额进行统计。以上两种优势对于当地行政区内与地方税务业务不相关的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权利机关则不能显示。

(二)征收对象——地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面宽泛。从征收对象上面看,南疆三地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对象为“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央和外省(区、市)驻疆机构和其他依法设立的组织机构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本办法中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对象范围,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按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定营业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目前我国各省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对象中最广泛的定义。

从笔者的调查效果看,对城乡个体户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引起个体户很大反感。原因在于城乡个体户基本不需要雇佣职工或雇佣人数较少,安排残疾人就业困难,且城乡个体户面临经营风险变动较大,收入不稳定,很难有能力支付保障金。

(三)征收程序——南疆三地州与全国各地标准基本统一。南疆三地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程序与我国其它地区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程序方面做法比较一致,一般都是走用人单位申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或当地残疾人联合会主管的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进行审批,由残疾人联合会或其他组织进行征缴工作,由残疾人联合会或地方税务机关对拒缴单位进行催缴工作和相关奖惩工作。用图表形式表述如下:

二、南疆三地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问题分析

(一)各县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数量、征收覆盖率和征收率不尽相同。笔者在南疆三地州残疾人联合会的访谈工作中了解到,在相同的征缴政策下,三地州各县市残疾人联合会实行代扣代缴政策后的基金的数量、征收覆盖率和征收率也不尽相同。具体原因是在实际征缴过程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数量受征收人员的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在地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经济组织征收难度小,直接代扣。但是没有实行财政代征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用地税代征的手段很难上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城镇个体工商业户根据代征工作各县市实施也不统一。

(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手段存在软弱性。由于残疾人联合会属于民间组织,没有行政权力。在保障金的审核过程中,参加审核的用人单位数量不确定。同样,在征缴过程中,用人单位拒缴现象非常普遍。笔者在新疆残疾人联合会的实际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地税代征实施的地区,保障金征收数量的多少与当地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的人情关系和工作努力程度有直接关系。因为在保障金审核、缓缴、减交、免交审核,保障金的奖励、惩罚负责机关都在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不具有行政权威,征收手段具有软弱性。地税机关的数据资料和法院的强制执行均取决于残疾人联合会工作的有效性。且地税是保障金的代征机关,税务工作人员没有职责内工作的急迫性和积极性,也没有相关的绩效考核系统,所以只征收按时缴纳的用人单位,并不会参与相关催缴工作。

(三)用人单位存在残疾人就业安置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缴纳困难。南疆三地州国家级贫困县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落后是导致用人单位存在残疾人就业安置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纳困难的根本原因。其次,用人单位对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合理性的疑问使得很多单位认为没有必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三、南疆三地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问题解决对策

(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税模式有利于解决征收覆盖率

低和征收手段软弱问题。从理论上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费模式和征税模式在本质上并没有相悖之处,特别是在征收的目的和法律依据方面,两种模式简直是完全一样。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税模式在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筹层次,简化保障金征收程序和提高保障金征收的强制力方面要强于征费模式。

(二)完善保障金征理程序。残疾人就业保障税的征收机关是各地税务机关,征收基金入库然后交由相关残疾人就业管理机关使用。税务机关征收力度大,效率高,成本低,且税务机关只管征收,不管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征收工作人员的一些寻租行为。纳税单位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进行税款的申报工作,简化了纳税程序。

(三)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绩效评估系统。建立保障金征管绩效评估系统有利于提高相关工作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南疆三地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制度各地实施效果差异巨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建立完善的保障金征管绩效评估系统。各地不同区域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数量的征多征少与各地按比例就业率的提高与否没有直接的比较系统。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最终目的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率的提高,而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税款的量的增多。所以在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绩效评估系统的时候要正确估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税收效应。

参考文献:

[1]许巧仙,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

上一篇:统计局信息化管理制度下一篇:2024年语言桥杯翻译大赛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