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掌声教学设计

2024-06-25

人教版掌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篇1:人教版掌声教学设计

一、班级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期,也是一个关键期,课程增多。男生调皮好动,表现为自制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乱,女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掌握较好。班上总体学习气氛浓,学习习惯良好,课前认真预习,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能按时完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生动的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鼓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身处困境时,要珍惜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和鼓励。

教学难点: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书:掌声

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文章写的是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而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时候愿意持久结束

残疾犹豫讲述镇定

礼貌骤然间身处困境

舞蹈慢吞吞

5.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6.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2.学生描红。

篇2:人教版掌声教学设计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那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每一个节目结束,台下都会响起什么样的声音啊?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要鼓掌吗?那人们鼓掌的原因有哪些啊?

2、今天我们就来学些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掌声。

3、读完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要读正确,遇到不懂的生词用铅笔画下来。

2、同桌之间交流刚刚画出的生词,互相帮助正确标出拼音并且正确拼读出来。

3、出示PPT,指名认读,小组之间竞赛,看哪一组表现地最好。

默默 麻痹症 烙下残疾 姿势 情况(后鼻) 犹豫 骤然间 镇定 情绪 讲述 忧郁 歧视 鼓励 身处困境 鞠躬 经久不息 慢吞吞

4、全班齐读词语。

5、出示生词卡片,指导学生写生字。

三、再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流利,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让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让其他同学举手帮忙解释词语的意思。最后老师再出示PPT。并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 骤然间:突然,忽然,突然间,忽然间。 歧视:不平等看待,有偏见。 镇定:遇到情况不慌乱。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 身处困境:自身处于困难。 残疾:身体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犹豫:做事拿不定主意。 (近义词和反义词) 忧郁:忧愁;郁闷。(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齐读以上词语。

篇3:统计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

根据问题的不同, 所要采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 但是要建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是:采用能够获取“好”的数据的方法。为了获取好的数据,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对于实际背景已有的先验知识。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身高, 先验知识是“年龄之间差别很大”。因此, 最好是根据年龄段学生数的多少按比例抽取样本,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分层抽样”。可以看到, 统计方法的直观想法是很明显的。如果对于实际背景一无所知, 那么, 一定要随意抽取样本, 这便是“随机抽样”。当然, 也可以用“分层抽样”, 但是要麻烦得多。第二个基本原则是:采用简单的方法。能够基于上述两个原则的方法就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不要小看第二个原则, 一个好的方法往往能够节省很多调查经费。这就是为什么咨询公司非常欢迎统计学家的原因。

样本实质上就是数据, 但是, 统计学中涉及的数据往往是具有随机性的。还是回到“学生的身高”这个问题上来。在抽样之前, 我们并不可能知道具体数据的大小, 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是随机的;为了讨论出一个好的方法, 我们假想能够得到这些数据, 并且假想这些数据的出现是依据某种规律的, 这种规律就是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我们称之为“概率”。但是, 只有当抽样之后, 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 才能进行实质的计算与分析。这样, 我们所要研究的数据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真实性。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称这样的数据为样本。

基于以上论述结合我校实际做出以下统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静态情境的创设, 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记录数据, 认识简单的条形图和统计表,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 能根据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渗透可能性预测的思想。

(3) 在合作, 交流中学会倾听, 尊重别人的意见, 并培养合作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的动物、水果统计图和统计表彩色笔

(4) 教学流程

(1) 课前谈话

T:这节课我们四组来赛赛, 看哪组积极动脑, 积极举手发言。

1创设静态情境, 初步感知统计

a.故事引入激趣。

T: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 将要举行一场跑步比赛, 很多动物都来了, 其中有谁? (小猴、小狗、小免、小松鼠) 它们排得这么乱, 如果想知道它们各来了几只?怎样又对又快的数出来?

学生在此过程中都用到了先分类, 再数数的方法。

b揭示课题。

T:下面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法分别表示出小松鼠, 小猴, 小兔, 小狗的只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教师有意识的巡视, 搜集不同的表示方法展示。

T:像刚才我们先数出每一种动物的只数, 并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出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在统计,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研究统计。 (板课题, 齐读两次)

4创设动态情境, 理解统计的不同方法

d根据需求,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

T:跑步比赛要开始了, 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要到大象那儿报到, 在大象点名之前, 老师交给小朋友一个任务, 请你竖起耳朵仔细听, 参加跑步比赛的小动物各有几只, 待会儿告诉大家?

第一次报完:学生记不下来。

T:光用脑袋记不下来, 怎么办? (同桌讨论......汇报)

汇报: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

S 1:我是用数字来记的。

S 2:我是用打勾来记的。

S3:我是用画三角形来记的。

(如果学生没想到正字)

老师介绍用“正”字来记的方法。

第二次报:学生选取认为方便的方法进行记录。

展示: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结果又是怎样?

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T:有没统计的结果不一样的? (渗透统计要细心, 统计的数据要准确)

b.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T:虽然统计的方法不一样, 但是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让我们将答案填在这样的表格上。 (学生填统计表......汇报)

再独立填统计图。

T:看着这张统计图, 你能知道什么? (指名)

小结:看来统计图不仅能知道参加跑步的每种小动物的只数, 还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b学以致用。

学了今天的知识, 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T:再过一两个星期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老师准备在我们班开个联欢会, 想买些水果, 怎么买好呢?谁能来帮帮老师? (统计)

小组分工合作。

提要求:选取自己一项最喜欢的, 用上你身边的三份材料, 统计自己组里喜欢的水果。

展示。

T:通过这张统计图, 谁能告诉大家老师怎么买水果呢?

(4) 总结。

T:这节课学了什么?统计在生活中还可以统计什么?

其实老师今天也在统计, 瞧, 你知道哪组表现最好啊? (黑板的四组星星比赛)

假如我们得到了数据, 由于数据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 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 整理的实质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压缩”。根据问题的不同, 压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平均身高, 称之为“总体均值”。我们可以计算样本的平均数, 然后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均值。样本平均数就是对于数据的一种压缩方法。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比如计算中位数, 或者计算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平均数。那么, 哪一个方法要好一些呢?虽然我刚才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使用条件, 但这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的。对于数据压缩也有一个原则, 就是不能失去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信息, 满足这个条件的压缩后的值被称为“充分统计量”。这个原则的数学表达需要借助“条件概率”, 涉及很深的数学。因此, 统计学需要哲学的思考, 也需要严格的数学推理。事实上, 对于总体均值, 上面的三个压缩后的量中只有样本平均数是充分统计量。直观地想, 样本平均数以局部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 可能要好一些。这是因为, 虽然样本平均数依赖样本的选取也是随机的,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 当我们反复取样本计算时, 这些样本平均数应当在总体均值附近摆动。当然, 我们还可以建立其他的准则来判别方法的好坏, 只要这个准则是合理的。

摘要:统计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小学统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的主线应该是, 体现从收集数据到统计推断的全过程, 建立统计直观。

篇4:“印度”教学设计(人教版)

“印度”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三节,教材从印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在阐述印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障碍所在。印度是中国的邻国,和中国一样都是文明古国,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印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学习印度有利于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可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印度的发展。国家的学习总是相同的课程结构:位置、环境、工农业等,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学习和了解各个国家,是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联系生活;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印度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录像等资料,利用合作学习、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自主研究探索的精神,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印度经济发展的包袱,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辨证看待印度的发展。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种图片、音乐和数字资料。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总结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古老的印度音乐,展示一组独具特色的印度图片(服饰、舞蹈、蛇表演等),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

(课件播放)出示本节课标题——印度。

(提问)你知道印度吗?是否能说出一些你所了解的印度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从图片和音乐,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领略它的风采。

(进一步了解)展示多幅印度人生活等方面的图片。

(学生活动)请学生上讲台,将收集的关于印度传统服饰——纱丽、世界奇迹——泰姬陵的故事和资料,介绍给大家。

印度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提问)出示世界地图,答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回答印度主要的邻国有哪些?它们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引导学生读图回答,提醒学生——邻国分为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两类)

(教师总结)印度位于亚欧大陆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到印度洋。陆上西临巴基斯坦,北临中国、尼泊尔、不丹,东邻孟加拉国和缅甸,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印度与巴基斯坦共同控制克什米尔地区,其在北部和东北部两处与中国陆地接壤。

点睛:学生在学习邻国时,容易忽略或忘记隔海相望的海上邻国,通过此处的活动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比较找到的7个邻国,可以轻松地得出结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和河流

(提问)读图回答印度有哪几种地形?各类地形是怎样分布的?

(教师总结)印度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分3个主要的地形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与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学生活动)印度附近的主要河流有几条?请学生在地图上描出其流向。

(教师总结)印度附近的河流有两条:恒河——发源地在喜马拉雅山,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河——发源地在西藏自治区,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

(知识补充)展示恒河的图片(教徒沐浴),介绍印度圣河;简单介绍印巴冲突、克什米尔地区。

(知识巩固)检验学生对第一部分知识学习的掌握,并且运用所学的地形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从中国西南边陲进入印度,你将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与线路?

点睛: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限制,轮船是理想的交通方式。路线: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

印度经济发展的包袱

(导入)印度的国土面积居亚洲第二、世界第七。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大科技队伍,其软件业发展迅速,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其经济要迅速步入现代化社会,还有着不少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印度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障碍?

1.人口

(课件播放)图片“印度众多的人口”。

(提问)读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回答问题: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10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约2倍)③从1950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增长数越来越多)读表7.1,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学生活动)①比较印度和中国人口对经济发展压力的差异。②印度人对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持有不同的意见,你对此有何看法?将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印度组和中国组,根据各自意见,展开小组辩论。

点睛:培养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发展。

2.水旱灾害

(联系生活)你是否了解印度的饮食?你能说出印度的哪些著名的菜名?(咖喱饭等)印度的传统服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纱丽,轻、薄等)为什么印度人喜欢吃咖喱等香料,妇女喜欢穿纱丽?这和当地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印度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

(复习应用)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①印度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②印度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全年高温,旱季炎热干旱,雨季高温多雨)

(教师总结)印度这样炎热的天气,会令人食欲大减,也会令食物变坏及滋生细菌。在食物中加入咖喱这样的香料,既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也能促进胃液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时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适合印度的天气。

点睛:将生活和气候联系起来,将地理知识生活化,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所在。地理知识中关于气候的内容令很多学生都头疼,如果能将生活和气候联系起来,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欣然接受。

(学生活动)读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要求学生合作完成表1。

(知识迁移)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印度的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帮助学生分析并总结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表2)。

(教师总结)印度的气候受西南季风异常的影响,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导致了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出示印度的水利工程图片)。但是,严重的水旱灾害还是成为了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篇5:人教版掌声教学设计

1、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远道而来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师生鼓掌。

2、听到了吗?老师们也给了你们掌声。老师猜想他们是在为你们的热情有礼鼓掌,也为相信同学们这节课会有出色的表现而鼓掌!

一、导入新课

1、你得到过掌声吗?谁能把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掌声告诉大家?

2、你们说得很精彩。我发现在你们取得进步的时候或面对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把掌声送给你们,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掌声是世界最美的语言,它具有神奇的魔力,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这是一个叫英子的女孩告诉我的。想知道她的故事吗?(生答)就让我们走进英子,去聆听她的故事。

3、伸出你们的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掌声”,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拼音扫除障碍,读准字音。

2、大家和文中的生字宝宝成了好朋友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课件: 小儿麻痹症 忧郁 姿势 骤然间 落下残疾 犹豫 讲述 歧视

3、火车火车就要开了,谁来?

4、开火车读词语。相机指导“落”的读音,比较“忧郁-犹豫”,学习“痹”“骤”。 “落”在这里读lào,你还知道另外的读音并组词吗? “忧郁-犹豫”:哪个同学的眼睛最亮,能一眼发现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字音和字形都有相似之处的词?可它们的读音不一样,字形不一样。“忧”与我们的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你能用它组词吗?生答,师总结:“犹”在古代指一种猿类动物,这种动物行动缓慢,现在你能猜出“犹豫”的意思吗?(生答) 这些词语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生答,师总结:“痹”,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疾病,所以是病字头。“田”好像人的头,“一”是腰,竖撇像残疾的腿。所以得过小儿麻痹症的人走路是一瘸一拐的。“骤”拆开是“马”和“聚”,好比一群马儿相聚,飞快奔跑的样子。

5、一起和它们打声招呼吧!生齐读。 过渡:学好了生字再来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流利,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一)忧郁--开朗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说出英子由忧郁变得开朗(你很用心,能透过文字发现英子的改变)板书:忧郁 开朗

3、从哪里看出现在的英子很开朗?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是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4、找得很准,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英子的活泼开朗?(游戏说笑)能想象英子和同学们游戏说笑的场面吗?(跳舞)同学们可能会教英子跳什么舞呢?英子跳得怎样呢?

5、多阳光的英子啊!来,用朗读告诉大家英子很快乐!齐读。

6、这么快乐、这么开朗、这么热爱生活的英子以前就是这样吗?生答,出示课件: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7、这段话让你最有感触的词语是什么?(默默地)英子为什么默默无语?她在想什么呢?(早早地、最后)她早早地来,又最后一个离开,这是为什么?走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平常的事啊!英子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走路的样子,是一天两天吗?(不是)你怎样看出来的?(总是、又总是)

8、透过这两句话,透过这些打动你们的词,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来,请你读出英子的孤独;请你读出英子的伤心;请你读出英子的自卑。(个别读)

9、同学们的体验多么丰富啊,请带着丰富的体验来读这段话!齐读。

10、这样难过、孤独、痛苦、忧郁的英子是怎样变得开朗呢?板书--- 过渡:默读2、3段,让我们轻轻地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去经历她的心路历程。

(二)体验掌声

1、一天,开故事会了,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时,英子当时怎样做的?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英子犹豫了一会,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2、她愿意上台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她不大愿意上台?(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

3、现在大家就是英子,请你告诉我你的心里话。 英子,你在犹豫什么? 英子,你为什么慢吞吞地站起来? 英子,你的眼圈儿怎么红了?

4、谢谢你们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为难的英子,一个痛苦的英子,一个无奈的英子。请女同学来读这句话。(评价)

5、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走上了讲台。请注意,她是怎样走上讲台的?(一摇一晃)同学们嘲笑她了吗?你们怎么知道的?

6、生答,出示课件: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7、掌声里,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8、让我们用朗读告诉英子我们的真情,男同学读。

9、是的,英子一定听懂了我们掌声中的话语。掌声里,她的泪水流了下来。这是伤心的泪水吗?是害怕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激动)

10、出示课件: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11、谁在讲故事?谁的普通话说得很好?谁的声音那么动听?

12、英子,就是那个曾经默默坐在教室一角的英子,女生读--;就是那个早早来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英子,男生读--

13、如果此时大家在现场,你将怎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师生齐鼓掌)这时,你想要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表扬、欣赏、赞赏)

14、英子的同学与大家有着相同的心声,出示课件: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5、掌声里,英子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一摇一晃走下了讲台。你能想象英子当时的内心感受吗?生答(自信、开心)

16、同样的路,同样的姿势,却走出了不一样的心情,一切都因为?让我们一起铭记这掌声!齐读课件: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升华情感

1、掌声像一束阳光,温暖了英子的生活。几年后,上了中学的英子来信了。出示课件: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谁读?

3、英子告诉我们,是什么给她极大的鼓励?是什么使她鼓起勇气?是什么让她微笑着面对生活?

4、掌声让英子刻骨铭心,英子感谢这掌声,珍惜这掌声!把英子的感激之情化作我们的朗读,告诉在场所有的人!齐读。

5、孩子们,掌声是什么?学到这里,我相信同学们心里都有了答案。拿起我们的笔写一写吧!

6、生交流。

四、延伸总结

1、生活中,像英子一样遭受不幸的人还有很多,正是因为大家的掌声,大家的关爱,他们创造了奇迹。

2、播放课件画面,配乐介绍。

3、课件画面集中在起,小结:

一次发自内心的掌声,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热情的拥抱,都能传递爱的音符。来,伸出我们的双手,让我们学会用掌声表达爱,让生命因爱更加精彩!(师生鼓掌) .

教案配套课件见:/xiao/89620.htm

篇6:人教版掌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潘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两次掌声的意义,懂得学会接受,爱还要学会表达爱。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启发,同学们都听过掌,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而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每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自由说)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和老师一起写,注意“声”字上横长,下横短。齐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师: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就要学会思考,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强调“情况,情绪,普通,姿势、落下、歧视”等词,讲解“小儿麻痹症”指导书写“姿势”

3.指名读文:要求听的同学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生相互评价读文情况

4.概括课文内容

(三)默读1-3段,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想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个词句让你获得这种感受?

(2)交流,抓“默默地、总是、最后一个”体会英子内心的自卑。

(3)感情朗读

2,学习2-3段,体会两次掌声的意义

(1)指名读

(2)交流两次掌声前后,英子内心想些什么?

(3)抓“立刻、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红红“等词理解英子情感的变化,

(4)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5)读体会两次掌声的渐进意义(鼓励加赞扬)

3. 总结质疑: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这掌声给了她什么?

(1)讨论:

(2)总结:明确两次掌声的意义

(3)齐读体会两次掌声的渐进意义(鼓励加赞扬)

(四)、总结下课:精彩的故事会结束了,英子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英子变了,下节课继续了解英子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

29.掌声(鼓励、赞扬、信任、尊重)

外表:忧郁-?       -乐观

内心:自卑-?       -自信

(板书所用的词语可根据学生提供的词语而改动)

篇7:人教版掌声教学设计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4)掌声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通过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小英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掌声》这堂课我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后来的小英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儿童的情感容易激发,也容易变化,因此,在生情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情感的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情到理是认识上的升华.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给学生进行场景的描摹,或情境再现,或传递情思,或渲染气氛,力争让学生如临其境,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节之中.这样,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使其心灵产生感应,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教学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说……”“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情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教学中更存在许多遗憾,让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感悟到小英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在朗读指导上,品读上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不不够及时与机智.作为低年级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不够充分,受限于文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并有效的落实.百度教学、应有尽有

篇8: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学反思

一、要多深入研究教材,掌控好新教材的“度”

新教材的教学中“度”难以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而老教材的编排是一步到位。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性、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

探究和研究是新教材的特点,其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启迪突出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因此造成理论知识比较少,课本中只提供了基本知识框架,而实验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必须由教师来引导学生完成,这对教师整合、处理教材内容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添补哪些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严格忠实于教材,什么都不补充,可以教得很轻松,但会造成容量不够,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困难;若凭借自己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堂容量大,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

例如: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我就是严格忠实于教材,结果造成学生解题困难,无法解决配套练习上的习题。只好在后续教学中又加以必要的增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又完不成教学任务……经过不断摸索,我觉得,对“度”的把握,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的一环。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认为高一年级教学应该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准绳,适当添加部分内容,切不可“一步到位”。

二、要多研究探索,寻求最佳教法

新课改要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构建一个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物质及其变化现象为切入点并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化学备课小组经常交流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每节课四位老师多方面查找资料,以学校“三三五”导学案为模式编写好导学案,科任老师再根据所带班级进行微调、二次备课后再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探究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判断和鉴赏能力得以训练,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例如:必修一“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教学中,我设计从铁元素与人体健康入手,介绍铁及其化合物,再复习引入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最后延伸至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这样师生共同探究有关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技能间的转化,并将探究的结果加以整合,及时矫正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此模式优点为:提供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环境,创设了融洽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提高科学素养的目标,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要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既要了解学生智力因素,还要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习惯及态度、情感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在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科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更为了解:高一年级新生主要特点是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但是有一点制约因素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化学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很多的知识点就是了解而已,因此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是特别扎实,经常出现表达概念不清或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都模糊不清、一知半解。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仍然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有困难,如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点。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同时一部分学生在观念上轻视化学的学习,觉得化学是非常简单容易的学科,没有真正在化学学习中做深入的思考与练习,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来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我们要不时贯穿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认识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的不同,要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重在理解,贵在记忆,细微处见功夫”的学习态度。

篇9:“巴西”教学设计(人教版)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国家地理的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有所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较强的整体性。“巴西”是西半球国家中重点介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新课程提出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学习“巴西”对于了解拉丁美洲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学生可以运用“巴西”的学习经验走向整个拉丁美洲的学习。此外,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同处“金砖国家”的我国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因此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巴西人种、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课文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各人种一律平等的思想;理解罪恶的殖民统治对一国发展的严重制约,树立热爱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人地关系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巴西工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雨林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危机,探讨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措施。

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教学案例不仅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且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整个教学案例设计中,充分利用图文资料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图文资料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信息,自主构建知识。这种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地理问题、并依靠自己的思维来获取学习信息,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让学生主动获得信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教学环节中教师做了充分预设,精心设计问题,并就问题解决给出许多图文分析的指导。但是留给学生的仅仅是按照要求去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如能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不断提问,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江苏省常州市地理教研员 朱志刚)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国家地理的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有所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较强的整体性。“巴西”是西半球国家中重点介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新课程提出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学习“巴西”对于了解拉丁美洲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学生可以运用“巴西”的学习经验走向整个拉丁美洲的学习。此外,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同处“金砖国家”的我国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因此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巴西人种、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课文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各人种一律平等的思想;理解罪恶的殖民统治对一国发展的严重制约,树立热爱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人地关系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巴西工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雨林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危机,探讨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措施。

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教学案例不仅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且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整个教学案例设计中,充分利用图文资料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图文资料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信息,自主构建知识。这种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地理问题、并依靠自己的思维来获取学习信息,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让学生主动获得信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教学环节中教师做了充分预设,精心设计问题,并就问题解决给出许多图文分析的指导。但是留给学生的仅仅是按照要求去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如能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不断提问,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江苏省常州市地理教研员 朱志刚)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国家地理的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有所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较强的整体性。“巴西”是西半球国家中重点介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新课程提出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学习“巴西”对于了解拉丁美洲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学生可以运用“巴西”的学习经验走向整个拉丁美洲的学习。此外,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同处“金砖国家”的我国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因此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巴西人种、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课文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各人种一律平等的思想;理解罪恶的殖民统治对一国发展的严重制约,树立热爱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人地关系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巴西工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雨林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危机,探讨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措施。

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表1)

篇10:人教版掌声教学设计

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练习朗读。(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片段反思

整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师提问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提问语言不够明确,就会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回答错误。教学过程中,我想问学生:英子在掌声前给同学们留下怎样的印象?而我却提问:读文后,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感受。结果学生并未领会“一开始”这个词,就有同学说,“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即使老师再说明是“掌声前”的印象的句子,还是有好几个学生谈了英子的变化的句子。这样就使得这个品读重点句的环节显得凌乱,而且浪费时间。我原以为“一开始”这个词会让学生说“掌声前”的句子,可是,不如直接说“掌声前”,让学生明白老师的问题范围。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后,我想其实还有补救的办法:我再次补充提问的时候,应该果断地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老师的提问,让学生的再次关注教师强调的问题。或者,一个学生弄错的时候,教师教会学生是找的掌声前的句子,而且教师抓住“低下”这个动作词,引导学生从动作词来体会句子内容。

上一篇:区直纪检监察机构对所在部门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调研报告下一篇:期末考前减压心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