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24-07-01

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精选12篇)

篇1: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九年级物理学学习建议

勤于思考 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多想一想为什么,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在探索中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认真完成课本中的“想想做做”和“想想议议”两个栏目,培养自己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对物理概念、规律不要死记硬背,力求理解。注重对物理概念、规律及形成过程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针对错题 做好分析

对做错的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给予纠正,并做好记录,引起重视,这既是很好的学习态度,也是提高成绩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才会越来越少,懂得的才会越来越多。解题训练时,注重总结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方法。对易错习题,整理成错题集并随时翻阅吸取教训。

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冰棍“冒”出的“白气”为什么是向下的 ? 我们就可以用学过的热学知识来解释。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自行车尾灯的设计就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还要经常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例如:我国许多城市都使用液化石油来代替汽油,以减少汽油燃烧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等。

选择一本好的参考资料

如今,有关物理学习的参考资料很多,但其中良莠不齐。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难度适中、系统全面的参考书,这样才能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牛亚强

2009-9-17

篇2: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今天我们召开九年级科任教师会议是为了明年我校这级中考成绩,明年中考战役就要打响。对于每个九年级全体教师来说,所面临的教学任务会更加繁重。上一届九年级毕业班,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我们这一届的九年级来说,既是动力,更有压力,对我们将是严峻的考验。为了使我们年级尽可能多的学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实现我们开学定下的教学目标,我们提出“明确目标,团结协作;甘于奉献,踏实工作;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升质量,注重实效”的方针,相信我们九年级全体教师一定能群策群力,发扬拼搏精神,抓紧抓严抓实,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我们的奋斗目标:综合考核步入全区农村中学前五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班级目标管理。

把班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净化班风、浓厚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团结奋进、拼搏进取,实现理想,实现目标。

我们全体教师要紧紧团结在班主任周围,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动员一切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要对学生进行期望教育,纪律上严格要求,思想上不断鼓励,使九年级始终保持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走进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

二、抓好教学环节的落实。

教师的教学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上。瞄准中考,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专题、每一套练习题,做到精讲精练。处理好讲练关系,类型要多,方法活,使学生思路开阔、灵活,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扬年级组团队协作精神,统筹安排各班的教学工作。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根据本届九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计划,把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

2、备课要求上,各位教师必须遵守工作纪律,按时备课,认真落实每一节备课方案。

3、上课要求上,各位教师按教务处安排的课程表上好每一节课,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学情调查和学情分析,下大力气克服“满堂灌”。认真处理好教学中的“导”与“学”关系,不断提高教学效益,落实40分钟负责制,向40分钟要质量。

4、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这是中考成绩提高的制胜点。

5、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和答题规范能力。审题要善于审“关键字、词、句”。解题要培养学生答题的准确性。还要加大力度训练材料分析题。这是中考成绩提高的增 长点。

6、坚持章节测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要认识到考试训练对提高毕业班学生“应试能力”的作用。对章节测试成绩进步较快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对成绩滑坡幅度较大的学生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及时补救。章节测试题的讲评,要做到侧重重点,有的放矢,查缺补漏,不留死角,不做无用功。

7、安排好第一次月考复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十一黄金周时间对开学以来一个月所学的知识做以回顾。月考结束后及时总结学生成绩、分析学情,及时查漏补缺。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中不断渗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学生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如何系统地整理掌握知识结构、重难点,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选用资料,排除干扰,全心投入,保证学习的优质高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中考试题研究。

认真研究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中考命题的热点与冷点,注意收集中考信息。

用好复习资料。对于材料的使用,要以中考复习导引为主,其它为辅,对所有材料,老师提前做,删除废题、错题。练习要扎实,使学生牢固树立“练出能力”的思想,有讲有练,有练必查,有查必讲,有错必改,力争做到讲过的都会,会的不失分。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各学科的实际情况选取好复习起点,一步 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坚决克服:“机械重复多、加工整理少;记忆结论多,思维过程少”的复习模式,做到全面、系统、灵活、扎实。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做好九年级教学工作是领导的重托,是学生的心愿,是家庭的期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我们全体九年级教师要发扬奉献精神,同心同德,以学校的大局为重,奋力拼搏,为赢得明年中考的胜利,竭尽所能,加倍发奋,为实现明年中考的目标贡献所有的力量。

篇3: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学习型”课堂教学, 课堂的主线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整个课堂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 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笔者在“学习型”课堂改革大背景下大胆创新, 在数学课堂上提炼出了“三环九步”教学法.

下面结合本人的一堂课改研讨课《同底数幂的乘法》, 课型是新授课, 授课时间是2014年3月11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幂的运算》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 学习的幂的一个基本性质, 它是学习幂的其他三个性质的基础.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作为路径, 即“课前学习活动———课堂学习活动———课后学习活动”三环节进行学习.课前学习活动环节包括预习导航、预习自检、预习随笔三步, 课堂学习活动环节包括小组活动、展示交流、当堂检测、小结质疑四步, 课后学习活动环节包括巩固拓展、效能补充两步.“教学案”变为、“学习活动案”, 把学法指导编制在学习活动案上, 以学法为指导, 学习活动案为载体, 学生学习起来有条有理, 轻松自如.接下来对“三环九步”中的重要环节进行阐述.

《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 学生必须要对幂的概念理解得比较透彻, 我在“预习导航”先设计基本概念题, am的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表示什么?然后换成25, (-2) 5, 由浅入深, 用填空的方式设计问题, 让学生重温初一上学期的知识点, 给新知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我设计了本节课核心知识探索, 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 25×22等于什么?a3·a等于什么?5m·5n等于什么?让学生寻找出底数、指数的变化规律, 然后让学生猜想am·an等于什么?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最后通过“预习导航”学生归纳得到am·an=am+n.又试着让学生用文字归纳———“同底数幂相乘, 底数不变, 指数相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完成“预习导航”, 很轻松地完成新知识探索.学生感受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预习自检”设计了两道书上的例题a8·a3=?x5·x=?学生学以致用, 巩固了新知, 培养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再安排 (-2) 10× (-2) 13=?-b6·b6=?两题进行巩固提高, 让学生探索运用同底数幂乘法公式的注意事项.以上两个环节由学生课前自主完成.

“小组活动”整个时间、空间完全交给学生, 学生是主体, 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合作学习, 交流自学心得, 解决遇到的困难, 突破学习难点, 组长再对学习暂差生给予帮助指导.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讨论激烈, 是对新知识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教师对表现好的小组、个人给予加分, 学生激情高涨.

“展示交流”让学生到讲台展示自学、合作的成果, 学生尽情发挥.当然, 教师对核心知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给予精讲点拨, 让所有学生能理解法则.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跃跃欲试, 落落大方, 畅所欲言, 充分展示自我, 他们学习了知识, 收获了积分, 锻炼了能力.

“当堂检测”设计了抢答和砸金蛋两个形式.抢答题一以填空的形式出现:53×56=? (-2) 3× (-2) 2=?10·102·104=?a6·a5·a7=?x4·xn-1=?学生直接根据法则进行口答.抢答题二以判断的形式出现:x3·x3=2x6, x4·x2=x8, a2+a2=a4, x·x3=x3, 将学生易常犯的错误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明辨是非, 掌握法则的真谛.“砸金蛋”模仿中央电视台非常6+1, 设计了10个金蛋, 有基础题过关, 如a7·a5;有拓展提高, 如 (2y+1) 2· (2y+1) 5, a·a7-a·a4;有挑战自我, 如 (p-q) 5· (q-p) 2, (-x) 3·x· (-x) 2;还有意外惊喜, 直接得分.每个题型学生回答正确都给予不等的分值,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巩固了新知识, 培养了数学兴趣, 激发了竞争意识.

认识与思考:

综观课堂设计片段, 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高涨, 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采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 运用了“三环九步”的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具体说来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古人也有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学习型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活动”是主线, 教师活动只是“隐线”, 学生学习活动涵盖整个课堂, 延伸至课前、课后.

普通的教学活动, 课堂过多地被教师占领, 学生感到过于枯燥, 本来生动丰富的数学课变得令学生反感, 兴趣消失.本节课教师将学习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 让他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去自觉地学习, 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还使学生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让他们在创造中取得成就感, 置身于快乐学习之中.

二、小组合作, 让学生充满活力.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其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 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

普通课堂上的合作学习, 多半还是教师指挥一切, 学生的所谓“合作”只是一堂课中教师指挥的表演而已.但本节课, 教师巧妙设计, 专门设计了小组合作的环节, 把课堂舞台留给学生, 把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由组长组织, 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助式学习, 当然, 小组合作中有生生合作, 师生合作.通过与他人的“对话”, 实现“兵教兵”, 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只是组织者, 支持学生们的角色表现, 给学生以及时积分, 恰当评价.

三、展示交流, 让学生个性飞扬.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拟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不变, 但必须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 教师应当通过科学的设计, 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本节课, 教师给了学生广阔的“学习”舞台, 设置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环节, 课堂氛围异常热闹, 课堂效果十分显著, 连一些平时不愿意发言的同学, 由于在这节课上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也改变了自己不爱“表现”的习惯.

四、多种手段, 让学生兴趣激昂.

1. 课堂环节设置趣味化.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是多方面的, 因此要设计多方面的活动.”

本节课教师巧妙地设置了“抢答”、“砸金蛋”等有趣的环节, 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在热烈抢答的气氛中, 一些原本不自信的学生也跃跃欲试, 因此而找回了自信, 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积极努力地进取.“砸金蛋”这种“以参与求体验, 以创新求发展”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将知识学习渗透在活动参与中, 使得学生在很轻松、很快乐的情境中体验生活, 学习知识.

2. 课堂环节贯穿激励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

本节课, 教师采取了小组积分手段, 课前对学习活动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给予不等的积分奖励, 让学生带着竞争进入课堂学习.课堂上, 小组积分更是涵盖了整个课堂,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当堂反馈”都留给学生大量的机会, 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学生的回答质量给予不等的加分,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巧妙地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使得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就感.班级一些后进生, 组员都想着一切办法给他帮助提高, 因为他们回答问题正确, 则可以为小组获得双倍积分.课堂积分法, 培养了合作精神, 实现了竞争意识, 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也直接激发起同学的学习热情, 整个小组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正向的, 形成了谁也不想拉后腿、人人争当先进的大好局面.在这种热烈的竞争气氛中, 同学们的思维高度紧张, 没办法不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篇4: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副主任孟庆欣、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研训部主任王英奎、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部主任薛中国、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培部主任胡学功及来自东北三省各市、县(区)、体育教研员、主管校长、中小学体育教师等近千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就提高东北三省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强三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5月9日,研讨会在兴城市第二高级中学报告厅隆重开幕,会议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研训部副主任仓江主持。兴城市副市长王建华同志致欢迎辞,他代表兴城人民欢迎来自东北三省的与会教师和领导,并简要介绍了具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及兴城市近几年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和实施课程改革的有关情况。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副主任孟庆欣同志致开幕辞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了举办东北三省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辽宁省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对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展望,希望东北三省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能够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认真总结与研究课程改革的成果与不足,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研讨会设置了体育教学研讨课观摩、专家专题讲座、东北三省科研成果评比、观摩体育大课间活动、研讨与交流几个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专家讲座——很接地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做了题为《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谈体育教学困惑》的专题讲座,从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等12个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学中的困惑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于教授的报告为与会的东北三省体育教师理清了教学思路,同时为今后更为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奠定了基础。80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与会教师以记录、照相和录像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互动。老师们普遍反映,于教授的报告比较接近老师们的实际需求,较好的解决了老师们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很接地气。

展示课——展现扎实的教学功底。本次研讨会展示了来自辽宁、黑龙江、吉林等东北三省的14节小学课、5节初中课及8节高中课,分别涵盖了田径、体操、球类、民传、课程开发等方面,包括跨栏跑、垫上技巧、篮球、搏击操、腰旗橄榄球、击剑等多个项目,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小学阶段的各类课程。此次研讨会呈现“三高”特点,即:参加展示课的教师组织水平高、学生身体素质高、观摩教师的热情高。一些传统项目的教学课展示的比例加大,例如田径、球类、技巧等,这些项目的课,多年来证明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发育是十分有效的,问题是我们要在方式方法上改进,简单地说就是要降低难度,简化规则,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以获得最佳效果。

由于本次研讨会各省做课教师熟悉学生的时间短,师生之间少了必要的沟通了解和相互熟悉过程,这无疑增加了做课教师展示的难度,但是大多数教师克服了这一难题,充分地展现出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综合素质,较好地完成了展示课教育教学的任务,受到了与会同行的认可。研讨会上每一节课都是经过团队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的,都十分精彩。从教材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场地的布置、器材的种类等各方面,都体现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教改成果。当然,有些问题还需要一线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使新课程改革更进一步落到实处,使体育课堂熠熠生辉。

大课间展示——精彩纷呈。活动期间还分别展示了兴城市中小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兴城市第二高级中学太极操、兴城市南一小学国颁操和篮球操、兴城市曹庄乡中心校独轮车,老师和学生们精彩的表演获得了观摩人员的赞赏,得到一致肯定和好评。展示课后,大会进行了点评交流环节,三位上课代表和指导教师分别阐述了执教思路和课的设计亮点以及课的指导思想,观摩教师提问,与上课教师互动交流。

本届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是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阶段举行的一次交流与研讨活动,与会的东三省体育教师代表和有关领导都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通过观摩这27节优秀体育课,激发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学习热情,进一步明确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理清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使之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这些展示课具备以下几个看点: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有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范畴和掌握的程度,符合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

2.在把握课标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们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工处理运用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组织严密顺畅。营造创设学习情境,依据目标进行启发、引导、指导、调控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4.方法手段科学严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为原则,讲解清楚、简练,示范标准、规范,技术传授准确无误。

5.重点难点处理得当。重点确定准确,能突出重点,围绕重点知识进行教学;善于利用教材各相关因素为解决难点做铺垫,并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突破难点有创新。

6.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教学设计科学规范,对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突发事件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7.运动负荷适量,符合学生身心规律,练习密度合理。

篇5:九年级科任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思品)

一、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合作、引导、参与、促进和学法上提出几点建议:

①学会充分利用课本的宽度。现在的课本更加人性化了,由过去呆板的白纸黑字型,变成活泼的图文并茂型,课本都比较宽,在一侧都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一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同学们可以在此地方有意识地记录一些相关知识和材料的重点和难点,记录个人学习的体会以及感兴趣的问题,这也是学法。

②注意课标中分类目标的顺序要求。课标的分类目标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行为选择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学生对客观实际的有效应对能力作为评价学习好坏的标准,两难选择和判断分析的题型比较能说明问题。

③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设立选做题。在复习当中,由于主科情结导致许多学生在练习时遗忘、拖拉,练习效果很差,思品课成了“私拼课”,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就从学生的学法入手,变化练习的形式和方法,除了在教学上精讲精练以外,在学法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立了选做题,同时说明这是提高优秀率的内容可以选做,这一招果然奏效,很多学生都不甘人后,原本不写的也认真地写了起来。

④正确对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与提示,有的学生不愿动脑筋抄答案,这样的话永远都不会答题,因为这样做缺少的是能动的思考过程。另外,既然是参考答案就不能穷尽全部内容,只有在自己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才是最科学、最完善的。

二、思品课的会考虽然是一种考查,但是毕竟又是带有一定考的成份,取得优异成绩是每个学生所向往的,也是我们的学校领导梦寐以求的,当然,这也关系着思品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答好题、怎样答好题就应引起学生的注意,下面就解题思路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①要审清题意:审明白材料,看明白题的意思,抓关键词,不要丢内容,要搞清楚问题的设问是什么。

②回归教材找知识点,寻找答案:不可随意做答,要用书本上的语言和内容回答问题,也就是“术语”,不能瞎编。(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③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分析所给材料中的内容和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无效的信息可删除,有效信息应详细做答。

④注意多角度分析:一般应从正面和反面来分析、论述,特别是对“给我们什么启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类的设问,要从多方面回答。

⑤理清思路,准确回答:按照逻辑分析,逐步解答问题。

三、解题方法:

1、如何做好选择题

要做好三个审查。审导语:弄清楚所给的材料和材料的原意。审题干:看清楚题干的内容和条件以及所要问的内容。审备选答案(题肢):分析哪个备选答案与题干有关联。使用的方法有:

①排除法:把备选答案中与题干不相符合的内容和错误的内容排除掉,也就是排误、排异、排颠倒。即排除错误的、不相干的、内容颠倒的答案。

②逆选法:用备选答案与题干连接起来把不符合题意的、错误的、不相干的、内容颠倒的答案排除掉,或选择正确的答案

③正选法:将题干与备选答案逐个连接起来念,符合题意的是正确的。单选题是:好中选优,答案只有一个。复式选择题是:多中选好,符合题意均可选。另外,还有连接法等。

2、如何解答简答题

现在的简答题一般都附有背景材料,与材料紧密联系的简答题的设问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点题式的简答题;另一种是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的简答题。对这类题应做到:①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审明白材料,看明白题的意思,抓关键词,找题眼,不要丢内容,要搞清楚问题的设问是什么。②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分析所给材料中的内容和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无效的信息可删除,有效信息应详细做答。③回归教材找知识点,寻找答案:不能脱离书本随便答,更不是想答什么就答什么,随心所欲做答,准确做答,是指问什么答什么,不能答非所问,更不能所问非所答。要用书本上的语言和内容回答问题,也就是“术语”,不能瞎编。④ 注意多角度分析:一般应从正面和反面来分析、论述,特别是对“给我们什么启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类的设问,要从多方面回答。⑤ 理清思路,准确回答:在前几项内容分析清楚的基础上,逐项地准确回答。

3、巧解材料分析题:

这种题一般都有一组或几组背景材料,通过背景材料让学生做出判断和分析。解答这一类题应注意三步:

① 首先进行“辩”,即找辩点,判断对与错(判断):这是回答问题的起始部分,也是展开回答的前提。

② 其次“析”写出错误与正确所涉及的道理(说明):找出判断的依据,应该把相关知识写清、写足、写明白,并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这部分是答题的理论基础。

③ 最后结合材料与知识进行分析,分析对的理由和错的危害,不能材料和分析两层皮,毫无联系。

4、探究与实践的解题方法:

探究与实践题型多样,设问灵活多变,此题多采用多连环问法,即几个在内容上相关联可以独立或联结的问式,特别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知识的联系实际能力,解答此题不管题的形式如何,首先要抓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来思考和组织答案。另外,此题还多从具有创意性的内容上,要求设计活动计划、标题、班会主题、方案、口号或感想、体会、启示、讲稿等。

其次,要看清题目要求,注意答题格式,分层次逐步阐述。

再次,要紧扣主题,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切忌单一答题,语言表述应准确。

还有,不能离开背景材料涉及的内容,切忌漫无目的地随意抄书,注重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

另外,重点突出解决问题即:“怎么办”,应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阐述独特、新颖的个人观点,这是探究、加分的重地!

九年级科任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思想品德)

篇6:九年级数学教学研讨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代表虎跳中学九年级备课组与各位老师交流。虽然虎跳中学取得昭化区八连冠的好成绩,但我们与市内很多学校相比,还有差距,与省内的名校相比,我们还差得很远,因此,我不敢说我们有什么经验。下面只是把我们初三数学组的几点常规做法向在座的领导、老师作以汇报。

一、统一思想,精诚合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优势互补,事半功倍。合作才能共赢,共同的目标是工作的动力。集体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虎跳中学的近几届领导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黄校长从担任教导主任时起,便要求我们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在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提高。采用“三级”捆绑,既分工竞争,又合作担责。我们始终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测试,轮流命题。特别是初三总复习,要真正收到总复习的效果,就必须花大力气备好课,精选题目,精讲精练,出好每一单元的复习检测卷。这时,单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大家通力协作,分工合作,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二、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做出规划。今天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明天。未来属于那些在今天做出艰难决策的人们。——伊顿公司

初三这一年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因而必须合理地安排好内容,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上学期:学习九年级课程。这个学期的学习往往速度很快,知识容量大,这一学期我们要学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新课教学中我们重视中下等学生,重视基础。下学期:综合复习。

第一轮复习双基,进行归纳复习,全面巩固知识点,适当系统归

纳,每单元复习完毕,编制相应的基础知识检测卷,以检验复习效果,再有选择地讲评。

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根据学生实际,分几个专题,由备课组4个老师分工协作,然后集体研究,提出专题的复习方案。

第三轮模拟训练,练解题规范,练答题速度,练解题的时间安排,练考试应急能力,练耐心,熟悉历年的中考题等等。从前年开始,我们学校在复习时,二轮和三轮就没有明确的分开。我们从第一轮结束后就不断的进行中考模拟训练,不断的发现问题,结合专题有重点地解决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回归课本,考前辅导。每年的复习,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几轮的复习,好象把学生抛到高空,临考前,一定要让学生回到地面上来,给他一种安全感。回扣教材,可以全面的复习,弥补前面复习中的漏洞。考试是知识的体现,会考试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长期的积累,不是三天两天,或者十天八天就能练出来的。考前心理辅导,我们分为分散和集中辅导,分散辅导则是科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模拟考试时进行。集中辅导则是学校在中考前两三天学校统一进行,多年来一直是黄校长亲自辅导。

三、依纲靠本,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深钻《课程标准》,熟悉考纲。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在原实验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论证进行修订的。在继承中发展,对一些概念的表述、学习内容的增减、学段知识的掌握等进行了修改、调整。老课标则强调数学是一种过程;而新课标则强调数学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提到了数学素养、数学教育等内容。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由原来的“双基”转变为“四基”,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内容。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及时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2、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提高及格率、优良率和平均分。教学时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千方百计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前三个班认为是基础,可以快的内容,后

三个班则要慢,扎扎实实学好。前三个班认为需要拓展延伸,重点掌握的内容,每天布置一道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习题作为他们课后的思考题。后三个班的教学则降低要求,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这样便能取得因材施教的效果。

3、实施有效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一定量的训练,足够数量的习题才能把数学学好,这一点勿容置疑。只有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只有每天动笔适量做点习题,这样才能保持一种思维的连贯性,考场上才不至于有生疏之感。数学中考题的难度分布为70%的简单题,20%的中档题,10%的难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100多分,中考试题的难度不会有太大变化,对基础的考查不会减弱。要告诫学生,雄厚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中考不仅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学生做题的速度。熟悉题型,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答题的速度。广元市数学中考题型近几年变化不大,在第一轮复习完之后,我们把近五年中考试题的16题至25题的题型及涉及到的知识点整理出来,集中针对性训练。

4、选择合适的资料。

前几年我们用过《天府教与学》、《四川中考复习与训练》等,去年用的是《点击中考》,我们第一轮复习只用《点击中考》,一轮结束后,选取了《点击中考》的部分题目,又从其他资料上选取了大量的题目。

5、出一套模拟试题。

我认为,我们对中考题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因为我们每年都自己出模拟试题。在出题的过程中,不得不研究历年的中考试题,不得不深入题海中选题,出一道题,要做几十道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己。

四、着眼细节,有效落实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戴维"帕卡德(惠普创始人)

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没有落实,就没有成功。

(一)强化基础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

基础是学习数学的根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树立起抓基础是根本的意识,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中考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基础题上失分,在基本运算上出错。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基础,夯实基础。因此,初三虽然有特殊性,但仍要重视基础教学。学习新课时,要把基础放在首位,当作重头戏,复习时更要重视“四基”。无论是中考的需要还是教育形式的要求,基础都不可忽视!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给学生点自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的学习。”他还有一段话:“正象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其所以必不可少,乃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学习,不让他经常感到有学业落后的威胁。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我们没有权力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但我们可以安排我们的数学课堂和数学自习。事实也证明,越是不舍得放手的老师所教的学生思维越僵;越是“松”的老师所教的学生思维越活跃,更有发展的潜力。

2、给学生点主动

多与学生沟通,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如果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后的成绩进步是十分明显的。这就需要我们多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状况,以便适时疏导,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3、给学生点方法

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学好数学必须的,但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是很难把握的。我们组一直把思想方法的教学当作集体备课的重点,听课的时候我们也特别留意这一点的落实。数学中的方法有很多,象常见的特殊值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

等等。除此之外,常用的解题方法,如:如何构造特殊三角形,如何对付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组)相结合的题目,则更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4、给学生点激情

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五、困惑与不足

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困惑,在此提出,与各位老师共同思考,探讨。比如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没有形成一个序列,知识的教学我们只要按照知识的发展顺序进行教学就可以,复习时也很容易形成板块。但是数学思想方法是暗线,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能不能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形成一个序列,成为可操作的层面?

总之,在九年级数学教学及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以上是我们一些不成熟读的做法和想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更渴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

篇7: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同仁们大家好:

听了上面几位老师有关中考方面的经验之谈,让我很是耳目一新,下面就我校物理组在组织备考复习阶段的一些粗浅做法和大家谈谈.一、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向 纵观近几年我省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切实努力实践了“河南中考物理命题追求的” 7个目标(体现物理学科特点、体现时代要求、适合教学实际、体现河南特点、在真实情景中考查基础知识、对科学探究的考查重在能力、注意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坚持了中考命题的四个原则(正确导向 重视基础 强调能力全面考查 科学规范),贯彻了命题指导的四个有利于思想(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发挥中考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健康地全面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从今年的中考说明来看,试题难易程度比仍然是4:3:2:1,试卷难度系数为65%,考点也没甚变化,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仍然应注重双基的考察,围绕三个维度展开教学。

二、利用每周的备课组会议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了解命题原则,掌握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并相互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等.三,制定好复习计划,依据学校上学期制定的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经备课组相互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考复习计划,严格按照计划统一进度,集体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教研组的集体优势,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及教育质量.四,进行三轮复习:

第一轮: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我们很清楚这些年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从专家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来看,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所以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一个不漏地和学生一起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这个过程重视如下几点:(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高,也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获.第二轮:专题复习。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磁、声五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

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五、关注好“热点”和“盲点”问题

篇8: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下面, 我就如何上好九年级化学习题课, 提高教学效率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

1. 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对化学概念、特征和本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能因此就把经典的中考试题、综合试题一步到位地摆在学生面前。我们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择习题, 所选习题应能体现分层教学, 适合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学生。

2. 习题选择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选择习题时, 首先要紧紧围绕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这个中心, 使学生在练习中不仅能够巩固知识, 还能拓展思维。其次, 要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设计出实用性题目, 真正达到巩固双基的目的。再次, 设计难度较大的习题时, 应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有效地增强知识连贯性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习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

所选习题过分简单, 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 思维活动不能充分地展开, 结果导致学生在机械的训练中既浪费了时间, 又磨灭了激情;难度过大的习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化学课丧失自信心。所以, 题目的设计既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本, 又要体现综合性和创新应用性。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差别, 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处理, 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生表演, 展现其风采, 又要给后进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使其不觉得自己是门外汉。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 形成梯度, 虽然起点低, 但最后要求较高,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后进生不至于“陪坐”, 优等生也能“吃得饱”, 使部分和整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1. 以生为本, 以师为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合作者和引领者。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 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 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 积极组织学生讨论, 适时启发点拨, 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 归纳总结, 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 重视题意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审题, 让学生归纳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 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 然后根据习题特点, 找出解题的要害, 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 把握解题方法, 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思路为: (1) 审题, 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 (2) 列已知, 设未知。 (3) 列出比例式、求解。 (4) 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三、教学手段重视化学的学科性

1. 利用化学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在化学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首先, 将习题和实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将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和改进实验改造成实验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次, 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链接, 解决现实问题。溢满生活气息的化学, 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的价值, 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

2. 加强解后评析, 注重思路启迪, 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解后的评析, 在习题课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经过前面的做题已经对同一类习题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法, 教师这时候只需“点睛”就可以了, 帮助学生及时理清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 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知识讲活, 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 开拓学生解题思路, 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篇9:九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一、获奖著作的创作过程与体会

会议上,大家纷纷以感恩、感谢、惊讶、惊喜、侥幸、意外、激动等话语表达获奖后的心情,对关心和鼓励自己研究的前辈、导师、同行、研究对象表示感谢,同时分享了在著述中的点滴体会。

高应智(贵州德江县)代表《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萃》(7本书)获奖群体发言,“集萃”的获奖不仅是这7位作者,而是集过去几代人在那里挖掘、在那里耕耘和奋斗的结果。“集萃”以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为特点,突出少数民族音乐与文化、周边环境的融合,又兼顾在美学视野之下将音乐与民族的文化、追求、方言、个性等方面的结合,另外“集萃”的出版得到贵州省音协的大力帮助。博特乐图(内蒙古大学)认为,获奖既是动力更是一种深深的使命感,在探讨蒙古族音乐口传性中寻找一条适合蒙古族音乐研究的方式来回报自己的民族。杨民康(中央音乐学院)认为民族音乐学在这次评奖中的整体表现突出,特别是“集萃”的获奖体现了贵州学者群从“集成”到“集萃”几代人长期以来的坚持和团结的结果,获奖是对这个群体应有的褒奖,而博特乐图的“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的获奖体现了评委会对民族音乐学小型叙事、微观研究的认同和对青年学者的鼓励。周青青(评委、中央音乐学院)充分肯定了“集萃”和“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的学术成果,他们突破了资料收集与一般性研究,而突出了著作中的研究比重,同时少数民族音乐所积淀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也激发出作者有分量的研究的可能性。

洛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编著的《海上回音叙述》以上海的一段历史时期为对象,通过口述史的角度冀图实现在叙事形式上的探索,他特别讲到这部获奖作品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与合作,纪录片中有7位受访者已先后离世,包括钱仁康、桑桐、陈铭志、李民雄等等,这些史料已成为后人进一步研究的资料。孙晓辉(武汉音乐学院)认为,她的获奖是对扬州书院式的研究团队的嘉奖,这个团队展现了学术的皈依与学术的回归,使她从精神到态度得到脱胎换骨式得改变。曾遂今(中国传媒大学)提倡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不为功利自有所得。明言(天津音乐学院)感谢当年在博士学习阶段老师们允许自己在思想上的“撒野”,才催生出今天的成果。赵为民(中国音乐学院)坦言虽然获奖但著作在内容上仍有缺憾?熏有待补充。孙红杰(上海师范大学)代表《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翻译团队发言,译著是西方音乐研究重要的一环,“古典音乐”的获奖体现了评委会对学术译著的关注。戴嘉枋(评委、中央音乐学院)充分肯定了《海上回音叙述》具有探索精神的叙事方式,评奖结果更加明确了以创新精神为导向的评奖思路。针对获奖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博士论文的情况,他阐述了怎样对待博士生在研究中的独立见解、支持理论创新的想法,但他也指出,也要感谢导师的学术贡献,而参评的中国音乐史学类著作并非都尽如人意,仍有待提高;同时希望“金钟奖”在奖项设置上能够进一步优化,发挥激励学术创新研究的作用。

此外,宋瑾(中央音乐学院)代表金奖获得者于润洋(中央音乐学院)感谢大家对他的工作的肯定和关注,感谢上海音乐学院和出版社对此书的关心;发言的还有叶明春(西安音乐学院)、王桂生(山东师范大学)、高拂晓(中央音乐学院)、丁卫萍(湖南师范大学)、刘学清(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陈燕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王东(解放军艺术学院)等获奖者。

二、理论评论奖评奖机制与

获奖作品的传播

关于参评著作分类,吴春福(湖南师范大学)认为作曲技术理论在学科设置上不同于西方音乐史学,它拥有独立的学术群体和研究对象,建议把作曲技术理论从西方音乐史学中分离出来设为第五个参评门类。在奖项等次设置上,吴春福认为学术研究不能等同于比赛,可以借鉴作品奖(声乐、器乐)设置,仅划分为优秀奖和最佳奖两类,用最佳奖取代等次奖达到鼓励和团结研究者的目的。吴粤北(中央音乐学院)也认为评奖不能与比赛混淆,论文评选不是技巧比赛,获奖作品在文化属性上各有千秋,不宜有金银铜的等次划分。

关于获奖作品的进一步推广,吴粤北认为获奖作品可以通过某种载体的形式出版、传播和外译,特别是在下一波的研究中音乐理论会给予创作明显的指导作用。对于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研究,宋瑾、戴嘉枋、洛秦、周青青、曾遂今、吴粤北、孙晓辉都建议在本科或研究生教育阶段对获得者可采取传记、访谈、年表、口述史、自传等多种形式记录下这些杰出的音乐家,给后人留下珍贵的音频、视频及文本研究资料。

韩新安(“金钟奖”组委会秘书长、中国音协秘书长)介绍了理论评论奖组织报送情况,对大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将在下一届的筹备工作中供专家们考虑。徐沛东(“金钟奖”组委会主任、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表示,理论研究是最辛苦、也是国家发展最需要的一个群体之一,中国音协将想尽一切办法提倡对学术精神的坚守与回归,进一步呼吁社会关注理论研究,做好评奖平台。

篇10:九年级学讲计划研讨会发言稿

大家好!

“学讲计划”在我校已经深入推广一年了,到底怎么样呢?下面先来听听学生们的看法,再来看看老师们的看法。

在“学讲”中,教师的作用更大了,不仅要善于“学”,而且要善于“讲”。课堂就是一个呆子带着一群精灵玩。老师如何扮演好一个智慧型的“呆子”?如何引领一群具有“天赋”潜能的精灵在玩中学?“学讲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些问题深入探索的平台。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大家的看法都与我们具体怎样做的离不开关系。下面就我们历史组在“学讲计划”的开展中的具体做法来说几点。

第一,初识“学讲”。

上学期刚开学,就接到学校让我们学习“学讲计划”文件的通知。该怎样上好一节学讲课呢?我们组好好研究了一下“学讲计划”的文件,把整篇文章读过几遍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讲出来”。我们历史课可以说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之一,由于历史课上经常有很多学生喜爱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很有意思,学生喜欢听,但是听完下课也就忘了。经常我们老师辛辛苦苦讲一节课,下课后就全变成了零。“讲出来”可以让学生把老师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在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课时,特别选择了两幅漫画,让学生讲图片上有什么,反映了什么。小组中一个讲完,一个补充,剩下两个学生来说体现的内容。这样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任务,每个人都要“讲出来”。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学生的兴趣特别高,等到后来再复习的时候,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也特别的深。这是我第一次从“学讲”中尝到了甜头。老师既不像从前似的讲满一节课那么累,教学效果也特别好。以后的每节课我们都尽量结合知识点找些能抓住学生眼球的东西,让学生“讲出来”。

第二,再读“学讲”。

学校接下来又开展了三轮赛课,在这其中,我们组又认真的学习了“学讲”文件,结合三轮赛课的实践,对“学讲计划”又有了新的认识。根据“学讲”精神,再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我们灵活采用“学讲计划“的六步骤。其中有三点我想重点讲一下。

1、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善不善于激发兴趣往往是学生喜欢不喜欢这个学科或这节课的重要原因,激发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我们认为老师能否善于营造课堂情境导入往往是迅速引导学生关注到课堂上来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讲到《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的时候,我们仿佛回到几百万年前,感受北京人的一天。再看看这两幅图,能不能猜出这是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

2、自主先学。

这是“学讲计划”六步中的一步,我们用起来也感觉特别好。让学生通读历史课文,根据预先给出的预习提纲,找出知识要点,同时标出不会不懂得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小组互学中,如果还不能解决,那么留给老师。这样一来就避免我们重复讲述课本上已经有的而且学生能较容易掌握的内容,还能使学生有针对的听课,解决他发现的问题。

自主先学可以使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能够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中最要注意的一条。

但是,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粗暴的布置几道题目让学生找答案,而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辛亥革命》一课中,把课本说成是“剧本”,把找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说成是“安排哪些重要角色?”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再如,雷延老师的《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一课中很好的把“重走航海家航行路线”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3、反思小结。

小结反思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可以“说出来”,更可以“写出来”、“画出来”、“做出来”,用任何一种你能想到的`方式。

例如,在《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里》最后小结时,我放手让学生用任何方式自己小结反思,结果学生的能动性超出我的想象。自己动手画出的表格,写出的提纲让我都自叹弗如。再如,当我们组同事李老师讲到《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这一课时,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指南针。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指南针的做法,而且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开展“学讲”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许多努力的方向:

1、教师的讲解要有精练性、针对性、适时性、点拨性,讲时要直指学生的疑惑之处,要直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无法解决之处。

2、更好把握课堂时间,正确处理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与完成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

3、九年级中考复习课模式多样化,努力提高学生兴趣,提升背诵效率。

篇11:在九年级复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1.上完一节复习课后,学生们头脑中留下了什么?

2.小组活动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各个层次的学生收获了什么?

3.在一节课中,学生有没有真正的思考-思维活动?

二、我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造船,先不要给他准备木头,也不用慌着交给他造船技术,你应该激发他对大海的向往。就我们教育教学来看,这句话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不会爱拼才会赢,而是爱赢才会拼!

(二)复习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复习要注重整体性、系统性。

2.复习的内容要有层次性,重点内容一定要提炼、综合联系,然后重点突破。

3.小组活动的内容要适当、组织要有序、要有实效。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

4.必须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5.教育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给自己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让单词、短语、句子活起来。

三、2011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

三、推荐几本书

1.稻盛和夫 ?干法?

2.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苏菲的世界?

3.胡春洞 ?再论认知交际法?

在外语教学中既重视交际,又重视认知;既重视活动,又重视规则;既重视感性,又重视理性,语言学还确认:语言既是一套行为习惯,又是一套结构模式;语言既是功能意念系统,又是规则和知识系统;语言既是模仿性的,又是创造性的。

篇12:九年级教学研讨会材料

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参加这次教育教学交流研讨会,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得力的方法。下面,我结合所教学科以及所带的九年级(1)班的实际情况就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出各位老师的优秀的做法,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

(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分析

1.学生的数学学习无目的、无计划、无标准要求。对学了什么,应掌握什么,有什么作用是茫然的,学习具有盲目性。

2.学生对数学学习不主动、自觉性差,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被动消极的,同学间常出现抄作业现象,学习具有依赖性。每天的数学作业交来,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字迹很潦草的敷衍的写几个题就是照抄,若不抄袭便交不来作业,做作业只是为完成任务。

3.大多数学生无上进的心理,缺乏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愿培养,学习中思想常常走神或坐在座位上发呆。

4.班上成绩稍好的几个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知半解就感到满足,遇到难题不专心研究,不去努力思考,致使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甚至下滑。(二)我班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分析

1.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甚至陷入迷茫,两极分化严重,优生和中等生数量太少,几乎听不懂的学生人数众多。

2、学生对数学课几乎都有一种近似“麻木”的心理,学生学习上信心不足缺乏持久动力,在上课时不活跃,回答问题不积极。

3.数学思维简单,形象思维难建立,抽象思维无基础,针对问题常常随口而出,答非

所问,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4.学习的交流、讨论中往往人云亦云,不能树立自己的观点,见解,思维上养成了惰性。

5.成绩稍好的会的嫌简单,稍难又嫌烦,总不想动手,形成了手高眼低的现象。对于较繁的式子,较困难的图形就不于理睬,放置一旁,再遇类似问题,似曾相识,动手就难以解决。

上述情况,使我在执行教学计划的时候非常困难,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努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要考虑保证进度,按进度计划施教。这级学生是在本学期开学重新分班后组成的新集体,新的学生、新的形势同时给我提出了新的挑战。我没有其它选择,只有横下决心,努力拼搏,争取创建一个新局面。

二、实施的措施

1、针对学生的实际现状,我首先给学生做了学情分析,一有闲暇时间,我便给学生讲解到校学习的必要性,给学生加油打气,以鼓舞士气,凝心聚力,使他们扭转思想,端正态度,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明确目标、明确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做到抓紧抓严抓实抓细,力争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2、备课

首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多考虑学生因素,以学生为主,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地思考如何去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想方设法的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体验思考、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滋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毕业班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在目前的新课讲解过程中,补充一些其他各省市的和生活相紧密结合的、富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精选习题进行讲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了课堂气

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进行,同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另一方面,如果仍凭老经验来上课,必然是行不通的。像九年级的数学,我们教师对于每节课都比较熟悉,换句话说,即使我们真的没有备课,相信也能把课上下来。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上课内容却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的安排学生能适应的教学方法,把我们教师的第n遍课当作自己的第一次上。

3、从课堂入手

大家都知道“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这句话。对于九年级,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加重视。就目前我带的班级而言,学生就已经明显感觉到不适应,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叹:九年级主课多了,副科少了;作业多了,休息时间少了;呆在教室外面的学生少了,老师来教室的次数多了.......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从课堂入手,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仍然是课堂。使得有限的课堂45分钟,发挥无限的效率。这才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1)、不能考虑全班每个学生。从开学到现在我了解到,至少每个班有近10个左右差生他们的数学都能考到个位数,上课完全就是听天书。怎么考虑他们。所以从实际出发我们不能总想着怎么照顾全班学生,只能以多数学生为主要对象,更直接的说就是直接考虑有点基础或者想要学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

(2)、差生不能放,但要慢慢来。目前的差生,不是单纯的成绩方面,态度也是一样的差,比如现在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他们一点都不做,所以就不交,理由很直接就是不会。然而我们都知道,不做作业,上课的内容就不可能得到巩固,但他又不会,给他讲解,他连最简单的计算、连接一条线段都要想半天,所以当务之急只能先安排把好同学的作业给他抄,让他写一遍有一点印象,总

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可有些差生竟然以差为荣,以不会为资本,若某天他作业又没交上,你问他他会在课堂上大声地说:没借到抄的作业,因此没有做也就没有交,所以,对于差生我们真的只有也只能慢慢来。

(3)、课堂上要逼学生。以我们数学为例:由于要迫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其实学生自己真正的思维空间很小。尤其我们现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动的学习,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所以多数学生都会出现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稍微改动一下就无从下手的现象。能力得不到根本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要相信学生,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抓住时机,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去讲解,去展示自己,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变革,当然开始阶段学生肯定不能适应,经常会导致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所以我们要舍得花时间去逼,相信在逼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爱学生,唯有真心关爱、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相互友好信任的 “朋友式”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才肯去学你的课程。其实有时我也很困惑,我是真心对学生好可是有时学生真的不领情。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为什么学生就不明白呢? 后来我读了一篇文章使我彻底明白了,原来是方法不恰当。文章中指出良药并不一定就是苦的,既然利于病何不做成胶囊,把苦味裹在里面。要想和现在的学生搞好关系,真得和他们斗智斗勇。

上一篇:消防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下一篇:公司行政人员工作总结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