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

2024-06-26

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共12篇)

篇1: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证明格式

兹有我镇(县)××××××(具体地址)村民(居民)×××、×××之子(女)×××在××××××××大学就读。该生家庭××××××××(家庭主要成员状况),主要从事××××××××(主要收入来源),家中经济收入×××××××××××××××××××(年家庭收入状况),经济状况××××(是否困难),家庭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该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请有关银行和学校给予该生助学资助,扶助该生完成学业。

特此证明!

××××乡(镇)人民****(或县民政局)

篇2: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

兹有我新店镇蜂子岩村蜂子岩组村民邓必芬,女,汉族,生于1941年8月26日,现年71岁,现有家庭人口2人。一家人生活全靠儿子刘应林在外打工挣钱维持生计,月收入1100元左右,家庭经济状况确属困难,加上邓必芬本人于2011年7月2日因年迈体弱,行走不便,不小心摔倒,摔伤头部,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胸椎体压缩性骨折,住进贵州省人民医院就医,现今未痊愈,医院治疗期间各种开支下来家庭负债八千多元钱,家庭经济能力无法维持后期治疗费用。请有关组织给予资助,解决困难为盼!

特此证明!

篇3: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

1. 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矛盾。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总投入虽然有了明显增加但相比于办学规模的增长, 生均投入变化不大。此外, 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十年间, 高校人均用人成本变为原来的两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存在许多矛盾, 主要是育才理念、管理制度、办学水平以及社会承受能力制约大众化进程。②高等教育收费偏高, 增长速度过快, 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相适应。20年前, 大学学费只有200元, 现在已经高于5000元, 涨幅高达25倍, 然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因此高等教育的收费过高已经超出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③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扩大。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和不同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并且在不断扩大, 导致我国财富分配不平等、社会发展不公。如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西部及内陆相对落后的地区与东部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生家庭相比, 其收入偏低且差距很大。这一因素也直接导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④各种意外或非意外原因导致的家庭贫困。如自然灾害、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这一因素将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⑤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资助资金供给不足、分配不均衡、贷款手续烦琐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2. 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现状, 笔者选取了吉林大学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高校当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手段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家访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共收回986份, 其中有效问卷969份;实地走访贫困家庭35户, 电话家访贫困家庭70户。

通过此次调研, 笔者深入了解到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源呈现多样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以务农为生, 且家中子女较多, 收入来源单一且微薄。调查显示, 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务农的占69.72%, 拿工资的占16.06%, 个体经营占8.45%, 其他占5.77%。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也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多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40%的学生属于突发性经济困难。此外, 即使出生在城市家庭的孩子, 也可能因为父母下岗而难以按期缴纳学费。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精神“双贫”问题。一方面,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相当节约, 月平均生活费支出不超过400元, 在生活费、医疗费用等方面远远低于普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常常陷入经济窘迫的局面;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拮据和学业压力,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现出力不从心、气馁、无奈的状态, 甚至还有严重的自卑感, 逐渐形成自我封闭、退缩或抑郁的性格特征。通过调研发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对自身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都不高, 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普通同学低, 36%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愿意与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交往, 46%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怕被同学歧视。

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

1.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近年来, 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 逐步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资助范围不断扩大, 资助标准不断提高, 资助领域不断拓展, 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目前, 在本专科教育阶段, 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 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 建立了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 (助教、助研、助管) 岗位津贴、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在内的多元奖助政策体系。中央财政每年投入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约223亿元, 惠及约660万名学生。

2. 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及其实施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制度设计不合理;贫困生的认定缺乏合理机制;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诚信教育不足;社会参与资助力量薄弱;缺乏协调统一的资助措施和足够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控制助学贷款的发放额;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与困难学生群体产生原因的关系

1.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小, 导致困难学生群体产生。

根据文献记录了解到, 对于现行资助体系的知晓度, 大学生群体对其知晓度最高, 其中,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资助政策如现行资助体系的内容、助学金评定方法、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远高于普通学生。因此, 现行资助政策要深化在普通学生群体中的宣传力度。

2.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性推广性被制约, 导致困难学生群体产生。

①政策措施保障滞后。当前, 我国政府在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资助问题的处理上, 已经开展了多种措施相结合来解决的诸多工作, 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社会发展的资助体系。但是在制度设置与完善方面, 还有各级政府以及各高校在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的差异和所取得的效果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与美国、英国、日本发达国家的资助体系相比, 我国的资助体系在制度方面和资源使用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取得进一步的提升。②资助管理模式陈旧。近年来, 国家颁布了很多有关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文件, 但是新出台的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和宣传, 部分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资助管理机构还有学校虽然建立了资助管理机构, 但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工作的开展, 此外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新政策。③信用体系运行苦难。国家助学太宽申请过程复杂, 名额有限, 贷款金额较少并且申请过程烦琐, 即使申请成功贷款下放时间较长。外加大学生有诚信缺失问题, 造成大学生违约率难以下降。④思想教育环节薄弱。近年来, 国家、高校以及社会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但是对于他们的教育、培养和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关注度不够、力度不够, 模式单一等问题。一是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欠缺, 而是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忽略。

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监管性差, 导致困难学生群体产生。

一方面, 高校学生中存在少部分家庭虽然不困难但却获得国家资助的同学;另一方面, 对于被资助的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其生活中存在不节俭的现象, 两方面因素可以看出高校资助政策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少有单位会对资助款项的去向进行监督管理。因此, 现行的高校学生资助征程在资助金的使用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以保证资助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惠及程度不够, 导致困难学生群体产生。

通过对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普通学生在校日常消费情况以及对比经济困难学生在享受助学资助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得到, 两大群体中, 经济困难学生饮食支出占总支出比例略高于普通学生, 在学习培训支出方面相差不大, 在人际交往、娱乐支出方面, 经济困难学生支出水平低于普通学生较多。在现有资助体系下, 虽然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过去, 但是他们整体生活状况与普通学生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惠及程度仍需加强。

综上所述,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资助体系, 还需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深入落实和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推进。最终, 学生资助工作助困、与人、成才的目标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问题突出。近年来,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快速增长, 目前已有300多万人, 在各高校学生群体的平均比例高达25%。因此, 我国也在不断探索着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对吉林大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证分析, 针对目前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形成的原因、现状, 以及这些现状对学生身心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多角度分析, 在不断完善认定工作的同时, 结合我国资助手段, 探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现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与困难学生群体形成原因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参考文献

[1]张梦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效性研究——以吉林省高校为例[D].长春理工大学, 2014.

[2]黄鑫磊, 毛宇航, 王茂运.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3]陈国维, 詹克波.对完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4.

篇4: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

相关部门在近几年不断增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与帮助,以实现他们的大学梦。随着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新的资助体系也得到一定的改进,为了确保整个工作流程客观公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我国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当前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健全成熟的认定管理方案,诸多高校在对此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欠缺,且遭遇一定的困扰。某院作为一个超过本三分数线的高职院校,也存在很多需要资助的学生,同样认定工作中也有诸多疑问。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1.1 诚信意识淡薄。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认定工作的关键资料。在整个工作实施中,难以有效利用调查表进行贫困生的确认。主要表现在:①部分学生填写申报信息时未提供真实的数据;②部分管理部门未能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开虚假的证明材料。近来高校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基本原则的欠缺,也反映当前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1.2 认定程序不规范。

自新的贫困生认定规定实施以来,将经济困难学生按其家庭条件划分贫困生和特困生。对此项工作的认定,相关管理部门至今未能形成一套全面、科学的规定。比如说,学生或其家庭成员出现意外变故致家庭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来认定是否为贫困或特困生。这些方法是合理的, 且易于实现,但容易造成一刀切。事实上贫困和特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造成经济困难的因素有许多。因此,对贫困与特困两个层级进行确定时,需对具体问题、具体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思考。

1.3 认定方法不科学,过程监督不足。

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过程,主要是针对学生家庭人均收入的对比,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划分为特困生、贫困生和一般困难学生。在此基础上,依照25%~30%的比例对贫困生人数进行认定。然而,高校中诸多院系为了降低冲突与矛盾,将指标分到每个年级每个班。这种平均分配名额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每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不同地区家庭人均收入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以人均收入为基本判定条件,欠缺一定的科学性;其二,各个高校中不同专业在其学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每一个班级的总人数不同,有效学院存在名额少,贫困生较多的现状,这样难以有效的对真正贫困生进行认定。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对策

2.1 制定嚴格政策,可行认定程序。

一是制定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工作程序。通过专业的管理方案进行整个贫困生认定工作。该方案主要是对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进行调查的同时,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标准,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有效的数据信息作为此次认定工作的评价标准,进而全面有效的对困难学生进行帮助。二是注重推荐。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需要学生本人填写基本的申请资料,很少采取他人推荐的方式。主要是贫困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和自尊心,通常不愿意被他人知道自身的情况。因此,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关注与重视。三是,注重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经济困难是各方面因素综合而成。正常来说,单亲比双亲家庭贫困,下岗职工比在岗职工家庭贫困,有疾病成员比无疾病家庭贫困。一个家庭有收入也有支出。如果有高收入家庭成员患病需要大量医药费或家中有许多孩子等情况,会使他们的家庭支出大于收入,成为贫困,这样的学生可以算是经济困难学生。

2.2 规范贫困标准,建立中心数据库。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须综合多方面标准来认定。按照当地最低生活标准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对于此项工作的实施,政府相关部门需给予大力的支持,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高校贫困生量化标准。根据上述认定工作的管理标准,当地政府需将符合条件的学生信息输入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便于日后对此项工作的深入分析与执行。数据库要实行动态管理,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3 建立原籍认定,加强监督机制。

通常情况下,高校在进行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学生生源地的经济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事先学校与生源地未能全面交流,生源地政府认为自己开具的证明没有责任力和约束力,导致产生虚假的贫困证明。基于这种情况,需由政府及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相互配合,创建合理有效的贫困生认定管理方案。并由贫困生生源地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三方进行此次认定工作的确认,避免其中存在虚假信息。这种方式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障。除此之外,学校应该明确规定凡是弄虚作假的学生一律取消入学资格,相关的教师也要受到处理。

2.4 全面增强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个人品格。

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自主,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大学梦,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资助的同时,要存着一份感恩之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学校、回馈社会。因此,高校需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感恩教育,比如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在大一开始就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定期组织诚信感恩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资助政策宣传、资助基本知识、资助政策演讲、资助征文等各种比赛,强化在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保障机制

3.1 成立相关帮扶机构和组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认定是高校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有效了解与掌握高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是政府、教育部以及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此项工作顺利执行的前提保障。并且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科学的贫困生量化标准,可以将符合条件的学生信息存入到相关的数据库中,便于日后对此项工作的深入分析与执行,根据具体的指标,信息系统会根据学生的相关条件,将其贫困等级进行科学的划分。此外,需对贫困生相关方面进行了解,有效的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某院先后四次修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资助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一直都重视调查研究,每个学年初都要组织两次座谈会: 一是组织学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为此次认定工作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标准;二是召开助困工作辅导员座谈会,帮助了解认定办法的实际操作可行性。到目前为止,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基本执行标准与管理方案已经有效的形成。

3.2 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社会是由人组合而成的, 每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有效的展现出其自身的基本特征,高校贫困生也是如此。這些本质的东西只有他们周围的学生或熟悉的人所知道。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发布贷(助学贷款)、奖(奖学金)、助(助学金)、补(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以及勤(勤工助学岗位)等信息的发布渠道。每一次的信息应及时公布,并提前公布确定的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名单,让学生来识别和评价。

3.3 建立动态的信息搜集机制。

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档案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因为父母下岗没法支付学费,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在刚进校时成为其所在学校的特困生。一年以后,孩子读大二了,父母有了新的工作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那么孩子将不再是特困生。而有的学生由于突如其来的疾病或自然灾害等情况变成经济困难学生。因此,我们应及时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能够相应的调整助学的措施以及资助的等级。除此之外,对该项工作的相关动态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掌握,进而给予经济困难学生一定的精神支柱。还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将其初始阶段中不精准的信息从其档案中去除。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家庭富裕的学生,是无法真实的乔装贫困生其内在的根本品质,通过与该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接触与了解,从其言行举止中能够判断出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在发现上述情况后, 应及时调整已建的档案, 并且改变资助对象或资助力度。

因此,科学有效的执行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需要全面加强整个工作实施过程中是否客观公正、资源分配是否合理可行。近几年,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高校贫困生相关的管理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配合,创建相关的管理体系与执行方案,针对贫困生的具体需要,还建立基金管理机构。高校针对贫困生的具体情况,也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帮助。高校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以及出差的机会,组织老师以及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尤其要对存在异议的贫困生家庭条件进行精准的调查与分析。在整个工作执行过程中,若发现相关信息存在不真实的情况,需将其资格进行取消处理。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对贫困生资助信息进行全面的审查与再次认定,避免虚假信息存在,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谢云锋.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

[2]叶辉,周峰.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N].光明日报,2008-1-8.

篇5: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兹有我社区居民__________,性别: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宜,家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于________年开始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_________社区 年 月 日

篇6: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特此证明!

___________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民政局)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并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莫赛梅是广东省化州市(县)那务镇长岭(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人,2xx-x年考入广东工业大学,其家庭因(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困难原因)该家庭生活困难,父母在家务农,以种田养蚕为业,每月收入约300元左右,其哥哥在广州某电脑学校工作,每月收入600元左右。20xx年秋季与其弟弟同时考上大学,家庭经济收入少,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拟申请助学贷款。特此证明。经办人:村民(或居民)委员会(公章)20xx年8月23日

上述情况属实。

经办人:街道办事处、镇或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章)

篇7: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

西北工业大学:

贵校学院专 业同学因人,人均月收入监督其履行贷款协议,按时还款。否则,父母或监护人愿为其承担一切违约责任。

学生家长(监护人)姓名 :身份证号:家长工作单位:单位联系地址: 单位邮编: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邮编:家庭联系电话:所在村委会(或居委会)联系电话:上述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字:指印:

父亲签字:指印:母亲签字:指印:

所在村委会(或居委会)乡、镇、街道县级民政部门

篇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研究

1. 南京财经大学 (以下简称“我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

(1) 新生及在校学生要如实填写“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 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已被所在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 如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 只提交“南京财经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不再提交“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 认定评议小组组织所有的申请学生填写“南京财经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并负责收集新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3) 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南京财经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统筹考虑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因素等有关情况, 认真进行评议, 确定本年级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 报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

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着重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 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2.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认定所收集的材料时, 其可信度问题不高。部分“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上填写的基本情况和申请理由失真。另外, 地方政府对学生提出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也是出于对本地学生的一种关爱倾向, 对无须承担任何成本和担责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基本上不会拒绝, 所以其真实性也就无从考证。

(2) 贫困生认定过程及标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认定标准比较抽象, 无法统一出一个量化标准。家庭经济困难是一个相对概念, 高校的招生范围广泛, 学生分布不平衡, 我国地域经济差异较大, 所以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认定贫困生。其次, 认定的过程中, 民主评议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我校的评议小组一般由辅导员、组织班委和部分同宿舍同学组成。评议小组只是对同学的平时生活做一个主观的评价, 带有一定的个人感情色彩。最后, 不同年级、不同辅导员的评议小组之间可能存在缺乏沟通的情况, 评议标准也存在很大差异。

(3) 部分申请学生的目的不良, 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 从而试图获得国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的被资助情况, 还会对高校资助育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的一些建议

1. 建立和完善贫困生档案, 建立一个网络管理平台

我校奥兰系统虽有助困这一栏, 但里面的信息仅仅局限于困难等级和困难类型, 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真实的贫困生档案。更加无法形成一个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贫困生的管理平台应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个人情况和个人诚信承诺书等内容。

2. 建立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方法和标准

我校现在没有一套完整的认定方法和标准, 只是依据学生上交的“南京财经大学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南京财经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做评议。建议可利用学生生源地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学生生源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作为一个标准来评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3. 评议过程中, 增强认定和评议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提高对开具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的相关政府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相应健全的政策和法规来加以监督和保障。

4.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教育应该贯彻在整个学生教育之中。“假贫困”的出现, 说明高校诚信教育有所缺失。所以大学生教育中要强化诚信道德建设, 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5. 回访求证制度

首先,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学院认定工作小组可每学年不定期对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审核, 随机抽样, 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其次, 可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由院书记、辅导员牵头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考察, 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 保证认定的准确性, 还可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关爱。

参考文献

[1]李琳, 卢中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层次认定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篇9:家庭经济困难主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困难学生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资助 诚信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性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助困工作,以“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目标,加大了对高校经济困难生的资助额度。据我校学生处资助中心统计,从2006-2007学年到2008-2009学年三年间,经济困难生由692人增加到1562人,我校一学年资助总额从4231056元增加到7493934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生群体的变化,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越来越多,困难学生经济情况分布出现了新的变化。

自2007年以来,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南京审计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实行经济困难学生分级管理,根据家庭情况认定等级分为三种: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校内外资助金额分别对应5000元、3000元和1000元(不包括各种奖学金)。这就意味着,认定结果将决定接受资助的多少。

2 我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及不足

(1)认定的依据不够真实可靠。认定需经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院系审核三个步骤。个人申请是需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家庭情况调查表)或者贫困证明(均需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这个材料是认定的主要依据。调查表中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情况等为学生自己填写,有的同学为了能通过认定,故意虚报家庭收入及成员情况。部分地方民政部门不经任何调查,甚至内容都不看的情况下顺手盖章,不按要求填写联系电话,无法回访,所以,这个依据存在一定“水分”。

(2)认定变化增多减少,升级多降级少。学生的家庭情况在他就读的四年间会有变化,我校每学年初都会启动变更认定的工作,紧急情况随时变更认定。但从结果来看,每年都有增加的经济困难学生和升困难等级的学生,降低等级甚至取消资格的较少。为了能及时跟踪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我们要求辅导员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

(3)班级评议和监督不够客观,不够充分。班级评议小组成员分布不均衡,不能如实了解相关同学的消费情况,而且学生的社会经验缺乏,无力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班级同学疏于关心经济困难生的情况,评议结束后,不再关注他们,或者只看到片面的情况就急于下结论。

3 我校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新举措

3.1 围绕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开展系列教育

(1)开展诚信教育,纳入学生诚信记录管理,防止认定材料作假。诚信是我校的校训之一,新生入学教育需重点讲述,防止认定材料造假。有个现象很普遍:每到大二大三开学,就会有一部分同学拿着《家庭情况调查表》来找辅导员,申请认定。大一开学时他们并没有申请,但过了一年两年,虽然家里经济情况无变化,但他们发现班级的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资助,于是他们就虚报家庭收入,并想办法在表上盖章。所以,我们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诚信致公的品质。对于弄虚作假的同学,一经发现,即刻记入学生诚信档案,与以后的评奖评优挂钩。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防止过度消费。在认定中,还有一种现象难以界定。有的孤残、家庭成员重病等需要着重考虑的同学,在消费中却存在较高消费的问题,不容易确定等级。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处于定型期,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两课”教学和入学教育中,要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强调适度消费,反对无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经济能力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消费与节俭的关系、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等,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经济困难学生背负着家庭脱贫的希望,承担着经济上的压力,极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我校地处江浙沪地区,经济条件相对优越。2012级新生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00多人,认定的十几个经济困难学生都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省份。引导学生看到产生贫困的原因,贫困的两面性等,一方面激励经济困难学生奋发图强;另一方面,改变其他同学偏见,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5)权利和义务教育,引导学生乐意接受监督,正确行使监督权。有些学生会抱怨评议和监督会泄露个人隐私,不能接受。“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来自社会、国家和他人的资助,获得了一些利益,从而满足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理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①评议和监督是保证认定工作公平公正的必须条件,接受评议和监督是应尽的责任。同学们在行使监督权时,要正确地认识合理消费,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买一台普通的电脑,买一部普通的手机都是合理消费,应该予以支持。

3.2 注重调查分析,寻找认定的客观依据

首先,《家庭情况调查表》信息填写完整,根据民政部门留下的电话回访,了解该生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和该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致电该生家长,核对家庭成员及收入情况。其次,在该生的老乡中展开调查,了解所在地区的经济收入以及人文环境等情况;再次,对校园一卡通和手机卡消费的情况跟踪调查,在全体同学一卡通数据库中取样,计算出月平均消费额,进行比对。

3.3 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为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档案,基本信息和资助情况需及时更新。把学院的勤工助学部纳入到资助工作的管理中来,协助辅导员做好信息的维护和管理。辅导员每学期都要查看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资助记录,结合谈话等形式,及时调整认定结果和后期资助。及时关注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如出现对家庭情况影响大的变动,要及时调整认定等级。例如,对于多子女家庭,要关注该同学家长子女的学业工作情况,如出现毕业后就业的情况,应及时提出降低该同学等级的建议。对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的情况,也要及时发现及时认定,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

注释

篇10: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说明

我叫李娟,我在甜水沟小学六年级就读,这次考试我是第四名。但是我来自临洮县龙门镇桑家庙村塌崖社的农民家庭,家中有四口人。爷爷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奶奶已年迈无力,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而且从我家到学校大概要10公里的路程,所以奶奶和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屋子。我们家的年收入只有4000元,家中生活特别困难,恳请好心人士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我最低的生活保障。如果我可以获得这次的奖金,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专业知识,有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人。

2016年5月17日

龙门镇甜水沟小学贫困生家庭困难情况说明

我叫刘丽花,来自临洮县龙门镇甜水沟村沟滩社的农民家庭,家中有四口人,从我家到学校大概要1公里的路程。我的奶奶生于19年,已经年迈无力;我的父亲生于1967年,常年患有胃病;我的母亲生于1976年,身单力薄。

由于父母年纪都比较大了,而且多年来父母都以种植为生,整年靠天吃饭也已经积劳成疾,加上种植的小麦和马铃薯也卖不了多少钱。我们家的年收入只有3000元,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好心人士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我相信:我的人生将会变得更精彩,我也一定会更加的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

篇1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证明

村委会(街道委员会)

证明人:

公 章

年 月 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乡、镇(含)或街道以上民政部门

证明人: 公 章

年 月 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篇12:如何看待家庭经济困难

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花垣团结下瓦水小学 肖夏欣

学校、家庭、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其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我国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儿童在家里生活的时间最长,家长与儿童的接触时间最长,家长的性格,教养,人格,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儿童,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的习惯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因家庭经济的困难,家长没有心力去关注家庭教育,无意中给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农村,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这里的农民收入都很低,为了维持生计,他们既要种地,又要外出打工,一心扑在挣钱养家上,从而忽视了对儿童的教育,无意中,造成了儿童心理成长的扭曲。

在农村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生活模式:早晨,父母们早早地做好了饭但把睡梦中的孩子叫醒,嘱咐他们吃饭上学后,就上工了。孩子们起床后连父母的影子都很难见到,他们吃了早钣,也不管时间早晚就往学校跑。下午放学回家,父母还没回来,孩子们就成群的玩。天快黑时父母们回家了,急急忙忙地做好晚钣便大声呼喊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钣,吃完晚钣天早黑下了,父母们还有一天下来没做的家务活还要做,孩子们做做家庭作业,看看电视,直到熄灯睡下,就可完了一天,到明天又是一个重复。在这一整天里,父母们和孩子在一起很少有语言的交谈,父母们除了关心孩子们的吃钣问题外,再也没有心力去关心他们的心理成长。

教育家马可连柯就此指出:“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是有缺陷的人。”缺少父母的关爱的儿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常处于紧张忧虑之中,这将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他们的心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格稍微内向一点的儿童,就会变的越来越自卑,孤僻;性格外向的儿童则发展的更加散慢,贪玩,忤逆心强,争强好胜;在兴趣的形成上,则不受约束,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养成不良的兴趣爱好。例如我校三年级的石江及学前班的石洋两兄弟,就是一对家家庭经济困难因素影响的儿童。从石江同学入学以来,我们就了解到他家里非常困难,祖父母常年卧病在订床,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母亲在家里既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孩子及刚上学的小石江,经常无法照顾周到。小石江上学时,很多日子都穿得很脏,再加上母亲没有时间理他,养成了他不会讲究的习惯,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常期以来,小石江渐渐远离了人群,变得孤僻起来。在学校,当同学们你一群,我一堆地玩耍嬉戏时,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到如今,弟弟也上学了,家里的负担更重了,妈妈只好把他两兄弟托给小姨照顾,跟着爸爸一起打工挣钱去了,小石江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了,老师找他谈话,他也不管好的坏的,一个劲儿的沉默,就是不出声,真是令人担心。

还有的孩子,由于年纪小,不懂事,不能明是非,再加上平时缺少父母的管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人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这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前途。

在我们村里就有这样一个典形的例子,一个叫小航的男孩子,在上小学时,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他的智力非常的好,教过他的老师们都对他非常赞赏,对他的前途抱有很大的希望。可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上了初中后,由于缺少家长的管教,他迷上了上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他退学一年后老师劝其复学,他仍能考到全班前几名,可最终这么聪明的学生,因迷上网络游戏,而最终放弃了学业。真是可惜。

如何改变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学生心理成长受到影响的现状,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在农村里父母双亲因经济的困难,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挣钱养家上,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及教育指导,孩子们的心理在成长中偏离在健康的轨道而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造成了现存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待征出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

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1、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打扫卫生时,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结果是,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3、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如梁雨辉、卢帆等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从我让他们当了学校和班上的卫生协管员后,上进心越来越强,他们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已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我校今年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校园里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坛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学生全部来自城乡结合带和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强。为了加强组织纪律性,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谈体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纪的重要。从那以后许多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并能大胆地制止违纪的行为。

2、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3、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认识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家庭、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其中,家庭教育和社会育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我国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儿童在家里生活的时间最长,家长与儿童的接触时间最长,家长的性格,教养,人格,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儿童,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的习惯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们应该提高这样的意识,无论再忙,再累,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多的关家他们,给他们正确地引导,让他们在温暧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上一篇:新版gmp知识竞赛题集下一篇:安全保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