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201

2024-06-28

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201(共4篇)

篇1: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201

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河南 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排 污许可证管理,修订《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以 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排污许可证管 理工作。

第三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申请领取排污许可 证。

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市级及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本 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量以及排污单位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确定,并定期更新,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公告。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污染物,是指国家和本省确定 的对环境影响较大,需要实施重点控制的污染物。

第二章 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

第五条 排污许可证实行分级管理。

(一)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以下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 可证的核发:

1.总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火力发电排污单位;

2.一项重点污染物的排放量为 100 吨/年及以上(上年环境统计排放量)的上市排污单位。

(二)市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以下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 可证的核发:

1.总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以下机组的火力发电排污单位;

2.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小于 100 吨/年的上市排污单位;

3.一项重点污染物排放量为 20 吨/年及以上(上年环境统计排放量)的排污单位。

(三)省直管县(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省级环境保护 部门核发范围以外的所有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四)县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均小于 20 吨/年的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第三章 排污许可证的申领颁发

第六条 申领排污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排污许可证申请报告,排污许可证审批表;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环境保护验收 批准文件;

(三)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近三个月污染物排 放监测报告原件(停产三个月以上的排污单位,在企业恢复 生产后两个月内补交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污染物 排放监测报告原件);

(四)排污口规范化验收材料;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自 动监控设施的,须提交自动监控设施的验收材料;

(五)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的排污单位,需提交排污权 有偿使用费非税收入专用缴款通知书。

排污许可证到期换证或者进行重大事项变更的,须提交 排污许可证正、副本,并提交本条款第(一)、(三)项的 材料。

第七条 环境保护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 行政许可决定, 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 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 请人。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颁发,并书面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八条 排污许可证分为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效力。排污许可证正本应载明排污单位名称、排污单位所在地、组织机构代码、排放重点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名称、排放浓 度限值、总量控制指标、有效期限、发证机关、发证日 期和证书编号。

排污许可证副本应载明排污单位名称、排污单位所在地、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编号、排放重点污染物名称、排放浓度限值、总量控制指标、日最高允许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去向、排污口名称、有效期限、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第九条 污染物排放和日最高允许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核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浓度控制按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

第十条 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或地 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 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日最高允许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环境保 护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措施;排污单位超过重点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责令其采 取停产整治措施。

第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后需要继续排放污 染物的,排污单位应当在有效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发证机关 申请换发。

重点排污单位发生变化造成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发生重 大变化的,应及时提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不予换 发:

(一)排放污染物超过许可证规定的控制指标,经停产 整治仍达不到要求的;

(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排污许可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排污许可证正本应悬挂于主要办公场所或主 要生产经营场所。禁止涂改、伪造、出租、出借、买卖或者 以其他方式擅自变更转让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应当自觉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 规范安装使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通过数据有效性审核的污染源自动监控 设施,其正常运行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并经环境保护 部门审核确认后,作为核定排污量的依据。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加强对重 点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实行动态管理,每月公布重点监控 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环境监察机构负责对重点排污单位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开展排污许可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浓度、废水排放量、烟气量等。

环境监控机构负责核定重点监控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

第十五条 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对下级环境保护部门排 污许可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建立排污许可证管理数据库,推行排污许可证电子化管理。公开排污许可证办理程序、办 理过程、办理结果。第十六条 对不符合条件以及违反程序、超越职权核发 的排污许可证,由核发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或上级部门予以撤销。

对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排污单位依法关闭的、排污许 可证被依法撤销的,由核发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或上 级部门予以注销。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排 污许可证的核发和监督管理职责。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由环境保护部门或其上级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有 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无排污许可 证排放污染物的,逾期未补办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排放 污染物的数量、浓度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按照相关法律 法规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排污许可证由省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印制。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 2015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原《河南 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豫环文〔2014〕14 号)同时 废止。

篇2: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201

根据《河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省环保厅制定了《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4年1月27日

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排放行为的监督,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河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放主要污染物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省和省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及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确定。

重点排污单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领取排放主要污染物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污许可证);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每年更新一次,并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公告。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和本省确定的对环境影响较大,需要实施重点控制的污染物。

第二章 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

第四条 排污许可证实行分级管理。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造纸、印 染、化工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大于80吨/年(上年环境统计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于100吨/年(上年环境统计排放量)和电力(13.5万千瓦以上机组,含13.5万千瓦机组)、水泥(2000吨/日以上熟料,含2000吨/日)企业及已上市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造纸、印染、化工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小于80吨/年(含80吨/年,上年环境统计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100吨/年(含100吨/年,上年环境统计排放量)和电力(13.5万千瓦以下机组)、水泥(2000吨/日以下熟料)企业以及化学需氧量大于10吨/年,二氧化硫大于10吨/年的重点排污单位和拟上市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

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化学需氧量小于10吨/年,二氧化硫小于10吨/年的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

第三章 排污许可证的申领颁发

第五条 申领排污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报告,填写排污许可证审批表;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环境保护验收批准文件;

(三)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近三个月出具的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原件;

(四)排污口规范化验收材料;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的,须提交自动监控设施的验收材料;

排污许可证到期换证或者进行重大事项变更的,须提交排污许可证正、副本,并提交本条款第(一)、(三)项的材料。

第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颁发,并书面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七条 排污许可证分为《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具有同等效力。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三年,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为一年。

第八条 排污许可证分为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效力。排污许可证正本应载明排污单位名称、企业所在地、组织机构代码、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浓 度限值、总量控制限值、有效期限、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排污许可证副本应载明排污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企业所在地、证书编号、排放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浓度限值、总量控制限值、排放地点、排污口名称、有效期限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污染物排放执行的国家或者地方标准值,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的种类应包括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本办法所指特征污染物是:铅、铬、镉、汞、砷和烟尘。

第九条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核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浓度控制按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

第十条 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

第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后需要继续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许可证持有者应当在有效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向发证机关申请换发。

重点排污单位生产工艺、治污工艺发生变化造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向原排污许可证发放单位提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不予换发:

(一)排放污染物超过许可证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总量控制要求的;

(二)排污者生产经营所在地的土地功能或环境功能经过调整,不适宜在该区域继续排放污染物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排污许可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排污许可证正本应悬挂于主要办公场所或主要生产经营场所。禁止涂改、伪造、出租、出借、买卖或者以其他方式擅自变更转让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应当自觉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控设施应当按照规定,经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比对监测合格,其监控数据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作为核定排污量的依据。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重点排污单位履行排污许可证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实行动态管理,每月公示被列为重点监控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污量。环境监察机构负责对重点排污单位履行排污许可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违法查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其污染物排放的情况进行监督性监测;环境监控机构负责自动监测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并依照自动监测数据核定重点监控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污量,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年许可总量90%的重点排污单位实施预警,并向排污许可证管理部门和环境监察机构通报。

第十五条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排污许可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指导、监督。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排污许可证管理数据库,推行排污许可证的电子化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公示办理排污许可证有关信息。

第十六条 重点排污单位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排污单位限期整改。

第十七条 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颁发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注销排污许可证:

(一)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30日后,未申请延续的;

(二)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未达到规定条件不予延续的;

(三)排污者依法终止的;

(四)因停产、转产或其他原因不再排放污染物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颁发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可以撤销排污许可证: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颁发排污许可证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颁发排污许可证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颁发排污许可证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条件的申请人颁发排污许可证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排污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向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污许可证的;

(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三)未经法定程序发放、吊销或者注销排污许可证的;

(四)在排污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或者收受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 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逾期未补办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依照《河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临时排污许可证》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原《河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豫环〔2010〕14号)废止。

主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 督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

篇3: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制度探讨

1 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现状

当前, 我国的广东、山西、浙江等大多数地区已经出台了满足自身特点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 但是国家还未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 致使当前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执行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首先, 无法全面实施与法律相关的排污许可规定。例如, 虽然《水污染防治法》已经规定全面实施排污许可的原则, 严禁医疗污水、工业废水等无证排污, 但实际上, 无证排污现象仍未完全禁止, 法律规定与现实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次, 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存在阻碍。现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机械地将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进行割裂, 环评审批中所含的污染物信息未能在排污许可证中体现。再次, 排污许可证未能与区域设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相协调。虽然国家对重点污染物的总量进行控制、减排,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仍然存在区域规定排放量与排污许可证承载排污量相差较大的情况。最后, 核发许可证并没有统一的许可条件及清晰的程序。由于缺乏统一制度, 使得各地对于排污许可的审核条件以及申请程序有着不同的管理, 其极不利于从总量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综上可见, 当前我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现状令人担忧, 及时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的益处

我国对于污染源的管理工作涉及的环节十分繁杂, 不仅需要环评审批、竣工验收, 而且还需要排污申报、排污许可等等, 这使得管理难度与漏洞风险大大增加。为了能够有效突破污染源管理的局限, 降低环保风险, 探索开展统一管理环境污染源的新模式十分必要, 通过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建立一证式管理制度, 使得环保部门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的排污信息, 在实时关阀、动态监控中整体管理企业排污行为, 从而全面实现企业排污的有序、规范, 从根本上杜绝无证排污的困扰。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不仅能简化流程, 而且使得企业的排污以及项目审批信息更加全面, 通过载明排污权的交易变更以及有偿使用, 使得核准的排污指标得到切实强化, 规范企业能够自觉对排污总量进行控制。

3 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相关许可证的异同

排污许可证作为美国污染源管理政策体系中的核心政策手段, 能够有效控制污染源排放的各项要求, 使得污染源管理制度的确定性、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得到大大提高。首先, 在《清洁空气法案》中, 美国正式建立了联邦运行的许可证制度, 通过将污染源控制的各项要求进行合并, 使得许可证制度更易监督与遵守。而我国当前还未形成国家的统一标准, 在污染源管理的效率方面, 相对较差。其次, 法案中规定的排放标准, 大多依托于技术的检测, 通过考察地区的空气质量以及控制目标, 设置具有一定差别的排放限值。而我国的污染排放量则实行统一标准, 其并未考虑实际情况, 使得我国空气质量时好时坏。最后, 美国排污许可证的管理依循州政府独立负责的原则。一般情况下, 联邦环保局将设定排污许可证的最低要求以及审批程序, 在实时监督中由州环保局建立并运行相应的许可证制度。这一点我国管理与其相似, 当前排污许可证的管理制度主要依托于地方间的独立管理, 但是由于国家并未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 使得各地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执行力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4 简析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内涵

目前各试点省市实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大多只注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的许可。本文认为一证式管理的许可证制度应该将环境管理各项制度的要求集中通过排污许可证为载体实行一证式管理, 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许可和动态监管的过程, 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 全面反映企业的排污信息, 包括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等要素的综合许可; (2) 实现排污企业生产周期全过程监管; (3) 实现综合环境管理要求的全方位规范。

4.1 一证式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构建重点

地区实施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制度, 一方面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实现简政放权, 提高自身办事效率, 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动态监督污染源的过程中, 提高地区环保治理成效。一般地, 一证式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主要包括管理对象、管理时段以及管理内容三个方面的构建重点: (1) 实现污水、废气、固废、噪声等要素的综合许可。通过将污染源控制的各项要素进行合并, 明确排污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浓度、数量、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污染, 以及为确保地方环境质量承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计划等等, 使得许可证制度更易监督与遵守, 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2) 一证式管理应涵盖排污企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将现有污染源管理各项制度进行整合, 实现排污企业在建设、生产、停产等不同阶段的全过程管理, 不仅体现排污企业各个生命阶段的环境行为规范, 动态变化, 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排污企业生产运营期的环境影响。 (3) 一证式管理对污染源环境管理的要求更为全面, 应重新构造排污许可证的核发、监管流程, 要体现事先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的全过程管理, 对排污企业环境行为实现综合、系统、长效的管理。

4.2 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前景及发展方向

为了不断强化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 提高环境保护力度, 探索有效的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模式至关重要, 其不仅能够为建立污染源长效管理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而且有利于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目前, 我国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模式正向着更加规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并逐渐转变为企业在环保中责任、权利的法律凭证。

为更好地实现这一前景目标, 相关部门理应明确发展方向, 完善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制度。一方面, 简化流程, 提高效率。虽然一证式管理已经提高了原有排污许可证申请效率, 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环保的力度, 其可重新构造核发监管流程, 使排污许可证发放环节成为事前 (环评文件审批阶段) 许可。除此以外, 排污许可证还可替代环保设施的验收, 执行报告及日常监管替代排污申报, 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 实施全面监管。首先, 强化政府的监督作用, 对排污企业实施依法管制, 对违反许可证规定行为的采取暂扣、吊销等处罚, 督促其遵守管理要求。其次, 实施排污企业自我管制机制, 通过明确排污企业自我监测、记录以及报告要求, 落实排污企业环保的主体责任。最后,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通过公示与排污许可证相关的各类信息, 接受社会监督和公众管制, 弥补政府监管资源的有限性。

5 结语

总之, 环境容量是一种功能性的资源, 为了更好的提高环保水平, 有效控制排污指标十分重要, 只有不断挖掘其使用价值,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构建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制度, 不仅能够实现综合许可, 简化流程, 而且在环境执法监督的体系中, 强化了企业持证排污理念, 使得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卢瑛莹, 冯晓飞, 陈佳, 黄冠中.基于“一证式”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创新[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 11:89-91.

[2]刘源.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现状分析及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篇4:河南省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办法201

关键词: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080-02

Management of Pollution Discharge Permit in Nanjing City

Chen Ming et al.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 21001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charge permit management in Nanjing are firstly introduc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ischarge permit management are also analyzed. Furthermore,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Nanjing;Discharge permit;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基本制度之一[1]。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对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排污权交易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工业污染源环境管理科学化、定量化、规范化、落实总量控制制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2]。

1 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历程

1.1 历史背景 1988年南京市政府发布了《南京市污染物排放申报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成为全国35个和江苏省首批实行排污申报和排污许可证的试点城市。同年南京市环境保护局相应成立了“排污申报及排污许可证”领导小组和技术组,并给12家重点排污企业核发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安装了污水排放流量计。1991年全市发放排污许可证企业数90家,1998年全市发放排污许可证企业数达283家。1989年以来,南京市一直将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的工作纳入企业厂长(经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重点企业按证排污情况进行严格考核。2000年后随着企业厂长(经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取消,排污许可证考核工作也随之取消,排污许可证仅限于核发,没有考核,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相对被弱化。

1.2 工作现状

(1)管理办法。2011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江苏省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2015年10月江苏省环保厅印发了《江苏省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主要按照上述两个办法执行。

(2)管理层次。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由市环保局总量处统一组织,具体分为市、区两级管理。市环保局负责市直管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区、县环保局负责辖区内非市直管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

(3)管理内容。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实行总量和浓度双重控制,管理因子兼顾水、大气污染物和噪声。

(4)管理程序。发布申领通告—企业提交申请—管理部门受理、审核—发放排污许可证—发证后管理及年度考核。

2 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存在问题

2.1 缺少统一的审核细则 2011年发布的《江苏省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主要给出了排污许可证申领颁发、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2015发布的《江苏省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试行)》对排污许可证申领范围、控制指标、实施机制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并统一了全省的排污许可证正、副本及申请表等相关文书格式。但是,上述两个管理办法中均未给出统一的审核细则,在具体审核过程中,特别是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上,没有统一的审核原则,审核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容易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2.2 管理信息技术手段落后 南京市已开发了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实现了排污许可证的网络发放工作,企业网络申报,环保部门网络审核并发放排污许可证。但是,排污许可证审核过程中,需要与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排污申报数据、企业生产状况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相互参考验证,目前系统设计较为简单,尚不能支持上述数据之间相互验证,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此外,现有系统仅仅解决了排污许可证发证的问题,尚未与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结合,现有系统很难达到对污染物总量的有效管理。

2.3 缺乏系统的管理手段 目前,南京市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独立,工作主要集中在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年审等,与其他污染源管理制度的关系相对比较松散,如何将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政府环境监管的执法依据、企业环境行为的守法文书、公众环保监督的参与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 南京市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对策

3.1 制定相应的审核细则 针对目前没有审核细则的现状,尽快制定相应的审核细则,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对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及总量给出统一的核定原则,制定统一、规范的审查核定程序及工作流程,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有据可依。

3.2 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 结合全市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对现有的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与排污权交易数据进行接轨,数据做到实时更新,利用系统对每个管理区域设置总量控制目标,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结合环境信息公开,将排污许可证的审核发放、文本内容等信息进行公开,提供便捷的公众监督渠道,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管。

3.3 出台系统性的管理手段 以排污许可证为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和主线,整合现有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总量控制等污染物管理制度,充分整合已有的政策,通过排污许可证实现对排污单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相关跟踪监督制度、办法的制定,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流程。

4 结语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项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在发达国家已有诸多良好实践,被作为污染源管理体系的核心[3]。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对南京市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俊峰.浅谈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J].环境科学导报,2011,30(5):18-20.

[2]杨晓静,任志忠,宁平.云南省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思考[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3):42-45.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下一篇:中兴硬件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