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边寨飞哥说课稿

2024-05-28

初中音乐边寨飞哥说课稿(精选6篇)

篇1:初中音乐边寨飞哥说课稿

下面我将具体以《北京喜讯到边寨》这一课时为例,向大家进行阐述。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音乐形象鲜明。表现了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人们纵情舞蹈的情景。全曲由引子、五个不同的音乐主题(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以及第一主题反复再现,所构成。

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与探索的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与学情设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音乐形象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二、通过图形谱、旋律线、声势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乐曲段落、体会音乐情绪。

三、视唱主题音乐的旋律,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乐段所表现地音乐情感。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视唱第三主题旋律。及掌握第一主题中的鼓声节奏。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图形谱;旋律线;声势等多种方法。

并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多种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教具:

这节课所需要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琵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3个环节:

一、揭示主题,入边寨;、熟悉乐段,爱边寨;

三、扩展教学,舞边寨。首先进入第一环节:

一、揭示主题,入边寨

教师直接将第一主题音乐展示给学生,在对音乐有了最初印象后,可以根据以后的知识经验回答出:这是一首具有中国风格,表现热烈舞蹈场面,由西洋管弦乐队合奏的乐曲。此刻教师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边寨”又指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直入主题。

二、熟悉乐段,爱边寨

1、熟悉1主题

接下来进入第二教学环节,首先是参与第一主题。第一主题展现的是一个群舞的场面,其中有明显的击鼓声,鼓点节奏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我会引导学生“以掌代鼓”参与其中,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音乐中的鼓点节奏是这样的。(播音乐,教师拍手)这样的节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那么如何化难为易呢?我采用的数字节奏游戏法(点)先数数字——加拍手——只拍手——合音乐。

结合动作的声势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听辩能力、反应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是其他任何教学课程都难以做到的,所以它更有利于素质教育。

2、演唱3主题

熟悉了第一、第二主题后,进入到演唱第三主题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高年级来说,视唱曲谱是音乐课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便是聆听教学,对学生的唱谱要求也不可忽视。于是我选择了曲谱难度适中的第三主题进行视唱。在这个过程中,我利用旋律线展示长音、短音及音高走向,现场板书,并进行身体律动。(点音乐,现场板书)

那么图形谱可以说是在学生不会读谱时所采用的代用品,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掌握好旋律走向。

3、欣赏第四主题

接下来进入到欣赏第四主题的环节中来。乐曲的第四主题是全曲中最具有特色的一段,力度减弱,在飘逸起伏的伴奏下,奏出优美而富有色彩的旋律,好像是年轻姑娘的独舞。这一环节我们团队有个共同的想法,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民族乐器来诠释这段音乐的形象。下面我将演奏琵琶为大家展示:(现场演奏)琵琶与古筝的柔美音色,恰恰符合了表现女子独舞的音乐形象,而且更加丰富了音乐情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语言。

4、区分第五、第六主题。从听觉上分辨男女不同舞蹈场面 下面是区分第五、第六主题环节。

5、6主题音乐共同表现了男女对舞的场面。我把音乐先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理解音乐的内容。(播音乐)这是粗犷、奔放的男子舞蹈;这是轻盈、活泼的女子舞蹈。

另外我们还会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来区分音乐的形象,男子舞蹈我们选择铃鼓;女子的舞蹈选择串铃。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的聆听是完成乐曲再创作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对比感受,增强了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与认知能力。打击乐的选用丰富了课堂上的声音,也帮助学生再次理解了音乐的形象!

三、扩展教学,舞边寨

最后进入扩展教学舞边寨。由于这是一首表现少数民族同胞舞蹈场面的乐曲,那么本课的扩展环节,我会与学生共同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我将采用在之前搜集的网络资料图片、视频、及文字中选择能够辅助本节课教学的相关素材。在这一环节展示给学生,做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丰富课堂多元化内容。

最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与动人的民族舞蹈氛围中,结束我的教学。以上就是我对这一课时教学内容的阐述!

篇2:初中音乐边寨飞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第一单元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青春”的意义,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而歌曲《青春舞曲》活泼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词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同学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虚度年华,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协作精神。所以,本节课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能力目标: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

1、自然过渡法:我不会为学歌曲而直接打开课本,而是通过引导、欣赏使得学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启发下体验和感知歌曲的风格特点。

3、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进行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法

1、学生自觉参与歌曲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随乐自学歌曲并分析歌曲。

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善于合作。例如:本课设计一些节奏练习和舞蹈表演,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多媒体播放《达坂城的姑娘》】

向同学们提出:

1、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2、它是哪个民族的?

(生:《达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新疆去看一看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课件《青春舞曲》】

(二)随乐学唱歌曲《青春舞曲》(16分钟)

1、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2、再播放三遍歌曲。当听第一遍时,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并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当听第二遍时,请学生找出主要节奏型,边唱边拍出节奏型;(可多叫几位同学表演)【课件:主要节奏型

XXXX XXXX XXX X | XXXX XXXX XXX X |】 当播放第三遍音乐时,学生随乐哼唱。

3、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指挥。要求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唱完后,教师评点)

4、学生分组分段演唱,唱后互评,教师总评。

(三)作者介绍(4分钟)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 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然后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

(四)随乐舞蹈(20分钟)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

1、播放《青春舞曲》伴奏,请几位同学跟教师一起学做基本动作。(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2、请同学们分组准备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请学生朗诵歌词,说说给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学生读完后各抒已见)

4、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大家: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理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五)回味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对祖国美丽的新疆和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优美欢快的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

四、教学效果

篇3:如何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根据高中教材、考试大纲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可以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分为三大类:1.“证明不等式”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2.“参数范围”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3.含有两个不同步变量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下面我们将分类说明.

一、解决“证明不等式”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形如证明只含有一个变量的不等式f (x) >g (x) (x∈区域D) , 即对于D内任意的x, 不等式f (x) >g (x) 永远成立, 它等价于f (x) -g (x) 的最小值大于0.因此, 解决的思想是转化为求最值问题.

一般步骤: (1) 先把原不等式移项, 得到f (x) -g (x) >0; (2) 构造新函数h (x) =f (x) -g (x) ; (3) 求出h (x) 的最小值; (4) 比较h (x) 的最小值与零的大小关系.下面举例说明:

【例1】 (《数学》 (人教版) A2—2习题1.3B组1 (4) ) 当x>0时, 求证:x>ln (x+1) .

分析:这是一道证明关于x的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可以先移项得到x-ln (x+1) >0, 一边是随着x变化而变化的式子x-ln (x+1) , 而另一边则是一个常数0.因此, 要证明它, 先构造一个函数f (x) =x-ln (x+1) (x>0) , 只需证明函数的最小值大于零, 则不等式x>ln (x+1) 得证了.

【例2】 (2007, 重庆)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项和Sn满足S1>1, 且6Sn= (an+1) (an+2) , n∈N+.

(Ⅰ) 求{an}的通项公式;

(Ⅱ) 设数列{bn}满足an (2bn-1) =1, 并记Tn为{bn}的前项和, 求证:3Tn+1>log2 (an+3) , n∈N+.

分析:本题是以数列为背景, 渗透了不等式证明. (Ⅱ) 是证明关于n的不等式, 即对于任意n∈N+, 不等式3Tn+1>log2 (an+3) 恒成立.因此, 解题的思路转化为求最值问题, 也就是先移项得到3Tn-log2 (an+3) +1>0, 再构造一个关于n的函数f (n) =3Tn-log2 (an+3) +1, 最后只需证明函数f (n) =3Tn-log2 (an+3) +1的最小值大于零.

二、解决“参数范围”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1.形如:对于任意的n∈区域D, 都有f (x, c) >g (x, c) (c为参数) , 求c的取值范围.这是一个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解决的思想是:分离参数得到一边是关于x的变量而另一边是常数的不等式h (x) >T (c) (或h (x) <T (c) ) , 要使h (x) >T (c) 恒成立, 则只需h (x) min>T (c) (或h (x) max<T (c) ) , 也就是转化为求最值问题.

一般步骤为: (1) 先分离出参数c, 得到h (x) >T (c) (或h (x) <T (c) ) ; (2) 构造一个新函数y=h (x) (n∈区域D) ; (3) 求出函数y=h (x) (n∈区域D) 的最小值A (或最大值A) ; (4) 解关于c的不等式A>T (c) (或A<T (c) ) , 其解集就是参数c的取值范围.

【例3】 (2007, 辽宁) 已知函数f (x) =x3-9x2+24x, 若对任意的m∈[-26, 6], 恒有f (x) ≥x3-mx-11, 求x的取值范围.

解析:首先要认识到:mx要进行变换角色, 即把m看作变量, x看作参数.然后把f (x) ≥x3-mx-11化简为mx≥9x2-24x-11.由此可见, 要想分离参数x, 则要对x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即x=0、x>0和x<0, 最后转化为求最值问题.

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1) 当x=0时, 原不等式明显成立;

(2) 当x>0时, 原不等式转化为m9x2-24x-11x, 又m[-26, 6]mmin=-269x2-24x-11x-26x9x2-24x-11, 解得x≥1或x-119;

(3) 当x<0时, m9x2-24x-11x, 又m[-26, 6]mmax=69x2-24x-11x6x9x2-24x-11, 解得-13x113.

综上所述, x的取值范围是[-13, 1].

【例4】 (2008, 天津) 设函数f (x) =x4+ax3+2x2+b (x∈R) , 其中a, b∈R, 若对于任意的a∈[-2, 2], 不等式f (x) ≤1在[-1, 1]上恒成立, 求b的取值范围.

分析:这一道由函数包装的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我们发现, 在函数f (x) 的解析式里有一个变量x, 两个参数ab, 其中参数a的范围已经给出, 参数b的范围是未知的, 这就加大了问题的难度.是否还能像前面那样转化求最值问题呢?

解:f′ (x) =4x3+3ax2+4x=x (4x2+3ax+4) , 由条件a∈[-2, 2]可得Δ=9a2-64<0, 从而4x2+3ax+4>0恒成立, 所以当x>0时, f′ (x) >0;当x<0时, f′ (x) <0.因此函数f (x) 在[-1, 1]上的最大值是f (-1) 与f (1) 两者中的较大者, 所以为使f (x) ≤1在[-1, 1]上恒成立 (转化为求最值问题) , 当且仅当

{f (-1) 1f (1) 1

{b-2-ab-2+a.

(这里又是一个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下面又转化为求最值问题.) 又因为a∈[-2, 2], 所以-2-a和-2+a的最小值都是-4, 所以b≤-4, 故b的取值范围是b∈ (-∞, -4].

点评:虽然这道题有两个参数, 但我们仍然坚持使用“转化为求最值问题”的解题思想, 最后成功解决了问题.所以, “转化为求最值问题”的解题的思想是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方法.

2.当有的参数是很难分离出来的, 或分离后比较繁琐,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时, 我们常构造一个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 再利用它们的图象及性质求得函数的最值, 最后解关于参数的不等式, 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5】 已知抛物线f (x) =ax2+bx+14与直线y=x相切于点A (1, 1) .

(Ⅰ) 求f (x) 的解析式;

(Ⅱ) 若对任意x∈[1, 9], 不等式f (x-t) ≤x恒成立, 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分析:第一问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就能求出ab;第二问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由不等式f (x-t) ≤x化简得x2-2 (t+1) x+t2-2t+1≤0, 很明显, 我们很难分离出参数t, 因此, 可以先构造一个关于x的二次函数h (x) =x2-2 (t+1) x+t2-2t+1, 再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综合地解决问题.

解: () f (x) =14x2+12x+14. (过程略)

(Ⅱ) 由不等式f (x-t) ≤x化简得x2-2 (t+1) x+t2-2t+1≤0, 令h (x) =x2-2 (t+1) x+t2-2t+1, 因为h (x) 是一个开口向上, 对称轴为直线x=t+1的抛物线, 所以, 要使对任意x∈[1, 9], 不等式x2-2 (t+1) x+t2-2t+1≤0恒成立, 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t+1≤1即t≤0时, h (x) 在x∈[1, 9]内单调递增, 则h (x) max=h (9) ≤0, 即81-18 (t+1) +t2-2t+1≤0, 解得4≤t≤16, 又因为t≤0, 所以无解;

当1<t+1<9即0<t<8时,

{h (1) 0h (9) 0

{1-2 (t+1) +t2-2t+1081-18 (t+1) +t2-2t+10

解得t=4;

t+1≥9即t≥8时, h (x) max=h (1) ≤0, 即1-2 (t+1) +t2-2t+1≤0,

解得0≤t≤4, 又因为t≥8, 所以无解.

综上所述, t的取值范围为t=4.

三、含有两个不同步的变量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形如:不等式f (x1, x2) >T (c) (c为参数) (或f (x1, x2) <T (c) ) 恒成立, 这里面含有两个变量x1和x2, 且这两个变量是不同步的, 即它们的变化是互不干扰的.解题的思想是转化为求f (x1, x2) 的最小值 (或求f (x1, x2) 的最大值) .

【例6】 已知函数f (x) =x2-2x+1, g (x) =x3-3x2-6x+m, 若x1∈[-2, 2], x2∈[-2, 2]时, 都有f (x1) ≤g (x2) 成立, 求m的取值范围.

分析:令h (x1, x2) =f (x1) -g (x2) , 因为f (x1) ≤g (x2) 恒成立⇔h (x1, x2) max=f (x) max-g (x) min≤0, 也就是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解:当x∈[-2, 2]时, f (x) max=f (-2) =9.

g (x) =3x2-6x-6=[x- (1-3) ][x- (1+3) ],

∴当x>1+3时, g (x) >0, 则g (x) 在 (1+3, +) 上为增函数;

1-3<x<1+3时, g′ (x) <0, 则g (x) 在 (1-3, 1+3) 上为减函数;

x<1-3时, g′ (x) >0, 则g (x) 在 (-, 1-3) 上为增函数.

又∵g (-2) =m-8, g (2) =m-16,

g (-2) >g (2) ,

g (x) min=g (2) =m-16,

篇4:《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为“杰出人物”。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贝多芬正是这样的一位伟人。作为“乐圣”,他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做斗争的榜样,贝多芬更是令人崇敬。

课文写的是“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通过女佣的介绍、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和贝多芬自己袒露心声,由表及里,成功地表现出了他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文中贝多芬的性格是双重的:他有巨人般顽强的品格,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把伟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力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品味精彩语句,感悟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模仿本文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语句,学习本文“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格。

确定依据:根据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一要求,笔者确定了知识和能力目标;针对现代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说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要求,我确定了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品味精彩语句,感悟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格。

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 感悟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格。

2. 理解贝多芬凡人的行为和情感,探讨这些行为和情感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指导学生写作时如何选材。

四、教学设想

笔者准备用两课时六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第一课时主题:走进巨人 感悟精神

教学方法:启发导学式

具体步骤为: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

(二)聆听故事 走近巨人

(三)速读课文 感知内容

(四)走进巨人 感悟精神

第二课时主题:合作探究 学习技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

分两大步骤:

(五)合作探究 学习技法

(六)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

(设计理由: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地直奔课题。)

(二)聆听故事 走近巨人

(提前一星期要求学生课外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获得对贝多芬的整体印象。推荐书本: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约翰·克利斯朵夫》,丰子恺的《关于贝多芬》。推荐网站:http://www.hongen.com/art/gdyy/bmrhc/gb201.htm;http://www.ntxxjs.com/jxrj/moon/index.htm)

设置问题:贝多芬,你知多少?

让学生根据查找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进行交流,如:生平事迹、音乐成就、逸闻趣事、不幸遭遇等,然后老师着重从不幸遭遇、音乐成就等方面进行归纳。

(设计理由:1.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大课堂容量,为后面“走进巨人,感悟精神”以及“合作探究,学习技法”两环节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贝多芬有全面了解,获得整体印象,他们就急着想知道课文写的贝多芬是什么样的。)

(三)速读课文 感知内容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完成两个任务:

1.以女佣的口吻复述故事情节。

2.概括访问过程中的事件。

(设计理由:变换人称复述,既有耳目一新之感,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梳理概括能力,让学生很快地把握课文内容。)

(四)走进巨人 感悟精神

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分三步走:

1.品味语言 解读灵魂

设置问题:课文题为《音乐巨人贝多芬》,“巨人”就是本课的中心。那么,文中哪些语句能表现他巨人的品格?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巨人”:对音乐的执着,抗争厄运的刚毅顽强。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语句。这个环节要读、品、悟相结合。学生找出了表现他巨人般坚强性格的语句后,要引导学生品味重要词语,由外入内,深入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感悟他的顽强精神;重点段落和语句,还要求学生有情感地朗读。

具体从侧面描写——女佣介绍,由远及近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品味解读。

(1)侧面描写——女佣介绍:“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一点忙”——独立

(2)外貌描写:

特写镜头: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可看出其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分析这段时,笔者采用换词辨析法和想象感悟法。例如:我把“蓬勃”换成“蓬乱”让学生比较品析;分析“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一句,让学生想象并感悟贝多芬眼睛里蕴涵的复杂、不可捉摸的东西和他内心强烈的炽热。

(3)语言描写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三句话:

①“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②“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演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2、聆听音乐 加深理解

过渡:贝多芬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生命的象征,是灵魂的音响。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再次感受他对厄运的解读,与命运抗挣的顽强精神。

播放《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后说说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3、拓展延伸 话说巨人

贝多芬在耳聋后仍坚持创作,并且写出了美丽的曲子;我国也有瞎子阿炳,在失明后拉出了动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些人都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息,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人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们的故事,让你有什么感想?(力求运用一句有关厄运的名言或俗语)。为了便于学生述说感想,老师可以将有关厄运的一些名言俗语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

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困难如弹簧,你强它就弱。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把你的苦难当做一个难得的经验,忍耐一时之痛去体会它,你将因为这些苦难而比别人更了解人生。

———罗曼罗兰

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

———伯 尔

当命运递给我们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

———雨 果

小结:音乐是永恒的,贝多芬也是永恒的。贝多芬的永恒,不仅在于其音乐的成就,更在于其面对磨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今天我们走近并走进了大师;今后,我们还要走向自己!希望大师坚韧、顽强的奋斗精神,能永远伴随我们去克服今后更多的困难。

第二课时

(五)合作探究 学习技法

(新课标说:“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为此我设计了本环节。)

先让学生说心中的疑惑和发现,老师归纳,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课文还写了贝多芬另外一些性格,老师为什么不分析?

2.这些性格看上去不伟大,好像与“巨人”的中心挂不上钩,可不可以删掉?

3.我所了解的贝多芬不止这些性格,他很怪异,课文为什么不体现呢?

4.我发现课文的外貌描写很具特色,写得好。

然后老师让学生合作研究,逐一解决学生的问题,分四步走:

(1)分析人物的凡人形象,探讨凡人行为和情感的作用,学习选材技法;

(2)探讨课文为什么不体现贝多芬的怪异性格;

(3)探讨外貌描写的规律和技法;

(4)写作训练。

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与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要求:

1.选取同班同学;2.描写外貌;

3.三五十字即可;4.不提及姓名;

5.完成后朗读大家一起猜。

(六)布置作业

以“我最熟悉的同学”为题,写一篇作文。

篇5:初中音乐说课稿

《让世界充满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课题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音版初二一单元歌曲,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嗓子。

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等教具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我通过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向同学们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A非(典事迹B抗洪抢险C美国9.11救灾现场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2在我总结学生回答后,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3播放歌曲《让》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向他们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4在学生对《让》的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在让学生仔细的欣赏一遍歌曲 歌曲听完后我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让学生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我的适当的提醒)学生很快便知道问题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在出示多媒体和学生对整首歌曲的爱心感悟和我的总结后便得出答案 A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七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三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最后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说课稿:人音版《桑塔露琪亚》说课稿范文

《桑塔露琪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十三册第三单元中的《桑塔露琪亚》一课。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老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歌曲为大调式,8、3拍子,由两个乐段构成。

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从三维目标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重点:从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难点: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教具: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来进行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我认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运用了以下教法:

采用情境法并结合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音乐教学法,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视觉图像法联想想象法模仿伴奏法对比听赏法模拟演唱法合作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这一部分,也是我说课的重点部分。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1、情境导入;

2、新课学习;

3、创造表现;

4、拓展升华;

1、情境导入:首先,课件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并让学生观赏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佛罗论撒,并播放背景音乐《桑塔.露琪亚》,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欣赏完后学生谈感受,教师归纳总结并向学生介绍: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论撒的歌剧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这样创设多种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新课学习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2、新课学习1)、自主感受:教师播放《桑塔.露琪亚》,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拍子,并提示学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来体验音乐。之后,让学生说出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情绪怎样?歌曲采用几拍子写成?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引出船歌这一体裁,课件显示船歌的有关知识。

2)、多次聆听,交流学唱: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让学生用三拍子指挥随歌曲轻轻划拍子,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达到会唱唱会歌曲的目的。学生随录音伴奏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随琴轻声的用录音轻声模唱,教师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言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并适时处理歌谱中的临时升记号、还原记号的知识,附点节奏的运用,重音、顿音、跳音的处理。指导学生随琴轻声填唱歌词。

30、情感体验: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为教师轻轻的打着拍子,并分析歌曲的曲式,每一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表现,学生随伴奏录音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体验音乐,使学生自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无意识的记忆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意境,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合作,找出问题,发现难点,教师予以及时点拨解决难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审美体验中,注重挖掘歌曲的情感,声音的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

3、创造表现:聆听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桑塔.露琪亚》,让学生讨论判断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帕瓦罗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畅抒情)。

4、拓展升华:欣赏印度尼西亚的船歌《星星索》,拓展升华了本课的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学生在《星星索》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是学生久久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欧洲风格的歌曲,音乐是世界的,每个国家地区都有极具特色的音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欣赏音乐时,也要有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去容纳所有美好的音乐

中学音乐教师优秀说课稿范文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说 课 稿 说教材

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播放乐曲] 找学生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初中音乐说课稿:人教课标版《阳关三叠》说课稿范文

古代琴歌《阳关三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们老师,大家好!我是乐安县第一中学的音乐教师——刘艳玲,今天非常感慨。距离我第一次参加中小幼艺术年会已经十多年了,时光流逝,但不变的是我们对音乐这块土地的耕耘,是为它孜孜付出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是我们因为音乐而结下的深切友谊。今天的说课就让我捧起“友谊”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吧!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粵教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代琴曲—《阳关三叠》。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方式四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大家随着我的教材分析来了解一下这个音乐作品吧: 《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著名的琴曲,今天我们学习的《阳关三叠》确切地说应该是一首古代琴歌。所谓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歌曲创作的初衷来源于唐代王维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名《阳关三叠》。在唐代它已经是一首家喻户哓的“流行歌曲”了,我们现在传唱的《阳关三叠》每一叠的上阕歌词还是引用王维的原诗,而下阕则是后人为了丰富歌曲而创作的长短句。词曲的珠联璧合,堪称我国民族音乐史上的一颗明珠。李商隐曾在诗中对它这样赞叹道:“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面对这样一个古代经典的音乐作品,结合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本年级段学生各个领域的要求,我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音乐的欣赏和演唱,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中国灿烂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在情感目标上,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体会“友情”这个人类吟颂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标准中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以审美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学会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渗透到音乐之中,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

重点:学唱《阳关三叠》片断,体验其情感。难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首先我对我的教学方法选择如下:因为用多媒体制作的图像动静结合,神形兼备,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所有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因材施教更能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我采用了启发开放式教学法;听唱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且这首歌旋律简洁,所以我采用了听唱法。

三、说教学过程

在充分的理解和准备之后,我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逐步欣赏,深入理解 ※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拓展学习,丰富知识 ※课堂小结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田震演唱的歌曲《干杯,朋友》MTV,听,这句句动人的歌声不正是《阳关三叠》今天更直白的倾吐吗?所以我选择了这样一首歌曲来铺垫下面的教学,为启发歌曲情绪作好了准备。

接一来在新授部分我首先让学生“逐步欣赏,深入理解”。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电影画面、音频资料和问题引导,使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理解歌曲。例如我首先给学生播放《阳关三叠》合唱版电影画面,我再让学生观看《送元二使安西》情景电影资料,我还让学生聆听王秀芬老师独唱的《阳关三叠》,在逐层欣赏中,学生感知了古代音乐的风格特点,看到了二位好朋友分别时的情景,了解了什么是“三叠”!《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说:“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沉浸在作品的世界里,学生被吸引,就会很投入,愿意想,愿意说,愿意参与音乐,也使得突破重、难点变得水到渠成。接下来在“学唱歌曲”这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多次聆听歌曲,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演唱变得很简单,我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可以是情境表演,也可以给好朋友写悄悄话,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或声势节奏来为歌曲伴奏。让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感受,最后达到有感情的演唱。

为了拓展学习,在第四个教学环节中我加入了二胡、古筝、还有埙等乐器演奏的片断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引发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最后教师用激昂的语言作课堂小结

各们老师,今天我们从古人的音乐声中再次体会了“友情”这个人类吟唱的永恒主题,更让我们感触是我们久远的华夏音乐就有那么多让我们惊叹的东西,作为新时代、新风貌的音乐传播者,我们更有责任去珍爱、保护它们,也有责任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为我们华夏灿烂的音乐文化添上绚丽的一笔!以上也是本课我对我的学生作出的最后的课堂小结,四、下面是我今天说课的最后一项内容,——说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首先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教师多用激励性的语言,以鼓励学生。小组评价: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所以我选择了小组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作出自我等级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当然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可以放到课后去进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和各位老师共勉!

初中音乐说课稿:《青春舞曲》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内容。整个教学单位内容包括《牧马之歌》、《乌夏木克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青春舞曲》以及《新疆之春》。

整个教学单元我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弱处理《褐色的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重点欣赏歌曲《牧马之歌》、弱处理《新疆之春》.《乌夏木克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这样安排的目的不仅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同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以铺垫。

《青春舞曲》这首民歌是由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再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基本相同的节奏的乐句组成,同样的旋律重复及最末两晓节稍许变化的旋律,再加上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使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3、教学重点:体验作品中的音乐情绪;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4、教学难点:尝试再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自行创作出表现歌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5、教具准备:电子琴、手鼓、铃鼓、自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正处于晓学向初中过渡时期,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晓学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窒。注意: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保护嗓音。

三、说教法、学法: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晓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一)、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1、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你还了解新疆的什么?(课件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通过情景创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新疆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做到了学科渗透与资源共享,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渗透过程。(二)、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1、欣赏《褐色的鹅》:首先本节课要学的就是一首地道的新疆民歌《褐色的鹅》。[课件:欣赏《褐色的鹅》] 【设计意图:体会音乐情绪,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

2、节奏练习:介绍冬不拉````(接下来,我们学习根据新疆民歌改编整理的歌曲(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三)、层层深入积极体验

1、完整的欣赏《青春舞曲》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受。(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音乐,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教师要多从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来引导。】

2、歌曲学唱。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学生试填歌词,教师根据学生再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再歌曲演唱中要求学生用一半的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能唱出欢快的情绪和节陪的韵律感。【设计意图:突破难点】

3、表现与创造:介绍手鼓(课件),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以下练习

节奏组: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节奏乐器的组合等来表现歌曲;演唱组:运用改变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来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由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再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4、德育渗透:《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以青春像„„造句并说说理由。

《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热瓦甫弹唱、十二木卡姆、冬布拉弹唱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能够认识并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乐器的音色。【能力培养】能够用相关的节奏为乐曲伴奏,并学会新疆的相关的新疆音乐的文化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音乐的喜爱。

重点:使学生能够感受、体验热瓦甫弹唱、十二木卡姆、冬布拉弹唱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难点:能够认识并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乐器的音色。教法:讲解法、以鉴赏实践贯穿始终、提问法分析法

板书设计:《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1.木卡姆解释;

2、乐曲风格特点、对乐曲分析;3.胡西塔尔、手鼓乐曲介绍。

《褐色的鹅》:1.是一首冬布拉弹唱;2.冬布拉弹唱解释。

初中音乐说课稿范文:人音版第十四册第三单元越剧现代戏《采茶舞曲》

美丽越剧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根据第十四册第三单元的越剧现代戏《采茶舞曲》延伸内容,《采茶舞曲》这首歌曲糅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优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但在上课中我们仅已歌曲糅进了越剧的唱腔对学生进行解释,学生还是不能深入体会音乐的。为了学生更好地了解越剧的有关知识和唱腔特点,设计了《美丽越剧》这一课。从越剧的聆听欣赏、表演欣赏、表演体验等手段,分析小结越剧的唱腔表演特点,加深学生对我国丰富的地方戏曲文化的认识及体会,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①运用我国民间越剧的一些著名唱段欣赏,增强学生对本节音乐学习的兴趣。②学唱越剧的小片段,亲身体验越剧的特点,让学生音乐的感受具体形象化,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越剧唱腔的感受体验及唱词中方言咬字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越剧的演唱,表演体验。

二、说大纲

本节课符合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弘扬祖国音乐文化。

三、教学对象

课业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的初中生,认为听听音乐,就是在进行音乐欣赏;对于音乐欣赏课则认为可有可无。这种心态、现状影响、制约着学生对音乐的理性欣赏,使他们陷于一种表面、肤浅、片面、甚至盲从的认识中。音乐欣赏的方法、音乐欣赏的乐趣、音乐欣赏的真谛,急需为师者引导、组织、指导,这样学生才会在音乐欣赏中真正做到理性的欣赏,这样才会用心去品味音乐给予人们的无穷魅力;这样才会在音乐欣赏中体味到人生极大的愉悦,得到真善美的熏陶,才会在心智、才智上全面发展。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越剧的起源与发展,知道越剧有关的著名演员和剧目。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了解越剧的唱腔特点、演唱方式;学会《我家有个小九妹》前四句.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越剧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程序设计:组织教学----传授新课----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2.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播放越剧《沙漠王子—算命》,为学生营造戏曲的情境。

2、新课导入

①播放两首戏曲音乐——《女驸马》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请学生说一说哪段是越剧? ②简介越剧的起源。③介绍越剧名家、名剧。

3、欣赏感受

①聆听教师演唱越剧,请学生说一说唱词内容。

小结越剧的特点——用绍兴嵊州方言演唱 ②播放越剧《惜别离》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越剧的演唱风格。

小结越剧的特点——唱腔优美,圆润委婉

③欣赏越剧《十八相送》视频选段,分析越剧的表演特点

小结越剧的特点——表演细腻、秀丽文雅

4、学唱体验

①聆听录音范唱《西湖好》

②教师范唱《西湖好》前四句,强化其中典型的几个方言咬字

③学会演唱《西湖好》前四句

5、实践体验

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活动过程分戏曲知识关、戏曲表演关和戏曲演唱关,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手段巩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6、结束教学

学生在越剧音乐中走出教室。五.说教学反思

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我们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在这节课中通过课前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中展示、交流,通过课堂即兴表演活动,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理解欣赏音乐的一种教学方式,表演性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能大胆地上台、当众参与表演,在活动体验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弘扬、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1、主体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采用启发方法,尊重学生情感和心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2、全体性: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在听赏中力求面向全体,营造学生共通的欣赏氛围。

3、创新性:大胆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发挥思维空间,多动脑、动口、动手、参与音乐课堂。

4、有效性: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收获,成功的体验了音乐作品;同时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达到视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增进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初中音乐说课稿:音乐欣赏《樱花》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在演奏形式上选用了合唱曲和器乐曲,做为以民歌樱花改编的合唱曲和器乐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相同音乐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既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帮助了学生认识改编乐曲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

2、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歌曲的独唱、齐唱、合唱、器乐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辨别器乐改编曲运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尝试改编歌曲的演唱形式。3)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4)针对学生年龄小,对于音乐形象较易理解的歌曲学生较喜欢,对于器乐曲缺少认识,希望通过欣赏与比较,培养学生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2)认识改编曲的几种主要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二、说教法

1)问题聆听法:

这节课我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借助日本民间舞蹈动作体验歌曲平稳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通过边聆听歌曲边观看各种有关日本风土人情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说出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并试为歌曲起名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学以模唱为主,分乐句聆听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对比欣赏法:

合唱曲与器乐曲之间的对比欣赏,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现方法。并尝试将器乐改编曲的表现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改编中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改编的几种方法。认识到音乐的学习不是单纯、唯一的继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更为丰富的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主题歌曲与剧情的关联,使学生较直观地理解主题音乐的作用。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进一步加深对改编曲的认识。

1)听、画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聆听乐曲与选择画面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的不同变化,并能够借助不同的画面区分各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变化。

2)实践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聆听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和了解改编曲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与教师在共同聆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聆听歌曲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选用的各种有关日本人文景色的画面,边听音乐边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2、我为歌曲起名字

以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从中了解歌曲的含义。从歌词中理解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时都会到户外去赏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3、歌曲模唱

这个环节教师运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让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并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学生共同推敲歌曲应有怎样的歌名,选取出较有创意的想法,更能表达歌曲的内涵。

三、欣赏合唱曲《樱花》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过聆听合唱曲,让学生试说出与教师的演唱以及同学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而复习了独唱、齐唱与合唱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能够做简单的模仿。

四、欣赏器乐曲

让学生分辩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示,说出你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区分的。

运用带问题欣赏音乐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又可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参与音乐活动。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手势或是画图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首器乐改编曲通过器乐独奏、不同的器乐独奏、几件乐器的合奏等形式,并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五、改编歌曲

在聆听和了解器乐曲改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编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乐曲中不同演奏乐器、各种乐器的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运用这些方法对歌曲进行改编,将掌握到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比如可以运用独唱、器乐演奏、齐唱等学生会的音乐表现

初中音乐说课稿:《新疆之春》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新疆之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音乐欣赏曲目,第三课时。初中音乐第七册属于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一般音乐能力,着重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春之声》,则重点是了解、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春天美好时光。中华民族音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生活气息,是劳动人民的指挥结晶。学生通过学习,将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曲作者是马耀先、李中汉。乐曲采用维吾尔族音乐素材,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幸福生活、欢欣鼓舞的生活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②聆听、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并体验小提琴齐奏的艺术特征。③能演唱、背唱《青春舞曲》④能创造性地为歌曲、乐曲配伴奏

根据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教材本身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定为:重点:感受、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难点:为乐曲编配伴奏。①感受新疆民族音乐风格,体验小提琴演奏的艺术特征。

②能用身边乐器(手势、自制乐器)为乐曲配伴奏,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二、说学情:

鉴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本课音乐欣赏要降低困难系数,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根据教育学和人类智力发展规律表明: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这一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而音乐欣赏恰恰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聆听音乐,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说教法:

根据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课音乐基础知识,欣赏不必要精讲细唱。只需从整体上把握,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知力,开阔音乐视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鉴于这点认识,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愉快教学法;②复习引入教学法;③提问教学法;④试唱教学法;⑤点拨教学法。其中以①愉快教学发法;②复习教学法;③试唱教学法;④点拨教学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四、说学法:

1、自学法: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本课中,着重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习惯,达到自觉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大屏幕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情境交融,以情诱兴,为学好新课做铺垫]

2、复习导入:列举常见的新疆民族—复习歌曲《青春舞曲》:起伏流畅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密集而富有动感的节奏,展现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采。师生随着乐曲边唱边做运动,自发表演,充分展示自我。

3、整体感知:1)感性欣赏《新疆之春》:让学生看着画面,聆听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

[初听乐曲,感受音乐,整体把握乐曲的情绪。整体感受是音乐自身规律的体现,也是艺术熏陶饿一个方面的要求,是真正提高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符合从整体局部的认识规律。体现了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练习,能够引起音乐教育理念。] ⑵设置疑问:A、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C、是采用哪种演奏形式?根据设置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整理归纳:这是一首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演奏乐器是小提琴,伴奏乐器是钢琴。

(3)作品简介:教师简介乐曲有关的背景知识:《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曲家马耀先、李中汉,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素材,1956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曲调优美、流畅、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4)视唱练习(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击拍、视唱练习。(要求:旋律顺畅、节奏准确)精讲多练,以唱代讲,以唱入境,以唱悟情,最后熟唱乐曲主题。[通过让学生视唱主题音乐,以唱为主,在唱中感受,在唱中理解,这种注重唱的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音乐欣赏的课“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学习目的]

4、理性欣赏,突出重点: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引导、启发: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音乐一起飞翔。[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音乐自由飞翔,构建自己心中美丽的新疆画面。这时,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会踊跃说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我认为:这种将音乐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音画展现,画中领悟,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拓展思维空间。既落实了本课音乐欣赏课的重点,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艺术创作,突破难点: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乐队,利用身边乐器(身势、唱歌、跳舞)或自制乐器,为乐曲《新疆之春》编配伴奏,教师指导,适时点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将音乐欣赏的感受运用于艺术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再现音乐的能力,达到能力拓展升华学习目的。

6、创作表演:学生分组表演、个人表演,然后进行评比。如:分组练、演、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选出“优秀乐队”、“最佳表演者”。[音乐艺术是一门表演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后,就要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自信心,获取成功的自豪感。这也是知识、技能反馈检测的重要手段。]

7、教师总结:《新疆之春》带领我们领略了天山风光,了解了新疆的民族音乐风格,体验了祖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在《新疆之春》音乐中结束课。]

六、说板书设计:谱例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容易掌握并准确熟唱乐曲主题。1=D 2/4

《新疆之春》 1 2 | 34 3 | 21 23 | 2 2 | 5 1 2 | 34 32 | 1 1 :||

初中音乐说课稿:《当兵的人》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王晓岭的词作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当兵的人》这首歌,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2、初步了解当兵人的生活,热爱当兵的人。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㈠、新课引入(由学生表演导入)㈡、新课教学:

一、欣赏歌曲《当兵的人》。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演唱的情绪怎样? 生答,师归纳:演唱家怀着激昂的情绪、用饱满有力的声音演唱,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二、作品分析:

1、“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王晓岭的词作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2.作者简介: 王晓岭,歌词作家。河北定州人。1969年入伍。1984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创作。代表作有歌词《三唱周总理》、《风雨兼程》、《当兵的人》等。

 臧云飞,作曲家。祖籍河北清苑,生于山西太原。1969年入伍,1979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歌曲《当兵的人》、《珠穆朗玛》等。

三、学唱歌曲:①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歌曲。②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伴奏)

③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一组表演时,其余三组注意歌曲演唱的正误。)教师根据各组的不同情况,进行评点。(设计意图:歌曲学生较熟悉,用分组自学方式,可发挥学习能手的作用,增强合作性。)

四、歌曲的处理

1、教师范唱,请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分析歌曲中哪几句是饱满有力的,哪几句是连贯抒情的。生讨论回答,师归纳:《当兵的人》为4/4拍,降B大调,两段体结构(有带再现因素的单二部曲式)。 伴唱唱出开始的引子,是由歌曲的音乐主题构成,集中、有气势,展现出军人的英雄形象。

独唱接着唱出歌曲的主要部分——A段,前16小节为复乐段结构,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当代军人威武高大的形象。B段,后16小节为四句体结构,音乐由高音区转入中低音区,舒展亲切,是发自内心的倾诉,与A段形成对比。接着音乐发展逐渐向上,显示出“热血儿郎”的英雄气概。歌曲的最后补充结束句,不但是主题的再现,同时将情绪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这豪迈的心声就是当代中国当兵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最好的表达。

2、歌声的指导,主要抓住咬字吐字(如“咱”)、断音与连音(主要是两大部分)。

五、教学拓展:分析歌词,分组讨论歌词中的“一样”和“不一样”。

听两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军旅歌曲,让学生体会当代军人与过去的军人一样不一样。面对亲人解放军,你准备选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A、写一段赞美解放军的话。B、唱一首歌歌颂解放军的歌。C、做一件有趣的作品。D、画一幅美丽的图画。E、跳一个欢快的舞蹈。F、写一封慰问信。㈢、小结,在《当兵的人》演唱中结束教学。

初中音乐说课稿:《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范文

《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伏尔加船夫曲》,课时为一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在弘扬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理解其他国家民族音乐文化。所以,八年级下册内容中设置了“外国民歌集锦”这一单元。《伏尔加船夫曲》是其中一首民歌。该歌曲是俄罗斯民歌,其音乐个性独特,形象鲜明,表现了帝俄时代船工们的沉重劳动和苦难生活,也反映了他们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重点欣赏曲目之一

所以,我结合乐曲内容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为:

1、学会聆听音乐,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特点和风格;能够辨别三种男声演唱类型及音色特点。

2、培养学生对欧洲民族音乐热爱的兴趣,并主动探究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内涵。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基本情绪、风格和特点,理解歌曲主题思想。

二、说教法:

1、提问发: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参与思考问题。老师逐步引导,层层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学生用知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听唱法:通过聆听、演唱歌曲来感知音乐,想象音乐意境,在美妙的歌声中得到美的享受。

4、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解决疑难

5、启发开放式教学法:对学生有不确定性问题,老师给予方法和内容上的引导,帮助学生冲破难关。

三、说学法: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将利用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综合手段进行。

1、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用合作、比较、探究法。通过比较、合作,探究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新课导入:

1、以创设情景导入,通过视听结合,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欣赏〈西部放歌〉、<我爱祖国的蓝天>、《伏尔加船夫曲》,辨别三种男声演唱类型及音色特点。

(二)新课教学:

1、聆听音乐,感知音乐基本情绪、音乐要素及体裁

2、分析、理解、联想、聆听音乐。把音乐要素、音乐意境、音乐相关文化及内涵相结合。

3、分析作品的结构

A A1 A2 尾声

(1-20小节)(21-36小节)(37-52小节)(53-64小节)

(三)、表现、创造音乐:让学生参与到创作、表现、评价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性和实践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初中音乐说课稿:《动物狂欢节》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中师音乐专业班《音乐欣赏》课本下册第三章:浪漫乐派时期的作品欣赏。我认为本课的内容在外国音乐作品欣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欣赏在这本课本中不但从内容上是最多最丰富的,而且世界许多著名的作曲家的作品也大多在这个章节。而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又特别具有代表性,因为他的作品“在技术与风格上既继承了古典的传统,又能吸收新的发展成果”。同时《动物狂欢节》这个作品在小学音乐教材和中学音乐教材里都有,可见其重要性之所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明确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的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小学音乐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重点及难点

1、重点是: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曲《天鹅》及第十四曲《终曲》;

2、难点是:联系小学教学实际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

四、学生情况分析

022班是二年级音乐班,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一学年的音乐欣赏课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知识和能力,对于《动物狂欢节》这样的标题音乐作品他们还是有一定的理解力的,但是作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这样的知识和内容他们还是比较缺乏的。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欣赏法、讨论法和练习法。

讨论法主要体现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中采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法是主要依据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引导创作法”而来,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结合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六、教学过程

1、欣赏《动物狂欢节》第十三曲《天鹅》 这个过程主要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通过仔细欣赏音乐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2、欣赏《动物狂欢节》第十四曲《终曲》

这里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网络资源,讨论式的自主学习,并采用“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向另一组的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体现了现代自主、合作学习的教育新理念。

3、讨论教学设计练习

这个过程是通过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自选《动物狂欢节》其中的一曲作为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提交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由各组互相提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并在讨论中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了师范性。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于:

1、实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3、突出了重点,较好地解决了难点;

4、教法运用合理恰当,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突出了师范性;

5、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6、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在于:

1、时间安排稍显紧张,问题探讨欠深入;

篇6:初中音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十送红军》。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

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着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土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上一篇:中学党支部落实八项规定整改措施下一篇:游子吟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