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2024-06-22

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共10篇)

篇1: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县残联办公室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县委宣传部有关文件要求,现将残联办公室自7月21日后开展的 “互信互帮互爱互信”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汇总统计如下:

一、(1)组织残联干、职工全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县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办公室共9名干部,分别深入到2个联系点,积极组织各自联系点的农牧民及宗教人士进行了集中学习和讨论,各族农牧民57 余人参加了学习和讨论。充分调动了各民族群众学习民族团结政策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积极性。

(2)组织残联干部、职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县残联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和收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写的《正确认识“7〃5”事件宣传提纲》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和市委宣传部下发的《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维、汉两种文字)和《大爱民族情》教育光碟,制作专题宣传板报,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机关干部群众切实认清“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罪恶本质和“三股势力”的丑恶嘴脸。

(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县残联机关干部职工在 “三同”联系点马家庄子,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工作,给村民发放民族团结教育宣传资料55份。

(5)组织观看暴力恐怖图片展。

7月29日县残联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县工会组织的观看7〃5”事件暴力恐怖图片展活动,并在7月14日召开了揭 1

批以热比娅为首的民族分裂分子的丑恶行径讨论会。

(6)组织慰问了卡点执勤人员。

7月16日县残联根据萨尔达坂乡党委的统一安排、对卡点执勤巡逻的公安民警、机关干部、民兵进行了慰问,送去了价值200多元的西瓜、矿泉水、方便面等慰问品。

二、县残联干部职工开展“互帮互助互信互爱”帮扶活动的工作安排:

组织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县残联将继续结合“八进村、五促进”活动,在“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三同”联系点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对所包村组普遍进行走访宣传,对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并以帮助发展生产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长期帮扶措施。

县残联办公室

2009年7月20日

篇2: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颁布以来,我们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增进团结、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各族群众更加坚定自觉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加坚定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前,我乡民族团结各项工作开展顺利,顺利进入

第三阶段。

一、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坚持加强领导,分类实施,提高各族干群众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条例》颁布和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此次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改革发展”,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了《条例》,使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认识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各村结合实际将《条例》作为党课和对村民面对面宣讲的主要内容,各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到教学课程当中,通过分类实施,明确了机关、村队、学校及党员干部在教育活动中的责任和应有的积极态度,都能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尽自己的责任,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二)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时时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大课堂。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一是强化学习宣传。采取多种形式,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为主,在全乡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等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学习教材、学习课时、学习效果三个到位,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大讨论。让农牧民切实感受到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支持,没有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农牧民今天的富足生活。

二是抓好载体。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相互学习语言,民族风俗,并开设了“双语集中学习培训班”分汉、哈两种语言进行培训,每天保证学习2个小时,通过学习各族干部都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截止目前,全乡达到A级水平的有15人,B级水平的有28人,C级水平的有15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乡团委在肉孜节和中秋节期间在各校开展了《你到我家吃月饼,我到你家吃馓子》的主题活动。各村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开展了民族团结模范评比和创建活动。

三是抓住重点。将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做到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以此次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从小抓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好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从小就加强对“三个离不开”、“四个高度认同”、“五观”思想的教

育,促进各民族少年儿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睦共处。各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还开展了“少数民族人物故事”演讲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广大青少年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一次教育”、“感到一次关怀”、“参与一次活动”,团结教育青少年,温暖凝聚青少年,增强各族学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坚持以树立典型为载体,推动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我乡加大力度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进行了宣传,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带动各族群众参与到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来。并通过层层推荐,在全乡范围内推选了1个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名先进个人,3名维护民族团结好少年,还通过广播、面对面宣讲,组织维护团结好少年在各学校作了巡回演讲。与此同时,乡党委还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模范单位的创建,截止目前,全乡共建成县级民族团结模范村9个,模范学校3所,模范单位5个,创建率达到100%,形成了全民创民族团结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七月份,我们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组织乡村干部,按干部包户片区进行社情民意大调查和民族团结大宣讲,重点对《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及“七五”事件的本质进行了面对面宣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不断

巩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搭建交流共同的平台,积极加强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的管理,严格落实宗教工作三管一责任两制度,开展辖区内宗教人士座谈会,引导好宗教界人士,并通过他们教育好信教群众,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正确处理爱国与爱教,国法与教法的关系,使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开展,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并及时处置,防治矛盾的激化和发展。

(五)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扎实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深入我乡贫困户,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切切实实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年初以来,乡党委、各村党支部先后慰问各类困难户、受灾户计300余户,送去慰问物品及慰问金16万余元,为受灾户援建抗震房308栋。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结对子、帮生产、促增收”活动,组织广大农牧民群众结对子互助、共同发展,共结成生产帮扶对子763对,栽植友谊林3处1100亩。

二、取得的成效

(一)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结合入户宣讲,给农牧民群众讲法律、讲政策、算经济帐,在推进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高效种植业和劳务输出等四项富民产业时,都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仅2010年,就完成牧民定居75户,完成年初计划的167%,春季树上干杏种植9885亩,秋季整地7000亩,定植1600亩,为尽快搭建8000—10000元的农牧同收入框架奠定了基础。

(二)平安创建进一步巩固。通过深入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建设活动,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工作,各族民族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得到提高,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意识逐渐加强,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的社会稳定。

(三)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全乡社会稳定。信教群众普遍反映,近年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得好,执行得好,经济发展快,社会稳定,真心感谢党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和关心。

(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高起点、严管理、广覆盖”的城乡规划建设要求,我乡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2010年完成乡政府及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创建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重点村1个,全乡9个村村内道路、村级医务室、安全引水等全部完成,有3个村达到抗震安居示范村标准,州电视台《好时光----我们的新农村》栏目,对我乡推进新农村建设情况制作了一期节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我乡各村群众收入虽有了明显增长,但集体收入较少,尤其是玉什阔灭依、索孜木特、直属村等三个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兴办公益事业和发展项目处于投入不足或无力投入的状态,进一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上投

入不足。

(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些村的基础设施老化,加上乡村财力有限,如无项目支持,就很难完成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让农牧民群众第一时间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上有一定差距。

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抓好帮扶工程。实践证明,帮扶工程得到了全乡少数民族群众的极大拥护。今后,希望上级部门一如既往地抓好帮扶工程,努力推进乡村整体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相对落后的面貌。

(二)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持续抓好稳定工作。加大对各族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他们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对破坏民族团结的坚决予以打击。协助有关方面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巩固全乡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

篇3: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省教育厅、省民委联合开展云南省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征文启事为促进民族⑷结教进课堂、进头脑, 有效推进我牲今‘:校民族W结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省教育厅、竹民委将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 在《云南教育》和《今口民族•中小学版》开展云南竹学校民族W结教育征文活动一、活动意义通过活动, 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旧, 树、>:逑设伟大祖国的远大志向, 学习建设美丽家乡的知识技能, 投身民族《结的伟大实践, 同全同各族人民一道,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梦、56个兄弟民族-家亲的团结梦二、征文内容及要求o学生作品 (反映民族文化、民族闭结的作品) •文章类丨000字以内•绘画类类型不限, 可是单幅作品也可暴系列作品, 配作品说明, 100字以内•摄影类配照片说明, 300字以内©教师作品 (民族团结教育巾的小故事、经典教学案例、教学心得体会等) •义章类3000字以内•绘|Hli类类型不限, 可是单幅作品也可是系列作品, 配作品说明, 100字以内•摄影类配照片说明, 300字以内©记录性作品 (记录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感人事迹, 记录学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中有特色、有亮点的活动) •文章类3000字以内•绘inii类类型不限, 可是单幅作品也可是系列作品, 丨《作品说明, loo字以内•摄影类配照片说明.300字以内三、征文作品刊登及评选O优秀作品刊登师生反映民族团结的f尤秀作品将刊登在《云南教育》和《今曰民族•中小学版》上。©征文作品评选为表彰先进, 活动结束后, 格、教ff厅、省民委将组织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和“优秀作品奖”。四、投稿方式投稿请发电f邮件至:728§70638@qq.c«m或邮寄到:ki明市学府路61衿云南教疗报刊社《云南教育•视界》编辑部邮编:650223;联系人:张金灿;联系电活: () 87丨一65844725

篇4: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坚持“一个确保”,是指各学校认真落实课时、订购教材、安排教师授课,确保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在课时安排上,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每学年教学10课时,普通高中每学年8课时,职业高中每学年12课时;在教材选择上,小学三、四年级使用《中华大家庭》,五、六年级使用《民族常识》,初中使用《民族政策常识》,高中学生使用《民族理论常识》;在教师安排上,民族团结教育课主要由品德学科教师承担。

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各学科教育紧密结合。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中,在语文、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中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等方面的教育;利用美术课学习少数民族手工制作方式,观摩少数民族工艺品等;在体育课上,让学生直接参与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歌舞,从中体验民族歌舞的魅力。二是课内外教育紧密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将民族歌舞、民俗文化纳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中。

开展好3项活动。一是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二是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以爱国、团结、奉献为主题,开展好“56个民族是一家”国旗下讲话,召开“民族团结大家庭”主题班会,开展“我爱家乡”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国庆节、六一节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红歌大赛、演讲比赛、民族歌舞竞赛等活动,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三是开展关爱民族学生活动。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学生,住校生补助、困难学生补助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让学生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绿春投资近2亿元调整 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

本刊讯 (通讯员 石 荣) 绿春县深入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强化落实教育脱贫责任,把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优化建设工程作为“发展教育一批”的重要举措,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着力推动边境教育大发展。目前,县委、县政府已无偿划拨学校建设用地262.7亩,预计总投资1.96亿元,新建3所学校。

新建1所高级中学,促进普通高中规模化。为加快推进高中教育扩规提质,弥补当前普通高中与初中合署办学的管理短板。该县预计投资1亿元新建1所高级中学,规划校园占地面积163亩,总建筑面积37 417平方米。目前,共整合资金3 676万元,教学综合楼已进入二层主体施工。建成后,该县将实现普通高中独立办学的目标,可同时容纳64个教学班3 200名学生。

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针对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总量与学位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该县预计投资7 300万元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思源学校),规划校园占地面积88.7亩,总建筑面积31 000平方米。目前,共整合资金4 203万元,已完成地质勘查、总体规划方案,正在做施工图纸设计。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6个教学班1 800名学生。

篇5: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各乡(镇)统战民宗办公室:

今年5月,是全区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在当前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立足新起点,努力实现**县“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弘扬卡德尔•巴克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好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县委和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有关要求,决定在全县统战民宗部门认真开展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现就开展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开展自治区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双拥共建”为主题,以“歌颂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各族群众离不开解放军、解放军离不开各族群众”为中心内容,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双拥”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宣传**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发展,各族军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大力宣传近年来驻阿部队为各族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大力宣传各族群众热爱子弟兵的真挚情怀和动人事迹;大力宣传“双拥”工作和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以卡德尔〃巴克同志的精神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进一步增进军政、军民、民族团结,再掀“双拥”工作的新高潮,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舞各族党员干部群众为建设美丽、和谐的新**,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主题活动

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要以开展向卡德尔〃巴克同志学习活动和深化“双拥共建”为主要内容,在全社会掀起“双拥共建”的新高潮,努力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为做好今年民族团结教育月“双拥共建”主题活动的宣传,统战民宗部门将集中组织开

展以下活动。

1、召开动员大会。

5月初,各乡(镇)统战民宗办公室要积极配合乡(镇)党委召开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认真安排部署,并号召全县统战民宗干部、宗教人士向卡德尔〃巴克同志学习,在全县统战民宗干部、宗教人士中掀起一个学习卡德尔〃巴克的热潮,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族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推动全县民族团结和“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2、举办座谈会

各乡(镇)统战民宗办公室要组织宗教人士召开座谈会,畅谈学习卡德尔〃巴克体会,对照卡德尔〃巴克先进事迹谈如何发挥“非党基层干部”作用,如何坚决同“三股势力”作斗争等。

3、开展“第4个扶贫周”活动。

各乡(镇)统战民宗办公室要把开展扶贫周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动员组织宗教人士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和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尤其要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帮助贫困农牧民搞好庭院改造,发展庭院经济以及帮助贫困户解决当前生产生活困难等方面多办实事好事。

三、注重实效

各乡(镇)统战民宗办公室在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按照突出“双拥”主题,做到以月促年,开展“大总结、大宣传、大行动、大表彰”的思路和要求,扎实深入地开展各项宣传教育活动,认认真真地办好“双拥”实事,实实在在地见到成果。

四、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精心组织。今年的民族团结月活动主题多,涉及面广,各乡(镇)统战民宗办公室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做到精心部署、精心组织。

加强组织协调。乡(镇)统战民宗办公室要积极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协调和服务工作。要在动态宣传、典型宣传、活动开展上

配合乡(镇)周密策划,精心实施,力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各乡(镇)统战民宗办公室要把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及“第4个扶贫周”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上报县委统战部、民宗局。

中共**县委统战部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篇6: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汇报

为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古城区城市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工作要求,根据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工作指导,切实加强领导组织,扎实推进各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古城区位于西广市中心城区,是西广市区的南大门,通往阳朔、贺州及广东地区的主要通道。总面积89.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现辖三塘乡和古城、北门、西门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火车站、汽车站各1个,人民医院等3家三甲医院,场4个大型卖场,XX菜市4个大型菜市,以及古城公园等旅游景区。管理区域面积大,人员流动数量多,生活类、旅游出行类小型商贸繁荣,成为外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到西广市经商、生活的主要聚集地。

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主要为维吾尔族、回族、藏族、彝族、壮族、苗族、瑶族等,其主要来源地为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南部等。主要分布情况有以维族、本地回族为主的古城菜市片区,以维族、外地回族为主的火车站、汽车站片区,以本地回族为主的广东路片区,以从事医药、拔罐行业的瑶族为主的北门片区,以及零散分布在广西路、广东路、北海路段开设拉面馆等的外地回

族群体。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安居乐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城市管理工作紧密相关。

二、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针对城市管理中少数民族人员超城市容量涌入,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民族知识相对匮乏,各职能部门联合管理、综合执法配合不力等问题,我局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管理服务理念。结合工作实,紧紧围绕抓好“三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三支队伍”(领导干部队伍、专业队伍、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和狠抓“三项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努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采取适合流动人员发展服务需要的新措施,加快改进只侧重日常管理的传统模式,有效地促进流入辖区少数民族经商群体的管理服务工作。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活动认识获得明显提高。我局围绕活动进机关的要求和特点,编制培训学习计划和内容,切实抓好学习教育。一是抓好班子领导学习,培养活动实施领头羊。组织班子领导认真学习活动的意义和内容要求,提高领导干部的认知能力,有效推动民族工作落实。二是抓好队伍全员学习,提高工作服务意识。通过召开干部职工会议等形式,组织环卫站、城管大队管理人员以上骨干开展学习。聘请法律顾问进行行政法规、文明执法注意事项的讲座培训,并加强学习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礼仪传统、节庆禁忌等内容,明白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如何面对少数民族商贩开展工作,打造“懂政策、知风俗,明目标、顾大局,有措施、懂沟通”的服务队伍。三是抓好学习效果考核,巩固学习培训成效。进行学习成效检查的闭卷考试,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干部职工依法执法、文明执法水平。

(二)加强领导,建强队伍,保障活动推进快速有力。一是我局成立了以城管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副组长,绿化办、人防办、城管大队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古城区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我局制定了《古城区城市管理局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项目实施和经费安排工作方案》《古城区城市管理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计划表》,落实好活动经费,推动活动有计划、有组织落实。二是根据城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分布特点,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古城、南门、平山三个城管中队办事处管理。同时,抽调骨干干部组建成专业队伍,合理分配到三个办事处,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三是组织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信息采集员队伍,专门负责对接联系、走访收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存在的的困难问题。如需要安排摆摊设点、协调解决经营办证、随居子女就近入学困难等问题。此外,我局着重从城管队伍中遴选少数民族队员,调整分配到对应的少数民族人员集中的区域工作,提高工作针对性、适应性。目前,我局共有25名少数民族干部职工中,已遴选20名到相关片区工作。

(三)积极创新,促进城市管理与民族团结进步共发展。一是加强沟通联系,落实管理要求。我局通过定期、不

定期召开少数民族门面经营户、流动商贩座谈会,介绍西广市及我区城市管理工作要求,促进少数民族人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同时,通过座谈会了解少数民族门面经营户、流动商贩基本情况,听取其经营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积极安排予以解决。如适当对门面的商户减免垃圾费,对流动摊贩减免管理、垃圾费等。

二是积极化解矛盾,城市和谐发展。在切实抓好城市管理工作落实的同时,我局遵循“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工作方针,主动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有效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古城稳定经营、安居乐业。2016年初,一名南疆地区流动人员在严禁摆摊设点的贵州桥私自搭建房屋和烧烤炉,经营烧烤、烧饼和葡萄干销售,严重赢了市容市貌和周边环境卫生。我局经多次劝阻无效和下达整改通知书后,强制收缴了其作业工具和拆除违章建筑,致使双方一度关系紧张。了解情况后,我局积极安排信息采集员和片区城管中队加强与该经营户联系,摸清其实际困难和发展意愿,经向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后,允许其在菜市设摊经营,保障了其经营发展顺利。近年来,我局在辖区设置临时疏导点500多个,扎实做好了城市管理“堵与疏”文章。

三是开展评比创建,促进文明经营。邀请工商、食药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少数民族门面经营户开展文明经营评比活动,以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美华、包秩序)为主,主动遵守工商、食药部门的经营管理要求,定期开展活动督查。根据评比结果,颁发流动红旗,有效发挥先进经营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商户文明经营。

四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为促进少数民族人员以及广大民族参与创建活动,我局通过建设服务平台和加强宣传引导,有效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一是在城市管理局设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经商服务站,便于少数民族经商户来访、咨询、投诉等业务。2014年以来,共接收少数民族人员咨询等业务1400多次。二是在城管局设置少数民族调解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流动经商问题和各种民族矛盾、民族纠纷事件等60多件。三是在雉山路与上海路交叉口、西门菜市民族里、瓦窑小游园等人流量大、少数民族人员多的区域,采用大型广告牌、宣传板报、横幅、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宣传,有效引导了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自2014年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以来,我局共更换大型广告牌4块、宣传板报25块、横幅(含LED)40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我局认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切实组织开展“创优争先”学习教育活动工作,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使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建设健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畅通机制方面有待加强。二是外来少数民族参与城市管理的主人翁意识还比较薄弱,主动配合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三是由于受各少数民族语言障碍,组织少数民族经商户学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难度大,管理、服务还存在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更加注重宣传教育,营造和谐发展氛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不懈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注重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各族群众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更加主动积极作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经营者遇到困难,本职责内及时予以解决,本职责外的,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尽最大努力解决少数民族经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更加注重机制建设,促进管理科学高效。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促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广泛深入城市管理,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生共赢。

篇7: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本学期,我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通知精神,《关于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儿童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校班子成员为组员的专项领导小组。并传达了有关上级文件精神,落实工作任务和专责人员,制订实施方案,扎实有效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二、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要求切实维护民族团结。我校就拉萨“三.一四”和乌鲁木齐“七.五”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专场讨论活动。使全体教职员工更深刻的认识到拉萨“三.一四”事件和乌鲁木齐“七.五”事件的危害性,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三、开展师资培训,确保民族团结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中心校把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列入中心校师资培训计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列。今年秋季开学后,各校全体教师学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过学习,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四、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它们的历史文化的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各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利用班会、队会时间,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主要做法是:

1.低年级学生以《中华大家庭》教材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中华大家庭》读本中认识各民族和他们的生活风俗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知道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我国我国历史宝库中的一块耀眼的瑰宝,它吸引着世界各方世界人士对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的喜爱。

2.高年级学生以《民族常识》教材为主,通过教材的阅读,让学生从《民族常识》读本中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掌握了解我国国情,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们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

五、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了解民族,学习民族的历史文化,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拓展了天地,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1.各学校利用班会课,板报、图画等形式开展“少数民族人物事迹”演讲活动。

2.利用国庆为契机,开展“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3.开展“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黑板报评比活动。4.开展“爱我家乡,爱我中华”的主题班会。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五十六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惠水县鸭绒民族小学

篇8: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1 民族地区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胡锦涛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讲话里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相比较虽然较少,但分布地区却很广泛,且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几乎都居住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民族地区,而民族地区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民族社会的和谐也就成为整个社会和谐的关键。

2003年中国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我国农村按国际贫困标准(购买力平价计算,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1美元,约折合2.5元人民币),那么,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民族地区。除了经济相对落后外,民族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事业发展也很滞后,引发了许多矛盾,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所以,关键时期,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虽然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例在不断缩小,但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农村人口依然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就拿景谷县来说,笔者利用带队参加陀螺比赛和冬训的机会于2005、2006年春节前到云南茶祖之乡——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进行调研,云南景谷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区中部偏西,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辖钟山、凤山、景谷等8个乡、4个镇,下设132个村委会、1929个村民小组,60023户农户,总人口29170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1%,以傣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6.3%,县内居住着汉族、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布朗族、白族、瑶族、苗族、满族、普米族、壮族、纳西族、佤族、高山族、京族、基诺族、傈僳族、布依族、土族、侗族、土家族、怒族等24种民族,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64人,是非常典型的民族地区。

景谷是一个少数民族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1%,农村经济是全县经济的主体。这么大的农业人口群体,对民族地区及整个社会的影响自然是极其巨大的,如果没有民族地区的和谐,何谈中国社会的和谐?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延伸的过程。社会的和谐应该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么庞大的农村人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和谐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民族地区的人口出现了不和谐,其他地区的人口能和谐吗?所以,具有一亿多人口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广泛的中国民族社会,其和谐的重大意义就显而易见了。

2 民族传统体育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的重要文化因素

社会和谐必然包括和谐的文化。如果说和谐社会是一个蕴涵特定价值诉求的社会存在空间,那么和谐文化就是其中孕育生命的水、空气和土壤。如果说和谐社会是一架安全、高速、平稳运行的巨型机器,那么和谐文化就是保障机器运行的动力源和润滑剂。人是文化的动物,社会是人的文化栖居,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壮举中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和谐”理念

和谐的理念,对于我们而言,绝非只是根源,而是核心。所谓“和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它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发挥了和谐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将和谐看做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普遍性的统一。它可以用于形容和描述不同系统或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状态。具体地说,“和谐”就是指存在差别的各种因素可以相互协调地联系在一起。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组成一个整体或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二是这些存在着明显差别的各个成分可以非常协调的整合在一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统一,由于植根于农耕文明,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特征,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表现在其哲学思想上,即“天人合一”。按照我国传统的儒家哲学理论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天是自然的天,人是自然的人,天虽不是人,人虽不是天,但同属于自然,二者具有相通相合之处。人是生活在自然的天之中的,必须受自然的天的规律所约束,必须遵照自然的规律而生活。认识自然是认识自然规律,利用、改造自然不过是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多聚居在边远山区、草原地带,它们都有自己传统和系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大多既保持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也吸取了汉文化积极成分,例如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来作指导,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等基本观念也渗透到民族传统体育之中,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如龙舟、武术等。所以,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典型的整体观特征,始终将人的整体性作为健身练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是把世界的两大基本要素即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天人合一”;另一个方面是把生命的两个主要标志即神与形视作是一个整体,强调“神形合一”,这种整体的自然观与生命观在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在现代工业社会的今天,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人们的心理负荷越来越大,产生了新的健康危机,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现代西方体育文化在这些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人们重又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重视与发展,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观与这一趋势不谋而合,趋于同道,所以武术、龙舟竞渡、高脚马等逐渐得到西方人的喜爱。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的发展中显示出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2.2 民族传统体育是和谐文化的一部分

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能起到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通过和谐文化建设,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统一的意志,把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有助于避免不同民族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有利于理顺民族情绪、化解民族矛盾、优化发展环境,在民族地区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而具有鲜明风格、独特魅力和本民族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民族心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对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是和谐文化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倾注着各民族的创造智慧与深厚情感,对维系和加强民族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强调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进而形成缓释日常矛盾冲突的文化氛围、文化机制、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作为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资源,以其特有的群众性、简易性、趣味性、社区性、盛会性等特点,在丰富国民生活、推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交流、培植地方产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其特殊功能,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动力源,是润滑剂。

3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1 凝聚鼓舞民心,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民族团结、和睦和稳定,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地区人民心中形成社会认同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坚实的基础,而社会认同感则根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也是一座城市的活力和灵魂。民族地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文化资源,体现着民族的心理,是维系民族团结奋进的坚强纽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努力形成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存共荣的生动局面。

例如云南景谷县,多种民族文化长期共存,生活环境多样的基本县情,孕育了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文化。打陀螺、象脚鼓舞、白象舞、耍龙灯、跳笙、荡秋千、丢包、射弩、摔跤、高跷、爬杆、顶扁担、放风筝等民族体育活动,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形成了各族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打陀螺,在景谷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时,恰逢春节,士兵们非常思念家乡,士气低落。诸葛亮灵机一动,叫士兵们砍来树木,一头锯齐,一头砍尖,又用一根鞭杆配上线绕起来扯着玩,分支家和打家对打。将士们觉得好玩,越玩越起劲,淡化了思乡之情,精神振奋。不久,打陀螺流传到民间,流传到景谷,世代相传,越来越为人们喜爱。发展到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少、村村寨寨都打起陀螺。为了不影响农活,人们还约定俗成不到除夕不打陀螺,过了二月八不打陀螺,这就是“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的民族文化。

纵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统计已达970余种项,例如赛龙舟、赛马、摔跤、抢花炮、珍珠球、投绣球、冰嬉、打陀螺等等,无不显示其民族性、娱乐性、竞技性等民族文化特性,受到各民族的喜爱,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在云南景谷,我们了解到,人们下班或农活后,年轻人不打麻将都出来打陀螺,大家认为各民族人民在一起打陀螺能促进民族团结。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少数民族之间出现的是集中居住和杂居共处的格局。比如,在云南景谷,就有多达24个少数民族,他们之间都是交错居住、互通有无,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所以,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须要进一步加强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族群众一起打陀螺,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互相比赛,共同交流,传递信息,无论输或赢,都能起到振奋人心、凝聚民心的作用。陀螺运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使全民健身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并且这一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起到了民族团结、经济进步、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

3.2 营造良好健身氛围,强身健体,休闲娱乐

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需要政府及体育部门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日程,会同民族工作部门研究并推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群众健身活动,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进入城乡社区,并在经费、场地、设施、器材、训练、比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旅游,进入健身场所,使民族传统体育在更大范围为各族人民服务。

在景谷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个仅有29万人口、多民族杂居的小县,会有上百个陀螺场地和上万个整天痴迷于打陀螺的群众。多年来,景谷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逐步完善民族体育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民族体育文化需求。过去,孔雀广场比较狭窄,人们开展跳笙等活动比较拥挤,为解决群众娱乐场所问题,县财政投入资金进行拓宽改造;人们在跳笙用芦笙作乐曲时,但有时没有芦笙就没有跳笙乐曲,政府便为他们录制乐曲、配备录音机、接通电路;陀螺场分散、简陋,组织陀螺比赛存在诸多困难,县政府以承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邀请赛为契机,在体育馆建造了4块比较规范的陀螺场,为群众开展日常陀螺运动、组织比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全县共有比较规范的陀螺场125块,村民小组基本上都建有陀螺场。在离县城约2公里的威远镇蛮冒村土锅寨,我们还看到了一块室内陀螺场,这是由村民自筹资金,将一块室外篮球场垫土压平建造成一块陀螺场地,并搭建茅草棚,就建成了一块室内陀螺场地。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已把打陀螺作为强身健体、劳逸结合的手段,不再仅限于除夕到春节打,一年四季,天天有人打,县城、乡镇、村寨都在打,陀螺爱好者年龄最长者达87岁、最小的不到6岁。许多人长期打陀螺后,身体强壮了,麻将不玩了,生活方式科学了,生活情趣健康了。一些退休职工曾患脑血栓,由于长期坚持打陀螺,现已康复,天天神采奕奕的出现在陀螺场上,经常向人们讲打陀螺的好处,这是强身建体的结果。

3.3 维护生态环境,利国利民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民族地区大多属高寒边远地区,自然生态十分脆弱,如果遭到破坏,将是永久性的、不可恢复和不可再生的。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全社会理性的选择。

在伟大祖国960余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各少数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此,利用这些地区的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给这地区的经济、文化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有时人类在征服、开发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也在破坏自然。例如景谷当地群众对陀螺运动的痴迷程度国内罕见,使得车陀螺成为人们的一条致富门路。但是,陀螺是由紫柚木制成,所用的紫柚木为直径1.5米的上千年、百年大树,一棵树只能制作二十至四十个不等。因当地老百姓能卖的东西太少,只能上山伐树来卖制作陀螺,这是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县政府已经意识到用树木制作陀螺这是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已不许老百姓上山伐树。现已实验成功,用回收的旧布料经过加工制作陀螺,并投入使用,效果非常好,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用陀螺,景谷县、普洱县的私人作坊也纷纷利用这种工序制作陀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是分不开的,我们在进一步扩大开放、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社会的同时,不能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而应当统一起来,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3.4 积极引导,促进经济的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的观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基础差、底子薄、起点底、经济发展落后,这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生态破坏、毒品、艾滋病问题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政府要把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当作一个系统工程,采取切实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加以照顾和扶持,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逐渐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快每一个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在云南景谷县了解到,县政府积极引导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各种民间团体开展群众性的民族体育运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在舆论上给予宣传,掀起了民间体育运动的高潮。每年春节期间,农村以陀螺会友,村与村,村民小组与村民小组之间,举行陀螺比赛,热闹非凡,许多村民小组与村民小组之间比赛还杀猪宰羊共进晚餐,由输家出钱。许多村民委员会以各村小组为单位组织陀螺赛,如:2004年春节景谷乡团山村民委员会组织陀螺运动会,有23个队参加,届时8天,全村人民喜气洋洋,赛场上陀螺赛精彩、赛场外拉拉队热烈鼓劲。通过陀螺赛,加强了各民族、各村寨之间的交流,增添了情趣,活跃了节日气氛,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当地群众对陀螺运动的痴迷,使得制作陀螺成为一条致富门路。县城几个车陀螺经营户,整日忙个不停,人们买陀螺都要排队预定,每家能卖2-3千个陀螺(每个50元)。笔者访谈景谷县最大一家私人作坊,作坊有三台机器,年产量约三千多个,每年利润在8万左右,他们可做比赛陀螺,也可制作装饰陀螺,当然,这种私人作坊需要扩大和加强建设,才能有竞争力。因此,我们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转变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向商品经营型方向发展,与国际体坛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相接轨,已是势在必行。

4 结语

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加深各族人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唤起人们积极主动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极大的增进各族人民健康,增强体质,这必将转化为间接生产力,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只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在民族地区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民族和睦、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摘要:民族地区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健。文章通过对云南景谷县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实际所进行的田野调查,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思考,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民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实现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从而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俸代瑜.壮族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桂海论丛,2006(6).

[2]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见民委发〔2006〕16号)[S].2006.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篇9: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通知指出,在学校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立足当前,认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在今年秋季开学后立即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抓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重要环节,把教育活动开展到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个学生。要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做好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

(《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25日)

北京:温家宝强调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温家宝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温家宝肯定,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一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二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三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四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创造自由活泼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他还强调,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一名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中国政府网》2009年9月6日)

江苏:规定教师绩效工资与师德挂钩

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与师德挂钩。据介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包括师德、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师德考核中明确规定,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得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

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没有履行岗位职责、没有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师德方面存在问题或发生教学事故及其他违反学校教育教学要求的,酌情减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篇10:县残联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自今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范单位工作开展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县社党委关于民创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切实加强领导,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我单位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机制,务求实效,进一步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引向企业深入,在民创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单位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企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不懈的奋斗,我公司现以发展成为集农用地膜生产销售、各类民用铁丝及钢丝、棉花打包丝生产、加工、销售,氮、磷、钾、复合肥、专用肥、复混肥,农药、农械,存储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流通企业。在职党员10名,占职工总数30%.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把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活动这项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在县社民创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自今年6月开始,我单位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创建民族团结模范范企业活动”,整个活动进展顺利。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协调能力

我单位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性,把这项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序开展。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充分发挥各自作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从根本上夯实了组织基础。

(二)深入宣传教育,营造创建活动氛围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宣传教育是前提。我单位狠抓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以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公司内部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氛围。一是发放各类宣传材料,粘贴宣传标语进行宣传,张贴宣传标语10份。二是召开座谈讨论会,听取他们对于搞好名族团结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培训班开设民族政策知识课程,加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民族团结思想教育,确保党员干部熟悉民族工作知识。

(三)突出创建重点,丰富创建活动内容

在创建活动中,我支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是紧紧围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这一主题,围绕“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一鲜明主线,召开了民族团结教育月专题座谈会,对五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坚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重点、有新内容,使民族团结工作常抓不懈。二是通过上党课、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做宣传标语、制定专栏等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了中央、区、州、县委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马列主义“五观”、“三爱”、“六史”和党的民族政策,重点学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条例》,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民族团结知识测试,测试率达90%以上,以此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以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例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使支部每位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真正做到入心入脑,增强了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吸引职工群众广泛参与,提高教育效果。五是召开了民族团结座谈会,邀请了离退休民族同志

和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座谈,大家畅所欲言,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到社会稳定,从国家出台的富民政策到供销社的发展,表达了大家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我单位的未来前景充满了希望,六是悬挂“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等标语2条。七是组织开展了“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将诚信教育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职工等活动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诚信办事、以诚信工作的实际行动相互感染,来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和社会诚信环境。

(四)扎实做好创建,力求新突破新实效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我支部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进企业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政策法规宣讲。二是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行动;三是树立了1个维护团结稳定、创建成效显著、职工满意度高的典型示范个人,激发了全体党员职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各族干部职工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已蔚然成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我单位各族干部职工的共同心愿和统一行动。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企业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是: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要不断深化。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提高认识。二是要注重在创建活动中努力打造亮点,做好经验总结,及时为下步推广

经验和打造亮点奠定基础。三是要开展利于民族团结教育的丰富实践活动。四是利用企业简报、板报、标语等加大民族团结教育舆论宣传。

上一篇:xx寒假社区活动总结下一篇:人文专业介绍会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