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采购管理

2024-06-26

一体化采购管理(共6篇)

篇1:一体化采购管理

临河区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年**月**日

2012年临河区镇村卫生服务

一体化管理协议书

甲方:

卫生院

乙方:

村卫生室

村医: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精神,优化镇村卫生资源配置,巩固和完善村卫生室的基本功能和基础地位,规范村卫生室建设、运行和管理,更好地向广大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结合《巴彦淖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卫生政策、法律、法规要求以及我区实际,区卫生局现就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委托甲方与乙方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条 受区卫生局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广大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

第二条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农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拟定政府支持的村卫生室和非政府支持的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对村型较大,人口较多,自然村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以设置2所,极个别的可以设置3 所。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再设立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房屋和基本装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合理规划与配备,保证村卫生室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将设置规划上报卫生局审批。

第三条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要求对纳入镇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进行命名。按照卫生部的规定统一进行形象标识。具体命名为撤乡并镇后所确定的镇名+行政村名+卫生室。标识统一确定为卫生部规定的医疗机构统一标识,即带有白边的四颗红心围绕着白十字架。村卫生室外墙为黄白两色瓷砖或涂料,即一米墙围为黄色,上面墙为白色。挂统一门牌。

第四条 加强人员的准入与执业管理。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执业都应达到《执业医师法》或《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都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按照每个村卫生室平均1.5人标准配备,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第五条 对村卫生室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制订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每季度对村医进行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下拨补助经费挂钩。

第六条 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标准配备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使用的药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由镇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药品“三统一”),禁止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其它非法 渠道采购。对村卫生室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导规范用药,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第七条 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严格规范诊疗行为、规范医疗文书、规范医疗服务。加强服务质量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确保医疗安全。积极推动村卫生室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

第八条 加强村医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制定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切实提高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镇卫生院负责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指导,并受区卫生局委托对村卫生室人员开展执业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村卫生室人员继续执业的依据。

第九条 对辖区公共卫生工作负总责。主要任务是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安排,制定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村卫生室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依照卫生部《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划分卫生服务职责,凡村卫生室能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均应交给村卫生室承担,以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条

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机制。注重发挥乡村医生在农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要定期检查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情况。依据服务绩效考核结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向乡村医生具体兑现发放补助资金。对考核结果“合格”的村卫生室,按照规定全额发放补助,适当奖励“优秀”。考核“不合格”的,按照考核分值比例扣发补助资金。

第十一条 健全资产管理,对各村卫生室的财产、物资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品调拨、业务收支账册。政府配备或自行购置的村卫生室医疗器械,一律由镇卫生院实行固定资产登记,纳入规范管理。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二条 乙方应承担本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

第十三条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统一规范命名,悬挂全市统一标示,业务用房原则上不低于60平方米,至少设有诊查室、治疗室、药房、确保三室独立。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诊查室配备诊断桌、诊断椅、诊查床、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压舌板、出诊箱、接种包、健康档案柜、电话。治疗室配备无菌柜、无菌器械、紫外线灯管、污物桶、有盖方盘、消毒缸、高压灭菌设备、操作台等。药房配备药品柜、至少有80种基本药物。

第十四条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树立卫生事业为民服务思想,自觉接受镇卫生院的管理。

(2)具有注册乡村医生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

5(3)新聘用人员要求男性在45周岁以下、女性在35周岁以下,现仍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人员原则上年龄可以放宽到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

(4)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第十五条 村卫生室应建立规范科学的药品台账,切实加强药品购销、储存、销售、使用管理。严禁擅自加大药品价格和私自购药,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第十六条 为农村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镇卫生院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第十七条 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第十八条 村卫生室要转变服务模式,注重公共卫生服务,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组织医务人员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

第十九条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出现医疗纠纷由村卫生室会同当地政府、所在行政村、卫生院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村卫生室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及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导致的任何纠纷或法律后果,由村卫生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公开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和药品价格,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收据,做到收费项目规范、票据齐全。

第二十一条 村卫生室负责保管和使用政府配置的国有资产。

三、补偿政策 第二十二条 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

第二十三条 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持。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和新农合门诊统筹的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为3元(包括挂号费、诊查费、药事服务费、肌肉注射费、注射器、静脉输液费、输液器、占床费),全部由新农合基金报销。其他报销政策参照新农合办与村卫生室签订的门诊统筹管理协议执行。

第二十四条 政府对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补助标准按照各村农业户籍人口数核定,即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8000元。所需资金除自治区按照所需资金的70%给予补助外,其余部分由市、区按20%和80%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参照服务人口数量、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通过绩效考核后确定经费补助标准,并形成长效机制。补助经费数按照月平均工作量的70%按月预拨,每季度按实际考核结果进行发放。

第二十五条 乡村医生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当地的新农合,逐步探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十六条 村卫生室其它工作人员(乡村医生除外)的社会保障按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第二十七条 严禁以任何名义向村医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四、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协议有效期自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止(一年)。协议执行期间,上级政策、规定有 调整的,在区卫生局的指导下,双方可按照新政策、新规定修改本协议,如无法再达成协议的双方可终止协议;协议执行期间,乙方的服务地点、服务条件、服务内容、医务人员、法人代表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书面通知甲方。

第二十九条

甲乙双方无论任何理由终止协议,都必须提前30日通知对方。

第三十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以换文进行补充,效力与本协议相同。

第三十一条

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报区卫生局一份备案。

甲方(签章):

法人代表(签名):

乙方(签章):

法人代表(签名):

****年**月**日

篇2:一体化采购管理

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镇为范围,对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的管理体制。根据《文登市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法》,经研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山东省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为基础,推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合理配置、优化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强化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和指导,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全市125处省级规范化村卫生室和达到标准要求的村卫生室全部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2012年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三、实施内容

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村卫生室法人和财产关系的前提下,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为基本内容的一体化管理,即对村卫生室的设置、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进行统一管理,村卫生室的法律责任独立。

(一)统一设置建设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为原则,设置建设村卫生室。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前提下,提倡相邻的数个村联合设置一处村卫生室(即多村一室),严禁一个行政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卫生室(即一村多室)。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文登市卫生局按照规定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重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村卫生室应按《村卫生室基本标准》进行建设。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房屋设置至少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二)统一人员管理

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村卫生室按每服务1000人口配备1-2名乡村医生。在文登市卫生局统一组织下,乡村医生的选配由镇卫生院从辖区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人员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择优录用,由所在村卫生室与乡村医生签定聘用合同、执业承诺保证书。镇卫生院及时建立乡村医生人事档案,对其聘用、考核、奖惩等情况建档管理。录用人员报文登市卫生局审核备案后,统一办理注册或变更注册手续。聘期为两年,聘期届满经考核合格者可继续聘任,不合格者予以解聘。村卫生室新进从业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乡村医生由镇卫生院统一调配使用,其身份、户口和组织关系不变。乡村医生应当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达到规定的年龄后享有农村养老保险金。乡村医生应当积极参加并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乡村医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统一业务管理

各单位应采取工作例会、专业学习、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指导,规范服务行为,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的门诊登记、处方书写、转诊记录、疫情登记报告、消毒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药品使用、新农合报销等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规范,做到门诊有登记、发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疫情有报告,公共卫生服务有图文。要严格执行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使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包括中医药常用方法、技能和药物,合理诊疗、合理用药,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要转变服务模式,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以24小时应(出)诊、电话预约上门、开设家庭病床等方式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连续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着力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农民提供便捷、规范、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对发生的医疗事故或医疗事件,要妥善保护现场、资料及物品等,并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村卫生室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独立承担开展业务发生的民事及相关责任。

(四)统一药械管理

各单位要加强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药品使用的指导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做到合理、安全用药。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基本药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使用的基本药物由镇卫生院通过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统一进行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并由中标企业统一配送,镇卫生院无偿为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代购分发,不得从中获利。村卫生室必须建立健全药品购进、验收及销售记录,实行镇、村卫生机构计算机联网、统一监管,严禁擅自从其他渠道购进药品。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所有医疗器械,由所在地的镇卫生院统一验收入库,实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及时分发到村卫生室投入使用。村卫生室应确定人员加强器械管理,保证器械正常运行。

(五)统一财务管理

村卫生室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开展业务形成的债权债务由村卫生室经营人员承担。村卫生室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服务收费及药品销售价格等相关政策,做到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执行正确,收费单据保存完整,要公开公示医疗服务项目、标准及药品销售价格。村卫生室应每月按时上报财务报表,各单位要对村卫生室的收入、支出、财物资产及财务等进行有效监管。

(六)统一绩效考核

各单位按照《文登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文登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试行)》的规定负责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和乡村医生绩效资金的发放。乡村医生的绩效资金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基本医疗服务收入。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时收取诊疗费等。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根据乡村医生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和服务人口、范围等因素等经全面考核评价,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30%给予拨付。三是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绩效补助。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按照每名乡村医生服务400人以下、401-600人、601-800人、801-1000人、1001-1500人、1501人以上,每月给予580、680、780、880、1030、1200元的补助,每名乡村医生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补助资金的50%作为基础性补助进行发放,50%作为奖励性补助经镇卫生院考核后发放,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对乡村医生从事的公益性、社会性工作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乡村医生的绩效资金应与服务的数量、质量、效果及群众的满意度等情况挂钩,每月由镇卫生院考核后统一发放。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组织。为确保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卫生局、财政局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督导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各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财务科、审计科、药库、防疫科及公共卫生科等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责任,细化分工,集中人力、物力、精力,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加强调度,及时督导,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2011年要将125处省级规范化村卫生室和达到标准要求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单位要严把人员准入关,凡是不符合要求的人员,禁止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要严谨做好卫生室设置规划,明确村卫生室服务范围及乡村医生服务人口。要认真进行清产核资,严格审核村卫生室库存药品质量,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药品按进价(以发票为准,且不高于市场价格)由卫生室验收登记入账。同时,要建立起村卫生室固定资产、业务收支、药械进出等专账,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任务,严肃绩效考核,确保一体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二)抓住改革机遇。各单位要抓住推进一体化管理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新农合门诊统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有利时机,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认真汇报,争取在政府机关干部会议、农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会议、单位全体职工会议和乡村医生会议上进行认真传达,宣传新医改及一体化管理的制度政策,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社会各方面积极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凡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均作为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机构。

(三)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是一体化管理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各单位要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调动每名乡村医生的积极性。要认真细致、深入扎实地宣传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规定,让乡村医生正确认识、理解一体化管理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意义,顺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积极支持、参与一体化管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让每名乡村医生都能够正确对待“六统一”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管理,在乡村医生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不断提高服务的数量、质量、效果及群众满意度。各单位应积极引导乡村医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确保乡村医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队伍稳定。

(四)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行医。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及各分所要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行动,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有奖举报等形式,发动广大群众进行举报,并根据一体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执法人员坚持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发现一处,取缔一处,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和震慑力,为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五)广泛宣传发动。实行一体化管理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必然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各单位必须要积极宣传,大造声势,积极做好当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农村两委组织及广大农村居民的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要通过宣传横幅、宣传单、宣传栏等多种有效形式,宣传实行一体化管理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容、方法和好处,使干部、群众和乡村医生认识到一体化管理和基本药物制度是新医改的明确要求,是农村卫生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规范农村医药卫生市场;有利于农村医疗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卫生政策普惠广大农村居民;有利于解决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调动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农村各项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迅速形成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农村干部关心支持,人民群众普遍欢迎,乡村医生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确保一体化管理的质量、水平和效果。

(六)加强监督考核。各单位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攻坚克难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积极稳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圆满完成一体化管理和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任务。卫生局、财政局将对各镇一体化管理工作情况进行重点绩效考核并纳入目标。

文登市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

长:初建东

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牟树芳

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王彦雯

孙康生

邵维勋

于德强

吕大广

邢本妍

李清萍

黄显峰

于海滨

荣日霞

张丽娟

林治萍

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监督所所长 财政局社保科科长 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卫生局政工科科长 卫生局财务科科长 新农合办公室主任

卫生局中医管理办公室主任财政局社保科副科长 卫生局医政科科员 卫生局医政科科员

篇3:血站物资采购库存一体化管理浅析

广义的血站物资包括仪器设备、行政办公仪器、车辆, 采血耗材、检测试剂、办公耗材、文化用品、印刷品、宣传品, 献血纪念品、营养品以及基建维修材料等。这其中又把直接影响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的质量特征, 特别是安全性的物资, 如一次性采血袋、一次性病毒灭活袋、采血耗材、检测试剂、一次性注射器等作为关键物料管理。把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以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的物料作为一般物料管理, 如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鞋套、手套、试管等。在本文中把关键物料和一般性物料定义为狭义的血站物资加以阐述 (下文中称为血站物资) , 其它部分如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设备、车辆、印刷品、纪念品及维修材料等不再做过多说明。本文就从关键物料及一般性物料的管理目标、要点谈起, 就血站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一体化的问题与业内同行进行探讨。

一、血站物资采购库存一体化管理的目标

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 为了保证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质量安全, 采供血所使用的物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不得对献血者健康和血液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物资管理看似简单, 实则涉及到多个方面, 过程复杂, 对血液的运行、血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行科学的物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血站物资对于血站的管理又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般来说, 从每一天每辆采血车出发之前的物资准备, 到血液制备、加工、储存过程中所用的原辅材料, 包括一个血型条码、一盒试剂、一个棉签都对血液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物资采购库存一体化管理的内容包括:基础管理、采购、库存、供应商、合同管理等, 管理的目标是:

1. 最优化。

血站物资采购库存一体化管理不仅要做到采购有计划、管理有台账、物料有卡片、数量清楚、金额清楚、用途清楚、去向清楚、准确无误、账务相符、及时入库、及时入账、及时供货等, 对于大宗物料的采购与库存还应采取延续策略, 即在有适量库存的条件下, 采用即时供应的原则, 既保证了物料在最佳有效期内使用, 又有效降低成本。

一是库存最优化。库存管理是要使两个对立的目标保持平衡, 即采供血所需的物资的可用性达到最大及最小库存余量和相关的运输成本。也就是找到确保采供血工作顺利运行前提下的最低库存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库存结构的最优化。按ABC分类法以及物资消耗历史记录来确定存量。ABC分类管理就是将库存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重要的A类, 一般重要的B类和不重要的C类三个等级, 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分类方法为:A类物资所占品种少, 占用资金大。如一次性采血袋、检测试剂等;B类物资占用品种比A类物资多一些, 占用的资金比A类物资少一点。如一次性注射器、真空采血管等;如C类物资所占品种多, 占用的资金少。如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棉棒等。 (2) 物资状态的最优化。包括对应于使用部门需求的预留量、可用量、接近过期量, 以及安全库存、经济订购量确定的再订购点, 以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3) 编码方法最优化。编码好记、好用, 无需有特定含义, 可以采用条码扫描方式快速定位。

二是采购最优化。从采购需求的申请审批、明确采购人员对供应商的选择、验收入库、出库使用到最后的发票结算, 尽可能地减少环节, 每个节点的职责明晰, 运转高效, 并能够有效地跟踪、审核、控制。

三是业务流程最优化。应涵盖生产商和供货商的各种资质证明材料的审核、正确的采购计划、物料采购、验收入库、库房管理、出库管理、不合格物料的控制、物料使用管理、台账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 均需按最佳业务模式加以优化, 形成高效、流程的业务流程。

四是供应商结构最优化。通过对供应商资质以及相关条件的考核, 建立以主供应商制为基础的供应商目录, 实现供应商结构的最优化。

2. 及时供应。

物资的储备状况是在满足采供血需求, 可预计发生或者某种事态变化需求量突然增大下的重要因素。所以应把物资管理与采供血计划统一考虑, 采购计划对应于采供血计划。一种情况是常态采供血的物资需求计划, 随时补库, 使采供血计划能够与物资的采购与库存动态平衡, 不需要紧急采购;另一种情况是突发或者集中大规模采血时能够根据计划快速补充物资。比较好的方式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计算以及对历史消耗数据的分析, 提出安全、经济的物资储备方案以及团体无偿采血的应急预案。

3. 可控性与可追溯性。

无论是物资的采购过程, 还是库存管理过程, 通过任何一点都可以对采购和库存的过程进行全面追踪, 并对每笔物资申请、采购、订单、入库、结算、供应商进行追溯。如某种物料在哪个仓库中有、可用数量有多少、预留的有多少、预留与哪份计划对应、替代品是什么、哪家买的、在哪份合同上、哪个批次、采购需求是谁提出的、在哪份采购单上、价格是多少、采购历史价格如何、谁验收的、往年的数量等都是可以跟踪和可控的。

4. 综合分析。

可以对物资的采购、出入库、ABC分类、供应商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提出物资保障决策。这些分析不但可以实时刷新, 而且还要以直观的图形展现出来。比如:可以随时了解现在有哪些物资、存放在哪些仓库中、有多少是可用的、前一天的物资使用了多少、未来一个月内采购某种物资要花多少钱等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实时查看。从血站领导到物资部门、业务部门可以直接透视到每个仓库、每台采血车的物资使用及储备实时情况。

二、血站物资采购库存一体化管理的要点

无论是物资存量的优化与降低, 还是降低成本和及时有效地供应都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采供血的正常进行为基础的, 物资管理要与血站的采供血计划一起规划。所以血站物资管理的要点包括:

1. 与采血车、采血屋相关联。

即每台采血车、采血屋都需要哪些物资, 每天的消耗量有多大,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血车的物资需要量。根据血站采供血计划, 对每台车、每个采血屋每天实际用量分析汇总, 制定最佳的物资需求计划。

2. 过程全面管控。

通过安全库存、重订购点、ABC分类法、采购提前期、资源共享、台车物资消耗分析、台车物资需求计划等多种方法来保证物资的全面管控。除了记录所有物资的相关信息, 实时了解其批次、状态、有效期, 发放历史、重订购、盘点以及对应技术档案资料外, 还包括跟踪出入库状况, 优化物资的管理, 消除冗余或呆滞库存, 从而降低成本。通过对库存的优化和合理计划, 建立符合采供血要求的合理库存水平, 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保证适当的库存。

3.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目录。

血站物资管理的安全性、时效性、专业性对供应商有着严格的要求, 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是最基本的要求, 通常要求五证齐全, 并且在国内有较广泛的应用。以主供应商制为主体建立供应商目录, 详细记录供应商相关信息, 如所属类别、付款条件、信用额度等, 每种物料按1∶3的比例对应供应商, 其中以质量、价格、服务、信誉等综合分析后确定其中的一家为主供应商。供应商目录使选择余地和议价余地大大增加, 可以更好地控制物资的质量, 提高保障的可靠性。

4. 采购流程与库存管理流程。

通过确定采购工作流程, 帮助完成采购工作。 (1) 申请审批流程。采购申请由使用部门提出, 所有物资采购合同、采购办理必须先批准后实行, 有效审批者是血站站长和分管领导。 (2) 规定采购管理责任。采购必须从合格供应商目录中选择。明确采购人员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物品的质量和需求的满足保证等付完全责任。 (3) 采购要有严格的招标、询价、比价和议价。 (4) 强调入库验收职能。任何物资入库后须经采购员和库房管理员一起验收并在送货单、发票上签名备查。验收者必须核实进货的物品与订货单是否相符, 对经手验收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等与采购发票或采购约定所载之要求的相符性负责。 (5) 明确退货与货款结付流程。为避免损失, 采购物资由于质量、规格不符, 采购部门需立即办理退货, 无论货品是否退还供应商, 均需立即书面通知财务部门及时扣回相应款项。禁止采购员直接办理款项支付。货款由财务部门根据采购合同、物资使用情况和资金流转情况安排结付。同时作为物流供应链的一部分, 能根据采供血计划和库存状况实现自动采购, 确定在正确的时间采购正确的物资。

5. 最佳配送。

对于关键物料动态配送, 如一次性采血袋、采血耗材等按日配送。对于一般物料按需配送, 如跟采供血工作相关的一次性口罩、手套、棉签等采取即采即领的方式。对于办公用品、其他材料按月配送, 如打印纸、签字笔等采取使用科室月底提交采购计划、月初配送的方式。

6. 基础档案管理。

技术档案包括供应商本身的资质档案与物料的技术档案, 供应商的资质档案详细记录供应商所取得的资质, 有效期、范围、主要指标等内容, 物料的技术档案则详细记录物料本身的技术参数, 如一次性采血袋的规格型号、批次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可保证每一种物料来源的可追溯性, 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7. 物资的盘活与调剂。

对于某一区域内的若干血站, 可以实现物资的共享与调剂。如有的物资可能购买量过大而使用期过长, 当有效期过后可能会造成较大浪费。因此, 可以考虑某些血站共享资源, 分散存储某些物资, 一方面降低了成本, 另一方面提高供应的有效性。如某种物料需要进口, 而进口周期较长, 因此若干个血站经过协商后, 确认某些物料的存储, 一旦需要就近调剂。对于一些存储期较长而自身用量不大或者不常用的物料, 可以“盘活”与其它血站交换或者调剂。

三、建立血站物资采购库存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

对于血站而言, 建立起从物资采购、库存、合同、供应商到每台采血车的物资保障体系, 对于保证物资的有效供应, 实现高效、精确、即时、便捷的管理目标, 其唯一途径就是采用信息化手段, 建立物资采购库存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

1.基本要求。血站物资采购库存一体化管理从血站层面来说就是将物资管理的采购、库存、发放等与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分析决策等构成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把血站的制度、流程、规范、标准等固化到信息平台上,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准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模式的标准化, 对于若干区域内的血站而言, 标准化的模式可以实现物资的资源共享, 统一调配、差异化存储、内部调剂互换。 (2) 规范的管理流程: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 使备件计划、采购、仓储、合同、统计、分析等科学规范, 流程最优化。 (3) 科学的动态数据分析:动态跟踪物资的采购、供应情况, 对采购计划、库存控制、合同执行等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和统计分析, 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 (4) 有效的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更加科学、全面、客观, 应建立健全供应商档案。档案要有编号、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结算条件、交货条款、品质评级和银行账号等, 并定期或不定期更新, 由专人负责管理。供应商档案的评估应按三个关键要素进行:成本和价格;质量;交付相关指标。 (5) 统一的编码:实现编码的一体化管理, 一处地点维护, 多处应用。

实施策略与方法.物资采购库存一体化管理是以采供血工作为基础, 实现物流供应链流畅运行, 这就要求按照“整体规划, 集成共享”的原则来实施, 具体实施方法是: (1) 建账立标打基础:以血站物料为基础, 建立物料台账、供应商台账, 确定仓库地点及布局。确定相应的物资分类、供应商分类等相应的标准。 (2) 规范标准定编码:建立编码标准、管理标准、制度标准、技术标准等, 建立统一的代码体系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定其安全库存、ABC分类、再订购点等指标。 (3) 优化流程明职责:建立和优化相应的流程, 如采购流程、入库验收流程、出库退库流程、退货与付款结付流程、编码流程等, 根据流程确定相应岗位, 明确其职责。需要注意的是尽量消除交叉点重叠部分的职责。 (4) 梳理厂商建目录:对供应商进行梳理, 建立以主供应商为基础的供应商目录。 (5) 三高标准”保质量:为保证信息平台能在短期内快速发挥作用并产生明显效益, 要求所有数据加载量达到95%、软件功能的使用情况达到95%、使用部门或人员的投入达到95%。 (6) 清产盘资享资源:同一区域内的多家血站通过清产核资, 盘活沉淀的物资, 各血站之间通过平台进行调拨、互换。各血站定义不同物料的存储数量, 由于在同一区域内采用统一的编码, 所以可以实时看到物资在仓库存储、预留、可用等情况, 各家根据自身采供血业务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确定所要存储的物资的种类、数量、成本等信息, 实现各血站物资的差异存储和资源的共享, 有效降低成本。 (7) 实时跟踪易管控:信息系统上线后, 从采供血业务部门、检验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到物资保障部门内的所有人员按统一的标准, 执行统一的流程, 在统一的制度下严格按要求操作, 就保证了对物资管理方方面面的实时跟踪。

四、结束语

在物资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中, 有四个环节:一是数据基础准备, 二是标准化体系的形成, 三是业务流程的优化, 四是综合平台的建立。这样, 物资保障一体化平台就建起来了。物资保障一体化不仅仅是对物资供应链的管理, 还是与设备仪器、技术档案、质量监测、合同等融合为一体的信息平台。物资保障一体化不仅对于单个的血站降低库存、降低成本, 保证物资的及时供应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同一区域内的血站规范物资标准, 实现物资的资源共享所必须的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04.25

[2]张哲, 贾桂欣, 吴任平.血站物资材料管理的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0 (S1)

[3]叶建红, 黄少英, 王学涛, 王辉, 谭卫东.浅谈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医疗保健器具, 2007 (7)

[4]吴晓晋, 胡惠.血站关键物料的有效管理和正确使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5]徐中和, 张中和, 物资储备定额的分析制定.煤炭经济研究, 1987 (8)

[6]王锡莉.ABC分类法在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现代商贸工业, 2009 (5)

[7]蒋翔, 张丽君, 倪建, 赵肖彤.运筹学ABC分类库存法与企业库存管理研究.现代企业教育, 2007 (9)

[8]孙金成, 黄元太, 甘露.浅谈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备件管理.中国水泥, 2013 (9)

[9]王平.纤维水泥板和硅酸钙板企业设备及备件管理优化探讨.混凝土世界, 2012 (2)

篇4:一体化采购管理

关键词:一体化计划 采购计划 计划管理

在核电建设项目中,设备采购费用约占总投资额的60%,因此设备采购管理是核电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而设备采购计划作为设备采购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核电设备设计计划、设备采购计划、建安三个板块计划相互承接、环环相扣,上游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下游计划的执行,因此需要将设计、采购、建安计划作为一个整体计划管理,其中核电设备采购计划在一体化计划中充当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本文将从一体化计划的角度对核电设备采购计划板块的管理进行探讨。

一、核电设备采购计划与设计、建安计划的接口管理

基于设备设计、采购、建安一体化计划,设备采购计划需要控制好“输入”和“输出”两方面内容。其中,“输入”是指由上游设计单位所出版的设计文件,包括技术规格书、

设备及材料采购清单、改单、图纸等,这些设计文件是开展采购工作的依据;“输出”是指下游建安单位安装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及相关文件。而对“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管理,又需要从范围、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设计文件满足采购需求,采购交付设备满足建安需求的目的,从而实现一体化计划各板块完全匹配的效果。

二、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的内容

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编制及下达、跟踪、升版及调整、再次跟踪直到计划完成。

(一)计划的编制及下达

计划编制是采购工作的开始,计划编制的范围依据是承包合同内的设备和材料范围,时间依据为工程项目二级进度计划以及设计计划和建安计划。采购计划一般包括以下节点:设计文件接收(与设计计划相关联)、发标、收标、评标、合同签署、接口资料提交、加工制造、设备发货、设备到货。设备采购计划编制完成后,需要控制部牵头组织设计部、采购部和施工部各单位共同进行各板块计划匹配性的核查,获得批准及经过会签后,便可正式发布执行。

(二)计划跟踪管理

设备采购计划跟踪管理是对已发布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促,保证计划得以按时执行完成。在一体化计划中,除了对采购计划内部工作进行跟踪外,还需要对制约采购计划执行的上游设计计划进行跟踪预警。因此,按照执行阶段可将采购计划的跟踪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设计文件接收阶段、采买阶段、合同执行阶段、到货阶段。下面将对各阶段的具体管理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1、设计文件接收阶段

设计文件的按时出版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是否可以按计划启动,为了保证设备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上游设计文件的按时出版进行有效的预警和催促。一般采购计划管理人员采取提前3个月预警措施,向设计单位催要即将到期的设计文件;对于已逾期出版的设计文件,计划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预计出版时间,并分析是否可以采取压缩采购周期的措施保证设备按原计划到场,若对于设计文件严重逾期导致设备无法按时到场,需提前向控制部汇报,并要求重新调整计划。

2、采买阶段

接收到设计文件后便可以启动设备采购工作,对此阶段主要控制发标和合同簽署的节点,由计划管理人员跟踪督促,合同负责人负责招投标及合同签署工作。依据发布的采购计划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月中,即编制月度计划,并形成定期反馈机制,每周由合同负责人将月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反馈给计划管理人员。对于逾期且影响下一阶段接口资料提交的合同,及时向控制部门汇报协调调整接口资料提交计划,对于无法调整的,在合同谈判期间,需要将接口资料相关参数在合同技术附件中锁定,如此,便可消除由于合同签署滞后导致对接口资料提交进度的影响。

3、合同执行阶段

在合同签署完毕后,便进入了合同执行阶段。此阶段计划主要由设备制造进度负责人监督厂家完成。设备负责人需要对厂家提交的设备制造进度计划进行核查,并提交采购部门进行审核签字后方可执行。设备负责人应对厂家制造进度进行全面实时跟踪和控制,并定期汇报制造进展,并分析设备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制造拖期但不影响交付的设备,应及时向计划管理人员及直属领导申请调整制造计划,但不得突破采购计划中加工制造完成时间节点;对于影响设备交付的,计划管理人员向控制部门申请调整采购计划,由控制部门进行统一协调。

4、到货阶段

设备到货是采购计划的最后节点。设备按时到货对于建安工作有序开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编制计划时设备到货时间根据现场需求时间确定,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原则上按此时间执行,但是由于核电项目设备系统较多,设备数量巨大,执行过程中到货时间会存在调整。为了尽量减少设备无法按时到货对现场安装的影响,在到货节点的控制上,由到货计划管理人员编制12个月滚动到货计划,根据现场需求及实际加工制造情况每个月升版一次,对于到货有风险的设备,及时汇报制造进度组进行分析控制,通过编制赶工计划及派员驻厂等方式,尽最大努力满足现场需求。

(三)计划升版及调整

一般来讲,设备采购计划在如下两种情形时会进行升版工作:1、二级进度计划升版;2、采购计划发布后累计调整较多。而其它情形下,例如如前所述,在计划跟踪管理阶段,经常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调整。

三、采购计划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建议措施

(一)设计、采购、建安计划不匹配

在采购计划编制阶段,组织各板块计划负责单位对各板块计划匹配性进行审核,在执行过程中,由各板块计划管理人员负责跟踪维护计划完成情况,在计划需要调整时,向控制部门发出申请,由控制部门统一对各板块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另外,各板块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对计划匹配性进行复核,此项工作可以提前预知存在交货风险的设备,找出风险所在,并将风险及时分散消化,避免造成对安装调试阶段的影响。今后,采购部将继续提前与施工、调试进行计划匹配工作,以期尽早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分散或降低风险,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设计输入管理不规范、出版滞后的问题

采购过程中经常面临设计输入不全、管理不规范、设计文件出版滞后等问题,造成变更较多、供货范围变化较大,给采购部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同时影响采购工作的有效和及时开展。对此,采购部采取以下方式尽量减少设计问题对采购工作带来的影响。首先,协调设计部门针对所发变更及时出版设计修改通知单,以便采购部及时开展工作;其次,提前1个月向设计预警需要出版的文件,对于设计文件出版滞后的文件,采购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尽量节省从技术文件接收到启动采购之间的时间,保证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的按时完成。再次,对由于设计施工图出版滞后造成制造周期紧张的设备,为不影响现场安装,采购部编制赶工计划并派专人驻厂监督,尽最大努力满足现场安装需求。最后,对由于设计文件出版滞后造成无法按时到货的设备,采购部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使其早做准备,将对现场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小。最后,编制设备采购包对应的适用文件清单,并定期发设计部门确认。

(三)核电设备数量巨大,范围较难控制

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细化到每台设备KKS码,同时将每个采购包的供货范围与规格书(包括升版及变更)、合同文本进行核对确认,以保证对供货范围有清晰的掌控。

参考文献:

[1]任德曦.核电站项目管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8)

[2]陈亮,赵利,张会,王辰宇.基于进度计划的工程项目采购进度管理,2011(2)

[3]陈秋良,阚烁.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2011(6)

篇5: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监督管理

村卫生室名称:时间:年月日考核人员签名:

接受考核评估村卫生室法人签名:

检查督导内容提纲:

一、监督检查总体评价

二、存在的问题

篇6:一体化采购管理

关键词:教学管理 学生管理 一体化 三亚学院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高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这就要求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需应对新形势发展,实施全员联动机制,积极探索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机制。高校教学与学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出现的问题和弊端

在传统高校管理机制下,教学与学生管理统一性差,使得教学与学生管理在学校与学院之间得不到统筹安排,形成了“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产生了不少问题。

1.1 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不能互相促进。三亚学院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学校将管理重心下移至分院。不同的工作业务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在学校一级层面,教务处主管教学管理工作,而学生处主管学生管理工作;在分院二级层面,教务办公室主管教学管理工作,而学工办公室主管学生管理工作。在同一个学校里,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是两个独立运行的不同的工作系统。这样的管理运行模式纵向工作关联性很强,而横向工作关联性很弱。从而导致学校、学院两级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时,难以形成联动的紧密关系,更难以开创教风学风齐抓并进的工作格局,即以教风引学风,以学风促教风的良性互动机制。

1.2 学生成人与成才出现“两张皮”。由于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联动机制缺失,工作本位思想严重,专业教师只侧重于教书,不重视育人,学工人员只侧重于育人,不重视教学。教师和学工人员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与协助,导致管理力度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人格教育和专业学习上的不协调,成人与成才出现“两张皮”。特别是三亚学院,在管理人员有限、工作量很大的情况下,这种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必然会造成管理人员的严格分工、相应人员的流动和互助功能减弱,故而不能发挥管理群体的作用,工作效率不高。

综上所述,更新管理理念,探索综合管理结构,构建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三亚学院实施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与优势

三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于2005年4月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一所建校仅七年的新兴大学。它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因此具有变革创新的优势。以及三亚学院的办学理念,阳光文化等都组成极大的文化优势。三亚学院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建设在建校后也进行一些探讨和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具有发展基础。

2.1 三亚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不存在积重难返的问题,这是我们不断改革创新的有利条件。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各类高校间在人才、科研、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从传统的高校竞争方向与排序看,作为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第一方阵的高水平大学为争创世界一流在努力拼搏;作为教学研究型的第二方阵的地方高校为进入国内高水平一流大学的竞争更是空前激烈;其他大学也是加劲发展、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增强实力,竞争同样激烈。新办的三亚学院,虽然目前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已相对大大提高,但即使继续更加努力,差距也很难很快缩短,尤其是沿袭别人的老路,以原有的思维模式、价值尺度和质量标准去发展,更不可能有所作为。三亚学院不能采用单一路径奋起直追,而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更有效的办法,集中更多样的资源,走多样化、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水平提高方式,才能既夯实基础、扎扎实实做好基本功课,又能大胆、前卫改革建立起新的视域、新的路径,充分运用好灵活激励的机制,发掘组织内部多样化的资源,走超常规发展之路,开启中国民办大学成为高水平大学的卓越进程。因此,三亚学院更有机制创新的动力。

2.2 三亚学院办学的基本观念、基本价值、基本图景是我们不断改革创新的思想引领,比如,现代大学制度的“轴性理论”、坚持公办大学机制的稳定性和民办大学机制的灵活激励性相结合的“优势互补理论”下的充满活力和高效运行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办学机制的探索、“职业化全位理论”的现代大学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思想等等,为我们构建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提供了思想指导。

2.3 建校之初,以创办创新型大学的崇高事业,聚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渊博、教育实践丰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育与管理精英组成了办学领导团队,负责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精心规划了学校出世阶段两个跨越发展的蓝图,即以优选办学思路、创新办学体制、建构制度文化、扩展队伍、扩张规模、夯实基础为主的外延跨越发展和以育人为本、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跨越发展。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已完成了一所新办大学“出世计划”阶段发展的各项任务,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行之有效的作法。2010年三亚学院精心规划的“十年卓越进程”蓝图,这都为三亚学院构建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践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初步思路

3.1 调整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置,完善分工协调。以三亚学院为例,一是撤销学生处,将学生处的部分管理职能划归教务处,教务处设置教学运行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和实验实践教学管理四个处;二是继续强化二级学院管理职能的重心下移,分管教学的学院领导要协调学生工作,使教学与学生工作有效融合,加强、完善和优化学院办公室职能和人员配置,学院办公室统一负责教学、科研、学工、党务、行政人事工作的日常管理。从而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体化提供组织保证。

3.2 完善和创新一体化管理制度。在现有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一体化管理目标要求,优化学校学工部、学生社区、校团委与各学院协调功能,优化各学院教学与学生管理职能,探索建立一个运行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使学生教育管理“到边到底到位”。比如,三亚学院正在试行教学与学生管理联席工作例会制度、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交流协作制度、教风与学风建设联动制度等,并计划由教务处牵头,社区、校团委、学生学业信息咨询中心、各学院共同参与,完成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基本制度框架建设,从而为一体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3.3 加强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建设。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统一的信息系统的建成,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管理向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此,三亚学院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实现教学与学生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互动,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增强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与学生一体化管理协作,使其更好的为学校的育人功能服务。当然,教学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面广、功能性强,它的应用在为学校教学与学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将对今后的教学与学生一体化管理工作提出全方位的、更高的要求。

3.4 强化“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学生培养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必须实现二者的结合才能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三亚学院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一个全员联动一体化,跨边界、无缝隙,管理重心前移专业与教学班的“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实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育人管理模式,即广泛调动、充分利用各层面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包括班委成员、辅导员、学生家长、专业任课教师、校领导等,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员工廉洁协议详细版下一篇:二建法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