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2024-06-23

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共10篇)

篇1: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编者按——

9月10日,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就实施智能制造的进展、经验和做法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简报将连载五期摘要。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一)──九江石化建设智能工厂,培育核心优势

“十二五”初,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确立了建设千万吨级一流炼化企业的愿景目标,倾力培育“绿色低碳、智能工厂”两大核心竞争优势,努力实现传统炼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2012年,九江石化列入中国石化智能工厂试点建设企业名单;2014年,列入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江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行列;2015年7月,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一、智能工厂试点建设 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建设聚焦“计划调度、安全环保、能源管理、装置操作、IT管控”等五个领域,实现具有“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集成化”等“五化”特征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工厂神经中枢建成投用。九江石化智能工厂神经中枢——生产管控中心于2014年7月建成投用,具备经营优化、生产指挥、工艺操作、运行管理、专业支持、应急保障的“六位一体”功能,生产运行实现由单装置操作向系统化操作、管控分离向管控一体的转变。

智能工厂架构逐步形成。构建了矩阵式集中管控新模式;建立了生产经营优化、三维建模等一系列专业团队;充实信息化管理、开发及运维力量,建立关键用户激励机制。

企业级中央数据库逐步建成。突破了此前业内普遍采用的“插管式”集成方式的限制,集成了13个业务系统的标准数据,为9个业务系统提供有效数据。通过“采标、扩标、建标”方式,完成了与中国石化标准化平台的对接。

基于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应用取得突破。基于工程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平台集成120万吨/年连续重整等15套生产装置,以企业级中央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操作培训,三维漫游,视频监控等六大类深化应用。全流程优化平台应用取得实效。自主开发的全流程优化平台提升了流程工业模型(PIMS)、炼厂模拟(RSIM)、炼油动态调度系统(ORION)、制造执行系统(SMES)一体化联动优化功效,实现了炼油全流程优化的闭环管理。全流程优化平台与原油评价、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S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系统共享数据,提升了生产经营优化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HSE管理及应急指挥实现实时化、可视化。HSE管理系统实现全员全过程HSE管理;施工备案系统对当天每项作业实行“五位一体”有效监管;各类报警仪、视频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实时联动。环保地图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各类环境信息,异常情况及时处置、闭环管理。

二、智能工厂取得成效

实现敏捷生产、提升经济效益。九江石化利用全流程优化平台,持续开展资源配置优化、加工路线比选、单装置优化等工作,2014年滚动测算127个案例,增加经济效益2.2亿元,助推企业加工吨原油边际效益在沿江5家企业排名中逐年提升,2014年位列首位。

提高本质安全、践行绿色低碳。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实践将“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理念置于优先位置。施工作业备案及监管体系对850台可燃气报警、1000余处火灾报警、585套视频监控等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联动,支撑HSE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转变。九江石化连续5年获评中国石化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外排达标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指标处于行业内先进水平。

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九江石化各类信息系统助推公司扁平化、矩阵式管理及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效率持续提升。在生产能力、加工装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公司员工总数减少12%、班组数量减少13%、外操室数量减少35%。

三、智能工厂建设体会

到2015年底,九江石化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业务需求以及工程设计数据,建成覆盖全厂的全三维数字化炼厂,并实现六大类深化应用,对炼油、石化企业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一是炼油、石化企业建设智能工厂,要明确建设目标、规划实施路线、制定实施策略、落实保障措施,顶层设计、全员参与、积极培育IT文明。

二是炼油、石化企业建设智能工厂,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立足于解决生产经营、发展建设和企业管理实际问题,在统一智能工厂平台及架构的基础上,推进各信息子系统建设,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三是炼油、石化企业建设智能工厂,要下大力气推进装备国产化和软件国产化,逐步摆脱对国外软硬件的依赖,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二)──潍柴以智能制造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是一家拥有整车整机、动力总成、豪华游艇和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板块,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公司。潍柴通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持续实现以数据为核心的人、机器、产品的互联互通,打造“智能化”企业,提高单件产品品质和工业附加值,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和资源再配置。

一、建设智能车间

潍柴一方面通过在关键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控制器,并与控制平台集成,使设备可感知更要可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产线—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并结合工艺水平优化,使3000多种订货号的产品能够实现工艺过程仿真、产品和设备状态的在线检测与控制、物流智能拉动、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等,从而实现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的生产能力,通过建设智能车间打造未来智能制造的硬实力。

二、建设数字化企业

潍柴建立了覆盖全价值链流程的“6+N+X”(业务运营平台+管理平台+基础平台)信息化支撑平台,支撑了企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将分散在中国、美国、德国等5个国家、12个地区的研发中心进行了高效协同,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提供卡车、客车、工程机械等产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由中国总部出具统一的设计标准并进行任务的派发和资源配置,美国研发中心利用其高端人才和前沿技术优势,进行后处理技术研发,降低排放指标。通过共同在一个虚拟化平台上进行设计协作、知识共享,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和质量,而且保持了潍柴产品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三、建设智能化协同研发平台

潍柴的上游有近500家供应商,下游有4000多家维修服务站以及300多万的客户群体。前期通过搭建供应商门户平台以及售后服务平台,将传统的线下交易模式实现了线上化,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供应链总体成本。如供应商门户系统,不仅可以使供应商能够在线准确查看潍柴的采购需求、产品库存、产品质量等信息,帮助他们合理指导生产、送货,而且大幅降低了物流、质量等成本,每年大约为供应商节约成本5000万元以上。但面对新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线下业务线上化,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将潍柴独有的“整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平台优势推广到整个行业,以智能产品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上下游企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潍柴正在将更多的供应商加入“全球协同研发平台”,为未来打造行业性的众创、众包平台提供技术基础和模式探索。同时,加快发动机的智能化,利用自主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开发,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远程故障诊断和节油驾驶模式匹配,通过车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拉近终端用户与厂家的距离。在未来,潍柴要打造一个商用车行业的云服务平台,从用户买车—养车—修车的基本需求,逐渐扩展到融资租赁、加油等用车领域,甚至司机的住宿、休闲等生活领域,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

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作的过程中,潍柴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支撑车间智能化的核心生产装备多为欧美日韩所垄断,工业系统底层的解析与控制尚有困难,车间互联标准和技术尚不成熟,支撑企业间协同的标识解析体系还未建立,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依靠整个行业的共同投入。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三)──海尔智能制造创新实践

一、智能制造进展

海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海尔”)顺应全球新工业革命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逐步探索出一条以互联工厂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发展路线。

一是互联工厂的用户价值创新(纵轴):颠覆传统的业务模式,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平台。

海尔互联工厂的探索实践将业务模式由大规模制造颠覆为大规模定制,打造U+智慧生活平台,对外从生产产品硬件向提供智慧解决方案转型;对内整合用户碎片化需求,通过互联工厂实现个性化定制。海尔的制造转型最终是建立起一个互联工厂生态系统。

二是互联工厂的企业价值创新(横轴):建立持续引领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模块化。例如,一台冰箱原来有300多个零部件,现在在统一的模块化平台上整合为23个模块,通过通用化和标准化、个性化模块的整合创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自动化。与用户互联的智能自动化,由用户个性化订单自动驱动自动化、柔性化生产。——数字化。通过以可集成制造执行系统(IMES)为核心的五大系统集成,实现物联网、互联网和务联网三网融合,以及人人互联、人机互联、机物互联、机机互联。最终使整个工厂变成一个类似人大脑一样智能的系统,自动与人交互、满足用户需求,自动响应用户个性化定单。

——智能化。一是智能产品,从现在简单的功能性产品变成智能产品,冰箱、空调可以自动感知需求,空调可以自动感知温度,可以感知用户的使用习惯。另外,整个工厂通过信息互联、数据积累及大数据分析可实现针对不同的订单类型和数量,自动优化调整生产方式。

二、智能制造取得的效果

海尔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互联工厂体系,实现了6个互联工厂的引领样板。4个整机工厂: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青岛热水器;2个前工序工厂:青岛模具、电机工厂,初步实现了向互联工厂的转型,可实时、同步响应全球用户需求,并快速交付智慧化、个性化的方案。

一是互联工厂带来了用户价值的大幅提升。可定制。用户可以通过海尔交互平台提报产品设计方案,成为产品的设计者,如冰箱的模块化产品通过用户的选择和组合,由原来的20个型号,到现在的500多个型号;可同时在生产线上进行高效柔性生产,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可视化。用户从消费者变成产销者,用户可以参与企业的全流程,并且实现体验的可视化。

二是互联工厂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在效率上,互联工厂整体提升2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以上。在效益上,互联工厂运营成本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升5%,厂内库存天数下降50%以上,交货周期由21天缩短到10天。

三、实施智能制造的经验

海尔智能制造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将为家电业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一是观念颠覆,主动创新、勇于试错探索。智能制造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复制,在互联网时代和德国工业4.0有同样的机会和起点,不能简单跟随。海尔一直倡导主动创新的文化,人人都要成为创客,敢于打破传统的模式体系,勇于试错、主动创新,探索中国的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引领。

二是业务模式颠覆,由制造产品转化成创业孵化平台。智能制造模式通过建立资源无障碍进入平台,吸引全球一流资源,持续创新、迭代,实现从卖单一产品到提供智慧解决方案转型;同时,海尔将过去流水线式的员工转变为知识型员工或创客,在海尔平台上目前已孵化出2000多个创客小微团队。三是全价值链打通,带动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不是一个节点,不是一个企业自己就能做成的,需要全系统全价值链的打通与颠覆。海尔将以前大规模制造时代串联的攸关方整合形成并联,与终端消费者之间互联,去中间化、去中介化,从而打通整个价值链,初步形成高效运转的消费生态圈,带动整个产业链价值升级。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四)──长虹以大规模个人化定制驱动产业智能转型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打造从消费者需求动态感知、产品研发、制造、交易到服务的一体化运营平台,构建低成本、高效率、敏捷的智能制造模式,打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围墙,满足个人需求的即视化、订单的便捷化、产品的个性化、服务的管家化,从而进一步助推长虹向服务型制造跨越式转型。

一、大规模个人化定制的基础

作为工信部两化融合试点单位,长虹在研发、制造、交易等诸多环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形成了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为核心的,完整的制造业信息系统框架,涵盖了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原材料采购、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用管理、决策支持等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与第三方供应商开展了信息系统的协同和集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营成效。

在制造模式方面,长虹以物联网信息系统为核心,研究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多阶段混联离散型生产模式。该模式以传感器、企业服务总线(ESB)、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对生产系统、产品、设备工作状态的动态实时监测,在充分满足大批量生产的同时,也可满足多品种小批量混线生产。

目前,该模式已成功运用至长虹集团旗下的电视、冰箱、空调、注塑无人工厂等多个领域。其中,电视产品实现了场地利用率提升30%以上、库存周转效率提升25%以上、单品成本下降10%、人均产值提升20%以上,成效显著。以绵阳生产基地为例,工厂占地面积由4万平方米节约到2.3万平方米(提升42.5%),在多品种混线生产的情况下,人效提升40%以上,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达20.8亿元。

二、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大规模个人化定制

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单纯地以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技术手段武装工厂,来满足内部制造效率的提升,更是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智能制造的最高标准,反向考量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大规模个人化需求定制的全新产品生命周期。其中,在产品设计方面,以面向模块化设计为核心,建立产品族,构建“平台+模块”的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在产品营销方面,以O2O、C2B等商业模式为方向,建立信息归集与精算中心,实时进行信息推送,满足消费者方便快捷的定制化需求输入;在供应链方面,以敏捷供应链为方向,建立销售预测模型、VMI+JIT供料、高级计划排程等体系,实现对消费者的快速响应和交付;在产品制造方面,以先进制造为方向,通过信息化生产系统、柔性生产模式、智能装备、虚拟仿真等工具,以用户可接受的交货周期和成本,实现大规模个人化定制;在售后服务方面,以一对一窗口服务为方向,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给消费者全天候的管家式服务。

长虹将继续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为宏伟蓝图,构建和完善智能制造体系,打造更加完善的智能制造平台,逐步向智慧社区下智慧家庭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力争在2017年实现模块化定制,2020年全面实现个人化定制。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五)──和利时用智能控制系统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实施智能制造,需要技术、管理、工艺三个方面的专家分工配合。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是方便三类专家的使用,也是有效降低技术风险和实施成本的重要考虑。

一、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为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技术风险,控制投资规模,同时也有利于通过自主可控的技术来保障我国的产业安全。

一是开发支撑智能制造的公共技术和产品平台。在装置级和车间级,以智能控制器为核心,来实现装置级和车间级的单元控制、协调控制和智能控制,并承担车间级的信息安全防护。在工厂级和企业级,基于智能控制云平台,来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二是开放智能控制云平台技术。作为公共技术平台,提供给各细分行业应用方案商,共建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通过事实上的大面积应用,来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和完善。从云计算的层次看,生态系统包含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IaaS)、智能控制平台提供商(PaaS)和细分行业应用提供商(SaaS)三类。

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是基于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长期积累的自动化核心技术,面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智能化”四大技术趋势逐步平台化演进的结果。它包含以下核心产品:智能控制器、智能工厂建模工具、智能工厂数据服务、工业数据总线、智能工厂人机界面。

二、智能控制系统的验证性应用 目前,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正在集团下属的电子制造工厂进行装置级、车间级和工厂级解决方案试验验证,从而进一步完成从装置级、车间级、工厂级到企业级四个完整层级的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并为智能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该验证项目预计在2015年完成一期验证,2016年完成二期验证。

基于开放的平台,可以随时加载行业应用专家的知识和软件。得益于公共技术平台的支撑,在验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的构成主要以行业应用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信息技术专家为辅。该验证工厂的工厂级运营指标优化,交期由7天缩短到1天,物料周转天数由30天缩短到10天,在确保合格率为99.99%的前提下,直通率由95%提高到99.5%,人工减少了40%。

三、智能控制系统的推广前景

一是依托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推进智能控制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业化。用自主可控的智能控制技术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我国的产业安全。

二是借助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整合行业智力资源,形成合力。有效避免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重复开发和投资的问题,促进分工合作,提高全行业的社会效率,确保方案实施质量,降低项目实施风险。三是基于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利用工业云平台技术,降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投资规模,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快我国广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篇2: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按照《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的要求,现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项目的基本条件

(一)项目实施单位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二)项目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中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软件需安全可控。

(三)项目须符合《20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见附件1)中相应模式的具体要求。

(四)项目须已投入运营,且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并持续提升,具有良好的增长性。

二、推荐程序及要求

(一)试点示范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好本地区项目申报工作,各申报企业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一般不超过15项。各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一般不超过5项。中央企业项目通过所在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申报。

(二)推荐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优先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中,推荐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开展多种模式试点示范的项目。优先推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未涉及行业的项目。推荐部门应加强对最终确定的试点示范项目的指导,并对其发展智能制造给予支持。

(三)请按推荐项目的优先顺序填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荐项目汇总表(见附件3),并于2017年5月31日前将项目汇总表一式2份、申报书一式10份及其电子版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四)有关申请材料模板的电子文档及2015-20已确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www.miit.gov.cn)下载查询。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影010-68205626

邮箱:zhuangbei@miit.gov.cn

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100804)

附件:

1.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doc

2.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书.doc

3.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荐项目汇总表.doc

工信部

篇3: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工信部日前公示了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共64个项目入选。建材相关行业入选项目包括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申报的钢铁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水泥智能工厂试点示范、石家庄旭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液晶玻璃基板智能车间试点示范、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汽车玻璃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LED照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申报的全屋家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新疆天业 (集团) 有限公司申报的氯碱智能工厂试点示范等。

此前, 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 并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部署了2016年的具体工作, 将聚焦制造关键环节, 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 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行业, 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 选择试点示范项目, 分类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新模式试点示范。

(摘自中国建材数字报)

篇4: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这46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38个行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体现了广泛的行业、区域覆盖面和较强的示范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公告中称,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将对全球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带来深刻变革,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促进制造强国建设,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并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此次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推荐,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从试点示范代表性、技术水平、与要素条件符合程度、持续增长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综合考虑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试点示范类别构成等因素,最终确定了2015年的46个试点示范项目。(陆健)

篇5: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施方案

编号:2016-03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摘要:目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推进“中国制造2025” “6+1” 专项行动总体要求,在总结 2015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基础上,继续做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目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 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因此,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制造业 智能转型,环境更复杂、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十三五”期间要同步推进数字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工作。按照专项行动确定的连续实施三 年,2016年要边试点示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的总体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专项行动,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 智能制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在总结2015年专项行动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将继续坚持“立足国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方针,进 一步扩大行业和区域覆盖面,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 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

三、主要目标

2016年,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行业,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遴选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 示范项目。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提升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大关键技术 装备,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形成关键领域一批智能制造标准,不断形成并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通过2-3年持续提升,实现运 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

四、重点行动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在机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轻工、服装、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开展智能车间/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推进数字化设计、装备智 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试点应用,推动企业全业务流程智能化整合。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在石油开采、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土材料、建材、纺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织、民爆、食品、医药、造纸等流程制造领域,开展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提升企业 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三)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

在机械、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家用电器、集成电路、信息通信产品等领域,利用工业互联网网络等技术,建设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集成企业间研发 系统、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系统,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跨企业集聚与对接,实现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等环节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

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家居、数字视听产品等领域,利用工业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 术,建设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实现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提高企业快速、低成本满 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五)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

在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机械、航空、家用电器、家居、医疗设备、信息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等领域,集成应用工业大数据分析、智能化软件、工业互联 网联网、工业互联网IPv6地址等技术,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开展智能装备(产品)远程操控、健康状况监测、虚拟设备维护方案制定与执行、最优使 用方案推送、创新应用开放等服务试点。

五、重点工作及进度安排

(一)制定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16年2-3月,组织开展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调研,编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4月底前,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

(二)遴选2016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5月底前,在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的项目中组织行业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专家遴选;6月底前,确定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其中:选择20个以上离散型智 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选择20个以上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选择20个以上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项目。

(三)完成智能制造发展对策研究

2016年6月底前,组织相关单位完成“智能制造发展对策研究”重大软科学课题,进一步完善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相关政策。

(四)启动并组织实施重点领域智能化改造工作

2016年2-12月,在石油化工、化工园区、钢铁、有色金属、稀土材料、建材、船舶、航空、汽车、电力装备、机床、纺织、食品、医药、轻工、消费类 电子、新型显示高世代线、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民爆等行业,持续开展重点企业关键环节、生产线、车间、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智能化标准与模式并进行复制推广。

(五)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推进工作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16年2-12月,组织企业在工业以太网、工厂无线应用、标识解析、IPv6应用、工业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示范,支持相关单位开展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工业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商用流转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六)开展智能制造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2016年6月底前,完成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工控网络安全防御平台、工业控制系统仿真测试与验证平台等项目立项论证;12月底前开展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七)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2016年10月,召开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高端论坛;11月底前完成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项目的立项工作,下达智能制造标准编制立项,形成10项以上重点标准草案。

(八)开展智能制造经验交流与推广工作

2016年9月底前,组织召开2016年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10-12月,组织开展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子、民爆行业典型案例经验交流与模式推广;12月底前,编制完成《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2016年试点示范项目汇编》。

(九)组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集中展示

2016年11月,在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设专区,集中展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取得的成果。

(十)开展专项行动评估与总结

2016年11月,完成专项行动检查与效果评估,完成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继续加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领导,有效推进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加强与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联动,协同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 作。加强与国家其他重点工程、科技计划的衔接。加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力度,推动组建智能制造产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业联盟,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双创”平台,推进开放创 新。

(二)加强财税金融支持

充分利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等现有渠道,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对专项行动的支持力度。研究鼓励智能制造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建立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各类智能制造发展基金,加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

(三)大力推进国际合作

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试点示范宣传推广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支持国内外企业及行业组织间开展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华设立相关研究机构、人才培训中心等,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四)加强人才培养

组织发布智能制造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预测,充分利用现有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有针对性地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开展智能制造职业技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篇6: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获悉,此次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示范项目使用的装备和系统要自主安全可控,同时项目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五个方面已取得显着成效,并持续提升。

《通知》结合六大类试点示范项目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要素条件,推荐项目应符合相应类别的要求。

根据《通知》内容,六大类试点示范项目的要素条件具体包括:一是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为方向的流程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求工厂总体设计、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相关的数据进入企业核心数据库;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90%以上,工厂自控投用率90%以上;实时数据库平台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等。

二是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方向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求车间/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设计和工艺路线仿真、可靠性评价等先进技术,产品信息能够贯穿于设计、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车间级的工业通信网络、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ERP等。

三是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品)试点示范项目,要求实现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工业控制计算机、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在装备(产品)中的集成应用等。

四是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在个性化定制方向上实现模块化设计方法、个性化定制平台、产品数据库的不断优化,形成完善的基于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企业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协同开发/云制造方向上建立协同开发/云制造平台;在电子商务方向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比重不低于20%,或者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也是推荐对象。

五是以物流管理、能源管理智慧化为方向的智能化管理试点示范项目,或者建立智能化的物流管理体系和畅通的物流信息链,或者是构建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体系。

六是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可通过云平台对装备(产品)运行数据与用户使用习惯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在线监测、远程升级、故障预测与诊断、健康状态评价等增值服务,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将自动生成的产品运行与应用状态报告推送至用户。

《通知》还要求,试点示范项目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优先推荐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在一个企业中开展多种类别试点示范的项目。被推荐单位需于2015年5月20日前将项目汇总表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有关申请材料模板的电子文档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下载。

篇7: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标准

各区、市党委宣传部,安监局、总工会,市直企业,中央、省驻青企业:

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鲁安监发【2009】88号),现转发给你们,望结合各区市、各企业实际认真贯彻,切实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

山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选标准(暂行)

篇8: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苗圩表示, 要牢牢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融合发展呈现新趋势, 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在这一领域加紧布局, 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 靠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 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任务非常迫切。同时,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 是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 也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主要是直接切入制造活动的关键环节, 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通过点上突破, 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加以推广与应用。今年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涉及了38个行业、21个地区。除此之外, 今年上半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专项行动还开展了相关工作:一是强化战略规划指导, 二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三是坚持试点示范带动, 四是以实施工程专项为手段, 五是强化能力建设保障。

篇9: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纺织之光”为行业企业免费开通中国知网

日前,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与中国知网达成合作意向,面向纺织全行业单位开放中国知网“纺织知识资源总库”(简称“知网纺织平台”)。该平台依托中国知网20年知识资源沉淀,整合集成了政策解读、专利、标准、国家项目、前沿技术、论文、报刊杂志、工具书等实用信息知识,助力产业技术应用、竞争情报获取及企业经营发展。

据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介绍,该项服务为行业企业查询科技信息、了解政策提供了极大便利,将为行业科技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未来,基金会将持续推出服务举措,为建设纺织科技强国助力。

据了解,此次活动时间从即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开通期限为开通之日起一个月。(郝杰)

中纺联党委信息统计部党总支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党课

6月2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信息统计部党总支举行了“两学一做”专题党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信息统计部党总支书记夏令敏及全体党员参加了会议。

夏令敏就“党的先进性推进强国建设”、“如何做好‘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发表讲话,党总支纪检委员翟燕驹分享了学习体会,总支委员朱国学带领全体党员诵读了《生命的珍藏》百份入党申请书。

夏令敏结合党员在工作中如何落实“两学一做”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党员干部应当肩负起带动职工推动全行业发展的重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队伍一直在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智能制造是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能不能让行业实现突破、快速转型,考验着党总支的战斗力。从党的先进性来讲,我们肩负着这个使命,要把行业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最后,夏令敏对所有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创新工作方法,并积极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先进的共产党员。

篇10: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情况

一、全员心态、安全文化的培养

1、安全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全体员工,就安全认识长期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系统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2、安全知识教育:通过一定的手段(讲座、黑板报、培训班等)对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等教育,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3、创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制造安全需求环境。

二、制度安全文化的教育

1、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一是切实执行“企业负责制”,各层次人员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二是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奖惩严明、行之有效。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所谓执法有依。有了完善的安全法规和制度以及安全规程,就可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3、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不是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必须将死的制度变成活的思想。通过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其能掌握并接受,最终形成员工的一种自主行为。

三、全员行为安全文化教育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还不够,必须进行反复的技能训练,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安全作业。我们搞现场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就是一种手段。

四、物态安全本质化培训

整个安全强化过程要按照PDCA循环的方式来加以提高。事故危险的消除、制度的建设、现场的监督、可靠的安全设施、先进的技术、优良的作业环境缺一不可。

五、组织领导

主要是指安全文化建设的运筹部署,需要得到组织的协调,单位领导要参与管理,以便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统一布置,分步实施,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完善企业文化,改变员工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创建企业的安全文化,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让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自主管理、团队管理这样更高的目标发展。

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情况

汇 报 材 料

黄冈市龙感湖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始建于2005年6月,担负着全区近四万人的烟花爆竹供应工作,由最初年销售额三十多万元,以后逐年增加,到2011年全年销售161万元,公司现有职工十人,配送车一辆,稽查车一辆,日常用车一辆。仓库两栋共415平米。各项安全消防设施齐全。作为以经营烟花爆竹为主的高危企业,黄冈市龙感湖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坚持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从安全理念、制度、行为、物态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公司从创建以来无任何伤亡事故,连续3年被评为“龙感湖管理区安全生产红旗单位”, 和“消防管理先进单位”,荣获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上半年被区安监总局评为“全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近几年来,为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我公司认真落实安生产法律法规,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作为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把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融铸到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等工作中去,以文化塑造“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价值观,以文化建设完善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以文化孕育激发员工保安全、强责任的意识,形成了遵章守纪、标准操作、规范执行的安全行为文化和严密细致、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文化,达到了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保安全、以安全保稳定的目的。把安全文化创建工作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位,我们高度重视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始终不渝地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为此,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的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领导小组。坚持以全员安全意识养成为根本,以管理制度规范为基础,以行为流程约束为手段,以本质安全文化形成为目的,依托安全文化建设创建工作,全面构建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体系,积极培育干部员工“安全做事、规范做事、用心做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干部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为确保公司安全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自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以来,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广泛进行安全文化创建,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制定了38个现场管理制度、举办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班、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等创建活动。通过塑造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加大安全投入营造出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安全、快速、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公司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目的在于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使员工形成我要安全、我须对企业安全负责的自觉习惯,切实杜绝安全事故。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事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平安、健康、零伤亡”的安全理念,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创新管理理念,狠抓培训教育、营造文化氛围、增添保障措施。在实现烟花爆竹经营本质安全上取得了良好成绩。

二、强化管理 明确职责

1、全员明确一个安全文化理念。即:“安全是企业的饭碗,安全是员工的生命”。朴素、简练,却有很高警示作用,它时时刻刻绷紧全体员工安全生产这根弦。对企业而言“安全就是饭碗””,任何一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得不到及时发现、消除,都可能对员工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重视安全如同珍视自己的生命。

2、全员共建一套安全管理制度。并完善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

2、建立了安全生产考核及奖惩制度,追究责任,奖惩分明;

3、建立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培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与技能;

4、建立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实现三个层次的检查;

5、建立了事故管理制度,要求一旦出现问题,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6、建立了危险源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辨识控制危险源,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隐患更改率100%。

7、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档案及管理制度,做到有记录、可追溯。这整套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我们的管理有章可循,奖罚有据可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3、全力打造一支安全监管队伍。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为直接责任人;各职能部门是主要责任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形成了公司管理模式扁平,管理直接、快速、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框架。框架下不仅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而且有各个专业的、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公司现有人员全员都具备上岗资格证书。

4、每年确保一笔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加大安全投入,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公司对的安全投入有计划、有步骤逐年增长,近三年来公司共投入资金60余万元,对储存仓库进行了多次整改和完善,仓库内的路面硬化、防爆墙加固、扩大消防蓄水池、库房屋面改造等安全防护进行了全面投入并加装了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视频监控设施。

三、注重培训加大宣传

公司加强培训,对全体员工“晓之以理”,努力以人性化的方式教育引导。以宣传教育培训为切入点,着力建设行为文化。积极组织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努力提高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地对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安全知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综合素质培训教育,组织选学了分层次的安全培训教材,指定专门培训场所和培训教师,其中,建立了以内部培训、岗位培训和外委培训三种形式为主的安全培训机制。

内部培训,即岗前培训课。这是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要上的一堂课,这堂课上,大家开始绷紧安全生产的弦,明确了公司作业范围内的危险源及其辨识和策划方法,了解了公司安全文化的详细内容,做好了安全意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对仓库管理人员、搬运工一线作业人员,监督落实到每时每刻,把安全教育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抓好。

岗位培训,尤其是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务必使大家在上岗前百分百熟悉各项工作的安全规范要求、危险源、控制目标、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急救和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新员工,在初期特别安排“以老带新”,使从心理上增强自信。

外委培训,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积极主动参加各类上级机构组织的安全培训,二是向同行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学人之长,为我所用,丰富我们安全文化的内容和层次。

四、健全规章制度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着眼点,着力建设制度文化。公司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重要内容定期研究落实,做到了“三有”即有领导机构、有工作人员、有工作经费,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领导层、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岗位逐级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制定了从总经理到安全专管负责人、专管员、一线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工作奖惩办法、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制定安全风险评估防范制度,每年进行评估、考核、奖惩,做到有奖有罚。注重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隐患排查等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现所有岗位所有环节都有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根据上给精神和本公司实际对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规程标准进行定期审查确保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司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对重大隐患做到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应急预案等“五落实”。

五、后期工作举措

虽然我们在安全文化节创建示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好的,我们将进一步在巩固成果、深化应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大安全”管理格局,健全完善责任体系、保证体系、监督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培育高度认同、自觉践行的安全文化,促进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提升。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推进安全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意识和素质,使安全文化建设成为加强企业安全生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努力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为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二是进一步营造“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企业舆论环境,进一步提出着力建设安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本质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用安全文化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从而达到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以安全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果,争创省、市级安全文化创建示范企业,为实现龙感湖管理区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黄冈市龙感湖烟花爆竹有限公司

上一篇:我对发展樱桃产业的看法下一篇: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