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征文:美好乡村 美在心灵

2024-06-21

美好乡村征文:美好乡村 美在心灵(精选14篇)

篇1:美好乡村征文:美好乡村 美在心灵

美好乡村征文:美好乡村 美在心灵

当前,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活动正在广袤的xx大地上风生水起地开展着。作为一名扎根基层两年的乡村语文教师,我虽没有强健的臂膀、突出的技艺参与到家乡的物质建设中,但却在用我的一点智慧,发挥教师的职业优势参与到家乡的精神建设中,对此,我深感自豪。

什么是美好乡村?我想除了在改善人居环境、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外,更重要的,还应在弘扬乡村精神、传播乡村文化上加强建设。美好乡村,美在环境更美在心灵!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是的,没有什么风景比心灵的风景更美。现在,人们提到xx,已经不只是那段方言“从肥东到xx,提着一只老母鸡……”里的xx了,也不只是那个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百强县”,位次上升到第89位的xx了,人们会说:“xx,就是那个勇斗小偷感动中国的小伙周传金的家乡,就是那个‘雷锋式城管’刘正霞的家乡,就是那个冬天跳入河中勇救孕妇的大学生村官王君的家乡……”目前,xx已有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7人被评为“安徽好人”,在合肥各市县区名列前茅。xx好人俨然已成为了xx形象的代表,成为了xx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而这些好人,绝大多数来自乡村!村民是乡村的主体,村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乡村的文明程度。构建美好乡村,就要从培养美好村民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是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建设美好乡村的行动中,我的最大幸福就是能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影响我的学生,向他们传授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教授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愿望与热情。

2011年7月,我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踌躇满志地走上了我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市里最好的私立中学,那里的每间教室都有空调、饮水机、书柜,然而,学生们张口闭口Iphone、耐克、卡旺卡却让我无所适从,我不知道对着这样一群蜜罐子中长大的孩子讲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他们到底能理解多少,我不知道我的教育理想会不会在军事化管理分数当行的学校中消磨殆尽。于是,当我考取xx县教师岗位时,我毅然地从繁华的都市辞职来到了现在的农村中学。落差的确很大,除了学校环境的落差,更大的是学生素质的差别。乡村孩子不如城市孩子家境优越,他们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在爷爷奶奶教育下长大的他们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态度上都与城市孩子差别很大,当同样的问题一次次地重复出现时,我的确有过抱怨,然而,有一天,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观察的视角。那天我中午放学没去食堂吃饭,在三楼的办公室里改试卷。过了一会,班里三个小男孩敲门进来,竟端了饭菜来送给我吃,他们说:“老师,我们放学看您没去吃饭,就自己买了这些,也不知道您爱不爱吃。”我看着装得满满的饭菜,感动地一塌糊涂。他们三个是我经常批评的孩子,总是不认真学习还不守纪律,然而他们却用行动表现出了美好的品质。那天,我是含着泪吃完了饭菜。我感动于孩子们的细心和体贴,感动于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从那件事后,我也学会换一种角度来看学生。我会体贴他们从遥远的村路上学的艰辛,叮嘱他们注意安全;我会常发短信跟他们的家长联系,让他们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我会在语文课上想各种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还利用指导文学社的机会举办母亲节礼品制作大赛、家乡美墙报展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还在课余时间和他们去田野里挖荠菜观察傍晚的天空……渐渐的,孩子们笑声多了,也更懂事了,他们渐渐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语文学习,喜欢上了校园生活,我们的社团从42个中学社团中脱颖而出,被评为xx县优秀社团,我们的语文成绩也考取了片里第一,孩子们还在许多演讲、征文等比赛中获奖。除了在学习上渐入佳境,孩子们还学会了从文字中感受知识之美,从平凡的乡村生活中感受家乡之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一个孩子在作文《我的家乡》中这样写道:“白色的云/绿色的林/还有那蓝色的水/黄色的花/青色的草/挺拔的树/还有那遨游的鸟/我的挚爱在乡村/……质朴的农民/辛勤的人们/还有那丰收的喜悦/我的挚爱在乡村/这里的一切令我回味无穷/这里的一切令我永久热爱!”除了用文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孩子们还用实际行动表现了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在宣传普通话、宣传秸秆回收、环境保护等活动中,总能看到学生们踊跃参与的身影,他们有的走上街头散发传单,有的化身宣传员对家人动员。在同学们身上,也涌现出许多的好人好事,在上月为我校白血病同学的捐款中,孩子们更是拿出了积攒许久的压岁钱,在三天不到的时间就筹集了一万多元的善款,用实际行动帮助了困难同学表现了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美好乡村,美在心灵!只有心灵的改善才有环境的改善。我相信,我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播下的建设美好乡村的种子定能结出累累的硕果!

篇2:美好乡村征文:美好乡村 美在心灵

我希望上级能派一个环保模范来村里给大家做示范教育,让村里的人受到影响,能自觉保护环境。我们村子里没有专门的垃圾箱,要在一些人多的地方放一些垃圾箱,特别是商店门口,人们乘凉的大树底下等公共场所。村里如果有设计好的垃圾池,人们就可以到那里烧垃圾或者填埋垃圾,那就不会垃圾到处乱堆了。

城里有清洁工,我们乡村要是也有清洁工该多好啊!大家可以凑钱请清洁工;如果不想请人来做,那就每家每户轮流打扫道路。我们每个村里的同学成立小卫生监督队,提醒人们不要乱扔垃圾。我们亲自动手,周末给村子美容。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乡村美得名副其实!

要说乡村最需要整治的地方,莫过于池塘了。现在村里的池塘,时不时会漂着死东西,要不就是塑料袋、农药瓶。池塘水不再清澈见底了。多么希望能看到水明如镜的池塘!现在有了清洁乡村活动,我们有希望了!

要还乡村美貌,村长应该召开村民大会,告诉村民们环境污染的害处。各家各户建沼气池,把生活污水、粪便什么的都装到沼气池里,既避免了污染环境,也能变成营养丰富的肥料,又能利用沼气煮东西,不是一举三得吗?谁家有鸡鸭死了的,要找个地方埋好,免得到处散发臭气。

篇3:浅析美好乡村的建设

1.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引导作用

美好乡村建设战略, 是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的发展战略。一方面, 政府对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建设的战略、规划、技术、人力等给予科学的指导以及正面舆论导向, 并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实践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 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财政也将提供相应的财力支持。通过政府行政引导, 可以迅速掀起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潮、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然而,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发展, 导致积弱积贫, 发展严重滞后, 城乡发展失衡等。因此, 在美好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引导和主导作用,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形成共建合力, 因地制宜, 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 使农民真正受益。政府投入必须发挥先导, 主导作用, 必须将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投向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特色产业、公益事业等事关发展全局方面, 切不可全国一刀切、上下一个模式。目前, 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欠缺和滞后, 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整体面貌改变的“瓶颈”, 也是城乡差距进一步增大的重要原因,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看, 向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保护好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是各级政府工作重点和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也是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美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 让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的重要举措。在美好乡村建设中, 要坚持将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尊重群众的愿望,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切实发挥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将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大力实施兴业富民工程,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壮大村域经济, 实现农村发展群众增收, 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效和带来的实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国家的扶持与农民的辛勤劳动结合起来。只要把农民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把政府作为与农民意愿统一起来, 使农民在发展中得到实惠, 才能把政府与农民两个积极性有机融合起来, 美好乡村建设将会事半功倍。

2.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建设美好乡村, 经济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 农民富裕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 才能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增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美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在美好乡村建设中, 要坚持将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尊重群众的愿望,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切实发挥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将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大力实施兴业富民工程,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壮大村域经济, 实现农村发展群众增收, 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效和带来的实惠美好乡村建设是从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居工程、富民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入手,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 逐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是造福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推进, 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 农村的农民与城市居民越来越同等的享受到差不多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坚持将美好乡村建设必须与当地生态农业、农特加工、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培育密切结合, 与乡风民俗、历史文化有机融合, 确保每个中心村建设各具特色、充满活力。

3. 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建设美好乡村和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在我国现代化布局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工业化、城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只有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农村土地流转、产业化发展提供条件, 才能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然而, 在城镇化这个问题上还要避免两种片面观点。一是有人把我国“三农”问题归罪于城镇化, 认为是城市占用了农村的发展资金和农民的廉价土地, 是城市剥夺农村和农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从而主张放慢城镇化步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城市化才是现代化, 搞美好乡村建设违背了现代化规律, 主张只要把城市建设好, 把农民转移到城市就行了, 不一定要搞新农村建设。这两种观点都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存在着片面性。建设美好乡村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力量, 是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农业、农村的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就失去了支撑。如果农业生产不稳, 农民收入不高, 农村环境恶化, 不仅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腿”, 而且会严重制约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城镇化, 可以加快城乡联系,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实现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最终达到城乡共同发展。

4. 必须合理开发与保护资源并举

篇4:美好的乡村生活

乡村是我童年最快乐的地方,那儿有花有草,有清澈的河水,有绿油油的田野,美丽极了!

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傍晚的时候,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河边,迫不及待地跳下河去。那些水性好的孩子们,一会儿沉到河底,一会儿又浮了上来,像小鸭子似的抖动着脑袋上那湿漉漉的头发,手里举着河蚌和贝壳向岸上扔。我看着他们玩得非常开心,也跃跃欲试,终于抵制不了水的诱惑,跳下河去。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和水融为一体了。

中午,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天气越热,它们叫得越起劲。我和哥哥拿着网兜跑到树下,耳边都是蝉的歌声。哥哥拿着网兜悄悄靠近大树,对准了蝉的位置,用力一套,蝉儿扑腾了几下,乖乖地落网了。

钓鱼也是乡村的一大乐趣。每逢春末夏初,正是河边的芦苇长得最茂密的时候,河里的鱼也多了起来。我们提着水桶,扛着鱼竿,去河边钓鱼。把蚯蚓穿在鱼钩上,用力甩进河中心空旷的水面,再洒上一些米粒,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忽然,水中白色的浮标往下一沉,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把鱼竿往上一抬,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鲫鱼立刻被我提出了水面。哇!晚上又可以吃上妈妈的拿手好菜——红烧鲫鱼了。

如今,虽然我一年中难得一次走进乡村,去亲近大自然了,但故乡那厚实的黑土地,永远是我难以忘怀的乐园。

安徽省芜湖市天门小学四(3)班

篇5:美好乡村建设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感想

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

作为皖北平原的农业大市,宿州市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村庄规模大,分布密度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省里规划的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片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我市应当高起点、高站位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一、吃透政策,深化认识

个别同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与以前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回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开展工作就行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认识是对政策的片面误解。从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10日做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省里对美好乡村建设不仅在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可操作性很强;在保障措施方面,不仅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为美好乡村建设资金,而且从每年2.6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并逐年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在组织

领导方面,省里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我们要看到,省里已经将美好乡村建设提升到“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高度,而且对我省农村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读懂吃透省里的政策精神,进一步深化建设美好乡村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我市应当依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两区”建设,紧紧抓住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政策机遇,不等不靠,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地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首先,应当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工业,提升兴业富民能力;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明确建新拆旧制度,规范农民建设用地使用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土地资源规模效益的发挥和乡村工业发展的带动,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行政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治理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

明的示范村。目前我市桃园镇光明村、夹沟镇夏刘寨村等中心村在土地流转和村庄建设方面均已初具规模,应当鼓励人口、资金、生产要素、社会服务业向此类中心村有序流动,形成资源集聚整合态势。同时,对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大力推广。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坚持以点带线推面,达到点、线、面协同推进、整体联动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心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再次,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乱扔乱堆现象严重,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和土壤质量带来巨大危害。农村道路和河道树木砍伐严重,绿色长廊已遭到严重破坏。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中所造成污染进行有力的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最后,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健全村民自治为突破口,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乡镇综合文

化站、农家书屋、村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引导村民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机制,对口支持、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选派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分配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对在美好乡村建设总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拖拉懒散,涉农违法违纪的同志予以严肃查处。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乡村,发挥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扎实奋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我市美好乡村和“两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朱仙庄镇党政办寿春雷

篇6:美好乡村建设简介

xx县地处安徽省中东部,南京“1小时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3万亩,辖12个乡镇,130个村,50万人口。

2012年以来,xx县进一步明确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安徽第一印象”。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努力实现村庄规划布局美、创业生产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村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整体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

高度重视摆上位子。自2012年5月开始,县政府主要领导两次率领有关乡镇和单位负责人到外地考察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指挥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召开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两次现场会、两次调度会;两次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举办两期专题培训班;两次组织人员专项督查,下发督查简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十次分别带领有关人员实地检查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规划引领搭好架子。编制县美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34567”空间布局,集中整治3条线,重点建设4个示范镇,努力打造5个样板村,治理改造近600个自然村,精心建设70个中心村。按规划先行的原则,搭好美好乡村建设框架,完成了美好乡村建设示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

规、修建性详规、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道路、给排水、环卫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2013年重点培育19个中心村修建性规划。完成规划编制后,及时按要求对规划进行了评审。

综合治理整出样子。重点抓一镇(水口镇)两村(相官村、十里村)一线(滁汊线)的综合治理。抓基础建设,实现街镇和村庄内15.2公里路面硬化,修建下水管道10公里;建设饮水工程,4271户全部用上卫生自来水;安装路灯368盏;建停车场3个12002平方米。抓环境整治,对滁汊线沿线和两村内1664户房屋刷白237000平方米;拆除猪圈、厕所、破旧房221处,清理草堆、杂物436处,清理垃圾290处343吨,拆除更换店招店牌243块,清理出店占道经营276处,清理小广告等547处;村庄内部绿化面积30000平方米,街镇绿化面积20400平方米。抓卫生保洁,建垃圾中转站2个,建垃圾池31处,配垃圾桶420个,配保洁人员65人。通过综合整治一镇两村一线基本达到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的效果。

产业支撑提供台子。发展农业产业,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平台。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农村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打造大英有机稻米、张山蔬菜、嘉吉肉鸡养殖、半塔罗庄葡萄、舜山林巧苗木等现代农业示范区“五朵金花”;全县建设3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240个。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星级农家乐、特色农业园区、鲜活农产品采摘基地、休闲农业观光地,打响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全县建设各类农家乐24个,被评为五星级农家乐3个,建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点2个。

社会管理明确路子。健全村民会议和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村民自治制度,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中心村因地制宜设置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农资店、便民超市、金融网点;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综合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示范镇村建文化广场5处、20000平方米,农家书屋1个2间,文化综合活动室2个6间。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示范镇村成立了志愿者队伍,示范镇成立了文艺团体。

篇7:家乡美好乡村作文

乡村是华夏儿女的根,乡村是华夏民族的根。乡村哺育了一方人,造就了一片地。而今,乡村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维护。

如今,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乡村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消失殆尽了。旧时的小水溪,儿时的油麦地,曾经的绿草地都已经被浑浊的河水、林立的工厂、硬冷的水泥地所代替。乡村已经变了味,乡村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失去原本的美好。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家行动起来了。

河是乡村的魂。可是,现在乡村的魂却失神了。我们学校周围那条河,同学们都戏称为“鸭绿江”。工厂日夜向里面排放着污水,我们得让这种现状尽快好转。大家必须一起行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给小河以清澈。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鸭绿江”转变为清水溪。

目光再转向那林立的工厂,许多乡村片面追求发展经济,大力招商引资,他们牺牲了大片肥沃的土地来成全工厂的建成。结果是,湛蓝的天空不复存在,清新的空气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天空、污浊的空气。这足以让我们警醒,我们须得大声疾呼:还我们一片蓝天,还我们一片绿地。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若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那就因小失大了。

乡村的小路,是一直情有独钟。而却被生硬的水泥路所替代,不再有泥土清香侵入心田。尤其在烈日下,站在路上更是热得令人难受。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光着两脚丫子尽情在路上撒泼,仿佛人与路融为了一体。乡村的路是需要宽阔的,但我们不妨可以保存些许旧时的记忆。

虽然乡村变了味,但是有些东西却始终没有变,乡村的人依然是那样淳朴,那么热情好客。记得每每放假总有村里的人拉我去做客,没有什么豪华盛宴,但很丰盛、很实在,他们都得让我吃得实在吃不下才肯放我走。乡村的人始终勤奋朴素,他们干着活哼着曲儿是最美的,他们扛着东西甩着手臂,嘴还不时地喊着号子是最迷人的。乡村的人教会勤奋,教会我刻苦,教会我向上。

乡村的情更是永恒不变。村里有位孤寡老人,一个人孤苦无依,大家隔三差五轮流去照顾他。而每到逢年过节,便接到家里来做客。村里村外,洋溢着的是人们的情,是人们恒古不变的乡情。正是这份情,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收获颇多,让我们不再孤单。

篇8:美好乡村征文:美好乡村 美在心灵

文化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和灵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综合反映。文化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乡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特定农村生产方式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在农村社区基础上的文化,是农民文化素质、价值观念、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深层次心理结构的反映[1]。

随着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量整村推动项目开展,“村改社”而形成的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本文研究的是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置换、流转等方式,把现有的行政村界限打破,将地域相邻的几个村进行撤并,从而整合的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不能停留于硬件设施的城镇化改造方面,更应发展新农村社区的乡村文化,发挥文化凝聚、整合、规范社会群体行为的作用。通过营造出类似城市社区的环境条件,使入住的农民以此为平台习得现代性而逐渐褪去其传统性,最终完成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角色转型[2]。

1 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某县某新型农村住宅社区采取实地访谈等方式,发现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1 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匮乏,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是载体,是实现各种文化活动的必要条件。而该区现仅有1间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馆,缺乏必要的晨练场地和健身器材。对此,乡村文化管理人员表示,乡村文化建设资金非常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缺乏是该乡村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

经费不足是制约农村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4]。我国农村社区的政治性建构的特质决定了国家是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投入主体。国家的资源持续性地输入到农村中,使农村社会状况得到了改观,并且表现出非凡的有效性,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力量是不可能解决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所有事务,政府不能包办一切[5]。且这种农村社区政治性建构的有限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如财政投入不足或者是分布不均匀致使农村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无钱理事”的困境、居民的有限参与不利于社区长效机制的建立、农民的被动参与使许多农民形成“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等[6]。

1.2 社区居民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留守在家的以儿童、妇女和老人居多,作为农村建设主体的青年劳动力长期缺位。而且,受我国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的影响,致使农村精英大量流向城市,使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在建主体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相对于城市社区。郝锦花等[6]认为,教育资源、农村精英从农村地区的流出使久已存在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另外受市场经济和小农思想的负面影响,农村出现思想危机,集体主义、公德意识淡薄,部分农民过分看重金钱、利益,赌博成风;消遣方式单一且不积极健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调不符[7]。

在调查的100位居民中,初中以及初中以下的占到了70%,仅30%的人达到高中文凭。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和制约[8]。文化素质较低和技能匮乏,且该社区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9],缺乏必要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得居民的就业空间和条件十分有限,迫于生活压力,无暇顾及文化娱乐。新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只有在生产发展解决了居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后,居民才有精力和热情追求精神生活。

1.3 管理者和农村社区居民对乡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农村社会自古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社会,农民世世代代“生于斯,死于斯”[10]。经济的相对落后、有限的社会联系及狭小的生活领域,使农民受现代文化的熏陶较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同时,受近年来片面追求GDP发展以及对官员政绩的考核重经济而轻文化等思想的影响,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只要经济提升,就可解决所有问题,文化建设无关紧要。而且,对于文化建设的考核标准也是过于形式化,主要是依据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送电影下乡等的数量,至于效果和利用率的高低并不在意。据居民反映,农家书屋里面的书,对他们来说,大部分实用性不强,而且更新缓慢,真正会看的人只有少数;送电影下乡中所播放电影的内容并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很少有人会看,认为还不如在家看电视;而文化活动室在小区中通常是作为摆设用的。

1.4 乡村文化站管理不尽合理,挫伤了居民的积极性

该社区的文化能人对乡村文化有强烈的渴求,希望乡村文化站能经常性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居民甚至还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腰鼓队,但是基于乡村文化站支持有限和自身资金不足,该腰鼓队面临着解散的危机。该社区不但缺乏文化活动基础设施,而且管理人员给予支持力度不大,使他们没有场地和资金,做起来很不可行。张珍年[10]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着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落后的文化基础设施以及贫乏的文化活动之间的矛盾、农民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的愿望和科学精神普及不够之间的矛盾、农民萌发现代消费动机而乡村文化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之间的矛盾。

2 对策

2.1 加强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

调查显示,资金不足是制约新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成为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笔者认为,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应提高对新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在财政预算中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文化事业;文化主管部门尤其是乡村文化站应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努力争取专项经费;乡村文化管理人员可与企业合作,使企业赞助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扩大企业在社区影响力的同时,社区获得文化活动经费,实现互惠互利;以文养文,进行文化经营,将其所得再用于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的活动经费要节约,开源节流。

2.2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各种乡村文化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乡村文化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普遍反映需要像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器材、棋牌室等文化设施,他们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负担减轻,外出务工已不再适合他们,闲居在家的他们,除了看电视、与人闲聊、玩牌打麻将外,无事可做。针对社区中的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应完善社区的文化设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相应文化活动。而该社区年龄在40岁左右的妇女,一方面她们文化程度低,缺乏技术,就近就业难度大;另外一方面,她们又因要顾家和教育孩子,不能离家外出务工。鉴于此,她们反映在住进小区前,还可以通过自己种地有些收入,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且在小区花费更大,日子过得更为艰辛。因此,希望小区管理人员能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岗位,有此种需求的占到中青年居民的98%,因此应通过社区科技文化的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就业技能。而对于尚处于求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建造娱乐游玩的场所是其最大的愿望。

2.3 实行文化建设责任制,使文化建设与政绩考核挂钩

受盲目追求GDP增长思想的影响,不重视文化发展,尤其是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以及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建设中,实现了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性设施的突破性提高,但是对于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却远远不足。据部分居民反映,本已规划建设的篮球场、台球桌、网球场等体育设施迟迟不到位。笔者认为应通过建立检查、考核、奖惩以及竞争上岗等制度来充分调动专业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邹林等[11]也认为各级政府应该成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此外,还应做好制度创新,如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应以政府投资为主;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或者民办公助。

2.4 培养、引进多方面专业人才,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强化乡村文化服务

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在人才引进上给与扶持。通过招聘,择优录用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社区专职文化管理服务人员;加大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文化能人积极参与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建设中,开发业余文化人才资源,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免费培训文艺骨干,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社区有关管理部门可与工业园及有关培训机构合作,定期举办培训班,为居民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再就业能力;乡村文化站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把社区发展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为社区居民进行价值观、法制观等方面的素质教育;还可以充分发挥社区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特长,开展社区居民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行为规范宣传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等。

3结语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意愿,在调查中,当问及“相比较住进社区前的生活,你更喜欢现在还是以前的生活”时,98%的居民选择是现在的生活。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居住条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农村社区居民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但同时,乡村文化建设的滞后和匮乏,影响了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发展新农村乡村文化是全面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记峰,吴晓燕.“村改社”过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出路[J].成都:天府新论,2010(6):97-101.

[2]叶继红.城市新移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基于城郊农民集中居住区的问卷调查[J].中州学刊,2012(1):88.

[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82.

[4]肥西县官亭镇马河湾、丰祥土地及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简介[EB/OL].(2010-05-25)[2010-07-20].http://gt.ahfeixi.gov.cn/include/web_content.php?id=788.

[5]许远旺.规划性变迁:机制与限度[C]//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119-121.

[6]郝锦花,王先明.从新学教育看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社会科学战线,2006(2):128-133.

[7]郑风田,刘璐琳.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文化: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112.

[8]王利清.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障碍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0(6):87.

[9]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5.

[10]张珍年.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湖北省当阳市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调研[J].法制与社会,2009(3):75.

篇9:美好的乡村生活

肖然哥哥,你从太原回到咱小王庄,陪我度过了两周时光,我也很开心。特别是你送给我一部手机,教我学会了上网、发微信,我从心底里感谢你。

一部手机不算什么,哥哥送给妹妹理所应当。我才应该感谢你,忘不了你在屋后的小池塘里给我采摘莲蓬,剥出的莲子又香又甜。

哥哥,莲子是好吃。等秋后荷塘里挖出莲藕了,我给你寄去一些,那才叫真正的美味呢。

你会挖莲藕吗?

当然。爸爸妈妈不在家,每年的莲藕都是我和爷爷一起挖的,然后再到集市上卖掉,换些钱来补贴生活。

你真了不起,都会挣钱了。而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时不高兴还要耍性子。

以后不要在长辈面前耍性子了,他们养活我们不容易。

好的,妹妹,我听你的。你每天早上都是天一亮就起床,先是打扫院子,喂鸡喂鸭。完了搬张小桌子,在桐树下看书写字,真是好样的。

哥哥别夸我,爸妈不在家,爷爷年纪大了,我得有一点自觉性呀。再说了,老师不是经常说要我们学会独立吗?可是,肖然哥哥,我还是觉得比不上你,你生活在大城市里,见多识广,知识面比我宽。你给我讲的那些文学故事,我一个都没听过呢。

假期里,山西太原市的肖然同学跟随爷爷回到河南老家的小王庄(一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生活了一段时间,认识了与他年纪相仿、坚强、独立的荷花妹妹,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开小王庄的前一天晚上,肖然同学在微信上与荷花妹妹道别,表达他对老家这段生活的不舍。后来,他把与荷花妹妹的临别对话晒到了班级微信群里,与同学们分享他美好的乡村生活。经杨秀生老师推荐,我们将这些对话记录下来,分享给同龄的你们。

等回到太原,我给你寄些书,让你开开眼界。你写家乡生活的作文,特别优美。我尤其喜欢你的《屋后荷塘》里的一段:“仲夏的荷塘,一池碧叶在阳光下舒展着,如盖如伞,高低不等,大小有别,你挨着我,我依着你,相互簇拥着,风儿吹过,绿痕涌动,沙沙作响,恰似一篇美妙的乐章。荷叶的正面绿中带墨,反面绿中泛白,都有细细的茸毛覆其上,我们管它叫作‘利水毛’。用指尖撩起清水,洒向荷叶叶面,叮咚叮咚,银珠串串,不一会儿,荷叶中间便汇聚出一个小小的‘银海’。‘银海’随荷叶的摇摆而流动。叶子倾了、斜了,银珠滑落在荷塘里,又发出一串叮咚响。掐一片硕大的荷叶,支起来能当避雨的伞,倒扣在头上能当遮阳的帽。”

哥哥见笑了,我那是乱写的,看到啥就写啥。不过屋后的那片荷塘,确实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心烦了,意乱了,想爸爸妈妈了,我都会到屋后的荷塘边走一走、坐一坐。说来也怪,站在荷塘边,看看荷叶,聞闻荷香,与荷塘里的小鱼儿说说话,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了。

以前只听说,农村生活多么差,特别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心里很苦。可是从妹妹身上一点也看不出来,你总是那么的阳光和自信。

哥哥,有些时候,我也会失落难过。但是,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年迈的爷爷在家照顾我,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家将来能够过得更好?想到这些,我就不会抱怨他们了。相反,我应该感恩他们。怎么感恩?乖乖听话,尽早学会独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让大人操更多的心。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把目前的境遇,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一切就都OK了。

把不好的境遇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把留守在家的生活过得那么有意义,妹妹真是了不起,当哥哥的佩服你。

肖然哥哥,告诉你个秘密,咱们小王庄,马上要搞美丽乡村建设了。到时候,村里铺上柏油路,还要装上路灯,晚上出来再也不用摸黑了。各家的房前屋后、道路两旁都要栽花种草,听说连垃圾都要集中处理。村里要设立图书室,村委会旁边的小广场上,还要放置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说不定,你明年再来时,小王庄就大变样了呢。

那太好了,明年暑假我一定再次回到咱的小王庄,和妹妹一起欣赏欣赏咱美丽的乡村,一起下到屋后的小荷塘里,采莲蓬,吃莲子。

篇10:美好的乡村作文

清晨,公鸡高声啼鸣,把沉睡的村庄给唤醒了,勤劳的人们陆陆续续带着茶水去了田地劳作,有的在交谈家常,有的在边锄草边歌唱;熊孩子们也出来游戏,有的拾稻穗、踩草丛,有的爬树做齐天大圣,有的放风筝,有的抓小鱼……这些景象把我深深迷住了,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

劳作的农民回到了家中,村庄上空出现了缕缕青烟,有的像白羊,有的像老虎,有的像蝴蝶……土灶做的饭菜可香了,简直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最爱土灶堂里炜的山芋,撕开焦糖一样的皮,香味扑鼻,一口咬下去顿时整个人都融入在山芋的香气中。我更爱土灶锅里的饭锅巴,吃起来咯嘣香,嘎嘣脆。

“知了、知了……”太阳照着大地,仿佛在微笑,劳作的农民沉睡在鼾声中,与知了声融入在一起,这就是乡村的气息。

明月当空,星星眨着眼睛,唱着“一闪一闪亮晶晶……”我却在月下散步,看到了清澈见底的小溪、月亮的倒影,想起了《猴子捞月亮》。听到了溪水在歌唱,昆虫在奏起交响乐,闻到了路边的野草与野花的芳香,我唱起了《稻香》。

篇11:美好乡村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X,是来自XXX的一名普通职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风光景色一千里,梦绕江南云水乡》。

我是一个北方人,在我千里之外的家乡,有着与江南完全不同的景象。那里松劲山高、石多水少、阡陌连天、植被枯黄,少了许多江南水村山郭的诗情画意。虽然我是一个北方人,但我对杏花春雨江南,一直都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渴望能够在诗画般的江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年前,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我来到了XX,来到了XX。当我踏上这片以八宝之地著称的沃土后,我迷惑了,这难道就是我在梦里追寻了千百度的江南吗?

那时的这里没有小桥流水,有的是污水残桥;没有古朴的民居,有的是杂乱的农舍;没有石板街、一人巷,有的是纷扰的街市、泥泞的村道;当我穿梭于村落街市之间时,假劣产品不绝于市。还有很多农户因为打不开销路,守着当地的优良土特产一筹莫展。这样的景象怎能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江南?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特别是在县乡两级政府强力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以来,这里的环境变美了、村庄变靓了、人的精气神变爽了。

你看现在的XX村,连排成片的蔬菜大棚,白色的薄膜在阳光下耀眼,里面碧油油的蔬菜茁壮成长,丰富着XX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XX村民的钱袋子;

你看那XX村,整齐划一的乡村别墅,粉刷一新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在农村,齐整的绿化、统一的排水,早已

和城市接轨,昔日的残墙破屋已然旧貌换新颜;

你看那XX街道,曾经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龙须沟”,如今已变成了休闲小广场,草皮铺起来了,绿树种上去了,体育健身器材也安装起来了,笑容洋溢在每个农民的脸上;

你再看那XXX,明塘碧波荡,粉墙黛瓦重,家家户户的“文化墙”上既有人文历史介绍、水乡风景画,也有诗词书法、名言警句。还有那一湾荷塘,硕大的荷叶亭亭玉立,水乡的景色令人沉醉。真真是莲香生藕鱼虾肥,更见古桥犹存啊。

我们XX部门也在积极为美好乡村做贡献,深入田间地头,走遍街道村乡,开展食品监管,净化农村市场,让不合格商品无处身藏。倡导“一村一品”,打造“一所多标”,通过开展商标工作来兴业富民。XX的烧饼、XX村的禽蛋、XX的鱼鳖、XX的萝卜这些享誉一方的土特产,纷纷申请了注册商标,有的还申报了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土特产打上了注册商标,就像插上了翅膀,一下子就飞出了XX,飞出了XX。

篇12:愿乡村更美好作文

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 403班 戴琰

今年的五一假期,我和妈妈一起去爷爷家,爷爷家在和阳,我坐在车上望,远处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无瑕的翡翠,可又不是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地跟着赛跑,有时在群峰之上,又露出一座更隽秀的山峰,像忽地昂起头来,窥探一下,看谁跑得快,

愿乡村更美好作文

到了和阳,看到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风景画:极目远眺,山下的茶树,一株株密密麻麻地排成一行行,在山坡上延伸,就像一条腾云驾雾、蜿蜒盘旋的长龙,

 

可爷爷又说,打山核桃时很辛苦、又危险,人要爬到树上,每年都有摔伤的人。我多想发明一种采摘机,像伞的形状,到山核桃成熟时,往树上一罩,中间伸出杆子,四处一转,山核桃就纷纷落下,不用大家捡,即省力又方便。爷爷听了笑着说:“我的孙女真懂事啊!”

已近黄昏时,出去走走,你会看见天空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在愉快地歌唱。可是农民伯伯还是没有休息,他们仍在劳动,他们脸上的汗珠,撒在了泥土里。我又想发明一种采茶机,减轻农民的负担。

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在那月光下,辛苦一天的人们伴着蝉鸣进入梦乡,天上的

我一定要努力,为

评语:本文小作者真实地记叙了家乡的文章描写生动,内容具体,中心突出。

篇13:美好乡村水利建设要求探讨

1 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美好乡村将围绕“四化同步”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要求, 按照“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生态优良、特色鲜明”的村庄建设标准, 通过实施“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管理创新”五大工程建设, 积极“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自2013年开始, 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 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 00个左右自然村, 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 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 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 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 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总体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发展目标。

2 农村水利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关系分析

2.1 农村水利发展是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的根本前提

良好的人居环境、村庄环境和自然环境是生态宜居村庄美的基本要求。水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 水生态环境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受多种因素影响,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水系紊乱、沟道堰塘淤积堵塞、水质污染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用水被挤占等问题, 不仅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也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2.2 农村水利建设是保障兴业富民生活美的重要基石

改善农村供排水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吃饭”、“喝水”问题是兴业富民的基础保障。农村供水方面, 由于受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省尚有2 000多万农村人口存在着饮水不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 群众对饮水质量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同时, 由于水污染、干旱、工程老化等问题, 都有可能会造成新的饮水问题不断出现。农村排水方面, 目前大部分村镇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 已有的排水沟管是随着村镇的发展而逐步建立的, 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排泄能力较差;一般村镇缺乏污水处理设施, 雨污水合流就近排入水体, 导致农村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田水利方面, 大部分基础设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技术落后, 经过几十年的运行, 很多工程老化失修、设施破损, 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农田灌排工程体系不健全, 灌区规模化、整体性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导致农业生产的服务保障功能退化。

2.3 农村水利管理是促进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文明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 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 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益发明显, 农业比较效益持续偏低, 农民投入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农村水利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更加凸显,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责、权、利不明, 建、管、用脱离的现象, 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严重缺位, 农村水利专业化施工建设、专业化维护管理的趋势和要求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紧迫。

3 美好乡村水利建设要求

3.1 村庄供水

结合村庄整治建设,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措施, 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地区、缺水区以及血吸虫疫水区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1) 供水工程建设应与村庄总体规划相衔接, 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供水水质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方便程度达到供水入户的水平。优先实施区域供水, 靠近城镇的村庄, 优先选择城镇的公共供水设施, 通过配水管网延伸供水, 距离城镇较远或无条件时, 应建设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 联村、联片供水或单村供水。

(2) 水厂选址要符合村庄建设规划, 确保供水安全、管理方便;其防洪、抗震、结构、防火设计应符合有关规定。水厂的建 (构) 筑物应尽量布置紧凑, 留有适当发展余地。厂区污 (废) 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出厂外, 且排放口位置应符合水源卫生防护的要求。水厂建筑物的外观要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基础上, 体现当地建筑特色。

(3) 淮北地区村镇供水水源以中深层地下水为主;沿淮部分有良好地表水的区域可选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江淮丘陵区主要以湖泊、中小型水库为水源;沿江圩区主要以河、湖水作为取水水源, 血吸虫疫区应采用避螺取水的方式;皖西南山区主要以河流、溪水、山泉水建设小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并通过建设拦 (蓄) 水工程, 确保供水保证率。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工程, 当水质各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 可不需净化, 经消毒后即可供水;当原水中铁、锰、氟及可溶性总固体超标时, 应采用相应处理设备进行处理;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工程一般可采用常规净水工艺进行处理, 当原水出现微污染时, 应在常规净水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强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4) 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消毒方式以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消毒为主, 山区小型工程可采取漂白粉消毒的方式。供水管网布置应避免穿越毒物、生物性污染或腐蚀性地段, 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管材优选球墨铸铁管、PE管、PPR管作为输配水管网管材。

(5) 要加强水源保护, 对于独立设置的集中水源, 应建立水源保护区, 并设立保护范围标志, 明确专人定期巡查。日供水在1 000m3/d以上的水厂必须具备水质检测室, 配备水质检测设备和相应人员。日供水在1 000m3/d以下的, 应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单位, 定期检测。水厂应制定供水应急预案, 配备管道、设备抢修等备品备件。

3.2 村庄排水

排水分为雨水、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三类。排水体制包括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 分流制是将雨水和污废水分开收集和排放, 雨水通过沟道就近排入水体, 而污废水则通过管道汇集至污水处理厂, 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合流制是将雨水和污废水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和排放;或未经收集, 直接排放入附近水体。

(1) 村庄排水宜采取雨污分流制;已采用合流制的村庄, 近阶段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有条件的村庄和新建的中心村庄, 应采用分流制。

(2) 雨水一般较清洁, 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雨水收集采用沟渠收集就近排入池塘、河流等水体;当水中泥沙或漂浮物较多时, 可设预沉、拦沙或拦污装置进行处理。

(3) 生活污水一般来自厨房、厕所、洗涤以及舍饲圈养的家禽牲畜粪便水等。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细菌, 必须经过处理。生活污水宜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相对集中的村庄, 宜采用小型生态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城镇周边的村庄, 应优先选择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统一处理;分散的村庄, 新建农房应同步配建无害化卫生厕所, 既有农房应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4) 为减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复杂程度, 在收集和处理生活污水时, 应结合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沼气池建设, 将生活用水中的冲厕用水 (黑水) 和其他生活污水 (灰水) 分开。灰水用自然净化系统处理, 黑水以及人畜粪便经厌氧沼气池处理。

(5) 科学合理地利用农村生态环境的天然净化能力。自然净化系统主要分土地、稳定塘和湿地处理系统三大类, 土地处理系统主要用土壤层作为净化介质, 包括地表渗滤和地下渗滤;稳定塘处理系统主要由藻菌共生生物体作为净化手段, 包括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湿地处理系统是由土壤层、藻菌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作为净化手段, 包括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6) 生产废水是指农村从事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水, 由于生产性质和过程的不同, 废水组成和复杂程度也不同。未经污染或轻微污染 (如冷却水) , 可直接排放或重复利用。含有强酸、强碱, 汞、砷等有毒物质, 或含有放射性元素和细菌等废水, 必须经过处理, 达标后方可排放。

(7) 重视再生水 (中水) 回用。生活污水或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 可用于农田灌溉、农村景观和生态环境, 以及道路、公共建筑等杂用水。

3.3 农田水利

(1) 农田水利建设布局。淮北平原区重点是机井建设与恢复、井灌区配套、河灌区节水改造、农村沟河整治与桥涵配套、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等;加强平原洼地综合治理, 提高排涝标准, 改善低洼易涝地区的排涝条件;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 进行机井工程和以大沟为单元的农田水资源调控工程建设;扩大管灌、喷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加强水资源保护, 禁止开采中深层地下水用于灌溉。江淮丘陵区重点是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当家塘、拦水坝、灌溉泵站更新改造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 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农村沟河整治配套。沿江圩区重点是泵站改造、灌区配套建设与农村沟道疏浚整治, 把沟道清淤与圩堤加固、农田水利综合治理等结合起来。皖西南山区重点是综合考虑涵养水源和生态建设, 开展堰坝和雨水集蓄利用等小型蓄水工程建设, 加强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山丘区可结合水土保持坡改梯建设发展小型灌区, 山场经济作物可建设部分喷、滴灌工程。

(2) 农田灌溉工程建设。旱作区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 其中经济作物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5%。水稻区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0%, 沿淮地区达80%~85%, 淮河以南江淮丘陵区和沿江圩区达80%~90%。渠灌区 (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 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0,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区应大于0.80, 喷灌、微喷灌区不低于0.85, 滴灌区应大于0.90。高标准农田区中的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应占50%以上, 其中, 淮北地区应在80%以上。高标准农田区灌溉应有计量设施, 大中型渠灌区斗口、小型灌区渠首应有灌溉计量设施;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喷灌、滴灌区量水计量到用户的比例不低于80%。

(3) 农田排水工程建设。农田除涝标准不低于5~10年一遇, 排涝涵闸按5~10年一遇以上排涝标准设计, 其中淮北平原农田除涝标准达5年一遇或以上;山区、江淮丘陵区和沿江圩区宜达到10年一遇标准;沿淮重点平原洼地除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沿江万亩以上圩区除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原则上按照原设计除涝标准, 在原设计标准偏低时, 应适当提高至5~10年一遇。淮北平原旱作区降渍标准按雨后3d将地下水位降到地面0.5m以下;水稻区雨后3d排至适宜田间水深。

3.4 农村水生态

(1) 农村水系疏通。提高农村沟道的引排与自净能力, 增强水系的水资源调控能力, 具有农田灌排功能的沟道, 应达到相应的灌排标准, 具有防洪功能的农村河道, 其防洪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农村沟道内无阻水障碍物, 保持水流通畅, 河势与岸坡稳定;沟道水面清洁, 整治段保洁率达100%, 做到水面基本无杂草、无漂浮物, 沟道两岸无污水直排;沟道管理范围内绿化、水土保持措施到位, 杜绝翻坡耕种、堆放垃圾、违章搭建现象, 农村沟道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与自然环境融合, 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与自然风貌的多样性, 体现农村沟道的乡村特色。水质不低于地表Ⅳ类水的标准, 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

(2) 塘坝清淤扩挖。通过“塘坝扩挖、塘坡整理、闸渠修建、绿化美化、加强管护”等措施, 实施农村塘坝清淤整治, 改善农村水环境。对有防洪任务要求的塘坝, 建议按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 对位置高、集水面积大、工程规模大 (塘容接近10万m3、坝高超过10m) 、失事后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山坝, 建议按50~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校核, 并开好溢洪道和留足塘埂超高, 以保证塘坝防洪安全。整治后的塘坝应达到“清除杂物、清淤还田、清空见底、坡平路通”, 水质不低于地表Ⅳ类水的标准。村庄附近的塘坝, 应结合整治工程进行水生态环境建设, 防止水土流失, 种植当地简单、易生、美化效果好的树木, 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山塘, 应采取水源保护措施, 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向塘坝中倾倒生活垃圾和污水。人口居住较集中的门口塘还应设下塘踏步、漂板等便民设施, 农村人口密集地区塘坝应立安全警示牌。疏挖出的淤泥应结合周边地形地貌及作物类型, 合理进行处置, 防止影响农作物耕种、塘岸稳定以及造成水土流失。

(3) 村庄绿化美化。在村庄规划基础上, 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植物、耕作等措施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做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 形成村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有条件的村庄, 应以村镇或小流域为单元, 以水土流失治理为基础, 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要充分利用水边、路旁、房前屋后栽种以地方树种为主体的乔灌木, 在村庄道路、公共活动场地、湖库塘区与河道沿岸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缓冲带, 形成绿道系统, 提高村庄绿化率。保持生态多样性, 绿化树种应乔木与灌木搭配、落叶与常绿树种搭配, 绿化品种宜乡土、适生, 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乡土自然的绿化景观。

3.5 农村水利管理

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 依靠农民力量, 合作办水利, 是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通过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推行受益农户参与式的涉水管理模式, 保证农民获得参与农村水利事务的权利, 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管理服务意识和能力, 促进乡风文明。加强美好乡村水利建设与管理, 需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管理机构, 大力培育发展农村水利管护组织, 因地制宜地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村水利合作社、大户承包及家庭农场、专业化服务组织等管护模式, 配备好村级水管员队伍, 构建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互相支撑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明晰责权, 落实管护主体和管理职责, 促进良性运行。

4 结语

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水利发展密不可分。长期以来, 水利发展为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美好乡村建设为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也对新时期的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改革, 着力打造“亲水宜居、环境优美, 水清岸绿、饮水安全, 渠通河畅、灌排自如, 管理规范、良性运行”的美好乡村水利体系, 农村水利工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任务艰巨。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淮河水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2011-2020) [R].2011.

[2]安徽省·淮河水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R].2010.

[3]袁先江.安徽省节水灌溉发展问题与建议[J].节水灌溉, 2012, (5) :72-74.

[4]袁先江.安徽省灌溉发展及特征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 2011, (8) :68-71.

[5]胡孟.新农村供排水工程建设重点与标准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7, (1) :47-49.

篇14: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这是《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中的一段描述。

这本书告诉人们,由于数字技术的驱动,未来不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是“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乔尔·科特金把这样一种技术驱动的趋势,称之为“逆城市主义”(anti-urbanism)。

意思是人类将来不是从乡村迁往城市。而是逆着由城市迁往乡村。

在工业化时代,城市之所以让生活更美好,是因为人们需要用集中的方式,规模化地配置资源,为此宁可承受较高的碳排放;但在信息化时代,由于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用分布式的方法,个性化地配置资源,生活更加环保。

作为以太网的开发者之一,梅特卡夫深知网络的特性,他发现,“网络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增加而增加”。

这一法则是对分布式,分散化配置资源价值的最早认识。而梅特卡夫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实践了从集中模式向分散模式的转变。1990年,他离开城市,选择缅因州的乡村,作为安身之地。

梅特卡夫来到乡村,并不是由于他处在退休状态,相反,他仍在几家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任职,还要撰写定期专栏。“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工作全由我自己决定。电子邮件帮了很多忙。”梅特卡夫说,“我可以在度假胜地工作与居住,想去城市的时候就去。为什么这成为可能?是由于联邦快递、互联网。这些改变了一切。”

当中国人一窝蜂涌进城市,并把城市化作为现代化标志时,在美国,乡村化已成为更加现代化的标志。而城市,已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像梅特卡夫这样的人,在美国不在少数。到1997年,50%以上的美国人已住在城市之外。这意味着“美国基本已不再是传统上的城市国家了”。塞缪尔发现:30年前,郊区的家庭比城市多25%,而今天,则多出75%。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实际已不是城市,而是郊区了。因为60%以上纽约人在郊区。一项针对郊区员工的调查显示,有3/4的人声称他们的生活几乎不受发生在纽约的任何事情的影响。

梅特卡夫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值得思考。判断什么让生活更美好,是城市,还是乡村,一念之差,意味着现代化取向的天壤之别、碳排放的天壤之别、经济走向的天壤之别。

城市之所以好的那些理由,正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工业化时代,人们居住在城市,有利于集中供水、供电、供气,有利于商业集聚,有利于文化交流。

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集中比分散更有效率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原子化生存中真正不可替代的,只剩下厂门到家门间的直达物流配送,其它都可以州比特的形式高效能地进行。

正如科特金说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人们会形成一种观念:我们必须与之联系的井不是地理位置上的邻居,而是那些与我们共享生意、文化和其他利益的人。”互联网已经把城市化的好处实现了,以虚拟方式同样可以做到拉近共享生意、文化和其他利益的人。

人们的习惯会是逆城市化的妨碍吗?让我们来看事实。

逛商场的习惯,是一些人认为物理商场不会消失的主要理由,但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其速度要比想象的快得多。

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调查,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约一半的美国人认为购物是他们希望能尽可能回避的“令人不快的琐事”;35岁以下的这种人升到55%。另一项调查显示,56%的消费者希望进一步减少他们购物的时间。德勤的零售专家切巴克说:“如果我去逛街,可能得到劣质服务,那是一种糟糕的经历,而我越来越能够在电脑上获得更好的信息和服务。”今天35岁以下的中国人,许多都已习惯了网络购物。对于他们来说,“拇指经济”——指动一动拇指,就可以从手机上发出购物指令的经济——是可以期待的。

与中国当前一样,美国建设物理商场的速度仍然有增无减。

但专家已经预警其中包含的“灾难性”的风险。博萨克估算,如果一个10000平方英尺的商店,仅仅有6%的业务流向网络销售,结果可能导致商店利润下滑50%,以及经营场所月租金下降17%。甚至作为第一次流通革命标志、被推荐给中国未来学习的连锁经营,也不能幸免于难。

一个不祥之兆是,堪萨斯城一半以上的闲置零售空间来自废弃的大规模折扣连锁店。尼萨恩估计,仅食品上网一项,就会让美国4.5亿至5亿平方英尺的土地闲置。

美国人的警告对中国也适用,将来电子商务导致大量物理商场的闲置,“对市,镇村的影响绝不是不足挂齿,可以一笑了之的小事”。中国大建土木正在历史的兴头上,他人的弯路值得重视。

中国发展到现在,到了一个可以从商业文明高度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

现在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已经到了从城市化到乡村化复归的时代。

中国看到别人以前搞城市化,我们是否也一模一样来一遍,建成后再学“重塑美国地貌”一样推倒重来;中国有没有可能利用信息技术,将城市化高效方便,与乡村化的灵活环保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融合之路?

在数字经济本来已经有重塑国家地貌机会的今天,非要按老的地貌先建设一个,供将来推翻,其中的弯路和浪费,加一起说不定够建世界上一个大洲了,而且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从文明和历史角度,应该想透“城市到底好在哪里”这个问题,不要人云亦云,国云亦云。

科特金这本书提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3至4世纪,人们普遍存有逃离城市,享受乡村的价值取向;美国建国理念起于“对英国都市的反叛”:“乡村生活优于城市生活的观念塑造了美国。”例如托马斯·杰斐逊就明确表达过这样的理念。

中国古人也多以重返园林为终极梦想。例如,著有《随园诗话》的袁枚,在江宁知县任上买下“大观园”后,曾说:“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月至焉,二者不可得兼,台官而取园者也。”说明从人性本能上,人们是喜欢自然更甚于城市的。

上一篇:大学新生教育自我鉴定下一篇:优秀医师个人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