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2024-06-30

投资风险控制措施(共9篇)

篇1: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浅谈国企海外投资法律风险控制措施的论文

一、抓住整合初期的黄金时期,提前做好“一百天运营改善计划”

“一百天运营改善计划”一般情况下应由收购方在交割前准备好,其制定应依据项目法律、财务、技术各方面的尽职调查报告来制定,然后交易各方在交割后的100天之内按照计划认真执行,完善并购目标公司的运营,从而达到各方的并购目的。

实施100天运营改善计划的道理其实十分简单,并购好比两个人相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结合,但毕竟之前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存在太多的差异,初期肯定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与其在未来各方心生嫌隙,不如就利用好这100天的磨合期尽快相互适应。

笔者曾经提供服务的一个海外投资项目就从实际上印证了这一点。项目的股东协议对于合资公司的产品销售做了原则性约定:股东有权按照各自股份比例分配合资公司的权益矿产品。合资公司成立后,运营整合未能及时跟上,关于销售的详细流程迟迟未能制定,在市场尚好的时候,各股东还能彼此协商,分销合资公司的产品,但是遇到市场不景气时,外方个人股东单纯追逐利润的木性充分暴露,不肯再接受合资公司的产品,甚至出现认为:按照股份比例享有权益矿产品是权力,但是却无义务支付上述产品货款的“荒谬”论调,导致合资公司一度资金短缺,频频告急。合资公司成立3年有余,各方股东利益几经较量,股东间的信任基础一再动摇,在此情况下,不够具体的销售模式难以为继,成了公司存续的一块“绊脚石”。而此时中方想按照章程通过董事会决议的形式变更销售模式,却遭遇外方股东无理拒绝。试想,如果在3年前,大家合作伊始,制度先行,丑话当先,我们是不是有可能比现在的处境轻松些?

通常情况,“一百天运营改善计划”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方面: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的变更计划,在作出调整时应尽可能的考虑到“激励机制”与“价值提升可能”相连:业务连续性的风险避免计划,要尽力确保目标公司交割后供货商、客户、人员的稳定性:明确交割后公司战略的计划:价值捕捉计划,即如何做,如何实现公司的战略?协调和动员计划等。

二、做好人员队伍的建设和配置,尽快完成投资团队向运营团队的转变

项目交割后,合资公司设立,就需要一支专门的运营团队全面接管,该运营团队应由运营董事、专家、齐询顾问等专业人员组成。尤其是海外投资,运营团队最好应是跨职能、跨条线、跨国界的执行团队,同时最好在项目的交割前就可以充分的了解项目背景和进展情况,将投资团队和运营团队的衔接期尽可能缩至最短。另外还应注意,海外投资在当地的运营应当充分借助并购国当地专业中介的力量,尤其是当地的法律顾问和财务顾问。作为公司的法律顾问,我们一直以来极力主张海外公司设立后应该及时聘请当地的法律服务机构作为合资公司的法律顾问。

三、正确认识家族企业作为合作目标的风险

基于海外资源类项目的特点,合作目标公司往往是家族企业控制的公司。这种情形下,私营家族企业在战略决策、公司治理及长远发展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在项目谈判和后期运营整合过程中对太钢这样的国企充满挑战,很难控制其失信的风险。家族企业通常内部控制相对较弱,多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有效地财务核算系统,有关财务信息的编制主要为了满足税务需要,为达到避税的目的在收入、成木及人力方面存在严重的操控行为。通常和关联企业进行资产和人员共享、或者发生代垫费用时不按照合理比例在各方间分摊或者确认合适的承担方。缺乏内部审计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松散,某些家族成员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个人随意性大。

国企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简单利润和效益目标,还有许多不易公开的.非经济目标,比如社会目标、政治目标、就业目标、规模目标等。这种机制上的缺陷和国企自目扩张规模、通过国际扩张在政治上增加业绩的冲动,势必与以利润为最重要并购目标的外国合作伙伴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表面反映为文化冲突,但实质是经营目标和战略决策的冲突、经营手段的冲突、短期和长期经营理念的冲突。两家合作伙伴在目标上往往“同床异梦”。四、尽职调查是保护购买方利益的重要手段,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应认真应对做好风险规避

笔者曾经经历的印尼一个海外投资项目,在尽职调查中查明对方的部分权证没有列入“清洁清单”③,对此律师提示了风险,但是对方对此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尼限制出ii矿业政策出台,再次印证了该问题的风险,由于没有列入该清单,导致这些矿区无法获得出许可,从而影响了整个项目可采储量的近1/3。

除了审慎对待尽调发现的问题,作为法律顾问还应该在交易架构和文件做认真的设计,例如:

通过特定的保留事项一票否决制、优先购买权、出售跟随权、TP 0进程的承诺和交割后48个月内利润保证机制,有效控制外国个人家族股东的相关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矿业板块股权利益100%回到目标公司,设置了《掉期协议》、《股息抵押协议》、《认扣协议》和《长期贸易合同》的利益回流体系,一定程度上化解风险。

资源类项目资源的保证,除了地质技术的核实之外,在陈述保证上进一步的保护设置,可将其储量报告作为交割附件,避免未来出现储量不实,证据不明而得不到明确保护。

篇2: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是P2P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也是使普惠金融得以实现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风险控制的目标,是保持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的指标范围内,使得扣除风险因素后的业务收益最大化。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最关心的是收益和风险。一个理财产品如何在实现高额投资回报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是投资者考虑的关键因素。

因此开心财富从创建之初就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长期的管理与业务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总结,结合中国借款人群的特点,形成一套严格的信用审核体系和严密的风控机制,针对贷前、贷中、贷后进行全程风险控制,从而获得了快速、平稳的发展,规模一步步扩大。

开心财富始终坚持将“风险暴露前置,早防范,早处理”的风险控制管理理念,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方面把握。

内部风险从道德和操作风险进行把控,建立风险预警及考核机制

外部风险从信用和市场风险进行把握,以人的因素作为重点评估标准

全民风控意识:开心财富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各级部门体系,以达到部门协助和部门监督为一体的绩效管理目标。尤其要分开设立信贷业务的前中后台部门,前台负责业务拓展,中台负责风险控制,后台负责审计监督。

完善的审批流程:开心财富按照金融业务的要求设计贷款审批流程,严格按照业务受理与资信调查、资料录入、初审、评级计算、终审决策等程序来决定信贷政策:审批通过或拒绝贷款。在这些关键流程中,审查评估专员通过资料审查和信用评估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材料信息,再由考察专员实行尽职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全方位的掌握借款人的经济负担能力,最后,多方风控专员进行合约评定;同时也要在贷款调查、标准流程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确保各种授信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投资人在创造收益的同时安全最大化。

标准化信贷产品:开心财富根据不同人群,推出月息盈、季度红、半年盈和开心宝等产品。在办理客户手续时有严格的标准材料要求:身份证明、信用、收入、工作、住址及资产证明。

小额分散:开心财富坚持P2P理财的核心——分摊风险。小额分散即是根据金融办的要求借款金额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并且借款人的行业、地域分散,借款人的数量足够多。这样将投资者的投资金额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出借,从根本上规避投资风险。

完善的贷后管理业务流程:开心财富在贷后也有明确的管理体系,包括首次检查、月度检查和异动抽查的监督体系,对还款拖延、经营业务发生异动、行业生态发生异动、发生重大诉讼的企业予以风险预警,以便尽早开展催收工作,防止违约损失的发生和扩大。还款风险金:开心财富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特设立了专门的还款风险金,当出借的资金出现回收问题时,可以选择用还款风险金补偿投资人本金和利息的损失。客户评级体系:开心财富制定了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在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搭建中小微企业的评级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央行的征信数据和社会上的第三方企业经营信息数据,以利充分掌握贷款企业的风险特征。

一、020 三方托管 交易流程

.关于第三方支付介绍:

第三方支付托管系统,为P2P平台提供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依托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后台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为投资人(借款人)开设虚拟账户,做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全隔离,建立完善及严谨的交易监控及预警等风控措施,最大程度规避P2P行业的资金池等三大风险,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二安全审核

篇3: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常包括建筑的规模、结构形式、装饰标准、设备配置等,每个部分方案的设计情况都能影响建筑成本消耗的多少。投资决策阶段与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也是一样的,其对于建设项目的成本投资影响也不容忽视。建设单位若能对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严格管理,则会显著提升工程项目成功的概率并降低风险造成的成本损失。从现代工程发展趋势看,对项目投资决策金额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1 影响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与风险控制的的因素

1.1 地点因素

工程项目投资之前,投资商都会对建设项目的具体位置进行考察,这是由于地理因素往往会增加施工难度,由此加大了项目的成本投资。正常状况下,选择好一个建设项目的具体地址后,需经过建设地区选择、建设地点选择等两大工作阶段,这两者时间有着较大的联系。而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也决定了后期的施工安排,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首要因素。

1.2 标准因素

从建筑学理论看,其建设标准包括: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设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建设标准在工程项目中是作为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可行性的主要资料,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监督工作的有效性等方面均有很大的衡量作用。制定建设标准水平时要结合本国经济状况,从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等角度综合考虑后制定标准。

1.3 业主因素

业主是工程项目的投资者,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有很大的决策权。可以说,工程项目的最终决策权不是施工方、承包方,而是业主。如果业主所期望的项目费用、施工周期、质量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也就给工程项目埋下了隐患。且业主在立项阶段注重的是让项目尽快获得审批,对最终造成的经济利益并没有深入分析。

1.4 工艺因素

生产工艺对工程项目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制定施工工艺流程时若没有深入分析,同样会给项目决策带来难度。对于一套建设工艺的评价可采取的标准是“适用第一,经济第二”,“适用第一”讲究的是只有适用于工程建设的工艺才是有价值的,而经济效益收获大小才是后期需要考虑的问题;“经济第二”主要是所用的工艺应尽量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工艺设计者能从经济角度考虑施工工艺方案。如:科学的平面布置方案既能保证工艺流程合理、总体布置紧凑,也能降低成本资金,加快现代化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5 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建筑项目施工阶段不可缺少的工具,特别是现代高层建筑的出现,更是体现了机械设备的运用价值。以最低的成本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这也是建设单位提升项目施工效率的条件。在考虑机械设备时需顾及到的方面较多,如:技术、维修、安全、经济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施工阶段的成本。为此,项目投资阶段对国内能够制造且满足项目施工要求的设备,应避免从国外进口;对只使用关键设备就能由国内配套使用的,则无需成套引进。

2 造价与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2.1 项目择优,规模合理

工程项目的设计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施工规模是降低造价的重点。如: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项目需选择小规模方案;低投入、低风险、稳定好的项目需选择大规模方案;中等投入、中等风险、回报较高的项目则保持规模适中。严禁为了追求高档次、高水平而盲目选择项目规模。制定项目方案时要具备3种以上符合要求的方案,这样可以为最优方案的选择创造条件。在对比选择阶段,对不同方案的投资总额、投资效果综合审核考察是关键。

2.2 严格估算,避免漏洞

当前,项目漏算已经成为导致造价过高的常见因素,做好项目估算工作可有效避免这一问题。通常情况下,一个工程项目提出后常会出现漏算的方面包括:配套设施、设备投资、构筑结构、交通设施、办公用具、安全防范、外部协作费用、各种规费等等。此外,投资估算也是项目建设需要反映的方面之一,可以真实地体现出建设地区的经济状况,如:施工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避免工程漏洞现象的发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估算前要广泛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掌握足够的资料后才能全方位完成预算工作。投资估算精度应符合项目决策的需要,编制的投资估算应考虑到造价控制的相关方面,确保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总投资的作用。

2.3 提高效率,优化资源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项目投资决策必须保持高效率,这样才能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土地的从紧控制是不可逆转的,地价的飙升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投资者积极运用好每一寸土地资源,从而降低土地成本资金的消耗。

2.4 执行责任,增强意识

彻底解决“真业主”和“假业主”这一问题。不仅维护了项目法人在工程投资中的利益,也是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投资者要选派高素质的人员或委托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完成项目管理工作,而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从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等核心指标进行管理。在考核建筑质量是要选择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造价控制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言,建筑项目投资阶段要做好成本造价的控制工作,这是保证项目投资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控制造价期间,业主、施工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应全面协调商议,以制定科学的项目方案。

参考文献

[1]洪振德.对建筑项目工程决策阶段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09(4):102~104.

篇4: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制度;风险控制;构建

前言:现阶段我国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相对于美、德、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相对落后,所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进行完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正确选择,目前我国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性质等都未明确规定,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构建要将大方向与细节同步进行。

一、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构建

(一)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组织性质、运作模式定位

财政投资评审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部门新增的职能,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家财政支出可行性、必要性、合理性等各方面通过评价、审核、审查等程序,最终审定的过程,是一种财政技术监督形式,由此可见财政投资审评是财政职能的表现,具有“管理”与“监督”的双重作用,实行财政投资评审不是为了缩减政府财政支出,而是为了使公共财政应用更加规范、有效、安全;另外,由于財政投资审评主要由行政部门执行,而且其管理的性质近年来逐渐突显,所以现阶段普遍将财政投资审评定位于行政管理机构性质;除此之外,由于财政投资审评的目的是保证财政性投资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其是政府为了使提供的基础服务资金被有效利用而做出的公共服务,而为保证投资审评的公正性,政府并不直接进行财政审评,所以使其在运作模式上以公共服务购买为主要形式。

(二)财政投资评审的流程构建

财政投资审评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审评和项目审评全过程控制两道程序,其中项目审评又分为准备、实施和完成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首先要通过有效途径收集并整理分析项目的评审依据,使评审部门对项目大体情况有一定了解,其次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判定项目是否具有参与评审的资格,如果不具有资格则将项目直接驳回,如果具有资格则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评审计划;在实施阶段,首先要全面详细的分析项目的评审依据,然后在复核准备阶段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得出评审结果;在完成阶段,首先要根据评审结果和项目的实际情况拟写评审报告,然后全面整理与评审项目过程有关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评审数据建立项目评审档案,以供后续参考。项目审评全过程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情况进行估算、预算、概算和编制等;事中由于工程造价会受到时间、市场供需关系、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即使是总价包干合同也难免发生变动,所以财政投资审评部门要经常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保证对事中的财务变化全面掌握;事后主要针对项目合同的实施及竣工最后结算进行审评。

(三)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构建

财政投资评审主要指财政公共支出,具体包括预算内的基本建设和专项建设项目支出、预算外的专项支出、金融投资建设项目支出及各种形式的财政性资金项目支出等部分,财政投资决策与财政投资预算是不可分离的关系,预算直接决定了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所以在财政投资评审的过程中要着重评审其支出预算,建立专项的支出预算审评部门是现阶段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四)财政投资评审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及配套设施的构建

与之相关部门主要指预算、审计、基建等政府部门;设计、监理等建设单位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开放性部门,通过协调财政投资审评与各部门的关系,使财政审评的依据更加全面、结果更加公正科学;其配套设施主要指参与财政投资评审的人员队伍、参政投资评审所依靠的法律法规制度及财政投资评审信息来源信息库建设,只有保证其配套设施满足财政投资评审的要求,才能构建出完整的财政投资评审体系。

二、财政投资评审风险控制措施

(一)认清风险来源

财政投资评审风险来源较多,例如财政评审机构不完善或参与财政评审的工作人员自身条件不达标、项目施工方所提供的审评资料不正规、项目建设方不具备项目建设的资格、项目运营过程中受不确定因素的威胁产生风险和执业环境风险等,所以在进行财政投资评审的过程中首先要认清有可能产生风险的方面,然后收集整理大量有关各风险来源及项目本身的资料,为风险判断准备依据,目前我国财政风险来源判断失误主要受基础资料不足、审评经验少和审评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三方面的影响。

(二)掌握并灵活应用风险识别方法

财政风险识别工作包括识别风险真假、判断风险发展趋势等,使相关控制部门能够对风险有准确的判断,所以目前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种是根据项目实施过程,用表格的形式将项目有可能产生的风险按照严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然后评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逐个排除;另一种是专家预测法,即将财政投资风险控制方面的专家聚集在一起,使其能够将个人掌握的理论知识与项目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在事前做好风险控制。

(三)规范风险识别步骤并对其进行有效防范

风险识别的步骤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判断前期识别的风险中是否具有不确定因素,如果有后续要找到其客观存在条件;其次确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或潜在的但条件只要允许即会产生的风险;再次针对确定的风险搜集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根据搜集的信息对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确定,并按照风险严重程度排序;最后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编写风险识别报告,为风险控制提供支持。由于在财政投资评审的过程中,存在风险而且可控的只有人,所以风险防范要从财政投资评审的参与人员着手,首先,对财政评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其业务能力、法律理解能力、职业素质等得到提高,满足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需求;其次将财政投资评审各环节落实到具体的人负责,这样既可以调动参与评审的工作人员积极性,而且在发生风险的时候可以及时将问题落实到某个人身上,对于风险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虽然取得过可喜的成绩,但随着国家财政支出力度的不断加强,其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构建新型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风险控制是通过最小的风险成本换取最可观的回报,所以对财政投资进行风险控制是保证国家财政支出有效性的有效办法,需要不断的探索完善。(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孙珊.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的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周静.财政投资评审的防腐败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罗凤梅.基层财政投资评审的廉政风险及防控对策——从一起财政投资评审案谈起[J].法制与经济,2014,13(15):68-70.

篇5: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浅谈风险投资运作中管理风险的控制

摘 要:文章结合我国的风险投资实践,对于风险投资项目运作中的管理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风险控制。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6:投资顾问合规要求与风险控制

自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10]27号)以来, 为保障投资顾问业务合规开展,促进公司在合规基础上提高业务水平并深化服务。现将投资顾问业务的主要合规风险进行梳理,请相关部门、各营业部组织学习掌握。

风险编号

合规风险内容

风险等级

风险表现形式

TG01 投资顾问资格管理存 在合规风险隐患

资格管理不严格,存在无资格人员展业行为(如无资格人员进行业务推广和客户招揽、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参与媒体证券节目等)。投资顾问私下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投资顾问变更岗位、离职的,未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离职手续。中

未按规定办理投资顾问执业年检。

投资顾问未接受展业所需要的培训。

TG02 投资顾问违规执业或 执业活动存在合规风 险隐患

向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无合理依据(如无证券研究报告支持,或者未基于证券研究报告、理论模型以及分析方法形成投资分析意见)。未向客户充分提示潜在的投资风险。

未履行保密义务,向他人泄露客户的投资决策计划信息。

以个人名义向客户收取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

为客户提供或变相提供代客理财服务。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客户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

与客户私下约定投资收益分成。

依据公司或者其他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证券研究报告作出投资建议的,未向客户说明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人、发布日期。以软件工具、终端设备等为载体,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或者类似功能服务的,未遵守相关监管规则与制度要求(如未客观说明软件工具或终端设备的功能、进行虚假不实与误导性宣传、未揭示固有缺陷

2013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盘点报告

和使用风险、未说明数据信息来源、未对具有选择证券投资品种或者提示买卖时机功能的软件工具或终端设备说明其方法和局限)。

TG03 投资顾问独立性受到影响

投资顾问考核无合规性指标,考核结果与客户的资产状况直接挂钩。

TG04 投资顾问业务推广和 客户招揽活动不合规

进行业务推广与客户招揽时,对服务能力和过往业绩进行虚假、不实、误导性的营销宣传,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公众媒体行广告宣传,未提前5个工作日将广告宣传方案和时间安排向公司住所地证监局、媒体所在地证监局报备。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形式,进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推广和客户招揽的,未提前5个工作日向举办地证监局报备。

TG05 未全面履行客户适当性管理职责

未认真或未全面了解客户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投资需求与风险偏好,未根据上述要素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未以书面或者电子文件形式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情况予以记载、保存。

TG06 协议签署环节不合规

投资顾问以本人名义与客户私下签署协议。投资顾问伪造协议,与客户私下签署。

投资顾问未向客户提供或未指导客户签署风险揭示书,未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

未向客户告知公司投资顾问业务基本信息(如公司名称地址业务资格等基本信息、投资顾问基本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基本风险提示等)

客户签订协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解除协议事宜的,仍继续履行合同并收取费用。

TG07 违反信息隔离墙规定

投资顾问主动向总部相关部门寻求项目内幕信息或敏感信息,违规传播,或据以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

未公平对待客户,存在为一方客户利益损害其他客户利益的违规行为。

TG08 参与媒体证券节目不合规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公众媒体,作出买入、卖出或者持有具体证券的投资建议。中

参与媒体证券节目前,未根据制度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未按规定向监管机构报备投资顾问参与媒体证券节目情况。

TG09 投资者教育活动缺乏 中

无关于投资顾问客户的投资者教育活动计划。

统一的策划和要求

未执行投资者教育活动计划。投资者教育活动未予留痕。

TG10 客户投诉缺乏有效管理

中 未公示客户投诉途径或不畅通。

未及时稳妥解决客户投诉问题。客户投诉及处理过程结果未予留痕。

TG11 客户回访缺乏有效管理

未对投资顾问客户进行回访。

未按照公司规定的话述进行回访,回避关键回访字句。

未对回访记录进行留痕或留痕内容存在不合规事项。

篇7: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摘要

人力资本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人力资本的特性使得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巨大。所以,如何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获得人力资本投资较高的回报率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的种类及规避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措施

知识经济逐渐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力资本的巨大价值,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已成为一个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随着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企业人力资本的增长,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条件。有投资就有风险,特别是由于企业人力资本具有不同于一般资本的特性,使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更大的风险,如何规避和防范风险显得尤为重要。1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人力资本的形成源于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既有与其它资本投资形式所共有的资本投资特性,又有着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为:

1.1 投资对象复杂性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象是企业全体员工,他们在专业教育、文化水平、个人经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年龄、性格、爱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复杂性及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1.2 投资环境不确定性

单位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自然受到环境中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就外部而言,国家政策倾向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的转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而科学

技术的突破更会使原有的人力资本产生贬值风险。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单位投资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风险也越来越大。

1.3 投资行为的长期性

人力资本投资属于一种周期较长的投资。投资周期长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增多,使投资的风险加大。短期看来,较好的投资项目有可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除去一般性的市场风险外,还有来自投资客体的风险。

1.4 投资收益间接性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不是全部以使用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有相当一部分表现在非经济方面。尽管目前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已经进入到理论建模和量化分析的阶段,但是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精确计算投资收益的方法。投资收益的间接性与投资主体的多元性的并存,使建立明晰的人力资本产权结构成为困难,有可能加剧投资风险。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种类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做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候,由于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变化不能准确判断,可能引起财务损失的机会。由于投资本身固有的风险性,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使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风险较之一般投资更具有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市场风险

市场瞬息万变,当企业的产品、服务、技术等因为市场需求的改变出现衰退时,必然使已习惯原有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投资发生损失。

2.2 技术风险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人力资本快速折旧而贬值。企业为一项新工艺、新技术投资开发的人力资本,如果由于外界的科技创新使这项工艺技术变得落后、陈旧,而使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贬值,这被称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技术变化风险。尤其是IT等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如果不认真做好技术分析和市场信息跟踪,很容易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技术失效。

2.3 激励制度风险

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于人力资本需要很强的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企业的薪酬福利和奖惩制度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它是体现公司对每一位员工公平与否的主要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詹姆斯教授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曾做过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20% ~30%。如果得到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 ~90%。但如果激励制度不合理、不科学,会致使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有时还会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失败。

2.4 对象选择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应当是适合企业文化和具体的工作岗位特点的应聘者和员工,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较长,选择对象时应当注重员工的成长性,这样投资才会有效果,否则,利用同样的资本开发出来的不同的投资对象其结果相差很大。比如经过培训的人员并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造成“投资失效”,或者已经掌握培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但日后工作不努力,并不能为单位带来效益。

2.5 人力资本外流风险

由于人才的外流或伤亡而导致的人力资本不能被企业使用而造成的风险。这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风险,有时甚至无法弥补的。人力资本在使用中除了需要个人的早期投资积累,还需要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投资积累,才能保证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规避

人力资本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和存亡,企业要正确认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采取防范措施,有利于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实力,实现更大的发展。

3.1加强和重视对外市场的调查研究

企业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其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要以市场为导向。

3.2 科学进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估

科学进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估是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是根据各人力

资本投资方案对不确定因素的控制,以及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概率分布以及不确定因素发生所造成投资的财务损失预期进行估计。如在企业面临技术革新与管理创新时,企业应根据新技术发明、新产品开发以及知识更新等不确定因素进行人力资本预前储备投资评估。

3.3 建立激励性报酬体系

应当制定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薪酬制度,建立富有激励性的报酬体系。过高的报酬水平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过低则会导致人才外流。报酬体系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前提下,要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报酬分配应合理拉开差距,克服平均主义,建立起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付酬制度,在公平的基础上向高素质、高贡献的优秀员工倾斜,使企业的工资水平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能使员工感到公平,发挥报酬分配系统的激励功能。

3.4 完善人才测评体系,优化企业培训机制

拥有良好的人才测评体系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必备条件,人才评析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企业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测评体系,将这项基础工作做得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才能避免因聘用不合适的员工而造成低效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本投资对象时,应多注重员工的成长性,这样的投资才能获得长远的收益。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本投资对象测评体系,这样方能准确了解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成长性,避免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选择风险。

3.5 正确处理人力资本外流

由于每个人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各不相同,因此,人力资本外流的风险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是可以要做到:一旦发生人力资本的外流,便把其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样性,其完整性的产权归属无法确定,因此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本产权“割裂”,当人力资本外流时,企业就可以对属于它的那部分人力资本产权进行追偿。其具体做法是:企业将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各种投资分别处理,单独做账。并对这部分投资要求一个比企业平均收益率稍高的回报率,一旦人力资本流失风险发生,企业就可以根据初始投资和所要求的回报率计算出应追偿值,据此向人力资本投资对象追偿。

结论

篇8:企业国内投资风险控制

从定义上来看,国内投资风险可以表述为:一定时期内,政府、企业、个人等在本国境内所进行的投资活动环境中,客观存在的,但事先难以确定的可能导致投资经济损失的变化。应该说,企业的任何投资活动,受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影响,都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受较为丰厚的利润和效益的驱使,企业在对风险进行可靠评估的基础上,也会下定决心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自身资金的安全性和最终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化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企业的国内投资来说,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面临的内外部不可控因素会更加多且复杂多变,风险控制也会越发重要和复杂。首先,政府发展方针直接决定了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政治体制对于国内企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容易直接引发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对企业的国内投资产生重要危害。其次,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化,我国企业受到的国际发展环境影响变大,像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会直接影响我国企业投资的发展。因此,企业在积极开展“投资扩张”发展战略的同时,更应该深入研究投资环境的变化,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着力提高企业抵御各种投资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一、当前我国企业国内(项目)投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来自政策变更方面的风险

应该说,企业国内投资所面临的政策变更风险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潜在风险因素,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其他形式投资风险的根源所在。根据产生原因的具体性质可以划分为:政策法律的变更、宏观经济风险、货币汇价的波动等,这类风险称为系统外风险或“制度外风险”。从我国企业所参与的投资范围和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投资项目和产业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国家安全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因此,在企业的整个投资活动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或地方政府行政法规的影响,由此给企业的投资行为带来潜在且难以估计的政策变更风险。以20世纪末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为例,旨在鼓励企业投资,便是企业开展国内投资的最好时机。但是,在这一政策实施的第二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1995年以来的最低。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互联网投资进入高潮,当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已明显过热时,仍有许多的国内投资要挤进这一领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许多企业对潜在的投资风险并不清楚,最终造成“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与众多企业的国内投资失败。为此,各级政府部门有责任提供和公布相关领域的背景情况,加强行业指导,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投资前景,降低国内投资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二)来自市场变化方面的风险

由于市场发展变化而引发的投资风险,是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需要直接面临和处理的主要风险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国内的投资活动中面临的市场风险包括汇率、利率、税收变化的影响,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市场容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新产品新技术的生产与对原产品市场的影响等。这些都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必须涉及到的几个方面,难以从根本上对其进行彻底地规避,只能加强分析和研究,努力将这些影响因素转化为积极和有利的一面。另外,基于经济学原理可以发现,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的作用越突出,竞争越激烈经济总体发展的稳定性越差。并且按照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市场对于经济运行的指导和制约作用将越发占据主导地位。由此,来自市场变化方面的投资风险将对企业的国内投资活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三)来自技术进步方面的风险

技术进步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是直接、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技术进步能够直接催生新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从而产生新的产品,并影响和改进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由此给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技术方面的风险。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当中,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更新的步伐。一项技术有可能在企业的国内投资活动开展之初还是十分先进的,但是还没等到企业获取到预期的收益和利润,将该技术放眼于全球市场,就已经变得相对落后了。并且,这种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难以预计的投资风险将很难得到规避,对企业整体投资活动和发展战略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另外,企业在投资活动时,也不能盲目地将企业的资本和精力集中于某项新技术。一般来说,一项新技术在得到市场尤其是消费者认可之前,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和反馈,只有在其真正的成熟和可靠之后,才能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也就是说,单纯围绕某项刚萌发的新技术进行投资,同样可能造成投资失败。

(四)来自内部管理方面的风险

这里所说的管理风险来自与企业内部,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在日常管理环节上的随机性和偶发性,而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取得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根据企业日常管理活动所涉及的不同方面,可以将这种来自内部管理的风险分为:组织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等。应该说,不同的管理风险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不同,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也有很大不同。组织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管理和协调等方面没有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改变,难以适应市场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没有将各种影响因素及时地反映到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优化上来。财务管理风险是由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本身出现了某些问题而导致的。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之前所采用的财务工作实务与新的法规准则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滞后和差异,比如在资本结构控制、财务结算制度等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主要涉及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冲突,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的员工对于同一投资项目与事物的看法会有所不同。反映到企业内部管理上来说,就是同一套企业管理模式和机制难以适应于企业所有的投资管理活动,必须要根据时期、地域和对象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二、进一步做好国内投资风险控制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强化企业投资风险预警体系

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是企业有效应对各种投降风险的前提。简单地说,建立企业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就是要在科学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企业可能面对的合作潜在风险做出合理化预测和估计,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风险预警机构,专职负责对投资活动的风险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地对各种潜在风险实施事前预测和控制。尤其是要综合联系和分析国内经济发展、社会改革和法律体系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将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企业内部发展的现状结合起来,用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加以考量。另一方面,要强化对于各种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用,运用合理的数学模型和先进的数量统计方法技术,将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融合,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随时紧跟并体现内外环境的最新变化。

(二)重视企业对国内投资活动形式的合理化选择

企业投资活动的选择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大小和抵御风险的实际能力。首先,就企业直接参与的投资活动形式而言,主要有合作投资、并购投资和合资投资等几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投资形式,应该结合一段时期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经营实际来决定。企业应该在决定投资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之后再做出慎重的选择。其次,应该重视投资活动的收益和风险二者之间的平衡。收益高的项目风险也必然较大,收益低的项目对应的风险一般也相对较小。企业应该着眼于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而不是简单地只根据收益的高低来选择投资项目。在投资初期,企业投资的重点应该是着力改善双方贸易关系、构建流畅的供应渠道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企业在实施投资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将投资资金分散化,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经营,以便增强企业获取利润的稳定性和抵御单一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企业国内投资活动的内部审计

企业投资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企业的一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应该受到内部控制的制约及内部审计的监督。就企业国内投资的内部审计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审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用以协调相关投资部门开展工作;要制订充分合理的风险管理程序,提高对投资风险的控制能力。二是对于投资风险预警体系的审查。对于国内投资风险识别的适当性及有效性进行判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投资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分析与评价,重点关注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反应。在开展具体的投资工作内部审查之前,应该进一步明确企业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同时确保审查工作的绝对独立性,未经批准和授权的人员不能从事或者干预企业投资活动的内部审计工作。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深入影响下,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不断投资扩张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就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投资风险控制能力,以自身的经营实际和发展目标为基础,深刻地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有效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建平.国内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控制[J].国际金融,1994,(12).

[2]唐晶.浅谈企业投资的风险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09,(8).

[3]王迪.企业投资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3).

篇9: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金融投资;常见风险;控制措施

一、企业金融投资的常见风险

风险是企业金融投资不可避免的,其中,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以及衍生金融资产风险是企业金融投资的常见风险。

(一)证券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行为均存在相对应的风险,证券投资绝不例外。在证券投资过程中,企业决策若存在问题,或出现盲目投资等现象,导致企业回报率降低,致使企业资产损失严重。面对证券投资风险,企业金融决策人常常由于心理负担重,导致决策出现失误。同时,因证券价格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大大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出现亏损现象。若证券价格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情况,可能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基于证券价格处于上涨阶段,企业立即投入大量资金,并未对证券价格大幅上升的原因进行分析,致使投资行为过于盲目,大大增加证券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经济利益。

(二)基金投资风险

目前,基金是诸多企业选择的投资方式。基于基金投资过程中,专家将小额资金集中起来,在观察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实施投资。全部基金投资过程是基于多个投资人员共同出资所构成的,因此,基金投资方式安全性较高。同时,基金投资仍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基于多种方式下,企业筹集大量资金,却没有专业程度高的投资专家进行投资指导,导致基金投资存在安全问题。部分企业将基金投资视为储备自身资产的手段,未以基金类别为指导,科学购买基金,以经济收益为基金购买的唯一指标。鉴于此,基金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导致企业投资面临风险。

(三)衍生金融资产风险

作为新型投资方式,衍生金融投资是金融投资过程中最近所产生的投资方式,导致传统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受到较大影响。相较于证券投资与基金投资,衍生金融投资风险更高。该种投资方式以控制企业大量现金为出发点,易导致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若企业采用衍生金融投资方式,迫使企业资产价值处于上下波动状态下,增加企业财务管理难度。若企业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将大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而言,若企业操作方式不正确,且存在失误现象,将缩减企业经济收益,甚至导致企业出现亏损现象。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构建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方面,引导管理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应对制度,例如,设置专门管理企业风险情况的风险管理部门,达到投资风险治理科学化标准。构建科学化经营管理制度,以企业自身风险承担能力为指导,优化科学投资决策,保证企业投资有效性。积极落实投资决策责任制,加强对投资主体的管理。构建投资风险应对制度,对企业风险损失进行严格管理。

另一方面,完善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对企业潜在的投资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促使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得到提升。基于企业信息化发展前提下,加大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研究力度,在积极应对和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促使企业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现金创造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得到全面推进。

(二)强化投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是任何企业发展的保障,是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为有效防范金融投资风险,企业应强化投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与价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讲座与教育培训,指导投资管理人员学习金融投资的专业知识,提升投资管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达到提高企业软实力的目的。同时,完善奖惩制度,激发投资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投资管理人员主动提升自我,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引导其秉承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投资管理人才队伍奠定基础,提高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金融投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优化风险应对方案

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投资存在不同的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应优化风险应对方案,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第一,风险保留,该种方式以少量资金为前提,支付工作由投资主体执行,第二,风险转移,即采用相关措施,促使风险发生转移,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第三,风险消除,该方式具有不易操作的特点,是一种借助预测援救技术达到增加预期收益目的的措施。第四,损失控制,即若企业存在金融风险,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促使损失降到最低。

(四)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

严格控制管理现金流是企业积极应对财务风险的基础和保障。首先,强化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对企业资产实施定期盘活固定政策,达到资产流通与变现的目的。其次,尽最大努力减少存货、预付款以及应回收货款等资金的使用,通过增加贷款、减少分红、发放债券以及增加权益资本比率等手段,促使易变现率得到提高。最后,对应收账款进行严格管理,基于信用政策科学化标准基础上,实施销售人员责任制,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同时,企业增加对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关注度,促使利润得到提高,以经营性现金流状况为出发点,合理选择投资模式,保证投资决策科学性。

三、小结

综上所述,金融投资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同时,金融投资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为控制金融投资风险,企业应强化对金融投资的管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企业内部建设,减低金融投资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琦伟.试论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商论,2015,33:93-95.

[2]韩师光.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贾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上一篇:除夕吃团年饭朋友圈说说下一篇: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