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

2024-06-20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

东涌小学 尤会芳 2014年7月24日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度,本人继续任教二年级数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上课好动,不遵守纪律,爱玩小东西,开小差等等。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两年的教学,本人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有不少收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2·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3·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尽量把知识点教学活动,转化成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作为教师,知识面越广,自己的感觉也好,学生对你的感觉也好。今学期,我担任二年级(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现总结如下:

一、备课。学期初,把教材、教参通读一遍,对这学期数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里面的重点,难点,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充分利用课后习题,设计好练习。

二、上课。(1)上课时,先创设一个与这节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新课一般在上课20分钟把新课授完,做到精讲精练。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三、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把学生错题点出,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订正,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速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我还会利用一些课间时间来帮助他们,在作业上有困难的,就一道一道题跟他一起做。当然课间的时间基本上是不够的,因为还 要去注意其他小朋友的课间活动情况。因此大多数情况是在放学之后或午休时间,单独留下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主要是帮助他们完成当天的作业和订正,还会和他们明确回家作业的要求。这样,现在班里的几个后进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有部分学生在答题时,不注意书写,卷面很不整洁,有的还直接在卷面上计算,对这一情况,采用了加分的办法,看书写整洁程度,给他们加0~3分,这样,他们更注意卷面整洁了。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总体上各方面成绩已进步了不少,不过,我也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篇2: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

东涌小学 尤会芳 2014年7月24日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本人继续任教二年级数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上课好动,不遵守纪律,爱玩小东西,开小差等等。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两年的教学,本人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有不少收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2·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3·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尽量把知识点教学活动,转化成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作为教师,知识面越广,自己的感觉也好,学生对你的感觉也好。今学期,我担任二年级(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现总结如下:

一、备课。学期初,把教材、教参通读一遍,对这学期数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里面的重点,难点,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充分利用课后习题,设计好练习。

二、上课。(1)上课时,先创设一个与这节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新课一般在上课20分钟把新课授完,做到精讲精练。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三、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把学生错题点出,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订正,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速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我还会利用一些课间时间来帮助他们,在作业上有困难的,就一道一道题跟他一起做。当然课间的时间基本上是不够的,因为还 要去注意其他小朋友的课间活动情况。因此大多数情况是在放学之后或午休时间,单独留下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主要是帮助他们完成当天的作业和订正,还会和他们明确回家作业的要求。这样,现在班里的几个后进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有部分学生在答题时,不注意书写,卷面很不整洁,有的还直接在卷面上计算,对这一情况,采用了加分的办法,看书写整洁程度,给他们加0~3分,这样,他们更注意卷面整洁了。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篇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

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是高中三年级理科拓展内容,是学生在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了“曲线与方程”后,对坐标法这一数学思想的再次领悟。

曲线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研究其规律和性质时,坐标系及方程表示方法是可以视实际需要而加以选择的。参数方程是在直角坐标系下曲线方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以参变量为中间变量来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的方程。学习参数方程有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中数学方法的灵活多变。用距离与方向确定点的位置是生活中的方法,极坐标系就是这种方法的“数学化”。

在学习了参数方程后,学生已经认识到描述曲线的形式并不唯一,这也为继续认识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实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不是唯一方法提供了帮助。在现实生活或科学技术中,还可以用其他的有序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极坐标系就是其中一种。极坐标系的基本思想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点的位置。极坐标系的创立方便了某些曲线方程的建立,一些新的曲线也相继问世,如双纽线、卵形线、对数螺线、悬链线等。

新的坐标系不仅充满了新的希望,而且它为相当一部分的几何问题提供了既新且美的解题方法,用参数方程或极坐标系来表示某些曲线会显得十分简洁,一些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问题的提出]

数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以生活中一个极其常见的事例引入,发挥学生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发现事例的本质特点:方向和距离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为极坐标系的建立抽象出基本几何量:距离、角度。这与在直角坐标系下确定点的位置不同,引发建立新的坐标系。

在形成了极坐标系的概念之后,我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分析极径和极角的取值范围,解决了极点的极坐标,概括出建立极坐标系的要素,并对背景中的事例建立极坐标系,求出点的极坐标,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极坐标系的基本思想——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极坐标系,会求给定点的极坐标,会由给定的极坐标确定点的位置;2.经历极坐标系的建立过程,逐步深化对坐标法的再认识,发展探究能力;3.感悟极坐标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欣赏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理解极坐标系。

教学难点:平面内给定点的极坐标的表示。

环节一:设置问题背景

1.设计背景,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这样回答问路人:“从这向东北方向走600米就到那儿了。”

问题:分析这句话,告诉了问路人哪些信息?

回答:“从这向东北方向走600米就到那儿了。”

出发点方向距离终点

在上面的分析中,涉及方向和距离两个量。

2.逆向追问,触及核心

问题:在平面中,确定起点后,由方向和距离是否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为什么?

回答:可以的。方向确定了行走的路线,距离确定了从出发点行走到终点的路程。(先按方向画出一条射线,然后在射线上取点使它到起点的距离为所给的数据。)

环节二:极坐标系

角度、长度是几何中的两个基本量。一个起点和单位长度就可以度量长度,一条始边和旋转角的正方向就可以度量角度。我们将距离的起点与角的始边的端点重合。

1.揭示本质,形成概念

在平面上取定一点0,以0为端点引定射线0x,再选定一个单位长度和旋转角的正方向(一般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时对于平面上异于点0的任意一点M,设ρ=|0M|,θ表示以射线0x为始边、射线0M为终边的角,则点M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ρ,θ)表示。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

评说: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点的位置。极坐标系是不同于直角坐标系的另外一种坐标系。在极坐标系中,定点0叫做极点,定射线0x叫做极轴,ρ叫做点M的极径,θ叫做点M的极角,(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

建立极坐标系的要素是:(1)极点,(2)极轴,(3)长度单位,(4)角度单位和它的正方向。

问题:ρ和θ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回答:点M异于点0,则ρ>0;旋转形成了角,旋转方向规定了角的正负,并且终边确定时,所形成的角不唯一,有2kπ+θ,k∈Z;一般用弧度制表示角。ρ>0,θ∈R。

极点:ρ=0,规定极角θ的大小任意(类似于零向量,模为0,方向任意),从而ρ≥0,θ∈R。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就是极坐标系的基本思想。

问题:前面生活问路中,以出发点为极点,以向东方向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那么目的地的一个极坐标是什么?

回答:终点的一个极坐标为。

2.基础例题,初识概念

例1:如图,在极坐标系中,求A、B、C各点的极坐标。

问题:如何求一个给定点的极坐标(求解步骤)?

回答:一般先按点与极点的距离求出极径,然后按照极径所在射线的位置求出极角。

问题:是否还有点的极坐标的其他表示?

回答:极角不唯一。

小结:极坐标(ρ,θ)的更一般形式为(ρ,2kπ+θ)(k∈Z)。

3.逆向思考,促进理解

问题:在建立了极坐标系的平面内,若给定了ρ和θ,如何确定一个点P,使(ρ,θ)是点P的极坐标?比如,ρ=3,。

解:以极点为圆心,以3为半径作圆,再由极点0出发作一条射线,与极轴成角,那么该射线与圆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P。

备案:先由极点0出发作一条射线,与极轴成角,再在射线上取一个点P,使|0P|=3,那么点P就是所求点,即点P是以为极坐标的点。

[对于给定的(ρ,θ),有唯一的点P与之对应。]

小结:根据极角确定点移动的方向,根据极径确定点移动的距离。

4.递进思考,和谐统一

小结:在极坐标系中,任一实数对(ρ,θ)(ρ≥0)都有平面上唯一的点P与它对应;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P与实数对(ρ,2kπ+θ)(k∈Z,ρ≥0)之间建立了一对多的对应关系,极角不唯一。

在学习三角比时知道,2kπ+θ中的θ一般取在[0,2π)中。此时,极角是唯一的。

在极坐标系中,除了极点外平面上的所有点所成的集合和实数对集合{(ρ,θ)|ρ>0,0≤θ<2π}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5.注解释疑,广义发展

在问路问题中,点M (600,),如果让他反方向走600米到点P,点P的极坐标可以是P。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关于极点对称,是否能让点P的方向也为呢?那么就要改变极径的数值了。用负号来处理相反的量、相反的方向,是数学中一贯使用的。(在数轴上,向东走10米,如果表示为+10,那么向西走10米就表示为-10。)

点P的极坐标可以表示为M。

例如:点A,也可以写为A;

点B,也可以写为B。

先按极角找到极径所在的射线,再按极径的正负和数值在这条射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上描点。可见,ρ<0比ρ>0多了一个操作,将射线“反向延长”。因此,ρ<0实质是“管方向”的。这与数学中通常的习惯一致,用“负”表示“反向”。ρ的正负规定了点移动的方向。

小结:当ρ<0时,规定(ρ,θ)对应的点为(-ρ,θ+π),即规定它的对应点P的位置在θ角终边的反向延长线上,且|OP|=ρ。更一般地表示为

当所建立的极坐标系对ρ、θ皆无限制时,也称为广义极坐标系。在不作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认为ρ≥0。

环节三:例题选讲

例2:在极坐标系中,点P,按照下面的要求和规定,写出所求点的极坐标。

(1)点P关于极点的对称点Q,规定ρ>0,0≤θ≤2π;

(2)点P关于极轴的对称点S,规定ρ<0,θ∈R;

(3)过极点作垂直于极轴的直线1,点P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为T,规定ρ∈R,θ∈R。

分析:这里涉及对称作图,那么我们首先在极坐标系中作出点P,然后再作出相应的对称点,以确定它们的极坐标。

小结:直线1称为极垂线。重视极点、极轴的概念,会由给出的极坐标确定点的位置,也能表示给定点的极坐标。

环节四:课堂练习

1.按照下面的要求和规定,写出图中点的极坐标。

(1)点A,ρ>0,θ∈R;

(2)点B,ρ<0,0≤θ<2n;

(3)点C,ρ>0,-π<θ≤π。

2.在极坐标系中,画出点A、C、D,并说明A和B、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环节五:小结

1.了解引入极坐标系的合理性,建立极坐标系的科学性;2.理解极径、极角的意义,表示平面内给定点的极坐标;3.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点的位置是极坐标的基本思想;4.经历了极坐标系的建立过程,体会极坐标系的价值。

比较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的异同,如下表。

思考题:研究平面内点M的极坐标(ρ,θ)和直角坐标(x,y)的关系。

[专家点评]

田老师的“极坐标”一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学生的理解及数学化的表达上下工夫,让学生理解引入极坐标系的意义和作用,并在与直角坐标的对比中,帮助学生掌握了极坐标系的定义。

田老师善于及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总结归纳,在问题的设计上动了很多脑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和练习,通过教学中的回答,运用正例、反例来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力求通过学生的活动来让学生完整地获取、掌握概念。

篇4: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二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

一、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换而言之,体验教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在体验中,通过体验”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向学生暴露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另外,学生自学能力不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烈,往往造成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吸引力,较枯燥呆板。

三、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策略的体会与思考

(一)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测量数学书同一条边长时,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长(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的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

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反思体验情境。有反思意识的学生,一旦意识到问题,内心便产生认知冲突,于是会自觉进入反思环节。但,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并善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从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中提炼问题,然后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四)创设交流体验情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四、结论

篇5: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进入复兴这片沃土已然一年之久。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们,已经共同奋斗了一年。在这里,我们自身获得了成长,收获到了弥足珍贵的东西。而这一学期体会更深。在一种积极、团结、热情的学校环境与教研团队氛围中,我获得了一次次的历练与提高。

回顾过去的这一学期,有成功之处值得发扬,亦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一、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二年级两个班共9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性,所以平常的教学就比较省力。部分后进生的成绩也有极大提高,且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培优补差方案的显著成效。例如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此次数学成绩还算不错,两个班平均分均在91分以上,优秀率提高,且不及格率大大降低。

二、经验反思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充

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最难兼顾的是优等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辅导。我严格执行“培优补差”方案,在课堂教学和

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后进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优等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优等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后进生掉队。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不足之处

1、继续提高教学能力。在参加县优质课大赛的过程中,我有幸聆听了众多优秀老师的精彩课堂,从中收获了很

多有用的教学技能与方法,自身也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多吸取有用的知识,多反思,多改进。

2、关注每个孩子,继续推进“培优补差”方案。这一方案无疑是正确有效的,我清楚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加大培优补差力度。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知识竞赛,我认识到了,不仅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学会,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才是数学的精髓。

篇6: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教育局“特色发展”、“推进高效课堂与校本教研”为行动指南,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加强常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研究为重点,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创新教研形式,倡导高效课堂,加强教学研究,加强对教师专业引领,勇于实践,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2班的数学教师,我班的孩子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其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合作交流的效果,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朴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

(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忆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朴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准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朴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朴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 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详细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朴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朴的、有条理的思索。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朴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爱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要害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

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详细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把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六、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效率。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5、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7、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

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8、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七、创建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四段”教学构建。即辅助导学——讨论、交流——师生质疑发问——当堂练习10分钟左右(完成作业)。

2、“三讲两不说”启发、引导。为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行为,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三讲”、“两不说”,并对教师的讲和不说内容进行规定。为了便于老师记忆和操作,我们把“三讲”、“两不说”进行口语化。三讲:⑴重点内容讲。⑵对学生理解有帮助的讲。⑶利于学生创新和发展的讲。两不说:⑴学生讨论互学能懂的不说。⑵超标难懂的不说。着重点拨、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3、建立“三清”屏障。“三清” 屏障的建立,实为减少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之举。⑴堂堂清。当堂完成作业,达到人人会。⑵日日清。每日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达到人人都会。⑶单元清。每单元练习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专项辅导,达到人人都会。

八、课时安排(一)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5课时

(二)手拉手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课时

(三)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2课时 实践活动

——奇妙的动物世界„„„„„„„„„ 1课时

(四)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10课时(五)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8课时

(六)做鸟巢

—— 图形与拼组„„„„„„„„„„„ 3课时

(七)去姥姥家

—— 混合运算„„„„„„„„„„„„ 8课时

(八)庆元旦

—— 时、分、秒的认识„„„„„„„„ 3

(九)我锻炼 我健康

——统计„„„„„„„„„„„„„„ 2实践活动

——户外活动„„„„„„„„„„„„ 1

(十)奥运在我心中

篇7: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

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

时光匆匆,转眼间本学期工作即将接近尾声。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同学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本学期我班数学平均分为

优秀率为 及格率为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将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课

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教材,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上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我让学生自习观察班级的物品,寻找班级里的存在的“角”、“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体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分成小组测量体重,互相看,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书本第18页的例3:“学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

三、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

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由我面批,指出个别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五、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由于本人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存在不足之处,一切还在探索当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希望通过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

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篇8: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学法研究

1.小学二年级数学学情介绍

小学二年级数学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及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包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 角的认识、简单的乘法运算及基础的统计知识等。 数学中最枯燥乏味的不是数字的加减计算, 而是对基础概念的理解, 如何使学生以更主动的方式接触这些概念、 理解这些概念是教师首先应当做的事。 同时, 二年级数学在一年级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的难度,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抽象的数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吸引力十分有限, 若教师一味采用施压的方式逼迫学生学习, 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影响后续学习效果。

2.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学习法研究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趣味元素,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2.1借助游戏导入课堂教学。

游戏是孩童的天性, 以游戏作为课堂导入环节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 要保证游戏具备趣味性和教学性, 两者要以适当比例存在, 如果一味强调趣味性就可能会使学生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而过分强调知识, 又会导致游戏的趣味性不足以吸引学生。 同时, 游戏还需要具有诱导学生思考的功能, 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和探索的欲望, 教师将更容易展开新课教学。例如, 在学习表内乘法的时候, 教师可以制作写有数字的帽子和写有乘号的题板发给班内同学,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数字与其他同学结合, 组成一个乘法公式, 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表扬。 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简单的乘法运算,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更倾向于使用大脑进行快速计算, 锻炼了理性的思考方式。

2.2在讲解过程中增加趣味元素。

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 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在讲课过程中继续增加趣味元素, 能够使学生继续保持愉悦的心情, 提高学习效率, 也能够将走神的学生吸引回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题目增加一个故事作为背景, 将题目隐藏在故事中, 故事的设计应当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和理解能力, 使他们易于明白。 例如, 小明的父母周末带小明去动物园玩, 看到狮虎兽的园区旁管理员叔叔拿着水桶不知所措, 小明是个热心肠的小朋友, 就拉着父母上前询问, 叔叔告诉小明:“我要给老虎准备食物, 但是喂食的单子丢了, 我不知道该准备多少肉了? ”小明问:“叔叔, 动物园里一共有多少老虎啊? 它们每顿饭吃多少肉? ”叔叔说:“现在一共有8只老虎, 每一只要吃5块肉。 ”小明说:“叔叔, 可以用5乘8来计算, 应该是40块肉。 ”教师通过讲述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 既讲解了课堂内容, 又向同学们传达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一个观念, 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认识观。

2.3巧妙设计课后练习, 巩固学习效果。

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 科学合理的课后练习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每一章节的后面均设置了练习, 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也可以作为课堂练习, 但仅有这部分练习还是不够的, 教师还应当设置专门的练习课, 提高练习强度, 加强知识巩固。 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为同桌出题, 做完后互相改正, 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 在修改其他同学的题目时会发现其他潜在的错误, 并引以为戒, 使自己的知识基础更扎实。 其次, 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 将学生分成两组, 写好题目放到暗箱里, 让每一位同学上前抓取一个题目并解答, 答对了得分, 答错不得分, 最后记录每一组的总得分并给予优胜方一定的奖励。 这种带有鼓励性质的小游戏, 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后复习环节中, 主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趣味元素添加的质量和数量, 避免趣味教学误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在课堂上使用游戏教学、引导教学等手段的教师越来越多,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深刻理解趣味性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讲, 在课堂上融入过多低质量的趣味元素, 尽管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但是弱化了教学效果, 因此, 在进行趣味教学时, 为了避免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分配趣味元素与数学元素的比重。 趣味元素的设置应当点到为止, 满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 不应过度在课堂使用趣味性元素, 导致学生分不清什么是教学重点, 模糊了学习和玩乐的差别。例如上述第二节中提出的三种趣味学习法在同一个章节的教学中不应当全部使用, 教师还是需要适当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学习的印象。 同时, 过多地使用趣味教学法, 也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 导致教师可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增加学生课后负担, 因此总的来讲, 教师教学在讲究趣味的同时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2) 注重游戏或故事的品德教育。 教师设置的游戏环节在兼具趣味性和教学性的同时, 还要起到一定的品德教育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使他们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能够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 例如, 应当适当降低游戏的竞争性, 避免学生之间为了追求胜利产生矛盾; 设计故事时要传播正能量, 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品质, 等等。

结语

将趣味元素引入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 教师还要从多角度思考,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游戏环节, 避免课堂仅存趣味而失去教学本身的目的, 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闫会琴.浅议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的“数学味”[J].学周刊, 2013, 17:133.

上一篇:系统客服岗位职责下一篇:新岗位工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