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2024-06-24

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精选12篇)

篇1: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介绍了两公司大豆蛋白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性质特征,分析工程的.工艺设计和调试运行状况.对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的处理,采用混和处理的总体工艺,理论研究和运行实践表明,混和处理利于均衡生物处理营养,优化厌氧处理工艺型式及参数.污泥培养时,尽快从间歇运行变为连续运行,利于基质和污泥的混和接触,促进油脂和脂肪酸的降解,防止油和脂肪酸的积累及其抑制作用,防止油脂包覆污泥,造成污泥漂浮流失.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ISTIC PKU英文刊名: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年,卷(期):7(7)分类号:X703.1关键词:大豆蛋白废水 屠宰废水 厌氧处理

篇2: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高浓度生猪屠宰废水属难治理工业废水.通过试验提出混凝-气浮-加压曝气工艺,应用于实际工程,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中一级标准,介绍了试验过程、设计参数及经济指标.

作 者:陈立波 李风亭 CHEN Li-bo LI Feng-ting 作者单位:陈立波,CHEN Li-bo(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92;吉林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吉林,13)

李风亭,LI Feng-ting(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篇3: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屠宰废水来自畜牧、禽类宰杀加工, 是我国最大的有机污染源之一。据调查, 屠宰废水的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6%。屠宰废水呈红褐色, 有腥味, 含有大量血污、皮毛、碎骨肉、油脂和内脏杂物等。近年来, 随膜生物反应器 (MBR) 工艺[1]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其在我国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宽, 处理对象已从生活污水扩展到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难降解的工业废水, 如制药废水、化工废水、食品废水、屠宰废水[2,3]、烟草废水、造纸废水等。20世纪70年代, 美国杜邦公司开发了一种向活性污泥系统投加粉末活性碳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的技术, 这就是常说的PAC工艺。本试验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和投加PAC的方式来处理屠宰废水,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实验装置与方法

1.1 水源与水质

实验废水采用抚顺屠宰厂综合屠宰废水, 综合废水主要含有大量的血液和蛋白质物质、胃肠内的未消化物及排泄物、悬浮物等, 有机物浓度较高, 颜色较深。屠宰综合废水的水质情况如表1所示。

1.2 工艺流程

本试验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IMBR) [4]。试验装置工艺流程, 如图1所示。原水由潜水泵从排水井抽到原水槽中, 然后经斜板沉淀池到前置反硝化厌氧A段, 再溢流进入好氧反应器O段。在出水泵的抽吸作用下得到膜过滤出水, 出水量为42L/h, 出水泵的工作压力为0~50kPa, 出水泵运行13min, 停2min。膜组件装置浸于生物反应器好氧槽内, 下设曝气管以提供水流循环动力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氧气。

曝气单元具有抑制污泥在膜表面附着及供氧的功能, 采用连续曝气, 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为4.5~5.5 mg/L, 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7.12h。其中, A段5.22h, O段11.90h。硝化液回流比为2~3 (各反应槽容积如图l所示) 。

膜组件为聚偏氟乙烯平板膜 (PVDF) , 膜孔径为0.08um, 膜面积为0.45m2, 膜具有过水通量高等特点。每片膜拆卸方便, 可以随时进行单片清洗 (流程应用4片膜) 。

2 结果与讨论

2.1活性炭投量的确定及粉末活性炭投量对膜过滤 阻力的影响

分别投加0, 3, 6, 9, 12, 15g的PAC至60 L水样中, 搅拌30 min后置入反应器内过滤, 过滤时间均为1h, 考察了不同PAC投量下的膜过滤阻力情况, 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 随着PAC投量的增加, 滤饼层阻力先略有增大后稍有减小, 其原因是PAC的投加一方面使得滤饼层的厚度增加, 从而增大了过滤阻力;另一方面, 也使得滤饼层内颗粒间的空隙增大, 使其阻力有所下降, 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投加PAC不会大幅增加滤饼层阻力。PAC能够有效去除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 但对大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综合考虑PAC投量对膜通量和膜过滤阻力的影响, 确定PAC投量为150 mg/L。试验过程中会由于PAC的吸附饱和而导致出水水质变差, 此时需补投PAC, 补投量约为135 mg/L, 补投时间根据出水水质而定。

2.2 CODcr和BOD5的去除

系统连续运行60天, CODcr和BOD5的去除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试验过程中, 进水COD基本在660~1 310 mg/L, BOD5基本稳定在240~645 mg/L。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56%和95.8%;CODcr和BOD5分别降到40 mg/L和10 mg/L以下。这主要是源于PAC特殊组成结构的吸附作用, 这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PAC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 包括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等;另一方面就是PAC表面上吸附生长大量的微生物, 从而形成生物活性炭 (BAC) , 它们具有很好的降解能力。这是活性污泥中悬浮微生物所不及的。IMBR膜出水的水质要好于反应器上清液的水质, 这充分体现了膜组件在此工艺中所起的优良的截留作用。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 活性污泥在膜组件表面上不断积累、压缩, 形成了密实的滤饼层以及凝胶层, 对水中可溶性分子有很好的截留和降解作用, 出水水质得到了保证, 所以膜出水水质较稳定。

2.3 氨氮的去除

从图5可以看出, 在前32天左右系统出水的氨氮浓度稳定, 对其去除率在94%左右, 之后出水氨氮值略有波动, 平均去除率降约为91.1%。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进水氨氮负荷增大, 而硝化细菌世代时间长, 增殖速度慢, 对反应条件的变化敏感;加之投加的PAC此时成为了硝化菌吸附生长很好的载体, 使其可以较好的繁殖, 并且由于膜的截留作用使生长缓慢的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大量滞留在反应器内, 从而使IMBR对NH3-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前32天系统A段的pH值为7.0~7.5, O段的pH值为6.5~7.0, 均在反硝化和硝化的适宜范围, 而后O段的pH值变为4.5~5.8且未加以控制, 这对氨氮的降解起到了抑制作用。此现象说明, 当反硝化产生的碱度不能补偿硝化反应消耗的碱度时, 则需向好氧段投加一定量的碱, 以达到进行硝化所需的适宜pH范围。

2.4 其他水质指标的变化

在装置运行期间, 对SS和动物油也进行监测。其监测数据如下:进水的固体悬浮物和油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40~1 260 mg/L和95~141mg/L, SS和油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60mg/L和119.4mg/L。在系统运行20天以后, SS和油的出水浓度分别<3mg/L和<9.8mg/L, 去除率均达到99%和95%;进水浊度为:51~161NTU, 而出水的浊度<1, 其去除率>99%。

3 结论

1) 该试验膜生物反应器对COD, BOD和NH3-N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56%, 95.9%和91.1%, 主要 是在生物反应器中去除的, 该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对COD、BOD和NH3-N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2) 对浊度、SS及动物油脂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 99% 和95% 以上, 说明IMBR对上述污染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3) 系统运行的60天里没有出现膜污染现象, 说明PAC的投加可以减缓膜污染。

4) 该工艺可普遍地应用于屠宰废水处理, 反应时间短、运行效率高, 亦可缓解用水紧张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汪力, 傅金祥, 赵玉华.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中NH3-N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 20 (3) :215-219.

[2]李敬存, 郭丽波.禽类屠宰加工废水处理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 5 (2) :74-76.

[3]郑春嫒.屠宰废水的处理[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0, 31 (1) :27-28.

篇4: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关键词:屠宰及肉类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BAF)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33-03

随着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提高,对于高COD、高氨氮的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污水来说,单一依靠某种处理工艺来达到排放标准,存在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加大、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加的问题,甚至有些单一工艺运行根本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因此,需要集中两种或多种优势工艺合理地组合与集成,以起到良好、稳定的运行效果。

深度处理工艺主要针对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规模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使用这种工艺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好,达标稳定,可回用于厂区内冲洗运畜车、待宰间、厂区地面和绿地等。

1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工艺

结合屠宰废水排放标准中COD、氨氮、SS、总氮(TN)等指标分析,其中氨氮及总氮常常不能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因此续接的深度处理工艺必须具有脱氮功能。脱氮主要采用生物方法,常见的生物脱氮工艺有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动床生物氧化硝化法、沸石吸附滤池、生物活性炭滤池等。如果企业地处乡镇有较大的用地面积,亦可选择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方式。

1.1 废水深度处理工艺选择

屠宰场污水处理站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出水中氨氮含量较高,出水不能连续稳定地达到排放标准。选择深度处理工艺除考虑氨氮的去除效果外,同时还应考虑COD,BOD5,SS及TN的进一步去除。

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反应器内好氧区域、缺氧区域的存在,可实现反应器脱氮除磷的功能。屠宰场总氮浓度较高,选取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可以充分利用滤料的吸附和截留作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絮凝代谢作用及稳定运行后食物链方向的分级捕食作用,来达到脱氮的目的。曝气生物滤池(BAF)对低浓度废水和难降解的废水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曝气生物滤池在处理低浓度废水时,由于填料表面微生物浓度较高,出水水质较好;当处理较难生物降解的废水时,尤其当接种特殊菌种时,由于填料上微生物的长期驯化作用,这类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集,使废水的处理效果仍能够得到保障。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 节约土地。由于BAF中滤料的吸附、氧化及截留作用,使得出水中活性污泥较少,省去了二沉池等处理单元。该工艺占地面积约为常规生物处理法的1/10~1/5。2) 节省能耗。含BAF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流程得到简化,可以节约能耗。3) 处理效率高。BAF集生物降解BOD5与COD、硝化反应去除氨氮、反硝化反应去除总氮、除SS等功能于一体,出水细菌含量少,去除率达99.9%,可以作为中水回用。4) 再启动快。若较长一段时间停止运行该工艺,再恢复启动所需时间很短。

本研究选取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为对象,研究BAF反应器在冬季深度处理屠宰废水的可行性。

1.2 试验装置设计

前置反硝化BAF试验装置主要由滤池池体、布水及反冲洗布水布气系统、工艺曝气系统、出水系统、自控系统等部分组成。

试验装置参数为:1) 滤池。滤池采用圆形,滤柱直径d=0.10 m;承托层高h1=0.20 m;取滤池布水布气区高度h2=0.20 m;取滤料高度h3=1.20 m;滤料层上部清水区高度h4=0.25 m;滤料层上部超高h5=0.15 m;滤池总高度H=2.00 m。2) 缺氧区/好氧区。缺氧区与好氧区高度比例为1∶3,在缺氧区末端设穿孔管曝气,底部设反冲洗穿孔管曝气和反冲洗进水。3) 填料。选择常规陶粒填料,粒径3~5 mm。4) 反冲洗设计。反冲洗采用先气冲、再气水联合反冲洗、最后水冲的方式,24 h反冲洗1次。5) 取样口设计。为探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内部填料层不同高度,尤其是缺氧区和好氧区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共设计8个取样口,每15 cm设1个,则缺氧区有取样口2个,好氧区有取样口6个。此外,上部离好氧区15 cm的清水区设置取样口1个。合计9个。

1.3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效果研究

试验中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进水为屠宰场SBR出水。通过分析COD、氨氮、总氮、SS等指标的去除率,分别研究水力负荷、回流比、气水比、填料高度对前置反硝化BAF运行的影响。

根据分析现场实践经验及实验室多次试验研究结果,确定工况为气水比3∶1,水力负荷1.91 m/h,回流比为150%。在该工况下运行前置反硝化BAF,考察其对各指标的去除率,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出水COD、氨氮、总氮、SS、浊度分别稳定在48.1~50.5 mg/L,1.2~2.5 mg/L,10.5~11.9 mg/L,3.3~4.6 mg/L和1.5~2.2 NTU;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0%,54.7%,46.9%,72.4%和71.2%。前置反硝化BAF出水浊度较低,主要依靠滤料的截留及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另外,该工艺增加了内回流,部分出水回流至缺氧区再经滤料截留、吸附,尤其缺氧区不曝气,被滤料及生物膜过滤、吸附的悬浮物仅受到上升水流的影响,冲刷掉的悬浮物数量较少。

1.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较佳气水比为3∶1,在该条件下,COD、氨氮、TN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75.0%,54.7%,46.9%和72.4%。

2 深度处理应用实例

以望奎县双汇污水处理工程为例,进行案例研究。该工程处理水量为3 600 m3,原污水COD浓度为4 000 mg/L。预处理系统采用粗细格栅—隔油沉淀池—调节池—气浮方式;二级处理工艺系统选择水解酸化—SBR工艺;深度处理选择生物曝气池(BAF)。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进水通过粗细格栅—隔油沉淀池—调节池—气浮等预处理后,出水中COD为1 440.0 mg/L、去除率为50.0%,氨氮为53.2 mg/L、去除率为30.0%。二级系统处理后,出水中COD为201.0 mg/L、去除率为80.0%,氨氮为17.1 mg/L、去除率为60.0%,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经深度处理后,出水中COD已降低到50.0 mg/L以下、去除率为76.0%,氨氮降低到8.0 mg/L、去除率为55.0%,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各步骤污水水质处理情况见表2。

3 结语

在一些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偏远地区,屠宰企业产生的污水无法接入市政管网,对直排水质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增加深度处理步骤十分必要。试验结果及实例研究表明:二级生化处理后段加生物曝气池(BAF)深度处理可有效去除水中COD、氨氮,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并且,处理后出水可直排或回用,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对于节约水资源及降低企业用水费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永兰.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J].广东化工,2011(12):94-95.

[2] 申长喜.食品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J].中国科技博览,2012(28):540-541.

[3] 于凤,陈洪斌.屠宰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4):84-87.

篇5:肉牛屠宰废水处理工艺探讨

肉牛屠宰废水处理工艺探讨

摘要: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废水含有血污、肉屑、内脏污物及粪便等,带有难闻的腥臭味,对环境影响极大.采用物化+水解酸化+DAT+IAT+流离生化处理工艺,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该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好,操作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作 者:翁雅彤 作者单位:辽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辽宁,辽阳,111000期 刊: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Journal:LVSE DASHIJIU年,卷(期):,(7)分类号:X703关键词:肉牛屠宰 废水处理 工艺选择 达标排放

篇6: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气浮-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工程实例

摘要:为了提高屠宰及熟食加工水平,同时使生产过程中废水达标排放,介绍了辽宁某食品公司采用的隔油-气浮-接触氧化-消毒组合工艺,指出该工程设计规模为2 000 m3/d,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可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并且工程造价低,设备简单,适合屠宰废水的治理.作 者:陈越    CHEN Yue  作者单位: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辽宁,沈阳,110163 期 刊:山西建筑   Journal: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6(6)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屠宰废水    气浮    接触氧化    工程设计   

 

篇7: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CASS工艺在禽类屠宰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某肉类食品厂根据禽类屠宰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选择“UASB反应器+射流曝气CASS”处理工艺.UASB厌氧处理工艺和CASS处理工艺对于去除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BODs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张琰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环境监察支队,安徽淮北,235000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17)分类号:X703关键词:禽类屠宰废水 UASB系统 CASS工艺

篇8:肉牛屠宰废水处理工艺探讨

辽宁省位于辽河流域的下游,是国家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2008年,辽宁省环境保护局颁布了DB21/1627—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其中COD、BOD5、SS等指标的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标准,省内的多家肉牛屠宰企业必须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改造,新建企业必须选择适宜的废水处理工艺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2屠宰废水水质

2.1 屠宰废水来源

屠宰废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屠宰前冲洗含有大量粪便、未消化饲料的圈栏水和冲洗待宰牲畜的淋洗水;另一类是屠宰废水,如烫毛时排放的含大量牛毛的高温水、清洗胴体废水、剖解清洗内脏废水、冲洗车间地面、器具等废水。宰1头牛约产生1t污水,废水水质见表1。

2.2 屠宰废水的特点

(1)水质、水量在一天内的变化比较大,排水不均匀。屠宰过程集中在凌晨,排水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段,白天相对较少。

(2)有机污染物含量高。废水主要成分有牲畜粪便、血污、油脂、内脏残屑和无机盐类等。

(3)可生化性较好,BOD/COD大于0.6。

(4)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血污、毛皮、内脏残屑、食物残渣以及粪便等污染物,悬浮物含量高,水呈红褐色并有明显的腥臭味,且含有较多的病原菌。

(5)与其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NH3—N浓度较高(约120mg/g)。

3 屠宰废水处理工艺

3.1 预处理

屠宰废水中固体悬浮物(SS)较高,属易腐化的有机物,溶入废水中而成为溶解性有机质,导致废水CODCr、BOD5浓度增高,且易堵塞管道设备。

圈栏冲洗水经化粪池预处理,一般屠宰废水经筛滤预处理,然后合并进入废水处理站,预处理是整个水处理系统有效稳定运行的关键。

3.2 一级处理工艺

3.2.1 厌氧过程

屠宰废水中CODcr浓度较高,有机物主要为蛋白质和脂肪,该类物质属大分子长链有机物,难以被一般的好氧菌直接利用。因此,在其生物降解过程中,一般先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小分子有机物后,才能被好氧菌直接利用。

完整厌氧过程分为酸化水解和产甲烷(臭气)两个阶段,虽然有机物去除率高,但工艺条件较严格(如废水需达到一定温度,必须有有效的三相分离器以及一定的停留时间和调试时间等),而且甲烷不宜收集处理,周围的臭味较大。

3.2.2 水解酸化

酸化水解工艺是完整厌氧过程中的酸化水解阶段,是完整厌氧过程的一部分,避免了甲烷臭气的产生。

3.2.3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传统且技术成熟的好氧生物处理污水的一种方法,其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废水处理上。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好氧微生物处于悬浮状态,有机污染物从废水中被去除的实质就是有机底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污水得到了净化,微生物获得了能量而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了增长。一般将这整个净化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初期吸附;②微生物代谢;③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与浓缩。

3.2.4 接触氧化

接触氧化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另一类,属生物膜法的一种,微生物为固定状态。

3.3 二级处理工艺

3.3.1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

曝气池内需要安装生物填料以作为生物的载体,其缺点是挂膜比较困难,安装于填料下面的曝气装置不易维修、二沉池沉淀效果差等,但由于无需污泥回流,管理方便,对于小型废水处理站还是可行的。

3.3.2 水解酸化+SBR(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SBR生物反应器采用分步控制生化处理过程,以进气、曝气反应、沉降、出水和静置等5个阶段为一个运行周期,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污泥增殖和产泥量均较小,特别适用于生化性好且水量不大的废水。

3.3.3 水解酸化+DAT+IAT

DAT—IAT是活性污泥工艺的一种变形,包括连续进水、连续曝气的高负荷活性污泥池(Demand Aeration Tank)(DAT)池和以连续进水、间歇曝气、间歇排水低负荷活性污泥池(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IAT)两部分。酸化水解池的出水和间歇曝气池尾端的活性污泥同步进入DAT池,并进行连续的高强度曝气,强化了活性污泥的生物吸附作用,“初期降减”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60%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被去除。

在IAT池中,由于DAT池的调节、均衡作用,进水水质稳定、负荷低,提高了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由于C/N较低,有利于硝化菌的繁育,能够产生硝化反应。又由于进行间歇曝气和沉淀,能够形成缺氧——好氧——厌氧——好氧的交替环境,在去除BOD的同时,取得脱氮除磷的效果。此外由于DAT池的高负荷高强度曝气,强化了生物吸附作用,在微生物的细菌中,贮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在IAT池内可利用这些物质提高内源呼吸的反硝化作用,即所谓的存储性反硝化作用。在沉淀和排水阶段也连续进水,这样能够综合利用进水中的碳源和前述的贮存性反硝化作用,具有很强的除磷脱氮功能。

DAT—IAT工艺优点还体现在SVI值较低、污泥易沉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仅通过时间的控制就可实现自动运行、剩余污泥量低、污泥龄长、无二沉淀池等。其有机物去除率见表2。

3.4 三级处理工艺

一般情况下,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但是对于出水水质要求较高且需要回用的废水必须进行三级处理,即进一步的物化处理。物化处理工艺包括混凝、砂滤、消毒、气浮、生物碳过滤等等,以混凝、过滤、消毒最为常见。

4 工艺选择

4.1 选择适宜工艺

根据废水处理规模选择适宜的废水处理工艺,当设计废水处理量为200m3/d,在最佳参数下,SBR工艺对COD和的去除率略高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系统稳定性好,对水质变化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3]。规模较大时,应选择预处理—水解酸化+DAT+IAT。为确保出水水质COD低于50mg/L,还需进行三级处理。

4.2 工艺运用中的问题

(1)去除总磷。总磷的去除有两个途径:通过剩余污泥排磷或通过化学除磷。为保证废水达标,需在处理站的出水口增设一化学除磷措施,化学除磷药剂选用CaCl2或Ca(OH)2。

(2)污泥处理。屠宰废水的剩余污泥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7%~28%,而且油性大、粘稠,使用板框压滤不易脱水。因此在设计上应解决好剩余污泥的处理问题,减少污泥量并改变污泥性能、设污泥浓缩池、选用污泥带式压滤机脱水、选用特定污泥调理药剂。

(3)消除臭味。臭味产生的原因是构筑物内废水形成死区而导致局部废水厌氧。在企业生产初期,由于废水排放量较少而导致酸化水解池的停留时间增加,工艺自动由酸化转变为厌氧而产生沼气。因此,在废水工艺的设计中,不选用厌氧处理工艺。在管理方面,即时处理清捞出的固体废弃物,消除臭味的污染源。

5 结语

屠宰废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有机废水,选择适宜的二级处理工艺和技术参数是保证废水治理达标的关键,必要时进行三级处理。同时,应重视解决臭味、污泥等二次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因此正确的处理屠宰废水,能够使屠宰场能够正常生产和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周围水体环境,减轻废水污染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D)B21/1627-2008,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

[2](GB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

篇9: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关键词DAT;IAT;屠宰加工废水;中水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26-01

肉类屠宰加工废水中含有大量血污、毛皮、碎肉、内脏杂物、未消化的食物以及粪便等污染物,水呈红褐色,有明显腥臭味,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废水,如不作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屠宰和肉类加工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污染对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1工程概况及水质水量

1)工程概况。某肉联厂,屠宰加工厂加工能力为400头/h,每日从凌晨1点开始连续屠宰8小时,日宰猪合计3200头,肉块的分割和深加工在白天完成。处理屠宰废水1800m3/d,回用水量400m3/d(主要用于厂区的绿化和清洁)。

2)废水水质。该厂废水主要来自于圈栏冲洗、淋洗、屠宰及其它厂房地坪冲洗、烫毛、剖解、副食加工、洗油等。它具有水量大、排水不均匀、浓度高、杂质和悬浮物多、可生化性好等特点。另外它与其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NH3-N浓度较高。

主要原水水质指标及排放标准见表1。

2工艺流程

本设计的工艺单元包括:化粪池、预处理系统、调节池、酸化水解池、DAT池、IAT池、消毒除磷系统(含标准排放口)、污泥处理系统、混凝过滤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工艺流程图

1)化粪池。化粪池建在离圈栏较近的位置。其功能主要是去除圈栏冲洗水的粪渣,避免污水管道堵塞。视化粪池中粪渣量,定期通过挤压式固液分离机分离池内的粪渣。其构筑物由13#国标化粪池改造而成,有效池容为100m3。

2)预处理系统。除圈栏废水外的其它废水预处理工序包括捞渣池、粗格网(50×50mm)、机械粗格栅(20mm)、滚筒式筛滤机(1mm)以及集水井和廢水提升系统。捞渣池、格栅槽、集水井三个构筑物合建,均为地下构筑。

3)调节池。调节池用以调节水量、均衡水质。进水与工厂排水一致;出水由泵提升,1台水泵连接1组生化处理池,24小时运行,低水位保护;每台水泵的设计流量为37.5m3/h;泵出水口安装有电磁流量计2台,以调整和记录处理站的进水水量。

4)酸化水解池。调节池流出的废水和部分DAT-IAT池尾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步进入本池,在兼氧的条件下水解废水中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通过水中氨化菌的作用把废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能被硝化菌利用分解的NH4+。该池内安装有弹性填料可作为生物载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驯化水中的大量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定于填料表面,同时池的下部会形成一层浓度较高的污泥层,当废水通过它时大量悬浮固体被截留、液化、水解。

5)DAT池和IAT池。DAT池其作用是快速吸附和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其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连续出水,24小时连续运行;BOD去除率60%,日去除BOD622kg;有机负荷0.50kgBOD5/kgMLSS.d;MLSS浓度3000mg/l;容积负荷1.5kgBOD5/m3池容.d;有效池容415m3。

IAT池其作用是彻底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氨氮。其连续进水、间歇排放;运行以8小时为一周期,其中6小时曝气、1小时沉淀、1小时排水及静置。排水选用滗水器排水一个周期总排水量600m3;滗水深度1.75m;排水比35%;污泥回流采用潜污泵定期回流。其曝气时间为18小时;BOD5 去除率92%;日去除BOD5382kg;有机负荷0.10kgBOD5/kgMLSS.d;MLSS浓度3000mg/l;容积负荷0.3kgBOD5/m3池容d;有效池容1273m3;总有效池容1700m3。

6)消毒除磷系统。投加消毒剂对废水排放前进行消毒,以确保粪大肠菌群数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投加Ca2+通过化学的方法除去水中的磷;若选用漂白粉作为消毒剂,则既可达到消毒效果又可达到除磷效果;清水池可作为中水回用的集水井。

7)污泥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浓缩和压滤脱水两道工序。对处理站生化剩余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定期手动控制开停。污泥龄控制在15天;曝气池的总污泥量5064kg;日排放污泥干重337.6kg/d浓缩前污泥的浓度10g/L;含水率99%;污泥量33.762m3/d;污泥浓缩时间24小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污泥量11.25m3/d;带式压滤机小时处理量>3m3/h;脱水后含水率80%;污泥量1266kg;PAM 用量5kg/1000kg干泥;日耗 PAM0.68kg、0.1%PAM溶液680L。

8)混凝过滤系统。通过混凝反应、絮凝反应、砂滤等进一步除去水中的胶态有机物和固体悬浮物,优化出水质;当本系统处理水量为400吨/天(低负荷、滤速慢)其处理出水水质可作为中水回用;当本系统进水量为1800吨/天时(高负荷、滤速高),则该系统可为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把关,以确保稳定达标。

3结语

采用DAT-IAT工艺处理屠宰加工废水简便易行,SVI值较低、污泥易沉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仅通过时间的控制就可实现自动运行、剩余污泥量低、污泥龄长、无二沉淀池等。投资成本低,运行可靠,维修简单,维护费用低廉在国内处理屠宰加工废水应用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于文汇,张延青,于向阳.混凝沉淀+ SBR工艺在屠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2):10-12.

篇10: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广西某食品公司是一家以生猪宰杀、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企业, 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许多的油脂、毛皮、碎肉骨屑、内脏杂物, 以及未消化的食品和粪便等污染物, 悬浮物浓度较高, 有机物浓度高, 油脂含量大, 废水呈现出红褐色并有带有一股腥臭味, 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有机污水。屠宰废水具有以下特点:

(1) 水质、水量在一天内的变化比较大;

(2) 动物的血迹, 主要成分的油脂废水, 粪便, 内脏碎片和无机盐, COD一般在2000~4000mg/L;

(3) 可生化性好;

(4) 废水中含有许多的油脂、碎肉、骨渣、毛及粪便等, 悬浮物含量较高。

屠宰所生产的废水量为4000m3/d,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如表1所示:

单位:mg/L

2 处理工艺

2.1 工艺流程

具有容积负荷高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 有着对水的质量和极强的适应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剩余污泥量少, 但出水COD较高, 一般还需要再进一步地处理才能够达标排放。

由于该废水具有氨氮浓度较高的特点, 故本工程采用CASS工艺来进行脱氮除磷, 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氨氮及有机物, 从而能够达到标准排放。

因为屠宰废水水质水量不固定, 且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油, 因此必须经过适当的预处理, 才能够保证处理效果。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2 工艺简介

2.2.1 格栅

由于屠宰废水中猪粪、动物内脏、猪毛以及粗大悬浮物较多, 故本工程设置两级格栅, 一级为粗格栅, 一级为细格栅, 每级均需要作防腐处理。实际中可根据格栅拦截的漂浮物的情形, 定期举行人工除渣, 收集到的浮渣再进行处理。

2.2.2 隔油/调节水解池

废水在这两个池内除了隔油、均化调节水质水量的目的以外, 还能够将废水中的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的有机物, 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可降解有机物, 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以利于后续处理, 并且能够降低剩余污泥产量。

2.2.3 气浮

气浮是以固液分离为主要目的一种处理措施, 能够同时降低COD、BOD及色度等。投加一定量的PAC和PAM, 可以更好地发生絮凝反应, 在界面张力、气泡浮力及静水压力等多重力的作用下, 促使微气泡粘附于絮体上, 因粘合体密度小于水而浮上水面, 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2.2.4 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和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的不同, 把厌氧处理控制在厌氧第一和第二阶段。污水进入到水解酸化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2~6h, 厌氧细菌可以将难降解的有机物分解, 分解成容易降解的有机物, 并能够把长链有机物降解成短链有机物, 这样有利于后续好氧微生物的进一步处理。

2.2.5 CASS池

CASS工艺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为生物选择区, 后一部分为主反应区。该工艺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 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CASS工艺实现了一个好氧/缺氧/厌氧交替运行的过程, 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CASS工艺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以一定的时间序列运行。

曝气阶段:在曝气阶段, 采用的进水方式是边进水边曝气, 并且主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至预反应区。在此阶段, 向池内曝气, 既能提供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气, 还能促进池内活性污泥预有机物的混合和接触, 使得微生物可以充分降解有机物。同时, 微生物通过硝化作用把氨氮转变成硝态氮。

沉淀阶段:停止曝气后, 废水中的微生物可以继续利用水中剩余的溶解氧进行好氧处理, 伴随着溶解氧的下降, 此时水中的好氧状态慢慢转变成缺氧状态, 这时进行的是反硝化作用。在沉淀的初期, 曝气产生的搅拌作用能使絮体絮凝, 并且以区域沉降的形式沉降。因此, 即便在该阶段继续进水, 也能够在该阶段获得可观的沉降效果。

滗水阶段:沉淀阶段完成后, 上清液通过滗水器自上而下逐层排出。排滗水器将在排水结束后自动复位。

闲置阶段:这一阶段时间较短, 是为了保证滗水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防止污泥的流示。

CASS工艺的运行就是如上所述的阶段依次进行, 并且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本工程CASS工艺每天分为3个周期, 每个运行周期为8h, 其中进水2h, 曝气6h (边进边曝) , 沉淀1h, 滗水1h。

3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工艺参数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工艺参数见表2。

4 调试期间出现的问题、措施及注意事项

4.1 系统调试

在调试初期, CASS池活性污泥量较少、SV低。经过一个月的培养驯化后, SV、MLSS逐渐升高, SV最高可达55%。结合MLSS数据, 同时观察发现沉降压缩后的活性污泥密实, 为深棕褐色。分析得出SV过高并不是由污泥膨胀引起的, 而是由于调试过程活性污泥控制浓度较高, 通过增加CASS池剩余污泥排放量, SV稳定在35%左右。MLSS控制在3.5g/L左右。为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调试前期废水从调节池超越至水解酸化池, 待后续生化处理稳定后再启动气浮池。

4.2 泡沫现象

泡沫现象是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在本项目中, 可以在调节池投加接种污泥, 调试初期CASS池内的活性污泥量较少, 泡沫现象并没有很快出现。随着污泥驯化的成功, SV和MLSS逐渐增加, 在接种污泥的半个月后, 有大量的白色泡沫出现在CASS池中。分析主要是调试前期负荷过高、曝气过量、洗涤剂流入等原因造成。可以通过自来水喷淋的方式或者投加消泡剂等其他措施来消除泡沫。

5 运行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运行监测结果见表3。

该废水处理工程总投资3178.94万元。运行成本中电费0.665元/m3, 药剂费0.39元/m3, 清水费0.015元/m3, 化验费0.012元/m3, 维护保养费0.015元/m3, 人工费0.0378元/m3 (8个工人, 每人每月1300元) 。废水处理成本为1.77元/m3 (含折旧) 、1.235元/m3 (不含折旧) 。

6 结论

屠宰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本工程经实践证明CASS工艺是可行的, 处理效果是有效的, 具有下列特点。

(1) 污水处理系统充分考虑了影响负荷, 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占地面积小, 绿化面积大, 污泥量小, 无异味, 能耗低, 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低。

(2) 本工程投资小, 寿命长, 并且运行稳定, 简单方便, 可以自动化操作, 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3) 对水质和废水的组成做了深入的分析, 从而对废水成分等污染物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选择了适当的处理方式和工艺, 并用最合理的成本得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摘要:分析了CASS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实例, 指出了其主要构筑物有集水调节池、沉淀池、气浮池、水解酸化池、CASS池和污泥池。主要的工艺为CASS工艺, 设计工艺具有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关键词:屠宰废水,气浮,CASS

参考文献

[1]何建红.CASS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应用[J].工业水处理, 2009, 29 (6) :86~88.

[2]张健丰.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3]潘登, 王娟.屠宰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与工艺探讨[J].环境工程, 2013 (4) .

[4]李慧, 李涛.屠宰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及运行[J].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4) .

[5]聂忠文, 郑蓉.武汉市某屠宰废水处理改造工程实践[J].给水排水, 2011 (11) .

[6]刘艳娟, 朱百泉, 王守伟.屠宰废水处理的工程实践[J].中国给水排水, 2011 (8) .

篇11: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關键词:限饲;蛋白质;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

中图分类号: S83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67-03

收稿日期:2013-08-20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李婧(1993—),女,江苏常州人,专业方向为家禽生产与营养。

通信作者:杨海明,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家禽生产与营养。Tel:(0514)87979045;E-mail:yhmdlp@qq.com。补偿生长是指动物在某年龄阶段出现营养缺乏或疾病等临时性非正常条件而导致动物偏离正常的生长曲线,当营养恢复时动物则出现快速的非正常生长。Wilson等研究发现,肉鸡经早期营养限制,在营养恢复期间产生了补偿生长,没有影响肉鸡上市体质量[1]。目前肉鸡的生长速度很快,伴随快速生长有很多疾病,如腹水症、猝死综合症和腿病等。很多学者研究在肉鸡饲养早期采取饲料质或量的限制饲养方式来降低猝死综合症和腹水症,并取得了满意效果[2]。研究发现,早期限饲可以降低肉仔鸡的腹脂率[3-4],提高饲料利用率[5-6],且通过补偿生长使限制饲养的肉鸡达到出栏重[7]。然而,Moran 等研究发现,过度限饲会导致严重的生长停滞,因此要控制好限饲的程度[8-9]。本试验以商品代肉仔鸡为研究对象,通过降低饲粮粗蛋白水平,研究早期限饲蛋白质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确定早期饲粮蛋白质适宜限饲强度。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及设计

选取同一批出雏、体质健壮、体质量接近的1日龄AA公雏鸡3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将肉仔鸡饲养分为1~21日龄、22~42日龄2个饲养阶段。1~21日龄饲粮蛋白质在8~14日龄分别限饲0、10%、20%、30%,其余营养物质均满足肉仔鸡生长的需要。试验期间所有鸡均自由采食,每天记录饲料给予量和剩余量,计算日采食量,每周末按重复称重,42日龄从各重复中选取1羽接近该重复平均体质量的鸡屠宰测定。

1.2试验饲粮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基础饲粮配方参考NRC标准(1994),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限饲蛋白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1.3测定指标

1.3.1生长性能在第0、7、14、21、28、35、42日龄以重复为单位分别称重,计算日增重;以重复为单位记录每天饲料给予量和剩余量,计算日采食量。

1.3.2屠宰测定42日龄从各重复中选取1羽体质量接近该重复平均体质量的鸡进行屠宰测定。屠体去除心脏、肝脏、肌胃、腺胃、腹脂、头、爪、胫,测定全净膛重;剥离左侧胸肌、腿肌,测定胸肌重和腿肌重;剥离腹部板油和肌胃周围脂肪,称腹脂重。

1.4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中的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LSD法,以P<0.05作差异显著性判断。

2结果与分析

2.1早期限饲蛋白质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方式为限制饲粮蛋白质,限饲程度分别为基础饲粮的10%、20%、30%,研究了肉仔鸡8~14日龄生长性能及15~42日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肉仔鸡8~14日龄随着蛋白质限饲水平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呈增加趋势;当限饲蛋白30%时,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5~42日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略多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差异。有研究表明,当降低肉仔鸡饲粮粗蛋白时,肉仔鸡采食量并没有因为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增加[7-9]。

体质量是反映动物营养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14日龄时各组肉仔鸡的体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肉仔鸡饲粮中限饲蛋白质10%、20%、30%没有影响鸡的体质量,可能是因为限饲蛋白的水平还没有降到影响肉仔鸡体质量的水平。李伟跃发现在7~14日龄限饲粗蛋白25%没有影响14日龄时鸡的体质量,与本试验的结果一致[10]。吴艳丽从6、9、12日龄分别开始限饲,限饲程度为对照组前1 d采食量的80%,限饲时间为7 d,结果发现早期限饲可显著降低21日龄肉仔鸡的体质量,这说明限饲的方式与时间不同对肉鸡体质量的影响也不同[11]。42日龄肉仔鸡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说明早期限饲蛋白能够增加肉鸡出栏重。本试验限饲粗蛋白后没有影响肉仔鸡的料重比。

3.2早期限饲蛋白质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肉鸡生长速度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腹脂和皮脂大量沉积的问题[12]。过肥的肉鸡已不受欢迎,人们期待着高品质的肉鸡产品[13]。因此,在不影响肉鸡生长性能的同时也应该保证肉鸡的肉品质。试验结果表明,早期限饲蛋白质不影响肉仔鸡的腹脂率。曹兵海等研究证明,在3周龄前限饲蛋白质1周并不影响56日龄时肉鸡腹腔脂肪沉积,这与本试验结果相一致[14]。本试验42日龄试验组和对照组肉仔鸡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早期限饲蛋白质10%~30%不影响肉鸡的屠宰性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8~14日龄限制肉鸡蛋白质的饲喂,既能保证肉鸡的屠宰性能又可以降低饲养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nlc202309051120

4结论

综合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指标,肉仔鸡8~14日龄饲粮中蛋白质适宜限饲水平为30%。

参考文献:

[1]Wilson P N,Osbourn D F. Compensatory growth after under nutrition in mammals and birds[J]. Biological Reviews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1960,35(3):324-363.

[2]Lippens M,Room G,de Groote G,et al. Early and temporary quantitative food restriction of broiler chickens. 1. Effects 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mortality and meat quality[J]. British Poultry Science,2000,41(3):343-354.

[3]Beane W L,Cherry J A. Interruptive light restricted feeding of broiler chickens[J]. Poultry Science,1979,58:567-571.

[4]Plavnik L,Hurwitz S.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energy and feed pelleting on the response of chicks to early feed restriction[J]. Poultry Science,1989,68(8):1118-1125.

[5]Plavnik L,Hurwitz S. The performance of broiler chicks during and following a severr feed retriction at an early age[J]. Poultry Science,1985,64:348-355.

[6]Summers J D,Sprat D,Atkinsonm J L. Restricted feeding and compensatory growth for broilers[J]. Poultry Science,1990,69:278-289.

[7]曹兵海,咼于明,袁建敏,等. 生长早期的不同阶段和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肉鸡补偿性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6(5):113-118.

[8]Moran E T. Carcass quality changes with broiler chickens after dietary protein restriction during the growing phase and finishing period compensatory growth[J]. Poultry Science,1979,58:1257-1270.

[9]Plavnik L,Hurwitz S. Performance of broiler chickens and Turkey poultry subjected to feed restriction or feeding of low protein or low sodium diets at an early age[J]. Poultry Science,1990,69:945-952.

[10]李伟跃. 限饲蛋白质、能量及饲料采食量对商品代AA肉仔鸡生产性能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1]吴艳丽. 早期限饲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2]阮剑均,闫俊书,宦海琳,等. 饲粮中不同油脂对肉鸡生产性能、消化器官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3,29(3):578-585.

[13]韩敏义,刘志勤,刘岳,等. 反复冻融对鸡肉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3,29(1):167-171.

[14]曹兵海,呙于明,袁建敏,等. 补偿性生长条件对肉鸡胸肉、腿肉重量及肠道重量与长度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1):102-106.

篇12: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1 屠宰废水来源及特性

屠宰废水是我国最大的有机污染源之一, 且其中含有大量血污、油脂、毛皮、肉屑、骨屑、内脏杂物、未消化的食物以及粪便等污染物, 水质呈暗红色且有明显的腥臭味[5,6,7]。屠宰废水水质指标见表1。

2 预处理

屠宰废水中固体悬浮物 ( SS) 较高, 因此预处理是整个水处理系统有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屠宰废水的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 格栅、沉砂池、隔油池、调节池、初沉池、混凝沉淀和气浮等。

2. 1 格栅筛滤

设置格栅的目的是截留废水中较大的污染物, 如内脏的碎块、碎肉皮以及其他能够堵塞、磨损水泵和渠道的物质, 以防止其进入废水的处理系统。格栅只能截留一些尺寸较大的污物和漂浮物, 对动物的碎毛和小颗粒悬浮物多采用格网加以去除。

2. 2 调节池

由于屠宰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幅度很大, 因此需要设置调节池来保证生化处理设施进水水质水量的均衡。

2. 3 混凝沉淀

混凝一般由凝聚和絮凝两个过程组成。凝聚主要是指胶体被压缩双电层后脱稳的过程; 絮凝主要是指胶体脱稳以后凝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混凝沉淀主要去除水中细小的SS、胶体物质、油类物质等, 不同水质的废水经混凝沉淀后其COD去除率也不一样。一般而言, 混凝沉淀对COD的去除率大概在70% 左右[9]。

2. 3. 1 试验方法及仪器

本试验的检测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编写的GB 1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进行。试验的主要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如表2 所示。

2. 3. 2 影响因素研究

1) 混凝剂的影响。根据屠宰废水的特点, 本试验选取4种混凝剂进行处理试验, 分别为:Fe Cl3, Fe SO4·7H2O, PAC, Al2 (SO4) 3 (见图1) 。分别取100 m L的原水放入4个烧杯中, 且全部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 OH调节其p H值, 将各混凝剂取3 g分别加到4个烧杯中, 将烧杯全部放置于搅拌器 (TJ-4型六联) 中以120 r/min的转速搅拌1 min后静置沉淀20 min, 分别取上清液测其COD的去除率。

由图1 可知, 当4 种混凝剂均处于相同条件时, Fe SO4·7H2O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最高, 且Fe SO4·7H2O价格较低, 因此综合考虑各因素选取Fe SO4·7H2O为最佳混凝剂。

2) p H值的影响。分别取1 000 m L的原水放入7 个烧杯中, p H值分别调至5. 5, 6. 0, 6. 5, 7. 0, 7. 5, 8. 0, 8. 5, 并分别投加2. 4 g Fe SO4·7 H2O和2 m L PAM置于TJ-4 型六联搅拌器中进行搅拌, 静置30 min后, 分别取上层清液测其COD的去除率 ( 见图2) 。

由图2 可知, p H值对混凝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当p H < 7时, 混凝剂对COD的去除效果不太理想, 当p H > 7 时才有明显的效果。可知, 当p H > 7 后, 出水COD的去除效果较理想且相差不大, 故综合考虑经济各因素选择最佳p H值范围7. 0 ~ 7. 5。

3) 投加量的影响。分别取1 000 m L水样放入6 个烧杯中, 调节p H值为7. 0 ~ 7. 5, 加入2 m L质量分数为0. 1% 的PAM, 且分别向6 个烧杯投加质量分数为10% 的Fe SO4·7H2O: 2. 0 g / L, 2. 2 g / L, 2. 4 g / L, 2. 6 g / L, 2. 8 g / L并放置于TJ-4 型六联搅拌器中搅拌90 s后静置沉淀30 min, 分别取上层清液测定COD的去除率 ( 见图3) 。

由图3 可知, 在适宜的p H值下, COD的去除率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当Fe SO4·7H2O投加量达到2. 4 g / L后, COD的去除率增加趋于平缓, 且产生絮体量过大, 所以确定Fe SO4·7H2O最佳投药量为2. 4 g / L, 此时COD的去除率达到72. 9% 。

4 ) HRT的影响。 在进水流量为200 L / h, 运行压力为0. 5 MPa, 回流比为50% , Fe SO4·7H2O投药量为2. 4 g / L, PAM的投加量为2 m L/L, 调节p H值7. 0 ~ 7. 5。测不同停留时间COD的去除率 ( 见图4) 。

由图4 可知, COD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当HRT = 15 min后, COD的去除率逐渐趋于平缓, 此时COD的去除率达65% 以上, 达到了理想的预处理效果。故选择最佳HRT = 15 min。

2. 4 气浮

气浮前期投加药剂促使混凝, 其效果的好坏对气浮出水水质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将溶气水加入未混凝的原水中, 几乎不会形成浮渣层, 出水水质与进水相比没有大的改变。气浮示意图见图5。

气浮控制参数汇总见表3。

3 结语

屠宰废水采用混凝气浮工艺进行预处理出水效果较为理想, 在生化反应前增加预处理环节, 大大降低了屠宰废水的有机负荷, 生化效率明显提高。通过试验确定了混凝剂Fe SO4·7H2O与助凝剂 ( PAM) 为最佳组合药剂, 其最佳投药量: Fe SO4·7H2O为2. 4 mg / L; PAM的质量分数为0. 1% , 投加量为5 m L / L; 最佳p H值为7. 0 ~ 7. 5; 最佳水力停留时间15 min。经过混凝气浮工艺后COD, SS的去除率分别达75% , 80% 以上, 达到了理想的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伟, 费庆志, 李彦生.共凝聚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屠宰废水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8, 39 (5) :40-44.

[2]张显龙, 胡娜.屠宰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运行研究[J].工业水处理, 2012, 32 (4) :83-92.

[3]丁颖.屠宰废水回用处理工程[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2) :77.

[4]陈莉娥, 周兴求.屠宰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3 (12) :9-13.

[5]谷勇峰.屠宰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 2013:1-7.

[6]魏春飞.屠宰及肉类加工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建筑与研究, 2014 (6) :77-80.

[7]郑强, 李进.肉类加工废水处理工艺研究[J].节能与环保, 2006 (10) :42-44.

[8]DB21/1627—2008,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

上一篇:回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下一篇:环境问题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