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

2024-05-30

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通用8篇)

篇1: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

作者:臧圣芳

教龄:7年

职务:教师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陆杨幼儿园

浅谈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解放”

昆山陆杨幼儿园

臧圣芳

摘要: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主要以游戏为中心,通过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以及各种经验的积累。中班幼儿好模仿、思维开始具体形象等特点,决定了对自主性游戏的需求。但它的自主性游戏又较其他年龄阶段的自主性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其次游戏的目的性增强,主题趋于稳定,再者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认真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最后幼儿游戏后谈话能够做好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他人。但往往我们老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存在着忽视幼儿发展基本权利的地方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本文围绕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实践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进行探讨,为幼儿更好的自主成长创造条件。关键词:自主性游戏、解放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确定规则,更多地发挥创造性的有趣的活动。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大效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在幼儿园自性主游戏中,处处渗透了自主性教育的内容,随着教育形式和游戏模式的革新,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如何将“六大解放”的思想

运用到幼儿园的游戏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游戏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其中自主、自由地成长。

一、自主性游戏指导时常见的问题

我们的自主游戏包括桌面游戏、区角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等。对于区角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是现而易见的。近年来我们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角色游戏中我们从主题、同伴、材料到场地都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使得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完全自主地逐步解决游戏主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1.教师把重视变成控制

游戏具有假想性、愉悦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幼儿的活动,只要孩子与老师的预设活动有了一些偏差,老师就会马上千方百计的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走去,老师的干预是非常多的,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控制了幼儿活动的自由度。就是由于老师对游戏的重视变成了对幼儿游戏的控制。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时间剥夺了,却还是自认为对游戏非常的重视。尤其小班的孩子,社会经验和游戏经验都不足,不能够很好的游戏,在游戏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时老师干预的非常的多,在幼儿非需要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教育意图强加在幼儿的游戏之中,认为这既是游戏也是引导了。2.幼儿在选择游戏时缺少自主权

《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往往有的老师就决定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她没有根据幼儿的意愿就替他们决定该玩什么游戏。幼儿本身的游戏意志力就不够,会被其他游戏干扰,同时他们和同伴之间也能解决这些

问题,教师又何必要干涉景区呢?游戏就是要让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

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时,教师不自觉的就会忘记游戏所要达到的目的,因而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上述中说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这都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相悖,极其不利于幼儿的自主发展。

二、“解放”幼儿,让幼儿自主游戏

所谓的“解放”幼儿,其实就是需要老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时遵循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使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自主。那“六大解放”思想是什么呢?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1.“解放头脑、解放双手”,给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选择游戏以及提供游戏材料时不能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要使每个孩子都有游戏的机会,并在游戏中展现自己的能力。这就要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来动脑想想做什么游戏,大家共同商量,然后由老师准备材料,布置游戏的场地(幼儿可以参与准备布置)。比如说早晨的桌面游戏,也是自主性游戏的一种游戏,不仅有买的现成的游戏材料,还有老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差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游戏材料。当幼儿来园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游戏操作,通过动脑、动手完成了许多稀奇的作品,让同伴和老师都

为之称赞。一般在桌面游戏中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完全由幼儿自己发挥想象,然后动手创作。其中老师自制的游戏材料提供给他们时,幼儿在选择后并没有问老师“这个怎么玩?”,因为他们动脑想了,动手操作了,自然就明白游戏的玩法。

不光光在桌面游戏中解放了幼儿的头脑和双手,还有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益智游戏等,幼儿的积极性都能被激活,主动的投入到各个游戏中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游戏开展的更加有趣、有意义。例如娃娃家的游戏,娃娃家的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玩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不是把每个孩子的角色安排好,而是让幼儿幼儿自己安排。每次游戏时我都会发现娃娃家里的角色都有变化,因为选择此游戏的人多,但是家庭主要的成员无非就是:爸爸、妈妈、宝宝、爷爷和奶奶,这几个角色被选择完了,那多出来的幼儿怎么办呢?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于是他们加入了许多的角色扮演: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姐姐、弟弟等,使一个小家庭变成一个大家庭,游戏的内容明显增加了许多,意义也非同凡响。

幼儿主动的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改变游戏的玩法,创造出不同的游戏情感体验,增加了自身的游戏经历。在没有老师的局限下,自主性游戏变成真正的自主性游戏。解放幼儿的头脑是对幼儿很好的肯定,解放幼儿的双手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解放头脑和解放双手就是给幼儿一个创造的空间。2.“解放眼、解放嘴”,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幼儿都是好奇心强的,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总喜欢探个究竟,但往往在成人的管制或者嫌幼儿啰嗦的情况下,把幼儿给“框住”了,很多幼儿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却不敢问、不敢说,长久下来也就不再对任何事感兴趣了。有些家长和老师会埋怨一些孩子怎么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兴趣,可是有没有想过,他的好奇、他的求知是被谁给早早的扼杀了。因此,我们要让这些孩子找回自己的本性,解放他们的眼和嘴,让他们去观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他们一个探索的机会和空间。这在幼儿园里,也就只有通过自主性游戏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每天同样的游戏却有不同样的事情发生,谁都不会预料到孩子们在游戏时会制造出什么样的情况出来,在解放眼和嘴的前提下,他们似乎很“大胆”,在自主性游戏图书区中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幼儿阅读图书是自由选择图书翻阅,没有成人的陪伴讲述,而作为还不认识字的幼儿园孩子们,也只能通过自己观察图书 的画面来猜测想象发生什么事,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画面上的内容。一次游戏活动时,有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翻阅图书,每人手里拿一本书在安静的阅读,谁也没有干扰谁,就是那么的认真阅读。等他们看完后,互相问了句:你看了什么书?然后两个人轮流讲述自己看的书,说得很是精彩,虽然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太好,但基本上能听出书中大概的内容。待游戏结束后我特意的去翻阅了他们俩看过的书,对照了一下,他们讲述的内容和书上的内容误差不是太多。不是偶然的观察他们游戏,还真不知道平时不爱说话的他们也能讲出那么精彩的内容。以往游戏时,我们老师会参与进去,引导幼儿阅读和讲述,但无意中就限制了孩子的眼和嘴,很有可能有些不是他们想要看的,还逼着他们按照老师的提问去讲述。学习了“六大解放”后,在指导自主性游戏时,稍微的改变下方式,收获却是很大。同时,幼儿的眼和嘴解放了,他们也得到了一份收获,不再拘束的阅读图书,不再拘束的游戏,他们有了自己的探索空间。

3.“解放空间、解放时间”,给幼儿提供创造想象的平台。

成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需要空间、时间,其实孩子们在游戏时也是需要空间和时间。解放幼儿在自主游戏的空间,让其在相应的时间段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发展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我们从主题、同伴、材料到场地都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使得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完全自主地逐步解决游戏主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先进行了一番游戏指导,提供材料,完全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他们在游戏开始后,自己选择道具,装扮自己,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改编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整个过程都被限制在游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而这个时间段也是足够的,对于幼儿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个自由的空间。虽然时间并不多,但孩子的身心是放松的、自主的。就这样解放幼儿的表演空间及时间,使幼儿自主的发展。还有其他角色游戏也是如此,给他们空间和时间,他们就能自由的想象,创造不同的游戏内容,让自己在游戏中展现出最精彩的一面。幼儿的想象力不是成人能预料到的,也是不能控制的,那就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自己想象中自由的翱翔。

三、遵循六大解放思想开展游戏,需注意尺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展自主性游戏中实践“六大解放”思想时,孩子和老师都收获到很多,但有时也容易忽视一些问题。因为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受老师束缚,可是结果都是幼儿像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因此,在遵循“六大解放”思想指导游戏还是需要教师把握尺度,不要造成幼儿散漫的游戏。1.放手而不放松。

在幼儿时期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差的,他们不能约束自己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受大脑控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而我们对其“六大解放”后,那就更加随心所欲的游戏,尤其个别调皮的幼儿容易干扰他人游戏,甚至破坏游戏。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干涉,要找合适的机会参与进去,千万不能放手不管,如果幼儿自己不能解决的话,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游戏的时候教师是有多重身份的,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等,所以放手的同时还是要掌控着一切,不能放松自己不理会幼儿。

2.幼儿解放而不是老师解放。

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得到了解放,自由的选择游戏,自主的探索游戏玩法,身心放松的玩游戏。可是幼儿解放了,教师却没有解放,教师还是要时刻的观察每个幼儿游戏,引导幼儿正确的游戏,不能放纵幼儿和自己。有的老师认为解放幼儿随幼儿怎么游戏,自己可以放纵一下不用去管了,这样的想法就是错误的,教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当你放手时,你就可以参与其中去,也成为一个游戏者,多与幼儿互动,了解幼儿“解放”后是怎么游戏的,从中感知每个幼儿的特性。

通过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游戏,从自由的游戏中得到真正的生活经验。过去由教师安排为主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性的表现,现在的幼儿对自己的探索和研究非常着迷,每个幼儿都关注自己的游戏活动,游戏区里很少出现无所事事的幼儿。个别性别孤僻的幼儿,情绪上的紧张状况也得到了缓解,行为得到了改善。师幼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游戏活动绝大部分是由教师安排的,幼儿对他们将要进行的游戏一无所知,而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对活动选择和安排有了自主权,幼儿总能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总能有序地安排自己的游戏,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增强。

篇2: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

活动目标:

1、尝试肩上挥臂的投掷方法,进一步提高投掷能力。

2、感受大家共同游戏的快乐,发展自主性。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小鳄鱼三只,椅子若干张,平衡桥,纸球、沙包若干,《小猴子照镜子》音乐

活动过程: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今天妈妈要到小猴们去外面的草地玩,不过路上有些障碍,你们看都有哪些障碍啊?(平衡桥、小树林)

二、热身运动

出发前,先让我们活动下身体吧!(播放音乐《小猴子照镜子》,幼儿伴随音乐做热身)

三、探索办法,自主锻炼

1、探索办法

师:小猴子们瞧,这些就是通向草地的路,我们要绕过小树林,中间还要走过独木桥。一会儿河里会有鳄鱼出现,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积极思考,设想对付鳄鱼的办法)

师: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用呢?(幼儿说:可以用石头打它)

小结:哦,我们可以把纸球、沙包当成“小石头”,绕过小树林,走过独木桥,然后对准鳄鱼,把纸球投出去。

2、自主锻炼

师:小猴子们,那我们就开始行动吧!

(1)游戏“打败小鳄鱼”

师:小鳄鱼看上去很凶猛,我们怎样才能打败它们呢?(幼儿说:要用很大的力气)

(幼儿用力将“小石头”向自制小鳄鱼投掷)

小结:哦,把石头用力从肩上向前投,这样就可以投得很远。[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猴宝宝们,你们一只脚在前,另一只脚在后,这样投起来可以更省力哦!

(2)游戏“打败大鳄鱼”

师:刚才我们小猴子真棒,打败了三只小鳄鱼,宝贝们真了不起。

四、整理器材,结束活动

师:终于到目的地了,这里的风景真漂亮,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五、放松活动。

中班自主游戏教案《勇敢的小猴子》这篇文章共2152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狼来了》》:中班教案《狼来了》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练习快速跑和趴,在快跑和快趴过程中能主动避让同伴,提高观察力、反应力,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的意识和坚强勇敢的良好品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狼来了》教案吧。

篇3: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 由于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 在进行自主性游戏时, 幼儿不仅仅只是进行独自游戏, 而是更多与同伴一起进行互动游戏。当今社会,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独生子女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兄弟姐妹, 在家里交往的对象全是成人, 然而成人都把小孩当成宝贝, 这样很容易让幼儿产生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与他人进行互动的问题, 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 在幼儿园游戏中同伴交往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 才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 学会了解他人、理解他人, 从而约束自己, 学会与同伴友好地相处。就如刘金花老师曾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说:“同伴既是儿童学习社会化技能的强化物和榜样, 又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的镜像。”所以, 同伴之间的互动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主性游戏为幼儿营造了宽松、自然的活动氛围, 是幼儿自主的活动, 就像是一个个小的社会, 让幼儿在环境与同伴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从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 我发现幼儿同伴间互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同伴间互动方式的不同

自主性游戏中同伴间互动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以言语为主、以动作为主及言语伴随动作为主的互动。从整体观察来看, 大多数幼儿是通过言语的方式与同伴互动的。这可能是与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有关, 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在认识范围上更加广阔了, 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的幼儿更加丰富多了。但也存在性别差异, 女孩更倾向于通过言语与同伴进行一定的互动;而男孩更倾向于通过动作方式来进行互动。原因可能是女孩参与的活动多是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的,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 总是看到“妈妈”一边抱着娃娃, 一边在和小客人交谈一些事情, 在这类活动中语言互动的机会相对要多一些, 语言也较丰富;而男孩更加活泼好动, 他们精力旺盛, 参与的活动一般也是动作性比较强的, 如科学区、建筑工地等, 因此, 更倾向于用动作去表达他们的情感, 从而达到互动的目的。

二、同伴间互动区域的不同

观察中发现, 在娃娃家、美工区、建构区里孩子们的互动是较频繁的。在娃娃家, 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 创设了逼真、形象的情境, 幼儿一旦投入到模拟家庭生活中, 就会展现很多富有情节性、趣味性的互动。在共同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 他们也时刻不忘维护规则, 于是经常会看到“娃娃家”里的小成员一边与“家人”一起游戏, 一边与区域外的同伴互动的情景。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 前运算阶段 (7岁以前)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关于亲社会问题的思考通常是以享乐主义为原则的, 为自我服务, 而中班的幼儿正处于这一个阶段。例如在建构区中幼儿间也常会为了材料而出现抢夺行为:两个小朋友会为了同一个积木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小朋友宁愿自己拿着积木不玩, 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有些孩子即使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也是以“利己”为目的的, 他们会说:“我给她玩具, 是因为我不这样的话, 她就会不和我玩的”, 或“我给他玩具, 是因为这个玩具不好玩, 我想玩他手里的东西”。这也反映了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同伴之间互动存在的问题。

三、同伴间互动性质的不同

从观察中, 我将幼儿之间在游戏中的互动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型:友好型互动、中等型互动、不友好型互动。其中友好型互动主要是指在游戏中对他人有益的,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互相配合的行为, 如提供帮助或是与同伴分享物品。不友好型互动主要指在游戏中对他人不利、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出现一些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如与同伴争抢物品、角色, 攻击同伴, 告状、拒绝帮助等行为。而中等型互动就是介于友好和不友好型之间的互动, 如维护游戏规则、协商、分配角色、表达情感等。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不友好型的互动比友好型的互动多。

因此如何让幼儿在自主性活动中友好互动的频率越来越高, 如何减少幼儿之间的争抢材料, 如何促进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更好地发展, 等等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面向全体, 创造良好环境。

区域的环境设置应该体现互动性。班级中设置的不同区域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小社会, 幼儿生活在其中, 必定会发生互动, 与物的互动及与人的互动。区域与区域之间应该要相互联系, 比如说“汽车站”的小司机带着小客人们去“菜场”买菜、去“奶茶店”喝茶、去“娃娃家”为奶奶过生日等。从单一的、局限于一个区域的活动扩大到两个甚至多个, 这样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范围就扩大了。

同时, 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材料的投放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浓厚兴趣, 令幼儿保持愉快情绪, 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同伴积极互动。就拿“娃娃家”来说, 中班“娃娃家”的环境创设比小班的时候就要相对复杂一些, 可以提供桌子、柜子、厨房用具等供幼儿烧菜做饭。

(二) 关注个别, 加强幼儿引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改善指导方法。

不同个性的幼儿其互动特点也各有差异, 因此我们要在充分了解班里每个幼儿个性特征和兴趣需要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对于比较胆小害羞的幼儿要多鼓励, 鼓励他们多与热情大方的幼儿进行互动, 表扬他们与同伴积极友好互动的事件;对于那些互动主题单一、偏区比较严重的幼儿,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们真实的互动情景, 从中寻找原因, 灵活改变一些区域的设置, 以满足不同幼儿互动的需要;对于在活动中经常攻击同伴、与同伴争夺资源的幼儿, 应注意观察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其他幼儿的差距在哪, 在认识和强化的共同作用下巩固良好行为。

(三) 共求进步, 促进家园合作。

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来说是两个极其重要的环境和教育因素, 要大力倡导家园合作, 家园携起手来, 家长和教师需对幼儿要求一致, 共同培养, 注重同伴互动环境的创设, 给予幼儿感染和熏陶, 让幼儿在互动中感受快乐, 健康幸福地成长。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幼儿观, 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循序渐进, 抓住幼儿同伴交往互动的关键期, 注重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发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独特作用,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为了协调家、园教育,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路路通、家访等做好家长工作, 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 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摘要:幼儿在游戏时, 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者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 通过观察等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情况, 在交流中的特点, 从而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活动。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中班幼儿,同伴互动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中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

当下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中,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充分尊重幼儿需求开展教学管理,有效的激发幼儿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的开展自主游戏,这种游戏的开展主要是在幼儿的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活动进行,让幼儿自主的提出其想法和选择所使用的素材,其方式具有灵活多样性,让幼儿具有更高的参与兴趣。

一、当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问题

当下自主游戏中与其说是自主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属于伪自主游戏范畴。首先,自主游戏中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幼儿进行指挥,对游戏开展有过多的要求,对于幼儿的操作过于急切,因此过多的进行干预,甚至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开展,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幼儿的自主自愿特点。教师更多的通过成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幼儿实际操作的干预,有时会手把手的进行替代性操作,有时会进行较为强势的命令方式让幼儿进行教师想法的操作。在具体的游戏环节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兴趣和意愿,游戏的素材、流程设计等都没有满足幼儿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喜好进行规划,更多的是停留在自主游戏的表象,没有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实质。特别是中班幼儿自身经历了小班的幼儿教学,在基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上具备一定能力,有了自身自主性思维的形成,教师的强行干预会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

二、在游戏中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发挥中班幼儿的主体性

从中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生发;游戏内容的形成;到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与投放,都是幼儿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完全掘弃了以往由教师引出并安排好的模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并收集制作游戏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戏,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烧菜还可以用微波炉;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气等,教师及时引导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按意愿去收集制作这些游戏玩具。并按自己的兴趣投放和互动。这一游戏过程,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1.追随幼儿的关注热点,适时确立孩子自主游戏的主题

老师在整理玩具橱时,不小心掉出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见状后,立即做了个打电话的姿势说:“请马上过来,这里有一个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几位幼儿听到后,嘴里边模仿着救护车的声音,边跑了过来。明明带头将布娃娃抱起后,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见他将绳子的一头贴在耳朵边,另一头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给他看病。身边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儿,也纷纷模仿起明明,给手中的娃娃看起病来。

2.细心观察幼儿游戏,及时介入引导

经一周的游戏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对娃娃家、小医院、餐厅、等游戏主题普遍感兴趣,可是对游戏洗衣房就显得无人问津。为什么同样是幼儿生成,但参与积极性却截然不同?经过分析与反思,觉得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的对洗衣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老师以游戏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去参观洗衣店。让孩子亲自去店里看一看,学一学,体验一下为娃娃洗衣的乐趣,经过这样的参观活动,孩子们果然在游戏中积极争着要来试一试,学着为娃娃洗洗衣服。这个活动,使我们认识到,老师敏锐的捕捉孩子的游戏信息,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就会重新点燃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获得成功感。

三、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

1.环境创造

充分利用教师环境和幼儿园公共环境空间资源,提供安全以及充分活动性的环境,同时为游戏的开展节约时间成本。但是要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改造的,避免单一沉闷的氛围,从分将环境设计的更加的活跃性、生动性。在墙面、地面等平面设置上进行生动趣味的图画进行装饰表现,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而不是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将幼儿园的空间视为一种游乐场,让其心理上具有愉悦感、轻松感。甚至可以建立特色的游戏空间,如相关情境的模拟空间等,如幼儿之家等游戏性的环境情境模拟,里面有儿童小家具,娱乐设施等,整个氛围温馨、趣味,有效的满足幼儿对娱乐环境的需求。或者借助一些道具对现有的空间环境进行改造,成为活动性的环境,便于幼儿园的资源管理,同时有效的变换不同的游戏环境情境模拟。

2.游戏角色

在游戏的角色选择中,要充分的征求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游戏角色,但是选择权要充分尊重幼儿自身喜好,不可强制性要求幼儿扮演自身不愿意的角色。如果幼儿在角色选择上没有明确性,可以通过教师的邀请来建议性的让幼儿进行参与。同时也要充分的对幼儿性格和喜好有了解,避免幼儿选择自身不能胜任或者无法有效完成的角色,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挫败感。如果游戏反复性操作,也可以让幼儿进行不同游戏的轮流尝试,这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体验感受。

3.游戏材料

自主游戏中可以选择的材料尽可能的多元化,最好能够有效地覆盖所有幼儿的喜好。材料尽可能的达到生动形象化,如果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替代性材料。但是材料应该在性状、颜色上具有趣味性、鲜艳性,同时材料要具备安全性,不会对幼儿产生伤害。因此材料多采用海绵、泡沫等坚硬度较低的素材制作。材料如果不形象生动,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去模拟,同时也可以发挥幼儿自身的动手能力去对材料进行制作,即便制作的材料并不能满足成人对其效果的评判标准,但是也是幼儿自身对事物认识和体会的成长教育,不可以过多的去苛求,主要以鼓励与赞许为主,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4.主题选择

在游戏的主题上,要充分幼儿自身的选择,让幼儿自发的进行主题的设想与策划,做好幼儿的民意调查,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减少教师个人成人判断的介入。除了游戏主题,具体的操作情境设计也可以充分满足与征求幼儿的意见,选择幼儿的兴趣点和实际情况特点开展。积极让幼儿进行主题游戏相关准备工作的参与,如材料的准备、制作、摆放,游戏规则与奖励的设置等。教师可以首先争取幼儿的想法,如果幼儿没有完整的思路,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的引导,但不要强制性的干预。同时也充分的让幼儿体会如何策划有执行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想象空间得到扩展的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将游戏更好的联系实际情况。所有环节的设计都要以幼儿启发式为主,不可以过多的去干预。当然如果在相关想象上有与道德规范想冲突的地方,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纠正,不可以让幼儿有过多负面思维的出现。但是在纠正前要做好幼儿想法的全面了解,避免误会问题的产生。如果盲目的进行批评教育很可能导致幼儿在心理上受到压抑和创伤。

5.评判表达

篇5: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

一、材料比率:新旧结合

重视新材料, 在游戏中使用新材料比率很高。在玩弄使用新材料之后, 要结合旧材料, 创造性地利用旧材料。由于玩新材料的机会少, 幼儿注意集中于新材料的得到, 对旧材料的合并使用较少。在观察中, 我发现一种情况是由于新旧玩具的数量相等, 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新玩具与旧玩具的机会一样多, 因此, 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商量交换玩具材料的现象较多, 在游戏中对玩具的认识较好, 但创造性行为不多。例如在“建筑工地”主题中, 幼儿对新投入的“铁锹”、“吊车”使用充分外, 对原有投入的“电钻”、“电焊枪”同样热衷, 幼儿会交换分工, 进行着游戏;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新材料比旧材料多一倍, 因而造成幼儿在游戏中忽视旧玩具材料的使用, 注意力都集中于新材料的摆弄、操作;第三种情况是由于旧材料与新材料的比率达到3:1时产生的效益最大, 幼儿容易产生新旧材料的创造使用。如在“医院”主题中, 旧玩具提供包括有药箱、显微仪、医疗小器械等, 在新投入的放大镜、小推车后, 产生了新的主题“食品检验所”和“流动采血车”, 幼儿在游戏中赋予新旧材料新的意义:放大镜不仅可以看病人的五官, 还可以检查食物是否新鲜, 医疗小器械不仅为病人治病, 还可以为“采血献爱心”活动服务, 幼儿的游戏水平发展明显有所提高。第四种情况是由于新材料的比率明显少, 容易造成幼儿争抢或忽视新材料, 对游戏情节的深入产生作用较慢。这样的实验我曾做过多次, 发现结果雷同。在此要说明的是, 新材料不一定是指从未看到过、接触过的玩具材料, 对于那些幼儿以前曾使用过, 已经淡忘的玩具材料在适当的时候出现, 仍可作为新玩具。许多教师投放玩具时有一种现象就是只投不取。当幼儿产生新的“需要”时, 就将新的材料投放下去, 而忽视了幼儿的“不需要”, 没能及时将旧的玩具材料拿走, 时间久了, 由于材料的过多, 新旧两种玩具材料交织在一起, 动态变化不明显, 反而引起幼儿认知的不平衡。事实证明:新的玩具材料与旧的玩具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率, 这样的适度能激发幼儿的新奇性, 激起幼儿良好的行为动机;相反, 如果同时呈现同一种新或旧的材料, 均不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因此, 在游戏中教师要做有心人, 在投放新材料的同时, 要考虑什么材料已经不被幼儿使用了, 及时收去, 既减少了不必要的破坏与损耗, 又使幼儿的游戏中新旧材料的数量永远保持着适度的比率。

二、材料提供:以物代物

想象、象征、创造等都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 这些特征给幼儿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愉悦, 同时也使得游戏的主题内容也染上想象、虚拟的色彩。幼儿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可以进行发挥想象, 教师应该充分鼓励这种想象、激发这种想象, 并且创造条件满足想象。记得我开始投放角色区游戏材料时, 认为游戏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 孩子们越喜欢。如“大润发”里的食品全是由教师精心收集的各种食品包装盒, 饮料罐, 都非常逼真。刚开始由于物品形象逼真, 孩子们还比较感兴趣, 但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 原因就是我没有认真地去分析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但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步丰富, 他们思维的扩散性和想象能力要比小班幼儿强。因此, 在为中班幼儿提供角色游戏材料时, 应根据他们的这一年龄特点, 投放的材料应适当增添一些半成品材料。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体现他们在游戏中的创造性, 于是我便在超市中提供了许多半成品, 开始幼儿用橡皮泥加工出了汤团, 慢慢的又出现了冰棍、水饺、水果的种类也丰富了起来, 做出来的作品越来越逼真, 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 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 充分想象, 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三、材料调整:情节发展

教师应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 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 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一天, 惠琳娜在玩超市游戏的时候说“昨天, 我妈妈带我去好又多超市了, 我看见超市里有许多挂在墙上的大图片, 上面还有许多数字, 妈妈说那是广告, 告诉我们哪些东西是便宜的。我们的超市里也有很多便宜的东西, 可是, 我们没有做广告, 小朋友都不知道。”于是, 我又根据孩子们的要求在墙上贴上了许多手工纸, 让孩子们自己来做广告。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 不能及时增加材料, 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 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协商, 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百宝箱, 这样就能方便幼儿寻找替代物。例如:娃娃家来了客人要吃水饺, 可是超市里没有卖, 娃娃家爸爸让超市的工作人员进点面粉来, 不一会儿超市工作人员就从百宝箱找来了橡皮泥卖给娃娃家。娃娃家妈妈用买来的橡皮泥捏成水饺的样子, 满足客人的要求, 客人吃到了水饺非常开心。这些百宝箱里的多功能材料, 方便了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进行选择。

四、材料使用:统筹系统

在实践中, 教师们对材料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 我得到一位专家的提醒, 在教室里开辟一处地方, 取名为“材料库”。即将幼儿活动、游戏所用的玩具材料都相对集中在一起, 可以根据材料的用途归类, 或根据材料的性质归类, 或根据材料的特点归类。幼儿做游戏时根据材料的需要允许他们打破各个活动区域去拿取, 最终目的是方便幼儿取用。这样一来, 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及时满足, 又能帮助幼儿学习归类以及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同时, 也使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 了解材料的相互联系。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 它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还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 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作为幼教工作者, 我们今后要通过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去发现、挖掘降低材料使用效率的因素, 并通过各种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 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更好地使用游戏材料, 让他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摘要:角色游戏是一种以扮演角色、使用玩具, 去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 有了必备的材料, 才能引发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本课题通过日常的实践和总结, 寻找到了提高角色游戏材料使用效率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篇6: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中班;创造性

一、幼儿与创造力

1.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创造力

根据创造力的定义,我觉得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创造力就是指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游戏中各区角的开展,在游戏和人际的交往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体现,但是幼儿的创造力只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不具有社会价值,只是幼儿初步的创造力。

2.中班幼儿创造力的特点

中班幼儿由于身体发展的制约,一些想法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如,理发店里需要一个烫头发的机器,小朋友能很好地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出需要什么材料,需要怎么做,但是如果要他们自己做出来,却不行,还是需要老师去做,而在语言和行为方面,幼儿就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创造性。如,小舞台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己分配角色,安排好每个人做什么、说什么,并且能够大胆地进行表演。

二、如何在自主性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1.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性。

(1)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供幼儿进行游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让幼儿如何去创造,如何去创新。安全的游戏环境也是幼儿开展活动必须的保障,还有游戏空间的大小,如,建构区,它的空间一定要大,不能让幼儿在进行建构活动时受到限制,如果空间小,幼儿在建构时,他的设想就会有局限性,在无形中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

(2)创设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有愉悦的心态,才会大胆地进行创造活动。

2.游戏区角的创设需与主题相结合

游戏区角的创设与主题相结合是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运用主题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创造性活动。让自主性游戏成为幼儿开展主题活动的延伸和巩固。

一些幼儿不会在游戏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有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的自主性游戏多数是与主题教学活动脱节的,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不管是空间上的布局、安排,还是玩具材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时间的长短等,都是由教师包办代替的,一个环境布置好了,往往是固定的,多半是半学期或一学期才更换一次;游戏环境的布置往往体现不出年龄班的特色,全园每个班都一样;在现成的环境中幼儿只能被动地适应,操作探索的机会被剥夺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所以,自主性游戏与主题相结合,不断更新游戏内容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不断地发挥创造性。

如,在中班上学期主题《妙妙鼻》中,进行了健康活动《我感冒了》后,就有幼儿萌发了开设医院的想法,听了幼儿的想法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帮他们把东西全部布置好,而是利用一次自主性游戏时间,和他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和实施,慢慢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构思,自己完成医院的布置,当然我也会在旁协助他们。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会发现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繁琐,虽然没有很多花哨的物品,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可是幼儿得到了在以前创设好的游戏区角中所得不到的乐趣和经验。它给予了幼儿更大的空间去进行创设,不断地完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幼儿的游戏,是幼儿创造的游戏,这同样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游戏材料的提供

(1)我们要提供安全、卫生的玩具。废旧物品,如,饮料瓶等,由于幼儿的好奇心较强,一定会有幼儿把瓶盖打开,用嘴对着瓶口做喝水的动作,所以,饮料瓶一定要清洗干净,保证卫生。

(2)由于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动手能力逐步增强,对玩具的种类、数量要求有所增加,并能根据玩具的性能来选择玩具,所以,我们一定要提供数量多、种类丰富的各类玩具来满足幼儿的需求。

(3)我们要多为幼儿提供半成品,如,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纽扣、瓶盖、塑料袋、碎布、毛线等,请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将其“变废为宝”。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又能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制作。

篇7: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

自主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件,轻松愉快地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虽然没有成人的指导和参与,幼儿同样可以自发地有声有色地进行自主性游戏,但是幼儿在充满游戏氛围、材料丰富多样的区域里,在环境与材料的联想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就更生动、更富想象与创新。并且随着操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均能在自主性游戏中得到满足,因此自主性游戏不仅带给幼儿欢乐的童年,更是引领幼儿愉快成长的特殊学习方式。

笔者在观察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区域人满为患,而有些区域却冷冷清清,幼儿没有其它选择了才会去玩......此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究竟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呢?幼儿自选游戏区域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为了改善、解决这种偏区现象,笔者深入了解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教育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偏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因幼儿兴趣不同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幼儿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而这些不同之处会影响他们对游戏区的选择。菲菲每天都去美工坊制作东西,如奖券、蔬菜等。

(二)因对其他区域不了解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有些幼儿比较胆小,不愿意去不熟悉或者有一定难度的游戏区活动。这时教师可给予适时的帮助,带领他尝试所有的游戏区域,了解了规则后,再放手让他自己活动。

(三)因活动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各个游戏区的活动方式都不同,如理发店服务员可以利用漂亮的发夹、发套为小顾客设计发型,因此这个游戏区很受幼儿的欢迎。反之,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方式比较单一,幼儿很快就不喜欢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尽量改变活动的方式,将单一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因材料投放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游戏区的材料投放很关键,教师要经常丰富、更换材料。选择材料时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变通性,要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不断重复地游戏。

三、解决幼儿偏区现象的方法

(一)角色选择的平等性

既然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只喜欢在固定的游戏区游戏,作为教师就应该鼓励幼儿尝试去其它区活动。如果幼儿不愿意,教师可针对出现问题在集体中进行商讨,这样还能加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围绕“怎样才能使小朋友把所有的游戏区都玩一次”进行讨论,然后大家一起来遵守这个规定。如:不再固定由第一组幼儿开始选择游戏,可以依照当天是星期几就请第几组先来选择,或者男女小朋友轮流选择等。后选的幼儿看见自己经常去的游戏区域爆满了,自然会尝试去其它区。

(二)材料投放的针对性

解决偏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注意在其它游戏区投放适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丰富材料,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来引发他们主动参加该区活动的内在动机,并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及时添加或更换材料。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想创造什么,然后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提供材料,充分地引导他们想象创造,这样幼儿参与的兴趣会渐渐提高。

(三)增强区域的联系性

空间设置是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开放的空间能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自我管理、大胆探索、相互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增强区与区之间的联系性。幼儿与幼儿之间便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各游戏区的互动也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形式。

(四)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指导的适时适度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尺度。如当幼儿在缺少材料、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或发生纠纷等情况下,我们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如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兴趣疲软或没有成就感时,我们就给予及时的提示和鼓励,以激起幼儿继续活动的欲望和兴趣。

适度指导要求教师留有余地,只教给幼儿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地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自主性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活动。

四、结语

自主性游戏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项最喜欢、最基本的活动,给了幼儿快乐自主的机会,丰富和改善了幼儿的一日活动,教师们也通过自主性游戏的指导,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健康发展。要解决游戏中的偏区,不仅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活动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指挥者,而是一个桥梁,一个参与者、引导者,启发和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活动。我们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自主性游戏观念,不断地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发挥游戏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正地活起来,相信偏区现象自然会迎刃而解!

篇8: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论文

首先,我们组织各位老师观摩各班的自主性游戏。观摩前要求各班在被观摩时要将平时游戏的情况进行全面展示,而观摩的老师要对各班游戏进行细致地观察,挖掘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考虑到老师们既要作为被观摩者接受其他老师的观摩,又要作为观摩者对其他班级进行评析与解读,两个角色集一身,可能会有所顾忌,生怕解读错了别的班级会导致自己班的游戏得不到有效地改进。因此,活动开始前,我们明确表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别班的游戏解析得越多,诊断得越准确,就是对同事们给予的帮助越多,同时也会得到同事对自己班的游戏提出更多的修改意见。瞻前顾后,不仅不能帮助他人,对自己也是得不偿失。”

有了这样的“定心丸”,各位老师在展示自己班级的游戏时,都能按常态组织开展,大家都希望通过这次展示将自己平时的不足尽数呈现在大家面前,以期能得到大家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而在观摩别班游戏时老师们也能细致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寻找游戏中的不足和解决的方法。

首研:组织教师就第一次的观摩活动进行研讨,对各班游戏进行解析。

第一次观摩活动结束后,大家对各个班级的游戏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各位老师就各个班自主性游戏中的角色选择、主题确定、规则建立、材料提供、教师指导等方面均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对于游戏角色的选择,中班的周老师说:“小班儿童角色意识淡薄,往往游戏没开展多久就已经忘记自己担当的是什么角色了。因此,建议小班的挂牌更细致,以帮助孩子确定游戏角色,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身份。”

大班的张老师对中二班游戏中幼儿的角色选择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班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孩子早上插牌后到游戏时能明确自己所选择的角色,但也有个别孩子记不住自己早上选择的是什么游戏,还有的甚至会忘记插牌,老师应注意加强观察和个别提醒。”

针对小一班孩子游戏时比较吵闹、游戏显得比较杂乱的情况,大二班周老师提出关于游戏规则的建立。她说:“有人以为在自主性游戏中儿童是自由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其实,自由和规则本身就是对立存在的,这与‘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是一样的道理。”

中一班朱老师的话说得既有理又很合时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游戏的愉悦和教师的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大二班的孩子就非常明确各项游戏规则,游戏显得热闹又有秩序,就象一个小社会一样,显得很‘和谐’。”

在谈到游戏主题的确立时,中一班朱老师说:“小一班的茶馆游戏虽然场景很温馨,但既要知道茶叶是怎么采的,又要懂得怎么品茶,对于小班孩子实在是太难了。可以降低要求,就让孩子们用小手撕茶叶代替采茶,再分装红茶、绿茶进行买卖。”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而中二班王老师对大班游戏的主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班孩子的社会性进一步发展,现在网络购物很流行,快递公司发展很快,大班是否可以增设一个快递公司,这样可以使大班的游戏更多地与社会相结合。”

“对,大班还可以增加电视台游戏,增设记者、摄影师等角色,增加采访、新闻播报等游戏内容。”

一提到游戏主题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研讨活动的气氛显得更加活跃了。

而小二班的材料箱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引出了关于游戏材料的提供这一话题。李老师表示:“小二班的老师很有创意,把许多牛奶箱做成一节节火车箱,分门别类地放置各种不同的游戏材料,既能美化班级走廊的环境,又方便幼儿自主取用游戏中所需的材料。”

不过小三班的李老师却有不同的意见:“小二班的材料箱确实很有创意,但是我认为小班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而且小班孩子对于自主增添游戏材料是不易做到的,所以游戏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孩子利用材料箱中的材料丰富自己的游戏,材料箱成了摆设。”

大班徐老师及时插话:“便宜我们了,给我们班吧,我们另外再给你们提供一个更加合适的材料箱。”听了徐老师的话大家都笑了,表示徐老师是“趁火打劫”。

第一研在宽松又富有启迪意义的氛围中结束了。各班老师迫不及待地开始对自己班的自主性游戏进行改进,都想在第二次观摩活动中将第一研的集体智慧完整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再摩:各班将第一研中吸取到的意见和建议加以整理,及时对自己班级的自主性游戏进行整改,一周后再次组织教师观摩各班的自主性游戏。

这一次的游戏观摩活动,各位老师对自己班级的游戏情况都自信满满,大家信心十足地将自己班级的游戏在大家面前展示,也毫不忌讳地告诉大家是广泛采纳了老师们的建议后进行整改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这次活动的开展是非常理性地对待的。

大二班徐老师把小二班的火车材料箱“据为己有”,并把它进行改造,使小火车既是个多功能的材料箱,又是火车站游戏中的“和谐”号火车,最高效地发挥了那些废旧牛奶箱的作用。

小一班的茶馆游戏经过整改后成了一个茶叶店游戏,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采(撕)着一片片小茶叶,并把它们分成红茶、绿茶装在茶叶罐里,放在茶架上叫卖,既玩得开心,又使小手得到了锻炼,还知道了买和卖的常识。而且,小一班老师注重了游戏规则的确立,帮助孩子们知道要玩得开心,但也不能随便影响别人,使得原本杂乱的游戏现场多了一份有序。

总之,再次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自主性游戏主题更丰富、内容更生动、环境更形象、指导更到位了,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与第一次的游戏相比,得到的是大家更多的认可。

再研:经过第二次游戏观摩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研讨,进一步挖掘游戏中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谈谈自己对此次教研活动的看法。

第二次的研讨活动气氛比第一次的更宽松,因为大家都觉得经过两次观摩和一次研讨后,教师对幼儿自主性游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班级幼儿也有了更多的收获,游戏的水平明显提高了。

周老师谈到了这次活动中收获之一是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与利用方面,她说:“象牛奶盒、方便面碗、冰淇淋盒这些资源对我们来说是极为普通的,经常作为垃圾扔掉,但只要善于加以利用,它就会发挥无穷的力量。不但可以引导孩子制作艺术品美化游戏环境,同时也丰富了自主性游戏的材料,还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小赵老师是个青年教师,她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觉得自己获益匪浅:“不管是从游戏主题的确立、游戏材料的提供,还是游戏规则的建立、教师的指导等方面,我都仿佛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谢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历时三周的 “双摩双研”活动顺利拉上了帷幕,我园的自主性游戏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的活动反思意识也加强了,青年教师们更是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了,骨干教师们也多了份紧迫感。总之,大家都觉得此类活动有利于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教研活动,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育组织能力。 (编辑李沁)

上一篇:紫色贝壳的幸福初三作文下一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承诺书